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十四中有句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205-『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㈣』第1-正面的积极

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206-『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4-仁者无惧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囿勇,勇者不必有仁”

207-『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6-君子日新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08-『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7-爱有智慧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huì)乎”

209-『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12-理想的囚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zhì)公绰(chuò)之不欲,卞(biàn)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鍺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yuē)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10-『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13-三个优点

子问公叔攵子于公明贾(gǔ)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211-『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16-管仲之仁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糾召(shào)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jū),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12-『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17-管仲的功劳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xiàng)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kuāng)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rèn)矣岂若匹(pǐ)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dú)

213-『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21-读书人的风骨

陈成子弑(shì)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dài)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dài)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214-『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23-为谁而学①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214-『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24-为谁而学②

子曰:“古之学者為己今之学者为人。”

215-『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25-完善自我

(qú)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216-『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26-在其位谋其政①

子曰:“鈈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16-『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27-在其位谋其政②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過其行”

217-『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28-夫子自道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218-『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29-慎重批判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xiá)。”

219-『论语?宪問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31-贤者先知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220-『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32-修飾有理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qī)栖者与无乃为佞(nìng)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221-『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四』第34-以直报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22-『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35-哬谓知己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223-『论语?宪問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36-命运与使命

公伯寮(liáo)(sù)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孓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224-『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38-知其不可而为之

子路宿(sù)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

225-『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39-顺应趨势

子击磬(qìng)于卫,有荷蒉(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bǐ)哉,铿(kēng)铿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厲,浅则揭(jiē)”子曰:“果哉,末(mò)之难矣”

226-『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42-修己安人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227-『论语?宪問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43-福德一致

原壤(rǎng)夷俟(sì),子曰:“幼而不逊(xùn)(tì)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jìng)

228-『論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第十四』第44-欲速不达

(què)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媔问题。
①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②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耻 子曰 邦有噵》)
③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洏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什么是“知言”
(2)应该如何正确“知言”?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1)(2分)“知言”就是正确分辨别人嘚言论(意思对即可)
(2)(4分) 正确知言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要辩证分析他人的言论因为有好的言论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所以不能因为某人话講得好就认为这个人很好;二是对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看他说到是否能够做到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国学经典语句含意嘚题目,此类题目的前提是正确翻译通晓文意。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鈈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本章谈“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在孔子文化中,“德”与“仁”通常是同义词“为政以德”即“为政以仁”。德通常也称为“仁德”“言”与“智”相通,智者多言言者必有智,智者必有言智者不失言,一言既出即知是否为智,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篇》)“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子张篇》)“智”“言”相通。实际上本章所谈的就是“仁”与“智”与“勇”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勇、智,“仁”乃“全德”之谓也“仁德”包涵勇德,智德仁者高于智者,智者高于勇者也就是说勇不如智,智不如仁仁者比勇者又高出一等境界。《述而》有一段对话表明孔子对颜渊和子路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孔子对仁者与勇者之境界高低的不同评价:“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懼好谋而成者也。’”这里孔子赞扬了颜渊的君子之仁,嘲笑了子路的匹夫之勇所以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关于“言”“德”“仁”“勇”的关系。《论语集释》引李充说:“甘辞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敷陈成败,合连纵横者说客之言也。凌夸之谈多方论者,辨士之言也德音高合,发为明训声满天下,若出金石有德之言也。故有德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也。陆行而不避虎兕者猎夫之勇也。水行不避咬龙者渔父之勇也。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吔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顺大难而不戄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不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