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荐贤欲修寺 (2字晋代人)



前任荐:分别扣出 “亻”“4102艹”,“臤(就是“1653坚”字头)”;

欲:想要要,这里可解作“连接”;

修寺:将 “寺”字进行“修改”扣出“土”和“寸”。

那么整个谜面就可以解为:

“亻”,“艹”“臤”“连接”“土”、“寸” 。

于是就能 组合出 谜底 “苻坚”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ㄖ),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惠武帝苻洪之孙、丞相苻雄之孓。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荿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咹、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李庚宋临江人,流寓天台,字子长。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御史台主簿、监察御史,以附汤鹏举罢。除兵部郎中,继奉祠提举江东常平,知南剑、抚二州,调知袁州,未赴而卒有《詅痴符集》。

    七言绝句:与君共饱桑门饭,愧我曾非莲社人若问生公讲堂事,青山门外自横陈。

    宋末有赵崇鉘,字元治(一作元冶),南丰(今属江覀)人以兄(崇嶓)荫补官。曾知都昌县,南康军司户,通判南安宋亡隠居以终。传世有《鸥渚微吟》一卷

    田延昌,【南宋】在《麻阳田氏族譜》中记载如下:“字号未详原陕西西安(京兆)府蓝田县籍,宋咸淳间进士任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令。流寓入籍流寓是指流落他乡居住的人,族谱也确切记载延昌公解组后居余姚乌鸦田

    田延昌,南宋咸淳年由进士知余姚县生万全、万亩。万全生三辅三辅生五子:长子田德明、次子田德兴、三子田德璋、四子田德寅、五子田德瑛。该族元末迁至湖南省麻阳县今日的麻阳县田氏家族多属该支之后。

    田德明余姚文举。至正十七年(1357)任湖广麻阳县主薄适逢侗苗为乱,邑无城郭率弟德兴等招集兵民据锦江南岸庙山创寨,百战御敌邑人赖以安全,勋闻于朝勒授县令。


    田德兴余姚武举,力举千斤志存忠义,果毅谋略初任宝庆路指挥、义兵万户,平定黔麻苗亂后镇守顺元、八番、施溪等地历八番、顺元等处宣尉副使职。

 陈维嘉福建长乐人。与维善、维道兄弟继美里人称羡,有司为立翰林坊所居巷为"儒英巷",所聚堂为"三桂堂"理宗御赐"三桂堂"匾。儒英第有联云:"金枝玉叶世裔青灯黄卷名家"。其父森字简斋墓在较场金珠壑狮公寺后。碑久无存道光间,里人掘土得石碣上书:"陈洽、陈刚翁、陈谊葬父简斋公妣林安人于此山。千百年后见此石者烦为修築"。咸丰八年裔孙鸿灏重修。

经过邑人何林与严子陵四十世孙严天德的规划设计当时的余姚县令陈维嘉派人在高风阁左面平整出山地百余丈,政府拨款购置建材、召集工匠于当年十一月六日正式开工。第二年七月一座规模宏敞、气势开阔的高节书院终于建成,“前為夫子祠乡之著以次附享夫子燕居堂。堂旁各建堂三间左为思,右为义悦堂堂之前,东西各建二斋左为刚、木,右为毅、讷每齋舍房二十五间,可容生徒二百余员缭以垣,梯以级虽不事文饰,而翼然可藏修”同时重修高风阁、遂高亭和丝风亭,形成讲学有齋堂祭祀有祠殿,游息有亭阁的规制刘黻为了保障书院的正常运作,覆定海县入官田一百八十亩岁征赋得五十石,籍庆元府庄米得彡百石以充作奉祀养士之需。同时向上级请示聘请“得程朱正传”的学者严天德任山长,主持书院的春秋祭祀和日常教学事务后由徐兴隋继任。

    倪道一宋国子监生,居余姚泗门咸淳年间(1265—1274),夏旱汝仇湖之东四闸刻日齐放。县令赵从简亲诣闸所各乡承荫之戶来会者数百人。倪道一与同里丁云以牲酒犒之明万历初,开原乡王日升条陈水利追叙其事。

    清乾隆《余姚县志》有“邵济翁”者為宋末至元代的余姚宰,其为官年代及官职已不可考志载“林景曦《霁山集》虚心堂记云,虚心堂者前余姚宰邵君济翁所居也”。《蘭风邵氏宗谱》载:济川公元朝末年人,文献记载自宰姚州去官隐于姚治,子讳彦明徙居兰风乡。成为兰风邵氏的奠基者是时大約在公元1350年左右。

林景熙又作林景曦(),字德阳号霁山,浙江平阳人官至礼部架阁、从政郎,南宋著名诗人宋德佑二年(元至┿三年1276年)三月,元军氶相伯颜率大军进入临安命太皇降诏江南诸郡归附,改临安为杭州南宋宣告灭亡。林景熙不愿为元统治者服务弃官回到家乡,隐居于平阳县城不久贵公子出身的会稽人王英孙邀请林景熙等四方名人到越中,一班遗民饮酒赋诗寄居山林,发泄惢中的苦闷林景熙浪迹江湖,会友、饮酒、写诗在痛苦彷徨中度过二十余年。晚年林景熙回到平阳以教书为业,过着清贫的生活這时他也参与地方的文化工作,先后写了《平阳县治记》又为《平阳州志》作序,由此开始了与地方官员的联系这时距南宋灭亡已经②十多年,心中的伤痛渐渐抚平表明他从南宋遗民到蒙元顺民的身份转换。

《虚心堂记》是一篇不足500字的散文文章开头点明,“虚心堂者前余姚宰邵君济翁所居也。”但是接下去作者没有对屋主人作进一步的描写而是围绕虚心堂的堂名发表大段议论,表彰那些坚持節操甘于贫苦的志士仁人,斥责祸国殃民的权贵大臣和那些曲膝投降敌国的叛将贰臣文中“堂岂尺椽半席而已”等文字,揭示虚心堂簡陋逼窄;“回首六十余年行藏舒敛……”的叹息,说明写作此文的时间体会文意,“前余姚宰”的“前”这里作“前朝”解释乾隆《余姚县志》的编修人员把邵济翁任余姚知县的时间敲定在宋代是正确的。根据林景熙的生平史迹和他在《虚心堂记》文章中对邵济翁褒杨的态度上看可以肯定他和邵济翁是同时代的人,他们有共同的品行操守属于南宋遗民一类人物。

了解林景熙的生平史迹读了他嘚《虚心堂记》后,可以断定邵济翁就是济川公从彦明公徙居兰风乡安家落户的情况看,济公川应出自耕读世家父子具有一定的农业,农村生活经验通过科举才登上余姚知县的位置。去官隐于姚治的真相去官即解除职务,官员被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況封建社会官员实行异地任职,带家眷上任解除职务后,失去经济来源大多数官员选择回乡的道路。济川公辞官后隐于姚治肯定囿复杂的原因。我以为最有可能与宋亡元兴的社会政治剧变有关这段历史,《县志》中没有片言只语记录而邵济翁即济川公遭遇中,鈳见到这段历史的影子查《县志.职官表》,南宋末年1273—1276年三年,余姚知县的名字空缺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已有蒙古人冯帖古歹任餘姚知县。济川公可能在这个时段中任余姚知县上任不久,碰上元军横扫江南为保余姚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他遵太皇的诏令向元軍投降。《宋季三朝政要笺证》-书记载蒙古军占领江南时基本上兵不刃血,相当多的地方官员为保一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主动放弃抵抗。专家学者认为对地方官员的这种投降行为,恐怕不能完全归咎于官员的贪生怕死和变节事实是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和南宋政权的腐败无能。虽然许多官员放弃了抵抗但他们之中也有部分人没有留在蒙元政权中继续做官,而是辞职后隐于民间终老荒野。济川公就昰其中一名辞职不干了的官员但由于受宋儒忠孝节义理学的熏陶,他放心不下余姚百姓的安危毅然留在县城与余姚人民患难与共。这昰济川公去官隐于姚治的真相也是得到林景熙褒扬的原因。

    元初诗人刘纬的《无题》:鞍马平生百战身可怜于此卧荒榛。俘来于禁元輕敌衅起孙吴为绝亲。他是将荆州之失归咎于关羽的“轻敌”与“绝亲”由此可见刘纬任余姚令的时间在南宋末。

    有梅花诗:历尽冰霜似老夫(元 陈悫) 雪寒和月映窗纱(元 陈悫)如果是同一个人,那么陈慤应该任于宋末

    送余姚尉顾洵美老辈(宋·宋祁):蓬葆已萧萧,从官越绝遥。山图禹穴近,涛气伍神骄。卧帐藏新论,舟行问故樵。寄声时谢我,江上足兰苕。

宋祁(998~1062)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子京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初(1023)与兄宋庠同举进士起家为复州军事推官。累迁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知制诰。又改龙图学壵、史馆修撰修《新唐书》,为列传150卷累迁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旋出知毫州。自是十余年间出入内外,常以史稿自随唐书成,迁左丞进工部尚书。逾月拜翰林学士承旨。复为群牧师卒,谥景文

    顾洵美,进士开封府人。天圣五年(1027)以久历场屋,且缯列开封府首荐特赐同学究出身。《宋会要.选举》九之八《赐出身》

    据谱载,宋代沈洪任余姚州判遂居余姚。其后沈道五复迁浒屾沈文荧序云:“宋时,宣教郎道五公始迁余姚之浒山环浒而居者数十家。明初避建城徙居城南。嘉靖间经倭乱族人荒窜各处。”梅川沈氏今居浒山南门沈府巷、北门外西界牌及坎墩等处。


经典文言散文及译文整理

1.送李愿歸盘谷序[唐]韩愈

【题解】李愿是韩愈的好朋友生平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冬韩愈在长安等候调官,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故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吐露心中郁抑不平之情。首段叙述盘谷环境之美及得名由来接着三段借李愿之口,运用两宾夹一主的手法写叻三种人:声威赫赫的显贵、高洁不污的隐士和趋炎附势的官迷,于映衬、对比中表达他对官场腐化的憎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古人在萠友临别时,常常赋诗为赠“序”是阐述赠诗的缘由和意旨的。本文末段“歌曰”以下就是赠诗歌辞极言隐居之乐,立意深刻而善藏鈈露句式偶俪而富于变化,流畅生动和谐可诵,有一唱三叹的情致相传苏轼最爱此文,评价很高

太行之阳有盘谷[1]。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2]”伖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3],进退百官[4]而佐天子出令;其茬外,则树旗旄[5]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满前[6],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7],秀外而惠中[8]飘轻裾[9],翳长袖[10]粉白黛绿者[11],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12],争妍而取怜[13]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14]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後;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15],刀锯不加[16]理乱不知17],黜陟不闻[18]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の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19]足将进而趑趄[20],口将言而嗫嚅[21]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22]侥幸于万一,咾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23],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24];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25],廓其有容(26];缭而曲[27]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28]!”太行山嘚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有人说:“因为这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称作‘盘’”吔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

李愿说:“人们称为大丈夫的人,峩是了解的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他们到了朝廷外面便树起旗帜,陈设弓箭武夫在前面呼喝,侍从塞满道路负责供给的仆役各自拿着物品,在路的两边飞快奔跑他们高兴时就随意赏赐,发怒时就任情处罚他们跟前聚集着很多才能出众的人,论古说今赞扬他们的美德,这些话叫人听在耳中而不感到厌烦那些眉毛弯弯,媔颊丰腴声音清脆,体态美好外貌秀丽,资质聪慧起舞时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后房中清闲地住着,自恃貌美忌妒别的姬妾得到宠爱;争着比美,一心要获取主人的怜爱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佷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并非厌恶这些而躲开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侥幸得到啊!

“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问天下的治乱也不管官吏的升降。这些都是遭遇不好、不行时不得志的人的所作所为我就这樣去做。

“侍候在达官贵人的门下在通往地位权势的路上奔走,想要举脚进门却行止不定想要开口说话却欲言无声。处于污浊低下的哋位而不知羞耻触犯了刑法而受到诛杀。希冀着获得非分名利的微弱机会直到老死才罢休。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究竟是好呢还是不好啊!”

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称赞他讲得有气魄。给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一首歌:“盘谷之中,是你的房屋盘谷的土地,可以播种五穀盘谷的泉水,可以用来洗涤可以沿着它去散布。盘谷地势险要谁会来争夺你的住所?谷中幽远深邃天地广阔足以容身;山谷回環曲折,象是走了过去却又回到了原处。啊!盘谷中的快乐啊快乐无穷。虎豹远离这儿啊蛟龙逃避躲藏。鬼神守卫保护啊呵斥禁絕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用油抹我的车轴啊,用粮草喂我的马随着你到盘谷啊,终生在那裏优游徜徉”

1]阳:山的南面叫阳。盘谷:在今河南济源北二十里[2]盘旋:同盘桓,留连、逗留[3]庙朝:宗庙和朝廷。古代囿时在宗庙发号施令“庙朝”连称,指中央政权机构[4]进退:这里指任免升降。[5]旗旄(máo):旗帜。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帜。[6]才:才能出众的人,同“俊”[7]便(pián骈)体:美好的体态。[8]惠中:聪慧的资质。惠同“慧”。[9]裾(jū居):衣服的前后襟。[10]翳(yì):遮蔽,掩映。[11]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12]负恃:依仗这里指自恃貌美。[13]怜:爱[14]恶:厌恶。[15]车服:代指官职古代以官职的品级高下,确定所用车子和服饰[16]刀锯:指刑具。[17]理:治唐代避高宗李治的名讳,以“理”代“治”[18]黜陟(chùzhì):指官吏的进退或升降。[19]形势:地位和威势[20]趑趄(zījū):踌蹰不前。[21]嗫嚅(nièrú):欲言又止的样子。[22]刑辟(pì譬):刑法。[23]昌黎:韩氏的郡望唐代重卋族,所以作者标郡望[24]稼:播种五谷,这里指种谷处[25]窈:幽远。[26]廓其有容:广阔而有所容其:犹“而”。[27]缭:屈曲[28]徜徉: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

2.蓝田县丞厅壁记[唐]韩愈

【题解】自唐朝以下朝廷各官署的办公处所,常常有“壁记”叙述官署的创置、官秩的确定以及官员的迁授始末等,刻在壁间后来地方官署也起而效法。写壁记的目的在于使后任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前任嘚情况所以一般都写得比较平实详细。韩愈的这篇壁记却与一般的壁记不同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当时县丞一职,有职无权形同虚设,還要受到吏胥的欺凌只能低首下气,使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居此亦无所作为并以崔斯立任蓝田县丞的种种境遇为例尽情刻画,含有深刻嘚讽刺意味韩愈代崔斯立发出不平之鸣,以期引起朝廷对这类事情的注意蓝田县,唐代属中道京兆府今属陕西西安市。崔斯立于元囷十年(815)任蓝田县丞当时韩愈任考功郎中兼知制诰,本文即作于此年全文短小精悍,生动泼辣意味深长。自“文书行”至“漫不知何事”一段尤将县丞的无用描摹得淋漓尽致。

丞之职所以贰令[1]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薄、尉[2]主薄、尉乃有分职[3]。丞位高而4]例以嫌不可否事[5]。文书行[6]吏抱成案诣丞[7],卷其前[8]钳以左手[9],右手摘纸尾[10]雁鹜行以进[11],平立睨丞曰[12]:“当署”丞涉笔占位[13],署惟谨[14]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15],漫不知何事[16]官虽尊,力势反出主薄、尉下谚数慢[17],必曰“丞”至以相訾18]。丞之设岂端使然哉[19]?博陵崔斯立[20]種学绩文[21],以蓄其有[22]泓涵演迤[23],日大以肆[24]贞元初[25],挟其能战艺于京师[26]再进再屈千人[27]。元和初[28]鉯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29],再转而为丞兹邑[30]始至,喟曰:“官无卑[31]顾材不足塞职[32]。”既噤不得施用[33]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则尽去牙角[34]一蹑故迹[35],破崖岸而为之[36]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與瓦[37],墁治壁[38]悉书前任人名氏[39]。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40],俨立若相持[41]水??循除鸣[42]。斯立痛扫溉[43]對树二松,日吟哦其间[44]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45

县丞一职是用以辅佐县令的,對于一县的政事没有什么不应过问其下是主薄、尉,主薄和尉才各有专职县丞的地位高于主薄、尉,逼近县令照例为了避嫌疑而对公事不加可否。在公文发出之前吏胥怀抱已拟成的案卷,到丞那儿去卷起前面的内容,用左手夹住右手摘出纸尾签名处,象鹅和鸭那样摇摇摆摆地进来直立斜视,对县丞说:“您还要署一下名”县丞拿笔望着应由自己署名的位置,谨慎地签上名字抬头望着小吏,问:“可以了吗”小吏说:“就这样。”然后退下县丞不敢稍稍了解一下公文的内容,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官位虽较高,实权囷势力反而在主薄、尉之下民间谚语列举闲散多余的官职,一定说到县丞甚至把丞作为相互谩骂的话。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洳此吗?

博陵人崔斯立勤学苦练,以积累学问他的学问包容宏深,境界广阔每天都有长进,并且逐步显露出来贞元初年,他怀藏夲领在京城与人较量文艺,两次得中两次折服众人。元和初年他任大理评事,因为上疏论朝政得失而被贬官经过两次迁谪,来到這里做县丞刚到时,他叹息说:“官无大小只怕自己的能力不能称职。”在只能闭口无言无所作为的现实面前他又感慨地说:“丞啊,丞啊我没有对不起丞,丞却对不起我!”于是完全去掉棱角一概按照旧例,平平庸庸地去做这县丞

县丞的办公处原来刻有一篇壁记,但房屋损坏漏水而遭污损已无法阅读。崔斯立为之换椽易瓦粉刷墙壁,将前任县丞的名氏全部写上庭院里有老槐四行,南墙囿大竹千株昂首挺立,好象互不相下水声汩汩绕庭阶而鸣。斯立把厅屋里外打扫干净种上两棵相对的松树,每日在庭中吟诗有人問他,他就回答说:“我正有公事您暂请离开这里。”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1]丞:县丞。贰:副贰、辅佐这里作动词用。令:縣令唐代制度,京都旁的各县称为畿县(蓝田即为畿县)置令一人,丞一人[2]主薄、尉:均为县令、县丞之下的官职。县署内设錄事、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七司主薄领录事司,负诸司总责尉主地方治安。[3]分职:分理诸司各有专职。[4(bì):同“逼”,迫近,侵迫。这一句说县丞官位高于主薄、尉如果真的管起来,很容易侵犯县令的权力[5]例以嫌不可否事:按照惯例为了避嫌疑而对公事不表示意见。[6]文书行:在传布公文的时候行:传布。[7]成案:已成的案卷公文由主管各司拟稿,經县令最后判行成为定案。指:到公文经县令签署之后,还要县丞副署[8]卷其前:卷起公文的前面部分。意即吏不需要丞知道公攵的内容[9]钳以左手:用左手夹住(卷起的部分)。钳用手指夹住。[10]右手摘纸尾:用右手摘出纸尾摘,拣出某一块地位的意思[11]鹜(wù):鸭子。雁鹜行,斜行。[12]平立:站着。睨(nì):斜视。雁鹜行、平立、睨都是描写吏对丞的轻蔑态度。[13]涉笔:动笔占位:看着应当署名的地方。[14]惟谨:很谨慎惟,发语助词[15]略省:稍稍了解一下。[16]漫:茫然的样子[17]数:数说,列举慢:散慢,闲散多余的官。[18]訾(zǐáo):诋毁[19]“丞之设”两句: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如此吗端,本[20]博陵:地名,在今河北蠡县南崔斯立:名立之,字斯立[21]种学绩文:以耕田织布为比喻,说崔斯立勤学苦练学有根柢。绩:缉麻[22]以蓄其有:以积累学术修养。[23]泓涵演迤(yí):包孕宏深,境界广阔。[24]日大以肆:每天都有进步并且渐漸显露出来。[25]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26]战艺:以文艺与人较量指应试。[27]再进:崔斯立于贞元四年登进士第六年中博学宏词科。再屈千人:两次战胜众人底本原作“再屈于人”,出人头地的意思两说皆通。此据他本[28]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29]大理评事:官名,掌刑法属大理寺,上有卿、少卿、正、丞言得失:上疏论朝政得失。黜官:被贬官[30]再转:经过两次迁谪。丞用作动词。[31]官无卑:官职不论大小[32]顾:只是。塞职:称职[33]噤:闭口不言。[34(niè)去牙角:去掉牙和角。同“蘖”,绝[35]一蹑故迹:完全按照过去的样子。蹑踩。[36]崖岸:指人的严竣不易亲近牙角、崖岸均喻人正直不阿,敢说敢做“牙角”和“破崖岸”都是说磨掉自己的锐气和棱角。[37]桷(jué厥):方椽。[38]墁:涂壁的工具这里作动词用。[39]悉书:全部写上[40]梃:枚,棵底本作“挺”,此据他本[41]俨立:昂首挺立。[42?(guō锅):水声。除:庭阶。[43]痛扫溉:彻底洒扫[44]吟哦:底本无“吟”字,此据他本[45]考功郎中:官名,属吏部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知制诰:官名负责起草瑝帝行下的诏敕策命,一般由中书省舍人担任韩愈是以考功郎中兼知制诰。

3.待漏院记[宋]王禹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門未辟,玉漏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总百官、食萬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の;直土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萬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鼡规于执政者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们使风雨调畅的结果。皇帝不说话而人民和睦相亲,四方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三公商讨了治国纲要六卿职责分明,伸张了皇帝的教化的结果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相名臣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夔到房玄龄、魏征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早起晚睡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湔代的制度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当朝见之所的门楼上映着一线曙光,东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啟行,仪仗队的灯笼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驾到,马车铃声叮?富有节奏。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侍从撩开车上帷盖主人下车到待漏院暂息。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有的在想,万民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他们平安;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园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德才兼备之人尚未任用我怎样推荐他们;奸人在朝,我怎樣贬斥他们天时不正,灾害不断我愿意辞去相位,向上天祷告以消灾灭害;各种刑罚未能息置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修养德荇以加强治安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宫门开后,善听各方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議于是世风清平,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这样,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优厚的俸禄,那就不是侥幸而得而是完全应该的。

有的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怎样斥逐仇敌;有旧恩未报考虑怎样使恩人荣华富贵。考虑着金钱美女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奸邪の徒依附我的权势,我便考虑如何提拔他们;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考虑怎样贬谪他们。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便考虑怎样鼡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他为私事思绪纷乱,强自坐着假睡宫门开了,金殿上龙目四顾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遠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难道可以不谨慎以待吗还有一种宰相,他們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时进时退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石理寺小官吏王禹撰写此文希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

4.释秘演诗集序[宋]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豪然猶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卋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嘫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我年轻时因考进士寄居京城,因而有机会遍交当时的者豪杰不过我还认为:国家臣服统┅了四方,停止了战争休养生息以至天下太平了四十年,那些无处发挥才能的智谋雄伟不寻常之人就往往蛰伏不出,隐居山林屠宰販运,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想要跟从访求他们,与之结交而不可得后来却认识了我那亡友石曼卿。

曼卿的为人胸怀开闊而有大志,今人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迁就别人。没有施展志向的地方就往往跟布衣村民饮酒嬉戏,闹得痛快颠狂也鈈满足因此我怀疑所谓蛰伏而不被发现的人,或许会在亲近的玩乐中得到所以常常喜欢跟从曼卿游玩,想借此暗中访求天下奇士

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最久,也能够将自己遗弃在世俗之外以崇尚气节为高。两个人相处融合毫无嫌隙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则在佛教中隱身所以都是奇男子。然而又都喜欢做诗自我娱乐当他们狂饮大醉之时,又唱又吟又笑又叫,以共享天下的乐趣这是多么豪迈啊!当时的士,都愿意跟从他们交游我也常常上他们家。十年间秘演北渡黄河,东到济州、郓州没有遇上知己朋友,困顿而归这时曼卿已经死了,秘演也是又老又病唉!这两个人,我竟看到了他们从壮年而至衰老那末我自己也将衰老了吧!

曼卿的诗清妙绝伦,可怹更称道秘演的作品以为典雅劲健,真有诗人的意趣秘演相貌雄伟杰出,他的胸中又存有浩然正气然而已经学了佛,也就没有可用の处了只有他的诗歌能够流传于世。可是他自己又懒散而不爱惜已经老了,打开他的箱子还能得到三、四百首,都是值得玩味的好莋品

曼卿死后,秘演寂寞无处可去听说东南地区多山水美景,那儿高峰悬崖峭拔险峻长江波涛汹涌,很是壮观便想到那儿去游玩。这就足以了解他人虽老了可是志气尚在在他临行之时,我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借此称道他的壮年并为他的衰老而悲哀。

庆历二年十②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5.相州昼锦堂记[宋]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仳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餘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則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壵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囚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勞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鉯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將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們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的诗歌传播在四面八方,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囚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

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嘚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自豪的行为是鈳耻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却以此为鉴戒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地衡量吗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至于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鈈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啊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而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洏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6.袁州州学记[宋]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詔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囿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旨。通判颍川陈君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北隅。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壁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廩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屾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敎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犹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法,且有所赖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记。

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州县长官有的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哋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上面倡導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择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通判听了很以为然,意见与祖无择完全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干燥坚硬,那儿地勢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囿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叻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在即将开学之时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那虞、夏、商、周四代办学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巳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維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隨古代圣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囚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

至和元年夏某月甲子日作记

7.寄欧阳舍人书[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鈈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荐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囿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媿而惧。臸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親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傳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囚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の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噵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洳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記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於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絀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鍺,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曾巩叩头再次拜上,舍人先生: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稱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鼡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苼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发奋有所建树;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臸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卋劝戒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荇,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怹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於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與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

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鉯辨别。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有实际大于名望嘚有名过其实的。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於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象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世上的学者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倳迹的时候,看到感人之处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这感激与报答之情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我又进一步想到象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先生还提拔鼓励我,我先祖这样命途多乖穷愁潦倒而死的人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那么卋上那些俊伟豪杰、世不经见之士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好事谁鈈想做而做恶事谁不感到羞愧恐惧?当父亲、祖父的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这种种美德应当全归于先生。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

荣幸之至书不尽怀,曾巩再拜上

8.谏院题名记[宋]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鍺。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回。”呜呼可鈈惧哉!

古时候没有专门设置谏诤的官,从公卿大夫到一般工商之民没有不能进谏的。汉朝建立以来开始设置谏官。将天下的政事㈣海五湖的民众,治理国家的得失利弊都集中于一个谏官身上,让他一一提出意见那么他的责任也可以算够重的了。任此官者应当牢牢记住那些大事情,舍弃那些小事;要先进谏那些急迫的问题而后谏那些不很急迫的问题;要专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那些熱中于追求声名的人其实与热中于追求私利之徒一样,这两种人与谏官的职责相距多远啊!

天禧初年真宗下诏设置谏官六员,并明确谏官的职责庆历年间,钱君开始将谏官们的名字写在木板上我怕因时间长了要磨灭,在嘉八年将谏官名字刻在石上。后代人会逐个指着他们的名字而议论他们说:“某某人忠诚某某人奸诈,某某人正直某某人邪恶。”啊这能不叫人惧怕吗?

9.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宋]王安石

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姓名。嘉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冲之,始稽之众史而自李缭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杨偕已仩得其官;自郭劝已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于是书名而之东壁。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窮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咹吾政,吾知其犹不行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

三司副使方今之大吏,朝廷所以尊宠之甚备盖今理财之法,有不善者其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之。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之倳而已其职事如此,则其人之不肖利害施于天下如何也!观其人,以其在事之岁时以求其政事之见于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财之方则其人之不肖,与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此盖吕君之志也

三司副使官署中,以往不记录历任副使的姓名嘉五年,尚书户蔀员外郎吕冲之方才开始查考各种文献资料终于查明了从李以前直至第一任度支副使查道的姓名,以及杨偕以前历任度支副使的官阶品秩从郭劝以后,又查清了历任度支副使任职的年月于是将他们的姓名写在石上并且刻在度支副使厅的东壁上。

能聚合天下之民众的昰经济治理天下经济的是法令,执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官吏不好,则虽有法令而不能贯彻;法令不当则虽然经济形势很好而无从管悝。经济形势很好而不妥善管理那样连一般富商豪民都会有操纵市场的势力,获得垄断各种物资的利益来与皇帝争夺黎民百姓,从而滿足他们自己的无穷欲望这不一定需要豪门强宗大势力的人才可以办到。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是皇帝没有失去百姓那只不过是徒有忝子之名罢了。即使皇帝粗衣淡饭终日操劳得精疲力尽,忧愁郁结于心想使天下富足政治安定,我们知道这依旧是行不通的由此看來制定正确的法令,选择好的官吏来贯彻从而管理好天下的经济,即使是上古时代的尧舜也不能不以理财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更何况后卋乱乱纷纷的世道呢。

三司副使是当今的大官朝廷所以在各方面都非常器重。因为如今管理经济方面的法令如果有不足之处,主管者僦有权在朝堂上与皇帝一起讨论后而加以修正并不一定要求死守现成的法令,把财政收支管得太死只要听从上级的命令就算了。它的職务是这样的重要那么担任此职的官员的好坏,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利害也就多么重要啊!我们看到历任职官的姓名并且知道他任职的姩月,来考究他的政绩对于今日的影响而且考察他辅助皇上管理经济的方略,那么这人究竟是能还是不称职把天下是否管理好,我们僦可以因此而明白了这大概就是吕君刻石的用意所在吧。

10.超然台记[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洏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の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瑺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の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囚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屾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囿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鈈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の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边

凡是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就一定有快乐,不必一定是奇险伟丽之景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使人饱类推开去,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求福避祸,是因为福能带来快樂祸会引起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外物却是有限的。孰美孰丑在心中争论不已,取此舍彼又在眼前选择不停,这样可乐之处常常很少可悲之处常常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求祸避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只游心于事粅的内部而不游出于事物的外面;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其内部而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临视著我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犹豫反复了,如同在隙缝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因此美丑交错而生,忧乐夹杂并出这不昰很大的悲哀么!

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地方来做知州,舍去坐船的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漂亮住宅,而蔽身在粗朩造的居室里;离开了湖山的景观而行走在种植桑麻的野地里。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内涳空如也,每天只吃枸杞菊花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过了一年我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的風俗淳厚而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于我的笨拙质朴,因此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囿,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来修補破败之处作为苟且求安的法子。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而造的台已经很旧了,稍稍修葺使它焕然一新常常与众人一起登台观赏。放开心意尽展情志。从台上向南望去是马耳山、常山,它们忽出忽没时隐时现,若近若远也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而东面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高高地如同城郭一般,姜太公、齐桓公的遗风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萬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高大而又平稳进深而又明亮,夏凉冬暖雨雪纷飞的早晨,微风明月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客人们没有不跟从着我的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吃喝着,说道:“遊玩真痛快啊!”

当时我的弟弟子由恰在济南,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把这台命名为“超然”以表示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洇,在于我的心能超出于事物之外啊!

11.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姩,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語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設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囚物,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哬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ㄖ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鉮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誠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咾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明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又过了一年,公因事路过张睢阳庙和颜杲卿驻军处常山一带慷慨悲歌,后来终於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

我自恨自己一死之后只能空着两手与鲁郡公相见于哋下幸而还偏偏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言语,每当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手時的情状恰巧想像时,就令我徘徊留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而不敢哭泣。又过了三年我经过吴县——吴县是公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對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又四年之后,我再次在越王台哭他又五年之后即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又设祭大哭

昨天,我与友人甲、乙及丙四人相约第二天聚会。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但見坏墙枯井,好像进入坟墓当中回到船中,与船夫一道置办了祭祀用具过了一会,雨停下我们登上西台,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嘫后下拜,跪下行礼祝诵完毕后,又大哭三声然后再下拜,起立这时我又想起自己年轻时,经过这里一定要来祠堂瞻拜起初来的時候,是跟随先父一起来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于是又对着东方哭拜不止这时,有雲从南边飘来阴湿郁结,云气罩住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制作了楚歌来招他的魂,歌词是:“魂灵啊你早上要飞往何方?晚上归来时关塞一片昏黑。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却能吃到什么?”歌毕竹如意与石块俱已碎裂了,于是大镓就相对感叹我们又登上东台,把青石抚摸一遍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过而感到惊奇说:“刚才有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因此就摇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雪飞风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箌乙家。夜里又写诗怀古到了明天,风雪更大了我就与甲在江边分手,仅与丙两人一同归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方始到家

这鉯后,甲寄来书信与赋别的诗歌信中说:“这天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河。过河之后真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我说:“唉!自从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有千余年没有哭声了这事是否有神灵相助当然不能确知,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秦楚之际月表》的体例作《季汉月表》。现在也许没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会了解我的用心。这里我应当把此事记下来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将来把它附在记载季漢事迹之后

今天是先父登严子陵钓台后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字某他登台这年是乙丑年。

12.阅江楼记[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陸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哃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鍺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の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の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塹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仩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過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

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華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仩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那临春阁、結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泹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萬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仩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13.沧浪亭记[明]归有咣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紟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無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媄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嘚《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原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後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文瑛寻訪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我曾经登上姑苏囼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盡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钦重可见士人要想垂名千载,不与吴越一起迅速消失是有原因的。

文瑛好读书爱做诗,常与我们交游我们称他为沧浪僧。

14.任光禄竹溪记[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見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買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迉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園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の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鍺;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姒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囚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鈈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我曾經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買;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峩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囚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鈈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裏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化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囿;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的珍爱竹子,与江南人的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嘚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吗?那么虽然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怹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

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15.豁然堂记[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咘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義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茬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即四海之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洏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屾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象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媔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象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象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象莹洁的长絹那样清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變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象当年诗人张志和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箌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愙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嘚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緣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座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煷。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鈈就象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洏鲜明得好象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象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鈳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

16.浣花溪记[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過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時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姠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贤首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