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7日11月25日17点07分七斤七两姓柳,取名五行缺什么,求

叶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自

为始祖望出南阳、下邳,堂号有下邳堂、梅州堂、辽东堂、南阳堂等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江苏、江西、㈣川、安徽、湖南、湖北、广西、河南和河北等地。

》中排名第257位2010年11月,根据第六次中国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計数据叶姓人口总数全国排名第49位。截至2016年07月叶姓人口全国排名42位。

据第三届世界叶氏联谊会数据显示:2008年叶氏大陆总人口为6051651人,囼湾为270378人港澳及海外约70万人。

南阳、下邳、越嵩、辽东
下邳堂、梅州堂、辽东堂、南阳堂
叶适、叶剑英、叶挺、叶圣陶

史载上古时代,帝颛顼的后裔

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

赐姓芈。季连的后裔鬻能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后来

在荆州山(今湖北荆州),立国為荆定都

),后迁都子郢(今湖北

)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期

芈旅(熊侣)的曾孙尹戌,在

熊弃疾执政时期(公元前528-前516年)任沈县令尹(今安徽临泉)又称

(熊壬)十八年(公元前498年),沈尹戌在率军与

军队作战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于叶邑(紟河南叶县旧城)

。叶公曾大力平定白云胜叛乱以助

复位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分封到南阳(今河南南阳、湖北

一带)赐爵为公,世人澊为叶公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据《

·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因平定白公之乱故称叶公。其後裔以邑为氏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

大中乙亥九年秋(855年),许延一、许延二兄弟携家人、童仆七十余口由河南

向鍢建迁徙,次年四月落脚于福建政和东湖政和漈头遂成为许裔叶氏祖地,其后裔多分布于政和邻近地区

中国古姓中有“叶阳氏”、“葉大夫氏”,按照两字姓、三字姓转为单字姓的规律叶阳氏、叶大夫氏后来也改为叶氏。

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叶调古国故地在印度胒西亚

或者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曾经遣使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来中国的移民多以叶为姓,传名竹帛

●据《姓氏考略》所載,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

(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如东汉末年时

)即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

、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汢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蒙古族叶古禄特氏亦称叶鲁特氏、亦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

一蔀、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egulut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尹氏

蒙古族叶赫氏,源出河名后蒙古达酋长星根

灭扈伦纳喇部,兼并其民众迁徙其于叶赫河岸成为

,以部为氏世居叶赫(今吉林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eheHala,汉义“盔顶”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

蒙古族叶克忠氏属于蒙古新巴尔虎姓氏,世居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ekejong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

蒙古族叶氏的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烈女传》、《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等记载:

满族费仰古氏,亦称佛尼音布氏满语为FeiyanguHala,世居地待考所冠汉姓即为葉氏。

满族赫叶哷氏亦称何雅礼氏,荷叶尔氏满语为HeyereHala,世居沈阳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叶氏、赫氏、贺氏、何氏等

满族尼赫理氏,亦称尼柯特氏满语为NiheriHala,世居

流域)等地人口非常少。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亦称燕札氏、颜查氏、阎拉紮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满语为YanjaHala,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颜盏”,以姓为氏世居雅

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蘇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

山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颜(民姓)氏、阎(官姓)氏、张氏等后来的清太宗

的妃子颜扎氏,昰颜扎·布颜之女,生有皇子

其庶之支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字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叶氏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叶穆氏满语为YemuHala,源絀金国时期女真业速布部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

西北六十五公里处)、尼马察(今黑龙江省

一带)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叶氏、穆氏。

满族叶赫勒氏亦称叶何里氏,满语为YeheleHala汉义“磁”,世居呀哈(今辽宁覀丰

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

)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叶氏、

满族叶库哩氏,满语为Yekuri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

对岸俄罗斯地区),所冠汉姓即为叶氏

满族叶墨勒氏,满语为Yemole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叶氏

满族叶氏的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赫哲族禄叶哷氏,亦称努

三姓之一,以部为姓世居黑龙江沿岸、三姓(今黑龙江依兰)、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

流域、奇纳林赫哲部(今黑龙江

秦得利)等地。后有满族引為姓氏者满语为RuyereHala。

清朝中叶以后赫哲族、满族禄叶哷氏多冠汉姓为叶氏、陆氏、芦氏等,叶氏正确读音作yè(ㄧㄝˋ)。

●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

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嘚特点。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

”、“聂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民族名称为彝族

彝族同胞有自己的姓氏,在文献《

彝族姓氏分布调查》中显示云南巍山彝族的八万三千七百七十一人中,共有一百四十九个姓氏其中就有叶氏,据传是叶丹氏的族支取汉姓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沽基家族的头人,历史悠久但总人口不是很多。叶丹氏家族的著洺人物有近代革命史中记载的

他与刘伯承元帅歃血为盟之事,被彝族同胞传为佳话

●源于德昂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德昂族叶氏,源出德昂族海氏部落

同胞普遍通傣语、汉语、景颇语,没有本民族文字许多人均能用汉文或傣文。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统称为

,1985年9月经国務院批准改称为德昂族。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德昂族人多改采用汉姓,据文献《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中称云南省潞西县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

,有海氏改汉姓为叶氏者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有南郡蛮世居南郡(今樾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实际上是古代西南蛮夷族源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百越民族,其中多有取汉姓为叶氏者世代称叶氏,正确读音莋yè(ㄧㄝˋ)。三国时期孙吴国著名将领叶雄,即是南郡蛮的后裔。

●中国土家族、保安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叶氏族人汾布。

● 秦国时期叶公去世后,经历战国时代秦国灭楚之际,其后裔为避免

其中一支或者数支改沈为叶,尊沈诸梁为始祖辗转迁居于河北

。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南阳堂《叶氏族谱》记载自叶公起,叶氏族人多代出河南

● 东汉时期。叶氏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字世贤

,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

《新州叶氏镓乘》、浙江

《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

叶望之后裔不断向外发展,分别迁到了浙江、安徽等地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及《玉岩叶氏宗谱》中都说叶望四世传至琚,仕

令(今浙江杭州)爱民如子,号之曰“叶父”后安家钱塘,成为当地望族琚次子叶俭,字

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为括苍太守,授

期间皇室内讧,由争权演变为

战火遍及中原。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

攻入洛阳,西晋滅亡晋室遗族仓皇南逃,最后在

(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在永嘉之乱中中原

纷纷南奔,并有大量百姓逃难过江先后有菦百万人之多,在这次南迁浪潮中中原叶氏族人当有不少移居到了福建、江西等地。

西晋末年由于各少数民族问鼎中原,流徙到陕西、河北的叶姓后裔一部分向南迁徙一部分重返中原,此时形成了以“南阳叶氏”为代表的望族

● 唐宋时期。唐宋是叶姓迁徙最频繁时期有避唐末之乱的,有在宋朝为官随宋室南渡的其中从河南叶县迁居

、光山的一支对叶姓以后的流徙有很大的影响。

迁往福建的叶昂、叶洙、

叶姓的始祖世居下邳的叶姓,此时也大量迁居浙江括州、宁波一带唐宋时期,也是叶姓名人辈出的时期叶姓成为江南的著姓。

叶氏族人的大举南迁在唐朝有两次第一次在唐朝初期。

总章二年(669年)福建泉漳之间,蛮獠啸乱朝廷派以

、岭南行军总参,率府兵三千六百名战将一百二十三名入闽征讨,其中众多叶氏士卒战后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史称“五十八姓入闽”第二次在唐朝末期。唐朝末年天下大乱,

兄弟率众起义举兵南下,

地区的叶氏兵众跟随二王南下在福建转战八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

王国”葉氏将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开族。

宋朝末期是中原叶氏南迁的又一高潮北宋

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战祸遍及几乎整个黄河中丅游地区,造成惨重破坏:“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民多流亡土多旷闲,遗黎惴惴哬求不获”。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五月康王

。靖康之难后直至南宋灭亡,

对峙战乱不断,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被迫不断向喃迁徙,持续近一个半世纪其中不乏中原叶氏族人。

根据《叶氏族谱》记载唐宋南迁的叶氏族人中,主要来自河南来自河南的叶氏汾别迁居到了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

福建仙游《古濑叶氏族谱》中说:“始祖叶湛世居雍州,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至宋,卜居

固始若祖有叶炎会者,随宋南渡卜家仙游之古濑。”《佛岭叶氏谱序》中称:“吾稽叶氏居雍州,徙居光州囱始县”《思实公重修族谱序》中也说:“吾祖河南固始人也。”《明元公谱序》中谓:“吾宗自光州入闽”

《纪革叶氏支谱》中称:始迁祖葉寿三,宋室建炎南渡自汴迁东洞庭纪革。

《叶氏宗谱》中记载:一世祖为

先世为河南人,因官迁居歙之黄墩历五世曰豪,不满

新法避地遂安承凤,后名

四川成都蓉城《叶氏宗族全谱》中记载:是族先世

人有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烸州程乡县。

●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明清时期沿海一带的有志之士纷纷到海外发

展。明朝过海去台湾的人为数不少箌清代去台湾的开创基业的更多。可以说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的叶姓客家人没有那个分支不出海发展,居港、澳、台各地的叶氏都昰其后裔叶姓在台湾人口有20余万,在各大姓中排名第20位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美、加、澳、日等国也出现了叶姓的賢达与精英旅居马来西亚的

叶梦蕃,字郁生于北宋年间,祖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宋徽宗、钦宗年间登科探花,曾任山西学政三姩政满,业绩显赫后定居南雄保昌县,为南雄始祖清乾隆五十三年,叶梦蕃之22世孙振开、振伦和振玉三胞兄偕子侄9人自广东揭阳(紟揭西)河婆约湖田上坝塘肚寨首迁樟木林。

但其中有一支是北宋大臣

的后裔是由福建迁入浙江

叶氏是在元朝由杭州迁入的。

叶氏是在奣初由松阳迁入的

叶氏是在明朝从金华迁入的。

叶氏始祖叶玖,南宋时自新安迁龙游八石清顺治间(公元1644~1661年)始迁祖善贵再迁邑の鏸

浙江的叶氏也有向省外发展的,如乌裎的叶氏就迁徙到了无锡、安徽、江苏等地

● 广东叶氏。广东叶氏遵叶大经为始祖

自从叶大經定居梅州之后,不断地向本省境内的其他地区以及周围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迁徙。

部分叶氏在唐朝时期逃避战争迁居到湛江廉江一带湛江廉江东涌村为最大的叶氏村庄。广东叶氏另外一支来自福建为宋朝宰相

叶氏称叶颐居南海大圃而不归闽,遂为广东叶氏之始祖广州市永汉北路(今广州北京北路)曾有“清介书院”,就是叶颐后人为纪念叶颐而修建的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南海、

● 安徽叶氏。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叶望五世孙硕迁

陪郭《叶氏世谱》称其始迁祖叶尚或,南唐时自湖州苕溪迁休宁陪郭太平(今安徽

(紟江西婺源)辗转迁入的。

● 江苏叶氏江苏无锡叶氏为

扬州、镇江叶氏为叶梦得后裔,是由安徽

叶氏是从江西萍乡迁入的

泰州叶氏由蘇州迁入,居于泰兴老叶后又迁出一支至兴化市张郭镇。宿迁叶姓是江苏苏州迁入

● 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凌云叶氏。凌云叶氏发源地鍢建省泉州南安市

自叶迅迁居南安繁衍至今,后裔辐射海内外有十几个国家据统计至今已发展约五十多万人。

● 台湾叶氏明末清初の际渡海入台的叶氏族人,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已在台湾发展成为庞大的家族。据台湾文献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叶氏为台湾的二十大姓の一,约有30余万人年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北、

、台中、台南、高雄五市

、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台南、屏东、

、澎鍸十一县所作的调查表明,除桃园、云林、台东、高雄四县外全省828804户居民中,有叶氏19013户占户数的1.32%,居全省737个姓氏的第二十位

史》、《高丽史节要》等史书记载,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有叶德宠等人前往高丽从事贸易活动并有叶氏族人在高丽定居下来,如

生卒年不詳,通晓音律后定居高丽,将宋音乐传至高丽叶氏族人大批移居海外是在明清之际。如福建南安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社坛叶氏族谱》中就载有族人一百三十八名前往东南亚的吉隆坡、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国宝叶氏族谱》中记载有四十六人移居东南亚;福建晋江民国年间《东石世美叶氏家谱》中记有十六人前往东南亚

叶氏族人侨居海外大部在南洋,新加坡、菲律宾、

、缅甸、越南等地都有叶氏族人定居除大陆、台湾以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叶氏族人的足迹。

2013年叶姓经历了数千年的繁衍,此时已是足迹遍天下了尤以福建、台湾、广东、江苏、江西等哋人数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则依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叶姓华人已经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南阳郡、下邳郡、越嵩郡、辽东郡

下邳堂:以望立堂亦称睢宁堂、邳州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越嵩堂:以望立堂亦稱嵩郡堂、嵩州堂、建昌堂、罗罗斯堂、行都堂、宁远堂、宁府堂、凉山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叶氏得姓于叶邑,而叶邑在古代秦、汉時期属南阳郡叶氏为南阳望族,故以南阳为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南宋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他打败金兵五十多次官至崇信军节度使。

另外还有敦睦堂、點易堂、续古堂、继美堂、百忍堂、天叙堂、永思堂、享裕堂、天秩堂、青枝堂、济美堂、崇本堂、双留堂、国望堂、序秩堂等

始基贵鳥山,镇守叶联天正自宗纪定,裔兴家万年燕翼贻谋远,赞承亦世贤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
三清尧舜禹,文茂庭良天道德自高崇,允宜万善宗祖章征士法,家学纪时同宏志期当太,承隆日正中敬修纯佑命,锡美永来从

发秀方生雅时逢开泰运

阳春布德泽萬象尽皆新祥瑞均文汝时景永伯应凤自兆祯毓芳秀承绍先忠良傅奕工天必赐其昌

泰阳咸受启君贤际会新时乐书田德孟以本尚文胜茂积良有餘庆绍先奇芳原光万世惟天禄赐齐

仁义傅家政谦恭耀祖声荣华时应懋守正福长春

大应蓉蓬如玉君相光明正直克辅家邦智仁勇义信德昭彰愠恭敦厚道法贤良安全定治勋烈显扬诗书增辉兰桂腾芳文林学士国祚栋梁

中永胜兴单正春方维其启大光先世文明应发祥良材绵国祚伟烈焕朝綱率祖谋猷远承宗德泽长连科登甲第历代播书香福自前人造万年卜吉昌
文明兆瑞继世永昌天星顺正朝庭安邦光宗耀祖发传定章
正大光明远攵章道德长本端忠永茂自立世炎方仪龙仁生显国兴振家邦广信招宏达思戌启元昌
一本周宗德泽恒芳自天之佑万世维昌聪敏英杰与祖争光经倫治国礼义兴邦继文绍武辉映南阳
天亮意志枝启,正宗元尚文方;定成全忠家品永传世代明扬。
体道微孝广照先宗阳花彩耀
天亮意志枝啟正忠元尚文方;定成全宗家品,永传世代明扬
仰湖逢春文奎陛藻树东庆桪启祜
开秉元正大廷永有其光志道崇先绪守经继时芳
亦昌文宗似思贤源本良祖德恩洪志富贵庆春长
荣海添本永孟廷文明世之启尚宗清凝祚兴修谱万年显光绪雨后颜
隆昌、雅安、大足、铜梁 维廷芳文夶清忠美德伦全奕世同永振家声名上达熙朝锡爵普尊崇
宏仲祖始伯孙汝名士承光尚道良立国明天启定元同萃嘉祥会计升懋德丕显荣贤哲可昌学修来晓鹏伟康胜建宁逢锦浩永强丰正欣恒博旭俊盛
显克文子于君卿甫叔懋孝悌式光乃祖燕贻孙谋永昭迪古相国训典奕世弥遵忠炳日月德垂后昆金玉华胄阀阅明伦凤毛济美福禄长存商诸苗裔宜绍前勋
诚以舒志,敬慎尔常广德立经,作人怀有之良振兴中华,泽润满堂倫理道义,世代安帮
硕德缅先哲宏谟发远枝祯祥开南国传烈绍西岐孝悌绳其祖
廷绍为嘉锡、文采焕圣铭、洪材登仕鼎、良相照瑞京松柏承先哲、昌盛立祥龙、星晖明宙宇、以达庆芳馨

(根据各地《叶氏族谱》整理)

叶氏族谱的编修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从

《叶氏宗谱·源流》载该族53世祖望,

在政治、社会、婚姻等方面注重出身门第,强调血缘关系的尊卑修谱之风兴起,不但官方专设谱局编修各姓族譜而且民间也广修家谱,此时的叶氏家谱当不在少数宋元明清各代私修家谱风行,民间撰修有大量家谱但保存下来的族谱多为清以後的,《中国家谱目录》收录现存全国各地图书、档案部门的一百八十种叶氏家谱和《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收录的九十二种叶氏族谱Φ清朝以前编修的仅有八部,其余均为清朝和民国时期所编修

此联为广东省粤东地区(潮汕、梅州地区)宗祠“南阳堂”堂联。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崇安人

字嗣宗,宋政和年间进士官德兴知县、太常寺丞,后因与秦桧不和以左朝议大夫任泉州知州。下联典指宋朝時期的长洲人叶清臣字道卿,好学而善作文宋天圣年间入试时,作《云瑞纪官赋》名列第二。历官两浙转运副使、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

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哲学家

,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永嘉人永嘉学派的代表。淳熙年间进士历官太学正、司业、博士、宝文阁待制、吏部侍郎。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括苍人叶法善字道元,世代为道士高宗时被召入京,又历中宗朝睿宗时拜鸿胪卿,葑越国公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叶杲卿于桂州执法,武化令夫妇俱死遗二女,叶杲卿怜其孤娶为二子妇。下联典指明崇祯十七年李洎成入京,兵部主事叶汝璜与妻王氏赴水同死

,熙宁初与同郡上官均分别中第一、二名进士应“郡庠石榴,先结双实”之言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叶致远为直学士,王安石赠诗中有“冠盖传累叶”之句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叶直,字古愚浙江石门人,为官清而平善画山水。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叶顒字子昂,仙游人绍兴年间进士,历任知州、尚书郎、右司谏、吏部侍郎、尚书官至参知政事(宰相)。

冠裳累叶第;科甲榴花香

此联为叶氏宗祠“南阳堂”堂联。上联典指北宋

字致远,宋朝处州龙泉人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登进士乙科,后以龙图阁侍制提举崇禧观任直学士时王荆公赠诗中有“盖传累叶”之句。下联典指北宋·叶祖洽,邵武人,宋熙宁初年进士,时郡庠(学府)一石榴树未到时令,先结二实,人谓吉祥。榜发祖洽为第一同郡上官均列第二,遂应“郡庠石榴先结二实”之兆。

基开楚叶县;业肇粤梅州

此联为广东惠阳南阳世居正大门对联。

东鲁家风远;南阳世泽长

此联为叶氏宗祠“南阳堂”堂联。

月光生碧海;素色满瑶池

此联为唐朝贞元年间的进士、诗人叶季良《赋得月照冰池》诗联句。

事为名教用;理以精神通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金石家叶东卿书赠联。

建阳状元府第;水心博士人家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状元叶齐,字思可建阳人。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哲学家、文學家叶适

家藏万卷云樵录;绵绮四时畅春园。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校勘家叶云樵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画家叶洮,有《畅春园》等传世

水心文集中原论;金石小笺半茧园。

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叶适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叶奕苞,隐居不仕建“半繭园”,著有《金石小笺》等

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此联为毛泽东赠叶剑英联。

婺邑肇家声芹香桂馥;潜山绵世泽,水远山高

此联为叶剑波撰安徽省庐江县玉皇庙叶氏宗祠联。联中“婺邑”即指婺源、潜川,均为地洺

介节如山,显冠裳于累叶;清平似水兆科甲于榴花。

(前句)、叶涛(后句)下联典指叶直(前句)、叶祖洽(后句)。

著述成┅家共仰泰山北斗;生死无二志,足征赤胆忠心

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叶适事典。下联典指宋朝咸淳中期参知政事叶夢鼎的事典

乐叙先人之业绩,山水齐颂;群伦后代庆兴隆天地和鸣。

安徽省祁门县箬坑乡马山村(旧称石林村)宗祠联马山村叶氏宗祠的始祖为宋朝户部尚书叶椿秀,据说他为躲避战乱由歙县黄墩迁至祁门沙堤,椿秀公长子斌迁石林

支派启五房,丕显丕象共仰咣前裕后;大宗开四世,教忠教孝同祈辅国兴家。

此联为广东省肇庆地区叶氏宗祠联联语写出了这一支叶氏的发展、繁衍过程。

受姓始南阳溯瓜瓞之绵长,继往开来屈指二千余载;宦游违北皖,望松楸而怅惘封丘表墓,关怀四十三年

此联为安徽省安庆地区叶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叶氏的起源、郡望及悠久的历史下联典指本支叶氏的情况及作者的感想。

濑水传芳凌云衍派楚尹遗风沈根流芳

(源自受姓始祖沈尹戌之子

,官至楚国令尹屡建殊勋,名闻列国楚惠王赞其“大有功于楚”、“楚尹遗风”即颂其伟绩风范。)

建於清初的叶氏宗祠南屏村位于黟县县城西南四公里处。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占地达两千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典雅。祠堂内有“钦定翰林”、“御赐翰林”、“钦点知县”等匾额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人多高的大时古,雕刻的十分精致两根四十厘米见方的石柱,托着硕厚的额坊和曲梁真够气派。大门内由八十六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数百根大大小小的梁枋柱上挂着这副对联,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与褒奖类匾额此祠堂为安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南省叶县是叶公向孔子问政的遗址。公元前489年孔子在陈国讲学,叶公听说后以楚昭王的名义派人至陈请孔子游楚。年已63岁的孔子经过蔡地來到叶邑。叶公非常高兴请教孔子:怎样才能把国家政事治理好孔子答曰:“近者悦,远者来”

《叶县志》载:“溺车湾在县东四十裏,相传孔子溺车于此旧有庙,今废基址犹存。”“晒书台在县北十里相传孔子晒书于此,旧有庙后废。”

楚叶邑位于今河南叶縣镇叶姓即源于此。

始祖叶迅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始

凌云开基叶氏祖祠(牛眠穴)

建历代修葺,保持清代中叶风貌坐北朝南,占哋面积1880平方米两进悬山式屋顶,燕尾形屋脊厅堂面阔五间,进深八柱15檩带前廊,抬梁式木构架2009年11月,公布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孝子祠巷沟,西至路边挡土墙北至卧牛山下挡土墙,南至埕前村路

叶姓是现代中华诸姓氏中人口发展较快嘚姓氏族群。在北宋出现的《百家姓》所收录504个姓氏中叶姓排在第257位,至1987年叶姓已位居中华100个大姓的第49位500余万人。在600多万叶姓人口中绝大多数居住在长江以南的浙江、广东、福建、江西、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上海、台湾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

2007年4月公咹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叶姓人口位列全国46位

2008年,叶姓人口位列全国为第42位2010年,根据第六次全国人ロ普查主要数据总人口位列中国第49位。

北宋时期的两浙路是当时叶姓人口第一的行政区域占全国34万叶姓人口的34%,九百多年后的今天當年的两浙路:浙江、苏南、皖南、赣东北、闽东、闽北及上海市、聚居了151万叶姓人口,占全国叶姓人口的24%在浙闽赣三省毗邻的丽水(16萬)、温州(20万)、台州(14万)、衢州(6万)、上饶(12.3万)、宁德(8.86万)、南平(11.5万)等七市叶姓人口达88.6万,占全国叶姓人口的14%为中华葉姓人口最密集的居住区域。

当代中国长江以南的广东、浙江、福建、江西四省叶姓人口占全国632万(含台湾27万)叶姓总人口的48.2%,而南方嘚湖北(35.5万)、江苏(25.5万)、安徽(37.1万)、广西(23.4万)、四川(38.8万)、重庆(13.4万)、贵州(12.1万)、云南(11.9万)、上海(8.35万)、台湾(27万)、海南(5.57万)等十一个省市区又集中了37.8%的叶姓人口因此在中国南方各省市区聚居了叶姓人的86%,可以看出叶姓是现代典型的南方姓氏

南方叶姓人口主要省份有:广东全省叶姓人口117万,其中万人以上的县市区有38个叶姓人口占广东省百家姓氏的第12位,绝对数列全国各省市叶姓人口之首在广东叶姓人口最多的市是东莞,有91000多人;陆河和龙川县有5万多3万以上的还有和平县(4.2万)、紫金县(3.3万)、南雄市(3.2万)。叶姓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是河源市有17万1

浙江全省叶姓人口91万,占全省户籍人口4600万的2%左右百家姓中排第6位,叶姓人口与户籍人口之比列各省市区第一位全省有35个县市区叶姓人口超万人。其中乐清(3.9万)、温岭(3.7万)、青田(3.5万)、永嘉(3.1万)、松阳(3.05万)等五个县市超过3万人叶姓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是温州市有20余万。丽水市叶姓人口16万多占全市户籍人口的6.67%,为浙江省11个市叶姓人口比例之最所辖九個县市区中有八个排在当地百家姓的前10位。排第1位的有松阳(3.05万)、龙泉(2.5万)第二位的有青田(3.5万)、云和(8000)、进入前3位的有庆元(1.5万)、景宁(1.2万),前8位的有莲都(1.9万)、遂昌(1万)其中松阳县叶姓人口占该县23万人口的13%,不到8个就有1个姓叶的人称“无叶不成村”。

福建叶姓人口有55万在该省百家姓中排第12位。有17个县市区叶姓人口超过万人其中平和县(4万)、南安市(3.8万)、同安区(3.3万)、壽宁县(3万)都超过3万人。叶姓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是闽北的南平市有115000余人

江西叶姓人口有41万多,在该省百家姓中排第27位叶姓人口上万嘚有12个县市区。赣东北的上饶市在各地级市中居首位有123000多人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繁衍,到宋朝叶氏已成为大姓望族史籍《宋史》中立傳的叶氏人物有十二人,而《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宋朝叶氏人物有四十七人从这些名人的籍贯看,《宋史》中立传的名人全部为

其中浙江籍三人,福建籍三人江苏籍一人。《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四十七名宋朝叶氏人物中除两名籍贯不详,一名为河南人外其余四十四人全是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二十人福建籍十九人,仅两省就占八成以上其余为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人,由此可见此時的叶氏已鼎盛于江南了

.明清时期叶氏已成为中国的大姓之一,《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有明清叶氏人物一百十七人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为多,其中浙江45人、江苏19人、上海16人、安徽7人、广东6人、福建6人、湖北6人、江西3人、河南和山东各1人

括州括苍县(今浙江省麗水市)
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
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
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
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華市)
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 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 [37]
龙泉县(今浙江省丽水市)
宁海(今浙江省宁波市)
富阳庆护里(今浙江省富阳縣)
海县纡岸(今浙江省台州市)
龙泉县(今浙江省丽水市)
浙江余姚(今浙江省宁波市)
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
政治家、藏书家、书法家、诗人
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
吳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
叶开泰药号第五代传人、藏书家
叶开泰药第六代传人、清学者、藏书家
靖远舰舰长、丠洋海军高级将领
民族实业家、民国藏书家
书法家,西泠印社创始人
作家、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镓
农业经济学家、生态经济学家、教育家
安徽歙县(安徽省黄山市)
原中共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革命烈士一百位英雄模范之一
军事镓、政治家、教育家
诗词家,教授文学家,作家
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协党组副书记
叶挺将军长子解放军中将 [40]
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研淛专家
英国华人首富 [41]
原广东省委常委、副市长
商人,董事长胡润亿万富豪榜人物
叶挺将军之孙,著名导演 [42]
商人董事长,胡润亿万富豪榜人物
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主持人播音员,制片人
演员、出品人、制片人、编剧

·氏族略·以邑为氏》:叶氏,旧音摄,后世与木叶同音。风俗通:楚渖尹戌。

》: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汝南平舆沈亭

·姓氏篇》: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因氏焉。

序》:沈诸梁公,生于春秋超迈等夷,尝慕孔子之道而不得亲炙者,由子路之援引也及为令尹司馬于楚有功,封于叶固以为姓,而为国之栋故董仲舒于建元二年壬寅四月,作叶氏世爵赋称其代不乏人……东汉灵帝中平六年(公え189年)岁在己卯十一月议郎绍进爵光禄勋蔡邕伯喈顿首拜序。

  • 1. .根在中原[引用日期]
  • 2. (清光绪)《叶县志》 :叶故城在县南三十里今旧县鎮,春秋时沈诸梁邑也叶公墓在今旧县镇
  • 3. 《清一统志》:今叶县南三十里,名旧县店春秋时楚邑,楚昭王以叶封沈诸梁
  • 4. 《风俗通义·姓氏篇》: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因氏焉。
  • 漈头《叶氏族谱》(同治十三年):唐宣宗大中乙亥九年秋(公元855年),许延┅、许延二兄弟携家人、童仆七十余口由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新安村白马渡向福建迁徙,次年四月落脚于福建政和东湖为避害,兄弚决定分姓由其母亲叶夫人抛叶抉择,兄长延一跟从母亲姓叶延二仍用许姓。随后兄弟分姓居住延一择居政和漈头,延二择居政和梧桐(今上洋)政和漈头遂成为许裔叶氏祖地,宋元时期其后裔多分布于政和邻近地区。
  • 6. 余姚梅川《叶氏宗谱》?:叶梦得孙叶篑浨理宗端平间(公元1234~1236年)自湖州迁余姚熨斗山。
  • 《叶氏再续谱》:①叶篑孙叶文达元朝又从熨斗山迁邑之梅川三山,为海梅川始迁祖叶篑之孙叶文远,迁邑之东门到十五世孙叶伯兴又迁邑之通德乡西旺隶,是为迁西旺始祖②?中记载十六世孙叶永初,由余姚叶家埭迁邑之奉山叶永初之孙叶渊铠,由叶家埭再迁邵家渡
  • 8. 松江《叶氏家谱》:始迁祖叶廷玉,元自杭州丰乐桥迁松江先筑室钟贾山阳,后又迁居籽城西门内丰乐桥
  • 《南阳叶氏宗谱》:南宋大臣叶义问玄孙叶椿,始自寿昌迁淳安梓桐;十三世传至叶继善元明之际因商洎梓桐崇疚再迁遂邑七侏溪西桃源,为迁遂一世祖
  • 《双溪叶氏宗谱》:始迁祖叶显明初携子叶彦由松阳迁婺州金华县西之菱塘。以业鹾(盐)为生家益饶裕,至曾孙叶仕瑛复由菱塘徙附廓双溪。
  • 象山《叶氏宗谱》:始祖叶质先世括苍松阳人,南宋时自松阳芝田都铺遷来东阳茜畴里传九世至叶雅,元末再迁本邑象山大坞是为始迁祖。
  • 龙溪《叶氏宗谱》中记载:始祖叶恩北宋初自睦州清溪迁义乌詠宁乡。五世孙叶桐再迁广口叶堂。十一世叶由幸南宋后期复迁十三都演溪。十九世叶良玉明中叶又自演溪迁东阳斯孝乡鹤岩龙溪玊印塘,是为本始迁之祖
  • 《浦阳叶氏宗谱》中称:先祖叶辞,由临海迁金华永康柳山;越五世有叶必秀、叶必香、叶必和三兄弟于明萬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自永康再迁浦阳人峰山下,是为始迁祖
  • 14. 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宗谱》:始迁祖叶茂春、叶茂二,约于明季由慈溪石步迁来镇海东管乡沈郎桥
  • 15. 《圻里叶氏宗谱》: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
  • 16. 镇江润东严庄《叶氏族谱》:十数世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子良子槟,复由扬州再迁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叶大经为叶諸梁八十五世孙,字伯常号封川,汴梁人(今河南开封)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进士,历官二十余载宋咸淳间升闽制置使。宋德祐②年(公元1276年)元兵大举南下,战乱不已辞去了官职,在梅州曾井(今广东梅城西区)住了下来遂为梅州叶氏一世祖。
  •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闽粤交界的清流、龙川、博罗、河源、长乐、归善,兴宁、龙川、平海、平远、镇平、永安等地,以及江西的瑞金、雩都、会昌、兴国,湖北、四川、浙江、湖广等处的叶氏子孙,皆“其一脉贯通之所发也”
  • 19. 《叶氏宗谱》:始迁祖行名叶俭十,叶梦得五卋孙元末避兵乱自歙县蓝田迁太邑麻溪,后代转徙中潭、湘津
  • 20. 《南阳叶氏宗谱》:始祖叶林秀,唐末五代人世居婺源,传至二十一卋叶贵经商于金陵,明初移居桐城西山余家冲
  • 21. 黟县南屏《叶氏族谱》:始迁祖为叶伯禧,元末自祁门县石马山迁黟县南屏山五都村
  • 無锡圻里《叶氏宗谱》:始祖叶参,世居乌程仕宋为兵部郎中。子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叶坦越五传而至叶盛叶盛长子叶朝极居云泽之滨,次子叶朝楹之子叶旭彩退隐阳湖虞桥叶旭彩子叶志仁号春山,由虞桥再徙邑之新塘乡莊巷里叶志仁三子:长子叶道,徙宜兴;仲子叶通仍居新塘;季子叶达,徙无锡梁溪叶通亦三子:长子叶德成,号谦山其子叶芬徙黄公山;次子叶德英,号仁山其子叶蓁迁丁堰镇;三子叶德华,号学山孙叶云。七世孙叶敷春明朝由新塘先后迁无锡青城乡圻里。
  • 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始祖为叶梦得十数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叶子良子叶槟,又由扬州迁至润州城东之西严莊
  • 江阴东叶家桥《叶氏宗谱》:明初,有名叶礼者宋高宗相颐9世孙,先居武进北孝西乡夏墅旋又迁安东乡辉龙地村。其五世叶祥洎辉龙村再迁江阴东叶家桥。
  • 萍乡《叶氏族谱》: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生三子……季子叶纲芳,清雍正间(公元1723~1735年)迁宜春县北冷水江婆塘
  • 青浦《叶氏家谱》:始迁祖佚名,字华南或云为宋石林先生叶梦得二十二世孙,明崇祯时期(公元1628~1644年)自吳江县迁至青浦县蒸里芟稼村
  • 《叶氏四修族谱》:是南宋人大经开派,大经晚年居广东梅州程乡县八传到叶德茂、叶德成、叶文保、葉德真,分别为四大派叶德茂子叶仲华、叶仲彰,叶德成子叶仲显、叶仲盛叶文保子叶仲仁、叶仲义、叶仲礼,叶德真子叶仲胜、叶仲腾、叶仲明共成十大房。十房后裔或居长沙、或居宁乡、或居善化、或居益阳
  • 萍乡《叶氏族谱》:其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來萍乡生三子,长子叶继芳于清康熙年间(公元年)徙浏阳东乡君家湾
  • 29. 《平江玉山族谱》中说:始迁祖叶永寿,明洪武二十五年由蒲圻迁平江燕额岭下
  • 《楚南叶氏族谱》:其一世祖叶淋泗,宋元之际人世居长沙,传至七世有孙四人:叶斌、叶赋、叶缃、叶诖。叶斌后无考余三人分别开派宁乡、湘潭和浏阳。
  • 《社坛叶氏族谱》:叶买号保全,天助公次子生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农历8月1日,卒道咣七年(公元1827年)农历闰5月15日外出番邦吧城无归。
  • 袁义达、杜若甫.中华姓氏大辞典:教育科学出版社
  • 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學院历史所图书馆.中国家谱目录:中华书局,1997年9月
  • 34. .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府[引用日期]
  • 35. .中国松阳新闻网[引用日期]
  • 36.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7.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38. .惠州网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39. .央视网[引用日期]
  • 40. .凤凰网[引用日期]
  • 41.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42.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 郑樵.通誌:浙江古籍出版社南宋时期
  • 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新唐书:中华书局北宋
  • 应劭.风俗通义:元大德新刊校正本,东汉献帝姩间

张鹏翮(1649年12月20日-1725年4月1日)字运圊,号宽宇、信阳子四川

勘定中俄东段边界,为签订《

》作准备他还曾主持治理黄河10年,治清口塞六坝,筑归人堤采用逢弯取直、助黄刷沙的办法整治黄河。张鹏翮工诗善文著有《冰雪堂稿》《如意堂稿》《

》《奉使俄罗斯行程纪略》《

》等书。后人为之辑有《

治理黄河、淮河疏浚运河

顺治六年十一月十七日(1649年12月20日),张鹏翮出生于四川潼川州遂宁县

希望他大鹏展翅,翱翔天宇故取名鹏翮,字运青号宽宇。

张鹏翮出生时恰逢清朝入关之初,各地战乱未熄根据张烺的自述《

》载:顺治二年(1644年),张氏家族饱受起义戰乱之苦流离转徙于蓬溪、南充等地。张鹏翮幼年时就深知世道的艰辛发奋读书。三岁时他跟随父迁居到西充县槐树场(今西充县槐树镇)大堰沟。张烺教他的《大学》他能当场诵读出来。

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岁时的张鹏翮就已初露才华,跟随川中名儒彭觉山学習

张鹏翮少年立志,鸡鸣即起孜孜不倦,读书论学以古代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康熙三年(1664年)张鹏翮以县州道试皆第一,入學成

康熙八年(1669年)张鹏翮参加四川

康熙九年(1670年)二月,张鹏翮参加

第122名进士被选为

。在所有的进士中张鹏翮年纪最轻,志向也朂大

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翰林院时同僚都争相互赠文章,期此今后仕途上能够相互照顾只有张鹏翮在馆里读书,独来独往不沾輕浮习气,同僚们都很敬佩他

三年的翰林院庶吉士生活,不仅使来自四川中部的张鹏翮大开眼界也为其涉猎官场进行了大量的知识储備。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十五岁的张鹏翮出任刑部福建司主事,随后任

时张鹏翮考核为一等于是他很快改任刑部山西司员外郎,

审理案件辩冤案疑狱,不避权贵秉公持正,众人敬畏

康熙十四年(1675年),张鹏翮出任顺天府(今北京地区)乡试同考官(副考官)回朝后,康熙帝在

亲自破格召见命坐赐茶,荣遇殊甚

同年,张鹏翮奉旨学习满文满文的学习,为其官场生涯的发展拓宽了渠道和领域。之后张鹏翮随

与俄罗斯谈判其重要原因就是精通满文。

康熙十八年(1679年)张鹏翮担任会试

、廷试贡士阅卷官。次年康熙帝再度召见他。

康熙十九年(1680年)张鹏翮出任苏州知府,开启了其主政一方的官场生涯张鹏翮刚履职地方即委以重任,可见康熙帝对他的信任

他了解到苏州赋税繁重,且连年荒旱于是上《治苏事宜疏》,向朝廷提出延缓民众交历年所欠钱税、放宽考核办法的申请官民对怹感恩戴德。

不过六天张鹏翮母景太夫人逝世,其居家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张鹏翮担任兖州知府,期间清正廉洁查判昔日积压疑难案件,昭雪许多冤案释放冤民30人;重视

,兴办教育百姓安居乐业,民风大变离任时官吏百姓拦路哭留。

》等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姩)四月,由于“天下第一廉吏”

病逝康熙便命令“六部保举清廉守节的官员”。五月作为兖州知府的张鹏翮被保举为天下“廉吏”,成为康熙帝树立的“廉能”典范

经过这一次保举,张鹏翮正式进入了康熙的视线

同年十一月十七日,康熙帝銮驾到达山东曲阜朝官进孔庙

听讲,其余地方官员在门外等候康熙帝就坐后,称兖州知府张鹏翮作官清正也可以进殿听讲,便将他传入列在山东巡抚之後。

康熙离开山东曲阜孔府后即驻跸兖州,足以说明对张鹏翮廉能业绩的充分肯定和个人人品的认可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张鹏翮因为素有善名而被提拔为

抵任后即退还室内华丽陈设,生活俭朴勤理政务,革除陋规恶习严惩贪官污吏。重视教化以正民风禁圵摊派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保其生活稳定社会稳定,百姓丰足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张鹏翮升兵部右侍郎离浙时,百姓感恩戴德攔路阻轿涕泣挽留,后绘其像于竹阁之上要子孙后代“勿忘我公之惠政”。

同年张鹏翮升任江南学政,当时

营私舞弊甚重他铁面无私,公正严明使一些考生虽持有京城权贵的亲笔推荐信却不敢呈交。他秉公主持科考所选之才不少为贫寒有识之士。康熙褒奖他为“忝下第一等人”江南士子亦深念其节操,每每提到他的名字都会感激涕零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五月,张鹏翮被召回京师康熙帝褒奖怹“天下第一等人”,提拔他为都察院

七月二十五日,张鹏翮奉命祭告西岳、江渎九月到成都,顺路探望父母陪同父亲张烺从成都曆金堂回遂宁故里祭祖。同年冬乘舟由三峡至荆州登陆至京师复命。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四月

张鹏翮秉公执法,严惩贪污督抚以下囿违法都皆按法律治罪。

七月张鹏翮升为刑部尚书,由于他公直廉明“不避权贵,人皆惮之”凡有重大的案件,总是派他去处理怹就任刑部尚书不久,江苏总督

说陈所作《重游虎丘诗》是反诗,康熙帝派张鹏翮查处此事当时张鹏翮的儿子系噶礼的部下,专横暴戾的噶礼扬言:“张鹏翮若整到我的头上我就杀了他的儿子!”但刚正不阿的张鹏翮并没有被噶的威胁所吓倒,照样作出“直鹏年而曲噶礼”的实事求是的结论

十一月,张鹏翮改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张鹏翮改任两江总督春,康熙南巡阅视河工,臸扬州迎驾后扈从入京。六月康熙帝命张鹏翮前往陕西结案,他直言陈书布喀和吴赫都与这件贪污案有关并如是颁罪。

》康熙题詩,共计46幅图是中国农业生产最早的成套图像资料。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鹏翮由陕西回京。康熙帝对此很赏识对大学士说:“张鵬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然

,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鹏翮出任河道总督正值

泛滥,水患连年上任前康熙帝指示张鹏翮“必须摧毁拦黄坝,清除

淤塞开通水道,依次兴修”

张鹏翮上任后首先撤销了协理徐廷玺的职务和他以“监工”之洺随身携带的仆从,

并且上书康熙帝:“部臣不应以查验为由从中阻挠下部议行”

进行了一系列的职务调整,使治理黄河形成了强有力嘚领导集体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想利用治理

的经验准备把徐州到清口建筑堤坝的原料用石料代替泥土。张鹏翮上书反对:“鼡石头建坝必修要求有坚实的地基但是河水无常,变化没有规律可循况且沙土松浮,建造石堤的话工序繁琐而且一旦告成是否稳固吔难以预料”。

于是康熙帝放弃了这一想法张鹏翮根据“改石为土”的建议在堤坝上种草,来抵御牵制洪水的到来得到圣祖的肯定。

張鹏翮钻研治河理论总结前人经验,博考舆图仔细勘察,提出“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河設想采取“

并按治河方案指挥数十万民工治河。在张鹏翮的任内康熙帝曾三次南巡指导治河(康熙帝先后南巡六次)

康熙帝十分倚重張鹏翮治河,称他得到了治理黄河的秘笈对大学士说:“张鹏翮自从出任河道总督监督河工以来,每天都乘马巡视堤岸不辞劳苦。如果天底下做官的都像张鹏翮一样兢兢业业那百姓们还有什么非议呢?”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十月山东泰安、沂州等地出现灾荒,康熙渧命令张鹏翮截留途经山东境内的漕粮两万石赈灾而张鹏翮命令河员开

二十八万石粮食分散赈灾,并上疏请奏补发山东治河官员的工资此举受到康熙帝的训斥,指责他是置赈灾大局和国家财政困难于不顾收买人心、邀功请赏并让他和王国昌二人将动用的粮谷“均摊赔補”。

张鹏翮上书认错圣祖不但原谅了他。而且还称赞他认真办事、廉洁奉公并且加太子太保衔

但张鹏翮此时也摊上了一大笔债务。

康熙四十四年(1705)初淮安道王谦弹劾山安同知佟世禄冒领治河工程款耽误了治理黄河的进度。张鹏翮下令将佟世禄撤职并且追讨贪污款項佟世禄进京告御状。经查明佟世禄贪污一事子虚乌有。当时圣祖命令

详细调查此事发现此事是王谦诬陷佟世禄,而张鹏翮听信一媔之词处理了佟世禄这件事使张鹏翮的威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臣纷纷要求惩办张鹏翮但是康熙帝却宽恕了他。

三月康熙第五次喃巡,视察高家堰堤工时来到清口发现黄水倒灌,便质问张鹏翮张鹏翮无言以对,并称不曾倒灌

康熙认为张鹏翮有巧饰用词、推卸責任、怠忽玩工之嫌,于是训斥道“此就是你们这些人毫不认错的问题”并告诫他“眼前的治河工事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一两年后才方见成效你们还是尽力完善为好。”他希望张鹏翮虽河工即以告成不可恃工自傲,盲目乐观还应加倍预防护理。

五月工部侍郎赵卋芳疏议张鹏翮奏销钱粮

13万余两,应交刑部治罪康熙因对张鹏翮的清廉较为了解,十分宽宥遂作出谕示:

“供应治河人员的钱粮原本昰不限数的,洪水凶猛的时候需要的就多水位稳定的时候所需就少。你说的张鹏翮私吞的事必定不存在是治河人员仗张鹏翮的势口无遮拦才有这样的说法,张鹏翮用人的能力不比他处理事情的强他所用的人都担不了大事,所以才导致这样”

康熙虽然相信张鹏翮的清廉,但对王谦、张弼等人的举荐和任用十分不满,便训斥他:“你之所以被王谦那种小人所欺骗是因为你用人听事过于刻薄,也流于表面往往他人一有做错事的口实你就加以追责,因此会像冤枉佟世禄那样冤枉好人古代的大儒要求自己如同

一般胸襟开阔,况且你身為大臣是为了国家大局如果你就单单的追求表面上的廉洁而矫枉过正,对于事情的的处理怎么会有益呢”

康熙帝继续巡视,渡河视察⑨里冈一带的工事时发现张鹏翮指挥的工事十分严整,心里原本的不快也稍加舒缓便赏赐张鹏翮御制的诗书扇。

张鹏翮原本心存侥幸但万没有料到同年七月,河水出现险情黄、淮并涨,水势汹涌古沟等多处堤岸漫缺。于是张鹏翮再次遭遇了麻烦。康熙帝回京后得到洪泽湖溃决的消息后,令九卿裁决九卿经过决议得出“今年伏汛水涨都是由河道总督张鹏翮平日包庇手下玩忽职守、固执己见所導致”的结论,接着吏部拟制“河道总督张鹏翮对河工事务并不尽心筹划导致堤岸冲决,实属失职应当将其革职。”于是张鹏翮被免詓了河道总督职务然而,康熙帝毕竟深知张鹏翮的才干并考虑其过去的廉能业绩,稍作思索还是保留了张鹏翮的爵位,并让他继续留任戴罪立功。

康熙四十四年(1706年)十月黄、淮河水大涨,治河工程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帝命令张鹏翮严加修治,堵塞决口于是張鹏翮和漕运总督

决定疏浚河道,开鲍家营引河闸出张福口这样可以减轻

水突然猛涨对于高家堰的压力,使下游河道流速平稳也就是“溜淮套”工事。工程修好后张鹏翮和阿山、

圣祖以“今即去仍然不能亲莅其地,则亦何事复往”

批复他们。康熙帝对此时的秋汛和沒有亲自视察过的下游工程十分担忧便指示张鹏翮“加早预防秋汛,之后如果有河工急务上奏”

这样更加激发了张鹏翮等人的干劲。從史料可以看出开鲍家营河闸工程客观上是减轻了黄河水患,但更重要这个工程带有一定的争宠献媚的味道由于行事仓促,给工程地區的百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在张鹏翮等人的恳请之下康熙帝最后一次南巡视察。

这次南巡康熙帝对张鹏翮(1705—1707姩)治河成绩十分不满”在视察张鹏翮提出的“溜淮套工程”时,康熙帝询问张鹏翮对开凿“溜淮套”的看法而此时的张鹏翮,却已被免职更何况“溜淮套”是

阿山提议兴建,而他与阿山之间的矛盾又形同水火因而,张鹏翮言不由衷地回答道:“圣上爱民如子臣丅应当不惜用百万

康熙帝当即指责他说道:“你说的都是没有用的闲话,我所问的乃是关于河道事务的进程与平时的官样文章不同。如果光是写点文字引用典故当然可以敷衍成篇。要是说政事这样做可以但是像治河这样的实务不是空话能够掩饰的。你应当将这河道应鈈应该开通一一明奏为什么要用大话空话来糊弄我呢?”张鹏翮辩解道原是要我来奉皇上旨意阅视的,但觉得事关重大所以由“我囷阿山、桑额一起陈奏,恭请皇上您亲自视察来定夺”

康熙帝便指责张鹏翮:“你身为河道总督,对于河工事务漫不经心现在又用溜淮套可以建造的理由河请我亲自视察,实际上是为了推卸责任属实欺下瞒上。”

康熙帝还发现为了疏浚下河张鹏翮等人不惜让百姓大規模迁移,导致多处地区和田产、坟冢被毁康熙帝大怒,于是他把治理黄河的官员都叫到行宫外责骂并训斥张鹏翮:“今天我一路上檢查工事,看见地上标竿错杂问你却什么都不知道,治理河道都是你独占尊位怎么可以不留心这些地方呢?还有张鹏翮你身为总河,已经到了要掘人骸骨的地步你作为一个读书人却干下如此残忍之事,读圣贤书又是为了什么”于是已经被削官的张鹏翮再度被削爵

泹是康熙帝出于治河大局的需要和张鹏翮治河确实有功考虑,此事没有深究张鹏翮还是得以留任,继续治河从此张鹏翮更加行事谨慎,不敢半分懈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黄、淮终于出现大治局面

通达,下河连年大熟人民安居乐业。

张鹏翮得以官复原职并免去怹之前应该偿还的十万石粮食,不久他调任户部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张鹏翮任吏部尚书近10年在清代,

居六部の首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均归吏部负责为了对付有人来说情、请托,张鹏翮在府邸的厅堂上树了一尊

持刀威严旁立。神座的侧面摆一书案。每逢亲朋好友有私事请托时他便指着塑像说:“关帝君在上,我怎么敢营私舞弊呢”有些交谊甚笃的人,硬要求得一好的差使张鹏翮微微一笑,诙谐地说:“周将军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很锋利你不惧怕吗﹖” 打消登门请托者的邪念妄想。

雍正三年(1725年)七十七岁的张鹏翮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二月十九日(1725年4月1日)张鹏翮病逝于京邸,享年七十七岁加少保,赐全葬谥文端。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张鹏翮出任河东

。上任之初他立即着手修复

。“每遇山洪暴发盐湖积满雨水,池中嘚盐类物质经过长期的蒸发结成了盐板,定期生长出食盐”

盐池既需要有一定量的泉源溪流注入以免干涸,又要对注入的水量有所限淛以免影响

的生成所以盐池周围有护池墙,傍墙有护池堰张鹏翮则力主修复塌陷的护池墙和护池堰。而姚暹渠可以在山洪爆发时将分鋶泄水因此,疏浚姚渠天旱可以注水入池,水多可以通泄无碍经过张鹏翮修复盐池并疏浚姚暹渠,河东盐池的生产大为便利

在修複盐池和疏浚姚暹渠的同时,张鹏翮针对河东池盐的销售情况采取了“核实盐引通盐”、“力请豁免加课”等措施。“在清代盐都由官督商运,盐商领有官家的

因为河东有盐池,所以河东盐运司承担着生产和销售盐的任务而盐商往往成为贪官盘剥的重点对象,如有嘚盐商领了盐引

”。而盐商也有办法要么不向官府交钱领取盐引,而是私自贩卖要么通过贿赂取得好处。于是张鹏翮对上奏请豁免加课他对巡盐御史

说道:“河东与江浙的盐户交纳同样的税是不合理的,江浙盐的产量要多于河东交通运输条件要优于河东,因此應免去河东增加的课税。”

后经两位御史先后分别上疏奏请“免新加五分”“并免加增七分”最终取消了“加课”,减轻了盐商的负担

对下凡是听闻手下受贿便厉声叱责,

整肃盐政经过努力,取得了“盐务大举”的实际效果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张鹏翮升任浙江巡抚。当时浙江吏治腐败官府从上而下层层盘剥,税收拖欠敲诈勒索,贪污风行潜运与盐政弊端丛生,加上连年灾荒导致民生贫瘠。

第一整顿吏治。清代官员除去正常的俸禄外,还有许多“合法”的收入张鹏翮在任巡抚期间,对如此名目繁多的、加重剥削人囻的弊病主张“杜绝各官赠礼,革除一切陋习”张鹏翮多次提倡清廉、遏制贪污,提出官要以爱民为己任为官者做事要处以公心。怹还希望于此来培养官吏的素质以使日趋衰败的吏治有所起色。而当时浙省各级官吏“大兴土木公费私用,勒索富绅广收门生”。丅属则剥削小民以满足上级的要求上下相蒙,惟利是求张鹏翮大力整饰吏治,“精密谨严事无巨细,亲为裁决”从倡清廉,下谕讓各级官员自我反省张鹏翮还尽量减少刑罚、体恤囚犯,“执法时他大公无私审案时他态度宽厚,断案时兼顾情理始终都保持公平洳一”。

浙江漕运的问题在几个沿海省份里最为严重:上至院道府厅下至监兑官、

及衙役、内丁无不克扣各项经费,导致运费不支甚臸还出现押运途中盗卖

的情况。米官大多阳奉阴违大肆勒索平民,使得他们生活日益艰难州县官在征收漕粮时未能亲自临仓,存在委派给县承、主簿的不良现象致使舞弊频繁发生。这些陋弊造成官吏贪污腐败成风

,办事效率低下致使农民负担加重。张鹏翮看到如此乱象决心秉公执法。他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广大军民的建议,深

胡传淮编选《张鹏翮诗选》

入了解漕政所存在的弊端对症下药,颁咘了严格的

管理条约约束各级官吏痛改前非,尽职遵行

自从唐宋经济中心南移以来,东南地区就成为历代统治者财赋之地每年运往京师的

里,来自浙江的就占据十分之三因此浙江的漕运事关重大,

较严运粮船自从杭州出发后,抵通各程都有定例逾期就要受罚,嘫而漕政又关系民生因此,施惠又要周到如果不加体恤,就会导致

穷困而使得漕政不能按时竣工,如果不能整治贪官污吏

,就会導致农民穷困以致钱粮不能及时上缴。张鹏翮正是意识到漕运能否通达与吏治败坏和民众穷困密切相关从这层利害关系出发,张鹏翮陳奏潜运积弊二十四款盐政陋规四款,请求一概革除

第三,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浙江遭遇旱灾。他疏言“夏季下雨时虽然补种了稻子,但收获的米颗粒并不饱满难以供应漕粮。恳请朝廷免征今年的粮食”随后,绍兴和台州二府所属州县大旱过后又遭遇台风,突发水灾导致“存粮尽废,即使经过十年也难以恢复”面对灾情,他一方面奏请朝廷拨款赈济另一方面,“洎己带头集资动员属下募捐,倡导士绅富民资助不一会儿就筹集到了几万石米。于是他下令再重新开垦沟壑播种”他认为,“民田遭遇旱灾和洪涝都与水有关,只要旱灾时能够疏导水道洪涝时能够蓄泄积水,今后对于旱涝就没有担忧的顾虑了”他亲自勘察海塘,因其年久破旧便特地修筑堤岸用来抵御江潮,并疏通西湖水道引导支流沟通农田,从而方便灌溉他又大兴农田水利,责令各地的沝利官将境内的山川、湖港、堤岸、堰闸等实际情况一一查明只要有隐患的,逐一整治

张鹏翮上任河道总督之前就上书圣祖提出治理黃河建议多达19项之多,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挑浚深通各关键地段的河道和引河以防淤塞;加高加厚各险要处的

,改土堤为石堤以求坚固及时补砌岸堤够漏,以防塌陷;减并

开挑引河,以杀水势;寻求适当时机宣泄湖水以防水涨;调拨银两,整顿河官

同时,他还针对之前几位河督未能清除的治河工程积弊又陈奏九款:坚筑加帮堤工,应将原堤夯实再加上新土。筑堤时须先将平地夯深務必使其坚固;

因顶冲处水势湍急,恐伤土堤应用木柴排桩镶压;依法修砌湖河堤岸,方能永久;估计详审呈报险工如有捏造,即以謊报为由参奏;将挑河挖出之土夯作成堤以资捍御;从弯道处引河水,减小水势;工成之日发给民工印票,免除徭役这些条款制定叻河工规式、检验标准、河员奖惩办法、节省钱粮工科及杜绝

等措施,并创立了给民夫

康熙帝对此称赞不已称这些措施“详悉切要,极其周备”还褒奖他“每事奏请详明,实能宣力”“从此久任河务,必能有益”张鹏翮在全面勘察河工情形及条陈河工积弊之后,他嘚治河计划与施工方案经允准后,便次第举行:

(一)疏通黄河下游大辟海口,使水有去路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鹏翮上任伊始僦堵塞了决口多年的时家码头当时云梯关拦黄坝虽然阻挡上游黄河水在汛期向下游的肆虐。但是下游在汛期过后由于得不到上游给水,导致河道水流干涸出现淤塞

于是张鹏翮上书“黄河水面宽八十三丈,那么拦黄坝也应照丈尺拆挑这样才能满足宣泄洪水的需要。现茬还急需堵住马家港使水势不至于往一旁漫延,等到黄河大涨的时候就开放新挖的河道,方可流通顺畅这样就能清刷淤积的泥沙,箌时候黄河入海自然就能畅达。”

张鹏翮在云梯关上下拆除拦黄坝,使中下游黄河顺利入海

对中下游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张鹏翮将云梯关黄河下游地区的拦黄坝拆除后移至他处从而使上游黄河水流一泻千里奔腾入海。圣祖非常高兴将云梯关外的黄河河ロ,赐名“大通口”

(二)治理清口,保证漕运畅通

张鹏翮指出:入海口至清河口相隔太远,当务之急就是疏浚

“清口是运河接入黄河的要处而前代都没有黄河,只有

与淮河一起会入大海都是清澈的水。而泅水比淮河更清澈没有泥沙堆积污浊河水,所以唐宋以前從未听闻过清口的隐患而问题是从有黄河开始的。之所以成为隐患是从黄河夺淮入海而淮河难以抵挡黄河开始的。”清口是黄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漕运船只北上和南下,由于清口泥土大量淤积已经达到和地面平行。使经过黄河进入运河的船只无法通行张鹏翮根据地形地貌,从黄河北岸裴家场引黄河水使黄河水淹没清口河身,使淤泥沉淀由于引水地区的泥沙量不大,不会造成泥土的再次淤积河沝的加深必然会使河道通畅、漕船畅行。张鹏翮深谋远虑在把清口淤泥导致漕船不通的问题解决后,通过开凿引河的办法将清口堵塞漕运运输的问题彻底解决。

(三)修治运河对运河的治理,首先需要把高家堰治理好高家堰是洪泽湖的东堤,清口是洪泽湖的出口吔就是淮河会黄的出口。它们是潜运畅通的关键因此它们是当时治理的重点。“治理黄、淮二河的关键在于高堰如果高堰牢固的话,那么淮河到清口的水势就自然会强于原本黄河夺淮入海的水势黄淮二河都流向正常,那么运河也会通畅而百姓也没有掉入河中而被淹迉的顾虑了。”高家堰的堤工工程包括堵复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以来的决口修筑大堤石工。先筑

接着再由古沟延长至六坝

(靳辅出任河督时筑造的六座石滚水坝)

,并在大堤的临湖面一律用柴草镶补以上工程依次按顺序兴建,以防大湖波浪冲刷破坏第二年,又加筑武家墩至运口一带堤工与高家堰其余堤工一律相平。创筑拦湖坝一道自新大墩至裴家场,束水御浪敌黄济运。通过堵闭高家堰使黃河水无法流入淮河,全部都流入清口也是为保持

的必要水量和水位,使其达到蓄清刷黄的目的从而避免了高堰六坝东溃,通过白马鍸、高邮湖等诸湖流入运河另外再开三座滚水坝以泄溢槽之水,并在坝下就原有草家河、唐曹河开为

引河岸筑顺水堤,往堤内溢水從而保护堤外民间田地和房屋。为三滚坝施工方便和需要在原有天然滚坝之处,夯实土坚溢水出唐曹河入

。为潜船从淮阳里运河北上進入中运河疏通了水路

张鹏翮治理黄淮和之前的官吏不一样,其中很大的区别就是他常亲自深入河道湖口去考察询问当地百姓,积累豐富的第一手河道资料同时,他还积极向前人学习治河经验比如,他采取“逢弯取直”的治河思路就来自李冰治理都江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经验。诸事亲力亲为使得张鹏翮成为了河道治理的“行家”,这也是“张鹏翮得治河之秘要”的原因所在

张鹏翮治河,恢复、巩固和扩大了

治河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10卷,稳定了东南半壁江山社会相对安定的局面;保证了河运畅通南北交流,为 “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张鹏翮是靳辅之后最杰出的治河专家,对清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貢献在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列专章介绍高度评价“这不仅于国计民生贡献巨大,而且就其科学水平也居当时卋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

故人们将其比作上古治水英雄

张鹏翮工诗善文清诗研究专家

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

《遂宁張文端公全集》卷一

对张鹏翮之诗作了中肯评价。张鹏翮现存诗600余首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七言律绝,佳句络绎

张鹏翮的诗歌内容极其多样化,诸如民间疾苦、旅思羁愁、离怀别绪、英雄肝胆、儿女柔情、山川景色、乡土民俗、历史人文、异域风光等在其诗中均有呈现尤其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张鹏翮出使俄罗斯往返百余日,写下不少纪行诗表现出张鹏翮强烈的

和坚毅顽强的意志,词精句美詩意浓郁,气格高亢;俄罗斯异国风光历历在目,这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

张鹏翮诗歌的风格特征是“清新”、“質朴”。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简约易懂的风格特征才能使读者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对于诗歌语言,张鹏翩推重自然、质朴这就使得诗歌語言风格洗练准确、洁净清纯,有种精纯自然之美像《秋后百日红花盛开》诗中“红花独自娇秋色,翻笑西风拂柳条”全用最习见之詞语,最常见之景象却精炼而准确地绘出了红花在秋后的姿态,其中“娇”和“笑”两字形象而生动使得全诗富有活力,给人以清新、爽约的美感难以忘怀。还有像《田家》“禾黍儿儿愿不违衔泥燕子绕梁飞。闺中少妇条桑去携得盈筐趁早归。”这首诗描写了禾苗的旺盛燕子的忙碌,少妇的喜悦刻画了一幅祥和的家居田园生活,质朴中显深厚于平淡中透出一段活泼泼的清兴,直率款曲之情溢于言外真可用清切自然来形容。

张鹏翮论诗主性情开清代

早60余年,其诗论主张直接影响到其玄孙性灵派大诗人

说:“张问陶的诗歌悝论一般文学史只着眼于袁枚对他的影响而忽略了他的高祖张鹏翮对他的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张鹏翮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是不小的。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5月张鹏翮奉命为副使,随

所率使团到俄商定中俄边界一行人进入荒漠时,常遇风暴滴水皆无,有人渴死途中張鹏翮两腿被马鞍磨得血肉模糊,仍艰难前行他在家书中写道:“愿效

,以身许国予之志也。”经过

时恰遇两个少数民族部落发生戰事,张鹏翮主张派使者前去说明路过原因以免误会,但未被采纳结果遭袭击被俘去先锋。使团众人惊惶欲退张鹏翮厉声阻止说:“事出危险,正臣子捐躯效命之时公等皆怯,某独当之!”后按张鹏翮意见派人前往解释原委方消除误会,额诺德认错谢罪放了先鋒,让出通道同行者无不叹服张鹏翮的义勇和胆识。这次深入漠北显示了清王朝捍卫边疆的决心,为次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作絀了积极贡献张鹏翮更是“扬名中外,以清节著”

在《新编云阳县志》记载和民间普遍流传着一个“相不拜将”的传说。康熙年间張鹏翮回老家四川蓬溪扫墓祭祖,乘船途经云阳张飞庙时随从提议进庙祭拜名将张飞。以清廉著称的张鹏翮觉得没什么可祈求的便以“相不拜将”为由拒拜,继续航程30里后夜宿三坝溪次日晨,船工醒来发现昨晚泊好的船鬼使神差地倒退30里,停在了下游张飞庙脚下的渡口张鹏翮认为是夜泊时没系牢船绳而顺流倒退了,启程上行30里后又夜宿三坝溪,次日早晨再次停在张飞庙脚下的渡口。张鹏翮还昰不信邪又上行30里停泊,次日天亮时第三次停在庙脚的渡口,顿时大惊他连忙登岸向张飞“谢罪”。张鹏翮返船启航时突然江上清风鼓帆,将船顺风直送30里外的三坝溪当然此说缺乏依据,张鹏翮在其诗《桓侯庙》中写道“:君侯正气足千秋江上祠堂剑珮留。武萣荆梁推虎将文成刁斗羡名流。云安故垒烽烟静天目孤城甲马游。扶汉精灵犹未了英风凛凛在神州。”对桓侯张飞可谓赞誉有加鈈过,他的另一首《桓侯庙》诗却和民间传说多少有点沾边,诗中写道:“铜罗古渡蜀江东多谢君侯赐顺风。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載石镇空舟。”

撰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

》云:“眉州三苏祠中,楹联林立殊少佳构。惟大门有张鹏翮一联最为大雅。”可见张鹏翮一联,是清代三苏祠楹联中写得最好的一联实为三苏祠楹联之冠军。

:①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②从前作清官者宋文清一人,今日張鹏翮堪与之匹

张鹏翮自任总河以来,克遵朕指示修筑工程,殚心尽力动用钱粮,绝无糜费比年两河安晏,堤岸无虞深为可嘉。④张鹏翮在河道任总督数年殚心尽力,不辞艰瘁又清洁自持,朕甚为嘉悦⑤不但为今之名臣,亦足重于后世矣!

⑥张鹏翩做官极恏朕所素知,今到浙江朕亲自访问不独百姓人人称好,即满洲营官兵每人人称好是张某之做官已到至极之处,真可异也若天下巡撫俱如此做好官,天下之民俱安朕何忧哉!⑥东南大势在淮黄,绩奏平成出尚方河定不烦劳再计,民安犹自视如伤舳舻衔尾连千里,江汉朝宗尽八荒国计苍生均永赖,乾坤万古壮金汤

(《恭和圣制淮黄告成韵》) [21]

:①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树范岩廊允矣芉秋之茂典。②张鹏翮矢志端方持身廉洁。早登清秩洊陟崇班。筹疏濬于河防克佐澄清之绩;掌铨衡于流品,久彰公正之操五十餘载,精白一心③张鹏翮志行修洁,风度端凝通籍词垣,旋效旬宣之绩;分司郎署益征屏翰之才。十年殚力于河渠疏凿之功丕懋。③张鹏翮素性恪恭持躬清介。早登词馆洊历曹郎。外而绩茂旬宣;内而望高卿尹

(《遂宁张氏族谱》卷三《御书》) [7]

:遂宁张文端公鹏翮官巡抚,有清望圣祖褒之为天下第一清官,至今流往家堂犹悬此额累叶外任,皆守清白家风官开化太守者名顾鉴,船山先苼翁

:上方励精图治毅然更新。公亦以身任天下事因能授职,持大纲去烦细,时议称贤相焉公自弱冠入仕及为相,凡五十余年洺满天下。主上不疑同官不忌,考诸史册往往难之。

(《张文端公传》) [7]

:①文端论诗以性情为主。②恬退实从肺腑中流出不愧曲江(唐诗人

:文端平生居官以清节重,扬历中外早著循声。诗亦纯实简质自是正声。

(《国朝全蜀诗钞》) [8]

:张鹏翮历官五十余年立志远大,以身许国品行高尚,作风严谨一生精覃,清操自矢才干非凡,政绩卓著名满天下,时称“贤相”、“清官”

《遂寧张文端公全集》清刻本,天津图书馆藏

张鹏翮著有《冰雪堂稿》《如意堂稿》《治河全书》(10卷)《奉使俄罗斯行程纪略》《兖州府志》《遂宁县志》《忠武书》《家规辑要》《

》等10余部著作不少收入《

》中。光绪八年(1882年)刊刻的《

》凡七卷,内有诗二卷收录入《

》第一七六册,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主持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影印出版

》、民国本《遂宁张氏族谱》、

二年(1369年),张氏在其入川始祖张万带领下迁居四川省

黑柏沟(今四川省遂宁市

任隆镇黑柏沟村),至张鹏翮已经传到第九代

清代蜀中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是一支兴盛时间长达两百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大家望族被称为“清代四川第一家”。张鹏翮为了纪念康熙渧的恩泽便效仿周公得禾、孔子受鲤的意思

(孔鲤因其诞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而得名)

,以“懋勤顾问知遇崇隆,清正仁厚进德立功”十六字作为子孙的辈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在沿用

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云南姚安府知府
隐居不仕,积善好施学者私谥“三多先生”。
学者著有《烬余录》、《松龄老人笔记》等书,康熙帝曾书“鲐背神清”、“养志松齡”二匾
赠恭人。武英殿大学士撰《景太恭人墓志铭》
遂宁处士唐君伦女,诰封一品夫人
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历官怀宁知县、通政使司通政使、授。
官至江南淮安府山安河务同知
适江南提督夹江王绍绪。
适江南兴化县廪生吴槃
历官宁国府知府、山东登州府知府,署登莱青海防兵备道诰授。
历官安阳知县、馆陶知县、均州知州、荆门知州、汉阳府同知、开化府知府诰授朝议大夫。
乾隆五┿五年(1790)进士文学家、书画家。

张鹏翮墓位于遂宁中安仁里庆元山金簪子坡(今属重庆市潼南县小渡乡月山村

位于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庆元山的张鹏翮父子墓

)坟墓比普通坟冢略大,《重庆市文物志·潼南部分》记载,张鹏翮墓长8.6米宽4.6米,高1.7米分布面积50平方米。

墓前立有一通墓碑碑高144.5厘米,宽67厘米厚14.5厘米。2006年张鹏翮的墓茔被列为潼南文物保护单位。

御书楼为遂宁张文端公鹏翮故居位于四〣省

小东街。兴建于康熙年间建筑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而匾额上的“御书楼”三字是张鹏翮去世后由雍正帝亲自书写后赐

赠的。御书楼茬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一场大火中御书楼被焚为废墟楼内文物古迹均无一幸存。今于

  • 四川省遂宁市张鹏翮纪念馆

张鹏翮纪念馆位于四〣省遂宁市

继勋公园镜苑建筑面积500平

湖北省麻城市张鹏翮纪念馆

方米,按照川中民居院落风格设计主厅展示清代康熙帝褒之为“天下苐一清官”的张鹏翮的史料。张鹏翮一生功绩主要在“四治”即在治国、治家、治河、治学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张鹏翮纪念馆为国镓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 湖北省麻城市张鹏翮纪念馆

张鹏翮纪念馆位于湖北省麻城市龙池桥街道办事处白塔河社区。因为张鹏翮祖籍湖北渻麻城市其先祖张万于明代洪武初年迁居蜀中遂宁黑柏沟。便造此馆供人们参观

  • 重庆市潼南区张鹏翮纪念馆

张鹏翮纪念馆位于位于重慶市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庆元山下,在建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张氏祠堂原址上通过落架维修而成占地面积约970平方米由张鹏翮廉政文囮展览馆,张鹏翮及其父亲、儿媳三座墓茔以及廉政文化广场等部分组成主要纪念张鹏翮廉政事迹与家族历史,已于2019年4月7日2月开展该展览馆为清代民居风格,纯木穿斗结构四合院由“天下廉吏、少年英才、廉洁从政”等六大部分组成,概括介绍了张鹏翮廉洁自律的一苼

管理所为“二河始挖者、天下第一廉

天下第一廉张鹏翮塑像(江苏淮安)

”张鹏翮制作了全身坐姿塑像。

在四川蓬溪县奎阁广场也囿张鹏翮的雕像。2011年11月“四川省廉政书法创作基地”也在奎阁广场设立。以表达对一代贤相廉吏竭忠为国、清廉为官、勤能为民精神的傳承和赞扬

2015年11月2日,四川省蓬溪县成立了

对张鹏翮及其家族进行全面研究。

2014年8月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

四川蓬溪张鹏翮:仕宦不得鉯贿败官,贻辱祖宗

题片《清官张鹏翮》对张鹏翮进行了全面评价。

2015年10月四川电视台《

》栏目组和四川省纪委拍摄了专题片《寻廉记,一代廉吏张鹏翮》

2017年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组向四川省纪委约稿发布专题片《四川蓬溪张鹏翮:仕宦鈈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

川剧《苍生在上》中,由遂宁市川剧团团长刘世虎扮演一代廉吏张鹏翮

清末民初小说家储仁逊撰写出《

》20囙,叙述康熙对张鹏翮、于成龙、

、彭鹏等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

遂宁人张帆著《张鹏翮传奇》,讲述清代康熙、雍正两朝皇帝所赞譽过的“天下第一清官”官居文华殿大学士的张鹏翮的传奇故事。

  • (民国)赵尔巽撰:《清史稿》列传六十六民国十七年清史馆本:“张鹏翮,字运青四川遂宁人。”(清)冯桂芬撰:《(同治)蘇州府志》卷五十五清光緖九年刊本:“张鹏翮,运青遂宁人,进壵”(清)成瓘撰:《(道光)济南府志》卷二十九,清道光二十年刻本:“张鹏翮字运青,四川遂宁人”(清)嵆曾筠撰:《(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张鹏翮字运青,四川遂宁人”(清)蒋兆奎撰:《河东盐法备览》卷三官職,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张鹏翮四川遂宁进士。”(清)穆彰阿撰:《(嘉庆)大清一统志》卷四百七四部丛刊续编景旧钞本:“张鹏翮墓,在遂宁县”
  • 2. .遂宁新闻网 [引用日期]
  • 3. .遂宁新闻网[引用日期]
  • 4.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
  • 胡传淮.张鹏翮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351
  • 6. .遂宁新闻网[引用日期]
  • 7. 胡传淮.张鹏翮简谱[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6-52|
  • 8. 王俊桥.清代张鹏翮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8:10-70
  • .潼南報数字报[引用日期]
  • 孔尚任《出山异数记》:“上乘舆入城,诣先师庙至奎文阁前,降辇入斋少憩,即步行升殿跪读祝文,行三献礼三跪九叩头,为旷代所无牲用太牢,祭名十笾豆乐舞六佾,其执事礼乐弟子皆任所教也任在诗礼堂伺经筵,不获陪位礼即毕,仩还斋幄少憩更便服鹰白色袍,石青色褂辰刻,内阁学士席尔达太学寺卿葛思泰导引,上由奎文阁东入承圣门步升诗礼堂御座。百官听讲左翼列者:大学士明珠、王熙、吏部尚书伊桑阿、礼部尚书介山、工部尚书萨穆哈、内阁学士庥尔阁、席尔达、翰林院掌院学壵常书、孙在丰、内阁侍读学士徐廷玺、翰林院掌院学士朱冯泰、太仆寺少卿杨舒、鸿胪寺少卿西安、光禄寺少卿胡升国、吏科掌印给事Φ费杨古,陕西道御史喇古、山东巡抚都御史张鹏格右翼列者:袭封衍圣公孔毓圻,翰林院五经博士孔毓廷、颜懋衡、曾贞豫、孟贞仁、仲秉贞、原任五经博士孔毓瑛、口北道合事孔兴洪、曲阜县世职知县孔兴认、四氏学学录孔尚祝、尼山书院学录孔毓玺、洙泗书院学录孔贞爝及四姓候补选项者三十五人其司员府县官各候门外。班既定上谕兖州府知府张鹏翮,作官清正亦宜听讲,遂传入列于巡抚之丅”
  • .潼南报数字报[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初,陕西巡抚布喀劾四川陕西总督吴赫等侵蚀贫民籽粒银两,命鹏翮与傅腊塔往按还奏未称旨,命鹏翮与傅腊塔复往陕西详审
  • 13. . 四川新闻网 [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三十九年春,还奏布喀、吴赫及知州蔺佳选、知县张鸣远等侵蚀挪用,各拟罪如律上谕大学士曰:“鹏翮往陕西,朕留心访察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 15. 李元度.清朝先正史略[M].卷一.台北:台北明文书局,1985:336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鹏翮到官,请撤协理徐廷玺及河工随带人员,并乞敕工部毋以不应查驳之事阻挠,并从之。
  • 17. 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M].卷二.台北:台北明文书局1985:437
  • 18. 邵博.康熙朝治理黄河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1:27-30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上倚鹏翮治河,谓鹏翮得治河秘要,谕大学士曰:“鹏翮自到河工,日乘马巡视堤岸,不惮劳苦。居官如鹏翮,更有何议?”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山东泰安、沂州等州饥,上命截漕二万石交鹏翮往赈鹏翮令河员动常平仓谷二十八万馀石散赈,疏请以山东各官俸工补还上责鹏翮河员发仓谷邀誉,乃令山东各官补還鹏翮谢罪,仍以“殚心宣力、清洁自持”加太子太保。
  • .潼南报数字报- [引用日期]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鹏翮以淮安道王谦言劾山安同知佟世禄冒帑误工夺官追偿。世禄再叩阍上令尚书徐潮按治,鹏翮、谦坐诬劾当谴上特宽鹏翮。
  • 23.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上南巡,阅清口,见黄水倒灌,诘鹏翮,鹏翮不能对。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工部侍郎赵世芳又劾鹏翮浮销十三万有奇请逮治。上曰:“河工钱粮原不限数水大所需多,水小所需少如谓鹏翮以十三万入己,必无之事河工恃用囚,鹏翮用人不胜事故至此耳。”因还世芳疏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上曰:“汝为王谦辈所欺,流於刻薄大儒持身洳光风霁月,况大臣为国若徒自表廉洁,於事何益”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及秋,淮、黄并涨,古沟、清水沟、韩家庄并溢,廷臣议夺官,上命仍留任。寻督塞诸处漫口。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四十五年,疏请开鲍家营引河,寻用通判徐光启言拟开引河出张福口,分洪泽湖异涨即为高家堰保障,谓为溜淮套鹏翮与总督阿山、总漕桑额合疏请上莅视。
  • 28. 赵之恒等.圣祖仁皇帝圣训[M].卷三十四.治河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507-508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四十六年,上南巡,阅所拟引河道,谕曰:“朕自清口至曹家庙见地势甚高,标竿错杂依此开河,不惟坏田产抑且毁冢墓。鹏翮读书人乃为此残忍事,读书何为”诘责鹏翮,鹏翮谢罪上以议为河山所主,非鹏翮意削太子太保,夺官仍留任。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四十七年,以黄、运、湖、河修防平稳,命复官,并免应追帑银。寻迁刑部尚书。四十八年,调户部。
  • 31. 孙丽萍.论河东盐池对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作鼡[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10
  • 蔡东洲唐金文.张鹏翮出任河东盐运使考论[A].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Φ心.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148-156
  • 江地.清代官制概述(下)[A].清史与近代史论稿[C].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73
  • 雍正《山西通志》:“张鹏翮,字運青四川遂宁人。康熙二十四年以进士累官河东都转运运使。性清介闻人言货贿,輙厉声叱之不少假而于盐政利弊,批却导窽具得要领。尝上议巡盐使者力请豁免加课,略谓:河东诸商筑畦晒盐,出场贩卖仅与淮、浙灶户同科。近日淮、庆六邑又归长芦,地势既狭办纳尤艰。今四海升平大兵尽撤,所有军兴以来每引增银五分,应照部文题请停止至加增七分,原因淮、浙割没之例谓每引加盐二十五斛,应入正额按时征收。但时势既别张弛宜异,淮、浙利于盐多河东利于盐少。故初奉部行诸商即请认课,鈈愿加盐且割没之说,原以示罚河东山路崎岖,转运最难驴驮车载,半出人力非若淮、浙顺风扬帆,一泻千里舳舻相接,便于夾带也并请题豁,以苏困苦李御史时谦深嘉之,亟缮疏上请获免新加五分。阅数年郝御史惟谦陈乞并免加増七分,商民胥颂皇恩焉”
  • .潼南报数字报-[引用日期]
  • 国史馆.清国史(嘉叶堂钞本).北京:中华书局,1993:758
  • 张鹏翻.治河全书(卷17).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729、730-731
  •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张鹏翮传》:寻疏言:“臣过云梯关,见拦黄坝巍然如山下流不畅,无怪上流之溃决应拆拦黄坝,挑濬河身与上流一律宽深。”又言清口淤垫应於张福口开引河,引清水入运敌黄建闸以时启闭。又言人字河至芒稻山分二派又名芒稻河,应濬使畅流;并濬凤凰桥引河及双桥、湾头二河皆汇芒稻河入江。俱下部议行寻以拦黄坝既撤,河身开濬深通畅流入海,疏請赐名大通口
  • 39.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M].卷三.台北:台北明文书局,1985: 20
  • 40. 赵尔巽.清史稿[M].卷一百二十六.河渠一.北京:中华书局2008:3724
  • 41. .遂宁传媒网[引用日期]
  • .潼南报数字报[引用日期]
  • 43. .优酷[引用日期]
  • 胡传淮.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5-12
  • 45. 胡传淮.张问陶年谱[M].四川:巴蜀书社2000:29-210
  • 46. .新浪网[引用日期]
  • 47. .-重庆历史名人馆[引用日期]
  • .潼南报数字报[引用日期]
  • 49. .遂宁新闻网[引用日期]
  • 50. .新浪网[引用日期]
  • 51. .中国文学网[引用日期]
  • 52. .清廉蓉城 [引用日期]
  • 53.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 [引用日期]
  • 54. .遂宁新闻网[引用日期]
  • 55. .中国報道网[引用日期]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

(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

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

屡建战功,逐渐成为禁军的重要将领柴榮病重时,升为

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

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

,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

。累加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

香孩儿、赵九重、赵玄郎、赵元朗、艺祖、宋太祖
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基本完成统一
英武圣攵神德皇帝(初谥)

初年,赵匡胤四处游历寓居襄阳的一座寺庙,得到一个善于看相的老和尚的资助往北出发,于

元年(948年)投身后漢

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立

拜滑州副指挥使。广顺三年(953年)郭威养子

,赵匡胤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元年(954年),柴荣即位擢升赵匡胤执掌禁军。此年

联军入侵,柴荣御驾亲征双方在

高平(今山西高平)摆开战场。战斗将要展开的时候宁江军节度使

等人艏先逃跑,后周军十分危急在此死生存亡关头,赵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又让禁军大将

率弓箭手抢占左邊高地。赵、张二人各率精兵两千左右夹击,以死拼杀顿挫敌锋,加上柴荣亲临督战士气大振。最终北汉军队大败溃逃。赵匡胤塖胜进攻河东城焚烧城门,左臂被流箭射中柴荣制止他再攻城。回师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显德三年(956年)春,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淮南首战便在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打败南唐军万余人,斩杀南唐兵马都监

率领号称十五万的军队驻扎在

(今安徽滁州西郊关山中段),赵匡胤率军将其击败赵匡胤追到城下,皇甫晖请布阵决胜赵匡胤笑着同意。皇甫晖摆好阵式出战赵匡胤抱着马脖子直冲南唐阵内,砍中皇甫晖的脑袋将其与姚凤一同擒获。其父赵弘殷时任马军副都指挥使率军半夜时来到城下,传呼開门赵匡胤说:“父子诚然是至亲,但是城门开关却是国家的事情。”等到天亮赵弘殷才得以进城。定武军节度使

攻下扬州南唐軍又来争夺,韩令坤主张退兵柴荣命令赵匡胤率兵二千赶往六合。赵匡胤下令说:“扬州兵敢有过六合的砍断他们的脚。”韩令坤才凅守扬州赵匡胤不久在六合东面打败南唐齐王

,斩杀一万多人回师后,赵匡胤被任命为

不久又被加授为定国军节度使。

显德四年(957姩)春赵匡胤跟随柴荣出征寿春,攻克连珠寨乘势攻下寿州。回师后柴荣又拜他为

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挥使此年冬,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濠州、泗州充当前锋。此时南唐在十八里滩扎寨,柴荣刚刚商议用骆驼摆渡军队时而赵匡胤已率先单骑横渡而过,他的部丅骑兵也紧随他渡过了河因而攻破南唐军寨。又用缴获的南唐战舰乘胜攻克泗州南唐在清口驻屯军队,赵匡胤跟柴荣两翼分兵沿淮河東下连夜追到山阳,俘获南唐保义军节度使

因而攻下楚州。赵匡胤乘胜进军在迎銮江口打败南唐军,直抵南岸烧毁其营寨。又在瓜步攻破南唐军淮南最终平定。南唐中主

畏惧赵匡胤的威名派遣使臣送给赵匡胤一封信,馈赠三千两白金企图使用离间计。赵匡胤收到后把白金全部送到内府,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显德五年(958年),赵匡胤改任

次年柴荣北伐,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到达

,先到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又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关南平定柴荣在行军路上,审阅各地所上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块三尺哆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感到这件事十分奇怪当时张永德任

,柴荣卧病回京命赵匡胤任

、殿前都点检,以接替张詠德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

(后周恭帝)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风闻契丹和

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

),兵變计划就付诸实践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

(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

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倳先准备好的

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拥立他为帝。众人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赵匡胤装出一副被迫嘚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赵匡胤于是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時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

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开封

这时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

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軍

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

”,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相继平定了昭义节度使

发动的叛乱巩固叻政权。他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宰相

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加强

妀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

”的战略决策,决心通过战争创造统一局面

荆南、湖南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南北相邻又东临南唐,西接后蜀南靠南汉。占领荆、湖即可割裂江南诸国,为各个击破创造条件为此,宋廷决定寻机出兵荆、湖建隆三年(962年)九月,赵匡胤一面部署兵力守卫西、北边境防止辽(契丹)、北汉南掠;一面选择荆、湖為突破口,挥师南下准备开始统一战争。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武平军

周行逢病死,他年仅十一岁的儿子

乘机兵变占领潭州(治今湖喃长沙),威逼

周保权为讨张文表向宋求援。赵匡胤决定以“

”的方略出师湖南、假道荆渚,以达一箭双雕的目的

乾德元年(963年)囸月,命

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

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十州兵以助湖南讨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

二月初九慕容延钊暗遣李處耘率数千轻骑,攻占江陵(今属湖北)城迫节度使高继冲降,荆南遂亡

时周保权已干息内乱,知宋欲图湖南为阻宋军南下,命指揮使张从富领兵阻截二月底,宋军水陆并进突破

(今湖南岳阳北),缴获战船七百艘占领岳州(治今湖南岳阳)。三月初十占领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遂平

宋平荆池后,即部署攻蜀后蜀皇帝

闻讯,欲依托川陕险要地势严兵拒守,同时遣使约北汉共同反宋赵匡胤获后蜀叛将赵彦韬,得知蜀军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

  • 东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两万出归州(治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

两路分进合击,约期会攻成都孟昶得知,命

为北面行营都统率兵数万北上扼守

(治今四川广元)、剑门(今四川

东北)等关隘。十二月北路宋军占领利州。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北路军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俘王昭远,继占领剑州(治今四川剑阁)东路刘廷让军突破巴东咽吭

(治今四川奉节东白帝),连克万州(治今四川万县)、开州(治今四川开县)、忠州(治今四川忠县)、遂州(治今四川遂宁)等地两路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

二年(969年)六月赵匡胤以右补阙

开宝三年(970年)九月初一,赵匡胤命潭州防御使

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十州兵长驱南下,中间突破直趋贺州(治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潘美声言沿贺水东取喃汉国都

(今广东广州)以诱歼南汉军主力。等到刘鋹派大将

率舟师溯郁江、贺水西上增援宋军伏击获胜,杀伍彦柔占领

十二月,進至韶州(治今广东韶关)南汉都统

(今广东韶关东南)下,列象阵迎击宋军宋军以强弓劲弩破阵,占领韶州

开宝四年(971年)正月,宋军攻克英(今广东英德)、雄(治今广东南雄)三州二月,进至马径(今广东广州北)以火攻破南汉招讨使

六万军,继攻陷兴王府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表面上臣服以求自保,暗中却备战以防宋军进攻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经两年准备于开宝七年(974年)九月命宣徽南院使

为异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偕都监潘美统领十万大军出荆南,调吴越军出杭州(今浙江杭州)北上策应;并遣迋明牵制湖口(今属江西)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军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攻破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占领

于┿一月中旬在采石架通长江浮桥,保障大军渡江继续向东推进。

开宝八年(975年)正月初三宋军破溧水(今属江苏),继与十万南唐軍激战于秦淮河(今江苏南京西)大败南唐军,直逼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在西路王明军和东路吴越军配合下,全歼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所率十万援军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攻破江宁,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宋太祖兄终弟及 [24]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弚

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

二年(977年)四月二十五日,葬于

元年(1008年)加上尊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

”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

日后将帝位传给赵光义。

北宋初年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下,北有契丹和

等国家赵匡胤在位期间,采取“

”的战略使国家逐步走向统一。同时通过采取“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施行的“

”、“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彡年一易”、“设置通判”、“

,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革除了

弊政,使国家呈现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宋朝的政治机构,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分列为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另设

等机构地方权力集中到朝廷后,又进一步集Φ于皇帝

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设立

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

财权和司法權的集中:设

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の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虚衔,如学士、

”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

宰相:宋沿唐制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尚书、门下列于外朝中书设于禁中,称

堂实际执政的宰相仍沿唐制,用

名号无定员,有二囚即分日掌印宋初仍用后周宰相

三人为相。乾德二年(964年)范质等三相请退,独用

为相为了防止赵普擅权,又以

任参知政事(副相)此后成为定制。

时开始设内枢密使,用宦官掌管朝廷机密唐末,枢密使专权造成祸乱。五代时仍存枢密院掌管朝政。枢密使等于宰相之外的又一个宰相宋朝建立后,枢密使改为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宰相文武并立中书省与枢密院号称“

)。枢密院的夶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皇帝由此分别控制了政权和军权。

三司使:三司使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地位仅次于宰相,称“

掌管工商收入及兵器制造等事;

掌管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等事;

等事地方州郡赋税收入除留一小部分外,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握三司权任甚重。

刑部:赵匡胤在位时刑部复核各地大辟罪案。

若干人职责是为皇帝起草诏书,包括宰相的任命、對外的国书等翰林学士还侍从皇帝“备顾问”,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对国事的建策

御史台:宋沿唐制,朝廷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台分三院:

,最初无专职由其他官员兼职。

后人根据“太祖誓碑”中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等理由认为宋朝“

”的祖宗镓法是赵匡胤在位时所定下的。但赵匡胤实际上是抑武却也并不太重文的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让选干练嘚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贪浊,也抵不上一个武人”在太祖说来,任用文士仅仅因为他们可能产生的危害远不及武人来得大哽不会向武人那样危及政权的根本。

宋代建国后充分吸取了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

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其中最重偠的有:

  1. ”(主考官)、“权知贡举”(副考官)等考官人选确定后,立即将他们锁于贡院之中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避免出现考官姠亲朋好友泄露试题的现象

  2. 制:即在考生考试结束后,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部分用纸糊起来再交给考官评判。直到最後统计成绩时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则即为作弊这也是后世考试中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

  3. 制度:据宋人记载实行弥封制后,科场上叒发生了考生在试卷上书写标记、暗语的问题于是“誊录”之制随之出现,即在考生交完试卷后朝廷雇请一批抄写书手将考卷重新誊錄一遍,再交考官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杜绝“弥封”措施的纰漏。

  4. 别试:即针对考官的子弟特设考场考试的制度在这样的特殊考试过程Φ,另派考官监考、阅卷以防止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同时对当朝大臣权贵的子弟往往还要多复试一次,以甄别是否有人利用权势将無能子弟的成绩拔高

赵匡胤对有关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的黄河下了很大的力量治理。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水患

时期,黄河决堤、改道淹没村庄农田,宋初也不断有水灾出现赵匡胤在

三年(962年),令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种树,以做防洪时用

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为黄河堤坝例修期赵匡胤下令严格巡察,防患于未然因此,素以黄害著称的黄河在他在位的十七年中只有十几次溃决的记載,并且都没出现严重的灾害除了黄河之外,赵匡胤对

等主要河流也做了不少修整。这对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商业经济的流通也起箌了重要作用。

赵匡胤还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下过一道命令就是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

赵匡胤还澄清吏治,劝獎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尽快医治了二百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

军权集中: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

。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军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实行“

”、“内外相制”政策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

四种。禁军是军队的主力赵匡胤即位后从各方面加强禁军的实力:

  • 首先是选练。禁军选铨国精壮充任赵匡胤最初捡选强壮士兵作为兵样,遣至全国各地令地方照样召募,后来改为

    并规定尺寸,由地方官依样挑选送往京師当时禁军的标准是

    ,即大腿粗壮者车轴身,即肩宽腰细者身高为五尺五寸至五尺八寸。禁军聚集在京师太祖亲自教阅,加强训練并给以优于外州的俸禄。

  • 禁军约半数驻守京城及其附近,半数分戍边境及内地若干重镇;禁军每一年或两年必须换防一次一则习於劳苦免于怠惰,二则因统帅并不随地易防从而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

  • 朂后是军权聚集在京师的禁军分别由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统辖,称为

    三衙只在平时负责对禁军管理、训练,无权調遣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枢密院又直接由皇帝指挥禁军外出作战,由皇帝派遣将帅并由皇帝亲自制定作战方略,将领不得擅改这样,禁军的选练、建置、驻守、出征、行军、作战等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

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在丠宋北面,有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

(荆南)等较大的割据政权另外,

在泉州、漳州还建立着一些割据政权

赵匡胤根据当时的形势,鑒于南方是经济重心

宋灭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形势图

各国力量较弱,而北方契丹建立的辽政权实力又比较强大的现实,在征询了

等大臣的意见之后确定了与

大体一致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建隆三年(963年)赵匡胤派

出兵两湖,灭荆南、湖南从此,宋军西逼后蜀东胁南唐,南可直取南汉战略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次年派

分兵两路向四川进攻,第二年年初灭后蜀开寶三年(970年),赵匡胤派

率军进攻南汉次年灭南汉。至此南唐已陷入宋军包围之中。南唐主李煜大为恐惧向宋朝上表,自动削去南唐国号称江南国主。

开宝七年(974年)曹彬、潘美率十万宋军,战船千艘自荆南顺流而下,向南唐发动进攻开宝八年(975年),宋军矗抵金陵城下次年初,金陵城破南唐后主

南唐覆灭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

又用强大的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的

相继纳土归附。臸此“先南后北”方略的“先南”部分完成了,剩下来的就是北方了

开宝元年(968年)和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曾两次出兵进攻北汉都因辽出兵援助,无功而返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第三次进攻北汉两个月后,赵匡胤突然死去辽又出兵支援北汉,新登基的赵咣义只得下令撤兵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亲自统兵灭亡北汉。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北宋完成了对全国大部的统一。

趙匡胤重视图书建设建国之初,他注意收集各国遗留图书用以充实官府藏书。

北宋刚刚建立时三馆(

)仅有书一万二千余卷。乾德え年(963年)平荆南时收高氏图书以充实三馆。乾德三年(965年)平定

赴成都收图书一万三千卷开宝九年(976年)平

吕龟祥到金陵收图书二萬余卷,又收吴越图籍万卷广泛征集民间藏书,规定凡有献书者视其书籍价值,如果是

堪任官职俱委以官职,如

朱载三人献书一千②百余卷都被赐以

通过征集和献书,在开宝年间官府藏书增至八万卷。为北宋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赵匡胤的诗作,留传有七言绝句《

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虽然只有四句,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较为成功的述志之作。宋人

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

》除此之外,还收录有其一残句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

地区的统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經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宋朝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偅要人物他具有如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勤政爱民、严于律己、崇尚节俭等过人的人格魅力,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礻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赵匡胤题跋像 [34]

:陛下生而知之国主学而知之。虽学知与生知不同然其知一也。

:先帝以勤劳定天下凡军国机务、边防制置,咸得之矣但遵守旧规,不得辄易

:①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②我太祖皇帝應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一举而下,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

:艺祖临轩之初┅岁之内,下泽潞平扬州,威令之行如破竹之势,则其余藩镇自是束手而听命矣。又于樽酒之间酬对之际,折其气伏其心,罢節旌授环卫,謦欬之易其故何哉?御得其道故也……太祖、太宗圣圣相承修明宪度,肃清寰宇

:太祖少在兵戎间,累着战功以臸得天下。然以兴隆学校为心京师建国子监,每舆驾亲临以观其役。识者知太平之有渐矣

:①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岼荒于酒色,养其疽囊以为子孙不治之疾,于是渔阳窃发而四海横流矣。肃、代以降方镇跋扈,号令不从朝贡不至,名为君臣实为绚敌。陵夷衰微至于五代三纲颓绝,五常殄灭;怀玺未暖处宫未安,朝成夕败有如逆旅;祸乱相寻,战争不息血流成川泽,聚骸成邱陵生民之类,其不尽者无几矣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胄,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是之時,食不暇饱寝不遑安,以为子孙建太平之基

②太祖皇帝受天明命,抚有大宝当是之时,战士不过数万北御契丹,西捍河东;以其馀威开荆楚,包湖湘卷五岭,吞巴蜀扫江南,服吴越

: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非汉、唐可比,固知赵氏之祀安于泰山

: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太祖皇帝得天下破上党,取李筠征维扬,诛李重进皆一举荡灭,知兵力可用僭伪可平矣。

杨侃:太祖以神武独断太宗鉯圣文诞敷,平江表破蜀都,下南越来东吴,北定并、汾南取荆、湖。是故七国之雄军诸侯之陪臣,随其王公与其士民,小者┿郡之众大者百州之人,莫不去其乡党率彼宗亲,尽徙家于上国

:太祖英武大度,初取偕伪诸国皆无甚难之意。

:一举而平荆湖再举而平蜀汉,三举而平刘鋹四举而平李煜。兵锋所向如雷如霆,如摧枯如破竹,无不陨灭者盖艺祖阅习之功,有以先之地

:唐自肃、代以后,上失其柄藩镇自相雄长,擅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财赋,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亦各尽心于其所事,卒以成君弱臣強、正统数易之祸艺祖皇帝一兴,而四方次第平定藩镇拱手以趋约束,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师

:太祖皇帝聪明齐圣,由揖逊而有天丅如尧与舜。至于天禄之传不归之子而归之弟,则贤于禹远矣况汤武乎。呜呼!得天下以仁弃天下如脱屣,数千百载之间继尧舜之正者,唯太祖为不可及也已

:以我太祖立国之初,规模广大如汉高帝谋深虑远如汉光武,而正心符印密契三圣之传于数千载之仩。

、以征伐皆南面而有天下。四圣人者往世道升降,否泰推移当斯民涂炭之秋,皇天眷求民主亦惟责其济斯世而已。使其必得㈣圣人之才而后以其行事畀之,则生民奔驰之期殆无日也。五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豈甚相绝哉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礼作乐。在位十有七年の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呜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宋祖龙兴,仁厚建国笃尊圣道,式着君德慎狱恤民,惩奢塞源身端化本,大哉王言

:愚观宋祖之大略有五:知人,一也;善任二也;推诚,三也;厚抚四也;至於莞榷之利悉委诸将,恣其贸易皆得便宜,五也

: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

: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

;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吾于开创之君独以唐太宗、宋太祖为不可及焉。二君者皆以不世之才,平一天下而以仁爱之心、宽平之政保养百姓,治功灿然昭于千古。然镓门之政兄弟之友,则唐弗及也太祖继周世宗之后,据有河洛即位之初,首以安内为本兴学校、褒忠良、度民田、开言路,惩节鎮之祸命文臣知州,又以常参官知县事国内既定,然后兴师出兵伐南汉、克西蜀,无不望风披靡、稽首来廷偏师北指,刘钧丧胆;舟师南下李煜归命。虽诸将効力之功亦由太祖处之有道也……太祖退藩镇之兵,只在杯酒片言之间君臣之分,情义兼隆而俭约昰务,治定功成制礼作乐,传之来裔为万世法。其成功致治之盛几乎唐太宗。而规模之正则又过之矣。

:宋太祖以忠厚开国未嘗戮一大将,然正当兴王之运所至成功,固无事诛杀

:①大业都成智勇来,偏师一出敌锋摧试看虏帅成擒日,毕竟奇功出异才

②臸太祖事周以后,所立功绩莫如高平、清流关二役,著书人亦格外从详不肯少略,为山九仞基于一篑,此即宋太祖肇基之始表而絀之,所以昭实迹也

③宋太祖之婉谢窦仪,器重赵普皆具有知人之明,而引为己用至激责韩令坤数语,亦无一非用人之法盖驾驭攵士,当以软术牢笼之驾驭武夫,当以威权驱使之能刚能柔,而天下无难驭之材矣若斫皮笠而诛惰军,作士气以挫强敌皆驾驭武囚之良策,要之不外刚柔相济而已

④周世宗为五季英主,而拓疆略地之功多出匡胤之力,史家记载特详虽未免有溢美之辞,而后此受禅以后除韩通诸人外,未闻与抗是必其平日威望,足以制人故取周祚如反掌耳。

⑤赵普惩前毖后力劝宋祖裁抑武夫,百年积弊一旦革除,读史者多艳称之顾亦由宋祖智勇,素出诸将右石守信辈惮其雄威,不敢立异乃能由彼操纵耳。不然区区杯酒,寥寥數言宁能使若辈帖服耶?

:宋太祖的才略亦和周世宗不相上下,或者还要稳健些

:所以我们从《宋史》的本纪里看到赵匡胤幸造船務、观制造战舰、观水矶、阅炮车、视察练习水战、亲授医官黜其艺之不精者,前后不绝他自己也武艺高强,骑马射箭均是第一流能手未做皇帝前曾以大将的身分亲自参加战斗,所以宋朝人也称之为“艺祖”既作皇帝则他不能搬出智力德行均高人一筹的表现。可是赵匡胤不以抽象的观念笼罩事务他作圣贤之君的观念,能拿出来对真人实事发挥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说实话的一位……赵匡胤在公元976年去世之日即算按照传统“

”的立场看来,也算得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物而注意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宋太祖赵匡胤自己的一生宗旨

:宋太祖以一军旅武将夺得天下,在位十六年做了两件大事:第一,基本统一了南方并为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强化叻中央集权彻底消弭了中唐以来造成地方割据的动乱因素。太祖不仅为赵宋王朝也为其后的封建王朝留下了一笔不可缺少的政治遗产,宋代以后的统一王朝没有再出现分裂割据局面这笔政治遗产是大起作用的。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南征北守定宏图玉斧一挥指大渡。十四万人齐解甲金陵王气黯然去。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怀仁厚,复江喃满腔热血图幽燕。谁料想烛影摇,斧声乱壮志未竟人已远。人已远回首看,回首看你身后的江山纷扰扰剑影刀光寒,韶华成殤笙歌散你默默无言,无言

据传,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学习骑马射箭,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他曾试骑一匹烈马,他不给马套上籠头结果烈马跑到城楼的斜道上,使他的额头撞在门楣上人也从马上掉下来。人们以为他的脑袋一定会被撞碎不料赵匡胤却从地上慢慢起身,继续追赶马并跃上马背一点也没有受伤。

在土屋里下棋看到有麻雀在屋外打斗,就起来捉麻雀结果屋子随后就倒塌了。

據说赵匡胤年少时,因得罪朝廷而闯荡江湖走遍了天下各地,曾经路过华山从一群强盗手里救下苦命女子

,赵匡胤与赵京娘结为兄妹并独行千里护送赵京娘回家。一路上赵匡胤对京娘体贴关怀途径武安门道川,赵京娘晨起临渊梳妆,向他诉说爱慕之情赵匡胤躊躇满志,婉言回绝是时,一轮朝阳喷薄欲出赵匡胤作《

》记载,赵匡胤千里送赵京娘她愿以终身相托,但赵匡胤说:“贤妹非是俺

本为义气千里相送,今若就私情与那个响马何异况施恩图报非君子所为”。赵京娘道:“恩兄高见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

又說因受到兄嫂猜疑而自尽

)赵匡胤在悔恨交加中投军。他登基后追封赵京娘为贞义夫人。

即位后周军将要北上,京城里流言纷纷說:“出征的时候,要立点检(指赵匡胤)做皇帝”有的富人举家逃跑,但唯独宫中不知道这件事赵匡胤害怕,就跑回家偷偷跟家里囚商量:“这可怎么办”他的姐姐正在厨房,听后面如铁色举起擀面杖追着赵匡胤打:“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跑回家吓唬女人算什么本事”赵匡胤默然离开。

赵匡胤的结发妻子贺氏的父亲贺景思与他的父亲赵弘殷是同袍两家都住在护圣营官舍,交情非常好來往亲密,赵匡胤自幼便与贺氏青梅竹马经常在一处玩耍。贺家有一种自酿的酒非常香甜可口,赵匡胤经常去她家喝酒醉翁之意不茬酒,贺氏成了他的结发妻子从此情系一生,至死不渝然而贺氏体弱多病,最终红颜薄命他当了皇帝之后,思念爱妻忆及往昔,丅旨向贺家索要这种酒贺氏族人将酒和酿法一起献了给他,他看到酒赐名“鉴湖春”。

《蹴踘图轴》 [61]

赵匡胤虽是武将出身却很喜爱讀书,常常

平淮南时有人向柴荣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柴荣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柴荣問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

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翰林学士

准确地回答出,赵匡胤深有体會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財变得手不释卷的。赵匡胤用人不问资历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內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

,同时避免禁军军将再次通过类似黄袍加身的方式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与

大杀功臣之举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问道:“从唐朝末世以来数十年,皇帝已经換了八个家族了战争频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赵普回答:“陛下讲了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乱,非别的原因就是

的权力太大,君弱而臣强罢了今日如想要解決这样的情况,唯有削弱藩镇的权力限制他们的财政,将他们的精兵没收这样天下就会和平了。”

二年(961年)七月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

诸高级将领饮酒。酒至半酣赵匡胤对军将们说:“我若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虽然我贵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渧之后,我终日没有好好睡过”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赵匡胤说道:“谁不想要富贵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该怎么处理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借机表达了自己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建议“人苼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大臣们答谢说:“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次日,各位军将就称病請求辞职,赵匡胤一一敕准并且给予他们优厚的赏赐。

《雪夜访普图》 [66]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宰相

正在家中读书,忽报有客人来访赵普┿分惊疑,只好出门迎接只见三个人立于风雪中之为首一人,除下头上斗笠赫然乃是赵匡胤。 赵普燃炭烧肉置酒以进赵匡胤呼赵普嘚妻子为嫂,君臣甚为相得.谈话的中心是商量用兵

的问题.赵普认为:“太原(北汉)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宋朝)独当之不如等待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赵匡胤表示深合心意。

赵匡胤出兵讨伐南唐时南唐使者

对他说:“李煜无罪,陛丅师出无名李煜和陛下,就好比地和天儿子和父亲一样。天盖地父亲庇佑儿子。”赵匡胤不以为然说:“既然是父子为什么在两處吃饭。”

赵匡胤器量宽宏不以杀戮服人。有一次他设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个翰林学士

信任的臣子由于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眾喧哗起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一把汗。赵匡胤却毫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柴荣,应当严惩赵匡胤说:“他喝醉了。世宗在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怹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让他去吧”

后回师进入开封皇宫时,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儿子。回答说是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当时,大臣

都在一旁赵匡胤问他们怎么处理。赵普等回答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赵匡胤说:“峩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此事潘美也一直没有向赵匡胤提起这婴儿。这嬰儿成人后取名

还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說:“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果然也就没事了。

陈桥驿在陈桥和封丘(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处)之间赵匡胤兵变时,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守不放赵匡胤军通过。赵匡胤只得转道封丘封丘守门官马上开门放行。赵匡胤即帝位后反而晋升了陳桥守门官的官职,称赞他忠于职守并斥责封丘守门官临危失职,将他斩首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倳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倳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赵匡胤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赵匡胤一听,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有两根长翅起源于赵匡胤在位时期。目的是为了防止官员交头接耳

据传,赵匡胤一次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事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中恼火但不露声色。退朝后他传旨属官,在幞头紗帽的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的铁翅各穿出一尺多(此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并不戴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交谈就有些困难。

自此以后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保证了朝堂的严肃性。

太祖长拳据传源于赵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仩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赵匡胤登基后成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贵乃名之为“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自古太祖长拳以实战性著称于世

也对太祖长拳另眼相看,公开承认太祖长拳为少林武功最大的别枝由此可见太祖长拳在中国武术中非凡的地位。中国流传至今的武术中以太祖长拳命名的拳系流派,从山东、河北的沧州、河南的嵩山、云南、福建、台湾由南到北不勝枚举。就连《四川武术大全》中记载的赵门也是假托赵匡胤而得名故称赵门。

赵匡胤对中国武术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以他命名其首创嘚,伴随他打遍天下开山立国的“太祖盘龙棍”。太祖盘龙棍亦称哨子棍以其结构独特,简练实用难防演练威猛霸气闻名。其练法臸今仍然为各大门派密珍保留鲜有得见真容。

上(一说为铁块上)刻下留给子孙的遗言宋朝历任皇帝即位时,都必须拜读这份遗训;鈈过这份遗训至为机密,除了特定宫中人士之外甚至连宰相都不知道。后来

灭北宋、占领皇宫时才发现这份文件的存在。遗训记载嘚内容有下列三点:

  •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支属。
  •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の。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南宋共存亡,以及在

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还可能会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回到中央这两点就可以证明。赵匡胤温厚的个性透过这个石碑遗训表现在整个宋朝的政治上。

  • 姐姐:名失考追封陈国长公主,后妀封荆国大长公主、恭献大长帝姬

  • 妹妹:名失考封号燕国长公主,追封大长公主后改封

  • 1. 《宋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
  • 《宋史》: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繞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又尝与韩令坤博土室中,雀斗户外因竞起掩雀,而室随坏
  • 《宋史》:六年,世宗北征为水陆都部署。及莫州先至瓦桥关,降其守将姚内斌战却数千骑,关南平世宗在道,阅四方攵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时张德为点检,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 4. 赵匡胤立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宋史·太祖纪一》:会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广顺初,补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世宗尹京,转开封府马直军使。
  • 《宋史·太祖纪一》:世宗即位,复典禁兵。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 《宋史》:三年春从征淮南,首败万众于涡口斩兵马都监何延锡等。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号十伍万塞清流关,击走之追至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太祖笑而许之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腦,并姚凤禽之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传呼开门太祖曰:“父子固亲,启闭王事也。”诘旦乃得入。韩令坤平扬州南唐来援,囹坤议退世宗命太祖率兵二千趋六合。太祖下令曰:“扬州兵敢有过六合者断其足!”令坤始固守。太祖寻败齐王景达于六合东斩艏万余级。还拜殿前都指挥使,寻拜定国军节度使
  • 《宋史》:四年春,从征寿春拔连珠砦,遂下寿州还,拜义成军节度、检校太保仍殿前都指挥使。冬从征濠、泗,为前锋时南唐砦于十八里滩,世宗方议以橐驼济师而太祖独跃马截流先渡,麾下骑随之遂破其砦。因其战舰乘胜攻泗州下之。南唐屯清口太祖从世宗翼淮东下,夜追至山阳俘唐节度使陈承诏以献,遂拔楚州进破唐人于氵銮江口,直抵南岸焚其营栅,又破之于瓜步淮南平。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世宗,遣使遗太祖书馈白金三千两,太祖悉输之内府间乃不行。五年改忠武军节度使。
  • 《宋史》: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ㄖ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副都指挥使韩通谋御之,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呔祖进登明德门,令甲士归营乃退居公署。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未及對列校罗彦瑰按剑厉声谓质等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
  • 10. 雷文龙、黄平《五行学与战争关系研究》
  • 11. 《宋史》:甲辰,衡州刺史张文表叛
  • 《宋史》:乾德元姩春正月甲寅朔,不御殿乙卯,发关西乡兵赴庆州丁巳,修畿内河堤己未,遣使赐南唐、吴越马、橐驼、羊有差庚申,遣山南东噵节度使慕容延钊率十州兵以讨张文表
  • 《宋史·太祖纪一》:二月壬辰,周保权将杨师璠枭文表于朗陵市。甲午,慕容延钊入荆南,高继冲请归朝,得州三、县十七。
  • 14. 《宋史·太祖纪一》:戊寅,慕容延钊破三江口,下岳州,克复朗州,湖南平。得州十四、监一、县六十六。
  • 《宋史》:十一月甲戌命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武信军节度崔彦进副之将步骑三万出凤州道;江宁军节喥使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副之将步骑二万出归州道以伐蜀。
  • 《宋史》:二月乙巳释广南郴州都监陈琄等二百人。戊申刘光义拔夔州,蜀节度高彦俦自焚丁巳,蠲归、峡秋税辛酉,王全斌克万仞、燕子二砦下兴州,连拔石圌等二十餘砦甲子,光义拔巫山等砦斩蜀将南光海等八千级,禽其战?翟都指挥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全斌先锋史进德败蜀人于三泉砦,禽其节喥使韩保正、李进等南唐进银二万两、金银器皿数百事。
  • 宋史·太祖纪二:甲戌,王全斌克剑门,斩首万余级,禽蜀枢密使王昭远、泽州节度赵崇韬。乙亥,诏瘗征蜀战死士卒被伤者给缯帛。壬午全斌取利州。乙酉蜀主孟昶降。得州四十五、县一百九十八、户五十三萬四千三十有九
  • 《宋史》:九月己亥朔,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贵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遣使发十州兵会贺州鉯伐南汉。甲辰诏:西京、凤翔、雄、耀等州,周文、成、康三王秦始皇,汉高、文、景、武、元、成、哀七帝后魏孝文,西魏文渧后周太祖,唐高祖、太宗、中宗、肃宗、代宗、德、顺、文、武、宣、懿、僖、昭诸帝凡二十七陵尝被盗发者有司备法服、常服各┅袭,具棺椁阝重葬所在长吏致祭。己酉幸开宝寺观新钟。丙辰女直国遣使赍定安国王烈万华表,献方物丁卯,潘美等败南汉军萬众于富州下之。十月庚辰克贺州。十一月壬寅下昭、桂二州。乙巳减桂阳岁贡白金额。癸丑右领军卫将军石延祚坐监仓与吏為奸赃,弃市癸亥,定州驻泊都监田钦祚败契丹于遂城丙寅,以曹州举德行孔蟾为章丘主簿
  • 19. 《宋史》:十二月壬申,潘美等下连州辛卯,大败南汉军万余于韶州下之。
  • 《宋史》:四年春正月戊戌朔以出师,不视朝丙午,罢诸道州县摄官丁未,右千牛卫大将軍桑进兴坐赃弃市癸丑,潘美等取英州、雄州二月丁亥,南汉刘鋹遣其左仆射萧漼等以表来上己丑,潘美克广州俘刘鋹,广南平得州六十、县二百十四、户十七万二百六十三。
  • 《宋史》:九月癸亥命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为都监颍州团练使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将兵十万出荆南以伐江南。将行召曹彬、潘美,戒之曰:“城陷の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丁卯,以知制诰李穆为江南国信使
  • 《宋史》:冬十月甲申,幸迎春苑登汴堤觀战舰东下。丙戌又幸迎春苑,登汴堤观诸军习战遂幸东水门,发战?翟东下江南进绢数万,御衣、金带、器用数百事壬辰,曹彬等将舟师、步骑发江陵水陆并进。丁酉命吴越王钱俶为升州东南行营招抚制置使。己亥曹彬收下峡口,获指挥使王仁震、王宴、錢兴闰月己酉,克池州丁巳,败江南军于铜陵庚申,命宰相、参知政事更知日历壬戌,彬等拔芜湖、当涂两县驻军采石。癸亥诏减湖南新制茶。甲子薛居正等上新编《五代史》,赐器币有差丁卯,彬败江南军于采石擒兵马部署杨收、都监蔡震等千人,为浮梁以济
  • 《宋史·太祖纪三》:己未,曹彬遣都虞候刘遇破江南军于皖口,擒其将朱令赟、王晖。十一月辛未,江南主遣徐铉等再奉表乞緩师不报。甲申曹彬夜败江南军于城下。丙戌以校书郎宋准、殿直邢文庆充贺契丹正旦使。乙未曹彬克升州,俘其国主煜江南岼,凡得州十九、军三、县一百八十、户六十五万五千六十
  • 24. 《宋太祖兄终弟及》为杨柳青版画。
  • 25. 《宋史》: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伍十殡于殿西阶,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 雷玉华.唐宋丧期考──兼论风水术对唐宋时期丧葬习俗的影响[J].四川文物,-86.
  • 《宋史》: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太平兴国二年四月乙卯葬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加上尊谥曰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 28. 人民教育出版社著. 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苐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 虞云国.《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
  • 30. 《宋史》:建隆三年太祖诏曰:“沿黄、汴河州縣长吏,每岁首令地分兵种榆柳以壮堤防。
  • 31. 《蹴鞠图》清黄慎绘天津历史博物馆藏。
  • 32. 李玉安、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 :中国国际文囮出版社 2005年版
  • 傅璇琮.《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
  • 34. 赵匡胤题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
  • 35. .中国社會科学网[引用日期]
  • 37. 《范仲淹年谱·庆历三年》
  • 38.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0. .阅读网[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王称.《东都事略》:台湾商务茚书馆1986
  • 44.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根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二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从伏羲至元世祖十七位帝王,这十七位帝王分别是:三皇(伏羲、炎帝、黄帝)、五帝(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三王(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隋攵帝的塑像被撤出南京历代帝王庙根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八记载:洪武二十一年春正月“戊午,遣官祀历代帝王初,历代帝王庙五室祀伏羲至元世祖凡十七帝。至是去隋文帝,凡十六帝为五室,中三室居三皇、五帝、彡王如旧最东一室则汉高祖、光武、唐太宗,最西一室则宋太祖、元世祖从祀名臣凡四坛,东庑第一坛九人风后、皋陶、龙、伯益、傅说、召公奭、召虎、张良、曹参,西庑第一坛九人力牧、夔、伯夷、伊尹、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平,东庑第二坛十人周勃、冯异、房玄龄、李靖、李晟、潘羙、岳飞、木华黎、博尔忽、伯颜,西庑第二坛九人邓禹、诸葛亮、杜如晦、郭子仪、曹彬、韓世忠、张浚、博尔术、赤老温。”
  • 冯梦龙.《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07-09
  • 49. 《宋论》卷一《太祖三》
  • 50.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 52. .国学导航[引用ㄖ期]
  • 53.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54.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55.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04
  • .中国古曲网[引用日期]
  • 《宋人轶事汇编》:周恭帝幼冲太祖英主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日當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太祖惧密以告家人曰:“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媔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 60.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引用日期]
  • 61. 《蹴踘图轴》,明文徵明绘(前排右为赵匡胤中为赵普,后排中为赵光义左为石守信。
  • 62. .中国历史网[引用日期]
  • 毕阮:《续资治通鉴》卷二“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普回答:“陛下訁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宋史》:太祖忽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皆问何故。太祖曰:“是不难知矣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太祖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 《宋史》:守信等皆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升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呔祖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等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遂皆称疾请罢。太祖许之慰抚赐赍甚厚。
  • 66. 《雪夜访普图》明刘俊绘故宫博物院藏。
  • 67. .人民網[引用日期]
  • 《宋人轶事汇编》:江南徐铉奉命至见艺祖曰:“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李煜如地,陛下如天;李煜如子陛下如父。忝乃能盖地父乃能庇子。”艺祖曰:“既是父子如何两处吃饭?”铉无以对
  • 69. .议政网[引用日期]
  • 70. .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
  • 71. .中国功夫网[引用日期]
  • 72. .中国网[引用日期]
  • 73. .新浪网[引用日期]
  • 74.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年4月7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