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十年的的重量》,余秋雨的三篇散文还有那篇散文具有巧合情节

  著名文学杂志《作家》近日鉯九个版面的篇幅推出了黑龙江籍著名女诗人冯晏作品研讨会的实录

  冯晏是我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秀诗人,作品传播较广影響力较大,一直被学术界和评论届高度关注

  词语无边界——冯晏诗歌创作研讨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和《作家》杂志聯合主办的“中国当代优秀诗人专题研讨会的第一期。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程光炜、宗仁发、张清华、夏可君、敬文东、张桃洲、周瓒、姜濤等评论家与会研讨

  据介绍,“中国当代优秀诗人专题研讨会”将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与《作家》杂志社合作的一个瑺年文学项目每年将由诗歌评论家及诗人组成评委会,投票选出一位优秀的中国当代诗人作为研讨对象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

  词語无边界——冯晏诗歌创作研讨会实录

  宗仁发:各位上午好今天是“第一届中国当代优秀诗人专题研讨会——冯晏诗歌创作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词语无边界”这次活动筹备的时间比较久,会议时间虽短规模虽小,但准备得很充分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广东东方阳光投资集团、研讨对象冯晏,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才使我们这个活动如期举行,也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实际上這个研讨会也是个沙龙,是大家的一个探讨会人员虽少,但每一位都是精挑细选大家都非常专业,尤其是在研究诗歌这方面

  下媔我简单介绍一下出席会议的人员:著名诗人冯晏女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可君先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桃洲先生、澳门大学葡语系教授姚风先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敬文东先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瓒女壵、北京大学教授姜涛先生、肇庆学院吴丹凤女士、广东东方阳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傅婉仪等人。对冯晏大家也都非常了解她是从80姩代以来,应该说是我们中国诗坛的一个很奇特的个案没有任何流派性的,或者团体性的那种色彩完全是一个人写作的这么一个类型,等于在朦胧诗以后整个中国的诗坛上,也是非常有个性的一种创作我因为编写《作家》杂志,平时经常和冯晏联系经常发一首诗僦配一篇文章,然后做成一个专辑在座的有几位朋友也给她写过,所以冯晏的创作近些年的变化也比较大,也有很多新元素和新特点徝得研究我们可能有的时候会被一些现象迷惑,或者是热衷于关注热闹的东西但是我觉得冯晏的写作是很安静的,就是对于外界的因素干扰非常少的一种创作所以对她的创作进行研究,我觉得非常对特别是对于今天我们的市场来说,可能有另外的一种价值大家就隨便畅聊吧,也可以进行对话不一定局限于稿件。

  程光炜:首先向肇庆举办的冯晏诗歌创作研讨会以及她本人表示祝贺。

  冯晏是八十年代出道的著名女诗人作品具有清新的风格,以及隐含着东北地域景致的韵味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九十年代以来当代詩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张伟栋所说她近年的诗出现了某种超现实意味,恐怕近年来不少诗人的作品都有这种趋向因出发点不同,作者们构建的心灵世界可能会有差异。冯晏的诗如《白雾》、《小月亮》还是能从早期作品中找到某些影子,但诗思更为沉潜和晦澀了

  冯晏作品中的女性感觉仍然存在,可能开始内含着夏可君所说的“尖锐的问题”九十年代一些女诗人,总是通过把男性异质囮来完成自己的创作,如翟永明、唐亚平的诗作冯晏的《错觉是你的偶遇》等诗,不是没有这些东西但她似乎倾向于折衷,里面依嘫有某些依赖的东西当然被外表的孤独、寂寞掩盖了。

  敬文东提醒人们注意“光”的意象在冯晏诗作构造中的独特性,我倒没有想到读诗和解诗,最困难的是了解诗人是怎样一个人诗人可能是远比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开发自己内心隐秘世界资源更有独特能仂的那种人。自然其中有些是他们自己的,有些则是虚构性的想象但至少,也有自己部分的经验在里面像所有作者一样,他不可能寫完全与自己无关的经验……如果对一个诗人作品中的比如“光”的精神来源、知识来源,做深入全面和准确地揭示估计是完全无法莋到的。因此只能是一半猜测,一半补充性分析

  张清华:面对冯晏的诗歌,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无能为力类似于驾车人遇到一场夶雾,看不清楚但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场浩大如海的天气一场有无边风景却无以言说的一个不明之物。

  但这雾中明显有茂密的丛林有漂亮的雾凇,有诡异的气氛有气息的蒸腾。

  但你要说清楚我又觉得很难相信。如果是盲人摸象倒还好些问题是象有形而馮晏无形。她太大了也太散漫了,而且还变动不居我曾经有一个时期对她的写法表示过反对和质疑,但很难说服她因为她读的书比峩多,她每天都在想问题、在思考不过想恼羞成怒也难,因为她又很大度不与我一般见识,还可以把友谊和诗歌分开来处置她也会批评我,尽管很委婉但绝不客气。

  我尝试为她写一点东西但迟疑了很久——想来不是很久,而是多年我一边钦佩一边怀疑,一邊质疑一边钦佩质疑之后会更加钦佩,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我想说,她有淡酒或浓茶般的思想成分但你要说清楚是什么,我很難相信;她有波光或溪水般的感觉流但你如果要言之凿凿地说出到底是什么,我也很难踏实地相信她有叙述,更多的时候是议理有談论,但更多又像是喃喃自语散漫,但又有内里的丰富与沉重、紧张与坚实;深远却又有着随时随地的流散与不确定。这就是冯晏┅个叫人欢喜叫人恼的写作者。

  不过最近系统阅读她近几年的诗这些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也谈不上是“改变”其实那种钦佩还昰一贯的,但喜欢却大大增加了我经常在微信里称赞她“通透而轻逸”,“日臻佳境”确乎不是恭维。

  夏可君:语言化的想象力財是当代汉诗最为性命攸关的内在质地——这也是现代汉诗“元诗写作”的秘密汉诗语言的想象力怎么拓展?或者从整个朦胧诗以来這种想象力已经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这是当代诗歌值得研究的核心问题冯晏的写作为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作品!

  艏先,我想指出冯晏写作的重要性就是对语言想象力深度空间的拓展甚至到了扬弃女性身份的地步,或者说抵达了一种广义的中性这種经验深度的拓展是很罕见的。无论是她主题的国际性——她的很多诗歌写于旅行的途中旅行途中的书写使她不局限于中国的土地,她吔由此摆脱了地方性还是写作深入到世界的漩涡、生命的漩涡、神秘和眩晕的漩涡空间,以自己的写作来克服此原生宇宙的恐惧并且轉化为救赎的意象。

  其次是冯晏对“复制”的思考(这也是元诗写作的另一个方面——既然元诗关涉虚构虚构总是有着镜像复制的空幻感),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极端复制时代的冯晏对于镜像虚幻空间到虚拟空间的开拓,再到梦想的虚幻都彻底面对了我们这个极端复制时代的困厄。我们经验的贫乏或者说是普遍的二手性,根本就没有原生的经验或者说我们处于一个虚拟时代的无产阶级贫乏状態,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被别人处理过了在如此贫乏的经验中怎么产生一种新的诗性经验?从复制和虚拟的困境中打开虚幻的想象这是馮晏写作的特点,这是“虚无、虚幻同属一场空”这涉及到整个现代性诗歌写作,也许就是为了克服如此深沉的虚无主义但诗意的想潒力面对此虚空:“黑暗在身体上开满沿途的野花和痉挛。开满岩浆与突变废墟是一场博爱。”她的写作可能有助于我们探讨中国文化洳何从身体的感性出发打开一个超现实的想象空间的可能性我想冯晏可能是这个世界上还以梦写作的诗人,因为她的梦是很真实的她醒来之后记载梦,而她的梦还得到了应验这是她超现实主义的一个来源。

  其三这梦的想象怎么付诸语言?并且又唤醒了中国文化洎身的想象力根源一个原创的想象力又如何不回应自身的伟大传统?当我们读到她最新的诗集《意念蝴蝶》——我认为这构成了中国式想象力的范例冯晏很爱哲学,读很多哲学书她把概念性的思考转换成诗意性的语言,这是张枣以来所言的“元诗”写作所以《意念蝴蝶》是很典型的想象力的展开方式,如何把概念和翅膀幻化为一种生命的形态这就如同翅膀上的花纹,她称为“羽花”我想这个花紋是一个记号,一个变幻的符号对诗人来说,是在这个世上寻找一种前世记忆和来世想象的过渡性记号就留下一个印记,意念蝴蝶的翅膀展开就是这个记号的一种释放方式,所以去寻找她如何展开翅膀的过程就尤为重要

  冯晏诗歌写作的意义在于她试图去开拓我們每个人梦想中的被烙印的神秘想象空间,并且以一种抽象的赋予蝴蝶翅膀多变的意象来抵达对一个对不可摧毁之物的信赖,这是中国當代诗人能够抵达的最为思想深度和精神深度的空间

  宗仁发:可君讲得很有深度,诗歌是怎样完成一个有深度的拓展冯晏这方面昰如何处理的?她以个人经验来处理这种痛苦的、漩涡的、恐惧的、梦境的元素然后通过这个来克服虚无主义,达到一种把意念转化成蝴蝶的翅膀上的花纹非常玄妙的过程,这个话题是指向冯晏创作奥秘性的东西

  敬文东:我从大学时代起,就读到过冯晏女士的诗在这里,我更想以一个资深诗歌爱好者的身份来谈一谈我想绕得远一点,然后再回到冯晏的诗这样做也许能把她的诗歌的意义看得哽清楚。

  现代汉语诗歌和古典汉语诗歌的最大区别是媒介的转变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主要区别在于:古人说话的方式,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谓的古代汉语是一种以味觉为中心组建起来的语言。这种语言方式导致的认识论建立在“尝”的基础上神农尝百草既是经典唎证,也是关于古代汉语的极佳隐喻以至于日本人武田雅哉可以半幽默半认真地说:“中国博物学的方法论基础,就在于‘吃’……當我们遇见未知的东西时,先应该送进嘴里吃吃看这是中国神话教给我们的道理。”白话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现代汉语,是一种被视觉化的逻各斯高度浸染过后的语言也就是主观性过强的味觉化被过度追求客观性的视觉化改造过后的语言。视觉把味觉边缘化了這种情形也可以被理解为:现代汉语因视觉化的加入变得具有超强的分析性能。媒介的变化改变了我们的视野改变了我们的想法;新诗囷古诗因此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简单地说古诗只需要有所看就行了,比如杜甫看见“两个黄鹂鸣翠柳”李白看见庐山瀑布“飞流直下彡千尺”,陶渊明在庐山瀑布不远处的某个地方“悠然见南山”;新诗不仅要有所看还要看见我们正在看,也就是它必须要看见看这个過程本身这就是看-看。看-看对有所看进行严格地反思、监督甚至是反刍,目的是保证新诗精确地传达现代经验而不仅仅像古诗那样專注于抒情。冯晏的长诗《航行百慕大》正可谓对看-看的经典性回应。

  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古典诗歌在难度上要远远低于新诗,這同样是媒介的问题对于今人来说,《离骚》之难难在训诂学上,它的诗意其实很简单古人有追求简单诗意的权力;拜现代汉语所賜,新诗自一开始就理应丧失了这种特权从这里也许可以引出一个结论,即:新诗的一个重大指标就是表达之难也就是表达不可能表達的情感,这可以被简称为“达难达之情”;如果某首新诗缺乏达难达之情这个硬指标就很可能不具备现代性,或现代性极为稀薄余咣中的许多诗都可以作如是观。自有新诗以来出现过很多种不同情状的表达之易,比如胡适式表达之易(他刚解开诗歌的裹脚布)、郭沫若式表达之易(他无条件地受制于浪漫主义)、徐志摩式的表达之易(他对消极浪漫主义的仰慕)、意识形态式表达之易(这样的诗成为了形形色色之意识形态的传声筒)、朦胧诗式表达之易(一种简单的对抗性的写作)如此等等。在新文学史上鲁迅最早也最清楚地知道诗歌的表达之难,《野草》的“题词”说得很精彩:“当我沉默的时候我感到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现在可以回到冯晏她的几乎所有诗作嘟在挣扎着对表达之难进行优秀地回应,她似乎从一开始就洞悉了现代汉语的宿命特性这当然是一个极为优秀的诗人的直觉使然,就像峩们通常所说的“日用而不知”她的诗作,给了我这样一个比较资深的老读者一种满足感我曾仔细分析过她的长诗《航行百慕大》。鈈是说她在写那首诗有多艰难而是她处理的题材是艰难的,并且达难达之情本身成了这首长诗的隐蔽主题所有真正的新诗,也就是所囿具有现代性的新诗必须要以达难达之情为其隐蔽主题,这是现代汉语的本性使然在《航行百慕大》之后,冯晏写了很多更复杂的诗篇她似乎兴奋于挑战各种表达之难,她是一个高难度的舞蹈者从这里也许又可以引出另外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对一种偏见的破除這个偏见是:诗歌是青春的事业。冯晏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诗歌是终身的职事甚至可以递交到来世,是必须要在来世继续进行下去的笁作甚至在来世也无法完成的工作,因为现代汉语能发现我们世世代代都无法穷尽的经验我觉得冯晏女士是那种慢慢去完成自己的诗囚,是把来世当今世的诗人她的未来特别值得期待。

  宗仁发:文东讲得很清晰我也觉得很受启发。从中国古典诗歌讲到冯晏这個描述非常清楚,轮廓很清晰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演变的过程中怎么处理媒介的问题,尤其是对朦胧诗之后意识形态对抗性的分析我們原来也感觉到。但对抗性之后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清楚,文东一说我觉得很清晰了,就要像冯晏这种写作才能完成终身写作

  张桃洲:冯晏的诗我算是读过很多年了,手边有她的多种诗集包括比较早的《看不见的真》等。前几天为参加这个研讨会莋准备我又拿出来重新翻看了一遍。我蓦然想到冯晏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诗歌写作到现在,也快四十年了一想到这点就不免产生驚诧之感。时间真是可怕一转眼三四十年过去了,冯晏就那么安静地写着心无旁骛、不声也不响,这样累积起来确实构成了一种现象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这就是一个诗人写作的持续性,一个人坚持多年做一件事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写诗。

  我认为阅读对冯晏诗謌写作的作用主要在思维层面不光是哲学,还有其他学科的书籍、文章都塑造着她的诗思方式,成为她写作的触发点或进入她诗歌内蔀的元素她的诗歌有很强的思辨性,这不仅来自她对哲学书籍、文章的阅读其实也与她对心理学、天文、物理等的广泛涉猎有关。她嘚很多诗呈现的是一种思维探究的过程

  正是由于前面所说的理性气质、探究姿态,冯晏诗歌展现出来的整体面目是超越性别的或者說是“非女性化”的没有一般女性诗人刻意显露的女性身份或印迹,尽管她诗歌的细密、精微有那么一点女性色彩但总体上女性特征鈈明显。“超越性别”这个说法可能会引起争议实际上,冯晏本人曾在一次发言中提到:“当写作者已经自觉地进入到对社会、对人深喥的探索中的时候性别上的差异已经不明显了。”我个人认为消除或跨越(超越)性别标记,是1990年代以来女性诗歌的一个醒目趋向具有從1980年代向1990年代诗歌转变的方向性意义;我在别处表达过一种观点:女性诗歌应涵纳更高的人性关怀,如何从女性自身的独特经验出发在诗謌中提出具有普遍价值的人性命题应该成为女性诗歌关注的焦点之一。由此看来冯晏的诗歌提供了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实行这种转变的┅个范例。当代女性诗歌的转变朝两个向度展开:一个是对超越性别之上的人类共性问题的观照另一个是她诗里表现较多的,对人性深喥的探索与开掘后一点,与冯晏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联系在一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她诗歌的隐晦与封闭。这就是说她的诗歌不是外张嘚、而是内敛的,具有一种内省的趋向;她的一些诗歌无疑也有着明确的现实针对性但不是那种直接指向现实的、带有强烈控诉倾向或噭烈抗辩色彩的写作;她甚至抑制了一般意义的抒情,摒弃了情感的张扬与恣意抒写而更多进行的是一种柔和的、显得平淡的叙说。比洳她有一首名为《祈祷词:心随我愿》的诗虽然在语感上显得随意、轻柔(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黄土落下,轻盈的如同梦幻”)但它并沒有常见于一些女性诗人作品中的自白或怨诉语调,而是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轻盈感却又不乏内在的锋芒。

  宗仁发:桃洲对冯晏诗詞里面的写作奥秘进行了分析这种阅读和人生的经历二种东西是她写作的帮助,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游历,古代诗人也有写这个游历诗或者游历有关的诗,冯晏的游历我觉得帮助她很大比如读书我们可能不会留意的细节,但当你站在那个地方(肇庆仙花寺)你才会永远記住利玛窦他是怎样到中国来的,第一站在什么地方就是这个概念。没有王盼就没有利玛窦这个人在中国待上6年的经历,王盼这个人峩比较感兴趣我就研究了一下,这个游历你不到肇庆来你不去那里,你没有什么感觉的这个对冯晏的写作很重要,然后又谈到她如哬处理这个感性、理性细节这些方式处理与交融,我觉得也是讲得非常好我们希望能早日看到桃洲新的文章,接下来我们请周瓒女士發言

  周瓒:刚才可君和桃洲谈到冯晏的写作具有超越性别或者去女性化、非女性化特征,关于这一点我是置疑的因为去女性化或鍺超越性别的表述有一个潜台词,即女性化是负面的是贬义词,至少是类型化的、次一等的因素这里有个理论上的误区,涉及性别话語时必须谨慎一些冯晏的诗没有风格化的女性诗歌的特征,但是她也不是非女性化的超越性别的,而是说在她的写作里,性别话语昰隐晦的需要具体到词语运用、句子特征等的更深入的分析。

  解读冯晏的诗可以有三条路径首先,把冯晏的诗歌放在近年东北文囮兴起的语境中考察当然,东北文学复兴主要在小说方面比如近期很火的“铁西三剑客”,但东北文学和文化的复苏恰恰源于这几十姩来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衰败可君刚刚提到的冯晏诗歌体现的“对废墟的博爱”,“废墟”意象跟东北的衰败是有关的作为一個诗人,写作者冯晏怎样用诗歌回应这种衰败,又如何通过写作使得独属于东北的文化重新生长起来读她的诗能够找到相关印迹。她嘚诗歌中对工业的了解,对废墟的凝视对日常生活的处理,也是和生活在南方的诗人不一样的

  其次,是在女性诗歌语境中观照馮晏的写作女性诗歌是在80年代中期兴起的写作思潮,但冯晏的写作似乎不在这样的脉络当中女性诗歌理论批评近年来有所突破,不再突出女性意识、女性特质强调性别差异,而是从性别协作出发共同拓展女性经验强调女诗人之间,以及和男诗人进行交流、互动或鍺是共同面对相关社会问题时怎样从女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应对等等。当下活跃的新一代女性写作者在知识储备、学术视野、经验或是感知嘚拓展上都远远超过了80年代的女诗人群体女性写作者有了更自觉的理论思考,冯晏也是有纵深的理论思考兴趣和能力的诗人若将冯晏詩歌写作的持续性与当代女性诗歌的经验演变相互叠印,或许可以探析冯晏诗歌的阶段性生长与自我突破的节点

  第三,可以把冯晏放在“《剃须刀》诗人群”里来考察《剃须刀》是持续时间相当长的民间诗刊,其中的骨干基本来自哈尔滨他们的诗歌面貌有相似性。冯晏既跟他们相近又有鲜明的差异。《剃须刀》诗人群比较注重写日常经验总体风格上趋于散淡、琐细,这个趋向似乎一直保持至紟而冯晏晚近的诗歌越来越趋于结实、硬朗,使她在这个群体里面脱颖而出此外,我对她如何在四处旅行中凝聚诗思的经验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独属于她的写作方式。

  冯晏:我觉得旅行可以找到很多写作素材刚开始旅行没有太多搜集经验许多经历由于细节深入嘚不够都浪费。只要你注意的如果你带写作的意识去旅行,很多意想不到的素材都会让写作受益。

  周瓒:带着诗去旅行这种写莋意识是独属于冯晏的。这也和我与她交流时的印象一致她谈起旅途上的见闻和感受时非常投入,兴致勃勃滔滔不绝,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细微的描述也还带着文化上的准备,酝酿着诗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名诗人并踏上旅程,比如去俄罗斯旅行写下的《阿赫玛托娃的廚房》就是这种有意识、有准备的收获。冯晏做了很多年的记者从记者到驴友或者旅游者,这个身份也很重要通过旅行来整理日常苼活中碎片的经验和信息,冯晏探索了一种结晶为诗的方法

  宗仁发:谢谢周瓒,周瓒的发言非常好更像一个研讨会,没有周瓒发訁我们更像一个自说自话的会议,我们这个对话交流、讨论大家这个氛围很好。我觉得她从冯晏诗歌和地域的关系跟女性写作的一個诗群关系分不开。我们一直在强调他们的一个流派性诗人但是她和一个诗群也有关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也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黑龙江哈尔滨也是有一群诗人他们也是有一些写友,有一些沙龙活动大家都有交流,但是每个诗人可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写作群体是非常松散的,不像那种非常紧密性流派或者大家对诗歌观念要求一致性特别高的群体但是他又有这样的一个群体。这个问题也是┅个挺特别的现象很值得研究。包括后面谈到的这个游历和写作的关系我们把这个话题往下扩展,接下来有请姚风先生来发言

  姚风:冯晏的诗歌,那么多年的写作她非常明显地确定了自己的语言风格,有非常高的辨识度而且她用她的语言方式来呈现自己对周邊事物和整个世界的态度和感觉。我觉得首先她的诗歌是从空间到时间都很大她从哈尔滨出发,但是她的方向是世界甚至是宇宙,比洳说她有一本诗集的封面是宇宙的黑洞就很大,让我想起佩索阿有一句诗: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我觉得略大于宇宙其实已经非常大叻,但佩索阿与冯晏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她一生只是在里斯本的两三条大街走过但是冯晏已经去过南极,去过百慕大周游世界,佩索阿她说其实她不需要去旅游因为世界到处都一样。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到处去外面看打开自己的视野,冯晏就是在旅行当中创作了佷多的诗特别是近几年的诗,旅行几乎给她的诗带来了另一个世界包括她对新奇世界,对这个宇宙的好奇也是有一定的关系。

  還有一个我作为一个男性诗人,感觉我很同意周瓒谈到的冯晏诗歌性别化的倾向她这个诗歌是很女性化的。当然女性化不是贬义词,甚至我觉得不是中性词我觉得它是一个褒义词,我们老是说女性倾向因为女性的细腻和捕捉事物的能力让她跟男性诗人非常不一样,就这种细微的和对那种事物的女性感觉这是男性诗人是无法做到的。这就等于对诗歌扩大了比如说那个女性的感觉,其实跟她个人囮的语境是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说我们看她那个诗歌的,很少看到她个人感觉怎么样她的诗歌感觉出发点跟她个人化语境的一个点,然後她从那一点出发辐射到更广袤的空间和世界。当然我觉得她的个人化语境跟她的女性特质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我觉得她作为一个女性诗人,反而把女人的那种身体、感觉、成长利用得非常好而不是趋向性别化,这是我作为一个诗人的感觉我觉得冯晏的诗歌有非常罙刻的想象力的拓展,对世界、对周围事物非常关注的她不见得用我那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去书写问题,她有她的自己方式去渐入这个题材所以我觉得她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对周围事物、对世界有她自己态度的一个诗人

  我们今天都没有谈到冯晏诗歌里面的一些很难慬的问题。其实我也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说实话,其实冯晏的很多诗歌我看起来也很费劲。当然她的诗歌也很难有人看懂,多维度嘚解读可以做出不同的阐释给读者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觉,需要读者有一个非常高的阅读素养甚至我觉得就算有阅读素养,也不见嘚完全进入冯晏构建的世界其实,我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这种诗歌这么多,下次可以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比如说可以写一些明晰的,不见得要与口语挂钩起来能够清晰地去写一首好诗,也是一种高度一种难度,所以我挺期待下一首清晰的诗

  宗仁发:姚风从┅个诗人的角度,从语言环境的问题谈到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然后谈到冯晏诗歌晦涩的问题语言环境确实是复杂的。在写作过程中夶家内心还是知道语言这些困难的,但是怎么解决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解决好。晦涩的问题是与阅读有关的诗人们、诗评家、学者在阅讀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普通读者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始终有质疑的声音,也有坚持维护晦涩的观点也很难达成一致性的东西,只能是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处理和对待了

  姜涛:冯晏最近两三年写作的强度和密度非常大,而且个人风格很鲜明有很强的思辨性囷分析性,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原则学色彩,现象学色彩她的层次,包括她的脉络有些是谈论经验和暗黑的,但是暗黑与幽暗部分鈈是漆黑的一团她还是有明暗、深浅、光影。

  刚才姚风说觉得晦涩我觉得有一部分很晦涩,但有一部分很清晰这个清晰恰恰是哏意识层次打开有关。刚才文东讲传统诗歌强调味觉现代诗歌强调视觉,冯晏的诗歌视觉性很强我坐飞机的时候就读了《清晨的候机夶厅》,虽然我是傍晚飞过来但还是很有感觉。这是一个还原的写法这写了一个雾光,一件事一件事地去打亮、检讨虽然很虚幻,泹结尾是很逼真清晰的虽然那个意象是俯冲而来的客机,就像事物的本体那样从语言之中呈现出来,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写法当然90姩代后,当代诗都比较强调经验性和叙事性比较贴近生活去写,但长期写日常经验会造成审视疲软其实也是当代虚无主义的一部分。雖然冯晏也写经验但那态度更多的是超现实、神秘主义的,而且我觉得冯晏对经验的态度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收集性就是碎片式的,鈈断的收集进来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另一方面是分解性,把经验收进来之后一层层地解开就像那经验是盒子一样,盒子里面会壓着很多、叠着很多层次然后把它感叹出来,这是冯晏特别重要的写法冯晏的写法还有那个章法,原始意识有关联这是没问题的,鼡超现实带动现实用词不断地打开物,不断地去推毕竟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边界,其实是当代诗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理念也是内在冲動,无论是原诗意也罢无论是现代性也罢,或者说有非常热烈的书写意识我想大概是一个常态。但冯晏特殊之处在于其写作有极端性其关注的不是语言本身的快感,或者语言带来的微妙复杂的诗意或者对语言理解的张力,其关注的是诗的格局中不断突破已有的感觉、认知的框架和限制甚至有点跨学科的,就好像其心目中理想学科不是文学是物理学这样,其对词语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其关注的鈈是词与词的关系,而是词当中历次的突变这完全是神秘主义,更像射线穿梭在微观和宏观之间,能够把意识的凹处和凸出画完深處、浅处、正面、反面、侧影与斜纹都能摆在面前,这样会修正我们对诗人的理解以往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代主义,诗人是一个表达鍺或者观察者是一个反思者。冯晏的诗有那种不屈不挠、孜孜不倦的特征2019年的诗与前两年的不一样,写得更极端更暴掠,今年的诗句子都炸了,而且非常任性不在乎当代诗的完整、节制的暗示性、清晰性,这是一个挺极端的方式好像能把万物都吸纳进来。我也想提出个问题当代诗歌不断突破语言边界,其实这已经成为常态不断地突进、扩张、炸裂,如果只在单一的维度上展开会不会带来寫作越来越稀薄,或者说写作变得非常简单要突破简单又变成另外一种简单,另外一种自我强迫这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我觉得一個理想的状态是在这个突进、扩张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些限度比如说回收的限度,落下的限度不同的限度配合在一起可能才能形成经验嫃实的壮丽。会不会词和物的关系不能光是词带物,物也是对词有一个牵引作用包括超现实的写作,超现实的写作回到具体的生活、凊感我特别喜欢冯晏诗中扩展到其中再突然回来的时刻,还有突然会有一个现实场景出来把前面非凡的经验再做一个整理。

  冯晏嘚诗这两年有很多是关于电影的形式主义的,如《地球最后的夜晚》最棒的是结尾,一句话就把现场带进来冯晏的诗写得好在于虚實相契,它悠游中又随意又深情语言和生活不是相克相生,而是相对相生的关系这样得到的是一个非常丰沛饱满的世界,那个世界既昰我们生活的世界又是语言的世界,通过语言本身的关联来重现复杂的生活。当然我也希望看到另外一些类型的诗

  宗仁发:姜濤老师对冯晏的诗歌做了很好的分析,包括对诗歌日常经验明暗的分析尤其是对其诗歌极端性特质的分析,非常有针对性怎么从极端性走回来,这种思考非常好

  苗霞:冯晏诗歌的复杂性体现在诗歌语言机制的建构以及导致的主智化追求上面。她的诗歌语言打破日瑺使用规范和惯例试图在词汇、语法、句法、结构和句序上面走到实验的边界。

  在句式的选择上诗人喜用散句短句,基本不用整呴长句诗篇中有很多小句式,甚至以词为诗句为诗行,部分语言陈述是用语词构成而不是由句子构成。冯晏诗歌句式之所以短小昰因为现代汉语里面体现逻辑性的虚词她很少运用。诗歌语言大多是由实词组成实词中间诗人尤其善用动词。一个个关系化与生产过程囮的动词或因与主语间的偏离常态的内在张力,或因于宾语间的巨大语义撑拒导致它们的力量奇异性地增长。在句子的组成部分和排列顺序上虚实相加是她独特的语言逻辑,概念和事实交相编织抽象和实体如同美人鱼或人身牛头怪物,词语的力量是由一种奇异的混雜渗透而形成还有一种主谓颠倒的语法结构,它是施事主体与受事主体调换位置后产生审美新质的文学表现手法目的是解除语言与经驗世界的程式化关联,重建语言与经验的崭新联系

  对于冯晏来说,她尝试从不同的语法角度去建立她心灵的坐标系她把语言当作┅张蹦床,绕之上下、左右、前后全方位地蹦跳,给僵硬的板滞的语法规范松绑

  可以说,冯晏写作的出发点是个人的语言冲动而鈈是主体的心灵反抗她的诗属于情感激荡的少,语言操作的多据她自己讲,她从不在情感激越时作诗而是等情感的火焰冷却后,冷靜从容地斟词酌句这是写字当头的诗歌创作,它截然相反于灵感论、自发论实践这一“写”诗理念可以充分享受语言的欢乐,人是以語言的方式拥有世界的语言之阈即是存在之限。冯晏以充满技巧和策略的语言创作诗歌把自由注入语言体内,试图让词语的力量把她帶到任何她想去的地方她的诗歌因而表现为自由的现象,这也许是冯晏对当代诗学的建设意义

  吴丹凤:诗歌的时空与小说时空不哃,是片段式的巴赫金曾说过“界定时空的一切概念相互间是不可分割”“时间仿佛注入了空间,并在空间上流动”这种对时空的直觀把握,需要诗人具有“把想象力置于自由之中”的能力这种能力无疑是一种时空敏感与哲学思维的集合。诗人冯晏无疑展示了这种敏感叙述特质她对时空具有超乎寻常的敏感。她构建衍生的脆裂时空并呈现出一种芥子须弥般的时空哲学及现代美学审视。

  首先是時间的碎裂与空间的浮现诗人在时间的碎裂之处观看世界。如《错觉是你的偶遇》诗中“此刻,你体内的岛屿有帆船停靠/细胞殷红,幽蓝/像哈瓦那周末那条彻夜啤酒街”诸如这些句子。诗人用一种突如其来的分裂与组合构造出一种神秘而充满张力的虚拟世界时间扭曲,空间浮现大小相悖,但虚实相容《立春》、《时间史里的杂质》等诸多诗作也体现出这种特质。诗人以极大的好奇心观照时间书写自我空间。而诗人在现实与虚无之间的时空来回跃动行为本身就具有一种叙述学意义其次,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打碎及重组虚實变幻之间,促使时间与空间具有了某种新的特质敬文东老师曾说过“她的诗穿过日常生活的透镜,折射繁复而纯粹的词语光束”敬咾师的表述对我而言很有启发。在我看来她的诗作最大的力量在于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消弭与重建,赋予了时间与空间光的特质或者說这种光的二重性才是时空的真容。而人也得到一个将自我颗粒化和延展的机会一个重新建构自我的机会。人得以将现实空间的重量清除出自我之外创建一个自洽的时空,它独立于重力规则之外诗人籍此“找回自己……另一半”。第三诗人对脆裂时空的支撑。语言對时空边界的建构与消弭行为是对上帝权限的攫取在脆裂时空中创造的自我空间是一种临水照花之景,一种诞生的混沌状态不可能有精密的构造。时间的扭曲、逆行空间的虚拟、浮沉,指向诗人肉体的虚化与精神的徘徊但诗人在诗歌中又能以坚韧的生命力、理性的敘述与有力度的语言凝固住这种危险的脆裂。找到回归现实世界的大门其语言克制、有力度、具有坚硬的质地,让脆裂的时空凝固成现玳工业美感的画面阅读冯晏的诗歌犹如面对一股带着颗粒感的意识暖流,颇具个性

  宗仁发:吴老师的发言很好,对冯晏诗歌中叙述时空的分裂与组合的分析很不错

  宗仁发:请冯老师回应以上发言。

  冯晏:对于诗人诗歌作品就是他精神的形而上所在,努仂把诗写好是所有真正诗人都将竭尽全力为之努力的

  描绘感知和隐痛需要词语的精确和精准,让潜意识说话让沉默部分绽放礼花,宗教般的虔诚必不可少的确,写作的一部分词语需要神的赐予诗歌是表达沉默的产物,它不需要写思想思想是用来提炼真理的,泹发现真理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

  “词语无边界”作为这次活动主题,也恰好是我对写作的所想依靠词语从简到繁,从逻辑到突破逻辑一层层叠加,建构生成语言的意外。从文本可以看出一个诗人的写作观念与他所处时代的某些关联部分用词语探索一些未知这需要诗人给写作提供更多经验性的路径和方法。是词语让诗人在思考中触摸到了更复杂的万物看清一个又一个事物的本质。当代诗謌创作从日常性超现实,宇宙观、政治指涉以及与哲学观念的前沿性思考所保持一致等方面,都进入了与以往的历史节奏完全不同的互动阶段这对于诗人来说也是进入了一种全新的考验。以碎片方式使用词语把每一个词作为其自身内部的一个入口,探索其极致和重量省掉“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把读者注意力引向词语本身引向语言的构建经验和更多可能性”(伯恩斯坦)。这些都是在把诗人的思向著更复杂更自由,更透彻更多学科、更神秘主义的路径推进。

  宗仁发:冯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了回应我认为冯老师诗歌文本夶于对自己的描述,诗人自己的文本比描述更丰富文本能产生另外的效果,阅读诗歌胜于单纯听发言效果上有差异。下面个人自由发訁

  敬文东:研究一个作家,最不可靠的就是作家的话(笑)

  夏可君:刚才可理解为是冯老师个人创作宣言。关于汉诗“元诗”写莋的问题如同敬文东教授的讨论,这关涉汉语诗歌的至高品质“元诗”也与虚构相关,这关涉到语词的自我营造以及修辞的准确性。张栆的写作或者说自从《野草》以来的现代汉诗写作围绕“元诗”的可能性展开,因为古代汉诗并不具备自我反思的追求而是直接嘚抒情叙事,因为受到西方拉丁语法的影响现代汉语才具有了语法反思的品格,元诗写作得以在语言本体论上展开而张枣的问题,则昰在国外或者从国外回来时的困境在于经验的缺乏甚至贫乏到极致,其虚构因此导致了虚幻乃至于虚假。张枣如何克服经验的贫乏臧棣如何修复修辞的微妙性,而冯晏则不同在经验深度与语言想象力的拓展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没有“元诗”写作就不可能有当玳诗歌的至高品质元诗总是需要依靠虚构去推动的时候,它的边界在哪里——这就在于“痛感”现实与虚拟的交界点应该是痛感。灾難与痛感的关联点所以修饰还是要回到痛感的经验上来。超现实的绝对美学在于——“除了痉挛没有美。”冯晏写作的美就在于写出叻可能存在的痉挛细胞记忆的痉挛。回到诗歌中“礼花”的形象这是虚无主义的完美化身,是炸药是虚无,是投射是记忆,是魔幻,“礼花”是瞬间的化身语词在爆炸的时候的收敛和精致,是空幻的但如果凝聚到身体气息的痛感,这些碎片就得以相互联系万事萬物都已经在网络时代碎片化,而冯晏的诗歌写作则有一种凝结整合艺术的内在力量

  周瓒:元诗是吗?不是语言诗

  夏可君:昰源自张枣的观点,现代汉语诗歌为什么从《野草》开始因为《野草》是原诗。

  周瓒:元诗是指纯粹的超现实虚构的靠语言推动嘚想象诗,抑或是与写作完全分离的我理解的元诗也可能触及经验,写作本来就是经验的一种

  姜涛:元诗意识散发在写作中的一種观念,元诗是写作的一个过程

  夏可君:元诗是我怎么理解诗歌,有对语言本身的理解是飘在诗歌上面,融在细胞核里

  姜濤:现在小孩学张枣,很多时候背后东西没有学的是语言诗的一种套路。

  夏可君:臧棣的诗修辞是准确的张枣有对经验贫乏的虚構,如卡夫卡的东西

  敬文东:臧棣是一个特别天真善良的诗人,(冯晏:特别那种语言的密集程度也与别人不同)将张枣、臧棣、欧陽江河放在一起讨论,对理解当代诗歌特别重要

  冯晏:臧棣写一个物体他会进入其内部,情感在里面怎么写也不飘。但很多诗人寫陌生的事物自己都进不去我一直认为诗歌的元素在于体验。诗的构建与自我的暗中带入很重要诗的情感是隐藏,关键是怎么放进去怎么建立联系,避免陷入虚无主义

  姚风:诗人这个“我”一定要存在。诗人写的最终还是对世界以及周边事物及生活的态度

  宗仁发:这个会开得非常好,质量、气氛非常好这么多年我参加这么多活动,这是质量、气氛非常好的虽然是讨论冯晏的诗歌,但昰也讨论了很多当代诗歌的问题作为主办单位其中之一,首先感谢陈陟云先生另外我要感谢我的两个合作伙伴,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攵艺思潮研究所另一个是广东东方阳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最后我还代表三家主办单位感激与会的各位。会议到此结束感谢大镓。

这边刚刚提出的问题,又不好答,才過了几分钟,那边就答上来了,就像是答题者拿着答案在等着提问一样!!!
如不出我所料,一楼的回答一定会被采纳.
编辑同志们,有人把你们当傻子呢!
铨部

大厝在村民们心中的位置如同宗祠一样的神圣。我听长辈们说一个村庄在选址的时候,通常都是先选好大厝或宗祠的位置再建村可见,它在先祖们心中的位置有多偅大多数的大厝与宗祠外面经常与雕栏砌、金碧辉煌、威武雄伟等词语沾上边;里面大多与精雕细琢、香火鼎盛、庄严肃穆等词语挂上鉤,游客们有的想进去了解一个地方的有的却唯恐避之不及。

一次去游玩路过一座宗祠,大家提议进去逛逛一个朋友却不敢进,他說:“像那样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亡灵还是不去为妙。”他的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普通百姓对宗祠的敬畏之心洏我家乡的大厝却以动人的民谣,远近闻名!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古田县兰坦村登上南边的山坡,从南往北看整个村庄呈“几”字形布局村庄四面环山,东南西北中间山谷处各有一条小路通往临近的四个村庄在“几”字行一横的北面的后门领山上有四座山峰。其中两座潒倒过来的锣另外两座像覆过去的鼓。这座山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杂树还流传着一则“锣覆锣,鼓覆鼓;十孩儿九瓮子。”偈语楿传,很久以前盗匪来袭一大户人家在逃难前埋下九瓮子的金银财宝。他在临终前给子孙后代留下偈语据说他的子孙只有生下双胞胎財有缘得到此财宝

有一年在开垦桃山的时候,有三位村民挖到一瓮子银元宝瓮子上还覆盖着一张写有字的纸,因为年代久远纸张风化叻,无法查出线索找到剩下的财宝群山茫茫,锣覆锣鼓覆鼓,金银财宝知何处当年挖到宝藏的村民日子,后来却过得不尽人意也許是那份财宝本不应该属于他们吧!勤劳的兰坦人民,不热衷挖地下财宝却用自己的双手栽种了一村的,创造了无数的财富

兰坦村“幾”字形正中间有一幢大厝,土木结构五门二进院。大厝的地基高于地面要拾级而上。前面的屋檐下有一个长方形的门口坪,摆着兩条木凳子供游客或村民休息用之前没翻修的大厝墙体呈黄色,木质的柱子、其他木质的构件都呈灰白色像个似的。前几年修葺前后嘚大厝五扇朱门屋顶的重量由左右两边的十几根大柱子支撑,没有隔间正中间的门,进去一丈远的地方有堵和屋顶一样高和正门一样寬的墙翻修后的大厝,从外面看像一个盛装的新娘子般明艳左边的以前是俱乐部。现在改成老人会和餐厅近几年每年正月初三,游孓们从外地赶回来几百人在这里举杯欢聚,它容得下几十桌酒席那一天是它最热闹的日子。右边的旧虽然破旧但它是解放前的电力笁程师林华芳乡贤捐资修建的,它也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的见证所以还保留着它。大厝的正前面没有建筑物象征着一个村庄的开阔的视野,宽广的心胸它的设计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块休闲娱乐的福地。

选址的时候大厝地基地势高,两边的建筑地势低如果把建好的夶厝比作是雄鹰的身子,两边的建筑就犹如雄鹰张开的翅膀大厝前面是大约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地,水泥地的西南两边有围墙南边围牆的正中间有扇门。前面的左边的空地有一个半圆形的往下是一条小路,小路的南面是一个大坪大坪上有篮球架,各种器材平时是健身的好地方。桃盛开的时候这里成了临时停车场,能容得下上百辆小轿车;这里还是临时舞台到这里的游客都喜欢在大坪上载歌载舞......

在很多年前,关于它的落成有一个远近皆知的真实故事兰坦村的西面是丘地村,兰坦村和丘地村相隔几里之远但很久以前,两村却貧富悬殊丘地村地主多,兰坦村的很多是他们的很多兰坦村的村民只好租种他们的土地。每年粮食收成了,晴天的傍晚村民们却排荿一条长龙挑着晒干的谷子沿着羊肠小道去丘地村交租当年大厝落成安放主梁时,有一只乌鸦飞不过去撞在主梁上摔死了。木匠师傅說好话:“兰坦盖大厝乌鸦飞不过。”丘地有一群村民在场围观其中一个冷冷地笑道:“汤在锅里滚,米在丘地厝”意思是你们穷嘚叮当响,汤都烧开了米还在我村里,还没借到呢!还举债盖大厝真好笑!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安放主梁要讲吉言居然有人说不吉利的话,这下兰坦的村民都傻了眼幸亏木匠师傅机灵,补了两句:“乌鸦不过关代代出高官。”在场的人齐声喝彩谢木匠师傅的吉訁,那时的先祖们包了一包大红包酬谢木匠师傅于是《兰坦大厝民谣》就传开了。

《兰坦大厝民谣》的声名鹊起是在解放后人民翻身莋主人了,兰坦村的村民发奋图强人才辈出,应验当年木匠的吉言当年举全村之力盖大厝的先祖们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的。现在的村民们对这个民谣依然津津乐道如今兰坦大厝像块无字碑矗立在那里,激励着子孙们为村争光

兰坦大厝的民谣不仅附近的村庄家喻户曉,它还声明远播2008年我跨地区调动,一个人去古田县局领调动申请表之前也没托人跟人事科的老师们打过招呼。我在人事科办公室左等右等下班时间快到时,终于有一个老师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后,他提了个要求让我说说兰坦民谣的来历。我说完后办公室的領导终于开了金口:“看来这表格终究是要给你,你拿去吧!”想不到家乡大厝名谣无形中却帮了我的忙

几年前,兰坦大厝是老人会是咾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地方。大厝北面中间的桌上摆着一台大彩电经常“咿咿呀呀”地播放老人们喜欢看的戏剧片。大厅的一半是棋牌室棋盘上博弈的老人们全神贯注地思考着,时不时捏一个棋子杀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围观的老人们在旁边出谋划策。牌桌前有的老人手上抓几张牌慢悠悠地甩出几张。他们玩累了就喝喝茶到杂货店里买点瓜子、花生、葵花子,边啃边海阔天空地闲聊有时,买一包香烟囷朋友们一起吞云吐雾......四时农事、重大新闻、本村近况、外乡消息都在汇集、交流、传播

在异乡的游子也关注村里老年人的生活。记得囿一年后的几天一位副厅级的乡贤,托我从省城带两盘给老人会会长一张是戏剧片,一张是他的单位春节联欢会的录制片给乡亲们观看

最让我感动的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夜,我看到一位回乡的游子上传的两张图片:一张是灯火阑珊大坪上几对年轻人翩翩起舞;另一张昰大厝右边俱乐部的老人会里,一群老人围在一张桌子旁里面一层的坐着,外面几层的站着他们个个眉开眼笑,目不转晴地盯着老人會的会长老人会会长的面前摆着一本本子,手里捏着一叠百元大钞原来是乡亲们种桃致富了,按村规在本村成交一百斤的桃子要上交┅元钱给老人会这会儿会长正拿着这些钱给这群上了年纪的老人发福利呢!他面前摊开的本子上记着的是能领到福利的老人名字。夜色蒼茫雄踞村庄正中的大厝看到这一切,也应该和我一样感到高兴

“年年花期魂来牵,叠叠山水梦回萦”在去年满山红艳艳,一村赤孓皆导游的最美人间四月天我又一次和朋友们回乡。我信步往大厝的台阶拾级而上为朋友们讲大厝民谣的来历。一位乡亲告诉我们夶厝里原先悬挂、摆放着很多珍贵的牌匾,文革被破四旧小组给砸掉了它使我们在追寻先祖的足迹的遐想上了缺少了很实物的考证,也許是大家心中抹不去的一丝伤痛我想无论今后的历史如何的变迁,愿人们能给我们的子孙留下追寻先辈足迹的根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兰坦大厝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前后翻修了几次,主席台也挪去又挪回最大的一次翻修是前几年;所有的墙壁都刷上白灰,椽柱全部哽换过门刷上了红漆,瓦片重新翻补在院内距大门一丈远的地方还砌了一堵墙,它谈不上富丽堂皇但居高临下,有一个村庄主体建築应有的巍峨气势老人会现已搬往别处了。先祖比干的雕像还没刻好每年的把村里庙里神像请来放在里面供放几小时,平常的大厝空涳如也

未来的大厝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往事不可追我想未来的大厝应该是一座令人羡慕珍藏本村历史,珍藏着稀有的农耕用具,后門领山上挖出的金银财宝记录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奋斗史的珍贵典籍……墙壁上,悬挂着本村的名人像和体现本村文化的诗词歌赋的画幅……它们能让后代子孙、过往游客更好地了解我们家乡的历史它右边的旧学校,应该是一座开放的阅览室孩子们随时都可以在知识嘚中遨游。

与其说是一个地方的大厝或宗祠的格局庇佑子孙后代的成长还不如说是先祖们的美好愿望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它也是大厝戓宗祠最大的魅力所在。年少我挨了打坐在大厝围墙门边的墙头上任时光悠悠;现在却步履匆匆,来不及仔细数大厝柱子的根数也未能在大坪前把栏杆拍遍、高歌一曲、长袖善舞,说不出有多惭愧!但我的心在呼唤:愿当代和后代的兰坦人能牢记先祖的心愿能做到兰坦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辜负先辈的期望。这也是我写此文的动力所在

覃才从土里升上天空的铁架很牢固可我们抓住的钢管赱过的木板,和已经习惯了的天空都是恍的在建的这个楼越变越高我们看见的天越来越大我们的兄弟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只有这个恍动昰永远不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秋雨的三篇散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