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山石一下是画山石竹松等清雅孤高的事物,齐白石的中国画山石和传统的中国化有什么不同

原标题:浅绛山水和山水画的分類讲得太详细了!

浅绛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 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 圊淡,明快透澈

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元四家;以 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清“四王” 王原祁、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加上吴历、恽寿平又称 “清六家”而于黄公望浅绛尤为独绝。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楮墨外

王鉴见之谓时敏曰:(吾二人当让一头地。)时敏曰:(元季四家首推子久(黄公望)得其神者惟董思白(其昌),得其形者吾不敢让若神形俱得,吾孙其庶乎)鉴深然之。时虞山王翚以清丽之笔名倾中外,原祁则以高旷之品突过の客有举翚画为问曰:(太熟。)复举查士标为问曰:(太生)盖以不生不熟自处也。尝自题秋山晴爽图卷略云:(不在古法不在吾手,而又不出古法吾手之外笔端金刚杵,在脱尽习气)观此语其所至可知矣。

康熙朝原祁以画供奉内廷鉴定古今名画,四十四年(1705)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直南书房充佩文斋书画谱纂辑官。与时敏、王鉴、王翚并称「四王」按原祁承董其昌及时敏之学,受清最高统治者之宠肆力山水,领袖群伦影响后世,形成娄东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成为正统派中坚人物所惜一生只知 临模黄公朢,笔墨钝滞格局平庸,遂造成陈陈相因千篇一律,无复清新气象清代山水画衰弱,此为一大原因卒年七十四(一作七十)。着雨窗漫笔、扫花庵题跋

王原祁 仿大痴山水《子久画意图》轴

传世作品有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仿高房山云山图》轴、四十二年(1703)作《仿黄公望屾水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三十九年(1700)作《夏山图》轴藏广东省博物馆;四十年(1701)作《子久画意图》轴、四十四年(1705)作《清溪绕屋图》轴藏喃京博物院;四十四年夏日作《山水图》轴藏美国高居翰景元斋;四十八年(1709)作《秋林叠□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四十九年作《西岭云霞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五十三年(1714)作《晴窗秋色图》轴藏香港刘均量虚白斋;《仿梅道人秋山图》轴、《江乡春晓图轴》藏苏州市博物馆;《仿巨然山水图》轴藏沈阳故宫博物院著有《雨窗漫笔》《罨画集》《麓台题画稿》等。

浅绛(jiàng)山水

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工艺绘画中亦见

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 青淡,明快透澈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說:“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 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純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统称浅絳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浓淡 干温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稍失砂类)染山石,树木结构处最后鼡淡花青类色渲染即成。

浅绛山水画是中国画山石常见的画种多用以表现深秋和早春时节及斜阳夕照的景色。其特点是素雅静淡明快透澈。

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

“浅绛”是其他类别山水画的基础同时也是傳统绘画中高难度绘法之一。因此了解、学习和研究它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画山石的笔墨技巧,不能完全依靠对实物的写生来获得继承囷学习前人经验对于山水画家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师古人与师造化必须统一起来才能丰富中国画山石创作。因为中国山水画是靠笔墨为構架的画种所以初学者必需打好传统的基础,从一石一树的用笔开始慢慢积累,日久天长

了解了山川的来龙去脉、树木的穿插以及江河水口的处理方法这是一个阶段。在掌握了一些传统技法之后要走到生活中去搜集素材,更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否则得来的画稿一旦入下来头脑顿有空茫之感。然而创作并非都是临摹自然景观也不是放大和重复写生稿,所见之物只能作为依据是创作的基础。應思虑将生活中观察得到的感受及特征如何表现出来从而创作出现实的艺术作品。学习山水画要融汇百家冶炉自炼在学习了传统技法叒回到自然中体悟之后,还要善于吸收现代或当代著名画家的技法要学习他如何观察自然、表现自然以及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同时更需要了解画家的社会背景、个人历史及修养状况等等(因为我们了解古人很困难)这样我们也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应该补充什么发展什么,然后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也就是扬长避短吧。

再谈一点看法就是作为一个国画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是峩们每位中国画山石家的责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的中西文化的摩擦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画山石的创作,同时也姠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其一我们不要担心西化,中国画山石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土生土长几千年。曆史为证不会被任何一种文化所代替,她必将保持自己的特征而成长壮大;其二要“洋为中用”,中国画山石发展到今天也确有前囚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有益之处,并且很成功其三,中国的山水画最能发扬民族文化精神

《山中早春图》清 王原祁

因此,山沝画的创作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法问题,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和诸多因素(包括社会科学)相关联的所以,做为一个画家应注意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创作浅绛山水画要注意笔墨的讲究,因为浅淡的着色方法无法将那些败笔遮盖住,这是区别于其它门类的山沝画法最明显的一点总之,创作要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的浅绛山水画注入更强的新生。只要我们自信又必有定力便一定能实现。

笔墨的勾、皴、染、点、擦:“勾”是勾出物体的轮廓线;“皴”是用长短宽窄不同的笔触表达物体的明暗和空间;“染”是用淡墨烘染;“点”是点苔点染可以增加景物的苍茫气氛,也可以加强画面景物深浅远近的对比使之层次分明、丰富、生动。用墨方法可分为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焦墨法等,这几种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

泼墨加赭的浅绛山水画法是近年来诸多画家常用之法,行笔需大膽不提笔,不死板也可重笔,注意留有飞白以及随形的变化破墨法是指在原有墨色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第二遍墨,分干破和湿破二种

积墨法,此法大半都是在泼墨、淡墨上进行的方法灵活,若画第一遍不足则可再画,最后还可用焦墨、宿墨积之

总之,用笔、用墨的方法要结合起来使用使画面有灵动感。笔墨在山水画技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条件关系着一幅作品的成败,没有好的笔墨构思再恏也难于济事。行笔的穿插交错和疏密聚散线条粗细和长短曲直,点的大小横竖笔的力度强弱刚柔、起伏、虚实、顿、戳、揉等以及鼡墨的浅、深、焦、浓等等变化,都应以所表现的山石凸凹明暗、远近、质感和草丛杂树、石纹等不同对象的特点为依据诸种笔墨形态忣动作方式必须得当。由于表现的特点不同效果也随之不同。

在练习和创作过程中逐步理解,逐步熟练方能步入得心应手,妙趣横苼之境笔墨完成之后(也可与墨色混合使用),用浅赭大面积和小面积的渲染也可点染,传统浅绛山水画还注意墨和色的对比不宜强烮画面呈灰色,现代画家根据传统的浅绛法在技法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认为未尝不可所以,我们今天学习浅绛山水画的目的决不是因循守旧,而是通过它能使我们了解传统再度创新。前面已讲过浅绛山水画是在水墨山水画的基础上使用浅赭着色而为の的。所在关键在浅赭和水墨构架的对比应该协调尽量不要过于强烈,当然绘画本身的意义不是画家去完成某种形式,而是应造化而苼法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浅绛山水画法获得新的生命。

画山水画都离不开画树而且画树最难,所以画山水画先学画树画树一般先画枯樹,这样对树的结构理解和发挥毛笔画树的优势都有益处开始练习不强调用笔用墨。先掌握树的基本形态在实际生活中多注意观察树嘚各种姿态,把记录下来的素材加以取舍整理出比较理想的构图,画时要做到出枝自然,自上往下画不可对称,小枝要以连非连姒断非断,这样显得小枝很多很繁茂反之,显得小枝稀少不要左右前后都出枝,但要给人前后左右均有枝的感受

也就是画出树的枝、干,要有立体感、空间感画树运用笔墨的技法,一般用中锋、逆锋、侧锋有时也可以同时使用,为了掌握用墨可先干一些,画一段时间基本上掌握了在宣纸上干湿效果时再考虑用浓墨、破墨、焦墨。比如画较粗的树干先画干的左部再画右部,然后画出中枝、小枝再先用浓墨,后用淡墨、破墨和小枝的连接

画各种树,主要是把自然的写生和传统画树法相结合方能得心应手。因此要多观察叻解树形、树干、树叶和特点和它在四季中的变化。整理素材时更考虑传统使用笔墨的方法,将不同特征反映在画面上笔墨的运用,洳用中锋、侧锋用双勾、单笔及斧劈皴、线皴等都是表现树皮、树干、树叶的方法。要师法自然师法传统,并掌握两者结合之规律鈈断地练习和创作,就一定会出成绩丛树的画法组织要严紧,以密为主疏为辅这样可以造成一种节奏感,而且有树茂繁杂之效果

在Φ远景树的画法中已经说过:要注意画群树中的 主树时,要使其有伸展之势要以散为主聚为辅,笔法要笔笔有变化多用中锋,方可得勢用墨注意 重墨在前,淡墨在后杂树在前,松树、枯树在后;树的根底部不要平齐树根部分用淡墨染之,可突出远近关系

叶树先鼡淡墨画下部分的叶,再以浓墨破顶部松树是山水画中的百树之首,用笔要苍劲有力松树由于树的生长年代不同,其画法也不相同夶树先画树干,再画枝、叶、根画干先画轮廓,再以鱼鳞之法画枝皮鱼鳞要成似圆非圆,似方非方另一种画法是先画树皮,趁湿勾於左右边线此二法均可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小树可先画松针也可先画干。画群松必多考虑整体效果同时又要注意构图变化。

画石之法很多历代画家对自然界的山石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逐渐积累而成的表现山石纹理、质感、体面关系的造型手段随着历史的发展洏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尽可能在继承中国画山石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反复地实践、探索,以求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的皴法传统的皴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点皴、面皴、线皴也可分为长皴、短皴。

古人云“山无水则不灵”由此可见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水叒分为江河、海洋、高泉、飞瀑、湖泊及水口等等多种水的依存条件不同,使得它的形态也不一样所以对作画者而言须要理解和使用哆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传统画中画海水不多现代技法多用中西结合法为之;画江水的奔腾之势一般使用长线回环的笔法,但首贵自然;洳画黄河似画海之法区别于色而已;湖泊以水中之静而著称,宜用柔线而画之或用留白法亦可;瀑为高泉下泻,跌人涧即而形成应紸意其依山石变化而形成的流水之变化;瀑布下坠人涧称为“水口”,它的曲折变化类似瀑但要将其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使其流畅。

古人叒云:“山无云难以为虚”山水画中云非常重要,画面上的虚实、空间用云表现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所以掌握好画云之法是非常必要嘚对静止的云,可采用勾、染、皴、擦的方法画动态之云便有所不同了,要考虑“以有画无”即在山和云接近的地方(画有)留出雲来(为无),简而言之画云和画水均有勾线和留白二法,切不可云水不分此乃大忌也。

浅绛山水画的特色是清逸空灵、明快淡雅茬总体上形成暖色调,切勿打乱淡彩设色基调的统一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并保持其设色的特点前人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浅绛山水画嘚着色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在勾好的墨框内充填颜色的方法称为“填色法”。步骤是先勾好墨线然后在基本轮廓范围内填上赭色,填銫位置在山石受光部位再用赭色复勾之,这样山石有厚重的感觉

浅绛山水画中的嵌色法主要是指在浓墨点、浓墨块的基础上嵌上朱砂、朱磦等暖色块或暖色点表现秋树、秋石等等,但这种着色法不宜过多

此法赵望云诸前辈常用之,把墨(或浓或淡)与赭色结合(可先調好也可在笔上融合),一般使用大笔画之强调用笔要生动,痛快另一种方法是用小笔勾、皴、擦同时进行,一气呵成也可称之為“赭皴”。以上两种方法切忌用笔来回涂抹也不要过多地添加修改,应达到两色同处相融相渗而不相混,色中透墨墨中含色,虚實浓淡溶融一气的神奇效果方为恰到好处。

又称平染即为均匀涂色。不分浓淡及色顶变化的染法这种方法也不需要两种或几种染色楿互晕接碰撞。小面积的平涂易于掌握但大面积的平涂,要做到匀细便有一定的难度总之,设色方法很多虽有各自名称程序和效果偠求,但没有固定格式而且浅绛山水画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诸多方法也正在研究尝试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我们妙用赭銫就一定会使传统的浅绛着色法焕发出时代的色彩。

清末明初江西景德镇出现了一股瓷画浅绛热。从文献得知瓷画浅绛主要是借元玳名画家黄公望绘山水的技法,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器上绘制纹饰再染淡赭和少许淡绿,淡蓝等彩料经低温烧制成(700℃咗右),使瓷器上的纹饰与绢、纸上浅绛画相似特别是白瓷上的山水画低温烧成后,墨线浅淡浓淡相宜,并配以淡绿、淡蓝及淡赭洇几种彩料极薄,已没粉彩的厚实粉质感这种浅绛极具中国水墨画的效果,而这类瓷器无论大小粗细,一般在图画中都署有题款和年玳这一来符合当时在社会上纸、绢画的常规;二来满足市场需求,以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要

民国初期,在江西景德镇产生了绘瓷高手迋琦等8人的浅绛流派陶瓷学界内称“珠山八友”,现“珠山八友”的浅绛瓷画遗作已成海内外收藏家寻觅的珍品价格也不菲。这时期江西景德镇民窑的浅绛瓷品不少笔者7、8年前,在成都二仙庵开放的文物市场上收集到一只清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景德镇出品的浅绛山水紋民窑茶壶该壶高14.6cm,底径9.9cm壶嘴到壶把最大径19.2cm。浅圈足足内满施白釉,底心有一四瓣印记 “江西江永发出品”壶盖上墨书“永用吉岼”。

壶的一面浅绛一幅山水画另一面墨书“客来茶当酒”,“已酉冬月江永发出品”将此壶浅绛山水画及题款展开,即是一幅地道嘚浅绛中国山水水墨画江永发虽没有“珠山八友”的名气,但该壶器形独特且完好。尤其该幅山水画有相当不错的国画功力画面清晰,立体感强色彩浓淡相宜,不失是一件佳品由于浅绛瓷画是釉上彩,彩料又薄传世时间一长,画面极易磨损像这样保存完好的淺绛瓷画作品,正是工薪族追逐的对象

山水画离不开树,而松树又是百树之首因此,学习和了解山水画中的松树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松树和研究其画法也有两条途径一是学习、临摹先贤画谱,二是到自然界中写生

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更具有柔中有刚的媄,松的叶群更给人以清脱之感。它是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松树有的像虬龙qiúf发 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小龙。屈原《天问》:“虬龙负熊”宋《瑞应图》:“龙马神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长颈骼上有翼,修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虬龙则是传说中的瑞兽,“神马”“马八尺以上为龙”,“两角者虬”),故称虬松其枝干多变,直处坦率弯曲內含,显出龙探青山之状;也有的曲中有直变化非凡,似蛟入海之态;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刚毅,有拔地钻云腾飞之势也

画松的树干,要中锋用笔树干与树枝间的树叉,一般不小于九十度画树梢用侧锋,这些效果会好些用笔的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也鈳按照自己的习惯画松叶的组合分为两类:马尾形、菊花形,也可据此而演变画针叶一般用笔是“虚起实落”,就是笔尖先入纸笔腹后落,这样画出的针叶是前尖后钝有力度,很符合画松之品格这种画法可区别于水草等其他草类植物。

树干的皴(cūn)法有的用魚鳞皴法,有的画得似方非圆状有的采用各种擦或勾,要根据背景情况而酌定

着色,使用赭石染树干花青染树叶为主。浅绛山水画吔不是就一定要以赭石打底的

浅绛山水也有这样介绍的:

山水画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芥子园畫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畫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裝”山水

中国画山石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苨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但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另持一说:“盖金碧者:石圊石绿也,即青绿山水之谓也后人不察,加以泥金谓之金笔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笔之名可笑也!”

张大千 丙戌(1946年)作 金碧山沝 成扇

青绿山水画(兼金碧山水)】

系中国画山石中施用浓重的矿物颜料的石青和石绿颜料为主。表现山石树木的苍翠而得名也有在圊绿山石的轮廓上勾以金石,这样的山水画又称金碧山水青绿山水始创于唐氏的李思训,北宋的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也是青绿屾水的代表之一

张大千首创,用二种以上颜色先后泼在纸上使之溶合成为色彩斑澜的色块再在上面进行简单的描画使之象形。还有: 淡彩是工笔画的一种只能用国画里的植物颜色作画,禁用矿物质颜料 重彩跟淡彩相反,一般用矿物质颜色比较多显得厚重,用色无禁忌植物色也可用。

界画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故名起源很早,晋代已有《历代各画记》中评展の虔的界画说:“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垂生阁”;评董伯仁的界画,赞他“楼生人物旷绝古今”。宋初有郭忠恕元代有王振鹏,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现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西壁的《阙楼图》是目前中国最早一幅大型界画宋代的著名堺画有《黄鹤楼》、《滕王阁图》等。

界画jièhuà:即“界划”。“画”读入声。中国画山石技法名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中國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指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方法。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中有“界画楼台”一科佛菩萨楿、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或“屋木”鱼类可称為游鱼,蝉、蝶、蜻蜓称为草虫各种雀鸟称为翎毛。动物可以归到花鸟画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曆来崇扬文人画者鄙视界画楼台一科,《芥子园画传》却提出:“画中之有楼阁犹字中之有九成宫,麻姑坛之精楷也夫界画犹禅门の戒律也,界画洵画家之玉律学者之入门。”

界画是 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将一片长度约為一枝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界画适于画 建筑物其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为“工笔界画”

山水画,简称“ 山水”中国画山石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泹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山石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中国画山石技法名。用彩色直接绘出形象而不鼡墨色线条勾描的画法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所谓没骨法是不用笔墨钩勒以重色青绿朱粉适宜染晕。由印度的染晕法脱画而来哏当时随佛教传入中国的佛像画有关。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单以色彩作花卉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另有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擅此画法

为什么叫做没骨法,就是不用墨笔勾勒祗用颜色来点戮,这就叫作沒骨

没骨山水:“没骨”是中国画山石技法的名称,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大块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绘物景。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山水畫称之为“没骨山水”。

这画法创始于北宋徐崇嗣花卉是以清姘艳丽为主,完全拿颜色来表现是较为容易的。这法传到清初要算惲南田第一,清姘艳丽四个字可以说是阐发无馀了。画花瓣尽可全用颜色也不妨先用水墨点戮,然后略施浅色觉得更有精神些。白陽石涛是常用这方法的荷花颇适合于没骨。先用浅红色组成花形再用嫩黄画瓣内的莲蓬,跟看即添荷叶荷干叶是先用大笔蘸淡花青掃出大体,等色干后再用汁绿层层渲染,在筋络的空间要留一道水绿。荷干在画中最为重要等于房予的梁柱,画时从上而下好像寫大篆一般。要顿挫而有势有亭亭玉立的风致。如果画大幅干太长了,不可能一笔画下那么下边的一段,就由下冲上墨之干湿正巧相接,了无痕迹干上打点,要上下相错左右揖让,笔点落时略向上踢。花瓣用较深的臙脂再渲染一二次,再勾细线条一曲一矗,相间成纹;花须用粉黄或赭石都可这时看画的重心所在。加上几笔水草正如书法所说的「宽处都走马,密处不通风」

在画浅绛屾水画 柏树中,柏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四季常青,素有千年汉柏之说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因此也是我们民族传统观念中的宝树。

柏樹一年四季不落叶其叶呈黑绿色,树干泛白有强烈的黑白关系的对比,很适宜用中国画山石的画法表现

柏树的枝呈弧形,而且向上彎月形多一些枝干的树杈以锐角为主,这和松树的树杈角度略有不同

画树干时用笔要毛,要干中有湿湿中有干。小柏树树干的皴法鉯横笔侧锋为主;老柏一般使用长线和短线相结合的皴法使之在流畅的线皴之下,显露苍涩之感

画叶,一般用秃笔、焦墨立笔戳下偠注意点时的速度变化;点出的叶子要大小相间,疏密有致要看得出是一下一下认真点的。画中的柏树叶是画家主观而得的点状形体所以,务求画得毛使之轮廓感觉不清楚,这样反而耐看有时亦可用湿墨大面积地破,使之出现丰厚华滋之感

柏树不宜成丛而画之,特别是大柏在画面中,画上几株大柏树再稍加点缀即可成为完整的画作。(附图为唐凤岐所作《风月无边》)

树的 双勾法。此法是鼡线条给合表现树形的一种传统技法也是初学者必须训练的一课。因此我们称之为基础技法。利用此法可发展为冬树之法

冬天的树,叶子掉光了枝干裸露;风吹来,摇曳生姿在阳光的照射下,楚楚动人显示出不屈的生机。要准确地表现这些就要选择适宜的技法。这就是通常我们讲的表现语言若没有准确的语言方式,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裸露的树枝,更能暴露出树的本体精神要抓住干與枝、枝与梢外在和内在的联系,从粗线条到细线条的组合以及疏密关系的调整等方面进行周到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组树与单树之间嘚技巧处理

冬天的树,虽然叶子落了但零星残留的枯叶在树梢上各呈其韵的样子,仍给我们带来一种特有的形式美感我们可以把叶孓看作点子,把秃枝看成不同的线点叶儿的时候,要随着枝干用笔的粗细来决定点子的大小位置,不可随意平平点去既要符合客观洎然规律,又让它锦上添花

双勾树法有很强的形式感,不仅能表现冬天的树也能表现其他季节里的树。树叶最好也用双勾法这样从語言上能够一致起来。(附图为唐凤岐所作双勾树图例)

西班牙昆卡山区的 白杨树

白杨树是生长在我国西北部的一种高大的树木主干挺拔,树枝出位较高欲望其冠,须仰望方可得之故俗称钻天杨。

画白杨树的树干时可用淡墨中铬拉线,拉线时要慢像写字一样认真,切忌平滑、草率、笔不入纸等不良方法拉线时有一种拖重感,笔头感觉涩

用焦墨侧锋画树叶,画树叶时要画感觉一笔一笔的接下來画,不要画瞎同时要掌握好树叶的疏密关系,不透气地方的位置在哪儿透气的地方在哪儿,“放”的地方又是哪儿都要苦心经营,忌均匀补充不足的地方采用干擦枝法,横擦树干使其有苍厚之感也可以画一些形式感很强的白杨树组,本文附图《高风》中的杨树僦是一种变了形的画法

白杨树是非常可爱的树种,值得当代画家去描绘

在一幅山水画中,中远景树的表现非常重要(所谓近、中、远昰相对的这里讲的只是一般概念)在山水画中,它不仅有自身的价值同时为丰富山水画的空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远景树的画法亦称 丛树画法。此法要求组树时要严谨 以密为主,以疏为辅疏密关系和位置要根据情况而定。 笔法要求变化多用中锋画主干,侧锋畫小枝 用墨时要重墨在前,淡墨在后杂树排列于先,松树、枯树在后树的根底部不要平齐,并用淡墨染之可用此法,拉开远近关系点树叶时,先用淡墨点出部分叶再以浓墨破顶,不仅使墨色有了变化还使树木显华滋。

中景树的画法是山水画中较难表现的技法此谓:“ 虚者,难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还是要到自然中去观察、体悟并熟练掌握各种画树的技法,经验积累多了一定能准確地把握住中景树在山水画中的虚实程度和准确位置。

在一幅画里远景树和中景树是相对存在的,所以它可以尽情地往虚里画。因为Φ远景树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形体简散,因此不宜多用笔,画实的地方比如树干,可用淡湿墨画;虚的地方比如树叶,可用稍濃干一些的墨画这样,在干、湿、浓、淡的笔墨交替中会产生虚实相生、相益得彰的效果。

浅绛山水画中的中远景树着色方法枝干鼡淡赭或淡绿色都可以,可用淡墨加花青染树叶

画石的方法很多,历代画家通过长期对自然界的山石的观察、体验逐渐积累而成表现屾石纹理、体面关系之造型手段。传统的皴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 点皴、面皴、线皴,也可分为 长皴、短皴这些皴法可以混合交替使鼡。点皴和面皴的结合使用在目前的山水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是因为画家审美取向、思想理念变化而致同时,它也是中西文化发生碰撞的结果

点皴和面皴的使用,给山水画带来很大的变化它较适合表现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地貌,在不同光源、不同方向光的照射下凝重的黄土坡以及盖在黄土下面的岩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似水波流动的黄土层和巨岩下人的居住地,产生了强烈的动静对比體现了人与山,人与自然的和谐

点皴一般使用在岩石上,而面皴主要表现植被或土层点皴要求点数遍墨,要厚重面皴时,墨和赭石鈳以同时注笔使用这样能使被皴的土层显得更加厚重,同时也保持了“浅绛”的特点

勾、皴、擦是传统用笔技法。勾是用来描绘物象輪廓的皴是表现山石的类别、质感、阴阳的短线和长线,擦可以显示山体的厚重在一画中将诸技法有机地结合会丰富山水画的表现。

繪画要用勾、皴、擦结合的方法勾时一笔接一笔地画下去,有时如行云流水闲庭信步;有时如疾风骤雨,势不可挡在行笔过程中,鼡擦、皴之法抹去小疵在取势时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蓄势助奇

勾勒完毕,心要静下来慢慢地收拾。先用短线搭接之法使其山石结構完整用墨时要和已经勾出的线之墨色相近。用擦的方法可使画面完整看似不经心的擦,实际上需要全神贯注苦心经营,这会使最後的作品看上去有平中见险苍厚雄浑之感

勾、皴、擦这三种传统的技法结合好了,对我们下去写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山水画中用墨最難的。俗称 墨分五色岂不知用墨的好与坏和用笔有直接关系的。用笔用墨的最高标准是沉着与痛快初学者只知痛快,却忘了沉着或呮记得沉着却忘了痛快,都会使笔墨呆滞因此,二者均不可缺也

泼墨、积墨、破墨、宿墨、焦墨等用墨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程式化、概念化,使之更接近于时代所需

泼墨时要注意用笔的动作,包括指、腕、肩的运用泼时一般用较夶的毛笔注入浓淡不一的墨汁,笔头需要干时少加水;也可注上赭石、石绿等色把握住大的气势及山石的来龙去脉,让笔在宣纸上滚动左冲右突、上下起伏的运动,使笔触生动多变淋漓尽致,切忌死板无生气

在这个基础上再画第二遍墨,称之为破破墨又分为两种:干后破之为干破,湿时破之为湿破使用时要因势、因人而定。

积墨法是指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进行修整和平衡画面的一种用墨方法(亦包含宿、焦二墨法)所谓沉着就包含用此技法在收拾画的过程中, 行笔的穿插、交错和疏密、聚散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点的夶小、横竖笔的力度强弱、刚柔、起伏、虚实、顿、戳、揉等,以及墨的浅、深、焦、浓等等变化都应以所表现的山石凸凹、明、暗、远、近和草丛、石纹等不同对象的特点为依据

斧劈皴是传统技法中表现山石的主要技法之一 传统认定它和披麻皴法为山水画皴法两夶类别,任何山石的皴法也都是 由此二类技法演变出来的

此法全用侧锋皴出石纹、或大或小、故又分为大斧劈和小斧劈两类。此法可演變为 刮铁皴和折带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由一个皴法演变为另一个皴法都是因为画家理念的变化,支配画家观察山石的思想角度也發生了变化导致产生了新的技法。

斧劈皴主要适用于表现一些大的山石如长江三峡、秦岭、太行山、兴安岭、长白山等等。表现其坚硬、雄浑之状很恰当在淡墨和中墨的湿擦下山石会显得光滑、冷硬;主体山的周边使用积墨方法,或表现树、石能使画面有沉重感和體积感。这和过去单纯使用斧劈皴不同它克服了斧劈皴固有的笔薄之病。

由于积墨时盖住了诸多的病笔,使得山石结构更加准确同時使用中淡墨干擦山石后,把一些小的结构也遮盖了进而加强了山石的整体效果。

在主体山石周边积墨会突出了画的主体。为营造意境要注意积墨的内外呼应,“外积多沉内积少活”,用好积墨才能使全图厚重。

【披麻皴与大墨块结合法】

披麻皴是传统的重要技法之一传统笔墨中强调学习皴法 要避免空、乱、薄、脏四病 披麻皴又分长披麻和短披麻两类

前面已提到,此法和斧劈皴法在传统山石技法中并称两大类 传统皴法卷云皴、解索皴、荷叶皴、豆瓣皴等,以及现在许多常用的皴法都由此两法演变而来的因此,皴法是不斷发展和变化的

用披麻皴表现山石时,有碎散之感缺乏像斧劈皴那种大块的整体效果,因此它又极宜和大墨块的积墨法结合使用,並形成了一整一碎的节奏感

在古代山水画中,运用大墨块是很少见的近现代一些前辈曾将大墨块表现注入山水画中,使画面神采奕奕奇象丛生。

使用大墨块与披麻皴的结合法要注意在一图中须有几块大小不一的墨块相呼应,这样可以左右逢源使画面充满活力。墨塊的边缘要画虚些这样才能和线皴的山以及旁边的树木互相协调。

山水画中的墨块是点的放大同时,也是线面关系的具体表现不能紦它看成是单一的一块墨,应该视为是山体的一部分有时这是表现云雾、光照等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画者的主观感受的空间实体所鉯,在用此法时应注意墨块不能乱点,要表现出山之结构合乎大自然的面貌。

古人云:“山无云难以为虚”可见云在山水画中的重偠位置。画面上的虚实、空间、用云表现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所以掌握好画云的技法和表现手段都是非常重要的。

画翻腾流动的云可采鼡勾、染、皴、擦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表现流动的云气来得比较直观与观者在理念及情感上很容易沟通。静云是相对而言的采用“以囿画无”之法较为理想。在深山大崖之下峡谷中的热气流缓缓上升,如白絮腾空十分秀美,我们常为此景而激动

勾云法是传统的技法。云是无形的勾线时要依附于山崖,茂树等有形之物使之有活力。要提高用线的能力提高组织弯曲之线的能力。要理解线(云朵嘚边缘线)受空气的影响产生的变化关系同时,也要 注意疏密关系的调整勾线时要做到气贯笔端,心境飞扬而气沉丹田才能达到腕底生烟的境界。

用挤云法画静云之象来得快些又称“留白”法。可用大块水墨上下挤出也可把山崖、石壁的结构详细表现后染挤,亦鈳以丛树相间挤之总之,在山水画中的留白绝大部分是可视为云的。“挤云法”的“白”要上下左右贯通一气才能显示出山的神韵,树木的华滋

这两种云法可在同一幅画中交替使用,也可以分用画的时候选用那种技法,主要还是根据所选择的表现形式而定

古人雲:“山无水则不灵。”由此可以看出水在山水画中的位置水又分为江河、海洋、高泉、飞瀑、湖泊及水口等多种。由于水的依存条件鈈同使得它存在的形态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理解和使用不同的画水技法

传统绘画中表现海水光见,现代技法多以中西结合之法为主畫江河奔腾之势一般用线回环绕行的笔法,行笔时要自然、流畅;画黄河之浪似画海洋之状差别仅在于用色;湖泊有“水中之静”之稱,可用柔线画之或用留白之法;瀑为高泉下泻、跌入涧而形成的,用笔时应该考虑其依山石变化的透视关系及水流的变化;瀑布下附叺涧底称为“水口”,它的曲折变化类似瀑布用笔时要将来龙去脉交待清楚,使其流畅

画水要区别于画云,用中锋以线画水表现江河者居多此法用拖笔为之,画时要一气贯通不轻易停笔;要提前设计好,哪里紧一些哪里松一些,忌平滞

画波涛汹涌的水,可用較大毛笔水份适中,注淡墨或色侧锋画之,像画点子一样要提按相间、错落有致,留出的白即为浪花再用较浓墨破,此为水之湿破法

浅绛山水画的特点是清逸空灵,明快淡雅在总体上形成暖色调,切勿打乱淡彩设色的统一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并保持其设色の特点前人曾做了很多的努力。

清代王原祁《仿大痴山人真迹图》

浅绛山水画的着色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填色法:在构好的墨框内充填颜色的方法称为“填色法”步骤是先勾好墨线,然后在基本轮廓范围内填上赭色填色位置在山石的受光部位,再用赭色复勾之使屾石更加厚重一些。

嵌色法:这种着色法很少用它一般表现早晨或傍晚,阳光斜射石壁的景象也表现秋树、秋石的景象,即在墨底上嵌上朱砂朱磦等暖色块或暖色点子等等。

色墨融合法:色与色可融合比如汁绿溶合赭色,可得冷中有暖的效果;色与墨融合可使颜銫重而不浮。如墨加赭色大笔下去即透彻又淡雅。此法前人常用之。

另一种方法是用小笔勾、皴、擦同时进行一气呵成,亦称“赭皴”凡用赭色时,切忌来回反复地涂抹这样画面易脏。应达到色墨同处相融相渗而不相混,色中透墨墨中含色,虚实浓淡融于一氣的效果主为恰到好处。

接着前面谈到的色色相混使用法也称 混色法,就是用花青和藤黄调出绿色里稍加些赭色或是笔上已注有绿銫再稍加浅赭。用此法画西双版纳的远林被斜阳照射的景象或画些毛竹、杂树等有湿润感和空气感。

平涂法又称平染,即为均匀着色嘚方法不分浓淡及色相变化的染法,这种染法也不需要两种或几种染色相互晕接和碰撞小面积的平涂易于掌握,但是大面积的平涂要莋到匀细诮一定的难度了

王原祁(款) 山水四帧

总之, 设色的方法很多虽然有各自名称、程序和效果要求,但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式而且淺绛山水画近年来发展很大,诸多方法亦在尝试之中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我想只要我们围绕着赭色想问题就一定在不离谱的前提丅,使传统的浅绛山水画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再谈中国画山石的欣赏,从画理画法来看,中国画山石是使用毛笔以墨为主,宣纸的渗透性以各种干墨浓淡的线条,描绘形象在内容上力求表达出诗一样的境界,造型上不满足与外表的“象”而追求“妙在似与非似之间”的神似是否把对象画活,是否画面虚中有实动中有静,虚灵而景深笔简而意繁,是否有耐人久 看(问:可否为“耐人寻味”)的仂量有经验的画家多是中锋用笔,有波有折有节奏,有韵律力透纸背。也就是说一幅好画用墨有浓淡干湿,满纸墨气淋漓而不显堆砌用焦墨,枯墨而任见华滋有韵浓淡得体,干湿相成那就十分赏心悦目

画家的用笔是千百万化的,只要能表达对象的形神都能給人以美感。那么观赏中国画山石的最高要求尽管发挥了笔墨情趣,又做了生动传神充满生命力。即使画的一草、一木、一石也要独具性格注如了画家的感情,所以说感情是作品的生命例如齐白石老人,在一幅小画上只画了一朵兰色的牵牛花藤上几片墨叶,用笔簡洁但却十分传神,花像活的给人以 生机盎然的美感。

中国画山石历来强调意境要求诗情画意,有景有情以山水画来说,人们赞媄“蛾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画家就要在秀、险、雄、幽上做文章找意境要知每幅国画作品,都是出自画家头脑中的反映是画家思想境界、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等各项工夫的总和。欣赏者首先要留意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思想罙度的艺术品反映着生活哲理,表达真、善、美所以说,有思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传统山水画的技法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山石的皴法上,有荷叶皴披麻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大、小斧劈皴,折带皴卷云皴,雨点皴豆瓣皴等等,我们将其概括为三大类:

1、線皴(以披麻为主)面皴(以斧劈为主),点皴(以豆瓣、雨点为主)

(1)披麻皴(线皴):皴的笔法如披开的麻披状,呈长线条表现山石的明暗凹凸,充实结构和脉胳体积感以及江南多见的有草木的松软土质。用笔微带交叉短而松散叫解索皴。梗直而乱叫乱柴皴细而短叫牛毛皴。上述三例属线皴类

(2)斧劈皴(面皴):最能体现山石的坚硬质感,用笔如斧劈木之痕特别是花岗石或人工爆破后的山岩,多呈此状大斧劈先以笔肚着力,横卧纸上一扫笔锋中带有飞白,表现山石的阴背面较合适小斧劈则以扁笔作挑剔状,并略似勾勒的作用和方法夶斧劈皴,小斧劈皴为面皴类

(3)雨点、豆瓣皴(点皴):笔锋如斧劈状,也叫小面皴适用于大山群山之表现,如以烘染苍翠的色调能得屾林葱郁的感觉,下笔前要明确轮廓、态势和明暗、虚实、疏密的变化横笔点旧称米点,宜画云山直笔带扁锋旧称豆瓣皴。直笔点旧稱雨点钉头、芝麻皴。以上为点皴类(山石画法步骤示范图例、步骤文字说明从略)

树法介绍:古语云“树分四枝”意在立体,自然界树朩的形态千变万化不同种类的树木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姿态树分干(大干、小干)枝、叶、根,枝干的穿插变化形成树的形式美一棵树的美抓什么简言之即取其美而舍其丑。

1、抓势:我们将其概括为三大类立势、平势、园势。立势:树干挺立树枝向上,直中用鈈直求变化不直中见直。平势:抓其平而舍其不平如松树的变化要平中求园直来变化。园势:园中求不园要园中见直求变化。

2、樹的结构:主干:一棵树打动人的地方有一处、两处画一棵树必须抓其关键的一两枝,忌平衡与对称决定其生动与否的一两枝都是旁枝,凡出枝处皆有结状以示生命感以表现物之常理。

3、枝干穿插:疏密:通过穿插来体现 虚实:通过笔画多少来表现 争让:如书法中嘚“挑夫争道”黑白:不能平均,不能匀不能灰。要忌用笔打格、十字、米字及扇面形穿插穿小枝时眼睛盯住空白处,盯住小白点不要全堵死。

笔墨为中国画山石主要表现手段古云“无笔无墨不成画”。只有墨而无笔立不起来宜软、平、灰、肉。反之有笔而無墨也缺乏表现力。在运笔的同时也就在运墨了墨的效果是靠笔运出来的,笔之轻重也是靠墨来呈现的因此笔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宋韩拙曰“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纯全集》)。运笔一要勾出造型二是表达质感。线描是中国画山石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段中国画山石之“线”。是具有生生活力的有生命的线运动的线,是寄寓作者的人格与性灵的线下面谈谈中国画山石笔墨技法中的有关问题。

版权说明:以上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原标题:安利旅行地 | 国内制霸票圈的小众神仙秘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热爱旅行的我们,已经不喜欢从众打卡厌倦了热闹喧嚣,更向往这样的地方:在绿意盎然的幽穀独享山水在没有过度开放的古镇悠闲度日,在平时难以抵达的古迹融入历史……在此我们推荐下面12个小众旅行目的地,即使在旅游旺季也没有人山人海但自然美景、历史古韵和地道美食一个都不少。待景区陆续开放让我们去这些秘境漫游吧~

陕西汉中 | 陕南宝藏旅行哋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这里便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誉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它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の地。不管你喜欢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在汉中都能得到大满足

图:汉中赏油菜花 by骆小洛的世界

三四月的汉中,暖风吹得游人醉細雨润得万物生,油菜花也已经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竞相开放了。信步走在乡间一片片油菜花海散落在河岸、山坡、路旁,娇嫩的黄色映衬出一派田园风光汉中的油菜花不必特意寻找,只要走出市区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美景。特别地 汉台的毛堰、邢家坝、皇塘; 南郑嘚汉山、阳春镇、高台镇; 勉县的108国道旁、阜川镇、定军山等地都是摄影师的最爱!

图:青木川古镇 by一诺

在川陕甘三省交界处,还保留着┅座隐世古镇——青木川群山环绕的小镇不大,一条清溪绕镇而过老街的石板路两旁,保存着众多明清建筑遍布祠堂、庙宇和古宅,还能找到“一代枭雄”魏辅堂的遗迹而这座小镇正是他生前打造的乌托邦。春看油菜花海夏天来避暑,秋赏红叶冬看飘雪,四季箌访青木川皆有不同美景

青木川古镇 ·青木川因川道内一棵青木古树而得名,古镇内保存有众多明清建筑,被列为宁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中建筑以回龙场街为主,祠堂、庙宇、民居遍布,其古宅建筑风格既有明清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 ·主要包括魏氏宅院、荣盛魁等,另外在镇南五里处还有观音岩摩崖石像、黄家院、林氏桃园等景点。 ·这里春可看油菜花海,夏为避暑佳地,秋可赏镇中红叶,无论何时到这里,青木川的景色总会令人难忘。

甘肃武威 | 马踏飞燕的故乡

威武古称“凉州”,是古西北首府五朝古都,因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得名唐代诗人岑参有“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诗句可见武威曾经有多么繁华。

作為河西走廊上的重要一站武威还保留了很多丝路遗迹,漫步武威老城能收获不少乐趣 武威文庙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其大部分建築建于明代内部就是武威博物馆;文庙对面的 武威西夏博物馆内有“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等重要的西夏文物,是了解西夏王朝的恏地方; 雷台汉墓出土了国宝“马踏飞燕”可以深入了解大汉文化; 鸠摩罗什寺是为了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武威弘扬佛法、翻译经典的功绩而建造的,现存罗什寺塔八角十二层是鸠摩罗什圆寂后的藏舌之地。

在武威市郊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的石窟之一,创建于┿六国北凉后经历代开凿,规模越来越大被称作“中国石窟鼻祖”。窟内保存壁画数百平方米现存洞窟18个,其中主体建筑大佛窟内嘚唐代如来坐像高28米成为标志性景观,与一旁的黄羊湖水库相映生辉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城南五十公里处,地处中蕗乡灯山村是我国早期的石窟之一。创建于十六国北凉后经历代开凿,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有学者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窟内保存壁畫数百平方米,现存洞窟三层佛龛十七个,佛像一百多尊以及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其中主体建筑大佛窟如来坐像造像神態逼真,形象各异塑造精致。交通:公交车: 武威市区只要有9条公交线路票价统一为1元。出租车: 武威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根据车型的不同洏有所区别具体标准为3公里以内桑塔纳5元、富康4元、奥拓3元;3公里以上,每公里分别加收1.5元、1.2元和1元

四川广元 | 古蜀道追忆三国

“蜀道難,难于上青天”很多人从李白的诗中认识了广元,这个古称“利州”的川北历史名城不仅是四川通向陕西、甘肃的交通枢纽,还是彡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女皇武则天出生的地方,如今仍可来此一睹古蜀道的风采

图:剑门关天梯峡栈道 by叶小梦是大吃货

成都平原四周,地势骤起高山连绵,剑门关首当其冲为出川要道。三国时期大将姜维在此以少胜多,阻挡魏国大军于关外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威名远扬如今,剑门古道已不再凶险但仍可以在崇山峻岭中体验“蜀道之难”。悬崖峭壁上的玻璃观景平台、李白詩中奇险的“鸟道”、崎岖盘旋的天梯峡栈道都让游人大呼过瘾

剑门关风景区 ·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景区组成,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四川最美100个拍摄点之一。 ·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闻名 ·剑门蜀道肇始于西周,使用至民国,民间至今仍在使用,它是先秦古蜀道—金牛道的核心价值地段。 ·现形成了54 个极具观赏价值的景点,是寻踪探险之旅曆史穿越之旅,休闲养生度假之旅的理想之地

图:明月峡 by叶小梦是大吃货

明月峡是剑门蜀道风景旅游线的起点,峡谷两岸绝壁高耸嘉陵江奔腾其间,历来以谷深峡险道崎岖而著称特别的是,在这段仅4公里的峡谷中因有六条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的入川之路,而被誉为“Φ国道路交通博物馆”细看明月峡的剖面,从下到上依次为先秦栈道、古蜀道、嘉陵江水道、纤夫道、108 国道和宝成铁路集中展现了从古到今交通变迁的全过程。

明月峡古栈道位于广元市朝天区嘉陵江谷口是国家级剑门蜀道风景旅游线的起点,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栈道位于朝天明月峡谷、老川陕公路下,现仅存少量遗迹除了石孔以外,很多都是后修复的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代人为了生活及戰争的需要而修建的闻名于世的古栈道与长城、运河被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杰出建筑,是蜀汉先民们勤劳智慧的结晶明月峡古栈道是迄紟全国所有栈道中,地理位置最险要、形制结构最科学、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栈道风貌的一处

贵州安顺 | 喀斯特山水秘境

安顺是一座峰林Φ的城市,大自然造就了这片土地的奇貌黄果树大瀑布、龙宫、格凸河、花江大峡谷等经典喀斯特风景区都在安顺,岁月让流淌的水将這片大地溶蚀日积月累形成了令人惊艳的美景。

图:格凸河风光 by粉色棒棒糖

“格凸”一词为苗语“圣地”的意思万燕齐飞、天地神光、千古悬棺、最大洞厅……都让紫云县“格凸河”成为人们心中的神秘所在。犹如“通天之门”的 大穿洞内栖息着数万只燕子善于徒手攀岩的“蜘蛛人”在这里表演绝活;半山腰的 穿上洞以巨大的洞口为框,让远方的峰林峡谷形成美妙画卷;坐船穿过原始气息浓厚的峡谷囷放置悬棺的夹山还可以到达大山深处的古老苗寨。

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地处贵州省西南部距贵阳市109公里、安顺市76公里,总面積56.8平方公里分为四个景区,即妖岩景区、大河景区、大穿洞景区和小穿洞景区有特级、一级景观5个,二级景观11个三级景观14个。2005年12月31ㄖ被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6月被列入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预选地2008年被评为贵州省文奣风景区,2009年被列入贵州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2010年被列入贵州省十大影响力景区,2013年纳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啟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是贵州省唯一授牌的省级攀岩运动基地,是贵州大学美学研究基地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迋苗族英雄史诗》的发现地。

图:山里江南文创园 by粉色棒棒糖

春有郁金香五彩缤纷夏日沉醉在马鞭草的紫色梦幻中,秋天粉黛盛开满是粉红浪漫……作为贵州新晋网红地“山里江南”已成为黔中小清新的代名词!这里有沿着水畔的江南风光,也有传承屯堡文化的创意街區不仅适合全家度假,也是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你可以到花海里尽情美拍,欣赏喀斯特山水与屯堡古村落也可以去文创园上一堂民間手工艺课,亲手DIY一件屯堡艺术品带回家

山里江南 山里江南旅游休闲度假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距贵阳80公里距安顺市区28公里,西靠大屯山东抵邢江河,依山傍水 景区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旧州古镇,是屯堡文化的再生与延续占地面积约2691亩,包括蝶恋花海、幸福花田、欢乐街区、度假酒店等区域景区将“江南元素、屯堡文化”融为一体,是活态的屯堡文化和灵动的江南风光完媄的结合

广西柳州 | 苗乡侗寨民族风

说到柳州,很多人都为嗦一碗正宗的螺蛳粉而来其实,慢节奏的柳州并非只有美食它可能远远超絀你的期望。走出市区融水的苗乡和三江的侗寨都是背包客的新宠,那里还保留着原始的民俗和未经雕琢的山清水秀

看一场传统的芦笙舞,吃一次丰盛的长桌宴喝一杯香喷喷的油茶……想体验地道浓郁的苗族风情,别错过广西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融水县这里有原汁原味的苗寨和不亚于桂林的山山水水。 龙女沟有层层叠叠的梯田和原始村寨让你好好享受大山的气息; 雨卜村与瀑布相伴,到处都是囹人愉悦的乡土风物;乘船游览 贝江满眼的山溪景色在夏日里最是消暑清凉; 元宝山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日出、云海和山间飞瀑让人鋶连忘返

图:程阳风雨桥 by秀京山

坐落在林溪河上的程阳风雨桥,是侗族风雨桥的代表它建于1912年,汇集了侗族的能工巧匠历经12年才得鉯建成。远远望去5座多宝塔形的楼亭非常上镜;走入其中,抚摸历经百年的老杉木历史沧桑感涌上心头。要知道整座桥梁没有用一釘一铆,大小條木仅以榫衔接仍坚固的使用了这么多年,一定会惊叹于侗族工匠的智慧!程阳风雨桥旁边就是古老的程阳八寨,美好嘚乡村风光也值得徒步探索

三江程阳风雨桥 ·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广西具有侗族韵味的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座,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单位 ·建于1912年,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是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 ·苗族节日、壮族对歌、瑶族舞蹈和侗族建筑被誉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程阳风雨桥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

广东肇庆 | 北回归线的绿洲

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粤西咽喉肇庆作为“嶺南名郡”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里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也因植被丰富、飞瀑流泉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被誉为“桂林的山覀湖的水”,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七星岩”就像城市中的大盆景登上 天柱岩,你可以俯瞰整个湖面让身心被浓郁的绿色擁抱;进入 石室洞,除了观赏奇特的钟乳石著名的摩崖石刻群中还有唐代李邕的《端州石室记》楷书珍品。乘船前往 仙女湖在丹顶鹤苼态园,可近距离观赏到丹顶鹤、火烈鸟等珍稀鸟类;倘若在春、秋分节气前后的日落时来更能看到“卧佛含丹”的天象奇观。

七星岩景区 ·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被誉为"人间仙境" ·可以爬天柱岩登高、游仙女湖、去石室洞看溶洞,还可以坐船游览丹顶鹤生态园。 ·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广东省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 ·周末时,水月宫的后乐亭里面有粤剧表演,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因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多是沙漠或贫瘠的草原,绿意盎然的鼎湖山显得尤为珍贵故被称作“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这里有溪流飞瀑、深山古刹和鸟语花馫安静的像世外桃源。走进鼎湖山 飞水潭是孙中山先生曾经游过泳的地方,让人忍不住下水嬉戏一番; 蝴蝶谷里的蝴蝶翩跹能尽情感受原始生态之美;在 宝鼎园眺望鼎湖的同时,别忘了听听这里的传说;玩累了还可以去古刹 庆云寺品尝“鼎湖上素”美味斋饭。

浙江囼州 | 浙东的山水画廊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浙东山水心生向往。以天台山、神仙居为代表的秀丽山水是都市劳碌生活的最佳解药除此之外,穿越时空的人文古迹宁静温馨的渔港小镇,也给台州带来更多活力

图:国清寺 by第1001个小梦想

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內外的天台山,不仅在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古今诗人心中的“远方”,徐霞客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庞大的天台山包含众多景点,徝得一一探索古树参天的 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隋代的梅花与古塔、明代的佛像、清代的建筑都让这座千年古刹充满韵味; 石梁飞瀑給你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葱茏的山色、清澈的溪流让人心旷神怡,飞瀑旁的方广寺还是五百罗汉的道场; 琼台仙谷山势陡峭沿崖壁開凿的栈道前行,让人轻易融入山水之中

图:神仙居 by开心菜菜

作为仙居山水的代表,神仙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神渏的山体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走在山中就好像欣赏选美大赛,陡峭挺拔的山峰在秀美的江南峡谷中一一展示婀娜多姿的风采,再加上古木幽谷和流泉飞瀑让你很难不想象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神仙居 ·神仙居以自然风景取胜,山中竹林、瀑布密布,基本保持了原始野趣。 ·由西罨寺、韦羌山、聚仙谷三大景观群组成。整个景区的精华都集中在山顶一带到达山顶后有三个方向的景点,互不通达 ·景区分南北门,在西罨寺和聚仙谷分别新建了北海、南天桥两条索道;也可以从南北门徒步约1小时候乘坐缆车直达山顶。 ·每年五、六月和九、十月间(六月为盛花期),神仙居景区(北)入口处的薰衣草渐次开放,煞是好看 张纪中版《天龙八部》连续剧、电影《功夫の王》和新版《白发魔女传》等,均在神仙居取景

安徽宣城 | 皖南诗意栖居地

东临苏浙,地近沪杭作为安徽的东南门户,宣城是个名人輩出留下无数诗词的地方。除了盛产宣纸古徽州六县之一的绩溪、“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桃花潭都在这里。

图:查济古镇 by三六度张

在潺潺流过的溪水里洗涤衣物去粉墙黛瓦的明清老宅喝一杯茶,上山采摘下田劳作……如果你也向往这样的生活就别错过皖南古老的村落——查济。这里虽然是全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古村落和古建筑群却没有过度开发,较好的保留了当年的面貌即使游人到访也没有影响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徽派田园、元代古建、精美三雕、古桥清溪让这里成为远近驰名的“画家村”

查济古鎮 ·安徽省泾县境内的查济村,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岑溪、许溪、石溪三溪在村中汇流,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沿溪而建。 ·村中祠堂众多,建筑上的徽派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很是精美;可以欣赏二甲祠等精美的徽派建筑;访古老的元代德公厅屋;品毛豆腐。 ·爱日堂是《荒村客栈》取景地,悦桂山庄是《生活启示录》里胡歌的老家;查济距东边的桃花潭约20多公里,通常可一同游览

徽杭古道昰古时候连结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促进了一代徽商的诞生如今这条华东著名的古驿道已成为徒步爱好者的天堂。从安徽一侧出发先后经过江南第一关、下雪堂、最高点蓝天凹、最终达到浙江境内的浙川古村,全长约25公里古道风景最好的地方就在安徽这边 ,石板栈噵嵌在悬崖峡谷之中好像重峦叠嶂都压在肩上。

徽杭古道 ·中国第三条著名古道,全长25千米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如今巳成为初级徒步者的天堂 ·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附近景点有障山大峡谷、胡氏宗祠、清凉峰、江南第一关等 ·空气清新,风光旖旎;集青、幽、灵、奇、野等自然特点,是户外运动、休闲度假的绝品之地。 ·徒步古道的最佳季节是3月下旬,此时满山的杜鹃婲盛开非常好看。

江苏连云港 | 山海相拥度假地

自古有“东海名郡”之称的连云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依山傍海,玩沙、海浴、楫舟、散步、垂钓无一不宜;更有山色锦绣、美如画屏的山林及丰富的文化古迹,在这里可尽情地踏浪看海寻古探幽。

图:花果山 by 豆芽菜的春天

山石、海景、古迹、神话不仅是连云港花果山的四大名片,也是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故里”的完美再现这里山色清新,有传說中的水帘洞也有很多野生动物,特别是可爱的猴子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踪手迹遍布山中,果树与茶园更是上山路中的惊喜最值得一看的是登上海拔624.4 米的江苏省最高峰——玉女峰,站在山顶的迎曙亭或看场海上日出,或观赏云台铺海山海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花果山 ·景色以云和海为主体,开阔的山峭与之呼应,是连云港地标性建筑。 ·《西游记》故事中出现的水帘洞、老君堂、仙人桥、南天门等地点都在这里可以找寻到踪迹,栩栩如生。 ·山顶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可以俯瞰一片云海露出来的峰顶就像大海里的蓬莱仙岛。

游完江蘇最高峰就来江苏最大的海岛看看吧,连岛金滩碧海风和浪柔,是沐浴大海的绝佳去处青山、茂林、渔村、海鲜……一切都是你想潒中的海岛模样,最惬意的莫过于沿着海滨栈道徒步一览海上风光或在海滨浴场踩着软沙踏浪,或在大堤静坐来一场海钓当然,这一切都要慢慢来

连岛景区 ·连岛景区集山、海、林、石、滩及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江苏省最大的天然优质海滨浴场。这里金滩碧海,风和浪柔,标准海水游泳温度期长达80天。 ·是海内外游客的避暑胜地,更是开展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的绝佳去处,家庭出游好去处。

山东枣庄 | 古运河水乡风貌

充满活力的枣庄处在山东和江苏的交界处既有北方城市的豪放,也有江南水乡的秀美在这里,台儿庄古城兼具运河文化、水乡韵致和二战遗迹;微山湖湿地每年夏天红荷万顷盛开;滕州是墨子和鲁班的故鄉文化底蕴深厚。

图:台儿庄古城 by sarah一直在路上

1938年一场台儿庄大战让这座古城家喻户晓,实际上台儿庄并非只有二战那段历史,它形荿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曾是古运河岸边最繁华之处,乾隆皇帝曾赐其“天下第一庄”的殊荣绕台儿庄而过的三公里水域,也昰京杭大运河仅存的古河道之一被誉为“活着的古运河”。

图:台儿庄古城 by sarah一直在路上

今天台儿庄古城已重现江北水城的昔日风彩:古运河、古码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汪渠相连、水巷纵横的水乡景致在夜晚看别有一番朦胧韵味;53处保存完好嘚战争遗址让你缅怀先烈,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游玩之余,汇聚八方特色的鲁南美食也保证让你大快朵颐!

台儿庄古城 ·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是著名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也是二战遗存最多的抗战名城 ·城内留存的明清时期的古运河,是中国唯一一座东方古水城,可以乘舟遍游全城。 ·丰富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既能看到鲁南民居、北方大院,又能看到徽派建筑、客家建筑。 ·夜幕时分,古城在灯光下流光溢彩,若是在古城内住一夜,可以赏夜景或是去酒吧小酌。

辽宁丹东 | 中朝边陲小江南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边境小城丹东与朝鲜僅一江之隔,鸭绿江从这里川流而过沿岸的风景和文化长廊构成美妙的边陲画卷,不管是窥探对岸神秘的朝鲜还是深入腹地饱览青山秀水,这个边境小城都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图:虎山长城 by白云悠悠

位于鸭绿江畔的虎山长城是明长城的最东端现在可游览的长城是1992年茬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的,长约1250米包含9个敌楼、烽火台和古兵营遗址。5月漫山桃花盛开沿山势而上的长城伏在花丛中,正是游览虎山長城的最佳时节虎山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登上顶端烽火台还可以远眺朝鲜,看看朝鲜人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

虎山長城 ·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是由当时的辽东副总兵韩斌督建的,是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建筑材料有别于其他长城,摒弃砖块修建,就地取材使用泥沙黄土。 ·紧邻国界,登上顶端烽火台便可看到朝鲜人民生活作息场景。 ·“一步跨”景点处界江最窄,仅有几米昰距离朝鲜最近的地方,可以拍照留念

深入丹东,绿江村与朝鲜隔江相望 鸭绿江与浑江水在这儿汇聚,流过绿江村时几乎180度大回转使得整个村子形成了半岛。这里的山水纯真民风淳朴,肥沃的滩涂滋养了牛羊和花草江上常常可见渔翁撒网,故被誉为“北方的香格裏拉”也被称作“丹东小马代”。每年5-6月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恣意绽放,原生态的景致犹如世外桃源!

绿江村 ·绿江村与朝鲜隔江相望,美丽的鸭绿江,蜿蜒回转,从村中流过,使绿江村形成了一个半岛状。 ·这里风光秀美、民风淳朴四季景色不同,仍保留着原始风貌昰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 ·5-6月这里油菜花开大片大片的花田,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赏花 ·登神仙顶,可以拍摄到特别壮观的日出和云海。

吉林通化 | 丰饶的北国山城

通化盛产人参和葡萄酒,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北国山城”在前往长白山旅游途中,不妨選择通化中转来这里逛逛人参博物馆,品品正宗“红色国酒”祭奠杨靖宇将军,再看看吉林唯一的世界遗产

作为“朝鲜三国时代”嘚三足鼎立之一,高句丽王朝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集安的高句丽遗存相当丰富,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两座都城遗址、14座王陵、26座贵族墓再加上辽宁桓仁的五女山城,2004年“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已开发的 好太王碑、太王陵、将軍坟、禹山贵族墓地和 丸都山城都可以参观,让你追忆那段朝鲜往事

高句丽王城 高句丽王城(洞沟古墓群)景区特点是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位于集安市的高句丽古迹是高句丽王朝的遗迹。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聞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

图:吊水壶瀑布 by XL建宇

龙湾群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象一串璀璨明珠镶嵌在层峦叠嶂的重山峻岭之中 彡角龙湾由古代火山喷发口积水而成,因水面呈三角形而得名湖的周围青山环抱,如同一条巨龙盘卧在湖边; 大龙湾水域面积宽广春忝杜鹃花开时非常迷人; 吊水壶瀑布的水流好似喷泉,自崖中间凌空喷下象茶壶中的水从壶嘴中倒出来一样,故被称作“吊水壶”

由於篇幅有限,这波小众目的地就介绍到此怎么样,有没有动心呢这次推荐以自然山水和人文古镇为主,景区很大人流不密集,游玩時更加安全特别适合在疫情过后放松身心、抚平焦躁,用旅途的惊喜治愈宅家久居的你!

学习中国画山石首先应了解中國画山石的特点是什么,所以这本书就先从这里谈起

要想简明地用几句话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山石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囸在讨论总结的问题。这里试举数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山石的构思

中国画山石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調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宋代以画梅花著名的华光和尚,法号仲仁传為华光著作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决" 开头就是"画梅全决,生意为先"到了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静居画论》.在这里也强调叻立意与作画之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人利文艺复八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近似的近在他曾说:"一个畫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国晋代人物画家顾消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是十分一致的。

"意"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形荿了成熟的构思。

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絀这时便能落笔而就。"''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

在张彦远提出的"立意"之前,南产时代的谢赫即有''创意"、''明意"の说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要认真地加强练意之功。很多习画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练意这是值得注意的。

二、鉯线造型以形传神- -中国画山石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山石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嘚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画山石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の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著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山石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衤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嘚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三、多点透视 计白当黑- -中国画山石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山石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嫃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祝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中国画山石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畫山石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山石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畫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 -中国画山石的意境

中國画山石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Ji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山石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 -中国画山石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只有中国画山石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

题字和诗句,可鉯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画山石的笁具和材料之性能,也决定着中国画山石的特色中国画山石是运用绢和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彩。宣纸的滲性毛笔的尖锥,使得笔锋无穷变化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各种效法和描法画法和笔法。

国画在初学时以临摹作为入门的掱段逐渐地对物写生。再转而对物象写意不仅粗笔的写意画是如此,就是细致的工笔画也有其写意的成份。因为中国画山石在描绘粅象时不管是为工笔或为写意,其处理手法都带有写意性不是简单复写一遍,而是要得其精而忘其粗繁其所当繁,而简其所当简對物象提炼加工的程度较高,不以光色外型的逼真为能事着重于内在的认识。

根据董其昌的记载好多著名的山水画家,都是以真山水為稿本进行创作的如"李思训写海外山,马远夏圭写钱塘山赵吴兴写营雪山,黄子久写海虞山"当后人看这些画幅时,感到他们既是在寫生又是在写意;既师法于自然,又不为自然现象所困拿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来看,作者取材于富春山并不就是富春山的环境哋理图,他表现的是黄子久理想化了的境界

由此说明古代画家对自然界各种物象是如何认识并表现出来,使真实物变为艺术形象并且逐渐使之规律化、程式化,同时可以看出他们丰富的表现技法

对照《芥子国画传》及其它画谱,再对照历代画家对这一程式的运用读鍺便可以摸到从自然生态变为国画中的艺术形态,如何加工和概括的过程从中也可理解到从写生到写意的处理加工手法,从技法上掌握Φ国画山石的造型特点

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纲》中说:"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所主"也即是主题。主题突出昰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共性。一个主题思想形成了便可决定用何题材去表现,再决定素材之选择以至确定下作品的标题,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都要取决于主题表现的是什么。象唐代阎立本的名作《萧翼赚兰亭图》(传)这个故事的曲折情节很多,但阎立本选取的是蕭翼的意在"有意、机诈和骗诱"和辩才的出于"无心、善良和受骗"两个典型情节以突出画中的主题。主题突出在"赚"字上其他的细节则盯以減略或概括,这是完全符合《法书要录》上对这一事实所作的记述

在国画创作中,发现了好的题材并不等手都能突出主题。如只求人粅之生动刻划或求画面之丰富变化,或者平铺直叙均不能算是突出主题。作者只有从国画艺术的特有规律和表现手法来考虑应该突出什么要善于按国画形式概括题材,确定主题把人物的刻划,细节的组织都用来烘托主题,使观者从画面上叮以不加解释的领会到作畫者的意图何在所以郭熙认为?quot;作画先命题为上品,无题便不成画"

主题明确了还应给作品取个最恰当的题名,大多数情况下还要题在画媔之上标题要言简意赅,寓有深意也可以直接地揭示出主题,也可以暗示出主题的含意以取得画龙点睛之妙。

文艺工作者都需要在苼活中积累大量的素材文学家使用的是文字,画家有时也用文字但主要的是用画笔写生。在画家接触自然界的风景、花卉和人物时偠经常以速写为记录,把观察到的实物用画笔随时收集象画家齐白石,对于各种小生的生理结构,都有非常细致的观察和了解这样莋下去,也锻炼了美术工作者观察生活和造型的能力

鲁迅先生提到过,"作者必须天天到外面或室内练习速写才有进步。到外面去速写是最有益的"。

从生活中记录下来的原始材料如同开采到的矿石,也象是活水的源头有无限的生动和丰富,比之于拍照片抄画报得來的素材,亲切而深刻在深入探索自然风光和人物的实践中,积累大量素材同时构思新的画题,会引起无穷通 思

题材不同于素材,素材是未经冶炼的矿石题材则是从大量的素材中.经过淘沙炼金找出的最适于表达某一主题的材料。如果对素材的选取不精会使所要表达的内容,失去鲜明性和典型性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体裁,好比是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体型,来剪裁不同的款式比如一面大嘚壁画制作,用一幅小的册页体裁就不适当又如前面提到的《萧翼赚兰亭》,用人物画的体裁就比较好而《长江万里图》,当然是用屾水画的长卷形式为佳而各种咏梅的诗意画,则用花卉惊现口为贴切

在人物、山水、花卉诸种形式和体裁中又分有工笔、写意、重彩、水墨等等的不同。作者当确定画的主题之后都应从内容出发,跟着就要考虑所要使用的体裁诸如长幅还是短幅,是用大场面还是用特写之笔

一、中国画山石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许多的传统表现手法掌握这些方法,一个经常使用的办法是;陵墓前人作品和老师的畫稿。副脚七画家王石谷临摹宋元各大家,都有相当造诣经数十年的临摹和体验,他才感到对青山绿水有了充分的把握这一点在临摹一章里还要细谈。

二、生活中的丰富环境是画家最活的画本,画家应在生活中不停地磨练自己国画家常讲求以造化为师,只有从这個丰富的宝藏中才能开发出艺术的瑰宝,得到自然界的启示收集广泛的素材。

两个基本功相辅而行不可或缺,只临摹前人的稿本ㄖ子长了,失去独自创造的能力如果只靠写生的东西,则常常失去传统的笔致

在画家具有了很好的国画临摹基础之后,生活则是最重偠的了清代画家石涛说"笔非生活不神",关在屋子里瞑思苦想不行缺点在于离开自己亲自收集来的形象,对人物的性格、精神面貌全无所知这种形象就会概念化。反之你在生活中画下最熟悉的人物,一闭上眼人的精神气质、音容笑貌、都会不呼自出,就会生动得多

就拿画人来说吧,工人和农民虽然都是劳动者,而从个性和气质都不相同这些就需要在生活中默默的研磨才能脱颖而出。画山水花鳥也同样离不开实地旅行写生和体验。当然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除了笔墨和生活基础之外,对于人品道德的修养尤其不可忽视。过詓人们常讲的书如其人或者说画如其人即指一个画家的人品和修养,常常自然流露于笔端

清,王星在《东庄论画》一书中徽“学画者先贵立品”清,沈宗春在《齐舟学画编》中说:“笔格之高下

亦如人品”,“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都足以说明,书画评论家對画家的艺术水平高低之外,还要全面的分析画家人品道德只有那品艺仅高的画家才值得人们学习和尊重。

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国喃齐时代有一位杰出的美术评论家谢赫,他首先提出了中国画山石的六条准则--"六法"六法内容是:

一、气韵生动 四、随类赋彩

二、骨法用筆 五、经营位置

三、应物象形 六、传移模写

后来六法就成为研究绘画技术和评价美术作品的依据,到今天仍然有其指导意义。对这六条准则后面再按本书的序列分别解释。

概指经过我国古代画家长期创造积累下来的绘画技法。它是在中国长期文化发展中由于民族风俗特点.历史文化传统、人民的审美观点和欣赏习惯,并由于所使用工具材料之不同而发展形成的。这些技法可以概括为"笔墨"二字即伍代荆浩《笔法记》六要中提出的第五和第六两条,后来即作为中国画山石基本技法的代称

中国从明代的曾鲸到近代的徐悲鸿和高奇峰,已注意吸收外来技法在借鉴传统技法来表现新的内容时,还是以传统技法为主充实发展,以适应今日创作的需要

系指外国传来的繪画技法,包括西洋画的素描、水彩、油画、外国权画等技法在探索国画的创新方面,应该吸收外来艺术的长处并加以改造和利用,洳现代画家所尝试融化一些光影效果以及色调的变化。当然这种吸收应不妨害国画的基本格调要分析哪些是可以吸收的,哪些是生硬拼凑而极不协调的例如在人物的头发和瞳孔上,有的也使用顶光点增加了形象的真实感,在不妨碍国画平和浑融的基调下这一类外來技法,可以适当的吸收像徐悲鸿在画人物和动物时,能够把握住人物和各种动物的骨骼和解剖笔下画出准确的形体。象他所作的《愚公移山和《孔门言志》,其中人物都有真实人物加写生为依据

近代 徐悲鸿 愚公移山


徐悲鸿把人物解剖的知识和中国线描的修养,西洋画的技法巧妙的与中国画山石融会在一起画出了许多成功的国画人物肖像,是中西绘画相结合的典范

岭南派画家高剑父,本身就是┅位mingzhu主义革命家他常在个人作品中尝试融入西洋技法。岭南派在吸取水彩画的注水注色方面十分成功,重点处作精微的刻划颇能传婲鸟之神,为中国画山石坛开创新的一格

临摹是作为学画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如果只做到传述前人的成法,个人没有一点作为这對艺术本身应是一种创作来说是相违背的。清代的四王笔墨相当好,但是离开现实生活作画看来每一鼓法、每一笔都有所根据,但缺乏个人的创意学习传统,不是推陈出新而变为古画的复印机,这样就谈不到创新作画应当有述(继承好传统)有作(有大胆革新之嘗试),为传统增益新鲜的东西

荆治提出的"搜妙创真",与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有近似之处他们都认为绘画要在占有充分材料的情况丅,再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画出好稿子。

古代画家提倡饱游跃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才能在生活中发現妙的事物,寻得妙的意境这样的创造,具有真实的根据而不是凭空虚构。晋代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人物》中强调''空其实对则大失"叒说''对而不正则小失",前句是说没有以现实为依据的实对使人看去空洞无物,后句是说虽然看到了真实物而作歪曲之描写没有把握住實质,便是小失。

至于山水画家尤其强调旅行写生,以收集画村开阔眼界,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中说:“诗画均有江山之助,若局促里门趴迹不出百里外,天下名山大川之奇胜未经寓目,胸襟何由而开拓"即十分强调画家游历写生的必要性。

典型的塑造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人物或风景使用国画艺术之特长,加以概括集中使之更


为完整.典型。古代作品受到时代嘚局限性常常表现隐士之超逸,释道之逍遥.仕女之娴雅表现了古代画家理想人物之典型,对资借鉴

人物画,在描写典型人物中典型的环境描写也是不呼忽视的。画中的环境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有助于人物的内心刻划,而不是什么都可以画上去的古代画家宋迪爱畫八录,中国每一个地方差不多都有八景既可称为景,就要具备风景上的典型性作为创作来讲,即使每个地方真有八景也要选取最典型的八景,取之入画试看传为李成所作的竹胄峦萧寺图》,前后有四道飞瀑奔泻在险峻的山峰间,在群峰环抱下有一座古寺,仿佛在丘壑中有一件钟声传来典型突出萧寺的远离尘嚣景象。

另如阎t本平画的《历代帝王像》其中一幅表现吴主孙权的,通过孙权的深沉目光表现出孙权具有雄才大略的面色。晋代顾恺之的名作《洛伸赋》以主要人物洛神为典型形象,运用了浪漫手法使神物仙人与任鲁一起翱翔,增加了消侃迷离的气氛

即使画一株树,也应选取其最佳的一株就一株树的形态讲,有好看的一面和不宜人画的一面董其昌在《画眼》中说二"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都对以说明典型的重要看到什么画什么,不加区别的滥入画面是违反典型塑造原理的。

过去学习书画常常以画谱为范本,学习绘画的人差不多都有一段临摹画谱的经曆。

中国画山石谱出现的很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木刻版的《梅花喜神谱》,元代就有了李衍和管仲姬所撰的《竹谱》随着明代版画插图嘚发展.不仅是编谱的体例逐渐丰富,而且印刷的技术和雕刻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画谱也出现了综合性和专题性的区别

明代出现的綜合画谱,如顾炳编辑勾纂的《伽氏画谱》又称《集雅斋画谱》"明末清初由胡正言编辑的《十竹斋画 谱》,清代沈因伯主编的《芥子国畫传》以上是在中国流传较早较广的几种。所谓综合性的画谱是与专题性画谱相对而言的,这种类型的画名批集不同的国画品种如屾水、花鸟、人物以及题诗和解说等内容,图文并茂地编织在一起由雕工刻版,有的还用木刻套色水印技术早期圆满在编排上比较单調,系统性也较差到清代《芥子国画传》向世,中国画山石学的谱式才正式形成并趋向于完著成为初学中国画山石的必备课本。清末囻初之际出版了石印小清今名人画稿》等普及性的画谱,内容多属于画稿性质都没达到《芥子国画传》的水平。

一、顾氏画谱与唐六洳画谱

这两种画谱都是编成于明代单线木刻本《顾氏画谱》刊刻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摹编者为明代画家顾炳他本人是画院画镓,供奉过武英殿得以看到许多名迹,因而尽力勾摹下来以为画谱他所编辑的体例简单,以时代为顺序辑刻了顾恺之、阎立本、阎竝德、李公俄、苏武、米节、巨然、赵孟颁、管夫人、黄公望、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董其昌等一百零六个名家作品,内容包括山沝、人物、花鸟、竹木等每一画页配有作者介绍。学画者通过这一画谱可以综观名人佳作于一枝。

《后六如画谱》又名《唐解元仿古畫谱》全书一卷。唐寅以山水、人物见长在这本画谱中,有唐寅摹绘的山水、人物、花卉、鸟兽唐寅长于细笔勾级,刻工也能精雕體现读者从这本画谱中,可吸取其技法及布局上的精于巧思及熟练丰富的用笔变化。

该画谱主要是以花鸟、兰、竹、梅、石结集而成分别编排书画、墨花、果港、翎毛、兰诺、竹谱、梅诺、石谱,共八类

《十竹斋书画谱》在当时流传的画谱中声誉很高,该画谱使用叻水印套色技术墨与色体现了国画的浓淡参差之妙,画谱中还摹刻有周之冕和陈道复的作品画谱中Te别是鸟的动态多样,配有名家题诗在当时印刷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这种套色画谱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学画范本。

《十竹斋书画谱》的作者胡正言清时任职武英殿中书合囚,十竹是他的斋名其画谱因以十竹斋为书名。

《芥子园画传》是过去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普遍的一部画谱。出版二百多年来初學中国画山石的人,都受到过这部书的帮助和启迪凡是学过绘画的人,几乎无人不晓

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李渔,他在喃京有一所别墅--齐子园《芥子园画传》这部书的命名由此而来。

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家中藏有李长衡的课徒山水稿四十三页,在此基础上又请山水画家王安节,经过三年理整增编归纳各种山水技法,以成系统篇首还有文字部分。《青在堂画说》并附有临摹古囚的山水四十幅,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用木刻套版刻成成为《芥子国画传》的第一集。

此后沈心友又将清杭州画家请欧庵编的《竹兰诺》与王安节、王富草、王司直兄弟所编的《画学浅说》,合为画传的第二集后改为二、三集。

但沈心友原有四集《写 真秘传》的編写计划未能完成。嘉庆二十三年(公元 18 18年)书商把丹阳传真画家丁鹤洲所编《传神秘诀》,再凑集《晚笑堂画传》刻版行世成为畫传的第四集。已非沈心友的原作作为《芥子园画传》的续集。丁鹤洲的《写 真秘诀》因为是中国人物肖像画最宝贵的传统知识,经過画传才广为传播

由于画传的极受欢迎,而原书传刻失真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由当时的画家巢勋,对前三集临摹后重印并对第四集重新编辑,辑录了古代画人物的理论保留了丁鹤洲的《写 真秘诀》,增补临摹古人的作品这就是巢氏临本的《芥子国画传》。

《芥孓国画传》的最大优点是每篇都有理论的论述,简单的画史介绍技法样式论述,对程式化的排比对被法的分类,山水的点景花鸟嘚画法归纳最为详尽,附有大量的图例文字与图画配合紧密,由浅入深条理清晰,适合初学者练习基本功但编者有时代局限性,宣揚董其昌气韵必在生知等陈旧唯心的东西这虽然是次要方面,但临习中应当有所注 意

该画谱与膀子国画传》为同一类型画谱;.《三唏堂画宝》又名《三希堂画室大观》,画宝的编排顺序为山水、人物、竹、菊、仕女、翎毛、花卉、梅花、兰花、草虫、石各港大观共十種谱式每谱之前有各名家序言一篇,有关画种的浅说一篇卷前还附有著名书画家曾农髯,吴昌硕于右任等题词,主编者时九如此話编成千公元一九二四年,选图二千一百八十余幅起手画法一千零九十余条式,画谱多选自清末、民初时期上海画家的作品少数也有奣代陈老莲,清人金冬心的作品其中在人物一卷中,选录丁鹤洲《写 真秘决》见其他山水、树木、.楼阁、花鸟、兰竹等各图例多采洎《芥子国画传》,一所不同者集中编有仕女专辑,加上山水人物专辑,堪称洋洋巨观

《古今名人画稿》比《三希堂画宝》较为简噫,即只选名人作品的画稿而无文字之解释原书创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至清光绪二十一个心元1895年)编成全书编为三集。书中收录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名人作品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兰竹等各不同的画种。所选历代代表性的画家有宋代的马远、郭熙元代黄公望、吴镇,明代董其昌、沈周清代王石谷、恽南田等。所选作品多为平实秀整之作注意到学画者易于入手临摹。

该画谱與综合性画谱不同专以一两种绘画品种编合成谱,可称之为专题性画谱最常见的是宋元时代就流行的画梅及画竹之风,形成梅竹画谱鋶行宋代已有梅谱出现。到元代竹谱十分盛行,象梅道人吴镇、管仲姬和李衍等人都有《画 竹》、《墨竹》等谱行世

其他还有以山沝、花鸟各自为画谱的,也有以唐代人的名诗为专题画谱的这样的画谱,内容简明初学者得到后,可以专精于一门

该画谱可称为中國最早出现的木刻画谱。画谱为宋朝末年来怕仁编绘分上下二卷。谱中按梅的"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的幾个阶段画出各式梅花图例一百幅,配以题名和五言诗于画旁实为中国各类画谱的先型。

编绘者宋伯仁字器之,湖洲人他本身就昰一位墨梅画家。他构思新奇梅花的勾勒简练。每围各象一形以为程式加深学画者的形象记忆力。此话曾于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重刊。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李衍《竹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专题画谱后来许多竹谱的体例大都受到此书的启发。

李衍《竹谱》共分竹谱、墨竹谱、竹志谱、竹品谱四门书中列出许多程式化写竹方法,以及风晴雨露之体现广征博引,其画竹技法熟練而苍劲

集雅斋画谱辑刻的画谱最多。编辑体例前面是画,后面配古诗其中山水、花鸟雕刻精致。(《集雅斋画谱》又名如中画谱》)

《五言唐诗话》、《六言唐诗谱》、《七言唐诗话》,各为一卷都是集雅斋主人黄风他所辑,蔡冲表等绘图刘次泉雕版,工程┿分浩大

《各体唐诗谱》取唐诗五十首作成诗意画,看图吟诗引人入胜。初学者从这些画谱中叶以领略到

诗意画的作法,锤练中国畫山石的意境领略作品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方法

梅、竹、兰、菊四君子合港,是由集雅斋绘刻孙继先作画。四君子是入手學画的最佳教材画谱使用不同形式的图 解,从梅、竹、兰、菊的枝干处理花与叶子的画法,以及布局上的俯仰正倒都有十分生动的描绘,可作为四君子画的临摹范本

清代蒋和所编绘的《写竹简明法》,是画竹的专题画谱书中按画竹的入手顺序,摹绘了无代柯敬仲、明代更仲昭以及清初画竹的名家局部画时法对于竹叶的排叠方法和顺序,画出大量的示范书的后一部分附有集前人画竹的语录,还囿他本人的写竹杂记

龚贤(即龚半千),是清初金陵八家中一家长于山水画,以墨色沉郁和擅长渲染为特色驰名于世。在他所作的敎画课徒稿中善于运用自己画山水的丰富体验,总结关于画树、石、建筑的方法分析运用笔墨的要点,每作一个例图都加上旁往以助说明。

这册画谱重在实际不设空虚之说,解说中提到容易发生的毛病是什么后面附有他个人的作画语录及"画苑名家"的介绍。可能因為这里是一部课徒画稿过去没有采用木刻水印版印刷,使这部画稿在流传上受到一定限制

这是一部名人画像专集,作者为清代画家上官周所画人物起自汉高祖刘邦,终于明代郭德成全部用线勾描,神态生动线纹流畅,比例匀称是初学线描的良好范本。陶氏庚午夲刊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在每一画像后附有历史人物的生平及简单评传。

其他如周履靖《天形道貌》、《传神秘诀》、《天下有屾堂画艺》都附有图解。在我国明代的版画全盛时期于崇恢年间刊行的《天下胜概记》,收有山水插图五十多幅如国内名山黄山、華山、桂林、雁荡山等,也是我国一部早期的山水画谱画和刻工都很精美。《点石斋丛画》中的十八描法对流传下来的描法名称,画絀图例说明虽然图例中的示范有一些雷同之处,但对研究人物衣纹描法仍有不少参考价值。在本书“十作描”中将原图刊出,以供參考

中国画山石的执笔法。是用四指着笔小指不着笔而附于无名指的后面,与油画的执向笔和素描的执铅笔不同油画笔和


铅笔都是鼡三指着笔的。

为什么用四指而不用三指着笔呢一个原因是中国画山石所用的毛笔是锥状体,四指着笔时笔管下垂,国画多用中锋洏向下垂直的笔锋,恰好容易出现中锋而三指着笔,叮出现偏锋象油画及铅笔画,还需要使用偏锋可见执笔决定于画种是什么。

另方面国画与拓法有密切之关系。国画强调用线及写法因此画法及书法用笔有相通之处,所以一般国画常常称作写而少称作画

握管执筆的高低,要责所画的是工笔还是写意工笔画执笔则要偏低,写意画执笔则要高而且要悬肘运笔。篇幅不大的小写意画多采用悬腕運笔即叮。一般笔管五、六寸长时.工笔画不能低于离笔管最下一寸的地方写意可在二寸至三寸的地方,因为写意画的运动速度比较大┅些

在作工致的人物画、或画人物的面部五富细微处,必须枕着碗来画即把腕靠手桌面 上,这样指头也得以稳定以描绘其精细处。

懸脱是把手腕的部位离开桌面而是起来其旋转的幅度比枕腕大,运动的轴心转到了肘部一般画较大篇幅时,是立在案前画的这样就昰悬肘作画.运动的轴心在肩,旋转度又大于悬腕

就一张画讲,常常有一些地方写意需要站着悬财画,而有一些点景处如房屋、舟車、人物就要坐画,有的还需要枕腕来画而画写意的花卉、兰竹等作品时,常常是悬肘站画一气呵成,可得挥洒自如随手应心之妙。清石涛《画语录》:"画受墨果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初学者笔不应心,悬腕和悬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逐步做到纸、笔、惢、手相一致

这是谢赫"大法"中的第二条。"骨法"系指形体结构.包括面貌、骨骼的部位"用客''概指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技巧。连起来讲是說明用笔不能脱离开形体与结构的准确性,二者是紧密相连的

晋代顾他之已经提出了骨法的要求,但他尚未与用笔联系在一起迈过今忝广大国画家的实践,对合法用笔方面又有了新的涵义这是因为过去谢赫"六法"的制定是专对人物而言的,现在用这一条指导绘画既应體现其原有的同于人的结构,又应体现用笔之骨力在用笔方面,也比古代的线法描法有了更多的发展,即状物写形中同时要使用笔與形体一致一,不绵软、不纤弱单从用笔的要求上,荆浩还提出过筋皮、骨、肉的四势之说,更加丰富了不同等线之变化

毛笔的笔頭共分三段,最关的部位是笔尖.中部是笔膻与管相接沙为笔很。通常绘画使用的是笔根以外具有弹性的部位国画一切技法变化.都昰笔锋与笔胆作用于纸上的结果。

中锋执笔是将笔管垂直.与纸成90度.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笔线挺拔流畅,一般使用于勾勒人嘚面部及衣纹等各种物体的轮廓线侧锋的执笔是把笔管横卧。与纸成各种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笔尖一边光而笔腹的一边毛,并囿飞白的效果山水人物画在皴、擦部位上多用剧锋,画出的线有厚、重、毛的感觉在轮廓部位上多使用中锋为佳。除了

白描以外一幅画常要中、侧锋合用,大多数画家是如此但也有象元代画家倪云林偏爱用侧锋去画山石的。

为了使笔线含蓄而不露火气有意去温灭筆锋的痕迹,以强调某些物体的质感就要采用成锋,藏锋的用笔有钝拙之意味


露锋用笔是在笔画首尾处都留下明显的笔痕,看起来全角有些刻露藏锋和露锋,在书法上吸取了许多经验成锋的笔法,一种是采用了书法的道太平出法即在落笔时,线条当注右行的笔先紸左行收笔时再向左缩回,于是头和尾的锋芒裹藏在内了另一种藏锋是"''虚落"的办法.就是注右行的笔线。由于快速行笔而是以含蓄の笔势落到纸上,收笔时又揭笔左目而起藏锋之笔势.好似在悬空作势完成的。

凡是按照自然书写习惯顺序行笔的都叫顺锋,比如画┅道线一般习惯都是由左往右拉,要是画直线一般则由上至下拉,这样的笔锋则呈顺势如果采用相反的方向,把笔锋逆转来画笔鋒也采用逆势,这就是逆锋用笔


还有一种逆势,是笔锋方向正在向古行笔时中间突然逆问,笔毫则逆着纸面磨擦而前进趁着这种散開的笔头画下去。可取得另外一种效果。

凡表达光滑平整之物体质感可以用顺锋,获得圆润、流畅的效果凡表达一些粗糙物体的质感,以逆锋的效果为佳亦叮斟酌内容之需要,使顺锋送锋交互使用


"书"是画圆的手段,''析''是画方的手段''嗯''是画细的手段,"按"是画粗的掱段就其形成线的基本形状来说,就是方圆粗细线法可以千变万化,其基本行笔不外是圆和方两个最基本线型由此变化而至于无穷。

画方线的转折处称为桥笔,行笔当折时按一下笔锋而成桥但圆的转法与折不同,在转弯处要把笔管轻轻捻动一下,这样的转笔可混去生硬的痕迹墨也不会渗出疙瘩来。如画人脸的轮廓、梅花瓣都多用圆匀之线型,转运流畅的画出。''

又由于一根线条在勾勒农纹忣树干时要求有粗。细之变化就必须有时给笔锋的压力大些。而又有味把医力减少、以提笔运行而产生出妇线来。

圆转笔,圆转時可轻轻捻动笔管使线圆匀。

“拖笔”握管处要高,而且要悬肘画使拉长之线条有舒畅流之姿,象画水纹、荷梗、藤蔓等都可以使鼡此法

"战笔",是在行笔中微有抖动以避免线纹之光滑板滞.如十八描中的战笔水纹措,画石头的角校坎坷之状以及远视觉的线纹.嘟可以用这种战笔来表现。表现于用笔上是手指提顿颤抖中行笔,画出的线型有象枯藤绳索,迟涩而又凝重

国画用线条表现物象、表现山水或人物之衣纹.及动物的羽毛、流水的浪波。许多物象的完成手段都用“勾”形式的人物画.更是用线勾出来的至于富有民间銫彩的年画。也是单线平涂山水画的初级阶段,山石树木也全用勾勒直到南来马远、夏去的山水,还喜欢采用勾析法唐、家山水技法在发展中,逐渐增多被擦点染的成分从中国画山石的总体看,技法里很多样仍多数离不开''勾"。如句和染结合使用的叫勾填或勾染勾和点相结合的,有先点墨叶后勾叶脉称做勾花点叶。山水画中先勾轮廓后皴石纹的称做勾皴。可见"向"是中国画山石造型的主要手段句法不同其效果亦不同,如写字分楷书和草书,国画分工笔和写意国画要根据画法的不同来确定句法,如是工笔画就要用楷书的筆法来勾,如果是画写意画、就得用草书的笔意勾既可用中锋、侧锋勾,也可以中、侧交互使用虚实、粗细、毛光、方圆的线,根据芉变万化的描写物而变换使用

前面提到,坡是后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技法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中,还没有被笔皴是中国山水技法逐步完善的标志。

皴的功能在于辅助勾线时所未尽完成的效果包活物体的体积、阴阳、纹理、质感,进一步填充完成所以被不能唱主角戏,一般作画顺序是先勾后皴随勾随皴。如果画山石分成几块来皴要注意留下补皴和染色的余地。

一皴还可造成距离感人如近处屾石多被成凹凸之感,中远渐稀远景则可以略而无皴,过去说“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这里也可以说成是"远山无皴"。

过去人物无皴現代人物画凡是分面处,多有用皴法来表现的以加强肌肤之质感,衣纹的皱折在形体隆起处也有用皴以助效果的,甚至老人的胡须也鼡皴笔表现因此皴法已从山水引用到人物画花鸟画等方面,在画树干鸟背的绒毛、花瓣部他的施皴,会有充实之感皴与色在用笔上技法不同,皴用侧锋多笔触纸面的笔感轻些,而勾多用中包身契且笔感要沉重一些,皴时也应当见到笔锋才有力量

“擦”是横卧笔尖,轻轻地用笔腹蘸着淡墨在皴过的山石树皮上擦拂以增强厚度和毛的感觉。在使用擦笔时要使笔头的水分少一些,否则就变成染了在使用擦笔时,把一些片断分散的鼓点进一步连接起来了效果会逐渐统一。在山水画中常常是鼓擦并提二者的技法比较接近,所不哃者技法应程调笔锋,而擦法要把笔锋减弱

先谈谈点在国画中起什么作用。


宋代郭熙给点下过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以笔端而注之谓の点点施于人物,亦施于木叶"清代后岱则认为"盖点苔法为助山之苍茫,为显墨之精彩"(《绘事发微》)。用代唐志契更认为"画不点苦山无生气"。郭熙先说点之用笔是以笔尖注成的又谈用途,有助于人物树木之使用可见宋代在人物山水画中,已十分注意到点的作鼡并且大量使用了。

在中国山水画中"点"是概括多种形象的符号,比如一个大的点可以完成一个远山的淡影或者一个大瓜,一片叶子一般这样的六点,国画上也称作八小一些的点子用处最多比如宋代米蒂父子所画山石,完全用点来完成创为米点被法。点在山石上嘚苦非有所专指,它概括着许多样蒙茸丛生的野、野花、野树点在树b的点,便是笼统一些的树叶但前整树头形状组成而点出的圆点、直线、横点、斜点之类,也可以是专指一种树科的点多是墨笔点,而后罩上颜色点的用色之法,一般在墨点上罩以草绿或花青也鈳以直接用白粉点出梨花或梅花,红粉点可表示桃花或红梅如果直接用石绿石青点即可表明是树叶了。今天国画家对技法有许多探索使勾点和点染的技法越来越发展。比如画人的头发也有用笔点的。然拮乘着潮湿不干时破笔少加勾丝,山头如是点也可略加皴,有渾然一体之效

以上指写意车,如是工笔点染大多是把树点先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再染上应敷的颜色人物画有些地方可点出,如人的媔部颜色嘴唇颜色全用平涂亦很死板,若按人面肌肉分面点染出业,就可使阴阳浓淡之间一笔即可完成,而使形、色、质俱备

中國画山石把点常视作最后一道工序,如眼之点睛山水画之最后醒提,即用点来解决明代画家沈石田,对点苔特为慎重据明人李日华記载:“尝闻白石翁集画一箧,俱未点苔语人曰“今日意思错钝,俟精明澄澈时为之耳”沈石田和文征明都是点苔能手,沈石田的苔點真是下笔有八面锋芒之感,用笔苍老钝拙他和梅道人都可称为点苔画手之冠。

“丝”有两种笔法一种是常见的尖笔丝,用在画人粅的头发胡须、鸟兽、羽毛、皮衣皮帽等,使用特别的小红毛一根根画出来,工笔画大都采用此法另一种是用散锋来丝,就是把毛筆的头捻开压平利用这种扇锋,一下即可画出很多根细的毛


丝毛也有"干丝"和"湿丝"的不同画法。如画老虎或鸟的毛羽千画时一根根把毛画好,再行染色染墨也可以先行着色,趁湿来丝毛画人物的头发、胡须也可这样做。

化签是当笔蘸墨后型塑叹五色笔头合墨量渐尐,笔锋经过连续运笔呈现不整齐的笔毛,可画出干枯的笔意如桔树皮,石头表层都可用粗笔去画。清代有位花鸟画家虚谷最长於用枯笔作画,形成他独特之画风

飞白原为古代书法中的一体,是东汉书法家蔡邕看到工人拿着刷子刷墙有所启发而创造。画家把此法移到国画上它与枯笔的不同点,在干枯笔用的干笔多飞白是借重散锋的效果,画虚处的山石、皮毛、网络、柴草或画不经意的地方,也可具有锥画沙的效果

中国画山石大胆用笔,不宜拘泥要求流畅一气,不凝滞不呆板。怎样才能做到这样的用笔主要应注意;先立其意后落笔,"胸有成竹"而后下笔这当然不是漫无法则的乱画一气。这种大胆的来源、是凭着技巧的熟练性如对人物组织安排,衤纹的来龙去脉构图的疏密聚散,都须心中有数而不是现想现画,临时对付

但是无论多么高明的画家,如何审慎的构思和草稿落筆之后,也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予期的效果有的已表达出来;另一种是力不从心,出现某些粗忽不到之处这就有待于画家"细心收拾"。即是说有些笔墨间的对比,只有在有了一些初步效果后再加增益和润色,比如说如果干笔大多,再补衬一些湿笔某处过于空疏,再补一点实处墨色暗淡,再勾提一二笔以增精神。

''即是收拾也要细心揣磨,如果确是败笔大多无法收拾时,那就要总结失处哬在重新再画。所以说收拾也仅只限于主体用笔上的加工和润色这里也应有主次之分。

用笔功力深的人可以力透纸背,这并不是说真的每~道笔画都可透入纸背面,而是就国画用笔沈宕札实而言过去"书画同源",如果是从用笔都应具备力量讲求笔法而言,倒是很對的


初学国画的人,常常失之于软弱浮飘虽然形象画出来了,但用笔软弱不耐人欣赏玩味。要做到笔力沉着一方面是在临摹中认嫃的磨练,包括用书法来练笔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不管是浓墨;淡墨;也不管是快笔、慢笔都要画得不浮不滑。要达到以上的技巧还可以参照古代书法家的要求,象话遂良所追求的''下降p泥"和"锥画沙";邹彤追求的''斯机股";颜真卿追求的"屋漏痕";怀素追求的"壁诉"等嘟是艰苦炼功而取得的实际体验。

几细笔工谨勾勒或单用白描,或填染重彩都属于工笔一类。凡粗略简化其用笔或点染,或泼墨的都属于写意画一类。凡兼用这二者的方法使工笔略为随意些,而写意又略带工整者叫半工半写,兼工带写或者叫小写意。前面曾鉯书法做比方工笔如楷书,写意象草书兼工带写等于行书。

初学国画宜于工笔人手常有习画不久的青年,入手的基础不多也爱粗筆大抹一番,这样学画不容易深入即使学习写意画的,在收集写生素材期间也应采用工笔的方式最好。因为创作所需用的材料是越细致越具体越好只有在具体细致的原始材料上;才更便于概括提炼,如果在收集材料之初就画得很空,这样对对象的了解也不会十分深叺

中国文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它的雏形象简单的图案后来在中国书画的发展中,一直有互为增益晴雨之功加上中国画山石鉯线为主的骨法用笔,就又有"工画者多善书"之说元代书画家赵子昂有一首专门体会书画互补的诗,"石如飞白木如箱写竹a目金入铁通,苦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七画本来同"。即指以书法人画沈石田受用篆法,赵之嫌用隶法吴昌硕用石鼓文,徐渭用草书可称是善于贯通書画脚。


作为锤炼画线的手段,增强民族传统的特点国自带着拿~点书法是必要的。但是过去强调到不恰当的程度说是"书画异名而哃体"也是不恰当的,比较贴切的说法是黄山谷的见解"画之关组透入书中则书亦透入画中矣"。书画家赵之谦的"直从书法演画法绝技未敢談其余"。但把他的书法和画对照起来看还不能就说是直接在书法中演出的,二者究竟有所区别

画家兼擅书法,自古有之.其益处是:┅可增强骨法用笔;二可提高题款水平;三可体会计白当黑的布局古今对书画兼通的,历代不乏其人如宋代的苏东坡,元代的柯仲平明代的文微明,清代的郑板桥等人他们各有精深之论见,如元代王蒙的鼓法中常常杂以篆隶奇字;赵之谦"以篆隶书法画松";郑板桥"偠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残'';石涛''右人以八法合六法而成画法,故余之用笔勾勒如篆、如草、如隶等法"。都可说明他们在不同程度_L汲取了书法中的养分,使绘画笔法为之一新

皴法在中国画山石技法中,是分讲画山石的方法.所以明代汪珂玉也称之为"皴石法''"昰画家将物体、分阴阳、明向背的方法汪珂玉总结名画家的皴法计有14种.现录如下:(注文略有删节)

王叔明画石法 芥子园画传


实际上效法也不止汪阿玉所辑的十四种,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在"伦坡"一章中提出''右人"丐!11水被分十六家.日披麻、回云头、日芝麻、日亂麻、11折卅同乌牙、日斧劈、田雨点、日弹涡、日骷髅、l]矾头、日荷叶、曰牛毛、曰解素、日鬼皮、日乱柴''"也有人总结出三十六种,這些都是古代画家根据不同山石纹路构造而创作的当然也不限于这三十六种,清代画家松小梦解释说:''彼法名目皆从人两眼看出,似哬形则名之日何形非人生造此形此名也''"。明代的画家董其昌根据唐代禅家分宗论,把画家的山水也分为南北二宗代表着南北宗论的屾水效法,确实有些区别如北宗李思训所创的小劈斧效,用笔着重在勾勒表现石骨崭然的石头山。一类如南宗王维所创的披麻技表現土石掺杂,山形浑圆面较少棱角的土石山而董其昌倡立此说的目的,是在于重南宗眨北宗。

《卖半千画决》认为只有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宗,其余都是旁门左道他还认为明代的戴文进、吴小仙等浙派画家所使用的大斧劈,不入鉴赏家耳面这样以分宗和效法來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既不科学而且也带有宗派之见。

我们学习古人的效法既不应套用成法,而懒于从真山的纹理上运用自己的技法也不要轻视前人积累的成法,置有用之法于不用而应是融会古法,不断渗入新法丰富山石的多样化表现。

现从三十六种鼓法中按其线型分为直线被、曲线破和点破三类,把技法精简为二十二种列表如下:

长披皴、短披皴、解索、牛毛、荷叶、乱柴、乱麻、云头、鬼皮、骷髅、弹窝

大斧皴、小斧皴、矾头、马牙折带

大米点、小米点、雨点、豆瓣丁头、没骨

圆线皴的变化最多,好象这种方法易于表现南方土石相杂的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披麻效宋代韩拙已在论石一章中.提出这一名目,"有披麻披着有点错效者"(《山水纯金集》),可见已是使用了很久的一种被法这种效法的形状,很象一缕缕披开的李麻纤维早期使用此被法的画家有董源,晚一些的有黄公望尤以黄公里的《富春山居图》最有代表性。线条如雄画沙山形多适于半圆,左右分拂这种效法对重叠着的坡峰山峦.富有表现仂。

由长披麻派生出来的叫短披麻、破网技、牛后坡、乱柴效、乱麻坡等序.都是在披麻坡的基础b略加变化而成象短披麻的订法.更便廣描''丐山石颠储.邱第万咪的山势巨然、赵孟淑、吴仲十、农其h部常用这种鼓法作画。

王叔明画石法 芥子园画传

顾名思义解索皴就象一團纠结着的绳头,下面分解开来以表示山的脉络纹理,用笔也如同以手解索越披越散。在前者有范宽使用此法在后则有王蒙、赵孟?等人

元 王蒙 深林叠嶂(部分)

清 梅瞿 山水(部分)

牛毛皴是王蒙最为得办的皴法,他以交错萦绕的牛毛状而得名这种皴法,如作古篆文层层编织,画法以似乱不乱乱中有理为合宜,去头皴略似这种用笔用笔横向弯转,但没有牛毛杂乱

元 赵孟 鹊华秋色(部分)

湔面介绍的几种.部是以线为皴,点皴类是第三种类型的波播即少量用线勾一厂轮廓,或者全部以点组成皴法凡属这种类型的,都属廠机被一类

在米布以前的古代山水画中,点皴不是太多偶然也出现过类似之画法,如五代菜源输湘图》和宋人的(雪麓早行图》、范寬的《溪山行旅图》等

点皴也是从自然中提炼出来的,它既可表现有满山峰的茂树用小点组成的点被,又可表现出山石的坑窝及剥蚀鈈平的岩石

此法创自宋代的米布、米友仁父子。大米点一点就好象一株茂树重叠起来又组成一座座山峰。点破也用少量的线点为骨架再用点点出山的脉络起伏。也有的全部用点点成以浓淡区别远近。后继者有元代的高克恭沿用此法方方显也用苔鼓作画,直到清末嘚吴石仙他把米点又融化_L西洋画的渲染法,所画出的雨景雨意极浓。(见下图)

北宋燕文贵的《溪山楼关》山石是用小米组成的。从这幅图中看出画中的小米点,如果与大米点相比一是形状小,二是大米点多作横画的愿点状小米点多作竖画的圆点状,小米点附被于山石表层的起伏转折处比大米点更能表现山石的多样性和丰富住。(见下图)

或称之为芝麻皴雨点皴也按山石的阴阳向背加坡,以表示石纹和土壤或称之为雨淋墙头皴。

较晚使用雨点皴的有石涛他有时把这种点不严格按照石头的轮廓画,只是散乱的点缀在画媔上成为一种装饰性的点子。这种点法比较符合石涛奔放的用笔而不拘泥于固定在那个位置上,随意而适助成山峰岩石的飞动之势。况下图)

宋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豆瓣皴是点皴变体之一从关同的《山溪待渡图》透露了这种皴法的排列样式,特点是大小间错的豆瓣形狀聚散有 致。

此法也称作泥里拔钉皴其形如铁钉之状,或先泼湿后勾挑起右应左,起左应右或上下之间的挑出,片片点,据《芥子园画传》介绍是江贯道从巨然山水中变化出来的(见下图)

在以前各家画谱中,都未有例证应属于王洽的泼墨一法,推想可能是從点法和渲染的二者结合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手法画法是少见线条,多见大墨块象荷叶之用墨,先用大笔挥洒略略找补细处。石涛在怹的语录中也提到过这种手法。可惜王治的原作无存;现在画家各视自己的爱好发挥

古画作品中,可称得上没骨的比较少见明代徐攵长和郭诩花鸟画中的石块,全用写意的设骨法清代辉南田则用较工致的没骨法,仍可表现山石之骨棱及硬度及有软绵之病。也有人囸因为没骨法缺少线放之故不把它视为被法,或径称为点风或泼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养宰牛

前面已谈到作为点法的用筆.这里再来介绍一下苦点的种类和用法。

苔点固形而异有数十种之多。清代郑绩曾介绍点的用途"其意或作石上鲜苔,或作坡间蔓草或作树中薛梦,或作山顶小树概其名日苔点。"''(见《梦幻居画学简明》)其定义是很确切的。这里主要是介纷表示叶、草、花等非雙匀的各类苔点按照前人所总结过的程式,对各种形状的点加以区分和归类,列成以下苔点名称表:

 直垂藤点 破笔点 垂叶点 尖头点

 平頭点 仰头点 垂头点 横垂藤点

 大混点 小混点 柏叶点(胡椒点) 梧桐点

 梅花点 鼠足点 菊花点 椿叶点 聚散椿点 藻丝点

 个字点(个字点双勾点)介芓点(疏竹、杉叶点)松叶点(刺松点、攒三点 攒三聚五点 仰叶点)


上表仅就其点状分类的这种分类可便于初学者进行识别。《芥子园畫传》中曾说"点法虽不同然随笔所至,于无意中相似者亦复不少"。所以不论其为圆点、斜点近似相混之处是难免的,无法作出截然の划分

作为树叶而画的苦点,首先要辨明所画的树科是什么才好根据其树科点缀出树头的外型,只有时状和树冠都一致了才可以画絀某一树科之特征来。所以叶的聚散画法要本千树科结构,不宜散乱才可表现出树的品种。

其次所画之季节亦和选定树种,使用夹葉当否有关梁元帝描述树木和叶子的四季特征,"春英者叶细雨花繁也夏荫者叶密而茂盛也,秋毛者时疏而一零乱也冬骨青叶枯而枝槁也"。象桃李之点缀春色梧桐、槐树适于更热,枫树、柿树表现秋光寒梅、柏树多在寒冬。在一般山水画中的树叶和山石匕的苦点哆是概念、性的圆点,而少用专指某种树科或某种花草之苔点

直点类用以表现远视觉的蔓藤,竹叶或芦苇收笔时微露锋尖。破笔的画法多用于写意性的树叶略呈钉头形状,用破笔侧锋画出参用抢锋,不宜于拘板

直线点中还有两种,一是垂叶点可表现远视觉的树葉,二是尖头点可表现山石土坡上的杂草。

横点类约有下列几种平头点和仰头点,可用于画笼统之松针用笔要按冠形状,逐次布置;垂头点在起笔收笔处稍为下坡,以表现杉树之形状;横垂直点一般直接点在藤枝上

圆缺是画苔点最主要之点法,也有数种大混点鼡于表现成片的秋叶;小混点可表现稀疏处的散叶,紫荆一类的混点叶;柏树点用零星小点组成柏树远景的叶状

胡椒点为各树兼用之概念、点,可点出圆笔中带有芒刺之状点之间当有组合连接,可用之表现樟、槐、柏树的树冠;梧桐点可用于梧桐点时或三或四的聚合,叶状大于胡椒;梅花点数点都宜拱向中心鼠足点可画格村的树叶宜用斜笔点出。

斜点类有菊花点可画成圆形微尖;椿叶点光画枝便,然后点成现状之复叶宜左右分拂,与介率点的笔法不可混同聚散椿叶点和藻丝点属于此类。

弧线点类为数最多按其形状,又可归納为三类

1、 个字点类, 个字双勾点属于此类

2、 介字点类 疏竹杉叶点属于此类

3、 松叶点类 刺松点 攒三点、攒三聚五点、仰叶点俱属此类

介芓点与个字点在用量上仅次于圆点类在用笔上均略带弧形,用以表现南方的木棉、荔枝、龙眼之类的叶子松时点呈半圆形弧线,主要鼡于画松针象唐代韩幌《文苑图》中的松树,即属这种画法在京照及许多古代院体画中,多使用圆球放射状的松针根根松针内向一個圆心,现在花鸟画中还多使用球状松针的

属于聚合状的有攒三点、攒三聚五点。二者形状相近攒三点和攒三聚五点的区别,在于攒彡点以三点组合交互市紧攒三聚五点可以或三或五的组会再交互布置。

个字、介字的点都画成下垂状。松叶点作上仰笔状微曲,无論上仰或下垂之叶都不宜画得过直。

清代龚贤总结树叶的苔点画法时说:"一树一叶叶子不可雷同"是指要按不同树种画时.不能一概作荿点状。每个画家画叶的手法也多有不同,象龚贤把树叶概括为以下六种画叶法:

1.圆点子叶 2.扁点子叶

3.半菊头叶 4.松针叶

5.松针向咗、右式及下垂叶

夹叶比起苔点来说苔点只是一种概括的描写。夹叶的画法(龚贤称为树叶)就要细致的勾摹出叶子比较具体一些形狀,然后填上色彩如枫叶可填以丹砂,春夏可填草绿或石绿色调应适应季节之要求,在权头布叶时应按树科之不同,其分布形状也互不相同最有特点的是松叶与柳叶,与其它树叶是迥然不同的山水及人物画中的苔点,有绝大部分用墨点出用以表现不同形状的花艹和树叶,但其中也失水要用一些双勾的夹叶特别是工笔赋色的画。利用夹叶填色的方法和工笔画比较和谐一致。

夹叶点是把单时点嘚形状加以双句而成.如梅花点、浑圆点、个字点、介字点、胡椒点、梧桐点多.都依单叶形状以句后填色(也订的不慎色.只用颜色複勾一下)一般春夏季的树叶.多以草绿色打底后,上复一遍石绿或石行秋树或染储黄,或坟胭指枫树叶填殊砂花卉则应按不同花的科目散染_大叶中的独特形状也计产点中所没有的同案式样、如三角状、锯齿状等等可能是由并列起来的丁头点脱化而出的。

夹叶是构成Φ门画特色的一个部分是前人慨括出许多画叶的程式画法。现根据不同的形状整理出九种.并按照《芥子园画传》上的填色方法,填鉯适当的颜色九种火叶的名种如下;

1.介字和个字夹叶 2.枫叶及齿状夹叶

3.梧桐夹叶4.槐叶形夹叶

5.柿叶形夹叶6.婆罗春夹叶

7.国菊半圓菊夹叶8.杏叶形大叶9.梅花形夹叶

其中坚说明消,象枫叶和齿状夹叶其画法一种是以上仰或下垂的三角形表示;另一种以锯齿表示,茬明代画家蓝玻的作品中这样的夹叶常常使用。填色多用红色如朱砂、朱源、胭脂、赭石均可;除了尖齿状者外,有一些圆齿状的夹葉填色可按树种之特点。

梧桐夹叶和花卉画不同,一般很少画出叶脉何的填石绿,有的填石青桐叶叶片最大,近代公园马路广植法国的梧桐,其叶略小平梧桐画法可相同。

愧叶形的夹叶包括椿叶、偷叶等都属于此类,因叶片不久亦可成片的通染。柿状夹叶一般果树多用,深秋经霜见红填色与枫叶同。婆罗门椿、栗树等夹叶畜草绿石绿均可,或背后反衬石绿也可''上半叶浅红,下半时變浅绿圆菊、半圆菊形央叶,填石绿石青均可此叶多用于仕女图中的补景.山水中用勾勒之夹叶,不可板滞

杏叶形夹叶,多数圆形尾部微尖,梅、杏二种夹叶略同开花时不宜点叶,因花后始逐渐生叶填草绿,秋季填储色梅花形夹叶,实际是胡椒点的双勾山沝画家常爱置于树丛中夹众画出,《龚半千课徒画稿》中载此图例但《芥子园画传》不列,增补于此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养宰牛且未乐,劝君更饮三百杯.http:

白描是中国画山石技法形式中的一种,主要多用于画人物或双勾花鸟画工笔画都是以白描为先,这种方法实与书法的双勾响榻有关唐代吴道子、宋代的李公鲜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此种画法全凭线的虚实刚柔、浓淡粗细来體现物体的不同质感和变化。象宋代李公峨的《维摩演教图》和传为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不仅人物之须发毕现服饰纤丽工整,而潒维摩身下的赞席从卧榻伯雕花也都勾勒得丝丝入微,用笔严谨不苟

白描作为国画的一个画种,也称白画.今天学习人物画基础仍應在于白描,白描可先从临摹入了配合写生。象唐代吴道月的《送月天王图卷》、元代《永乐宫壁画》、宋代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等複制品都可作为临摹的范本。现代优秀的内描连环画也阿作为线描学习的参考。

白描的线纹要求严谨而细致既准确厂形体。又飘洒洏流畅、笔与笔之间有呼应.线与钱订进属毛气连贯,上下牵掣.象李公饿的《五马图》、张淮的《九歌图》不管在人物与动物方面,部发挥了白描的表现力

线描不仅要向古代名作学习.还可向民间画师学习,他们对画线不仅传有口诀而在画技上.无论是坚线、横線、圆线以及各种图案花纹,都有过硬的个领他们可以不用尺子和圆规等制图工民画出直线和曲度不同的圆线。

人物十八描又称“古今描法一十八等”在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和汪珂玉《珊瑚网》中都曾叙述过现把明代汪珂玉《珊瑚网》“古今描法一十八等”,简稱十八描摘录如下:

马 蝗 描 马和之 顾兴裔类 一名兰叶描

撅头描 秃笔也 马远 夏圭

折芦描 如梁楷尖笔 细长撇捺也

柳叶描 似吴边f观音笔

减笔描 馬远、梁楷之类

汪珂玉的十八描说、是古今程式化措法的一个总结,虽然其中描法亦有相近难分者但作为古今描法,他已经概括无遗葉惜他文中无图,现在根据十八描的线法.前新配以各家图例对照研究.即呼理解到这些措法的异同在哪里。

十八描图例包括清代王贏手绘本、《点石斋从画本》。日本谷文晁《写山楼描法》、和日本画家尾张勾四台专本从物十八描图式》共四种现选三种以供对照。

這些措法现在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无粗细变化的铁线描法这种方法最为古老;一种为有粗细变化的兰叶描类;另一种则是笔线简化洏快速的减笔描类,按上述列表如下:

铁丝描类(无粗细变化)

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

兰叶描类(有粗細变化)

蚯蚓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

减笔描类(快速简化笔线)

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减笔描


在这三种类型中象曹衣出水描和铁线描法就比较接近,在汪阿玉的传注里撅头描和减笔描都出于马远、夏圭。另外笔法也有近似处但在每一类型中,也有特点比较突出的象战笔水纹描所使用的颤笔,就比较别致而用浓淡间错之法的混描,可以發挥更大的空间感所以不同于一般,可称为线法的一大演变叮惜这种技法,后来并未得到长足之发展

至于每种描法的用笔,应加注意的要点在王赢所作图例中都有所说明,读者根据例图所示可以选取自己所喜爱的描法,或斟酌一、二家、参以己意加以发挥成为洎己得心应手的描法。

第一种类型最具代表性的是铁线描压力均匀,粗细无变化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都属这一类型。代表性画家为顾消之从他的《女史箴图》和路神赋图卷》中,可以看出他那高古简朴的用笔发展这一线法的有唐代间立本《历代帝王像》、五代增资體计大应真图》、元代周朗的计k秋娘图卷》、明代文证明的《湘君·湘夫人图》、唐寅的《孟蜀宫妓图》、清代费丹旭《十二金初图册》、妀为的《无机计意图》等,都可看到这一线描法的渊源流变之迹

晋 顾恺之 列女仁智卷(宋摹本)


五代 贯休 十五应真(部分)

线描的第二夶类型是兰叶描类。这类线描发展出来后便具有极大之活力,汪阿玉说:"马蝗一名兰叶描或曰柳叶即兰对描,恐皆非也"兰叶描是从豐富的衣纹的曲折向背为体现的一种描法,有其独立性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枣核描、柳叶描属于这一类型。

代表这一线法的画家是吴道子可惜他的很多作品,没有一个留传下来只能从传为他作的《送子天王图》和古書记载中,略加印证图中线型比铁线描转折提顿的幅度加大,根据来代董《广川画跋》称:吴生画人物如塑,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会意其笔迹画细如铜丝余盘,朱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内起陷处"可见其线的表现力可达到雕塑般的立体感。他一人兼擅兰叶、柳叶、棗核混描诸法。他画的许多佛教壁画其功迹可与文艺复兴时期画过西斯丁教堂的米开朗塞罗的气魄相比。并可称之为集中国线法之大荿的艺术巨匠

这一描法的继承者也有很多,象宋代李唐的《采薇图》元代《永乐宫壁画》,明代陈洪绶和张路及浙派画家的人物画等都长于使用兰叶线描法。他们或驰骋于兰叶减竺描法之间,别立新体

唐 周文矩 重屏 会棋

线描的第三人类型是减笔描,此类线描实际昰随着国画一部分向写意而发展的变体方法是把压力偏向一端,运笔加速如电光石人,有时线面结合竹叶措、柴笔描属于这~类型。

减笔描的代表画家是梁楷叶以说未以前基本上还是处于工笔线描阶段,自梁楷创出了减笔描就为以后的写意线描及浓淡交互的描法,开创了道路此种线描与一般描法大异其趣,其法先以淡墨鼓衣纹而后,再用浓墨分别被出衣之皱格使衣把起伏明晰、不觉混乱。

從以上三种类型的线描法看线是随时代之演进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近代人物画家趋向于减笔写意而浓淡变化的多工笔线相对减少,随著近代生活及物质文明的进程还会出现更多有表现力的技法。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部分)

宋 石恪 二祖调心(部分)

"勾"指用墨线完成轮廓;"勒"指用色线复勾加工用勾墨线的方法网"以画出各种对象的形。勾勒的技法本指墨色的互用后来便专指勾线技法,只有少数在人物衣紋和夹叶上勒以色线的与勾勒原有的趣旨有些不同。

近代还保持着以色勒勾的中国画山石家象张大千爱用此种技法。他画的白梅枝干囷梅花常爱勒以花青,既显出海的高雅之感也增加了物体的厚度;他也采用墨勒的方法,以浅墨勒重墨以色勒勾方法,在近代人物婲鸟中都见使用

勾勒人物是为显示衣着呈现的人体状态,如臂肘、腿肿、腋下的农纹心紧其他的地方必宽松,密集隆起的线更要注意条理,以免出“拘挛跛残"之病要在理解衣纹与人体之结构而后动笔。象唐代贯休的《十六应真图》.线条飘举绵连如春蚕吐丝,表現出效样的绵密有致

过去传统的勒还带有打稿的意味,勾时光用淡墨等子铅笔的轮廓,颜色复盖后再用较重色线勒出。我们使用勾勒法时可以用墨勾带有深浅变化之线,以色复勒时有的地方勒,有的地方亦可不勒互为映衬,色与墨会更为鲜活

凡是先以双勾勾絀,然后填色的叫勾填。与勾勒不同处是勾填在填色中不准伤了墨线,象永乐宫的壁画就是匈填的一种。有些民间木板年画.也采鼡这种方法

不论是国画句填或年画句填,也并非一慨单线平涂其中人物面部与花瓣,也是有浓有淡的晕染这种方法比较拘泥刻板,泹很典雅庄重在用粉质颜料如石膏、石绿、朱砂等颜色时,更应严守轮廓不要盖住黑线的勾勒.方为合适。

唐代张彦远把人物的线描归纳为当时并存的两种级法:一是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线法,一是唐代吴道于助残法曹的线法已难于看到,后人记载他的线条稠叠粗細不变,是前述三种线描的第一种类型而吴道子的线纹是顿折抑扬,流动飘举看去满壁生风,花减为当时沸画的四大样式即除了曹仲达、吴道子外,还有张僧繇和周方曹衣出水有二说,令取曹仲达

过去曾把中国画山石分为十三科,界画为其中第十科这种画法是鉯表现建筑为其主要内容的画科。要用又长、又直、又均匀的线条表现亭台楼阁之类的古典建筑,徒手画就很难于表现古代画家因以棺木为界尺,用以引署直线又名隔笔筒,这一工具便于表现官室楼阁因而取界画之名。如宋代的郭忠恕元代的王振鹏、李容道,明玳的仇英清代的袁江、袁耀都是界画的名手。


界画的方法是用左手压住有线槽的界尺,右手持毛笔与竹签使木签或竹签为支柱,放茬槽内运行笔锋可画在画面上。现代除了少数工笔画家还用界尺画建筑,一般大都徒手画线.不再使用这种古老的方法了

前人很早即有抛去毛笔,而试验直接用指作画有趣的是开始不是用手指,而是用脚指.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战国时的鲁班、秦代的画工、东汉的张衡曾用脚指画过忖留神和海神,虽为传说但证明由来已久。到了唐代的张操在其记录中有一或以手摸绢素"之说,但是用手怎样摸法则未则说明。到了清世祖福临能用指纹画牛,但真正而指甲作画并在大量作品为实证的应当是清代指画家高其佩。

从高其佩的一颗閑章画从梦授,梦自心成透Lu出高作指头画,的确平时积有想法梦中又有所悟,才创作出指头画的

据清代高秉《指头画说》所记,高曾于梦中到一上室看到四壁名画,因身无纸墨遂用手指蘸孟中清水临摹,醒后遂个笔而用指以得画中之神,达到"手落尚无物物荿了却无""的神奇技巧。

关于指头画的画法高其佩曾作过自我介绍,我画以我手甲、骨、''掌、背俱", 可见他使用的不仅是指甲而从手嘚各部分,如指肚、手掌、手背也都使用而且人物花鸟部[If表现。他以指甲为线条以指向点墨块,大片之墨则用手拿手背来画画指畫应留下个长不短的指甲,以利注墨挥指近代画家潘天授,用指墨作人福之作品联气淋漓,继承厂高其佩的画法而计所发展

指头画與毛笔相比,不同点在于指头没有毛笔的婉转细腻.但正因为这一点足,助成了指头画的特色.可以画出意到而笔不到笔不完而神完嘚佳致指头画前人多用熟纸,生纸亦可落墨涂色也可以毛笔为辅助。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养宰牛且未乐,劝君更饮三百杯.

清玳张庚帼朝画征录》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着色,且多青绿金粉自王洽泼墨后,北苑继之方向水墨"。可见国画中有一种单用水墨而鈈用色彩作画的形式是从唐代中期开始的,这大概与一些唐代画家开始追求恬淡的画境与适于发挥水墨效果的纸张发展有关在宣纸上調剂燥湿浓淡比在绢上方便,用微妙的墨色变化无论湿笔点染或干笔被擦,部叮表达画家的襟怀清致象宋代的山水画家米诺;人物画镓梁楷等,已经把水墨的效能发挥到相当的高度。宋元以


来水墨画几乎占据门馊位置,不断开辟着水墨艺术的新领域电彩画反而处於次要的位置。

水墨画时能起于既批山水诗人又批画家的王维托名为王维所作的《山水决》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の性,成造化之功"即以水墨画作为表现自然最得心应下,又最理鳗而高尚的形式

水墨与颜色相比,可收到多姿多采的墨趣其层次之鄉和意外之变化都是任何色彩所难F凑效的,所以张彦远认为""玄化无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又说,''金故运墨两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岁因此前人“墨为诸色之母"

严格讲,既称水墨画应是一点颜色也不着的山水,花鸟画象米芾的山沝和徐渭的花卉等,在古人的作品中极为多见。但也有略施淡彩的中阿画人们也概称之为水墨画的。学习水墨画的重唤例;极为明显因为相对来说,设色在国画制作上.终归处属于辅助的手段很难想象,没有坚实的笔墨垠本功.而单凭色彩会成为一个典型中国画山石家的即使从_11笔重彩画家,也应精深手笔墨之变化在此基础上,追求颜

色之变化尤其在学习的步骤上,应以先采币J后八逐步入手為宜

国画传统上有墨分五色之说:"''运墨内五色具"。主要是说明墨的从浓到谈有五个色阶的差别像吉了l、2、3、4、5、6、7七音控节寻声,形荿整个音如一样.这样才能浓淡分明画出色调层次,不过墨的音符从靠水来调节罢人过去对墨的五色意见很不一致,现列表如下供讀者参考:

第一说 黑 浓 湿 干 淡

第二说 浓 宿 焦 退 埃

第三说 焦 浓 重 淡 清

第四说 浓 次浓 淡 次淡 最淡

还有用墨,浓、湿、干、淡、白作为墨的大彩五色是概数,是形容层次多的意思所以不要拘于怎样办法,我们只要认识到用墨由浓到谈要有墨色层次就行了

墨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沝的变化,墨的干湿度也就是水的干湿所以画什么效果,当没有把握时最好通过试纸试一下再画,这样实践久了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为了掌握果法之变化亦盯试做各种浓淡干湿的练习,以对笔头的水份能够控制自如


下面介绍两种墨的练习,一种是极干到极湿的练習如下表:

''焦''是最干的墨,笔含水份最少是在笔头已经消失人耐水份后仅能惊出的姑笔。"干"是有一定水份不再渗水火"湿"批最饱和的水份渗化水份最大。""润"半含水份多属渲的部分。除最浓的焦墨必须绝对干燥之外不管深墨,淡墨都可以 有这四种水份的变化,对比著画就有"千裂秋风,润含春雨""的效果

一种是湿笔分浓淡的练习,把块分五个深浅度如下表:

浓墨一般用户勾人物、山石的轮廓,点仈的眼珠、山水的苦点、近的层次和提醒画面等淡墨使用的范围是辅助主线,或者被摔人面、树、石的立体转折渲染阴阳关系及画远景等,烘染云气效果使用

破墨之说,始于南北朝是萧绎的《山水松石格》中提出的一种技法。破墨有两种功能:

一是用墨时有意画荿不是整块形状,称为破墨(如画破荷的叶卡雨中的山水,人物的衣帽)

二是,几把前一种效果加以破坏或改变原来的效果产生一種新的效果。破与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破也就没有立。一般讲后一忡破墨用量较多。"破"叶以是以浓破谈但也叫以是以谈破浓;葉以是以线破墨,也可以是以举破线又如 五种墨色浓淡的每次积叠也都是破,现在举五种不同破法的例子:

1、是破构图的办法:在草图仩布置入平均时时以用空白破一破;直的物体太多,用横的破一破;山峰之石如果大实用云烟雾气破一破。

2、破线的力、法:如衣纹仩的三根平均线可用两根相近者破一下;兰花两笔成凤眼后,再用第三笔直破凤眼

3、破线法:如一根山石轮廓的线,用浓墨画得有些權可以用苦点破一破,也可以在深线上部分铸水使原来的线变得生动一些。

4、破墨法:如画人物的头发部分大块用墨后有些"肉",部汾加以深线也就不"肉";画大片叶子的墨,用深线一勾叶脉也就起到破的效果。

5、色墨互破法:绿叶可以用墨线破画墨线后又复约颜銫便是用色破墨,俗称勾叶脉又如墨点上点石青也是一种角色破墨法。

6、色与色互破法除了墨本色的互破之外,色与色之间亦可互破如重彩画的泥金、石青等金石色,可以用花青、胭脂等草色破之

诸如此类,学习时可以联系贯通

明代李日华《竹嫩画励中形容泼墨特点是"泼墨者用笔微妙,不见笔径如没出耳"可见泼墨对是随物体形态光畸变化,随浓陆淡一次画成这就叫泼墨。这种效果在热纸和绢仩比较好画如宋代梁楷的人物,晚唐王治的山水和马远的斧劈山水也多用此法

此法与米芾之米点皴有所不同,清代的沈宗骞说:“北宗多用泼墨”但是生纸难于熟纸。生纸并不是不可以泼墨象黄慎的人物,徐文长和陈白阳的花卉也是画在生纸上的实际上凡是一次畫成的都可以称作泼墨,二次画成的就称做积墨泼墨画大片荷叶,笔情墨趣跃然纸上,极为融调请代画家朱耷擅长以泼墨画荷叶,對近代画家有巨大影响

"泼墨''是一道墨,是指多层浓淡积叠而成的在画人的头发,衣服时叮以泼墨一遍画成,也可以积墨逐次画成戓在一十画上泼墨与积墨同时并用。

"比如画人的头发当我们用干墨画了头发的重深部分后,到头发与面部分界处常常需要有一部分渐淡的退晕,即使是重深部分加感到单薄,也需要加以补充这些地方的积叠和补充,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又破又染。又比如画厚重的棉大衣;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积加直到淡墨积够时再用浓墨效擦到理想的程度为止,也就称为积墨特别是在一张画幅里,如果有一个积墨的部分时就觉得画面深厚有层次感,而这种层次往往用一道墨很难达到。

在山水画上积墨更是广泛应用常常是把山石部分一层层積成后,又加重加浓然后再渲再染,使他显现出山的深厚度又可以感觉到山石上丛生的植物杂草,有极大的丰富感

指研墨后经过一宿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墨,实际上是一种发酵的墨这种墨色已经失去了新鲜的光彩,在托婊后还会渗化出墨圈有的画家就利用它的这个特点,如明代的杨龙友近代的黄宾虹画山水时,常用宿墨画夜山特别画一种寥廓苍茫的景色时,宿墨可以发挥这种特殊性能要运用嘚当,因为宿墨没有燥性更能发挥水墨渲染的效果。但用得不恰当很容易出现脏污的毛病,初学应当注意不可轻易使用。

指最平最濃的墨因为墨研得极浓时墨池内就会出现胶状体,作画者常常拿它作为最后手段来提醒画面死板不精神的地方。比如大片的淡墨线画┅根焦墨的腰带;或者用大片的墨块画得大肉了的衣服被几根焦墨线,就可以化板为活使板滞的地方再行松动。焦墨中的苦点还可鉯点在树石呆板无神处。焦墨的特点是沉重老辣但如运用过多,也会带来枯燥无味的效果

这是宋代画家韩拙说过的话他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可见墨的任务是完成明暗起伏关系,是属于肉的部分这种阴阳和西画的明暗不同,它不是要求光源投影关系而昰根据内容要求完成一定立体效果就行了,是写意性质的阴阳而不是拘于真实性的光线。

从山水画的角度看于背阴处加皴、加擦、加染较多,以表现阴面.皴擦不


重的部位属于阳面从花木看。染浅墨的花叶是阳面染深墨的则为阴面;人物面颊,衣服也可以这样处理画时可以有一笔分阴阳,也可以两笔分出阴阳明代郭诩《竹石菊花图》即用此法。

一笔分阴阳的方法批:笔腹蘸水笔头蘸墨,侧笔畫上就形成了阴阳面。如画一个暖水瓶笔头深、笔腹浅,落笔画成个圆桶体就画出了一个阴阳的筒体.徐悲鸿画的竹竿排笔两侧然丅半,中间含水份.就形成了竹的圆柱体掌握这种方法,在于擅长蘸墨注水

两笔分阴阳,这在一笔用浅块画成竹轩的背面.再用淡墨畫其反面这个办法始于于宋代的文与可,如果用一边蘸墨一边含水的笔墨画下去以后,行笔中间再行翻转这样画出来的墨色就更富囿变化。

墨与水的调和在纸上发挥出各种效果称做水晕墨章,就是说墨经过水的渗开晕化作用让墨发出各种新鲜变化,使墨理灵活銫更鲜艳,水分更有味也有三种晕法:

一种是水晕墨,在山水画中墨经水的冲刷,留下或浓或淡的墨痕造成山石树木的斑驳灿烂。

②是墨晕色在淡墨中同时晕上颜色,再经水的作用墨与色又融化出意想不到的色彩。

三是水晕色我们在画过一道颜色,往入需要补充另一种色调比如人面本是赭有色的而在面颊上需要再加上一点红色,可乘水分不干时加红晕化就会产生鲜润的色彩,比在色碟中用儲石配红色调出的显得更浑融这就是水晕的优点。

中国画山石在唐代以前的手法主要是勾线着色,水墨还不大发展经过王维,王治嘚发展能够通过水墨渲染物体逐步丰富为"水晕墨章"的方法。到了五代刑法总结这种技法时以"高低晕淡品物浅深"了。就是指既能表达物體的起伏高低又可随物类画出色调的深浅,通过水墨的浓、淡、干、湿进一步晕染出物体的丰富变化

"吹云弹雷''是传统的画云画雪方法。“吹云”要在矾过的熟纸熟绢上吹把调成的粉水滴积在画云的部位上,用口轻轻吹成云的形状或者倒淡墨吹成云形。元代的王蒙就鼡这种办法“弹雪”是在雪景山水的画面上,用刷蘸粉轻轻弹出雪花现人弹写意性的雪花,有门用破笔直接点出或甩出川矾画与吹云鉯及泼彩等都属于''特技.只可偶然使用一二,不可用这些代替了主要技法

"没骨"实际也就“墨骨""的画法,没骨画法可能起源于南北朝時代张僧繇的"凹凸花";清代王学浩认为此法始于唐代杨升,没骨法山水可能却创自唐代的杨升和王洽而没骨的花鸟画则创始于五代的徐熙。真心成为设骨画派的应该说到广北宋的徐崇嗣方正式确立,最初的面目是不管画花画叶都是先墨笔画出形象.然后再用淡彩在墨骨的基础上染色,这样就与共荃所画的全用勾线填色之法有很大的区别称为“墨骨”这种画法,到了徐熙的孙子徐崇嗣有了进一步发展他直接用五彩按照对旬的深浅作画,就成为没骨的设色画如画荷花时直接用红色加水退晕而成,叶子也是这样画法没骨画最重要的┅点是通过没骨的点?体现笔的骨法,即先用炭条勾出轮廓也可把勾好的轮廓的构图铺在纸上,逐渐形成为文人画的“墨戏”小品箌了清代,徐崇嗣一法的继承者有恽寿平他也常用对景写生的没骨画法,远师北宋之遗法

渲染是国画的较后一道工序仔细分析起来,渲和染还有些小的区别''咱"是人面或石头暗部在妓掠过的部位上略加淡墨材一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画山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