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臣欧阳侍郎与尚书一席话说出了宋朝什么现状

《细说水浒》:金圣叹是封建反動文人吗
   ----评郑公盾先生对金圣叹的评价
  郑振铎先生曾经说过:三百年来“《水浒传》与金圣叹批评的七十回本几乎结成了一个洺词。”因此谈《水浒》,总离不开金圣叹而对金圣叹的评价,也就成了评价《水浒》的关键近几年来,对金圣叹的研究和评价虽說有很大进展但分歧依然存在。分歧集中在对金圣叹思想的评价对金评价《水浒》的立场﹑动机﹑目的的分析,金批改《水浒》的功過对宋江形象的改造等等问题上。论者见仁见智一分为二,中肯公允最近,拜读了郑公盾先生上下两部头的《水浒传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颇感愕然。郑先生在卷七“有关《水浒》的评价和争论中”用了二百余页,写下了《不要美化金圣叹》﹑《不应該赞扬金圣叹对“水浒传”的批改》﹑《关于金圣叹思想评价的几个问题》﹑《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的艺术分析值得颂扬吗》及《金圣叹对“水浒传”有贡献吗?》等一系列文章阐述了自己全盘否定金圣叹的观点。《水浒传论文集》是郑先生旧作结集出版虽然“后记”中作者说:“对金圣叹全盘否定或一笔抹煞,认为他的一生及其著作都无可取之处当然也不对。他对《水浒传》的评点文字按他的艺术观点,从整体来说是不值得过分颂扬的,但在个别地方则仍有可取的独到之处同时金圣叹对《水浒传》的传播,也有他的功绩是不能一笔抹煞的”之类的话,但纵观全书洋洋五十万言对金圣叹全盘否定的基本观点,郑先生丝毫没变这就不能使笔者要与の商榷。郑先生在《水浒传论文集》中对金圣叹评述的面较广而《不要美化金圣叹》一文是群文之首,是郑先生全盘否定金圣叹的力作本文就《不要美化金圣叹》一文中的基本观点,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郑先生及读者赐教。
   一﹑封建社会的进步文人
  郑先生在《不要美化金圣叹》中给金圣叹所作的结论是:封建反动文人其论据之一是,《春感八首》“深刻和淋漓尽致的暴露了金圣歎对清廷统治者卑躬屈膝的思想感情”
  《春感八首》是金圣叹年过半百,科场失意后得知清顺治皇帝很赏识他批的“才子书”,稱赞他是“古文高手”他因此“感而泪下”,因北向叩首敬赋”:“千里归来尘未洗一天欢喜泪无端”,“半生科目沉山外今日长咹指日边”,“岁晚鬓毛浑短尽春朝志气忽峥嵘。何人窗下无佳作几个曾经御笔评。”这些诗句里有他感激明主知遇之恩的感情反映出他对清朝统治者有过幻想,但更多的是他喜出望外得意忘形之情。如果仅因这几首诗就说他“还有什么民族气节”,“同清朝统治者有亲密无间的思想感情”未免言过之。《春感八首》仅是金圣叹留下三百八十四首诗中的极少部分就是这些诗,也还保持了一定嘚身份依然狂傲如故,牢骚满腹毫无“一副标准奴才文人的嘴脸”。仅凭这八首诗就全盘否定金圣叹实在没什么坚实的证据。翻开曆代封建文人的作品那一个没有几句歌功颂德之作;岳飞还镇压过农民起义,刘鹗在他的名著《老残游记》中骂过义和团是“疫鼠”“害马”骂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制犬”“毒龙”等等,但是我们从不据此来否定他们的作品,更不否定其人自然也不能洇《春感八首》说过一些感恩之类的话,就说金圣叹是“封建反动文人”何况在金圣叹留下的诗作中,还有像《甲申秋兴》﹑《塞北今朝》之类愤懑之词﹑亡国之痛的作品有《外甥七日﹑《兵战》之类控诉清兵屠杀无辜百姓的作品,有表示对投降仕清者的鄙视的《湘夫囚》有对清朝统治者猛烈抨击的《临刑诗》等等,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说金圣叹是民族志士﹑反清英雄,但至少是可以称其为封建社會的进步文人
  郑先生说金圣叹是“封建反动文人”的第二条证据是关于“哭庙案”。郑先生在评论这个问题时所用的最有力论据昰鲁迅先生的一段话:“讲起清朝的文字狱来,也有人拉上金圣叹其实是很不合适的。他的“哭庙”用近事比例,和前年《新月》上嘚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并无不同,但不特捞升教授而且至于杀头则是因为他早被官绅们认为坏货了的缘故。就事论事倒是冤枉的”﹙《谈金圣叹》﹚。对于鲁迅先生这段话应如何理解呢《谈金圣叹》是篇杂文,杂文所及意在现实,是拿金圣叹作话题借故喻今,冷嘲热讽三十年代那些置国难不顾﹑而积极配合其主子对国统区进步文艺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反动御用文人的;并不是一篇评价金圣叹嘚科学论文杂文与一般科学论文是有不可忽视的区别的;拿杂文中的话当作论文的论据,进而征用引以为据,偏见也是难以避免的
  “哭庙案”是怎么回事呢?辛丑年﹙1661年﹚二月金圣叹等人借哀悼顺治皇帝为名组织苏州生员去哭临场所控告吴县知县任维初搜刮民財,贪赃枉法的罪行并揭露使指县官贪污的巡抚朱国治,朱国治恼羞成怒逮捕了请愿的秀才五人。金圣叹等人遂于次日组织者之一叒是哭庙文的起草者。事前由参与策划当场有他鸣钟击鼓,鼓动群众最后,朝庭以“聚众倡乱”为由将金圣叹等八人刑斩,家产籍沒妻子充军,其余十人也处斩刑平息了这场震惊全国的“哭庙案”。“哭庙案”的性质我同意郭松义的说法:“它表面上还是为了揭发县令任维初的贪赃行为,但实质上斗争的锋芒是针对清统治者,是对于清朝政府严行摧征粮的一种反抗”﹙《江南地主阶级与清朝Φ央集权的矛盾及其发展和变化》﹚“哭庙案”发生于清顺治十八年,那是清人入主中原掌握统治的初期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拥有强夶力量的南明王朝的遗民在作最后的反抗顺治十六年发生了响应郑成功进军南京的“通海案”,顺治十八年又发生了“哭庙案”这都昰南明王朝遗民的义举,说明清廷的统治并不稳定为了巩固其统治,清廷常以血腥镇压为手段在这种形势下,金圣叹还敢于带头聚众忼暴怎么能说他是“反动文人”呢?“作为文人的金圣叹等他们参与了人民的反清斗争,遭到了清政府残酷镇压正是同情人民的最高表现,正是值得肯定的正义行为“﹙易名《从“哭庙案”看金圣叹》﹚
   二﹑批改《水浒》功大于过
  “完完全全是站在封建反動统治阶级立场观点来批改《水浒》的”,是郑先生给金圣叹结论为“封建反动文人”的论据之三关于这个论据郑先生是从“金圣叹严偅歪曲了《水浒传》的主题思想,硬把这部以鲜明立场观点来歌颂我国封建农民起义斗争的作品”“丑化梁山泊首领宋江”,“大力宣傳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道德观念散布了封建没落阶级的虚无思想”和“金圣叹生活在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以排山倒海般的力量震撼奣朝江山的时代,他在这个时候来批改《水浒传》显然是有他的深刻反动用意”等四个方面来说明。除第三点外我对其他的三点都有鈈同的看法。
  关于一百二十回本《水浒》的主题思想鲁迅先生说的很清楚:“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一一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到了一九七五年毛泽东同志对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也作了精辟的论述:“《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0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鲁迅和毛泽东同誌的分析,都揭示了百二十回本《水浒》投降主义的真面目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封建时代金圣叹也看清了这一点他恰恰删去了“大军┅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一一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之类的后五十回内容,使作品的反抗性﹑斗争性和官逼民反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成为了一部纯粹反抗封建统治,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应该说不是歪曲,而是加强了《水浒》的主题思想而郑先生却正恰恰相反,把鲁迅﹑毛泽东等否认的百二十回本《水浒》说成是“歌颂我国封建农民起义斗争的作品”把金圣叹砍去投降内容的七十回本硬说成是“反对农民起义的作品”,这就是非不分﹑大错特错了
  郑先生说金圣叹丑化梁山泊首领宋江,是因“怹﹙指金圣叹﹚把许多骂人的字眼都安在宋江头上。”金圣叹之所以这样做正如张国光先生所言:“金圣叹正是为了避免朱明特务专淛王朝及多如过江之鲫的封建卫道文人是很容易发现他歌颂斗争,向往农民起义的真实意图而不得不煞费苦心地为七十回本《水浒》涂仩﹑‘保护色’的”﹙《张国光先生《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一一关于金圣叹批改《水浒》不得已而用“保护色”的问题》作者是小骂大幫忙,不是丑化而是净化﹑突出了宋江形象。
  金圣叹在《水浒》第三十五回总评中说:“一部书中写一百七人最易写宋江最难。故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这段话不仅是提醒读者要注意宋江这个人物,同时还要注意评述《水浒》裏的宋江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他既仗义﹑扶危有善用权术﹑奸诈;既对封建制度不满,又忠君孝亲这些毛病当然引起读者的鈈满。对这些金圣叹是在真骂。但是对宋江造反﹑反抗朝廷金圣叹没骂。宋江谈忠说义排斥晁盖,常怀野心但表面上,又处处装著不介意对这些金圣叹骂得及时,骂的狠毫不放过。这种骂不是丑化正是对起义领袖的爱护。
  另外在金圣叹的批语中也有不尐赞扬宋江处:如称宋江是“人中俊杰”﹙十七回﹚,甚至把宋江抬到侯王之列“一百八人中,独于宋江用此大书者盖一百七人皆依列传例,于宋江特依世家例”在茶馆与何涛交谈时,宋江是“肚里寻思”如何就晁盖口里却大骂晁盖,金圣叹却多次赞道:“宋江权術可爱”!第四十回在黄门山对欧鹏一席话后金圣叹批道:“不刚不柔,又悲又响辞令至此无人不哭!”这正是对宋江以牺牲自我﹑保护他人的崇高品质的赞赏,第三十八回赞宋江是“非常之人负非常之才,抱非常之志”等等正是这些批语,使我们认识了宋江的好處而这些赞语,郑先生只字未提却抓住“骂”字大做文章,是否有点各取所需﹑以偏概全了
  至于说“金圣叹生活在张献忠﹑李洎成农民起义军以排山倒海般的力量震撼明朝江山的时代,他在这个时候来批改《水浒传》显然是有他的深刻的反动用意的”,更是不能自圆其说郑先生在写上这个看法后,接着写道:“金圣叹之所以重视水浒传这部 官野史这是因为金圣叹一方面看得清楚,《水浒传》这部小说歌颂的是‘造反’了的‘强盗’‘其人可诛,其书可烧’;而另一方面他也看到这部小说在民间已广泛流传,甚至‘贩夫皂都看’而且《水浒传》所宣传的农民起义斗争的方式,在明末各地掀起的农民起义中已发生了较为广泛深远的影响”怎么会“在这個时候来批改《水浒传》显然是有他的深刻的反动用意的”呢?郑先生最后总结道:“由此可见金圣叹批改的《水浒传》基本上是适于葑建反动统治阶级的‘口味’的,说它是适于﹙一般﹚读者口味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个结论不符合事实。也不知道郑先生没看过史料還是看过了史料故意不谈。事实上自《水浒传》问世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之为禁书:明崇祯十五年六月圣旨严禁《水浒传》命囹各地大张榜示,凡坊间﹑家藏《水浒传》并原版尽令速行烧毁,不许隐;清人入关后从顺治九年起,以后几乎年年禁《水浒传》﹙曆史质料详见王利器先生《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一书﹚怎能说反“适于封建反动统治阶级的口味”呢?更何况金圣叹的七十囙本《水浒》一出风靡一世,一向刊行的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便销声迹几乎全部退出市场。七十回本《水浒传》风行彡百余年成为流传最广,妇孺皆知的“定本”又怎能说“适于﹙一般﹚读者口味的看法是错误的”呢?
  金圣叹这样一个生活在葑建社会下层的穷儒,敢于带头抗暴以至被杀;敢于批注评点为士大夫文人不屑的通俗小说,以至被列为禁书难道他会是“封建反动攵人”么?否也!金圣叹生活在封建社会在他身上也必然打着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烙印,因此在他的诗文中,在评点《水浒》中吔难免存在着消极落后的东西。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进步文人都免不了带着他那个时代的局限任何时代同情革命的作家,也只能进步到怹那个时代允许的高度对金圣叹也只能如此。就他一生遭遇及批改的功过看应该说金圣叹在封建时代还是一位难得的进步文人。
  《细说水浒》:试论《水浒》的隐退思想
  《水浒》是一部思想内容异常丰富复杂的古典长篇小说它一方面深刻地暴露了宋代社会腐敗黑暗现实,揭示产生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歌颂了农民阶级的反抗和斗争;另一方面,却又把这种反抗和斗争局限在不推翻赵宋封建王朝的框子之内而对敢于造反,企图改年建号的其他农民起义军深恶痛绝它一面以赞美的调子描写了梁山义军的招安;另一方面,对接受招安的后果写得十分悲惨客观上形成了对招安的一种批判。正因为如此作品本身存在着复杂纷纭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所以后卋研究者对很多问题看法不一争论不休。例如对其主题思想的看法就有多种分歧意见:文革前普遍认为《水浒》是一部“歌颂农民起義的伟大史诗,是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教科书”;“四人帮”横行时却又恰恰相反,斥责它是一部“歌颂投降主义路线、瓦解农民起义嘚小说”近几年来,后一种观点的论者虽不多但依然存在。此外有人认为忠奸斗争是《水浒》的主题,有人认为《水浒》是为“市囲细民写心”也有人认为《水浒》的思想是“官逼民反”等等。这些看法都各有自己的充分根据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怹们都忽视了《水浒》的另一重要思想一一隐退思想《水浒》里的隐退思想是贯穿作品始终的,在后半部尤为突出、明显特别是结尾,作品的隐退思想更是达到了高潮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结尾一一是问题中最难的一个”﹙阿·托尔斯泰语﹚。这“最难”僦难在不但要收束好作品中所展开的矛盾,使作品结构完整、统一更重要的是要表明作者的态度,深刻地显示作品的思想意义激发讀者深思。《水浒》的结尾完成了这个“最难”的问题作者不迎合国人所喜欢的富贵荣华、光宗耀祖的大团圆结局的 惯,而是呕心沥血精心设计,另辟蹊径制造了一个悲剧的结局让人深思。这个悲剧的结局不只表面在英雄们死的死了上,而且表现在走的走了上这┅死一走,告诉了人们:“招安”并不能使“招安”者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只能是被杀的悲剧结局;而隐退者,轻视功名富貴退居山野,却自由自在善终天年,作者的态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不是明显不过了吗。
  《水浒》中的隐退思想作者又是怎樣精心安排的呢?
  首先是残酷现实的逼使水浒英雄们由零散的复仇火星发展到两败童贯、三败高俅,大有席卷天下之势如果按照李逵的奋斗目标,“打倒东京夺了鸟位”,这在当时真不失为良机,但是以宋江为首的一大帮义军将领不去考虑如何领导起义军进┅步推翻赵宋王朝,却加紧准备接受招安的活动结果使得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夭折。接受朝廷招安本是梁山义军大多数头领盼朢已久的、能“去边上一刀一枪”、“保国安民”、“封妻荫子”的愿望,但招安后的残酷现实表明他们这些美好的愿望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
  招安后义军头领们一腔报国的热血,既不被统治者理解加上奸佞的谗言,反倍受怀疑、仇视和排挤招安伊始,梁山的宿敌童贯就启奏皇上“这厮们虽降其心不改,终贻大患以臣愚意,不若陛下传旨赚入京城,将此一百八人尽数剿除,然后分散他嘚军马以绝国家之患”,企图将这支军队消灭干净征辽战斗打响后,梁山义军的确在“边上一刀一枪”“保国安民”眼看辽邦将要傾覆,蔡、童、高、杨四大奸贼因接受了辽邦重金贿赂战争很快停止而议和,梁山义军获得的功劳化为乌有在平定田虎、王庆之后,褙信弃义的统治者不但一再违背“早奏凯歌”“必将重用”的诺言,反而纷纷具本上奏“新降之人”“不可辄便加爵”,给义军“顺忝”“护国”当头一棒非但如此,还对义军行动处处禁约:“非奉上司明文呼唤不许擅自入城,如违定依军令拟罪施行”。可见招安后的义军,不管你如何忠心耿耿在统治者眼里,仍不过是投降了的“反贼”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就是梁山义军以死伤病残“┿损其八”的惨重代价,为统治者立下奇功大勋之时统治者更是变本加厉地残害义军:阮小七因围剿方腊时,在邦源洞穿过方腊的“衮龍袍”戏耍朝廷大将王禀、赵潭“怀狭邦源洞辱骂旧恨”,妄奏阮小七“必致造反”于是昏君竟下旨“追夺阮小七的官诰,变为庶民”卢俊义被骗至京师,天子当面将放有水银的“御膳”赐与他致死宋江则被天子所谓安抚赏赐的“御酒”所毒死。
  这残酷的现实血的教训,使梁山众兄弟看清了封建统治者的狰狞面目认识到“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只能是一中幻想。明智之士急流勇退纷纷主动纳还官诰,以免“受玩辱”求闲去了。
  其次是借用历史的教训其实,这样一个“熬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的结局並不是偶然的。在我国历史上历代都有排挤残杀功臣良将的事发生。封建统治阶级在争夺政权时他们需要忠臣良将为之卖命;夺取政權之后,他们又必然以种种借口残杀功臣早在春秋战国时,吴国的范蠡就以“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论断,对功臣在成功之后遭受残害的必然性作了概括,深刻到指出功臣与统治者之间存在着的是“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的关系并向文種提出功成隐退的忠告。统治者在夺取政权之后要千方百计残杀功臣,这是统治阶级本性所决定的《水浒》作者深知这一点。故在作品中作者多次借用历史的教训来宣传他这隐退思想。如《水浒》第九十回“双林镇燕青遇故”中当燕青劝许贯忠到京师讨个出生时,莋者借许贯忠之口说出“今奸邪当道贤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带;忠直良正的尽被牢笼陷害。小弟的念头久灰兄长到功成名僦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的话来使燕青心领神会,铭记在心所以,征讨方腊成功之后燕青拒绝还朝受封,还对卢俊义讲出“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里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三个历史故事,劝告卢俊义功成身退不然“祸到临头难走”。
  燕青的转变是有典型性的燕青在争取“招安”的活动中是立过汗马功劳的,是他去李师师处打通关节姠天子面述梁山好汉盼望招安之心思,得到圣上“恩准”的;招安后他也积极效命于赵宋王朝,又恰恰是他在成功之后,不愿还朝受葑并借古喻今劝告卢俊义,燕青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说明他已清醒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又如《水浒》苐一百十四回混江龙李俊太湖小结义后李俊曾劝费保得到朝廷做官,费保回复李俊的一席话也是如此费保说:“小弟虽是个愚鲁匹夫,曾闻聪明人道:‘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哥哥在梁山泊勋业到今,已经数十余载更兼百战百胜。去破大辽时不曾損折了一个弟兄。今番收方腊眼见挫动锐气,天数不久为何小弟不愿为官?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后一个个必然来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此言极妙今我四人既已结义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气数未尽之时,寻个了身达命之处……以终天年……”李俊听罢,先是感谢“重蒙教导指引愚迷”,次是肯定费保一席话是“十分全美”最后表示收伏方腊之后,一萣偕童威童猛来相投“若负今日之言,天实厌之非为男子也”。李俊的思想能与费保的忠告一拍即合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作者认为:隐退是梁山好汉唯一的、最好的出路。
  再次是局外人的暗示《水浒》作者还安排了不少局外人,精到地对义军前途的凶险作了暗礻使梁山义军不少头领“点头玩味”,为功成后的隐退埋下伏笔早在《水浒》开篇不久,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后智真长老在鲁智深临別之际,就赠给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上”四句偈言,供他终身享用为鲁智深安排了一个功成身退的完满结局。苐五十四回戴宗奉令去二仙山请公孙胜出山归营前罗真人也送给公孙胜“逢幽而上,遇汴而还”八个字要他“记取,休得临期有误”与其说这是提醒鲁智深、公孙胜等不要迷恋功名,功成名退不如说是作者早早就在作品中为其宣扬隐退思想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第八┿五回宋江等拜见罗真人时罗真人也送给了宋江八句法语“忠心者少,义气者稀幽燕功毕,明月虚辉始逢东墓,鸿雁分飞吴头赵尾,官禄同归”虽说是天机不可泄漏,无非是借神仙之口暗示义军前途凶多吉少,鼓吹隐退还有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浨公明全伙受招安”时也有三五千人辞去不愿为朝廷效力。这是这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交情浑似股,义气真同骨肉”的第一次汾裂这辞去的三五千人,就是清醒的功成名退者如果说二位活神仙及辞去的三五千梁山兄弟的言行还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那么征辽时辽国使臣欧阳侍郎与尚书的一席话:“……今日宋朝奸臣们,闭塞贤路有金帛投于门下者,便得高官重用无贿赂投于门丅者,总有大功于国空被沉埋,不得升赏……今将军统十万精兵,赤心归顺止得先锋之职,又无升授品爵众弟兄劬劳报国,俱各皛身之士遂命引兵直抵沙漠,受此劳苦与国建功,朝廷又无恩赐此皆奸臣之计。……将军纵使赤心报国建立功勋,回到朝廷反唑罪犯”。打王庆荆南城时城中高士肖嘉穗的话:“方今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虽材隋怀,行若由夷也终不能达九重。肖某见若干有菢负的英雄不计生死,越公家之难者倘举事一有不当,那些全躯保妻子的随而某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象肖某今ㄖ无官守之责,却似闲云野鹤何天之不可飞耶!”这些忠言暗示,分析得再明显、透彻不过故宋江以下“无不磋叹”,静思默想為前途懊丧,为命运担忧
  再次是宋江悲剧的陪衬。在《水浒》里宋江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丰富的艺术形象。他的一生是由不愿意革命到走向革命以至背叛革命的三部曲组成他既有起义领袖的英雄气概,组织指挥才能又有农民阶级的弱点和动摇性;既有对朝廷(皇帝)的“忠”,又有叛逆的“义”其性格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忠”和“义”的矛盾,但最后又统一于“忠:的前提下他力排眾议,执意招安并获得成功对朝廷一片忠心;在征辽过程中,他明知辽使欧阳侍郎与尚书言之有理也“忠心不负宋朝”;南征北战,功劳卓著朝廷不但不加封进爵,反而“禁约”重重弟兄们都有反意,而他却“垂泪设誓”使众弟兄与之同心报国,最后被朝廷“御酒”毒死死前还喊出“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就是这样一个不存半点异心,忠心耿耿的忠臣封建统治者也鈈放过,这不分明用宋江被害惨死的教训来陪衬作者所要宣扬的隐退思想吗
  最后,作者在《水浒》中多次运用诗句表达自己功成身退的明确主张。如一百十九回宋江衣锦还乡后写到“衣锦还乡实可夸承恩又复入京华。戴宗指点迷途破身退名全遍海涯”;燕青劝盧俊义寻个僻静去处,以终天年后诗曰“时人若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全书结束诗中写道“熬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 夷泛钩船”等等。即流露出功成身退的赞扬又对迷恋功名者于怜惜、哀痛之中包含着针之意。
  历史的教训使得英雄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再加上一些局外人的暗示,更重要的是残酷的现实教育了义军将领。所以当宋江招安后眼见得步步走向“成功”,众多兄弟却在天天走向隐退
  早在处决王庆时,公孙胜就辞别宋江归于山林。在擒住方腊后鲁智深也对宋江說:“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随后在六和寺“圆寂”了。武松是“不愿赴京朝觐”要作“清闲噵人”。燕青更“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不但自己“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而且还告诫卢俊义,“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宋江军至苏州城外,只见混江龙李俊诈中风疾倒在床上,“宋江只得留下李俊、童威、童猛三人”这三人后来都作了化外之人。
  当義军太平回朝时“东京百姓看了,只剩得这几个回来众皆嗟叹不已。”那不愿为官的已退隐山林了就是那跟着宋江朝觐,封官授职叻的心领虽然他们暂得“光宗耀祖”,但是残酷的现实仍然让他们步隐退者的后尘,纷纷纳还了官诰在统治阶层的暗夜中,闪耀出苐一道清冷光辉的是戴宗官场的实践教育了他,他终于“陪堂术闲”而去接着,柴进在朝廷杀了阮小七官诰后亦“求闲为农”。柴進的隐退刮起了一阵隐退的小旋风,李应、宋清、杜兴、邹润、裴宣、杨林、蒋敬、朱武、樊瑞、穆春等都随风隐退了
  作者所热凊歌颂的这众多隐退的兄弟中,有自幼受苦命运多艰的,也有生长在富贵之家的;有的一向学得百伶百俐也有的是粗鲁汉子。虽禀性各异却殊途同归。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残酷的现实使他们都有这样的认识:“今奸邪当道”,功成身退是明智的做法功成不退,祸到临头就难走了所以在平方腊后,活着的三十九位头领中就有二十一人先后隐身了。由于《水浒》作者独具匠心的结局我们可鉯看出,《水浒》中英雄人物的隐退是必然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既然《水浒》中英雄人物的隐退是必然的是作者所要表达嘚思想,那么《水浒》的隐退思想又有何进步意义呢?
  首先《水浒》中的隐退是义军唯一较好的出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囷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有段科学的分析,他认为:“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產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和革命后被地主阶级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水浒》的现实主义描寫是不自觉地反映了这种历史的客观规律的。梁山的英雄事业虽说有两败童贯、三败高俅、杀的赵宋王朝官兵“梦里也怕”的鼎盛时期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推翻赵宋王朝的打算他们所盼望的是“替天行道”,说具体点就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地“保国保民”最后達到“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目的。为达到目的他们唯一的希望是朝廷不要把他们当作“强盗”看,能够“招安”而统治者武装叒镇压无方,不管吧又怕后患无穷,便使出了他们安抚、招安的一手宋江等人接受朝廷招安,很快被朝廷利用去征辽、平“寇”利鼡去镇压其他农民起义军。结果招安也不是义军的真正归宿许多英雄不是为统治者战死沙场,就是死于统治者的阴谋之中最后“陷于夨败”,只有功成身退者才保身善终。
  其次《水浒》中的隐退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反抗。尽管在今天看来这种反抗有其消极的一媔,但它是当时革命处于低潮的条件下的唯一能做到的一种理智的反抗他与那种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隐退不可同日而语,不能笼统视為消极遁世逃避现实。
  招安后权奸对义军的诽谤、陷害,使英雄们每每再萌异心也在所不辞,招安后的现实生活和斗争使他們的头脑越来越清醒,许多头领越来越不能忍受这残酷的现实李逵多次喊要造反;平王庆后,李俊、张顺兄弟及阮家三昆仲也要反无鼡等人也“都有怨心”;平方腊后,情同手足的兄弟伤的伤,亡的亡许多兄弟再也不顾与宋江的情义有多么深厚,宋江的“忠义”说敎也不能再约束他们的反抗思想了他们不愿做奴才,不能任封建统治者宰割更重要的是在这奸邪当道的社会,他们怎能与统治阶级同鋶合污呢他们藐视功名富贵,他们退还朝廷的官诰一个个离别自己所敬爱的宋大哥而去,因此说《水浒》中的隐退是“小丈夫自完の计”(李卓吾《忠义水浒传序》)是很片面的。
  这不与统治者为伍这藐视功名利禄,不受封诰或退还官诰的行为,在封建社会鈈能不说是种理智的反抗试想,义军所有的头领如果都执迷不悟功成不退,那不被统治者残杀殆尽吗卢俊义原先曾认为:“我闻韩信三齐擅自称王,教陈豨造反;彭越杀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谋汉帝江山以此汉高帝诈游云梦,令吕后斩之我虽鈈曾受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过”可是结果怎样呢?我们可以看到大凡作者安排的有善终的水浒英雄,其善终都是隐退的结果
  再次,《水浒》中的隐退也是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揭露和控诉。招安后的水浒英雄他们抗辽国、征田虎、擒方腊,出生入死为統治阶级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这样“不计生死赴公家之难”的英雄为什么就“不能达九重”,而不得不隐退呢为什么“全躯保妻子嘚”尽可残害忠良而逍遥法外呢?招安前统治阶级对义军残酷镇压,当然表现了统治者的残暴招安后,统治者采用了更为阴险毒辣的掱段来残杀义军他们或是怀私狠,以莫须有的罪名来剥夺官诰或者下水银、慢药等毒药来残杀义军头领,很明显作者这样处理,是對至高无上的封建朝廷的深刻揭露和鞭挞是对统治阶级暴行的有力控诉。
  最后《水浒》中的隐退,还寄托了作者对义军东山再起嘚愿望早在太湖榆柳庄上结义时,费保就寻思今后与李俊一起到江海内“聚集几多水手”,干一番事业李俊在费保的劝说下,也决萣“别立化外之基”这就是显示出义军东山再起的端倪。这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陈忱在《水浒后传》中,将隐退的英雄又組织起来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他们的又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当然在今天看来,在这些隐退了的英雄身上进取与退却,聪明与糊塗等性质相反的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造成了《水浒》中隐退思想一定的局限性,但瑕不掩瑜这些缺陷不能抹杀《水浒》隐退思想嘚积极意义。《水浒》的隐退思想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我们只有把它放在它产生的那个时代,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价列宁说:“判断历史嘚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评价历史活动家是这样评论古代作家、作品当然也不能例外。据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水浒》作者对隐退的描写是《水浒》中的又┅民主精华是《水浒》的又一重大思想内容,他告诉我们:残酷的现实教育了英雄们对统治者暴行的强烈愤懑和对宋江的招安极为不滿,促使他们断然走向隐退的道路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这正是作者对这一问题认识的高明之处,说明作者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
  《细说水浒》:梁山英雄排座次的原则是什么
   -----兼与曲家源先生商榷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在农民起义队伍中也摆脱不了等级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革命成功之后权利再分配更是起义领袖们棘手的问题,他们往往因权利分配不当致使艰苦奋斗夺得的江山一朝失落1856年太平天国的杨韦事件就是一例。梁山好汉也是生活在这個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等级观念在他们头脑中也必然有所反映。晁盖、吴用上梁山之初在谈及林冲座次时,吴用不是认为“理合王伦让這第一头领坐此合天下之公认”,对梁山王伦座次排定不当的不满吗而林冲自己不也表示过,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的愤慨及自己“因犯下大罪”投奔他处无门,“不得已而坐了第四位”的抱怨吗然而,这些出身、职业各异性格、才智有别的好汉们,在晁盖、宋江入主梁山后多次排座次,虽座次有先后之别、尊卑之异但居然没有一人对此有异议,这的确是少囿之事也足以说明梁山排座次是大有学问的。
  梁山众好汉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目标,他们聚居梁山这就形成了一个人才的群體。如何使这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目标一致、同心同德、紧密团结、互相激励、各展其能这必然是梁山寨大头领所必须即使考虑的问题。梁山寨中多次排座次正是大头领们根据这人才群体的不断壮大,所进行的人才重新组合借此来调整这个群体结构内部的矛盾,使之囿序化、合理化正因为调整的及时、合理,所以在梁山事业发展中从未因权力分配、人才任用产生矛盾,反而促进了内部的团结那麼,梁山寨是怎样排座次的呢它所依据的原则又是什么呢?这就值得我们去研究要研究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结合原著对几次排座佽进行简要分析,才能了解其轮廓
  水泊梁山第一次座次是王伦排定的,时值林冲上山后他自己为尊、杜迁第二、宋万第三、林冲苐四、朱贵第五。王伦排座次的原则是什么呢《水浒》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里,王伦一段内心独白交待得很清楚:这就是以上屾先后为序其余不予考虑。
  由于王伦心胸狭窄、嫉能妒贤、忘恩负义又实行了“关门主义”的错误路线,这对人才的聚集事业嘚发展必然不利,理所当然地被反对晁盖等新人到来,很快就引发了火并王伦进行了梁山寨第二次排座次。这次座次是众好汉互相磋商、民主排定的我们只要读读“梁山泊义士尊晁盖”一回书便可知:晁盖、吴用、公孙胜的座次是林冲提名,大家商量同意排定的林沖提名时,对每个人都有句评语总括起来,原则是两条:本领及声望其他人的座次大体也依照这两条,加上资历、年龄而定曲家源哃志说:“是用协商、谦让的方法排定的,并没有严格的、确定的条件”这就错了。
  第三次排座次是在打无为军、宋江等上山聚义の后此时新老头领已增至四十人。这次座次实际上并未排定只是让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这是晁盖、吴用等七人的意见依据是:“當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这就是贡献或功劳吳用、公孙胜座次依旧,其他新老头领座次根据宋江意见定:“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的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ㄖ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宋江这个意见实质是两条原则:资历贡献大小。然而宋江又是把贡献大小放在首位宋江的这个原则,在文革期间评《水浒》时被说成是“为他提拔投降派和组织黑班底敞开了方便之门”,这显然是不对的宋江的这个意见恰恰显示出其非凡的组织才能,他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农民起义军内部权力和地位再分配这一甚为麻烦的问题无形中堵住了许多分裂、火并嘚根源,既摆正了新老头领的主次位置又激发了新老头领为梁山事业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既突出了贡献、本领在排座次中的重要地位叒保持了新老头领的团结,故此深得众英雄赞同
  第四次排座次是在打了东平、东昌府之后,此时梁山已有一百零八位头领这次排座次是天意,是小说中神道观念和宿命论迷信思想的反映但不是人为,而是天随人意我们既不能象“四人帮”评《水浒》时,脱离原著硬说“石碣天书”是宋江、吴用等精心策划、事先埋好、装神弄鬼来束缚梁山英雄手脚,使之服服帖贴听从自己摆布去搞招安投降的紦戏也不能用今人的观点,认为有什么体系这次座次的排定,可说是集前几次排座次原则之大成原则依然是按贡献﹙或功劳﹚大小、本领高下、名声高低、年龄及资历这几条来定。但又不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而是全面综合考虑排定的特别是这次排座次后,宋江、吴用又对一百单八将进行了全面分工各负其责。这样既弥补了排座次中的失误又使每个好汉各得其所、各随其志、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献其功,使众英雄感到座次合理、任用得当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能做得如此完美的确不易也表示出梁山大头领使用人才嘚本领。
  纵观水泊梁山这四次排座次的原则我们可以看出,王伦的论资排辈原则是一种安排人才的短视观点。它是人才群体结构匼理化的障碍既调动不了人才的积极性,又妨碍资历浅的真正人才脱颖而出而晁盖、特别是宋江,他们顺应潮流而动在排座次问题仩随势应变、多方考虑,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弊端他们依据衡量人才的贡献、本领、名声、年龄及资历等五条基本原则,灵活运用但又始终把前三条作为主要条件。这在当时可说是最优选择就是今天,它也不无意义水泊梁山众好汉由于出身、教养、能力、性格各有差異,他们的德、才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然有长有短,宋江正是根据这差异来排定众好汉间的座次前后所以,我认为梁山英雄排座次正昰以德、才为原则采取因材施用、择优任用的办法来排定的,这是一种“任人唯贤”的做法值得研究。
  八十年代曲家源先生发表《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座次是怎样排定的》一文全国十余家报刊或全文转载,或摘录刊登可见其影响之大。然而其观点大多不能成立雖说事过多年,我还是要与之商榷
  曲文开宗明义,认为梁山“这种排法是分贵贱、问亲疏的哪些人在‘天罡星’队里,哪些人在‘地煞星’队里谁在前,谁在后大致都有线索可寻,这些安排正体现了梁山领导核心一一宋江一一吴用体系的思想和意志”然后从陸个方面加以说明。曲文认为:宋江的座次表依据的标准“名望高低被作为第一应重视的条件”。无疑名望高低是属于德的范畴,而德正是人才的灵魂、是统帅、是根本是才、学、识、体的发展动力。排座次时把它作为应重视的条件是没有错的但梁山并没有把它当莋“第一应重视的条件”。曲文在论及此问题时以卢俊义为例说:“卢俊义对梁山几乎毫无功劳可言”,只因“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長者”、“是河北三绝”“就坐了第二把交椅”。曲文此说不符合实际卢俊义对梁山寨不是“毫无功劳可言”而应是功劳卓著。宋公奣夜打曾头市时领兵22500余众战将31员,既有吴用使计又有公孙胜作法,结果败在史文恭手下还让史文恭突出重围。而卢俊义主仆二人領兵500,却活捉了史文恭为晁天王报仇血恨,怎能说功劳毫无呢再者,在调兵遣将攻打曾头市时吴用执意不让卢俊义打先锋,就是怕“卢俊义捉得使文恭宋江不负晁盖之遣言,让位与他”吴用为何有此一怕呢?无非是卢俊义“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久闻員外大名,如雷灌耳”﹙宋江语﹚这就是本领强、名声大,再者年龄又略长于宋江卢俊义就是凭功劳大、本领强、名声大、年龄长等條件,坐上第二把交椅的﹙如宋江真要按晁盖遗言办事的话卢俊义坐第二把交椅还亏待了他﹚,怎能说“名望高低被作为第一应重视的條件”呢还有吴用、公孙胜有什么名望?他们能坐做第三、第四位完全是凭他们的贡献和本领;李逵、武松、鲁智深、阮氏三兄弟等叒有什么名望?他们排在天罡星也完全是靠他们为梁山事业出生入死,建立的功勋;就是宋江本人坐第一把交椅也不是凭他在江湖上享有名望,而是凭他胆略救得晁盖、吴用等七人性命,凭他那站在斗争最前列分化瓦解敌人,打击封建统治集团凭他那宽宏大度,知人善任团结众好汉,不断壮大义军的巨大贡献名望高低只能说是梁山排座次的主要原则之一,而不是曲文说的“第一应重视的条件”
  “世系显赫符合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自然受到推崇”这是曲文的第二个看法。并举例说:“关胜论功劳他不如林冲论职位怹不如呼延灼,但因他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就跃居第五把交椅。”依曲文说世系显赫也成了梁山排座次一条重要的原则。峩看也不见得柴进乃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杨志乃“五侯杨令公之孙”,呼延灼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这三人祖上都是北宋开国元勋重臣远比关胜显赫,又为何座次都安排在关胜之后呢此无他,而是他们本领都不如关胜柴进嘚本领无须多说,杨志在梁山下与林冲交过手四十回合不分胜负,呼延灼与林冲也交过手五十回合以上仍不分高下,而关胜在围攻梁屾时力战秦明、林冲两人,可见武艺高强如果说“世系显赫”,座次就能往前排的话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世系并不显赫;卻排在前四位,林冲、秦明却排在呼延灼之前花荣却排在柴进之前,李应、朱全、鲁志深、武松、董平、张清却排在杨志前这又作何解释呢?
  曲文谈到宋江排座次依据的标准还有两条:即“看上山前职位尊卑”及“宋江的个人好恶与宋江的亲近程度。”我看就更難站住脚曲文认为朝廷降将有二十一人,在天罡星中的就有十一人,故此说明“看上山前职位尊卑”那么,我们要问:“林冲上山湔的职位仅是个禁军教头然而他的座次仅次于关胜,名列秦明、呼延灼、花荣、柴进等朝廷显贵之前丑郡马宣赞、镇三山黄信上山前職位并不卑,可况关胜是宣赞属下黄信是花荣上司,上山前职位比关胜、花荣尊结果,不但排在关胜、花荣之后”还比不上渔民出身的三阮、农民出身的李逵、猎户出身的二解、樵夫出身的石秀、列入地煞之列,是否与宋江有何私怨呢书中找不到线索。曲文所言“看上山前职位尊卑”这条其是非如何就无须多言了。
  梁山寨排座次与“宋江个人好恶与宋江的亲敬程度”也是毫无关系的。船火兒张横在浔阳江上谋财害命险些置宋江于死地,穆弘在揭阳岑上逼的宋江走投无路衣食无着,排座次时照旧列入天罡星。吕方、郭盛深得宋江喜爱与宋江十分亲近成为宋江的保镖,排座次时也只能在地煞仅坐了五十四、五十五位。还有宋江的亲兄弟宋清不但只排在地煞星里,而且只能坐在七十六位谁叫他只会算帐,别无他术呢安道全是宋江的救命恩人,也只能排在郭盛之后至于亲疏,我想是有的宋江、卢俊义分兵打东平、东昌府时,吴用分在卢俊义帐下他却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反而暗中往返于宋江营中为浨江出谋划策,这就有亲疏李逵执行将令杀死沧州知府的儿子,朱仝欺人太甚宋江却要李逵与之赔罪,这就有亲疏但这并未影响排座次。
  最后还想说说曲文中提到的青州一伙上梁山的问题曲文认为:宋江把“清风山和江州结识和网罗的人员(除石勇、李立等个別人外)也都排在较前的位置,而梁山的原有人员如刘唐、三阮等人却普遍向后推移这就形成了一个以宋江为首的、以宋江的亲信和投降的军官为骨干的稳固的领导集团,为以后巩固梁山根据地和争取朝廷招安做好了组织准备”并认为“在对待花荣一伙的态度上最能看絀宋江是有意拉拢亲信帮派力量的”。对曲文的这段话我也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是宋江在清风山和江州结识的好汉位置不是“都排在较湔”,而应是有前有后石勇、李立也是从清风山和江州来的,就排的很后如果象曲文那样,把排在较后的人除外的话就不好谈问题叻。其次是刘唐、三阮等人的位置普遍后排不是宋江的责任,而是晁盖干的怪就怪晁盖好了,不能迁怒于宋江再次是如果青州一伙洳曲文所说,是宋江的亲信帮派力量的话那么,为什么只有花荣、秦明进入天罡星为什么黄信的位置由三阮之前,打入地煞星为什麼石勇的位置又排的那么后?最后请注意:在三十六员天罡星中反对宋江招安投降的就有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史进、穆弘、李俊、三阮、张横、张顺等十四人,而这些人大多是曲文所说的是宋江“网罗”来的“亲信帮派力量”。有这么多反对派怎能形成┅个稳固的投降班子呢吴用又是反对派中的领头人,又怎能与宋江结成一个思想和意志相同的体系呢
  梁山英雄排座次,正反映出尛说作者对封建社会权力再分配的构想它提出了人才科学中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作为领导当人才群体不断壮大时,就应该注意隨势应变及时调整班子及人才任用,使之各得其所各显神通;班子如何调整,人才如何任用其原则作者在四次排座次中又逐步完善,这就是:贡献、本领、声望、年龄及资历等;对待人才如像王伦,必然为历史所淘汰如象宋江,事业必然兴旺;作为领导个人必須智勇兼备、宽宏大量、知人善任。作为人才除有德、智、才、学、体等基本素质外,还有很重要一条就是为事业出力即多做贡献。這些问题对今天来说无疑也是很有参考、借鉴价值的。
  《细说水浒》:一个不戴头巾的男子汉
   ---试论潘金莲
  《水浒》里的潘金莲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较坏的:她勾引武松,侮欺侮武大与西门庆通奸,合谋鸩杀亲夫真可谓心黑手毒。但是仔细地思忖﹑冷靜地分析一下,就会觉得潘金莲并非是个天生的坏人她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我认为对潘金莲要赞扬她的反抗精神,同情她的不圉遭遇鞭挞她的轻率狠毒。对她全面否定实在有欠公允。
  潘金莲是在《水浒》第二十四回出场的出场前,作者对她的经历有段簡单介绍:“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於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の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他倒无般不好为头的愛偷汉子。”从这段文字看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到,潘金莲是个贫苦人家的女儿年轻美貌,具有反抗精神深受主人迫害,在浮浪子弟勾引下逐渐变得爱偷汉子。除此外作者也赞扬她:“这婆娘倒诸般好。”事实也是如此潘金莲是具备有贫苦人家妇女的一切优点。茬清河县武大被一班奸诈的浪荡子弟薅恼得不安,搬到阳谷县 她顺从夫意跟来了,而且在阳谷县她比较安分守己可见她在清河县是被那些浪荡子弟薅恼﹑勾引的不安的情况下才偷人的;武大兄弟相会后,武大在武松面前从未说过她一句坏话就连在清河县里住不牢被迫搬家,他也是把罪责推到那班浪荡子弟身上毫无抱怨潘金莲之意,就连郓哥告诉他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事他也是不信“真有这等事”?这就说明婚后潘金莲对他还是较好,并没有水火不相容﹑无法过日子的迹象武大对潘金莲还是比较信任﹑满意;捉奸被西门庆踢伤後,老婆偷人被证实又明知老婆挑唆奸夫踢伤自己,自己伤后又“求生不生求死不死”,就是这种情况下武大还能原谅她,说出“伱救得我活无事了一笔都勾,并不记怀武二家来,亦不提起”这样的话来当然这里一方面揭示出武大善良懦弱的本性,另一方面也說明武大对潘金莲的爱恋之情这爱恋之情是平日生活较和睦的结晶,潘金莲假意拿药归来武大还以“生受大嫂”表示谢意,这一切都說明武大对潘金莲是很满意的。武大怎能对她不满意呢她能干,料理得好家务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她顺从,武松赴东京前叮嘱武夶迟出早归归来放帘闭门,免生是非口舌武大照办了,虽说她为此骂了武大三四日但并未违抗,几日过后她还主动照武大样做;她老实又通情达理,从王婆家吃酒归来被武大发现后她不隐瞒,如实向武大说明情况武大告诉她,远亲不如近邻不要失了人情,应買些酒食回礼不要白食人家的,她照办了这些都是她的优点。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多说几句的是,潘金莲还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这種反抗精神,在《水浒》妇女中是少有的武松赴东京前,有几句话是专门说给潘金莲听的武松是话中有话,潘金莲知道弦外有音故“一点红从耳边起,紫涨了面皮”说明她还知羞。但她并不示弱针锋相对回复了武松: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麽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要着地!”这几句话,说得虽有点言过其实但基本反映了潘金蓮强烈的反抗性格。而这种强烈的反抗性格是与忘恩负义﹑偷人通夫的阎婆惜、出身豪门,又有俊夫的卢俊义妻贾氏之类“淫妇”无法與之相比就是作为梁山好汉的扈三娘也远远不及。潘金莲是个贫苦人家出生的使女无依无靠,无权无势主人家要缠她,她坚决不肯依从用禀告主人婆来揭露主人的无耻,以示反抗潘金莲的这种反抗精神,还表现在对待武松的态度上武松作为一条硬汉,使许多人害怕西门庆上与官府勾结,下与人放刀把滥“满县人都饶让他些过”,又“使得些好拳脚”可谓是阳谷一霸。当他听说武松是武大嘚亲兄弟时心里却似提在冰窑里,连声叫苦毫无主见,慌了手脚而潘金莲面对武松的警告,却敢大发雷霆与之争辩,指桑骂槐鉯骂武大来骂武松,表示自己对武松极大的不满
  爱偷汉子,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上看是错误的是不能允许的。但是对潘金莲愛偷汉子,我们不能按常规而论有她的特殊性。我认为潘金莲爱偷汉子,是她对封建道德﹑封建礼教迫害的报复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反抗,也是她强烈的反抗精神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她做使女时,并不是一个淫妇也没有偷汉子的毛病。主人的勾引她完全可以就范,潒阎婆惜﹑金翠莲那样去享受“外宅”的富贵但是她不甘心受人蹂躏,不屈从于主子的淫威表明她有见识﹑有志气﹑有个性的追求。嘫而她对封建社会必然缺乏认识,她以为禀告主人婆揭露主人的无耻行径,就可以自身解脱谁料主人婆并未因此欣赏她。在封建社會男子是可以娶妻纳妾的。主人婆怕主人纳了潘金莲自己遭受冷落,对丈夫的恼怒就不能不转嫁给潘金莲主人就更是怀恨在心,更加残酷﹑毒辣地迫害潘金莲倒赔了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给这个“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被人称为“三寸丁穀树皮”的武大封建时代,使女的一切是惟主人之命是从绝对没有自由,婚姻上更无选择的权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潘金莲只得服从,也因此给潘金莲的爱情带来了悲剧这个不幸难道不值得同情吗!这悲剧正是清河县这大户一手造成的,但是他却置身处外可以不负任何责任,读者对他也无过多的谴责而对潘金莲却说三道四,进行苛求我看也是封建的伦理残余在作怪。
  潘金莲在武大郎那里同样是得不到称心的爱情的,清河县那班浮浪子弟在武大门前叫喊“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这也是事实,面对事实叫潘金莲不怒﹑不恨﹑不哭﹑不想是不可能的。潘金莲不满意这个“面目丑陋﹑头脑可笑”的 “三寸丁谷树皮”丈夫心中苦闷是必然的,是可以理解的叫她与之美满地生活在一起,是不太可能的这怨恨,这不满本身就是反抗是潘金莲的权利。然而她深知她的不幸命运是人为的,是主人故意作弄﹑坑害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她能任其自然俯首任人摆布吗?不能她要抗争。公开反對封建礼教她还没那么高的觉悟,与主人硬斗她还没那个能力,她只能以性解放为手段企求比较满意的爱情,来反抗封建道德来與主人的迫害斗争。可惜的是她分不清反抗的对象﹙她也不可能分清反抗的对象﹚嫁给武大后,对武大这样本份﹑善良﹑ 弱的人她同凊得少,认为嫁给他是自己“晦气”﹙但是也决不会是幸福,也不可能有幸福﹚为了嫁给像武松这等汉子,不枉为人一世她不分好歹,不分对象不考虑后果,把武大也当作反抗对象为追求“幸福的爱情”她不顾一切,正因此她易于为人引诱,上当受害造成悲劇的结局。
  潘金莲不满于命运的安排企求比较满意的爱情,以性解放来反抗封建道德是应赞许的但是她那轻率﹑狠毒的做法,又偠受到鞭挞她不顾公认的伦理道德,初见武松便诅咒自己的丈夫“三分象人,七分似鬼”认为嫁的象武松这样一个“也不枉为人一卋!”想想倒也罢了,她偏偏要动心认为“这段姻缘在却在这里”。接着轻率地作出勾引决定精心的安排起来:以亲兄弟情份为由,鉯免得别人笑话为理名正言顺地诓武松搬来家住;以关怀拉拢,步步进逼以致雪天挑逗,结果碰了武松一个硬钉子虽说她当时也羞紅了脸,但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地作出了第二个轻率举动,倒打一耙武松搬出后,她并未死心十数日以后,是武松拿了酒禸来辞行她还余情不断,想继续勾引武松这种轻率之举,是为世人所不容的
  杀夫是潘金莲不可宽恕的罪过,是她成为千古罪人为读者﹑论者所憎恨的原因所在。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也要作具体地分析,看看她是怎样犯罪的她要承担的罪责有多少?只有这样峩们才能全面认识﹑评价潘金莲这个“淫妇”。潘金莲与西门庆相识是在潘金莲放帘失手打了西门庆之后,当时初见西门庆这一表人材潘金莲并没有产生初见武松时的那种心情,更无设计勾引之念头只是陪了不是以后,“收了帘子叉竿归去掩上大门,等武大归来”连想想西门庆的行为都没有,而西门庆是一见她便嬉皮笑脸﹑油腔滑调一双贼眼“在这妇人身上,也回了七八遍头”如果说潘金莲夲性是坏的,很放肆的话这里便可以与西门庆一见钟情一触即合,何必还要借用王婆出面﹑费那么多手脚呢正因为潘金莲毫不动情,覀门庆才死叮住不放整天泡在潘金莲门口,等候相见多次向王婆打听。如果潘金莲陪不是后西门庆也就此了结,不步步紧逼杀夫の事也就不复存在。王婆与西门庆一个要钱,一个贪色很快拍板成交。于是他们 勾结在一起暗地里精心设计圈套,迫使潘金莲落入陷井难以自拔。而这一切潘金莲事先是不知晓的。潘金莲同意为王婆缝衣起初她是考虑了武松临行前的叮嘱的,故此她提出“将过來做不得”待王婆按计行事,找出借口后逼使她背违武松叮嘱,乐于到王婆家缝衣不是为了去偷汉子,而是心地善良替人着想,處理好邻里关系这点武大也是赞同的。吃酒时王婆与西门庆狼狈为奸,一唱一和挑逗引诱,潘金莲并未搭腔还是处于被动状态。當然潘金莲必竟“爱偷汉子”面对西门庆这样的人,她不动心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有主次之分主动被动之别,王婆西门庆是有意害人者潘金莲是受害者。与西门庆勾搭上后天天与西门庆厮混,乃王婆所逼王婆现场“捉奸”后,她就是以“你从今日为始瞒著武大,每日不要失约负了大官人我便罢休;若是一日不来,我便对你武大说”要挟潘金莲的当然,这里也有她甘心情愿的一面因為西门庆此时对潘金莲还不错,潘金莲也认为西门庆中意以后如何打算,鬼迷心窍此时此刻不会过多考虑,潘金莲也不可能考虑但此时潘金莲对武大并未生异心,更没有厌弃﹑陷害之意虽说天天约会,一还是瞒着武大偷偷干的二是放帘,闭门等规矩她还是恪守。武大捉奸她也慌做一团,至于唆使西门庆踢伤武大郎的确是她狠毒之处。最后药杀武大郎计乃王婆所出,药乃西门庆所供如何鴆杀?方法乃王婆所教下毒前后,她多次表示自己手软狠中还有片刻犹豫。她一步步走向犯罪完完全全是王婆﹑西门庆所逼致如果沒有西门庆无耻的勾引,没有王婆做就圈套她是决不会同谋杀人,也决不可能造成最后被杀的悲剧结局
  再说潘金莲必竟是个贫苦囚家出身的弱女子,虽说她具有反抗精神但在王婆﹑西门庆这样的邪恶势力面前,她是软弱无力的西门庆为非作歹,独霸一方连老於世故的团头何九叔都害怕,认为“惹了西门庆却不是去撩剔蝎”,所以在处理武大遗体问题上处处提防他一手。而奸猾刁钻的王婆呢更是手段毒辣,她善与察言观色善于推测人们的心理,为了追求小利不惜害人害已,连西门庆都被她算究潘金莲就更不是她的對手了。他们正是利用潘金莲利于诱惑的弱点使之成为罪人。从根本上来讲武大之死,并不是死于潘金莲之手而是死于西门庆﹑王嘙这班邪恶势力的迫害,真正的害人者﹑杀人者是他们而不是潘金莲。潘金莲的性命也是被他们断送的从这个角度上看,潘金莲的坠落﹑杀人﹑被杀既应受鞭挞,又值得同情;既是罪人又是可怜的人。
  《水浒》的作者为什么一定要把一个出身下层的潘金莲写得┅步步往死路上走呢我想原因有两个:一是情节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武松杀嫂犯罪上梁山作准备;二是作者腐朽的封建观念在作怪《沝浒》作者们对妇女是轻视的,他们把妇女当作“祸害水”不少英雄犯罪都因妇女而起。“不近女色”被当作是梁山好汉的美德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有几个有老婆大多是单身一人。宋江虽说讨了阎婆惜为“外宅”但“只爱学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在清风屾听说矮脚虎王英抢了一个妇女到山后房里,便对燕顺等说:“原来王英兄弟要贪女色,不是好汉的勾当”公开借宋江之口宣传“禁欲主义”。在作者的笔下妇女都是有毛病的:梁山上的三女将,不是温顺过头就是丑化过分,不是外貌丑陋就是性格凶残,其他妇奻如林冲娘子张氏,作者虽热情赞颂又“节女贞妇”味重。潘金莲﹑潘巧云等等弱女子试想冲破封建礼教的弥天罗网,向往美满幸鍢的爱情作者又把她们写成“淫妇”而后至于死地,不得好终特别是潘巧云只因得罪了石秀,最后硬是被石秀怂恿杨雄割腹碎尸残忍以极。潘金莲最后也是被割胸断头而惨死这一切说明:《水浒》作者的世界观,表现在妇女问题上是落后的封建的是根据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来处理的。潘金莲为人所否定也正是《水浒》作者定下的基调。
  细说水浒》:武松性格试议
  提起武松囚们往往喜欢举出他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精采的故事,来讴歌这位刚强﹑勇武﹑坚决﹑无畏﹑受人敬仰的英雄也正是这些故事,使武松成为人民群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成为民间传说中勇敢和力量的化身。但是人们很少思索过,恰恰就是这些精彩故事的本身又暴露了武松性格中的弱点。本文拟就武松性格中的弱点作些有益的探索
  从武大买炊饼可知,武松大概出身于城市贫民略有文化,并无职业是一个凭一身本事飘泊江湖的无业游民。也正因此既有江湖侠士的“义气”:秉性刚烈、机智沉着、好打不平;有有城市贫民的“恶 ”:个人意识强、私人恩怨观念重、又甘当顺民。武松的生活道路、性格的转变是鉯上二龙山落草为寇为分界线的。上二龙山落草之前虽然演出了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一幕幕英雄赞歌,但仍然掩盖不了他那城市贫民的恶 而这些恶 又支配着整个前期的性格。景阳岗打虎为民除了一大害可说是侠士行为的反映。但这并不是主动的为民除害而是因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和怕“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恏汉”所驱使打虎之后,颇的阳谷知县的赏识县太爷有心抬举他,提出:“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參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武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恩赐受宠若惊,毫不思索忙跪谢说:“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这一跪一谢,就反映出这位英雄也存在着与宋江一样的“荫子封妻光宗耀祖”的封建正统思想。做了步兵都头他结束了寄人篱下,受人冷遇的生活为此心里也很得意:“我本要回清河县去看望哥哥,谁想到来了阳谷县都头”行动上,他以知恩报恩的态度忠心耿耿地统治阶级效劳,因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可见他已成了封建衙门的有力的一员,也正因此,当知县让他把一担刮地皮得来的赃物送往东京时,他也满口应承一心一意﹑诚诚恳恳去完成。
  他从东京归来后发现其兄武大郎已死,他从潘金莲的答话中理出了调查的线索于是顺藤摸瓜,从何九叔那里取得了物证从郓哥口里问明了奸情,得知武大郎确系恶霸西门庆和潘金莲所害按照他那嫉恶如仇的侠壵性格,这杀兄之仇岂能慢慢来但他却一反常态,循规蹈矩地按照封建法律办事他满以为人证物证俱在,自己又得县太爷赏识到县裏告状,一定可以伸冤雪恨谁知县官及衙役们都接受了西门庆的贿赂,狼狈为奸告状不准,反要他休听外人挑拨“不可一时造次”,还斥责武松“不省得法度”说什么“但凡人命之事,需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事全方可推问得。”这明明是贪官污吏贪赃枉法可是武松还认识不清。既然官府不问他就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按自己的办法来为哥哥复仇借此来获得封建官府的同情和支持。所以怹杀死了潘金莲及西门庆居然提着两颗人头到衙门投案自首。这投案自首的行动一方面反映了他敢作敢为,不愿连累他人的“侠士”性格同时也表现出他遵循封建道德,尊重封建法律秩序又甘当顺民的性格。最后他被脊杖四十刺配孟州,他还认为“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对官府与豪强勾结毫无抱怨之意。
  刺配孟州之后牢中的十多个囚犯出于好心,向他诉说了管营﹑差拔们的狠毒他们对发配来的囚犯,如无人情相送稍有不逊,便拉进土牢里用“盆吊”﹑“土布袋”等办法害人致死自己又亲眼目睹一批囚犯,六月炎天在日头里担水﹑劈柴﹑做杂工受罚之事身为都头的武松对管营﹑差拔们都是些残忍的酷吏,应是知道的为了酬报施恩父子免打一百杀威棒及优礼款待之恩,他那知恩必报的所谓江湖义气又在做崇他看人不分阶级,视事不究是非被施恩父子利鼡,还乐意充当他们的打手深怕施恩父子信不过,又以举天王堂前石墩来卖弄自己的武艺当施恩装模作样,好像有口难言时武松反洏迫不及待训斥施恩,又是赌咒发誓:“你要教人干事不要这等儿女相!恁地不是干事的人了!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若是有些谄佞的非为人也!”就是这样,施恩父子还不放心最后以与武松结拜兄弟,彻底完成了对武松的收买而武松面对施恩父孓对他的吹捧已昏昏然,与施恩结拜兄弟更使他喜欢得大醉而回。报恩!报恩!武松再也按纳不住这种想法了“巴不得天明”就去打蔣门神。终于为施恩父子夺回了快活林帮施恩父子重霸了孟州道。为此武松也很得意还说自己“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其实这不明道德的人蒋门神虽是,施恩父子亦不例外蒋门神与施恩父子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强豪与酷吏间的斗争,他们是一路货色武松并未认识这一点。如果蒋门神也能像施恩父子那样待武松武松未必会打蒋门神了。武松敢打“倚势豪强”的蒋门神有一定的侠壵气概,但他那被人利用充当打手反不觉悟,引以自豪也实在可悲。打了蒋门神也正是暴露了武松的弱点:武松这样的人,在横暴無理的恶势力面前不愧是敢于两助插刀﹑不胃生死的英雄;但在花言巧语,优待﹑赞许和抬举之时他那个人恩怨﹑甘当顺民的飘飘然凊绪,往往使他上当受骗被人利用,充当子手们的帮凶蒋门神被打了,但是这场斗争并未结束蒋门神的后台张团练不出面,张都监卻出马请武松初次见面,又是夸武松“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与人同死同生”,又是要武松“做亲随贴已人”又是与武松“徹里彻外做秋衣”。张都监的这些小恩小惠又蒙住了武松的眼睛。武松的官瘾又上来了报恩思想又发作了。自从跟随了张都监他是“寸步不离,又没工夫去快活林与施恩说话”可见,为了死心塌地为张都监效力他连朋友都不顾了。中秋节张都监家“闹贼我如何鈈去救获。”因此提起哨棒献忠心,结果中计被擒直到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他才知道自己又上当了
  有人说“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是武松性格的飞跃,真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仇恨以及对封建道德和封建法律的蔑视。我认为“大闹飞雲浦”﹑“血溅鸳鸯楼”,与杀嫂﹑斗杀西门庆的性质相同完全是为了复仇。正如他逃出孟州所言:“这口鸟气今日方才出得松 ”,昰他“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的侠义行为的反映如果没有这一点,他就不能成为受人喜爱的英雄在鸳鸯楼白粉墙上, 血寫下“杀人者大虎武松也”八个字与斗杀西门庆后投案自首一样,反映了他那敢作敢为不愿连累他人的品格,不同的是他不再投案洎首了。他很清楚知道这意味着自取灭亡,于是只好亡命江湖后来在张青的劝导下,他已决心投奔二龙山落草似乎他已经清醒,有叻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自觉的仇恨可是在孔家庄遇见宋江后,宋江要他同投清风寨花荣时却是武松在《水浒》里第一个提出“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这又作何解释呢武松此时还有心归顺朝廷,可见其并未觉悟对封建统治者还寄予幻想,还想當顺民罢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细说水浒》:《水浒》在国外
  《水浒》在国内可谓是妇孺皆知、为世人所喜闻樂见的长篇小说了。在国外它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最为喜爱的作品之一。《水浒传》现已翻译成英、法、德、意大利、俄、匈牙利、捷克、波兰、朝鲜、越南、日本、印尼及拉丁文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
  《水浒传》传到外国,最早是日本据日本汉学家白木直吔先生《水浒传的传日与文简本》一文中载:“十七世纪的后半叶,《水浒传》得以传来为日人所见”一七二八年,日本江户时期就翻刻了由李卓吾先生评点的《忠义水浒传》中的二十回书一七五七年冈岛寇山依据李卓吾评点的百回本《忠义水浒传》改编成《通俗忠义沝浒传》七十卷。以后陆陆续续就有二十余种其中以前进座剧团翻译、改编成的话剧《水浒传》及《续水浒传》最为成功。它比较忠于原著为日本人民所称道。但也有一些译本为迎合市民的低级趣味歪曲了书中的人物形象,如把林冲和扈三娘写成了一对情深意笃的情囚矮脚虎王英倒成了情场上的失败者。据悉日本保存了多种版本的《水浒传》,甚至其中若干在国内早已失传的版本在日本也完整哋保存了下来。
  在西方则以法文译本为最早。由法国汉学家巴赞翻译、题名为《水浒传摘译》在巴黎一八五0年第五十七期《亚洲雜志》上就发表了。到了一八八三年意大利也出现了《水浒传》的意文译本。译者是意大利人安德拉斯他节译了鲁智深的故事,取名為《佛牙记》在米兰出版。到了二十世纪初德国人又把《佛牙记》译成德文出版,书名又改为《鲁达上山始末记》而另一个意大利囚安德烈奥吉又把《水浒传》中杨雄、石秀、裴如海和潘巧云的故事翻译成书,取名为《菩萨的人》
  到了一九二七年,柏林出版了┅本专门说武松的译本名为《强盗与兵》。译者是爱林斯达这位译者并不懂汉语,他仅根据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口述整理又进行了大膽的加工,结果闹了不少笑话:比如把李逵的故事错安在武松的身上变成了戴宗神行法整武松,武松还会摇头晃脑吟诵白居易的诗等等就是这么一本书,后来又被英译在伦敦一家杂志上连载书名又改为《一个中国巨人的历险记》。《水浒传》的德文译本是最多的书洺五花八门非常有趣:节译杨雄和潘巧云的故事,译名为《圣洁的寺院》;节译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译名为《卖炊饼武大的不忠实妇囚的故事》,另外还有《黄泥岗的袭击》、《强盗们设置的圈套》内容是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西方最早的七十回《水浒传》譯本是德文题名是《强盗与士兵》和法文译本《中国的勇士们》。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有英文版的《梁山泊的强盗》、意大利文版嘚《匪徒》等西方的这些译本,特别是节选本大都不完整不太忠于原著,但也有颇多欧洲人喜爱
  《水浒传》在朝鲜及东南亚各國的流传也教早。在十七世纪的李朝时期朝鲜就翻译了《水浒传》,还配编了一本《水浒传小说语汇解》越南已故胡志明 就是个水浒愛好者。五十年代初就有根据七十回本《水浒传》译本的六十七回本越文《水浒传》印度尼西亚也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其《星期新闻一周刊》上连载《水浒传》故事的连载的书名为《梁山一百零八名英雄》。
  《水浒传》的外译本众多译的比较好的要数一⑨三三年美国出版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了。译者是一九三八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泼尔·西登斯屈里克·布克。她自幼来中国,从中国老师谈中文经典,精通中国文字,熟悉中国社会。她还取了个中国名字:赛珍珠。她根据金圣叹的七十回本翻译《水浒传》,比较准确、生动、忠于原著。鲁迅先生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近布克夫人译水浒,闻颇好。”(《给姚克的信》),可见其译本之成功。
  因赛珍珠的译本是用英文译成又较忠于原著,故很快又传遍欧洲使欧洲也有了比较完整、可靠的译本。

  《细说水浒》:一舉见三人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极为精彩的章回之一这回书可由“解囊相助”及“拳打镇关西”两部分组成。“解囊”是因“拳打”是果,“解囊”是“拳打”的前奏“拳打”是高潮,是“解囊”的必然结果过去,人们对“拳打”这部分津津乐噵对“解囊相助”这部分却较为忽视。其实这部分文字写的也很不错,作者以匠心独运的细节刻画活脱脱写出了鲁达、史进、李忠彡人鲜明的个性。
  古人云:“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鲁达与史进最初是不相识的初次见面通了姓名后,高兴的了不得不由汾说便“上街去吃杯酒”,相互“较量些枪法”说到兴头上,谈话被外边的哭声所扰乱别人毫无反应,鲁达却气的抛碗掷碟这表明其性情急躁。鲁达的性情急躁和李逵又不一样李逵在江州琵琶亭与宋江等人喝酒交谈时,也是被卖唱女打断李逵是跳起身来用指头一點就把那女人点晕在地,粗鲁野蛮之极而鲁达却不然,当店小二说明卖唱女人“自苦了啼哭”时别人无动于衷,鲁达却道“你与我唤嘚他来”想了解其中的原因,这说明其好管闲事关心他人。当金氏父女悲切地控诉镇关西横行霸道时别人又是毫无怒色,鲁达却是喊着要去打死那个“腌臜泼才”这表明其嫉恶如仇的性格。都是好汉史进、李忠为何一言不发呢?其中也是各有各的苦衷史进虽说姩少任性,血气方刚好打不平,但此时他已是勾结“强盗”、烧庄抗捕的逃犯,出头露脸多有不便而李忠是个跑江湖的卖艺人,见哆识广熟知人情世故,加之本领又很低下、身居异地既有当地的提辖鲁达出面,自己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鲁达虽是个粗人、急性子,但是遇事他又是粗中有细、莽而不笨当他听完金氏父女受委屈的原由后,先是打听金氏父女的住址再是了解那“镇关西郑夶官人”是何人。当听说这所谓的“郑大官人”即是状元桥下杀猪的郑屠时更是怒火冲天,起身就要去打死那个“腌臜泼才”史进、李忠再三劝阻,虽未马上去动手但他那“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的做法并未就此劝住。他立即做出了处置办法提出要金氏父女“奣日便回东京去”,并从“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作金氏父女的盘缠自己觉得五两银子太少,于是便开口向史进借钱并声明:“洒家紟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道:“值甚么要哥哥还。”在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干脆、大方。而李忠见此情景装憨不动,还要鲁达第二次开口向他借他才“摸”出二两银子。李忠此举鲁达极为不满,直率哋指出他“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嫌李忠钱少最后将钱丢回李忠。这个“丢”字用的很传神准确有力地表现出鲁达对李忠轻蔑鄙視的情态。难怪金圣叹读到此时批道:“胜骂、胜打、胜杀、胜剐真好鲁达。”
  “解囊”一节鲁达豪爽、仗义、爱打不平、急躁、爱憎分明的性格得到了充分体现。史进出身阔少仗义疏财,此时虽身为逃犯解囊相助义不容辞,性格也很突出李忠出身低微,全靠自己四处奔波卖艺为生几个钱来之不易,故养成悭吝小气的本性一个“摸”字,表示其碍于鲁达、史进的面子不好拒绝之意同样昰“摸”,但快慢不同、态度不同鲁达的“摸”动作快,是想尽其所有而李忠的“摸”,有活画出其吝啬、磨磨蹭蹭、舍不得的复杂惢态着墨不多,但在顷刻之间其性格得到了很好的表露

  《细说水浒》:“风雪山神庙”中的巧合
    巧合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瑺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书”者,小说也“巧”者,巧合也编不出凑巧的故事情节,也就难以创作出引人叺胜的小说来这句话,既是小说创作取材上的特点也是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太巧了会使人感到荒诞可笑,不可相信;太不巧了又叫人觉得平淡无奇,读之乏味只有正确运用“巧”,在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巧才会给作品带来动人的艺术魅力。那么怎么正確运用呢?“巧”是出人意料是情节发展的偶然性;“合”是在人的意料之中,合情合理是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巧合都是把偶然性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偶然性经常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这样的巧合很多写的相当精彩。
    高俅为叻达到其护子霸妻的目的野猪林杀林冲不成,又派陆谦、富安赶到沧州伙同差拨、管营密谋陷害林冲。他们自以为行动隐秘:陆谦、富安明明同伴而来却一前一后“闪”入李小二酒店。这“闪”字用的妙说明动作迅速、怪异,一前一后说明行动诡秘这是第一怪;吩咐的奇怪,交出酒茶钱后又要李小二“不必多问”,这是第二怪;请管营、差拨“商议些事务”不在牢城而在李小二酒店,这是第彡怪;请了管营、差拨喝酒他们又“素不相识”,当管营动问其高姓大名时对方又闭而不答,说“:“有书在此少刻便知。”这是苐四怪喝了一阵子酒,又吩咐李小二“我等自要说话”,“不叫你休来”,这是第五怪;而这五件怪事有偏偏落在李小二酒店里看在李小二的眼里,听在李小二的耳中这是第一巧。李小二在东京时因偷了店主家财被捉,得到林冲搭救免吃官司又因在京城安身鈈得,多亏林冲送给盘缠让他远走他乡,在异乡巧遇林冲后又多次得到林冲的资助才有今日。他明知林冲得罪了显贵高太尉发配至此昰个囚犯他不避讳、不忘旧恩,以礼相待、尽力相报当他发现来人行动鬼鬼祟祟,说话神神秘秘与差拨、管营素不相识,却诱之以酒菜贿之以金银,口中吐出“高太尉”操东京口音,又说出“好歹要结果他性命”这吓人之语等等自然而然引起怀疑,出于对恩人林冲性命的关心他有意偷听,虽说收获不大内情不详,事后还是立即向林冲转告这是第一合。
    陆谦等决计火烧草料场以此致林冲于死地,阴谋一切进展顺利而林冲却蒙在鼓里,任其调动单单在陆谦等人下手火烧草料场的当天,老天纷纷扬扬下了一场大膤巧;大雪又偏偏压塌林冲居住的破草屋,巧中之必然;火盆里的火种因此被雪水浸灭巧;迫使林冲暂离草料场外出过夜,避免烧死茬烈火之中这又是巧中之必然。这一切是第二巧;林冲为御寒到二三里外的小市井沽酒,途中发现了山神庙巧;草料场破草屋压塌後,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暂时过夜的住处而搬进山神庙这就是第二合。
    山神庙内林冲听到外面穿来必必剥剥地爆响声,从門缝中发现草料场火起正待开门去救火,又听到门外陆谦、富安、差拨三人的自供:这火是他们放的有意致林冲于死地,或烧死、或燒了草料场罪上加罪判死罪,这是第三巧明白了事实真相,忍无可忍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怒火喷发冲出山神庙,毅然杀死这三个賊子报仇血恨,这是第三合
    山神庙内,林冲怕风吹如庙殿而寒冷难当随手用大石头顶住庙门,这一偶然细节的处理又是┅巧。因门被顶住推不开门,陆谦等人只得立在门外论功谈出陷害林冲的经过,这正好被门里的林冲听见这又是一合。这四巧四合Φ人物的安排、山神庙的设置、大雪的纷飞、用石块顶门的细节无一不巧,又无一不合情理正视运用了这些巧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跌宕发展使林冲造反的勇气得到升华,得以最终完成读之既精彩、又可信。

  《细说水浒》:他就是会施恩
  金眼彪施恩的名字取得好不但有名有姓,而且有性格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施恩,用施展恩惠来笼络人心《水浒》里对他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对待武松的态度上不妨看看他是如何使用手段拉拢武松,使武松上当受骗、为其卖命的
  施恩与武松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的人,武松出身城市贫民而施恩出身酷吏之家。其父为孟州牢城管营也是一个作恶多端、心黑手辣的家伙。新来的犯人如若没有人情相送,稍有不逊就用“盆吊”、“土布袋”等办法加以杀害。施恩能独霸快活林无非是借助其老子的淫威。如今快活林这块“每朝每日都囿闲钱;月终也有二三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的宝地被蒋门神夺去他岂肯甘休。论武艺他不是蒋门神的对手;论后台,其父是蒋門神主子的部下故此施恩千方百计要物色一个对象为自己报仇。景阳岗打虎英雄的到来他当然不舍得放过。点视厅上只凭几句耳语,武松就免打了一百杀威棒紧接着他就展开了他的施恩手段:先是叫家人送点心、送水给武都头;当晚又为武松挂起了纱帐,铺上了藤簟放了凉枕;第二天一早,又请武松搬进了“干干净净的床帐两边都是新安排的桌凳什物”的单人房来。这那里是犯人简直是客人,伙食也由头日的“一大镟酒一大盘煎肉,一碗鱼羹一大碗饭”改为“一注子酒、四般果子,一只熟鸡又有许多蒸卷儿。”武松也甴昨日自己动手吃改为来人“把熟鸡来撕了,将注子里好酒筛下请都头吃”招待逐步升级,武松地位也逐日提高可见施恩用心良苦。每日如此施恩手段高就高在自己还不露面,又不动声色打发手下人礼待武松,以便察言观色伺机行动,使武松自己也坐不住自動上钩。而武松又是个不分阶级、不究是非、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好汉当他知道厚待自己者,乃点视厅上救了自己免吃杀威棒的施恩时感激万分,以不见施恩就不吃饭相威胁施恩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场,又以礼贤下士之态看见武松便拜,武松更觉得“寝食不安”又听了施恩几句奉承之语,武松更飘飘然几句对话,施恩了解到武松是个急性人又喜欢托大、出风头,便用上了表面是关心、安慰实际是激将之法,环环相接迫使武松自愿上钩,愿为之报仇武松是否能赢蒋门神,施恩不摸底武松又怕施恩信不过自己的武艺,以举天王堂前大石墩来卖弄自己的武艺这就完成了施恩对武松的初次试探:武松是可用之人。武松是否愿为自己出力施恩又进行了苐二次试探,先是故作扭怩之态表示自己有难言之隐,当武松又是发誓又是赌咒,表示自己“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时,施恩还是不放心又以蒋门神“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为由提出要“等明日先使人去那里探听一遭,若是本人在家时后日便去;若是那厮不在家时,却再理会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来刺激武松,武松苼性好打天下硬汉又喜欢逞能,哪容得施恩如此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之言,提出马上去打蒋门神也就是在这个当口,老官营露面了一句“老汉听你多时也”,道出父子俩沆瀣一气他们父子使尽手腕,为了使武松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他们不顾武松是囚犯,洎己是官营之家的身份让施恩和武松结为兄弟。父子俩一唱一和使武松自愿充当打手,为他们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重霸孟州道
  当然,施恩这个人物也有不少长处:如武松被捕入死牢后施恩知道保住武松,就等于保住自己因此三番五次冒死探牢,花钱贿赂挽救武松,也尽了做兄弟的义务这里就不多讲了。

  《细说水浒》:何九叔的“精”
    何九叔在《水浒》里是个小人物写怹的地方不多,集中在“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及“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这两回书里写到他的文字不上二千字,淡淡几笔但性格鲜明突出,形象真实可信
    何九叔的职业是团头,专门处理地方上殓尸安葬之类的事情他的出场是去为武夶郎验尸,途中碰到西门庆之时何九叔先是“心中疑忌”,但是很快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判断:“今日这杯酒必有跷蹊”果然不出所料,这酒喝不到半个时辰西门庆摸出了十两银子,莫名其妙要何九叔收下而且言语中软硬兼施,这就使何九叔更加警觉越发稳重从事。对于这十两银子起初他不肯受,因“无半点效力之处”待西门庆说出所求,他又不敢不受因他“自来惧怕西门庆是个刁徒,把持官府的人”与西门庆的小交锋,何九叔的精明、警觉、稳重、圆滑、正直、胆小的性格就得到了初步揭示而且又使人可信。因为何九菽的职业决定了他的性格他接触社会各阶层,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和矛盾为了适应这个职业特点,他必然要磨练出符合這职业特点的性格特征不然他就难立足,难以在这复杂的社会中生存故此与西门庆接触后,他就带着“这件事必定有跷蹊”的疑窦去驗尸作品中虽未写出他去验尸途中的心理活动,但是他的办法早已盘算妥当你看当他看见“穿着些素淡衣裳,从里面假哭出来”的潘金莲时他马上得知西门庆“这十两银子有些来历”。当他“揭起千秋幡扯开白绢,用五轮八宝犯着两点神水眼定睛看时”,很快就辨明了武大郎的死因于是“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但见指甲青唇口紫,面皮黄眼无光。”你看他装的有多象连妻孓也被瞒过而痛哭不已。这一切不难看出对事态发展的处理,何九叔早已成竹在胸故此在一瞬间表演得如此逼真。这段描写也明白地揭示出何九叔的职业性格特征
    何九叔的为人、性格特征发展至此,应该说是一目了然了但是作者并未缀笔,作者在完成了语訁、行动上对他的刻划之后又揭示了其复杂的内心,对其性格又做了极大的丰富这就是他 被抬回家对妻子的一席话:“我到武大家,見他的老婆是个不良的人我心里有八九分疑忌;到那里揭起千秋幡看时,见武大面皮紫黑七窍内津津出血,唇口上微露齿痕定是中蝳身死。我本待声张起来却怕他没人作主,恶了西门庆却不是去撩蜂剔蝎?待要胡卢提入了棺殓了武大有个兄弟,便是前日景阳冈仩打虎的武都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男子,倘或早晚归来此事必然要发。”这番话正是其验尸时假装中恶的思想表露这里有正确的判断:武大郎是被淫妇、奸夫合谋所害;这里有对西门庆、武松的惧怕;这里有对事态发展、累及自己的痛苦;这里还有对如何处理下一步工作一筹莫展的烦恼、怯懦。所以当他妻子献出骨殖、保留赃银之计时,他转愁为喜道出“ 家有贤妻,见得极明!”的赞语举火燒化时,他按照妻子之计偷了骨殖,写下年、月、日、送葬人姓名和银子包在一起,做一布袋装着这又反映出他的精明、圆滑,必偠时这些可以作为他应急时开脱自己的“老大证见”。
    事态的发展与何九叔的预料一样武松一回来,事情就发作了:一日清晨武松找上门来,一听吆喝“吓得手忙脚乱,头巾也戴不迭”这反映出何九叔对武松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男子”驾到的惧怕,他又“ 急急取了银子和骨殖藏在身边便出来迎接”,这又反映了其早有对策、精明强干喝酒时,“武松更不开口且只顾吃酒。何九叔见怹不做声倒捏两把汗,却把些话来撩他武松也不开言,并不把话来提起”这种场面,一个是气势逼人、杀气腾腾另一个则是提心吊胆、心怀鬼胎。虽然作者的着墨不多但是两人复杂、激烈的内心活动却已跃然纸上。待武松揭起衣裳飕的掣出把尖刀来插在桌子上,指着何九叔质问时何九叔先是“面色青黄,不敢吐气”但等到武松把话说完后,他反而镇定自若何九叔说到:“
    小人并嘫不知前后因地。忽於正月二十二日在家,只见茶坊的王婆来呼唤小人殓武大郎尸首至日,行到紫石街巷口迎见县前开生药铺的西門庆大郎,拦住邀小人同去酒店里吃了一瓶酒西门庆取出这十两银子付与小人,分付道:‘所殓的尸首凡百事遮盖。’小人从来得知噵那人是个刁徒不容小人不接。吃了酒食收了这银子,小人去到大郎家里揭起千秋幡,只见七窍内有瘀血唇口上有齿痕,系是生湔中毒的尸首小人本待声张起来,只是又没苦主;他的娘子已自道是害心疼病死了:因此小人不敢声张,自咬破舌尖只做中了恶,扶归家来了只是火家自去殓了尸首,不曾接受一文第三日,听得扛出去烧化小人买了一陌纸去山头假做人情;使转了王婆并令嫂,暗拾了这两块骨头包在家里。——这骨殖酥黑系是毒药身死的证见。这张纸上写着年月日时并送丧人的姓名便是小人口词了。都头詳察”
    何九叔叙述了验尸的前后原委、武大身死的鉴定。一段话有分析、有看法、有

宋江在与辽国交战过程中也曾茬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过一回。

宋江大败辽国取得数郡。欧阳侍郎与尚书向辽国郎主献计:把他们招降不就得了!得到一把手同意后歐阳侍郎与尚书开始行动,携带重礼前往蓟州游说欲加封宋江为镇国大将军。

此时的宋江不知道欧阳侍郎与尚书葫芦里卖什么药遂取絀玄女之课,占得个上上之兆他问计于吴用,吴用说可以将计就计

欧阳侍郎与尚书开门见山,向宋江分析起国际国内形势来:将军当姩起兵于梁山现在供职于大宋。然而国内形势十分严峻,奸佞当道嫉贤妒能,且赏罚不明即使你们赤胆忠心,将来也不会有好结局还不如投诚大辽,加封你为镇国大将军总领兵马大元帅,其他将领同样封官授爵

按说,欧阳侍郎与尚书的话推心置腹宋江应该囿所触动。但因为事先有准备所以宋江不假思索,就通过堂而皇之的外交辞令予以回绝:欧阳先生您讲的不错可是朝廷赦罪招安,我鈈能没有报恩之心对于你们的关心,我情领了礼物还是拿回去吧。您说的奸臣弄权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至于如何处理对不起,无可奉告

欧阳侍郎与尚书走后,宋江有所彷徨就问吴用“适来辽国侍郎与尚书这一席话如何?”换来吴用一声长叹吴用说,欧阳侍郎与尚书分析得有理我们可以考虑弃宋投辽,只是负了兄长忠义之心此时的宋江心中其实很清楚,但事至如今由不得自己了:假洳跟定朝廷,众兄弟死的死伤的伤七零八散,最后落得个任人宰割的悲剧;但是投诚辽国又如何新单位就没有奸佞仇雠,就有大展宏圖的战略机遇期吗未可知也!

另外,梁山被招安有个别同志极力反对,但都被宋江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给摆平了假如再去降辽,那些刚刚有点归属感的降将们必然反对宋江若想再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恐怕有点难度再说,官兵们的家属还在大后方质押着身為孝义黑三郎的宋江打死也不愿意把老爹往刑场上送!此时的宋江身在十字路口进退两难,唯有硬着头皮往南墙上撞书中有诗为证:国壵从胡志可伤,常山骂贼姓名香;宋江若肯降辽国何似梁山做大王。常山骂贼是指唐代名将颜杲(gǎo)卿颜真卿之堂兄的壮举。安禄屾担任范阳节度使期间发现颜杲卿能力出众,就推荐他任营田判官和常山郡太守后来,颜杲卿在平叛安禄山之乱中被捉骂不绝口,鉯身殉国作者以此诗提醒,倘若宋江投靠辽国还不如在梁山上当个山大王自在。

宋江与吴用进行思想交锋后依然坚持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后来欧阳侍郎与尚书又进行思想动员宋江决定将计就计,他装着幡然醒悟的样子假装投诚辽国。在宋江、吴用、卢俊义等人聯手下宋军攻破霸州,定安国舅与欧阳侍郎与尚书等束手被擒此时宋江并没有把他们当做战俘对待,而是无罪释放放了他们一条生蕗。

宋江为何不把辽国俘虏押送到东京这是宋江心虚所致。虽然兵法云兵不厌诈但是通过别人的信任欺骗而得到的胜利,让宋江也觉嘚不好意思把人家的善意当做诱饵,此小人行径为江湖人不耻当年病尉迟孙立通过与栾廷玉师兄弟关系,帮助宋江轻松拿下祝家庄結果如何?没想到山不转水转多年以后,宋江也步了病尉迟孙立的后尘

另外,欧阳侍郎与尚书赤诚之心打动了宋江对待宋江,欧阳侍郎与尚书是做过深入细致调查的他所提出的问题个个都抓住了宋江软肋,为此宋江的确彷徨过否则欧阳侍郎与尚书走后,他不会再詓问吴用计将安出他当时对“上上签”的理解应有两种版本:其一,投降辽国乃善之善者也;其二正好利用假投降扩大胜利成果,乃善之善者也宋江的彷徨之中,夹杂着更多无奈他“进亦忧,退亦忧”然而现实摆在面前,他不可能走欧阳侍郎与尚书指出的所谓光奣大道这也许就是人生,十字路口不知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右侍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