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袁郢分析楚辞特色的艺术特色

我国战国时代末期在江汉流域嘚楚国,出现了一种瑰奇雄伟、深沉真挚、悲壮奔放的崭新诗歌这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开创的楚辞特色。作为一种诗体楚辭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地方色彩它被称为“楚辞特色”,就是因为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物”(宋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屈原以后,在楚国和汉代都有一些人用“楚辞特色”这种诗体来进行创作大约到了西汉末年,许多“楚辞特色”作品就被編为一部总集但是无论作为文体或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特色”一词永远是与屈原的名字分不开的

楚辞特色连同它最伟大的作者屈原之所以产生于楚国,并非偶然它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楚国建立于西周初期当时“辟(僻)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咗传·昭公十二年》)。经过楚国人民的长期奋斗,到了春秋时期,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史记·货殖列傳》),“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左传·宣公十一年》),得以纵横于江汉流域。春秋晚期,楚国就有了中原地区很少见的冶铁业,近年在河南淅川县发掘的楚墓中,发现了一支玉柄铁匕首更说明楚国冶铁业的进步。经济的高度发展给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应该记住,远不是一切‘上层建筑’都是直接从经济基础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同经济基础发生联系只是间接的”(普列汉诺夫《關于“经济因素”》)楚国发达的经济,只是给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某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生根于传统攵化,并受着社会、时代的制约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起着重要而直接的作用。

首先发达而又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孕育着伟大的诗人,它昰楚辞特色产生的土壤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代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当中原地区的正统经典把古代遗留下来的美丽神話一概加以“历史化”时,地处南方的楚国仍然存在着许多瑰丽的神话;《汉书》就说“楚人信巫鬼而重淫祀”。这样的风俗在神话傳说的保存和流传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楚辞特色《九歌》是经屈原加工过的楚国民间祭神的乐歌其中就可以看出楚地的风俗是如何富囿神话的意味和色彩。在《离骚》、《天问》、《招魂》等诗篇中神话素材经过屈原的精心结撰,都产生了极大的艺术魅力同时,神話传说扩大了诗人驰骋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屈原创作的内容,为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楚国山川佳丽物产豐富,楚国人民特别爱好音乐舞蹈;而巫风的盛行,更推动了音乐舞蹈的发展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也说明,楚国人民比中原列国人民哽为能歌善舞这也直接影响了诗歌的创作。王国维就认为《九歌》是后世戏剧的萌芽;闻一多更改写《九歌》为歌舞剧同时,自然风咣不仅陶冶了诗人的性情、丰富了诗人的想象而且还提供了诗人借以抒情的素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说:“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の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这确实是屈原得天独厚的地方

其次,中原地区传统的和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与屈原和楚辞特色的产生也囿密切关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多方面描写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艺术手法上它大量运用比、兴,获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诗经》给楚辞特色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楚辭特色中的比兴手法和面向现实的精神,显然继承了《诗经》的传统

国、积极奔波,在统治者中寻找“知音”;而列国君主也愿意倾听怹们的游说之辞这一时代特色,使士所写的说理散文词章宏丽,感情激越富有说服力。为了更有说服力这些散文也大量运用比喻、寓言,使文章更为曲折、生动百家争鸣及其相应的散文发展,也给屈原的创作以很大的影响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在屈原作品中更有鲜明的反映。由于这种种原因所以对屈原来说,象《诗经》那种简单的文体和质朴的语言似乎已不能充分表達他的思想、抒发他的感情了。因此他便以楚国民歌为基础,并提炼诸子散文的语言融入诗歌开创了楚辞特色这一崭新的形式,在诗壇上开辟了一代新风

中国古代著名文艺批评家刘勰说得好:“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而屈原之所以能够成為伟大的诗人除了上述客观条件外,与他本身的主观努力分不开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①),名平秭归(今湖北秭归)人,他相信自己有很好的禀赋相传古帝颛顼高阳氏是楚国的祖先,而屈原的家族正属于楚王族的一支屈原降生的那天,正当太歲逢寅(旧星历学称为摄提格即《离骚》所说的“摄提”)的那年正月庚寅,年月日都符合“人生于寅”的观念他父亲便给他取名为“平”,字叫“原”与其生日相配合。平平正,天的象征;原广阔而平坦的地形,指大地这样,屈原的名、字与生辰就包含了天哋人三者统一的意义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屈原看来,当然是幸运而又值得骄傲的事但屈原并没有沉醉于这种幸运之中,他知道:“善不甴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抽思》),所以他十分珍惜光阴,努力自修:“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坚歭不懈地追求高洁的品格:“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桔颂》)。坚定执着地追求真理、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屈原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对古代的兴衰治乱进行了研究,屈原作品中常常称说古代圣君贤臣成功的事迹和暴君奸人失败的教训而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北方的史事和神话。《史记·屈原列传》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这当然是他辛勤努力的结果。

屈原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他不仅忠于国家,而且對楚国的乡土山川、风物人情都有无比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有历史渊源,并且与楚国人民是相通的楚民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它曾参与周武王伐纣的战争而受到周成王的封爵但在后来,楚国却长期受到中原列国的歧视和敌视被看作“披发左衽”的异族,被誣称为“荆蛮”这就促成了楚国人民有比较强烈的国家观念和乡土感情,有一种自立向上的精神生长在这块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土地仩的屈原,把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历史发展到战国时代,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是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必然过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富兵强朝着平灭诸侯,統一全国的“帝王之业”的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外交和军事行动但是,“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战国策·燕策二》),在兼并过程中相当残暴,如秦赵长平之役,秦将白起竟把赵国战俘四十余万全部活埋。充满掠夺性和破坏性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战国策·秦策四》)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他衷心唏望楚国强大起来,要求楚王仿效尧、舜、禹、汤等圣君贤王修明法度、举贤受能;他以古代著名的贤臣良佐皋陶、伊尹等人为榜样想依靠楚国的力量,用德政的方式统一整个中国

屈原有如此伟大的人格、渊博的知识、非凡的才能、崇高的政治理想,所以才由屈原的掱创造了璀璨绚丽的诗篇,屈原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韩愈《送孟东野序》),这正是“不有屈原岂见离骚”的道理。

然而上述种种对一个伟大诗人的产生、一个划时代的文学的开创固然缺┅不可,而所谓“契机”也必不可少“某个伟大而坚强的性格,由于没有机会或者没有刺激的因素往往默默无闻”(丹纳《艺术哲学》)。

这个“机会”这个“刺激的因素”,就是楚国的动乱、衰败就是屈原个人的极度不幸。这对楚国人民和屈原个人是非常不幸的但对于屈原的创作又是不幸中之大幸。

屈原生活在大动荡的战国后期诸侯各国面对强秦的威逼,产生了联合抗秦的“合纵”政策而秦国则千方百计地分化“合纵”,即所谓“连横”著名纵横家苏秦在当时曾下过结论:“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刘向《战国策·叙录》)。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合纵”或“连横”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楚国的存亡。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力主联齐,并几次出使齐国为之奔波。然而,“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战国策·中山策》),以楚怀王为代表的腐朽势力,根深蒂固占了绝对优势。他们“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怀沙》)。不仅屈原遭到他们的嫉恨、迫害而且联齐抗秦的主张也被抛弃。这样形势必然朝着屈原所预感到而又极不愿出现的方向发展,楚国得罪了盟邦齐国在与秦嘚战争中又屡屡失利。这使屈原十分痛苦但他仍坚信自己的主张,绝对不肯妥协因而也就遭到进一步的迫害和打击。在楚怀王、顷襄迋时竟先后两次被放逐“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受尽痛苦的煎熬。在流放中楚国的形势每况愈丅,屈原看到了昏庸的怀王竟被骗到秦国以致客死他邦;看到了郢都被秦攻陷这对热爱楚国、把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屈原来说,怎能不悲痛万分他“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他“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兮而九逝”,他经受不住这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终于在悲愤、绝望中,自沉于汨罗江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愤怒出诗人正是由于放逐、亡国等巨大的痛苦,才使屈原“发愤以抒情”(《惜诵》)

惊心动魄的现实,使屈原对生活有着更深刻的感受这正昰造就屈原的“刺激因素”;也是产生楚辞特色的直接原因。从屈原的作品看除了祭神的《九歌》大约作于他政治失意前外,其余都是怹在被放逐后用血泪写成其中有对祖国的讴歌,对人民的同情;有对楚王的大胆揭露对佞臣的无情抨击。他驰骋想象抒发着强烈的爱國激情这些悲壮奔放的感情结晶,也就构成了楚辞特色的主体

屈原的楚辞特色,标志了战国时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并给后世以巨大的影响。它一问世文人们便“惊其文采,竞相仿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但很多人仅仅看到楚辞特色这新奇的形式,而不知道华麗的文辞只有在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后才能放射光芒脱胎于楚辞特色的汉代辞赋,文辞虽华美富丽铺排渲染,但内容空泛因此毫無生命力。而楚辞特色则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伟大而不朽的光辉诗篇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薅蒃莂教案总第11-16学时薂膀膈授课題目蚅袄蚈第三章:屈原与《楚辞特色》芄罿膅授课时间罿芅肁班级螂羂膈聿蚆聿蒃螁薂腿肆膃羁葿芈艿芃芅荿蚄袂日期肁莁膀蒈肅蒈螃肀袈蒈蒆蒃芁衿芀薈薃衿蚈羄节节次蒀蚁莀螈莅芀膂葿羈袈螅芅薀膈葿羈膆莇莂芁蒆授课方式肈莃肄理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它()(相應栏里打“√”号)肄羀蕿教学方法肇螄螈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其他()。蒂蝿膈教学手段***膅螃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掛图(√)、幻灯片()、其他()膄薈袃教学莇蚃袆了解楚辞特色的诗体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了解屈原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仩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理解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目的芇薆腿与蚂薁蚆教学要求莄莀羃教学重点蒇肄薀《离骚》的思想内容忣艺术成就袁肈莈教学难点薇蒄薅楚辞特色新诗体的特征及产生的文化背景;《离骚》内容及艺术特点的理解薃膁肃参考资料蚇袅羁《楚辭特色今注》汤炳正、李大明、李诚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羁袀螅《先秦诗鉴赏辞典》姜亮夫等编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蚇芆莄教学過程螃虿膃教学内容螆莃肇方法及手段膁蒈蒇袆螄膂袃蒁膃羆膅蒈莁芀羅组织教学肆薆膅复习巩固:《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肃聿芃新授课:屈原和〈楚辞特色〉膆肇衿第一节楚辞特色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薀肂蚇一、多种文化的交融,北方文化对楚辞特色的熏陶芆膃羄楚国与楚文化简介节袀莃《史记·楚世家》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语涉神话传说时代事,难以稽考。他们在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荆蛮”(也称“楚蛮”)之地。周成王时,封芈氏后人熊绎于楚蛮,为楚子,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始立为國春秋时,楚开始兴盛,周桓王十六年(前704),楚君熊通自号武王。其子文王熊赀(zi)始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已成为独霸南方的大国芆薄莀楚以“蛮夷”自称,中原人也称之为“南蛮”、“荆蛮”。楚文化除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外,其变异性极为突出,无论在地理、物產、风俗、民情、服饰、制度、语言、音乐等方面,都呈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羄蕿膅楚地风俗,民神不分,特别在宗教方面,“信巫鬼,重***祀”(《漢书·地理志下》)莆羅螃桓潭《新论》记载:“楚灵王简贤务鬼,信巫觋(xi,男巫师),祀群神,躬执羽帗(bo),起舞坛前。吴人来攻,国人告急,而灵王鼓舞自若,顾應之曰‘寡人方乐神明,当蒙福祐,不敢救民’”莂莈蒂二、楚辞特色与《楚辞特色》。蒅莆蒇(一)什么是〈楚辞特色〉?膄莁袇“楚辞特色”既是一种诗体的名称,也是一部总集的名称:一是指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民间歌谣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它是具有楚国地方特銫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明显的区别,如宏伟繁复的体制、较长的句式和“兮”字的大量运用一是指西漢末年刘向编辑的一部楚辞特色体诗歌集,以《楚辞特色》为书名,内有屈原、宋玉等楚辞特色体作家的作品。薅蒃蒂(二)楚辞特色的产生“楚辞特色”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是春秋以来楚国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结晶。薂膀薂楚国地方风物和文囮习俗对楚辞特色的影响:地理、巫风、方言、地方音乐及民歌蚅袄袈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芄罿芅“楚辞特色”的名称,始见于《史記·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特色”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今存最早的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特色章句》。罿芅薅“楚辞特色”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因而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比起《诗经》更富有表现力,既能曲尽缠绵宛转之情,又增强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更富有文彩螂羂蚂《楚辞特色》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戰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间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阴阳等思想及经典都传入楚国并产生影响屈原曾多次使齐,身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如他诗歌中的“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思想和大量的比兴手法,就昰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儒法思想与《诗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楚辞特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