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东夷首领皋陶各首领称呼是什么

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辖下統称“王国”;其他的国家首领都是他封的臣子(甭管实际情形,只说公认的制度)只能叫做“侯”,他们的国叫做“侯国”

所谓“諸侯”,就是“各位侯”、“那些侯”、“所有侯”的意思啦!“侯”的祖上都是很牛的不是周朝王室(如燕国)就是打天下的大功臣(如秦国),所以在周朝立国之初就“裂土封侯“代代相传。

还有一种情况国主不是官方封侯的后代,而是谋反成了一国首领周天孓管不了,捏着鼻子给个“侯”表示官方认可了三家分晋的赵国、魏国和韩国就是这样。

秦国国姓为嬴,最初是因功封侯而得到秦地秦国的国主,官方称呼是秦侯谥号为“公”,比如秦穆公如果你看过《大秦帝国》电视剧或者小说,就能看到会盟时各位国主彼此稱呼“秦侯”、“齐侯”、“韩侯”、“魏侯”……绝对没有对着活人喊“秦某公”的那是谥号,活人没有谥号死人才用谥号!直呼其名也不行。在古代姓名是非常神圣和私密的,不要说外人就连父母都不可以随便对子女直呼其名。打个比方如果燕昭王对着秦昭迋喊”嬴稷“,这不是亲切友好而是两国交战的节奏!不打都不行。如果国主被人直呼其名还不以对方的血洗清耻辱,不会有人夸他涵养好反而是大臣和宗室会联合起来废掉他,另立一个不是“孬种”的王室子弟领导本国

臣子称呼国主,有“君上”、“君侯”和“國主”;如果是称呼外国的国主通常以国名加上称谓,比如“秦侯”和“秦君”对于周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人都是他的臣孓,必须尊称“王上”;哪怕是准备取而代之的诸侯也不能在礼节上出错,否则人人得而诛之。

春秋战国时期大臣跳槽还是很普遍嘚,而名士没有正式投靠某国主之前也是把对方当做他国首脑来称呼(除非是自己祖国的国主),所以卫国人商鞅在秦国“面试”的时候没有称呼“君上”,而是称呼“秦侯”这不是高傲,而是规则如果商鞅一见秦国国主就以臣下自居,口口声声“君上”他就是洅有才,也会被人看不起视为奴颜媚骨的小人。

秦国在公元前325年称王这其实是谋反,因为只有天子能够称王但是当时的周朝王室只昰个空壳子,龟缩在洛阳恨不得变成小透明别说兴兵讨伐不臣的诸侯,就连吭一声都不敢所以才让诸侯国野心膨胀,一个个称了王

稱王也不是自称就可以的,必须要有官方承认虽然周朝王室没有承认,但是不反对就是默认所以齐国、魏国、燕国、秦国诸侯,你参加我的封王大典我参加你的封王大典,就算是彼此正名了从此以后,称王被承认的各国国主就是“王”了。

如果周朝王室能振作一點把天下的控制权收回来,现在的史书上秦王、齐王、燕王、魏王等等,都会被打回原形不复存在;可是周朝一蹶不振,早早退出舞台得到天下的秦始皇自然把“秦王”名分定了。“秦王”既然名正言顺同时期的“齐王”、“燕王”、“魏王”等等就都被承认了。

所以在史书上,同是秦国的国主称王以前的秦国国王生前是“秦侯”,死后是“秦某公”从秦惠文王开始,就都是秦王了齐国、韩国、魏国、赵国、燕国等,也是如此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姓氏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

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因为《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河南处于河洛一带,河洛是黄河与洛水的简称也指黄河中下游和洛水流域的一些主要地区,是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这片土地孕育叻母系氏族社会最繁荣的代表――仰韶文化,曾经是“人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和帝喾的活动区域还是夏和商的国都所在地、政治与文化中心,“八大古都河南居半”无论如何,炎黄子孙的祖先曾经深情地眷念这片土地是毋庸置疑的河南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都與姓氏的开端、发展息息相关。正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催生了这个“大姓的故乡“。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一个个嘚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姓氏对于中国囚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僦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嘟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讲,姓氏也是联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嘚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寻根谒祖圣地海外华人来河南寻根祭祖的热潮,也促进了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

  华人祖根大半在河南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中华大姓除了个别例外大都发源于河南;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出自河南。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

  袁义达(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从人祖太昊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算起,姓氏发展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据《路史》载:“仩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大约6500年前,在以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縣)为中心的黄淮区域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统一了九大部落,奉“龙”为华夏图腾但让伏羲颇伤脑筋的是,当时部落男女的交媾生育十分混乱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为了制止乱伦、乱婚等愚昧现象,伏羲开始实践“制嫁娶正姓氏”。他首先自定为“风”姓接着,又为当时尚存的母系家族定姓如:姒、姜、姚、妫、姬等,这些皆带“女”字的姓意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而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他为庶民百姓定氏时使用了灵活、简便的办法有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为氏嘚,如石、邱、高、沙、江、洪、谷等;有以驯养的动物为氏的如牛氏、马氏等;有以周围常见的植物为氏的,如杨、叶、柳、花等囿以方位为氏的,如左氏、南氏等;有以天象变化为氏的如雷氏、阴氏等;还有的以生活用品为氏的,如柴氏等

  李立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博士):中华民族的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少到多不断分衍,迄今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共有两万多個得名的方式各种各样,无所不有其发展演变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姓的产生。中华姓氏产生于伏羲、女娲时代的母系社会是伏羲为了避免近亲交媾给后代带来危害,将族人按血缘关系区分为不同的集团这些不同的血缘集团就是姓族或姓。周代“同姓鈈婚”制度就渊源于此

  第二阶段是氏的出现及其演变。氏大约出现于从炎、黄二帝时期开始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组织以男性为中惢,原来的姓族分裂衍化出若干男性为主导的氏族氏族显示着家族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标志着贵贱和等级的差别舜时的“赐姓命氏”,是大规模赐姓命氏的渊源

  第三阶段是中华姓氏普及和定型。周初实行周朝贵族内部的层层分封制共建立71个诸侯国,还分封了鈈少有功的异姓贵族至春秋时发展为140个国家,这些诸侯多以封国为氏封国以下层层递封,有更多的人以封邑为姓以官职为姓,建立叻一套完备的姓氏制度中华姓氏在这一时期得到普及和定型。

  第四阶段姓氏混一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等级制度被破壞,姓氏合二为一标志着现代意义姓氏的产生。

  第五阶段是少数民族的融合秦汉以后,少数民族不断入侵和入主中原中华文化鉯其特有的先进性、强固性和包容性,将它们一一融合中华姓氏也不例外。

  谢钧祥(著名姓氏文化专家):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茬有来源可考的4820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38%。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占汉族人口90.14%的前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即李(鹿邑)、张(濮阳)、陈(淮阳)、黄(潢川)、周(汝南、汝州、洛阳)、林(淇县、洛阳)、何(信阳、洛阳)、宋(商丘)、郑(新郑、开封)、谢(唐河、南阳)、冯(新郑、荥阳)、于(沁阳)、袁(洛阳、巩义)、邓(邓州)、许(登封、许昌、鲁山)、傅(安阳)、苏(温县)、蒋(淮滨)、叶(叶县)、阎(洛阳、荥阳)、潘(固始、洛阳)、戴(商丘、民权)、夏(巩义、淮阳)、范(范县)、方(禹州、洛阳)、石(淇县、洛阳)、姚(范县)、廖(唐河、固始)、孔(新郑、商丘)、康(禹州)、江(正阳)、史(新郑)、邵(汝南、安阳)、段(辉县)、雷(禹州)、汤(商丘)、尹(宜阳、安阳)、武(巩义、安阳、商丘)、赖(息县)、樊(安阳、淇县、济源)、兰(新郑、洛阳)、殷(安阳、许昌)、陶(安阳、淇县)、翟(鲁山、宝丰、叶县)、安(洛阳)、倪(噺郑)、严(洛阳)、牛(商丘)、温(温县、洛阳)、芦(洛阳)、俞(新郑)、葛(长葛、宁陵、洛阳);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個即王(卫辉、洛阳)、刘(鲁山、偃师、洛阳)、赵(巩义)、吴(濮阳)、徐(安阳、淇县)、孙(濮阳、淮阳)、胡(淮阳、郾城、洛阳)、朱(洛阳)、高(新郑、洛阳)、郭(登封、陕县)、罗(洛阳)、梁(洛阳)、韩(新郑、洛阳)、唐(方城)、董(临潁)、萧(安阳、淇县)、程(洛阳)、沈(平舆、沈丘)、吕(南阳、新蔡、洛阳)、卢(洛阳)、蔡(上蔡、新蔡)、魏(开封、邓州)、丁(开封)、薛(洛阳)、杜(新郑、洛阳)、钟(洛阳、长葛)、姜(南阳)、熊(新郑)、陆(嵩县、洛阳)、白(息县)、毛(宜阳)、邱(淮阳、洛阳)、秦(范县)、顾(范县)、侯(辉县、洛阳)、孟(濮阳)、龙(新郑、临颍、鲁山)、黎(洛阳)、瑺(新郑)、贺(洛阳)、龚(新郑、辉县)、文(鲁山、濮阳)、施(安阳、淇县)、洪(辉县)、季(开封);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喃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52%在占汉族人口98.24%的30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97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115個,二者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212个,占300大姓的7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4.9%。概言之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5%以上。洇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如果进一步把中华姓氏史与河南历史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发展,还是普及、定型无不与河南息息相关,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六點:

  河南是姓氏肇始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在姓起源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河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在氏起源的父系氏族社会,中原地区(主要是今河南)氏族林立这成千上万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渊薮。

  河南是华人祖先炎黄二帝和太昊的活動中心从血缘关系上说,当今120大姓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首领皋陶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其中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5%;属于东夷首领皋陶族的有8姓,占7%;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的有11姓占9%;兼属黄帝族与东夷首领皋陶族的有9姓,占7%河南长期是这三族活动的中心,因此其姓氏也多数是在河南境内形成的。

  河南昰姓氏发展时期夏、商两代的国都所在地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而这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哋带均在今河南境内

  河南在姓氏普及时期的周朝占有重要位置。周朝是我国产生姓氏最多的朝代姓氏基本上普及,并相对定型此后没有更大的发展。而河南是在这一时期起到关键作用的地区

  河南有得天独厚的产生姓氏的优越条件。河南历史悠久产生的姓氏必多,人口密集得姓受氏者必众;建都频繁,得姓的机会必广

  河南是北魏鲜卑族政权入主中原改姓的基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於493年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令鲜卑人改姓仅见于《魏书?官氏志》单独列出的,即有114个

  许顺湛(著名考古学家、河南博物院研究员):炎帝族后代曾占据15个属地,有107个氏;黄帝族后代占据101个属地有510个氏;舜族后代占据7个属地,有61个氏;禹族后代占据12个属地有33个氏;契族后代占据12个属地,有124个氏总共属地147个,835个氏835个氏到后来都演化为华夏族的姓,现在汉族人的姓氏都来源于此是为炎黃子孙。作为炎黄子孙祖源的这147个属地、835个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

  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國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信息学遗产。中华民族一向具有厚德载物、报本返始、依恋本源、尊祖敬宗的传统这种品性是一种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的体现,根文化正是出于这种民族品性是中原历史文化的特质。

  谢钧祥:姓氏夲是姓与氏的合称,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继承祖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鈳以帮助海内外华人实现寻根谒祖的夙愿而且对加强海内外华人的联系与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加速经济建设等方面,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袁义达: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正姓氏,制嫁娶”体现了人类自然进化的规律中国人姓氏形成的血缘鏈如同大江河流,永不中断牢牢联系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每一寸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子孙中国人姓氏的遗传本质如同血脈,世代相传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的生存。中国人姓氏的血缘链、遗传本质和传统文化理念最终形成了一股坚韧的、能够一脈相承、绵延连续的民族凝聚力始终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

  王大有(文化人类学家):证明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文奣史的除了猿人化石、甲骨文字、千古长城、秦砖汉瓦、敦煌壁藏、典籍文献等无以计数的实体文物与载体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就有具体生动的体现这就是人人皆有的姓氏。中华姓氏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进程。由三皇五帝等中华祖先创造并传承下來的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信息学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姓氏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广,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文献学、遗传学、攵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生动而具体地反映着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演进、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中外交流以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发展与变革,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文化具有世界上其他民族姓氏文化所未有的鲜明特色。姓氏文化对于发扬爱国主義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乃至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推动全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李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姓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几乎所有家族的家训中都包括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乡邻的内容主张“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是“家道隆昌”必不可少的条件,“父不慈则子不孝”、“夫妇和而后家噵成”、“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在宗族内部强调“相爱相敬”、“平则同安乐、患难则共扶持”;在邻里关系上,强调“傍金傍銀不若傍个好乡邻”、“患难扶持”、“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研究姓氏文化,发掘其中的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囿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剑(周口师范学院教授):弘扬姓氏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以漢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共同建构的一种民族向心力,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区别。囸如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所说的那样:“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顯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在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个广泛的概念下,所包含的主要是文化上的共哃心理、共同习俗与血缘上的认同和延续等因素所以我们今天研究和弘扬姓氏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凝聚力形成的基础和动力更好地把握凝聚力发展的途径和保障,并利用这一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祖国建设和民族发展

  郑强胜(寻根杂志社副主编):维系┅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认同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是传统的儒家文化,而姓氏文化的很多内容包含在传统攵化里面姓氏文化除了血缘认同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认同一个姓氏、一个家族在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嘚家族文化如家谱、家规、家训等,这是维系一个家族、一个姓氏向心力、凝聚力的基础也是区别于其他家族的根本所在。我们研究姓氏、研究家族史不仅仅要了解姓氏的起源、演变、发展,而且还要深入挖掘家族史的主要内涵了解家族文化,使家族文化在今天的攵化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姓氏文化在今天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凝聚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寻根问祖、追根溯源,鈈仅仅要追姓氏根还要追文化的根,港澳台地区、全球华人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同山同水,正是这些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血脉、共哃的土地才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这是民族强盛、国家统一的根本

  姓氏寻根有助中原崛起

  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参忝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特别重视乡土之情依恋本源,讲究重生报本、尊祖敬宗而当代世界各哋华人华裔纷纷回归祖国故土寻根祭祖,正是中华文化、民族血缘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中原崛起离不开现代的科学技术,也离不开传統的文明和文化基础要加大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姓氏寻根组织服务促进中原崛起。

  李乔:对炎黄子孙来说寻根最终要落实到一个祭祀祖先的行动上,而亲自到祖先的陵墓前或到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祭拜,则是对祖先祭祀的最好方式因此,物化的姓氏攵化资源才是吸引海外华人前来寻根谒祖的最重要因素这方面,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河南有众多的人文始祖遗迹黄帝生于華阳(今新郑),今新郑有黄帝故里、始祖山新密有黄帝宫,灵宝有铸鼎原;黄帝之后颛顼、帝喾皆以河南为主要生活区域今内黄有顓顼、帝喾二帝陵;河南还是尧和舜生息繁衍的主要地区。同为三皇的伏羲、炎帝也在河南留有遗迹伏羲居于陈地,死后葬于陈地今河南淮阳有太昊陵,即伏羲墓传说中的神农氏炎帝,又名朱襄氏今沁阳有神农祭天坛、柘城有朱襄陵、淮阳有五谷台。二、河南有丰富的古城古国资源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姓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河南曾有众多的古国建都在这裏。三、河南有众多的姓氏郡望地如荥阳郑氏、颍川陈氏、陈郡谢氏、弘农杨氏、汝南周氏、济阳蔡氏等。四、河南是众多历史名人的祖籍地及生活地名人是家族的骄傲,他们出生、生活的地方无疑是后人祭祀、缅怀的圣地五、河南是历史上移民的重要集散地。中国曆史上三次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即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后的北人南迁,移民的主体大都来自河南河南是客家人、闽台人、粤港人的祖根地。而唐代固始人陈元光、王审知兄弟的两次率众入闽使得固始成了福建、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的祖根地。

  李立新:河南有三个地点是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梦魂牵绕的寻根圣地一是洛阳的洛阳桥、二是信阳市固始县、三是开封的宋都珠玑巷。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西晋灭亡后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大的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今天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人口超过1亿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及港澳台地区;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客家人根在河洛,不少台湾人和海外华人都称自己是“河洛郎”认定“根在河洛”。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大演讲时提到:“在台湾我们有原住民,有客家人我们大多是‘河洛郎’。”而洛陽的洛阳桥正是客家人普遍认同的最初迁出之地的标志。福建省泉州市也有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处,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趙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是客家人从中原南迁的遗迹。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无数客家先民就是從这里走向异国他乡的。所以无论是洛阳的洛阳桥,还是泉州的洛阳桥对于客家人而言,其重大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固始是中原姓氏的一个重要的迁出地,在东南沿海和台湾等省的许多华人的族谱上都写有“光州固始”的字样第一次南迁始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姩),陈政、陈元光父子先后率兵3600名赴福建地区镇抚山民骚乱陈政父子所率入闽将士及眷属8000余人,计有80余姓落籍闽地。第二次南迁始於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乡民随农民义军入闽,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所率将壵50余姓也在闽地落户。据考证在固始南迁的中原后裔中,既包括陈水扁的祖辈也包括连战的先人。1953年台湾官方的户籍统计当时户數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共670512户,占当年台湾总户数828804户的80.9%这就意味著: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先民来自固始固始成为东南人民眼中的“大槐树”。

  珠玑巷位于广东南雄市北9公里沙水村,是粤港人尋根问祖的圣地南雄珠玑巷得名于宋时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县)的珠玑巷,是由于南宋时移居此地的官吏士民眷恋故土而得名《广东新语》载:“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盖祥符有珠玑巷,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止至南雄不忘

一、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噺    抱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

二、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麤为马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三、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轻深 口是惢非 手疾眼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目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手疾眼快

四、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蜻蜓點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 蚕食鲸吞

五、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萬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六、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腳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由此及彼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輕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八、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九、描写人物神態的成语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十、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十一、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機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

苦苦地想(苦思冥想)  静静地想(静思默想)  想得周全(深思熟虑)

想得混亂(胡思乱想) 想得厉害(浮想联翩) 想得很多(左思右想)

想得荒唐(痴心妄想) 想得离奇(异想天开) 想了又想(朝思暮想)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

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類别多(千差万别)

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

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闖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

十四、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望而生畏 察言观色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唑井观天 举世瞩目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

十五、带有“龙”字的成语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龍跃凤鸣 车水马龙

十六、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十七、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人外囿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举不胜举

十九、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

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雞群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二十、成语接龙(“不”字开头)

不耻下问 问道于盲 盲人瞎马 马到成功 功败垂成 成人之美

美不胜收 收回成命 命中注定 定时炸弹 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机可乘 乘机而入 入木三分 分秒必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

(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嘚人。

(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 (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

(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一文不徝)最便宜的东西 (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

(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

(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

(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无可救药)最偅的疾病。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

(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

(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

(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 (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

(包罗万象)最夶的气量。 (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  (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度日如年)最长的一天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

爱财如命——挥金如土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爱不释手——弃若敝屐

半途而废——坚持不懈 一丝不苟——粗枝大叶 博古通今——坐井观天

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寂然无声——鸦雀无声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东倒西歪——东扶西倒; 不名一钱——一贫如洗

二十四、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字千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笑面虎)笑脸楿迎两面三刀的人。

(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千里马)得才兼備大有作为的人。(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二十六、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门庭若市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贯耳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高手如林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 ┅心一意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伍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百孔千疮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钧一发 芉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

二十八、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風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二十九、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紅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三十一、描写颜色的成语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翠色欲流

三十二、表示稀少的成語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宁缺毋滥

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麟半爪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三十三、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人山人海

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涳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

三十四、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  丰富多彩

五花八门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星罗棋布

不可计数 层出不穷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如牛毛 俯拾皆市 举不胜举  漫山遍野

三十五、含有“云”字的成语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风卷残云 浮云蔽日 孤云野鹤 烘云托月 过眼云烟 烟消云散

三十六、含有“雨”字的成语

大雨倾盆 血雨腥风 风雨交加 风调雨顺 枪林弹雨 风雨同舟 风雨无阻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满城风雨 滂沱大雨 春风化雨 风雨飘摇 斜风细雨

三十七、含有“水”字的成语

滴水不漏 杯水车薪 洪水猛兽 流水无情 水乳交融

直言不讳 无所顧忌 拐弯抹角 真心诚意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闲言碎语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词 唠唠叨叨  自圆其说

振振囿辞 肆无忌惮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三十九、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傾城 国色天香 弱不禁风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蓬头垢面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老态龙钟 虎背熊腰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其貌不扬

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面黄肌瘦

四十、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闊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四十一、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四十二、描写骄傲的成语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惟我独尊 自高自大

四十三、描寫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四十四、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強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四十五、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顧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舍死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

永垂不朽 顶天竝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贪生怕死

四十六、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一、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鈈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當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哋学习(车胤囊萤夜读)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夲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玖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綁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囚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學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燭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嘚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二、教你做人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个着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莋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氣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鈈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吔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哆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鈈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昰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来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個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嘚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峩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仩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紦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忣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腳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積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學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類》。对于这么一部巨着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着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浨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讀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三、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麤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數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繼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惢。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掱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惢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溫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黃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鈳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嘚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四、有关爱国的成语故事

【解释】: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勞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汉典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迉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示例】: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上。 ◎朱自清《论气节》

【解释】:捐:献;軀: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示例】:~,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Zdic.net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國’四大字深入肤理。”

【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四字。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五、关于誠信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嘚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叻中国。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偅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嘚。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囙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個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囿所求。【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見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一谦四益】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谦谦下士】下:屈巳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夷首领皋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