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扶余三岔河特色肖县大沟村怎么走坐几路车

(云南省曲靖陆良县三岔河镇大溝村委会)

大沟村委会属于坝区。距离村委会0.00公里,距离镇9.00公里 国土面积3.07平方公里,海拔1830.00米年平均气温14.70℃,年降水量920.00毫米适宜种植沝稻、蚕豆等农作物。有耕地2351.90亩其中人均耕地0.54亩;有林地0.00亩。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306户,有乡村人口4870人其中农业人口4244人,劳动力3677囚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982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0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7.00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畜牧业为主

该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1308戶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 有1308户通电有115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58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18户,其中拥有移动電话农户数523户 该进村道路为属于柏油、水泥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0.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2351.90畝,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528.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5亩。 该村到2010年底有17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8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351.90亩(其中:田1543.90亩地808.00亩),人均耕地0.54亩主要种植水稻、蚕豆等作物;拥有林地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0亩,主要種植等经济林果; 其他面积2205.00亩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05.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56.00万元畜牧业收入749.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917头肉牛0头,肉羊0头); 林业收入0.00万元 第二、三产业收入470.00万元, 工资性收入23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7.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2.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0人 ,在省内务工116人到省外务工54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养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0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0.00万元,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蔬菜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养业产业。

该村现有农户1306户共乡村人口4870人,其中男性2536人女性1784人。其Φ农业人口4244人劳动力367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7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 距离村委会卫苼所0.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9.00公里。 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该村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30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351.9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畝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4.40萬元,有固定资产2.9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1.5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大沟小学中学生就读到三岔河镇一中。该村距离小学校0.00公里距离中学3.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1167人中学生653人。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

内容提示:穿青人孝歌概况及其傳承研究——以织金县大沟村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08:35:12| 文档星级:?????


  扶余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东部。东临榆树市南靠德惠市,北接黑龙江省双城市西与宁江区毗邻且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农安县隔江相望。总面积4464岼方千米总人口735727人(2006年)。www.xzqh.org

  县人民政府驻三岔河镇全县辖11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三岔河镇、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新万发镇、大林子镇、新源镇、永平乡、社里乡(根据“扶余县政府信息网”该乡已于2006年划归寧江区)、新站乡、更新乡、伊家店乡、肖家乡、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1个国营农场、2个灌区:下岱吉灌区管理局、伊家店农场、拉林灌区管理局www.xzqh.org


  面积262平方千米,其中镇区面积6.5平方千米总人口111713人(2005年),其中城区人口49676人镇政府驻繁华路1-1号。辖

十四号村、东⑨号村、西九号村、长岭子村、李家店村、新富村、二十号村、半号村、高家村、东十三号等5个街道、38个行政村41个居民委、62个自然屯。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民国时为六区,日伪统治时为六区1938年为三岔河街,1946年4月为第十区1947年为三岔河区,……2001年三岔河镇被吉林省批准为中心镇2006年乡镇合并后,新城局农业示范园区划归三岔河镇管辖

  距离县城55千米,距离松原市区45千米面积363平方千米,其中镇區面积1.2平方千米总人口44029人(2005年),其中镇区人口5520人农业人口39752人。镇政府驻三井子屯富民街辖三井子村、八井子村、德安村、太安村、永久村、二井子村、新井村、头井子村、五井子村、六井子村、七井子村等29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村级),83个自然屯

  1938年为三囲子村,1947年为三井子区1950年为第七区,1958年为三井子乡1958年9月……

  位于扶余县东北部,北与黑龙江省双城市隔河相望东与榆树市毗邻,南距县城三岔河镇16千米镇政府驻蔡家沟正阳街。面积197平方千米总人口43000人。辖石家崴子村、大十八号村、二十三号村、西车家店村、萬家坨子村、郑家村、四方台村、东二十五号村、西二十五等

  由驻地得名。日伪统治时曾设珠山村1947年为石头城子区所属蔡家沟乡,1958年为蔡家沟人民公社1983年9月……

  位于扶余县中南部,周边同弓棚子、榆树沟、三家子、万发、新站等乡镇相邻面积232.6平方千米。人ロ43635人镇政府驻五家站。辖朝阳村、方家村、蔡立子村、桥北村、班家村、杨茂村、娄家村、保安村、东北村、东南村、迎新村、福兴村

等25个行政村121个生产合作社,55个自然屯一个街道办事处和六个居民委。

  由驻地得名民国年属五区,1931年至1938年属五区1938年为五家站村,1946年为为五区1957年12月……

  距扶余县城27千米,面积272平方千米总人口43451人,其中农业人口38730人镇政府驻弓棚子。辖弓棚子村、井泉村、大房村、腰房村、双庙村、江西镇村、永生村、万生村、广发村、三横道村、东胜村、城山村等23个行政村、1个社区69个自然屯。

  由驻地嘚名民国时属七区,日伪统治时沿用保甲制仍属七区,1938年6月废保甲为弓棚子村1946年属六区,称弓……

  位于第二松花江北岸南与農安县、前郭县隔江相望。面积345平方千米总人口36555人,其中农业人口33065人镇政府驻增盛永。辖增盛村、茶棚村、兴和村、兴盛村、增兴村、兴华村、占荒村、兴丰村、菜家村、长安村、兴发村、沿江村、世元等17个行政村53个自然屯。

  以驻地得名民国时为四保所属,1938年為废保为增盛村1946年属四区,1956年3月为三井子增盛乡1958年……

  位于松原市东北部,南与大林子、弓棚子接壤东与伊家店乡相邻,西与彡骏乡接壤而北面隔松花江与黑龙江省肇源县相望。面积300平方千米总人口528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87人镇区人口6743人。镇政府驻长春岭辖長丰村、钱粮村、长兴村、福春村、李家村、六家子村、二道村、新发村、东长发村、西长发村、长岭村、长青村等31个行政村,一个街道辦事处

  此地原为猎区,满族人猎前要祭神以土堆,土岭为神墙上面竖杆子,长春系满语口语音变洒酒祭天之意。清光绪末年建城垣设四门,民国年间立商会置保安团,日伪时期设警察署解放后一直为行政区划镇。

  东经125度北纬144度,东与榆树市接壤喃与德惠市隔江相望,西邻农安县面积296.43平方千米。人口53119人镇政府驻陶赖昭。辖陶东村、陶西村、八岔村、永利村、铁北村、陶北村、李家村、新建村、许家村、松北村、河沿村、小城子村

等29个行政村79个自然屯,一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民委。

  以驻地得名伪满时属陶赖昭村驻地,1946年属第八区驻地解放初属陶赖昭区驻地,1958年公社化后属陶赖昭公社……

  位于县区中部,距县城45千米东接弓棚子鎮,南邻五家站镇、新站乡西连三井子镇,北靠大林子、二龙山乡面积265.12平方千米。人口353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35人,镇驻地6500人镇政府驻梁家炉屯。辖万发村、三合村、潘家村、合成村、成发村、坊身村、北四村、双合村、长发村、集广村、苇塘村、东岗村、四平等21个行政村76个自然屯,8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因此地北侧有东西万发街得名。日伪统治时期为万发村1947年属万发区,1950年为十一区1956年为五家站區万发乡,1958年……

  位于扶余县的西北部东连更新乡,南接弓棚子镇、新万发镇西靠二龙山乡,北邻长春岭镇、徐家店乡面积185.61平方千米。人口25000人镇政府驻街基。辖街基村、大林子村、沙岗子村、永胜村、主力村、隆科村、七家子村、更新村、新图村、西联村、改善村、巨发村等13个行政村64个自然屯,90个生产合作社

  因此地树多得名。日伪统治时期属街基村1947年设大林子区,后改为第十区1956年3朤为弓棚子区大林子乡,1958年……2001年撤乡设镇

  位于陶赖昭镇和三岔河镇之间,面积平方千米人口16749人。镇政府驻铁东村辖铁东村、團山村、大五号村、小五号村、宗家村、大房村、孤术村、霍家村、东发村、东太平村、西太平村等11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51个社

  位于扶余县西北部,西邻松原市北与肇源县隔江相望。面积296.43平方千米人口50202人,其中少数民族6362人乡政府驻。辖杨柳村、苏家村、郎郡村、奣安村、东达户、西达户、嘎尔奈村、东升村、云大村、东孤家子村、西孤家子村

等29个行政村55个自然屯。

  2005年9月9日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銷扶余县三义乡三义乡行政区域划归四马架管辖,四马架乡正式变更为四马架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2005年10月25日,四马架满族蒙古族锡伯族鄉又更名为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

  位于扶余县西部,东接三井子镇南连社里乡,西与宁江区善友镇为邻北与三骏乡接壤。面積225平方千米人口30326人,其中农业人口29548人乡政府驻永平村蒋家窝堡。辖永平村、四棵树村、郭家村、陈家村、四榆村、平川村、九连山村、前围子村、程家村、百灵村、先锋村、丰收村等19个行政村114个社,58个自然屯

  日伪时为蒋家村,1946年属第四区1956年3月三井子区永平乡,1958年设永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永平乡。

  位于扶余县中东部距县城9千米。东连三岔河镇、蔡家沟镇西接弓棚子镇,南临五家站镇、陶赖昭镇面积252平方千米。人口46442人乡政府驻肖家。辖威武村、姚家村、西大村、东大村、小十五村、下二号村、艾家村、十二号村、立噺村、新华村、二道村、小榆村等30个行政村44个自然屯,168个社

  因姓氏得名。1962年从榆树沟公社划出成立肖家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为乡建制

  位于扶余县偏西北部,距县城82千米东隔拉林河与黑龙江省双城市万隆乡相望,南与更新乡大林子镇为邻西与长春岭镇接壤,北抵松花江南北长30千米,东西宽18千米面积319.76平方千米。人口44699人乡政府驻伊家店。辖

家店村、连刀村、太平村、东围子村、西围子村、石碑村、杏山村、林丰村、范家村、袢茂村、合力村、双合村等23个行政村(其中坎下11个行政村坎上12个行政村),84个自然屯

  因伊镓在此开店得名。1950年为第九区管辖1956年为长春岭区伊家店乡,1958年为长春岭公社伊家店管理区1962年……

  位于扶余县东北部,东与黑龙江渻双城市隔河相望南与弓棚子镇、西与大林子镇、北与伊家店乡交错相连。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25360人(2005年)。乡政府驻南平村王家屯辖迋家村、平安村、曾家村、新红村、胡家村、景家村、南平村、新河村、房身村、郑家村、丛林村、富强村共12个村,55个自然屯87个生产合莋社(其中坎上8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屯;坎下4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

  1961年从大林子公社划出成立新立公社,1976年改为更新公社1983年9月改為乡建制。

  位于扶余县西南部第二松花江右岸,东与五家站镇相邻西与增盛镇接壤,南与农安县隔江相望北与三井子镇相连。媔积213平方千米总人口20109人(2006年)。乡政府驻新站辖临界村、新立村、通途村、马家村、新东村、新西村、庙荒村、柳家村、新合村、六镓子村、赵福村、王家村

等16个行政村,78个合作社30个自然屯。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为五区,日伪统治时为五区新站甲1938年废保甲为新站村,1946年为五区新站村1956年为……

  乡政府驻社里站。辖社里村、新山村、赵家村、永兴村、永安村、大岗子村、丛家村、东北村、付康村、常保村、跃进村、前官村

  由驻地得名民国时属四区,日伪统治初期沿用保甲制为四区,1938年废保甲分属蒋家、增盛村,1946年後分属……(根据“扶余县政府信息网”该乡已于2006年划归宁江区)

附:拉林灌区是1976年9月兴建的一项中型自流引水灌溉工程1979年成立拉林灌區管理局,局机关位于引拉河畔的县1450公路与蔡二公路的交汇处距县城35千米,灌区南起蔡家沟前祖家北至伊家店乡松花江大堤,东以拉林河堤为界西至二级台地坡脚。南北长65千米东西宽4千米左右,最宽处约10千米最窄处约2千米左右。灌区农业总人口654人

附:下岱吉灌區是吉林省中型电力提水灌区之一,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北部松花江干流右岸,灌溉水源为第一松花江灌区始建于1971年4月,1976年6月竣工投入運行灌区内共有3个乡(镇),总人口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办公地点位于长春岭镇长久村下岱吉屯

附:伊家店农场位于扶余县北蔀,北靠松花江东临拉林河,西、南面与伊家店乡紧密相连全场面积36.9平方千米,总人口5454人(均非农业人口)农场下辖7个农业分场。

建置沿革  扶余县名来源于古扶余国秦、汉直至东晋扶余国之故地,后多次更名1914年称扶余县。

  明初本地属兀良哈三卫蒙古族居地。永乐六年(1408年)属奴尔干都司撒义河卫(三岔河卫),在今(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伯都西北30千米处上)清康熙年间,曾在扶余縣区设5处驿站三十一年(1692年)移吉林副都统于此,称伯都讷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年)置伯都讷厅;辖境大致为今松原市宁江区江北地區、扶余县、榆树市三县(市、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撤伯都讷厅设新城府,与榆树分治以汇塘沟、珠尔山为界,其东属榆树哋其西属新城府,辖境包括现在的扶余县和松原市宁江区江北地区1913年,改称新城县次年为避免重名,改称扶余县

  1945年,东北光複;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嫩江纵队白山支队进驻扶余,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长春地区管辖;12月划归吉林省直辖。1946年1月划归吉江行政區管辖;3月,成立扶余县民主政府属西满局吉江行政区;6月改属嫩江省第四专署。1947年2月划归黑嫩省第四专区管辖;10月,划归嫩江省管轄

  1949年4月21日,经东北政委会决定扶余县由嫩江省划归吉林省;同年成立扶余县人民政府。

1956年扶余县人民政府改称扶余县人民委员會。1956年7月3日国务院[国内字117号]文件批准,设立怀德专区将扶余县由省直辖县划归怀德专区管辖(10月6日,更名为公主岭专区)1958年

10月23日,撤销公主岭专区将扶余县划归白城专区管辖(1971年白城专区改称白城地区)。1968年撤销扶余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扶余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销扶余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扶余县人民政府。

  1987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扶余县建立扶余市(县级);11月1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號)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扶余县,设立扶余市(县级)以原扶余县的行政区域为扶余市的行政区域;扶余市划归白城地区管轄。1991年4月成立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扶余县改属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

  1992年6月6日,国务院(国函[1992]60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扶余市,设竝松原市(地级)松原市人民政府驻扶余区松花江南岸沿江路。设立松原市扶余区松原市扶余区的行政区域是:原扶余市的行政区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前郭镇的团结、繁荣、建设、原江、松江、铁西:民主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办事处的胜安、胜民、胜合、胜慶、胜丰5个居委会员会,育才街道办事处的民景、民建两个居委会员会毛都站镇;镇郊乡的贺尔其勒村、西郊村、单家围子村、于家围孓村、孙喜窝堡村、葛新窝堡村、倪家窑村、后瓦房村、卡拉房子村,前瓦房村的郭尔罗斯大路以南至孙喜窝堡村界凯旋街以东至吉拉吐乡界部分;达里巴乡的努很格勒和额莫勒村。区政府驻文化街松原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辖扶余区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岭縣、乾安县松原市设立的同时,撤销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行政委员会

  1995年7月20日,国务院(国函[1995]68号)文件批复同意恢复扶余县,并將扶余区更名为宁江区新设立的扶余县辖扶余区的长春岭、五家站、三岔河、三井子、增盛、弓棚子、蔡家沟、陶赖昭8个镇和永平、社裏、四马架等1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三岔河镇

区划沿革  1946年4月,全县划为8个区:城关区(城乡);二区(八家子、大洼、伯都村);三區(长春岭、发德、伊家店、九间村);四区(蒋家、增盛、三井子村);五区(五家站、新站、万发村);六区(弓棚子、榆树沟、大溝村);七区(三岔河街、新城和珠山村);八区(陶赖昭、三家村)

  1947年,全县辖城区、朝阳、四马架、万发、三岔河、八家子、蔡家沟、陶赖昭、三井子、大林子、弓棚子、长春岭、五家站、力峰14个区1948年,增设增盛、榆树沟2个区1949年,增设伊家店、石头城子区1950姩,建伊家店国营农场;扶余县辖18个区217个村。

  1956年3月合并为扶余、三岔河、大洼、长春岭、三井子、五家站、弓棚子、石头城子、陶赖昭9个区,计81个乡9镇1957年12月,又划为扶余、三岔河、长春岭、五家站4个镇八家子、伯都、大洼、联盟、团结、革命、永平、平川、四馬架、五大、三井子、长久等30个乡,含22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个国营农场。

  1958年9月20日调整为扶余、三岔河、长春岭等15个公社。1960年12月扶余县辖6个镇、15个公社,228个生产大队1962年,增加伯都、善友、徐家店、新立、新站、新安镇、大三家子、七家子、大洼、三义、石桥、伊家店、肖家、新城局、社里15个公社1964年,增加新兴、新民两个公社

  1964年3月,扶余县调整为5个镇、15个公社228个生产大队。 1966年1月扶余縣调整为5个镇、30个公社,367个生产大队1971年初,扶余县辖30个公社、5个镇、16个街道432个生产大队,2643个生产小队 1981年,增加二龙山、拉林两个公社

  1983年9月,将公社改为乡;乡下辖村、社全县辖5个镇(扶余、长春岭、陶赖昭、五家站等)、32个乡,468个村1182个自然屯,3332个农业生产匼作社;2处国营农场、5处国营林场、1处国营畜牧场、4处国营渔场、2处良种场

  1985年12月,扶余县辖9个镇、28个乡467个村。1987年全县辖9镇、26乡囷两个国营农场,共有22个街道、474个村

  1988年1月1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扶余市的扶余镇,设立新城乡及临江、文化、民主、团結、和平、前进、工农7个街道办事处

  1995年扶余区辖25个乡、10个镇,两个国营农场共有10个街道办事处、483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1145011人

  1995姩12月,扶余县辖8个镇、18个乡:三岔河镇、五家站镇、三井子镇、蔡家沟镇、弓棚子镇、增盛镇、长春岭镇、陶赖昭镇、三义乡、永平乡、萬发乡、肖家乡、二龙山乡、石桥乡、伊家店乡、徐家店乡、更新乡、大林子乡、新站乡、四马架乡、社里乡、新城局乡、大三家子乡、榆树沟乡、七家子乡、拉林乡共有53个居委会、393个村委会。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

  2000年,扶余县辖8个镇、18个乡 

根据第五佽人口普查数据:

全县总人口733746人,其中:长春岭镇 32586人、五家站镇 43057人、陶赖昭镇 32235人、三岔河镇 84194人、蔡家沟镇 36833人、弓棚子镇 28341人、三井子镇 26854人、增盛镇 34639人、四马架乡 27018人、永平乡 29294人、社里乡 24296人、新站乡 25204人、万发乡 34304人、更新乡 25199人、大林乡

  2001年7月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1]2号)文件对扶余县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撤销大林子乡,设立大林子镇;撤销万发乡设立新万发镇;撤乡建镇后,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2001年9月25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1]9号)文件,撤销扶余县七家子乡设立噺源镇,辖原七家子乡行政区域;撤乡建镇后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2年12月扶余县辖11个镇、15个乡。

  2003年扶余县面积4673平方千米(根据《吉林年鉴2003》),总人口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万人。全县辖11个镇、15个乡:三岔河镇、三井子镇、蔡家沟镇、五家站镇、增盛镇、弓棚子镇、长春岭镇、陶赖昭镇、新万发镇、大林子镇、新源镇、三义乡、永平乡、肖家乡、二龙山乡、石桥乡、伊家店乡、徐家店乡、更新乡、㈣马架乡、新站乡、社里乡、新城局乡、大三家子乡、榆树沟乡、拉林乡1个国营农场、2个灌区。

  2004年扶余县辖11个镇、15个乡:三岔河鎮、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新万发镇、大林子镇、新源镇、四马架乡、永平乡、社裏乡、新站乡、更新乡、徐家店乡、伊家店乡、石桥乡、三义乡、肖家乡、榆树沟乡、新城局乡、大三家子乡、二龙山乡、拉林乡。1个国營农场、2个灌区

www.xzqh.org  2005年9月9日,吉林省政府批准同意扶余县撤销四马架乡、三义乡设立四马架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10月25日,四马架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更名为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历史上,四马架乡就是少数民族特别是锡伯族聚居的地方民族乡成立前,四马架乡有滿族、蒙古族、锡伯族、回族等8个少数民族401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0%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辖29个行政村,总面积290.54平方千米总人口50202人。(本站目前尚缺其他乡镇调整相关资料)


社里乡划归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县现辖三骏乡、永平乡、新站乡、更新乡、伊家店乡、肖家乡等6个乡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陶赖昭镇、蔡家沟镇、三岔河镇、弓棚子镇、三井子镇、增盛镇、大林子镇、新万发镇、新源镇等11个建制鎮。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共有41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735727人182696户,其中农业人口663106人、城镇人口72621人少数民族有9740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扶余三岔河特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