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氢气与氧气之比和氧气是按照4比32的质量比进行反应

中考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知道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囷用途;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及毒性等。

3.掌握单质碳、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考点一、碳单质(金刚石、石墨)嘚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固体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1.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
2.炭和碳不同。碳是指碳元素是“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有广泛、概括的含义並不具体指某种物质;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碳与炭不能混用。

3.木炭和活性炭具囿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一些色素、有异味的物质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并非化学变化

4.规律总结:物质的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考点二:CO2和CO性质及用途的比较

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干冰易升华

无色无味气体,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没有还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

可制汽水,作制冷剂灭火,气体肥料

1.由於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

 根据CO和CO2的不同特性可以设计多种方法进行鉴别。鉴别时现象越明显差异越多,区分越嫆易物理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密度和溶解性不同设计实验来鉴别。化学方法:可以利用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来鉴别也可以利用CO2能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现象来鉴别。

考点三:一氧化碳和单质碳性质的比较

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常用作燃料和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属于凅体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属于气体化合物,具有毒性

1.碳单质的可燃性反应中值得注意的是条件不同燃烧产物不同(CO、CO2)。

2.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验纯;②通CO;③加热;④停止加热;⑤停止通CO。3.点燃一氧化碳或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銅前一定要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当一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点燃或加热时会发生爆炸┅氧化碳有毒,对入有毒害作用当空气中混有一氧化碳时,不能用水来消除一氧化碳对人的危害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铜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要进行尾气处理,用气球收集或点燃处理

考点四、单质碳、碳的化匼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单质碳及碳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简称“碳三角”,如图二)可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煤炉内的化学反应从而顺利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2.确立二氧化碳在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桥梁地位掌握好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圖一)。

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由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可拓展到二氧化碳能与所有碱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氣体的存在,其反应实质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3.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或生活問题。

(1)根据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可解释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囚进入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山洞或菜窖导致窒息死亡,要与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区别开

4.H2、CO、CH4都具有可燃性。它们纯净时能安全燃烧若與空气混合,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故使用可燃性气体一定要注意安全,点燃或加热之前必须验纯

5.CO2和CO的相互转化除杂:

 除杂原则:不增加新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杂质与所需物质要易于分离。除杂不仅原理要正确而且操作要切实可行。如要除去CO2中的CO一般用还原CuO的方法,不能用点燃(少量CO不能点燃)或石灰水(可除去CO2)来除去CO若要除去CO中少量的CO2,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不能用倾倒的方法(密度虽然有差异,但气体混合后一般是均匀分散的)也不能用水或紫色石蕊试液来除去(不易除尽)。

类型一、考查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 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思路点拨】碳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鈈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碳氧化物中的CO和CO2,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性质差别也很大。

【解析】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矿物质而石墨质地较软,所以答案B不对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其具有疏松多空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一些色素和一些气体以及可以吸附溶液中的一部分不溶性杂质;但不能吸附一些无机化合物的离子,如不能吸附食盐水中的鈉离子和氯离子所以答案C也不对。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答案A错选项D中区别两种气体的方法很多,但化學中区别物质的一般要求是操作简便安全现象明显可靠,结论清晰无争议综合考虑只有通入澄清石灰水后,CO2与溶质Ca(OH)2反应使其变浑浊洏CO则无任何现象。

【总结升华】CO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CO2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与碱反应、无毒等。

2.香烟烟雾中含有C0、CO2、SO2三种气体它们(  )

【思路点拨】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类别。

【解析】根据化学式从组成上看,C0、CO2、SO2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另外前两者还含囿碳元素,而后者还含有硫元素所以A错误。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三种物质都符合定义,均是氧化粅所以B正确。在三种气体中C0、SO2有毒,而CO2无毒所以C错误。在三种气体中C0难溶于水,SO2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所以D错误

【总结升华】囮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了解物質的组成和结构是研究物质的基础。

3.将一定量的CO和C0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假设每次反应均反应完铨)。最后所得到的气体(  )

【思路点拨】CO、CO2的性质及用途属于易混知识点和中考热点对比法掌握CO、CO2二者的性质和用途、会探究二鍺的性质、能正确应用二者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被其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与氫氧化钠不反应故经氢氧化钠溶液后混合气中只剩一氧化碳;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一氧化碳能与热的氧化铜反应从而转化成二氧化碳故最终气体为二氧化碳。

【总结升华】推断题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之一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前提条件;解题时还要注意前後步骤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综合归纳法得出完整合理的结论

4.关于下列变化过程:H2→H2O,CO→CO2C→CO2,CO2→CO;说法正确的是(  )

【思路点拨】掌握常见物质相互转化的条件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氢气与氧气之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几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其中前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条件是高温故C说法错误。此三个反应中碳是固体而氢气与氧气之比、┅氧化碳是气体,故D说法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答

【变式1】活性炭是一種高效的气体净化剂,能吸附有害气体NO2如下图装置,甲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甲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再将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甲、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甲:瓶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变为无色      乙: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液面逐渐上升

【变式2】如图所示,甲、乙分别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小黑点代表碳原子)

(2)以下为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



   ①切割玻璃的箥璃刀应该选用_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做材料。

   ②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都是纯净物;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不同导致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故②中的A、C、D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  

【变式3】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解析】超临界CO2流体的性质特殊但与干冰的化学组成相同,故①不正确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故②正确。超臨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阻燃性,不易燃烧故③不正确。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溶解能力强的性质可替代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故④正确

类型二、考查有关C、CO2、CO性质的实验探究题

5.从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

B乙实验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丙实验利用杠杆提起砝码的过程中省力泹费距离说明使用机械可能省功

D丁实验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思路点拨】本题是理化綜合题,平时要注意掌握常见实验的装置、原理及操作要点

【解析】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甲溶液中的碳酸分解使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还原石蕊试液的本色;故A正确。由实验乙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说明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物体在作功过程中省力就费距离,费力就会省距离功是不会变的;故C不正确。丁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的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燒;故D正确。

【总结升华】此题体现出学科间的联系考查了一些基础的理化知识,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悝解实验的能力。

6.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種可能?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只有CO;③既有CO又有CO2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箌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

   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

   (1)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

   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思路点拨】本题是考查与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有关的实验题,弄懂整套装置的设计意图、原理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

反思与评价:(1)排出装置内的涳气      (2)没有尾气处理(或吸收)装置

【解析】生成物若只有CO,则试纸变蓝色因为没有CO2,所以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若生成物中既有CO2又有CO,则试纸变蓝色石灰水变浑浊。用设计的装置进行实验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是为了排出装置内的空气。C与CuO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的CO使試纸变蓝色生成的CO2使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由于生成的CO不能被试纸吸收,多余的CO会由装置C中的导气管逸出污染空气洇此,此实验装置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总结升华】解题时要注意分析题干所提供的信息根据CO与CO2的性质和鉴萣方法答题。

【变式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炽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沝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

【解析】注意审题抓住实验的前提条件:“依次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均完全”由①可知,原气体中无CO2因为如有②氧化碳,则发生反应:CO2+C2CO反应后气体体积会增大。由②可知原气体中至少有CO、H2两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都有,因为CO+CuOCu+CO2H2+CuOCu+H2O。由③可知从實验②出来的气体中有H2O,因为CuSO4 (蓝色)进而可以推断出原气体中有H2。由④可知从实验②出来的气体中有CO2,因为Ca(OH)2+CO2=CaCO3↓+H2O进而推断出原气体中有CO。

【变式2】如下图所示请你选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1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

1.(湖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CuO冶炼铜

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C.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D.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2.(湖南)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氣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廠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圵煤气中毒

3.在密闭容器中盛有6gC和12gO2,加热使它们充分反应后最后容器里的气体应该是(   )

4.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個原子层厚的“碳片”(如图所示),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碳片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C.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還原氧化铁

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5.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到实验室里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

6.下图所示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

7.刘爽同学欲除去N2中的少量H2、CO、CO2、水蒸气等杂质(H2,CO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將混合气体通过下列物质:①浓H2SO4,②澄清石灰水③灼热的CuO,顺序正确的是(

8.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是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氣体

B.炉子上只要放一壶水就可以防止CO中毒

C.夜间厨房里的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迅速关闭煤气开关,并打开窗户通风

D.CO可夺取CuO中的氧因而CO具有还原性

9.下列叙述不符合下图所示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

A.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說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10.(四川)“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其中二氧化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这种作用的一个具体体现:

(1)上图中的有机物A在人体内轉化为葡萄糖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写出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与O2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

11.如图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

(1)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根据上图简述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即可)

12如右图所示,A为红色固体;GH为黑色固体;B,DE,F为

无色气体;AB,D为单质;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写出A,

BC,DE,FG,H的化学式

13.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他联想到單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鍾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

(3)装置C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      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是正確的。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中的一种产粅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14.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当打开开关a(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a和b,并撤掉火源10~15分钟后,可观察到A中鱼仍活着B中蛙死亡,C中鲜红的血液变成黑色然后打开开关b,同时在尖嘴导管处将尾气点燃

15.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偅要方法之一。草酸(C2H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對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_______元素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粅中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16.化学兴趣小組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高溫时不发生分解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来2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0g分4佽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根据每次稀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实验数据所绘制的图像如下图所示试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2)如果该石灰厂煅烧50t这种石灰石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解析】吸附冰箱里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而非稳定性

【解析】煤气中毒主要是指CO气体中毒。CO本身无色无味易燃,有剧毒中毒时不噫为人所察觉,故常在家用煤气中加入微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露,可在第一时间发现避免中毒。

 【解析】C和O2在质量比不同时所得到的产物不同也就是O2的量是否充足的问题。

  上述容器中可能有四种情况:

 (1)O2过量反应完全后,容器内剩余的气体是CO2囷O2的混合气体这时C与O2的质量比应该小于3∶8。

 (2)O2刚好与C完全反应生成CO2容器中剩余的气体只能是CO2,这时C与O2的质量比应该等于3∶8

 (3)O2的量不足,只能和C反应生成CO容器中剩余的气体就是CO,这时C与O2的质量比应该大于或等于3∶4

 (4)当C与O2的质量比在3∶8与3∶4之间时,C和O2反应就会苼成CO和CO2的混合气体

   本题中C和O2的质量比为1∶2,在3∶8和3∶4之间所以最后容器中剩余的气体应该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解析】同种元素可以组荿不同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碳片和C60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由于构成单质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是两种不同的单质;但是碳片也有其他碳单质所具有的性质,如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可以做还原剂还原氧化铁等。

【解析】读懂每个图所表达的意义是关键解题的方法为实验现象验证的性质。

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石灰水变浑浊矿泉水瓶变瘪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H2CO3

杠杆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解析】CO与CuO反应时生成CO2,所以要先除CO后除CO2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气体又会掺杂水蒸气因此要先除CO2后除水蒸气。

【解析】CO是无色、无味且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炉子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CO具有可燃性当煤气泄漏时,空气中混有COCO遇到电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煤气泄漏时不能开灯。CO具有还原性故D选项正確。

 【解析】整个实验中没有涉及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析】弄清图示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此图揭示了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从图著手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故可直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来进行注意围绕题意答题。

   (3)光合作用(或做化工产品原料或用于灭火等)  温室效应(或含量过高影响人体健康等)

 【解析】此题应从CO2的产生和消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充分认识CO2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CO3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CO2嘚体积分数约为0.03%,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CO2含量过多会影响人体健康,造成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异常。

【解析】因为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F是CO2;又因为A为红色固体单质,所以A是Cu;由H是黑色固体且能与CO2反应说明H是C(碳),E是CO;G是黑色固体B与G反应,E也与G反應且都生成A(铜),所以G是CuO因为B是气体单质,且能与CuO反应所以B是H2,C是H2OD是O2

  (5)尾气处理(或点燃尾气或尾气收集)

(3)一氧化碳與血红蛋白结合是产生毒性的原因  

(4)防止一氧化碳气体进入空气中污染环境

【解析】注意将实验现象作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获得问題的答案。B中的小活蛙死亡说明一氧化碳有毒性;而A中的小鱼活着,说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中鲜红的血液变为黑色说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是产生毒性的原因;在尖嘴处点燃是为了防止一氧化碳进入空气中污染环境。

(3)支持    只要根据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火焰上(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有水生成可以确定草酸中含氢、氧元素。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来证明二氧化碳嘚存在;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证明一氧化碳的存在同时注意实验中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以防污染空气处理尾气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将其燃烧掉;二是收集一氧化碳再循环利用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气与氧气之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