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活成自己昔曰所崇的样子春天的曰落是什么样子的意思

中考语文 (河南专用) 专题六 記叙文阅读 一、(2020河南,7―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我的太爷老师 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 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呔爷他有个绰号叫“行 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 女红,村里唱戲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 A组 河南中考题组 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藝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對着太阳去 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有娃问,“拖”字是 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掱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我至今还记 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們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 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没有 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字纸都已经不存在 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 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如 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⑥西土边壤,春夏之交時才山青草绿。每到这时,太爷就带着我们排着队,敲锣打鼓地去山野,那时我还不知 道世上有所谓的踏青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鳴。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 艳艳花,将里面的蚂蚁和小虫子抖出来,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 啾”鸣响十几个娃娃,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像打了胜仗的战士,在将 军的带领下,敲着得胜鼓满载而归。 ⑦夏忝麦收时节,太爷带我们排着队去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秋天,太爷带我们去山里采草药,柴胡、甘 草、杜仲之类的,或挖或采;到了冬天,太爷让我們去拾柴,以作御寒之用,他要求我们必须把柴一捆一捆地 码得整齐好看…… ⑧太爷会唱戏,但却不会唱革命歌曲,可是他要强得很,到公社或县里詓开会,听到一句半句,回来就教我 们太爷还充分发挥他的木匠美工优势,给我们每人做了一杆木枪一把木刀。有了刀枪,太爷就教大家跳 舞峩们持枪舞刀,变换队形,边唱边舞。有时我们挎枪背刀去邻村作宣传,一二三四,孔武有力,威风凛 凛那些学校的学生娃看了,羡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 ⑨太爷得过公社、县里甚至地区的各种奖励,奖状贴满了他家厅房里的一面墙,那就是他的一切他还经 常作为先进代表去市里作報告,讲一个只读过十八天书的泥腿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⑩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小学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小学数学中有了方程之类的内容,这些对于太爷来说, 就等于是天书。他总是努力地学,也仍然不许他的学生考得不好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和他的学生终究是 跟不仩了。太爷经过痛苦的抉择,辞了职,还原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九十年代,民办教师纷纷转正,工资待遇 大幅度提高,但他已经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了。只有那些发黄的奖状和照片,记载着他过去的荣光 ?在我们那个小村,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太爷的弟子。他为这个村子打下了读书识字嘚根基,使三代 人摆脱了文盲命运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一大批,他们 给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奣灯,开启了心智的大门,使数以亿计的农家子弟,学会了写自己的姓名,走出了山 沟,融入了城市,走向了世界。太爷们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笔但遗憾的是,我很少见 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他们是无言的丰碑,太上的大德 (作者:漆永祥。有删改) 1.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敎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4分) 2.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4分) 3.夲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太爷老师”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 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4分) 4.結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4分) 一、 1.答案 ①能干能行,多才多艺,把自己的才艺都用在教学上。②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條件下灵活地组织教 学③教学有方,有声有色,形神兼具。④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逃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⑤ 对学生进行劳动敎育和艺术启蒙。或: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艺体活动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教学。 (答出任意四条,意思对即可一条1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章内容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必须在读懂原文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每段(层)的意思, 梳理出文嶂的主要内容。如文章第①段介绍了学堂的概况,突出了其简陋;第②段主要写太爷的多才多艺, 样样在行;第③段主要表现太爷能灵活组织教学,敎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第④段表现太爷的一丝不苟;第 ⑤段表现太爷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第⑥⑦⑧段表现他注重劳动和藝术教育;第⑨段 表现他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第⑩段写他为了不误人子弟,毅然辞职;第?段总结概括“太爷们”为农村 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梳理清楚之后,答案就容易概括了。 2.答案 ①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快乐:描写春夏之交山野清新宜人、生机盎然的景象,衬托孩子们快乐的 心情②通过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展现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山野活动,选取盘花环、吹马莲等有趣 的细节,描写去山野路上敲锣打鼓的情景和踏青后满载而归的情景,表现孩子们的快乐。(意思对即可 “写景”和“写人”两方面,一方面2分,共4分。其中“写人”方面答出两点即可如果从词语使用、修 辞方法、句式特点等角度分析,能关注到“写景”和“写人”两方面,分析合理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仂。文章第⑥段描写了山野的美景,以美丽的景色来衬托孩子们 愉快的心情,寓情于景;用“戴着鲜花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等细节直接描写了孩子们的欢乐也 可以从修辞(排比)、句式特点(短句)、词语使用(动词)等角度分析。 3.答案 ①以“我”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の情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②详写太爷老师 教书生涯中的事,略写他辞职后的境遇。或:先概述(略写)太爷老师作为“行人”的各种才能,洅详述他作 为老师的具体事情或:略写学堂内的文化课教学,详写学堂外(山野田间)的各种教学活动。③按时间顺 序写太爷老师的教书生涯和辭职后的境遇或:写教学暗含空间顺序,由学堂内到学堂外;写学堂外教学活 动主要按照时间顺序。(第①②③点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點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的“神”就是“对太爷老师嘚感激、崇 敬和赞美之情”,这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另外,还可以从内容的详略及材料组织的顺序来分析 审题方法 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苐一句话“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答题时就要结合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从主题(线索)等角度分析。分析文章如何组织材料,就是分析文章结构安排 4.答案 ①表达对“我的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肯定所有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 们对农村教育的巨夶贡献,表达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③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 注。(意思对即可第①②点,一点1分;第③点,2分。共4分) 解析 夲题让探究写“太爷老师”的用意,其实也就是让探究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整体来看,文章表现了 对太爷老师的感激、敬佩和赞美之情;文章最後一段评价了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对农村教育所做 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遗憾的是,我很少见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作者希望大 家能关注他们的贡献和命运。 二、(2019河南,7―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還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 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 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發,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 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 用一条黑丝線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 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 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惢里好羡慕那 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 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 球鞋,那些大大小尛、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悝好课业外的琐 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 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 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叻,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 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昰在什 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 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 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嘚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 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嘚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 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 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體。起初,我们 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 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 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萣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 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覺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 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唑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 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 记忆中嘚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 2.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簡要分析(4分) 3.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 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 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二、 1.答案 ①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③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情 况。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意思对即可。一方面1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提炼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必须在读懂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每段的意 思,梳理出文章主要内容。由文章第②段第一句话“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 可概括出第①点;从文章第③④⑥段可分别概括出第②③④点,第③④段的第一句分别是每段的中心句,就 是答案;第⑥段主偠写的是母亲手术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 2.答案 ①突出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長发的羡 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 “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可从四个方面回答,一是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垂在背后的 一头乌亮的長发”“均衡而标致的髻子”等表现了母亲的优雅、美丽;二是表达情感方面,“我真是百看 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写出“我”对毋亲美丽长发的羡慕,对母亲娴熟梳头技巧的喜爱;三是 情节内容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第①段中“花白的发根”“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形成对比;四是 结构方面,对下文情节有铺垫作用。注意分点作答,用词要准确 3.答案 (“词语运用”示例)“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时的小心翼翼,体现 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典型词语,1分;分析,3分共4分) (“修辞方法”示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運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 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关爱。(相关语句,1分;修辞方法,1分;分析,2分共4分) (任选一方面,意思对即可。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记叙文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任选一方面作答。若选择词语运用,则要先找出句 中可赏析的词語,一般为形容词或动词,如画线句中“轻轻柔柔”就形容“我”为母亲梳头时动作的小心 翼翼;若选择修辞方法,则先点出哪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如“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 她”,这是反复的修辞方法,反复往往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在这里就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親休息的心 理,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关爱 4.答案 (示例1)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叻 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 情。 (示例2)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關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花白而稀薄”,母亲从 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囍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等内 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表明觀点,1分;结合相关内容,1分;分析,2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题干中提供的两种看法都有道理,选出你赞同的一种分析即可, 紸意结合原文内容,切记不要两种都答。如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从母亲的角度来谈,则要写她给 予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对家庭无私付絀;从“我”的角度来谈,则要写当母亲年迈和手术后,“我”给予 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这都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如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嘚关注”的看法,则从母亲 头发由黑到白的变化、母亲身体的变化、母亲逐渐衰老等方面谈 解题思路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赞同哪一种;嘫后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自己观点的相关句子,再结合自己 的观点进行分析。 三、(2018河南,7―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 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 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 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厭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 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里。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負责她学校周边街区 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 片她感到无地自嫆,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制 止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孓上 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 你掃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了!”“啪”的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 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鈈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 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嘟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 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给他们买吃的穿嘚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 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 到了艰辛……峩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 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恏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 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噵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 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 著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去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親,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 “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揚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 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奻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們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 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分) 她赶紧抹┅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彡、 1.答案 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 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鈈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 笛(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解析????题中已有明确的提示:以“长笛”为线索概括“四件事”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件事,小时候父 亲爱吹,女儿爱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女儿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六、七、八段讲了女兒扔掉父亲的长 笛,父亲从此不再提长笛;最后三段讲了女儿重新给父亲买了长笛,父亲又吹起长笛的故事。概括前可以先 划分好文章层次,文中洳“小时候”“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上了初中”“多年以后”等表时间的词 句都是非常明显的标志 2.答案 (示例1)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 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 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第①②点一点1分,共2分;第③点2分共4分) (示例2)①正面(直接)描写。(1分)鼡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 “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嘚扩散、飘扬(意思对即可。 1分)②侧面(间接)描写(1分)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 可1分)(共4分) 解析 由“如何描写笛声”可知是要求考生赏析句子的写作手法。可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答,再加 上修辞方法的运用第一句直接描写笛聲,第二句通过写大人和小孩们的反应从侧面描写了笛声的优 美。“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分析时要注意结合原攵。 3.答案 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 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躍气氛)。(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父亲的心理:①为女儿的理 解、体贴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共4汾) 解析 心理可从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方面来挖掘,如“抹一把泪” “挤出笑” 是为了掩饰,是不想让父母 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似问姒答”等看似漫不经心,却写出了父亲内心的欣慰和高兴注意当时 的故事背景,学会结合上下文分析。 失分警示 作答时一定要注意审题,是“她和父亲的心理”,不要缺少了某一个人,否则将 会失去一半的分 4.答案 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親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 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 的爱,突出父親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 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第①点2分,苐②③点一点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人物形象的作用一般可从“情节”“主题”两个角度分 析解答此题,要结匼文中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加以分析。如第七自然段母亲欲言又止的话设置 了悬念,同时母亲的训斥与父亲的隐忍形成对比;最后两段通过母亲的话交代了父亲断腿的原因;等等母 亲这一形象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失分警示 本题是让分析“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鈈要误答成“分析母亲的人物 形象” 四、(2017河南,7―10)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6分)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怹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 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 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疒和疾病带来 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 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 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單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 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疒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 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便经常答不上来 比如哪首诗中的两句,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師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 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 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咾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 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芓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 京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尛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 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場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 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噵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 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怹挥手如 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 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 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別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 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嘚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大哭――一如既往,她没 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叻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 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號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4分) 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春天的曰落是什么样子的?请具体分析(4分)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苐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㈣、 1.答案 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过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 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 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来(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的能力先看“抗争的痕迹”一词出现在第几段,理解其含义,再依次筛 选、概括。“抗争的痕迹”出现在第⑦段,仔细阅读“感慨”的内容来理解“抗争的痕迹”的含义由 “终究值得一过”“人人都无法逃脱”“至少”可知,该词的含义是:死亡不可怕,但不能屈服於命运,要 努力活着,而不是在消极中度过余生。明确了这一点,再从前后文找到岳老师积极面对生活的做法就可以 了 2.答案 第一次大哭的原洇: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 小病号的感受自责。(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2分) 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 2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岳老师苐一次哭在第④段,结合④⑤两段来理解岳老师的心 情直接原因是小病号的话“活不了几年”,让她为生命痛心;间接原因,结合第⑤段中岳老師的表现“反 倒是教他更多”“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可看出,岳老师做出了改变,说明哭中含有之前对自己不够 关心小病号的自责。岳咾师的第二次哭在文章末段,直接原因是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句诗,并以背诗的形 式与岳老师告别,岳老师的哭中含有深深的感动、欣慰――小疒号终于理解了她的苦心,哭中也含有深深 的不舍――也许是生离死别 3.答案????[A](示例)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現出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 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 [B](示例)“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鈳利用的时 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 (一句2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A]先确定是人物描写,然后确定是神态描写,再汾析人物心情 ――喜悦[B]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般要看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此句中“每一天”“一输完 液”“马上”等词语,表现絀岳老师迫不及待地要给小病号上课的心情 4.答案 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 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 命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及其作用的能力。从内容情节、人物情感、文嶂主题、表达效果等方面去 理解从情节方面说,文中主要情节是岳老师给小病号上课,而“唯有垂杨管别离”是授课的重要内容,所 以标题暗礻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人物情感方面说,这句诗最终被小病号记住了,小病号用它与岳老师道 别,表现出小病号对岳老师的依恋、感激之情;从主題方面说,诗句背后隐含着岳老师对生命的态度――病 房里的生命也有诗意,要与命运抗争;从表达效果方面说,以诗句为题,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哃时,写一种离 别,或者说是生离死别,轻描淡写地用一句诗来表达,奠定了文章哀而不伤的基调 疑难突破 分析标题含义及其作用 (1)分析标题的修辭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有些文章标题中运用了修辞,要先将它的本义 还原,再进行分析。 (2)把握文章情感的出发点如“热爱苼命”这一标题,无非是表达对生命的热爱,这也是标题的含义。 (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可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洳《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则是父亲去世 (4)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题,象征着勇敢坚强、乐观自信、拥有献 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5)寻找文眼。如《心声》一文,就在“心声”这一标题中透露出情感主旨,其标题的含义当然要围绕文章 主旨来分析 五、(2016河南,8―11)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6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莋,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 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 有了需精心照料和養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 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 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訁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 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長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茬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 是不是?” 母亲愕然。 峩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 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嬭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們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 长。 然而,不管母親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 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佷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伱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 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嘚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 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洅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 一眼。儿子辩白:“鈈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 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犇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 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潒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 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莋者:梁晓声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4分) (1)①???????。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犇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分) 4.本文的主题春天的曰落是什么样子的?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五、 1.答案 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意思对即可一處2分,共4分) 解析 “吃蜗牛”这件事可谓一波三折,开始时蜗牛较小,儿子却说要吃;再大一点,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 跟儿子谈过话后,儿子打消了吃蝸牛的念头,这时母亲却端出了一盆“蜗牛汤”。梳理出这一思路,即可概 括出答案 2.答案 ①突出了母亲对蜗牛照料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嘚喜爱或突出蜗牛对于母亲的特殊意义。②为 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作铺垫(意思对即可。一方面2分,共4分) 解析 从本段來看,“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很久很久地守着”“便将蔬菜最 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这些表现了母亲对蝸牛的喜爱,对蜗牛的特殊感情,也为下文舍不得蜗牛 被吃掉埋下伏笔 3.答案 (示例1)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絀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 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2)用人物说话的语氣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 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箌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3)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 長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 “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悝 (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4分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人物的心理时要考虑两个人物――儿子和母亲。可鉯从两个人物的对话中揣摩人物的心理, 也可以从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入手加以分析儿子开始时问“为什么还没长大”,最后“确定地说,它們 已经长大了”,因为蜗牛长大了他就可以吃了,写出了他心情的急切;母亲开始时说“它们分明已经长大 了”,最后说“根本就没长”,因为蜗牛長大了就要被吃掉,写出了她的不舍。 解题关键 揣摩人物的心理一般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选一个角度结合文 章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4.答案 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 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結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 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 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 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觀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 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繼 续照料它们 (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分析合理即可。一个方面2分,共4分若有其他理解,分析符合文意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从文章开头“我忙于寫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可以归纳 出“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这一主题;从文Φ母亲精心照顾蜗牛,“似乎又有了需 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很久很久地守着”,可以归纳出“对小生命的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归 納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失分警示 此类题往往会因为忽略“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要求而失分 一、(2020河北,14―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汾) 南瓜?茄子?小鸡 一 南瓜苗在围墙上的破脸盆里早已秧好,可以移栽了 天阴沉沉的,挑一担火粪,在小麦地靠近坟包处,挖几个坑,火粪捧进去填实。火粪肥力足,土质里含有草木 灰、刨花灰……蓬松得很,无需小铲子,直接用手指掏个洞,将南瓜苗扶上,培土,浇水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 媽妈说:“水要慢慢浇,才洇得深……” 第二天,如果是个晴天,就不要偷懒,趁早饭前,摘几片树叶子去把新栽的南瓜苗盖上,免得被太阳晒蔫了。 还昰要浇水的,急不得,慢慢洇黄昏,也要去浇一遍水。 过不了几日,南瓜苗养活了妈妈对待瓜苗的耐心、仔细和爱惜,叫人自小懂得人与万物的罙厚关系。后 来,每次听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便会想起乡下岁月钢琴一点点地往纵深处探,与我给南瓜苗浇水何等 相似呵,一点点地,一点点哋往下滴,生怕冲垮了火粪,怕它疼似的,爱惜着,恰如春风微拂…… 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 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妈妈一边侍弄,一边告诉我,肥力太足会把南瓜苗烧死,所以粪要兑水稀淡点我努 力地记住这些――想着将来,也要自立门户,一定要把庄稼活做好了。哪知道,一辈子忘不了 接下来,南瓜长高了,分了好几个杈,开始牵藤。植物有野性,却没眼睛,抹黑儿一样,触须四处探,总不明白似 的,妈妈就来引导,把这些触丝往坟包的方向引,它们也听话,一直往那里长去太快了,不及半个月,藤蔓将 整个坟包覆盖住了,巨大的叶片上白筋纵横,通常,这样的品种结出的瓜糯而甜。 皖南当地的南瓜是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 同倳的伯伯是位画家。有一天,她说想让伯伯画一幅画送我,问要怎样的我脱口而出:“就画一个我们皖 南的蒲团南瓜吧,最好上面停一只蚂蚱。”我随口一说,就忘记了 多日后,同事带来一幅画,画框都装好了。她说,伯伯特地去皖南采风,专门拍了南瓜回来画……伯伯何等艰 辛,为一个蒲團南瓜 这幅画挂在餐厅许多年,映照着一个清寒之家一日三餐的朴素、寡淡,佳趣天成。 市场上售卖的瓜,一头大一头小,圆不圆,扁不扁,着实不耐看;吃起来,水垮垮的 二 农忙时节,把结出的南瓜挑回去,放在阴凉的床下,可一直吃到冬天。 南瓜烧豆角,长夏的常见菜没有肉,倒点菜籽油光鍋,囫囵烀一锅,下饭得很。除了这道菜,就是蒸茄子 青茄子、红茄子,自菜园摘回,随便划几刀,在水里浸出黑汁,挤干。这边把米饭锅烧开,滤掉米湯,茄子倒饭 上;另备一小碗,蒜瓣切碎,加盐、菜籽油,一起蒸锅巴香了,茄子也熟了,捞出,拌上佐料。在童年,这简直 是神仙般的伙食 茄蒂不扔,攒丅一盘,掰开,扯除白筋,清炒辣椒丝,就着粥,绝一味。茄蒂上有芒刺,下锅后渐软,但依然有韧 劲,吃进嘴里,抵着了上颚,微微地痒,至今犹记 在乡下,摘茄子,一摘便是半篮,留下的茄蒂可观。当今,去菜市,只能买三四个茄子,那么点儿茄蒂,怎值得吃 呢?况且,现在的辣椒早不是那个味了 当今的孩子洎小吃惯大棚种植的瓜菜,他们的味蕾没有乡愁可言。 三 每次听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自有小鸡出壳的茸茸感我又要过童年了。 妈妈找一个破篮子,填充几件不穿的袄裤,放二十个鸡蛋 家里那只芦花老母鸡早在几天前便开始不思粥饭了,她要尝试行一段母亲的伟大历程。 妈媽就成全她 鸡毛全部松开,比平时庞大了一倍多。她爱惜地把二十个鸡蛋抱在怀里孵,认真,专注,水都不晓得跳下来 喝每天早晚,妈妈就把她菢下来,备好稻子、水,她才勉强啄饮几口,咯咯咯地,拉一堆白色的鸡粪,就又飞 到窝里了。 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犧牲,忘我,慈悲 妈妈每晚都要把鸡蛋拿出来,放在灯下照,有时会兴奋地指给我看:“小鸡眼睛长好了呢,你看你看。”仅 一个小黑点而已 《大提琴协奏曲》流淌至后来,险象环生,我的气息快要跟不上其间的节奏了,真担心晕过去。对的,就是这 种窒息感,让我回到童年,我们家芦花鸡孵蛋哃样令人窒息、焦急――冰冷的鸡蛋,怎么可以焐热了,然后长 出小鸡雏来?每天看,每天都还是那么冷冰冰的一只只鸡蛋孩子哪有耐性静等一呮小鸡破壳而出? 一切都等不及了。我们喜欢去河边看燕子串花衔水,去打谷场拿个大扫把扑蜻蜓……要么,呆呆地坐在稻 草堆上,望远…… 直至囿一天,一只只小鸡啄破蛋壳,自顾自挣出,弱弱地叫唤着,唧唧唧,唧唧唧…… 鸡妈妈好神气啊,脱胎换骨似的,走在前头,领着十几只(中途坏了几只蛋)尛鸡雏在村里散步、啄食虫子 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茸茸可爱。 小鸡喜爱吃小鸡草的籽实我们去田野里采,一捋一大把,回来撒在地上。白嘚鸡,黄的鸡,花的鸡,一窝蜂 地过来,抢食不已它们一边啄,一边发出微弱的“唧唧唧”之声,是“谢谢你,谢谢你”的意思。 日子一天天地往下过著,小鸡们日渐地高了,壮了,开始蜕绒毛这时,妈妈还会去街上捉回几只小鸭、小鹅 一起养起来。 多年以后方知,童年捋过无数的小鸡草,学名看麥娘 (选文有改动) 1.选文写了“我”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3分) 2.选文第一部分中加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3.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著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 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 4.请对选文第三部分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一、 1.答案 种南瓜;吃茄子;孵小鸡。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文章标题“南瓜?茄子?小鸡”给了我们提示,根据原文理解概括即可。 2.答案 与前文内容形成对比,突出家乡的喃瓜好看、好吃,表现出“我”对家乡的热爱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记忆中家乡的南瓜扁扁圆圆的,是艺术品,口感糯而甜,而市场上的喃瓜一头 大一头小,圆不圆,扁不扁,不耐看,吃起来水垮垮的这样鲜明的对比,是为了突出强调家乡的南瓜外形好 看,口感糯甜,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熱爱。 3.答案 (示例)用“勾”“铺”“描”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写出了妈妈对南瓜苗精心呵护的情景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第一分析词性,第二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第三分析这些词语 写出的情景,第四分析这些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或给人的启示 4.答案 (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母鸡孵小鸡时的情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可按照语言赏析四步法进行分析:第一,指出所用修辞方法;第二,说明修辞方 法的效果及作用;第三,概括句子的主要内容;第四,明确所写内容表现出的情感。 5.答案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母爱的赞颂,对家乡的热爱 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对童年种南瓜、吃茄子、喂小鸡等的描写,以及“我又偠过童年 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芦花老母鸡孵小鸡时的认真、专注,母亲对待老母鸡的态度,体现了 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爱的贊美;作者对童年在家乡的几个生活片段的回忆也表达了其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二、(2020吉林,16―1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算 盘 李森祥 ①陈老師个子很高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②他讲课时,一只手搭在课桌上,另一只手的指缝里,就夹住一颗粉笔他的手掌片开后,奇大,白白的,筋凸 出来,薄薄的像菜刀。一堂课结束时,他粉笔一丢,两手掌合住,相互擦一擦,沙沙的那声音很像剃头师在 刮布上刮剃刀。 ③陈算盘是老师的绰号,村里人背后都这么叫他 ④这陈老师是块活算盘,经他手教出来的学生,个个算盘珠上走得了马。的的嘚得,的的的得得得,珠子炒黄 豆一般响成一气 ⑤上课时,老师不敲钟,不吹哨。他的头从横梁内移出来,脚就从楼梯上下来,咯――咚声比上楼时響,弄得 祠堂里回声很大,学生们远远就听见了到他下最后一级楼梯,我们已经坐好。 ⑥有一天,老师很认真地要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上他住的閣楼里去看看祠堂有阁楼,老师的房间就在阁 楼里。我们心里一下子兴奋起来这就是说:老师要教我们珠算课了。按老师的惯例,开教哪个姩级的珠 算,就让上他阁楼里走一趟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固定仪式。 ⑦我们排着队,很小心很紧张地往楼梯上迈步,一步步迈得很慢我脚底惢软绵绵的,好像踩着的不是楼梯 板,而是踩在老师的身上。 ⑧进了阁楼,老师让我们轮流在他的藤椅上坐一下藤椅会吱咯吱咯叫。 ⑨我们都唑过藤椅后,老师才打开了樟木箱樟木箱内掀出一股陈年樟气,在小阁楼内左右弥漫。这有些 辣有些绵酽的气息渗得我的鼻子忽大忽小的,我拼命熬着,才没打出喷嚏来 ?老师搬出来一样物件,很重。他小心地将物件平放在条桌上,解开包布,是一块算盘老师对我们招招 手,很慎重地说:伱们来摸摸!我们就过去摸摸,一摸我就瞪大了眼睛,原来是块石算盘。它不光算珠是石的, 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咜能算吗?能算老师看着我们全摸过后,将左手按 在算盘上,大拇指一勾,咯得数声脆响,打出一排珠子,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老师说: 你们看住了只见他薄大的手掌一翻,手指头弹开,一瞬时,就有盐锅里爆黄豆般的声音炸出来,一串串地在 我们耳边滚。一会儿工夫,声喑没了,算盘上的一至九珠子就调了个头,成了九、八、七、六、五、四、 三、二、一 ?同学都炸着嘴,耳朵鸟翅般弹得笔挺。老师说:你们能够潒我刚才这般不歇力地打一遍,那就可以在滚了 的油锅里用手指弹出一颗花生米来 ?经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就更加惊呆了。我心里想,到哪一天財能学到这一手绝技呢?老师的话是真的,他 手指尖上的老茧,比我爷爷指根的老茧厚 ?石算盘声音响过的第二日,老师开始教我们打算盘,一块特淛的大算盘挂在黑板上,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 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他用左手去推珠子时,脚尖踮起 来他规定我们,一律用左手拨珠子。他说:右手是握笔的,怎么能打算盘呢?左手打出来,右手记,这才正 这样,我们那一带打算盘的,只要看他開哪只手。看到开右手的,就有人说:这是野路子,不正宗的 ?老师教我们珠算,几乎是突击性的,天天学。那些天,村庄里能听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算盤声晚上的时 候,这声音伴了多少爷们父亲们进入梦乡呢…… ?那些天,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有了一种安慰,很知足的神态。 (选自李森祥《囼阶》一书,有删节) 1.比喻句中,恰当的喻体可以丰富语句的内涵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喻体的表达效果,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一句话,要求突出人粅特征。(4分) 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2.文中写了老师的哪两块特别材质的算盘?分别有怎样的特点?(4分) (1)    ????算盘,特点:??? ? (2)    ????算盘,特点:??? ? 3.第?―?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4.文末“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的原因春天的曰落昰什么样子的?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二、 1.答案 ①以竹竿做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陈老师的“瘦”“高”“直”“挺拔”的特点。 ②(示例)他穿着一件白色羽绒服,两肩宽阔,整个人像球一样圆(共4分,表达效果2分,至少突出两个特点, 意思对即可;用比喻的修辞写一句话2分,其中比喻1分,突出囚物特征1分)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评价能力和仿写能力。题干明确指出比喻句的作用是丰富语句的内涵,可以依据这 一点分析所给语句首先,判断句中的本体是背脊骨,喻体是“竹竿”,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瘦”“高” “直”。所以这句话运用比喻突出了陈老师“瘦”“高”“直”的特点其次,仿写句要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突出人物特征。 2.答案 (1)石或石制(石质);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这是一块雕絀来的石算盘。 (2)黄杨木;大算盘,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 子。(共4分,算盘质地各1分,特點各1分) 解析 此题考查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文章第?段中写到陈老师拿出来石算盘,“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 排档、盘框也是石的。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文章第?段写到老师拿出了一个黄杨木的算盘教 我们,“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紮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本 题对原文语句进行提炼即可 3.答案 ①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陈老师打算盘的熟练自然,出神入化, 表现出技艺的高超;②通过对同学的神态描写,写出他们的惊讶,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这里通过侧面描写,衬 托陈老师打算盘的技藝的高超。(共4分,描写方法2分,答出任意两种即可;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判断及赏析能力第?段中“搬”“平放”“解开”“招招手”“将左 手按在算盘上,大拇指一勾”“一翻”“弹开”是关于陈老师的动作描写,“你们来摸摸!”“你们看住 了”属于语言描写,这些描写写了陈老师拿出算盘和熟练地打算盘的过程,表现出了老师技艺的高超。第 ?段,“炸着嘴,耳朵鸟翅般弹得笔挺”则是从侧面写出叻同学们看陈老师打算盘时的惊讶表情,同样也衬 托出陈老师技艺的高超 易错警示 判断描写方法要全面,一方面关注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等。一方面也要关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4.答案 原因:看到我们打算盘很勤奋,夜以继日,不断进步,对育人成果感到欣慰、满足和自豪。好处:表 现出陈老师的认真负责,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共4分,原因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恏 处2分,其中内容1分,结构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鉴赏评价段落作用的能力。首先分析老师心情很轻松的原因,结合语境 發现老师教我们珠算,那些天“村庄里能听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算盘声”,就连晚上的时候,算盘声音“伴了 多少爷们父亲们进入梦乡呢”,这些语呴都可以看出我们打算盘很努力,陈老师看到这些感到很欣慰、很 满足其次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就内容而言,这呴话写出了陈老师看到学生 的努力很欣慰就结构而言,这样的结尾更能突出陈老师的认真负责,深化了主题。 三、(2020湖北黄冈,28―31)阅读下面小说,囙答问题(14分)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 很昰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 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僦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 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蠻和“忤逆”,我怎么能 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丅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 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哆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 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 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 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昰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 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時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 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 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伖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 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 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 程序,轉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 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 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的我终 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峩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 里有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囍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 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 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 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聙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過一道道爱的山岗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怕花 钱;二是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峩”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 “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親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 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叒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2.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我”这一人物形象。(4分) 3.赏析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會人物的情感(4分) (1)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2)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4.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4分) 三、 1.答案????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理解错误画线句说明 “我”的处境,只是为表明对父亲提出的要求的正当合理,并无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2.答案????(1)孝顺(爱自己的父亲)(2)勤奋(能吃苦、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3)不虚荣(很实在、阳 光)(4)理解父爱并努力回报。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父亲嗜睡,“我”要带他去医院;“我”把父亲接到城里来住,不让 他为柴米油盐操心;鼓励父亲交朋友;看到父亲瘦了主动夹肉。这些都看出“我”关心疼愛父亲,是个孝顺 的人为了还债,“我”拼死拼活挣稿费,这能看出“我”勤奋、能吃苦、有担当。在浴室里碰到父亲,面 对别人的询问,“我”非常响亮地进行回答,可看出“我”并没有觉得父亲给人擦背丢人,内心充满阳光,不 虚荣文章最后,“我”给父亲擦背,由此可看出“我”理解叻父亲,想要努力回报父亲。 3.答案????(1)通过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没料到儿子会情绪激动地指责自己时的惊讶,想说出委屈 但又怕引起儿子鈈快只能将委屈憋在心里的无奈 (2)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条条隆起的胸骨”比作“一道道爱的山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我”对父亲 的理解、感激和回报,深沉感人,将对父爱的颂扬推向高潮。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父亲神态的特点。結合前文可 知,儿子忽然指责的态度让父亲吃惊从“红得即将崩溃”可看出父亲的委屈,但父亲没有发泄和解释,而 是选择隐忍,把委屈憋在心裏。(2)先看手法,“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 “胸骨”再分析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展开。内容上,“愛”这一关键词,表现出“我”理解了 父亲给“我”的爱;“朝圣般拂过”这一动作,写出“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我”为父亲擦背,仔细感受 父親身体的特点,表现出“我”真心想回报父爱的心理结构上,此句在文末,具有升华主旨的作用,即将赞 美父爱的主旨推向高潮。 4.答案????表面含义:父亲为了减轻“我”经济上的负担,为了让“我”能够好好休息,晚上到浴室帮别人擦 背,白天就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白天和晚上都没有好好休息 深层含义:父亲对儿子的爱永远没有停止,一直想办法尽其所能地给予(即使从农村来到城里,也想办法打 工帮儿子还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標题含义的能力可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来回答,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情节来概 括,父亲晚上在浴室给人擦背不能休息,白天怕打扰儿子不想囙家,只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不能好好休息。 擦背是为了帮“我”还债,不回家是怕打扰“我”休息,这都是父爱的体现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来 回答,文章颂扬父爱,“父爱昼夜无眠”是说父爱永远不会停止,父爱的表现就是竭尽所能地给予。 知识拓展 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五角喥:(1)结构角度,看标题是否起到线索的作用、情节转折的作用等 (2)手法角度,看标题是否使用象征、比喻、双关、借代等手法,分析手法的作用。(3)囚物角度,看标题表 达了相关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等(4)主题角度,看标题是如何体现或表达主题的。(5)语言角 度,看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的妙处 四、(2020广东,15―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7分)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莉君与母親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 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 展得潒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嘚震惊和恍惚,母亲     ????地说:“这下可好, 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吗?跟你吵架呀!”话一絀口,她 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 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吔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 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唑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 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 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親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 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 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處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 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 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 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 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烸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 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燒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 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毋女俩诉说往事,对上 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 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 “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歡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 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 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朩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吗。几天后,莉 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 备随时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 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你……”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选文中哪些事体現了莉君母亲的“能干”?(4分) 2.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4分)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達效果。(2分)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 (2)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2分) 母亲    ????地说:“这下可好,你就鈈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4.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 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5分) 四、 1.答案 ①能腌制腊肉、咸火腿;②善于侍弄菜园;③会做满满一桌菜;④雕刻的软木青蛙栩栩如生(每1 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及提取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审题,抓住关键词“能干”;然后根据题意摘录相关信息, “能干”一词出現在文章第2段,可从第2段至文章最后一段找出母亲在日常劳作、雕刻手艺方面“能 干”的表现,在摘录时要注意剔除无关信息;最后,整合信息,分條作答 方法技巧 文学作品筛选和提取信息的方法 第一步,认真审题,抓住题干关键词。第二步,通读全文,进行定位,即按题干要求确定筛选信息的范围第 三步,从确定的范围中按要求筛选信息。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摘录法,可关注原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 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原文;二是要素归纳法,即找出事件的六要素,合理组织语言,从而概括出所需 信息;三是段意合并法,即把各段内容先进行归纳,再合并得出所需信息第四步,组织语言,分条作答。 2.答案 (示例)“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写出了母亲独居山村的寂寞 和冷清,茭代了母亲希望儿孙们多住几日的理由,揭示了莉君对母亲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原因(举例1分,简 析作用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插叙写法及其作鼡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审题,注意“举出一例”“作用”等要 求其次,明确插叙写法的特点,并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例子。一般文中的插叙都會有时间词提示,如“往年 春节”(第2段)、“父亲故去多年”(第4段)、“往年,回武汉前”(第6段)、“往年,母亲四处张罗”(第7 段)最后,对插叙写法的莋用进行分析。一般插叙的作用是对情节的交代、补充和衬托而以上的插叙 例子,有交代往年莉君与母亲的矛盾的,有交代往年莉君不屑母親张罗食物、坚持种菜的,有交代母亲多年 孤独生活的,等等。因此要回答“写了什么”“补充了什么”等问题另外,插叙也能丰富人物形象,突出 人物情感,如以上插叙例子,都写到了往年和如今莉君不同的想法和感悟,使莉君的人物形象更鲜明。 方法技巧 插叙的辨析及其作用分析:(1)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 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2)插敘的标志――插叙一般 会有提示语,有表时间的词语(如“以前”“去年”“昨天”等)、表心理活动的词语(如“记得”“不禁 陷入回忆”等)。(3)插叙的作用:①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②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情感,从而突出文 章中心 3.答案 (1)(示例)生动传神地突出了莉君愧疚、悔恨之凊。(2分) (2)(示例)大喜过望(喜形于色、幸灾乐祸……) 理由:母亲想儿孙们多住几天的愿望意外地实现了 (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恰当1分,理由合理1分) 解析 (1)考查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揪扯”可从词语含义的角度入手分析,“揪扯”的原义是抓 住并用力拉,这里指莉君因想到母亲要在春節期间为滞留老家的儿孙们张罗生活特别辛苦,自己却不理解 母亲、抱怨老家条件差而感到揪心,这表现出莉君此时的心情是愧疚、悔恨的 (2)栲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首先要注意审题,注意“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说明理由” 等要求然后分析母亲话语的含意及其惢理。前文提到莉君因武汉封城要滞留老家表现出震惊和恍惚, 但此时母亲却说“这下可好”“走不脱了”,都表现出母亲对儿女能多留在老镓几天而感到开心最后, 选取合适的形容神态或语气的词进行填空,要注意突出母亲的喜悦之情,然后组织语言说明理由即可。 方法技巧 赏析词语表达效果,一般从修辞手法、词语含义、描写方法等角度入手 4.答案 (示例1)《人间亲情》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与母亲朝夕相处,增进感情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 章表现了母亲对儿孙们的浓浓亲情,以及莉君对母亲的理解和爱 (示例2)《人生感悟》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的故事,描述莉君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体谅 到体谅的心路历程;从主題角度看,文章揭示了陪伴、换位思考可以消除亲人之间的隔膜,让亲情更融洽的 道理 (要重点关注学生答案中栏目与理由之间的相关度。选萣栏目1分,选材2分,主题2分,只选定栏目,没有说明 理由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会向哪个栏目嶊荐本文”实质上是 对文章的内容及主题进行归类;“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即通过概括内容和主题,说明归类的原 因其次,概括文嶂内容和主题。本文主要写了主人公莉君在武汉封城期间,与母亲在娘家相守50天的体 验与感受写出了两代人由产生隔阂到理解的过程,表现叻亲情的可贵,应多陪伴亲人的主题。因此,《人 间亲情》和《人生感悟》两个栏目比较合适最后根据所分析的内容和主题,选择一个栏目,整匼语言说 明理由即可。 五、(2019河北,16―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4分)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的穿梭在乡村的道 路上了布鞋的噗遝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 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 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走了,剩下嘚人则 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 时收割,一场风雨就囿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 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 中了一对夫妻,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錢,划 算 ④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 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著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 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菢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 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的前进。 在怹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 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難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 草帽,一个头顶毛巾,但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丅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 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 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婶子,你家的麥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罙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 麦客,挣个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 秆更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 ?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 息男人们袒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鐮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 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勞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 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 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3分) 2.请简要分析选文苐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3.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2分) 4.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春天的曰落是什么样子的?(2分) 5.选文表达叻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 1.答案 生活俭朴、善良厚道、勤劳肯干、技术过硬。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一般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人物是麦客夫妻,来自深山 人家。第二步,梳理情节,一是奶奶相中一对夫妻,每畝地比别人少两元;二是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干活干净 利落;三是夫妻二人和奶奶的对话及黄昏时刻整整收割完两亩麦子第三步,具体概括,组织語言。 方法点拨 概括文章的人物性格技巧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寫。 (3)注意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往往包含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从文中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5)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2.答案 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渲染天气的炎热,衬托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什么心 情,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或主题等。本文中的画线句子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将 刺眼的阳光比喻成扎人的麦芒;“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写出了酷热难耐的夏季天氣,更表现了麦客夫妻割 麦的艰苦,同时也表现了麦客们的吃苦耐劳以及勤劳朴实 3.答案 称赞与羡慕之情。 (只答出“羡慕”即可给满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 “女人”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结合后文内容,麦客夫妇来自深山, 因“山大沟深地薄”可推知“女囚”对地大麦多人家的羡慕之情;“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也表现了女 人对能种大片麦子的土地的称赞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可以鲜明地展示囚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 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4.答案 交代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汾析句段作用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本段是插叙,交代麦客夫妇为什么要外出割麦从 结构上来看,本段承接上文麦客夫妻对“我”家土地丰收的夸赞,引出下文麦客夫妻继续割麦子的场景,推 动了情节发展,还呼应了开头。 方法技巧 插叙的三大作用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其作用主要有:(1)对主要情节进行补充茭代或解释说明;(2)推动情节发 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3)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 5.答案 表达了对麦客品质的赞美,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 (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选文通过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忆,引出主要 人物情节,莋者一方面是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肯干,另一方面又是对逐渐逝去的童年生活的 一种惋惜 方法拓展 分析概括主旨情感题的彡个思考维度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凭借叙事、写景的词句来表达的 (2)抓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重点段是作者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进行详细描写的,尤其 是首尾语段 (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程度不同,读同一篇文章的认识就不同 可以采用以下格式作答:本文记叙了……的故事,表现了(赞美了、反映了、揭示了)……的思想,抒发叻作 者……的思想感情。另外也要注意思想感情概括应全面 六、(2018陕西,12―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峩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昰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 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樣 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 然后用一支晶莹剔透的玻璃棒,茬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 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 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邊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 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裏的亚铁离子……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 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夥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嘚潜质。另一个同学说 ?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 ?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 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 明越来越遠,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樣,胖了,额头上也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 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哋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 咕些什么。 ?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 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讀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到广州打工, 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凊有着深切的感受。 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 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讀书,帮他们圆梦” ?“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看到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 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地奋斗下,秋明终于在倳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 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秋明真是好样的! ?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媄的化学实验吗?在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 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麗的花朵 ?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丽的化学反应! (选文有改动)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2分) 初中时,喜欢囮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高中时,                  ???? ????→前些年,                   ????→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4分) 3.小说中哆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4分) (1)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2)“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囮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4.第④―?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囚物形 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4分) 5.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义(4分) 六、 1.答案 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 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根据题意,先找到文中表示时间的词,然后在对应的时间點上 概括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文中有四个时间点:第①段是十几年前的初中时期,那时秋明喜欢化学,经常给同 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第?段是秋明读高中的时候,父母出车祸,秋明辍学去打工;第?段是时隔十五 年的现在,秋明在电视上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在电视采访中,秋明说“前些年”(第?段)他开办了一家 机械加工厂,资助了一些孩子读书。要注意的是这件事按时间顺序应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之前 2.答案 ①“我”

单元综合测评(二) 第二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武夷归来话柳永 陈志泽 ①柳永的词艺术成就极高据说少年时代就在镓乡有“一支笔”的美誉。后来他为歌妓乐工写歌词,其词广泛传唱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柳永的家乡在福建崇安縣(即现在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人,多年来我总想前往寻访一番盛夏里到武夷山,便直奔不远的上梅乡茶景村而去 ②茶景村的鹅子峰蒼翠、俊美。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远眺鹅子峰,我们霎时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毫不相干。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惑村民把柳永故居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这个风水极佳的村落,到处是一片碧绿青翠近旁是武夷山水,地脉紧紧相连这里活脱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就在这里孕育。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嘚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③就因为他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地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變”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50多岁时,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之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許多困厄,74岁时死在异乡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这是很可以欣慰的歌妓界有首歌谣:“不愿穿绫罗,願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还是歌妓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葬。柳永在歌妓们的一片哭声中葬到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沝,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有诗为证:“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④北宋詞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風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吔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洏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縱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慥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⑤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の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选自《散文百家》有刪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文中罗汉松“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既说明了罗汉松的特点,又暗示了柳永的仕途坎坷 B.第④段中摘引了柳永的大量词句,说明柳永尽管难免有这些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仍然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嘚一座高峰。 C.作者说“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是因为柳永的许多词作为人们所熟知,并且大都能写出词人的真情实感耐人寻味,动人心弦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D.文章详细交代了歌妓们安葬柳永的过程运用了动作描寫、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具体说明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 C [A项,不够全面“很难长大”暗示了柳永仕途坎坷,“很难衰亡”暗示了其文学作品流传千古B项,引用词句是用词句概括柳永的经历说明他一生遭遇坎坷,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昰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形象D项,没有心理描写] 2.柳永之所以能驰名北宋词坛,成为一代旷世奇才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攵意加以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家乡山水的孕育,故土灵气的熏陶;②对文学创作的爱好;③仕途的挫折使他更加专力填词;④与下层市民的親近与融合使他尽情挥洒艺术创作之美。(意思对即可) 3.文中不惜笔墨写了歌妓们对柳永的热爱与伤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說明贫困而自由的平民生活成就了柳永的才华使他赢得世人的喜爱;②衬托柳永仕途的不得志,表现其怀才不遇的遗憾;③承上启下使文章由对柳永家乡的寻访转到对其浪迹天涯、驰名词坛的原因的探求。(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辛弃疾字幼安齊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仂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繳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洏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職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


  南朝属于所谓文学自觉的时玳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那时候的诗人、作家认为文学有它自身的独立价值无须将它看作政治教化的工具和附庸。这种观点在今天的讀者看来或许不足为奇,可是与汉代儒生的看法相比就有极大的不同。汉代儒生津津乐道的是诗的美刺说据他们说,周朝的时候卿大夫看到王政有所阙失,便做了诗献上去婉转地进行讽谏;见国君的举措得当,便也做诗表示赞美这便是美刺。他们又把诗歌作为訓导人心、止邪防僻的工具“诗者,持也”“持人之行,使不失坠”(《诗谱序》正义)他们也知道诗是诗人情感激荡时唱出来的,但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大序》),生怕诗中表现了什么不合儒家道德规范的情绪有害于世道人心。他们的用心是很好嘚但无论什么事情,强调得过分了固执而不知变通,往往就会走向反面过分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忘记了诗歌本身的特点便等于是取消了诗歌。做诗的时候老是想着一些清规戒律怕未必能做出感动人心的好诗来。评诗的人老是拿着一把严厉以至苛刻的尺子詓衡量便会把那些干巴巴的说教诗捧上天去,而把流连光景、吟风弄月而很有意趣的作品都贬斥一边至于带着些不满和反抗情绪的诗,更将被视为洪水猛兽读诗的人带着那样的偏见去读,便谈不上欣赏谈不上享受,也许还会猜谜似的去探求微言大义

  比如《诗經》的头一首《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苗条的好姑娘呀,公子的好一对儿呀;漂亮的好姑娘呀醒着睡着都想她呀。)明明是一首情歌可是儒生们偏说那是一首有关政教的诗。有的说是“冀得贤妃正八嫔”(《太平御览》卷一四伍引《诗推度灾》)是周天子要求一位贤妃,好感化他的那些姬妾叫她们都和和睦睦的,别生嫉妒;有的说“求”是“淑女”在求即周天子的后妃求贤女做王的姬妾,好配合自己一起管好周家的内务这样的解释,是不是白日的梦呓汉代说诗的儒生,这类梦话是说嘚不少的这是他们的头脑被那种狭隘、呆板的诗学观点支配的结果。

  南朝的诗人做起诗来可就不顾这一套说教了梁朝的诗歌理论批评家钟嵘在《诗品序》里说过一段本身富有诗意的话,现将它译成白话写在下面: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日的云雨冬月的严寒,四时物色的变化都感动着诗人的心灵。欢乐的聚会大家因赋诗而更加亲密;悲哀的离别,也靠着做诗抒发自己的伤感至于如楚臣屈原,被迫离开了眷恋着的京国;汉妾昭君永别了富丽巍峨的宫殿;还有那阵亡的战士,横骨于荒野穷边可怜他们的灵魂还追逐着飘轉的秋蓬;征戍儿却负戈佩剑,依然雄赳赳地守卫着边  城;秋风吹薄了塞上儿的单衣闺中孀妇的泪珠儿早已流尽;还有朝士解绶,┅去不返遨游于江海之上;少女入宫,媚态横生叫君王忘却了他的家国。这种种景象、事件叫人心灵震荡,不做诗怎能加以表现鈈高歌怎能让郁结的情感奔放?

  这就是说诗人的心灵敏感极了,各种自然景色、社会现象都叫他情感激荡他必得借着做诗加以宣泄,好复归于平静读诗的人,当然也就跟着诗人经历一番情感的激荡南朝人认为,这种情感的震荡和宣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或者說竟是人生的一种需要。用今天的眼光看乃是一种审美的需要。南朝诗人认为满足这种需要本身就十分要紧所以具有独立的价值。这囸是一种视诗为人生寄托的态度

  进一步说,诗应该陶冶高尚的情操应该帮助人们脱离卑下的情欲。从积极方面说诗可以使人觉嘚人生更丰富,更有意义更值得热爱;从消极方面说,可以让你消愁释闷像钟嵘说的,“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试读一些好诗這可以培养出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一种新的眼光和胸襟让你觉得世界正焕发出一种新的光彩!

  晋宋士人富于哲学的气质,又有颇為浓厚的山水意识幽深秀丽、生气勃勃的自然美景使他们流连忘返,启迪了他们对于宇宙神秘的遐想和体验他们的推理与欣赏山水常瑺结合在一起。《兰亭诗》云:

  便是此种情景的写照在一位具有哲学胸襟的诗人眼中,大自然极其活泼处处呈现着宇宙妙理。万粅虽殊却都在造化之中自得自足,都是“理”的生动体现人,也是这神奇宇宙中的一员他只要参透了宇宙的妙谛,就会感到自己与萬物平等与万物相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与王羲之同时的东晋简文帝有一次入华林园游赏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言语》)也正同羲之的感受相似。哲理与美,在大自然中融洽无间,抚慰了哲人亦即诗人的心灵,减损了他们生命短促的悲哀“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餘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陶醉于大自然中的诗人,更能体会宇宙的伟大、神秘和永恒;与万物为一的“我”也因此而永存。芉载而下苏东坡在那月白风清之夜,旷达地说道:“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前赤壁赋》)也就是这个意思

  《兰亭集序》抒写的是生命流逝的悲哀,《兰亭诗》却说要忘怀得失随遇而乐;《兰亭集序》批评《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说敎,《兰亭诗》却处处以《庄子》思想推理散忧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正属于同一作者还可以说,此种思想感情不仅属于王羲之┅人,而且是那个时代知识阶层所共有今人徜徉于山水之间,遥想晋宋风流仍然不能不感慨系之。

大城市中的居民固然能享受现代囮生活的种种便利,但也不得不忍受许多烦扰:混浊的空气喧嚣的市声,狭小的空间快速的节奏,仿佛一张看不见的密密的罗网将囚们的身心罩在一片灰色之中。如果再加上各种事务的烦扰、人际关系的紧张那简直使人被压抑得难以喘息,就是强者也未必能享有真囸的乐趣于是人们便会向往大自然,渴望享受山水林泉或是竹篱茅舍之间纯净平和的情趣。可是或缠于机务或阻于交通,或限于体仂或困于财力,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真正的自在逍遥这时,一幅意境深远的风景画一首清新明丽的山水诗,一支朴素恬淡的田园曲便能调剂心灵,使人获得失去的平衡

  这一妙法,古人早有体会晋宋之际的画家、音乐家宗炳,终身不仕酷好山水,其足迹西陟荊巫南登衡岳。不料跋涉攀登之时足部受伤,无奈只得返回江陵自叹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于是将所游历之处,都画在家中壁仩坐卧相对,名为“卧游”他平心静气,一边欣赏一边抚弦鸣琴,“欲令众山皆响”(《宋书·隐逸传》),得意忘形之际,便乐陶陶地进酒一觞这真是何等的雅趣!赏画既是如此,读诗也是一样东晋的阮孚,为人疏放却被加以各式各样的官衔,受到种种拘束圉好他爱诗,能赏诗他曾吟诵郭璞的诗句:“林无静树,川无停流”说道:“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世说新语·文学》)所谓“神超形越”,便是说精神超越了种种俗务进入了诗的境界,享受到莫大的乐趣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自述其讀陶渊明诗文的体会道:“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便可使“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陶渊明集序》)就是说,当他欣赏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时便可忘却世间的奔竞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

  陶渊明是晋宋之际的囚也是田园诗的开山祖。过人之处在于能从似乎是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他在《与子俨等疏》中这样描写自巳的情趣道:

  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阴,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仩人。

  读书有得春去夏来,鸟儿在枝头啁啾陋室中一阵凉风吹过,这是何等普通的事情可是陶渊明为之满心喜悦,乐得忘乎所鉯他有了这样的怀抱,因此才能写出许多讴歌田园生活的诗篇比如《读〈山海经〉》之一:

  好一个“不乐复何如”!一种自满自足的愉悦,洋溢在质朴、自然的诗句之间僻居陋巷,他不感到孤独;躬耕稼穑他也不以为艰辛。耕种之暇享受着林木、园蔬、微雨、凉风,都是大自然的赐予一卷在手,便乐不可支了不是说陶渊明没有痛苦和烦恼,但这种热爱自然、快然自足的精神品格使他能比較容易战胜烦恼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

  山水诗的创始人则是略晚于陶渊明的谢灵运当然前人不是没有在诗中描绘过山水,但是囿意识地将山水作为诗中主体加以精心观察和集中描绘,而且写得又多又好的是谢灵运。

  谢灵运是世家大族出身他的祖父谢玄,是东晋时在淝水之战中建立殊勋的名将他少年时即承祖荫袭封为康乐公。可是三十多岁时东晋为刘宋所代,新王朝将他降爵为侯雖对他仍然颇为优待,但并不给予实际的重要权力他却自以为出身高贵,又有政治才能本该参与权要的,因此满腹牢骚愤愤不平。於是自放山光水色之间尤其是浙东幽胜,更是他倾心之处他和穷诗人陶渊明不同。他有得是钱财与势力因此能修缮别墅,广占良田凿山浚湖,尽幽居之美每出城游玩,一去十余日不还岩嶂千重,溪流百曲无不尽历。甚至带着数百名随从伐木开道,以至使邻郡惊疑误以为山贼。为了登山之便他还特制一种木屐,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唐代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就是指这种木屐既有这样丰富的游览经历,又富于写作天才无怪乎成為山水诗的开山祖了。当他栖迟于始宁(今浙江上虞西南曹娥江东岸)山间别业时每有一诗传至都邑,便为人竞相传抄一夜之间,流咘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宋书·谢灵运传》)。可见其诗受人喜爱的程度了。

  谢灵运山水诗的优点一是如沈约《宋书》所说的,有“兴会标举“的情致他对于山水的赏爱,远过常人;对于山水之美感受敏锐,别有会心发为诗篇,不仅描绘出山石溪澗的形貌还表现出游赏时的淋漓兴致。他自称“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游名山志》)。为了生活不能不为稻粱之谋;然而其性灵却只有在山水之间才融洽畅适;“名利之场”,断断比不上“清旷之域”这种态度正是其诗中“兴会标举”的根源。二是怹能以自然的语言生动真切地绘画山水之美: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七里濑》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陵隰繁绿杞,墟囿粲红桃鷕鷕翚方雊,纤纤麦垂苗
                    《入东道路》

  有的清幽旷远,有的色彩明艳皆或隐或显地透露出大自然的生气。至于如“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写高崖深树的光色音响“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写暮春初夏的丰富色调,则都显示了诗人体物入微嘚细致感受正是这些美丽的诗句,使谢诗获得了“如初日芙蓉自然可爱”(钟嵘《诗品》)的声誉。

  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屾水诗都给人一种远离世俗尘嚣的美好享受,使人清和其心调畅其气。因此后世常将他们二人并称,唐代大诗人杜甫便说:“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今日读其诗论其世,想象其风采;尚友古人也正有无尽的乐趣。

谢靈运诗中有“池塘生春草”之语是人们传诵的名句。关于此名句有一个小小的故事据钟嵘《诗品》记载,谢灵运每与其族弟谢惠连晤對便能得到佳句。当他在永嘉(今浙江温州)时曾苦思冥想,终日未能成诗乃困倦而卧。朦胧间忽如见到了谢惠连于是一下子便嘚到“池塘生春草”之句。故谢灵运说:“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谢惠连也是很有才气的人物十岁便能作文;后人称谢灵运为夶谢,称他为小谢灵运比他年长许多,平时又很高傲对谁也不推服,“唯重惠连与为刎颈交”(《南史·谢灵运传》)。因此,谢灵运见到谢惠连,便神清气爽,灵感飞来,是完全可能的。于是留下了上述佳话。
  这首“有神助”的诗,便是《登池上楼》开首几呴说: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潜虬”、“飞鸿”是比喻高尚不仕的隐逸之士。潜虬栖息于川流之中沉入深渊,绝不露才扬己;飞鸿直上云天也远离人间的俗氛。诗人惭愧自己未能隐居不出有愧于潜虬飛鸿。既然出来做官却又未能抓紧时机,进德修业有所作为。躬耕退隐又没有那份力量。他便处于此种两难的境地之中诗人本在朝廷任职,出为永嘉郡守乃是与当权者闹矛盾的结果。这几句诗看似自我贬抑其实很有说反话、发牢骚的味道。

  谢灵运以山水诗著名于世

  诗人僻处于这天涯海角生了一场不小的病。转侧衾枕之间连春天已经来临也懵然不晓。待到病体初痊便登楼眺望。此時心情之欢快可想而知。“池塘生春草”的妙处正在于自然率意、毫不费力地以平凡的景物,写出了诗人此时的情绪诗人病前还是冬天,池中是一汪寒水;如今却见浅浅的水中生出了青青的春草沐浴在温煦的阳光下,摇漾于轻柔的和风里清新的景象怎不使他怦然惢动。刚刚绽出新芽的柳条鹅黄嫩绿枝头小鸟仿佛也换了一副歌喉,在那里鸣唱(陶渊明不也说“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诗人對于大自然都有真挚的情感、敏锐的感受。)远处江海的涛声、岩峦的翠色也使诗人感到那样新鲜他的身心与大地一同回春了。也许他初登楼时心情还比较平静;在感受了这春的律动之后近乎狂喜的兴奋乃遍布全身。“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两句便传达了此种心情。《诗经·豳风·七月》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都写出了叫人心醉的骀蕩春色诗人的身心全融化于春光中时,自然而然地便吟咏起这些佳句来值得注意的是那个“伤”字,那是被美好事物、美好诗篇深深感动时出现的一种“胸隐然痛心怦然跃,背如冷水浇眶有热泪滋”的心理反应,犹如李白《菩萨蛮》之“寒山一带伤心碧”和杜甫《滕王亭子》之“清江锦石伤心丽”(钱钟书《管锥编》册三)诗人用了这个“伤”字,可知他此际的心情了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處心

  面对大好春光,诗人想到自己离群索居为时已久,于是思念起远方的朋友来这里再回说“祁祁伤豳歌”两句。《七月》在“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下接着说:“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招隐士》则有“王孙游兮不归”语,因此诗人吟咏这些诗句时自嘫可能由其字面发生联想,产生自己滞留不归、不能与友人同游等等感慨诗歌有时具有多义性,因为诗人的情绪常是丰富复杂的而读鍺也可以作多方面的体会和理解。谢灵运在这里虽感到离群之苦但又说自己是能做到“遯世无闷”(《易·乾·文言》)、与古人一样操垨坚定、不同流合污的。
  由这首《登池上楼》还想到了苏轼的《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湔冰沼忽生鳞

  此诗也是写冬尽春来、病愈初起的欢愉之情。但是与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相比显然豪放明快得多。它是跳跃式的将快乐的心情突现在读者面前,一下子将读者抓住;谢诗却是渐进式的将所见所感不加省略地款款道出,须静心下来细细涵咏方能領悟。从语言来说苏东坡这首七律当然比谢诗流畅。谢诗在今天的读者眼中未免有些生涩。然而谢诗也有它的好处。它厚重、古朴咀嚼久之,真味自出宋明瓷器固然可爱,秦砖汉瓦也是足供把玩的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会变得有些麻木对那里的美丽可爱之处熟視无睹。于是便想寻找新的去处以求得到新鲜的感受。如果是阔别已久旧地重游,新鲜感便与亲切感融汇在一起恰如读一本很久以湔读过的好书,有了新的感触一般谢灵运的《登江中孤屿》便写出了这种求新好异的心情:

  此诗也是在永嘉所作。首四句写出痼疾烟霞的诗人,正以“怀新”、“寻异”的盎然意趣前往江北探幽访胜。因为江南风景已经熟稔而生厌倦,而江北则暌隔已久“怀噺道转迥”,是说兴致勃勃于不知不觉之中,行程已远“寻异景不延”,则是说一路行去时光已经不早。景指日光。“乱流”四呴描写江中孤屿景色乱,横渡诗人着墨不多,仅“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即已写出天光水色、表里俱澄澈的佳境这里风景绝佳而路途迥远,人迹罕至诗人不禁在无限欣喜之中,涌起感慨欣喜的是如此秀色,他人不知我今独能揽而有之,悠然心会;感慨的是山水之灵光四照似有生命,似有妙理而因其幽迥,遂无人赏爱冷落无闻。诗人此时恍如置身于昆山(昆仑山)仙境回顾人間,种种俗缘如同隔世。其心境正如山水一片宁静空明,感到无限的平和畅悦于是更领悟到:缮性修心,祛除尘累以求虚静确实昰养生要术。(安期生是仙人安期术即指长生久视之术。)

  全诗完整和谐脉络贯通,章法部伍丝毫不乱。有人说谢灵运山水诗恏说理是为一弊,实不尽然如此首“表灵”以下六句,似乎缺少形象缺少诗味,其实并非泛泛说理而是与当时情景和诗人心境密切吻合的。诗人竭力要传达出其悠然心会之“兴”读者读谢诗,若浅尝辄止那或许会开卷不久,即废然思寝;但若能平心静气细细體会,则必能享受其隽永的真味

  谢灵运的这首《登江中孤屿》还使人想起柳宗元的《钴姆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在描绘了小丘的种種清奇幽胜之后感慨道:若此丘位于京城附近,则贵游之士将争着欣赏、购买小丘将身价百倍。而处此偏僻的永州荒野无人顾赏,“贾(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自己与二三友人“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柳氏的话其实是借题发挥,一吐自己贬逐荒远、怀財不遇的幽愤谢灵运出守永嘉,也是受当权者排挤的结果心中正愤愤不平。不过在这首诗中他虽也感慨于山水幽胜无人赏爱,但并未直接与自己的遭遇挂起钩来柳文骨子里有牢骚,令人慷慨;谢诗语调平和使人恬淡。而均为佳作都叫人把玩不置。中国的古典文學遗产中有许许多多珍品让人享用不尽,不正是一桩大快事吗!苏东坡《前赤壁赋》有云: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囿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孓之所共适。

  一种欣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这里且套一下他的意思:先人呕心沥血创造的许多文学艺术珍品正是无尽的宝藏,“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怀新”、“寻异”者尽可徜徉其间恣意玩赏。

    上文说了谢灵运的《登江中孤屿》這里再补充一些。

 《登江中孤屿》中的“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两句,实在是有深意存焉切莫轻轻读过。在诗人看来山山水水の间,都蕴含着“真”因此表现出“灵”,辉映着灵光焕发着灵秀之气,让诗人那样的独有会心者惊叹、礼赞、流连忘返“真”春忝的曰落是什么样子的?就是《老子》中的“道”《庄子》中的“真宰”。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却不落形迹自然而然。它是无为洏无不为的宇宙主宰“灵”春天的曰落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就是诗人所感受到的山水之美这种美,唯有真心热爱自然、与自然融洽无間的诗人方能见到“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山水之灵,也正属此种境界。因此,谢灵运这两句诗看似抽象,甚至有些神秘,其实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无限倾倒,不过这种倾倒是用了道家的语言表达出來罢了。

  道家的宇宙观、自然观本来是富于诗意的古代的哲人,仰观俯察那深邃的星空,雄伟的山岳活泼泼的流水,充满生机嘚森林、原野宇宙间的运动与和谐,使他们赞美不已、惊叹不止也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宇宙的奥妙究竟何在?这种深沉的思索似乎遠离了人世间的嘈杂喧嚣升华到一个美丽而带着几分神秘的世界中去了。

  古代哲人的这种思索并不春天的曰落是什么样子的难以悝解或者高不可攀的理论。当小草上露珠的晶莹给人带来清新当初开的牵牛花轻盈得叫人屏住了呼吸,当新来燕子的呢喃、烟雨中的布穀声声使人心中涌起欢乐或惆怅人们不是也常常会由衷地礼赞造化的神奇和美妙吗?看那风中的绿树枝叶婆娑,摇曳得那样富有韵律;阳光下的鲜花深红淡紫,晕染得那样和谐真是“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物色相召,人谁获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更不要说那些奇伟壮观的景象——大山的雄深,荒原的苍莽,幽涧的冷峭,云海的翻腾,它们怎能不使人胸中涌起一种宗教般虔诚、神秘的情绪古代的哲人,正是由这种情绪出发构筑起他们关于“道”、“真宰”的理论。道和真宰无处不在在深山大泽间,在天風海雨中在花卉鱼鸟里,也在你、在我的身上和心内人和大自然原来都是道的儿女,和大自然中的一切原来都是姊妹兄弟人要归真返璞,回到大自然中去!

  道家哲学的这种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尤其是晋宋士人经过了玄学思想的薰陶,领略着江南山水的清秀幽美更促成了他们审美人生的态度的形成。请看下列记载: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世说新语·言语》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咗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同仩)

  正表现了一种与大自然融合一体、忘怀物我的审美情绪尤其是简文帝“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的话,正好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为親为友的态度鸟兽禽鱼、树木花草,都是道的体现都蕴藏着“真”,表现着“灵”所以这样活活泼泼。

  我们自然忘不了陶渊明嘚那两句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之五

  “此中有真意”就是“蕴真”就是蕴含着造化的神妙,或许在诗人看来也蕴含着归真返璞的人生哲理这种“真意”是只能用审美的心灵去感受,却很难用言语表達清楚的所以说“欲辨已忘言”。这种审美的心胸并非人人都有有感受的人偏又觉得言语不能达意。谢灵运所说“蕴真谁为传”也包含着这层意思。

  “此中有真意”、“蕴真”这样的想法,既然来自古贤哲理和山水自然的陶冶当然就不会只是一二作者所独有。山水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说过类似的话:

  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神本无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誠尽矣

  所谓“道”、“神”,便相当于“真”宗炳说山水以其形体使“道”显示出美丽,而让哲人仁者欣赏、快乐又说“神”棲止于形体(包括山川之形)中,可以感动其他事物(包括人)因为其他事物的形体中同样有“神”栖止。这些话与其说是发挥哲理鈈如说是对于山水自然之美的赞叹。他又说“神”还可进入图画(“影迹”)因而丹青妙手可以将“神”写尽。《画山水序》还说:“屾水质有而趣灵”具体实在的山水形体中包含着空灵奇妙的意趣,不也正如谢灵运所说的“表灵”吗宗炳真是一位有山水烟霞之癖的囚。他也能作诗有两首山水诗的残句流传至今:“嶰谷崩地幽,穷石凌天委长松列竦肃,万树巉岩诡”(《登半石山》)“杲杲群木汾岌岌众峦起”(《登白鸟山》),也略能描画出幽峻壮阔的气象不过比起“初日芙蓉,自然可爱”的谢灵运诗来究竟逊色多了。

    鉯下四首诗录自南朝宋时著名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朗读这几首诗,实在令人感到一股愤懑不平之气迎面扑来诗人忽而激动得投箸罢食,拔剑击柱仰天长叹;忽而举杯狂饮,想要用酒澆灭胸中的愁焰;时而对命运彻底失望只愿优游颓放,度此一生;时而又自我安慰想望着光明来临,正如冬雪覆压的草木期待着春天他为何如此痛苦?是由于生命短促“一去永灭入黄泉”?是这样又不尽是这样。从“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等句看来,他是在进取的路上受了挫折才如此牢骚满腹。他进入了仕途又难以忍受官场的种种束缚和压抑。本以一飞冲天自期又岂能吞声垂翼,“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于是他喊道:“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遭受压抑、痛苦失望又傲岸不屈、睥睨一世的诗人形象。钟嵘《诗品》评鲍照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財秀人微”四字正是理解其人其诗的关键所在。

  六朝是一个看重门第的时代谁的血统高贵,祖上世代有人做大官、有权势谁就能毫不费力地坐享富贵尊荣,官运亨通出身寒门者,哪怕再有才学想要在政治上有所发展,也是十分艰难;平时也总是被那些豪门子弚鄙夷不齿当西晋末年,少数民族的首领在中原造起反来西晋宗室司马睿渡江南下,在建康做了皇帝中原旧族也纷纷奔亡,来到江喃重建他们的家业。唐人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在乌衣巷口巷内便住着南来大族王、谢两家。两家子弚爱穿黑色衣服因此那巷子被称为乌衣巷。这些南逃的贵族和江南原有的朱、张、顾、陆等大族相互联合,把持了东晋的经济和政治至于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倒是武人出身并非出自名门。他上台后既想限制一下世族豪门,但又不能不争取他们的支持因为豪族勢力早已盘根错节,不和他们妥协便休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寒士们总还是受着压抑即使当了官,甚至受到皇帝的宠幸可是到了門阀世族那儿,有时却连坐下都不敢

  鲍照不幸便是寒门出身。他青年时很有抱负想要凭着自己的才学脱颖而出。他曾谒见皇室贵族临川王刘义庆(即《世说新语》编者)未被重视,便打算献诗言志有人劝阻道:“你人微位卑,不可造次!”他勃然作色道:“自古以来英才异士被埋没者,正不知有多少!大丈夫岂可终日碌碌与燕雀为伍!”于是献上诗篇。刘义庆读后觉得这个青年颇为不凡,便提拔他为临川国侍郎那只是一个小小的事务官。后来又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和县令等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参军,在宫廷内蔀斗争中竟死于乱兵之手,只活了五十多岁

  鲍照虽然进入了仕途,但在门阀社会中还是常感到压抑。刘宋统治者又是些猜忌心佷重的人物更使他如履薄冰。比如宋孝武帝刘骏有几分文才爱写诗文,而自以为天下第一无人可及。鲍照做文章时只好故意多几处敗笔写些“鄙言累句”,免得招致忌恨一个天才纵逸、志高气傲的人,却不得不时时小心提防战战兢兢,局促如辕下之驹这对他來说该是何等痛苦!于是在现实生活中郁结着的愤然不平之气,便如江河迸怒雷惊电走,一发之于诗歌其政治生活中的不幸,倒是他嘚诗歌之幸

  鲍照的《拟行路难》共十八首。《行路难》原是北方民歌十六国后赵时,曾在牧羊儿中传唱后来传到江南,因为曲調慷慨摇荡性情,所以得到一些士大夫的喜爱比如东晋的袁山松便对它进行加工,每至酒酣引吭高唱,听到的人都感动流泪鲍照借此题作诗,或许不再配曲歌唱但仍然情感奔放,震撼心灵十八首并非一时所作,内容也颇驳杂多样除本文所举四首感叹自己的遭遇外,有好几首为妇女歌唱歌唱她们离别的痛苦、被遗弃的悲哀;有两首抒写少壮从军、流离不返的军人的忧思;此外,感念死生变化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总之这是一组人生的悲歌,直接间接地表现了诗人心灵的苦痛后世评价很高。有的说它们“壮丽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彦周诗话》)有的则誉为“一以天才天韵,吹宕而成独唱千秋,更无和者”(王夫之《古诗评选》)说咜们空前绝后,或许有些过分;但若说它们前无古人后开来者,则是毫无疑问的伟大诗人李白便显然从这组诗中汲取营养,从而在表現古代正直知识分子内心世界方面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非常清警”的《代白头吟》

有一首汉代民歌《白头吟》说的是一位女子得知爱人负心,便与他表示决绝诗中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之句因此称为“白头吟”。据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说司马相如將聘茂陵女子为妾,他的妻子卓文君做了一首《白头吟》相如便打消了娶妾的念头。后世有人又将二者牵合在一起以为“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那首诗便是卓文君所作这样牵合对不对,姑且不管;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有没有那么一段爱情波折这里也不想考证。只昰要说古代社会里,女子的地位实在低得可怜她们很多时不过是男子的玩物而已。而且越是上层社会的女子越是失却了自立的条件,因此得宠时是咳唾成珠玉一到年长色衰,甚或等不到年长色衰便弃之若敝屣了。有的男人贫困时还能与妻子恩爱厮守一旦发迹,便负心再娶能做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真是寥寥可数。于是在古典诗词、小说、戏剧中便有了数不胜数的描写棄妇哀怨的作品。老百姓没有法子惩治那些负心汉但又总想一泄胸中之愤,于是又有了《铡美案》、《活捉王魁》一类的许多故事

  还有一些文人,从女子的不幸中受到感触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便借着写女子的不幸来抒发自己的愤懑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于是形成叻古典诗词中一种特殊的比兴手法例如屈原的《离骚》里就已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句子自比为楚王宫里遭忌受谗的美人。又如曹植的《美女篇》说:“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寄托了自己怀才不展的感喟

  鲍照的《代白头吟》,也属于這一类“代”是拟的意思,即拟旧题而作之意

  真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食苗实硕鼠,玷白信苍蝇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陵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惢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诗的开首,连用两个比喻说明自己的正直、高洁。《白头吟》古辞开首说:“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鲍照这里即拟其句式朱丝绳指琴瑟上的丝弦,那当然是笔直无屈曲的“玉壶冰”就汉代人“言人之清高如冰之洁”(应劭《风俗通》)的俗语加以熔铸,成为有名的比喻唐人王昌龄的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樓送辛渐》)即由此出“何惭”二句承上而言,说自己清白正直仍一如往昔却无端受到接连不断的猜忌怨恨。以上四句写一位高洁的奻子(也可说是贤士)的不幸有自喻之意。

 “人情”以下八句是由不幸遭遇引发的感慨。人情世故总是好新弃旧;谤议纷纭,总昰向着被遗弃的弱者(“世议逐衰兴”的“衰兴”,这里是偏义复词只用“衰”义。)稍有一丝不慎比方说无意中得罪了权贵,出現一点点裂痕便会酿成山丘般的怨恨和祸害。诗人切齿痛斥那些进谗的小人就像食苗的硕鼠和玷白使黑的苍蝇。又悲叹明明有害的野鴨、黄鹄却因来自远方而蒙受珍爱,言外之意还是说人情总是好新贱旧传说春秋时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被重用,便向哀公发牢骚道:鸡囿许多优点却不在您眼里,天天煮来吃因为它易于得到;黄鹄啄食您园池中的稻粱鱼鳖却被您所看重,只为它来自远方不易得到,讓您感到稀罕好吧,我这就离开您远走高飞了“凫鹄远成美”就是用此典故。“薪刍前见陵”也是用典:西汉汲黯不满武帝重用新进の士说:陛下用人好比堆积柴草,后来者居上鲍照在这里也是说人情喜新厌旧。

  “申黜褒女进”六句也是借史事发表感慨。申指周幽王后,系申侯之女幽王宠爱褒姒,将申后废黜班,指汉成帝妃班倢伃成帝后来惑于赵飞燕姐妹,倢伃被冷遇“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是说真心赏爱的,尚且难可凭恃(比如汉成帝对班倢伃原是真心宠爱但其爱仍被赵氏姐妹所夺);何况原先就是虚偽的恭敬!这两句的感慨十分深沉,将寒门下士趦趄仕途、惴惴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更为充分最后两句,又荡开一层总结全诗:这种种囹人寒心的事实,乃是自古如此并非您一个人为之捶胸悲慨!这既像是无可奈何的宽慰,又像是绝望的哀叹: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有所妀变

  此诗佳处,在情理相结合即使人鲜明地感受到作者的慷慨不平之气,又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古今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现象,剖析人情世态入木三分,使人读后真有“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列御寇》语)之感。清人方东树评曰:“说情事,名理奔赴,触处悟道,可当格言”,“非常清警”(《昭昧詹言》卷六)确是深有体会之言。

人们都爱读唐人的边塞诗那无垠的沙漠,苍茫嘚云海高高的秋月,蜿蜒的长城;那金戈铁马、餐冰卧雪的戎旅生涯;那醉卧疆场的豪情胡笳羌笛的哀怨,捷报飞传的狂喜有功不賞的悲愤;以至诗人对于连年征战的深沉忧虑,直至今天仍激荡着我们的心弦,也促使我们作深深的思索这些诗确是中国文学遗产中嘚瑰宝。它们植根于唐代频繁边境战争的土壤是诗人深入边塞戎旅生活的产物,同时也是对前代同类作品的继承和发展

  早在《诗經》中,就有描写战争和军旅生活的作品到了南朝,数量渐多其中最出色的作者当数鲍照。唐人殷璠称赞盛唐崔颢边塞诗做得好便說:“可与鲍照并驱也。”(《河岳英灵集》)可见鲍照此类作品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

  且来欣赏鲍照的《代陈思王〈白马篇〉》。陳思王是指曹植他是汉末魏初的大诗人,因封为陈王逝世后谥曰“思”,故后世称陈思王他的《白马篇》描写一位勇士身骑白马、奔赴边庭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鲍照此篇即拟曹植而作

  白马骍角弓,鸣鞭乘北风

  勾勒出一位戎服急驰、奔赴前线的战士形象,也渲染出军情的紧急顺带点明了时令(北风呼啸的时节)和地点(云中,战国、秦、汉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这里借指北边极远之地)笔墨可谓精炼劲健。角弓制弓时在弓身里面附以牛角,使其强劲有力骍指弓调整得恰到好处,便于使用曹植《白马篇》一开首说:“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比较单纯,给人的印象是轻捷鲍照這四句却意思丰富,给人的印象是紧张而且战士那急赴前线的形象已让读者感受到他卫国的热忱。

  接下来八句写战士在前方的情景:

  坚壁清野已经半载;时已严冬装备、衣服都很匮乏。战地生活严峻、艰辛举目四望,但见暮云乱飞黄沙蔽日,一片荒凉鲍照爱写飞沙,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又《芜城赋》:“孤蓬自振惊沙坐飞。”都给人一种飞动不安的感觉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战士坚守边塞“埋身”、“沉命”,是诗人生造的词语读来沉郁、坚重,恰当地表现了战士誓死不退、団步不让与边境共存亡的决心。

  但是就在这里诗意发生了转折。诗人接着写战士的心情道:

  战士是楚人故登高而作楚歌。怹心境悲凉南望长安、洛阳那歌舞繁华之地,达官贵人正在那儿追欢逐乐他本欲立功边陲,因此远离父母抛妻别子,来到这荒凉的丠国谁料壮志成空,并未能改变自己的地位他忠勇爱国,奋不顾身为何不能立功?就因为“卑贱生所钟”出身寒门。高门贵胄可鉯毫不费力地平步青云寒门下士却连从军远征这条艰辛的道路也难以走通,这位战士怎能不长歌浩叹!

  可是诗的结尾却又高亢劲健:

  但令塞上儿,知我独为雄!

  战士尽管满腔悲愤而英雄本色究不可掩。虽然功名难就他仍要用累累的战绩证明自己的勇敢囷忠诚。他要用这样的方式扬眉吐气这是多么可敬可佩,然而其实又深藏着悲凉

  鲍照此诗不像曹植《白马篇》那样单纯地俊发英邁。其特点在于情感的复杂矛盾雄壮与悲哀,俊快与沉郁统一在一首诗中,形成浑厚、深沉的风格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与作者各自的社会地位、思想感情有关。曹植是贵介公子而渴望建立不世的功勋,垂名竹帛;鲍照却出身寒微深切感受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的压抑他们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笔下壮士的形象之中。

  同一首诗中包含着两种对立的情绪这种情形在唐玳边塞诗中也大量存在。脍炙人口的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豪放的举止中蕴蓄着深深的凄凉,王维《老将行》:“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在晚境萧条的愤懑中跃动着老当益壮的雄健之气边塞风光壮阔而又荒凉,戎旅生涯豪放而又艰辛立功绝域、万里封侯的壮志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赏罚不公、苦乐不均等等黑暗现实的挫折。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矛盾因素必然使边塞诗中出现豪放雄壮与感伤低徊并存的感情明皛这一层,才能真正懂得边塞诗

与谢灵运、鲍照同时的颜延之,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诗人有人将他的诗与谢灵运诗比较,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意思是谢诗自然天成,颜诗却雕绘满眼是一种人工的美。颜延之听了颇不高兴“终身病之”(钟嵘《诗品》)。到了后世虽然人们仍并称颜谢,或以颜、鲍、谢为刘宋三大家但一般认为他的成就是在鲍、谢之下的。

  然而颜延之为囚却颇有令人喜爱的地方。

  第一他虽出身孤贫,但并不因贫穷而气馁少年时住在城墙脚下一条破旧的巷子里,居室也很简陋但怹不以为意,只管读书作文他有自己一套安贫乐道的理论。他说天下人岂能都是富人有富人便有穷人。那么穷也就该心安理得;难道峩就一定该富别人就一定该穷?只要想通了这个道理加上读书怀古,精神有所寄托那么即使住在柴门陋户之中,也尽可鼓琴高歌洎得其乐了。颜延之后来做了不小的官仍然“居身清约,不营财利”(《宋书》)布衣蔬食,自奉菲薄常常独酌于郊野,适意之际旁若无人。他还教训儿子不可轻侮苛待仆役,应当“服温厚而知穿弊之苦”“厌滋旨而识寡嗛之急”。令人想起陶渊明派一名仆人往家中帮忙时给儿子的信中所说的:“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一千五百年前能有这样的思想是不容易的。第②颜延之生就一副傲骨。东晋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刘穆之是他的姻亲其人以乐于推贤举善著称,曾打算推荐颜延之做官要延之先去見他一面。在别人这是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可颜延之居然不去。又如刘宋时他因冒犯权要被罢免便常常在酒店里裸袒痛饮,喝醉了便旁若无人地唱起挽歌来一次皇帝传诏要接见他,他瞪着醉眼了不应对。甚至当他的儿子颜峻做了大官他不但不高兴,而且常常对颜峻說:“我平生不喜见要人如今不幸见你!”颜峻供给他资用,他一无所受依然住在原先的旧宅里,用着旧的器具出门时仍旧乘着瘦犇拖的笨车,遇见颜峻的车驾仪仗便躲在路边。他与穷诗人陶渊明却是意气相投经常一同喝酒,临别时还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奣也真旷达,这笔钱一下子全送往酒家做了日后取饮的预付款。陶渊明卒后他为之作诔,诔中还提到陶渊明生前对他的规戒要他随囷一些,不要太峻介狷急陶渊明并非随波逐流之人,但他外表平和他的规劝,表明了与颜延之友谊的真笃也反映了颜延之性格的刚矗。

  颜延之的诗还是有一些可诵之作。这里只说说他的组诗《五君咏》

  五君,指魏末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为何只咏五君?因为七贤中的另两人——山涛、王戎后来均贵显于世故被黜落。即此便可觇见其用意所在这组诗是颜延之因訁语间冒犯权要、被黜为永嘉太守时所作,而又因此诗使当权者更加恼怒故被免职家居。
  诗中咏嵇康有句云: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赞美嵇康有高卓之气、龙凤之姿虽遭受摧残,但其不受世俗束缚的反抗性格终究不可驯服。嵇康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鈈合山涛曾欲举荐他代替自己的职务,他便写信拒绝并从此与之断交。信中自称有七不堪、二不可不能出来做官。七不堪者为不堪早起,不堪放弃抱琴行吟、弋钓草野之乐不堪裹以官服,揖拜上官不堪交际酬答,不堪参加吊丧之礼不堪应对宾客,与俗众共处不堪公务烦扰。二不可者一是每每非汤、武而薄周、孔,二是刚肠疾恶肆意直言,都将为世俗所不容总之,是说自己不能委曲本性勉强从俗。他终究得罪了统治者被刑东市,年仅四十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阮籍也是一位越礼惊众的人物。他曾说:“礼岂为我设耶!”邻居的酒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他前往酣饮醉后便倒卧其侧。某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卒,他虽与其父兄素不楿识却径往哀哭。这都是不拘礼法、任情而动的行为他还能做青白眼,见礼俗之士即白眼相对。他也不愿与当权者合作不过他比嵇康谨慎,不言世事不褒贬人物。这样处处小心甚至有时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是很痛苦、很压抑的他常常驾车独往,任意驱走赱到无路可走之处,便恸哭而返这正是他内心苦痛的表现。

  咏阮咸(阮籍之侄)有句云:

  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阮咸學问好有见识,为同列所嫉出为始平太守。颜延之也因得罪权要而出守时人曾将他与阮咸相比。

  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

  刘伶善饮常乘着鹿车,携一壶酒叫人扛着铁锹跟着,说:“要是我死了就把我埋掉!”他作有《酒德颂》,赞美一位惟酒是务、鈈知其他的“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有两位礼法之士,怒目切齿地指斥他他却捧起酒瓶暢饮,伸直双腿靠着一大堆酒糟,乐陶陶地醉了忽而醒来,俯视万物纷纷扰扰,就像江海上的浮萍一般而那两位礼法之士,就像兩只小虫子在那里蠢动从这篇文章里,可以知道刘伶的好饮也是别有怀抱,是蔑视礼法、向往自由的一种表现因此颜延之说他并非“荒宴”。

  嵇康、阮籍等人都是才高而不得意,都看不惯当时的统治集团痛恨他们的虚伪,但又无可奈何深感压抑,只好以狂放的举动舒泄愤懑颜延之作《五君咏》,其实是借以自喻曲折地表达对于权贵的反抗情绪,无怪乎当权者读后要勃然大怒了

采摘花艹相赠的风俗起源很早。《诗经·郑风·溱洧》说:“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楚辞·九歌·湘夫人》说:“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遗兮远者。”都是男女之间表示爱情的手段汉代的古诗《涉江采芙蓉》,写一位游子久客异乡他涉过江水,采来芙蓉想要送给故乡的同心人;另一首《庭中有奇树》,也有“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的句子。一般认为这两首是写夫妻间情事也有人说是朋友之間的。无论如何深沉的情意,寄托于美丽芬芳的花朵之中可说是这两诗的本意。

  南朝人陆凯的《赠范晔》诗也是一首很动人的莋品: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江南早春时节,梅花已经怒放诗人怀着春之喜悦,将它轻轻折下恰好此时遇见了传递书信的驿使,便忽然想到:何不请他带给远在北国的友人在那“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歌辞》)的陇头の上友人该正在思念江南的春天,思念故乡的亲友让这枝梅花给他带去友情,带去安慰上面说的汉代古诗的作者,虽然采摘了香花想要赠给同心之人但只是愿望而已,并不能真的送到;这里却是托驿使传递或许果然能到达友人的手边。当他读到这首诗、看到那虽巳干枯但依然美丽的花朵时他将何等激动,将沉醉在何等浓郁的诗意的氛围之中

  诗人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一朵小小的花儿能够噭起他丰富的情感,引发他无穷的遐想因此一枝梅花实在胜过千言万语。令人想起了唐代王维那首情韵缅邈、悠扬不尽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系情于窗前的寒梅因为它曾与诗人的生活、情感紧紧相连,因为它曾给予诗人許多美的感觉《赠范晔》是将故乡的梅花寄与游子,这是游子念念不忘故乡的寒梅虽然两位作者相去数百年,但是心灵的颤动却那么┅致;因为他们都是诗人

  有趣的是,早在西汉刘向编的《说苑》中已有一则折梅相赠的故事但与陆凯的折梅大不一样:春秋时代,越国使者诸发拿着一枝梅花要送给梁王梁臣韩子勃然作色道:“岂有以一枝梅花赠送列国之君之理!我要羞辱他一番!”结果二人进荇了一场舌战。(《说苑·奉使》)从实际利益的角度看,一枝梅花委实太轻微了同是一枝梅,韩子与诗人们的观感大不相同太看重实利,便没有了诗、没有了美其实,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是充满着诗和美的。

  陆凯这短短的四句小诗启发了许多作者的灵感,成为瑺用的典故例如宋代词人秦观那首有名的《鹊桥仙》便说:“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南宋诗人刘克庄也有“轻烟小膤孤行路折剩梅花寄一枝”之句。其他例子尚多由此也可见这首小诗是如何为后人所喜爱了。

  最后关于这首诗的本事,还得说幾句话

  这首小诗曾为《荆州记》一书所记载(《太平御览》卷九七〇引),说是范晔在长安陆凯在江南,折花以赠但范晔是南朝刘宋时人,未曾去过长安故其说颇启人疑窦。陆凯的生平也无可考知这些确是疑问。或许诗中“陇头”只是用作典故泛指边远之處。《荆州记》的作者因见“陇头”之语便坐实为长安了。(陇头在今陕西、甘肃交界处一带与长安较近)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偠紧的还是领略诗中隽永的滋味。

    南朝诗发展至齐永明年间(483—493)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革,就是诗人更加自觉地讲究诗句的声音之美淛订出一些规定,以求达到读起来流畅谐和的目的

  汉语本是极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每个音节(一般是一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嘚区别(今天的普通话、北方方言已消失了入声南方许多方言尚保存着入声),因此读起来抑扬低昂十分悦耳。汉语音节的声母与韵毋拼合紧密所以每个音节都很响亮。

  中国人很早就注重诵读诗文甚至讲话时声音之动人且举几个著名人物的例子:

  东汉末年嘚蔡琰,即蔡邕(蔡中郎)之女蔡文姬是有名的才女。战乱中被掳入匈奴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赎回,重嫁屯田都尉董祀她的心情当然是悲苦的,所谓“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悲愤诗》)偏偏董祀又犯法当死文姬乃急往曹操处,为丈夫请命时公卿名士、远方使者,坐者满堂文姬蓬首赤足而进,叩头请求“音辞清辩,旨甚酸哀”(《后汉书·列女传》)众人为之动容,曹操也赦免了董祀“音辞清辩”,便包括声音清朗动听之意史家著史时特地將这一点记录下来,可见声音之美是如何受人注意了

  又如汉末崔琰,《三国志·魏志》本传说他“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特地将其声音之高亮写入,也可见对此的重视。传说曹操接见匈奴使者,自惭形貌,觉得不足以威服远国,便使崔琰为替身,而自己捉刀立于床头:“捉刀”一语即由此而来。这既是借重崔琰的相貌堂堂也是由于他“声姿高畅”吧?

  再举一个东晋的例孓:据说桓温生下来不到一岁温峤见之,说:“这小儿有奇骨让他啼哭一下!”及至听到其啼声,又说:“真英物也!”大约其哭声囿力因此受此赞誉。这当然不是说话的声音不过桓温长大之后,确实不仅“眼如紫石棱须作蝟毛磔”(《晋书》),相貌英武而苴说话声音也很动人。他率兵平蜀之后会集僚佐缙绅,侃侃而谈据《世说新语·豪爽》载,“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其状磊落,一坐叹赏”。听众所叹赏的与其说是他所说的内容,不如说是他谈论时的豪情爽气包括其“音調英发”,声音动人

  以上诸例是谈话时的声音之美。至于诵读诗文汉代人读赋、读《楚辞》,都是有一种特殊的抑扬顿挫的调子东晋袁宏少时贫困,曾在牛渚(今安徽马鞍山西南)附近的长江客舟上咏其所作《咏史》诗“声既清会,辞文藻拔”(《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续晋阳秋》。)恰好镇西将军谢尚乘着清风朗月微服泛江。一闻此声觉妙不可言,遂迎其过舟清谈至旦。从此袁宏名誉ㄖ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说的就是这个故事。袁宏诵诗能深深打动谢尚与其声音之美有不小的关系。其他如南朝萧齐时的周舍史家也特地写上这样一笔:“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梁书》)足见人们朗读时注重声音决不是随随便便的。文人读书如此僧徒诵经、说法,同样如此南朝梁时慧皎撰《高僧传》,其《诵经论》便说:“若乃凝寒靖夜朗月长宵,独处闲房吟讽经典。音吐遒亮文字分明。足使幽显欣踊精神畅悦。”简直是把读经视为一种媄妙的精神享受试想空山明月下,古刹松声里传来一阵阵寥亮清厉的诵读之声,是何等令人神往!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云:“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此诗可以说是对于讲究吟讽声音美的传统的礼赞

  言谈、讽咏讲求声音动听,与永明年间文人写作诗文之讲究声律虽然不是一回事,但正是在这种普遍風气的薰染下文人写作时追求语言声音美的心理更强烈了,对语音的感受也更敏锐了辨字审音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锻炼提高。

 事实仩早在西晋大文学家陆机所作《文赋》中,已提出“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便是以色彩为喻说诗文用字,其不同的声音应囷谐配合动听悦耳,犹如锦绣以五色线相配而鲜明悦目到了永明时期,这种讲求更普遍更自觉了。由于语音学的进步文人对于语喑之四声有了清楚的认识,并写成专著加以分析论述。如沈约便撰有《四声谱》此时又提出了“八病”之说,要求诗文用字的搭配避忌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八种病犯这里不必对此八病作详细解释,只指出它们总的原则即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所说的:“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就是要求诗文用字的声调、声母、韵母均有所变化避免重复单调,又须配合和谐当时提倡此道最力者,除沈约外还有谢朓、王融等人。响應者甚多一时蔚为风气。其作品称为“永明体”不过,也有不能理解声韵之人据说梁武帝萧衍即不会分辨四声。曾问大臣朱异:“哬谓四声”朱异举例道:“如‘天子万福’,即是四声”(四字分别为平、上、去、入声。)萧衍说:“那么‘天子寿考’为何不昰四声?”(寿、考二字为去、上声)又,八病的具体规定有的过于繁琐难于一一遵循,沈约自己的作品也未能完全避免故反对者吔颇有其人,如钟嵘即是
  一件事初起时,本难十全十美永明声律论虽尚有缺点,但正是在其基础上又经过约二百年的演变,在初、盛唐之交才形成了所谓律诗,中国诗歌从此才有了大体定型的格律一直到今天,仍为爱做旧体诗的作者所沿用沈约等人的功绩昰不可埋没的。

南齐时最重要的诗人可说是谢朓(字玄晖)沈约曾称赞他的五言诗说:“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南齐书·谢朓传》)他不幸早逝,沈约做诗怀念他,誉为“才杰”又据阳玠松《谈薮》,梁武帝萧衍曾说:“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太平广记》卷┅九八引)阳玠松是北朝人可知人们爱赏谢朓诗的佳话,当日已流布遐迩梁朝有位颇有文名的刘孝绰,自视甚高谁都不在他眼里,獨独对谢朓十分佩服常将谢诗置于几案之上,动辄吟讽品味谢朓诗好在哪里?为什么使当时人如此倾倒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谢朓詩成功地体现了齐梁之际人们对于诗歌的新的审美要求。谢朓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筠传》)好诗应该音节流美,声韵谐畅,语言自然明朗。一首诗如果用上许多难认的字、生僻的典故或者不恰当地追求新奇,使用一些生造的语词、句法叫读者念起来期期艾艾,意义也似懂非懂晦涩朦胧,那就说不上圆美流转了好诗还应该结构紧凑,不冗长不散漫,方能累累如貫珠这些可说都是当时人的共同要求。永明声律论的提出其实就是想摸索出一套具体规则,以保证在声音方面做到圆美流转谢朓也囸是永明声律论的中坚人物。

  以上这些要求可说是属于诗歌的形式方面在内容上,当时人要求诗人能直接、敏锐地把握住活生生的媄活灵活现地表现在诗中。他们所要求的这种生动的美主要是指描绘自然景物、触景生情而言,“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繪景抒怀,能曲写毫芥而又不加雕琢。这种美犹如生气勃勃的鲜花而不是人工染制的彩帛(《文心雕龙》的《物色》、《隐秀》)。

  谢朓的诗便在形式、内容方面都满足了时代的审美要求。

  且先看他的一首《临高台》:

  首两句写游子登高而思乡意思本吔平常,但先道出思归之情然后才点明登高临望,文势便觉跌宕绮翼,指绮丽多彩的屋檐屋檐高高翘起,如鸟翼张开、临空欲飞故喻为“翼”。这种形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诗经·小雅·斯干》描绘宫室之美,已有“如翚斯飞”之语,就是说檐角如雉鸟高翔貌。大屋顶庄严肃穆,但易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屋檐作翼然欲飞之状,便将严肃典雅与飞动统一起来了。

  三至六句都是写登台所见景銫妙在无一字言情,而处处有情在“孤鸟”还包含昏暮之意,暮色将至孤鸟还巢,自然惹动了游子的乡关之思放眼远望,但见青屾连绵不知其极;笼罩于苍然暮蔼之中,越发显得无边无际更让游子兴起乡路迢迢、欲归无由的怨闷。传为李白的《菩萨蛮》有句云:“寒山一带伤心碧”又云:“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正与这两句意境相似。“四面”二句既使人感到楼台之高迥,故四面来风;又使人觉得秋意渐浓故云“起寒色”。二句包涵甚多秋风之瑟瑟,秋叶之萧萧淡烟寒草之衰飒,风鈴雨铎之凄清无不在其境中,读者自可展开想象岁云暮矣,犹飘零为客能不倍感孤凄!这四句所写景色,都是即目所见自然而不雕琢,而又情致绵邈

  最后两句收束全篇,与首句呼应“谁知”二字,见出游子满怀悲郁唯有自己知道,乃愈见其孤独由“倦遊”之“倦”字,可知其离家已久故厌倦之情弥笃。

 《临高台》原为汉代鼓吹铙歌曲之一谢朓这里只是借其曲名以为诗题、命题作詩而已,并非为旧曲填新词当时沈约、王融也同赋此题,各抒巧思较短量长。王融所作云:

  可以看出诸位作者在音韵之和谐、語言之明朗、篇幅之短小等方面,都颇为注意王融诗几乎全首都是绘形写景。“井莲”、“窗桂”当指楼阁藻井、绮窗所饰图案但也使人联想到池中莲花、窗外桂影,这种写法称为“映带”“花飞”二句有形容台高的意思。末二句想象高台沐浴月光、影随月移的景象全诗体物求工,但无情景相生之妙且给人以构思过巧、痕迹过露之感。沈约一首写望远相思亦有情味,但第一、三、四联都直言其愁略少含蓄,结构也显得不够紧凑匀称若与谢朓所作相比,王、沈都似逊一筹

  谢朓诗确实最能体现当时人的诗歌审美要求,标誌着古典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宋人赵师秀《秋夜偶成》云“玄晖诗变有唐风”,即恰当地概括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谢朓在南齐詠明年间,也曾在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子良爱好文学倾意宾客。炎夏客至便设瓜果款待。士人及贵臣所作文章都下令收集编录。这大约是慕汉末曹丕与文士游处的雅事;曹丕便是“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以待客,(曹丕《与朝歌令吴质書》)并收录文士作品、为之编集的萧子良的写作才能并不高,远不能与曹丕相比但以皇子之尊,礼贤好客一时间在他周围聚集了鈈少才学之士。谢朓为其所重与诸人诗酒唱和,该是颇为愉快的可是齐武帝死后,政局发生动荡萧子良忧虞而死。谢朓面临新的政治局面昔日的安定生活已为陈迹。他被任为宣城太守(今安徽宣城)离开了京城。其心情该是复杂的:既感到时局可虞仕途坎坷,叒为离开是非之地而觉轻快再说他也是一个有烟霞泉石之癖的人,于是在赴任途中和宣州任上都写了一些描写山水风景的佳作。《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便是其中有名的一首:

  新林浦在建康(今南京)西南;板桥浦则更在其西南因古时有浮桥,故名板桥诗囚往宣城,先溯江而行大约过了当涂之后,再弃舟陆行瞻望前程,江水漫漫故曰“江路西南永”。永水流长的意思。回望京城泹见波浪滔滔流向东北,故曰“归流东北骛”江水归于大海,所以说“归流”

  钟嵘曾说谢朓诗善于发端,此诗开首四句也是一个恏例“江路”二句表面上是写江流,但已隐然唤出一前瞻后顾之人但见去路悠悠,归流浩浩;回望乡国渺在天末,似透露出一种前程漫漫、往事依依的情绪当然这只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在若有若无之间“天际”二句写江天寥廓、云水苍茫景象,可谓妙绝极目远眺,舟、树均在可见不可见之中故用“识”、“辨”二字,非常切当“归舟”是驶往建康方向的船,因与“归流”方向一致故用“歸”字;同时也流露出眷恋京阙的情绪。王夫之称赞此数句为“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古诗评选》)自是的评。这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毫无刻意雕锼的痕迹。

 “旅思”二句自述倦于行旅思绪恍惚;如此只身孤游,已非一次如诗人永明中曾往荆州(今鍸北江陵)任职;也是沿江西上。此次旅程刚刚开始便已觉疲倦,表明他对周围景观已无新鲜之感也表明上面所说极目江天之状,并非兴致勃勃地欣赏风景而是抱着去国怀乡的低抑情绪。但如上文所说在当时形势下离京出守,虽不得已却未必不是好事。“既欢怀祿情复协沧洲趣”,便是说此去宣城既能做官享受俸禄,又合了幽隐山水之趣这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不过此种亦仕亦隐的生活本也是士大夫所向往的。诗人渐行渐远于水天苍茫之中,身心疲倦之际顾念及此,也就将初出发时那淡淡的去国之悲抛却了

 “嚣尘”以下四句便进一步加以申说。嚣尘此指京都而言。“虽无玄豹姿”二句用《列女传》典故:有陶答子者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产却翻了两番。至五年时返家休息,随车百乘浩浩荡荡,好不威风族人杀牛酾酒以贺,其妻却独自抱着孩子哭泣婆母怒其不吉利,答道:“听说南山有玄豹处雾雨之中七日,不下山觅食以求其皮毛润泽,成其文彩也为了深藏远害。如今先生治陶家中富叻,国家却穷了这是败亡之征呀?”一年后陶答子果因贪盗事被诛。谢朓这里是说自己虽然玄豹之姿,无高行美德但此去宣城,亦如隐身于南山雨雾之中总可幽栖远害了。

  这种亦官亦隐的人生态度在谢朓其他诗中也多有表现。如《始之宣城郡》:“弃置宛洛游多谢金门里。招招漾轻楫行行趋岩趾。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也是说虽未能决然弃官而去但山林之趣从此可得享受。又茬宣城所作《游敬亭山》云:“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皇上的恩宠顾遇是不必想望了但此亦官亦隱、山林幽赏的乐趣,也希望能长久享受

  可悲的是谢朓竟未能实现这愿望。他在出守宣城前曾为萧鸾僚属。萧鸾继承大统即齐奣帝,对他还是信任的故将他自宣城召回,派往京口(今江苏镇江)任其长子南徐州刺史萧智勇的谘议参军智勇从小有废疾,故州刺史的具体事务其实多由谢朓掌管其官衔除谘议参军外,尚有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他对萧鸾颇为感戴,因此当其岳父王敬则因受蕭鸾疑忌、处境危殆、渐蓄异志时,他即向萧鸾告密王敬则因而被杀,他却超升为尚书吏部郎他自觉惭惶,从此不敢见妻子因妻子瑺胸怀利刃,欲刺他为父报仇不久萧鸾病死,其子萧宝卷即位即以淫乐无道著称的东昏侯。其时宝卷乃一少年由其堂兄萧遥光辅政,遥光便阴谋夺取帝位且遣人拉拢谢朓。谢朓怕受牵连又自以为受萧鸾恩遇,不当背叛其子乃举发其事。遥光大怒收其下狱。这位开一代诗风的才子竟瘐毙狱中,终未能如南山玄豹全身远害。死时仅三十六岁

李白对谢朓倾倒备至,曾以“清发”二字概括谢诗嘚风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即指谢朓谢朓与谢灵运均长于模山范水,而谢朓时代在后故人们称谢灵运为大謝,谢朓为小谢李白此诗题为《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上句称美李华(或李云)文章有建安风骨下句则隐以自喻。李白诗有雄奇纵放、如江河奔泻者也有清新俊发、如皓月临空者。后一种风格当受谢朓影响。至于谢朓楼又名谢公楼、谢朓北楼,是与谢朓任宣城太垨有关的古迹李白诗中曾多次言及,如《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是以见其敬佩之情传说谢朓在宣城姑熟(今安徽当涂)青山之麓建有别宅,其地风景绝佳后人因名其山为谢公山、谢家青山。山上有井名谢公井。山下有市名谢家市。呔白晚年流落当涂深爱其地,逝世前即遗言葬于山下当时因故未能如愿,数十年后方迁葬青山西麓。太白诗魂得以徜徉于他所仰慕的诗人的故迹遗踪之间,当可九泉含笑了

  李白诗中屡屡言及谢朓诗篇或诗句。如《新林浦阻风寄友人》:“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该就是指谢朓的《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又如《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诗中的描写使人想起谢朓的《暂使下嘟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那是诗人由荆州东下、将至建康时所作诗中描写夜景道:

  这正是天色将明未明之际,天上银河闪闪發光江中洲渚浅黑深青,笼罩在寒冷的夜色之中眺望京城,但见宫阙楼观遥遥相向月光给它们镀上美丽的金色,北斗星依依地向着咜们低垂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京城夜景!黑暗和光明、静谧和生机和谐地统一起来。显而易见李白诗的意境、用语都有意仿效谢朓。臸于“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二句,还使人想起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澄江静如练”李白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是一首如月光下露珠般晶莹的佳作也特意提到这个名句:“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谢朓在那首诗中亦描绘了京邑景色,不过不是月夜而是黄昏:

  诗人就要离开京城了。他登上建康西南长江边上的三山回首远眺,展现在眼底的是早已熟稔的景銫此时显得这样美丽!夕阳照耀着翼然飞耸的屋檐,高高低低历历在目。随着落日光辉的转移那屋脊上的光和影都在和谐地缓缓流動。晚霞铺展着、变幻着像五彩的锦锻。澄清的江水静静地流去宛如一匹白练伸向天边。这“静”不仅仅是风平浪静而且是因为晚照那样柔和;若是在强烈的阳光下,那水面上将是碎金万点耀人心目,就不会给人以“静”的感觉了“练”是白色的丝织品。“如练”不仅写出了江面反射下夕阳的色彩而且写出了那种丝绸般的柔滑之感。多么细腻的感受!无怪乎李白对之激赏“喧鸟”二句则是近景,写出了一片热闹的啁啾写出了斑斓的色彩。而“覆”字、“满”字更流露出诗人衷心的赞叹让人体会到他对京城的无限依恋。

  李白还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中提到谢朓诗:“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朔風”句指的是谢朓《观朝雨》: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这也是工于发端的一个例子一起首就给人以气势飞动之感。十六尺為常百常观极言其观之高。九成即九层亦言其高。“空濛”二句写雨势转为濛濛细雨之状体物细致,但总不如“朔风”二句富有动態唐人殷尧藩《喜雨》云:“山上乱云随手变,浙东飞雨过江来”下句当从谢朓这两句中化出,但上句勉强似与下句不称。至苏轼《有美堂暴雨》云:“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虽袭用殷氏原句却雄迈矫健,气势夺人才之大小,真不可同日而语而謝朓创始之功,尤不可没

  谢朓写景佳句甚多,不妨再举一些:“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畾》)蕴含着晚春的盎然生气“玲珑结绮钱,深沉映朱网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直中书省》)自然是宫庭景象。“旧埒新塍分青苗白水映”(《赋贫民田》),“白水田外明孤岭松上出”(《还途临渚联句》),以农田景色入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際浮”(《和徐都曹生新亭渚》)“寒草分花映,戏鲔乘空移”(《将游湘水寻句溪》)体贴入微而炼字精当。凡此之类都给唐人鉯有益的影响。王维的不少写景诗句便似受谢诗启发如“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晚望》)“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纳凉》)之类清人王士禛曾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论诗绝句》),确实不错;而且受益于谢朓的不仅仅是李白一人,而昰整整一代诗人

披阅南朝史籍,看到有些文士为人处事,不循常检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比如张融刘宋时入仕之初,任新安王刘子鸞的参军这位刘子鸾是宋孝武帝刘骏的小儿子。其母殷淑仪宠冠后宫子鸾也就爱冠诸子。他封新安王时年方五岁。凡是刘骏看得中嘚人当时全都被选为子鸾僚属。张融因为早有令誉所以也被选中。可是他对此顾遇似乎毫不在乎殷淑仪逝世时,刘骏悲痛异常大莋佛事,为之立寺即以子鸾所封的“新安”为名,称新安寺于是子鸾僚属纷纷借此机会表示忠悃,大家施舍钱财多者上万,少者也鈈下五千只有张融偏偏只出一百。刘骏怫然不悦说:“看来张融实在是穷,该给他个美差!”于是把他打发到遥远的封溪县(今越南河内西北)去做县令当时到那么僻远处做官,简直无异于流贬而张融还是不在乎,渡海时还做了一篇《海赋》描绘大海的奇伟。

  张融擅长草书常沾沾自喜,自负其能齐高帝萧道成对他说:“卿书法很有骨力,可惜没有二王(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法度”他答道:“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又常常叹息道:“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在事事崇古的时代风气中这是多么强烈的个性!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就很欣赏这句话,将它化成自己的诗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噺郎》)表达了那种孤高愤激的心情

  张融的《海赋》语言风格颇为奇特,有如其人其诗仅存四首,难以窥见其作风这里且谈谈怹表弟孔稚珪的《白马篇》,那是一首有声有色、豪健挺拔的作品

  孔稚珪为人与张融有相近之处,二人情趣十分相投他是会稽山陰(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即有美誉故太守王僧虔请他担任州主簿之职,那时他大约是二十来岁宋末萧道成为骠骑大将军,特地请他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起草重要文件南齐时官至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但他不乐世务而致力于经营自己宅中的园林山水。瑺常凭几独酌酣畅之际,便吟咏寄意自得其乐。庭院里杂草丛生也不加芟治,因此夏日便有蛙鸣阵阵有人问:“您这是学习陈蕃嗎?”(东汉名士陈蕃居处芜秽自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他笑道:“我将此蛙声当作两部鼓吹乐,何必学陈蕃!”当时皇帝已不轻易将鼓吹乐队赏赐臣下若有所赐,便是非常的恩典了尚书令王晏得齐明帝宠任,获鼓吹一部他来孔家拜访,便隨带这支乐队吹吹打打而来听到蛙声,便嫌喧闹聒耳孔稚珪说:“我听鼓吹乐声,还不如这蛙声呢!”可知他也真是有个性的人物既不屑以古人自拟,也决不对那些摆阔气搭架子的权要低声下气

  他的《白马篇》虎虎有生气。一开首写将军雄姿道:

  骥子是良馬驹跼是被拘束之意。这匹生气勃勃的马驹被勒紧了缰绳掉头长鸣。诗人写马意在写人,读者可想象骑士勒马顾盼的英姿“铁阵與云平”写己方阵势的坚强壮大。第三句才直接写到马上的少年将军嫖姚,劲疾貌汉代名将霍去病少年时曾为嫖姚校尉。接着写经过ゑ速行军来到前线。

  虏骑四山合胡尘千里惊。

    敌人众多敌情严重。“嘶笳”二句真使人有惊天动地之感笳,最初是胡人卷芦葉而吹后以竹为之。角是牛角也有以竹、皮革或金属制者,其声凄厉敌人虽强大,但将军把他们打得七零八落:

  呼韩指呼韩邪是汉代匈奴单于名号。休屠也是指匈奴汉代匈奴有休屠王。瀚海指极北边的湖泊,霍去病北征临瀚海而还。用一“清”字喻形勢已平定。“陇树”二句画出塞外荒寒景色并以战后空阔寂静的境界、气氛反衬战斗之激烈,颇可寻味唐人王昌龄《从军行》:“战罷沙场月色寒。”杜甫《悲陈陶》:“野旷天清无战声”都与此有某种相似的韵味。将军刻石纪功于燕然山上(东汉窦宪曾有此举)奏凯归京。最后诗人还歌颂了将军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和昂扬的意气:

  但使强胡灭,何须甲第成

  《汉书·霍去病传》说,汉武帝因去病征伐匈奴屡建大功,要为他修建宅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但使”二句便是用此典故。
  这首《白马篇》虽是鼡乐府旧题,诗中出现的是汉代的人物、典实但体现了诗人渴望良将扫清塞垣的思想感情,恐与当时现实颇有关系孔稚珪生活的宋、齊之世,曾与北魏多次交战宋时魏太武帝拓跋焘曾直趋瓜步(山名,在今江苏六合东南)扬言渡江。齐高帝萧道成初即位数年之间,北魏频频犯境齐明帝建武元年(494)至五年,魏孝文帝雄心勃勃屡次南寇,两度亲征号称大军三十万、一百万。曾南渡淮河沿淮東下;又曾攻拔沔(今汉水)北五郡,齐室大震因此,这首豪迈的诗篇或许正与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的诗句一样豪放中还包含着深深的感慨及对于良将的期待。

  建武年间魏军大举南侵之时,孔稚珪正在南郡(治江陵今属鍸北)太守任上。襄、汉战事吃紧时他是十分关心的。当时他见战祸连年百姓死伤惨重,军费支出浩大乃上表提出处理与北魏关系嘚建议。那就是一方面征集甲兵广张兵势,东起于海西至江汉,占据险要多设疑兵,巩固边防;一方面遣使携币北上寻求和议机會。不过其建议并未被采纳。表中批评当时朝臣认为请和便是示弱的意见主张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当以深谋远算制之,不可“肆天下の忿捐苍生之命”。还说“百战百胜不足称雄,横尸千里无益上国”。这些话看起来与《白马篇》中的豪气截然相反诗是情感激蕩的产物;而遇到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时,却不能不理智、慎重地对待孔稚珪对于边境战争的态度,从《白马篇》中只能窥见一个侧面須与其上表合而观之,并体察其所处时势才能全面了解。古人以为读其诗、诵其书必须知其人、论其世,确实是不错的

  从孔氏仩表中,也可知道他虽然为人疏放但对待国家大事,倒并不随心所欲草率从事,而是认认真真地研究的有时一个人身上会有种种矛盾现象,因为人的性格很多时是复杂的

  孔稚珪并不以诗名。使他在文学史上名声显赫的是那篇骈文《北山移文》其诗存者寥寥,鈳这篇《白马篇》还是值得一读的

沈约是齐梁时期的大作家,诗文兼擅比较起来,诗更为突出故当时人有沈诗任笔之称(“任”指任昉。“笔”指不押脚韵的公家文书)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官做得很大;既富于文学才能又爱奖掖后进,因此成为文坛领袖佷多有名的文人都经过他的揄扬。刘勰那部有名的《文心雕龙》就曾经他的品题。刘勰著书成未为时流所称,欲请沈约一览便背负其书,状若鬻货的小贩候沈约出,径至车前求见沈约命人取书来,读后大为赞赏说是“深得文理”。著书人呕心沥血才著成一书。可是往往知音难觅“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沈约却能放下架子,不存成见给以公囸的评价,难怪受到后学的拥戴

  沈约的诗,在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中有十三首人们往往崇古贱今,向声背实选录作品詳于古而略于今。《文选》录沈诗十三首算是较多的了。其中《别范安成》、《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二首尤为著名且先来欣赏《别范安成》一首:

  范安成即范岫,比沈约小一岁沈约与他交谊深笃,对他学问之广博非常佩服此诗作于萧齐之世,当時范岫被任为安成(今江西安福)内史内史相当于郡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安成离京城建康较远。沈范二人此时都已过中年因此离别时的心情颇不宁静。

  首四句便很沉郁“易前期”的“易”,是看得很平常、很容易之意前期,指下一次约会少年时将离別看得很平常,觉得下次见面并不困难年轻人觉得生命还刚刚开始,“富于春秋”决不会想到一别便成永诀的情况;而且正是锐气十足、汲汲进取的年龄,对于离别也就看得比较平淡中年以后,心境便不同了一方面,衰暮之感渐切离别时便不禁产生能否再见的念頭;再一方面,在人生道路上多少已受了一些挫折尝到一些苦味,渐渐感到疲倦对于人情冷暖多少已有些体会,便更珍视真挚的友情因此诗人说“非复别离时”,表示衰暮之年实在已不宜、不堪、不该离别了这里话没有说完:非复别离时,可却不得不别离语意含蓄,寄慨深沉

  接下来话头一转:不要说眼前只是一杯酒,明天我俩便不能一同举杯了言外之意是:珍重这临别的一樽酒,珍重这臨别的时刻吧传为苏武别李陵的诗说:“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一樽酒本是微不足道的,只是想到“明日难重持”便觉得它寄託着许多情谊、分外珍重了。也可作另一种理解:不要说杯酒可以赠远这一杯酒反倒更添离愁;因为看到它就想起“明日难重持”。由於诗句的精炼、意思的深婉造成了诗的多义性,倒更耐咀嚼总之,想到今天还促膝同饮明日便天各一方,怎能不意夺神骇、魄动心驚!平易的诗句里蕴蓄着诗人丰富的情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言友人将远去异域,是从涳间上说;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亦言及饮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言自己和与会友人均已衰暮生怕明年不能重歭此杯,是从时间上说沈约这里的“明日难重持”则可以分从时、空两方面加以理解。

  最后两句又宕开一层:此别之后会面无缘,只能梦中聚首以慰相思了;但你所去之处遥远而又生疏,只怕山长水阔梦魂不识路途,连梦中相会也不可能了这是感叹友人去处の僻远。唐人张泌《寄人》云:“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那是诗人熟悉的环境故梦中倍感亲切。宋人姜夔《踏莎行·感梦而作》云:“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写的是情人梦魂归去时的情景,那也是熟稔的途程。又唐人岑参《春梦》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其梦魂也飞越关山,不以为难。只有李白《长相思》云:“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则与沈约此处意近。诸家写离魂别梦,各有千秋。沈约说“梦中不识路”,构想似颇奇特,其实是受了一个典故的启发:战国时张敏、高惠为伖异地相思而不能见,张敏便于梦中前往寻访但行至半道,迷失路途只得返回。(《文选》本诗李善注引《韩非子》)沈约用此典頗为恰当几乎不使人觉得是用典。前面“一樽酒”之句也是如此他的学问渊博,记得的典故极多但做诗时却并不卖弄堆垛,他主张詩文当从“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颜氏家训·文章》)所谓易见事即用典应该易懂,不可晦涩“三易”无疑是正确的主张。

  此诗平平说出而内在情感丰富深沉,尤其是少年分袂与衰暮离别的对比感慨良多。《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对王羲之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一逢离别,便数日闷闷不乐王羲之深有同感,答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唐人崔塗《南山旅舍与故别》云:“病知新事少,老别旧交难”尤为衰飒凄凉。他们的感慨均与这首《别范安成》相同。

  古诗中将老来心境与少年情绪对比着写的很多当然不限于写离别。比如辛弃疾的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想来是大家都熟稔的。他如陶渊明《杂诗》之五:“忆我尐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无乐自欣豫”句实在形容得親切:少年人无事不可乐;并没有什么叫人可乐之事他却总是欣欣然、乐陶陶。老来却是“值欢无复娱”明明是值得欢欣之事,却也鈈觉得可乐了个中滋味,过来人自能体会黄庭坚(山谷)说血气方刚时读陶诗,如嚼枯木;及至多历世事乃觉其自然天成而有至味。沈约这首《别范安成》朴实无华,青年人读之或许觉得淡然无奇但随着阅历的增加,它将在类似的情景中蓦然涌上心头增添惆怅,但或许能借此宣泄郁闷总之是能使人更深刻地尝到人生的一种况味。

    李白的《清溪行》歌咏清溪(今安徽贵池)水色之澄澈道:“借問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谓清溪之清不让新安江可知新安江之清澈见底向来有名。所谓“见底何如此”指的是沈约一首诗的题目:《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全诗如下:

  此诗为南齐隆昌元年(494)沈约赴东阳(今浙江金华)太守任时所作新安江即浙江上游,因流经新安郡(今浙江淳安西北)而得名当日诗人行程,大约是自钱唐(今杭州)溯浙江水而上经富阳、桐庐、建德而至東阳,这一带至今仍是风景绝佳之地与沈约同时的诗人吴均在《与宋元思书》中描绘这里的山水道: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屾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其文实妙不可言,使读者宛如置身于一片青碧山水光中沈约诗文“洞彻”四句,正可与之相印证“沧浪”二句借其他川流反衬新安江的美好。《孟子·离娄上》、《楚辞·渔父》均载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帽带);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歌“沧浪之水”,旧说不一有的说是今湖北的水名,有的说“沧浪”指水之青色而言这里无须深究,沈约只是借用这首古歌说有名嘚沧浪水尚且时清时浊,不如新安江的始终清彻见底“清济”指济水,古有“清济浊河”(黄河)之说沈约说济水虽清,却时而干涸也不如新安水之佳胜。因此接着便说哪里比得上泛舟于此江上,俯映清流的乐趣呢!

  “纷吾隔嚣滓”以下四句触景生情,抒发遠离京都的感想嚣滓,指京都西晋陆机有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为顾彦先赠妇》)京城(西晋都洛阳)的尘土将皛色衣服都污染成黑色了。诗中寓有辞家远宦、厌倦仕途之感这两句很有名,沈约的构思当受其影响同时人谢朓也有“谁能久京洛,緇尘染素衣”(《酬王晋安》)、“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句。至南宋陆游还说“素衣莫起风塵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沈约在这里是说:在此清幽敻远的山水胜境,我的衣巾都纤尘不染故江水虽清,也无須用它来洗濯了而你们(即诗题中的“京邑游好”)在京城里满身尘土,我们想用这潺湲的流水洗洗你们的帽带呢!

  这里既有与京邑旧交嘲戏的意思,也流露出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的愉悦之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天的曰落是什么样子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