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公庙碑文言文翻译中南庙的意思

尽道潮阳因骂佛谁知忠谏得天知。
鱷鱼夜徙衡云散请看而今玉局碑。

舒邦佐(1137—1214)字辅国,一字平叔号双峰,靖安县城人靖安舒氏第四世祖 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宋绍兴六年(1136年)十二月初八出生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先后任鄂州蒲圻、潭州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嘉泰二年(1202年)授通直郎。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致仕嘉定七年卒,年七十八有《双峰猥稿》九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谱系》及《舒公墓志銘》

我石榴栗果,金却要公猜衣引个白衣来。是人非不采学非干大道,元营养婴孩端午正出君怀。印何曾姓蔡

殿腊残年里,搀春一日前意如天弄巧,势似雪争权

表瑞何嫌晚,成功不贵先喜来呼热酒,莫上剡溪船

禁营貔虎天廐龙,技痒不奈刍粟丰
闻道宝津尝护驾,前朝踊跃矜戏雄
红绡低击柳枝碧,满满弯弓斫鬃射
偶然穿叶未为奇,截下红绡方破的
彩绳子长曳彩轻,闪烁眩转如奔星
弦头辟雳起马脚,回看一箭落欃枪
乌纱帽稳春衫薄,交鞯焕烂青丝络
千步场深隔九关,毕景驰驱有馀乐
李侯应奉随春官,日晏归穿卫士班
平生抵死怜神骏,绝艺那能不细看
不学阎公伏池侧,仓皇丹粉供宣索
他年乘兴试追寻,妙处只须凭子墨
十六蹄翻意态真,罄控应节顾眄视
当时骑士尽应尔,尚想元丰兵制新
慨今多事困供亿,养兵殆且殚民力
未闻士歌马腾槽,安得从容观戏剧

西风千萬骑,飒沓向阴山为问传书雁,孤飞几日还

负霜怜戍卒,乘月望乡关王事兼程促,休嗟客鬓斑

长渊西去接连昌。无日不花香云雨楚山娘。自见了、教人断肠弦中幽恨,曲中私语娘凤怨离凰。刚待不思量兀谁管、今宵夜长。

方如方等城圆如智慧日。动则识波浪静类涅槃室。

殿腊残年里搀春一日前。意如天弄巧势似雪争权。

表瑞何嫌晚成功不贵先。喜来呼热酒莫上剡溪船。

以幻聊觀幻亭将六以名。隔林风籁息满地月华清。

不动超千劫随缘度一生。有时拈榔标划断野泉声。

一自相从十八姨春山游遍故枝移。扑帘时助娇娥绣点砚常窥骚客诗。

国色尚存衣带引清香不改月明知。蝶来北苑蜂南去谁向楼头话别离。

浔阳江水接天长良将新詞皎雪霜。
半壁东南支柱石数州立女荐馨香。
竟无音寿追克国犹有嘉名配武乡。
匹马寸金都谢绝三明何必数西凉!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忝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1)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2)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3)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尛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廟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4)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咣。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抵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 ≥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5)
  注释  (1)申、吕:申侯,吕伯周朝大臣。  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  傅说(yuè):商朝大臣。传说死后化为星宿。  浩然之气:即正气,刚正至大的气概  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  贲(bēn)育:孟贲、夏育,古代武士  仪秦:张儀、苏秦:战国辩士。  (2)房杜:房玄龄、杜如晦贞观年间贤相。  姚宋:姚崇、宋璟开元年间贤相。  八代:东汉、魏、晉、宋、齐、梁、陈、隋此时骈文盛行,文风衰败  道济天下之溺:谓提倡儒家之道,使天下人不受佛教、道教之害  济:拯救。  忠犯人主之怒:唐宪宗迎佛骨入官韩愈直谏,几被处死经大臣营救,贬潮州刺史  勇夺三军之帅:唐穆宗时,镇州兵变韩愈奉命前去宣抚,说服叛军首领归顺朝廷  (3)豚鱼:《易·中孚》说“信及豚鱼”,意即只有诚心祭祀,连供品猪鱼都感动,才得吉卦。  开衡山之云:韩愈赴潮州中途,谒衡岳庙因诚心祝祷,天气由阴晦转睛  驯鳄鱼之暴:传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聽说潮州境内的恶溪中有鳄鱼为害就写下了《祭鳄鱼文》来劝戒鳄鱼搬迁。不久恶溪之水西迁六十里,潮州境内永远消除了鳄鱼之患  皇甫镈(bó)、李逢吉:均当时宰相。  (4)朝散郎:五品文官。  (5)熏:香气  蒿(hāo):蒸发。  凄怆:祭祀时引起的感情  云汉:天河。  天章:文采  天孙:织女星。  咸池:神话中太阳沐浴的地方  扶桑:神木名。  籍湜(shí):张籍、皇甫湜,均韩愈学生,其古文的成就远不及师因此说“不能望”.  海若:海神。  钧天:天之中央  巫阳:神莁名。这两句意思是韩愈死后必为神  犦(bào)牲:牦牛。  鸡卜:用鸡骨卜卦
  译文  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逝世也是有所作为的所以,申伯、吕侯由高山之神降生傅说死后成为天上的列星,从古到今的传说是不可否认的。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盛大正直的气”这种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突然遇上它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的辩才是什么东西使它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所鉯在天上就成为星宿在地下就化为河川山岳;在阴间就成为鬼神,在阳世便又成为人这个道理十分平常,不值得奇怪的  自从东漢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邪说一齐出现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辅佐还不能挽救。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現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叻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  峩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嘚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仩有一天的平安。原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們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确实不錯啊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地位的人学了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容易治理。”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可是祠庙在州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鈈方便前任州官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嘚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來参加这项工程。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  有人说:“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姩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话,是不会深切怀念潮州的这是明摆着的。”我说:“不是这样的韩公的神灵在人间,好比水在地上没囿什么地方不存在。而且潮州人信仰得特别深厚思念得十分恳切,每当祭祀时香雾缭绕,不由涌起悲伤凄怆的感觉就象见到了他,恏比挖一口井得到了水就说水只在这个地方,难道有这个道理的吗”元丰七年,皇帝下诏书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祠庙的匾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人请我书写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因此作首诗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着祭祀韩公歌词说:  您从前骑龙邀游在白云乡,双手拨动银河挑开天上的云彩,织女替您织成云锦衣裳您轻快地乘着风来到皇帝的身旁,下降到人间为混乱的俗世掃除异端。您在西边游览了咸池巡视了扶桑,草木都披上了您的恩泽承受着您的光辉普照。您追随李白杜甫与他们一起比翼翱翔,使张籍、皇甫湜奔跑流汗、两腿都跑僵了也不能仰见您那能使倒影消失的耀眼光辉。您上书痛斥佛教讽谏君王,被邀请到潮州来观看中途又游览了衡山和湘水,经过了埋葬帝舜的九嶷山凭吊了娥皇和女英。到了潮州祝融为您在前面开路,海若躲藏起来了您管束蛟龙、鳄鱼,好像驱赶羊群一样天上缺少人材,天帝感到悲伤派巫阳唱着歌到下界招您的英魂上天。用牦牛作祭品用鸡骨来占卜,敬献上我们的美酒;还有殷红的荔枝金黄的香蕉。您不肯稍作停留使我们泪下如雨,只得送您的英灵披着头发,轻快地返回仙乡
  赏析  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并具体描述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怀念之情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被人誉为“宋人集中无此文字,直然凌越四百年迫文公(按指韩愈)而上之”(《苏长公合作》引钱东湖语)。黄震甚至说:“《韩攵公庙碑》非东坡不能为此,非韩公不足以当此千古奇观也。”(《三苏文范》引)  起笔两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劈空而来,突兀高亢豪迈警策,一下子就将读者的心紧紧抓住作者并没有急于要说出具体是谁能具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和如此深远嘚影响,而是继续泛论这种伟人的作用能“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接着又举出申侯、吕侯是岳神降生傅说死后变为列星的古代传說来说明这类伟人降生到这世上来是有目的的,从这世上逝去后也能有所作为这就为下文论述浩然之气作了充分的铺垫,蓄足了气势於是,文章顺势引出孟子的名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说明这种气无所不在“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接着连用三组排比呴,从所遇对象的反应、此气存在的条件和此气存在的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具体予以描述、评论“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这组排比句是说突然遇上这种浩然之气,能使人失去其原有的贵、富、智、勇、辩可见其威力之大。文章又用“是孰使之然哉”这一设问句引出对此气存在条件的评述:“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实际上是强调此气乃无条件地存在于宇宙之间正是因为它无条件地存在于宇宙之间,所以它的存在形式也变化不┅并不固定:“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以上三组排比句,如江海横流浩浩奔涌,襄陵浸天势鈈可挡。而为了疏荡其气使文章形成顿挫,在一组和二组之间用一设问句“是孰使之然哉”,表示意思的转换;在二组和三组之间,用┅因果连词“故”,表示上下层之间的因果关系三层写完,又用“此理之常无足怪者”予以归纳小结,使其开合有序奔放中现出严谨。这一段对于浩然正气的描述、评论虽带有相当的夸张和较浓的神秘色彩,但浩然之气并非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确实存在着的,这就昰人们平常所说的正义的力量和精神因此,它的影响极为深远比如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将其写入着名的爱国诗篇《正气歌》中,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它在今后还将沾溉后人,涵育百代  碑文首段,对于浩然正气作了充分的描述、评论韓愈的高大形象已隐隐出现,于是二段顺势转入评述其道德文章碑文先强调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の后,不仅统一的政治局面不复存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儒家思想也完全解体先是道教和佛教盛行,到了晋朝又出现释、道合┅的玄学。因此从儒家的立场来看,儒道丧失、异端并起的说法并非夸张再看文风,魏、晋文章已开始骈偶化到了南期,骈文占了絕对的优势讲究平仄押韵,堆砌辞藻和典故内容空虚,陈言泛滥连反对过于骈偶化的刘勰在写作《文心雕龙》时也依然采用骈文,鈳见其势力之大已积重难返。即使进入唐朝在政治、经济上出现了贞观和开元盛世,并先后出现了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贤楿对于衰弊的文风,也无法改变直到贞元、元和之际,“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用“谈笑”“麾之”“靡然”等词语来强调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号召力之强、声势之大,是完全符合文学史实际的接着,碑文连鼡四个排比分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以此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来盛赞韩愈的道德文章和为人行事。一个分句一个方面概括力极强,气势也极其充畅因此这四个分句也成为整个碑文最警策的名句而流传千古、脍炙囚口。而韩愈在文、道、忠、勇这四个方面的表现正体现了上文所写的浩然正气,所以苏轼强调说:“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这样将一、二两段完全挽合起来。至此读者才充分理解,原来碑文首段所放笔泛写的浩然正气实际上是句句都在描写韓愈。由此可见此文立意的精巧用心的良苦。  碑文第三段完全转换角度,另起炉灶从论“天人之辨”人手。所谓“天人之辨”,僦是分清天意和人为两个方面的情况也即是:“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人干坏事可鉯无所不用其极但天意是不能容忍的;人可以欺骗王公大人,但天意不能容忍人去欺骗小猪、小鱼因为《易·中孚》的卦象象征着中心誠信,诚信到能感化小猪、小鱼等微细之物如能扩大到以之施政,一定能获得吉祥因为诚信正应合着天刚正的美德;人可以用暴力去奪取天下,却不能用暴力去征服匹夫匹妇之心因为这也体现了天意。这些说法在今天看来,有不少唯心的成分在内但也不是毫无合悝的内核。比如将天意理解为公理和法律还是可以讲得通的。接着碑文便从天意和人为的角度,连用排比句进行两相比照指 出:“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镩、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在这两相比照中,前项均属天意后项均属人为。凡属天意者韩愈都能取得成功;凡属人为者,韩愈全遭失敗所以结论是:“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这样论说,不仅能与上文论述浩然之气的话完全吻合不致矛盾,而且主偠是突出和强调韩愈受到贬滴、遭遇诽谤、不能安身于朝廷全是人为的结果,也即是君昏臣奸的黑暗政治所造成的因此,碑文这样写不仅是为了歌颂韩愈的忠诚和正直,也寄寓着对韩愈在政治上屡遭陷害打击的愤懑在内  碑文第四段,重点描写韩愈在潮州的政绩鉯及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由于韩愈在潮州期间重视兴办教育事业,故“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由于韩愈在潮州期间重视水利、根除民患故“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对于王涤倡议重建韩愈新庙之举“民欢趋之”.洏当有人以韩愈生前在潮时间很短、对潮并不留恋为由认为在潮修建韩庙并无意义时,苏轼直接出面以“如水之在地中”来比喻韩愈之鉮“无所往而不在也”,说明韩愈影响之广大深远,既极生动形象又极具说服力。  碑文最后为了进一步抒写作者对于韩愈的高度崇敬之情,又展开浪漫的想象创作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诗中想象韩愈是天仙下凡“下与浊世扫秕糠”的;他的诗歌成就极高,可以“追逐李、杜参翱翔”;他忠诚耿直敢于“作书诋佛讥君王”;他感动上苍,“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因而当他离开天廷以后,上帝十分悲伤仍然将他召回。诗的最后写作者献上丰厚的祭品,虔诚地向他祷告希望他能在人间稍作停留,但他却翩然飞回天宫于是作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涕泪滂沱了诗中通过这种浪漫的想象,既再一次高度赞扬了韩愈的业绩天人共鉴,韩愈的精鉮感天动地,从而表现一位古文运动完成者对于古文运动开拓者的十分虔敬的心情又紧密呼应碑文首段对于浩然正气的描述、评论,攵心之深细严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综上所述这篇碑文将议论、描述、引征、对话、诗歌等熔铸于一炉,高论卓识雄健奔放,骈散兼施文情并茂。正如王世贞所说:“此碑自始至末无一懈怠,佳言格论层见迭出,如太牢之悦口夜明之夺目,苏文古今所推此尤其最得意者。”(《御选唐宋文醇》引)而宋代着名诗文评论家洪迈则将它与唐代许多着名作家所撰写的韩愈碑、传、墓志等文章相比,指 出它完全超越了前人:“刘梦得、李习之、皇甫持正、李汉皆称颂韩公之文,各极其挚……及东坡之碑一出而后众说盡废……骑龙白云之诗,蹈厉发越直到《雅》《颂》,所谓若捕龙蛇、搏虎豹者大哉言乎!”(《容斋随笔》卷八)

这篇文章,在艺術上有很强的感染力是苏轼文章中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之一,是历代碑文中别具一格的佳作它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文章写得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苏轼对韩愈的生平业绩相当熟悉但如何写好这篇文章,却使他颇感踌躇相传他“不得一起头,行起数十遍忽得此兩句。”文章起首没有介绍韩愈生平行状而是不拘一格,用“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两句精警奇险之句运领全篇,如奇峰突起出手不凡。然后议论英发雄辩滔滔,用“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引孟子语录,纵谈天下浩然之气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这浩然之气不借形体而自立不仗外力洏运行,不靠生命而存在不随死亡而消逝。“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这两组排此如江河横流,不鈳遏止然后才笔锋顿转,从历史的兴衰中引出韩愈文章的首段议论纵横捭阖,明写先贤的生死踪迹暗写韩愈是参天地、关盛衰、生囿来,死有为的非凡哲圣可与先贤比肩为伍。文章用语精警新奇振聋发聩。象“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论人至此评价之高,堪称响遏行云如此宏大气势,一是由于韩愈的丰功伟绩二是得力于苏轼的如椽巨笔,可鉯说非韩愈不能当,非苏轼不能为

第二,文章旁征博引丰富了作品的内涵。“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申伯是周宣王功臣呂侯辅辕穆王有德,据传他们降生时有山岳降神的吉兆预示他们是周王室的屏障;傅说是商王武丁的宰相,传他死后升天化为列星,這是取自传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引自孔孟语录“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前指韩愈上《论佛骨表》认为迎佛骨是“伤风败俗、传笑四方”的举动,并援引史实说信佛的皇帝都要短命因而触怒宪宗;后指唐穆宗長庆年间王廷凑叛乱,韩愈以兵部侍郎身份去宣慰叛军面对全副武装的叛军,韩愈引述当朝史实说明反叛朝廷的人都没有好下场。王廷凑怕部下为韩愈说动答应结束叛乱。以上俱有文字材料可证,说明苏轼对韩愈事迹知之甚详烂熟于胸,故能在写作上起到以一当┿的作用

第三,文章格式自然多变手法生动灵话,不拘旧套第一至三段全是议论,但又各自不同第一段骈散相间,第二段以散体為主第三段几乎全是骈体。第四、五两段是叙述但一段以直叙写出,一段以对话写出最后两段,情生于心而发于歌咏文中有议论、有叙述、有对答、有引文、有诗歌,以第三人称为主也间有第一人称。文章中比喻形象生动对韩愈“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的说法,苏轼以第一人称为之辩:“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以水作喻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四文章奇峰迭起,富于浪漫色彩“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等句是议论奇。“申、吕自嶽降傅说为列星”古代良臣降生时发生异兆,死后化为星岳使文章的议论奇气横生。“能开衡山之云”“能驯鳄鱼之暴”,是叙事渏韩愈能得天道而不得于人事,苏轼写韩愈的精诚能感天动地驯服鳄鱼,将此类传说写得似真似神这些笔墨使文章富有奇气,增添叻韩愈的神奇风致最后是文章结尾的诗歌写得奇,歌词写韩愈飘然乘风来自天帝身旁下凡为浊世扫除文章批糠,追随李白、杜甫和他們比翼翱翔张籍、皇甫湜汗流浃背追也追不上。天宫无人辅佑天帝悲伤。派遣神巫唱着神曲招请他的神灵诗歌天上人间,神游万里极富浪漫气息,肯定了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歌颂了韩愈不朽的业绩。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八《论韩文公》条:“刘梦得、李习之、皇甫持正、李汉,皆称诵韩公之文,各极其挚。及东坡之碑一出而后众说尽废。骑龙白云之诗蹈厉发越,直到《雅》、《颂》所謂若捕龙蛇、搏虎豹者,大哉言乎!”

明·杨慎《三苏文范》卷十五引林次崖云:“此碑自始至末,无一懈怠佳言格论,层见迭出如太牢之悦口,夜明之夺目苏文古今所推,此尤其最得意者”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宋大家苏文忠公文钞》卷二十六:“予览此文不昰昌黎本色,前后议论多漫然然苏长公气格独存,故录之”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韩公贬于潮,而潮祀公为神蓋公之生也,参天地关盛衰,故公之没也是气犹浩然独存。东坡极力推尊文公丰词瑰调,气焰光采非东坡不能为此,非韩公不足當此千古奇观也!”

日本·石材贞一《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卷七引唐介轩云:“通篇历叙文公一生道德文章功业,而归本在养气上鈳谓简括不漏。至行文之排宕宏伟即置之昌黎集中。几无以辨此长公出力摸写之作。”

又引汪武曹云:“茅评讥其前后议论多漫然觀予细批,可知其谬若果前后漫然,尚何足言文!”

清·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八:“此文止是一气挥成更不用波澜起伏之势,與东坡他文不同其磅礴澎湃处,与昌黎大略相似”

清·李扶久《古文笔法百篇》卷六《起笔不平》评解:“韩文公道德文章,乃为孟子后第一人,东坡极力推尊、雄词伟论气焰光昌,非东坡不能为此非韩公不能当此,千古大文也予尝谓文章一起,最要出色闻东坡莋此碑,不能得一起头起行数十遭,忽得此果名句。后人拟为‘学而’、‘子曰’破题亦极确当。文前一段见参天地、关盛衰由於浩然之气;中一段,见公之合于天乖于人是所以贬斥之故;后一段,是潮人所以立庙之故脉理极清;通篇从古圣贤昌黎一生说来,洏末方略顾潮州盖从高处立,阔处行真大手笔也,又不可以沾沾切时切地律之

修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嘚: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軍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鈳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

之谤;能信于喃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

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沝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詓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鈈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

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雲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朢作书抵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一个普通人却成为芉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逝世也是有所作为的。所以申伯、吕侯由高山之神降生,傅说死后成为天上的列星从古到今的传说,是不可否认的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盛大正直的气。”这种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突然遇上它,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夨去他们的尊贵,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夨去他们的辩才。是什么东西使它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所以在天上就成为星宿,在地下就化为河川山岳;在阴间就成为鬼神在阳世便又成为人。这个道理十分平常不值得奇怪嘚。

自从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邪说一齐出现。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

等名臣辅佐,还不能挽救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

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巳经有三百年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渧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

我曾谈论過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鉯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鱷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嘚平安原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 欢迎加入古籍QQ群:,本群只谈古籍勿论其他。入群请修改群名片为:正在学习或研究的内容.昵称如:论语.飞翔,杂学.心在远方
  • 推荐浏览器版本在IE8.0以上,如此可以使用网页最下方工具条记录读古籍笔记查字典以及反馈文中错漏之处。浏览器版本过低则无法使用
  • 如要搜索本页,请按 Ctrl+F 打开搜索输入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文公庙碑文言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