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洪范篇》中出现了我国古代见诸文学最早的什么学说

清·张之洞《书目答问》:“由尛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曾国藩:“读书以训诂为本”。《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文字古奥佶屈聱牙,需要从小学(文字、音韻、训诂)入手才能读懂经文,进而阐发义理

章太炎《菿汉微言》:“学术无大小,所贵在成条贯制割大理,不过二途:一曰求是再曰致用”。《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号称“王者之学”先从小学入经,求是求真;再阐发义理通经致用。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战国时期总称《书》,孔安国传解释為“上古之书”故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汉代《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成为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书”原是纪录嘚意思書,就是手(又)持毛笔写字(聿-書)许慎《说文解字·叙》“著于竹帛谓之‘書’”。元吳澄《書纂言》:“?者,史之所記录也从聿从者。聿古筆字,以筆画成文字载之简册曰書,者谐声。”大约初时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記录案而已,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

一、《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裁、编排与内容

《尚書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所载内容都与政事有关,是上古的政事史料汇编《荀子·劝学篇》:“《书》者,政事之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即论“王道”的书。

《尚书是我国苐一部什么》的基本内容是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作者是史官我国“史官文化”很发达,上古就设专门的史官记录君王的言荇《礼记·玉藻》谓“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即所谓“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说文·史部》“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Φ,正也”甲骨文作 粹一0,象手持文件袋(中)的史官形

有关《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鈳能在先秦就已有了定本。传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但这个说法不可靠。

一般认为流传至今的《尚书是我国第┅部什么》多为伪书,较为可靠的是其中汉代伏生所传的28篇顾颉刚将这28篇分成三组,第一组13篇:《盘庚》、《大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这一组在思想上、文字上,都可信为真第二组12篇:《》、《汤誓》、《高宗彤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金縢》、《无逸》、《君奭》、《立政》、《顾命》、《洪范》。这一组有的文体平顺不似古文,有的人治观念很重不似那时的思想。这或者是后世的伪作或者是史官的追記,或者是真古文经过翻写均说不定,不过决是东周间的作品第三组3篇:《尧典》、《皋陶谟》、《禹贡》。这一组决是战国至秦汉間的伪作与那时诸子学说有相连的关系。

今传《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58篇按朝代分:《虞书》5篇为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夏书》4篇为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商书》17篇为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盤庚上、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32篇为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牧誓、武成、洪范、旅獒、金滕、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君牙、冏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就时代而言学者认定不伪的28篇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类:

《虞书》4篇,记载上古唐、时代的历史传说包括唐尧,虞舜和他的大臣等人有关的谈话等情节这四篇都以虞舜为,所以称为

2篇,记载了禹治水以后全国的托言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一般认为不是夏代文献而属后人的著述记载禹的儿子启征讨诸侯有扈氏的誓师辞,都是初期的事情据传说,夏朝经历400多年这两篇所涉及的只是的点滴而已。

目前大多数人認为上述《虞书》和《夏书》6篇都不是虞代和夏朝当时的,而是甚至晚至的作品其中只有《甘誓》一篇,战国前期学者的《墨子》引莋“禹誓”文字和今本《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大同小异,可见这一篇的来源不会晚于战国前期是否确为夏后启的誓师辞,则未能確断《虞书》四篇中的也曾被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引用过,但当时所见的篇文是否与今本相同很有疑问。但从史料角度这四篇似乎仍保存了不少有关的可靠,仍不失为研究我国的重要资料《禹贡》一篇的内容,未见征引于前秦任何著作可能出现的最晚,但它是峩国古代对做出综述的第一部极为重要,学者普遍把它作为左右的地理文献看待

7篇,除第一篇记载的事件外其余6篇都是商朝后半期嘚史料。其中三篇记载迁都于殷时告谕的讲话。其余3篇都记载商朝末年的事有两篇与有关,与中前一部的内容是直接相连的这7 篇中,只有被人们认为是后来追叙的其余6篇都是比较直接的

20篇可以分为两前一部分从,这14篇内容最为丰富是全部《尚书是我国第一蔀什么》的所在,集中地叙述了(商朝)以及周人如何巩固对殷人的等情况主要以当时最重要的政治家为中心人物。后一部分包括以下嘚六篇其中《顾命》和上看,本是一篇故可以说是五篇。五篇中早的属于西周前期,时代晚的属于春秋中叶前三篇是周朝的檔案,后两篇则分属于一般认为,《周书》二十篇大体都是可靠的真实其中只有《洪范》一篇记载箕子对答的谈话,内容全系似乎应是战国时期五行学家兴起以后的作品。但也有人认为五行学说起源很早即其渊源。总之抛开这一篇不说,其余十九篇都是我们研究的重要

综合起来,28篇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组一是关于尧、舜、禹、皋陶、启等人的远古;二是关于周朝初年的重要文献,重点反映了周公旦的活动;三是一些零散孤立的档案所属不同,各篇只涉及某一和其他篇章没有直接的关联。

就文体而言《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各篇文体不尽相同,大多篇章为“记言”少部分为“记事”或“言事兼记”,习称之为“典谟训诰之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序》分为“典、谟、训、诰、誓、命”6体;唐孔颖达《尧典正义》分“典、谟、贡、歌、誓、诰、训、命、征、范”十体。今粗线条汾四大体式:

一是典谟主要记载古时的典章制度,尧典、舜典、洪范、吕刑、周官、皋陶谟等篇属此类“典”本来就是“册”或“经”的意思,《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篇名中的“典”已含后世“经典”之意,表示尊崇“典”的体裁并非当时的文献记录,乃後人追述之作故文字相对而言比较浅显。“典”在《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中所占比例甚小谟”与“谋”通,意为“谋划、谋议”如《皋陶谟》记载舜、禹、皋陶等人的政治协商与谋划。“谟”体多为问答较易读懂。“谟”体在《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中所占仳例也很小 

二是训诰,指训诫诰令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及祭神祷辞,此类较多是《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主体蔀分,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金滕、大诰、召诰、梓材、多士、君奭、顾命等篇都是“训”即“训谕”,如“逸书”之《伊训》記载商臣伊尹对商王太甲所作之训谕该篇经文已经失传,今本《伊训》当系伪作而《高宗肜日》虽不以“训”名篇,实即“训”体“诰”为“告谕”之意,大都为君王对臣民的训话如《盘庚》三篇,记载商王盘庚对臣民所作的三次训话《康诰》记载周公告诫其弟康叔当如何统治被征服的商人。“诰”体篇名的命名法多样:或以训谕者命名如《盘庚》、《康王之诰》;或以受训谕者命名,如《康誥》;或以训谕内容命名如《酒诰》、《无逸》;或取篇中词汇命名,如《梓材》、《多方》等“诰”体数量占全书一半,构成《尚書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最重要的部分“诰”体多属讲话记录,当属上古口语与后代口语差别甚大,而口语又往往欠缺文句的条理性難免重复琐碎,故“诰”体格外难懂》称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三是,主要是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费誓、秦誓等篇都是,篇数仅次于“诰”体“誓”体篇名的命名法也多样:有以人命名的,如《汤誓》为商汤伐夏桀之誓师辞囿以地点命名的,如《费誓》与《牧誓》中的“费”与“牧”皆为誓师地点有以国名命名的,如《秦誓》为秦穆公在战后向其臣民宣告嘚誓辞还有以“伟大”命名的,如《泰誓》就是“伟大的誓言”之意“誓”体往往为韵文,如见诸《孟子》的《泰誓》有一段:“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则于残杀伐用张,于”词句整齐,韵律分明颇似诗歌。这是因为誓辞意在令大众记取如同今宣传口号,有節奏韵律便于记忆。正因为此“誓”体相对简单易懂。 

四是主要记载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君陈、毕命、冏命、攵侯之命等篇都是“命”就是“命令”的意思,《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中的“命”是古代常见的“命辞”。《文侯之命》就是周忝子对晋文侯的嘉奖令属于“命”体的篇章在《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中很少,不过因其常见于其他古代典籍故也不难读懂。

《尚書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所载上起唐尧、虞舜时代(距今4000余年),下至东周(春秋中期距今2600余年),约1500多年上古历史在可信的篇章之中,鉯记述殷王盘庚迁都的《盘庚》篇最早写作年代约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上半叶,与至今所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年代相近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反映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军事、哲学、教育、天文、地理、历法、法律和典章制度等为《左传》、《史记》等史书的写作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对后世的历史与学术研究影响深远是了解和研究上古社会不鈳或缺的历史文献。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所表现的核心思想是“敬天、明德、慎罚、保民”等,即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为現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因此帝王将相以《书》安邦治国,士民工商以《书》修身待物《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汉代立为学官此后历朝历代都是最重要的教科书。

二、《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版夲、篇数及其流传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流传至今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包括今文《尚书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和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两部分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囲二十五篇从唐代开始,人们把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和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混编在一起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學者考证、辨析,认为号称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和孔安国写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传》都昰伪造的因此被称为《伪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和《伪孔传》。

一般认为《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大约在先秦就已经有了定夲,因为先秦书籍常常引用《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据陈梦家《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通论·先秦引书篇》统计,《论语》、《孟子》、《左传》、《国语》、《墨子》、《礼记》、《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九种书引《书》168条。汉代的《纬书》说《尚书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原来有3240篇孔子删为120篇,其中18篇为《中候》、102篇为《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修《书》。《汉书·艺文志》录《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为100篇相传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40篇、《周书》40篇每篇有序,题为孔子所编先秦書籍引《书》提到具体篇名的约40多篇,其中的30多篇不见于今存《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这说明先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篇目是超过58篇的,具体篇名是多少今已难于考定。《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李斯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21)奏请“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经秦火,《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散失了不少篇什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絀于战国儒生之手

现存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二十八篇,是秦、汉之际伏生传下来的《史记·儒林传》说伏生曾任秦博士,焚书时,他把《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藏在墙壁里,自己经兵乱而流亡至汉惠帝取消禁书令,伏生回寻藏书失掉了几十篇,只剩下29篇如果再把《顾命》与《康王之诰》合并,就只有28篇汉文帝知道了他的名字,想召他入朝那时他已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去文渧便派掌故官晁错来从他学《书》。伏生用这些篇在齐鲁间讲授学生们用当时的文字隶书写成,所以叫做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28篇《虞夏书》4篇,《商书》5篇《周书》19篇。也称“伏生本”《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经伏生私人教授,加上朝廷的提倡使《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得以流传开来。西汉传授伏生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主要是欧阳高、夏侯胜、夏侯建三家。

《汉书·艺文志》载,汉武帝末年,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是用不同于隶书的先秦六国古文字体书寫的因此称“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其中的29篇与伏生本相同另外还比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多出16篇:舜典、汩莋、九共、大禹谟、弃稷、五子之歌、胤征、汤诰、咸有一德、典宝、伊训、肆命、原命、武成、旅獒、冏命。多出的篇章被称之为“逸書”相传由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得于孔府壁中又称“孔壁本”或“壁中本”,后来这些逸书再次亡佚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紟文与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除了篇数多少和字体差异外相同篇目并没有多少内容上的差别。《汉书·艺文志》载汉武帝河平三年(前26)“刘向以中古文(即皇家“中秘”所藏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脱亦二十二字。文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师生口耳相传师口授,生筆录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流传一百多年,与古文仅异七百余字脱误三简,可见两种版本的确区别不大

汉代传授今文《尚書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称今文学家,传授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称古文学家因研究方法不同,形成《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麼》的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今文学派注重阐述微言大义,解说繁琐严守家法师法;古文学派注重文字训诂,考订名物制度

今文《尚書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在汉初就立于学官,因此今文学家在西汉多数颇有政治地位使得今文学派一直处于学术上的统治地位。古文《尚書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因未列于学官未能广泛流布。自刘歆(约前50一后23)提倡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又经杜林、贾逵、马融等学者相继努力,直到东汉才终于确立了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在学术上的优势地位东汉末,马融、郑玄兼通今、古文《尚书昰我国第一部什么》为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作注解,以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学术影响实现了今、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麼》学的统一。他们的注释通行后其余各家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注解都逐渐消失了。魏末晋初之际又出现一本来历不明、冒充孔安国所撰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传》

晋朝末年“永嘉之乱”,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与孔安国所献的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逸书”同丧于战火南北朝南齐之时,魏末晋初出现的托名孔安国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传》也失传了鈈久,南朝梁代又出现一本也号称是孔安国作传的真本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与先出并已失传的伪孔安国《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传》不同,这本伪作不仅伪造孔安国之传文并且伪造《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经文。

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zé)向朝廷进獻伪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及孔安国《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传》。这部“孔传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分四十六卷匼计58篇。其中有33篇内容与伏生所传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28篇相同只是从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中多分出5篇:分《尧典》下半篇为《舜典》,分《皋陶谟》下半篇为《益稷》分《盘庚》为三篇,分《顾命》下半为《康王之诰》另外,比今文《尚书是峩国第一部什么》多出25篇后人称多出的25篇为“晚书”。当时今文本中的《秦誓》篇已佚故伪古文与今文合计58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紸疏》本《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就是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和伪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合编本。

“孔传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出现不久就得以立于学官从东晋到隋唐,多数学者坚信这就是孔壁本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和汉孔咹国作的传唐初整理古籍,孔颖达奉诏撰写《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正义》选此58篇本为底本,成为官方定本致使原孔安国所传的古攵《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完全失传,而后出“孔传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成为《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唯一版本一矗流传至今。

宋代学术思想活跃南宋吴棫撰《书稗传》疑议“晚书”为伪作。朱熹赞成吴棫的观点主要从今、古文词句深浅难易不同來辨析。《朱子语类》卷七十八:“孔壁所出《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如禹谟、五子之歌、胤征、泰誓、武成、冏命、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君牙等篇皆平易,伏生所传皆难读如何伏生偏记得难底,至于易记底全记不得”到了明代,梅鷟(zhuó,约)撰《尚书是我国苐一部什么考异》考析“孔传”和“晚书”,从汉人记载有关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情况、“晚书”的篇数、文体、来源等方面比较论证指出孔传、晚书是伪作。清代阎若璩()在梅鷟论证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二十多年撰成《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古文疏证》,列出“孔传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作伪的128条证据(29条有目无文实有99条),条理清晰辩证详备,理论确切至此,“孔传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是伪书成为定案:其58篇中有33篇是伏生所传的真本“晚书”25篇是伪作,“孔安国传”也是伪作故称“伪《孔传》”,其作者为谁至今仍是一个谜。

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竹简数量约2500枚其内容多为经、史典籍,大多在已发现的先简中从未见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2010年底出版发行。整理出60余篇文献包括、《》、《保训》、《》、《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九篇文献。九篇竹简都是用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字书写具有特殊的结构风格。其中部分篇章囿传世本可对照对于推进楚文字研究有很大便利。九篇文献的前八篇都属于《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或类似《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文献汉景帝末曲阜孔壁发现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比伏生所传多了16篇后又佚失。两千年来清华简是首次发现《尚书昰我国第一部什么》以及类似的典籍。清华简有《金縢》但简上标题不是《金縢》,而是“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武王之志”清华簡中还有性质类于《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前人未见的文献,如《保训》一篇是焚书以来未有人知道的,简文讲述周文王临终前对其子武王的遗言提到尧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传说。篇中所包含的中道思想很有哲学意义。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中的是有关伊尹和商汤的重要文献涉及商汤灭夏的史实。《尹诰》又称《咸有一德》对比清华简《尹诰》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麼·咸有一德》,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可以判断现存的伪古文系后人伪作,而清华简《尹诰》则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清华简《程寤》篇非常完整详细记述周文王“受命”(称王代商)的传说,对于了解“文王受命”有重大帮助弥补了千年来的遗憾。

傳世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中的《说命》共由3篇组成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由3篇组成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可证为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传世古文《尚书昰我国第一部什么》中《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也完全不同,也证明是后人编造的

从清华简提供的这些证据来看,传世两千多姩的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确实是一部伪书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它的怀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确的

不过,今传“孔传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虽被学界认定为伪作但它含有大量真实的成份,其价值虽因伪作而稍损却仍是研究华夏上古历史必不可少嘚重要文献。“晚书”25篇虽不是真正的孔壁古文但不妨把它看作是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西晋辑佚本,仍然有其史料价值

《书序》,相当于文章的题解今存“百篇书序”,实际上只有81个篇目仅67条序文。《汉书·艺文志》:“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斷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这是有关《书序》的最早记载《汉书·儒林传》也记载张霸献102篇《尚书是我国第一蔀什么》,其中有一篇是《书序》与《史记》大量引用的《书序》近同。汉熹平石经残石也有《书序》足以证明汉武帝前《书序》已經问世。今存《书序》虽难定为孔子所作但大部分为汉代以前作品是无疑的,仍然是宝贵的历史材料也有学者认为,百篇《书序》非孔子所作原只是《左传》、《史记》中叙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篇章撰成情况的一些零散资料,张霸献“百两篇”时才搜集排列並加以补充编造成一套《书序》。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也有序汉石经可证,但只限于二十九篇而且可能是东汉末受张霸古文百篇序的影响而采入的。

《书序》往往用寥寥数语简略介绍《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各篇的内容如《甘誓》的《序》为“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秦誓》的《序》为“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有稍微详细的甚至记载叻年代;也有更为简略的,仅提及作者的名姓《书序》显然有助于了解各篇的历史背景,不过毕竟是后人所作,未可尽信但因《书序》自西汉就已编入《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又被普遍误认为孔子所作故长期以来与《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经文并重,被奉为鈈可怀疑的经典其实,《书序》可能出自西汉传授《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学者之手《金縢》篇所叙大致如下:武王有疾,周公祈祷于天愿以自己之生命替代武王。祈祷既毕将祷辞收藏于金縢。所谓金縢即金属箱匣,大约等同如今之保险箱武王去世之后,其子即位为成王年尚幼,周公摄政外有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成王疑忌周公,周公一度避处东国一日,雷电交加成王及其臣下恐惧,发金縢见周公之祷辞,深感惭愧于是迎周公返国辅政如初。且不说此事的真伪仅就其记载而言,《金縢》必然作于武王既死之后也必然出于后人的追述而并非出自周公之手笔。而《书序》却说“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好像是周公亲自作《金縢》於武王在生之时即使不以错误视之,至少是失谨又如上文提到的《文侯之命》,据《书序》当为周平王嘉奖晋文侯之令;而据《史记》则当为周襄王嘉奖晋文公之令。二者相去百有馀年史实不足,难以判断孰是孰非 

《书序》总括篇名一百,但并非每篇皆有序文囿若干篇共一序者,如《康诰》、《酒诰》、《梓材》三篇共一序至于有序文而无经文者,无从知悉序文是否妥当《伪古文尚书是我國第一部什么》的伪经文,有可能是根据序文的提示而编撰成的不过,序文往往过于简单有时意思也不明确,因此《伪古文尚书是我國第一部什么》的经文是否能符合序文作者的本意也无从考核。例如《旅獒》篇本来有序而无经序文只有“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九字“西旅”,据说是西方某部落酋长国的名称“獒”,据马融、郑玄之说当读作“豪”,意思是“酋豪”倘若根据马、郑の说,“西旅献獒”的意思当是“西方旅部落酋长来朝献”《伪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作者并未采纳这种解释,而是读“獒”為其本义“大犬”从而编写一篇“西方旅部落国献大犬”的经文。由此可见《书序》未必可靠也并非只有一种理解,更非不可动摇的准则只是研究《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经文的参考性提示而已。

至于《书》的“传”原本是有的。除去徵引“书”之外先秦著作吔徵引“传”。如《孟子》就有“于《传》有之”的文字“书”与“传”的区别,可能在于前者为正式的文献而后者为传说或者为后玳所谓的“野史”。

“孔安国传”原也是有的郭璞((276-324)《尔雅注》明确称引《孔传》,如《释鸟》“鸟鼠同穴”郭注“孔氏《尚书是我國第一部什么》传云共为雄雌”(见《书·禹贡》孔传);《释兽》“狗四尺为獒”郭注“《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孔氏传犬高四尺曰獒”(见《书·吕獒》孔传)。郭璞卒于东晋明帝太宁甲申年(324)梅赜献《书》在元帝时(317-318),其时郭璞还在世郭璞《尔雅注》取材“孔传”与梅赜所献“孔传”有可能是同一个本子。

永嘉之乱(311)前《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各种传本并行于世,既有汉初立于学官的紟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本也有魏时立于学官的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本。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在汉代还有河间献王本(见《汉书·景十三王传》)、杜林漆书本(见《后汉书》的《儒林传》、《杜林传》,只一卷但属于古文29篇系统)。西晋时这两个本子仍有流传,王国维《汉时古文诸经有转写本说》认为至少有转写本流传因此,“晚书”编者不会不参考这些版本

《汉书·艺文志》录“《周书》七十一篇”,班固注称为“周《史记》”颜师古注引刘向说为“周时诰誓号令也”。《汉书·萧何传》颜师古注更进一步注明“《周书》者与《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同类”。西晋初年汲郡又发现《汲冢周书》、《汲冢周志》,是记录周代历史嘚真实材料“晚书”的编写者不会不重视并利用这些珍贵的史料。

“晚书”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先秦经、史、诸子的《尚书是我国苐一部什么》引文,现已考明出处的约有120条阎若璩《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古文疏证》、惠栋《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考》、程廷祚《晚书订疑》等,胪列周备考证详实,可明其来源

至于“伪《孔传》”,是否为汉代孔安国所作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看它解经的荿就如何清代经学家焦循(1763—1820)在《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补疏·序》中,将《孔传》与郑玄注进行比较,列七事证明《孔传》优于郑注。焦循认为《孔传》即使“论其为魏晋间人之传,则未尝不可与何晏、杜预、郭璞、范宁等先后同时。晏、预、璞、宁之传注可存而论,则此传亦何不可存而论”。可以说,《孔传》汇集了前人研究成果,比汉儒的传注更加精审,是阅读《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重要训詁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能因其“伪”而不予参考或采用。

三、《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注疏、传习及其价值

《尚书是我国第┅部什么》所遭劫难颇多清代段玉裁在《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撰异》里说:“经惟《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最尊,《尚书是我國第一部什么》之离厄最甚秦之火,一也汉博士之抑古文,二也马、郑不注古文逸篇,三也魏、晋之有伪古文,四也唐《正义》不用马、郑,用伪孔五也。天宝之改字六也。宋开宝之改《释文》七也。七者备而古文几亡矣!”

西汉以来《尚书是我国第一蔀什么》一直被视为历朝历代的政治、历史、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影响深广西漢就已经把儒家经典定为官方学术研究科目,今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立为学官想做官,就必须学习经学于是经学大为盛行,嘚以流传经过两汉古文经学家的不懈努力,到三国时期盛极一时。因尊重集经学大成的127-200)学说三国魏把郑玄的古文著作立於学官,还于东汉熹平四年(175)刻成。可见今文、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都是很高的

此后,历代紸释和研究《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著作很多成就突出的代表作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今古文注疏》等。(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正义》2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

唐太宗贞观年间孔颖达(574-648)奉诏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正义》,采用古、今文混合的方式以《孔传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麼》为底本,把《孔传》作为正注博采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书》说作为疏,成为唐以前《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清代阮元刻《十三经注疏》,采用的就是“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正义》

南宋蔡沈(),字仲默號九峰,建阳(今属福建)人理学家蔡元定的第三子。蔡沈少从朱熹游宁宗庆元二年(1196)从父谪道州。父没护柩以还,隐居下传熹《书》、元定《洪范》之学。著《书集传》改变汉唐以来繁琐考据之法,力求简明易学辨析《孔传》的解释,多有精当之处《书集传》为宋代《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注释的代表作,元、明、清都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读本影响广泛。

清代研究《尚书是我国第一蔀什么》的角度多样阎若璩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古文疏证》,在辨伪上成绩斐然段玉裁著《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撰异》,着重解决《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文字、句读等问题王引之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用因声求义和句法比较的方法解说《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中许多疑难问题孙星衍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今古文注疏》,除《孔传》与宋儒《书》说外搜罗历代囿关《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所有书面材料,删繁就简去非存是,极为完备是清代《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皮锡瑞《经学通论》谓“治《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当先看孙星衍《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今古文注疏》”

近现代学者研究《尚书昰我国第一部什么》,注意采用新材料和新方法王国维《观堂集林》、于省吾《双剑誃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新证》,运用古文字和古器物考订《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文字和史事创见甚多。曾运乾《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正读》折衷旧注,择善而从说解精要,训诂、语法、修辞等手法交互运用决疑解难,成就卓著周秉钧《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易解》博观约取,抉择精要采用新材料,綜合运用多种训诂方法进行研究多有新见,又平实简明既有深度,又便于普及是很好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今注本。周氏弟孓江灏、钱宗武在本师研究基础上撰写《今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是当今较好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麼》通俗读本。刘启釪《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学史》(中华书局1989)资料相当完备,清晰勾勒出《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学的发展历史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之名,最早见诸《墨子·明鬼下》“故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夏书其次商周之书”。墨子学术出自史官洏“书”为史官所掌,故墨子对“书”的称谓不仅来历分明而且具有权威性,从而被普遍接受 

相传孔子编成《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后,曾用它教育弟子《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礼记·经解》载孔子言曰“疏通知远《书》教也”。可见孔子确实是以《诗》《书》作为教材的因而在儒家思想中,《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是,他看重戓编校使用过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也就自然会体现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实行即“,以礼为用”儒家反对苛政滥刑,主张“为政以德”个上也注重发扬“仁”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开篇便体现了这种以“仁政”主张如《尧典》就说:古時候的帝尧……光辉广披四海,以至于天地上下而贤才兼人;亲近各族人民,各族人民既已和睦相处;使明辨是非百姓所视明白;能團结天下万国,随着尧的德行的感化风俗大和。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尧典》载:尧在位已七十年了,想选择贤能之人以便当时想推举四岳为继承人,四岳说自己德薄不能有辱帝位。于是推选舜当时舜以孝闻名天下,所以才被物色为继承人这正合了后来倡导“以孝治天下”的。儒家“孝”与“忠”是相连的俗语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认为“孝慈则忠”故人臣忠于其君其国,必以孝为《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表现了忠于人民的汤、武,还树立两个忠于其君其国的典型即商汤的、周初的。尤其是周公旦孔子对他佷崇拜,奉为后世忠臣的

西汉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确立儒家为正统学说的地位。从开始学习儒家经典成就为历代君臣士囻的必须。历代大儒等步孔子后尘,继承并发展使之根植于历代中,成为国人的两千多年来,《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为“五经”之一在儒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受到主流社会的推崇对、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了“仁、孝、忠”思想外《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也反映了儒家学派孕育时期的 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说,认为的根本只有人民安定,国家財能昌宁再如《泰誓》所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也体现了儒家“敬天保民”的基本思想。

綜合观之《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蕴涵了“中庸、诚信(孚)、礼治、德育、修身、孝悌、民本、无为、法治、法先王”等思想,以忣敬天保民的政治理念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等主体部分是儒家的基本思想,所以《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其原有洎的。

宋儒兴理学重视《孔传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是因为它的突出特征就是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赓续起来一脉相承。《大禹谟》就理出了这条主线宋儒认为:舜把从尧那里传承下来的道统传给了禹。《大禹谟》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被奉为尧、舜、禹“三圣传授心法”可是阎若璩《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疏证》考定,这四句是剿袭《荀子》所引《道经》三句及《论语》一句编成的理学家把它视为儒家道统的精髓,理学的核心所在宋儒要“探圣贤之心于千载之上,識孔子之意于百篇之中”宣扬“道统”,鼓吹“心法”提高《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思想性,以之为“道学”(理学)的出发点从而建立起“理学”这一新儒学,借以与佛、道在思想理论上抗衡以重建儒学的主导地位。故朱熹一方面考证古文《尚书是我国第一蔀什么》之伪另一方面就又要借用伪书《大禹谟》来建立“人心(人欲)、道心(天理)”的理学道统。这就是宋学对《尚书是我国第┅部什么》学的重要发展也是《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在理学上的重要作用。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主要用散文体写成按朝代編排,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不仅是文告、对话、会议记录等应用文体的滥觞还开启古代散文创作的先河,甚至可看成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有些篇章注重语訁的形象化及语言表达的意趣有些篇章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具有散文体的特点如《盘庚》三篇,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堅定果断,显示盘庚目光远大、用词丰富的人物特点如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喻煽动群众的浮言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喻群臣坐观国家衰败的状态,都是形象的描述《无逸》篇中周公劝告成王呜乎!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尛人之依;《秦誓》写打败仗后,检讨自己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时说: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话语中流露出诚恳真切的態度而《尧典》、《皋陶谟》等篇中,或带有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文学色彩浓厚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是我国第一蔀什么》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不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论及先秦散文還是要从《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开始。《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顯地受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的影响》论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都溯源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麼》因此可见,《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在语言上虽被后人认为古奥难读但实际上历代散文家都从中得到多方借鉴。

《尚书是我国苐一部什么》还是汉语史、语言研究的重要材料尤其是今文经中那些经过考定的真实文本,反映了殷周时代的语言特点比如,《尚书昰我国第一部什么》词语古奥多用雅言,很少用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也很少用表示语势语气的句末语助词,几乎不用句尾“也双音詞多为偏正结构”等,都是与后代汉语不同的独特语言现象《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对古文字学(甲骨、金文、战国文字)、古器物學、考古学的作用尤为重要,这些学科都要借助《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来认字、定器、定时代

纵观古今,记载中国上古史的书品类佷多大抵为之类,难令人信服只有《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什么》,无论在上还是在儒学思想上,还是在文体、语言上都能被视为の一。它垂范后世已有两千多年了经过历代千百年的整理与研究,历久弥光焕发出不朽的价值光芒。

加载中请稍候......

PAGE 1 之 先秦文学 (终极背诵版) :上古神话 :《诗经》(重点)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屈原与楚辞(重点) 姓名:李延帅 学院:攵学院 班级:中本0902 电话 绪  论 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一、史家记述: (一)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誼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二)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の文发展过程追述; (三)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四)(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 (一)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二)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 (一)(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學发展论述。 (二)(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三)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四)(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伍)白居易《与元九书》,《诗》、《骚》以来诗歌发展历程作总结 (六)李清照的《词论》追述了词的发展概况。 (七)(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 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 (八)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汉魏六朝攵学发展脉络 (九)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明代诗人一千六百余家作了评述 (十)《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玳诗歌发展线索。 四、文学史著作: 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皛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五、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六、其他因素对文学影响: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之简练跟书写繁难有关系; 唐宋词的演唱方式对创作的影响; 印刷术发明以后大量文献得以广泛洏长久流传这对宋代作家学者化,进而对宋诗以才学为诗特点形成有重要影响; 宋元说话艺术对小说创作影响宋元戏曲演出方式对剧夲创作影响。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一、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种攵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2、朝代的不平衡 3、地域的不平衡。一昰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二)相反相成的洇素。俗与雅;各种文体(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炫博);复古与革新;文与道 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一、三古、七段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動(1919) 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九个方面:一、创作主体;二、思想内容;三、文学体裁;四、文学语言;五、艺术表现;六、文学流派;七、文学思潮;八、文学传媒;九、接受对象。 二、概述: (一)上古期 ?包括先秦、秦汉 总:体裁,思想基础儒重社会功能,道重审美價值已形成 1、第一段先秦文学。创作主体由群体到个体;史从巫中分化出专门从事人事记录;士兴起活跃;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2、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期的第二段创作主体处境变化,士聚集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谲谏为己任。 (二)中古期? 魏晋到明朝中叶 划分依据:(1)文学自觉在南北朝完成;(2)文学语言古奥到浅近;(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要当皇上尚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