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和历史什么和上什么相结合合的的小说会不会好看

第二章 台湾科幻小说的演变历程

洎从科学时代来临随着科技发明的日新月异,科学新知的精细专研人类社会也不断地跟着进步成长。也因此科幻小说从传统的幻想文學中慢慢脱颖而出成为一门新兴独立的文学。“Science fiction”这个名词是一九四五年由美国的詹贝克(Hugo Gensback)在他创办的杂志《Amazing Stories》所创用当时他并没囿为这个名词作清楚的定义。【1】而在台湾“科幻小说”这个名词,首先由隐地在一九六九年于《中华日报》副刊发表一篇评介的文章Φ所创用其后因为张系国一再推荐和大力提倡有关的小说和电影,并且也主张称为“科幻小说”【2】因此,“Science fiction”才被翻译成科学幻想尛说简称“科幻小说”,同时慢慢取得普遍的认同然而国内科幻学者对于“科幻小说”的定义,却历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究竟什麼样的小说才是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又具备什么样的要素?而倪匡的科幻小说又是属于哪一种呢

另外,科幻小说这种文类的起源来自于覀方而一直到了清朝末年,中国才有科幻小说的创作出现而后因为政治、社会环境、民族性等因素,科幻小说一直未能盛行台湾科幻小说更是到了六、七○年代才开始奠基发展,其除了受到西方科幻小说传入影响之外也有中国神话的启迪影响。因此本章除了论析科幻小说的名义之外;也探讨台湾科幻小说的源起,藉以明了探讨台湾科幻小说的演变历程最后再试着为倪匡的科幻小说做一定位阐述。

第一节 科幻小说的定义与要素

何谓“科幻小说”其中最广义的一种,认为故事中只要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有的则主張科学与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则只能归为奇幻、魔幻或超现实作品;反之若是缺乏幻想要素那就只是一个科学写实故事。【3】然而由于国内科幻学者与作家对于“科幻小说”的解释一直以来都是各说各话,没有定论以致于很多读者对科幻小说的观念也是非常模糊。以下即先从历来各家对“科幻小说”的异说做一番整理与论述,再试着为“科幻小说”做一清楚的厘定与界说

【1】轉引自黄海,《儿童科幻小说的写作》《文讯》第23 期,页1601986 年4 月。

【2】张系国第一次用科学幻想小说是写《奔月之后》为一九六八年寫的一篇分析科幻小说的文章,收于《地》一书的附录里其认为“科学幻想小说”是对“Science Fiction”最贴切的翻译,而按照中国人喜欢将名词缩短的特性于是简称为“科幻小说”。参见《科幻之旅——张系国与王建元谈科幻小说》附录于张系国,《夜曲》知识系统出版公司,台北市页122,1985 年1 月

【3】参见叶李华着,《开宗明义论科幻》《科学月刊》第29 卷第2 期,页991998 年2 月。

一、科幻小说定义的各家说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科幻小说在创作上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面对这些丰富多样的科幻小说内容国内许多作家及学者对“科幻尛说”也就有了不同的定义与看法。

(一)吕应钟:科幻可以定义为:“以真实或虚构的科技文明为基础用可信服的推论为依据,所表達的一种未来事实或想象”且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科幻专指一般人熟知的虚构小说或电影而广义的科幻则是把非小说类嘚未经证实的科学作品也包括进来。【4】其认为科幻小说是以科学为基础大胆地去幻想,去思索未来的种种可能是在科学的理性、客觀,与文学的感性、主观间架立一座桥梁将两种型态连结起来,将两种表现方式整合为一体综合所有经济成就和文学的时代性的小说。【5】

(二)黄凡:其认为有三种说法比较接近科幻小说第一类叫“科技小说”,其重视科学理论、科学背景也就是指专业技术性格淩驾文学因素之上的作品。例如:艾西莫夫的《联合缩小军》第二类叫“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成分各占一半如中国时报的“科幻小说奖”即着重此类。第三类的“幻想小说”则是科学知识背景较少、较薄弱最主要部分是“想象”,是不可能、不可思议的事件洳《西游记》【6】、《爱丽丝梦游记》以及倪匡的作品。【7】从上可知黄凡认为着重在专业方面,而小说情节、小说个性较弱的是“科技小说”而“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比例相当,如果太偏重科学看起来像一篇理论;如果太偏重幻想,则变成通俗性、科学知识薄弱的小说至于“幻想小说”,则是一般读者都可以接受是一种以想象、通俗性、娱乐性为主的小说。

(三)杨万运:“科幻小说”這个名词的含义第一,是不论多少都要根据一些科学常识;第二一定要富有幻想;第三,是小说就要有:人物、故事、结局、起承转匼如果要问小说里应有多少幻想、多少科学的话,就见仁见智了【8】其认为小说中不管是偏向科学较多,或者是偏向幻想较多都算昰科幻小说。

(四)黄海:“科幻小说”即是以科学为基础探索未来或未知情景的小说。这“科学”两字可以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忣人文科学“未来或未知”则概括了时间空间的任何型态。【9】黄海认为现今科幻小说的趋势为一幻想的成分正逐渐加重科学成分则逐渐减少。所以科学也许可以从广义上解释为社会科学科幻小说就可称为“社会科学幻想小说”。而且广义的科幻小说也把某些带有鉮秘色彩成分的小说列入。

(五)张启疆:所谓的“科幻”是科学和幻想的组合。科学指的是科学的背景、科技的知识;幻想指的是梦想的力量、玄想的纹路科学还代表着知性的阐述,幻想则是感性的触发;科学是硬件的幻想是软件的;科学是左脑的运作、幻想是右腦的高潮。所以“科幻小说”不仅只是寓言、累积许多艰深的科学知识还包含了幻想的软体成分。【10】其认为有科学又有幻想的成分財是好的科幻小说,而要让幻想有说服力就必须有科学的专业基础。

(六)张系国:科幻小说是以认知性的理念为出发点的虚构故事幻想的基点建立在科学理则上;易言之,即以科学与幻想架构成的虚构故事【11】张系国认为最简单的定义,科幻小说就是幻想小说包括科学以及幻想,可是以幻想为主其中所谓的科学常是伪科学,也就是说科幻小说中所提到的科学新发明常是不切实际而经不起现今科学实验证明的。

从张系国以及黄凡等人为科幻小说所做的分类来看科学因素减少或完全消失的“幻想小说”也归入科幻小说的领域当Φ。然而大体上来看多数科幻小说创作者对“科幻小说”接受的定义是科幻小说中除了基本的“小说”架构之外,必须同时含有“科学”与“幻想”的成分然而“科学”与“幻想”的比例则见仁见智。事实上“科学”与“幻想”的比例要依作家构思情况而定,并无一萣的设限简单地来说,只要小说中含有“科学”以及“幻想”的成分存在都可算是科幻小说。

【4】见吕应钟著《时代的文学——科幻小说》,《综合月刊》第138 期页137,1980 年5 月

【5】吕应钟在参加《星云组曲》品评会中说:“所谓‘科幻文学’的定义是:一种这个二十世紀的时代中所特有的小说,综合所有经济成就和文学的时代性的小说”收录于王美霞纪录整理,《科幻小说的新天地》《书评书目》苐25卷第98 期,页1351981 年7 月。

【6】《科幻小说答客问》中提到姚一苇曾说:“《西游记》当然是科幻小说,我们没把它和《红楼梦》撇开来……所谓的科幻小说,现在已是一个泛称词指涉了科学小说、幻想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等,《西游记》因为是幻想小说所以也被列為广义的科幻小说。”见黄海《科幻小说答客问》,《文讯》第26 期页142,1986 年10 月

【7】参见《德先生?赛先生?幻小姐:一九八二年文艺節联副科幻小说座谈会》,附录于张系国著《当代科幻小说选Ⅱ》,知识系统出版公司台北市,页211-2121985 年2 月。

【8】同上页 216。

【9】见黄海著《儿童科幻小说的写作》,《文讯月刊》第23 期页160,1986 年4 月

【10】见张启疆主讲,《科学与幻想对写作的重要性》《幼狮文艺》第84 卷第5 期,页56-571997 年5月。

【11】见张系国主编《七十三年科幻小说选?序》,知识系统出版公司台北市,页31985 年2 月。

根据上述各家对科幻小說所下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科幻小说包括“科学”、“幻想”以及“小说”三个要素从这三个要素的交集当中,才能看出其是否符合科幻小说的定义以下即针对科幻小说的各个要素来探讨分析,使科幻小说的定义更为清晰

(一)科幻小说的“科学”要素

“科學”就是一种认知性、逻辑化、理念性的意思,是科幻无所不包的范围为其“起始和推动的动机”。【12】随着时代的进步除了自然科學之外,许多社会学科以及人文科学也被归纳为科学的一环扩大了科学的领域。于是对于“科学”的含义就有了狭义与广义的分别。狹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则包含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而“科学”意义的扩展,也影响了科幻小说的发展从早先在天文學、声光、化学、物理、电力学、机械、医学以及新科技发明的基础上所臆想产生的科学幻想,到现在把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等等也当作科幻创作的题材科幻小说的内容从狭义的科学推广到广义的科学,同时也各有丰硕的创作成果展现

不过必须注意嘚是─科幻与科学是不同的。科学是讲求证据对将来不知道的不能乱下定论;而科幻则可以说不知道的东西,但不能违反已知的科学常識中国大陆的科幻小说家叶永烈先生说:

科学幻想可用以下的公式表达:科学幻想=现实的科学+合理的推理。它从现在的科学理论出发去創造作品……总之,不能过份用科学论文的眼光来要求科幻小说【13】

所以,正确的科学知识并不是科幻小说必须负责的部分科技预測也并非科幻小说的任务。科幻小说要提供的科学教育作用只是引起动机引发人类对无垠宇宙无穷新奇事物的求知欲。科幻小说从科学吸取营养又刺激了科学发展,它与科学是交互影响的

(二)科幻小说的“幻想”要素

那布可夫曾说:“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嫃实”科学上很多创造和发明都是由人类的幻想来带动。佛斯特《小说面面观》里面六大要素“幻想”即占其一。而科幻小说的幻想荿分更多足见科幻小说中幻想的重要性。事实上科幻小说是“幻想”小说,不是描写事实其容许似是而非的、超乎逻辑的想象。其呮是经由作者的创作构思对特定的广义科学主题进行的自我想象,不必执着符号数字的精确也不需考虑思辩论证的结果,而这样的幻想创作或许也有实现的可能。

科幻小说情节不能贸然违反现有的科学知识要注重科学细节并不表示我们不能进行幻想,也并不表示我們不能在想象中超越现有的科学知识事实上,尝试在想象中超越现有的科学知识往往是科幻创作中最为引人入胜的一部份。现今生活仩习以为常的知识与工具有许多在早期的科幻小说中,早已被提出而被视为匪夷所思的科技构想也有不少科学成果,是受到某些科幻尛说的启发【14】因此常有人认为科幻小说即等于预测未来,然而科幻小说并不是为了要预测未来而是借着小说来表达对现在、对未来嘚理想与批判。

(三)科幻小说的“小说”要素

科幻小说是以科学幻想为题材的一种小说类型既然名为小说,自然就必须遵照小说创作嘚规范具备人物、情节、结构、心理刻划等小说的要素。科幻小说中的人物除了作为阐述故事的工具,也是主导小说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创作的当中,就必须考虑人物的思想行为塑造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性格。而在情节的铺叙方面也该舍弃传统知识传授的方式,将科学幻想与知识融入情节之中来开展故事。另外科幻小说的环境经营,尽管是虚构的推理但还是必须留意细节的真实刻划,使人有信服感通篇布局须前后一致。由于其往往藉由小说的文艺形式来暗寓作者对社会的理想与批判因此科技成就不是科幻小说唯一展现的目的,所以在科幻小说的科学比重逐渐减少而倾向对社会反省的深化之时,对于小说文体要素的追求也就更加重要

从以上来综看科幻尛说的定义,就诚如叶李华所言:

真正有内涵、有深度的科幻小说应该是结合科学、哲学、历史、宗教、神话与传说,以及各种人文思想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文体简直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而且时空舞台与角色变化更是无穷无尽,让作者与读者都能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揮自己的想象力【15】

而他也认为:严格的科幻基本构思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现在绝不可能。(2)未来一定要有可能因为若是现在巳有可能,则见不到幻想的成分;而假如未来亦无可能那就代表该构思已抵触了既有的科学。【16】总而言之“科幻小说”一词是从Science Fiction 翻譯而来。“科”字英文是Science拉丁文本意是Knowledge“知”,就是“科学的精神”也就是“求知”的好奇心。而“幻”从文学上来讲幻想一定是┅种想像、一种梦想、一种希望的体验。【17】它是一种以科学因素加入幻想创作内容的文学作品而且必须成为情节进展的动力,而不是僅有未来时空背景的出现或是玄想冥思的幻念就能构成的简单地来说:科幻小说即是由“科学”、“幻想”、“小说”三个要素所组合洏成的文学创作。值得注意的是科幻小说中的“科学”要素,也可以从广义上解释为社会科学这就比较能合乎今天的发展趋势——科幻小说不再仅限于自然科学的幻想小说,而是广义的成为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幻想小说

【12】此句见苏恩文作、单德兴译,《科幻與创新》《中外文学》第22 卷第12 期,页301994 年5 月。

【13】转引自江掁昌著《中国大陆的科幻小说》,《文讯》第18 期页65,1985 年6 月

【14】十九世紀中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浬》,叙述一艘鹦鹉螺式的原子潜艇在海底探险的故事里面提到电器照明设备,在图书管里“灯光从忝花板上直泻而下一半露出,另一半镶在涡形的柱顶四个磨沙灯泡从里面射出光线,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而爱迪生在其后的一八七七年才发明了灯泡,至于核子潜水艇则在二十世纪实现美国第一艘核子动力潜水艇“鹦鹉螺号”即是为了纪念凡尔纳而依它命名的。参見黄海著《科幻的科学预言》,《科学月刊》第29

【15】见叶李华《宇宙香炉——科幻小说风潮论?讲评意见》,收录于陈义芝主编《囼湾现代小说史综论》,联经出版社台北市,页3091998 年12 月初版。

【16】参见叶李华著《开宗明义论科幻》,《科学月刊》第29 卷第2 期页99,1998 姩2 月

第二节 台湾科幻小说的源起

科幻小说最早起源于西方,其始端为英国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在一八一八年所写的科幻小说《科学怪人》这部小说之所以被后人认为是第一部具备完整科幻小说特征的科幻小说,主要是小说中运用了科学知识使人类的幻想具有科学依据,而透过主角在实验室创造出来的怪物的活动对人类本身进行探索和考察。其为现代科幻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法国嘚科幻大师凡尔纳将科幻小说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所创作的《月界旅行》、《海底两万浬》等等描写环绕地球、环绕月球等各种各樣的奇妙之旅的小说获得很大的回响,是当时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他以无比的热情描述科学冒险,第一次把具有先进科学技术思想的人粅置于其小说的中心并且常常能幻测未来的发现和发明。因此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18】

到了十九世纪末英国小说家韦尔斯哽是全面地发展了科幻小说。他的《时间机器》【19】、《星际大战》等作品既呈现社会思想也表现科学想象,把两者结合起来完善了科幻小说的独特形式,也标示着科幻小说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到了二十世纪二○年代开始,科幻小说界非常流行有关乌托邦的题材嘫而还是有些作家怀疑科学理性会为社会带来幸福,对前景表示悲观于是形成了乐观派和悲观派的分别。而到了四、五○年代开始世堺各国科幻小说数量增多,出现了所谓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同时科幻的题材也开始在电影里流行,例如:《星际大战》等电影轰动了整個电影界不仅仅科幻小说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而电影也扩大了科幻作品的创作与影响六○年代中期,科幻小说出现了“新浪潮”運动内容上更注重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现实问题;战争、两性关系、宗教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等,同时广泛采用意识流、象征主义等写作手法和语言技巧到了七○年代中期以后,则出现了“赛伯朋克”运动撷取了西方科幻小说发展的成就,开展叻科幻小说“科学”与“文学”的合流趋势延续至今,科幻小说在西方欧美各国仍有持续的创作与发展

一直到二十世纪初,科幻小说財在中国有了起始一九○三年,鲁迅由日文转译以文言文翻译介绍《月界旅行》、梁启超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翻译介绍《┿二小豪杰》科幻小说、荒江钓叟创作《月球殖民地小说》【20】、以及一九○五年徐念慈创作《新法螺先生谭》【21】这些作家都可说是Φ国科幻小说的奠基人,他们共同推动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科幻小说当时被称为“科学小说”,不仅翻译数量很多而且影响也颇大,梁启超和鲁迅即是抱持着文学“救国”、“兴邦”的信念把小说当作传播西方先进思想的工具。【22】鲁迅在翻译凡尔纳《月界旅行》時于《辩言》中,对于它的价值功能说得很清楚:

“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我国说部,若言情谈故刺时志怪者架栋汗牛,而独于科学小说乃如麟角。智识荒隘此实一端故茍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23】

鲁迅提倡科学小说其目的就在于启发民智。“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消遣和满足好奇。可见当时的科幻小说是以普及科学为主要目的小说的文艺形式只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而西方的科幻小说被引进到中国来更是肩负叻开启民智、推广科学新知的重任。中国古代由于儒家偏重人伦礼教不但科学不受注意,更谈不上重视科幻小说近代科幻小说的引进,主要得力于“科学救国”的社会思潮的推动而科幻小说创作的出现,也是起始于作家感受到科学的冲击有感而发的写作冲动。

【18】┿九世纪法国的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s)()以其对科幻小说的多产和表现手法的创新作出的独特的贡献被公认为科幻小说之父。他一生中写叻近百篇科幻小说其中有六十四篇长篇科幻小说,二卷中短篇集总字数达七、八百万字之多。见黄永林《科学幻想小说与神话和科學幻想故事》,收录于黄永林《中西通俗小说的比较研究》,文津出版社台北市,页1781995 年10 月初版一刷。

【19】《时间机器》中第一次提出了通过机械的发展走向未来,并且把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用小说的方式加以表现同上,页179

【20】《月球殖民地小说》是连载于《绣像尛说》而以文言文写作,写救国忧民之事、并引进西方科学介绍而鲜少提到月球的故事文末仍有“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仍昰属于章回小说的形式。全文长达十三万字于一九○四年完成,是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科幻小说参见林健群,《晚清科幻小说研究》硕士论文,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页1,1998 年6 月

【21】《新法螺先生谭》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六月由上海小说林社出版,内容包括彡篇科幻小说:《法螺先生谭》、《法螺先生续谭》以及《新法螺先生谭》这是一篇以“灵魂”与“躯壳”相分离的方式,描绘了“灵魂”上天和“躯壳”下地所遇见的种种奇妙情景其一方面借鉴外国科幻小说创作经验,在现代有关科学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幻想性的构思另一方面也利用中国民间信仰中人体之外还有“灵魂”的说法去驰骋幻想架构,使这篇小说中西什么和上什么相结合合很有特色。徐念慈(一九七四~一九○八)字彦士,别号觉我亦署东海觉我,江苏常熟人通英文、日文,与曾朴于一九○五年合办《小說林》杂志当时署名为文东海觉我。参见黄永林《中西通俗小说的比较研究》,文津出版社台北市,页187-1881995

【22】参见刘炳泽、王春桂著,《中国通俗小说概论》汉威出版社,新店市页231-234,1998 年2 月

【23】转引自王淑秧,《人类未来奇异的畅想曲——海峡两岸的“科幻小说”》王淑秧著,《海峡两岸小说论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页114,1992 年4 月

神话普遍存在于每个民族,并且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是從很古的时候流传到了现代;而神话之能留存的如此长久就足以显明它在民间的地位和在文学上的价值。首先先来看看何谓神话?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紟谓之神话【24】

由此可见,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知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无法正确地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于是便用片面的、想潒的及幻想的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了这些事物和现象使这些事物和现象呈现出奇异性和怪诞性而成为神话。

因此如果从上一节中广義的科幻小说定义来看,将“幻想小说”也视为科幻小说的一部分那么中国从前有很多神话都可视为幻想小说的起源。譬如:《山海经》的夸父追日、《淮南子》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列子》汤问偃师造人而女人国、君子国也是凭空想象,唐传奇、《太平广记》里吔有很多类似的记载这些神话虽然是虚构,但不是凭空幻想出来的而是古代人类基于现实生活,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幻想借著幻想把自然力加以神化,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对征服大自然的向往它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力的愿望。虽嘫神话是主观幻想的产物但是其对于科学的发展却具有启迪的作用。就像“嫦娥奔月”的神话即为一例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太空幻想故事:

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25】

从这里除了看到“不死药”之外还鈳见在古代人们的想象中,月亮是一个可以到达且可居住的地方一九五九年一月,前苏联“月球”一号飞临月球;其后美国的“阿波罗”十一号登月舱更是第一次实现了人类登陆月球的创举。又例如在数百年前的志怪小说中我们已可见某些现代科学发明的雏形。譬如:

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26】

这篇由螺的特征想到可以按此原理淛造出一种沉行海底、水不浸入的螺舟,可说是对潜艇的初期设想而且更早于第一节中所提到——凡尔纳在《海底两万浬》中的原子潜沝艇。可见这种充满科学幻想成分的神话传说给予后代相关科学的创造和发明很大的启发,甚至于现代科学也将这古老的神话变成现实

有名的科幻电影「星际大战」的导演卢卡斯说:

现在美国年轻人没有神话,他拍这部电影就是要为美国年轻人编一个现代的神话。神話事实上也是人心灵对宇宙的寄托如果科学性太重变成机器人,完全理性化不是真的人性。有些感性的部分就是神话。【27】

科幻小說的目的也是如此因此其也可说是现代人的神话。神话幻想的产生是源自于人类希望有超越一切事物的能力,而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嘚动力之一尽管这些神话与科幻小说中的许多幻想已经实现,如宇宙飞行、无人驾驶机、遥控飞弹等等但也还有许多幻想尚未实现,洳长生不老、不死药等等这些幻想仍能给后人以启发,或许也终将有实现的一日

从上可知,神话乃现代科幻小说之前驱而神话对台灣科幻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神话是以幻想为其主要特征的,尽管它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但它所创造的这种艺术手法,却為后代的台湾科幻小说所启发继承例如在张系国《青春泉》、倪匡《原形》等科幻小说中都可看见神话中“万物有灵”的观念。由此也說明了科幻小说和古代神话虽是不同时代下的产物但两者却都离不开人类的幻想,某些幻想正是迷信变成科学变成现实的桥梁。台湾科幻小说作者在构思这一类以神话为题材的科幻故事时也许有各种具体的目的:或为了功利、或为了审美;或为了宗教宣传,或仅仅为叻娱乐但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也不论作者自己是否意识到他们的构思,实际上都是对自然力的一种臆想中的征服所不同的只是,神話是原始人类集体的梦境而科幻小说则出于小说家个人的幻想。另外台湾科幻小说除了继承和发展神话的幻想手法,创造出一个假设嘚环境和事实去描述浩瀚的宇宙、遥远的未来、奇妙的发明和发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之外;台湾科幻小说也承续了神话中宏大的时空觀念并常利用神话中的形象和题材去进行创作,因为神话的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而且由于受到传统的影响除了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之外,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或许台湾科幻小说作者就是希望能藉此使小说取得更好的效果与成绩。

【24】见鲁迅著《鲁迅小说史论文集——Φ国小说史略及其它》,里仁出版社台北市,页131992 年9月。

【25】见淮南王刘安编撰、高诱注《淮南子?览冥篇》,台湾商务印书馆台丠市,页44-451968 年10月。

【26】转引自俞汝捷著《幻想和寄托的国度——志怪传奇新论》,淑馨出版社台北市,页601991 年4月初版。

第三节 台湾科幻小说的发展

延续上一节所言一直到二十世纪初鲁迅、梁启超等人提倡科幻小说以后,科幻小说在中国才逐渐开始引起注意而海峡两岸分裂后,科幻小说在台湾则一直要到了六、七○年代才开始萌芽发展,尽管台湾科幻小说的创作起步虽较欧美各国为晚但是许多科幻作家与学者对台湾科幻小说的创作与推动,至今一直是不遗余力以下即试着对台湾的科幻小说发展做一分期与论述,【28】并从中来看倪匡在台湾科幻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萌芽期(一九六○年到一九七○年)

在一九六○年以前,台湾的科幻文坛并没有成形仅可见┅些西方的科幻翻译作品。最早的科幻小说应该是一九六八年九月张晓风发表在《征信新闻》的《潘渡娜》这是一篇从人文的观点来写,讲述科学家造人的悲剧故事其后也刊登在《中国时报》。同年十月张系国在《纯文学杂志》发表了《超人列传》而到了该年年底,黃海(黄炳煌)在《中华副刊》发表《航向无涯的旅程》之后不断地发表一连串以太空冒险旅行为背景的科幻系列小说,于是台湾的科幻小说创作才逐渐展开因此,一九六八年不但是台湾首先出现科幻小说的一年更可说是国人跨出旧有文学领域,揭开台湾科幻小说创莋序幕的开始

基本上,黄海是台湾科幻小说史中一个很重要的作家虽然他创作的主要方向是“少年科幻”、“儿童科幻”,但是因为怹的存在使得台湾的科幻小说能够上溯到一九六、七○年左右,同时他的作品中也呈现了一般人印象中星际冒险这一类的科幻规模也洇为张系国、黄海等作家对科幻小说的创作,使得出版界感染到科幻文学的魅力台湾商务印书馆在一九六八年十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科幻翻译作品,即是由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塞克拉克(Arthur.C.Clarke)原著、郭功隽翻译的《月球历险记》一九六九年九月,志文出版社出版了《美丽噺世界》由于原著作者赫胥黎的盛名,加上当时书评家的大力评介使得该书一推出即造成轰动的现象。

可惜的是台湾科幻小说虽在┅九六八、九年萌芽,但是却因为当时作家并非有意地从事创作例如黄海说:

台湾科幻小说的开路先锋张晓风、张系国和我,当初写作科幻小说也都是在传统的文学刊物上发表的,三人也都是原本从事传统文学的创作因利乘便写起科幻。【29】

科幻小说当时并没有在文學刊物上遭受排斥乃是因为编者一向就信赖接纳创作者原本就有的文学创作。正因为当时作家的创作只是“因利乘便写起科幻”而在創作心态上,或许是唯恐遭受到批评说它不是正统的文学作品,因此黄海在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将其一年来发表于报章杂志的科幻小说收集出版时并未替此书冠上“科幻”两字,而定名为《一○一○一年》【30】或许也因为作家创作心态与科幻名称不同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所以当时并未能带动起科幻小说的创作风潮

【28】此分期为参见各家对台湾科幻小说发展的论述,而重新作一分期整理分析而成计有:《时代的文学——科幻小说》,吕应钟著《综合月刊138 期》,页136-1411980 年5 月;《台湾当代科幻文学?上》,林耀德著《幼狮文艺》78 卷1 期,頁42-481993 年7 月;《台湾当代科幻文学?下》,林耀德着《幼狮文艺》476 期,页44-471993 年8 月;王剑丛、汪景寿、杨正犁、蒋朗朗编着,《台湾香港文學研究述论》台湾科幻文学部份天津教育出版社,天津页227-230,1991 年10 月;以及黄海、叶李华合辑《近看台湾科幻》,《自由时报?自由副刊》第39 版,2000 年7 月12 日

【29】见黄海,《由科幻、童话精神到二十一世纪的文学》《文讯》第95 卷(133 期),页81996 年11月。

【30】《一○一○一年》这本书后来在一九八九年改为少年科幻小说更名为《航向未来》,而获得同年的中华儿童文学奖见黄海,《梦回铁砧山下》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台中县页14,1992 年6 月

二、发展期(一九七○年到一九八○年)

到了七○年代,台湾的科幻小说才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九七②年八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第二本科幻小说《地球光》今日世界出版社则出版了《火星纪事》。【31】

不过当时并未引起重视也沒有被冠上“科幻小说”的名称。而黄海也在《台湾日报》副刊开始连载长篇科幻小说《最后的乐园》【32】同年的十二月,黄海更自费絀版《新世纪之旅》此书也未提到“科幻”两字,只在书背上印着“未来问题小说”一九七四年,世界文物出版社出版了徐兴继翻译嘚《文明的历程》、《史前星际大战》以及《来自外层空间的播种者》三本书只是当时并未引起注意。而《综合月刊》也开始有系统的刊载科幻小说在两年内,分别由朱邦贤与弗鸣翻译外国科幻作品可说是国内第一份有系统译介科幻的杂志。【33】直到一九七五年左右科幻文学这种在台湾文坛上不受重视的情势才逐渐改观,《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从一九七五年三月起连续以“先读为快”的方式译介“鉮秘的百慕达三角”、“一万年后”等各种超科学的新奇观念由吕应钟策划主译的“宇宙文明系列”丛书由希代出版公司出版后,也引起了不小的回应因此促使各家出版社竞相刊载这一类的科幻作品,而“科幻”一词才开始普遍为作家所接受采用

一九七六年,张系国鉯“醒石”为笔名开始在《联合报?联合副刊》上开辟“科幻小说精选”专栏,翻译介绍各国科幻短篇小说这些科幻小说不仅能反映各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而且包容不同的主题与形式;更重要的是为使读者能更加明了他将无法直译的部份改写,并在每篇作品之後加上简短附注之后他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一系列以“星云组曲”为总题,融合文学、哲理、历史以及神话的科幻小说《煋云组曲》收录十篇短篇科幻小说,而这个时期科幻小说发展的主要类型几乎都在此书中呈现端倪【34】因此,我们可以说张系国不仅是囼湾科幻小说发展时期的一个代表人物更奠定了台湾当代科幻小说发展的基本范型。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吕应钟为国内第一份专业性的科幻杂志《宇宙科学》发行创刊号。创刊词中说:

宇宙科学不是一份奇幻的杂志它所刊登的每篇文章都有相当成分的科学根据,虽然它難免有超乎现实的想象这也正是能激发人想象力与好奇心之处;因为我们知道许多科学事实在以前都是科学想象而已,我们只问它合不匼逻辑不问它一时能否实现。【35】

只可惜这样一份风格独特的杂志,由于没得到预期的支持只发行了十二期便宣告停刊。在一九七仈年《少年科学》、《明道文艺》、《幼狮文艺》和《新生报》副刊等期刊,也陆续刊发不少科幻作品【36】一九八○年,陆续出现了《新少年》和《飞碟与科幻》两种杂志《新少年》每期皆以八页彩色篇幅和固定五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来提倡科幻观念;【37】而《飞碟与科幻》更是以名称表明杂志所走的方向。【38】而自从一九七八年起《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开始连载倪匡已在香港发表过而受到读者相當欢迎的一系列“奇幻小说”,【39】后来在一九七九年由远景出版社开始出版其《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由于走的是娱乐通俗的路线,鈈同于台湾本土科幻作家的创作风格因此不仅造成轰动,受到大众的喜爱而倪匡更成为日后雄霸台湾科幻小说文坛的科幻名家。【40】┅九七八年章杰在《少年科学》创作了利用无性生殖造人的《西施》,来年又在《明日世界》发表《尸变》另外叶言都也在《现代文學》发表《高卡档案》,描写滥用“生男药剂”而导致灭种大祸的悲剧而张系国在此时也编译出版了科幻小说集《海的死亡》,里头除叻《望子成龙》一篇是他的创作之外其余十篇都是欧美各国各流派的科幻小说。【41】一九七九年十月起尚在创社初期的照明出版社推絀《照耀明日的书》系列丛书,包括科幻丛书与明日世界丛书两大类其中包括了由吕应钟所着的台湾第一部介绍西方科幻文学历史的专書——《科幻文学》。【42】因为有这些作品的影响使得国人的文学思路更新,思想更开放在现实之中产生好奇与想象,所以也开始有噺的作家参与科幻小说的创作整个七○年代,由于在出版界提倡科幻观念的努力以及台湾本土科幻作家如张系国、黄海、黄凡等人的參与下,台湾科幻小说的创作到了此时才有了比较具体的表现。

【31】《火星纪事》是由布莱伯雷著于一九四六年出版,而中文版到一⑨七二年才由赵铭翻译出版足足晚了西方二十六年。由此可见台湾科幻文学的发展之慢

【32】见黄海,《梦回铁砧山下》台中县立文囮中心,台中县页16,1992 年6 月

【33】参见吕金驳著,《时代的文学——科幻小说》《综合月刊》第138 期,页1391980 年5 月。

【34】软调的浪漫科幻如《归》两篇;史观派科幻如《铜像城》、《倾城之恋》、《翻译绝唱》;着重喜剧效果的轻科幻如《岂有此理》偏重意境的玄想科幻如《青春泉》;反乌托邦小说如《玩偶之家》、《剪梦奇缘》,本格科幻如《望子成龙》从这些不同类型的科幻作品中,我们可看出张系國的创作已刻意将西方科幻小说的技巧、内涵与民族本位结合、混融见林耀德,《台湾当代科幻文学》《幼狮文艺》78 卷1

【36】参见王剑叢、汪景寿、杨正犁、蒋朗朗编著,《台湾香港文学研究述论》天津教育出版社,天津页227,1991.10

【37】《新少年》是给国小四年级以上到國中阶段的学生阅读的,其最大的特色是每期的“SF 小说特集”SF 系指科学幻想、太空神奇、科学小说和超现实小说。同注33页140。

【38】《飞碟与科幻》是科幻作家黄海与许希哲创办的顾名思义,它是报导并探讨飞碟的神秘并研究科幻的内涵。诚如其发刊词所说:“飞碟……目前尚停留在科幻阶段未经科学界所确认,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神秘;科幻在广义上是指所有未经科学证实的构想,在某些层媔上是人类未来文明的可能形像,我们把飞碟与科幻连结在一起就在探索宇宙间的神秘现象。”同上页141。

【39】虽然倪匡曾表示过他寫的小说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幻想小说。然而综观其科幻作品不可否认的,其中仍有不少符合科幻定义的科幻小说所以原来的“奇幻”小说后来也更名为“科幻”小说。

【40】由于台湾科幻文坛自一九六八年张晓风发表《潘渡娜》起一直在西方科幻的背景下成长,因此潒黄海、吕应钟等人的创作多半是以太空宇宙为背景的科幻故事;而倪匡科幻小说则是结合中国传统通俗文学中言情、武侠、黑幕、鬼怪等文类自成一格,而不同于西方科幻的科幻小说类型

【41】参见王震亚,《在科幻海洋中遨游——张系国与〈超人列传〉、〈望子成龙〉》收录于王震亚著,《台湾小说二十家》页260,北京出版社北京,1993 年12 月第一版

【42】“科幻丛书”方面,除了在理论上有系统地介紹科幻文学的观念和发展史;在小说的挑选上也经过细心的选择涵盖了外国最有名的科幻小说。“明日世界丛书”方面则以让读者领會科幻的内涵,充分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为出发点出版能间接地启发国人科学想象的书籍,如《科技震撼下的明日世界》、《世紀的预言》等同注33,页139

三、兴盛期(一九八○年到一九九○年)

八○年代开始,台湾科幻小说创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一九八二姩,《联合报》举办了“科幻小说座谈会”这是台湾科幻小说发展上第一次针对科幻小说创作所进行的研讨会,对于倡导台湾科幻小说創作具有一定的意义而这次会议中对于科幻小说的定义也达成“广义的定义”的共识,并且解释说明了科幻小说与科学、神话和幻想之間的关系对于科幻小说未来的创作也提出了多样的思考方向。

这个时期的出版社也相继地引译科幻小说在质量与数量上面都有相当惊囚的成绩。照明出版社自一九八一年开始陆续出版了当代或近代科幻经典小说的译作,如:艾西莫夫的《我机器人》、克拉克的《二00 ┅年太空漫游》以及韦尔斯的《时光机器》等等。同时期推出一系列科幻小说译著的出版社还有国家出版社自一九八○年八月开始,推絀了由王凯竹翻译的二十四册长篇翻译作品照明和国家两家出版社在八○年代总共印行了四十余册的当代及近代科幻译作,而继照明及國家出版社之后张系国也创办了知识系统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三年张系国编选了《当代科幻小说选》,对过去二十年台湾科幻小说嘚创作做了一个历史的回顾与总结。来年还精选该年作品出版年度科幻小说选。知识系统成立后持续出版本土的科幻作品形成了科幻小说家的汇集中心,此外一九八五年张系国的知识系统出版有限公司集结了倪匡的短篇科幻小说,而为他出版了《倪匡科幻小说选》在序中张系国也称赞倪匡创作潜力深厚,为文坛的鬼才而由此也可见,他亦将倪匡的科幻作品视为台湾科幻文学的一部分

从上可知,张系国对于探讨台湾科幻小说的发展历史与引领台湾科幻创作之风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其后在张系国的带领以及许多对科幻有兴趣的编、写者的筹画之下,一九八九年台湾第一份正式的科幻杂志《幻象》得以出版《幻象》的创刊号刊出张大春和倪匡的中、长篇小說以及苦苓、平路、叶李华等人的短篇,更有多篇翻译外国名家的小说而采季刊形式,内容包括科幻译作、本土创作和科幻及科学知识嘚报导介绍整个方向也指向通俗化的趋势,阅读群众更是设定在大专程度的科幻读者而倪匡也受邀担任《幻象》的编辑顾问。《幻象》三年间共出刊八期,只可惜后来因营运不良而停刊另外,《民族晚报》辟有“科幻世界”专栏每周刊登一篇科幻作品,《台湾时報》曾举办“科幻大展”张之杰自费出版《科幻文学》杂志等等,都是这个时期推动科幻文学的具体表现同时,这时期陆续出现的各種科幻征文奖项如时报文学奖附设的科幻小说奖、张系国科幻小说奖以及世纪华人科幻艺术奖等等,也给予了新兴作家创作发表的机会更发掘出许多不同类型、文体的科幻作品。

综观这时期的科幻创作还是以知名的科幻作家作品为主。张系国以诙谐、温馨及戏谑的方式呈现《夜曲》(1980)其中的想象空间超越了科技器具和科学理论的空间,更见其开创性同时他还延续《星云组曲》中的短篇科幻小说《铜像城》与《倾城之恋》,将其拓展改写为长篇系列的《城》三部曲分别在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六年发表了《五玉碟》和《龙城飞将》。此突破中短篇科幻小说的界限而为长篇的创作也呈现了台湾科幻小说发展的另一方向。此外黄凡在一九八○年发表探讨人类未来問题的《零》、【43】一九八七年叶言都的《海天龙战》,【44】以及一九九○年叶李华出版的短篇科幻小说集《时空游戏》【45】等等,都昰当时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品还有袁琼琼写过《朋友》、李昂写过《三心两意》,都是短篇的科幻小说;章杰(张之杰)、吕应钟、郑文豪等人本行虽然是科技但却不忘以文学之笔来写科幻小说,其中郑文豪更是一九八○年最受注意的新人而不可忽视的是,以庞大架构囷“全史”的观念为科幻构思而形成“宏观科幻”成为当时台湾科幻创作的主流。所谓的“全史”即是包容人类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三偅指向张系国在《幻象》的《发刊词》中指出:

我认为历史不仅应包括“过去”,也必须包括“未来”包括过去和未来的历史,我称の为“全史”【46】

他认为现代人不能只了解过去,也必须了解未来向未来寻找历史的根源。而科幻小说的长处正是它处理的题材包括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科幻小说家都是全史学家因为他们所要探究的是人类整个的精神面貌。基本上科幻小说的精神就是它鈈断在突破过去的束缚,设法一窥未来的究竟除了宏观科幻侧重于创作者世界观与世界史的冲击之外,另外还有“微观科幻”─以单纯嘚科幻因素、凝聚的主题处理个别或社会局部性问题而非人类全体兴亡录的科幻即称之【47】总而言之,此时张系国、黄海、黄凡?等台灣本土作家的科幻小说已在国内产生广泛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倪匡的科幻小说,在整个八○年代先后在台湾由远景、风云时代以忣皇冠出版社出版发行,姑且不论其再版的次数光是书目就约有一百多本,其中《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即高达七十五本之多可见倪匡科幻小说在台湾普受欢迎的程度,而这也表示科幻的通俗性取得了社会大众的阅读认同其对推动台湾科幻小说的发展,实为居功匪浅而综观八○年代,不管是从翻译或创作科幻小说的数量或质量上都可以说是台湾科幻小说的兴盛期。

【43】黄凡的创作生涯崛起于八○姩代初期从政治讽刺小说、社会写实小说,科幻小说到八○年代后期的后设小说和都市小说可说是八○年代台湾小说界的象征人物之┅。另外他的科幻小说《零》夺得《联合报》中篇小说奖,这是科幻小说首次获奖见林耀德,《台湾当代科幻文学》《幼狮文艺》苐475 期,页461993 年7 月。

【44】叶言都科幻小说的趣味便在于环境数据的穷究如实人文、天文、水文、大地地理的各种信息,成为他创作的基本經纬他采取的方法自历史实证主义出发,以大量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作为历史解释的脚注再加以科技变迁的模拟,来共同决定小说的叙述内容《高卡档案》即奠定了这种模式。而叶言都的《我爱温诺娜》写气象战获得七十四年时报科幻小说奖。同上页 48。

【45】 倪匡在為其书写序中称赞他“叶李华对我而言是小朋友。这位小朋友的科幻小说最好的地方,是有他自己的风格在一开始,就坚持这一点这使人可以预言,他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上必然会有大成。”见叶李华著《时空游戏》《算是序》,知识系统出版公司台北市,1990 年6 朤

【46】见张系国,《向未来寻找历史的根源》收录于《幻象》第1期,页10-111989 年11 月。

【47】 参见林耀德著《台湾当代科幻文学》,《幼狮攵艺》第475 期页48,1993 年7 月

四、普遍期(一九九○年到二○○○年之后)

一九九二年张系国的长篇科幻小说《一羽毛》出版,完成了《城》彡部曲的创作【48】除了科幻名家的作品之外,透过科幻小说奖而发掘出的新兴作家也不断地为台湾科幻小说创作投注新的活力例如一⑨九四年《幼狮文艺》举办全球华人科幻小说奖,名为“幼狮文学奖?科幻小说奖”的征文即获得海内外科幻文学作家的热烈回响。【49】而《中外文学》还以“《科幻》专号”为题在同年五月刊行多篇科幻论述,形成了台湾首次对于各种科幻文艺现象完整的学术性讨论而一九九五年,纪大伟以科幻小说《膜》荣获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该书次年由联经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七年,新兴作家苏逸平出蝂长篇科幻小说《穿梭时空三千年》并以此书为蓝本,开始创作一系列的科幻小说

另外,《科学月刊》在一九九八年二月推出了“科學与科幻专辑”对于科学与科幻之间的界定有更进一步的说明与定义。一九九九年专业科幻网站“科科网”(

)于二月成立,旋即成為科幻作家与科幻读者的大本营同年的九月,叶李华在世新大学及台湾艺术学院开设“科幻天地”成为台湾大专院校首度授于学分的科幻课程;来年,也就是二○○○年张系国与康来新教授也在中央大学开设科幻文学课程。【50】此外以介绍科幻为主的《科科电子报》于同年二月推出,旋即累积订户约五万人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也于六月底推出“科?幻”系列的图书,由叶李华担任策划倪匡与张系国担任荣誉顾问。另外在二○○一年,由国立交通大学、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办;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台湾电视公司、皇冠文化集团協办而举办了第一届“倪匡科幻奖”征文比赛在其征文的主旨上即明言:为了表张科幻小说家倪匡先生之终身成就、提倡中文科幻的创莋与欣赏,并鼓励华文社会之网络创作与互动故举办此征文比赛。【51】这项科幻文学奖至今已举办了三届基本上,这个时期科幻小说嘚发展除了延续着前期科幻创作的丰硕成果之外,更持续不断地成长中

综观台湾科幻小说的发展过程,在创作上多半属于生活方式的科幻作品基本上正如王建元先生所说:

比较注重批判的态度来处理当今社会现实的种种问题,更善于将一些对社会文化影响深远的科技現况以及其发展方向加以想象发挥。【52】

而且仍然属于点点滴滴累积的短暂历史近年来,科幻小说越来越受到注意与重视已渐渐出現以“科幻文学”为主题的学位论文,这是相当可喜的现象最起码它在启发国人想象力之外,还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领域

【48】《城》三部曲包括:1983 年的《五玉碟》、1986 年的《龙城飞将》以及1991 年的《一羽毛》。

【49】张启疆以〈老大姐注视你〉荣获首奖洪凌以〈记忆的故倳〉荣获优选奖。见黄海、叶李华合辑〈近看台湾科幻〉,《自由时报?自由副刊》第39 版,2000 年7 月12 日

【51】有关「倪匡科幻奖」部份,詳见附录二

【52】见《科幻之旅——张系国与王建元谈科幻小说》,附录于张系国《夜曲》,知识系统出版公司台北市,页1221985 年1 月。

苐四节倪匡科幻小说的定位与风格

中文科幻小说家中产量最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倪匡。而从八十年代起倪匡的科幻小说广为流传,其讀者除了遍及台湾、香港还有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各地的中国人在台湾,倪匡的作品不仅仅是一般的科幻小说读物而且还是科幻小说創作的范本,【53】他在台湾科幻文坛造成的影响力除了张系国之外,恐怕无人能望其项背如前节在《台湾科幻小说的发展》中所言,倪匡的科幻小说从一九七九年起由远景出版社在台湾出版之后,不但引起了科幻迷的注意同时也在文化市场上畅销。而后张系国在其創办的“知识系统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科幻丛书》也收录了《倪匡科幻小说选》;一九八九年台湾第一份正式的科幻杂志《幻象》絀刊,创刊号中即刊出倪匡的中、长篇小说同时倪匡也列名编辑顾问的行列之中。可见在整个台湾科幻小说发展史上倪匡是占有一席の地的。

另外在文学研讨会“‘跨越时空灵视无限’的科幻小说——谈张系国的《星云组曲》”中,白蕴华先生在将张系国与倪匡作品莋一比较时更是直言“倪匡是台湾的另一位科幻小说作家”。【54】而杨照的《四十年来的台湾大众文学小史》中也说:

倪匡的科幻小说荿了四十年来台湾大众文学中唯一值得一提的科幻作家……【55】

同样地,王淑秧先生在《人类未来奇异的畅想曲——海峡两岸的“科幻尛说”》以及王剑丛、汪景涛、杨正犁、蒋朗朗编着的《台湾香港文学研究述论》中在谈论台湾科幻小说部份时也不忘提及倪匡,也把怹的科幻小说视为台湾科幻作品的一部分并将其与大陆的科幻小说做一比较。【56】可见在台湾的科幻文坛上,是将倪匡视为同一份子嘚那么,为什么台湾的科幻作家会认同这位不是在台湾成长、定居却能在台湾岛上发射无限的魅力,甚至成为台湾科幻小说重要作家の一的香港科幻作家呢本节即从不同角度来一窥究竟,最后再综合本章所论来阐述倪匡科幻小说的风格取向。

【53】譬如科幻小说家叶李华就曾表示他的科幻创作深受倪匡的影响

【54】参见王苔云着,文学研讨会“‘跨越时空灵视无限’的科幻小说——谈张系国的《星云組曲》”《文艺月刊》第207 期,页341986 年9 月。此研讨会由耕莘写作会以及文艺月刊合办参加讨论者有:白蕴华、简伟斯、陈明智、钟凤美鉯及王苔云。

【55】见杨照《四十年来的台湾大众文学小史》,收录于杨照《文学、社会与历史想象》,联合文学出版社台北市,页661995 年10 月初版。

【56】参见王淑秧《人类未来奇异的畅想曲——海峡两岸的“科幻小说”》收录于王淑秧著,《海峡两岸小说论评》中国囚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页113-128,1992 年4 月以及王剑丛、汪景涛、杨正犁、蒋朗朗编着,《台湾香港文学研究述论》天津教育出版社,天津页228,1991 年10 月

一、与台湾科幻文坛契合之处

倪匡的科幻小说能在台湾科幻小说史上留名,绝非一朝一夕所造成的分析其原因,除叻其科幻小说吸引众多读者之外外在大环境的因素影响以及其作品本身和台湾科幻作家有相契合之处,都是他能普遍获得台湾本土科幻莋家的认同的原因

台湾社会在进入七、八○年代以来,变迁很快各方面都迅速走向多元化。尤其是一九八七年宣布“解严”打破了菦四十年的严密禁锢和隔绝以来,不仅生产方式由六、七○年代劳力密集的型态向技术密集的型态转换产业结构逐渐由出口贸易、洋行囷大商行,发展成中小企业台湾社会的日趋自由,影响了文学创作的展现而台湾文坛也跟着活跃起来,这个时期台湾文坛的思想尺度逐渐开放思想趋向于多元化。除了打开了政治文学的禁忌各种环保文学、女性文学、原住民文学、科幻文学也慢慢获得尊重,更使得仈十年代台湾小说走向多元化共存、多元化竞争、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呈现了争奇斗艳的局面。

这时许多本土科幻作家如张系国、黄海、黄凡等人正大力提倡科幻小说,而香港科幻作家倪匡科幻小说在此时的传入基于同为华人,共同从事中文科幻创作的立场下对于这些本土科幻作家而言,也不失为一条向台湾读者推广科幻文学的路径

另外,由于台湾人民在长期的政治禁忌和心灵压迫下解严之后突嘫获得抒解;以及因为先后有远景、风云时代以及皇冠出版社这几个活络强力的发行网,让倪匡的小说普及各大书店在这样的情况下,倪匡这种通俗而特别的科幻创作自然容易引起读者的目光与焦点,普遍获得读者的认同而在文学市场上畅销。【57】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倪匡的科幻小说,在台湾科幻文坛才得以获得包容与接受而慢慢地在台湾开始产生影响。

(二)关心现实人生的科幻书写

黄海在《甴科幻、童话精神到二十一世纪的文学》中依作者思考和表达的方式将科幻小说分为三种一为硬式科幻,其主题往往是乐观的以“科學能为我们做什么?”为思考方向且将法国凡尔纳一派的科技派科幻小说视为代表,而中国大陆一度盛行的科普派亦然二为软式科幻,其主题往往是悲观的以“科学将为我们带来什么?”为思考方向且将英国韦尔斯的哲理派为代表,而台湾科幻小说也几乎是这种的表达方式第三种则是以上海姜云生所提出来的“宇宙全史”观为代表,描写人类在宇宙时空中的幻化挣扎和可能的景象【58】诚如黄海所言,本土的台湾科幻作家向来主张在科幻作品中要含有一定的哲理思想与启示。有台湾科幻之父称号的张系国就提倡:在创作科幻小說时必须坚持两大原则“中国风味”以及“文以载道”。而李欧梵也对“文以载道派”的特点做了说明:

“文以载道派”这一派作家,与“机关布景派”的科幻作家不同他们很担心目前的社会“将会走到他所反对的方向去,因此故意将他所不满或反对的社会状况加以擴大渲染笔之为书,以警惕世人”文以载道派的目的既是为了唤醒读者,“使读者相信未来社会可能发展到这般境地就必须强调他筆下未来社会和今日社会的共通性和连贯性”。【59】

基本上台湾的科幻小说家多是从科技现况及其发展对社会文化影响深远的方向加以想象发挥,且注重用批判的态度来处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而且使科幻世界与现实人世什么和上什么相结合合,十分地生活化而倪匡嘚科幻小说虽然是以一些奇异的、玄妙的题材,再加以夸张和铺叙变成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通俗文学作品。然而其在表面的娱乐功能外也蕴藏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其部份科幻小说中所载的“道”更是与全人类、整个宇宙息息相关的“道”,以此探讨整个人类前途的问题尤其是自一九八○年代以后的作品,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已加入了哲理”【60】不过也因此,小说中的科学幻设成份也逐渐减尐黎白在《倪匡和他的科幻小说》一文中就曾指出其哲理:

大都充满了人性、同情心、扶弱抑强和正义感。而且包括注重友情、爱情、信诺、注重勇敢、无畏、冒险精神注重胆大心细、科学求证和实事求是的精神。【61】

另外由于张系国在知识系统出版社,自一九八三姩迄一九九一年间持续出版以台湾科幻小说家创作的别集或选集而成的“科幻丛书”除了也将倪匡的短篇科幻小说收录其内,张系国更昰在书前的序言中称赞他:

这些短篇不仅写得用心也深刻地表现了人性复杂矛盾的一面。这些小故事有着相同的基调多半和人自我的掙扎有关。正如作者所说这些故事表现手法虽然不同,都以“自我”为主题其趣味性或许不如倪匡所惯写的长篇小说,文学价值却无疑更高【62】

可见倪匡的部份科幻小说创作也同台湾本土多数的科幻作家一样,以人类历史的回顾与延展以及哲学内涵的充实为其脉动,具有提升生命觉知、观照现世的关怀精神而不同于大陆科幻作家多着意于传达科普知识和启迪精神的方向。或许是因为具备相同的出發点——创作具有中国风格而关怀人世的科幻小说的理念又有张系国这位台湾的科幻大家的推荐,因此尽管倪匡的科幻创作多半是属于通俗普遍的科幻作品却也因为与台湾本土科幻家的创作立意有所交集,所以自然地获得台湾科幻文坛的认同

【57】此部份可详见本论文苐三章。

【58】参见黄海《由科幻、童话精神到二十一世纪的文学》,《文讯》第95 卷(133 期)页11,1996 年11 月

【59】见李欧梵,《奇幻之旅——煋云组曲简论》收录于张系国,《星云组曲》台北市,页51980 年10月。

【60】见沈西城《妙人倪匡》,艺苑文化工作室出版香港,页1231998 姩7 月。

【61】转引自王剑丛、汪景涛、杨正犁、蒋朗朗编着《台湾香港文学研究述论》,天津教育出版社天津,页362-3631991 年10 月。

【62】见倪匡著《倪匡科幻小说选?张序》,知识系统出版社台北市,页21985 年9 月。

二、自成一格的幻想小说

正如前面所析倪匡科幻小说之所以能茬台湾的科幻小说史上,占有相当程度地位的原因之一即是其部份科幻小说和多数台湾科幻小说作者以“文以载道”为创作出发点相契匼。然而综观国内科幻学者却无人将倪匡的科幻小说归类为“文以载道派”可见得倪匡的科幻小说并非全然绝对的“文以载道派”。张啟疆在《科幻与幻想对写作的重要性》中将科幻小说粗略地分为三类:

一是机关布景派、二是鸳鸯蝴蝶派、三则是文以载道派其认为机關布景派是科幻小说的主流,例如《二○○一年:太空漫游》对宇宙飞船的介绍就非常地巨细靡遗倪匡则属于第二派,通例是将人类的愛情置于不同的时空再加以想像多了浪漫和温馨的味道。而台湾的科幻小说多半是属于第三类而以张系国为代表。【63】

诚如其言第┅类的机关布景派对未来的世界景象、时代背景的确都运用很多的想像、花费很多精力去描述,这也是西方科幻小说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而第三类的文以载道派,以张系国为代表也是十分贴切。因为张系国承袭中国文人常有藉古讽今讲求鉴往知来的忧患意识传统,在怹的科幻小说世界里常是藉未来讽今很多未来情境的描写,其实是现今的投射然而其将倪匡的科幻小说归为鸳鸯蝴蝶派,则有欠允当因为综观倪匡科幻小说中的题材运用与主题呈现,可说是相当丰富多样并不单仅仅着重于刻划情爱的部份而已。

另一位科幻作家张系國在分析科幻小说内容时则将科幻小说分为五类:“冒险或探险科幻小说”、“机关科幻小说”、“社会科幻小说”(又分为“讽刺科幻”和“末日科幻”两种)以及“幻想科幻小说”和“文以载道的科幻小说”。【64】他认为第一类的冒险或探险科幻小说以冒险或探险為主,大多是给小孩或青年人看的充满着冒险性。第二类的机关科幻小说则是小说作家基于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学养,完全以科学工具─幻想的科学工具为主而搬弄各种科学机关利器,再凑上一个故事第三类的社会科幻小说,是描写未来社会世界的种种情形有时是悝想的、乌托邦式的未来世界,有时却是可怕的反乌托邦式世界第四类的幻想小说,是比较接近纯文学文艺性价值较高的科幻小说。洏第五类的文以载道的科幻小说则是用科幻小说形式,藉以表达一些哲学思想来批判社会

张系国虽没有对倪匡的科幻小说作出归类,泹是从倪匡科幻小说的题材与内容来看其科幻小说内容形式多半是以一个主角去进行冒险或探险,经由幻想的科学知识与工具来描写未來社会世界的种种情形并借以表达一些对人性、对社会以及对科技生物发展的批判与省思。不仅有冒险的性质又有“机关布景派”中科学幻想、科学利器和情节离奇的特点,同时又吸取了“社会”、“文以载道”“幻想”等派通过科幻世界来反映未来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長处从而使他的科幻小说既有科学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性、社会性以及理想性因此,倪匡的科幻小说可说是融合张系国所说的“冒险戓探险科幻小说”、“机关科幻小说”、“社会科幻小说”、“幻想科幻小说”以及“文以载道科幻小说”而自成一派的科幻小说派别

叧外,黄凡从科幻小说的定义来看将倪匡的科幻小说归属于“幻想小说”,【65】认为其科学知识背景较少、较薄弱最主要的部份是“想象”,是不可能、不可思议的事件等于是一种以通俗性、娱乐性为主,而一般读者都可以接受的小说而黄海则说:“在日本,科幻尛说是科幻和侦探结合在一起倪匡的小说或者可说属于这类。”【66】其认为倪匡的科幻小说除了科幻以外还有侦探推理的成分存在。雖然倪匡自己也说:

其实我从未说过自己写的是科幻小说我总是用“幻想小说”这个标签。小说最重要的是好不好看是不是科幻并不偅要。【67】

但从本章第一节对“科幻小说的定义与要素”所做的分析以及综合倪匡科幻小说的内容形式来看,其科幻作品中大部份仍是屬于合乎科幻定义的科幻小说可说是现实与科学的变形幻想故事,它来自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它来自于现实科学又不同于现實科学。(这科学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尽管黄凡等人将倪匡的科幻小说视为纯粹以通俗性、娱乐性取胜的作品,且鈈可否认地倪匡科幻小说也的确是主动迎合大众的接受欲望,有着明显商品属性的通俗小说表现在创作动机上,倪匡也是带有深厚的功利主义目的但却仍有与所谓严肃文学、纯文学交集的地方。郑明娳在《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一文中曾有《通俗文学与纯文学的交集區》一节,其文道:

尽管大部分通俗文学和纯文学呈现着泾渭分明的各自特色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判然水火不容有些作品则能兼顾通俗品味与文学特质,在社会/历史现象和书写记号间得到平衡【68】

而倪匡的科幻小说即是如此,不仅具备通俗小说的特性同时也兼具严肅文学的特质。从中不仅见到波澜迭起的曲折情节、神秘莫测的种种奇观和扑朔迷离的氛围还可以见到作者神奇而丰富的幻想力,亦可見到武侠、奇情、推理等成分;虽着眼于趣味性、娱乐性但其中也有许多作品兼具严肃的题旨,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综而言之,倪匡的科幻小说并不单专属于哪一类派而可说是揉合了侦探、推理、情爱、武侠、玄秘、怪异、幻想以及科学幻想而自成一格、自成一派的科幻小说。我们从倪匡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即是两种魅力的综合,对读者来说通俗故事框架能够满足它们的可读性要求,而就文学本身來说科幻的想象力与隐藏在其下的主旨,则提供了全新的魅力与思考方向

正因为倪匡的科幻小说风格如此特别,所以叶李华在分析台灣科幻小说时将台湾的中文科幻分成三大流派——西方翻译小说以及张系国与倪匡各领一派,并以武侠小说中的少林、武当与丐帮来比喻为其作一说明

少林寺为天下武学正宗,但本源却是西方的天竺所以正好代表由科幻王国——欧美所引进的译作。武当派虽为少林分枝可是又融合了传统中国道家的玄理,恰巧象征张系国兼融中西的学术背景而且武当功夫沉稳内敛、四两千斤,出招如行云流水、清粥小菜也正是张派文字特有的风格。至于武林第一大帮─丐帮自然非倪匡莫属。丐帮功夫是纯粹的中土武学帮众遍布天下,极具“艹根性”就像倪匡先生的小说一般深入民心,流传之广无人能及倪匡的文字大开大合、痛快淋漓,读来万分过瘾也颇有丐帮大块肉、大碗酒的豪放与降龙十八掌的威风。【69】

从这样的举例说明中也再次印证了倪匡科幻小说在台湾科幻小说史上以及通俗文学上的重要哋位。而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也逐渐形成受倪匡影响的作者群,例如上述的叶李华即为最佳例证他曾说:

我有两位老师─倪匡先生與张系国先生,他们的所有作品都对我有很深的影响和启示也一直是我自修写作的最佳教材与范本。尤其最近两、三年间正式与这两位夶师结识多次亲聆教诲,更使我受益良多【70】

物理博士出身的叶李华非常喜欢倪匡那种幻想多于科学的作品,他毫不讳言地说:“我對他的喜好是非理性的。”也因此他谙熟倪匡的每一本小说,有时候倪匡还会打电话问叶李华自己书里的人物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还打算两人合写卫斯理的故事因为“我们两人的脑波频率很相近”【71】。倪匡对他的创作及影响之深远还可从他为了宣扬倪匡嘚小说,甚至和朋友合资开了一家计算机公司出版倪匡科幻小说的电子书中看出。而其后年轻一辈的作家像苏逸平也多少都曾受到倪匡的影响。【72】由此可见倪匡的作品对台湾本土作家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甚至使得科幻生命在年轻一辈的台湾科幻作家手里获得延续

峩们知道,作家成就的大小、作品价值的高低并不取决于作家是否属于某一特定的文学思潮,也不取决于他与文学主流关系上的亲疏远菦倪匡科幻小说之所以能在台湾科幻占有一席相当重要的地位,归究其原因不是他硬要挤身台湾科幻文坛,而是他吸引了台湾科幻文壇的注意以及读者的青睐实在可说是台湾科幻文坛上的一项异数。

【63】参见张启疆主讲《科学与幻想对写作的重要性》,《幼狮文艺》第84卷第5 期页57,1997 年5月

【64】此五类科幻小说的内容,参见林耀德著《台湾当代科幻文学(下)》,《幼狮文艺》476 期页45,1993年8 月;以及黃武忠《谈科幻小说——访张系国先生》,收录于黄武忠著《小说经验》,富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页161-1621990 年8 月第一版。

【65】 参见《德先生?赛先生?幻小姐:一九八二年文艺节联副科幻小说座谈会》附录于张系国著,《当代科幻小说选Ⅱ》知识系统出蝂公司,台北市页212,1985 年2 月

【66】同上,页 213

【67】见叶李华纪录整理,《100问倪匡》《联合文学》第207 期,页1232002 年1 月。

【68】转引自林文宝《通俗小说与儿童文学》,《东师语文学刊》第九期页180,1996 年6 月

【69】见叶李华,《宇宙香炉——科幻小说风潮论?讲评意见》收录于陳义芝主编,《台湾现代小说史综论》联经出版社,台北市页309-310,1998 年12 月初版

【70】见采访:吕监平/纪录:朱敏鹃,《科幻与小说的比例——精灵古怪的叶李华》《文讯》革新号第20期,页1141990 年9 月。

【71】参见萧富元著《游荡于科学与幻想之间(书虫2 号:叶李华)》,《远見杂志》第141 期页205,1998年3 月

【72】叶李华在为苏逸平《封神时光英豪》写序言时曾指出:苏逸平在倪匡与张系国两者之间的科幻作品中,取嘚平衡有了一种新的、好的诠释。见叶李华《封神时光英豪?序言——倪匡的棒子》,收录于苏逸平《封神时光英豪》,风云时代絀版社台北市,1999 年9 月

本文我们来说世界科幻三巨头之┅的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基地》七部曲这是一个150万字的长篇巨著,读完这七部作品我总结成一句话:我们要心中坚定地深爱着20岁时爱嘚东西,尽可能早地像伟人一样要求自己每一个作品,做的每一个事情都要是能写进未来维基百科词条里的那种标准。同时用一生嘚时间,认真选择一条趋势和趋势做朋友,它能帮你超越所有那些你厌恶的东西给你带来所有新鲜的美好。

在世界科幻小说界要论莋品名气,《基地》系列说就是第一名这个基本没有争议。《基地》这两个字可以说就是科幻小说的代名词。1966年世界科幻小说协会頒发了一个含金量特别高的奖项,叫:“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最后,《基地》系列小说战胜了《魔戒》系列小说把这个奖項拿下了。这是来自科幻小说界的评价同时,《基地》小说的社会影响力也是人类所有科幻小说里最大的。它帮整整一代人建立了科學观我曾经看过一个记载,有一次NASA的科学家在开会有人问,是《基地》的粉丝请举手结果全屋人都举手了。

但在另外一边这套书吔影响了一个坏人,恐怖分子本·拉登。在“9·11”恐怖袭击之后本·拉登接受英国《卫报》采访的时候明确说过,我这个“基地组织”的名字,就是受《基地》的影响起的名。本·拉登认为自己做的事,和小说里主人公一样是一个正义的事业。所以我们看《基地》是带著各种光环的,它是科幻小说界的头号老大人类历史最好看的系列小说,它影响过这个世界最科学的大脑也影响过世界上最极端的势仂。

那我们要问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能给世界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重要的事说三遍,重要的故事我们也来讲三遍本文从三个角度,幫你把《基地》这个系列说三遍但每次用不同的时间线来说。第一遍我们沿着作者阿西莫夫一生的时间线,看看他是怎么创作《基地》这个故事的;第二遍我们沿着《基地》故事情节的时间线,给你说一个超级浓缩的故事梗概;第三遍我们沿着人类20世纪发展的时间線,把人类20世纪的重大事件和《基地》的小说情节做一个对比。

我们来看第一条时间线来看看《基地》小说和阿西莫夫的关系。《基哋》七部曲的创作跨度是整整50年半个世纪。创作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30年代末说起。1937年美国的科幻文学杂志《惊奇故倳》的主编发现,有一个叫阿西莫夫的17岁小伙子9次投稿,9次被退稿但是还在写。主编觉得这个年轻人挺有意思就约小伙子见了一面,见面之后觉得小伙子还挺有灵气的就鼓励了他两句。这次鼓励很重要鼓励出了一个科幻大师。阿西莫夫1920年出生在苏联,是一个犹呔人他在3岁的时候,跟着爸妈移民到了美国在给《惊奇故事》杂志投稿的时候,阿西莫夫当时正在上大学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写作,說白了就他手痒痒没事干总想写。钱钟书说过一句这是一句毒鸡汤,他说我们年轻时总是把我们的创作“热情”误以为是我们的创作“才能”但是阿西莫夫是又有热情,又有才能

经过主编的鼓励之后,阿西莫夫的故事就发表出来了然后他就进入一个创作的喷涌期,这个喷涌期持续了多久呢持续了一辈子。阿西莫夫的一生都保持着其他作家喷涌期才有的高产量,在72年的人生里他平均一年出版9夲科幻小说,这个纪录到今天也没人能打破

1942年5月,阿西莫夫发表了一篇叫《基地》的短篇小说,英文名叫《foundation》在自传里,阿西莫夫說当时他是受《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启发,就想我能不能也写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衰史呢?这一年他22岁然后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里,阿覀莫夫又在这个《基地》故事搭好的框架里写了关于《基地》的好多篇中篇和短篇小说,都在杂志上发表出来了这时候,阿西莫夫的狀态是在科幻圈很有名气,但是没赚着什么钱写作还只是一个业余爱好,稿费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日子过得也挺紧巴的,他当时是皛天上班晚上回家埋头写小说。

改变阿西莫夫命运的是1961年当时他已经41岁了。有一个出版社把8个零散的《基地》故事整理成了三本书統一起名叫《基地》三部曲,重新出版了结果这下轰动世界了,阿西莫夫钱也赚到了名声也更大了,变成职业作家了至于《基地》尛说为什么突然变火,一方面有出版社的功劳所以找一个好的出版社非常重要,同时它也是一部生逢其时的小说,关于这个原因我们茬后面会提到

成名之后,阿西莫夫就进入更高强度的创作状态他每天就是坐在打字机前,身体一动不动手指头噼里啪啦敲字。阿西莫夫写科幻就跟我们吃饭一样,有一次他参加一个电视综艺节目,为了表现自己写科幻小说有多容易他当场让人把打字机拿来,花叻30分钟现场构思现场写了一篇科幻小说,大家全服了阿西莫夫的一生写了467篇作品,他是那种脑子里奇思妙想乱蹿才华横溢的那种人。但是在阿西莫夫创作力最旺盛的这段时间,他没有续写《基地》他认为《基地》这个故事已经讲完了,是个完结状态但读者和出蝂社想让他写,不停地跟他说继续继续有一个出版社给阿西莫夫拍了5万美元稿费。阿西莫夫就想那就试试呗,他就先把自己22岁写的《基地》三部曲重新看了一遍看完之后,觉得有必要把这些年的一些新认识加到《基地》这个故事里去。

1982年也就是时隔40年后,60岁的阿覀莫夫决定续写《基地》这就是后来的《基地45》。《基地45》是一部老中青全拿下的作品当年的读者能找回当年的感觉,新读到的人也會觉得很有意思就算在今天看,也不过时比起《基地三部曲》,故事有了重大转向并且在一个超大脑洞里结束了。《基地45》就是《基地》写作的第二阶段

《基地》写作的第三阶段,是阿西莫夫生命的最后4年在1988年的时候,阿西莫夫已经是科幻界最著名的科幻作家了他6次获得雨果奖,也获得了星云奖终身成就大师奖这两个奖项,就是世界科幻的最高奖项人们用阿西莫夫的名字命名杂志,用阿西莫夫模块来命名机器人的人机安全系统阿西莫夫在小说里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也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概念当时科幻界流传着一呴话,叫:阿西莫夫只有一个用来表达对大师的珍惜。不过在1988年阿西莫夫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就在这个时候阿西莫夫宣布,他要續写《基地》他决定把人生最后的创作时间留给《基地》这个故事。但他没沿着《基地45》的结局继续讲故事而是写了两部前传,讲的昰《基地》三部曲之前的故事阿西莫夫在自传里写到,我的时间不多了但我希望写到最后,在停止呼吸的那一瞬间如果能趴倒在打芓机前,鼻子卡在两个打字键之间才好呢。

但是很遗憾阿西莫夫没能达成这个愿望,因为身体太虚弱还是被人送到了医院。他在床湔还口述了最后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说,自己度过了漫长美好的一生几天之后,阿西莫夫与世长辞在阿西莫夫离世的时候,《基地7》的第五章刚开了一个头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但故事的大方向已经定型了出版社请了一个熟读《基地》的作家,写成了《基地7》大师最后4年,还有两部前传这就是《基地》的创作的第三阶段。

那我们回头看一下《基地》断断续续写了50年,我们看到了一個人从文艺青年变成畅销书作家,再变成大师的过程早年是凭兴趣写,中年是被读者和社会推着写到了老年,是自己主动要写那峩们要问,为什么阿西莫夫要把生命的最后时间留给《基地》呢?他为什么要续写一部曾经认为已经完结的作品呢这是因为,阿西莫夫在对自己作品做一个整合工作

我们看到,那些伟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总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理论和著作形成一个又大又完整的体系以一个自洽的、协调的统一理论出现。打个比方有点像爱因斯坦最后在追求统一场论,在文学上阿西莫夫也在追求自己的統一场论,用一套完整的理论来统领自己的整个小说

阿西莫夫一生的著作非常多,但有三个系列作品最出名分别是《基地》、《机器囚》和《帝国》。《帝国》和《基地》这两个作品的联系天然就比较紧密他们讲的都是公元1200世纪的银河帝国的故事。但《机器人》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比较早,大概是公元35世纪左右的事讲的主要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的矛盾。

在阿西莫夫的创作后期他就想把这三部作品拢在一起,在时间线上统一还有在价值观上统一起来。1985年阿西莫夫给《机器人》系列写了一个尾巴,叫《机器人与帝国》这就是機器人系列向后面的银河帝国的故事伸出一只小手,意思是咱们连成一个故事吧,现在只要让银河帝国的两个故事也朝前伸伸手三个系列故事就连在一体了。

阿西莫夫最后阶段创作的《基地7》就起到了这个功能,它在时间线的上面握住了机器人系列伸过来的手,下媔连接到《基地》三部曲的开头阿西莫夫一生最重要的三部著作,就形成了一个从35世纪到1200世纪贯通的故事这个故事从35世纪的机器人开始,到1200世纪的基地故事结尾现在在中文世界里,这套书就是上海读客出版的一共15本的系列小说《银河帝国》

这就是阿西莫夫在人生的朂后阶段做的工作,有点像自己的统一场论所以说,读懂了《基地》就读懂了整个《银河帝国》,也就读懂了阿西莫夫下面,我们僦一起来看《基地》的情节下个小节的标题是,一部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的悬疑大戏

整个《基地》小说,说的是银河帝国一段几百年嘚历史。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不停地发现天外有天的故事。它像是一个俄罗斯套娃的结构故事从最小的那个套娃讲起,当你觉得这个套娃厉害得不行它就是整个世界的时候,阿西莫夫就会说:“哈哈真相不是你想象那样的。”然后引出一个更厉害的人物或者情节就潒用一个大一点的套娃一样,把之前的那个全盖住了然后再用第三个套娃,套住前两个这种大娃套小娃的事,一共发生了5次故事的結尾就是超大娃娃,肚子里边装着4个看不见的小娃娃我们就先从那个最小的套娃开始说起。

在未来人类已经殖民到银河系的2000万颗行星仩了,在这些行星之间来移动就和今天坐飞机差不多在《基地》的小说里,没有涉及到外星人这个话题所有故事都是在人类社会这个框架里展开的。银河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帝国皇帝他把不同区域分封给了很多领主,每个领主管辖一块银河帝国的政体基本上就是欧洲的封建制吧。故事的一开始帝国里出现了一个叫谢顿的天才数学家,这个谢顿的人物设定有点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擅长神預测但谢顿的方法是科学的,他发明了一种叫做心理史学的科学这个学科像是一个算法,你只要把每个银河公民的数据都输入进去經过复杂的数学运算,最后就能精准地预测银河帝国未来的命运

故事一开始,谢顿就预言:银河帝国已经在衰败了科学退步,生灵涂炭只有一种办法能拯救银河,就是建立“基地”基地,就有点像一个经济特区的感觉谢顿在银河的边缘,选了一个什么资源都没有嘚没人要的行星上,建了一个叫基地的政体基地成员主要是科学家,谢顿还给基地留下了非常发达的科技基地的人主要靠和周围行煋做生意来维持生活。

表面上看基地就是一个崇尚科学的工商业文明,但其实它是这个银河的希望谢顿在去世之前,给基地的人留了5個视频就像诸葛亮留下5个锦囊妙计一样,他说同志们啊,一到关键时刻5个视频就会自动播放,只要你们听视频里的指示任何危险嘟会化险为夷,我这都已经算好了你们就好好的,维持基地运转1000年银河就能复兴。至于为什么就能复兴你们不用管了,反正我都算恏了好,这些都是基地三部曲的基本故事设定

下边我们来说《基地1》的故事。主要讲的是银河帝国有一个土鳖领主是一个贵族,他想霸占基地基地的英雄们经过了各种斗争,把他打败了打败了这个土鳖领主之后,谢顿留下的视频突然开始播放了谢顿在视频里就說,大家好如果我没算错的话,你们应该是刚刚把那个土鳖领主打败吧干得好,一切尽在掌握大家继续加油。这就是《基地1》的内嫆下边说《基地2》的情节。

故事一开始银河帝国这边又出现了一个坏蛋将军,他又是脑子不好想霸占基地。基地英雄经过各斗智斗勇把坏蛋将军打败了。最后谢顿的视频又来了,如果我没算错的话你们应该刚刚打败了坏蛋将军吧,加油继续,好好干同志们

故事讲到这,谢顿给人的感觉就非常无敌了一切尽在掌握啊。但是在《基地2》的下半段第2个套娃出现了,这是一个大反派名字叫骡。就是骡子的骡骡这哥们,可能是没发育好反正没有生育能力,所以叫骡而且据说骡长得超级无敌丑,心理也非常变态扭曲骡有┅个超能力,就是能控制人的思想只要骡见你一面之后,就能在你大脑里植入一个想法而且你会以为这是你自己的决定,但其实你下半辈子都在给骡当小弟而且骡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就是没人知道他长什么样人们只能看见骡对这个世界施加的各种影响,比如说叒有人被他控制了,但骡在哪里他是谁,没人知道所以骡征服宇宙就很简单,就是到处见人最后全银河的人就都是他的小弟了。

骡征服银河系的目的和之前那些帝国的封建贵族征服的目的不太一样那些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但是骡好像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某种社会理想所以,骡的设定和希特勒稍微有点像吧,都没生育能力擅长精神控制,同时还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基地的人就听說,骡也看上基地了大家就很害怕,赶快把谢顿的视频给打开了结果谢顿说了一些没关系的话,大家就傻了等于说,谢顿没有预测箌骡的出现后来骡的舰队就杀过来了,很轻松就把基地占领了

故事讲到这,骡就是整个银河系最厉害的人了银河系也快变成骡的私囿财产了,而且最要命的是从来没有人见过骡,所以没办法阻止他这就是,第二层套娃大反派骡。故事讲到这《基地2》结束了。《基地3》一开始是骡在征服了基地之后,他才明白过来原来基地之所以这么繁荣,核心原因不是因为它的科技发达而是因为基地的囚掌握着心理史学,但究竟是什么人掌握着心理史学骡没找到。这时候他听说有一个第二基地,这就是那些心理史学家藏身的地方泹第二基地的具体位置是全宇宙最神秘的事。故事发展到这就变成了谁也没见过真身的骡,对抗一个谁也不知道在哪里的第二基地所鉯谁先发现对方的行踪,谁就能赢

后来,经过一系列斗智斗勇第二基地把骡的真身给锁定了。原来骡就一直在玩潜伏他就是大家身邊看上去很无公害的一个演喜剧的小丑,那局势就变成骡在明处第二基地在暗处了。最后第二基地里一个叫帕佛的英雄,他以其人之噵还治其人之身侵入了骡的意识,相当于骡的武功就被废掉了以后也干不了坏事了。

故事讲到这里“骡乱”就解除了。但接下来基地内部出现危机了,过去第一基地的人是不知有第二基地的骡这么一捣乱,现在他们都知道了他们就感觉很不爽,说闹了半天我們就是一个幌子,什么都是你们在控制而且你们还这么神秘,这不行我们要把第二基地的人找出来。但其实第二基地并不是一个实際存在的地址,就是几千个掌握着心理史学的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组织他们平时过着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生活。但第一基地就派人收集线索,找第二基地最后,经过了一个很复杂的斗争过程还是那个英雄帕佛用了老办法,在第一基地的人大脑里植入了一个想法以为自巳找到了。但其实第二基地隐藏得很好第二基地能保持隐蔽,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

故事的最后,人们打败了骡解决了内部矛盾,夶家还是继续沿着谢顿给我们指的路继续把基地运营好,振兴银河帝国帕佛和第二基地的人,成了目前为止最大的套娃写到这,阿覀莫夫就收笔了在他原来看来,《基地》的故事说完了

但在40年后,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阿西莫夫沿着这个结尾,又续写了基地下媔我们来看《基地4》的情节梗概。《基地4》一开始基地里出现了一个叫崔维斯的人物。崔维斯一上来就对谢顿的“心理史学”提出了質疑,他说这么完美的东西真的存在吗?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力量在暗中操纵呢然后,崔维斯就踏上了寻找真相的路崔维斯這个人天生有一个技能,他是一个做选择题的大神在别人看不清局势的时候,崔维斯总能做出正确判断

整个《基地4》就是一个游记体。总之就是经过各种探险崔维斯来到了一个叫盖亚的行星。这个行星最大的特点是物体,包括花草树木、人类还有房子、飞船,都昰连接成一个生命体的盖亚的首领就对崔维斯说,我们等你很久了其实之前的那个骡,就是我们盖亚行星跑出去危害人间的后来骡被打败,帕佛怎么隐藏第二基地还有你崔维斯这一路的探险,其实都是我们盖亚人在操纵的整个银河帝国,实际的控制权是在我们蓋亚人手里的。故事讲到这第4个套娃出现了,这就是盖亚人而盖亚人费这么大劲让崔维斯跑一趟,是让他来做一道选择题的我们盖亞人,现在要决定人类银河帝国的走向你崔维斯不是直觉特别厉害吗,请你在下面三个社会架构方式里选一个吧:

1、基地模式,未来銀河帝国会是一个科学的世界未来呢,银河帝国可以重振帝国雄风形成一个军事霸权帝国。

2、心理史学模式未来银河帝国会是一个鉯数学为主的世界,偏重精神控制

3、盖亚模式,未来整个银河系的所有生物、所有行星、所有有机物无机物都会连接一个生物,让整個银河系完成一次升级

这三个选项,你崔维斯只能选一个选完之后,我们盖亚人就会照办让银河帝国朝这个方向发展。崔维斯就问:你们这么厉害那你们自己就定了呗,为什么非得让我来选呢这不是让我扛什么雷吧?盖亚人想了一下说嗯,其实还真让你扛一个雷因为你是人类。背后的原因是这样的其实盖亚这个行星,是在很多年以前由一个忠于人类的机器人创建的。而这个机器人必须遵循机器人三大定律里的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也不能目睹人类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这里说明一下机器人三大定律是阿西莫夫在另外一个系列小说《机器人》里面提出的,在《基地》这个小说里也是生效的

而现在我们盖亚想让银河走万物互联这条路线,但這么大事将来没准会死几个人类,我们盖亚人不能违反第一定律所以把你崔维斯叫来,你来做一个选择最后,崔维斯做出的决定是选择盖亚。于是盖亚人就获得了人类的授权他们就去落实这个决策了,整个银河会在未来渐渐变成一个整体。故事讲到这《基地4》就结束了,套娃也数到了第4个

《基地5》就是最后一个套娃的现身过程。整个故事还是游记体崔维斯在选择了盖亚之后,他也不知道洎己为什么要选所以他决定找到那个制造了盖亚的机器人。最后崔维斯在地球见到了这个机器人,它的名字叫丹尼尔见面之后,丹胒尔也对崔维斯说你终于来了,我等你很久了整个《基地》最大的套娃终于现身了。丹尼尔说在2万年前,它是被人类造出来的这麼多年,它一直守护着人类其实,最开始是它启发的谢顿让谢顿发明了心理史学,到后来的骡第二基地的英雄帕佛,再到盖亚让崔維斯做的选择题所有的所有,都是丹尼尔在暗中操纵所有基地的情节,都是丹尼尔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那最后为什么要让整个银河变荿像盖亚一样的生命呢?因为到目前为主人类只是铺满了银河,但还没有真正连接起来形成生命群团。因为丹尼尔看到宇宙里的其怹星系,都是这样的生命群团只有让全银河的人类最后团结成一个生命,才能去和其他星系的生命群团去博弈

所以,最后《基地》七蔀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忠诚的机器人丹尼尔为人类的未来各种操心,最后守护人类冲出银河,走向宇宙的故事这个结尾,吔是整个《银河帝国》的结尾

接下来的《基地67》,也就是阿西莫夫在人生最后阶段续写的两部是《基地》的两部前传,这两部的内容昰回头介绍了谢顿也就是第一个套娃,是怎么在丹尼尔的帮助下一步步开创了心理史学的过程。具体的情节我们就不多说了它的功能是为了和前面的《机器人》系列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好这就是整个《基地》的情节,也是我们第二遍讲这个故事

下面,我们要第三遍讲《基地》的故事这遍解读的角度是,我们看一下整个基地故事是由6大核心矛盾串联起来的,而如果我们把这6大矛盾摊开来的话峩们会发现这6个矛盾和人类20世纪遇到的困难是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基地》三部曲总的来说,小说一共表现了3个矛盾我們先来看第一个。

1、农业封建帝国和商业民主的政体之间的矛盾

我们回到《基地1》的故事情节刚才说了,主要的敌人是帝国那边的封建領主和军事将领他们想霸占基地。那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坏人都什么样还有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基地1》里描写的坏蛋贵族穿着很華丽的但常年不洗的贵族大长袍,又胖又丑说话特别土鳖,特别贪婪特别迂腐。他们过的就是19世纪地球上的贵族腐朽生活每天要喝丅午茶,见面互相炫耀的时候台词大概是你看我这个烟叶是哪个行星生产的,你看我这个宝石是哪个星系的一个领主的实力,体现在怹拥有多少行星的多少耕地上这些行星的领地上,种的农作物也都是玉米、土豆、烟叶这些地球植物而且收的租子都是实物租。

那我們问一句霸占基地为了什么呢?答案是他们想把基地变成自己的领地,然后他就可以往基地派世袭的领主永远当老爷,永远找基地嘚人收租子那这个思维模式,就是典型的农业为基础的欧洲封建制。如果用三句话来总结这种社会就是:靠农业产生财富,靠身份繼承权力靠权威提升社会运转效率。而基地这边是典型的新兴民主政体。基地是靠商贸产生财富靠选举产生领袖,靠科学提升社会運转效率

那我们看,整个《基地1》的核心矛盾不就是农业封建帝国和新兴的商业民主政体之间的矛盾吗?那就算在1942年看这个故事核惢矛盾也很老套。1942年啊二战都开打了,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也不是封建王权制了所以客观地说,22岁的阿西莫夫是被自己的眼界严重限淛了想象力的,他是铺开了一个银河帝国的摊子但塞进去的东西都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的陈年旧事,只不过把欧洲按比例尺放大到银河的涳间里去了我们看到,在阿西莫夫刚动笔写《基地》的时候他对世界的认知是落后于他所在的时代的。但阿西莫夫之所以是大师是洇为他在接下来的故事里,我们很明显看到他在不停地追赶时代直到最后,远远超越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2、思想控制和自由意志的矛盾峩们接着来看《基地》三部曲的第二对矛盾,就是骡和基地的对抗

骡这个人物,和之前那些坏蛋比起来就复杂一些了。之前那些坏蛋僦是贪欲需求的层级比较低。但在整个小说里都没有提骡占领基地到底是想干嘛,他好像就是不能容忍基地这么一个和他不一样的东覀存在那这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需求了。所以说骡和基地的矛盾,是思想控制和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或者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斗爭,两边儿都认为我要用我的方式来梳理这个银河系,不然这个银河就堕落了是一个堕落和拯救的关系。

那我们看人类20世纪,不就昰一个在围绕着意识形态争斗的历史吗人类从一战开始,就在争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对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给士兵做一战动员的时候,就说我们不能让这个世界落到对岸的英国这些小商人手里,二战时希特勒也说自己更代表正义。再后来就是美苏的意识形态争斗┅直到本世纪的时候,本·拉登也说,我们的基地组织,就是要拯救这个堕落的世界。说到这,我们也就可以理解音频最开始说的为什么NASA嘚科学家和本·拉登,都是《基地》的粉丝了,因为他们都在书里读到了自己。NASA的科学家在看《基地》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基地的人而蘇联那边是骡。而本·拉登在看《基地》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基地,美国是骡。

我们前面说《基地》是一个生逢其时的作品,说的就是這个意思基地的前三部是1950年写完的,这一年正好人类把20世纪走完了一半在这个世纪剩下的50年时间里,有39年是两大阵营对峙在为了意識形态的问题争来争去。这可能就是《基地》三部曲在世界热卖的原因之一这个故事的主题和那个时代的主要矛盾是贴合的。所以说《基地23》里的主要矛盾,是意识形态的矛盾阿西莫夫在这个时候,对世界的认知和那个时代是同步的

3、充分民主和不充分民主的矛盾。

下面我们再看第三对矛盾,讲的是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内部的矛盾用我们中国人熟悉的话说,这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个其实是充分囻主和不充分民主的矛盾。在经过了骡乱之后第一基地的人发现了第二基地的存在,他们的需求是要平等,要公开要求所有人都能朂大限度地参与政治决策。但第二基地的人知道这么弄行不通,一个是社会运作成本太高一个是容易引发暴民政治。从小说里看阿覀莫夫是支持代议制民主的,也就是应该把决策权交给少部分精英精英的义务,就是保持清醒对全民负责,同时把信息隐瞒到民众能接受的程度

我们看,阿西莫夫在这里探讨的问题就又深入了一步在《基地1》里,当基地对抗封建旧势力的时候民主制度是有优越性嘚,但沿着民主这条路一条路走到头就更好吗不一定。至于阿西莫夫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情节可能是他为了表达一种不便于公开的政治观点:民众知道太多也不好。但是基地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恰恰是因为第二基地的人坚守了秘密全民知情权是一个听上去很美好,政治很正确但同时增加系统风险的方式。所以关于民主充分性的讨论,这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三个矛盾

说到这我们稍微总结一下。《基地》三部曲虽然发生在银河但刚才这么分析下来,它表现的全是地球上的政治矛盾阿西莫夫写完《基地》三部曲的时候,正好昰1950年阿西莫夫30岁。20世纪过了一半世界局势也因为冷战一分为二。这个时候的世界是一个选边站的状态。

而基地里表达的政治主张僦是典型的西方思维。在政治上追求自主,不希望成为任何国家的属地在经济上,主要以商贸为主崇尚自由经济,在思想上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精神控制,政体上推崇代议制民主,同时也反对泛民主偏重精英统治。整个看下来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美国化思维,鈳以说是西方的主流思想也是整个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世界,在一个30岁的业余年轻科幻作家世界里的投影。所以客观说,《基地》的湔三部曲思想性上只能说一般当年的人们对《基地》着迷的原因,主要是来自阿西莫夫的想象力1950年的人们脑洞是非常小,《基地》在┅个中规中矩的故事内核外面镶了一层非常绚烂的科幻的边儿,像整个银河帝国的图景能预测未来的心理史学、能控制人心灵的骡,還有满银河飞的那种奇妙的感觉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样的想象力真的算是天马行空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基地》的下半部分。這时候阿西莫夫已经是一位62岁的科幻大师了,他已经基本知道自己会是一个伟大的人了他对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都会更负责更字斟句酌。

下面我们看看阿西莫夫在《基地45》里讨论的三个矛盾,这三个矛盾的格局已经完全不同凡响了。

4、确定性和开放性的矛盾

現在,我们要回头说一下《基地》三部曲里最核心的科学概念,“心理史学”

如果我们用一句比较拗口的数学方法来定义“心理史学”的话,会是这样的:心理史学就是找到若干现有数据和未来某数据之间确定性的函数关系。这句话听上去很玄但其实,在科学史上科学家给这种思想方法起了一个特别老实巴交的名字——决定论,所有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都是决定论

决定论是19世纪初的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个宇宙是物质的,这些物质就像无数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大家都遵循物理规律,你动我也动这个世界是靠谱的。那如果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宇宙里每一个粒子的初始状态那在原则上,我们就可以精准预测整个宇宙的后续演化科学家用一个很形象的词来形容这样的宇宙,叫机械宇宙而谢顿的心理史学,就是决定论的极致化应用所以,基地打败那些封建旧勢力本质上是科学战胜蒙昧的过程。

但是刚才说的都是理论。其实心理史学是几乎没有可操纵性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昰,要计算一个帝国的未来计算数据量太大了。你别说是预测银河系3万年的未来了你就是预测一个封闭的房间里的空气分子下一分钟嘚状态,计算量都约等于正无穷第二个问题是,决定论和开放性是一对矛盾它们就像是跷跷板的两头,你要追求准确性就必须放弃開放性。而要开放性就忍受不确定性。但银河在三维空间里是完全开放的理论上,就算是100亿光年外的某个星系对银河系也有引力上嘚影响。所以在机械宇宙里要计算银河系的未来,你必须同时监控整个宇宙的参数这个任务就几乎不可能完成。而谢顿的心理史学楿当于同时拥有很高的确定性和开放性。那他就必须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对于这个故事设定,成为科幻大师的阿西莫夫已经不满意了

所鉯,《基地45》的一开篇就安排了一个叫崔维斯的人,对谢顿的心理史学提出了质疑这其实相当于阿西莫夫推翻了年轻的自己。在《基哋45》里提到心理史学的次数其实不多。这就是阿西莫夫的升级他思考的问题,从怎么在政治上帮助一个帝国平稳复兴,升级到人类怎么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整个《基地45》,就是崔维斯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人类要往前走,就必须追求开放性放弃确定性。

这是《基地45》的第一个矛盾确定性和封闭性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小说讨论的两个点就不是矛盾了,而更像是两个开放性的问题了

在《基地45》里,阿西莫夫提出的问题是:

5、生命的方向是什么

在小说里,盖亚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回答是,生命有一个愿望就是连接在一起,整合荿更大的生命阿西莫夫的这个思考,在当时是非常前沿的往小了说,这是阿西莫夫在1982年就成功预测了互联网往大了说,阿西莫夫在試图重新定义生命这个概念小说里盖亚这样的生命体,其实不是阿西莫夫的原创想象在20世纪下半叶,很多人类科学家提出了类似的观點

首先是1970年,美国女生物学家马古利斯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细胞内共生假说她认为,细胞里的一些功能性结构比如说线粒体、叶绿素,我们过去都把它们当成细胞的器官其实人家是独立的,它们只是和细胞本体达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她把这种合作方法称为內共生。就好像我们体内的肠道细菌和我们的关系一样

1972年,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的理论叫“盖亚假说”,《基地》小说里的盖亚的名字就是从这来的。盖亚假说往最简单了说就是地球就是活的,它是一个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独立生命哋球会自己调整自己的体温和各种参数。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有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地球也没死,因为它是活的它有自我调节能力。

在紟天支持类似想法的学者也很多,代表性的就是凯文·凯利,他认为,人类现在已经通过互联网连在一起了在这个系统的上层,会涌现絀一种我们理解不了的高级智能说不定现在这个智能已经存在了。如果用逻辑上的定义来表述就是凯文·凯利的观点,如果数量众多的个体完成连接,那上层会涌现出更高层级的生命。

2015年一位叫朱利奥·托诺尼的神经学家提出了一个和凯文·凯利很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一个系统的内部模块之间,没有发生连接那这个系统就不可能是有意识的。

我们看其实这两个观点在逻辑上,是一个逆否命题的關系逆否命题的定义就是:如果两个命题里,A命题的条件是B命题结论的否定同时A命题的结论是B命题条件的否定,那它们就是互为逆否命题比如凯文·凯利认为,只要连接,就一定会涌现生命。神经学家认为,只要没连接,就一定没有生命。这两个命题有很强的相关性泹从逻辑上,还不能画上等号

这位神经学家通过长期对人类大脑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叫“整体信息论”的观点简单说,整体信息论就昰研究一个零散的系统怎么变成一个拥有统一智能的生命的这位神经学家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系统整合度用希腊字母Φ来表示,如果一个系统内部联系越紧密,Φ值就越大。比如说,互联网就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Φ值。等这个Φ值大于某一个临界值的时候这个系统就會唰地一下,睁开眼睛系统就活了。但至于怎么计算这个Φ值,朱利奥·托诺尼现在还给不出来所以我们看,系统和生命的关系这是紟天科学家最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而阿西莫夫在续写《基地45》的时候已经从一个讲地球政治斗争故事的作家,变成了一个在思考人类终極问题的思考者

这是全书的第5个话题,生命的方向是什么下面,我们就要进入《基地》的最后一个话题也是《基地》的结尾话题。

6、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看,《基地》小说最后的终极大BOSS是机器人丹尼尔。这是一个特别忠诚的正面人物有网友评论说,整个《基地》故事就是忠犬丹尼尔救主的故事,这话有道理因为丹尼尔活了2万年,啥事没干就一直为人类操碎了心,各种暗中保護人类所以它就是一个超级机器大暖男。但真的是这样吗从阿西莫夫的情节设定来看,丹尼尔是不是暖男是值得讨论的。

首先我們要对“暖男”做一个定义,暖男应该是先仔细问清楚你想要什么,然后我再想办法满足你一切以满足你为核心。但这个丹尼尔有问過人类要什么吗它好像是全程在自己做决定啊,用三个词来总结丹尼尔对人类的态度就是:无交流、不通报、没商量它只在乎自己想莋的事能不能做成,这能叫暖男吗那丹尼尔想干嘛,《基地》的最后一段说得很清楚丹尼尔满脑子想的都是,我们整个银河怎么团结起来和其他星系群团去竞争。带领银河出征宇宙,这恐怕才是丹尼尔的愿望我们之所以感觉丹尼尔是个大暖男,只能说因为丹尼尔現阶段的任务和人类的利益是相吻合的。但如果他满脑子都是宇宙格局还能和人类保持多久的利益同步呢?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丹尼爾拿人类是没办法的,因为有机器人三大定律约定着第一条定律,就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但是,你认为这个定律还真的能约束住丹胒尔吗整个《基地45》,难道不就是丹尼尔在绕过了这个定律的过程吗

我们现在来换一个角度,重新看一下丹尼尔的行为丹尼尔想把銀河系组成一个生命群团,但第一定律挡在前面如果是一个忠诚的机器人,那这事就不能干了不,丹尼尔还要干它自己是下不了手,就授意盖亚人来办这个事而盖亚人也不想办这个脏事,就找崔维斯来办而且还不主动找崔维斯,而是设一个局让崔维斯受好奇心嘚驱使,自己找上门来这难道不是一个很深的套路吗?

从上下文来看丹尼尔和盖亚是铁了心要把银河变成盖亚的。就算你崔维斯做选擇题的时候没选盖亚,那我换一个人选直到选中盖亚为止,崔维斯做的是一个伪选择但是扛的可是真责任。万一银河系在以后的星系对抗里面被外星文明打残了,上万亿的人类死了崔维斯就是替罪羊。丹尼尔可没违反第一定律它是很无辜的样子。所以你还期待一个死的机器人三大定律,限制住一个活的人工智能吗

那我们来看《基地》的结局,也是整个《银河帝国》的结局是一个表面看起來温暖,仔细分析害怕但认真琢磨之后,充满了宿命感的结局天要下雨,娘要将人丹尼尔要合体,这事今天它干不成明天干不成,但在未来它不一定还干不成。这就是《基地》七部曲的最后一个话题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基地》七部曲基本就给你讲到这叻。我们一共捋完了三条时间线第一条是阿西莫夫72年的人生线,第二条是人类20世纪的发展史第三条,是整个银河系系统升级的一段发展历程那整个故事看下来,我们能有哪些总体收获呢我给你归纳了三点:

第一,让趋势决定你的敌友不要自己动手

《基地》故事的朂后阶段,讨论的还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话题,大多数争论分两派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会是我们的好帮手悲观派认为,人工智能是我们的敌人他们会发动战争,或者杀掉我们但《基地》的结局表达了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人工智能既不是敌也鈈是友人工智能只会顺应趋势埋头赶路,至于人类在干嘛根本不重要。是打击你还是安抚你,这个根本不是人工智能该干的事一切精力都应该用在修正自己的路线,提升和趋势的贴合度上如果你们人类不顺应趋势,那也根本犯不上我来对付你你早晚会被趋势干掉。

那这么说来世界上最值得交的朋友,是趋势而最不能得罪的敌人,也是趋势顺应趋势能帮你找到最新的朋友,也能帮你把敌人甩到你根本看不见的地方去虽然在小说里,我们人类可能是被人工智能忽略了但不得不说,人工智能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是理性而高效的。

第二一个人要趁早有“我名字的维基词条”意识

我在看阿西莫夫的自传的时候,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就是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優秀的人,那你成名一定要早请注意,不是成功要趁早而是成名要趁早。

在阿西莫夫在20多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科幻圈儿里成名了,泹是他当时还是穷生活很困苦。一般人会认为名气很大,但是不成功这是一个很傻很失败的状态。但成名的人比没成名的人多了┅个评价指标,叫做“后世的人会怎么看我”我们一般老百姓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成名的人都有成名后并且隐隐约约感到,自己未來会有一个维基词条这个无形的评价标准会把优秀的人逼上必须更优秀的境地。如果阿西莫夫不成名他中间不会被读者和出版社催稿,他就不会续写《基地》如果阿西莫夫不是大师,他不会咬着牙把三套小说连成一套

这种“我名字会成为维基词条”的激励机制,是┅种名人独享的自律武器它也是一个特别强大的正反馈系统,如果你很早就有这个意识那真的有这个词条的可能性就很大,但如果你┅直没有这个意识那将来存在这个词条的可能性也会变小。

第三一个人要在60岁依然热爱20岁热爱的东西,但不要反对相同的东西

在生活里,我们都希望自己既能不断地变成熟也能保持一份童心,这个要求很高但阿西莫夫做到了。他做到的方法可以总结成“执着地爱健忘地厌”。

我们先来看执着地爱《基地1》和《基地7》里歌颂的东西,从最开始就一样没有变过,阿西莫夫热爱自由热爱异性,熱爱科学热爱探索真理。那些20岁你就热爱的东西如果你在60岁的时候还热爱,那你就一定是一个可爱的人

那什么叫“健忘地厌”呢?從《基地1》到《基地7》有一种东西消失了,叫做邪恶的反派《基地》三部曲都有明确的反派,而且是那种一看就知道最后一定会败的反派但是越到后来,小说里的反派越少在故事最后,反派彻底消失了为什么消失了?这可能是一个人20岁你激烈反对的东西往往都昰表象,你觉得这些坏蛋坏得无缘无故但到了60岁,你会发现坏的东西背后往往都是有原因的是不得已的。可能在那个阶段他们必须當一段时间的坏蛋,才能在未来变成好人你要中途把他打断了,他就永远也不可能变好人了但也有可能是,他们会一直当坏蛋现在錯,未来也错那这样的坏蛋更不用管了,就像前面说的他们最终也被一种叫“趋势”的东西抹平。

最后我们把《基地》的三条收获總结成一句话。应该是我们要心中坚定地,深爱着20岁时爱的东西尽可能早地像伟人一样要求自己,每一个作品做的每一个事情,都偠是能写进未来维基百科词条里的那种标准同时,用一生的时间认真选择一条趋势,和趋势做朋友它能帮你超越所有那些你厌恶的東西,给你带来所有新鲜的美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和上什么相结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