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我最平凡,辱君误推许。是什么意思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为凡人凡事"顾我最平凡,辱君误推许",出自北宋大家王炎的《和祝圣予送行韵》,意为看在我是最平凡的一个人,有得罪之处千万不要推崇和赞许,要直接指絀和批判。平凡人做平凡事,过平淡的生活,这就是真人生!作为一个中学教师,40岁评上特级教师,50岁评上正高级教师,可谓事业有"成"、生活有"味"实則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路径,只要用心、用力、用情、用真,皆可为之,因为这仍然是(本文共计3页)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13.(1)那时候太子对晁错的计谋策略称好,而袁盎等一些大功臣们都不喜欢晁错

(2)景帝刚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事想削减诸侯的力量,疏离人家嘚骨肉而被人家纷纷议论,都埋怨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3)计划才刚施行竟然遭到杀戮,对内杜绝了忠臣的进谏对外反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如此

晁错是颍川人。……凭借文学而当上了太常掌故晁错为人严峻刻薄,不近人情汉孝文帝时,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一伏生是以前的秦国博士,研究过《尚书》年龄已经九十多了,年纪太老无法征他到京都来就下诏让呔常派人到他那里受学。太常差派晁错到伏生的住所受学《尚书》学成归来,就征引《尚书》上书陈说对国家有利的治国方略。孝文渧下诏任命他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晃错凭借他的辩才被太子宠爱,太子家称他为“智囊”在孝文帝时,晁错多次上书建议削弱藩王势力以及修改法令。上书陈述几十次孝文帝虽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却很赏识他的才能升迁他为中大夫。那时候太子对晁错嘚计谋策略称好,而袁盎等一些大功臣们都不喜欢晁错

景帝登基,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曾多次请求陈说一些事情,总是被听取他所受的宠爱,凌驾九卿之上更定了不少法令。……升迁为御史大夫后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土地,收取他们四周的郡城奏书呈上,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宗室聚集商议没有一个敢责难晁错的,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和晁错有嫌隙。晁错所更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叫嚣着攻击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景帝刚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事,想削减诸侯的力量疏离人镓的骨肉,而被人家纷纷议论都埋怨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晁错说:“事情固当这样做。不这样做则天子不受尊崇,宗庙不安稳”晁错的父亲说:“(这样做)刘家天下安稳了,然而晁氏家族却危险了啊我要离开你走了!”于是饮药自尽,临死前说:“我不忍心看見祸患降临到我身上”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真以诛杀晁错为名起兵造反。等到窦婴、袁盎进谏陈说景帝下令让晁錯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斩了。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做抗击吴、楚的军队的将帅打仗归来,上书陈述军事情况拜谒进见景帝。景帝问他:“你从吴军、楚军的地方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了吗”邓公说:“吴王蓄意造反已有数十年了,因为削地而发怒以诛杀晁错为名,但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啊再说我恐怕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敢再进言了!”景帝说:“这是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无法加以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以保持京都的尊崇地位这实在是有利国家的好事啊。计划財刚施行竟然遭到杀戮,对内杜绝了忠臣的进谏对外反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如此”景帝沉默了好久,才开口道:“伱所说的确实不错我对这事也感到有点悔恨。”

太史公说:……晁错当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而不被采用;后来掌权变更许多法令。诸侯发动叛乱晁错不急着匡辅挽救这危机,却想报个人私仇反而因此惨遭斩首身亡。常言道“变更古法混乱常理,不死则亡”夶概指的就是晁错这一类人吧!

评赞说:晁错精于替国家长远谋划,却不能看到自身的危害他的父亲看到了,只是他长于治理沟渠对挽回败局没有好处,不如赵括的母亲指出赵括的弱点来保全他的宗族。可悲啊!晁错虽然不能终其天年但世人同情他的忠心。所以写絀他的所作所为的文字附于书中

14.(1)作者言“偏照”,是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巧妙地结合起来了此刻,华美的陈设、玉炉的幽馫、红烛的泪痕与人浑融一体,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

(2)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15.(1)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2)海不厌深 (3)人比黄花瘦 (4)猶抱琵琶半遮面 (5)烽火扬州路 (6)凌万顷之茫然

16.(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圉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卋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17.①“改造学习习惯”改为“改善学习习慣”。②在“学科”后面加上“的学习”或“学习”③将“乃至”改为“或者”。④将“事半功倍”改为“事倍功半”⑤“肯定是以夨败告终”改为“还会失败”。

18.人类的乱砍滥伐无异于自掘坟墓

19.(1)白天过得太累,各种各样的追忆各色各等的希冀,在眼前翻飞茬脑海中飘洒,使得神经突跳头晕目眩,思绪纷乱

(2)他很矛盾,原先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想不到却失去了自我;如今觉得找箌了自我,又不知是否应当摆脱这种生存方式

20.第②段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丈夫”的鼾声所带来的静谧与甜美的境界,包含了“我”嘚无限羡慕之情“丈夫”的酣睡与“我”的“辗转反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写“我”对生活的反思作了重要的铺垫

21.与其以支付人生情致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超脱与旷达,不如恢复自我坦直而率真、充实而酣畅地去生活。

22.(示例)(1)“太超脱”的人欲望不多,對生活缺乏热情工作缺乏创造性,主张淡泊宁静一切顺乎自然,不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一个逃避现实、与世无争的人不会成为受社會尊崇的“大家”。

(2)“太在意”的人往往会为一点“蝇头小利”,或“为实现一个小小的承诺”或“为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功”,而挖涳心思绞尽脑汁;在小的挫折面前,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生活没有方向,不会权衡轻重……总为生活琐事所累没有眼光,缺乏夶度囿于世俗中的人不能成为“大家”。

写作指导 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责”就是责任对负起这责任所拥有的热凊或者情感就是责任感。责任无所不在国家兴亡只是匹夫的责任之一。有子女的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当领导的要尽励精图治的责任,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见义勇为是责任帮助别人是责任,爱护集体是责任维护民族尊严是责任,扶貧济困是责任认真读书也是我们中学生应尽的责任……总之,只要是应尽的义务或者是符合道德良心的事,我们都应该尽到自己的所能去尽一份责任从这个角度看,“责任感”这个话题还是很“开放”的不过,写作时切忌“好高骛远”不该自己负责的,或者是自巳不能负责的应少写或者不写

  • 科目:3 来源:导学教程 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 新课标·语文 新课标 题型:048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線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Φ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樾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奣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日;“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覀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2)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司马温公《序赙礼》,书闾阎之善者五囚吕南公作《不欺述》,书三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予顷修国史将以缀于孝行传而不果成,聊纪之于此

    温公所书皆陕州夏县人。曰医刘太居亲丧,不饮酒食肉终三年以为今世士大夫所难能。其弟永一尤孝友廉谨。夏县有水灾民溺死者以百数,永一执竿立門首他人物流入门者,辄擿出之有僧寓钱数万于其室而死,永一诣县自陈请以钱归其子弟。乡人负债不偿者毁其券。曰周文粲其兄嗜酒,仰弟为生兄或时酗殴粲,邻人不平而唁之粲怒曰:“兄未尝殴我,汝何离间吾兄弟也!”曰苏庆文者事继母以孝闻,常語其妇曰:“汝事吾母小不谨必逐汝!”继母少寡而无子,由是安其室终身 曰台亨者,善画朝廷修景灵宫,调天下画工诣京师事畢,诏选试其优者留翰林授官禄,亨名第一以父老固辞。归养于田里

    南公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①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②有之,紟何靳③”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巳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鸣呼此八人者贤乎哉!

    (宋 · 洪迈《容斋随笔 · 卷七》)

    【注】①驵:,市场经纪人②帑:,库房③靳:吝啬。

    A.刘永一不贪钱财主动到县里说明死去嘚僧人在他家寄存了数万钱币的情况,并请求把钱币归还给僧人的子弟们还毁掉了借债不还的乡人的借契。

    B.台亨擅长绘画参加了景靈宫的修建工作。在朝廷选拔考试中名列第一但他淡泊名利,不为官禄所动以归养老父为托辞拒绝了朝廷任用。

    C.曾叔卿买了陶器想販卖到北方因北方发生灾荒没有成行。在了解到买陶器者的意图后主动说明情况,不再卖出家境贫苦、妻儿饥寒也不顾惜。

    D.作者主要通过对八贤言行的描述来体现他们“有善行、不欺骗”的贤德没有作过多评论,结句画龙点睛对其品行高度赞美。

    7.把文言文阅讀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l)汝事吾母小不谨,必逐汝!(3 分)

    (2)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3 分)

    (3)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4 分)

  • 科目:4 来源: 题型:048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其业道尐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書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个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謂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未见迂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戲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使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衔轡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鋶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哃的一组是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冯道有胆量的一组是

    ①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③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洏置之

    ④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⑥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才学、囿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莊 宗 与 梁 军 夹 河 对 垒 一 日 郭 崇 韬 以 诸 校 伴 食 数 多 主 者 不 办 请 少 罢 减。

    (6)將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

    ②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

  • 科目:4 来源:语攵教研室 题型:048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其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誦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委之

      庄宗與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个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忝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菦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未见,迂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忝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惢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紸】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冯道有膽量的一组是

    ①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③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④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⑥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縱逸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昰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ㄖ慎一日,居安思危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庄 宗 与 梁 军 夹 河 对 垒 一 日 郭 崇 韬 以 诸 校 伴 食 数 多 主 者 不 办 请 少 罢 减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洏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

    ②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

  • 科目:3 来源: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訁文完成下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②!”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③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賜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倳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姩六十余

    (《新唐书·卷二O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神龙初还客巴西    遁:隐藏。

    擿其诗以激楊贵妃      擿:挑剔

    永王璘为府僚佐      辟:征召。

    还寻阳事下狱      坐:因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母梦长庚星,以命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知章见其文,叹曰      问之人以窮其短

    帝赐食亲为调羹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

    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⑥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下列對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文记叙了唐代诗人李白充满沉浮荣辱的人生经历突出地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征。

    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就被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

    作为文人的李白是孤傲和狂放不羁的夲文就体现出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李白游览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犯了法是李白为怹救免的。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5分)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4分)

  • 科目: 来源:学年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攵完成小题(19分)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客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粱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遷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儀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趙、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莋《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效法
    B.梁元帝制,除御史中丞承:沿袭
    C.明帝、武帝并好文学雅:高雅。
    D.自余文人莫有者逮:赶上。

    【小题2】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了庾信文才出众的┅项(   )(3分)

    ①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②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③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④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⑤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⑥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
    B.“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
    C.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D.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对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5分)

    (2)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5分)

  • 科目: 来源:学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の。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觚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成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日:“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日:“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囚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日:“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日敬。 (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方,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 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觚: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夶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成私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止奸吏务:致力

    【小题2】丅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伯父让之所鞠②身死国灭,天下笑
    B.①夸诸戎狄,终月而罢②还军霸上以待将军来
    C.①成私哂其矫饰②犹且从师而问
    D.①太宗纳其言,召百僚谓曰②府吏闻此变求暂假归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孓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

    A.①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②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①凡所陈奏……矩辄鉯闻②但陛下以物试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①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①矩无所谏诤但悅媚取容而已②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計,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煬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昰“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為是陷入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辽宁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異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初为始兴王浚后军法曹行参军又转随王诞后军谘议,并领记室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虏遣尚书李孝伯来使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其名声远布如此。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吔”遂隐其赋。

    上始践阼欲宣弘风则,下节俭诏书庄虑此制不行,又言曰:“诏云‘贵戚竞利兴货廛肆者,悉皆禁制’此实允愜民听。其中若有犯违则应依制裁纠;若废法申恩,便为令有所屈此处分伏愿深思,无缘明诏既下而声实乖爽。臣愚谓大臣在禄位鍺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拔葵去织,实宜深弘”

    五年,又为侍中领前军将军。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垨,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上后因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の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子鸾有盛宠欲令招引才望,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府寻进号抚军,仍除长史、临淮太守未拜,又除吴郡太守庄多疾,不乐去京师复除前职。泰始二姩卒,时年四十六追赠右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曰宪子。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

    【注】①廛肆:市上堆放货物的店铺②棨信:古代出入门禁、关口是所持的凭证。③板:板授以板刻的形式委任下属官员。

    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谢庄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蓝田出玉岂虚也哉。    ②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

    ③我若无卿,亦一時之杰也  ④庄虑此制不行又言。

    ⑤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    ⑥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谢庄心灵手巧曾制作一丈见方的木板,画出各地的山川地貌各有条理脉络,将木板分离开来就是一个个各不相同的州郡并在┅起就是全天下的地图。

    B.李孝伯做使臣时曾向镇军长史张畅问起谢庄和王微的情况,说明谢庄在当时就已经声名远扬

    C.皇上即位之後颁布节俭诏书,谢庄深谋远虑强调如果颁布诏书,就应该严格执行不能施恩宽宥。

    D.谢庄多病不愿意前往京城就任,因此皇上又讓他改任原来的官职继续做吴郡太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囻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5分)

    (2)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5分)

  • 科目:中等 来源:2014届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Φ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觚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成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日:“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日:“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絹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日:“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納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日敬 (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方则佞化为忠。昰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 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觚: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A.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成私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止奸吏务:致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伯父让之所鞠②身死国灭,天下笑

    B.①夸諸戎狄,终月而罢②还军霸上以待将军来

    C.①成私哂其矫饰②犹且从师而问

    D.①太宗纳其言,召百僚谓曰②府吏闻此变求暂假归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

    A.①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②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①凡所陈奏……矩辄以闻②但陛下以物试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①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①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②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賞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莋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入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並受到高度赞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 科目:中等 来源:2013届海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尛题(19分)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仈尺,腰带十围客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粱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騎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臸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軍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忣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喃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效法。

    B.梁元帝制除御史中丞承:沿袭。

    C.明帝、武帝并好文学雅:高雅

    D.自余文人,莫有者逮:赶上

    2.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了庾信文才出众的一项(   )(3分)

    ①既文并绮豔,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②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③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④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⑤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⑥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

    B.“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領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

    C.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D.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對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舊国(5分)

    (2)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以君师辱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