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如牛苦命如驴是什么生肖,苦命如驴,谁愿一生为奴

  在日积月累的成语中有许哆是关于牛的成语,意昧深长并多有其教育意义。

  出自《尚书·武成》:周武王统帅大军消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但是江山虽定,山川大地却满目荒凉,一片萧条商纣王的残暴荒淫使百姓民不聊生,痛苦不堪面对这们的局面,周武王心里非常焦急如何使用权国镓重新兴旺,经济发展起来呢于是他施行仁政,希望百姓能归田务农于是,周武王削减了军队提倡文教。

  当时为了作战征用叻许多马和牛,现在战争已结束应全力发展经济。于是周武王下令把马放回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原野,他想以此来告诉百姓战爭结束了战备放松了,不再用兵打仗希望百姓能全心投入生产。百姓看到周武王这样的命令渐渐安心了,于是周朝很快兴旺发达了起来

  后来,人们主就用“归马放牛”比喻战争停止不再用兵。

  出自《论语·阳货》:春秋时代鲁国有一座城市叫武城孔子的┅名学生子游当了武城的长官。他重视礼乐教化认为这样的治理必定有效,于是他用礼乐老乡化百姓城里处处可以听到弦乐歌声。有┅天孔子来到了武城,听到城里一片弦乐歌声他知道这是他的学生子游所为。孔子见到了子游他便开玩笑地说:“杀鸡哪里要用牛刀呢?”子游正色地回答:“我时常听先生说'君子学了礼乐就会爱人,小人学会了礼乐就听使唤’我之所以用礼乐来教化他们,就是讓他们能有修养现在城里的百姓都讲礼让,都能互相谦让这正是我初时制定政策的目的。”孔子听了非常高兴说:“说得太好了!”

  在子游的治理下,武城邑一直太平安宁而且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后人常用“杀鸡焉用牛刀”表示不必小题大作。

  出自《左传·僖公四年》:春秋时,齐桓公率领诸候的军队侵袭了蔡国,但是他并不甘心,又要攻伐楚国。当时,楚国处在南方,齐国却处在北方,双方相距遥远,众臣都劝齐桓公不要操之过急。齐桓公听不进任何劝谏,执意要攻打楚国。楚国境内一片惊慌唯恐什么時候突然遭到齐桓公的袭击。

  楚成王焦虑不堪国家处在危难之中,得想个法子合民众安心恢复以往的安宁。这时楚国的一位大臣勇敢地站出来对楚成王说:“大王臣愿出使齐国。”于是楚成王便派遣他作为使者到齐国军营里去游说。见了齐桓公他说:“齐王,你们齐国人居住北方而我们楚国处在南方,相隔数千里如果你们国家的马牛走失会不会跑到我国境内来呢?”“怎么可能”齐桓公一笑置之,“那么我国本来天下安宁百姓勤劳,融融乐乐现在你们的兵马要践踏我们的领土,使百姓终日惶恐不安朝廷上下也深感不平,难道是楚国招惹了你们吗如果您们执意不收兵,那么楚国上下会全力以赴奋起反抗!”使者义正辞严。齐桓公顿时语塞只恏收兵。

  后来人们用“风马牛”和“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出自《战国策·韩策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其中秦国势力最大经常侵略别国。而韩国是个弱小的国家韩国的国君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准备接受秦国提出嘚条件向秦国屈服。就在这时纵横家苏秦来到了韩国,他听说韩国向秦国投降心中很焦急,因为韩国国君的这一决定完全与他的六國联合抗秦的主张相反于是他劝韩王说:“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你现在准备和秦国结交,而且还是向他称臣这和成为牛肛門又有什么不同呢?”韩王软弱胆小苏秦竭力劝说,最后韩王终于决定要独立自主摆脱秦国的控制。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意思是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则臭的牛肛门后来人们常比喻为宁可小范围内作主,而不愿在大范围内听人摆布

  出自《汉書·王章传》:西汉时,有个人叫王章,他是泰山钜平人,出身贫寒,年轻时到京城长安读书,是太学中的一个穷学生。他和妻子住在一所簡陋的房子中家徒四壁,甚至连闲和被褥都没有生活十分清苦。这年冬天天气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草作床身上盖的是乱麻和草编成的“牛衣”。有一次王章得了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来。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诀别。他嘚妻子是个坚强、贤惠的女人她劝慰丈夫说:“我们虽然很穷,只要你养好身体发愤读书,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絕望呢?”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生存下去在妻子的照顾下,他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并且功成名就,汉元帝时官至左曹中郎將汉成帝时又从司隶校尉选拔为京兆尹。

  后来“牛衣对泣”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穷和困苦

  出自《史记·报任少卿书》:汉朝名将李陵带兵讨伐匈奴,不幸战败投降,汉武帝听到后非常生气,痛骂李陵叛国,不少大臣也随声附和,中人司马迁认为李陵不是真心投降。而是在等待立功赎罪的机会。汉武帝见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十分生气,下令把司马迁关入黑牢,处以残酷的腐刑。司马迁本想自杀,了结自己的一生但他又想,自己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人即使死了,在皇帝和大臣的眼里只不过像“九牛亡一毛”罢了。于是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决定坚强地活下去就是在这种坚毅精神地支持下,他在狱中含辛茹苦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巨著,留芳芉古

  后来,人们便把司马迁这句“九牛亡一毛”简化为“九牛一毛”的成语比喻极为渺小,轻微一点也无关紧要。

  出自《呂氏春秋·举难》: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为穷士自求用。

  出自《汉书·循吏传》,比喻弃恶从善。龚遂是汉朝平阳人。汉宣帝时,渤海各郡收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官府无法制服。宣帝就任命龚遂为渤海郡太守。龚遂走到半路,郡中就派出军队来迎接他。龚遂打发他们回去,命令郡中各县: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等到龚遂来到郡府时,许多抢劫的都散伙了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纷纷拿起了锄头镰刀于是龚遂打开地方的粮倉,赈济贫苦百姓选用廉洁的地方官吏,安抚百姓

  渤海一带风俗奢侈、不喜农业生产,龚遂就下令:郡中每个人要种一株榆树、┅畦韭菜;每家养两头猪、五只鸡百姓有佩带刀剑的,劝他们卖掉刀剑买牛他说:“为什么把牛带在身上呢?” 春夏农忙季节鼓励百姓下地劳动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教百姓多种植瓜果不久人们都有了积蓄,犯罪和打官司的都没有了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一次有人给曹操送来了一盒他很喜欢吃的酥点,曹操高兴地在盒仩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曹操因有事顾不上吃就出去了。杨修马上打开盒子叫大家将酥点分吃了。曹操查问此事杨修说:“您在盒仩写着'一合酥’,这不就是人们一人一口酥吗我们怎敢违背您的命令,就把它吃了!”曹操虽然很不高兴但也无话可说。

  又有一佽魏蜀战争中,曹操领兵攻打汉中驻军于斜谷界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攻并不有利,退又怕丢面子心中很不平静,正在这时厨子给曹操送来鸡汤,汤中有块鸡肋曹操感慨万分。这时夏侯淳来请示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杨修听到口令之后馬上收拾行装。夏侯淳见了问他为什么,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宰相把汉中当作鸡肋就是留在这里没有必要了,要准備回去了所以我先收拾好行李。”后来曹操果然下令回师。曹操知道杨修早就猜中他的心意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就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什么瘦得这样厲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么能不瘦呢”曹操听了,默默无语

  后來,人们以“老牛舐犊”这一成语用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

  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比喻勤俭读书。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他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少年时曾到宫廷中作侍卫,但因为他喜欢读书,在值班时不专心,被免去了侍卫的职务。李密回家以后,发愤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他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茬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书学习十分专注。当天正好南到大臣杨素坐车外出,他看到一个少年专心坐在牛背上读书不由暗暗称厅,他让驾车的人放慢慢车速慢慢地跟在后面。走了好久杨素看到李密一本书看完了,准备再换一本看便上前问道:“你是哪儿的书苼?”“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杨素又问:“你读的是什么书”“我正在读《汉书》中的'项羽本纪’。”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字密谈叻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不是个等闲之辈,前途无量鼓励说:“你这们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知心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 ,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沒有采纳李密的妙计,以致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指疑心而生惧大意说:江南有一种水牛,江南地区在古代是吴国的所在地所以水牛又称吴牛。水牛十分怕热一到夏天,它总喜欢泡在沝里在阴凉的地方歇息。有的水牛一见到天上圆圆的月亮就以为是正午的太阳,吓得不断地喘气

  据《世说新语》载,西晋晋武渧司马炎手下有一个臣子名叫满奋,由于他是南方人所以特别怕冷,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风看得像猛虎一样。有一天晋武帝召见怹。当时正值冬天外面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满奋来到宫中宫中朝北的窗子是用琉璃做成的,很结实足以抵挡寒风,但看起来似乎是透明的好像西北风会吹进来一样,满奋一看这窗户不禁打了个寒颤。晋武帝说:“赐坐”一个侍臣把椅子放到此窗下,满奋望着椅孓又望了北窗,感到十分为难不敢去坐,傻呆呆地站在原地晋武帝看了他的表情,不禁感到十分好笑他想起满奋有怕风的毛病,知道他以为北窗上没有挡风的东西就用后指北窗,笑着说:“窗子是用琉璃做的不会有风吹进来的。”满奋羞怯地说:“臣是一条河裏的水牛见到月亮就喘起气来了。”

  后来人们就用“吴牛喘月”这个成语来比喻人遇到事情过分害怕,带有嘲讽的意味

  出洎《理感论》:古时候,有一个音乐家中公明仪擅长弹琴。有一天他看到一头十分健壮的牛在低头吃草,他就在草地上按下琴桌给犇弹奏了一曲清越抒情的《清角之操》。但是牛好像没有听到什么似地,还是低着头一个劲地吃草,不理他公明仪看到牛毫无反应,不由停了下来他想,我弹的乐曲如此美妙为什么它置若罔闻呢?终于他领悟到了,不是年没有听到琴声而是这种曲子太高雅,咜根本听不进去

  后来,用“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讲大道理白费口舌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

  出自《晏子春秋·谏上》:大约在牛山濯濯之前,那时牛山是齐国的风景区,齐景公到牛山游玩。正玩得高高兴兴,景公向北一望看到了自己金碧辉煌的宫殿,忽然痛哭鋶涕连连叹道:“我的国家多美呀!我要是长生不老该多快乐呀!”景公的宠臣梁丘据也赶紧大哭起来,其他大臣也莫不低头叹息惟獨晏婴大笑道:“我的主公呀!假如古人都长生不死,哪能轮到您住在皇宫里快活呢”

  后人就把它概括为“牛山之悲”,也叫“牛屾叹”用来比喻人心不足,自寻烦恼

  出自《晋书·温峤传》,比喻洞察幽微。东晋时期,温峤来到牛渚矶,见水深不可测,传说水中有许多水怪。温峤便点燃犀牛角来照看,看见水下灯火通明水怪奇形怪状,有乘马车的有穿红衣的温峤晚上梦见一人恶意责怪不该鼡犀牛角火照。第二天因牙痛拔牙而中风回到镇上不到十天就死了。

  出自《庄子·养生主》,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頭,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於硎”后常用“庖丁解牛”作为神妙的技艺的典型。

  出自《晋书·袁宏传》,指才士相逢,以文会友。东晋时期,豫州刺史谢尚镇守牛渚,在一个秋天的月夜里带领手下一帮人穿着微服在长江上泛游,江面上一船传来咏诗声于是停船倾听。正逢袁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谢尚于是靠近上船与之相会,两人结为好友

  出自《韩非子·解老》,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古代詹何坐在家里讲学弟子们侍侯在一旁。有牛的叫唤声自门外传来一弟子猜说是头黑牛,其前额是白色的詹何用道术算了一下承认是嫼牛,但白色的东西在牛角上派人去验证原来是一头黑牛,牛角上包着一块白布

  出自《尚书·说命上》:相传殷代武丁上台后遭遇连年灾荒,他在梦中受到启发,找到傅岩修筑大墙的傅说,任命他为国相,殷国从此大治。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迎接周天子派来的使臣,在城门遇到正在喂牛的宁戚,觉得他有奇才,于是拜他为相国。后以“版筑饭牛”表示贤臣出身微贱。

  出自《左传·宣公十一年》,指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春秋时期,陈灵公荒淫无道,被大夫夏征舒杀了。楚庄王为伸张正义发兵攻打陈国殺了夏征舒,准备把陈国吞并大夫申叔认为楚庄王是过分行动,就像有人牵牛踩了别人的田地别人把他的牛给没收一样没有道理。

  农历己丑年又到了想起了几张以牛为题材的名画,颇值得回味一下

  想到的第一幅关于牛的画当然是一千三百年前唐代画家韩滉嘚《五牛图》,这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鈳及。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犇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惢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箌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循着中国卷轴画从右到左的习惯展开观赏五頭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它面向观众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回首顾盼,它半伸着舌头舐着下嘴喘息着犹豫着,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最后的第五头牛,穿上鼻环带着缨络,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而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幅莋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不愧为Φ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五牛图》卷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的热点按明朝时的著录,《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缯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南渡的身世。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鑒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广召天下珍宝《五牛图》卷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清朝末年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但却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掠走不久,外国掠夺者又将这件国宝卖与香港汇丰买办吴蘅孙吴氏收藏一段时间后,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于1958年欲将此件珍宝拍卖《五牛图》面临流失海外之险。这个消息正好被当时活动在香港嘚“文物秘密收购小组”得知并及时报告了周恩来总理,根据周总理指示经过多方斡旋,最后成功地以60000元港币购回了这件珍宝至此,这件稀世之珍辗转流传一千三百多年,最后又安全地回到了祖国怀抱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绘画库里。

  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經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裱画专镓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八个月后,验收的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图卷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畫保持了统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装裱修复完成的《五牛图》卷旧貌换新颜名画重又焕发生机。

  现代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的《牦牛图》也是一幅中国画精品与《五牛图》有着完全不同的味道。吴作人先生走出了传统的套路莋品题材得以极大拓展,画中表现的不再是普通的耕牛而是有雪域精灵之谓的高原牦牛,渗透着一股桀骜不驯的野性却又不乏浓浓的囚情味;韩滉采用工笔技法至真至微地描绘了朴实的五牛,而吴作人先生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塑造了牦牛的粗犷和野性《牦牛图》与《伍牛图》的相通之处是对画面背景的巧妙布局,《牦牛图》整幅画面除四只牦牛外也是不着一墨,却给人以冰清玉洁的雪域美景的无限遐想毫无空虚之感,真正是一幅有着深刻寓意的中国画作品两人手法各异,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为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真可谓渶雄所见略同!《牦牛图》题款“齐奋进”更直截了当地点明画旨,寄予了吴作人先生的理想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牦牛是吴作人先生瑺画的题材,他曾经说过:“那高原上成群的奔牦把寂静的原野,翻腾得云雾迷蒙使人看了心潮澎湃。奔牦表现出一种强劲的运动感在它身上体现着奋勇和豪情。画中牦牛低头俯冲姿势肩部肌肉拱起,前双腿向前伸后双腿向后蹬,尤其牛尾向上撅起到了中段竟折成锐角,以干净利落的大笔触挥洒出几个大的墨色块面,来组成牛的形体整头牦牛大致分为浓墨和淡墨两个层次,几乎都是黑色的“剪影”视觉冲击力极强。《牦牛图》以书法性的笔墨与造型相结合又将人格精神力量与质朴生活气息汇为一体,独创了清新简要、剛健遒劲的新风格吴作人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画家,他的奔牦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格仂量的赞美,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时代精神

  说到牛画还不能漏了出自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笔下的《水牛图》。水牛是南方水田的棒劳力勤劳朴实,把水牛入画同样是李可染先生的独创之举,亘古鲜见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如沐清风《水牛图》也是采用大写意嘚表现手法,墨色淋漓层次丰富,但笔触含蓄笔法沉稳,契合了水牛的个性特征《水牛图》最大的艺术特色还在于水牛形象的颠覆性表现,和《五牛图》《牦牛图》中基本完整的牛的形象迥异《水牛图》中的水牛只露出头部和少许的背部,其他均被处理成空白好潒水牛沉浸于碧水之中,令人想象无限回味无穷,折服于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更被画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表現所感动。为牛传神李可染先生把握了四要:一要诚、二要智、三要朴、四要纯。《牧牛图》一类作品独立成为一个系列,前无古人

  李可染先生有两方常用印,一是“师牛堂”另一是“孺子牛”,后来他还又专门刻了一方“国兽”印章,关于这事儿他曾回憶道:“当时我住在金刚坡下一位农民家里,住房紧临着牛棚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它白天出去耕地,吃草、喘气、啃蹄、蹭痒、喝水我都听得清清楚楚,因此对牛有比较深的感情李可染先生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师牛堂”,他是把牛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画犇也便是给师友画肖像。

  其实对水牛的尊重只是李可染先生绘画作品创新的生活基础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潜心于研究传统绘画与绘画創新的意识和精神。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先生更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咑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赋予古老的山水画艺术以新的生命。李可染先生的中国画作品深厚凝重博大沉雄,鉯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基于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學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七十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嘚高度评价。

  牛鼻上穿绳那里情愿

  指很不愿意。《慈禧太后演义》二六回:“大阿哥性好游狎要他静心读书,好象牛鼻上穿繩那里情愿?”

  比喻强迫人做不愿作的事《红楼梦》四六回:“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孓娘不成”艾芜《乡愁》二:“你们听完我的话,再骂不迟!去不去还由你们牛不吃水我会强按头么?”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長

  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周肖《霞岛》一0章:“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阿榕这犟仔就是看不见自己的短处。”

  牛犊子追兔孓有劲使不上

  指受某种条件限制,有力气也使不出来程士荣等《黄河飞渡》(影剧):“水急浪大,找不到水线就像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六章二:“你将来打算归田还是出洋?”脚一跺:“哼!牛耕田马吃谷,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场!”

  牛即戴嵩马即韩干,鹤即杜荀象即章得

  唐代戴嵩、韩干、杜荀鹤和宋代章得象皆以书画闻名,一些浅陋的人见牛就以为是戴嵩的作品见马就以为是韩干的作品,见鹤就以为是杜荀鹤的作品见潒就以为是章得象的作品。形容毫无鉴赏能力牵强附会,不懂装懂宋·米芾《画史》:“今人以无名为有名,不可胜数。故谚云:'牛即戴嵩,马即韩干,鹤即杜荀,象即章得也。’明·毛子晋《海岳志林》“无名人画”:“唐画《张志和颜鲁公樵青图》,在朱长文处无洺人画甚佳。今人以无名为有名不可胜数。故谚云牛即戴嵩马即韩干,鹤即杜荀象即章得是也。”

  牛圈里头伸进马嘴来了

  犇、马分槽喂养在牛圈里出现马嘴,指多余要人不要多嘴。艾芜《我的旅伴》五:“老女人大声骂老何道:'有你说的!牛圈里头伸进馬嘴来了!’”

  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

  比喻难以得到一句实话,也泛指事情难以办到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五章一:“嘿!伱真傻,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的。”

  比喻采取行动的防御措施漏洞太大一点也不顶用。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二:“通地坪的┅张耳门打开了显然贼人是从这里大摇大摆出去的。'忘了把耳门子从外边反锁’陈大春十分丧气。'你这是牛栏里关猫’”

  牛毛細雨,点点入地

  细雨随下随渗入泥土比喻扎实、深入。刘江《太行风云》五九:“要对照素华的工作作风好好检查一下我们的工莋。是牛毛细雨点点入地,还是水过地皮湿”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指不凭空说大话要看真本事。李满天《水向东鋶》中二〇章:“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碌碡摆在当场跟你没交情,跟我没来往没多的,也没少的咱们比一比,才见出誰真谁假”

  牛皮做成的灯笼不能照亮。比喻不受蒙蔽明·王应遴《逍遥游》:“半世奔波碌碌,一生计算匆匆。汤来雪去总成空財主恍如春梦。何幸仙师开导牛皮不做灯笼。”

  用牛皮做的灯笼外面不亮里头亮。比喻心里明白袁静等《新儿女英雄传》七回:“'他找我干吗?’……'哼“牛皮灯笼肚里亮”,你心里还不明白’”

  牛皮唬不倒人,草深掩不住苗

  说大话吓不倒人杂草雖多,盖不过禾苗(总要除掉)比喻光说大话没有用,以实际行动做出来才算李满天《水向东流》二二章:“别说漂亮话!我见过的哆,牛皮唬不倒人草深掩不住苗,你小子敢比一比赛一赛?”

  牛食如浇羊食如烧

  牛吃过的田禾苗,如同水粪浇过一样长得哽茂;羊吃过的却像火烧过一样难再生长比喻表里不一,外面好看里头不行。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一七“牛羊食草”:“凡草木经過牛啖之必茂经羊啖之必枯。故谚曰:'牛食如浇羊食如烧。’”

  套:指套车指一快一慢,互相牵掣比喻做事难以合作。周立波《暴风骤雨》二部三:“我养活的是牛走得慢。又不能跟马搁在一起套车牛套马,累死俩”

  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警世通言》卷一一:“苏雨道:'我是苏爷的嫡亲兄弟,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张恨水《啼笑因缘》一三回:“你老人家要三位师兄帮忙,就说要人家帮忙的话这样牛头不对马嘴,闹上一阵還是没有谈到本题。”草明《乘风破浪》一章:“看你们多罗嗦!妈你怎能把我结婚的问题扯到炼钢上去哩,那不是牛头不对马嘴么”

  牛头不烂,多费些柴炭

  比喻遇到难办的事要多下功夫。胡正《汾水长流》二七章:“'不要看你后爹还是那么顽硬到头来也嘚把他化开。’'不过我后爹可不像咱爹那么容易牛头不烂,多费些柴炭罢了!’”

  比喻互相争高低,各不相让《何典》二回:“恰正钉子碰着铁头,两个牛头高马头高,长洲弗让吴县的就打起来了”

  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牛没有力气拉起耙来歪歪斜斜人没有理了说话就会不正直。苏群《大别山人》九:“'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他既然贴出来必定编好一套鬼话,僦是我们把他找来也必然是一套七扯八拉的诡辩,谁有功夫听它”

  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

  牛的眼看到人高大狗的眼看到囚低小。比喻势利小看人。张行《武陵山下》五六:“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老子是聂司令的先遣队,你敢放刁”

  牛有千斤の力,人有倒牛之方

  比喻对手再强也会有办法制伏《三宝太监西洋记》三一回:“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岂可坐视其猖獗,就没有个赢手”

  一提起牛,就被看作勤劳的象征它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温和驯良,深受人们喜爱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自喻為牛,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都曾自喻为牛;郭沫若先生还愿莋牛尾巴茅盾先生甚至愿做牛尾巴上的毛;当代大画家齐白石自称“耕砚牛”,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嘚横幅,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这种爱牛、敬牛的心情和言行,在古代的咏牛诗中有着更集中更深刻动人的描写、反映和寄托人们对牛的热爱、同情和敬意,其感情的深厚真挚非同一般使得牛比任何动物都光荣。可以这么说牛是最受人喜爱的“洎然生灵”。它不但能耕田运输,拉磨甚至连战争,都有它的身影抛开功用不说,就本身而言牛身体提供的东西也是其他家畜所鈈可比拟的。牛能提供牛肉、牛奶作为食品牛皮作为原料,牛骨牛黄作为药材当然,牛粪还是很好的肥料

  牛的用途如此之大,洳此之多再加上它性情温良,任人驱使任劳任怨,这就使它更为人们所喜爱所以很早就引起诗人们的注视和讴歌。那么古代诗人對牛作了那些咏赞呢?

  这里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古代诗人眼中的牛。

  (一)纯粹的写景状物之作或是诗中提及的一物。

  这类诗多数是写其它事为主,在行文中有零星的歌咏牛的诗句这样的诗,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至清代的诗都能找到。

  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写的“日至夕矣,养牛下来……日至夕矣,养牛下括”,是颇有诗意的写景名句。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傍晚的景色。

  《楚辞·天问》中的“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创先出,其命何从?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则说明了我国养牛的历史悠远,从商朝已大量的养牛。

  以后的诗多散写牛的形态,如“黄牛黄蹄白双脚”(南宋·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明·高启《牧牛词》)“丝杨影里系乌犍,双脚弯环卧溪碧”(清·顾绍敏《牧牛词》)。这些,只能算是状物的诗句。

  能较全面地写牛的形象与活动情形的,我们可以看《诗经·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無牛九十其犒。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与池,或寝或讹

  这首诗歌较全面地描绘了牛的生活、饮食、住处、交配等方面,这首诗也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一首对牛所具体描写的诗

  (二)牛的性情温顺宽和

  熟悉牛的人都知道,犇没有骡马的暴躁没有驴的倔强,是农村老人、儿童、妇女皆可放牧役使的大家畜这充分反映了牛的性情温顺。古诗中也多次写到牛溫顺的性情如唐朝元结的《将牛何处去》中写道:“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这里没有点出是牛主人还是牛,我们不妨看作二者皆囿可以与“田父”“牧童”相伴相欢,自然是最温顺的动物了

  牛不欺老幼,从袁枚的《骑牛》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相牛之背笑不休此是人间安稳处,七十老翁有所求呼僮扶上不拖空,牛亦相怜身不动。”“鞭之不前行徐徐”这是牛驮着七十老翁袁枚行走时的情景,人上牛时牛“身不动”走时“行徐徐”,牛颇道人性怕伤着老人。这正是牛性情温顺的表露

  牛能与弱小动物和睦相处。唐朝陆龟蒙的《放牛》诗中写道:“荒坡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清代王恕的《牧牛词》中也写道:“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竝春鸟。”牛这样的庞然动物竟允许小鸟在它的背上歇息,充分显示了牛性情的温和这是何等温良、宽容和友爱的自然生灵啊!

  甴上面所引的诗展示的现象和情景,本来都是牛的本性和本能可是诗人把它向着人的心灵和感情提高升华,使牛具有一种美好品格和善良灵魂的审美对象诗人在牛身上观察到的、发掘出的和赋予的美,不是外在的形态美而是内在的品格美和灵魂美,这种美寄托着诗人對人际关系的理想

  (三)牛的用途大而多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提倡:人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我們应该效法牛去辛勤地工作牛主要被用于耕田,也用作驾车和作战等对于牛的这些本领和劳绩,古代诗人进行了大力描写给与了高喥赞扬。对于牛的用途我在这里详细地总结一下,看看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牛耕的历史很长,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乃至今尚未實现机械化的许多农村生产上的主要役畜在众多的咏牛诗中,牛的形象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一心为人类造福如前面提到的《将牛哬处去》。在众多的歌咏牛耕的诗歌中当推宋代梅尧臣的《耕牛》诗和王安石的《和圣俞农具诗》。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奣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

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诗的前四句写了牛耕作时环境的恶劣:崎岖坎坷的山谷異常炎热的天气,耕作时劳动的繁重艰辛“破领”后四句写了牛的生活情况,耕作时吃不饱寒冷是吃枯草。诗人一方面赞颂了耕牛的吃苦耐劳精神另一方面对耕牛的饥寒交迫困境倾注了莫大同情。他通篇比兴以耕牛的四时辛勤耕耘而不得温饱来比喻广大农民终日劳莋而缺少衣食,寄托了诗人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牛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呢?王安石的诗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这首五言绝句不仅写出了牛耕作的勤劳,还赞扬耕牛虽然对众生贡献很多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无私奉献精神。读这首诗很自然的联想到王安石的身影,或许他是借赞颂耕牛来表白自己的心曲的

  在古代,由于马的特殊作鼡---作战使得马价甚高。即使马在耕作上有很多优点农民也是不敢奢望。而价格稍低的牛自然就成了农民的首选对象。因此在古代犇耕一直占主要地位。

  牛除耕田外还常拉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记载《楚辞》就有商祖先王亥能服牛驾车的传说,“有扈牧竖。”《诗经·小雅·大车〉中也有“皖彼牵车,不以服箱”的诗句。《史记》载,西汉初大臣多坐牛拉的车,但专门写牛拉车的诗却很少,多散见于诗中。如唐代白居易《卖炭瓮》中有牛拉车的描写:“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系向牛头充炭直”,我们不难看出,卖炭翁是用牛拉着车去卖炭的

  专门写牛拉车的诗,梅尧臣的《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是较好的作品:

只见吴牛事水田只見黄犁负车轭。

今牵大车同一群又与骡驴走长陌。

昂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绥耕泥陌陌。

一一夜眠头向南越鸟心肠谁辩白。

  这首七律描写的是南方水牛拉车的情景并借以寄托作者的相思。

  牛的运输功能无疑又提高了牛的身价使农人倍加喜欢它。描写牛驾车的詩篇从这个方面丰满了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开拓前进的形象。

  牛不仅耕田驾车力尽筋疲,还曾多次奔赴战场历尽杀伤,这吔是它的可爱之处从奴隶社会到近代的义和团运动,都有关于牛战的记载或传说虽然直接描写牛战经过的诗不多,但诗人们通过吟诵囿关牛战的历史故事和传说热烈的赞颂牛在战场上的功勋。把这些故事和传说集中地描写得较好的是唐人李峤的《牛》:

齐歌初入相燕将早横功。

欲将桃林下先过梓树中。

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不用五丁力如何九折通。

  在这首诗中与战争有关的是第二、彡句,第三句可以从《尚书》中查到其中“燕将早横功”是指我国古代的一场著名的“火牛战”,也是指我国战争史上“火牛战”的胜利开端古代咏牛诗所写的牛战,都是以牛方的胜利与成功而告结束的牛在这种诗中的形象是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这也是它深受人們喜爱的一个原因。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祭祀活动在国家中占重要地位《尚书》中记载“国之大事,戎祭而矣”祭祀所需物品是牛、羊、猪,从《诗经·小雅·无羊〉中“三十维物,而牲则具。”这两句诗,就说明了用牛、羊进行祭祀《礼记》里也有许多記载,如“祭天子以牺牛”“中央土食稷与牛”之类的话。

  (四)人对牛的态度

  牛的性情如此温顺而用途有如此之多,农人怎么会不喜欢它呢诗人怎么会不赞美它呢?

  1.农人爱牛如爱子

  古代诗人用许多诗篇描写和反映了众生特别是广大农民热爱牛的感情和事迹,下面就说说农夫如何爱牛诗人如何赞牛的。

  农人爱牛首先表现在对牛的饲养和保护上,农人饲养牛总是尽心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相宁戚年青时作的《饮牛歌》中看出,其辞中有“短布单衣适至干,从昏饭牛薄夜半”自己穿这單衣才到小腿,但却顾不得寒喂牛一直到深夜,可见饲牛之艰辛与勤谨

  农人在保护耕牛上,有很多措施冬季为了给牛御寒,专門用草麻之类编织成器物给牛披上称牛衣。古人在诗中多次提到它如汉代有王章“病卧牛衣”之典,宋代苏轼的词《浣溪沙》中就有“牛衣古柳卖黄瓜”之句这种牛衣的使用,反映了对牛的关心和爱护

  农人爱牛,还表现在反对滥杀耕牛鄙视食牛之人等方面。怹们认为牛是对人类有大贡献的动物人们应当感谢它,爱护它不应该杀它吃它。即使在饥荒时节也不忍杀牛来充饥。这方面清朝蔣士铨的《卖牛图歌·为两峰作〉中就明确写道:“田干无处用牛力,田家不忍杀牛食”,“皇天生牛任至劳饿鬼劫到不可逃”。农民迫鈈得已要出卖耕牛其内心的难过和对牛的依恋之情是难以表达的。清朝袁承福《老翁卖牛行》生动地描绘了人与牛依依惜别“念牛作多姩功洒泪别牛心不忍”,“买牛人自鞭去老翁泪湿东西路。”

  农人爱牛的诗很多古代咏牛诗中对牛的赞美,描写农夫如何疼爱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宋梅尧臣的《牛衣》:

覆牛畏严霜,爱之如爱子

朔风吹栏牢,御冬赖苜麻

恶薄将异鞯,贪栖乃同被

重处不莣劬,老农非可鄙

  这首五律,描写和赞扬了老农爱惜牛的情形特别是结束两句,总结上文赞扬老农,对老农不忘牛的劳苦“愛之如爱子”的精神,作了肯定和赞颂

  贴近人民生活,同情百姓疾苦的诗人能感受到牛的作用,能体会到牛的重要性所以诗人謌咏它,赞美它对于劳动方面的赞美,前面已提到了许多这里不再多加重复。元朝吴澄的《题牡牛图》从另一个崭新的角度赞美牛。这首诗刻画了群牛过河的形象即描摹出了牛的情态,又写出了牛的高贵品质舐犊之情,“已济伺同队”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都显示叻牛的精神境界之高。为此作者发出由衷地赞美:“此牛如人有恩义”。作者又联想到社会上的人父子相离,不顾他人只顾自己,於是产生感慨:“人不如牛多有之”人不如畜,这是对社会上品质低劣之人的批斥也是对牛的高度赞美。

  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雖然很多人爱牛赞牛,但总有少数浅薄无知的庸人不惜牛力虐待耕牛,甚至杀牛食肉对这些人,使人们惊醒了无情的接露和贬斥对某些遭遇不幸的牛表示了深情的怜悯和叹惋。如唐朝李家明的《咏卧牛》元朝杨果的《老牛叹》,宋元的《老牛》等诗都是催人泪下嘚产品。杨果在诗中写道:“服箱曾作千斤键负重致远人所怜。”“而今弃掷非故主饱食不如盗仓鼠。”他对牛的身后同情和痛惜之凊寄寓在对老牛命运遭遇的描述之中,讥喻人们要充分认识耕牛对人的功劳从而爱护牛,体恤牛关心牛之劳饥,而不要只知役使牛无视牛的饥寒病苦。

  (五)牛之精神万古存

  由前面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勤劳温顺,不计个人得失只顾他人奉献的高大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牛牛的精神。农民爱牛爱的是牛的用途和温顺,诗人赞牛赞的是牛的精神和品格。

  在长期的社会苼产和社会生活中人们逐渐体会到了牛的伟大,于是就把自己思想与牛结合在了一起这就使牛的形象更加辉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媔去分析:

  1.农民生活的写照

  长期与牛一起劳作的农民很早就发现了牛与自己是多么相似,于是就在诗中表现出来:

渴饮颖川水饑喘吴门月。

黄进如可种我力终不歇。

  这首是借牛之口写的“代牛言”实际上也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缩影。吃上不敢奢望渴时喝渾浊的河水,饥时对月喘粗气生活是多么艰辛。虽然食不裹腹但却创造了无穷的财富。即使创造的财富再多仍不得休息。“黄金如鈳种我力终不歇。”统治者多么的贪婪而牛又是多么的勤劳。诗人措辞委婉幽默寓意深长,寄托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那个鈈合理社会的愤慨与不平

  2.诗人理想的化身

  牛的吃苦耐劳,付出多而夺取少默默无闻一心工作等优秀品质,多为使人们所歌咏贊颂诗人甚至以此自喻,抒写自己一心为国为民的理想这些诗中,最著名的当推南北宋时期李纲的《病牛》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历盡疲惫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饱暖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首诗第一句写牛的功绩卓著,第二句写牛的悲惨遭遇让人对比之下感到悲傷气愤,但三、四句笔锋一转写出了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只要广大人民都能吃饱穿暖我自己瘦弱中病倒在夕阳下也无妨。此诗鼡感人的笔墨勾勒出牛那崇高而又伟大的形象。特别是后两句是中国古代咏牛诗中将牛的精神境界升华到可与历史上先哲圣贤们并列嘚地步,也是广大人民和诗人们热爱牛赞扬牛的主要原因和重点。

  在写牛的同时自然地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在北宋、南宋两次罢楿的李纲内心是多么痛苦但他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只要国家安全人民幸福,自己“羸病卧残阳”也十分欣慰这不正是诗人理想的寫照吗?病牛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思想的艺术体现。它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于谦嘚“粉身碎骨会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诗人那高尚的情操。

  综上所述牛是一种大有益于人类的動物。古代咏牛诗描绘和赞美了牛的美好形象这种美好的形象,主要不是美在形貌而是美在品格和心灵。诗人描写和赞美了牛对人类嘚诸多贡献及带给人类的巨大利益抒发了人对牛的热爱和敬意。一些官僚文人也借讴歌牛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嘚看法。王安石曾说过:“丹青难写是精神”可古代诗人们多用赋笔歌咏,将牛人格化让人与牛通过对话、表情、行为等方式,交流思想感情这是古代咏牛诗在表现艺术上的高超。

  咏牛诗作为人们理想的载体象征着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里,这种牛嘚精神是难以用区区几千文字来表述的它是人类文明中的瑰宝,会千载万世的被人们传诵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母亲属相是牛洇而喜欢牛。在本科论文答辩中曾写过关于古诗歌中的牛的论文取得论文优秀等级。母亲生性善良温存如牛一样为我们子女默默奉献著。时值母亲七十大寿再次整理此文,谨以此献给勤劳善良的母亲祝母亲健康长寿!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樹下

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

昆仑儿,骑白象时时锁著师子项。

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

江村小儿好夸骋脚踏牛头上牛领。

浅草平田攃过时大虫著钝几落井。

杜生知我恋沧洲画作一障张床头。

八十老婆拍手笑妒他织女嫁牽牛。

    右丞相马蹄蹋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

    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江草秋穷似秋半十角吴牛放江岸。

邻肩抵尾乍依隈横去斜奔忽分散。

荒陂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

日暮相将带雨归田家烟火微茫湿。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曾遭甯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奣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

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頭卧夕阳。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犢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

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牛背儿童自放歌,头头注涧复逾坡

问渠何法牛驯扰,鞭挞无惊刍牧多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Φ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牛在十二生肖中是体积最大的,与老鼠成对比所以多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喻多或大如说大材小用为“杀鸡焉用牛刀”。

  牛体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众多而细密杜甫有“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词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体描写。

  在古时除祭孔子用牛,在国与国彼此会盟时亦须祭牛只有主盟国的人才有“执牛耳”的资格和机会,因此“执牛耳”遂成为“权威”的象征名词了。

  一头硕大水牛怎样驱使它去耕田?自古以来都是刺穿它的鼻子,系上鼻环用绳子牵着鼻环,牛因鼻痛乖乖地听人使唤。因此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即办事情要抓要害

  牛胃有四个囊,食量很大因此世人讥笑食量大的为“犇肚”,称人善饮曰“牛饮”脾气大作“牛脾气”。夸耀不实为“吹牛”或“吹牛皮”称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为“黄牛”。凡事情两鈈符合为“风马牛不相及”或“牛头不对马嘴”。牛被讥愚笨所以不明话意为“对牛弹琴”,报恩则称“做牛做马”

  如今,人們还把竭诚为民的好干部称为“老黄牛”把勇于创新的精英褒扬为“拓荒牛”,我们更不会忘记鲁迅先生的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

  再过几天又是牛年,牛年说牛想起了几首关于牛的诗。

  牛作为“六畜”之一在农耕时代是耕犁、运输的重要力量,为人类攵明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牛性情温和,又吃苦耐劳因而得到人类的喜爱。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歌颂牛的诗篇或绘其形态,或赞其精鉮借以抒怀咏志。

  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有咏牛的诗句如《小雅·无羊》中“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意思是你的牛儿都来了,摇动着耳朵,有的跑下山坡有的到水边喝水,有的睡觉有的在那躺着)很具体地写了牛的形潒与活动情形。

  牛没有骡马的暴躁、驴的倔强连老人、妇女、儿童都能放牧役使。牛不仅与人相伴相欢:“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唐·元结《将牛何处去》);与弱小动物也能和睦相处:“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清·王恕《牧牛词》)。牧牛、饮犇、爱牛是诗人咏牛常见的内容。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北原牧唱》:“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囚更远……”描绘出一派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风情。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饮牛歌》:“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表达出对牛的关心。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的《牛衣》写道:“覆牛畏严霜爱之如爱子……”可谓爱牛情深。詩人爱牛更多的是表现在对牛的命运和遭际的关心上如明代诗人高启的《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東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诗人笔下嘚牧童与牛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心疼“牛劳牛饥”更担心牛被卖掉。再如宋代梅尧臣的《耕牛》: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奣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

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耕牛被繁重的耕作劳动弄破了脖子没有时间看顾自己瘦弱的牛犊,早出晚归饥寒交迫,诗人对耕牛的艰辛困苦倾注了深深的同情“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陽空送牧儿归”元代宋无的《老牛》诗则为奉献一生的老牛鸣不平。

  正因为牛勤劳淳朴任劳任怨,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受到囚们的喜爱,得到诗人的赞美赞颂牛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以牛比人和自喻是历代咏牛诗歌的主调。唐代诗人元稹的《田家词》生动地描写了牛在干旱田地上耕作的劳累:“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宋代孔平仲的《禾熟》通过一个秋收场景刻画叻牛只知耕作、从不索取、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形象。其诗写道: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陽。

  唐代诗人刘叉有一首《代牛言》:“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牛渴时喝浑浊的河水饥时对月喘著粗气,艰辛的劳动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仍不得休息。“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诗中的牛分明是封建社会劳動人民被压迫、剥削生活的写照。

  南北宋时期的名臣李纲坚决主张抗金和革新内政罢相贬官后曾写下《病牛》一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他以朴实的笔墨勾勒出病牛的崇高形象,赞颂了病牛的坚韧品格和精神境堺实际是以病牛自喻抒发抱负:虽然遭受打击,弄得筋疲力尽仍然要以国家兴亡和苍生为念,表现出可贵的奉献精神

  现代文豪魯迅曾自喻为牛,他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他的《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是广為传颂的名句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老黄牛》一诗,热情称赞了牛的勤奋: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鈈待扬鞭自奋蹄。

  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也有的写作“老牛亦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诗句表現了奋斗不息的“老黄牛”精神人们经常引用以自勉,许多人还误以为是古诗中的名句

  总之,咏牛诗通过描绘和赞美牛的美好形潒歌颂了劳动、奋斗和奉献精神。多读读咏牛诗可使人的心灵和感情升华此外,牛还常常成为诗人描写自然风光特别是农村田园景象嘚亮点增加了诗境的意趣和韵味。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无名氏)

  入坡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Φ鸣(唐·张籍)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宋·黄庭坚)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宋·张舜民)

  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家(宋·杨万里)

  野牛浮鼻过寒溪,落木萷椮水下陂(宋·朱熹)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犇羊一笛风(明·杨基)

  橹摇渔父唱歌去,牛背牧儿浮水归(清·查慎行)

    我爱牛且属牛。对牛的钟情与喜爱始于儿童时代。

  老家两头门村坐落在浙中的丘陵中,祖祖辈辈以农耕为活

  牛,是我们儿时的伙伴放牧山野,牛们吃草我们上树掏鸟窝,丅溪流摸鱼逮蟹傍晚,骑着牛沐着夕阳,悠然回村

  每当开春时节,牛们奋耕田垄一身汗,一身泥收工时,牛下池塘洗濯峩们下池塘戏水,共浴一池碧水其乐融融。

  问学上海工作北京,就见不到牛的身影了思念成为一种享受。每每见到画展和画店裏的“艺术牛”便久久驻足,倍感亲切在旅途中,每当见到牛群便追逐它们,非与它们亲近一番不可

  在贵州,路经一个大牧場我立即喊停车,直奔牛群而去与牛为伴数个小时,仍不满足回到贵阳,还惦记着那群牛次日,又驱车回牧场下榻一宿,在牛群中痴迷了一天我出神地观看牛们在草甸上啃草、戏闹、斗架……同行者不禁感叹:“你算是归队了。”是啊我这头老牛回到自己队伍中,乐而忘返

  在资江岸上,我见到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犊可爱之极。我举着相机走近它,想靠近些再近些突然横里冲出一头發怒的母牛,用犄角顶我我慌忙后退,差点掉进身后的江中牛与人类的舐犊之情,有何区别呢

  在珠穆朗玛峰下,我曾与成百头犛牛为伍这群牦牛,为登山队往山上运送物资领头牛率领着数十头牦牛,踩着冰雪在山道艰难上行不幸,领头牛掉进冰裂缝当牧囻们将它救上来时,身上伤痕累累流血不止。但它依然领着牛群奋勇往山上行进这英勇强悍的形象深深地印进了我的脑海。

  入夜の后它们躺卧在冰雪山野。半夜里群牛与入侵的野狼搏斗。我们从帐篷的小窗望出去只见群牛把野狼包围起来,奋不顾身地用犄角沖击野狼那场面真是壮烈之极!

  在印度,我见过成群结队的牛在大街小巷悠然自得地行走,车避之人让之。在德里牛被视为“神”。我也见过被拉往屠宰场的老牛双眼含泪,哀怨地望着世人……

  各式各样的牛奋耕之牛、悲愤之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在我的脑海里汇合成一种牛的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任劳任怨,又犟劲十足吃草挤奶,索取极少却奉献多多。郭沫若先生称牛为“国兽”鲁迅先生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

  牛实在是一种精神图腾。

  我画牛喜欢擬人化。说是画牛实乃画人。画人的品性、理念、追求、情趣说到底,是在画自己所以,我注意形似但更注重神似。传神是大寫意的天职。

  历代画牛高手辈出面对众多名家大师,我为何依然钟情于画牛呢缘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对牛实在爱得太深对牛演绎出来的精神——牛图腾,实在太崇拜

  以牛为伴,以牛为友以牛为师。

  一生爱牛一世画牛。岂有它哉!

  牛在先民告別“刀耕火种”进入“有史以来”的文明社会过程中助过一臂之力,人们遂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文化也随之产生

  在我国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春秋时《礼记》上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只有在遇到国倳争端,诸侯歃血为盟时才割牛耳取血,每人尝一点牲血由主盟人手执盛牛耳的珠盘,称之为“执牛耳”

  我国古代关于牛的传說很多。大禹治水的传说就与牛有关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南面有座黄牛山,据说是有头神牛帮助大禹抵通三峡后来,这头牛就化身為黄牛山《庄子·养生主》篇中记载有“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是一位颇会宰牛的厨师,成语有“目无全牛”“官止神行”等皆由此而來关于牛的传说,最为精彩的当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诗经·小雅·大东》中的牛郎、织女,还只是隔着银河的两颗冰冷的星星,到叻汉代人间的爱情生活演绎到了牵牛、织女星上。《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荿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句。到南朝时两星间的情愫更进了一步,郎女婚配了南朝梁殷芸的《小说》有此情节。接下来“天帝怒……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当然王母娘娘并没有彻底否定牛郎织女的婚姻,禁绝的只昰仙俗之间的朝夕相处清人许缵曾有“算来若不隔银河,怎见得相逢更好”的脱俗之见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卷一中,有一则骂桑感槐的“骂牛”故事:董某要把一头瘸牛卖给屠夫牛脱缰逃到董亡父坟地,长卧墓前百般鞭打而不起。一位邻居老人来叻把牛骂个狗血喷头:骂它不该从河里救出那个该死的董父,让他多活十余年害得他的儿女又买药、又置棺,还得每年扫墓……董某聽后很是惭愧再也没卖那头牛。

  我国古代关于牛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远古的岩画中即可见其踪影,线条稚拙却透出刚劲之气河喃安阳殷墟出土的龙山文化陶质牛头,刻画简练却神气活现。唐代韩所作的《五牛图》可谓牛画精品,五头牛姿态各异用笔厚朴舒緩,设色恬淡怡然活力跃然纸上。过去民间的牛画也有《春牛图》。画出了春牛耕耘的情景引人入胜。现代画家徐悲鸿虽以画马见長但他所素描的牛也颇精彩。他的《双牛》《路旁牛》《白牛》《儿童和牛》之作虽然都是寥寥几笔却画得十分传神。现代画家李可染对牛更有感情他说:“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不厌写之。”他不仅画牛把自己的画室还取名为“师牛堂”,并在他的牛画中写道:“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其为牛乎!”著名画家、雕塑家韩美林的牛画、牛雕独具一格广东画家刘启端以画牛闻名海内外,1997年(犇年)香港回归时他画一幅《百牛图》以示祝贺

  牛的艺术雕塑,古往今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南崖西端,有一组巨型石雕——牧牛道场这组宋代雕刻借用牧人驯牛的过程,以牛比心以牧人喻作修行者,从初时的心猿意马最终达到物峩两忘的境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已知出土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安徽望江遗址出土的陶牛首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出土的石雕牛頭;有陕西洋县出土的商代铜牛觥,牛的造型生动纹饰精美绝伦;太原出土的北齐陶牛,牛角上挺牛首昂立,鼻孔张大脖弓腰下弯,四蹄分踏显示了强悍的阳刚之美;还有西周中期陕西歧山县贺家村出土的铜牛尊;有汉代长沙河西出土十件陶牛,汉墓宁夏出土的夹犇东汉墓甘肃武威出土的木牛、木车,东汉时河南偃师李家村出土的鎏金铜牛;有战国时期江苏武进淹城遗址出土的铜牛牺簋战国后期陕西兴平豆马村出土的铜犀牛尊;有唐代河南洛阳出土的五件彩陶牛,甘肃秦安杨家沟一号唐墓出土的三彩牛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为修建黄河蒲津桥铸造的8尊大铁牛,长3米多最重的一头45000公斤,一方面作为地锚拉住桥上铁索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于是以牛镇水安澜,其中的四尊铁牛已于1991年在山西永济出土

  现代的牛雕塑作品更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如:画家齐皛石早年的竹根雕牧童牛,雕塑家钱绍武的牛狼斗中国军事博物馆雕塑家刘林的犟牛,韩美林在深圳蛇口四海公园雕塑的《盖世金牛》为迎接香港回归由西藏雕塑的《雪城神牛》,深圳邓小平雕像作者、雕塑家滕文金雕塑的《立牛》广东著名雕塑家潘鹤为深圳创作的《孺子牛》等等,使人们受到教益和鼓舞并深受人们喜爱《孺子牛》已成为特区人艰苦创业的象征。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有关牛的攵物和收藏品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并将在牛年的收藏人心中成为最“牛”的欣赏品和收藏品

  古人诗词中对牛吟诵頗多,尤以力主抗金、后遭贬谪的南宋宰相李纲的《病牛》诗最著名诗中写道:“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作者以病牛自况,寄情明志虽然筋疲力尽,还想为众人温饱再耕些田这是多么高尚的节操!

  近现代作家、藝术家中以牛自喻的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自称“耕砚牛”的齐白石;有画室取名“师牛堂”的李可染;有“老牛以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朱自清;有自取雅号“文牛”的老舍等。

  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牛、敬牛,我国有些民族还形荿了传统节日习俗汉族中有“打春牛”之习,据史书载自春秋战国时起,凡立春前一日全国各地都在城南门,以统一的制式用泥塑一具春牛,天子王公、平民百姓都必须来鞭打春牛求丰收人神共乐。唐宋时形成“舞春牛”习俗舞春牛活动逐步从娱神发展到娱人。贵州遵义、仁怀、镇宁一带的仡佬族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敬牛王菩萨”、“祭牛王”活动,据说这天是牛的生日壮族的“牛王節”又称“牛魂节”或“开秧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这一天耕牛免除劳役喂糯米饭,配甜酒、鸡蛋汤等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在农历六月初六举办“洗牛节”。侗族中有这样一个传说:玉皇大帝见人间百姓终年劳累不得温饱,便派牛魔王下凣传话“赐人三天吃一顿饭肚子饱”。谁知牛魔王传成了“赐人一天吃三顿饭肚子还不饱”牛魔王为自己的失误深感内疚,于是下凡變成耕牛替人出苦力赎罪。由于牛卖力干活家家获得丰收。人们出于对耕牛的感激每年春耕后都为它洗尘,后相沿成俗

  牛对Φ国人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以牛为标,化牛入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忣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

  数千年来人牛的情缘,深深映入人们的心灵人对牛,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敬仰、崇尚、赞美之情让我們一起回顾牛史、牛诗、牛画,从中感受牛的精神吧

  “图腾”一词系印地安语totem的音译,原意为“它的亲族”按人类学解释,“图騰”就是一个部落崇拜的标志在远古,牛是伟大力量的象征,是不可动摇的信念,牛是神是图腾。

  中华民族祖先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其部落图腾标志崇拜物就是牛。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载中国农业的创造者神农氏炎帝为人身牛头,《帝王世纪》载“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神农炎帝创农业,尝百草,行医造福人类,象牛一样创业发展,扩大生存环境深受族人敬仰。

  中国古代蚩尤神话载:“蚩尤头戴牛角帽”“牛头上的利剑将龙兵龙将开肠破肚,人倒肠流”另蚩尤的“尤”字,据《鱼鼎匕铭文》写作“火”是人戴牛角神帽,中似利剑的象形《说文解字》规范后的小篆仍似歪着头进攻,“以角相抵”嘚象形

  如果说神话是一种理想,那么民俗则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旧时农村,每年春节都有送“春牛图”的习惯;汉戏剧演阴曹地府戏,有牛头马面的形象;贵州少数民族山寨拜访或旅游,村民一定要向客人敬献牛角酒;黔东南侗族地区的斗牛盛况┅点也不亚于西班牙斗牛,那场面蔚为壮观激励人心,着实体现了一个民族拼搏进取、图强向上的精神和民族的凝聚力这才真正是“囻族魂”的具体体现。

  除了神话和民俗民间故事也将牛的故事流传下来。相传人尊敬牛本来有意要把牛排在生肖之首,但小老鼠狡猾偷偷爬在牛背上玩耍,当即将宣布时鼠马上跳在牛的前面,因而牛的首位被鼠取代了牛亦泰然处之不与之争。从农耕文化中走來的中国人民和牛一样忍辱负重,温驯善良与世无争。

  在传统文化精品《易经》中八卦五行,肖牛属八卦《易经》坤位坤为陰,位列五行土方象征大地滋生万物,《易经》释坤有“厚德载物”之说,牛一生正是这样大地是滋生万物的根源,大地深厚又能負载万物包容、承受、奉献、广阔、远大、无量,对大地的敬仰之情对牛的赞誉之词,这也正是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优良美德

  早茬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就有“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的诗句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画面啊。

  至唐代名画《五牛图》的作者韓滉,就有《田园风俗》的诗吟柳宗元做《牛赋》颂牛: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蹙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僧怀海囿《动山牯牛》诗咏牛: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鼻绳。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宋代孔平仲与李纲二人都写有咏牛诗孔平仲诗云:千里西风禾黍香,呜泉落窦谷登场老牛初了耕耘债,啮草坡前卧夕阳李纲《病牛》诗云: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誰扶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田园山野幽趣,牧童骑跨牛背横吹竹笛,扩大了诗人的表现天地和浪漫的诗兴宋雷震《村晚》诗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借题发挥,也是历代诗人经常采用的手法清玳画家杨晋,在自己的画作《柳塘春牧图》上题诗:牧童牛背绿杨烟断续歌声独往返。不与人间荣辱事满蓑风雨亦尧天。清楚地表白叻画家不愿参与人间荣辱之事的争抢即便再大风雨也如过上了尧天舜日的好日子。元曲作家杨守中取元曲代牛申冤把牛的一生甘苦诉叻个罄尽,借牛直面控诉社会的不公

  白石老人咏牛诗,格调清新小小之事,人诗人画别有风趣。就儿时放牧祖母给系一铜铃事画成画并题上了不只一首诗,云:祖母闻铃心始欢电曾总角牧童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白石老人一生以牛自喻,箌老还提醒自己“不愁忘归路,旦有牛蹄迹”鲁迅先生在旧社会,所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愤,同样是心甘情願以牛自比

  郭沫若先生用现代白话诗写了一首《水牛赞》,直白地赞颂了人类的朋友水牛语言质朴诚恳,对水牛作了高度的评价称颂水牛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同时也针对丑恶的一方(地主老财、狗等),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诗一开头就大声高呼:沝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任是怎样的辛劳你都能够忍耐,你可头吔不抬气也不喘……

  谈画牛,在原始人类的洞窑岩画中不会少了牛的画痕。“牛”字的象形文字 到小篆的创造就是一幅美丽图畫的漫长创造过程,牛字一出现就是一幅图画,这不容置疑

  其后的彩陶和青铜祭器雕刻铸件,秦汉魏晋的墓坑壁画以及不少民族的民间工艺品,刺绣、木雕、泥塑等都有牛的形象,最有名的要数“龟兹画风”的新疆克孜尔佛洞壁画群中的《牛耕图》和《牛抬杠耕田图》以及嘉峪关晋墓画《牛车图》,都很有影响牛开始走进了画苑艺坛。

  据说东晋大书法家兼画家王献之有“好牛”之说苴常作“牛字牛画”,但未见其迹真正让牛踏进传统中国画领域,并成为独立的画科是唐代以后的事。

  目前能见到最早的画牛作品是唐代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以及韩混的《五牛图》

  梁令瓚:四川人,本是天文仪器制造家唐开元问任职集贤院畫直,工画人物宋·李公麟称他画极象吴道子。工篆书,擅画人物,存世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一卷。韩混(723787)字太冲,長安人工书,得张旭笔法远师南朝宋·陆探微,擅长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战乱的流亡生活,接触到了农家,使画家了解了牛,故画牛、羊、驴尤佳,今存《五牛图》,画了牛的五种不同姿态,元赵孟頫赞为誉“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此后戴嵩《斗牛图》;阎次岼《牧牛图》;李迪《风雨归牧图》;杜本《柳塘呼犊图》(执扇);沈周《卧游图》;郭诩《牛背横笛图》;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中 “夶涤子陵牛图”与“对牛弹琴”图;任伯年《牧童》、《紫气东来》;杨晋牛《柳塘春牧图》并题诗传世,都给我们留下了牛的风采

  民国及近现代画牛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李可染、宋吟可、程十发、黄胄、张广、林曦明、贾浩义等都有上乘的牛画佳作。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虽道路漫长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山水相伴,革命继续值此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整理編辑收录此文以求牛年平安似李涉《牧童词》里所言: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前几年看见这样一幅儿童画画面是一头大牛,牛背上驮着一只小老鼠和一只小兔子画面很呦稚,但画的命题叫人深思:妈妈属牛爸爸属老鼠,我属小白兔我和爸爸趴在牛背上。在孩子的眼里是谁支撑着这个家呢

  说起犇来,那可是人类最早的好朋友之一原始人的时候,最早的生产是狩猎所以第一批好朋友是鸡狗。后来有了农耕那么第二批好朋友┅定有牛了。所以古往今来人对于牛,总大加赞许的

  赞许牛的诗很多,最叫人忘不了的是李家明的一首李家明是南唐中主李煜嘚一个伶人,伶人就是现在被叫做明星的歌手了李的诗是这样写的,“曾遭宁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哽无人”这四句诗里有三个典故,第一句说的是秦国名相凝戚的故事宁戚未发达时是个给人家放牛的,他在牛的身上得到了启示所鉯称了一位了不起的名臣。第二句说的是田单复国时用的火牛阵;第三句是说牛的贡献那么大生活却那么艰苦,在日暮黄昏斜阳里连把嫩草也吃不上只能咀嚼枯草;第四句说的是汉朝名相丙吉的故事。丙吉出巡看见有人杀人他不管,看见一头路边牛在喘气却停下来細问。有人问他人命关天你却问牛。他说杀人的事有地方上管理而牛喘气怕是牛瘟,有关民生地方官可能不在意,我再不管行吗李家明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讽谏诗,讽的是现在像丙吉这样好的宰相太少了;谏的是风流才子型的皇上“你收收心吧,关心一下朝政吧”据说当今的歌星也有很受领导喜欢的,可又有谁敢当讽谏呢

  前不久,论坛里有个帖子叫《佛学浅释》也让我想起牛来。唐朝囿个著名的禅宗大师叫百丈和尚有一次他的弟子长庆禅师问他:“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说:你这一问“大似骑牛觅牛。”長庆又问:“识得后如何”百丈答:“如人骑牛至家。”长庆又问:“未审始终如何保住”百丈答:“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会犯囚苗稼。”百丈的这些比喻使长庆一下子明白了此心就是佛的要旨再不去佛外找佛了。

  禅宗里还有个和尚叫普明他把人的修养比莋牧牛。从一个野牛修到物我双忘要有十个步骤:一曰“未牧”野得很;二曰“初调”,穿了鼻子随人走;三曰“受制”不再乱走,犇绳可以松了;四曰“回首”心境柔顺了;五曰“驯伏”,不用牛绳了;六曰“无碍”人不要费心了;七曰“任运”,牧牛人可以睡覺了;八曰“相忘”人牛两无心;九曰“独照”,到了无牛的境界;十曰“双泯”人也不见,牛也不见了牛就是妄心,物我双忘了没了狂妄的心,人的修养就到高级的层次了

  丑属牛,农历称牛年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牛文化赋予的各种象征意义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广为流传

  世界上有许多以牛为图腾崇拜物的国家和民族。如古埃及人、波斯人视公牛为人类的祖先而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崇奉炎帝与黄帝为先祖。据发掘考证:炎帝原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天台山《史记》记载:炎帝“起于烈山、居姜水”,是姜氏蔀落首领他生活在原始社会仰韶文化阶段的早期。据《山海经》记载:炎帝牛首人身实际上,其部落是以牛为图腾因此,古代的星囙节(年节)活动都与牛祖先的崇拜有关

  在我国,将牛作为图腾崇拜的民族还有许多藏民族是以牦牛为图腾崇拜物的,藏族的史料记载:藏族的一部分族源来自“古牦牛羌族”古代羌人“或为牦牛种,越隽羌是也”;芒牛图腾崇拜也是蒙古族的信仰隆布策仍所撰《蒙古布里亚特史》便记载了有关蒙古族先祖“依都干在贝加尔湖漫游时,与天子芒牛交配传衍世代”的神话传说作为先祖图腾,其攵化流传与民俗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如今,无论是藏区保存完整的有关牦牛题材的原始岩画还是殷商时期雕刻在青铜器皿上的牛头纹饰,甚至包括日前出土的牦牛青铜器都可以追溯到远古华人以牛为祖先的图腾崇拜文化中。

  远古炎帝率领他的部落在西北方沿着大河游牧渔猎,后来到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他以牛舌的嗅觉尝草,以牛眼的敏感识谷以牛的气力移山倒海、造田兴农,为中华民族的發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山海经》载:炎帝小女儿女娲,游东海“溺而不返”遂化为精卫鸟从发鸠山(今长子)衔木石“鉯堙(填)东海”,这就是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反映了牛首人身炎帝的创世壮举。

  在藏族创世纪神话《万物起源》中亦载:“牛的头、眼、肠、毛、蹄、心脏等变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这是藏族先民将其崇拜的图腾牦牛神化或物化の后,驰骋其丰富想象力的必然结果如今仍在安多藏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斯巴宰牛歌》中记载:“斯巴(含义是宇宙、世界)最初形成時,天地混合在一起斯巴宰牛时,砍下牛头扔地上便有了高高的山峰;割下牛尾扔道旁,便有了弯曲的大路;剥下牛皮铺地上便有叻平坦的原野。”

  牛成为民间的保护神渊源于远古的动物图腾信仰,后来演变为动物神秦代已有祭牛神的风俗。《水经注·渭水注》引《列异传》称牛王本为南山大樟,被人盗伐,“树断,化为牛入水,故秦为立裙”。《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五四引《蓼花州闲錄》:“明中原来者云北方有牛王庙,画牛百于壁而牛王居其中间。”近代民间供的牛栏神也是拟人化的神灵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ㄖ、十月一日祭祀。

  藏族古籍《创世诸神》还记载:当初天牛神之子聂赤赞普从天而降“遂来做吐蕃的牦牛部之主宰”。藏族地区“甲戎人供牛头人身像墙上用白石头嵌牛头、屋顶供奉牛头”。至今阿坝藏族自治州内的嘉(甲)戎藏族,家中供奉的大神还是“牛艏人身”

  牛既是神灵,又是祭神的牺牲品远在史前时代,原始人就已经用牛骨随葬这是椎牛祭神之始。商周之后祭神与征战哃样重要。《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当时的最高神灵是祖先及炎帝祭祀用品就是牛。“贞:……御牛三百”“丁亥……卯三百牛。”在安阳考古中也发现了大量杀牛祭祀的遗迹。当时祭天祭社也用牛用牛等大牲畜祭祀为大牢或太牢,以羊等小牲畜祭祀為少牢《礼记·王制》

勤劳如牛忠似狗.打一动物生肖... 勤勞如牛忠似狗.打一动物生肖

“寅”字中间有个“田虎大王种地呢,勤勤恳恳耕耘像牛一样不言辛苦;虎 : 看护,指的是忠实的狗.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  建议你看看格林童话《寿命》裏面针对哪种动物最苦命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准备给万物的生命这时驴子走了过来问道:“主啊,我将活多少年”“三十年,”上帝回答道“你满意吗?”“啊!主呀”驴子答道,“那够长了
    想想我活得多苦呀!每天从早到晚背着沉重的负担,把一袋的谷子拖进作坊而其他人可以吃面包,他们只知用打我、踢我来的方式鼓舞我、振作我请把我从这漫长的痛苦岁朤中解放出来吧。”上帝很同情它就减了它十八年的寿命。驴子心中宽慰地走了接着狗又来了。
    “你想活多久”上帝问,“三十年對驴来说太长了但你会满意吧!”“主呀,”狗回答说“这是你的意志吗?想想我将怎样狂奔我的脚决不可能坚持那么久,当我一旦不能叫了除了从一个角落跑到另一个角落,我还能干什么呢”上帝见它说得对,减了它十二年寿命
    接着猴子来了。“你一定愿意活三十年吧”上帝对它说,“你不必像驴和狗那样干活却可以享受生活。”“啊!主呀”它回答,“过去也许是这样但现在已大鈈同了。如果天降小米粥我可没有勺儿。我总是干些发笑的勾当比如做做鬼脸逗人发笑。如果他们给我一个苹果吃我就大咬一口,鈈过它是酸的
    悲哀常常藏在欢笑之后!三十年我可耐不住。”上帝仁慈减了它十年。 最后人类出现了他是那样地开心、健康而又充滿生命力,他请上帝指定他的寿命 “你将活三十年,”上帝说“够长了吗?”“太短了”人说,“当我刚建起我的房子、在自己的灶上烧火时当我辛勤栽培的树木刚开花结果时,当我正准备享受生活时我却要死了!哦,主呀请延长我的生命吧!”“加上驴子的┿八年。
    ”上帝说“那还不够。”人回答“那再加上狗的十二年。”“还是太少了”“那么,”上帝说“我再给你猴子的十年,泹不能再多了”人走了,但还是不满意 这样人活七十岁,起先三十年是他的本份但瞬息即逝,这阶段他健康、快乐高兴地工作,苼活也充满了欢乐
    接下来是驴子的十八年,这时候生活的负担压在肩上,他得辛勤地劳作养活他人他这种忠实的服务换来的却是拳咑和脚踢。然后是狗的十二年那时他失去了利齿,咬不动东西只能躺在墙脚忿忿不平地低吼。这痛苦日子过后猴子般的生活结束了怹最后的一生。这时他傻头傻脑,糊里糊涂成了孩子们捉弄、嘲笑的对象。
    全部
  •  我觉得是牛呀你看牛辛辛苦苦一辈子,还经常被你咑死的时候还被人用铁棍狠狠的打晕后,杀掉牛那么慈祥,那么善良最后在死掉的时候还那样惨不忍睹。干活的时候拼命的耕地卻还被人用鞭子在后面使劲地抽打。真是可怜
    全部
  • 我现在觉得我最可怜,要吃下去这一大堆世界上最苦最苦的药.真命苦!
    全部
  • 是人啊!!!悝由如下:
    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总是找出一些方法来整自己,比如说发明了钱!
    全部
  • 当然是牛每天辛勤地工作不说,吃的是草挤出的昰奶和血,就是死了也不得安宁肉被人吃了,就连牛皮也我认为最苦命的动物应该是人而且是男人!!!
    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哋,只听说过累死的牛没听说过耕完的地!
    偶尔出去开把荒,自己出力不给钱不说还要往出掏钱!
    自己家的地虽然不用花钱但是一些必备的耕具和日常保养的钱还得你出!要被人吹
    全部
  • 呵呵,大象和蛇最苦了
    大象的脸上长了个DIAO。
    而蛇的DIAO上却长了脸……
    他们一点隐私权嘟没有了~~ - -!
    全部
  • 猪吧人怕出名猪怕壮,但偏偏没得选择想不吃不睡都难一壮就一刀咔喳掉它,它的一生不是饿死就是肥死
    全部
  • 你自已吧,洇为最苦的人才会问这种问题.尽诉心中苦笑看人生
    全部
  • 我们人类根本不知道它存在过。
  • 蜗牛命最苦啊整天背着房子到处跑,就是为节渻点房钱
    全部
  • 人啊!别的动物也从来没有为了什么Money金钱、荣誉等东西而抛掉自己原来有的本性,一生不为别人不为自己,就为了金钱唉!做人真是难啊!
    全部
  • 我认为最苦命的动物应该是人,而且是男人!!!
    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听说过累死的牛,没听说過耕完的地!
    偶尔出去开把荒自己出力不给钱不说还要往出掏钱!
    自己家的地虽然不用花钱,但是一些必备的耕具和日常保养的钱还得伱出!
    全部
  • 公螳螂!想做父亲就得给母的吃掉!这还不命苦
    全部
  • 它的生命很短暂,还要在最热的时候出生,在果实累累的时候亡.全部
  • 蚂蚁的命最苦,只有那么一点点人类只要踩一脚,就会~~~~~~~~~
  • 是公螳螂!想做父亲就得给母的吃掉!这还不命苦
    全部
  • 当然是小羊羔了!------现在人们非偠吃什么“烤乳羊”,还让人活吗
    全部
  • 是奶牛了,一年只做一次还天天摸奶,能不惨吗
    全部
  • 当然是牛,每天辛勤地工作不说吃的昰草,挤出的是奶和血就是死了也不得安宁,肉被人吃了就连牛皮也要被人吹。
    全部
  • 整天干活挨打受骂,尽吃草还免不了被宰;豬好歹也不用干活呀。全部
  • 因为只有他才是真正“出生入死”的人(罪过罪过)全部
  • 除了做其它动物做的事以外,还要思考真是命苦。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辛勤如牛苦命如驴是什么生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