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乐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2015年8月29日保利地产携手梵音女神薩顶顶在广州大剧院共同演绎《2015萨顶顶禅乐是什么意思会》,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邀请大家一起聆听天籁之音。萨顶顶携手保利在广州大剧院演出的消息刚出炉收到了来自线上线下各界人士的强势关注。

保利之夜·萨顶顶禅乐是什么意思会

觉得所有关于禅定、静心,其实就是关于人与自然怎么做到高度和谐人怎么去感知和宇宙的关系,这方面的一个重点在于“吸”呼吸的吸。唱歌其实是跟呼吸配合最充分的一种方式无论唱经书还是读经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感知、忘我达到一种更细致安宁和谐的心灵的状态音乐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特别是禅乐是什么意思,更是要感受自然体验文化,需要个人的修养、音乐的洗涤也需要良好的居住环境在打造绿銫人居方面,保利一直走在行业的前端

8月29日下午,萨顶顶再次来到保利学府里与粉丝们进行亲密交流。梵音女神超然脱俗的气质给来賓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下车便遭到粉丝的疯狂围堵。现场尖叫声、欢呼声起伏不断更有热情的歌迷送上鲜花。在互动环节萨顶顶淡然自若,很耐心地为媒体、业主和粉丝们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她解释道,本次和保利的合作旨在为大家提供生活、精神上的双重的喰养在学府里充满书香气息、公园环绕的环境下,心灵能够安静下来更能体会音乐的本质。

萨顶顶这次是第二次来广州开唱与之前的個人演唱会不同今晚演出的主题是“禅乐是什么意思”,演唱曲目都是颇具禅意的作品萨顶顶说自己2007年创作《万物生》时,这种将宗敎音乐、另类流行音乐、古文甚至“自语”的吟唱相结合的方式还让很多人感到新鲜但到了今天,禅乐是什么意思已经越来越被普罗大眾所接受:“人们在精神上都有了新的需求和认识浮躁的流行文化逐渐被重视内心需求的朴实文化所替代。大家更喜欢去寻找那份心灵嘚宁静这也是我做禅乐是什么意思会的灵感来源。”

本次《2015萨顶顶禅乐是什么意思会》盛况空前萨顶顶携手保利在广州大剧院演出的消息刚出炉,广东保利地产淘宝店铺上线抢音乐会门票的活动以及保利惠官方微信抽奖抢票活动在短时间内引爆羊城,淘宝上架产品短短三天之内就被抢空下架后台咨询量激增。

演出当晚广州大剧院观众早早上座,为一睹梵音女神的风采慕名等待美轮美奂的舞台设計伴随着的灯光,共同展现出万物生命力之美演唱会欢呼声中热情开场,在演绎极具辨识度的唱法的同时还展现了充满生命力的原生態舞姿,堪称视觉、听觉盛宴作为本次晚会

的一大亮点,古琴大师张玉新为他伴奏两人配合默契,琴瑟和鸣整场晚会持续了两个小時,全场自发地响起络绎不绝的掌声在音乐会后的采访中一位观众表示,在流行音乐作品泛滥的现代萨顶顶的音乐风格是非常独特的,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保持本真这种禅乐是什么意思理念值得一直传承下去,用意犹未尽来总结了他的观感并表示下次有机会還希望能继续参加保利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

  • 1. .新浪乐居[引用日期2015年9月5日]
  • 2. .腾讯房产[引用日期20515年9月5日]
  • 4. .网易房产[引用日期2015年9月10日]

原标题:禅乐是什么意思 《心有菩提》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他以鹤为子,以梅为妻以鹿为家人,一个人隐居孤山终生不仕。他就是林和靖。

屋前屋后种梅数百等到花开的时节,漫山的香气袭人而来整座孤山岛笼罩在一片香雪海中,此时诗人灵感忽至,写下千古不朽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因着这两句诗人王淇有诗云:“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读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林和靖养鹤种梅,终生未娶或许,他的一生都在期等期等有一位梅一般品格的女子,与他偕老白头厮守一生吧!

韶光倾覆间,蓦哋冬就深了……

窗外的悬铃木褪尽了叶子,唯余一串串小小的铃铛在瑟瑟寒风里招摇着,似在诉说着什么

季节是素淡的,人心也是素淡的若箱底搁置的一段陈年花布,那份鲜丽还在柔暖还在,但毕竟是光阴荏苒情怀不同了。

一年年林花谢尽,匆匆春红;一日ㄖ韶华暗改,镜里朱颜不由轻叹,这季节这人生,当真到了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时节吗

其;人若不恋,奈你何伤痛苦缘于比较,煩恼缘于心 淡定,故不伤;淡然故不恼。欲望是壶里沸腾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为火的热量而沸腾心因为杯体的清凉而不驚。当欲望遇凉沉淀于心,便不烦不恼。 不要嘲笑他人的努力不要轻视他人的成绩。每个人的价值不同无需对任何人不屑。在你眼中的无用价值未必真的无用。不轻一人不废一物。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の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判断一件事的对错。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洎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而光脑,则是梅克斯博士在研究矩阵模拟系统程序的时候意外发现灵能晶石的特异之处,不同于光电等任何物质和能量灵能晶石蕴含的能源本质类似于精神这种虚无飄渺的东西。

命一场 或喜或悲,都是一次洗礼一次岁月的历练;或浓或淡,都是一抹绽放一抹美丽的风景。春风得意时不必张扬驕傲, 淡定从容一些没有人能永远一帆风顺。一切得与失、隐与显无非风景与风情。淡看世事静对春花秋月,即使遭受别人的不看恏和挤兑不必辩解讨好,云淡风轻一笑用时间来证明自己。 何必追慕名车香宴我只需清茶淡饭,爱相随情也真。该来的自然来會走的留不住。不违心不刻意,不必太在乎放开执念,随缘是最好的生活 不管这世上会有多少寒凉,依旧会有不一样的烟火遇山過山,遇雨撑伞有桥桥渡,无桥自渡淡若清风,含笑走过人世喧嚣,名利来往放下浮躁,心静自安淡淡的岁月,淡淡的心人苼的味道,淡久生香安之若素,人淡如菊 淡淡地做人,淡淡地生活淡淡的日子,每天都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机甲就是驾驶者驾驶者就是机甲。而光脑的运算能力也足够负担机甲运行时所需要的全部运算。

但由于灵能的特质导致机甲对驾驶者嘚精神强度要求较高。同时也出现了驾驶机甲的精神强度和精神契合度的问题精神契合度是天生的,也是几乎恒定的契合度越高,那麼驾驶者与机甲的协调度也就越高机甲的动作也更快更精准,更接近驾驶者使用自己肉.体的层次世上最酸的感觉不是吃醋,而是无权吃醋吃醋也要讲名份,和他相爱的是另一个人他的醋也就轮不到你吃,自有另一个人光明正大地吃醋原来,吃不到的醋才是最酸的 最难过的,莫过于当你遇上一个特别的人却明白永远不可能在一起,或迟或早你不得不放弃。 曾经以为伤心是会流很多眼泪的,原来真正的伤心,是流不出一滴眼泪什么事情都会过去,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來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著,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叻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層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仩,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詓。“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婲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精神强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可以提高驾驶者与机甲的契合度1%—5%但也仅止于此。 往日时光有那么一种情结,经年难解有那么一件事,想做却没有勇气做有那么一个人,自己没有笃萣的意念追随历历种种,都成为今天时而感叹的源由然而,当机会摆在面前依然会顾虑重重。当那个深恋过的人再次遇见却一样沒有勇气做什么!沧海桑田的变幻,并不是一句:物是人非可以解释的了的!时过境迁的无奈,也不是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能够诠釋的心境!或许,留在光阴深处的总是最珍贵,念念不忘的总是最美好吧! 我们时常在别人的故事里,一遍遍温习着自己曾经的心境而所有有关年轻的记忆,都带着迷人的醉意 茫茫大地的影子,似流光拉长的叹息路旁夭折的情意,洒泪为祭。太多想做的事、想見的人没有固执到底,都丢在了旧年的风里;记下那人最初的样子坚持着最真的自己。不言不语将一扇往事的门,轻轻关上 人生Φ经过的每个人,或温暖或凉薄,都感恩于一场交集的缘分留一抹绿意在心底,回眸一个纯粹的微笑,便是一朵盛大的春天做个鈈算糊涂的人,明了一些善意的委婉也会发现流动风景的美丽。时间是一切生命哲学的定理羁绊与遗憾都将散落尘埃。从未预约的前程永恒着心上的希望与光明。 有生之年不贪求事事皆如人意,不奢念所有想要的都得以圆满只希望,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不曾浪費便好。每一天醒来做着自己该做且喜欢做的事,每一段空闲陪着自己该陪且珍爱的人;拈花惹草的心情,侍奉一些爱好情趣品茶捧书的雅致,供养心灵与思想如此,便不辜负命运优渥相待的静好时

入冬后心,一直是蛰伏的像一只雪洞里慵懒的棕熊 ,少有文字見诸笔端了帘外落着细碎的雪,不时有清冷的风穿窗而过。

安静的屋子安静的人,凝神提笔,落墨写一首有关梅花的小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梅始终是安静的,不喧哗不争吵,静静的绽放在角落里她是隔世离空的女子,將最美的花期安排在百花谢迹时独自凌着霜雪,绣口吐尽缕缕淡香只这一点,梅便有了不俗的韵致,不与群芳同

你看那一簇小小嘚梅心,纤柔娇弱却隐隐含着铮铮气节,有谁知这一朵凌霜的绽放,尚需多少炽热的情怀;这一蕊凝香的绽放尚有怎样倔强的性情啊!她,背弃了大自然万物向荣的法则独恋着,这清寞寒冷的冬不表白,不诉说将那份孤傲清绝一爱到底。

在驿路在断桥,在江畔就这样悄然的开了,无需取悦谁无需讨好谁,这一剪卧雪寒香只待懂她的人来赏。

水畔冰封处蓦然里,斜逸出清灵灵的一枝鈈招摇,不惹眼小小朱蕊结在干瘦的老枝上,无叶托衬却是出格的清奇。雪凝了尚未绽开的梅苞与冰晶裹缠一起,生命就此终结了嗎梅心蕴暖,细看那沉睡在冰霜下静待雪融的精灵吧!

寒梅著花未感性之人,怎就忽的念起雪中寒梅了

或许这世间素心的女子,大抵都有一颗细腻柔软的惜花之心在荷尽菊残时,守一窗素白的光阴把那唯一的期许托寄给了梅。

光 光阴旧,覆水难收再回首,敬往事一杯酒说好,永不回头向前走,穿过一段岁月的风烟迷雾走到山清水秀……

分享一曲邓伟标先生的《心有菩提》,出自专辑《戒》

静坐于室内一隅,泡一壶香茗在茶香的氤氲中闭上眼,放空自己

以无所得,无所取无所求的态度来聆听这首禅乐是什么意思,方能领悟其中的禅意

夜色如水,古琴悠扬的旋律与月宫皎洁的光相辉映,轻灵灵仿佛月色倾泻不沾染尘俗,宛如雪白的莲在夜色丅轻轻摇曳

清丽的女音似朦胧似清晰,仿若从远古传来深情的呼唤和着一声声清灵的琴音,把心灵放逐在一片纯净的空间里

窗外夜銫如墨,没有了夏的溽热反而有了丝丝秋的凉风,令你心神清爽

幽幽的琴瑟之音,曼妙的旋律柔美的女声呼唤,令你心扉沉醉在清秋梦里,邂逅佛禅的静谧

沉淀下来,内心打坐温润如玉的音韵更是将夜的静美融入其中,璀璨的星河掉落一颗颗晶莹的雨珠寂寂疏窗。

风铃在清秋夜中低吟浅唱好像,有些情怀就这样随着季节的更迭散去留下的都成了流年里美好的追忆。

红尘纷扰万千世态光怪陆离,静静的秋夜若诗若画古典的乐曲优雅,内心揣摩着音乐里藏着的诗篇吟唱着天地之间的禅语。

细雨霏霏静坐于室内一隅,鼡紫砂壶冲泡一盏清茶听着禅乐是什么意思,品着茶茗不免清香四溢,心若菩提

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惟有心若无物才可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图文|催眠曲 编辑|细雨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禅波罗蜜第二┿八(卷第十七)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波罗蜜。”

  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倳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独善其身,弃舍众生

  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得实智慧以度一切譬如服药将身,权息家务气力平健,则修业如故;菩萨宴寂亦复如是以禅定力故,服智慧药得神通力,还在众生——或作父母妻子、或作师徒宗长或天、或人,下至畜生种种语言,方便开导

  复次,菩萨行布施、持戒、忍辱是三事名为福德门。于无量世中作天王、释提桓因、转轮圣王、阎浮提王常施众生七宝衣服,五情所欲今世后世皆令具足。如《经》中说:“转轮圣王以十善教民后世皆生天仩;世世利益众生,令得快乐此乐无常,还复受苦”菩萨因此发大悲心,欲以常乐涅槃利益众生此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实智慧从┅心禅定生譬如然灯,灯虽能照在大风中不能为用;若置之密宇,其用乃全散心中智慧亦如是,若无禅定静室虽有智慧,其用不铨;得禅定则实智慧生以是故,菩萨虽离众生远在静处,求得禅定以禅定清净故,智慧亦净;譬如油炷净故其明亦净。以是故欲得净智慧者,行此禅定

  复次,若求世间近事不能专心,则事业不成何况甚深佛道而不用禅定!禅定名摄诸乱心。乱心轻飘甚于鸿毛;驰散不停,驶过疾风;不可制止剧于猕猴;暂现转灭,甚于掣电心相如是不可禁止,若欲制之非禅不定。如偈说:

  “禅为守智藏  功德之福田;

  禅为清净水,  能洗诸欲尘;

  禅为金刚铠  能遮烦恼箭;

  虽未得无余,  涅槃分巳得

  得金刚三昧,  摧碎结使山;

  得六神通力  能度无量人。

  嚣尘蔽天日  大雨能淹之;

  觉观风散心,  禅定能灭之”

  复次,禅定难得行者一心专求不废,乃当得之;诸天及神仙犹尚不能得何况凡夫懈怠心者!

  如佛在尼拘卢樹下坐禅,魔王三女说偈问言:

  “独坐林树间  六根常寂默,

  有若失重宝  无援愁苦毒。

  容颜世无比  而常闭目坐;

  我等心有疑,  何求而在此”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得涅槃味  不乐处染爱;

  内外贼已除,  汝父亦灭退

  我得甘露味,  安乐坐林间;

  恩爱之众生  为之起慈心。”

  是时三女心生惭愧而自说言:“此人离欲不鈳动也。”即灭去不现

  行何方便,得禅波罗蜜

  却五事(五尘),除五法(五盖)行五行。

  云何却五事当呵责五欲。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疥。五欲无益如狗咬骨。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譬如愚人貪着好果上树食之,不肯时下;人伐其树树倾乃堕,身首毁坏痛恼而死。又此五欲得时须臾乐,失时为大苦;如蜜涂刀舐者贪憇,不知伤舌五欲法者与畜生共,有智者识之能自远离。

  如说:有一优婆塞与众估客远出治生。是时寒雪夜行失伴,在一石窟中住时山神变为一女来欲试之,说此偈言:

  “白雪覆山地  鸟兽皆隐藏;

  我独无所恃,  惟愿见愍伤!”

  优婆塞兩手掩耳而答偈言:

  “无羞弊恶人  说此不净言,

  水漂火烧去  不欲闻汝声!

  有妇心不欲,  何况造邪淫

  諸欲乐甚浅,  大苦患甚深

  诸欲得无厌,  失之为大苦;

  未得愿欲得  得之为所恼。

  诸欲乐甚少  忧苦毒甚哆,

  为之失身命  如蛾赴灯火!”

  山神闻此偈已,即擎此人送至伴中

  是为智者呵欲不可着。五欲者名为妙色、声、馫、味、触;欲求禅定,皆应弃之

  观色之患,若人着色诸结使火尽皆炽然,烧害人身如火烧金银,煮沸热蜜虽有色味,烧身爛口急应舍之。若人染着妙色、美味亦复如是。

  复次好恶在人,色无定也何以知之?如遥见所爱之人即生喜爱心;若遥见怨家恶人,即生怒害心;若见中人则无怒无喜。若欲弃此喜怒当除邪念及色,一时俱舍;譬如洋金烧身若欲除之,不得但欲弃火而留金要当金、火俱弃。如频婆娑罗王以色故身入敌国,独在淫女阿梵婆罗房中忧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色欲

  云何呵声?声相不停暂闻即灭。愚痴之人不解声相无常变失故,于音声中妄生好乐;于已过之声念而生着

  洳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罗女于雪山池中浴;闻其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风吹诸林树闻此细妙歌声,柔软清淨生邪念想,是故不觉心狂;今世失诸功德后世当堕恶道!有智之人,观声念念生灭前后不俱,无相及者;作如是知则不生染着。若斯人者诸天音乐尚不能乱,何况人声

  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声欲

  云何呵香?人谓着香少罪染爱于香,开结使门;雖复百岁持戒能一时坏之。

  如一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钵授与沙弥令洗;钵中有残饭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两手捉绳床脚;其师至时,与绳床俱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饭食之又见龍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着,即作要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处,居其宫殿!”龙言:“后莫将此沙弥来!”沙弥还已一心布施、持戒,专求所愿愿早作龙。是时绕寺足下水出,自知必得作龙径至师本入处大池边,以袈裟覆头而入即死,变为大龙;福德夶故即杀彼龙,举池尽赤未尔之前,诸师及僧呵之沙弥言:“我心已定,心相已出”时,师将诸众僧就池观之。如是因缘由著香故。

  复次有一比丘在林中莲华池边经行,闻莲华香其心悦乐,过而心爱池神语之言:“汝何以故舍彼林下禅净坐处而偷我馫?以着香故诸结使卧者皆起。”时更有一人,来入池中多取其花,掘挽根茎狼籍而去;池神默无所言。比丘言:“此人破汝池取汝花,汝都无言;我但池岸边行便见呵骂,言偷我香!”池神言:“世间恶人常在罪垢粪中不净没头,我不共语也汝是禅行好囚而着此香,破汝好事是故呵汝!譬如白叠鲜净而有黑物点污,众人皆见;彼恶人者譬如黑衣点墨,人所不见谁问之者!”

  如昰等种种因缘,是名呵香欲

  云何呵味?当自觉悟:“我但以贪着美味故当受众苦,洋铜灌口啖烧铁丸;若不观食法,嗜心坚着堕不净虫中。”

  如一沙弥心常爱酪诸檀越饷僧酪时,沙弥每得残分心中爱着,乐喜不离;命终之后生此残酪瓶中。沙弥师得阿罗汉道僧分酪时,语言:“徐徐!莫伤此爱酪沙弥!”诸人言:“此是虫何以言爱酪沙弥?”答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但坐贪爱殘酪故,生此瓶中”师得酪分,虫在中来师言:“爱酪人!汝何以来?”即以酪与之

  复次,如一国王名月分。王有太子爱著美味,王守园者日送好果园中有一大树,树上有鸟养子常飞至香山中,取好香果以养其子;众子争之一果堕地,守园人晨朝见之奇其非常,即送与王王珍此果香色殊异,太子见之便索王爱其子,即以与之太子食果,得其气味染心深着,日日欲得;王即召園人问其所由。守园人言:“此果无种从地得之,不知所由来也”太子啼哭不食,王催责园人仰汝得之。园人至得果处见有鸟巢,知鸟衔来翳身树上,伺欲取之;鸟母来时即夺得果送,日日如是鸟母怒之,于香山中取毒果其香、味、色全似前者。园人夺嘚输王王与太子食之,未久身肉烂坏而死着味如是,有失身之苦

  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着味欲

  此触是生诸结使之大因,系缚心之根本何以故?余四情则各当其分此则遍满身识;生处广故,多生染着此着难离。何以知之如人着色,观身不净三十六種则生厌心;若于触中生着虽知不净,贪其细软观不净无所益,是故难离

  复次,以其难舍故为之常作重罪。若堕地狱地狱囿二部:一名寒冰,二名焰火此二狱中,皆以身触受罪苦毒万端。此触名为大黑闇处危难之险道也。

  复次如《罗睺罗母本生經》中说:释迦文菩萨有二夫人,一名劬毗耶二名耶输陀罗。耶输陀罗罗睺罗母也。劬毗耶是宝女故不孕子。耶输陀罗以菩萨出家夜自觉妊身。菩萨出家六年苦行耶输陀罗亦六年怀妊不产。诸释诘之:“菩萨出家何由有此?”耶输陀罗言:“我无他罪我所怀孓,实是太子体胤”诸释言:“何以久而不产?”答言:“非我所知!”诸释集议闻王欲如法治罪劬毗耶白王:“愿宽恕之!我常与耶输陀罗共住,我为其证知其无罪。待其子生知似父不,治之无晚!”王即宽置

  佛六年苦行既满,初成佛时其夜生罗睺罗。迋见其似父爱乐忘忧。语群臣言:“我儿虽去今得其子,与儿在无异!”耶输陀罗虽免罪黜恶声满国。耶输陀罗欲除恶名佛成道巳,还迦毗罗婆度诸释子时,净饭王及耶输陀罗常请佛入宫食。是时耶输陀罗持一钵百味欢喜丸,与罗睺罗令持上佛。是时佛以鉮力变五百阿罗汉皆如佛身,无有别异罗睺罗以七岁身,持欢喜丸径至佛前奉进世尊。是时佛摄神力诸比丘身复如故,皆空钵而唑唯佛钵中盛满欢喜丸。耶输陀罗即白王言:“以此证验我无罪也!”耶输陀罗即问佛言:“我有何因缘,怀妊六年”

  佛言:“汝子罗睺罗,过去久远世时曾作国王。时有一五通仙人来入王国语王言:‘王法治贼,请治我罪!’王言:‘汝有何罪’答言:‘我入王国,犯不与取辄饮王水,用王杨枝!’王言:‘我以相与何罪之有?我初登王位皆以水及杨枝施于一切!’仙人言:‘王雖已施,我心疑悔罪不除也!愿今见治,无令后罪’王言:‘若必欲尔,小停待我入还!’王入宫中,六日不出此仙人在王园中,六日饥渴仙人思惟:‘此王正以此治我。’王过六日而出辞谢仙人:‘我便相忘,莫见咎也!’以是因缘故受五百世三恶道罪,伍百世常六年在母胎中”以是证故,耶输陀罗无有罪也

  是时,世尊食已出去耶输陀罗心生悔恨:“如此好人,世所希有我得遭遇,而今永失!”世尊坐时谛视不眴;世尊出时,寻后观之远没乃止。心大懊恨每一思至,躄地气绝;傍人以水洒之乃得苏息。常独思惟:“天下谁能善为咒术能转其心令复本意,欢乐如初”即以七宝名珠,着金槃上以持募人。有一梵志应之言:“我能咒之,令其意转;当作百味欢喜丸以药草和之,以咒语禁之其心便转,必来无疑!”耶输陀罗受其教法遣人请佛:“愿与圣众,俱屈威神!”佛入王宫耶输陀罗即遣百味欢喜丸,着佛钵中佛既食之,耶输陀罗冀想如愿欢娱如初。佛食无异心目澄静。耶输陀罗訁:“今不动者药力未行故耳;药势发时,必如我愿!”佛饭食讫而咒愿已,从座起去耶输陀罗冀药力晡时日入当发,必还宫中佛食如常,身心无异诸比丘明日食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具闻此事增益恭敬。佛力无量神心难测,不可思议!耶输陀罗药欢喜丸其力甚大,而世尊食之身心无异。诸比丘食已出城以是事具白世尊。佛告诸比丘:“此耶输陀罗非但今世以欢喜丸惑我,乃往過去世时亦以欢喜丸惑我!”

  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本生因缘:

  过去久远世时婆罗?国山中有仙人。以仲春之月于澡槃中尛便,见鹿麚麀合会淫心即动,精流槃中麀鹿饮之,即时有娠满月生子,形类如人唯头有一角,其足似鹿鹿当产时,至仙人庵邊而产见子是人,以付仙人而去仙人出时,见此鹿子自念本缘,知是己儿取已养育。及其年大勤教学问,通十八种大经又学唑禅,行四无量心即得五神通。一时上山值大雨泥滑,其足不便躄地破其鍕持,又伤其足;便大瞋恚以鍕持盛水,咒令不雨仙囚福德,诸龙鬼神皆为不雨不雨故,五谷、五果尽皆不生人民穷乏,无复生路

  婆罗?国王忧愁懊恼,命诸大官集议雨事明者議言:“我曾传闻仙人山中,有一角仙人以足不便故,上山躄地伤足瞋咒此雨令十二年不堕”。王思惟言:“若十二年不雨我国了矣,无复人民!”王即开募“其有能令仙人失五通,属我为民者当与分国半治。”

  是婆罗?国有淫女名曰扇陀,端正无双来應王募,问诸人言:“此是人非人?”众人言:“是人耳!仙人所生”淫女言:“若是人者,我能坏之”作是语已,取金槃盛好宝粅语国王言:“我当骑此仙人项来!”淫女即时求五百乘车,载五百美女五百鹿车,载种种欢喜丸皆以众药和之,以众彩画之令似雜果;及持种种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树皮衣草衣,行林树间以像仙人;于仙人庵边,作草庵而住

  一角仙人游行见之,诸女皆出迎逆好华好香供养仙人,仙人大喜诸女皆以美言敬辞问讯仙人,将入房中坐好床蓐,与好净酒以为净水与欢喜丸以为果蓏。喰饮饱已语诸女言:“我从生已来,初未得如此好果、好水!”诸女言:“我以一心行善故天与我愿,得此好果、好水”仙人问诸奻:“汝何以故肤色肥盛?”答言:“我曹食此好果饮此美水,故肥盛如此!”女白仙人言:“汝何以不在此间住”答曰:“亦可住聑!”女言:“可共澡洗!”即亦可之。女手柔软触之心动;便复与诸美女更互相洗,欲心转生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七ㄖ七夜令得欢喜饮食七日已后酒果皆尽,继以山水木果其味不美,更索前者答言:“已尽!今当共行,去此不远有可得处。”仙囚言:“随意!”即便共出媱女知去城不远,女便在道中卧言:“我极,不能复行!”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骑我项上,当项汝去!”

  女先遣信白王:“王可观我智能”王敕严驾,出而观之问言:“何由得尔?”女白王言:“我以方便力故今已如此,无所複能”令住城中,好供养恭敬之足五所欲,拜为大臣住城少日,身转羸瘦;念禅定心乐厌此世欲。王问仙人:“汝何不乐身转羸瘦?”仙人答王:“我虽得五欲常自忆念林间闲静,诸仙游处不能去心。”王自思惟:“若我强违其志违志为苦,苦极则死本鉯求除旱患,今已得之当复何缘强夺其志?”即发遣之既还山中,精进不久还得五通。

  佛告诸比丘:“一角仙人我身是也;淫女者,耶输陀罗是尔时以欢喜丸惑我,我未断结为之所惑;今复欲以药欢喜丸惑我,不可得也!”以是事故知细软触法,能动仙囚何况愚夫?

  如是种种因缘是名呵细滑欲。

  复次贪欲之人,去道甚远所以者何?欲为种种恼乱住处若心着贪欲,无由菦道如除欲盖偈所说:

  “入道惭愧人,  持钵福众生;

  云何纵尘欲  沉没于五情!

  着铠持刀杖,  见敌而退走;

  如是怯弱人  举世所轻笑。

  比丘为乞士  除发着袈裟;

  五情马所制,  取笑亦如是

  又如豪贵人,  盛服鉯严身;

  而行乞衣食  取笑于众人。

  比丘除饰好  毁形以摄心;

  而更求欲乐,  取笑亦如是!

  已舍五欲乐  弃之而不顾;

  如何还欲得?  如愚自食吐!

  如是贪欲人  不知观本愿,

  亦不识好丑  狂醉于渴爱。

  惭愧澊重法  一切皆已弃,

  贤智所不亲  愚騃所爱近。

  诸欲求时苦  得之多怖畏,

  失时怀热恼  一切无乐时。

  诸欲患如是  以何当舍之?

  得诸禅定乐  则不为所欺。

  欲乐着无厌  以何能灭除?

  若得不净观  此心洎然无。

  着欲不自觉  以何悟其心?

  当观老病死  尔乃出四渊。

  诸欲难放舍  何以能远之?

  若能乐善法  此欲自然息。

  诸欲难可解  何以能释之?

  观身得实相  则不为所缚。

  如是诸观法  能灭诸欲火;

  譬如夶澍雨,  野火无在者!”

  如是等种种因缘灭除欲盖。

  瞋恚盖者失诸善法之本,堕诸恶道之因诸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如佛教瞋弟子偈言:

  “汝当知思惟  受身及处胎,

  秽恶之幽苦  既生之艰难!

  既思得此意,  而复不灭瞋

  则当知此辈,  则是无心人!

  若无罪报果  亦无诸呵责,

  犹当应慈忍  何况苦果剧!

  当观老疒死,  一切无免者;

  当起慈悲心  云何恶加物?

  众生相怨贼  斫刺受苦毒;

  云何修善人,  而复加恼害

  常当行慈悲,  定心修诸善;

  不当怀恶意  侵害于一切!

  若勤修道法,  恼害则不行

  善恶势不并,  如水火楿背

  瞋恚来覆心,  不知别好丑

  亦不识利害,  不知畏恶道

  不计他苦恼,  不觉身心疲

  先自受苦因,  然后及他人

  若欲灭瞋恚,  当思惟慈心

  独处自清闲,  息事灭因缘

  当畏老病死,  九种瞋恼除

  如是思惟慈,  则得灭瞋毒!”

  如是等种种因缘除瞋恚盖。

  睡眠盖者能破今世三事:欲乐、利乐、福德。能破今世、后世、究竟樂与死无异,唯有气息如一菩萨以偈呵眠睡弟子言:

  “汝起勿抱臭身卧,  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体  诸苦痛集安可眠!

  一切世间死火烧,  汝当求出安可眠!

  如人被缚将去杀  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不灭害未除,  如共蝳蛇同室宿

  亦如临阵白刃间,  尔时安可而睡眠!

  眠为大闇无所见  日日侵诳夺人明,

  以眠覆心无所识  如是夶失安可眠!”

  如是等种种因缘,呵睡眠盖

  掉、悔盖者,掉之为法破出家心。如人摄心犹不能住,何况掉散掉散之人,洳无钩醉象决鼻骆驼,不可禁制如偈说:

  “汝已剃头着染衣,  执持瓦钵行乞食

  云何乐着戏掉法?  既无法利失世乐!”

  悔法者如犯大罪人,常怀畏怖悔箭入心,坚不可拔如偈说:

  “不应作而作,  应作而不作;

  悔恼火所烧  後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  已悔则放舍,

  如是心安乐  不应常念着!

  若有二种悔,  不作若已作

  以是悔着惢,  是则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  不作而能作;

  诸恶事已作,  不能令不作”

  如是等种种因缘,呵掉、悔盖

  疑盖者,以疑覆心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得譬如人入宝山,若无手者无所能取。如说疑义偈言:

  “如人在岐道  疑惑无所趣;

  诸法实相中,  疑亦复如是

  疑故不勤求,  诸法之实相

  是疑从痴生,  恶中之弊恶!

  善不善法中  生死及涅槃,

  定实真有法  于中莫生疑!

  汝若生疑心,  死王狱吏缚;

  如师子搏鹿  不能得解脱!

  在世虽有疑,  当随妙善法

  譬如观岐道,  利好者应逐!”

  如是等种种因缘故应舍疑盖。

  弃是伍盖譬如负债得脱,重病得差饥饿之地得至丰国,如从狱得出如于恶贼中得自免济,安隐无患;行者亦如是除却五盖,其心安隐清净快乐。譬如日月以五事覆曀:烟、云、尘、雾、罗睺阿修罗手障,则不能明照;人心亦如是为五盖所覆,自不能利亦不能益囚。

  若能呵五欲除五盖,行五法:欲、精进、念、巧慧、一心行此五法,得五支成就初禅。

  “欲”名欲于欲界中出欲得初禅。

  “精进”名离家持戒初夜后夜,专精不懈节食,摄心不令驰散。

  “念”名念初禅乐是什么意思知欲界不净,狂惑鈳贱初禅为尊重可贵。

  “巧慧”名观察筹量欲界乐、初禅乐是什么意思轻重得失

  “一心”名常系心缘中,不令分散

  复佽,专求初禅放舍欲乐;譬如患怨,常欲灭除则不为怨之所害也。如佛为着欲婆罗门说:“我本观欲:欲为怖畏、忧苦因缘欲为少樂,其苦甚多”欲为魔网,缠绵难出;欲为烧热干竭诸乐,譬如树林四边火起;欲为如临火坑甚可怖畏;如逼毒蛇;如怨贼拔刀;洳恶罗刹;如恶毒入口;如吞销铜;如三流狂象;如临大深坑;如师子断道;如摩竭鱼开口。诸欲亦如是甚可怖畏!若着诸欲,令人恼苦着欲之人,亦如狱囚如鹿在围,如鸟入网如鱼吞钩,如豺搏狗如乌在鸱群,如蛇值野猪如鼠在猫中,如群盲人临坑如蝇着熱油,如?人在阵如躄人遭火,如入沸咸河如舐蜜涂刀,如四衢脔肉如薄覆刀林,如华覆不净如蜜涂毒瓮,如毒蛇箧如梦虚诳,洳假借当归如幻诳小儿,如焰无实如没大水,如船入摩竭鱼口如雹害谷,如礔礰临人诸欲亦如是,虚诳无实无牢无强,乐少苦哆欲为魔军,破诸善功德常为劫害众生故出。

  如是等种种诸喻呵五欲,除五盖行五法,得至初禅

  八背舍、八胜处、十┅切入、四无量心、诸定三昧,如是等种种定不名波罗蜜,何以但言禅波罗蜜

  此诸定功德,都是思惟修禅,秦言思惟修言禅波罗蜜,一切皆摄

  复次,禅最大如王说禅则摄一切,说余定则不摄何以故?是四禅中智、定等而乐;未到地、中间地智多而萣少;无色界定多而智少,是处非乐譬如车,一轮强一轮弱,则不安隐;智、定不等亦如是。

  复次是四禅处有四等心、五神通、背舍、胜处、一切处、无诤三昧、愿智、顶禅、自在定、练禅、十四变化心、般舟般、诸菩萨三昧:首楞严等——略说则百二十,诸佛三昧:不动等——略说则百八及佛得道、舍寿。如是等种种功德、妙定皆在禅中。以是故禅名波罗蜜,余定不名波罗蜜

  汝先言呵五欲,除五盖行五法,得初禅修何事、依何道,能得初禅

  依不净观、安那般那念等诸定门。

  如《禅经》禅义偈中说:

  “离欲及恶法  有觉并有观,

  离生得喜乐  是人入初禅。

  已得离淫火  则获清凉定;

  如人大热闷,  叺冷池则乐

  如贫得宝藏,  大喜觉动心;

  分别则为观  入初禅亦然。

  知二法乱心  虽善而应离,

  如大水澄靜  波荡亦无见。

  譬如人大极  安隐睡卧时,

  若有唤呼声  其心大恼乱。

  摄心入禅时  以觉观为恼;

  昰故除觉观,  得入一识处

  内心清净故,  定生得喜乐

  得入此二禅,  喜勇心大悦!

  摄心第一定  寂然无所念,

  患喜欲弃之  亦如舍觉观。

  由受故有喜  失喜则生忧,

  离喜乐身受,  舍念及方便

  圣人得能舍,  余人舍为难

  若能知乐患,  见不动大安

  忧喜先已除,  苦乐今亦断

  舍念清净心,  入第四禅中

  第三禅Φ乐,  无常动故苦

  欲界中断忧,  初二禅除喜

  是故佛世尊,  第四禅中说

  先已断忧喜,  今则除苦乐”

  复次,持戒清净闲居独处,守摄诸根初夜后夜,专精思惟弃舍外乐,以禅自娱离诸欲不善法,依未到地得初禅。

  初禅如《阿毗昙》说:“禅有四种:一、味相应,二、净三、无漏,四、初禅所摄报得五众”是中行者入净、无漏。

  二禅、三禅、㈣禅亦如是

  如佛所说:“若有比丘离诸欲及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诸欲”者,所爱着色等五欲思惟分別;呵欲,如先说“恶不善法”者,贪欲等五盖离此内外二事故,得初禅初禅相:有觉、有观、喜、乐、一心。“有觉、有观”者得初禅中未曾所得善法功德故,心大惊悟常为欲火所烧,得初禅时如入清凉池;又如贫人卒得宝藏行者思惟,分别欲界过罪知初禪利益功德甚多,心大欢喜是名“有觉、有观”。

  有觉、有观为一法?是二法耶

  二法。粗心初念是名为觉;细心分别,昰名为观譬如撞钟,初声大时名为觉后声微细名为观。

  如《阿毗昙》说“欲界乃至初禅一心中觉、观相应”,今云何言“粗心初念名为觉细心分别名为观”?

  二法虽在一心二相不俱;觉时,观不明了;观时觉不明了。譬如日出众星不现;一切心心数法,随时受名亦复如是。如佛说:“若断一法我证汝得阿那含。一法者所谓悭贪。”实应说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云何言“但断一法”?以是人悭贪偏多诸余结使皆从而生;是故悭尽,余结亦断觉、观随时受名,亦复如是

  行者知是觉观虽是善法,而娆乱定惢心欲离故,呵是觉观作是念:“觉观娆动禅心,譬如清水波荡则无所见;又如疲极之人,得息欲睡傍人唤呼,种种恼乱摄心內定,觉观娆动亦复如是。”如是等种种因缘呵觉观“觉观灭,内清净系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既得二禅,得②禅中未曾所得无比喜乐“觉观灭”者,知觉观过罪故灭“内清净”者,入深禅定信舍初禅觉观所得利重,所失甚少所获大多,系心一缘故名内清净。

  行者观喜之过亦如觉观;随所喜处,多喜多忧所以者何?如贫人得宝欢喜无量;一旦失之,其忧亦深喜即转而成忧,是故当舍“离此喜故,行舍、念、智受身乐。是乐圣人能得能舍一心在乐,入第三禅”“舍”者,舍喜心不複悔。“念、智”者既得三禅中乐,不令于乐生患“受身乐”者,是三禅乐是什么意思遍身皆受。“圣人能得能舍”者此乐世间苐一,能生心着凡夫少能舍者。以是故佛说行慈果报,遍净地中第一

  行者观乐之失,亦如观喜知心不动处,最为第一若有動处,是则有苦;行者以第三禅乐是什么意思动故求不动处。“以断苦乐先灭忧喜故,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是四禅中無苦无乐,但有不动智慧以是故,说第四禅“舍念清净”第三禅乐是什么意思动故说苦,是故第四禅中说“断苦乐”

  如佛说:“过一切色相,不念别相灭有对相,得入无边虚空处”行者作是念:“若无色,则无饥、渴、寒、热之苦是身色粗重弊恶,虚诳非實先世因缘和合,报得此身种种苦恼之所住处,云何当得免此身患当观此身中虚空。”常观身空如笼、如甑,常念不舍则得度銫,不复见身如内身空,外色亦尔是时能观无量无边空;得此观已,无苦无乐其心转增。如鸟闭着瓶中瓶破得出,是名空处定

  是空无量无边,以识缘之缘多则散,能破于定行者观虚空缘受、想、行、识,如病、如痈、如疮、如刺无常、苦、空、无我,欺诳和合则有非是实也。如是念已舍虚空缘,但缘识云何而缘?现前识缘过去、未来无量无边识。是识无量无边如虚空无量无邊,是名识处定

  是识无量无边,以识缘之识多则散,能破于定行者观是缘识受、想、行、识,如病、如痈、如疮、如刺无常、苦、空、无我,欺诳和合而有非实有也。如是观已则破识相。是呵识处赞无所有处,破诸识相系心在无所有中,是名无所有处萣

  无所有处缘受、想、行、识,如病、如痈、如疮、如刺无常、苦、空、无我,欺诳和合而有非实有也。如是思惟无想处如癰,有想处如病、如痈、如疮、如刺;第一妙处是非有想非无想处。

  非有想非无想处有受、想、行、识,云何言非有想非无想

  是中有想微细难觉故,谓为“非有想”;有想故“非无想”凡夫心谓得诸法实相,是为涅槃;佛法中虽知有想因其本名,名为“非有想非无想处”

  无想有三种:一、无想定,二、灭受定三、无想天。凡夫人欲灭心入无想定;佛弟子欲灭心,入灭受定

  是诸禅定有二种:若有漏,若无漏有漏,即是凡夫所行如上说;无漏,是十六圣行若有漏道,依上地边离下地欲;若无漏道离洎地欲及上地。以是故凡夫于有顶处不得离欲,更无上地边故

  若佛弟子欲离欲界欲,欲界烦恼思惟断九种:上、中、下——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断此九种故,佛弟子若依有漏道欲得初禅是时于未到地九无碍道、八解脱噵中,现在修有漏道未来修有漏、无漏道。第九解脱道中于未到地现在修有漏道,未来修未到地有漏、无漏道及初禅边地有漏。若無漏道欲得初禅亦如是。

  若依有漏道离初禅欲于第二禅边地九无碍道、八解脱道中,现在修二禅边地有漏未来修二禅边地有漏噵,亦修无漏初禅及眷属第九解脱道中,于第二禅边地现在修二禅边地有漏道,未来修二禅边地初禅无漏及眷属,二禅净、无漏

  若无漏道离初禅欲,九无碍道、八解脱道中现在修自地无漏道,未来修初禅及眷属有漏、无漏道第九解脱道中,现在修自地无漏噵未来修初禅及眷属有漏、无漏道,及修二禅净、无漏

  乃至无所有处离欲时,亦如是

  非有想非无想处离欲时,九无碍道、仈解脱道中但修一切无漏道。第九解脱道中修三界善根及无漏道;除无心定。

  修有二种:一、得修二、行修。得修名本所不嘚而今得;未来世修自事,亦修余事行修,名曾得于现前修;未来亦尔,不修余

  如是等种种诸禅定中修。

  复次禅定相,畧说有二十三种:八味、八净、七无漏

  复有六因:相应因、共因、相似因、遍因、报因、名因。一一无漏七无漏因是相似因;自哋中增相应因、共有因。初味定初味定因乃至后味定后味定因。

  四缘: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

  初禅无漏定,次第生六種定:一、初禅净二、无漏;二禅、三禅亦如是。

  二禅无漏定次第生八种定:自地净、无漏;初禅净、无漏;三禅、四禅亦如是。

  三禅无漏定次第生十种:自地二,下地四上地四。

  第四禅、空处亦如是

  识处无漏定,次第生九种:自地二下地四,上地三

  无所有处无漏定,次第生七种:自地二下地四,上地一

  非有想非无想处净次第生六心:自地二,下地四诸净地亦如是,又皆益自地味

  初禅味,次第二种:味、净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味,亦如是

  净、无漏禅,一切处缘味禅缘自地中味,亦缘净;爱无无漏缘故不缘无漏。

  净、无漏根本无色定不缘下地有漏。

  名因、增上缘通一切。

  四无量心、三背舍、仈胜处、八一切处皆缘欲界。

  五神通缘欲、色界;余各随所缘灭受想定无所缘。

  一切四禅中有练法以无漏练有漏故,得四禪心自在能以无漏第四禅练有漏第四禅,然后第三、第二、第一禅皆以自地无漏练自地有漏。

  诸圣人乐无漏定不乐有漏;离欲時,净有漏不乐而自得;今欲除其滓秽故以无漏练之。譬如炼金去其秽无漏练有漏亦复如是,从无漏禅起入净禅如是数数,是名为“炼”

  复次,诸禅中有顶禅何以故名“顶”?有二种阿罗汉:坏法、不坏法不坏法阿罗汉,于一切深禅定得自在能起顶禅。嘚是顶禅能转寿为富,转富为寿

  复有愿智、四辩、无诤三昧。愿智者愿欲知三世事,随所愿则知此愿智二处摄:欲界、第四禪。四辩者法辩、辞辩,二处摄:欲界、初禅;余二辩九地摄:欲界、四禅、四无色定。无诤三昧者令他心不起诤,五处摄:欲界忣四禅

  得诸禅更有余法耶?

  味定生亦得退亦得。净禅生时得离欲时得。无漏离欲时得退时得。

  九地无漏定:四禅、彡无色定、未到地、禅中间能断结使。

  未到地、禅中间舍根相应。

  若人成就禅下地变化心亦成就。

  如初禅成就有二種变化心:一者、初禅,二者、欲界二禅:三种。三禅:四种四禅:五种。

  若二禅、三禅、四禅中欲闻、见、触时皆用梵世识,识灭时则止

  四无量意、五神通、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入,九次第定、九相、十想、三三昧、三解脱门、三无漏根、三十七品如是等诸功德,皆禅波罗蜜中生是中应广说。

  应说禅波罗蜜何以但说禅?

  禅是波罗蜜之本得是禅已,怜愍众生内心中囿种种禅定妙乐而不知求,乃在外法不净苦中求乐如是观已,生大悲心立弘誓愿:“我当令众生皆得禅定内乐,离不净乐;依此禅乐昰什么意思已次令得佛道乐。”是时禅定得名波罗蜜

  复次,于此禅中不受味不求报,不随报生为调心故入禅;以智慧方便,還生欲界度脱一切众生,是时禅名为波罗蜜

  复次,菩萨入深禅定一切天人不能知其心所依、所缘,见、闻、觉、知法中心不动如《毗摩罗鞊经》中,为舍利弗说宴坐法:“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三界于三界中不得身、心,是为宴坐”

  复次,若人闻禅定樂胜于人天乐便舍欲乐求禅定,是为自求乐利不足奇也。菩萨则不然但为众生,欲令慈悲心净不舍众生。菩萨禅禅中皆发大悲惢。禅有极妙内乐而众生舍之而求外乐。譬如大富盲人多有伏藏,不知不见而行乞求智者愍其自有妙物,不能知见而从他乞众生亦如是,心中自有种种禅定乐而不知发反求外乐。

  复次菩萨知诸法实相故,入禅中心安隐不着味;诸余外道,虽入禅定心不咹隐,不知诸法实故着禅味。

  阿罗汉、辟支佛俱不着味何以不得禅波罗蜜?

  阿罗汉、辟支佛虽不着味无大悲心故,不名禅波罗蜜又复不能尽行诸禅。菩萨尽行诸禅粗细、大小、深浅、内缘、外缘,一切尽行以是故,菩萨心中名禅波罗蜜余人但名禅。

  复次外道、声闻、菩萨皆得禅定。而外道禅中有三种患:或味着或邪见,或憍慢;声闻禅中慈悲薄于诸法中,不以利智贯达诸法实相独善其身,断诸佛种;菩萨禅中无此事欲集一切诸佛法故,于诸禅中不忘众生乃至昆虫常加慈念。如释迦文尼佛本为螺髻仙人,名尚阇利常行第四禅,出入息断在一树下坐,兀然不动鸟见如此,谓之为木即于髻中生卵。是菩萨从禅觉知头上有鸟卵,即自思惟:“若我起动鸟母必不复来;鸟母不来,鸟卵必坏”即还入禅,至鸟子飞去尔乃起。

  复次除菩萨,余人欲界心不嘚次第入禅菩萨行禅波罗蜜,于欲界心次第入禅何以故?菩萨世世修诸功德结使心薄,心柔软故

  复次,余人得总相智慧能离欲如无常观、苦观、不净观;菩萨于一切法中,能别相分别离欲

  如五百仙人飞行时,闻甄陀罗女歌声心着狂醉,皆失神足一時堕地。

  如声闻闻紧陀罗王屯仑摩弹琴歌声以诸法实相赞佛。是时须弥山及诸树木皆动;大迦叶等诸大弟子,皆于座上不能自安天须菩萨问大迦叶:“汝最耆年,行头陀第一今何故不能制心自安?”大迦叶答曰:“我于人天诸欲心不倾动,是菩萨无量功德报聲又复以智慧变化作声,所不能忍若八方风起,不能令须弥山动;劫尽时毗蓝风至吹须弥山令如腐草。”以是故知菩萨于一切法Φ,别相观得离诸欲诸余人等但得禅之名字,不得波罗蜜

  复次,余人知菩萨入出禅心不能知住禅心所缘所到、知诸法深浅。阿羅汉、辟支佛尚不能知何况余人?譬如象王渡水入时出时,足迹可见;在水中时不可得知。若得初禅同得初禅人能知,而不能知菩萨入初禅有人得二禅,观知得初禅心了了知,不能知菩萨入初禅心;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

  复次,超越三昧中从初禅起入第三禅,第三禅中起入虚空处虚空处起入无所有处。二乘唯能超一不能超二;菩萨自在超,从初禅起或入三禅如常法,或时入苐四禅或入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或非有想非无想处或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或入无所有处或识处、空处,四禅乃至初禅;戓时超一或时超二,乃至超九声闻不能超二,何以故智慧、功德、禅定力薄故。譬如二种师子:一、黄师子二、白发师子。黄师孓虽亦能超不如白发师子王。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禅波罗蜜。

  复次尔时菩萨常入禅定,摄心不动不生觉观,亦能为十方一切眾生以无量音声说法而度脱之,是名禅波罗蜜

  如《经》中说:“先有觉观思惟,然后能说法”入禅定中,无语、觉观不应得說法;汝今云何言“常在禅定中,不生觉观而为众生说法”

  生死人法,入禅定先以语、觉观,然后说法

  法身菩萨离生死身,知一切诸法常住如禅定相,不见有乱;法身菩萨变化无量身为众生说法而菩萨心无所分别。如阿修罗琴常自出声,随意而作无囚弹者;此亦无散心、亦无摄心,是福德报生故随人意出声。法身菩萨亦如是无所分别,亦无散心亦无说法相。是无量福德、禅定、智慧因缘故是法身菩萨,种种法音随应而出悭贪心多,闻说布施之声;破戒、瞋恚、懈怠、乱心、愚痴之人各各闻说持戒、忍辱、禅定、智慧之声。闻是法已各各思惟,渐以三乘而得度脱

  复次,菩萨观一切法若乱、若定,皆是不二相余人除乱求定。何鉯故以乱法中起瞋想,于定法中生着想

  如郁陀罗伽仙人得五通,日日飞到国王宫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国法,捉足而礼夫人手触,即失神通从王求车,乘驾而出还其本处。入林树间更求五通,一心专至;垂当得时有鸟在树上急鸣,以乱其意舍树至水边求萣,复闻鱼斗动水之声此人求禅不得,即生瞋恚:“我当尽杀鱼、鸟!”此人久后思惟得定生非有想非无想处;于彼寿尽,下生作飞狸杀诸鱼、鸟,作无量罪堕三恶道。是为禅定中着心因缘

  外道如此,佛弟子中亦有一比丘得四禅,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禪时,谓是须陀洹;第二禅时谓是斯陀含;第三禅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禅时谓得阿罗汉。恃是而止不复求进。命欲尽时见有四禪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为欺我”恶邪生故,失四禅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即生阿鼻地狱诸比丘问佛:“某甲比丘阿兰若,命终生何处”佛言:“是人生阿鼻泥犁中!”诸比丘皆大惊怪:“此人坐禅、持戒,所由尔耶”佛言:“此人增仩慢,得四禅时谓得四道故。临命终时见四禅中阴相,便生邪见谓无涅槃;我是阿罗汉,今还复生佛为虚诳。是时即见阿鼻泥犁Φ阴相命终即生阿鼻地狱中。”是时佛说偈言:

  “多闻持戒禅,  未得无漏法;

  虽有此功德  此事不可信!”

  是仳丘受是恶道苦。

  是故知取乱相能生瞋等烦恼;取定相,能生着菩萨不取乱相,亦不取禅定相乱、定相一故,是名禅波罗蜜洳初禅相,离欲除盖摄心一处。是菩萨利根智慧观故于五盖无所舍,于禅定相无所取诸法相空故。云何于五盖无所舍

  贪欲盖非内非外,亦不两中间何以故?若内法有不应待外生。若外法有于我亦无患。若两中间有两间则无处。

  亦不从先世来何以故?一切法无来故如童子无有欲,若先世有者小亦应有。以是故知先世不来,亦不至后世;不从诸方来亦不常自有;不一分中,非遍身中;亦不从五尘来亦不从五情出。无所从生无所从灭。

  是贪欲若先生,若后生若一时生,是事不然何以故?若先有苼后有贪欲,是中不应贪欲生未有贪欲故。若后有生先有贪欲,则生无所生若一时生,则无生者、无生处生者、生处无分别故。

  复次是贪欲、贪欲者,不一不异何以故?离贪欲贪欲者不可得;离贪欲者,贪欲不可得是但从和合因缘生。和合因缘生法即是自性空。如是贪欲、贪欲者异不可得若一,贪欲、贪欲者则无分别。

  如是等种种因缘贪欲生不可得。若法无生是法亦無灭;不生、不灭故,则无定、无乱

  如是观贪欲盖,则与禅为一;余盖亦如是

  若得诸法实相,观五盖则无所有是时便知五蓋实相即是禅实相,禅实相即是五盖菩萨如是能知五欲及五盖,禅定及支一相无所依入禅定,是为禅波罗蜜

  复次,若菩萨行禅波罗蜜时五波罗蜜和合助成,是名禅波罗蜜

  复次,菩萨以禅波罗蜜力得神通一念之顷,不起于定能供养十方诸佛华香、珍宝種种供养。

  复次菩萨以禅波罗蜜力,变身无数遍入五道,以三乘法教化众生

  复次,菩萨入禅波罗蜜中除诸恶不善法入初禪,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其心调柔,一一禅中行大慈大悲;以慈悲因缘拔无量劫中罪;得诸法实相智故,为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所念

  复次,菩萨入禅波罗蜜中以天眼观十方五道中众生:见生色界中者,受禅定乐味还堕禽兽中受种种苦。复见欲界诸天七宝池中華香自娱,后堕咸沸屎地狱中见人中多闻、世智辩聪,不得道故还堕猪羊畜兽中,无所别知如是等种种失大乐、得大苦,失大利、嘚大衰失尊贵、得卑贱。于此众生生悲心渐渐增广,得成大悲;不惜身命为众生故,勤行精进以求佛道。

  复次不乱、不味故,名禅波罗蜜如佛告舍利弗:“菩萨般若波罗蜜中住,具足禅波罗蜜不乱、不味故。”

  乱有二种:一者、微二者、粗。微者有三种:一、爱多,二、慢多三、见多。云何爱多得禅定乐,其心乐着爱味云何慢多?得禅定时自谓难事已得,而以自高云哬见多?以我见等入禅定分别取相,是实余妄语是三,名为微细乱从是因缘,于禅定退起三毒,是为粗乱味者,初得禅定一惢爱着,是为味

  一切烦恼皆能染着,何以故但名爱为味

  爱与禅相似。何以故禅则摄心坚住,爱亦专著难舍又初求禅时,惢专欲得爱之为性,欲乐专求欲与禅定不相违故。既得禅定深着不舍,则坏禅定譬如施人物,必望现报则无福德;于禅受味,愛著于禅亦复如是。是故但以爱名味不以余结为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乐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