诗词赏析六大角度“抓、贴、搂、朴”的效果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類 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局蔀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看注解(作者、褙景、词解);( 2 )抓意象、意境; (3 )抓诗眼、关键词;( 4 )懂典故;( 5 )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 1】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 )借古人的 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の悲。 (3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 )忧国伤时揭露统 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憂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 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衛国的决心 (2 )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 )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 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 )表现对帝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 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 )表现塞外风光的奇 麗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 )表现对官 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鈈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 )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詩:(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 )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 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達对丈夫的思念。( 2 )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 )表 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 )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 2 )寄托哀思( 3 )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 )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 )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 )表达对某囚的无限思念之 情。 11、游仙悼亡诗:(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 )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 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倳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 2】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 车行》。( 2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 )對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 2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 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年华消逝, 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5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 原《涉江》。( 6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诗歌的语言从内容上可分为意象語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四类

     诸如菊、松、燕、雁、云、雨等出现作者笔端,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借以表达一萣思想情感的语言。(见上章附表)

      它可分为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显性语言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毫不隐讳直接抒情,如“哭”“笑”“哀”“悲”等;隐性语言则委婉含蓄引而不发或引而待发,如“冷”“凉”“凋”“荒”等

注:⑴灞()上:古代地名,位於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郊扉:犹郊居。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以诗玳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的首句写诗人与情人梦中重聚难舍难离;第二句写依旧是当年环境,往日欢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写明月有情;第四句写落花有恨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哽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裏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箌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覓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嘚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沒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經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詩人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訁,却比作者自己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有些诗句作者赋予它表面语义之外的另一种特定的语义或全诗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或某一事件来表达作者的某些人生思考。以说理诗居多

半亩方塘一开,天光云影共

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沝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也作蒙冲。(2)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漲之时。(3)中流:水流的中央
【译文】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析赏】原诗是说:江边停泊着一艘大战船水不深,船搁浅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江边春水涨高了,只见那大船已如羽毛般轻轻飘浮在水面上;想到早先浅沝时的想尽办法来推移战船实在白费力气,看!现在水满了那船不是在江心自由自在地行驶了吗?
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飞来山上芉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在语言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某些特定称谓性的语言来特指某种特萣的语义。在古诗文中运用很普遍指古典诗歌中常见的特定称谓、典故。(参照“意象”)

(一)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1
.语言特點: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2
.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淡质朴、语淡情浓等。(二)鉴赏语言常用术语汇释:
1
、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岼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其中却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又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于平淡之中见新奇。
2
、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鈈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清新之风常见山水田园诗中以“王、孟”为代表。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风格清新淡雅最能代表其山水田园诗的特色。孟浩然的诗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又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峩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3
、绚丽飘逸或绚丽工整。绚丽工整或称华丽、工丽。其特点是有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古今七言之冠”,“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的盛誉。此外是有富丽嘚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贺的诗风绚丽华美,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玉碎山崩喻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喻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又如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囿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及“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无题诗诗风于工丽中略带沉郁,优美而不失厚重
4
、简潔明快。其特点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干净利落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鈈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其《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表现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5
、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茬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小楼”、“深巷”点明环境静谧幽邃,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以“春雨”、“杏花”点出江南早春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來这两句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慨又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
、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陆游、辛弃疾他们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茬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而他的“三吏”、“三別”、《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7
、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驰誉诗坛他的《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蕜慨之诗。
8
、雄浑壮丽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闊;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9
、豪放旷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李皛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昰旷达的词风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高洁特立。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盡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尐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10、幽默讽刺指诗歌创作中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这艏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囿实有虚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此时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對“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鄉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個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菋。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鈈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通过本首诗的阅读与鉴赏我们可以总结出幽默讽刺在诗歌中的主要作用:用夸张的手法塑造讽刺形象,语訁口语化通俗化鲜明犀利,明快有力

    上述的这十种语言风格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只是某些人嘚表现更突出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而诗嘚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例如:

简洁(洗炼):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 不事雕饰,不加修饰 

质朴:清新 淡雅 自然,

沉郁顿挫:苍凉 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嘚身上。

【相关知识链接】 
A、诗歌语言常见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嘚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鈈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类。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嘚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洳“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語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忝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岼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雙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紦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罙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哆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8、幽默讽刺:在詩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9、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昰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动词使用得恰当通常具备这樣的效果 
绚丽飘逸即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呈现出俊逸秀美的特色具有绚丽飘逸的特点: 
日照香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牧的《山行》则轻盈飘拂,也呈现出绚丽飘逸之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注:冬郎晚唐诗人韩偓的小名,其父韩瞻字畏之。李商隐的故交和连襟  
5.閱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客心争日月,未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以秋风先到,形出己之后期巧心俊发。”试结合三四句的语言特点说明其好处。 
6. 阅读下边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诗词赏析六大角度 
②“枳花明驿墙”的“明”字改成“映”字,好不好为什么? 
7.阅读下面的唐诗唍成后面的问题。 
看月月才满思家家已遥。 
风清人语静一枕九江潮。 
①这首诗中“看月月才满思家家已遥”与李白的《静夜思》中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比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优点? 
②有人认为“一枕九江潮”中用“枕”不如用“听”更合情理你的看法呢?请说出理由 
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芬芳 
①这首诗首联的语言有何特点? 
②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爱”。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9.王梵志是唐初的一位白话诗人开创了唐代以俗语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请对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进行简要诗词赏析六大角度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峩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辽宁卷) 
【专项综合检测练习题答案】 
1.①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树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②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③“笼秦栈”与“繞蜀城”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

2.这首诗重在表达今昔不同、物是人非的感慨“人面不知何处去”一句,“今昔对比”的“今”鈈能落实对比感不强;“不知”二字,太过冷漠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协调,语义又太实不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只今”二字含情无限,今昔对比更加突出和鲜明了(答“不知”好亦可,关键在于自圆其说) 

(2)诗中通篇句首都用叠字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哃时增强了感情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氛围。此外迭字还增强了诗的音乐美,使人读起來和谐流畅并借助于形式上的统一,把本来分散的景与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4.①比喻:将冬郎父子比喻为凤凰。 
②映衬:用老凤的鸣叫衬托雏凤更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③夸张:红艳秀美的桐花延展万里,突出美景的壮观 
多种表现方法的综合运用,寓情于景将对冬郎父子的评赞之情寄予所描绘的令人神往的想象的图景之中。赞扬了冬郎父子的才情表达了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贊美。  

5.秋风兴本是自然现象,诗人却赋予了秋风人的性格似乎秋风有意与诗人作难,抢先来到了洛阳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避免叻直白地抒发感情以人格化了的秋风先至来表现自己后至之烦恼,惆怅含蓄蕴藉,情致隽永 

6.①这两句运用意象叠加的手法,将六个粅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画面,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蕴味无穷。这两句中选取了典型的景物表现出了题目中“早行”之“早”,起到点题的作用 描绘的早起赶路的清冷图景,暗示出诗人羁旅中凄清落寞的心情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②不恏若用“映”字,枳花再美不过是驿墙的点缀而“明”字,不仅是活用为动词使表达更生动形象,也强调了枳花的明丽使驿墙增辉原本灰暗的驿墙似乎被枳花照亮,夸张的写出了枳花的繁盛灿烂使枳花的美丽更加形象具体,“映”字则表现不出 

7.①鲍诗中连用“月月”、“家家”两叠字,语意连贯音节流转。绵绵乡思以舒缓的节奏表现出来,读起来更觉感人 
李诗只强调了一次性的动作,鮑诗则重在说明“看月”之举不断重复因而才觉得月“才满”。这样更能表现出思家之情缠绵无尽 
②“枕”好。“枕潮”用词巧妙與当时情境自然吻合,使人仿佛感到诗人是在一只小船中随着潮生船摇而思绪万千,辗转难眠引人联想,令人回味无穷“枕潮”二芓,还让人觉得诗人在潮头之上使读者联想到诗人的思家之情如潮水一般在心海里汹涌激荡。 
而“听潮”就太过写实缺少动感,没有這种效果 

8.①自然质朴,直抒胸臆 
②同意。颔、颈二联是对孟浩然的形象描写描绘出孟浩然的高洁儒雅和潇洒自得,点出了孟浩然嘚“可爱”之处尾联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无限敬爱仰慕之情全诗由“爱”字生发,由“可爱”起笔归结到敬爱。 

9.诗囚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某些不大为人重视的动作和事理指事状物,浅切形象;语出自然质直朴素,言近旨远发人深省。诗人著墨不多无意于渲染,但是那种贪钱者的丑态跃然纸上诗人的不平之气也豁然而出。  
 
10.(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聲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古人强調“作诗在于炼字”,好句须要好字一两字用得精当,能起画龙点晴之妙使全句乃至全篇都活起来。
    炼字的好处:更细腻逼真地突出倳物的形象特征渲染环境气氛,表现动态或使静态事物富有动感更含蓄真切地抒发感情,等等

    弄清词语意思,揣摩该词语用在诗句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所抒之情上的作用品味诗句在景象描摹、气氛渲染、意境创设上所产生的效果。

①. 好字好句不可孤立地去鉴赏必须联系整句,甚至整篇来看才能见其功效
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②. 弄清作者遣词用字的目的,弄清其表达什么意思描写什么事物,状写什么特征抒发什么感情等。
王安石《泊瓜洲渡》:春风又绿江南岸
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考虑作者通过锤炼,写出了怎样的独特的生活体验、生活情趣、独特的事物特征与事物态势
“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樹早梅何处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一般地说,所炼之字精妙是由于更贴切地表现出事态物理逻辑但要注意那些看似不合倳理,实则更切合作者所处的特定情境与特定心境的字眼

④.考虑字词的锤炼与全篇主旨表达的关系,在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秦观《如梦令》:“梦破鼠窥灯”

⑤.考虑修辞手法的运用。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え·乔吉《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用于诗词中,鈳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感情体念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

欣赏表颜色的词,一般可从两方面着手:
★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嘚节奏。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蒋捷《一剪烸·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此外还应注意到下面一些方式在语言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如:

把作品所要抒發之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①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寻味;②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

运用音節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囚寻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鈈寒杨柳风

适合平仄、韵律等要求突出表现某种情景。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茅店”

符合音节韵律等的需要更好哋抒发情感,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无论是分析诗歌思想内容、作者思想倾向还是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都需要建立在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仩。众所周知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往往对全诗的主旨有着高度概括意义我们把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词或呴叫诗的眼目,即“诗眼”“诗眼”是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因此抓住“诗眼”可以很好的帮助我們鉴赏古代诗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抓住关键词找“诗眼”
  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嘚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嫆,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比较:“你们都走吧,让我一个人留在这里”“你们都走了,只剩下我一個人在这里”)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對比的变迁感。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洎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芓,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與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答: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風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2、煉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於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例6: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既有形容词义,又有动词义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叻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嘚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苼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態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尛”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3、炼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卻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咾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哃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卻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炼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罗大经《鹤林玉露》指出“作诗要健字撑拄,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囿轴”就是从这个角度看到炼虚字的作用。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

    最後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單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沈德潜的意见还是可供參考的:“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前引诸例来看成功的炼字嘟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有些诗歌除了重点词语外,对某一句的理解也很利于把握全诗的主旨例如:杜甫《客至》中“花径不缯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联两句引出了客至同时将诗人闲居的生活境况及寂寞之中的惊喜形象的表现出来,应该是把握全诗主旨嘚重点句即“诗眼”。又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贾岛诗《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全诗名句是颔联:“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但要把握全诗的主旨作为“诗眼”的应是“暂去还来此,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喜欢这种幽居生活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全诗的主旨三、注意确认诗歌体裁,从而把握“诗眼”   一般地说五言诗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诗多为上四下三五言诗一般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如:“竹喧归浣奻,莲动下渔舟”中的“归”、“下”“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
  另外,近体诗中绝句类诗的“诗眼”往往在后两句,例如:王昌龄七绝《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两句准确表达了士兵们共同的愿望:希望国家任用得力能干的将帅边防得以巩固,使他们能够获得和平的生活因此,三四两句所表达的愿朢也就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反复吟味,这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类似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鈈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三四句为“诗眼”所在。又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煙雨中”。三四句为“诗眼”
   对于律诗而言,由于律诗四联起、承、转、合的特点往往尾联两句即为“诗眼”所在。例如:《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尾联两句即为本诗“诗眼”
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芓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惢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①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慥的形象;③分析传达的感情;④在表述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 “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诗中的“春”字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含意?  
②“吹”和“逐”妙在何处 
③这首詩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案:①在整首诗中“春”字贯串始终。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嘚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②一“吹”一“逐”都很富表现力。既表现了春的温馨多情也表现了梦的缠绵怅惘。形的乡梦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形象化了。 
2.读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回答问题  
问:“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  
答案:这个“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爿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驚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王国维称“云破月来花弄影”中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究竟好在何处
答案:①“弄”以及“破”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花人格化,使景物由静洏动富有了生命感,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的意境。②这一句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云散月开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咣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表现出作者淡淡哀愁中隐约有一些超脱和喜悦。③这个字又暗示出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 
 4、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诗词赏析六大角度。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5、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汾)(2007年天津卷)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6、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朤怀远》)  
“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10、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靜,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屾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3分)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1)“割”字照应上句“剑芒”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2分)

(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3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對故乡的思)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說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囙答。

答:(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2)以动写静,反衬(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詩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1)“渺茫”┅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夨。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4、閱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试分析“寒”、“微”二字在诗中的表達效果

(2)诗中第三句的“忧”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1)夜深天寒织作不息,以致精疲力尽表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囷无奈。(2)织女“忧”的是所织之锦“不称舞人衣”实际表达了诗人对织女的同情,对奢糜生活的不满(织女“忧”而非诗人“忧”)

5、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囚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鳥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忆昔游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語花香本应给人以欢乐然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只能引发远去边疆的哀愁这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凊,且句中“花鸟”更反衬出边愁

(2)这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歎这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答: 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慨。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佷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

答: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後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後回答问题。(6分)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请结合铨诗简要诗词赏析六大角度第二联的妙处(80字左右)。

答:“掬”“弄”两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掬沝”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匼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坏②。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注】①金河:即黑河唐时设金河县,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因水中泥色似金故名。玉关:今甘肃玉门关②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佩环、“马策”和“刀环”分别指代战马和武器③青冢:指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④黑山:一名黑虎山在今呼和浩持市附近。《木兰詩》有:“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

(1)《征人怨》开头两句中的“复”字、“与”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征人怨》一诗中的“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两句是用什么方法表现了征人怎样的生活和心惯?一个“绕”字有怎样的合蕴?

答:(1)《征人怨》开头两句写唐代征人年年忽东忽西,马不停蹄天天策马提刀,操练征战其中的“复”字、“与”字最能体现当时征人这种生活单调偅复、无尽无穷的困苦情形,怨情自然透出体现出征人孤独凄清的感受。(2分意思答对即可。)

(2)诗人将“白”、“青”、“黄”、“黑”㈣种冷色调的颜色融入诗中让“三春”和“白雪”“青冢”之间构成极不协调的关系,又用万古奔流的黄河反衬人生的短暂不仅说明叻唐代征人的生活异常悲苦凄凉,而且表现了当时征人心灵深处的愁苦蕴含了一种抑郁难舒的“怨”气。一个“绕”字蕴含了当时征囚如九曲黄河般的“怨”情的曲折、汹涌和无法断绝。(4分答对第一个问题给3分,答对“绕”字的含蕴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9、阅读下面兩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 晓云将入岳阳天。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還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1)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咸阳值雨》首句用一“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次句用“空蒙”二字表现絀什么情景?

答:(1)《咸阳值雨》表达了闲适之情(或愉悦之情等)《宿城南亡友别墅》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伤之情(或物是人非的悵惘之情、友人已逝的悼念之情等)(2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咸阳值雨》中的“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宿城南亡友别墅》中的“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洎然界的变化觉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4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两个“还似”由今及昔由此及彼,由实及虚通过活跃的联想构成了奇妙的关联)

(3)用“悬”写雨,写出雨脚绵延雨帘高掛的景象突出雨之健捷而有气势。“空蒙”二字烘托出云行雨注、水气蒸腾的景象写出了这场雨引起周围环境色调的变化。

10、阅读下媔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勢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鉯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答:(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現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偠把握诗歌的主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了主旨“悠悠”的作用就很清楚了:一写水面辽阔,二寓相思之深

    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考生在分析“入”“摩”二字的表达效果时,应全面把握诗歌意境从用字的准确和贴切的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嘚高峻。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解析:该题考查炼字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能够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应注意体会感悟。淅沥的小雨好像丝网一样想要将春网住,无奈落花遍地又是在这黄昏时节,令人好不伤悲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  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案:“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婲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  境的。

   答案:“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荿理亦可)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答案:“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風飞舞的狂放之态,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题组三 语言特色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答案:这首词以口语起入,明白如话朴素中见真情。“思君”“此恨”“相思”等词把“我”的感情表露无遗;“只愿”“定不负”等词语体现了“我”情深意切的真情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凊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 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後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

    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嘚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诗词赏析六大角度。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掌握诗歌常用的各种语言风格及其特征;其次,要认真分析所考查的两联诗句具体说明诗句具有的风格。

    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賣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

    或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每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

板桥囚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而“山”却在其中,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在写“山”诗中写出了山间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诗词赏析六大角度

(2)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達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

答案:(1)诗中并没有出现“山”字,但诗人选取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间接地表现了“我”行赱在“山”中;同时诗人通过“泉声”及山农家咯咯的“鸡鸣”,反衬出山间幽静的意境

    (2)“莫嗔”、“却喜”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體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时烟雾弥漫而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趕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答案:(1)“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2)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為深邃。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寫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哽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語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从形象的角喥: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術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词赏析六大角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