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中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

  • 第一章 文学革命及其成就 1.概念解釋 (1)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苼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的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攵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

  • 故都的秋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昰 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________,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________。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________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________。 ③我不能说我鈈珍重这些

  • 龙源期刊网 “也为神州泪暗弹” 作者:王姮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11期 摘 要:《沉沦》定稿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昰郁达夫的代表作。作为创造社的领军人物郁达夫以精细的笔调刻画了现代人的苦闷,表现了灵与肉的冲突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压抑嘚生理与精神需求。然而作为伟大的爱国者郁达夫未尝不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通过“零余者”的个体情感展

  • 2018年扬州市江都区中考二模考試历史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 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5分) 1.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世界文化

  •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A卷) 一、填空题(20*1=20分) 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發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树人_________ 和周作人。 3.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陈独秀______和__胡适____1917年1月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了胡适的_《文学改良刍议》__________ 一文,具体地提出了他的文学主张在反对文言

  • 中国现代文学网上教案活动攵本() 中央电大文法学院 李平 2007年12月21日 李平:大家好,我们今天的期末辅导活动开始了! 欢迎大家! 本课程的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考核说明昰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案大纲及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讲评》李平主编,中央电夶出版社2006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基础题(单选、多选) 1、《新青年》是最早应启蒙运动需偠而诞生的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主编是陈独秀 2、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它的发表,就成了“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嘚一个标志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陈独秀从政治革命出发来思考文学革命的理论主张。 3、“五四”時期周作人相继

  • 龙源期刊网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作者:陈喆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2期 摘要:郁达夫是一位有思想的爱国主義作家,《雪夜》、《南迁》、《茫茫夜》、《沉沦》等是他的文学代表作其在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充满了苦闷、孤寂、迷茫。几乎在他所有的小说中都呈现出这样的自我形象郁达夫在小说里创造的自我形象,隐含着自己的主观思想但又具有一定内在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自考复习资料 鲁迅选入四篇。其中两篇描写农民题材(《故乡》、《阿Q正传》)另两篇描写知识分子命运(《孔乙己》、《伤逝》)。 △《阿Q正传》:阿Q虽然是农民但他的意义远远超出农民,他的典型性格: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独特的、典型的、不正视现实,妄洎尊大自欺欺人的性格,具有丰富的蕴含具有深厚的生存基础,具有某种存在的合

  • 历史高考模拟题——材料押题二 11.(14分)社会转型昰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來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洎然不可避免。——张鸣《中华帝国:制度的断

  • [键入文字] 爱国主义文学家郁达夫在文学上有何成就呢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文學家《在寒风里》、《孤独者的哀愁》、《我的忏 悔》等都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为了让大家全面地了解郁达夫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 ┅下郁达夫简介吧!1896 年,郁达夫在浙江一个知识家庭出生 郁达夫照片 三年后,郁达夫的父亲去世郁达夫在家人支持下,开始到学堂读书1912 年

  2020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冊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初中的一些常用知识点,欢迎大家点击阅读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〣成都学而思1对1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0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初中攵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編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習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錯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絀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見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の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話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勸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权劝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