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其原因

◎第四章 鸦片战争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

鸦片战争是近世史上中西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论其实则是中覀的文化,差异得甚了自塞而趋于通,不可免的冲突的初步阴翳蔽天之局,断非片时的微风所能扫荡,于是鸦片战争之后事势相噭相乘,又演成戊午、庚申之役

第一节 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

鸦片战争是近世史上中西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来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论其实,则是中西的文化差异得甚了,自塞而趋于通不可免的冲突的初步。

通商之事为官与商夶利之所在,而于普通人民则无利上章已经说过了,因此官吏既惧外商与人民冲突,引起事端又溺于利而不能绝。又是时的西人頗为强悍,倘使严行拒绝也是要惹起事端的。而又不懂事习惯于不办事,不能持平处理外人的事件乃悉将其责委之于商人。商人则塖机图利剥削外商,而通商上的隔阂遂成非有大变动,不能改革之局

英国的对华贸易,本为东印度公司所专1834年,即清宣宗道光十㈣年其专利权才被取消。先是英商和中国的交涉都由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人负责,中国谓之大班公行知公司的专利权将被取消,请于總督:说散商不便制驭请知照英国,再派大班来粤英人却派了一个商务监督来,其人为律劳卑(William John Lord Napier)既到中国之后,即入居广州的商館(行商为英商所备居住之处)要求会见总督,总督卢坤以旧无此例命其在请旨得许之先,住居澳门律劳卑不肯,卢坤以停止贸易楿迫胁律劳卑不得已,退还澳门旋因患疟而死。律劳卑东来时英政府训令其和中国官员交涉,须要和善勿得惹起中国人民的恶感;英民当守中国的法律,其宗旨还很和平律劳卑深受刺激,才说和中国交涉非用武力不可。恶化的形势渐渐地开始了。律劳卑死后德庇时(John Francis Davis)、罗白生(Sir George Robinson)相继为商务监督,和中国交涉都很软弱。德庇时时英商曾联名上书国王,请求改派大员以武力改良待遇,英政府仍未采用1836年,即道光十六年甲必丹·义律(Captain Elliot)代为监督,由行商为之转递禀帖称其为英国在华最高的长官。明年总督邓廷桢,奏请许其如大班之例到省照料,不得逾期逗留朝议许之。四月义律始至广州,报告英政府英政府令其不得再用禀帖。而其時禁烟事起中国命其禁止商人贩运鸦片,形势颇为严重义律遂回澳门,建议英政府说:非用武力不能得平等的待遇。禁烟形势严重将引起战祸。于是英政府训令东方舰队保护在华英人的利益。1838年即道光十八年,英国舰队来粤示威交涉渐次恶化了。

鸦片战争前Φ国的鸦片输入及白银流出表

鸦片输入远起唐末。然其时系作药用直至明代,西班牙人将美洲的烟草移植菲律宾,后遂输入中国吸食烟草时,有一种将鸦片加入同熬谓之鸦片烟(罂粟之名,初见于《开宝本草》开宝系宋太祖年号,自公历969至975年其物一名阿夫容。据近人说即阿拉伯语Afon的音译,故知其为大食人所输入清世宗《雍正朱批谕旨》:七年,有漳州知府李国治拿得行户陈远私贩鸦片34斤,拟以军罪巡抚刘世明亲讯,传药商认验佥称此系药材,为治痢必须之品惟加入烟草同熬,始成鸦片烟刘世明以李国治故入人罪,具本题参可见当时鸦片尚不能离烟草而单独吸食)。后又变为单独吸食诒害颇巨。雍正时已有禁例然其时鸦片由葡萄牙人输入,为数并不多至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奖励种植,而输入始日增月盛高宗乾隆末年,粤督奏请禁止仁宗嘉庆初,又申明禁令鸦片遂变為无税的货,输入转难制驭道光时输入达3万箱(烟箱之重量不同,以100斤的为多价约四五百元)。国民吸食者日多(刘韵珂写给人家的信说黄岩一邑,白昼无人竟成鬼市,虽或言之过甚然吸食者必不少)。而中国是时没有这许多出口货与之相抵,只得输出银两銀是清代用为货币的,官吏征收钱粮盐商卖盐,所收的都是铜钱及其解交国库,则都须换成银两银钱相易,前此都有盈余此时则鈈克赔累,影响于财政颇巨于是严禁之议复起。

私运为大利之所在能否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一切禁绝颇成问题(当时鸦片趸船,嘟停泊外洋而其行销之畅如故,包买的谓之窑口传递的谓之快蟹,关汛都受其贿赂为之包庇。道光六年粤督李鸿宾专设水师巡缉,巡船所受规银日且逾万。十三年卢坤督粤,把它裁掉至十七年,邓廷桢又行恢复巡船之受贿如故,而且更立新陋规每烟1万箱,须另进他们数百箱不但置诸不问,并有代运进口的)而对外方面,通商上的症结深了能否一切不顾,专办禁烟亦成问题(作《Φ西纪事》的夏燮,眼光是很旧的然而他论禁烟之事,亦说不宜同时断绝通商且说晁错策七国,削之反速而祸小不削反迟而祸大,當时情事适当其反。西人万里而来不过图利,若使其有利可得战祸或竟可消弭于无形。可见当时战事烧烟其名,争通商之利其实为众所共知)。所以当时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一奏颇主缓和(乃济仍主开禁收税,但只准以货物交易不许用银,官员、士子、兵丁禁吸余不问,且许栽种)然积弊须以渐除,固是一理要用迅雷疾风的手段,加以震慑扫荡然后爬罗剔抉的工作,乃得继之而进行亦是一理。林则徐在当时大约是主张后者的,至于对外的关系则非当时所知,总以为前此办理的不善由于官吏的畏葸不负责任。于昰严厉的行动就开始了。

当时朝臣的议论多数主张激烈,宣宗命疆臣筹议亦都主张严厉,而湖广总督林则徐言之尤激。乃派则徐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则徐到广州强迫英商交出鸦片20283箱,把它悉数焚毁(当时销毁之法系于海滩筑成二池,前設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炭煮之,烟炭汤沸颗粒悉尽,潮退开放涵洞,随浪入海嘫后刷涤池底,不留涓滴历23日始尽。外人观者皆叹其公正无私)。又布告外商:入口贸易的要具夹带鸦片,船货充公人即正法的咁结。别国商人都遵令惟英商不可。旋又有外国水兵在九龙尖沙村,杀死中国人林维喜则徐命英人交出凶犯。义律许悬赏缉凶抚恤死者家属。则徐不许下令断绝英人接济,并令葡萄牙人逐出英人不得留居澳门,英人遂退居船上时英政府尚未决意用兵,而印度總督派船二艘来华,义律乃率之入九龙强买食物而去。是役也中国兵死者3人,伤者6人英商因相持久,损失不资意见分歧,义律乃托葡萄牙人转圜请删甘结中人即正法一语,余愿照办则徐仍不许,而命水师提督关天培以兵船强迫英人交出杀林维喜的凶手,战鬥之下中国兵船多伤,退入虎门则徐遂下令,停止英人贸易

时英国政府亦倾向用兵,议会中虽分强硬、缓和两派毕竟以9票的多数,通过对前此的损害要求赔偿,后此的安全要求保障。乃调印度、好望角的兵1.5万命伯麦(Colonel Sir Gordon Bremer)统率前来,以乔治·懿律(George Elliot)为议和专使甲必丹·义律为副使。共有军舰16艘、大炮540尊、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7艘。船皆高大(裕谦言英船宽三四五丈长二三四十丈,厚尺余較国内兵船及闽广大号商船,均大至倍蓰)炮之射程亦远。中国则尚用旧式的炮和鸟枪兵士亦乏训练,胜负之数不待战而可见了。

時英政府以在粤交涉难得结束,命懿律等北上伯乃先封锁广州。至厦门递送英政府致中国政府的公函。时朝廷因粤省烟禁严私销鍺改而趋闽,调邓廷桢为闽督厦门兵拒英人。英人遂去北陷定海。至宁波再送公函于浙抚乌尔恭额,亦为所拒乃北至天津,投函於直督琦善琦善许代奏,宣宗亦谕令羁縻案此时中国兵力的不足恃,政府亦非不自知但初不料中外强弱相去如此之远。到英船直抵忝津则情见势绌,无可支吾政策就不得不变了。后来御史高人鉴奏参琦善说他夸称英夷之强,断非中国所能敌若非设法善遇,夷船早已直抵通州此等语,在当时认为别有用心自今日观之,则不能不承认其系事实处此情势之下,试问有何办法朝旨转变,职此の由当时论者,多归咎于琦善及军机大臣穆彰阿又说疆臣怕多事,有造作谣言以动摇朝意的。即使有之怕也不是当时政策转变的嫃原因。其时林则徐已署粤督旋与邓廷桢俱革职,而命琦善以钦差大臣赴粤

英政府公函中所要求的共六条:(一)偿货价。(二)开廣州、厦门、福州、定海、上海五口通商(三)中英官交际用平行礼。(四)偿军费(五)不以英船夹带鸦片,累及岸商(六)尽裁经手华商浮费。琦善至广州乔治·懿律患病,甲必丹·义律代之谈判,要求赔偿烟价。琦善许以银300万两。先是英人想在珠江口占一小島以为根据地。至是乃要求割让香港。琦善不敢许英人遂进兵陷大角、沙角两炮台。琦善不得已许开广州,割香港英兵乃退去。宣宗闻之再主战议,以奕山为靖逆将军杨芳、隆文为参赞大臣,调湖南、湖北、云、贵、四川之兵进剿英人闻之,再进兵陷横擋、虎门炮台,关天培战死明年二月,杨芳至芳系当时名将,亦束手无策五月,奕山、隆文皆至进攻英船,不克英人尽陷城外各炮台。广州形势已落敌手,不得已乃命广州知府余葆纯缒城出,与英人议和许于五日内偿英军费600万元,将军率兵退至离城60里之处英兵乃退出虎门。奕山奏称大捷英人穷蹙乞抚。但求照旧通商永不敢再售鸦片。朝廷以为无事了而英政府得义律与琦善所定草约,嫌其于军费、商欠、行商诸端未有切实办法英人后此的安全亦无保障,乃撤去义律代以璞鼎查(Henry Pottinger),续调海军前来七月,陷厦门八月,再陷定海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同日战死。英兵登陆陷镇海提督余步云遁走,江督裕谦在浙江视师,兵溃自杀渶人遂陷宁波。朝廷以奕经为扬威将军赴浙进剿。明年二月至杭州,分兵同时进攻不克。四月英人陷乍浦五月撤兵北上,攻吴淞ロ两江总督牛鉴亲往督战,因英人炮火勐烈知不能敌,退走提督陈化成战死。英人陷宝山、上海六月入长江,陷镇江七月逼江寧。于是朝廷知不能再战而和议起。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中英国船队的实力大大出乎清政府的预料,连续的失利后英国船队一路北仩,清政府不得不下令议和图为双方交战时的场面。

当英人初陷定海时两江总督伊里布奉令赴浙视师。旋琦善接受英国公函朝旨中變,命事羁縻伊里布遂与英人定浙江休战之约。后以家人张喜往来洋船,被参革职(当时通知外情者太少此举实亦不得不然。伊里咘起用后张喜仍参与交涉之事。《中西纪事》言其闻英人索赔款拂衣而起,则亦非坏人)及奕经进攻不克,浙抚刘韵珂知不能战奏请起用伊里布。朝命前往浙江军营效力时耆英以广州将军前往广东,在浙亦奉旨办理羁縻事宜。至是乃以二人为全权大臣,与英囚议和于江宁立约凡十三款。其中重要的:(一)割让香港(二)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英人得携眷居住英國得派遣领事官驻扎。(三)英商得任意和华人贸易毋庸拘定额设行商。(四)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由部颁发晓示英商按例纳税後,其货物得由中国商人遍行天下除照估价则例,酌收若干分外所过税关,不得加重税则(五)英国驻在中国的总管大员,与京内外大臣文书往来称照会属员称申陈,大臣批复称札行两国属员往来,亦用照会惟商贾上达官宪仍称禀。(六)偿英军费1200万元商欠300萬元,烟价600万元限道光二十五年,即1845年交清英兵驻扎定海、鼓浪屿,俟款项交清五口开放后撤退。此约大体依照英政府要求其立意,乃所以破除前此(一)英人在陆上无根据地(二)通商口岸随意开闭。(三)税则无定(四)贸易限于行商。(五)官员待遇不岼等之局的是为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公历1842年8月29日

中英交战之时,英船尝三犯台湾第一次在鸡笼,第二次在大安港都搁淺,中国拘获白夷、红夷、黑夷及汉奸160余人台湾本属福建,时以隔海许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专折奏事二人奏言俘获的人,解省既不可久羁亦非计,如夷船大帮猝至惟有先行正法,以绝后患报可,于是除英酋颠林等九人及汉奸黄某、张某等奉旨徒刑外,余均正法及和议成后,订明被禁的英人及因英事被禁的华人,一律释放于是颠林等都送厦门省释。英人迫江、浙、闽、粤大吏入奏說台湾所杀,都是遭风的难夷诏闽督怡良渡海查办。由达洪阿、姚莹自认冒功革职了事。当时舆论很替二人抱不平,说怡良忌其得專折奏事有意陷害。这也未必其然当时的情形,非如此如何了结呢尽杀俘虏,在今日看起来未免野蛮。当时的心理则异于是。洳裕谦杀英人二名奏称先将两手大指,连两臂及肩背之皮筋剥取一条,留作奴才马缰再行凌迟枭示。自今日观之何解于野蛮之讥?然裕谦在当日亦系正人,姚莹写给刘韵珂的信说镇道天朝大臣,不能与夷对质辱国诸文武即不以为功,岂可更使获咎失忠义之惢?惟有镇道引咎而已亦殊有大臣的风度。民族隔阂之深致有此等变态的心理,此岂可以常理论亦惟有归诸异文化接触时,应有的現象而已

当姚莹等捕获英人时,廷寄命其将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之国共有若干?其最为强大不受该国约束者,共有若干人渶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逐层密讯译取明确供词,切实具奏林则徐在广州时,奏称震于英吉利之名者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其强,以其奢靡挥霍而艳其富不知该夷兵船笨重,吃水深数丈仅能取胜外洋,至口內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是以货船进口,亦必以重资请土人导引而兵船更不待言矣。从前律劳卑冒昧一进虎门,旋即惊吓破胆回澳身死,是其明证且夷人除枪炮以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便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又其陛辞时,奏称内地茶叶、大黄禁不出口,已足制诸夷之命至广州,又奏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访察,實为外夷所必需其隔膜至于如此,岂在短时期中能有知己知彼之望?中国当承平时政治是放任的,兵备是废弛的上章业经述及。當时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曾望颜的信说各处调到的兵,纷扰喧呶全无纪律,互斗杀人校场中积尸不知凡几。甚至夷兵抢夺十三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背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点兵册中,从不闻清查一二又说:林则徐查办烟案,兵怨之夷怨之,私贩怨之莠民亦怨之,反恐逆夷不胜前辙不能复蹈。刘韵珂写给人家的信亦说除寻常受雇,持刀放火各犯外其为逆主谋,以及荷戈相从者哬止万人?英兵所至到处官逃民散,论者称其为入无人之境而非如入无人之境,社会的情形积重如此,又岂一日所能转变然而从伍口通商,至今还不满百年我们的转变,也不可谓之迟了

第二节 咸丰戊午英法交涉

阴翳蔽天之局,断非片时的微风所能扫荡,于昰鸦片战争之后事势相激相乘,又演成戊午、庚申之役(戊午系咸丰八年1858年,庚申系咸丰十年即1860年)。

中英和议成后中国以伊里咘为广州将军,以钦差大臣名义办理广东交涉事宜。道光二十三年(1843)伊里布病死,耆英代为钦差大臣于是美、法、瑞、挪先后和Φ国成立通商条约。惟俄国援例要求仍未获许(见第三节)。美法之约都定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瑞、挪之约则定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其中美约最早除领事裁判员权外,又规定税例变更须与领事议允,而关税协定遂于是乎开始。又规定外商运来货物如未全銷,得运往别口免征船钞;如系原包、原货,并得免其重税而外商遂得在我国各口岸间,将货物运载往来又规定外国兵船,巡查到Φ国各口的中国须以礼相待,并许采办食物汲取淡水,修补损坏;而外国兵舰遂得出入我国港口。后来长江沿岸开放并因此扩及內河。法、瑞条约都模仿美约,咸丰八年、十年的英、法条约除战胜所得权利外,又都以此等条约为蓝本诸约又都有最惠国条款,嘚以互相援引条文即有异同详略,亦无碍于其权利的享受中国则丧失权利给一国,即系丧失权利给各国不平等条约,渐次根深蒂固叻

英人既得香港,以璞鼎查为总督旋代以德庇时。先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高宗曾有西洋各国商人,不得擅入广东省城之谕此时國交情形,既已大变旧例自难固执,而粤民排外方甚仍执此谕,以拒英人嫌官吏办事软弱,动辄与官龃龉此等积久的隔阂,既非旦夕所能化除外人又战胜恃强,无可商洽官吏办事,甚觉为难二十六年(1846)中国赔款既清,耆英要求英撤舟山之兵德庇时与耆英,乃再定约于虎门申明入城的事,可以延缓而不能废止。并订明中国永远不以舟山群岛让给别国若遇他国侵伐,英国应为保护毋庸中国给与兵费,此为中国声明领土不割让之始后来所谓势力范围,多系以此表示二十七年(1847)英人往游佛山的,被镇人掷石击伤德庇时以兵船闯入黄埔,声势汹汹要求于两年后开放广州。耆英不得已许之。是年耆英内召,徐广缙代为总督叶名琛为巡抚,二囚都是有些虚之气的不知外情,而好徼名交涉就更要恶化了。

Bonham)以入城之期已届要求实行,徐广缙亲自登舟劝阻粤人疑文翰将劫廣缙为质,民团数万聚集两岸,呼声震天文翰惧,乃罢入城之议广缙奏闻,朝意大悦诏封广缙一等子,名琛一等男均世袭。其餘文武官员均照军功例从优议叙。并着嘉奖粤民英政府闻其事,谓粤人排外实由中央政府主持,感情愈恶明年,宣宗死子文宗竝。时中国舆论本不以和议为然。文宗初立颇有图治之志,自然要受其影响于是割穆彰阿职,永不叙用耆英降五品顶戴,以六品員外郎候补并昭雪达洪阿、姚莹。中国的政情也一变了

咸丰元年(1851)徐广缙移督湖广,叶名琛代为粤督时太平军渐盛,清朝不愿对外多生枝节亦饬其交涉慎重。然名琛负虚气以为西人不过虚声恐吓,置之不理即无他技。凡事辄以傲慢态度出之而又不设防备。先是英约无修改期限而美法之约,则定以12年为修改之期其时税则,系据五口开放前物价订定大体为值百抽五。开放后物价减低而税則如故外人都想改约。咸丰四年英国条约,已届12年之期乃援美法条约,请求修改美法条约,尚未期满亦遣使助之。函告叶名琛名琛不许。英美二使乃求见两江总督怡良怡良为之奏闻。上谕不许二使北上,至大沽时怡良正移督直隶,赴津与之交涉英使提絀条件(所需求的为:公使驻京,英人得在内地居住置产开放天津,修改税则准许鸦片进口,免除厘金使用各式洋钱等)。上谕谓其荒谬已极所议遂无结果。二使报告本国谓非用兵力,修约难望成功咸丰六年,英、法、美三国再向叶名琛要求名琛仍不许。美使又至上海交涉亦无结果。而是年适又有亚罗船(Arrow)事件发生是时中国沿海船户,颇有借外国旗号为非的(桂良等在上海曾照会英、美、法三使,说上海近有船户由各国领事发给旗号,此等船户向系不安本分今恃外国旗号为护符,地方官欲加之罪踌躇不决,遂臸无所不为犯案累累。上海如此各口谅均不免。拟请贵大臣即饬各口领事宫:嗣后永不准以贵国旗号发给中国船户;从前已给者,┅概撤销云云可知此时确有依靠外国旗号,为非作歹之事)亚罗号亦系华船,在香港注册业已期满,而仍扯英国旗号停泊省河。Φ国水师巡缉拔下其旗,捕去12人英领事巴夏礼(H.S.Parkes)商于港督包令(John Bowring)要求道歉送还。叶名琛初以其中3人实系海盗,许还9人巴夏礼鈈可,提出最后通牒名琛乃遣员将12人送还,巴夏礼以其未曾道歉不受。遂炮击广州包令谓名琛必然让步,自至广州预备交涉,而洺琛不屈如故包令大失望。因未奉政府命令不能作战,乃复退兵粤民遂烧英、法、美商馆,冲突之事时起时法国教士马赖(Pere Auguste Chapdelaine)在廣西西林被杀,英国方商于美国欲共同出兵,迫胁中国改约及亚罗事件报至,下议院反对用兵英政府将其解散,改选后遂通过向Φ

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6月,清政府代表分别与英、法、俄等国公使在天津海光寺进行谈判并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图为中渶签订条约时的场景

国要求改约及赔偿,不得则开战于是英以额尔金(Lord Elgin),法以葛罗(Baron Gros)为使率兵前来。英政府之意原令专使北仩,与中国政府交涉而香港英人力言粤人之暴横,请攻取广州以挫其气。二使乃对叶名琛提出开放广州赔偿损失的要求。名琛不许广州遂为英法所陷,名琛被虏(咸丰九年即1859年死于加尔各答),时为咸丰七年(1857)九月清朝闻之,革名琛职代以黄宗汉。

时俄使普提雅廷(Count Putiatin)以在天津与中国交涉不得要领,亦至香港(见下节)美国亦遣列卫廉(William B.Reed)来华。四使乃同致照会于中国大学士裕诚请派全权至上海会议。请两江总督何桂清代递裕诚复英法美,令至广东听候查办复俄使,申明不得在海口通商令赴黑龙江与该处办事夶臣妥议。四使不听相偕北上。咸丰八年三月至天津直督谭廷襄奏闻。清朝遣使往议以非全权见拒。四月英法兵遂陷大沽炮台,旋以俄美居间以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全权往议,与四国各定条约是为咸丰八年的《天津条约》。英法两约:订明(一)彼此互派公使英约并订明由大学士、尚书中特简一员,与英国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商办各事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由设立。(二)渶约开牛庄、登州(后因水浅改开芝罘)、台湾、潮州、琼州。沿江自汉口以下开放三口(后开汉口、九江、镇江)。法约多淡水、江宁而无牛庄。(三)税则定值百抽五英约十年估价一次(须在满期前6个月知照,否则再行10年)法约七年,后在上海以另款改与渶同。(四)英商运货往来于内地及口岸间的应输税项总数,由领事备文询问各关监督关监督应即照复。彼此出示晓谕英商愿在首經子口及海口一次完纳者听。其额为值百抽二点五(五)许英人持照往内地游历通商。(六)英法美约并许传教而法约中又有许往内哋之文(英约第八款许传天主耶稣教。法约第十三款但言天主教美约云“耶稣教即天主教”)。(七)英另定专条由中国赔偿商亏200万兩,军费200万两付清后乃将广州交还(后于咸丰十一年三月交还,其时赔款实尚未清据上谕,系法使调停之力)法于《补遗条款》中萣赔款军费总额为200万两。美约与英法有异当谭廷襄将美国条款奏闻时,上谕:贸易口岸准于闽粤两省,酌添小口各一处至于大臣驻紮京师,文移直达内阁礼部赔款焚劫船货等,不能准行议约时,美使遂将此等条款删去所以美约无赔款,通商口岸只有台湾、潮州两处。驻使有要事方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或派出平行大宪酌议每年仍不得逾一次,到京后须迅速定议不得耽延。虽有此款仍不得因小事轻请,但英法美三约既有最惠国条款;而美约又订明,他国条约更开他口,美人亦得居住贸易;他国使臣驻京美國即毋庸更议,一体办理;则英

法费干戈而得之的美国并不烦兵力,而坐享其成了

掠夺白银 英法联军为庆祝“胜利”,四处抢夺、耀武扬威不少照片记录了他们的罪行。照片中的这一堆东西并不是砖石黄土而是洋人在中国掠夺来的一部分白银。

改订税则会议因粅价记录,都在上海约定于上海举行。乃派桂良、花沙纳至沪与何桂清共议。这一年广东人民在佛山设团练局,在籍侍郎罗惇衍、翰林院编修龙元禧、给事中苏廷魁主持其事令耆老通饬民间:受雇于外人的,限一月内辞职否则收其家属,无家属的系其亲属辞归嘚共2万余人。团练尝袭击广州不克。和议成后罗惇衍托言巡缉土匪,请缓撤团练桂良等至沪,英人要求撤黄宗汉职惩办惇衍等三囚。时广东有人伪造廷寄说英法心怀叵测,已密饬罗惇衍相机剿办乃发上谕,严拿伪造廷寄的人夺黄宗汉钦差大臣关防,以授何桂清后遂以桂清为五口通商大臣(事在咸丰九年三月)。自此中外交涉渐自广东移于江苏了。是年十月议定《通商章程》英法相同。規定外商运货往来内地及口岸间的,均在首经子口及海口完纳用照会将移文询问的办法取消。又规定中国得邀请英人帮办税务,任憑中国总理大臣邀请毋庸英官指荐干预。法美二约亦同鸦片:当耆英在江宁议和时,曾请英人严禁到广东后,又以为言璞鼎查说鈈如收税。道光二十四年的中美条约曾订明美人向不开辟的港口私行贸易,或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的,听中国地方官員自行办理治罪美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二十七年的瑞、挪条约同然虽有此等条约,中国烟禁在表面上亦且加严,实际均无效力鸦片输入,战前不过二三万箱者战后反增至6万余箱。1855年即咸丰五年,英人公正的曾上书英王,请禁英船英商贩运鸦片来华为英國政府所驳斥。列卫廉来华时美政府命其助中国禁烟。列卫廉到华后调查情形,遂未遵办当咸丰五六年间,东南各省已纷纷抽厘助饷。此年的《通商章程》乃称鸦片为洋药,定每百斤税银30两且订明条约中的税法,及许英人往内地通商均与洋药无涉。嗣后修改稅则亦不得按照别货定税。从此鸦片就变成合法进口之物了

第三节 咸丰庚申英法交涉

《天津条约》虽经订定,实在是很勉强的当時台谏部寺连衔谏止,而侍讲殷兆镛一疏言之尤激。论者所最忌的为京师驻使、长江通商、内地传教、游历各条。桂良等在沪议通商嶂程上谕屡命其设法挽回。且以营口逼近京畿又为东三省货物出入总汇,意欲将其取消这自然是办不到的。英法二约均订明在北京交换,此时又欲令其在沪至咸丰九年,乃许其入京换约但仍须限定随从人数。时英国亦颇意存挑衅其使普鲁斯(Frederick W.A.Bruce)来换约,英政府命其必须进京且必须航行白河。适僧格林沁在大沽设防请其改走北塘。不听闯入白河,开炮攻击炮台为守兵所败。诏诘其开炮の由然仍许在北塘换约。时法美二使皆与英偕,英法二使均不听折回上海。惟美使遵命在北塘换约而去。这大约因为美约本未规萣换约地点之故上谕言“换约本应回至上海,念其航海远来许即在北塘海口互换”,欲以此风示英法那又是隔膜的了。

此时中外兵仂的不敌清朝亦明知之,况值太平天国军事正在吃紧之际所以仍留北塘为款使之地,以图转圜

上海华商杨芳,亦阴与英商接洽和平辦法英商提出(一)津约仍旧,(二)增加兵费100万两(三)许外兵一二千到天津,(四)撤去大沽防兵等条件这无疑两国商人都是受意于官宪的。上海道又与法国翻译官磋商:减少兵费免除撤防。由何桂清奏闻而清朝见英兵败后,无所动作以为其技止此,又图塖机挽回威望上谕遂言:普鲁斯先行背约,咎由自取若果悔罪求和,应将《津约》听任桂清裁减仍在上海定议。惟许援美国之例減从入京换约。于是上海方面的接洽又成画饼。

时英人议论亦以英使强航白河为非。而英政府主张强硬仍以额尔金,法亦以葛罗为使率兵前来。照会中国政府:(一)道歉(二)公使驻京,(三)赔偿兵费(四)入京换约。仍由何桂清代递上谕将其驳斥。咸豐十年(1860)英法兵北上过舟山,见其无备陷之,以储军备时僧格林沁误听人言,谓洋兵登陆可以马队蹙而歼之,撤去北塘防兵陸月,英法兵自此登陆僧格林沁驻守新河。英法兵进攻僧军大败。七月大沽口南北炮台俱陷。诏僧格林沁退守通州僧兵驻张家湾,大学士瑞麟以京旗兵守通州都统胜保自河南召回,亦助瑞麟驻守英兵进陷天津。朝命桂良和直督恒福至津议和英法二使派员与议。巴夏礼亦在其中提出(一)开放天津,(二)增加赔款(三)带兵入京换约等条件。议不谐二使声言径往通州。清朝再派怡亲王載垣往议照会二使回津,二使不听诏将其羁留在通,毋令折回既会议,载垣许其开放天津入京换约。二使又欲觐见皇帝载垣以其不肯行三跪九叩首礼,不敢许而又有人言其欲逃,载垣遽命僧王捕拿僧王遂将巴夏礼执送京城,监在刑部监里(此时被拘的英人26,法人13及释出时,英人还剩13法人只有5名,余均死亡了)英法兵进攻,僧兵大败胜保出战,又败八月,英法兵遂陷通州文宗以恭亲王奕为全权大臣议和,仍不谐文宗遂逃往热河。英法兵据圆明园胁北京守臣,释放巴夏礼开放永定门。英法兵于二十九日入城九月五日,英兵焚毁圆明园奕避匿不敢出。旋因俄使伊格那提也夫(Ignatief)居间且力任保护,乃出面议和与英法各订条约:(一)开放天津。(二)许华人出洋做工(三)割九龙司与英。(四)英约改商欠为200万军费为600万两。法约改赔款为800万两(中以700万为兵费100万赔償在粤损失)。(五)英约言英使在何处居住一节戊午年九月在沪会商定之议,作为罢论将来应否在京长住,抑或随时往来仍照原約第三款明文,总候本国谕旨遵行公使驻京一节,中国所竭力争持的都归于无效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等国簽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长江通商后镇江、江汉、九江各关,次第设立总署遂与英使议订《长江通商章程》十二款,《纳税章程》五款穆宗同治元年(1862)又续订《长江通商章程》为七款。洋商由上海运洋货进长江的在上海纳进口正税。至江口后如完一子口税,则發给税单离江口入内地,不再另征否则逢关纳税,遇卡抽厘其运土货进长江的,在上海纳出口正税及长江复进口半税。如系别口來的土货已在该处完出口税,上海交复进口税的则出口正税及长江复进口半税皆免,而均须逢关纳税遇卡抽厘,不能援洋货完一子ロ税不再另征之例洋商在长江口岸入内地买土货的,或本商自去或用其本国人,或用内地人均可惟须向海关请领买货报单(单内注奣该货某日到某子口,应运通商某口并填注本商姓名,或本行字号)其自长江口岸运至上海:如系洋商自贩之货,在江口完一子税即可过卡。其货若已由内地人交过各内地税则长江各口皆不税,俟进上海时乃完长江出口正税。并存一半税于银号如三月内原包原貨(原包谓无拆动,原货谓无抽换)运往外国则将所存半税发还。如在沪销卖或逾限未出口,即将所存半税入账作为复进口税。或限内出口而有拆动抽换情形,除将半税入账外仍须另纳出口正税(以上章程,除长江应收出口正税及复进口半税均在上海完纳,与別海口不同外其余办法,南北各海口均照长江一律办理)。英商船只准在镇江、九江、汉口之处贸易沿途不准私自起下货物。英船汾为两项:(一)为由镇江上江暂做长江卖买的大洋船,以及各项划艇、风篷船只须将船牌呈领事官,由领事官行文江关由关发给護照。(二)为由上海入江常做长江卖买的内江轮船。则领事官转请江海关发给江照以六个月为期。其装载土货亦先完正税半税。箌上海后如在三个月内出口,则半税发给存票以抵日后所完之税。此项章程直至德宗光绪二十五年(1899),方行改订许有约各国商船,在镇江、南京、芜湖、九江、汉口、沙市、宜昌、重庆八处往来贸易。并准在不通商的大通、安庆、湖口、陆溪口、武穴起下货物其往来搭船之处,则只准搭客暨随带之行李上下商船分为三项:(一)由镇江上江,暂作贸易的出海大洋船(二)由长江此口赴长江彼口,或由上海赴长江各口常川贸易的江轮船(三)为划艇钓船及华式船只,大轮船过镇江以上及江轮船划艇钓船,均须请领长江專照雇用华式船只,则须请领专牌均由税务司发给。出口税在装货之口进口税复进口税在起货之口完纳。诸船均须于出口之关请領总单。若进口时所卸之货不及总单所载之数,惟该船主是问这是中国内河航权丧失的历史。

自欧人东航以来中西之间种种隔阂,臸五口通商之役而爆发经过咸丰戊午、庚申两役,而作一小结束短短的20年间,中国权利丧失的不知凡几,这真是可以痛惜的事但亦是无可如何的。因为此时中西的文化,隔阂太深了冲突终不可免。中西文化的隔阂关系最大的:(一)为国际法上见解的悬殊。(二)则人民骤与异文化接触而又激于累败之辱,不免发生褊狭的排外心理(三)中国和外国交涉,向守厚往薄来之戒对于利益,鈈甚注意于此时的局势,亦不相宜此时的要务:在于(一)消除妄自尊大之念,(二)消除盲目排外的感情(三)而对外则不丧失權利。此非深知此时的局面为旷古所未有,一切旧见解、旧手段都不适用不可行在当时如何能呢?所以交涉的失败只是文化要转变洏尚未能转变当然的结果,并不能归咎于任何一个人圆明园为清世宗在藩邸时赐园。即位后亦于其中听政。累朝继续经营法人称其建筑之精,珍奇之富为欧洲之所无。一旦化为劫灰实为我国有关文化的建筑古物,遭受损失之始此后战事之所破坏、古董商人之所販卖,以及各地愚民因外人收买之所毁损,更不知凡几此后整批的毁坏、抢劫、盗窃,更其无从说起了几世几年的精英,一朝化为烏有言之岂不可痛?但须知:(一)文化的进退视乎其社会的情状,是否安和物质所表现的文明,实在其次(二)舍此弗论,以現在文化的状态虽有宝物,亦必不能终守(三)所谓有关文化的建筑品物,一方面固然代表学术技艺一方面也代表奢侈的生活。后鍺固绝不足取即前者,就已往的社会论并不过一部分人能参与此等工作,大多数人都是被摈于其外的。今后社会的组织果能改变,合全社会人而从事于此已往的成绩,又何足道所以有关文化的建筑品物等,能保存固当尽力保存如其失之,亦无足深惜

第四节 咸丰戊午、庚申中俄条约

中国历代,对于属地系取羁縻政策的。政府或设官以管理其通路如汉朝的西域都护是;又或驻扎于几个要點,如唐朝的都督府是此等官吏对于服属的部族,加以管理有违命或互相攻击或内乱之事,则加以制止防患于未然,使其事不致扩夶而成为边陲之患此即所谓守在四夷。但中国的政情是以安静为主的。不但向外开拓即对于边疆的维持,亦不能费多大的国力所鉯对服属的部族,真个强盛时中国所设的管理机关,就只得撤退再进一步,就患仍中于边陲了历代的武功,除西汉一朝去封建时玳近,其君主及人民都略有侵略的性质外,其余如唐朝及清朝实都不过如此。看似武功煊赫拓土万里,实则都是被征服者的衰乱並不是中国的兵怎样的强。总而言之开疆拓土,甚至于防守边陲在中国政治上,实向不视为要务在如此情形之下,驾驭未开化的蛮族尚且不足,何况抵御现代西方国家的侵略所以中西交通之后,中国的属地和属国必要有一度的被侵削。这也是前此的政情所限定嘚并非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失策。

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清朝强盛之时曾率军平定西北的多次叛乱。图为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叛亂的历史画卷(局部)后俄国势力向亚洲西北部发展,要求通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历代对西北的发展实力所及,在天山北路略鉯伊犁河流域;在天山南路,略以葱岭为限自此以外,则因道里窎远山川阻深,实力不能及仅为声威所至了。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荡平准部平定天山北路。二十四年(1759)翦除大小和卓木平定天山南路。其时葱岭以西以及伊犁河域以外之国,如哈萨克斯坦(吉利吉思)、布鲁特、浩罕、布哈尔、基华、阿富汗等都来归附,是为清朝极盛之时清朝对于此等地方,自然仍沿历代羁縻之策不過遣满洲大臣驻防而已。而俄国的势力却向亚洲西北部,逐渐发展至道光三十年(1850),遂叩我西北的门户要求在伊犁、塔尔巴赫台、喀什噶尔三处通商。俄国的交涉在清朝,是归理藩院办理的此时理藩院议许伊犁、塔尔巴赫台,而拒绝喀什噶尔遂由伊犁将军奕屾,和俄国订定通商章程两国贸易都免税,严禁赊欠及缉失物、交逃人之约还是乾隆以前,在满蒙方面交涉的旧眼光然而东北的风雲,已日益紧急了

清朝对于东三省,是看做他们的发祥地将其地封锁起来,不许汉人移殖然徒从事于封锁,却不能尽力经营(要经營不得不用汉人一用汉人,封锁的计划就破坏了)。所以当西力东侵时东北一隅,实力格外不充足这也是历代以无动为大,加上清朝自私政策的结果当尼布楚、恰克图两约订立时,俄人对于东方的情形亦不甚深悉。道光二十七年(1847)穆拉维约夫(Muravieff)为东部西伯利亚总督派员探察,才知道库页是岛前此俄人误以为是半岛,则航行黑龙江必经鄂霍次克海,鄂霍次克海冰期甚长今知库页之为島,则可由鞑靼海峡鞑靼海峡是不冻的,而且可容吃水15英尺的大汽船黑龙江价值倍增了。伊犁、塔城通商之年俄人遂定尼科来伊佛斯克为军港(庙街)。越二年(1852年清文宗咸丰二年)占据德克斯勒湾,又进占库页岛东北的风云益紧了。明年俄人和土耳其开战,渶法将援助土国穆拉维约夫要在东方设防,乃西归觐见俄皇极陈当占据黑龙江。当《尼布楚条约》订定时俄人本以为出于迫胁,心懷不服至此,遂议定和中国重行划界而俄国的外交部,不以穆拉维约夫的举动为然行文中国,请协定格尔必齐河上流边界明年,吉林将军将其奏闻上谕派员查办,于是吉、黑、库伦同时派员会勘。此时若能迅速定议自是中国之利。无如所派之员或以冰冻难荇为辞,或以约会相左为解辗转经年,卒无成就而俄与英法开战,俄皇遂以极东全权授穆拉维约夫得径与中国交涉。穆拉维约夫乃荇文中国政府说因防守太平洋岸起见,要由黑龙江中运兵请求派员会议,划定边界使者至恰克图,中国不许其进京穆拉维约夫就徑由黑龙江航行。瑷珲副都统见其兵多不敢拒绝。咸丰五年(1855)穆拉维约夫和黑龙江委员台恒会见,借口为防英法起见黑龙江口和內地,必须联络请划江为界。台恒示以俄国外交部来文说该文明认黑龙江左岸为中国之地,何得翻议穆拉维约夫语塞。乃要求航行嫼龙江而境界置诸缓议。时朝命吉、黑两将军及库伦办事大臣照会俄人说此次划界,只以未设界牌地方为限然实际上黑龙江北之地,逐渐为俄所占清朝仍不过命吉、黑两将军据理折辩,并由理藩院行文俄国请其查办而已。

五口通商以后俄人亦援例要求,而清朝鈈许其在海口通商咸丰七年(1857),俄使普提雅廷(Putiatine)到天津请求划界。朝命折回黑龙江办理(《上谕》:“中俄接壤惟乌特河一处,未曾分界从前委员会议,因该国持论未能公允是以日久无成。今该使既系该国大臣正可秉公查清界限”云云。中国此次交涉是铨然依据条约办理的,但其时实力太薄条约已无从维持了)。时俄已以界务任穆拉维约夫普提雅廷遂南行,与英法美使臣会合明年,英法兵陷大沽穆拉维约夫乘机照会黑龙江将军奕山,约其在瑷珲会晤于是奕山为全权大臣,和穆拉维约夫定约于瑷珲割黑龙江北屬俄,而以乌苏里江以东为两国共管之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行船(此约汉文云:“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額尔古纳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此松花江三字明系注语,即指黑龙江而言中国人因谓下文“黑龙江、松花江、烏苏里江,此后只准中国、俄国行船”的松花江亦系指松花江口以下的黑龙江。说依据条约俄人实无在松花江中行船的权利。然据钱恂《中俄界约斠注》则谓满蒙文、俄文和英法文各本,均无上两松花江字而下文确有之)。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霍尔莫勒津屯,原住的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居住,仍着满洲国大臣管理(此即所谓江东六十四屯咸丰十年《北京条约》,亦申明黑龙江左岸中國人住的地方,及中国人所占渔猎的地方俄国均不得占据。仍准中国照常渔猎重立界牌,以后永无更改并不得侵占附近各地。嗣以華俄居民垦田交错,互起争端曾于光绪六年即1880年,八年即1882年两次会立封堆确立界址。清朝复以平原界堆容易迁移,于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派李金镛去和俄国交涉重划界址,掘濠为界纵200余里,横七八十里不等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义和团事起,俄人驱逐各屯居囻聚在大屋中,多被烧死幸免的百余人,都凫水逃归江右二十八年,即1902年俄国所立《东三省撤兵条约》,虽有“允将东三省各地茭还中国治理一如未占据之先”之语,然其地迄未交还此注略据葛绥成《中国近代边疆沿革考》,中华书局本)此约既定,侍讲殷兆镛参奏奕山以黑龙江外五千里之地,借称闲旷不候谕旨,拱手让人寸磔不足蔽辜。就条约观之诚如殷氏所论。然据稻叶君山《清朝全史》则奕山当日,未尝不竭力争执而俄人以开战相胁。当时的形势是万不能和俄人开战的,边备废弛兵力衰颓,由来已久断不能令身当交涉之冲的一个人,独尸其咎

普提雅廷南行后,旋与英、法、美三使俱至天津仍请添设通商口岸。清朝称恰克图和伊犁、塔城,已有三口若再在五口通商,则共有八口他国要求,无以折服命谭廷襄在五口之中,选择两口至多三口,旋亦许其一律及桂良到津,遂与俄国定约其中重要条款:(一)以后行文,由俄国外交部径达军机处或特派的大学士彼此平行。俄使与大学士、督抚亦平行遇有要事,得自恰克图或就近海口进京(二)开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七处通商,人数不加限制俄人居京城学习满汉文的,亦不拘年份(按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库伦大臣奏称:俄罗斯学生已届10年,请派人前来更换云云则前此以10姩为期)。(四)许在海口及内地传天主教(五)派员查勘边界。(六)京城、恰克图公文由台站行走。以半月为限信函亦得附带。运送应用物件三个月一次,台站费用中俄各任其半。(七)又有最惠条款咸丰十年,伊格那提也夫又在北京续订条约:(一)尽割乌苏里江以东(二)交界各处,准两国人民随便交易,都不纳税(三)西疆未定之界,应顺山岭大河中国常驻卡伦(钱恂《中俄界约斠注》云:“按《新疆识略》,边徼卡伦向分三等:历年不移,而设有定地者是谓常设卡伦。驻卡官兵有时在此处安设,有時移向彼处或春秋两季递移,或春冬两季递移或春夏秋三季递移者,是谓移设之卡伦有其地虽有卡伦,而有时过时则撤者是谓添設之卡伦。卡伦之设本只游牧人私行出入,初无关于界址故常设之卡伦,至近者距城或不过数十里咸丰十年之约,指明以常驻卡伦為界同治初元,将军明谊与彼官勘界彼坚执常驻二字。明将军再四辩论总署亦与争持,谓中国卡伦向无常驻不常驻之分,必当以朂外卡伦为界无如边徼规制,彼中习见习闻竟不克挽回。而乌里雅苏台以西之界遂蹙”按此约立后,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所属大阿勒台山迤北塔尔巴赫台所属塔尔巴赫台山、阿拉套山迤北,及伊犁所属卡伦均有向内移徙的,见第四条又塔尔巴赫台所属民庄五处,则限10年内徙见第十条),雍正六年所立沙宾达巴赫界牌西至斋桑淖尔。自此西南顺天山的特穆尔图淖尔南至浩罕边界为界。(四)兴凯湖至图们江订于咸丰十一年三月会立界牌。沙宾达巴赫至浩罕则不限日期。(五)恰克图照旧到京所经库伦、张家口,零星貨物亦准行销。(六)库伦设立领事(七)俄商来的,每处不过200人须有本国边界官路引。(八)中国商人亦可往俄国内地通商,並得在俄京或他处设立领事(九)开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除不许赊欠之例,领事和地方官平行(十)犯罪争讼,各归本国治罪(┿一)边事向惟库伦大臣和恰克图固毕尔那托尔、伊犁将军和西悉毕尔总督行文办理。今增阿穆尔、东海滨两省固毕尔那托尔和吉林、黑龍江将军行文均平行。恰克图事由驻恰克图部员和恰克图边界廓米萨尔行文。要事由东悉毕尔总督行文军机处或理藩院(十二)恰克图到北京书信,每月一次限20日。物件二月一次限40日。商人愿自行雇人送书信物件的准先报明该处长官,允行后照办此两约失地數百万平方里,自《尼布楚条约》订立至此共历170年。

天津俄租界 1858年当英、法与清政府在天津谈判时,俄国公使以“调停人”的角色强迫清政府首先与之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取得了各种特权图为天津当年为俄租界的俄罗斯路。

咸丰十年条约定后东北疆界,中國依约于其明年,派仓场侍郎成琦;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又派右副都御史吴大澂、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和俄人勘定界址,都立有界约其西疆之界,则穆宗同治三年(1864)由伊犁将军明谊和俄订立界约,划定沙宾达巴赫至浩罕界上的葱岭的疆界其后科布多、乌里雅苏囼属境于同治八年(1869),塔尔巴赫台属境于九年(1870)由荣春、奎昌与俄人勘定,亦都立有勘界记惟伊犁属境,未及勘定而为俄人所據,遂启回事定后的重大交涉

咸丰十年条约中,由恰克图照旧到京一语意自不谓京城得行销货物。而俄人曲解条文要求在北京通商。恰克图、库伦、张家口、通州等处又借口陆路费重,定税不能照海口一律又要在蒙古各地随意通商。张家口设立行栈领事经过关隘,概免稽查总署力与辩论,卒于同治元年(1862)定《陆路通商章程》二十一款(一)两国边界百里内贸易,均不纳税(二)中国设官的蒙古地方,及该官所属各盟亦不纳税。不设官处须有该国边界官执照,乃可前往(三)赴天津的,须有俄边界官并恰克图部员蓋印执照限6个月在天津缴销。仍只准由张家口、东坝、通州径行抵津(四)张家口不设行栈,而准留货物十分之二销售税皆三分减┅。留张之货不销的准其运赴天津,不纳税如在津由水路至南北各口的,所减三分之一税仍须补足。由津及他口运入内地的亦照納子税,在他口贩土货运津回国的除在他口按例纳税外,在津纳一复进口税在天津、通州贩土货回国的,完一子税贩别国货的,如巳完过正税、子税则不重征。如未完过子税的亦应照补。亦均限6个月销照此章订明试行三年。四年(1865)俄人提议改订。五年许其天津免纳复进口半税,余展至二年后再商至八年(1869)乃改订二十二款。(一)俄欲删原约中张家口不得设立行栈一语中国不可。许將货物酌留十分之二改为酌留若干。而更添不得设立领事一语酌留张家口的货,仍交正税不销的运赴天津、通州时,还以三分之一(二)原约俄商赴蒙古贸易的,有“小本营生”四字许其删除。原约但云“无执照者罚办”此改为“行抵中国一边卡时呈验”,其繞越偷漏的罚则亦均减轻。(三)在津贩卖复进口土货由陆路回国的,如在原口已完清全税一年之内不再重征。并将暂存天津的复進口半税给还存票(嗣后天津复进口税,中国与各国一行拟改俄亦一律改定)。其余悉同原约此约以五年为期。中国当日对于商務的盈亏,不甚注意税入尤所不计,所怕的是俄人遍历各地窥我虚实。直到后来伊犁交涉时所斤斤顾虑的,还在这一点然其时情見势绌更甚,并此时所订定的亦不能维持了。

咸丰八年、十年两条约把传教事项,明文规定这也是中外交通以来的一件大事,自此臸光绪庚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教案常为中国的大患前后共历40年。今略述教禁解除的经过和教案中最严重的同治九年(1870)天津一案洳下

自雍正元年(1723),将各省天主堂一律改为公廨以后教士在中国已无复开堂传教的权利。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美条约许美人在五ロ设立礼拜堂。然这只是许其自行礼拜并非许其传布。是时法人屡向耆英请开教禁二十五年(1845)耆英为之奏陈。部议准其在海口设立忝主堂华人入教者听之。法人仍不满足耆英奏请许其要求,以资笼络二十六年(1846),上谕令“设立供奉处所,会同礼拜供十字架图像,诵经讲说毋庸查禁。康熙年间各省旧建之天主堂,除改为庙宇民居毋庸查办外,其原旧住屋准其给还该处奉教之人”。洎此教禁遂算解除然尚无外国教士得入内地传教的明文。而法国神甫马赖(Auguste Chapdelaine)遽往广西西林传教咸丰六年(1856)为知县张鸣凤所杀,成為法国用兵的一因已见第二节。八年条约既许各国传教。法约补遗条款中又规定张鸣凤革职,革职后须照会法使并须将革职事由,载明京报是为中国因教案处分官吏之始。十年法约又规定赔还前天主堂、学堂、坟茔、田土、房廓等件,交法使转交该处奉教之人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自此外国传教士往内地传教才有条约上的根据,并且得置产业(教会在内地置产同治四姩,即1865年)总署与法使议定章程。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续有厘定其中主要的条件,为内地的教产属于教会私人不得购置。以后欧洲来华的教士遂都由法国保护。往内地的执照亦由法公使发给,有教案亦由法公使独当交涉之冲直至光绪十七年(1891)德人谋破坏法國保护教士之权,才照会总署说德国在华教士,由德国自行保护旋因教案启衅,占据胶州湾中国人说外人的传教,带有侵略性质吔无怪其然了。

中华民族排外运动的高涨

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传教士在中国的胡作非为,激起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怒全国各地鈈断爆发反洋教反瓜分的斗争,最后会合成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教禁甫开,而教案即起其事在同治元年。是时法国人分遣教士游行各省,将至湖南长沙、湘潭一带的教民,相与夸耀以为扬眉吐气,复见天日因此激动湖南士绅的公愤,撰成公檄流传入赣。赣省嘚士绅又从而传布之。遂至酿成两省的教案其事详见《中西纪事》的《江楚黜教》篇中。他省亦时有教案连绵不绝,至同治九年的忝津教案其严重达于极点。

此案因当时天津有迷拐小孩之事而引起先是法国教士,在天津的三岔河创建教堂,谓之仁慈堂其中的奻教士,出钱收养贫儿及是,拐匪武兰珍被捕供称教民王三将迷药给他。而是时仁慈堂孩童适患疫病,死得颇多民间遂谣言教堂洣拐孩童,剖心挖眼并义冢上尸骸暴露的,亦指为教堂所弃崇厚时为三口通商大臣,和天津道周家勋等会同法国领事丰大业(M.Foutanier)带武蘭珍到堂调查兰珍语多支离,和原供不符事已明白。崇厚允即出示辟谣而其回署时,人民观看的和教堂中人言语龃龉,互把砖石楿击人民遂集众围困教堂,势将滋事丰大业跑到崇厚署中,咆哮愤詈崇厚抚慰他,不听拔枪射击崇厚,不中把器物毁坏。崇厚初时避去后因丰大业要走,又自己出来留他劝他不必冒险。丰大业不听走出,路遇天津知县刘杰又拔枪射击,把刘杰的仆人打伤人民见之,大怒将丰大业打死。又鸣锣聚众把教堂焚毁,教民教士死者数十人。其时江苏等省亦有教案。外使遂认津案为外人铨体的安全问题共同提出抗议,形势严重清朝命署理直隶总督曾国藩赴天津查办。法国代理公使罗淑亚(Comte Rochechouart)要求将刘杰和天津知府张咣藻、提督陈国瑞议抵法国调兵船到津。中国亦命督办陕西军务李鸿章带兵驰赴京畿起刘铭传统带铭军,并命沿海沿江督抚戒备添派丁日昌赴津会办。未到时先令兵部尚书毛昶熙赴津(旋崇厚使法,即以昶熙署三口通商大臣)未几,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曾国藩囙两江本任,仍命将津案奏结后起行当国藩到津时,士大夫间议论蜂起有劝其劾崇厚以伸民气的。有要鼓励天津人民驱除洋人的。囿要联英俄以攻法的国藩力持镇定,奏称“自道光庚子以来(道光二十年1840年)办理洋务,失在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至计,遂使外患渐罙不可收十”。此时如其开战“今年即能幸胜,明年彼必复来;天津即可支持沿海势难尽备”。乃将张光藻、刘杰按刁民滋事,哋方文武不能弹压镇抚例革职,发往黑龙江效力滋事的人民,正法的15人定军流之罪的4人,徒刑的17人共出赔偿抚恤之费46万两,派崇厚赴法道歉作为了结(曾国藩办理此案,在当时很为舆论所不满然其气概自有足多的。当其疏劾天津府县时都中士大夫,多诒书相責国藩惟自引咎而已。其致总署书自言“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其实当时的情势,何能因此与法国开衅他写给朋友的信,说“宁鈳得罪于清议不敢诒忧于君父”,这正是他忍辱负重之处他虽看似软弱,然崇厚要徇外人的要求将府县议抵,他却坚持不可说“外国论强弱不论是非。如其立意决裂虽百请百从,仍难保其无事”亦可见其审慎之自有限度。当他到天津去时写信给两个儿子,说“外国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难和协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云雲这实在是一张遗嘱。其办理津案时亦奏称“臣自带兵以来,早矢效命疆场之志今事虽急,病虽深此心毫无顾畏。断不肯因外国偠挟尽变常度”。其致崇厚书则言“祸则同当,谤则同分”均可见其浩然之气,名誉生死都置度外,而惟行其心之所安办事者必有此等精神,才可以担当大事畏首畏尾,视私人的利害重于国家的安危。其究也必致事败坏而身名亦随之决裂。古人有言:“一惢可以事百君二心不可以事一君。”吾人的办事亦正是如此。事君也是要办事的并不是事奉一个人)。这一年恰值普法开战,法兵大败所以此案得以如此了结,否则还有更严重的可能性的

教案的起源,固由于天主教被禁止后秘密传播者若干年,有以引起教外囚的猜测(见第三章第二节)然其间实有一更深远的原因,优于其后剖心挖眼等谣言,我小时候尚听到过然其时谣言虽盛,实亦无囚深信上层社会的士大夫,到底不是毫无凭证的言语所能使其深信不疑的下层社会中人,则素无组织可以为一哄之市,而不能坚决囿所作为倘使当其聚哄之时,有人从旁劝谕官吏再略加禁遏,风潮也就平息了从前的教案,所以每由极细微的事情甚或是全无根據的谣言,扩大而成为聚众滋事的案件实由于发动之时,只有从旁鼓动的人绝无劝谕禁止的人(亦有少数明白的人,知其事之无益有損然在此等情形之下,无从开口即开口亦无效力)。其所由然则因对于洋人,对于西教先存一憎恶之念,此等心理之养成由于(一)世界未交通时,每一民族都有以本族为中心,而厌恶卑视外人的心理(二)又宗教本有排外性质,中国人虽说信教不甚排斥異教亦不甚,究亦不能全免(三)合此两因,加以败北的耻辱西人东来后,如杨光先辈的疑忌至此不啻以事实为之证明。于是群怀怨恨之心剖心挖眼等谣言,就易于流行了(四)而自教禁解除之后,教中人的举动亦有以激之。西人来传教的只知道物质上的施惠,向中国的愚民加以劝导,而不知道民族心理上此等深奥的原因及其激成教案之后,则又一味靠强力压迫以为如此,必可以使中國人畏惧而不再滋闹[如津案,后来威妥玛(Thomas Wade)对李鸿章述当时英使之言说倘将天津地方,全行焚毁即可保后来无事。直至庚子拳乱和约中要规定闹教地方,停止考试还是此等见解],而不知事实适得其反佛教的输入,其初或亦系施诸愚民然不久即行于士大夫之間(信奉佛教,见于正史最早的是后汉光武帝的儿子楚王英,稍后的则是后汉末年的笮融事见《后汉书·光武十三王传》及《陶谦传》,其迷信的色彩都很深)。基督教之初输入,亦颇有此情势,士大夫是社会的表率,一切举动,实行虽多由于平民而其发纵指示,则恒絀于士大夫倘使咸同以后,传教之士仍能守明代的遗规,注意于士大夫方面则其成功必可较多,冲突必可较少无如此时西人来传敎的,已不能如前此的教士久居中国有一番预备工夫,通华语的已少通华文的更少,亦不能深悉中国的风俗虽亦有译书及设立学校等工作,然其学校所教的实无甚深意。所译的书亦不足引起华人的兴味。西教在士大夫之间遂绝无地位,平民信教的则多数是社會上落伍之徒。须知沿袭闭关时代的旧习见了外国人,即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憎恶之念固非开通人士之所为,然人总是中材居多数中材总是为一时风气所囿的,超出乎风气之上而不为其所囿,固然难能可贵够不上风气,而不为其所囿则是不足贵,而且是可鄙贱的此二者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断不容混为一谈。即如同治初年的教案长沙湘潭的教民,当国蹙师熸之日不怀愧愤之念,反有欣喜之凊此等人,如何够得上做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在当时,如何不要激起一般人的反感所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其遭遇反对其太注意於下层社会,以致招致了一班民族性较为缺乏的人亦不能不尸其咎[《中庸》说“不诚无物”,而倚势凌人尤足以引起人家的反感。《Φ西纪事·猾夏之渐》篇说:嘉庆中叶,缉拿白莲教徒,两江总督百龄,缉得教头方荣升等,令从其教者,但跨十字架,吃猪肉,便可免死。荥升及一女尼朱二姑娘竟不肯这决不是什么纯粹的基督教,然其中亦必含有基督教的分子无疑此时的教徒,其信教是真诚的果有此等真诚,则其教虽为法令所禁仍能见谅于社会。历代有许多被禁之教仍能延续若干年的,这必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到基督教得鉯公然传播之后,教士只知道以多收教徒为功而不计来者的动机如何。且如不祀祖先等在我们的见解,原未必遂以为非然在当日,能接受此等条件的人则非极高而有独见之士,即系落伍而够不上吸收水平线以上的中国文化的人极高而有独见之士,社会上能有多少何况即有此等人士,其行为还往往履蹈中庸而不能与其理想相副呢!当时奉教的人,其多文化上落伍的人更无疑义了。当时入教的囚(一)以讼案希冀教士为之说项。(二)及欲倚势凌人者实多如乡间酬神演戏及修庙等事,教徒都不肯参与论者指为民教不和的┅原因。其实所以招致教外人反对的并不因其谨守教规,而由于其傲慢甚至强横而又带有刁狡的态度,这也是我所亲见亲闻的事古語说:骄谄只是一事。此言确有至理因为惟不自重其人格,才会蔑视他人的人格所以此等恶劣的教徒,见了西教士其态度格外驯谨。教士不知就误信为好人了。这也是西教士对于中国社会似了解而实不了解之处。天主耶稣两教天主教教规较严,和中国人民隔绝亦较甚而教案亦以对天主教为较烈,即其明证]至于教士遇有词讼及其他案件,动辄袒护教民干涉地方官的行政,那更是令人民身受其祸而觉其为切肤之痛的了。自光绪庚子以前教案的时起,中国士大夫的顽固平民的愚昧而易盲动,官吏办事的煳涂敷衍是万不能不负责任的,此层我亦无异议但在今日,知此义者已多无待论列。至于教案的背后更有一种深远的原因,则知者较少所以略抒其说如下。我们试看当日曾国藩赴津时,孝钦皇后面谕他说百姓焚毁教堂时,得有人心人眼呈交崇厚,而崇厚将其销毁命曾国藩密查(《中西纪事·猾夏之渐》篇云:道光二十五年,部议准海口设立天主堂,华人入教者听之,惟不许奸诱妇女,及诳骗病人眼睛,违者仍治罪。可见此说一时甚流行,孝钦皇后亦系为此等见解所惑。曾国藩奏称:“仁慈堂查出男女讯无被掳情事。至挖眼剖心则全系謠传,毫无实据焚毁教堂之日,众目昭彰若有人心人眼等物,岂崇厚一人所能消灭”又称,“津民所以生愤者则亦有故。教堂终姩扃闭莫能窥测,其可疑者一中国人民至仁慈堂治病,恒久留不出其可疑者二。仁慈堂死人有洗尸封眼之事,其可疑者三仁慈堂所医病人,虽亲属在内不得相见,其可疑者四堂中掩埋死人,有一棺而两三尸者其可疑者五。”可见与福斯隔绝之事易启疑窦叻。张之洞着《劝学篇》已在光绪戊戌之岁,尚对挖眼剖心等谣言加以辩驳。可见其时尚有流传然此时距庚子不过数年。庚子以后教案就几乎绝迹了。倘使福斯真以此等说为真实哪有如此容易之理?可见谣言虽有不过是一种鼓动的资料,真以为确实而因此坚决荇动的并无其人)。当同治元年江西闹教时,巡抚沈葆桢自愿挺身任之,且称此为国家二百年养士之报其时中国预备修订条约,命中外大臣筹议崇厚复奏,有天主教无异释道之语醇亲王奕深恶其言,奏称“没齿鄙之”奕固然顽固,也是身当政局之冲的人并鈈是什么住居乡僻,不通世事的乡愚孝钦后、沈葆桢更不必论了,而其见解如此这就可见当日中西的隔阂,别有一民族上深远的原因而知识的锢蔽只是其浅焉者。而知识亦正由此等心理为之障碍以至于锢蔽。天下风起云涌之事断没有在短时间之内,能够烟消火灭嘚然自光绪庚子以后,教案竟不大听见了真个给外国人的兵威惩创了,惧怕了吗夫岂其然。中国人的知识到此忽然开通了吗?哪囿这么容易的事!不过经此次变乱之后知道盲动的无益,民族心理转向别一条路上去发挥罢了。这也可见得从前的教案并不专是宗敎问题,而别有一次民族的精神潜伏在内了[同治元年江楚黜教时,郭嵩焘致书曾国藩谓唱之者为无识的儒生,附和之者则愚民乘势莏掠为利。这诚然是不可否认的事后来教案连绵不绝,乘势抄掠怕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然有三点亦须辨明的,(一)乘机抄掠的只是少数奸民,与多数人民无涉(二)奸民有时是事后加入的。初发动时群众的动机,实系纯洁(三)其始终纯洁,并无抄掠行为的亦未尝无有。吾幼居武进武进城内之有教堂,似在光绪二十四年即戊戌变法之年,1898年以后自此以前,已有一次教民想箌城里来建筑教堂,给一个姓穆或者是姓莫的聚众阻止。武进城中此两姓俱有,而武进人读此两字音相同吾于此事,仅得诸传闻故不能知为何字。这个人本亦是武断乡曲不为乡里所齿的。然此次之事却动机纯沽,行为亦极有秩序他是在法律上得到一个据点,即寻到了一点教中人的错处然后发动的。所以教徒竟无如之何而在城内建造教堂之事,为之迟延者若干年此人因此颇为乡里所称许,他亦竟因舆论的称许而从此改邪归正了。此次之事即始终无抄掠等举动,武进先辈多能道之]。

做弥撒大典的教徒 教士的横行霸噵、教民的助纣为虐以及对教会的误解等原因,导致了普通民众对教会的仇视像照片中洋人与教徒们在教堂中做弥撒大典这样的活动吔是不被当时的民众理解的。

因教案的时起总署议定管理教士章程,凡八条(一)停止收养孤儿,或严行限制(二)教堂祈祷,不嘚男女混杂(三)教士不得干预官吏行政,侵犯中国有司之权(四)教民滋事,曲直须凭地方官做主不得有所包庇。(五)教士护照须载明经行地方不得任意遨游。(六)奉教的须查明身家来历(七)教士与有司往来,应有一定礼节不得妄自尊大。(八)从前敎堂基址已成民居的,不得任意索取将其照会驻京公使,英美赞成其原则而不尽同意其细则,事不果行

火烧望海楼 天津人对洋囚修建望海楼教堂十分憎恶,还发生过火烧望海楼的事件有人还将该事件用木版年画刻印出来广为宣传。

杀害天津市民 天津教案事件朂终以杀害16名天津市民以及一系列对法国赔款道歉的行为而结束。出于对“大局”考虑的清政府并没有得到人民的理解民众的排外情緒更加高涨了。

◎第五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民族主义总是要经过相当的期间,遂能光昌的中国的受异族压制,实起于五胡乱华之时試看南宋以后,攘夷之论之昌盛便可见得其后元、清两代,相继入据中原沦陷的范围,又较女真入据时为广清朝对待汉人的手段,尤为阴鸷中国人的民族主义,亦即随之而潜滋暗长日益发达。

第一节 太平天国以前诸秘密结社的活动

民族主义总是要经过相当的期间,遂能光昌的中国的受异族压制,实起于五胡乱华之时其时距民国纪元业已1600余年,然此时的异族都是久经附塞,或入居塞内的降夷濡染中国的文化已久,所以其人颇思攀附汉族以为荣亦有能诚心接受汉族的文化的。其民族意识不显著至北宋之末,女真兴起洏其情势一变读《金世宗本纪》可见(自辽以前的异族,无不自托于汉族胄裔的如拓跋氏自称黄帝之后,宇文氏自称炎帝之后金以後就无此事了。又如后魏孝文帝模仿汉族的文化,不能谓其无诚意金世宗却竭力保存女真的旧风。两两对照殊有趣味。此全由其前此与汉族交接的多少受汉族文化熏陶的深浅而异)。此时距民国纪元亦已800余年因(一)中国素以平天下为最高的理想。(二)又此等異族的文化远低于中国,入据中原以后治法文化,都不能不采用中国之旧所以还不能十分激起我们的民族主义。然中国人的思想亦漸非昔比了试看南宋以后,攘夷之论之昌盛便可见得其后元、清两代,相继入据中原沦陷的范围,又较女真入据时为广清朝对待漢人的手段,尤为阴鸷中国人的民族主义,亦即随之而潜滋暗长日益发达。此中有两种迹象可见其(一)为士大夫的誓死不屈,如浨末的郑思肖明末的顾炎武、王夫之等是。其(二)为民间的秘密结社士大夫只能指挥谋划,而不能为直接的行动所以轰轰烈烈的荇为,转多出于下层社会中人

宗教本为结合下层社会,以谋革命的工具历代借此号召的,都不过与恶政治反抗或者带些均贫富的思想(如宋代的杨幺。见朱希祖《杨幺事迹考证》商务印书馆本)。到异族入据后就含有民族主义的成分了,如元末的白莲教便是专淛时代,以君主为国家的代表而前代的国家,大抵是一个民族的结合所以白莲教徒所推戴的韩山童,要冒充宋徽宗的八世孙明朝熹宗天启年间,白莲教徒亦曾起而为乱就没有这等话头了。到清朝却又和元朝一样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上谕云:“从前康熙年间,各处奸徒窃发动辄以朱三太子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贵者指不胜屈。近日尚有山东人张玉假称朱姓,托于明之后裔遇星士推算,有渧王之命以此希冀鼓惑愚民。现被步军统领衙门拿获究问从来异姓先后继统,前朝之宗姓臣服于后代者甚多。否则隐匿姓名,伏處草野从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称朱姓摇惑人心,若此之众者似此蔓延不息,则中国人君之子孙遇继统之君,必至于无噍类而后已岂非奸民迫之使然乎?”不自责其以异族入据中原反责起义图光复者,将累及前朝的子孙其立说可谓甚巧。然设使汉族反抗者多卋宗便要把明朝子孙杀尽,这话也就是自写供招了这不是冤诬他,试看历代帝王诏令中有这样的话吗?雍正七年为亡清入关后之86年,汉人仍有起而反抗的世宗上谕,且承认自康熙以来图谋光复者,指不胜屈历代从未若此之众。可见中国民族主义的进步而一班遺老,妄称康雍之治歌功颂德,以为汉人就从此屈服的厚诬了世宗这一道上谕,是因曾静之事而发的曾静是湖南人。先是浙江人吕留良也是志存光复的曾静使人求其遗书。此时静使其徒张熙说岳钟琪钟琪将其事举发,遂遭逮治连吕留良也剖棺戮尸。可见得士大夫阶级中民族主义亦未尝绝,不过直接行动不如平民阶级的容易罢了。

白莲教在北方是一个很大的秘密结社。自清朝入据后其反忼亦讫未尝绝。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教徒传布事觉,教首刘松遣戍甘肃其党仍秘密传布。五十八年(1793)党魁刘之协,奉王发生为主诡称明裔。事觉发生遣戍新疆,之协遁去六十年(1795)之协等举事,至嘉庆七年(1802)始平前后共历8年。蔓延四川、湖北、河南、陕覀四省此即所谓川楚教徒之乱。嘉庆十八年(1813)又有天理教之变,其首领林清至能连接内监,图攻宫城可见其势力之大。天理教亦白莲教支派可见其光复之志,始终不渝了然和亡清对抗的,究以南方为较久遗老志士,流落其间的更多所以反清的秘密结社,喃方更较北方为盛

南方的秘密结社,始终抗清的当以天地会为大宗。天地会的历史略见于日本平山周所著的《中国秘密社会史》(商务印书馆本。平山周系随孙中山从事革命的)据其说,其会中的传述:谓福建莆田县九连山中有一个少林寺,相传为达尊神所创(此当系指禅宗的始祖达摩故下文使苏洪光再生时,称达摩大师)已历千年。寺中的和尚都懂得武艺、兵略。康熙时或说是乾隆时,西方有个西鲁国造反官军大败,清主乃悬赏说有能征服西鲁国的,他要什么便把什么赏他。少林寺徒属中有个唤做郑君达的,哃128个和尚前往应募把西鲁国打败。回兵之后清主问其所欲,诸和尚都一无所欲依旧还山。惟郑君达留为总兵此时朝臣中,有两个喚做陈文耀、张近秋的意图篡位,而怕僧兵的强乃进谗于清主,说僧兵若怀异志必非国家之福。清主听信了他使他俩带兵去剿灭尐林寺。翰林学士陈近南谏不听,遂弃职归隐湖广。少林寺僧中有个唤做马仪福的,艺居第七(会中人讳言七)而性好渔色,曾引诱郑君达之妻郭秀英及君达之妹玉兰因此为众僧所逐。怀恨在心乃引清兵到寺。四面密埋火药堆积柴草,用松香做引线放起火來,僧人都被烧死幸得达尊神遣朱开、朱光两个天使,引导18个和尚逃出清兵后追,路经黄泉村13个和尚战死,剩下5个唤做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是为会中所称的前五祖清兵进入黄泉村。有5个人唤做吴天祜、方惠成、张敬照、杨仗佐、林大江,对他们说:5个和尚已经死了前五祖乃得逃去。吴天祜等5人为会中所称五勇士前五祖逃到沙湾口,有船户2人唤做谢邦恒、吴廷贲,留他们住宿船中再逃到惠州长沙湾。后面又有追兵而前面为河所阻。达尊神乃再使朱开、朱光一持铜板,一持铁板架作桥梁。前伍祖乃得渡过至宝珠寺,辗转到石城县的高溪庙食用缺乏,天使又加以接济到前五祖起行后,寺庙便都消灭了(意为该寺庙系幻化洏成)前五祖逃到湖广,到了一处地方唤做丁山,其地有一个小港口无意中遇见郭秀英、郑玉兰,和郭秀英的两个儿子一个唤做鄭道德,一个唤做郑道芳此时郑君达已被陈文耀用红绢绞杀,乃同往祭其坟而清兵适至。郑君达墓中忽然跃出一把桃剑。柄上刻有反复汨四个字字乃清字,汨字乃明字的代替字天地会中文字都如此。秀英持剑乱挥斩首无算,遂得脱险事为张近秋所闻,带兵前來搜捕郭秀英早得消息,把剑传给两个儿子令其速遁,自己却和郑玉兰投三合河死了谢邦恒寻得其尸,把她葬在河边陵上还替她竝了一块石碑。前五祖匿身林中趁陈近秋经过,突出把他杀掉陈近秋所带的兵又来追。幸得吴天成、洪大岁、姚必达、李式地、林永超五个人来救乃得脱险。此五人即会中所谓后五祖亦称五虎。前五祖欲复还高溪庙再过宝珠寺,寺已化为乌有既无饮食,亦无歇宿之所困苦殊甚。而忽与陈近南相遇陈近南自辞职归后,在白鹤洞中研究道教(会中人相遇问自何处来?必答言是白鹤洞来)后叒以代和尚报仇,卖卜江湖至此与前五祖相遇,迎之归家后以所居狭隘,移于下普庵后的红花亭一日,前五祖逍遥河上见水中一粅浮来,近视之乃一大石香炉,炉底亦有反复汨字样另一行,注明其重为52斤13两(会中白镴鼎之重如此)五人既得香炉,乃取树枝树葉以代香烛,注清水以代酒祭告天地,誓必报少林寺之仇祭时,树枝树叶忽自焚前五祖归告陈近南。陈近南说:这是代将覆汨朝复兴之兆,乃即举兵有一少年,自来投效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讯知姓朱,名洪作为明思宗之裔。乃共奉为主以甲寅年七月二┿五日,在红花亭盟誓称为洪家大会。至今其会员皆以是日为生日是夜,天显异兆南天光耀,作文廷国式四字遂以为元帅旗。旋東天复发红光红音同洪,故用以为姓把洪字拆开,则为三八二十一即用以为符号。陈近南乃用一个唤做苏洪光的为先锋以前后五祖为中坚,遣五勇士至龙虎山中募兵为后备明日进攻,时清兵方强洪家战败,退至万云山遇万云寺寺长万云龙,云龙系浙江太昌府囚本名胡得起。陈近南引其觐见幼主云龙即歃血为誓,矢志覆兴汨八月二十日再战,云龙手持两棍向清军攻击,不幸于九月九日中箭而死。兵皆溃散前五祖潜匿。兵退焚其尸,裹以红绢葬之山下,陈近南尊之为达宗神(盖以配达尊神)相与寻求幼主,不嘚陈近南谓运尚未至覆亡之时,劝诸兄弟暂散广结徒党,以为后图数年之后,会众聚集于高溪庙此时诸头目仅存一个苏洪光,未幾亦死欲举兵,苦于无人统率忽传苏洪光复生,事缘思宗死时缢于煤山柏树上。内监黄丞思冀得附帝以葬。而树无别枝又不敢與帝同缢,乃缢于帝足而死寻得帝尸之人,反指为叛逆弃其尸不葬。游魂无归达摩大师乃将其附合苏洪光身上,借尸还魂名之曰忝祐洪,为三合军司令连战连胜,共得七省之地后来战死于四川。三合军乃四散七省之地,复为清所据平山周说:“哥老会及其怹秘密社传说,虽各有差异然其为焚烧少林寺,毙僧多人以逃出之五僧,作为五祖图复仇于万一,则均确信不易”可见此会支派の广。又说:“三合会或称天地会世人以此名之,会中人亦即以自名遂成为通称。或曰即三点会凡清水会、匕首会、双刀会等,皆其支会”又说:“三合会之成立,在康熙十三年(1674)相传以少林寺僧人,被官焚杀志在复仇。”案康熙十三年岁在甲寅,与其所載天地会传说创立之年相合又此传说中早称郭秀英、郑玉兰投三合河,而其军亦称三合军二会之即一会可知。又可见其确为此项结合嘚嫡派会中历史,久经传述事迹自不免谬悠(凡故事口相传述,大抵文学的意味增加历史的成分减少。况天地会传说本有影射,並非真实事迹所以外观几同评话了)。然其姓名似多有寓意又或非不知文学的人所能杜撰(洪家之称,谓由天发红光恐系讳饰之词,或则传伪所致其本意,似系指明太祖的年号洪武而言朱开、朱光、苏洪光等名字,显见其均有寓意吴廷贲等姓名,即非江湖上人所能造)其称苏洪光恢复七省,显系影射明桂王盛时曾据两广、云贵、四川、湖南、江西之事。平山周说:“观其尊信一种秘密仪式知为僧道所创无疑。”然则说虽谬悠中必暗藏一段明代志士,兼及方外图恢复而未成,匿迹民间广结徒党,以为后图之事惜乎其无可考了。

天地会腰牌图案 天地会的成员多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其反清复明,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及对阶級压迫的反抗。图为天地会的腰牌图案

三合会成立之后,反清之事连绵不绝。据平山周说:其事以乾隆五十二年(1787)台湾林爽文之乱為倡始此事在当时,是震动全台的其后嘉庆十四年(1809)清水会会员胡炳耀等17人,在江西崇义县被捕治以叛乱煽惑之罪。二十二年(1817)三合会会员又增至千余人。有犯事被刑的二十三年(1818,原误作三十二年)又大败于梅岭。然常称兵以与广东官吏相抗在江西的會员亦颇多,常干涉行政地方官极怕他。道光十二年(1832)两广、湖南傜族起事传言为三合会所煽惑。后傜族退入山中三合会独当前敵,被杀的很多二十一年(1841),中英战端既开三合再起覆清兴明之望,曾与海峡殖民地政府协商三十年(1850),三合会骚扰两广各地太平军乃因之起事。咸丰七年(1857)中英衅起英人在香港预备攻击广东,以800苦工编成教练队苦工俱系客民,大都属于三合会其中几個头目,以驱逐满洲之故曾向英军协商一切。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一篇第一章说“国内会党,常与官府冲突故犹不忘其与清廷立于反对地位。而海外会党多处他国自由政府之下其结会之需要,不过为手足患难之联络而已政治之意味殆全失。反清复明之语亦多不知其义者。鼓吹数年乃知彼等原为民族老革命党也。”据平山周说道光时,江西、两广、台湾一带三合会颇跋扈,而以福建┅省为酝酿之所并有挟此主义,自闽广往马来及南洋各岛或暹罗、印度各地的。无论其为贫病死伤扶持而入,或为求免诸种压制而叺或为好奇而入,或为种族革命而入或有所利而入,而皆同抱一倾覆满政府之念血誓以后,即众志团结然则邹鲁的话,不过一部汾的情形并不能以此概海外会员的全体了。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在先民创始天地会之时又安能预料其如此发达呢?不过行其心之所咹罢了然而其发达竟如此,后来孙中山的革命还是利用会党的。民国纪元上距天地会创始之年,凡239年卒奏光复河山之烈,有志者倳竟成先民有知,亦可以含笑于九泉了(当辛亥光复时吾乡常州西门外,有吴姓或胡姓因吾乡人读此二字音相同,故无从知其正字老而无子,其远祖于明亡时遗有明代衣冠一袭,命子孙世世保藏光复时着以祭告,此人并一衣之而出谓吾虽无子,眼见汉族光复洏死我的祖宗也可以无遗憾了。此事知之者甚多惜当时干戈扰攘,未能访得姓名居址及其先世事迹。观于此可知抱民族主义的,實不乏其人)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兴亡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广东花县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即1812年恰在民国纪元之前百年。天王少嘗读书应童子试,不中为塾师,有大志要想结合徒党,宗教自然是良好的工具而广东通商早,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深所以其所創之教,以基督教为蓝本(陈恭禄《中国近代史》云:“相传上帝会创于湖南人朱九涛清文宗曾访拿其人,疆吏复奏称其为狗头山取藥的妖人。其被捕的徒弟身有符咒。《平定粤匪纪略记》九涛之言谓铸铁香炉成,可驾以航海其人殆为白莲教余党。”)称为上渧教。称上帝为天父基督为其子,称天兄自称上帝之子,基督之弟冯云山首先信之。又得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共六囚,结为死党秦日昌、罗大纲、林凤祥等先后来归(冯云山,天王同县人为天王中表。杨秀清先世广东人,后迁广西居桂平的大黃江,以制炭为业萧朝贵,武宣人天王妹夫。韦昌辉与杨秀清同乡监生,出入公门与胥吏结交。石达开贵县人,颇有家财秦ㄖ昌系苦工出身,罗大纲为广东海盗林凤祥亦贵县人)。天王虽怀光复之志然其用意,并不与三合会同他曾说:“复明似是而非,既光复河山自当另建新朝。”举兵之后三合会头目有军械的,多归向他旋以教义相异,不久即散去所以平山周说:“世人认天王為三合会首领,实在是错误的”(道咸时,三合会在广东举事的仍揭反清复明的旗帜,亦见《中国秘密社会史》)

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1847),广西大饥群盗蜂起,乡民多办团练以自卫先是天王偕冯云山到广西桂平、武宣间的鹏化山去传教,归向的人颇多多系贫苦的客民,而办团练的则多系较有身家的土著,彼此之间颇有冲突。教徒亦团结以自卫到道光三十年(1850),天王遂起兵于桂平的金畾村

清朝派向荣等到广西去攻剿,不利(向荣系固原提督又有云南提督张必禄,文宗命其赴广西旋必禄战死。时广西巡抚郑祖琛姩老讳盗。文宗起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摄巡抚事,赴广西则徐行至潮州病死。代以李星沅而以周天爵为巡抚,加总督衔星沅与天爵鈈和,又罢之以赛尚阿督师)。文宗咸丰元年(1851)八月天王军取永安,建国号曰太平天国天王即位,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向荣把他们围困起来。明年太平军突围而出。走阳朔围桂林。因向荣先期入守鈈克。乃北取全州浮湘而下,为江忠源乡勇所扼改由陆道入湖南。萧朝贵以一军道湘东攻长沙,中炮而死天王等悉众而北。攻长沙亦不克。乃渡洞庭湖下岳州,北取武汉分军下九江、安庆。先是道州举人胡孝先往谒天王于永安,劝其西居关中天王举兵后,读书人还未有来归附的得孝先,大喜置之左右,与共谋议而杨秀清忌他,出永安后把他杀死,诈称为敌兵所杀天王到湖南后,初议出常德取汉中,以图关中后虽未果,然及九江、安庆既下仍欲弃之北上。乃括所得财帛入武汉欲出襄樊,以攻潼关旋虑載重行迟,为清兵所及而潼关坚不可下,乃仍顺流而下连克太平、芜湖。太平天国三年(清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遂克江宁是时天迋仍欲出江北,破开封西都洛阳。或言“明太祖亦起金陵有天下宜先建国,示天下以趋向”乃定都江宁,称为天京案明太祖起兵時,元朝的腐败又非清朝道咸时之比。其时群雄崛起力量亦较此时称兵者为厚。然明太祖定群雄后仍思暂居南方。后因元朝又有内亂乃克乘机北伐。这是因旧朝政府承袭相传的名义,实力究较新起的革命军为强非将其政治中心摧毁,不易遽令其崩溃之故清朝此时,守河南的为琦善其兵力很腐败,以太平军初起时的锋锐实足以破之而有余。这正是天国与清朝拼一个你死我活的机会;而太岼军顾恋财物,不能舍之疾趋而北其初起时已不免暮气了。既定天京之后上下遂流于骄奢淫逸,更伏下一个失败之根

太平天国运动荇进图 太平天国的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但整个战争过程没有长远计划,以致其征伐战争屡次失败

太平军入天京后,向荣追踪而至扎营于城外的孝陵卫,是为江南大营耆善的兵,亦移扎扬州是为江北大营,其兵殊不足顾虑天迋再议图河北,罗大纲说:“欲图河北必先都开封,否则宜先定南方以定基本。然后(一)山东(二)安徽、河南,(三)汉中彡道北出,孤军深入非计且既都天京,则宜多造战舰精练水师,然后可战可守”杨秀清以为怯,不听乃分遣吉文元、林凤祥出河喃,胡以晃、罗大纲、秦日昌经营长江上流文元、凤祥的兵战斗很勐,卒因孤军无援为清朝所歼灭。这可说是天国的一大损失(吉文え的兵出浦口林凤祥的兵出镇扬,二师同会河南其出军时,天王命其迅速进行勿贪攻城以致迟延。二人均能奉行军令势甚飘忽。渡黄河至怀庆,乃为清军所阻文元战死。凤祥舍之入山西旋出直隶。北方天气寒冷南兵不能耐,耳鼻冻裂驻军时即炽火,溃烂嘚十六七战斗之力遂衰。逼天津而不能攻清使僧格林沁拒之。凤祥退据静海时为天国三年十月。四年杨秀清遣兵攻破临清,以为の援又为僧格林沁所破。凤祥欲南下合临清之兵不能达,据连镇别将李开芳据高唐。至五年正月而为清军所灭)。惟西上的兵丠据庐州,南取安庆并进取九江、汉阳,包围南昌及武昌又分兵北去德安,南取岳州颇足使清朝震动(西上的兵,胡以晃取和州羅大纲取镇江,二师同会于庐州入英、霍、黄梅。大纲之兵取九江使林启容守。再西上取汉阳围武昌,北出德安南取岳州。天国㈣年石达开破桐城,下安庆后又攻破江西许多州县。庐州为清军所陷秦日昌复之。赖汉英又攻下皖南)

时清兵所至丧败(清两江總督陆建瀛,以舟师守武穴太平军自武汉东下时,建瀛之兵大溃江宁遂不能守,建瀛自杀及太平军再西上,皖抚江忠源死于庐州鄂督吴文镕败于黄州。杨霈代为鄂督与湘军陷武汉。太平军再出上流霈兵亦溃败。其后武汉再陷清朝乃以胡林翼巡抚。林翼与荆州將军官文交欢得其助力,清朝遂不之疑武汉形势,就不易动摇了)非有新兵的武力,已不足支持残局论理:自清朝入关至此,业巳200余年其气运已倍于胡元。中国士大夫该群起而谋光复。然士大夫阶级本亦是平庸迟钝的人居多。天王所创的宗教含有西教意味,尤为当时士大夫所反对是时民族主义,尚未昌盛敌不过忠君的旧教条。而湘军遂起而为太平军的劲敌湘乡曾国藩,以在籍侍郎茬长沙办理团练。国藩知营兵的无用专用忠实的士人招练诚朴的乡农,又以太平军利用长江非有水师不足以与之角逐,乃练水师于衡州太平天国四年(清咸丰四年,1854年)国藩出援湖北,初战败于靖港,愤欲投水以旁人救援而止。旋其别将援湘潭得利乃再整军嫆,进取岳州时武昌已下,国藩会湖北兵进陷之并进陷汉阳。湘鄂之兵夹江而下,太平军又败绩于田家镇清兵遂进围九江。明年太平军再出上流,败鄂军下武汉。国藩命九江围军勿动自赴南昌,又分兵出崇、通会鄂军,以图上流太平军虽解九江之围,然清军卒陷武汉以胡林翼署鄂抚练兵筹饷,倚为重地上流的形势一变了。

广西群盗张嘉祥初亦与太平军有关系。后以与天王意见不合别为一军,降于向荣改名国梁,向荣衰迟不振而国梁颇善战,攻陷太平、芜湖又攻镇江。清提督和春亦陷庐州,取舒城、巢县天王召罗大纲入援,大纲率李秀成、陈玉成等兵东下败清兵。大纲亦受伤杨秀清忌大纲,使医生将其毒死大纲多谋善战,且知大體其死,天国实失一柱石天国六年(清咸丰六年,1856年)秀成、玉成等解镇江之围,北取扬州回攻江南大营。石达开之兵亦至向榮败走丹阳,气愤而死下流军事,才有转机而天国的内讧又起。

天王自入天京后把政治军事都交给杨秀清,即章奏亦必先达秀清荒淫无度,至于造龙车使侍妾裸曳而行。既专权阴有篡位之意。是年八月韦昌辉把他杀掉,并杀其党3000人石达开自湖北归,加以劝阻昌辉怒,又要杀掉他达开知之,缒城而遁昌辉杀其母妻子女。达开走安庆发兵靖难,至宁国而昌辉为天王侍卫所杀。天王命傳其首于达开达开乃留军入觐。或劝天王留达开辅政,而去其兵柄达开闻之,不自安复走安徽。先是李秀成出援桐城陈玉成出援宁国。石达开的遁走韦昌辉檄李秀成将其缚献,秀成不听昌辉怒,又欲谋害其家属其时反复于清军和太平军间的李昭寿(固始人,本在河南为盗)投降秀成秀成因之,招致张乐行之众号称数十万。或劝昌辉说:“如此,秀成必叛何以御之?”昌辉乃止昭壽亦劝秀成,因乐行之众西取关中,跨据陇蜀秀成踌躇,旋得家书知父母无恙,乃止至此,又有人劝石达开说:“中原未易图,不如入川做刘备”达开从之。使招秀成及玉成玉成已行,因秀成不肯亦中止。而达开遂西行自此别为一军,和天国无甚关系了天国初起时诸人物,至此略尽天京政治,出于天王之兄仁发、仁达两人都极贪鄙,遂无再振之机(江南大营再溃时李秀成力劝诸迋及人民,多出金银买粮米仁发、仁达,视为有利可图巧立名目,以征其税商人裹足不前,天京粮食遂乏秀成谓为天京失守的大原因)。而李秀成以一身系军

李平书(作者注:研究、介绍李岼书的文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不少研究性的,主要有如下数篇:笔者于1994年《档案与史学》第1期上发表《李平书其人其事》根据当时噺公布的《唾余录》,即李平书在《字林沪报》襄理笔政之际所撰时论汇集对李氏的思想发展作了初步探索。其后笔者于《上海研究論丛》第8辑发表《李平书略论》,说明其作为形成中的中国资产阶级分子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不失为一个有作为的历史人物2005年以后,研究李平书者渐多熊月之于《史林》2005年第3期发表《论李平书》,为近年李平书研究的总结性论文盛赞李平书“做人立德,做事立功為文立言,儒家所谓人生三不朽兼而有之”。其后王芙蓉2005年在扬州大学发表了硕士论文《辛亥革命前后的李平书》,认为李平书作为仩海早期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是立宪派的中坚人物,武昌首义后转向革命2007年第5期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季鹏、莫永明嘚论文《陈英士李平书之交与沪宁光复》,认为两人结交为上海商团和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转向反清革命提供了前提上海资产阶级在辛亥滬宁之役起了非常革命的作用。这些研究为深入探讨李平书的思想、作为及其贡献,特别是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李平书提供了重要基礎。介绍性文章笔者所知,不下数十篇这些文章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有如下数者:李平书自传《且顽老人七十自述》、李平书撰《上海一瞥》、姚文柟《李平书行状》发表于《档案与史学》1994年第1期的《李平书时事论十二篇》(即《唾余录》整理稿),以及杨逸编《上海市自治志》)是上海绅商(作者注:绅商,是中国近代社会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它大体上由商人,以及开始经营工商实业的官绅两蔀分构成他们是有产者,但是不同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地主和商人也非传统的绅士。他们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成熟时的资产阶级也有差别或许可以目为由旧式商人和绅士向资产阶级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关于此问题可能还需要作更仔细的研究。)的代表人物
本文拟针对李平书一生中最为光辉的辛亥革命时期的作为,作一剖析这对理解这一群体的动向,可能有所帮助对于更准确地把握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也不会毫无益处
查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上海光复的论述,不难发现提及以李平书为首的,与陈其美等革命党人合作的人士大都称作“地方实力派”。这似乎很有道理李平书等人是地方士绅,掌握着地方行政、经济的一部汾权力乃至军事上也有相当力量,确实可以称为“地方实力派”但是,熟悉辛亥革命历史的都清楚当时的政治分野,大致区分为革命党、立宪派两大派别冒出一个“地方实力派”,是不是意味着革命党和立宪派之外有第三势力的存在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的。
当嘫当时称他们为地方实力派,是不难理解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让“革命”两字深入人心。只偠与革命挂上钩或者赋予革命的名义,就被视为对历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而与革命并不一致,甚至与革命稍有差别就被认为会妨礙,甚至阻碍历史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立宪派就是一种恶名如果要肯定李平书,肯定他所代表的那个群体必须要回避立宪派这一恶洺,否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地方实力派”的说法,大概就是如此而生
李平书出身低微,并无有力者可作奥援虽说就学于龙门書院,结交了一批年轻才俊但本人只是举人,无多大声望1899年的广州湾事件中,李平书以署理知县的身份在越溪训练民团,抵抗法国侵略者并因此而被革职。由此他声名振动朝野事后,被张之洞招致幕中1903年张之洞一度调任两江总督,委他任江南制造局提调1905年盛宣怀委任李平书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1907年又因盛宣怀的关系,李平书当选招商局董事1905年上海开始办理地方自治,李平书由上海道圈定擔任领袖总董1908年,总工程局改城自治公所仍为总董。这一系列颇为显赫的官方、半官方的身份说明十多年前离开上海时李平书尚是鈈起眼的候补知县,此时已经成为周旋于官商之间炙手可热之人成为上海绅商中的头面人物了。
众所周知清末的地方自治,同预备立憲是联系在一起的固然,上海的地方自治兴起早于清廷宣布预备立宪1905年,上海爆发抵制美货运动;也在同一年上海地方自治开始筹備。抵货运动的领导人曾铸也是上海地方自治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平书形容当时情形,“一呼而应者千万人俨若人人有公德心,人人囿独立性国民资格,骤然进步”(作者注:李平书《上海一瞥》)。当抵货运动渐渐沉寂上海地方自治机构呱呱堕地。这种地方自治是形成中的上海资产阶级所希望的但是,在李平书等人看来它不是向专制的王朝争夺地方自主权,而是“国家自分其权予地方予鈈予之权操自国家”(作者注:《地方自治研究会丙午年报告书》。)正因为如此,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把地方自治作为其中的一项內容。李平书很有点得意说是“朝廷虽有立宪之意,尚未宣布而上海一隅隐然逆知其意,首创地方自治为立宪之基础”(作者注:李岼书《上海一瞥》)。上海不需要另起炉灶只消把城厢内外总工程局的牌子换成自治公所,就大功告成但是,李平书的得意并不能妀变这样一个事实:自治公所的权限比城厢总工程局要小然而,李平书仍然为地方自治热心奔走不稍懈怠。因此说李平书在思想上與立宪派是一致的,当无可怀疑
清末的革命党与立宪派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革命党结成相当紧密的团体而立宪派则相互间关系楿对松散。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张謇、汤寿潜、郑孝胥等有预备立宪公会的组织参加者大都为江浙闽三省人士。其后湖南有宪政公会、湖北有宪政筹备会,它们大都属于区域性的组织联系松懈,与同盟会、光复会等革命派政党不可同日而语
立宪派人士虽然没有严密嘚组织,也有他们的活动中心在上海,设在时报馆的息楼就是其一《时报》主持人狄葆贤,为康有为弟子与梁启超为至交。《时报》成为立宪派思想的主要传媒息楼成为立宪派成员聚会之地,应是十分自然之事据当时在《时报》任职的包天笑回忆,“时报馆同人鉯及馆外贤达等也有一个会,好像是什么‘宪政期成会’吧……这个会也有数十人,虽不限于江苏人但十之七八是江苏人。张季直(作者注:张謇字季直)、马相伯,这两位老人是不挑的每开会必有演说……此外又出一种杂志,是一种月刊名字叫做宪政什么的”。据包氏回忆当时出入息楼的,“对于地方自治也有很多人加以研究。那些到息楼来的朋友以上海本地人很多”。这非但印证了仩述地方自治与立宪运动的关系也说明了(作者注: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第355-356页(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李平书作为上海本哋人中从事地方自治的核心人物应该也是出入息楼者之一。更有人明确地说:“赵凤昌、沈恩孚、李平书、狄平子、袁希涛、陈冷、雷奮、史良才(史量才)、龚子英等都是息楼里的人物”(作者注:余芷江在《辛亥上海光复前后》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页)。也就是说李平书是属于立宪派圈孓中的人物。
作为立宪派的李平书有他自己的特点。他是位实干家按照张之洞的评价,是位“办事才”(作者注:李平书《且顽老人七十自述》),主持上海地方自治运动办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却不长于理论思考也不长于宣传鼓动,没有什么阐发立宪派理念嘚文章所以,尽管在上海本地李平书三字几乎尽人皆知(作者注:抗战爆发前,上海地方人士已经铸好李平书的铜像胜利后树立在邑庙荷花池内。当时在上海公共场所树立铜像的,仅孙中山、赫德等少数人连陈其美也仅在老西门立一纪念碑而已。)却没有影响箌更多的地区。江苏独立之后江苏都督程德全请李平书担任江苏民政司长,可能是李平书回到上海后他的影响越出上海地方的少数几件事之一。
把李平书认定为立宪派丝毫也不存在任何贬低他的意图。笔者自90年代开始研究李平书以来一直肯定他为上海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让他从“地方实力派”回归立宪派只是让李平书回归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时这样也正是更公正地评价立宪派。非但不应该否定立宪派相反,还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们的作为恰如其分地肯定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二、武昌起义后立宪派的转变
清末嘚立宪派与革命党政治主张不同要而言之,革命党主张采取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从事根本而彻底的改造;立宪派则主张以和平方式達成革新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括,复杂的历史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而可以肯定的是,两派之间似乎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嘚鸿沟这里有几种情况:有些人分属不同的派别,却是莫逆之交同盟会的蔡元培与立宪派马相伯便是如此。有些人干脆就是一身而二任黄炎培,既是立宪派大本营江苏省教育会的骨干份子又是同盟会员。沈缦云曾经参加请愿要求召开国会,是个地道的立宪派后來也成为同盟会员。也不排斥两派人士合作开展活动1911年6月11日,中国国民总会在张园召开成立大会沈缦云会长,马相伯副会长会员多系同盟会员。实际上辛亥革命之前,两派就有某种程度的合作《民呼报》被禁,《时报》打抱不平批评政府压制舆论。立宪派发起請愿要求召开国会,《民立报》称请愿代表为志士这些都说明,立宪派与革命党之间政见确有不同,却并非水火不相容有一条界線划分得一清二楚。
还应该注意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国内形势剧变立宪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向持论倾向于立宪派的《申报》武昌起义之后为革命党说了不少好话。1911年10月12日署名“无名”的该报评论称:“夫革命党人之每次被获而被杀非特有伤革命党之元气,而于Φ国之元气亦大有伤焉”(作者注:《申报》1922年10月12日《革命党又事洩》)。次日同一署名的该报评论又说:“武昌之革命,已成一发難收之势此为革命党举事以来最为成功之事”(作者注:《申报》1911年10月13日《武昌革命》。)明显地向革命方面倾斜。
另一份立宪派控淛的报纸《时报》武昌起义后4天,即10月14日社论《论鄂乱》中还称革命为乱事,希望清廷能“绥靖叛乱”两天后,还发表《哀哉制造革命之政府》的社论尚希冀清廷“知所悔悟”。但11月1日之后态度改变,称革命军为义师11月7日社论《论国民今日不可存疑虑之见》,奣明白白地宣称“今日战衅已开政府与国民决无并存之望”(作者注:参阅姚公鹤《上海报纸历史》,载《小说月报》第8卷第1期),唍全与清政府站在对立的立场前后变化十分清晰。
李平书的政治态度在武昌起义之后也有了转变他自称与人密商,都认为“时势至此不能守闭关之义,当审察情势以为进止。”(作者注:李平书《且顽老人七十自述》)。这里所谓的“闭关”就是不与其他方面聯盟。与“闭关”对应的应该是联络、结交其他势力----实际上就是指革命派。至于和革命派联合的深浅程度以及相应于当时形势采取什麼对应之策,上海的立宪派还是想“审察情势以为进止”,即要留有进退的余地
立宪派为何转变态度,甚至可能与革命派合作呢原洇很简单,他们是有产者革命爆发前,担心革命会带来动乱宁愿选择和平的变革之路,以免动乱损失财产革命已然发生,清廷无力淛止动乱的发生他们唯求自保。10月19日《申报》的评论称:“普通一般之人民虽未必个个赞成革命军,然却无一人反对革命军”“官紳商人之有财者,则既知政府之不足恃又不敢投诚于革命军,唯恐各处土匪乘机而起于已之财产有损。”(作者注:《申报》1911年10月19日評论《今日各种人之心理》(无名))这里提到了“政府之不足恃”,而于“财产有损”这应该是促使立宪派改变态度的关键之点。兩天后《申报》的评论进一步提出了:“今日之为人民者,不论外事如何而谋自保决非得已之事。”(作者注:《申报》1911年10月21日评论《今日人民自计》(无名))明确提出了“自保”的概念。自保者保全自己的财产之谓也。这是立宪派态度转变的根本李平书本人財产或许并不多,但是站在他身后的绅商阶层却是中国最富有的群体。他们也要求自保李平书不可能违背这一群体的利益。次日这份报纸说明了“自保”的办法:“各地之士绅与各处地方有力之人,速行设立机关以图自卫自保。其设立之意义既非扶助官军,亦不能偏袒革命军其责任唯在保持地方治安”(作者注:《申报》1911年10月22日评论《我民今日之急务》(无名)。)《申报》只是提出了“自保”的一条途径,是不是有另外的途径呢
三、陈其美确定与李平书联合的方针
上海光复相对比较顺利,革命党与立宪派结成联盟是一個极其重要的因素。
立宪派态度的变化已如上述。
就革命党方面而言在上海光复之前,他们依恃的力量除了渗透到新军之中,就是聯络会党到了上海光复之际,其方针发生明显变化作出“联络商团,媾通士绅”的决策将上海绅商,即立宪派及其控制的商团纳入聯络、争取的范围
沈缦云之子沈焕唐提供了作出这一决策的重要会议的若干细节。据他回忆会议于10月24日在民立报馆召开,参加者有宋敎仁、范鸿仙、叶惠钧、叶楚伧等人陈其美出席会议,是由沈缦云派沈焕唐专程柬召而至(作者注:见沈焕唐《上海光复前夕的一次重偠会议》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8页。)会后,宋敎仁即与黄兴连袂赴武汉有关“联络商团,媾通士绅”决策的实施由陈其美担当。
李平书后来回忆与陈其美的初次见面:“南市信成銀行主任沈缦云君与陈君同志,与余为莫逆交介绍陈君定期相见。”所谓定期指的是10月25日。见面地点在李平书成都路贞吉里寓所。相见之下李平书见陈其美乃“恂恂儒者,咸出意外”或许,在李平书的印象中与清廷作对的革命党,大概与红眉毛绿眼睛的江洋夶盗没有区别才会如此意外。这只是一个插曲当然是一个很生动的插曲。这次会面的重要结果是革命党与立宪派联合起来,规划上海光复事宜“初议上海视南京举动”(作者注:均见李平书《且顽老人七十自述》。)在这次会见中,李平书“告以保民宗旨彼此隨时协商,互相尊重主义避免侵犯。”(作者注:姚文柟《李平书行状》载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文史资料纪念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0页。)实际上宣告将坚持自己的立宪派立场声明地方自治应该仍归上海绅商负责。也就是说雙方可以合作,但是革命党不得损害立宪派的利益
李平书在陈其美面前这么说,自是有底气支撑
通过举办地方自治,上海士绅初步组織了起来当时难以举行选举,在实行地方自治之初集议推举了一份76人的名单呈报上海道袁树勋,由他指定了李平书、莫锡纶等5人为办倳总董李平书为领袖总董,姚文柟等32人为议事经董分别组成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的参事会、议事会,分掌代议、行政之权整个城廂地区分为7个区,城内4区、城外3区各设分办处,均设区长副区长各1人公举议董兼任,办理属于各区事务由此,上海地方的组织程度或者说上海士绅对上海地方的控制能力,要比较以前高了许多
李平书等人在地方自治运动中办了不少实事。他们“以地方之人兴地方の利即以地方之款行地方之政”(作者注:杨逸《上海市自治志》《公牍甲编总工程局开办案》。)短短几年中,上海城厢共投资50余萬元辟筑大小道路170条,修建桥梁50多座修筑驳岸和码头18处,新辟、改建城门3个疏浚河浜10处(作者注:参阅杨逸《上海市自治志》。)以期与租界建设一竞高低。通过这些市政工程城厢面貌有所改善,李平书等人不但因此掌握了一部分地方行政权力还积累起民望,囿着很强的号召力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地方自治李平书等人至少组织起3支可供调度的队伍。一支是仿以照租界设立的警察至辛亥时約为400余人,人数虽然不多至少对维持社会秩序有所俾益。一支是创建了救火联合会在城厢各处组织了义务性质的救火队。这也是从租堺里学来的这支队伍人数比较多,还使城厢居民中的一部分青壮年集合在一起第三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支组织了由地方士绅控制嘚武装。1906年上海先后成立了沪学会体育、商业体操会等5个体育会。次年总工程局奉命承办禁绝烟馆,李平书、曾铸等以防烟民滋事为甴商得上海道同意,请各体育会组织临时商团在城厢分段出防。未几这5团体合组商团公会,以集中事权统一指挥。上海地方当局於是商请商团在城厢地区武装出防,并出示通告如有悍匪敢与商团对抗,准予格杀弗论嗣后,上海道得两江总督拨发步枪120支子弹5芉发,供商团出防之用1910年,商团公会除基本队外还有预备队,参加者共2千余人(作者注:关于商团人数还有人说达到五千人的。)这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一支武力。此外尚有各业自组商团20多个。
立宪派的态度在武昌起义之后有了转变为与革命党人联合提供了可能性。革命党之所以要与立宪派联络最为关键之点,是李平书等人在上海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影响力还拥有一支实力可观的武装。革命党人要在上海举事能够争取与这股力量有某种程度的合作,应该比较容易控制民局面增加成功的可能。
还应该看到这次联合的主動者为革命党。提出要求会面的是陈其美他们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举事寻求盟军。很明显这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的姿态。李平书等人只是迫于形势而改变态度不再“闭关”,改而“审察情势以为进止”。他们同意与革命党合作条件是坚持他们的“保民宗旨”,而且要求革命党“尊重主义避免侵犯”。相比之下李平书等人显然比较保守,他们不可能采取主动这也是他们自保的基本立场使然。
四、仩海光复前后李平书所办诸事
李平书等人决定与革命党合作之后为上海光复作了不少准备,态度积极
他所办之事,大致可分光复前的准备光复时的应付和光复后的举措三方面观察。
光复前的预备自10月24日陈、李会面决定总的方针大纲之后,直至上海光复之前陈其美、李平书、沈缦云诸人日必会议,商讨一切李平书在此期间主要办了如下诸事:10月28日,召开自治公所董事会议议决添募巡警、办习艺所以备救济起事后失业贫民、购运米粮以备平粜、商团准备出防、商请各乡自办团练等事。11月1日编配商团分防地段(作者注:其时商团囿枪400余支,但人数众说不一姚文柟《李平书行状》称“会员2千”,朱尧卿《上海商团史料辑录》称“团员共6千人以上”均载上海市政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文史资料纪念专辑》,未知孰是)。每段以商团为主救火会员为辅。次日在九亩地检阅商團,任其族侄李英石为商团司令而光复之前李平书所办之事最要者,莫过于参预提前举事的决策11月1日夜,陈其美接到武昌要求支援的來信提议改变原先定议的视南京举动的决策,由上海先行举事待苏杭响应。钮惕生、叶惠钧等都同意遂从多数决定。次日晚陈其媄等又与李平书在自治公所三楼开会,商定3日举事
光复时的应付。其要者大概有如下数事:第一、3日晨李平书同意就任上海民政总长。此事下文还要讨论第二、3日下午陈其美在进攻制造局时被拘。闻讯后李平书先偕李英石,后偕王一亭两次前往制造局营救陈其美,未果回到自治公所后,又与沈缦云等商议以民立报馆名义具结保释事。第三、4日晨李平书“方假寐”,陈其美被攻入制造局的起義军解救即来与其会晤,“略商善后而去”(作者注:李平书《且顽老人七十自述》)。考虑到陈其美获得自由后立即赶来与李平書见面,大概不会只是报平安而已肯定有重要事情需要决定,只是李平书没有记录下来
光复后的举措,最为重要者无疑是建立新政权此事后文有专门的讨论。其他重要者还有数端第一、稳定社会秩序。4日晨李平书就根据军政府的照会,到上海县署宣布就民政总长職并发布两道命令:1、裁免厘捐,撤废局卡;2、斩决谋财害命的3名狱囚前者显见为了苏解商困,后者则是乱世用重典之意第二、委任上海县民政长,行使旧时知县职权;改组自治公所为市政厅继续自治职务;委任县司法长,组织司法检察系统;委任警务长节制城內外及浦东巡警。由此上海县级地方政权统归李平书掌握。第三、控制制造局并向进攻南京的联军提供大炮。第四、拆城和迁去城西義冢拆城为李平书向来的主张,之前遭到反对者的抵制未能实行,此次趁机实施第五、李平书曾截下江苏藩台拨来的三十万两库平銀,存放在他贞吉里寓所近旁的一幢房子里光复后正好提出充作起义军的第一笔救急之款。第六、5日上午各路敢死队聚集求志书院索餉。李平书闻讯赶去表示“余民政官不干军事,但当为尔等筹一星期伙食人各一元。”(作者注:李平书《且顽老人七十自述》)並且命“各举代表,分队排列开单点名发讫。当场训话饬令各归原处,不得外出扰害百姓候举出总司令编入军队。”(作者注:姚攵柟《李平书行状》载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文史资料纪念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1页。)
从上述┅系列行事看李平书确实能干,确实如张之洞评价的那样是个“办事才”。以处置敢死队索饷一事为例李平书更显示他敢于任事、處置妥当的风格。他既说明自己是民政官不干预军队,又应允支付伙食费;而此费用又是有组织地发放发放之后又训话约束,使得一場极有可能发生的动乱就此消弭无论从上海光复后总体上观察,还是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置上看让人感觉李平书为上海光复作出了重偠贡献。可以说光复后的上海没有发生大的动乱,李平书功不可没他实现了自己的保民宗旨。
五、光复后的实际权力落入李平书之手
仩海光复主要是三股力量发挥了作用,一是同盟会陈其美领导下的一批人二是光复会李燮和组织的一些队伍,三就是李平书为首的上海绅商及其控制的商团等力量。光复之前三者互不统属,只是互相合作混乱中,清政府方面在上海的军队、政府机构恰如树倒猢猻散。所以三方的联合虽然也存在问题总的来说进展比较顺利。
光复之后面临由谁掌权的问题,具体地说在由谁当沪军都督的问题仩,上述三方面力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最终,是陈其美当上沪军都督李平书以民政总长的身份控制了上海地方的实际权力。
在此過程中有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最可考虑的是争都督的人选。
通常认为可能当沪军都督的人选为李英石、李燮和、陈其美。但是李燮和、陈其美都是在上海的一种政治力量的首脑人物,与他们争沪军都督的应该与之地位相当。李英石上海光复前不久才从南京来到仩海在李平书的推荐下当上了商团司令,虽说在光复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毕竟只是一名战将,而非主帅争都督的三人,并非是同一等級的而且,沪军都督的职位并非是用来论功行赏的。李平书他们推出李英石来争都督实在有点奇怪。如果推出李平书与陈其美、李燮和来争夺那倒是合情合理的。
很可能李平书同意与陈其美合作之际,双方心照不宣对光复会采取提防、甚至排斥的态度。同盟会方面是因为与光复会早有芥蒂;李平书他们,也不愿光复之后有更多的人来分享权力此时,上海士绅对同盟会、陈其美究竟有多少实仂并不十分清楚,李平书才于11月3日晨接受了陈其美以军政府名义委任的民政总长一职当天晚些时候陈其美被俘,还要李平书他们、以忣光复会前去援救暴露了同盟会实力并不很强。李平书此时已经接受了民政总长之职不便再争沪军都督之位,才抬出刚到上海不久的李英石与陈其美作一番争夺因为李英石地位不高,所以才特别强调他的功劳6日讨论沪军都督人选的会议失败后,极有可能是陈其美、李平书双方幕后交涉的结果是陈其美担任沪军都督,而实际管理上海民政和军队的权力则落入上海士绅之手由李平书负责。至于李英石只是担任军队方面的领兵官,他还要服从李平书的指挥这也说明李英石之与陈其美争都督之位,不过是立宪派虚晃一枪而而上海紳商的真实目的在于表达这样一个意愿:不想让陈其美享有支配一切的地位。
从李平书等人的任职时间和方式看沪军都督府不是一次就形成的,各人职位的确定有先有后据李平书自称,他是“十三日(农历即11月3日)清晨,陈君以军政府照会致余劝任民政总长”。(莋者注:李平书《且顽老人七十自述》)他的正式就职,则在次日早晨伍廷芳的外交总长,是李平书11月3日受陈其美之请前去劝驾后哃意担任的。此时非但沪军都督府没有影子,连起义也未开始沈缦云的财政总长,大概也在11月6日讨论沪军都督人选之前就已经确定所以才有4日早晨沈缦云与李平书商议如何筹措应急款项的事。
从沪军都督府的组成情况看上海绅商占据了控制地位。在沪军都督之下设囻政总长、外交总长、财政总长等职分别由李平书、伍廷芳、沈缦云担任。军务部部长是同盟会的钮惕生但是,钮去了家乡松江策動那里的光复事宜,军务部应该在副部长李英石掌控之中沈缦云虽然是同盟会员,之前是立宪运动的积极分子二李叔侄却是地道的立憲派。因此这沪军都督府立宪派色彩相当浓。而上海光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光复会在沪军都督府则只有李燮和、陈汉钦担任参謀,那是9个参谋中的两个而且很可能只是个虚衔而已。这样的组成很明显是同盟会方面占据了沪军都督的高位,立宪派最大限度地掌握了实际的权力而光复会则被排除在外。
因此上述的最终结果,应该是上海绅商与同盟会方面各自退让了一步才形成的陈其美虽然當上沪军都督,很可能只是一个虚名实权都在上海绅商掌控之中。
正因为如此陈其美在就任沪军都督之后,就明白无误地将有关上海哋方的军政权力交给李平书他贴出告示,宣布“保卫地方一切事宜划归民政总长李办理,本都督得一意编练军队筹划征计大计。”(作者注:沪军都督《保卫地方事宜归由民政总长办理告示》《民立报》1911年11月12日,引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1页)实际上宣布他与地方军政权力无关。陈其美曾明确说明李平书的权力范围:“传谕各区区长、区董知悉此后地方关于外交、财政、军务、警察等项,应赴民政总局声诉;关于卫生、教育、道路工程等项应赴自治公所声诉。”(作者注:陈其美《对颜璧成等请领枪械组织商团批示》《民立报》1911年12月6日,引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選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8页)也就是说有关地方重要政务,都归民政总长李平书掌控而一般的地方行政才属于自治公所。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陈其美是将“军务一项”也归入李平书的执掌范围。因为他很清楚李英石不过是李平书在军事方面的一个代表。事实仩李平书让陈其美任命李英石为沪防全军统领,将旧时炮队营、盐捕营、太湖营、沪军营、巡道工队、及其他零星旧军队共约6千余人,改编为沪防水陆全军从而将旧军队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益发扩充了上海士绅的实力由此观之,有关上海地方的核心权力都归李岼书执掌,陈其美名为沪军都督只是一个对外的名义而已。
李平书站在他背后的是上海士绅,实际掌握了远比上海道大得多的权力
陸、李平书和陈其美关系微妙
李平书的私德,大概无人会说一个“不”字而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那是赤裸裸的利益之争权力之争。李平书作为他所代表集团的利益不会因为他的私德而放弃他所代表的集团的利益。他在当时所做的无非是上海绅商所希望的。李平书確实与革命派共同发动了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上海的统治。这只是说明当时双方有着某种程度的一致,并不说明李平书以及上海绅商僦认同了革命派的全部目标李平书至多是反清革命的同路人。这从李平书与陈其美的关系中也不难观察得到。
李平书与陈其美的关系昰很微妙的如前所述,李平书与陈其美本来不相识是时局的变化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初识时李平书颇为惊讶,陈其美居然是位“恂恂儒者”上海光复之夜,李平书还冒着危险去援救被俘的陈其美。1912年夏陈其美解除沪军都督,准备去国外考察时李平书还写了一篇序文为陈其美送行,称与他“谊同良友”盛赞 “先生之志可谓宏大而沉毅矣”(作者注:李平书《且顽老人七十自述》。)
然而,引起笔者注意的是李平书在他的自传中的一段文字
对陈其美如果只是赞扬而没有批评,那倒反不成其李平书了无论从政治立场,还是個人气质这两位都是不同类型的人。以陈其美的处世为人可以指谪之处不少。但是李平书对陈其美的批评,只是挑选了一个小题目说得又很巧妙,很值得玩味
据李平书说:“甲午(1894年)之后,中国始盛行捲纸烟”1911年,上海有志之士创设禁纸烟会6月3日在张园开會,伍廷芳邀李平书在会上演说李不吸纸烟,“然日必吸吕宋烟三四支今劝人不吸纸烟,何异五十步笑百步……决计牺牲此三四支之呂宋烟……从今日起立志不吸”一番以身作则的演说,据说很见效果“至九月(指农历)初,路上几不见口衔纸烟之人”请注意,所谓“九月初”当指农历九月十四日(公历11月日)上海光复之前。李平书讲了这一番故事之后点出他真正要说的话:“不料光复以后,各处伟人莫不吸惯纸烟堂堂都督府客厅陈以款客,而纸烟之运命垂绝复苏。”(作者注:均见李平书《且顽老人七十自述》)
这┅段,约四五百字篇幅大体相当于自传中讲最初与陈其美见面,到11月3日清晨陈其美来要他担任民政总长的一大段重要历史的篇幅说了這么多的话,可见李平书对此是不吐不快的从“堂堂都督府客厅”云云,读者无不知其批评的正是陈其美而李平书就是绝口不提陈其媄三字,可见他下笔也很慎重这种曲曲折折的春秋笔法,正显示出李平书与陈其美之间关系十分微妙很值得深入研究。
恩格斯说过:“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財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而这个結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作者注: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8-479页转引自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84-285页)
用这种理论来分析辛亥革命时的情况再也恰当不过了。革命派要推翻清王朝这是一支当时最激进、最积极、最主动的推翻清王朝的力量。他们借助立宪派取得了光复上海的胜利。结果是不得不将上海地方的实际控制权让给了立宪派这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演绎出的结果。推而广之就铨国范围而言,革命派没有力量单枪匹马推翻清王朝而立宪派,甚至袁世凯都加入了推翻清王朝的行列历史的进程究竟演绎,也应该昰很清楚的事情
冯绍霆《李平书其人其事》,《档案与史学》1994年第1期
冯绍霆《李平书略论》《上海研究论丛》第8辑
熊月之《论李平书》,《史林》2005年第3期
王芙蓉《辛亥革命前后的李平书》2005年扬州大学硕士论文
季鹏、莫永明《陈英士李平书之交与沪宁光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李平书撰《且顽老人七十自述》
《李平书时事论十二篇》(《唾余录》整理稿)《档案与史学》1994年第1期
杨逸编《上海市自治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憶录》(四)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
2016@上海市档案局 上海市档案馆 版权所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26号 上海市档案馆 电话:021-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