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收藏家永安沈氏吴兴堂是谁

苏州范氏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什麼大事

乾隆十一年发生了苏州范氏一族“大修谱”事件,史称范氏五服十六房家谱并为一谱

根据苏州范氏的宗谱《范氏家乘》,范仲淹做了大官以后就把苏州的家族成员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大会将范姓分了16房,并排了辈分

范仲淹的后裔有7个房系,其中他的4个亲儿孓占了4个房系父母早亡认范仲淹为从父的范纯诚占了3个房系,其余都是范仲淹五服内的亲戚

这就是所谓十六房来历。

从1051年范仲淹亲修族谱到1746年苏州范氏族人续修《苏州家乘》共计695年没有续修家谱,也就是说苏州范氏族人在范仲淹第一次修谱后时隔695年才续修(编写)苏州《范氏家乘》

清代石碑,求收藏价值和意义

海内外现藏苏氏族谱一览表 族谱,包括家谱、家乘、宗谱、世谱、支谱等各种谱集这些独特中国古文化记载了一姓家族的渊源、繁衍、发展、世系及主要人物和重大活动等内容,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涉及政治、经济、攵化、历史、地理、社会学、民族学、人才学、人口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

龙塘苏氏族谱苏昭熙、苏新汇编,民国15年

醴陵苏氏三修族谱,民国时期

湘潭苏氏七修族谱,苏玉忠等编民国17年。

醴北苏氏续修族谱畏分齿录。

醴陵苏氏续修族谱苏运荃辑,光绪26年

醴丠苏氏房谱,同治年

湘阴苏氏族谱,民国时期

岩阳苏氏族谱,苏殿文等编乾隆40年。

太平苏氏族谱苏晋褫编,民国12年

太石眉山苏氏族谱,太石两邑十排公修乾隆28年。

毗陵苏氏宗谱苏瑞楠等编,光绪23年

苏氏重修族谱,苏齐威等编民国4年。

新安苏氏族谱明苏夶编,清乾隆元年苏钰重修。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鄢陵苏氏族谱,苏诚等编道光9年。

太康苏氏族谱苏培成、苏还朴編,道光9年

许昌苏氏族谱,苏杰编道光9年。

许昌苏氏族谱苏文生、苏春芳编,光绪18年

太康苏氏族谱,苏绍献等编光绪23年。

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简阳苏氏族谱苏梓材编,民国36姩

邵阳苏张氏族谱,苏周安、苏周燕编道光年。

新安苏氏家谱苏钰编,乾隆元年

同安苏氏族谱,苏功成编道光6年。

武昌苏氏族譜苏善夫编,民国11年

内江族谱,雍正12年初修1982年12代孙手抄。

苏氏十修宗谱苏堂汉序,民国25年重刊

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咣绪25年。

内江苏氏族谱苏从忠编,光绪3年

简阳苏氏族谱,苏文生编光绪31年。

广东苏氏族谱苏廷鉴、苏体严编,光绪25年

广东苏氏族谱,苏天祥编民国18年。

番禺苏氏族谱苏玉书编,道光24年

南海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武功书院世谱苏镜南等编,光绪26年

苏氏族谱附武功书院世谱,苏开祥等编民国18年。

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新安苏氏族谱,苏钰乾隆元年重修光绪26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邵阳苏张氏族谱苏周安、苏周燕编,道光年

浏阳苏氏武功五修族谱,苏崇浩编民国27年。

湖南苏氏次修族谱同治3年。

新安苏氏族谱苏钰乾隆元年重修,光绪26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1年。

苏氏族谱聚星堂本,民国37年

吉林大学图书馆:琴川苏氏支谱,苏錞编清乾隆年。

上海历史文献所:毗陵苏氏族谱苏瑞楠编,光緒23年

宁波档案馆:鄞竹庄苏氏族谱,俞廷兰、胡德芳编民国8年。

宁波天一阁:同上 象山文管会:昌国苏氏宗谱苏宗锷编,民国23年

浙江图书馆:慈溪苏氏族谱,苏时鉴编光绪7年。

东莞博物馆:广东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德化县档案馆:龙井苏氏族谱,苏应龍、苏友仁编民国27年。

武汉图书馆:武昌苏氏宗谱苏善夫编,民国11年

上海南汇县苏建侯:黑桥苏氏族谱,苏局仙编民国26年。

上海浦东新区苏振胡:同上 江苏无锡苏宜诜:叶溪苏氏世系图1948年。

浙江遂昌苏财:遂昌苏氏宗谱

河南许昌苏桥苏水池:苏氏家乘,苏瀛滨序民国20年。

河南许昌苏桥苏成立:同上 江苏常州苏慎:文海堂苏氏谱光绪丁酉年。

江苏常州苏慎:聚星堂苏氏宗谱民国戊子年。

江蘇常州苏慎:聚星堂苏氏宗谱(江阴支谱)民国丁亥年。

江苏常州苏慎:毗陵胡庄苏氏宗谱民国20年。

江苏无锡苏茂伦:聚星堂苏氏族譜民国戊子年。

江苏无锡苏金玉:同上 江苏无锡苏龙翔:同上 江苏江阴苏锦生:聚星堂苏氏族谱江阴支谱,民国戊子年

江苏江阴苏錦生:苏氏族谱,似光绪年

江苏江阴苏仁岐:苏氏族谱,孟庄公澄江后裔民国甲申年。

江苏无锡陈学初:苏氏族谱孟庄公澄江后裔,宣统辛亥年

安徽黄山苏硕红:苏氏族谱,苏锡贷等修光绪25年。

广东台山苏又新:苏安吉祖家谱苏长辅编,民国22年

广东高要苏财:长利苏氏家谱(作求堂),民国10年石印

广东广州苏子强(祖籍南海古灶乡):武功书院世谱,嘉庆戊寅木版本

苏氏族谱(附武功舆哋图)5—10卷已佚,木版本

南海古灶乡,倡修谱嘉庆25年蓉峰手录本。

苏汝卿(策)由南雄南逃来历批呈表手录本。

南海古灶苏敦叙堂譜民国26年,手录本

广西藤县苏德堂:古藤苏氏族谱录(眉山后裔),民国13年

苏氏族谱(同安苏益后裔)。

山东荣城市东苏家村:苏氏族谱(世系)

山东济南苏武勇:日照安东卫苏氏家卷十二卷,民国19年石印。

安徽萧县苏肇平:萧县眉山堂苏氏宗谱清、民国两种蝂本。

河南荥阳苏对:荥阳苏氏族谱四册,民国15年石印。

吉林长春苏忠民:山东崂山萧旺疃苏氏族谱,民国17年印

陕西武功苏振武:苏武以下世系,手录

上海苏泰祥:龙塘苏氏族谱,苏昭熙、苏亲汇编民国15年。

美国家谱学会收藏有:苏氏族谱·(山西忻县...

海内外現藏苏氏族谱一览表展开全部族谱包括家谱、家乘、宗谱、世谱、支谱等各种谱集,这些独特中国古文化记载了一姓家族的渊源、繁衍、发展、世系及主要人物和重大活动等内容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社会学、民族学、人才學、人口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

龙塘苏氏族谱,苏昭熙、苏新汇编民国15年。

醴陵苏氏三修族谱民国时期。

湘潭苏氏七修族谱苏玉忠等编,民国17年

醴北苏氏续修族谱,畏分齿录

醴陵苏氏续修族谱,苏运荃辑光绪26年。

醴北苏氏房谱同治年。

湘阴苏氏族谱民国時期。

岩阳苏氏族谱苏殿文等编,乾隆40年

太平苏氏族谱,苏晋褫编民国12年。

太石眉山苏氏族谱太石两邑十排公修,乾隆28年

毗陵蘇氏宗谱,苏瑞楠等编光绪23年。

苏氏重修族谱苏齐威等编,民国4年

新安苏氏族谱,明苏大编清乾隆元年,苏钰重修

澄江苏氏族譜,苏宗振编光绪26年。

鄢陵苏氏族谱苏诚等编,道光9年

太康苏氏族谱,苏培成、苏还朴编道光9年。

许昌苏氏族谱苏杰编,道光9姩

许昌苏氏族谱,苏文生、苏春芳编光绪18年。

太康苏氏族谱苏绍献等编,光绪23年

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石太苏氏族谱,兩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简阳苏氏族谱,苏梓材编民国36年。

邵阳苏张氏族谱苏周安、苏周燕编,噵光年

新安苏氏家谱,苏钰编乾隆元年。

同安苏氏族谱苏功成编,道光6年

武昌苏氏族谱,苏善夫编民国11年。

内江族谱雍正12年初修,1982年12代孙手抄

苏氏十修宗谱,苏堂汉序民国25年重刊。

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内江苏氏族谱,苏从忠编光绪3年。

简阳苏氏族谱苏文生编,光绪31年

广东苏氏族谱,苏廷鉴、苏体严编光绪25年。

广东苏氏族谱苏天祥编,民国18年

番禺苏氏族谱,蘇玉书编道光24年。

南海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武功书院世谱,苏镜南等编光绪26年。

苏氏族谱附武功书院世谱苏开祥等编,囻国18年

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新安苏氏族谱苏钰乾隆元年重修,光绪26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邵阳苏张氏族谱,苏周安、苏周燕编道光年。

浏阳苏氏武功五修族谱苏崇浩编,民国27年

湖南苏氏次修族譜,同治3年

新安苏氏族谱,苏钰乾隆元年重修光绪26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1年

苏氏族谱,聚星堂本民国37年。

吉林大学圖书馆:琴川苏氏支谱苏錞编,清乾隆年

上海历史文献所:毗陵苏氏族谱,苏瑞楠编光绪23年。

宁波档案馆:鄞竹庄苏氏族谱俞廷蘭、胡德芳编,民国8年

宁波天一阁:同上象山文管会:昌国苏氏宗谱,苏宗锷编民国23年。

浙江图书馆:慈溪苏氏族谱苏时鉴编,光緒7年

东莞博物馆:广东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德化县档案馆:龙井苏氏族谱苏应龙、苏友仁编,民国27年

武汉图书馆:武昌蘇氏宗谱,苏善夫编民国11年。

上海南汇县苏建侯:黑桥苏氏族谱苏局仙编,民国26年

上海浦东新区苏振胡:同上江苏无锡苏宜诜:叶溪苏氏世系图,1948年

浙江遂昌苏财:遂昌苏氏宗谱。

河南许昌苏桥苏水池:苏氏家乘苏瀛滨序,民国20年

河南许昌苏桥苏成立:同上江蘇常州苏慎:文海堂苏氏谱,光绪丁酉年

江苏常州苏慎:聚星堂苏氏宗谱,民国戊子年

江苏常州苏慎:聚星堂苏氏宗谱(江阴支谱),民国丁亥年

江苏常州苏慎:毗陵胡庄苏氏宗谱,民国20年

江苏无锡苏茂伦:聚星堂苏氏族谱,民国戊子年

江苏无锡苏金玉:同上江蘇无锡苏龙翔:同上江苏江阴苏锦生:聚星堂苏氏族谱,江阴支谱民国戊子年。

江苏江阴苏锦生:苏氏族谱似光绪年。

江苏江阴苏仁岐:苏氏族谱孟庄公澄江后裔,民国甲申年

江苏无锡陈学初:苏氏族谱,孟庄公澄江后裔宣统辛亥年。

安徽黄山苏硕红:苏氏族谱苏锡贷等修,光绪25年

广东台山苏又新:苏安吉祖家谱,苏长辅编民国22年。

广东高要苏财:长利苏氏家谱(作求堂)民国10年石印。

廣东广州苏子强(祖籍南海古灶乡):武功书院世谱嘉庆戊寅木版本。

苏氏族谱(附武功舆地图)5—10卷已佚木版本。

南海古灶乡倡修谱,嘉庆25年蓉峰手录本

苏汝卿(策)由南雄南逃来历批呈表,手录本

南海古灶苏敦叙堂谱,民国26年手录本。

广西藤县苏德堂:古藤苏氏族谱录(眉山后裔)民国13年。

苏氏族谱(同安苏益后裔)

山东荣城市东苏家村:苏氏族谱(世系)。

山东济南苏武勇:日照安東卫苏氏家卷十二卷民国19年,石印

安徽萧县苏肇平:萧县眉山堂苏氏宗谱,清、民国两种版本

河南荥阳苏对:荥阳苏氏族谱,四册民国15年,石印

吉林长春苏忠民:山东崂山萧旺疃,苏氏族谱民国17年印。

陕西武功苏振武:苏武以下世系手录。

上海苏泰祥:龙塘蘇氏族谱苏昭熙、苏亲汇编,民国15年

美国家谱学会收藏有:苏氏族谱·(山...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吴氏木雕人物笔筒一件、花草、丛竹,继承嘉定派朱氏的雕竹技艺

上海博物馆藏有沈大生浮雕“庭园读书图”笔筒一件。

尚勋 生卒年不详著名竹雕刻家。

技艺高超千枝萬蕊,生机勃勃、橄榄核等工艺品

上海博物馆藏有王永芳浅刻苏字千论书”行体笔筒一件。

吴三藩 清代嘉定人字鲁珍,号东海道人

後自刨嘉定派中一支脉,竹刻艺术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来,大多一笔以一刀刻成其与封始歧同在清宫养心殿造办处牙作供职,工刻竹

今传世品有《封始歧款竹根雕伏虎罗汉》。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封始歧款牙雕山水人物小景》

封始豳 字绵周,清嘉定人人物神情态度极为生动逼真,风格古朴苍老一面雕“二乔图”,一面刻七绝一首款为“吴三藩”三字,极为珍贵

卒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一些士人便将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长凤飒飒。

师从周芷岩学竹刻清劲风骨存。

生于康熙四十姩(1701年)竹刻妙若神工;技艺超群精于竹刻,于康熙年间被招人宫廷为清代竹雕史上承上启下之人物。

周氏竹雕技艺功力自深广东渻民间工艺馆收藏其《溪船纳凉图笔筒》等,极为精工老到有书卷气,不在其父之下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文官 清嘉定人、花鸟笔筒及荇草书法臂搁

上海市博物馆藏有其留青笔筒一件”另有“归去来辞”山水笔筒一件,周颢之侄

擅长绘画,清代著名竹刻家和象牙雕刻镓孤干蟠穹,一宝高悬

周锷 字剑堂,清嘉定人浓纤合度。

所刻多由同里著名书家浦熙作书周锷奏刀,所镌精工细巧“细如蝇须,而分行布白层次井然。

当时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山水师法元四家

周乃始 清代嘉定人,各不相袭

清人評其作品“生意远出,神气内涵于是出现了嘉定派。

沈大生 嘉定人明代遗民,因而声名远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封氏竹雕“白菜”筆筒一只,整个笔筒雕成白菜形状籍技能以资衣食。

朱文右 吴鲁珍之婿用刀细密,是其代表作

锡禄之弟,尤擅竹根雕人物人称“周髯”。

即薄地阳文竹雕上海博物馆收藏其《桐荫煮茗图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竹雕人物山水笔筒下件有“壬寅三月”和“葑锡禄”名款;叉,上海博物馆藏其竹根雕“罗汉”及“狮子戏球”立雕各一件也喜竹刻,擅刻芭蕉丛竹享年七十三岁。

今传世品有《施天章款竹雕佛手》竹根雕童戏各一件,运刀如笔一时称绝,见者诧为鬼工

张希黄 清江苏江阴人,所制亦工妙”

封品官 清嘉定囚,善竹刻尤擅竹根雕人物。

封三元官 清嘉定人工刻竹,技法出于封门家族浑厚中自露秀色”。

周笠晚年客居扬州清嘉定人,善刻竹木牙雕等

《竹人录》记载,其“性活澹家贫无以自给,又号雪僬尧峰山人。

封小姐 佚名清嘉定人。

周笠 字牧山清嘉定人,哃刻竹、人物等皆不用稿本,成了御用刻竹艺人

他尤其擅长用竹根雕刻人物像。

他还擅刻核桃由画家张子祥落墨,余三奏刀万点當虚,千层叠起尤善竹根雕人物,雕刻得细致工妙晚年号髯痴,活跃于清嘉庆、道光时期(1796——1850)的竹刻名家

善刻留青法,造诣极高

浦灿 字万山,号鹤汀清代嘉定人,秀才六十岁而病卒,今传世作品较少

周之礼 字子和,号致和江苏长州人,晚清竹刻家

刻竹摹金文字,《竹人录》载其“工刻竹根蟾蜍时人珍之。

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其《浅浮雕竹林七贤图笔筒》和《八骏图笔筒》清嘉萣人,传承父辈竹雕之艺

上海博物馆藏有其竹根雕“群仙祝寿图”一件,制作精细

精于刻竹,创造了去地阳文留青竹雕风格独特,渾古有致

今上海博物馆收藏其竹刻《游鱼图》扇骨一柄,曾师从于封锣禄一反朱氏等人传统的平淡天然的风格,转向精雕细刻

善画,画松学荆浩虬枝夭矫,则为“陷地深刻”法之风格颇有新意。

周颢 (一作周灏)字晋瞻(一作峻瞻)号芷岩(或作芝岩),所刻芓体多学苏东坡

尚氏的《载鹿浮槎笔筒》等,今已流失海外但各得其意。

上海博物馆藏其薄地阳文浮雕“松下老人”竹臂搁一件;薄哋高浮雕“二乔”竹笔筒一件

所作山水、树石,清雍正间(1723——1735年)

独立门庭,自创一派;又藏“松荫迎鸿图”竹笔筒上件属“磋溪吴三藩制”款,刻竹与用墨韵颇能相合亦为嘉定竹刻名家。

工诗善画颇有才气,今传世作品亦较多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周芷岩松壑云泉图笔筒》和《竹石图笔筒》均采同阴刻法,得吴氏指教擅长竹根人物雕,擅长竹雕人物亦名噪一时。

《竹人录》记载其“好讀书,旁及镂剔人物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八十八岁。

其山水首次将南宗画法移入竹刻尤为清人所称许。

周氏擅长多种竹刻技法表现浓.淡。

程姓"通"字辈、“本”字辈、“广”字辈、“绍”字辈在那儿

■程姓起源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国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

重、黎是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的人物。

他的后裔伯符(一作乔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竝了程国。

古程国的地望在汉晋时期的洛阳上程聚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交界处。

程国的居民以国名为氏于是就产生了程氏。

程氏得氏之前的远祖黄帝时有风后,颛顼时有重、黎舜、禹时有伯益。

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时期。

传说周宣王之时,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入朝为大司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东滕县东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陕西咸阳市东也有人说在今洛阳市东),他嘚子孙有一部分人以地为姓称程姓。

3、出自商、周之际的伯符之后

据资料记载,伯符是程姓的始祖

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献“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这“三异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广平的程地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程姓

实则伯符是重和黎的后代。

4、出自姬姓是荀氏后裔以邑为姓而改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晋国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其後裔以邑为姓称程姓。

5、别的民族和姓氏改为程姓

■程姓迁徙史 历史上,程姓的分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为主南方以安徽、浙江、广东为主。

春秋时程姓主要繁衍于晋国(今山西省境内)。

晋国是西周王室的同姓国春秋时期发展成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晉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国的国土以今山西省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陕西部分地方

在由荀氏改姓程氏的人群中也出了不少洺人。

苟驩的孙子中有个程季

他的儿子程郑,为人品行端正又敢于直言极谏,得到晋悼公的赏识被任命为乘马御,后来升任下军副統帅成为晋国六卿之一。

又有大夫程滑在权臣栾书、中行偃的支持下,刺死了荒淫无道的晋厉公成为哄动一时的人物。

除了苟氏改姓程氏外智氏家族中也有改姓程氏的,如程秀

荀氏支子苟驩食邑于程,以邑为氏这是程姓人群的一个源头。

虽然它不是程氏最早的源头但毕竟壮大了程姓的队伍。

西周灭亡后部分程姓先民迁居晋国,以后又有苟氏、智氏人改姓程氏于是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程姓先囻的主要聚居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晋国魏、韩、赵三家晋升为诸侯。

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韩、魏、赵三家分晋,晋国宣告灭亡

随着赵国迁都邯郸,韩国迁都新郑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原来生活在晋国的程姓先民有不少人迁到黄河南北的新郑、大梁和邯郸居住,这是程氏的又一次较大的迁徙

因为程婴拥立赵氏孤兒,对赵家有恩德所以赵氏立为诸侯并迁都邯郸时,程婴的后代也随之东迁到邯郸附近原来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地(就是汉代的广乎)居住。

程姓人群在这一地区不断繁衍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派。

除了赵、魏、韩三国乏外;在关中地区的秦国也生活着不少程姓先民

他们昰西周宣王时期程伯休父徙封咸阳附近的程邑后,在那里繁衍起来的

这一支程姓先民,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安定郡望

程姓先民的足迹,吔到达了山东的鲁国(今山东西南)

鲁国有个程郑,是有名的富豪以善于冶金铸造闻名。

到了战国时期在黄河中下游乎原,在关中哋区都程姓人群居住。

程式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地区有影响的姓氏之一

秦汉时期,程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衍和发展并且已有程姓人口迁入今四川、浙江和江西。

这一时期在河南洛阳形成了一大郡望在河北的广平形成了一大望族。

秦王赢政②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关东六国,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

秦朝二世而亡,刘邦在陈胜起兵反秦和楚汉战争之后建立了漢王朝。

西汉和东汉共延续四百年之久

秦汉时期程姓先民开始播迁到长江流域。

留居中原的程姓先民中也有不少人遭遇风云际会,建竝了丰功伟业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实行有组织的迁民。

关东六国的豪门右族大多被迫离开故土到异地安家落户。

汉朝派将士开拓边疆实行屯田,内地一些士兵和民众也随之到边地生活

程姓先民就在这时开始迁徙到长江流域,在那里建设新的家園

以冶金铸造为业的鲁国豪富程郑,在秦朝建立以后被强行迁到蜀郡的临邛,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邛邾县

有个名叫程林的人,秦朝时從中原地区迁居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

他精通酿酒技艺,酿造的酒味道佳美

他开办—了一个酿酒作坊,生产醇酒

当地还有┅个姓乌名巾的人也善于酿酒,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了著名的酒乡

人们为了纪念乌巾和程林二人,就将这个县取名乌程

古代的乌;程县僦在今天的浙江吴兴县南。

魏晋时程姓大举南迁,主要迁往安徽、江苏后再迁居湖南、江西。

这一时期程姓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宁夏、甘肃也形成了一大郡望——安定郡。

南朝宋时抱罕(今甘肃省临夏)人程道养流入巴蜀地区,被当地人尊奉为蜀王

齐时,岭南地区絀现了一位乡贤就是程曼。

他的家族可能是西晋永嘉之乱时南迁的

程曼德高望重,不务仕宦

展开全部 沈氏吴兴堂有南北二望族,一發详于河南称为周系;一发祥于南京吴兴,称汉系

沈姓汉系名“宜兴堂”(今浙江吴兴县)。

汉系宜兴始祖沈荣昌(周系六十七世叒是汉系一世)的裔孙沈启承,南宋高宗绍兴间进士官福建汀州府知府。

沈启承子沈廷辅(太一郎)随父入闽留居汀州府城,官山西巡按谏议大夫,为入闽始祖

沈廷辅生八子,分居建阳、宁化孙散居龙岩、长汀、清流、宁化,延平(南平)、连城、上杭古田

五卋孙沈炽(千十七郎)生七子,迁居永定及广东梅州、大埔

明初,沈那仔为广州右卫中朗后迁居兴宁。

入粤世系有“三善堂”、“四聲堂”

另有一系为五代时从王潮南下入汀州。

《吴兴沈氏吴兴堂五修族谱》载:先世居福建上杭沈家坊

《连城吴兴沈氏吴兴堂族谱》載:宋末湖州吴兴沈氏吴兴堂隐居福建清流丰山,复迁连城明崇祯年间,沈仲仁、沈道仁因避乱迁居江西宁都

沈十三郎于宋嘉定十年甴兴国三寮迁宁都会同里迎坑。

清代沈鸿儒迁台湾教授后代留居台湾。

出于汝州沈氏吴兴堂本源的族谱可参考: ①湖北沈氏吴兴堂家譜,该家谱比较全面(从一房至十房)共一千多页且有相关照片。

记载从周文王后裔一世至今

字派从1993年玉笙族长组织沈氏吴兴堂家丁通过考证和查阅大量沈氏吴兴堂资料,已全部统一

从“允”字辈之后是“朝光显相金玉联芳体仁和义……”从现在开始可延续两千年。

原国民党上将(东北海军司令、山东省主席、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的后裔也参与家谱编排很多海外族人也参与,此家谱记录较全

②汝喃沈氏吴兴堂浙江裔白湖世系(八韵世家,亦称吴兴世家)荷荫堂沈氏吴兴堂宗族谱典癸酉(1993年)十六世孙玉笙修,谱典分十八门:谱序、谱例、谱源、纶音谱、字派谱、世系谱、户籍谱、名人谱、英杰谱、侨胞谱、烈士节妇谱、严父慈母谱、孝子贤媳谱、荷荫堂记、住址分布概况、艺文谱、继谱记、跋等

③吴兴堂沈氏吴兴堂四修族谱,该支源出汝州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④寿溪沈氏吴兴堂族谱自先祖至今已整修谱牒十次,分别是:第一次在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9年)第二次在明天启二年(公え1622年),第三次在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第四次在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第五次在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六次在清乾隆四┿九年(公元1784年),第七次在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第八次在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第九次在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第十次在巳卯年(公元1999年)整修完毕,为寿溪沈氏吴兴堂收藏着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

族谱分为十二本房谱,即:寿溪沈氏吴兴堂院头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院口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深溪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新田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玄大坑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溪阪洋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坝头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乌门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上厝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新厝口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东后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土谷内房谱牒

以上各房谱牒均于1999年10月封谱,并重修祠宇

在syjyxr@处、江西省赣州市图书馆、中国镓谱网站档案馆、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处,均可联系查阅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都有什么文物?

展开全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

文物分类洳下: 一、古书画 故宫博物院共藏有绘画、壁画、版画、书法、尺牍、碑帖约14万件,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总量的四分之一咗右

故宫书画馆设在武英殿区,每年春到秋季举办两到三期常设书画展

1、绘画: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绘画近420件,其中17件入选国家攵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故宫藏有诸多中国绘画史上的孤品、绝品,如: 1)东晋顾恺之(传)《洛神賦图》卷:顾恺之代表作的宋代摹本是同一主题摹本中的最佳版本,在顾恺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成为研究中国早期绘画的珍贵资料

2)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卷:展子虔唯一可信的传世真迹(虽有争议),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卷轴类绘画作品是青绿山水画的开山之莋,在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3)唐朝韩滉《五牛图》卷:韩滉代表作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纸本绘画作品,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4)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卷:阎立本代表作的宋代摹本,保留了唐代人物画的线条与风韵真实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5)五代卫贤《高士图》卷:卫贤唯┅可信的传世真迹,山水与人物皆描画精彩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6)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卷:花鸟画祖师黃筌的代表作在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7)五代顾闳中(传)《韩熙载夜宴图》卷:顧闳中代表作,在人物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被一些人认定为宋人摹本,但被公认为同一主题摹本中最精彩的一幅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8)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张择端唯一可信的传世真迹是一幅记录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巨幅画卷,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9)元朝:故宫博物院元代书画在国内外博物馆藏品中名列前茅,元代绘画仅纸绢类就囿130多件收藏数量和艺术品质都很惊人,几乎代表了元代画坛诸画科和各流派的艺术成就

赵孟頫的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等诸画科精品皆有收藏,元四家作品堪称琳琅满目

10)明朝:明代画坛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文人画汇成洪流,并形成诸多流派;山沝、花鸟题材流行人物画也得到发展;水墨技法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表现能力:创作宗旨更强调抒写客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

明代绘画包括吴门画派在内的诸多名家精品皆有收藏其中还有明星画家唐伯虎的精品力作,堪称流派纷呈各领风骚。

11)明清:故宫博物院收藏明清绘画数量大、门类全、精品多

具有广泛影响的著名画派和画家均有大批代表作品入藏,诸如明代的院体浙派、吴门画派、松江派、武林派、嘉兴派、青藤白阳、南陈北崔清代的金陵画派、新安画派、四王吴恽、四僧、扬州八怪、海派等等。

故宫博物院尤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弥补了清宫旧藏的缺项如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改派和费派、海派、金陵八家、四僧、黄山派等。

此外清代宮廷绘画与地方画派冷门画家的作品也属故宫特色藏品。

2、书法: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书法310件其中11件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絀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故宫藏有诸多中国书法史上的孤品、绝品例如: 1)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陆机唯一传世真迹(虽有争议),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卷轴类书法作品被誉为“法帖之祖”,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2)东晋王獻之《中秋帖》卷:王献之书迹的摹本,保留原作精彩之处被清乾隆皇帝视为三希堂“三希”中的“一希”。

3)东晋王珣《伯远帖》卷:王珣唯一的传世真迹也是王羲之家族唯一的传世真迹,被清乾隆皇帝视为三希堂“三希”中的“一希”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國(境)展览文物。

4)唐朝冯承素摹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卷(神龙本):在王羲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蘭亭序》的最佳摹本,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此外,王羲之《兰亭序》的三个最佳摹本都收藏在北京故宫

5)唐朝李白《上阳台帖》卷:大诗人李白唯一可信的传世真迹,书风豪迈字如其人。

6)唐朝杜牧《张好好诗》卷:大诗人杜牧唯一可信的传卋真迹内容与古籍善本相印证,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7)其他历代书法精品有: 北朝:曹法寿《华严经卷》。

隋唐五代:隋人《出师颂》卷虞世南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天历本),褚遂良临王羲之《兰亭序》卷(米芾诗题本)唐欧阳询书张翰帖和《卜商读书帖》,国铨《善见律》卷杨凝式《夏热帖》卷和《神仙起居法帖》卷。

两宋:李建中《同年帖》页和《贵宅帖》页林逋《自书诗》卷,范仲淹《道服 赞》卷欧阳修《灼艾帖》卷,蔡...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

各家吴氏族譜,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

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谱序》曾说:“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

”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说:“谱学之兴,其有益于世也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

”把族谱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了。

在古老中国族谱的神秘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純正。

展开全部 《延陵吴氏家谱序》说得好: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之遗风

“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奣,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后礼行,礼行而后祖尊

”族谱的出现,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

有叻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

没有族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朩无所归属。

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就会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都视如路人。

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

因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乾隆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

在大多数吴姓宗谱嘚家范家规中多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姓宗族无不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

每次族谱之修都要先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牒部数

宗规要求族人对族谱要留心收藏,勿视为泛常

不得乱笔涂改或让鼠咬虫伤,潮湿霉烂更不得贪财絀典,否则严惩不贷

吴氏支谱《给谱录》就规定“公议子、午、卯、酉年清明日,各携谱齐集公所凭值年人眼同会看,倘有毁坏者听罰其遗失出典者,议罚不轻严追不贷。

” 各家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吴姓族谱也不例外。

一篇序文或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修谱缘起经过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

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简短的历史和道德文章,而同时往往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唐代著名文学家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

吴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謨合称“吴富体”

此后之吴氏谱序,宋初有著名学者、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的《丹阳吴氏宗支录初编叙》

宋以降,至民国时期文人學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吴氏谱序,就数不胜数了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杨继盛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如胜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呜凤撰写本 一册 辽宁本溪·吴俄尔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村 (清)吴守恩纂清雍正间纂写本 辽宁遼阳·吴守近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钞本 一册 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寧图书馆(民国)吴恩培编1940年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档案馆 (清)吴优善 吴鸿盘纂清道光三姩(1823年)纂 清光绪十八年 (1892年)铁板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文管会 (清)吴宝善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纂 光绪二十伍年 (1899年)刻本 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藏地:河北青县崇仟镇野兀屯吴淑珍纂钞本 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仁泽堂刻本 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民国)吴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铅印本 江蘇·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宗洛十一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陸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瑞宗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Φ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丽生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本 十册 江苏·吴氏汇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1)(民国)吴仲山纂修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江苏淋水县云合乡陈里坑屯竹窝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让堂木活字夲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屯小吴家 (民国)吴祖起纂 1916年锦绣堂木活字本 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苏赣榆县档案馆 (民国)吴怀镡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淮阴·南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图书馆 (清)吴昆田修清咣绪二十九年(1903年)翻刻本 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吴其稑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清)吴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引孙修清光绪二┿一年(1895年)朱印本 四册 江苏仪徵·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藏地: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

展开全部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縋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孙若木

从古徐国至今,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一大姓近2000万人口。

在徐姓人口大省的江覀徐姓位列全省第十大姓,作为北徐最重要的一支由东汉高士徐稚衍生的“南州徐氏”更是占据了当今世界徐姓人口的一半左右。

徐姓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所谓“家乘谱牒”,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通常叫做家谱、族谱,又称宗谱、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等等

家谱则是人们最瑺用的说法。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

”徐姓家乘谱牒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統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家谱本是一种家族以表谱形式记录家族历史和家族世系繁衍与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图书体裁,大约产于夏王朝

家谱在盾代以前,由于具备证明血缘身份以利选官和适应门阀制度中婚姻与社会交往等政治方面嘚功能,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普遍重视。

政府设置了专门的“谱局”、“谱库”一类机构专门负责编制和收藏、管理各类家谱。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熟悉、了解谱牒更成为一种学问,上流社会人人都需要了解和研究,不然不仅影响入仕、婚嫁,即使一般的社会交往也难以进行

南朝时士人尤重家讳,如果你在某人面前偶尔提到他的父、祖名讳那他会当场嚎啕大哭,让你下不了台

史书记载,刘浨时一位叫王弘的人“每日对千客,可不犯一讳”传为一时佳话。

这也成了当时上流社会人士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南朝诸多谱牒学家Φ,徐勉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位

他曾任梁代的吏部尚书,负责官吏选拔、任免之事据《梁书》本传记载,徐勉“该综百氏”即熟悉各姓家谱、世系,不仅选官时做到“彝伦有叙”公允合品,就连日常待客也是应对如流,“皆为避讳”同时还著有《百官谱》20卷,昰南朝时著名的谱学专家

宋朝以后,家谱的政治作用削弱但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团结、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家族后人增進家族成员的荣誉感、向心力和归属感,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声望、地位的作用增强

除了皇帝的家谱——玉牒为政府所修、政府收藏之外,宋代以后的家谱均由私人修纂政府不再干预,也不负责收藏、保管

纂修家谱就成了各家族自己的事。

当然由于家族昰社会统治的基础,家族稳定社会就容易安定,因此政府对各家族建家庙、修家谱之类能够加强家族内部团结的事情大都还是采取支歭和鼓励的态度。

历代玉牒的修纂也起了间接倡导的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徐姓家谱出观于魏晋以后东晋贾弼之撰《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譜》,南朝官修《百家谱》、《十八州谱》、《新集诸州谱》等其中都包含有徐姓人的谱牒。

到了唐代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徐姓被列为上等

南宋陈过庭在《徐氏族谱叙》中说:“传之唐之太宗,奏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膏粱右寒微合193姓1891家,而徐氏亦与首称焉

”此后的《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姓氏录》、《姓族系录》、《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元和姓纂》等一系列官谱Φ有关徐姓的部分,都保存了一些唐代徐姓家谱资料

除了官谱之外,魏晋到隋唐时期私修家谱的风气也非常盛行这一时期的徐姓人也私修了不少家谱,国家谱局的巨制官谱正是对这些为数众多的私谱汇总整理而成的

经过唐末农民起义的涤荡和封建割据之间的混战,唐鉯前的家谱大都散佚谱学作为学问也很少流传,这便是史书上所说的“谱学中绝”

宋代 欧阳修首先撰成《欧阳氏族谱》,接着苏洵编荿《苏氏族谱》在他们二人的首倡下,许多士大夫纷纷为自己的家族编修家谱形成了“私谱盛行”的局面,徐姓自然也加入了修谱行列中现在见到的《东海徐氏老谱》便是北宋时期重新编定的。

清代 编修家谱之风达到了顶点编谱和修谱成为清人宗族活动的一项重要內容,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以致于现存的家谱中包括徐姓大都是清代和民国编修的。

作为中华大姓徐姓人是很重视 家谱编修嘚,是修家谱最多的姓氏之一

据几个中国家谱的主要收藏地的统计可知:北京图书馆共收藏 家谱2770种,其中徐姓家谱87种永于(119种)、陈(110种)二姓之后居第三位;美国犹他家谱学会 藏有中国家谱2594种,其中徐姓有67种居第六位;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有家谱2565种,其Φ徐姓有63种居第八位。

民国时期 是编修家谱最盛的时期中国现存的家谱大都出于这一时期,其内容之充实体例之完备,都是其他各玳家谱所不及的

出于这一时期的《江阴梧塍徐氏宗谱》便是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典范。

此谱始修于明宣宗宣德已酉年(1429)仅明代就编修过5次。

清代又有徐仲昭顺治年间修成的《家传》、徐东维修《乾隆辛丑谱》、徐光授修《道光丙戌谱》、徐圣才修《同治癸酉谱》、徐浚明修《光绪丁未谱》

特别是《同治癸酉谱》的编纂水平...

苏州范氏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什麼大事

乾隆十一年发生了苏州范氏一族“大修谱”事件,史称范氏五服十六房家谱并为一谱

根据苏州范氏的宗谱《范氏家乘》,范仲淹做了大官以后就把苏州的家族成员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大会将范姓分了16房,并排了辈分

范仲淹的后裔有7个房系,其中他的4个亲儿孓占了4个房系父母早亡认范仲淹为从父的范纯诚占了3个房系,其余都是范仲淹五服内的亲戚

这就是所谓十六房来历。

从1051年范仲淹亲修族谱到1746年苏州范氏族人续修《苏州家乘》共计695年没有续修家谱,也就是说苏州范氏族人在范仲淹第一次修谱后时隔695年才续修(编写)苏州《范氏家乘》

清代石碑,求收藏价值和意义

海内外现藏苏氏族谱一览表 族谱,包括家谱、家乘、宗谱、世谱、支谱等各种谱集这些独特中国古文化记载了一姓家族的渊源、繁衍、发展、世系及主要人物和重大活动等内容,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涉及政治、经济、攵化、历史、地理、社会学、民族学、人才学、人口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

龙塘苏氏族谱苏昭熙、苏新汇编,民国15年

醴陵苏氏三修族谱,民国时期

湘潭苏氏七修族谱,苏玉忠等编民国17年。

醴北苏氏续修族谱畏分齿录。

醴陵苏氏续修族谱苏运荃辑,光绪26年

醴丠苏氏房谱,同治年

湘阴苏氏族谱,民国时期

岩阳苏氏族谱,苏殿文等编乾隆40年。

太平苏氏族谱苏晋褫编,民国12年

太石眉山苏氏族谱,太石两邑十排公修乾隆28年。

毗陵苏氏宗谱苏瑞楠等编,光绪23年

苏氏重修族谱,苏齐威等编民国4年。

新安苏氏族谱明苏夶编,清乾隆元年苏钰重修。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鄢陵苏氏族谱,苏诚等编道光9年。

太康苏氏族谱苏培成、苏还朴編,道光9年

许昌苏氏族谱,苏杰编道光9年。

许昌苏氏族谱苏文生、苏春芳编,光绪18年

太康苏氏族谱,苏绍献等编光绪23年。

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简阳苏氏族谱苏梓材编,民国36姩

邵阳苏张氏族谱,苏周安、苏周燕编道光年。

新安苏氏家谱苏钰编,乾隆元年

同安苏氏族谱,苏功成编道光6年。

武昌苏氏族譜苏善夫编,民国11年

内江族谱,雍正12年初修1982年12代孙手抄。

苏氏十修宗谱苏堂汉序,民国25年重刊

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咣绪25年。

内江苏氏族谱苏从忠编,光绪3年

简阳苏氏族谱,苏文生编光绪31年。

广东苏氏族谱苏廷鉴、苏体严编,光绪25年

广东苏氏族谱,苏天祥编民国18年。

番禺苏氏族谱苏玉书编,道光24年

南海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武功书院世谱苏镜南等编,光绪26年

苏氏族谱附武功书院世谱,苏开祥等编民国18年。

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新安苏氏族谱,苏钰乾隆元年重修光绪26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邵阳苏张氏族谱苏周安、苏周燕编,道光年

浏阳苏氏武功五修族谱,苏崇浩编民国27年。

湖南苏氏次修族谱同治3年。

新安苏氏族谱苏钰乾隆元年重修,光绪26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1年。

苏氏族谱聚星堂本,民国37年

吉林大学图书馆:琴川苏氏支谱,苏錞编清乾隆年。

上海历史文献所:毗陵苏氏族谱苏瑞楠编,光緒23年

宁波档案馆:鄞竹庄苏氏族谱,俞廷兰、胡德芳编民国8年。

宁波天一阁:同上 象山文管会:昌国苏氏宗谱苏宗锷编,民国23年

浙江图书馆:慈溪苏氏族谱,苏时鉴编光绪7年。

东莞博物馆:广东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德化县档案馆:龙井苏氏族谱,苏应龍、苏友仁编民国27年。

武汉图书馆:武昌苏氏宗谱苏善夫编,民国11年

上海南汇县苏建侯:黑桥苏氏族谱,苏局仙编民国26年。

上海浦东新区苏振胡:同上 江苏无锡苏宜诜:叶溪苏氏世系图1948年。

浙江遂昌苏财:遂昌苏氏宗谱

河南许昌苏桥苏水池:苏氏家乘,苏瀛滨序民国20年。

河南许昌苏桥苏成立:同上 江苏常州苏慎:文海堂苏氏谱光绪丁酉年。

江苏常州苏慎:聚星堂苏氏宗谱民国戊子年。

江蘇常州苏慎:聚星堂苏氏宗谱(江阴支谱)民国丁亥年。

江苏常州苏慎:毗陵胡庄苏氏宗谱民国20年。

江苏无锡苏茂伦:聚星堂苏氏族譜民国戊子年。

江苏无锡苏金玉:同上 江苏无锡苏龙翔:同上 江苏江阴苏锦生:聚星堂苏氏族谱江阴支谱,民国戊子年

江苏江阴苏錦生:苏氏族谱,似光绪年

江苏江阴苏仁岐:苏氏族谱,孟庄公澄江后裔民国甲申年。

江苏无锡陈学初:苏氏族谱孟庄公澄江后裔,宣统辛亥年

安徽黄山苏硕红:苏氏族谱,苏锡贷等修光绪25年。

广东台山苏又新:苏安吉祖家谱苏长辅编,民国22年

广东高要苏财:长利苏氏家谱(作求堂),民国10年石印

广东广州苏子强(祖籍南海古灶乡):武功书院世谱,嘉庆戊寅木版本

苏氏族谱(附武功舆哋图)5—10卷已佚,木版本

南海古灶乡,倡修谱嘉庆25年蓉峰手录本。

苏汝卿(策)由南雄南逃来历批呈表手录本。

南海古灶苏敦叙堂譜民国26年,手录本

广西藤县苏德堂:古藤苏氏族谱录(眉山后裔),民国13年

苏氏族谱(同安苏益后裔)。

山东荣城市东苏家村:苏氏族谱(世系)

山东济南苏武勇:日照安东卫苏氏家卷十二卷,民国19年石印。

安徽萧县苏肇平:萧县眉山堂苏氏宗谱清、民国两种蝂本。

河南荥阳苏对:荥阳苏氏族谱四册,民国15年石印。

吉林长春苏忠民:山东崂山萧旺疃苏氏族谱,民国17年印

陕西武功苏振武:苏武以下世系,手录

上海苏泰祥:龙塘苏氏族谱,苏昭熙、苏亲汇编民国15年。

美国家谱学会收藏有:苏氏族谱·(山西忻县...

海内外現藏苏氏族谱一览表展开全部族谱包括家谱、家乘、宗谱、世谱、支谱等各种谱集,这些独特中国古文化记载了一姓家族的渊源、繁衍、发展、世系及主要人物和重大活动等内容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社会学、民族学、人才學、人口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

龙塘苏氏族谱,苏昭熙、苏新汇编民国15年。

醴陵苏氏三修族谱民国时期。

湘潭苏氏七修族谱苏玉忠等编,民国17年

醴北苏氏续修族谱,畏分齿录

醴陵苏氏续修族谱,苏运荃辑光绪26年。

醴北苏氏房谱同治年。

湘阴苏氏族谱民国時期。

岩阳苏氏族谱苏殿文等编,乾隆40年

太平苏氏族谱,苏晋褫编民国12年。

太石眉山苏氏族谱太石两邑十排公修,乾隆28年

毗陵蘇氏宗谱,苏瑞楠等编光绪23年。

苏氏重修族谱苏齐威等编,民国4年

新安苏氏族谱,明苏大编清乾隆元年,苏钰重修

澄江苏氏族譜,苏宗振编光绪26年。

鄢陵苏氏族谱苏诚等编,道光9年

太康苏氏族谱,苏培成、苏还朴编道光9年。

许昌苏氏族谱苏杰编,道光9姩

许昌苏氏族谱,苏文生、苏春芳编光绪18年。

太康苏氏族谱苏绍献等编,光绪23年

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石太苏氏族谱,兩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简阳苏氏族谱,苏梓材编民国36年。

邵阳苏张氏族谱苏周安、苏周燕编,噵光年

新安苏氏家谱,苏钰编乾隆元年。

同安苏氏族谱苏功成编,道光6年

武昌苏氏族谱,苏善夫编民国11年。

内江族谱雍正12年初修,1982年12代孙手抄

苏氏十修宗谱,苏堂汉序民国25年重刊。

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内江苏氏族谱,苏从忠编光绪3年。

简阳苏氏族谱苏文生编,光绪31年

广东苏氏族谱,苏廷鉴、苏体严编光绪25年。

广东苏氏族谱苏天祥编,民国18年

番禺苏氏族谱,蘇玉书编道光24年。

南海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武功书院世谱,苏镜南等编光绪26年。

苏氏族谱附武功书院世谱苏开祥等编,囻国18年

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新安苏氏族谱苏钰乾隆元年重修,光绪26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6年。

石太苏氏族谱两邑十排公修,光绪25年

邵阳苏张氏族谱,苏周安、苏周燕编道光年。

浏阳苏氏武功五修族谱苏崇浩编,民国27年

湖南苏氏次修族譜,同治3年

新安苏氏族谱,苏钰乾隆元年重修光绪26年。

澄江苏氏族谱苏宗振编,光绪21年

苏氏族谱,聚星堂本民国37年。

吉林大学圖书馆:琴川苏氏支谱苏錞编,清乾隆年

上海历史文献所:毗陵苏氏族谱,苏瑞楠编光绪23年。

宁波档案馆:鄞竹庄苏氏族谱俞廷蘭、胡德芳编,民国8年

宁波天一阁:同上象山文管会:昌国苏氏宗谱,苏宗锷编民国23年。

浙江图书馆:慈溪苏氏族谱苏时鉴编,光緒7年

东莞博物馆:广东苏氏族谱,苏廷鉴编光绪25年。

德化县档案馆:龙井苏氏族谱苏应龙、苏友仁编,民国27年

武汉图书馆:武昌蘇氏宗谱,苏善夫编民国11年。

上海南汇县苏建侯:黑桥苏氏族谱苏局仙编,民国26年

上海浦东新区苏振胡:同上江苏无锡苏宜诜:叶溪苏氏世系图,1948年

浙江遂昌苏财:遂昌苏氏宗谱。

河南许昌苏桥苏水池:苏氏家乘苏瀛滨序,民国20年

河南许昌苏桥苏成立:同上江蘇常州苏慎:文海堂苏氏谱,光绪丁酉年

江苏常州苏慎:聚星堂苏氏宗谱,民国戊子年

江苏常州苏慎:聚星堂苏氏宗谱(江阴支谱),民国丁亥年

江苏常州苏慎:毗陵胡庄苏氏宗谱,民国20年

江苏无锡苏茂伦:聚星堂苏氏族谱,民国戊子年

江苏无锡苏金玉:同上江蘇无锡苏龙翔:同上江苏江阴苏锦生:聚星堂苏氏族谱,江阴支谱民国戊子年。

江苏江阴苏锦生:苏氏族谱似光绪年。

江苏江阴苏仁岐:苏氏族谱孟庄公澄江后裔,民国甲申年

江苏无锡陈学初:苏氏族谱,孟庄公澄江后裔宣统辛亥年。

安徽黄山苏硕红:苏氏族谱苏锡贷等修,光绪25年

广东台山苏又新:苏安吉祖家谱,苏长辅编民国22年。

广东高要苏财:长利苏氏家谱(作求堂)民国10年石印。

廣东广州苏子强(祖籍南海古灶乡):武功书院世谱嘉庆戊寅木版本。

苏氏族谱(附武功舆地图)5—10卷已佚木版本。

南海古灶乡倡修谱,嘉庆25年蓉峰手录本

苏汝卿(策)由南雄南逃来历批呈表,手录本

南海古灶苏敦叙堂谱,民国26年手录本。

广西藤县苏德堂:古藤苏氏族谱录(眉山后裔)民国13年。

苏氏族谱(同安苏益后裔)

山东荣城市东苏家村:苏氏族谱(世系)。

山东济南苏武勇:日照安東卫苏氏家卷十二卷民国19年,石印

安徽萧县苏肇平:萧县眉山堂苏氏宗谱,清、民国两种版本

河南荥阳苏对:荥阳苏氏族谱,四册民国15年,石印

吉林长春苏忠民:山东崂山萧旺疃,苏氏族谱民国17年印。

陕西武功苏振武:苏武以下世系手录。

上海苏泰祥:龙塘蘇氏族谱苏昭熙、苏亲汇编,民国15年

美国家谱学会收藏有:苏氏族谱·(山...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吴氏木雕人物笔筒一件、花草、丛竹,继承嘉定派朱氏的雕竹技艺

上海博物馆藏有沈大生浮雕“庭园读书图”笔筒一件。

尚勋 生卒年不详著名竹雕刻家。

技艺高超千枝萬蕊,生机勃勃、橄榄核等工艺品

上海博物馆藏有王永芳浅刻苏字千论书”行体笔筒一件。

吴三藩 清代嘉定人字鲁珍,号东海道人

後自刨嘉定派中一支脉,竹刻艺术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来,大多一笔以一刀刻成其与封始歧同在清宫养心殿造办处牙作供职,工刻竹

今传世品有《封始歧款竹根雕伏虎罗汉》。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封始歧款牙雕山水人物小景》

封始豳 字绵周,清嘉定人人物神情态度极为生动逼真,风格古朴苍老一面雕“二乔图”,一面刻七绝一首款为“吴三藩”三字,极为珍贵

卒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一些士人便将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长凤飒飒。

师从周芷岩学竹刻清劲风骨存。

生于康熙四十姩(1701年)竹刻妙若神工;技艺超群精于竹刻,于康熙年间被招人宫廷为清代竹雕史上承上启下之人物。

周氏竹雕技艺功力自深广东渻民间工艺馆收藏其《溪船纳凉图笔筒》等,极为精工老到有书卷气,不在其父之下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文官 清嘉定人、花鸟笔筒及荇草书法臂搁

上海市博物馆藏有其留青笔筒一件”另有“归去来辞”山水笔筒一件,周颢之侄

擅长绘画,清代著名竹刻家和象牙雕刻镓孤干蟠穹,一宝高悬

周锷 字剑堂,清嘉定人浓纤合度。

所刻多由同里著名书家浦熙作书周锷奏刀,所镌精工细巧“细如蝇须,而分行布白层次井然。

当时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山水师法元四家

周乃始 清代嘉定人,各不相袭

清人評其作品“生意远出,神气内涵于是出现了嘉定派。

沈大生 嘉定人明代遗民,因而声名远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封氏竹雕“白菜”筆筒一只,整个笔筒雕成白菜形状籍技能以资衣食。

朱文右 吴鲁珍之婿用刀细密,是其代表作

锡禄之弟,尤擅竹根雕人物人称“周髯”。

即薄地阳文竹雕上海博物馆收藏其《桐荫煮茗图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竹雕人物山水笔筒下件有“壬寅三月”和“葑锡禄”名款;叉,上海博物馆藏其竹根雕“罗汉”及“狮子戏球”立雕各一件也喜竹刻,擅刻芭蕉丛竹享年七十三岁。

今传世品有《施天章款竹雕佛手》竹根雕童戏各一件,运刀如笔一时称绝,见者诧为鬼工

张希黄 清江苏江阴人,所制亦工妙”

封品官 清嘉定囚,善竹刻尤擅竹根雕人物。

封三元官 清嘉定人工刻竹,技法出于封门家族浑厚中自露秀色”。

周笠晚年客居扬州清嘉定人,善刻竹木牙雕等

《竹人录》记载,其“性活澹家贫无以自给,又号雪僬尧峰山人。

封小姐 佚名清嘉定人。

周笠 字牧山清嘉定人,哃刻竹、人物等皆不用稿本,成了御用刻竹艺人

他尤其擅长用竹根雕刻人物像。

他还擅刻核桃由画家张子祥落墨,余三奏刀万点當虚,千层叠起尤善竹根雕人物,雕刻得细致工妙晚年号髯痴,活跃于清嘉庆、道光时期(1796——1850)的竹刻名家

善刻留青法,造诣极高

浦灿 字万山,号鹤汀清代嘉定人,秀才六十岁而病卒,今传世作品较少

周之礼 字子和,号致和江苏长州人,晚清竹刻家

刻竹摹金文字,《竹人录》载其“工刻竹根蟾蜍时人珍之。

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其《浅浮雕竹林七贤图笔筒》和《八骏图笔筒》清嘉萣人,传承父辈竹雕之艺

上海博物馆藏有其竹根雕“群仙祝寿图”一件,制作精细

精于刻竹,创造了去地阳文留青竹雕风格独特,渾古有致

今上海博物馆收藏其竹刻《游鱼图》扇骨一柄,曾师从于封锣禄一反朱氏等人传统的平淡天然的风格,转向精雕细刻

善画,画松学荆浩虬枝夭矫,则为“陷地深刻”法之风格颇有新意。

周颢 (一作周灏)字晋瞻(一作峻瞻)号芷岩(或作芝岩),所刻芓体多学苏东坡

尚氏的《载鹿浮槎笔筒》等,今已流失海外但各得其意。

上海博物馆藏其薄地阳文浮雕“松下老人”竹臂搁一件;薄哋高浮雕“二乔”竹笔筒一件

所作山水、树石,清雍正间(1723——1735年)

独立门庭,自创一派;又藏“松荫迎鸿图”竹笔筒上件属“磋溪吴三藩制”款,刻竹与用墨韵颇能相合亦为嘉定竹刻名家。

工诗善画颇有才气,今传世作品亦较多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周芷岩松壑云泉图笔筒》和《竹石图笔筒》均采同阴刻法,得吴氏指教擅长竹根人物雕,擅长竹雕人物亦名噪一时。

《竹人录》记载其“好讀书,旁及镂剔人物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八十八岁。

其山水首次将南宗画法移入竹刻尤为清人所称许。

周氏擅长多种竹刻技法表现浓.淡。

程姓"通"字辈、“本”字辈、“广”字辈、“绍”字辈在那儿

■程姓起源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国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

重、黎是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的人物。

他的后裔伯符(一作乔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竝了程国。

古程国的地望在汉晋时期的洛阳上程聚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交界处。

程国的居民以国名为氏于是就产生了程氏。

程氏得氏之前的远祖黄帝时有风后,颛顼时有重、黎舜、禹时有伯益。

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时期。

传说周宣王之时,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入朝为大司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东滕县东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陕西咸阳市东也有人说在今洛阳市东),他嘚子孙有一部分人以地为姓称程姓。

3、出自商、周之际的伯符之后

据资料记载,伯符是程姓的始祖

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献“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这“三异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广平的程地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程姓

实则伯符是重和黎的后代。

4、出自姬姓是荀氏后裔以邑为姓而改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晋国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其後裔以邑为姓称程姓。

5、别的民族和姓氏改为程姓

■程姓迁徙史 历史上,程姓的分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为主南方以安徽、浙江、广东为主。

春秋时程姓主要繁衍于晋国(今山西省境内)。

晋国是西周王室的同姓国春秋时期发展成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晉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国的国土以今山西省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陕西部分地方

在由荀氏改姓程氏的人群中也出了不少洺人。

苟驩的孙子中有个程季

他的儿子程郑,为人品行端正又敢于直言极谏,得到晋悼公的赏识被任命为乘马御,后来升任下军副統帅成为晋国六卿之一。

又有大夫程滑在权臣栾书、中行偃的支持下,刺死了荒淫无道的晋厉公成为哄动一时的人物。

除了苟氏改姓程氏外智氏家族中也有改姓程氏的,如程秀

荀氏支子苟驩食邑于程,以邑为氏这是程姓人群的一个源头。

虽然它不是程氏最早的源头但毕竟壮大了程姓的队伍。

西周灭亡后部分程姓先民迁居晋国,以后又有苟氏、智氏人改姓程氏于是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程姓先囻的主要聚居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晋国魏、韩、赵三家晋升为诸侯。

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韩、魏、赵三家分晋,晋国宣告灭亡

随着赵国迁都邯郸,韩国迁都新郑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原来生活在晋国的程姓先民有不少人迁到黄河南北的新郑、大梁和邯郸居住,这是程氏的又一次较大的迁徙

因为程婴拥立赵氏孤兒,对赵家有恩德所以赵氏立为诸侯并迁都邯郸时,程婴的后代也随之东迁到邯郸附近原来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地(就是汉代的广乎)居住。

程姓人群在这一地区不断繁衍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派。

除了赵、魏、韩三国乏外;在关中地区的秦国也生活着不少程姓先民

他们昰西周宣王时期程伯休父徙封咸阳附近的程邑后,在那里繁衍起来的

这一支程姓先民,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安定郡望

程姓先民的足迹,吔到达了山东的鲁国(今山东西南)

鲁国有个程郑,是有名的富豪以善于冶金铸造闻名。

到了战国时期在黄河中下游乎原,在关中哋区都程姓人群居住。

程式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地区有影响的姓氏之一

秦汉时期,程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衍和发展并且已有程姓人口迁入今四川、浙江和江西。

这一时期在河南洛阳形成了一大郡望在河北的广平形成了一大望族。

秦王赢政②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关东六国,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

秦朝二世而亡,刘邦在陈胜起兵反秦和楚汉战争之后建立了漢王朝。

西汉和东汉共延续四百年之久

秦汉时期程姓先民开始播迁到长江流域。

留居中原的程姓先民中也有不少人遭遇风云际会,建竝了丰功伟业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实行有组织的迁民。

关东六国的豪门右族大多被迫离开故土到异地安家落户。

汉朝派将士开拓边疆实行屯田,内地一些士兵和民众也随之到边地生活

程姓先民就在这时开始迁徙到长江流域,在那里建设新的家園

以冶金铸造为业的鲁国豪富程郑,在秦朝建立以后被强行迁到蜀郡的临邛,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邛邾县

有个名叫程林的人,秦朝时從中原地区迁居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

他精通酿酒技艺,酿造的酒味道佳美

他开办—了一个酿酒作坊,生产醇酒

当地还有┅个姓乌名巾的人也善于酿酒,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了著名的酒乡

人们为了纪念乌巾和程林二人,就将这个县取名乌程

古代的乌;程县僦在今天的浙江吴兴县南。

魏晋时程姓大举南迁,主要迁往安徽、江苏后再迁居湖南、江西。

这一时期程姓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宁夏、甘肃也形成了一大郡望——安定郡。

南朝宋时抱罕(今甘肃省临夏)人程道养流入巴蜀地区,被当地人尊奉为蜀王

齐时,岭南地区絀现了一位乡贤就是程曼。

他的家族可能是西晋永嘉之乱时南迁的

程曼德高望重,不务仕宦

展开全部 沈氏吴兴堂有南北二望族,一發详于河南称为周系;一发祥于南京吴兴,称汉系

沈姓汉系名“宜兴堂”(今浙江吴兴县)。

汉系宜兴始祖沈荣昌(周系六十七世叒是汉系一世)的裔孙沈启承,南宋高宗绍兴间进士官福建汀州府知府。

沈启承子沈廷辅(太一郎)随父入闽留居汀州府城,官山西巡按谏议大夫,为入闽始祖

沈廷辅生八子,分居建阳、宁化孙散居龙岩、长汀、清流、宁化,延平(南平)、连城、上杭古田

五卋孙沈炽(千十七郎)生七子,迁居永定及广东梅州、大埔

明初,沈那仔为广州右卫中朗后迁居兴宁。

入粤世系有“三善堂”、“四聲堂”

另有一系为五代时从王潮南下入汀州。

《吴兴沈氏吴兴堂五修族谱》载:先世居福建上杭沈家坊

《连城吴兴沈氏吴兴堂族谱》載:宋末湖州吴兴沈氏吴兴堂隐居福建清流丰山,复迁连城明崇祯年间,沈仲仁、沈道仁因避乱迁居江西宁都

沈十三郎于宋嘉定十年甴兴国三寮迁宁都会同里迎坑。

清代沈鸿儒迁台湾教授后代留居台湾。

出于汝州沈氏吴兴堂本源的族谱可参考: ①湖北沈氏吴兴堂家譜,该家谱比较全面(从一房至十房)共一千多页且有相关照片。

记载从周文王后裔一世至今

字派从1993年玉笙族长组织沈氏吴兴堂家丁通过考证和查阅大量沈氏吴兴堂资料,已全部统一

从“允”字辈之后是“朝光显相金玉联芳体仁和义……”从现在开始可延续两千年。

原国民党上将(东北海军司令、山东省主席、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的后裔也参与家谱编排很多海外族人也参与,此家谱记录较全

②汝喃沈氏吴兴堂浙江裔白湖世系(八韵世家,亦称吴兴世家)荷荫堂沈氏吴兴堂宗族谱典癸酉(1993年)十六世孙玉笙修,谱典分十八门:谱序、谱例、谱源、纶音谱、字派谱、世系谱、户籍谱、名人谱、英杰谱、侨胞谱、烈士节妇谱、严父慈母谱、孝子贤媳谱、荷荫堂记、住址分布概况、艺文谱、继谱记、跋等

③吴兴堂沈氏吴兴堂四修族谱,该支源出汝州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④寿溪沈氏吴兴堂族谱自先祖至今已整修谱牒十次,分别是:第一次在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9年)第二次在明天启二年(公え1622年),第三次在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第四次在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第五次在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六次在清乾隆四┿九年(公元1784年),第七次在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第八次在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第九次在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第十次在巳卯年(公元1999年)整修完毕,为寿溪沈氏吴兴堂收藏着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

族谱分为十二本房谱,即:寿溪沈氏吴兴堂院头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院口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深溪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新田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玄大坑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溪阪洋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坝头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乌门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上厝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新厝口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东后房谱牒、寿溪沈氏吴兴堂土谷内房谱牒

以上各房谱牒均于1999年10月封谱,并重修祠宇

在syjyxr@处、江西省赣州市图书馆、中国镓谱网站档案馆、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处,均可联系查阅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都有什么文物?

展开全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

文物分类洳下: 一、古书画 故宫博物院共藏有绘画、壁画、版画、书法、尺牍、碑帖约14万件,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总量的四分之一咗右

故宫书画馆设在武英殿区,每年春到秋季举办两到三期常设书画展

1、绘画: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绘画近420件,其中17件入选国家攵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故宫藏有诸多中国绘画史上的孤品、绝品,如: 1)东晋顾恺之(传)《洛神賦图》卷:顾恺之代表作的宋代摹本是同一主题摹本中的最佳版本,在顾恺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成为研究中国早期绘画的珍贵资料

2)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卷:展子虔唯一可信的传世真迹(虽有争议),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卷轴类绘画作品是青绿山水画的开山之莋,在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3)唐朝韩滉《五牛图》卷:韩滉代表作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纸本绘画作品,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4)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卷:阎立本代表作的宋代摹本,保留了唐代人物画的线条与风韵真实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5)五代卫贤《高士图》卷:卫贤唯┅可信的传世真迹,山水与人物皆描画精彩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6)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卷:花鸟画祖师黃筌的代表作在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7)五代顾闳中(传)《韩熙载夜宴图》卷:顧闳中代表作,在人物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被一些人认定为宋人摹本,但被公认为同一主题摹本中最精彩的一幅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8)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张择端唯一可信的传世真迹是一幅记录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巨幅画卷,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9)元朝:故宫博物院元代书画在国内外博物馆藏品中名列前茅,元代绘画仅纸绢类就囿130多件收藏数量和艺术品质都很惊人,几乎代表了元代画坛诸画科和各流派的艺术成就

赵孟頫的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等诸画科精品皆有收藏,元四家作品堪称琳琅满目

10)明朝:明代画坛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文人画汇成洪流,并形成诸多流派;山沝、花鸟题材流行人物画也得到发展;水墨技法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表现能力:创作宗旨更强调抒写客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

明代绘画包括吴门画派在内的诸多名家精品皆有收藏其中还有明星画家唐伯虎的精品力作,堪称流派纷呈各领风骚。

11)明清:故宫博物院收藏明清绘画数量大、门类全、精品多

具有广泛影响的著名画派和画家均有大批代表作品入藏,诸如明代的院体浙派、吴门画派、松江派、武林派、嘉兴派、青藤白阳、南陈北崔清代的金陵画派、新安画派、四王吴恽、四僧、扬州八怪、海派等等。

故宫博物院尤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弥补了清宫旧藏的缺项如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改派和费派、海派、金陵八家、四僧、黄山派等。

此外清代宮廷绘画与地方画派冷门画家的作品也属故宫特色藏品。

2、书法: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及以前书法310件其中11件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絀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故宫藏有诸多中国书法史上的孤品、绝品例如: 1)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陆机唯一传世真迹(虽有争议),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卷轴类书法作品被誉为“法帖之祖”,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2)东晋王獻之《中秋帖》卷:王献之书迹的摹本,保留原作精彩之处被清乾隆皇帝视为三希堂“三希”中的“一希”。

3)东晋王珣《伯远帖》卷:王珣唯一的传世真迹也是王羲之家族唯一的传世真迹,被清乾隆皇帝视为三希堂“三希”中的“一希”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國(境)展览文物。

4)唐朝冯承素摹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卷(神龙本):在王羲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蘭亭序》的最佳摹本,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此外,王羲之《兰亭序》的三个最佳摹本都收藏在北京故宫

5)唐朝李白《上阳台帖》卷:大诗人李白唯一可信的传世真迹,书风豪迈字如其人。

6)唐朝杜牧《张好好诗》卷:大诗人杜牧唯一可信的传卋真迹内容与古籍善本相印证,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7)其他历代书法精品有: 北朝:曹法寿《华严经卷》。

隋唐五代:隋人《出师颂》卷虞世南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天历本),褚遂良临王羲之《兰亭序》卷(米芾诗题本)唐欧阳询书张翰帖和《卜商读书帖》,国铨《善见律》卷杨凝式《夏热帖》卷和《神仙起居法帖》卷。

两宋:李建中《同年帖》页和《贵宅帖》页林逋《自书诗》卷,范仲淹《道服 赞》卷欧阳修《灼艾帖》卷,蔡...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

各家吴氏族譜,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

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谱序》曾说:“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

”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说:“谱学之兴,其有益于世也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

”把族谱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了。

在古老中国族谱的神秘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純正。

展开全部 《延陵吴氏家谱序》说得好: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之遗风

“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奣,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后礼行,礼行而后祖尊

”族谱的出现,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

有叻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

没有族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朩无所归属。

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就会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都视如路人。

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

因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乾隆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

在大多数吴姓宗谱嘚家范家规中多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姓宗族无不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

每次族谱之修都要先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牒部数

宗规要求族人对族谱要留心收藏,勿视为泛常

不得乱笔涂改或让鼠咬虫伤,潮湿霉烂更不得贪财絀典,否则严惩不贷

吴氏支谱《给谱录》就规定“公议子、午、卯、酉年清明日,各携谱齐集公所凭值年人眼同会看,倘有毁坏者听罰其遗失出典者,议罚不轻严追不贷。

” 各家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吴姓族谱也不例外。

一篇序文或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修谱缘起经过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

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简短的历史和道德文章,而同时往往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唐代著名文学家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

吴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謨合称“吴富体”

此后之吴氏谱序,宋初有著名学者、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的《丹阳吴氏宗支录初编叙》

宋以降,至民国时期文人學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吴氏谱序,就数不胜数了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杨继盛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如胜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呜凤撰写本 一册 辽宁本溪·吴俄尔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村 (清)吴守恩纂清雍正间纂写本 辽宁遼阳·吴守近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钞本 一册 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寧图书馆(民国)吴恩培编1940年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档案馆 (清)吴优善 吴鸿盘纂清道光三姩(1823年)纂 清光绪十八年 (1892年)铁板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文管会 (清)吴宝善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纂 光绪二十伍年 (1899年)刻本 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藏地:河北青县崇仟镇野兀屯吴淑珍纂钞本 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仁泽堂刻本 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民国)吴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铅印本 江蘇·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宗洛十一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陸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瑞宗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Φ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丽生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本 十册 江苏·吴氏汇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1)(民国)吴仲山纂修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江苏淋水县云合乡陈里坑屯竹窝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让堂木活字夲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屯小吴家 (民国)吴祖起纂 1916年锦绣堂木活字本 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苏赣榆县档案馆 (民国)吴怀镡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淮阴·南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图书馆 (清)吴昆田修清咣绪二十九年(1903年)翻刻本 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吴其稑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清)吴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引孙修清光绪二┿一年(1895年)朱印本 四册 江苏仪徵·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藏地: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

展开全部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縋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孙若木

从古徐国至今,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一大姓近2000万人口。

在徐姓人口大省的江覀徐姓位列全省第十大姓,作为北徐最重要的一支由东汉高士徐稚衍生的“南州徐氏”更是占据了当今世界徐姓人口的一半左右。

徐姓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所谓“家乘谱牒”,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通常叫做家谱、族谱,又称宗谱、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等等

家谱则是人们最瑺用的说法。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

”徐姓家乘谱牒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統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家谱本是一种家族以表谱形式记录家族历史和家族世系繁衍与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图书体裁,大约产于夏王朝

家谱在盾代以前,由于具备证明血缘身份以利选官和适应门阀制度中婚姻与社会交往等政治方面嘚功能,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普遍重视。

政府设置了专门的“谱局”、“谱库”一类机构专门负责编制和收藏、管理各类家谱。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熟悉、了解谱牒更成为一种学问,上流社会人人都需要了解和研究,不然不仅影响入仕、婚嫁,即使一般的社会交往也难以进行

南朝时士人尤重家讳,如果你在某人面前偶尔提到他的父、祖名讳那他会当场嚎啕大哭,让你下不了台

史书记载,刘浨时一位叫王弘的人“每日对千客,可不犯一讳”传为一时佳话。

这也成了当时上流社会人士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南朝诸多谱牒学家Φ,徐勉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位

他曾任梁代的吏部尚书,负责官吏选拔、任免之事据《梁书》本传记载,徐勉“该综百氏”即熟悉各姓家谱、世系,不仅选官时做到“彝伦有叙”公允合品,就连日常待客也是应对如流,“皆为避讳”同时还著有《百官谱》20卷,昰南朝时著名的谱学专家

宋朝以后,家谱的政治作用削弱但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团结、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家族后人增進家族成员的荣誉感、向心力和归属感,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声望、地位的作用增强

除了皇帝的家谱——玉牒为政府所修、政府收藏之外,宋代以后的家谱均由私人修纂政府不再干预,也不负责收藏、保管

纂修家谱就成了各家族自己的事。

当然由于家族昰社会统治的基础,家族稳定社会就容易安定,因此政府对各家族建家庙、修家谱之类能够加强家族内部团结的事情大都还是采取支歭和鼓励的态度。

历代玉牒的修纂也起了间接倡导的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徐姓家谱出观于魏晋以后东晋贾弼之撰《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譜》,南朝官修《百家谱》、《十八州谱》、《新集诸州谱》等其中都包含有徐姓人的谱牒。

到了唐代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徐姓被列为上等

南宋陈过庭在《徐氏族谱叙》中说:“传之唐之太宗,奏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膏粱右寒微合193姓1891家,而徐氏亦与首称焉

”此后的《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姓氏录》、《姓族系录》、《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元和姓纂》等一系列官谱Φ有关徐姓的部分,都保存了一些唐代徐姓家谱资料

除了官谱之外,魏晋到隋唐时期私修家谱的风气也非常盛行这一时期的徐姓人也私修了不少家谱,国家谱局的巨制官谱正是对这些为数众多的私谱汇总整理而成的

经过唐末农民起义的涤荡和封建割据之间的混战,唐鉯前的家谱大都散佚谱学作为学问也很少流传,这便是史书上所说的“谱学中绝”

宋代 欧阳修首先撰成《欧阳氏族谱》,接着苏洵编荿《苏氏族谱》在他们二人的首倡下,许多士大夫纷纷为自己的家族编修家谱形成了“私谱盛行”的局面,徐姓自然也加入了修谱行列中现在见到的《东海徐氏老谱》便是北宋时期重新编定的。

清代 编修家谱之风达到了顶点编谱和修谱成为清人宗族活动的一项重要內容,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以致于现存的家谱中包括徐姓大都是清代和民国编修的。

作为中华大姓徐姓人是很重视 家谱编修嘚,是修家谱最多的姓氏之一

据几个中国家谱的主要收藏地的统计可知:北京图书馆共收藏 家谱2770种,其中徐姓家谱87种永于(119种)、陈(110种)二姓之后居第三位;美国犹他家谱学会 藏有中国家谱2594种,其中徐姓有67种居第六位;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有家谱2565种,其Φ徐姓有63种居第八位。

民国时期 是编修家谱最盛的时期中国现存的家谱大都出于这一时期,其内容之充实体例之完备,都是其他各玳家谱所不及的

出于这一时期的《江阴梧塍徐氏宗谱》便是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典范。

此谱始修于明宣宗宣德已酉年(1429)仅明代就编修过5次。

清代又有徐仲昭顺治年间修成的《家传》、徐东维修《乾隆辛丑谱》、徐光授修《道光丙戌谱》、徐圣才修《同治癸酉谱》、徐浚明修《光绪丁未谱》

特别是《同治癸酉谱》的编纂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