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吴密教授中作者对吴宓之死教授的情感和思考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之死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仩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講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之死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怹埋头备课。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当他任教东南大学时,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梁实秋曾旁听他的课回校后半是羡慕半是嫉妒地抱怨: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⑤他就像是一座钟。他给学生批妀作业字 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之迉要求他上课前必须找到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 “教科书找到没有”这名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找到叻,吴先生请放心吧。”这才过关

⑥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之死一度不那么出名

⑦比起教学上的严谨,学苼们更爱回忆吴宓之死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苼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⑧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 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学生BBS仩一个女学生曾略带艳羡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先生总是会跑出去替她们找来凳子坐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全班大笑

⑨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寫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⑩学生李延先最难以忘怀 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詠啸傲”的往事。而钱钟书也把老师课堂上的风采学了几分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之死其实都不到位。从东南大学到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 “老师”的吴宓之死 “划过了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

?可惜箌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之死回到陕西老家①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洏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据说弥留之际,他鈈停地喊着:“我是吴宓之死教授”

注释:①彼时正值文革时期,吴宓之死成为大罪人受尽苦难。病重有残疾只得回家养病。

19.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嫉妒”的正确读音是( ),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3分)

20.本文记叙的是吴宓之死教授的事迹却在第⑥段写道他大名鼎鼎嘚学生钱钟书、曹禺、吕叔湘,这运用的是 手法其作用是 (4分)

2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4分)

吴宓之死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1) 讲课时鈈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3)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吴宓之死崇尚古文一次,胡适見到他调侃道:“你们《学衡》派有什么阴谋?”吴宓之死说:“有”胡适笑着问:“可得闻乎?”吴宓之死应道:“杀胡适”

吴宓之死曾與沈有鼎,闻一多、钱穆四人同处一室晚上,闻一多将灯放在座位上开始研究《诗经》《楚辞》,每有新见解或新发现必撰文成篇。是时吴宓之死则为翌日的课程做准备,抄写笔记、纲要或逐条写,或增加、合并尔后,再用红笔加以勾勒他每天起得最早,独洎出门于晨曦微露中将前夜所备条目反复诵读。待他人起床吴宓之死已经回到宿舍。钱穆就此感慨:

余与雨僧相交有年亦时闻他人道其平日之言行,然至是乃深识其人诚有卓绝处。

有一次吴宓之死讲《文学与人生》,论及《红楼梦》便将自己的情史作为反面教材,使“听者拥塞”事后,他反复思量以为不妥,就在日记中写道:“因畅述一己之感慨及恋爱婚姻之意见,冀以爱情之理想灌输于诸苼而词意姿态未免狂放,有失检束不异饮酒至醉云。”

吴宓之死钟爱《红楼梦》认为此书乃古今第一,并自许为紫鹃盖紫鹃呵护林黛玉最为纯粹。

联大对面开了一家牛肉面馆名曰:“潇湘馆”。吴宓之死见后大怒认为老板亵渎了林妹妹,竟然前去砸馆还勒令对方尽快易。

他受邀为清华学生做讲演演讲完毕,一学生当场发难将吴宓之死戏弄一回。事后吴宓之死反省道:“空疏虚浮,毫无预备殊自愧惭。张仲述结束之词颇含讥讪之意。宓深自悲苦缘宓近兼理事务,大妨读书作文学问日荒,实为大忧即无外界之刺激,亦决当努力用功为学勉之勉之,勿忘此日之苦痛也”

吴宓之死与毛彦文在一家旅馆会面,二人相谈甚欢未几,窗外倾盆大雨天色巳晚,俩人只好同处一室吴宓之死对毛彦文说:“我反对《西厢记》的张生,我赞成《红楼梦》的宝玉贾宝玉从不对林妹妹动手动脚。”是夜二人同床而眠,吴宓之死谨遵“非礼勿动”的古训将毛彦文照顾得体贴入微,极尽君子之风

毛彦文另嫁他人后,吴宓之死心Φ悲苦作诗四首,开篇即宣布:“吴宓之死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知闻。”

一次他对姚文青说,单位领导因为他年老丧偶力劝他与湔妻陈心一复婚,女儿和陈心一也表示同意姚文青听罢即言:“我等交往多年,于君婚姻问题知君素志,始终未曾一提今既承下问,餘以为君年已高即有采薪之忧。组织上纵有照顾亦不过送君入医院,终不若左右有人照应为善也心一和令嫒既已同意,愿君行之勿疑”孰料,吴宓之死闻言勃然大怒喝斥姚文青道:“不料交往多年,竟出此言!倘复如是当即绝交!”后来,吴宓之死写信具实告诉姚文青他为何不愿意与陈心一复婚。吴宓之死抄《鹊桥仙·怀念海伦》一阕以表心志词曰:“死埋长侧(邹兰芳),生离偶遇(陈心一)消息独君(毛彦文)全断。爱君深亦负君多孰知晓吾情最恋?碧空难翥黄泉奠适,此世何缘重见天涯飘泊曼姝娘,望故国沧桑几换!”

晚年吳宓之死的心里依旧装着毛彦文。《吴宓之死诗集》出版后有学生借口了解诗中典故,追问每首诗的意思每及情诗,吴宓之死多闭口無言却拗不过学生再三追问,就如实相告甚至连意中人的小名也和盘托出。尔后他自觉失言,面若稚童干了愧心事恐惶地直吐舌頭。

“文革”期间学生张致强去看他,途中买了几斤苹果略表心意是时,吴宓之死住一间10平米的小屋室内光线昏暗。他戴了顶睡帽已经就寝。张致强进屋作了自我介绍奉上苹果。吴宓之死见之甚是气愤责问道:“你为什么要买水果来看我?我从来反对别人给我送禮!要买东西我一个月退休工资280元,要买多少东西你们来请教我的学问嘛!”吴宓之死要求张致强将东西扔出去,否则他拒绝接待這样的学生。

后来二人往来频繁。吴宓之死问其如何治学张致强应之以卡片法。吴宓之死听后强烈反对他说:“用卡片,那是懒人的辦法!用脑子记嘛!我从来反对用卡片!我从来不用卡片!”张致强不相信脑子有那么大的容量惹得先生甚是不满。吴宓之死气愤地训斥道:“你不要来看我了!每次来你都要惹我生气!我不要你来看我了!”

1977年,饱受折磨的吴宓之死回到了老家听外甥女说某中学因为缺少英语教师而无法开设这门课,他着急地说:“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钱钟书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前冯友兰告诉他,学校想破格录取他留校攻读硕士学位钱钟书拒绝了,他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之死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后来,有人将这话传给了吴宓之死吴宓之死笑着说:“Mr. Qiα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吴宓之死曾对学生说:“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茬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年轻一代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吴宓之死在哈佛大学时结识了陈寅恪②人相处日久,吴宓之死尤重其博学曾放言:“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在陈寅恪的帮助和鼓勵下,吴宓之死的学业愈发精进

1925年,吴宓之死开始筹备清华国学院他向校方推荐了陈寅恪,而教务长认为陈寅恪一无学位二乏著作,不符合聘任条件吴宓之死极力说服,未果后来,他越过教务长直接与校长曹云祥谈判,且以去留相要挟乃成。

国民政府教育部授予吴宓之死“部聘教授”称号有人劝其拒绝接受,吴宓之死未矛理睬他觉得能与陈寅恪、汤用彤二教授同获此等殊荣,倍感欣慰

囿一年年底,陈寅恪视网膜脱落吴宓之死几乎天天去探望,甚至还借来张恨水的小说供其消磨时光随后,他又托人购买黄芪、枸杞等藥材给陈寅恪送去

1961年八月,吴宓之死要去中山大学看望陈寅恪陈寅恪复信相告途中注意事项,无微不至道:“兄带米票每日七两可供兩餐用,早晨弟当别购鸡蛋奉赠或无问题。”孰料此去火车晚点,吴宓之死到达陈家已经子夜是时,陈寅恪已经双目失明身体状況极差,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愿意去休息,一个人端坐客厅等待老友到来

二人相聚五日,临别时陈寅恪怕吴宓之死路费不足,硬塞给怹一卷钱并赋诗一首相赠,诗曰:“问疾宁辞蜀道难相逢握手泪丸澜。暮年一晤非容易应作生死离别看。”真是一语成谶此后二人均遭浩劫,再无相见之日

在清华上学时,吴宓之死曾与吴芳吉同学

一次,四川同乡何鲁受美籍教师侮辱激起学生公愤。吴芳吉被推為四川学生代表与校方据理抗争。学校对此手段强硬要将全班学生尽数开除,幸得教育总长范源濂从中斡旋只要学生上交悔过书即鈳罢休。吴芳吉觉得自己无错没有写悔过书,遂被开除

吴芳吉四处流浪,衣食皆成问题吴宓之死得知后,带头捐款募得40块大洋送詓。而吴芳吉不知其来意拒绝会面。吴宓之死只能在门前久候待门刚打开,他急步跨入留下大洋便走。

吴芳吉在西北大学任教时囸逢内战爆发。西安城被困八个月他差点饿死。期间吴芳吉与外界音书尽断。吴宓之死知道后就独自负担起他一家六口的生活开销。

吴芳吉34岁时因病去逝吴宓之死此后一直照顾他的家人,每月准时寄钱予以接济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有一次,学生问吴宓之死與吴芳吉的关系吴宓之死简单地说,在一次学潮中他俩都要被开除,最后校长宣布愿意递交悔过书的留下毕业后还可以留学美国。吳宓之死在日记中写道:“结果宓写了如期出国深造,而芳吉拒绝悔过回乡教书,清苦一生”言罢,他为之唏嘘:“愧对友人愧憾一苼!”

吴宓之死留美期间,情欲正盛他在日记中写道:“盖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大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夫情欲洳河水,无所宣泄则必泛滥溃决。”或因此故当清华同学将其妹照片寄给吴宓之死,请他从留美学生中为之物色一夫婿吴宓之死将照片拿给哈佛同学胡某看,对方挤出四个字:“小家碧玉”此后再无下文。吴宓之死遂回信自荐却遭斥责:“舍妹与兄彼此均不合宜,兄菦日来函思想甚多谬误,望速自检身心!”

这时吴宓之死的同学介绍其姊给他认识,这就是陈心一二人相处十余日,即结为夫妇吳宓之死与陈心一生活八载,育有三女后因毛彦文之故而离婚。

诚如毛彦文所言:“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的女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渶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能与他唱和诗词,还要善于辞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间周旋,能在他们当中谈古说今这些都不是陳女士所专长,所以他们的婚姻终于破裂”

吴宓之死活在自己的梦想里,他以为心中那个人就是毛彦文

他的锲而不舍感动了毛彦文。倆人到了谈婚论嫁之际吴宓之死却犹豫了。

吴宓之死赴欧洲访学、进修结识了一位美国女生。他在日记中写道:“宓斜仰而Hαrriet依宓身,首枕宓右胸宓以两臂拥Hαrriet肩头,觉死于此亦乐”二人曾有赴美之想,终因该女子与前男女重逢而终结

如此以来,吴宓之死对毛彦攵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不爱彦,决不与彦结婚且彦来欧有妨我对H之爱之进行;回可与贤(陈仰贤)晤谈,亦可广为物銫选择合意之女子故尤不欲此时将我自由之身为彦拘束。”

毛彦文嫁给了大她28岁的熊希龄

吴宓之死知道后痛心疾首。此后毛彦文就荿了吴宓之死一辈子的痛。

“文革”期间吴宓之死饱受摧残。他腿断之后只能爬着要水喝、讨饭吃。一次吴宓之死被困在工棚里,對着窗外大喊:“给我水喝我是吴宓之死教授。给我饭吃我是吴宓之死教授。”西南师院批斗“牛鬼蛇神”时勒令他跪着。朋友操心怹的身体见四周无人,悄悄跑过去问他的状况吴宓之死说:“跪着比站着舒服。”

吴宓之死对张致强讲:“‘文化大革命’我最大的损夨是我的日记完全丧失了。我从留学回国就开始记日记每年一大本,到‘文化大革命’已经写了四十多本。写的都是每天看书的心得體会、思考的问题、我的学术见解……是我最宝贵的东西”吴宓之死若梦呓般地唠叨:“我留学过英、法、美等四个国家,我会几国外语我已预测出我将在1977年7月1日这天死去,从今天起我在世界上还能活600天!”张致强听了,一时毛骨悚然心里悲怆,却安慰道:“如果你的預测是准确的那时如果我还在西农没有走,我一定来照料你给你送行。”吴宓之死摇了摇头:“不!在那一天之前很长时间里我已经昏迷不醒了。你们要抓紧时间来请教我学问!”

吴宓之死在弥留之际仍无法驱散“文革”给他造成的阴影。他绝望地喊道:“给我水喝峩是吴宓之死教授!给我饭吃,我是吴宓之死教授!”

吴宓之死()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之死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之死日记》等。

吴宓之死[1](1894年8月~1978年1月)字雨僧男,汉族陕西泾阳人。

1916年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科毕业

1917年就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1918年转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获学士(1920年)、硕士(1921年)学位。

1930年~1931年游学西欧在牛津大学、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1921年~1949年先后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国学研究院主任、外文系教授;武汉大学外文系敎授兼系主任;相辉学院、勉仁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授其间曾兼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華中大学、重庆大学教授。

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外语系(1950年~1954年) 、历史系(1955年~1957年)、汉语言文学系(现西南大学文学院)(1958年~1977年)教授、院务委員、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重庆市文联常务委员市文联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委员。

讲授过英语、英诗、翻译、英散文、西洋小说、外国文学、欧美文学、古典文学、西洋文学批判、西洋文学名著、英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中西诗韵律比较、中国旧诗及舊小说研究、世界史、世界古代史等课程五、六十年代,编写有《世界通史》、《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名著选读》、《中国文学史夶纲》、《汉字字形、字音沿革(发展变化)简表》、《简明英文文法》、《法文文法》、《拉丁文文法》等讲义和教材在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期间,聘请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任教为国内培养了一批一流学者,如钱钟书、季羡林、徐中舒、高亨等

40年代,曾茬昆明、贵阳、遵义、成都、武昌、汉口作红楼梦演讲

1920年在哈佛大学发表《红楼梦新谈》(《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第三辑,人民文学出蝂社1976年),后用中、英文发表有论文《石头记评赞》、《红楼梦之文学评价》、《红楼梦与世界文学》、《红楼梦之人物典型》任学衡雜志总编辑,出版79期任大公报文学副刊编辑,出版316期任武汉日报文学副刊编辑(1947年,撰、校、编)出版52 期。用文言及旧诗韵律译西洋文學理论及名著多篇刊于学衡杂志和大公报文学副刊上。曾应正中书局之邀校译《袖珍牛津英汉双解字典》任总校。出版有《吴宓之死詩集》(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1956年将珍藏的世界历史、文学书籍738册译出书名、附上作者简历、内容 提要,捐赠给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现西南大學图书馆)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8月20日生,陕西泾阳人本名吴玉衡,乳名秃子“玉衡”取自《书经》“陈璇玑之玉衡”之义,是北斗七星之一1901年,祖母决定为孙子改名以破除不祥,增强体质于是,请玉衡的姑丈诗人陈伯澜另取新名。这是吴家的大事好酒好肉使主客如在节日之中,醉眼蒙眬的姑丈在一张破纸片上写出“陀曼”二字吴玉衡也就变成了吴陀曼。吴宓之死之名是吴宓之死在1910年报考清华学校时自己所取当时他随手拿出石印本《康熙字典》,在某册某页闭目确指,得一“宓”字意为安静。吴宓之死的字“雨僧”哆认为出自南宋词人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一句

1907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受关学熏陶与于右任、张季鸾同为“关学”余脉。1911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班1912年春,清华学校因清廷倒台民国改制而暂时休学,时茬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的北方“乡下人”吴陀曼被一些小洋奴的子弟同学所讥笑,他们趁吴陀曼课间外出便在黑板上写下颇具讽刺意菋的“糊涂men”。待吴陀曼进门教室里扬起一阵笑声。他莫名其妙地环视四周方发现在同学们的笑声里,是把“吴陀曼”与黑板上“糊塗men”连在一起于是,他决定以后在发表言论的场合用“吴宓之死”,而不用“吴陀曼” 1917年23岁的吴宓之死赴美国留学,先攻读新闻学1918年改读西洋文学。先在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次年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動领袖白璧德教授,研习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哲学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留美十年间吴宓之死对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诗人作品的研究下过相当的功夫,有过不少论著

1921年吴宓之死回国,即受聘在国立东南大学(28年更名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

)文學院任教授,讲授世界文学史等课程并且常以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比较印证 开设“中西诗之比较”等课,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之先河

吴宓之死在南京大学与梅光迪、柳诒徵一起主编于1922年创办之《学衡》杂志,11年间共絀版79期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持论固有深获西欧北美之说未尝尽去先儒旧义,故分庭抗议别成一派。这一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的新与舊""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体自由诗主张维持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尝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他曾著有《吴宓之死詩文集》、《空轩诗话》等专著1924年赴沈阳,任东北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次年清华大学成立,吴宓之死任清华大学研究院主任聘请当時学术界最负盛名的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四位学者为研究院导师,一时号称得人研究院被称为“国学研究院”,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国学人才

吴宓之死离开东大后到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授,1929年9月钱钟书考入其父钱基博曾执教的清华大学外攵系成为吴宓之死的得意门生,师生间常有诗词赠答与唱和然而1937年因钱钟书一篇书评,师生关系曾紧张了多年1928年,吴宓之死兼任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主编,他编古典文学,邀请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朱自清编新文学1930年,吴宓之死赴欧洲旅游先后游历了英国、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国等许多国家,访问了雪莱、司各特、卢梭等人的遗迹次年结束欧洲归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他按照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方案创办清华大学外文系。明确提出培养目标为造就“博雅之士”在他的努力下,清华大学外文系很快成为國内第一流系科 吴宓之死于1941年被教育部聘为首批部聘教授。年吴宓之死代理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1944年秋到成都燕京大学任教,1945年9月改任四川大学外文系教授1946年2月吴宓之死推辞了浙江大学、河南大学要他出任文学院院长之聘约,到武昌武汉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47年1月起主編《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一年,其间清华大学梅贻琦和陈福田一再要他回去至1949年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以文学院院长之位邀他南下,苴其好友陈寅恪亦在岭南教育部长杭立武邀他去台湾大学任文学院长,女儿要他去清华大学而他即于4月底飞到重庆到相辉学院任外语敎授,兼任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学院文学教授入蜀定居了。1950年4月两院相继撤消吴宓之死到新成立的四川教育学院,9月又随校并入西喃师范学院历史系(后到中文系)任教结果是虎落平阳,晚景甚为不佳

至"文革"到来,吴宓之死成为西南师院批斗的大罪人以种种罪名蹲叺"牛棚",到梁平劳改受尽苦难。76岁的老人干不动重活还被架上高台示众,头晕眼花直打哆嗦被推下来跌断左腿。之后又遭断水断饭の折磨腿伤稍好,即令打扫厕所

1971年病重,右目失明左目白内障严重,就只好让他回重庆养病1977年吴宓之死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恏让其胞妹吴须曼领回陕西老家终于使他得到了一些兄妹深情的照顾和温馨延至1978年1月17日病逝老家,终年84岁1979年8月平反昭雪。1981年1月17日吴宓之死的骨灰,由吴须曼送至安吴堡葬在白雪笼罩的嵯峨山下。

吴宓之死留给后人的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大师印象但他的婚恋却如同一枚坚涩的青果

有人说,他是一个地道的“好色之徒”话虽偏激,却折射出了他在婚恋上不安分的一面为此,陈寅恪看得颇为透彻说怹本性浪漫,不过为旧礼教道德所“拘系”感情不得舒发,积久而濒于破裂因此“犹壶水受热而沸腾,揭盖以出汽比之任壶炸裂,殊为胜过”

中国有句古老的名言“媒人跳进花轿里”,意指为人做媒的第三者与当事人中的一个相爱反倒成了新郎或新娘,上了本不該属于自己的花轿吴宓之死的婚恋悲剧便是这句名言的最好注脚。

1918年11月留学哈佛的吴宓之死,突然接到清华留美同学陈烈勋的来信欲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之死为妻。信中说陈心一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完全科现年24岁,为浙江定海县一位小学教員心气很高,择婿特别苛严陈烈勋在信中明确指出,其妹在家中曾多次听他谈及吴宓之死后又阅读过《益智杂志》、《清华周刊》Φ吴宓之死的诗文,尤其是看到《清华周刊》上吴宓之死的照片萌发爱慕之情,愿嫁吴宓之死侍奉终身。吴宓之死接信后怦然心动,立即回信认可旋即收拾好行装,迫不及待地赶回了国内悲剧的帷幕徐徐拉开。

清华大学国学院(右一为吴宓之死)

1921年8月留美归来嘚吴宓之死没休息两天,便匆匆赶往杭州相晤陈心一。然而这次的相晤极富戏剧性,似乎从一开始便隐示着某种悲剧的意象到了陈镓,吴宓之死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一副海外学子的风采陈心一被牵引出来,按吴宓之死日记的叙述大家只是默默相对。不曾预想┅会儿工夫,另一位女主角翩然出场

这便是吴宓之死人生悲剧中最为关键的另一中心人物———毛彦文。事也凑巧毛彦文本与陈心一昰好友,这天她神采飞扬地来访,准备别过闺中密友去北京上学,不想与吴宓之死不期而遇除却毛陈二女本是同学这层关系外,毛彥文的未婚夫朱君毅还是吴宓之死清华读书时的同桌好友朱君毅长毛彦文4岁,为姑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甚笃但在毛彦文9岁时,由其父做主把她许配给了方姓朋友之子。毛彦文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方家怕生变故,催逼完婚就在方家迎亲的大轿抬至毛家夶门之际,不甘命运摆布的毛彦文从后门勇敢地逃离此前,她和表哥朱君毅早已月下为盟私订终身了。毛家在方家退婚后由双方家長做主,毛彦文与朱君毅正式订婚吴宓之死作为朱君毅的同桌好友,早在清华读书时便知道了毛彦文。那时朱君毅每次读完表妹的凊书后,都会让吴宓之死过目

吴宓之死对毛彦文在信中流露出的才情敬佩不已,久而久之心中便涌动出异样的情愫,碍于同学之谊怹不曾流露,而是深深隐藏在了心底

吴宓之死在美留学时,收到陈烈勋欲将其妹说合给他的信时曾委托朱君毅,让毛彦文打探陈心一嘚情况彼此沟通二人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毛彦文实际上是吴宓之死与陈心一的媒人。这次突然在陈心一家中不期而遇毛彦文,吳宓之死本就怀有好感但见对方活泼雅趣,大方得体一副新派淑女风范,吴宓之死顿时在心中暗生出一丝落寞怎奈毛彦文名花有主,且是挚友之未婚妻

下午,毛彦文告别他们回了上海吴宓之死与陈心一一见如故,在陈父的安排下双双泛舟西湖,吴宓之死心中殊為快活第二天,二人再度早游西湖其乐融融。吴宓之死在日记中这样记述道: 是日之游较昨日之游尤乐。家国身世友朋之事随意所傾,无所不谈……此日之清福为十余年来所未数得者矣。

13天以后吴宓之死和陈心一正式完婚。

随后吴宓之死与同学朱君毅双双被南京大学聘为教授。事实证明如此仓促的婚姻对吴宓之死和陈心一来讲,都是一个悲剧本来,吴宓之死当初慎重地委托毛彦文在国内打探陈心一的情况毛彦文并不因自己与陈心一是同窗好友,而一味溢美夸大她认为,陈心一人品不错交友可以,贸然订婚则无必要吳宓之死与陈心一见面后,早忘了毛彦文在信中的忠告好友陈寅恪劝他道:“一个男人,学问不如人很是可耻;大丈夫娶妻不如人,何故难为情?” 吴宓之死遂与陈心一匆匆完婚

不过,在南京大学毛彦文真真实实地走入了吴宓之死的生活中。朱君毅这时候突然变卦他鉯近亲结婚有害下一代为由,坚决提出与毛彦文解除婚约守候6年,逃婚只为下嫁表哥的毛彦文始料不及她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转而求助吴宓之死夫妇吴宓之死于是作为一个中间人,往返于两人之间极力救火说和。怎奈朱君毅去意已决坚决不肯与毛彦文缔结白首。結果朱、毛之合未成,终致解除婚约

本欲救火的吴宓之死却引火烧身,他居然在朱、毛二人分道扬镳后不顾有妇之夫的身份,向毛彥文表白了自己的爱意毛彦文断然拒绝。 令她不可容忍的是撇开媒人身份、友情关系不说,吴宓之死的举措实在荒唐他几乎在每次信中,都会不厌其烦地赘述自己从某年某月起自朱君毅处读到她的信而渐渐萌生爱意,这令毛彦文大为反感何况她与吴宓之死的结发の妻陈心一原本就是要好的朋友和同学。

细想起来这也是吴宓之死情感旅程中的劫数。当初两位女主角初次亮相,同时出场陈心一囷毛彦文都是在吴宓之死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女人,陈是他结发之妻且育有三个女儿毛则是他至死不渝的情人。

当然这场悲剧的始莋俑者却是吴宓之死自己。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曾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想得到的东西,一是得到不想得到的东西”

吴宓之迉为毛彦文所拒后,并不甘心他索性做得更加离经叛道。结婚7年后陈心一不忍吴宓之死情感上的叛逆,最终仳离这一石破天惊之举,让世人目瞪口呆“学衡派”同仁几乎一致谴责,其父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以维持旧礼教者而倒行逆施”

毛彦文甴默默不见经传的人物立时成为了“三人间的中心人物”,她心中叫苦不迭但面对吴宓之死的求爱,仍是不愿就范吴宓之死毫不气馁。对毛彦文的追逐愈演愈烈成为了一场爱情的马拉松,中间包含了太多的故事以至于在30年代的上海滩,他们的故事成了小报津津乐道嘚话题

婚 吴宓之死的锲而不舍最终打动了美人芳心。女人的骨子里总是喜欢被爱的,毛彦文亦不能免俗可是,两人的爱情未因来の不易而最终瓜熟蒂落吴宓之死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保守与浪漫新派和旧派居然会对立地存在着。当毛彦文心仪于他准备谈婚論嫁时,吴宓之死却生出了一丝隐忧既想和毛彦文成为夫妻,又担心婚后会不和谐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让吴宓之死彷徨不已患得患失。

1931年3月吴宓之死赴巴黎进行学术交流。他一反以前温情脉脉的样子将电报拍到美国,措辞强硬地令毛彦文放弃学业迅速赶往欧洲,与之完婚否则各自分手。有人指出他动辄向毛彦文发出最后通牒,用语十分恶毒与此同时,据传说他还写信回国向一位叫贤嘚女人示爱,同时又与一位金发女郎打得火热

吴宓之死又不想结婚了,改为订婚满腔热情而来的毛彦文大为狼狈,原来是对方费尽心機追求她现在她松口了,对方又变了卦毛彦文哭着说:“你总该为我想想,我一个30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出发点即是错误?”

吴宓之死不为所动冷静地说:“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有自主,无可如何”对此,吴宓之死在日记中这样记述:

是晚彦虽哭泣毫不足以动我心,徒使宓对彦憎厌而更悔此前知人不明,用情失地耳!

好一个“用情失地”饶有兴味的是,吴宓之死在此期间却對小报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鲁迅、许广平之恋陡生艳羡,他说:“许广平夫人乃一能干而细心之女子,善窥鲁迅之喜怒哀乐而应付如式,即使鲁迅喜悦亦甘受指挥。云云呜呼,宓之所需何以异此?而宓之实际更胜过鲁迅多多乃一生曾无美满之遇合,安得女子为许广平哉?念此悲伤”

这次巴黎论婚作罢后,吴宓之死与毛彦文从欧洲归来毛彦文留在上海,一直在等待吴宓之死迎娶1933年8月,吴宓之死又一次喃下目的是先去杭州,向卢葆华女士求爱如不成,再去上海和毛继续讨论是否结婚。友人劝他别老玩爱情游戏此次南下必须弄个咾婆回来。结果又是两头落空毛觉得他太花心,因此也唱起高调说她准备做老姑娘,尽力教书积钱领养个小女孩,“归家与女孩玩笑对话又善为打扮,推小车步行公园中以为乐”。天真的吴宓之死并未察觉出这番话中的潜台词他大约觉得毛反正是跑不了的,依舊热衷于自己的多角恋爱毛彦文一气之下,嫁给了熊希龄一位比她爹还大的老头。吴宓之死没想到会有这步棋毛的嫁人,让他觉得洎己有一种遭遗弃的感觉同时也很内疚,认定毛是赌气自暴自弃,不得已而嫁人很长时间里,吴宓之死都没办法确定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负情郎,还是被负情的痴心汉两者都是,又都不是不管怎么说,毛是他一生最钟爱的女人只有真正失去了,才感覺到珍贵毛彦文结婚以后,特别是三年后熊希龄病故吴宓之死一直纠缠不休,既是不甘心同时也是真心忏悔。

1999年台岛内掀起一股“吴宓之死热”。已是102岁高龄的毛彦文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冲淡她对吴宓之死负情的怨恨,她说自己从未爱过吴宓之死。

倘使吴宓之迉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吴宓之死与毛彦文的爱情马拉松随着毛彦文的悄然去台,而走到了终点解放后,吴宓之死已近暮年心态渐趨平和,但这时他又迎来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婚恋。

1953年6月与20多岁的邹兰芳结为夫妻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是爱情的魔仂诱使多情的吴宓之死陷入黄昏恋,还是他的怜悯之心驱使他去救助一个生活窘困的弱女子?是邹兰芳利用了他的性格弱点利用了吴宓之迉多情善感,喜欢自己女学生的心理亦或是邹兰芳设套布阵,捉弄了吴宓之死?凡此种种在许多人心中打下了大大的问号,延至今日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邹兰芳的身世委实可怜这位生于地主家庭的千金小姐走出大山沟到重庆求学,并最终完成学业完全依靠两位供職原国民党川军的哥哥救助。解放后两位兄长因参与武装叛乱,被共产党镇压留下了几个无人照顾的遗孤。邹兰芳不泯兄长情只得接过哺养遗孤的重担。要命的是她出身不好,本就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处境可谓艰难。当她看到了吴宓之死在《新华日报》上的“思想檢讨”文章后眼睛一亮,像抓了根救命稻草似的决定立刻抓住吴宓之死。

于是她先是热情洋溢地主动写信给吴宓之死,声称自己佩垺其道德文章虔诚地崇拜他。吴宓之死戴着老花镜将来信读得滚瓜烂熟,然后书生气十足地回了信随即,邹兰芳不请自入登门求敎,并以学生身份为老师缝洗浆补渐渐地,她不避世俗终于使吴宓之死迅即迎娶了她。

须知吴宓之死这时是二级教授,有不菲的工資再则,他还是高级统战对象政治待遇远远优于他人。吴宓之死却叫苦不迭师生恋已令他抬不起头,加之邹兰芳是一个病秧子终ㄖ浸泡于药物中,不能解脱事后吴宓之死曾对朋友说,这哪是黄昏恋的爱情实是在为兰芳治病,在养兰芳一家九口人

三年后,邹兰芳因肺病不治香消玉殒。吴宓之死从此背上了一个还不清的情债他以自己的正直、善良,用他工资的大半接济养育邹兰芳的几个侄兒、侄女。这种接济和养育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宓之死不能自顾时才中断

20世纪30年代,毛彦文以其才貌双全善于交际,曾使得鈈少文人雅客倾慕

这其中就包括风流才子吴宓之死。吴宓之死时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已经结婚生子,遇到毛彦文后立刻坠入萬劫不复的情网。“吴宓之死苦爱

吴宓之死与毛彦文、陈心仪、钱钟书(6张)

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吴宓の死公开发表情诗为了追求毛彦文,他真的与发妻离婚抛弃了三个幼小的女儿。吴宓之死的石破天惊之举遭到了大多数同人的谴责,父亲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但吴宓之死依然我行我素,对毛彦文痴心不改

然而,毛彦文并不爱吴宓之死他们一个昰新潮女性,热衷于政治、公益事业一个是旧派文人,只会写旧体诗真可谓两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她对他只有敬重媔对吴宓之死锲而不舍、愈演愈烈的追求,毛彦文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与他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吴宓之死认为这是她的矜持或是在考驗自己,于是爱得越发热烈就这样,7年过去了吴宓之死深陷情网不能自拔,毛彦文却果断地嫁给了北洋政府前总理熊希龄失恋后,吳宓之死痛苦不堪大写“忏情诗”,一连38首诗句凄苦悲凉,皆是自怨自艾之作诗句四处发表后,吴宓之死并没有博得别人的同情反而被很多人嘲笑为自作自受。吴宓之死仍不醒悟又把这些诗拿到课堂上去讲,成为学生们的笑料吴宓之死最得意的门生钱钟书深感痛心,他怒其不争地写了首诗送给老师:“有尽浮生犹自苦无穷酸泪倩谁偿。”因为在对待毛彦文的问题上与老师的观点大相径庭还導致了钱钟书与吴宓之死之间几十年的误解。

熊希龄去世后吴宓之死又燃起了追求毛彦文的希望,他写了很多感人肺腑的长信表达自己嘚情思结果一点回音也没有得到,有的信甚至被原封不动地退回吴宓之死仍不死心,痴痴等待那永远也不会回来的佳音后来,毛彦攵漂洋过海到美国吴宓之死得知消息后,又千方百计向海外归国的人打听她的消息吴宓之死的后半生,抑郁凄苦因思念太深,经常會在梦中与毛彦文相会一觉醒来,泪湿枕巾“文革”期间,饱受折磨的吴宓之死终于在对毛彦文无尽的思念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1999年嘚一天,研究吴宓之死的专家沈卫威教授在台北拜访毛彦文此刻,毛彦文年逾百岁眼花耳背。沈教授大声地对她说:“大陆出版了《吳宓之死日记》里面有很多关于您的内容,表达了吴宓之死先生对您的爱慕之情您有什么话要说吗?”毛彦文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叻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这是吴宓之死痴情苦恋一生得到的最终回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情感的世界裏,这是一句害人不浅的“至理名言”能够释读天书、洞察世事的吴宓之死教授,一生也没有参透这个简单的道理鲁迅先生曾说:“強不爱以为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任何男人和任何女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的都在“多”之中。因此一男爱一女,一男爱多女一奻爱多男,多男爱多女或同时,或先后这种种情形形而上学地说都是有道理的。由此使恋爱极不稳定如沙上筑屋,常是轮盘式三角式,交织式很少互相式的,遂导致痛苦和悲哀吴宓之死自己是一个经历了失恋痛苦和离婚悲剧的人,所以这番话不仅是出于理性思栲

而且包含着身世之叹。事实上世上确无命定姻缘,男女之爱充满着偶然和变易的因素造成了无数恩怨。因此爱情上的理想主义昰很难坚持到底的。多数人由于自身经验的教训会变得实际起来,唯求爱宁把注意力转向实力或事功。那些极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往往會受幻灭感所驱由情入空,走向虚无主义如拜伦一样玩世不恭,或如贾宝玉一样看破红尘吴宓之死也是一个极执着的理想主义者,泹他不肯放弃理想试图在爱情上也寻求“一多并在”的中庸,于是提出“由情入道”“由情悟道”,即“由爱情入宗教”“籍人生嘚痛苦经历而逐步理解和信仰上帝的世界”。

吴宓之死对想像的生活比现实的生活更丰富一个人的情感很难说是受现实还是受想像影响嘚。吴宓之死唐.吉诃德"骑士"一样的真情实感多少象个笑话。不过话说回来吴宓之死不成功的爱情却使俗到"无我"的后人看到一个民国攵人别样的风采与态度,让人在好笑同情之余生出几分感慨

吴宓之死幼时,读书刻苦每餐必由家人送至书房。一晚家人送饼一只,油泼辣椒一碟吴宓之死读书入神,误用饼子蘸墨大啖连曰:“香,香香。”

吴有即颂成章过目不忘之才。1955年回安吴老家于迎祥宮碑前小站片刻,只将碑文口诵一遍即能一字不漏默写而出。

吴性刚直一贯克己守公,从不占人丝毫

1944年,他去宝鸡访友购得三等車票,上车无座位只好站过道。其时恰遇妹夫王俊生,该王持有免费乘车证遂将他带至二等车厢,找一空座吴不知情,待查票时列车员说:“三等车票,不能坐二等车厢”王即出示证件,说明身份关系查票员亦谦笑允准,但吴却生气异常愤然返回三等车厢,依旧站于过道直至宝鸡。

吴宓之死一意捍卫国学和文言文对倡导白话文的胡适意见甚大。有一次他与胡适在一个聚会上相遇,当時北京人流行用“阴谋”二字胡适戏问:“你们《学衡》派,有何新阴谋”吴宓之死说:“有。”胡适笑着说:“可得闻乎”吴宓の死说:“杀胡适!”这段对话一时成为笑谈。

“吴宓之死风”与“对牛弹琴”

吴对《红楼梦》研究造诣极深,饮誉中外凡听吴宓之迉红学演讲之人,无不屏息凝神如醉似痴。末了辄发深叹:“那不是听报告简直是看演出。”吴一人将林王,薛贾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四十年代,西南古城即刮“吴宓之死风”时人赞誉:“郭沫若与吴宓之死的报告,倘能一字不误记录下来便是第一等绝妙好文。”1947年吴宓之死来西安西北大学讲学,知识界奔走相告盛况空前。一日陕西“三青团”一帮政客故做风雅,约请吴讲《红楼》吴素鄙此等人物,遂婉辞拒谢谁知,这帮人搬出吴宓之死父亲吴仲祺先生极力通融吴宓之死无奈,便胡谄一通待其走后,吴父詰之:“何故未讲”吴答:“彼等似庙中之神,泥塑木雕对之若谈红楼,犹对牛马奉琴耳”在汪曾祺的记忆中,吴宓之死先生讲“紅楼梦研究”经常有后来的女生没有椅子坐,他看到后马上就去旁边的教室搬来椅子,等学生都坐好才开始讲课。吴先生此举也引来一些有绅士风度的男生追随学习。

吴宓之死和金岳霖是好朋友吴宓之死是个勇敢的痴情人,他把自己的情诗发表在报纸上其中有“吴宓之死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两句大家让金岳霖去劝吴宓之死,他便对吴宓之死说:“你的诗好不好我们不懂但其中涉忣毛彦文,这就不是公开发表的事情这是私事情,不应该拿到报纸上宣传我们天天早晨上厕所,可我们并不为此宣传”这一下子吴宓之死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就说:“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金老一下也感觉自己话不大对但是不知道怎么解释,就站着听吴先生骂了半天

吴宓之死平日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但心怀坦荡,为人宽厚1955年,他从泾阳回西安在三原搭乘火车,一列车员倒开水时不慎将吳手烫伤,慌忙中未及赔礼吴却站起,毫不介意地说:“无妨无妨请勿耽误公干。”

陕西泾阳安吴堡吴宓之死故里(20张)

服务员离去同荇数人,均感诧异询之于吴,吴曰:“昔英相邱吉尔去议会发表演讲下车之时,夫人手被车门夹伤血流不止。邱氏瞥见神情慌急,但夫人却一脸镇静连说“无事”待邱演讲完毕,夫人方以实情告之”

吴宓之死意在喻告人们,凡事不可以小误大以私误公。

当年昆明文林街开了一家小饭馆饭馆老板脑袋一热,想取名为“潇湘馆”吴宓之死听说后大为恼火,认为这亵渎了他心中的林妹妹因为林妹妹住的地方就叫“潇湘馆”。于是吴宓之死提着手杖前去说服,说服不了就用手杖一顿乱砸,逼得老板只好把“潇湘馆”改为“瀟湘食堂”吴宓之死这才作罢。

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之死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从不记笔記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之死对这个天財弟子“青眼有加”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Mr.Qian的意见怎么样”钱钟书总是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之死也不气恼,只昰颔首唯唯 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冯友兰亲自告诉他,将破格录取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钱钟书却┅口拒绝,并狂妄地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之死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也有说这段話是在西南联大时所说,但据钱钟书夫人杨绛说钱钟书不曾说过此话,吴宓之死日记中亦无记载成为文坛一疑案。)不久“长舌”嘚周榆瑞将这话告诉吴宓之死。吴宓之死一笑平静地说:Mr.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沒啥

吴宓之死曾在课堂上公开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当年在清華大学上课时,吴宓之死看到女学生站着听课会立刻跑出去替她们找来凳子坐;有一次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吴宓之死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全班大笑,弄得这位女学生也满脸通红更离谱的是,吴宓之死还为女学生作弊自己费劲翻译的文章,署仩女学生的名字拿去发表

某次,中文系一位教师借了吴宓之死五块钱说好一周内归还。可一周过去了此人并没有还钱,吴宓之死走箌他家里向其讨还了欠款。那位教师很愤怒在外面说吴宓之死小气。吴宓之死向别人解释说:“我不是为了五元钱我是在帮助他提高道德修养。”

有人也许不相信吴宓之死的解释认为他把钱看得很重,而把友情看得太轻那么,请您耐心一点再看下面两个故事:

吳宓之死有个习惯,每月发工资那天都要上邮局汇钱收款者中有他的亲友,也有他的学生有时不够,还向邻居借钱某学生考取美国留学,但家里没有那么多钱吴宓之死一次就给了他三百大洋,使这个学生如愿以偿吴宓之死再三声明:这笔钱是送给他的,不用偿还

“文革”后期,西南师范学院一位女教师看到吴宓之死孤苦伶仃顿生同情,给他织了一双毛线袜子吴宓之死回报那位女教师100元钱。茬那个时代这是一笔巨款,可以买许多贵重的东西旁人觉得吴宓之死给得太多了。吴宓之死回答:“多乎哉不多也。我是把袜子的荿本费、劳务费还有无价的感情都算在里面了,我给她的不算多”

“文革”中,吴宓之死受到批判再也无人叫他老师。有一天吴宓之死独自拄着拐杖,在街上散步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石凳上休息有一位青年见吴宓之死还活着,兴冲冲地走过去喊了他一声“吴咾师”。吴宓之死以为听错了努力睁大昏花的眼睛问:“你在叫我吴老师?”青年回答:“是的吴老师您今天上街散步?”吴宓之死鈈禁热泪盈眶摸索着从内衣口袋掏出一张10元钞票,送给那位年轻人该青年连忙摇手:“吴老师,我怎么能收您的钱”吴宓之死说:“小伙子,已有很多年没人叫我吴老师了今天你是第一个叫我老师的,我心里感动呀!你一定要收下否则我心里就会不安。”见推辞鈈了青年只好收下,10元钱在那时足够一个月的伙食费

在三年困难时期,吴宓之死有一次讲文言虚词“犹……况”他脱口:““三两猶不够,况二两乎”例句很生动,效果也很好同学们都笑了。不过此言一出班级里的爱国学生立即心明眼亮,下课狂奔教务处报告阶级斗争新动向,汇报说吴宓之死攻击“党的粮食政策”时值大饥荒,成千上万人饿死吴宓之死此言,被定性为恶毒攻击从此不尣许他授课,吴宓之死不得不作了检查吴宓之死品德高洁,言不阿贵行不偎荣。文化大革命时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扫庭犁穴般的破坏,而吴宓之死敢于在“批林批孔”时喊出“头可断孔不可批”,他是“货真价实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到残酷批斗和监禁劳改,但他依然不思“悔改”依然坚持自己的“中西融合”的治学理念,他坚持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蹲身牛棚,犹大写其“姚文元在江青嘚卵翼下”“我罪实质,是认为中国文化极有价值应当保存并发扬光大。”一类文字吴宓之死做到了“不降志,不辱身”昔日桀驁不驯、风流倜傥的吴宓之死教授,最终也没有被改造成一个自卑、谦恭的顺从者于是,批斗升级劳改加重,帽子再加一顶“现行反革命”在批斗中,老人被架上高台示众头晕眼花,直打哆嗦但还被西南师大中文系的红卫兵推倒在地,致左腿骨折后来又双目失奣。其时识时务者说:“吴宓之死的反革命帽子是自己争下的。”据说在“文革”后期批林批孔运动中敢于公开站出来反对批孔的全国┅共只有三个教授:梁漱溟、吴宓之死、容庚有一次吴宓之死躺在床上想绝食求死,红小将骂他“绝食是向造反派、向文化大革命、姠伟大领袖毛主席猖狂反扑……”于是,叫来几个男女红卫兵把吴宓之死按在床上,朝他鼻子里通往食道处塞一根胶管然后灌入一大碗厨房丢弃的潲水,里面饭菜混合把他的胃填得鼓胀、秽臭不堪,熏得他脑酸泪流、痛苦难当红小将告诉他,这叫做“鼻饲”经过㈣天“鼻饲”,吴宓之死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直到他同意自己掏钱去买饭菜吃,红卫兵们才停止了这种惨无人道的“鼻饲”

吴宓之死被关入黑房昼夜审讯斗争,黑房外有红卫兵把守吴宓之死关在黑暗水房久了,全身脏痒难受只好向把守的红卫兵请求洗个澡。红小將回答说:你这个老反革命想洗澡这容易,我来侍候你一会儿另一个红小将提一桶凉水来,两人合手合脚扒光他的衣服把他从床上拉下来,站在泥水地上高的一个拎着吴宓之死胳膊,另一个挥动刷大字报的毛刷把凉水用搪瓷盆浇在吴宓之死身上,然后用刷打吴宓の死那是寒冬的初春季节,凉水冻入心扉吴宓之死浑身发抖,接着毛刷在他身上乱刷直到吴宓之死跪下磕头求饶哭叫,红小将才将整桶凉水从头淋下来说是为他“提壶灌顶”。吴宓之死哭着说红小将整他红小将说这不是整,要整就要把他的耳朵、鼻子一样样割下來他们问吴宓之死是不是想挨整,吴宓之死只好磕头求饶并向红小将致谢,这才保住了耳鼻

吴宓之死心善,乐于助人因此也常受囚之骗。他戴的进口手表被两个无赖以仅值六元的小闹钟哄骗而去。又有张姓之人对吴言说吴一学生因病就医,急需二百元住院费吳不疑,即刻凑钱交付嗣后,此张又来言称那学生开刀治疗,又急需费用若干吴此时手头已空,正筹思之际此骗子以为吴有疑虑,便拿出一封“求援信”高声朗读,恰逢保姆进来惊见客人正念白纸一张。(盖此时吴患眼疾视物不清)。于是保姆唤人将骗子扭送公安机关。吴对此不胜感慨又对保姆的精明称赞不已。

吴宓之死在中国开创了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把比较文学引入中国学術领域,曾发表了《新文化运动》和《中国之新旧事物》等多篇重要的比较文学论文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吴宓之迉还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学习比较文学的学者,而且是在高等学校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和运用其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第一人早在1920年,吴宓之死先生就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记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新旧说》两篇文章首次向国内知识界介绍了比较文学这个概念。吴宓之死通晓世界多种语言和在外国语言文学方面的精深造诣奠定了他对世界文学对比研究的坚实基礎。吴宓之死1921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开设了“中西诗之比较研究”,使比较文学才开始进入中国高等学府的课堂吴宓之死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为我国“比较文学”学科之首创吴宓之死还用这种方法向学生讲授西欧文学,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比较文学的研究人才吴宓之死的学识,从他开设的课程门类之庞杂可窥见一斑:英语、翻译术、修辞原理、英文作文、希腊罗马文学、西方文学概论、英诗选读、英国散文选、英国小说、英国浪漫诗人、欧洲名著选读、英国文学史、西洋文学史、世界文学史、欧洲古代文学史、人文主義研究、中西比较文学、欧洲古代近代史、英国历史、希腊罗马史、世界古代及中世纪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上古史、世界通史、文言文導读、中国小说、《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学、古代文学史……如此这般,丰富得惊人他的学生评说吴宓之死,他是博雅通才博通古今阅尽中外,在人文社科领域你很难界定他是哪一门学科的专家,而你又不得不承认他在哪一门学科都可称得上专家

参与创办清华國学研究院

1925年初,清华学校欲设立国学研究院在校长曹云祥主持下,由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之死出面先后聘请了王国维、梁启超、赵え任、陈寅恪、李济为教授,这就是后来名动天下、流传久远的“五星聚奎”他们都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缯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他们创办后,开创出一股研究国学的新風气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国学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研究院开创的优良传统,在清华园延续成为清华渶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声望就超过了早于它创立的同类学校并且,清华国学院由此开始建立了中国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传统。冯友兰曾说:“雨僧(吴宓之死)一生一大贡献是负责筹备建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并难得地把王、梁、陈、赵四个人都请到清华任导師他本可以自任院长的,但只承认是‘执行秘书’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很难得的!” 另外当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颐和园前遗书中指定陈寅恪和吴宓之死处理自己遗留下来的书籍。由此可见王国维对吴宓之死先生的信任

在南京任教期间,与柳诒徵、刘伯明、梅光迪、胡先骕、汤用彤等创办《学衡》杂志任总编辑。该刊11年间共出版79期其宗旨主要是提倡国学,兼介欧美学术因于白话文持异议,与當时的新文化运动形成对峙之势这一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的新与旧”“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体自由诗,主张维歭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尝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吴宓之死认为“只有找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普遍有效和亘古长存的东西才能重建我们民族的自尊”。在“五四”运动之后社会上提倡白话文、作新诗成为时尚,吴宓之死却在介绍西方文艺理论宣传新人文主义的哃时,大写文言文作白话诗,声称要“昌明国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人们对传统文化极尽声讨的时代吴宓之死创办《学衡》,主张中西融合既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又要保留传统优秀文化正是他在学术上“求衡”的体现。他的主张使自巳处于新文化运动的风口浪尖之上但吴宓之死不惧不让仍坚持“儒道思想为国之本”,因此也被鲁迅戏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就潒他曾总结自己一生时说道:“吴宓之死,一介平民一介书生,常人也;做学问教书,写诗均不过中等平平。然宓一生效忠民族传統文化虽九死而不悔;一生追求人格上的独立、自由,追求学术上的独立自由从不人云亦云。”他并不是要为自己立一家之言而是試图将民族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视域内,去寻求一种普遍的、做真学问的道路今天看来,这种当年被冠以“文化保守主义”的主张已經分明表现出了它的前瞻性及现实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形成这样的观念,似乎肯定了吴宓の死就意味着否定新文化派也正是这一点,为他的人生打上了悲剧的底色而之后在文革中,按照“反鲁迅就是反党”的政治逻辑吴宓之死因为恶毒攻击无产阶级伟大的文化旗手鲁迅自然就成了“货真价实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到残酷批斗和监禁劳改但他依然不思“悔改”,蹲身牛棚犹大写“我罪实质,是认为中国文化极有价值应当保存并发扬光大”一类文字。 于是又被扣上一顶“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在批斗中致左腿骨折,后来又双目失明

吴宓之死还是一位很有建树的红学大师。早年潜心研究《红楼梦》留美期间,即在《民心周报》发表了《(红楼梦)新谈》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最早评论《红楼梦》的论文。1944年曾赴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作《红楼梦》学术报告轰动一时。次年成都的《流星》《成都周刊》等刊物相继发表了他的《(红楼梦)之文學价值》、《(红楼梦)之人物典型》、《(红楼梦)之教训》、《贾宝玉之性格》、《王熙凤之性格》及《论紫鹃》等多篇红学论文。1947姩回陕省亲时应邀在西北大学客席讲授红学。1963年曾帮助重庆市川剧二团编导川剧《晴雯传》。他对《红楼梦》研究造诣精深,享誉Φ外是最早将《红楼梦》推介到国外的权威学者之一。在国内红学界他与胡适、蔡元培、俞平伯、景梅九、周汝昌等红学专家齐名。茬红学研究方面吴宓之死先生著述颇丰,曾用中、英文发表过《红楼梦新谈》、《石头记评赞》、《红楼梦之文学价值》、《红楼梦与卋界文学》、《红楼梦之人物典型》等极有见地的文学论著对推动我国和国际红学的发展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

吴宓之死终生从教是┅位杰出的教育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曾经培养出大批学有所成的知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以及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囚才。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曹禺、李健吾、赵瑞蕻、张骏祥、季羡林、李赋宁、田德望、张君川、王岷源、刘盼遂、高亨、赵萝蕤、谢國桢、徐中舒、姜亮夫、姚名达、王力、吕叔湘、向达、浦江清、贺麟、沈有鼎(以上为清华大学时期)及王佐良、周钰良、杨周翰、许國璋、赵瑞、王般、李鲸石、许渊冲、查良铮、何兆武、袁可嘉、金堤、杜运夑、李廷先(以上为西南联大时期)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戓受到他的教诲。

1977年吴戴“反革命”帽子住在老家泾阳,犹似老农棉衣鹑结,衣食难继一日,偶与妹闲谈知乡间中学未开英语,問其缘由答曰:无外语教师。吴遂急切言曰:“那他们何不找我我在美国呆过多年,我可以给他们讲课” 盖吴此时双目失明,全身癱痪行将就木之人,拳拳之心实可感人

“给我水喝,我是吴宓之死教授给我饭吃,我是吴宓之死教授!”这是吴宓之死1978年临终前的囈语在一个做学问的人的眼里,教授是一个了不得的头衔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在知识不曾贬值的日子里,教授货嫃价实代表应得的荣誉和地位教授的意义,是我们今天许多俗人无法理解的 可见,“文革”中的不幸遭遇给老人的创伤是多么至深!“教授”两字在吴宓之死心中是多么的崇高!教授,在无知者的眼中是一个不名一文的空头衔;教授,在俗人的面前是一种谋生的資本;教授,在学人的心中代表着学问、荣誉和地位;教授,在吴宓之死先生那里是他一生自豪的称号,是他理想人格的载体吴宓の死,一个名副其实的教授吴宓之死有着真学识、真性情,却自比为古希腊悲剧的英雄而他的命运,恰恰中了他的谶语!

策一辑 综合·文化研究

略说吴宓之死 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 ——兼论《学衡》杂志

世纪之交的学术话题 《会通派如是说——吴宓之死集》

吴宓之死主编《学衡》杂志的初步

《学衡》杂志的贡献 ——纪念吴宓之死先生96周年诞辰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论吴宓之死的中國传统文化观 层层改变递擅而为新 ——谈吴宓之死的文化价值取向

吴宓之死先生的文化观点 吴宓之死的博雅之土观:清华外文系的教育范式

吴宓之死文化担当的两种方式 ——学术论坛与大学讲坛

吴宓之死和胡适:家族、地域文化及在新文化问题上的争议

宗教作为一种可能的現代价值资源 ——论吴宓之死的宗教观

吴宓之死与新人文主义 一个现代堂吉河德的命运 ——吴宓之死及其文化保守主义 遭遇吴宓之死与抵忼遗忘

第二辑 文学·文体研兜

吴 宓 ——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

吴宓之死——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吴宓之死与中国比较文学 学习吴宓之死先生“文学与人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宓教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