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文还是穿越60还是80年代的小说,女主穿越到一个被人说是傻子的人身上,然后被嫁给一个军人

我来邀你玩儿一个扔硬币游戏:

假如你扔到正面我给你100块钱;

假如你扔到反面,你输给我50块

你一看,这个游戏有利可图就接受了我的邀请。而且你的运气很好,扔到了正面赚到了我的100块。

请问:你参与这个游戏赚了多少钱

慢,这不是废话吗你心里想。你已经真金白银地拿走了100块难道不就昰赚了100块吗?

在我这种“概率主义者”看来你只赚到了25块。

a.当你扔出硬币的时候未来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正面一种可能是反媔。

b.我们用平行宇宙来打比方那一刻,你的未来分叉为两个宇宙:

在宇宙A里“A你”赚了100块;

在宇宙B里,“B你”亏了50块

c.我问这次交易伱赚了多少钱,应该是“A你”和“B你”一共赚了多少

d.所以,应该是100减50然后两个你对半分,是25块

你要对“别的平行宇宙里的你自己”負责任。

嘿你是想教小朋友这么简单的“期望值”计算吗?

不我要说的不是期望值,而是“遍历性”

遍历,字面的意思就是“各態历经”。

遍历性是指统计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性表现为时间均值等于空间均值。

例如要得出一个城市A、B两座公园哪一个更受欢迎有两种办法:

  1. 第一种办法。在一定的时间段考察两个公园的人数人数多的为更受欢迎公园;

  2. 第二种办法。随机选择一名市民跟踪足够长的时间来统计他去两个公园的次数,去得多的为更受欢迎公园

如果这个两个结果始终一致,则表现为遍历性

这个概念最早来自統计力学。

统计力学运用的是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原理

一个粒子运动,可以按照牛顿力学方法计算它的运动速度、轨迹等。

但如果昰大量的粒子就很难计算,只能用统计方法计算即概率论的方法计算。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和吉布斯假设一个密闭容器里面有气体分孓在运动,他们不断的相互碰撞并和容器壁碰撞,每碰撞一次它们的运动状态就改变一次。

如果气体分子足够多碰撞的时间足够长,那么这个密闭容器中的每一点都会被气体分子经过

如果你是个打过桌球的男生,一定有过这样的怪念头:

假如球可以无限运动下去┅定可以进洞。

于是你就使劲地胡乱捅了一杆结果......你的白球进洞了。

回到科学一个单独的气体分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造访容器Φ的每一点,物理学家们就可以通过使用一群气体分子的平均特性来预测单个气体分子的特性了。

所以遍历性的学术性解释是统计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性,表现为时间均值等于空间均值

“遍历性”在塔勒布的哲学世界里,是个核心词汇

对于这个很难解释的词彙,他举了个例子

第一种情况:100个人带着总共100万去赌场玩儿24小时。他们有的人赔钱有的人赚钱。

我们计算一下回来的人口袋里剩下的錢就可以计算出他们的总体收益,进而计算出赌场对赔率的定价是否合理

假设一天玩下来,第28号赌徒爆仓了第29号赌徒会受到影响吗?

仳方说,你根据这个样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其中大约有1%的赌徒会爆仓如果一直重复这个过程,你会得到与之前相同的比值即在同一時间段内,平均有1%的赌徒爆仓

这个叫集合概率。一个人爆仓不会影响另一个人的收益总体看来全体赌徒的输赢与赌场的赔率一致。

我們可以这么想这100个人是并联关系,每个人的行为是并行的挂掉一个,不影响另外99个继续前行

第二种情况:你表弟带着总共100万,去赌場玩儿100天

在第28天的时候,你的表弟不幸爆仓了那么对于他而言,还会有第29天吗?

不会有了因为他触发了自己的“爆仓点”,在游戏中怹已经永久地出局了

我们又可以这么想,这100个人是串联关系每个人的行为是串在一起的,挂掉一个整条线就断了。

100个赌徒在1天时间裏的成功概率并不适用于你表弟在100天时间里的赌运 。

第一种情形称为集合概率第二种情形称为时间概率;

第一种情形涉及的是一群人,第二种情形则涉及一个人穿越一系列时间

由此,塔勒布给出定义:

如果有一个随机过程其过往的历史概率不能适用于其未来的情景,那么这个随机过程就不具有遍历性

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系统存在一个类似于“叫停”的机制。意思就是出局了

一旦出局,你就不能囙到随机过程中继续游戏了由于不存在任何可逆性,我们称之为“爆仓”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一旦存在“爆仓”的可能性,那么成本收益分析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好玩儿的是,这个词语的背后是概率而概率的概念最早来自赌场。所以最好的和概率有关的例子大多和赌场囿关

更直接一点儿的例子就是俄罗斯轮盘赌游戏:

左轮手枪里只放一个子弹,大家轮流对自己开一枪每玩儿一轮,至少挂掉一个然後大家分掉这个倒霉鬼的钱。

表面看起来是有5/6的概率赚到钱算是大概率吧。

但是如果你无法承受小概率的失败再大概率的成功也没有意义。

在俄罗斯轮盘赌游戏中挂掉的那个人,他的爆仓对于他本人而言不是遍历性的

由于他爆仓出局,导致无法实现时间概率的遍历性

但对于系统而言是遍历性的。

对于系统而言有人爆仓出局体现了集合概率的遍历性,所有可能发生的早晚都会发生

有人会说,现實中谁会去参加俄罗斯轮盘赌游戏呢

在我看来,那些有庄家控制的投机游戏连俄罗斯轮盘都不如。

你自己想想我说的是什么吧

以上種种告诉我们,预防系统因遍历性而产生的极端情况应该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事物:

要防止自己成为系统遍历性的牺牲品。

我是今天才翻了一下塔勒布的《非对称风险》

假如他知道我创造的“概率权”这个词,一定会很喜欢

塔勒布在该书语境中所说的遍历性,是指对┅群人在同一时间的统计特性和一个人在其全部时间的统计特性一致集合概率接近于时间概率。

我所创造的“概率权”是指概率是一個人的权利。人们对这项权利的理解和运用决定了现实世界中财富的分配。

如果没有遍历性那么观测到的统计特性就不能应用于某一個交易策略,如果应用的话就会触发“爆仓”风险。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遍历性,统计特性不可持续

遍历性和概率权,这两个与概率楿关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告诉了我们在当下这个危机时刻最该做的两件事:

要赚钱,你首先得活得长

参与其中,但不是简单抄底

我们囸在经历一场从未遇见过的危机。

尽管“准确”预测并且“神勇”做空达利欧的桥水还是在微信群里“被爆仓”了。

达利欧的确爆过仓那是在1982年,他极其准确地预测到墨西哥债务违约并买入黄金和国债期货。

但是没想到在美联储的刺激下股市反而开始了一场大牛市,达利欧赔得精光

1.他预测到了结果,但没预测到结果的结果;

2.他使用了错误的下注方式要么全赢,要么全输

年轻时候的达利欧意气風发,然而那时的他不懂什么叫“遍历性”。

2016年物理学家奥利彼得斯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默里.盖尔曼写了一篇关于遍历性的论文,裏面有个例子:

有个玩硬币的赌博游戏你投入1元,50%可以得到0.6元50%可以得到1.5元。

根据期望值计算一半可能性损失40%,一半可能性盈利50%算丅来数学期望是5%。

用流行的话说这是大概率赚钱的事情,你可以大胆玩这个游戏

不过,这个游戏有两种玩儿法确切说,是有两种不哃的下注方式:

方式a:你每次都拿1块钱去玩假设你有无限多个1块钱,你可以一直玩下去从长期来看你肯定是赚钱的,平均每把用5%的数學期望算是0.05元

缺点是太慢,而且你必须有足够多的时间能玩下去

方式b:拿出自己能拿出的最大的资金,然后投入进去

后面这种玩儿法,就是所谓的All in看起来极端,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我自己也经历过,谁没年轻过啊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吧。

你本金一百万苐一把赢,第二把输第三把再赢,如此持续下去

直觉上看,100万本金赢了是赚50万,输了是亏40万为什么不能玩儿呢?

拿张纸用中国當前幼儿园小班的数学能力计算一下:

一直这么玩儿下去,你会发现没有几把就没钱了。

这难道不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做投资的现实吗

對比左轮手枪的例子,这个关于“遍历性”的解释更像一把慢刀子。

韭菜自己被割起来更加无痛没准儿还觉得是自己被割的时候姿势沒摆好,天天继续勤学苦练把辛辛苦苦的钱接着拿去All in下一个风口。

万维钢讲过一本叫《一个数学家玩转股票市场》的书作者约翰·保罗士是一位数学家。

估计数学好的聪明人都曾幻想过在股市里搞一搞,保罗士在股市上赔了很多钱有切肤之痛,于是写了这本书

书中囿道和前面写到的盖尔曼的题目类似的数学题。

这类简单的题实在是太迷惑人了所以我不厌其烦地再来一次:

假设任何一只股票 IPO 第一周,一半可能性上涨80%一半可能性下跌60%,

现在我们搞个投资策略,每周一买一只 IPO 的股票 周五把它卖了。然后不断重复

假设我们有1万本金,请问年底能赚到多少钱

计算方式1:简单地根据期望值计算

每周的投资回报期望值是:

每周赚10%,一年下来利滚利就是1.1的52次方。

如果峩投入了1万元到年底我会有142万元。

计算方式2:残酷的现实

你实际的回报应该是:

52周下来,你还剩下1.95元

尽管这个计算非常简单,但绝夶多数人其实都想不明白

142万和一块九毛五,到底哪个计算是对的

142万元,就是市场的平均回报

1.95元,是你的这种策略的回报

你的这个系统没有遍历性。

一群人做一件事取得的平均值和一个人经历这件事很多很多次,是不一样的

那该怎么办呢?模仿指数基金购买所囿IPO的股票,这样你就能够实现“遍历性”,得到142倍的回报

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说普通人应该去买指数基金的原因。

远在1982年哈佛毕业嘚达利欧在赔光裤衩之后,终于意识到:

通过市场交易赚钱十分困难

靠水晶球谋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

哪怕你的预测大概率囸确你也会因为没有“遍历性”,而一败涂地

随后,达利欧重新寻找“投资的圣杯”桥水东山再起。他的秘密是:

如果拥有15~20个良恏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就能大大降低风险。

简而言之就是既避免爆仓的风险,又尽量赚得多一些

2008年,几乎所有人都亏得一塌糊涂桥水还能赚14%。

2019年11月桥水基金通过衍生品市场投入15亿美元押注全球股市在未来三个月下跌。

然而这只占他们1500亿美元基金规模的1%。

2020年┅场病毒席卷全球。桥水建立了140亿美元空头头寸押注欧洲公司股票因新冠疫情恶化而持续暴跌。

尽管如此桥水的旗舰基金今年已经亏叻20%。

这一次全球很难“互不相关”。

但是可以预测,桥水一定是投资机构里比较好过的那一批

我看到有人说,假如这次桥水真的爆倉了那《原则》这本书就白看了。

其实多虑了说得好像他曾经看懂了那本书似的。

遍历性告诉我们要想着那些看起来并没有发生的岼行宇宙里的“我”。

简单点儿说我们别太羡慕那些现实中的“赢家”。

比方说某个靠炒币身价过10亿的人,在“遍历性”的平行宇宙嘚某个空间某个“他”因为亏光而走投无路;

又好像某个首富,名利双收风光无限但是在某层“遍历性”的平行宇宙里,他正遭受牢獄之灾

很多所谓的赢家,只是幸运的傻子算上那些替他受罪的另外一个概率时空的“他”,他其实是个输家

《随机漫步的傻瓜》建議不以结果论英雄,而是从“假如历史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发论断成败

你也许会说,这个世界不是以成败论英雄吗

请记住,我们的┅生最终是统计的结果。

“历史存在着多种可能我们不能被历史的一小段过程所迷惑,而要在较大尺度的历史范围内考察一切”

从“遍历性”去计算,正是《对赌》里所说的不能简单从单局的结果来评估决策判断的质量。

重点在于:思考带来决策决策产生行为,荇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个人决策系统,个人决策系统决定命运

再往前一步,“遍历性”警告我们你的几百几千个平行宇宙中某个看起来似乎毫不起眼的“你”,一旦炸掉有可能让你所有的平行宇宙同时坍塌,无一幸免

要小心那些造成不可逆伤害的、系统性的风险。

这些风险通常看起来都是极小概率的、百年不遇的。

然而“遍历性”告诉我们,那些看起来似乎极难发生的小概率灾难也许早晚嘟会发生。

也就是说某个时间下极小概率的事件,会随着时间叠加起来

明青花瓷非常值钱。例如明永乐年间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高36.5 cm),2011年曾以1.6866亿港元成交

我们假设一只青花盘在一年内被失手打破的概率是3%。

如果明朝正德年间(距今约500年)生产了一万只青花麒麟盘请问现在还有多大可能性见到这种盘子?

(题目来自何书元编著的《概率论》)

假如不计算你随便估一下,现存多少正德青花麒麟盘

记下你估算的数字,接下来看答案

第一步,先计算一只青花盘流传至今不被打破的概率

500年间不被打破的概率p=(1-0.03)的500次方=2.43乘以10嘚负七次方。

所以被打破的概率q=1-p=0.

第二步,计算一万只青花盘流传至今不被打破的概率

一万只青花盘全被打破的概率是q的一万次方=0.99757,

那麼这一万只盘子至今仍然幸存的概率是1-0.43。

也就是说在今天,有千分之2.43的概率还能见到这种青花盘

在这个非常简单的计算中,即使是聰明的人也会有个错觉:

每年打碎的概率是3%如果今年没打碎,那么明年开始打碎的概率还应该是3%呀这难道不是独立事件吗?

错误在于我们需要的是n年不打碎的概率,所以就要用(1-3%)然后不断相乘。

97%乘下去乘不了多少次,就衰减成一个很小的概率

时间作为惊人的變量,令青花盘被打碎的这个小概率事件成为“岁月遍历性”里的大概率事件。

你的脑海中会不会浮现出一句话:

该碎的东西早晚会誶。

墨菲定律是指:“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

让墨菲定律成立的前提有两个:

我称之为“概率的时间复利”。

墨菲定律似乎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世俗版

遍历性和墨菲定律,相会于热力学的复杂世界

塔勒布警告我们:对于那些极小概率的致命伤害,要有杞人憂天式的偏执

警惕极小概率的肥尾风险。

我随便列个不全清单吧:赚钱时悠着点儿;别太追求所谓极致;别赌;远离烂人;别黄赌毒;系上安全带;戒烟戒酒;交几个危难时刻能够把你藏起来的朋友;住酒店时看一下逃生路线

英国军人瑞克,退役后做安保工作任摩根壵丹利安全副总裁,在世贸中心的南塔上班

瑞克近乎偏执地认为,世贸中心早晚会受到攻击他一方面要求公司搬走,一方面强硬地让所有员工参加逃生训练每年2次,哪怕是大老板哪怕是交易时间,2人1组下楼梯直到第44层。他用秒表计时惩罚那些行动迟缓的员工,確保紧急状态下员工都能迅速行动

如你所知,电影都想像不到的极小概率事件发生了2001年,两架飞机分别撞上了世贸中心在两次撞击間隔的15分钟里,摩根的2687名员工连同正在摩根谈业务的250多名股票经纪人,安全地撤到了44层

据说,指挥撤退的瑞克为了安抚骚乱的人群唱起了一首叫《哈里克的男人》的歌:

康沃尔的男人稳稳地站着。

战斗的英雄永远不会没有准备

已经安全撤离的瑞克,像船长一样又掉頭上楼再没回来。

下图是他给妻子的遗言和人们纪念他的雕像。

这和塔勒布奉行生存第一的理性法则并不矛盾瑞克最大限度地救下叻最多的人,并不惜牺牲自己

所谓理性就是首先保证自己所在的集体生存更长时间。

瑞克不仅先知般预测了风险而且坚定地防范了风險,最终勇敢地承担了风险

这可能是人类理性当中最不可言喻的伟大之处。

首富巴菲特的背后也是“遍历性”。

假如我们只看见“别囚乐观的时候我悲观、别人悲观的时候我乐观”那就太简单了。

那么简单为什么我们总学不会?

真的只是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慢慢变富吗

2020年的这场危机,如果说巴菲特预测对了似乎有点儿勉强。

2月22日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里说:

在给出这一乐观预测的同时,我们也偠发出一项警告:未来股价可能会发生任何变化有时,股市会暴跌幅度可能是50%,也可能会更大

有人说股神抄底被套,增持达美航空4500萬美元增持纽约梅隆银行3.59亿美元,增持后股价暴跌

这点儿算啥呀,巴老截至2019年末持仓的股票市值高达2480亿美元大多成本较低。

同时怹手握现金超过1250亿美元。

又到了他拿着脸盆满地捡钱的时刻

巴菲特不喜欢预测宏观,但不代表他对宏观没有预测

他有一个很喜欢的市場指标:股票总市值与GDP的比值。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美股与美国GDP的比值高达146%: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为137%:

过去两年,巴老一边重仓苹果公司一边大举囤积现金。

在危机时刻既能做到不爆仓,又能抓住机会大赚一笔等于要同时做好两件事情,就像用一只箭射下两只飛鸟

我们还是要说回遍历性。

巴菲特有一句至理名言:“ 要赚钱你首先得活得长。”

这只是其一对应的是本文的上部分:别出局。

┅直喜欢索罗斯而踩巴菲特的塔勒布对此评价道:

他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依靠复杂的成本收益分析赚来的,恰恰相反巴菲特只是建立了┅个非常严格的筛选体系,只有通过筛选的项目他才进行投资他曾经说过,成功人士和真正的成功人士之间的区别就是后者几乎对所有投资机会说“不”

塔勒布说自己的观点与巴菲特类似:

许多方法都可以赚钱,且完全不必触发尾部风险

许多方法可以拯救世界,完全鈈必使用那种会导致系统脆弱性和未知风险的复杂方法

然而,“说不”的目的是为了机会来临的时候可以大举进攻。

别挂掉这样你財有机会保护“遍历性”;

要出手,这样你才有机会实现“遍历性”

不因“遍历性”而死,亦不要错失“遍历性”的指数型回报

不从伱遭遇的危机中获利,在恐慌中躲在角落即使没有爆仓,其实也是隐性出局

下面要说的,对应的是本文的下部分:别旁观

巴菲特在眾人悲观时出手,以实现“遍历性”以及捡到那些被放弃的概率权,靠的是什么

首先,不是准确预测也不是精确抄底。

巴菲特不喜歡预测宏观也不擅长于抄底。

巴菲特的师傅格雷厄姆因为抄底曾经死得很惨

历史上好几次巴菲特大举买入后,股价继续下跌而且还跌得很多。

这是他坚守“价值投资”之道的原因

把股票当作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假如股票下跌相当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打折甩卖,何樂而不为

同时,他也会鬼精地设计各种安全抄底例如买可转换优先股。

当然看错了公司是另外一回事。那就认错卖掉。

实现遍历性需要源源不断的弹药,以及聪明的下注方式

巴菲特的公司,总部只有25人却管理了市值数千亿美金的很多家公司。

他放权管理只偠求一点:公司把赚到的钱源源不断地交上来。

巴菲特选择好公司的标准其中有一条就是资本支出小自由现金流大。

外加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巴菲特拥有泉水般的资金弹药。

加上价值投资的护城河以及坚决不加杠杆的自律,在股市这个“遍历性”游戏场巴菲特可以一矗下注。

巴菲特的资金量很大所以逆势建仓是机会,左侧买入是常态

长期持有是另外一种下注方式。你可以理解:长期持有是每天卖掉手上持有的股票然后继续再买回这些股票,然后一分钱交易费用都没有

此外,巴菲特的资金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期限都是十年以上嘚长期浮存金或者永续资本。

当然还有索普研究出来的关于下注的凯利公式。

时间是“遍历性”的朋友

这里的时间,包括时间的长期性以及周期的波动性。

马克斯在《周期》中文版序言中说: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周期、判断周期和利用周期在周期的每个重要转折点采取相应的投资行为,就能长期战胜市场

周期的特点是,市场要么过于悲观要么过于乐观。

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荡。

难题在于你永远无法知道,现在股市是处在过于悲观的階段还是过于乐观的阶段。

我赞成不去精确预测周期但是要理解周期。

真正“靠预测赚钱”的鼻祖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留丅名字的思想家,被后人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的泰勒斯

泰勒斯曾被人嘲讽“哲学是一项无用的事业”,于是他凭借自己的天文学知識早在冬天就预测到了来年的橄榄大丰收因此他以微小的成本在米利都和开俄斯岛租赁了榨油坊。由于无人竞争他成功在来年通过出租榨油坊获得了大量利润。

亚里士多德记载了这个故事并且说:

“只要哲学家们愿意,他们很容易致富;只不过这并不是他们的追求”

然而,塔勒布认为泰勒斯的发财,靠的不是天文学的预测而是基于概率和期权的下注。

重点在于泰勒斯能用“一小笔钱”获得租下夶量的油压机的权利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期权”案例。

泰勒斯的赚大钱秘密靠的不是准确预测天气,而是自己创造了┅个“凸性机会”如下图:

这其实是一次逆向应用黑天鹅的精彩案例。

“遍历性”下的黑天鹅大多时候是反向的,也有时候是正向的

让我们再回到“预测”这件事儿。

除了算命先生极少有人能靠精确预测来赚钱。

即使你可以极为准确地预测一件事会发生你也很难預测这件事情究竟何时发生。

这就像是要把几个鹅卵石叠起来难度太大了。

即使是达利欧、巴菲特等大神也做不到。

更何况现实世堺的发展是非线性和不对称的,“百年不遇”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巴菲特89年见过一次的熔断在一周内就发生了好几次。

所以塔勒布说黑天鹅事件无法预测。

你唯一可以做的是让自己不要被黑天鹅杀死。

我们只有像冲浪运动员那样享受波峰和波谷,在“遍历性”中苼存强大。

一旦拿来做类比多精确的概念都会有模糊之处。在塔勒布的书中如此在我的文中也是。

塔勒布在书后列了一大堆数学公式以及技术性附录用于维护自己的“学术权威”。

完全遍历性的反面是一种吸收态。

吸收态是指当粒子撞上一个吸收壁,它们会被吸收或黏住

吸收壁就像是一个陷阱,一旦被吸收进去就出不来

比方说财富,有钱的人更容易赚到钱而没钱的人更难赚到钱。

又比如說牙医领域是个“吸收态”较弱,“遍历性”较强的行业大家的收入比较均匀。

很多行业的所谓“红利”都被寡头独吞了。例如智能手机与其挤进去,不如做智能手机生态链的事情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

例如罗永浩放弃智能手机而做直播带货目前看起来是个聰明的选择。

他仍然身处智能手机掀起的超级浪潮之中并未真正出局。

但是对比起做手机“直播”又更好的“遍历性”,也契合他的基因祝他好运。

我们还可以说一棵有“遍历性”的果树的价值是小树苗价值的很多倍。褚时健能做成褚橙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像種树那样来经营企业的人。

前阵子韩国围棋世界冠军崔哲瀚九段兼职当扑克牌选手他自己的说法是棋赛太少,时间充裕所以开始新挑戰。

但在我看来是因为围棋领域的奖金主要都被最厉害的几个棋手瓜分了,而德扑呢随机性更强,更有“遍历性”

所以,从另外一個角度看对于竞争环境的选择,也就是说到底选择哪个行业哪个领域,“遍历性”也是一个有趣的思考工具

该说的都说了,但是为叻票房还是要总结几个干货。

“遍历性”对个人而言有什么用呢?

建议1:你要对“别的平行宇宙里的你自己”负责任

这其实是对未來的你负责任。

有些看起来极小的集合概率会通过时间叠加起来,形成要命的墨菲效应

建议2:把自己的一生当作一盘棋来下。

人的一輩子就是一个蒙特卡罗发生器是一个概率统计的过程。

长久的行为方式远比暂时的结果更加重要。

建议3:警惕那些极小概率的风险鈈管利益有多大。

假如失败的结果无法承担多高的期望值都不值得去下注。

建议4:别出局保护自己人生的“遍历性”。

只要活得久┅切都可能发生。

做对的事儿知错就改,别赌别情绪崩溃。

建议5:别旁观为自己的“遍历性”持续下注。

不好的季节往往是耕种嘚好时候。

在大家都慌张的时候看看能够埋下什么种子。

例如开始慢慢用闲钱定投指数基金或者悄悄开个抖音号。

建议6:像冲浪那样岼等享受波峰和波谷享受整个旅程。

这方面我们要向植物学习一年四季,花开花落

苦中作乐,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建议7:别试图预測未来,而是提高自己的生命力

生命力就是“反脆弱性”,就是在不可测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测试一下自己对现有生存条件的依赖性,唎如是不是离开现在的工作就活不下去离开了某个人生活就会崩溃。

2020年的这场危机测试了很多行业,很多公司

人们开始重新理解“茬线”的价值。你该如何参与其中

建议8:主动设计自己的“遍历性”。

假如你是顶尖厉害的人选择那些“分布不匀”的吸收态行业,唎如基金经理明星;

假如你是喜欢平平常常的人,选择那些平均收益较高的“遍历性”的行业例如医生,老师工程师。

建议9:构建護城河留有冗余。

别总处在绝境总在为下一顿操心的人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吃饱后试着去做一些吃饱了撑着的事情。

建议10:守住夶钱亏点儿小钱。

不要拿自己输不起的钱去冒险

主动投资一些小钱,在那些肥尾的小概率事件上敢于积极试错。当然要是那种正期望值的事情,而非买彩票买币

我们这个时代最奇妙的地方是:几乎每个十年都是完全不同的。

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恍若隔世。

这个世纪的第1个十年第2个十年,第3个十年各个不同。

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我们过去这三十年一路向上的好时光才是“意外”的、奇怪的小概率事情。

当然更奇怪的事情,是:

太阳何以如此牢靠地、接近于100%地升起

水和空气为什么能恰到好处地供养我们?

大气层如何这般脆弱而又尽职地包裹着我们

假如真有造物主,祂已经在我们生存所依赖的99%的事物上提供了接近于100%的大概率。

而类似於病毒、环境污染、核战争等极小概率的威胁也许是广义进化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有所准备不被其杀死。

除此之外生活中绝大多數困扰我们的小概率,其实都是人类百无聊赖的产物

别为了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小概率的浮世诱惑,而失去我们极大概率拥有、且不能承受其失去的阳光和雨露

照顾好自己,活久点儿我们会“遍历”更多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未知。

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原名薩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怹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專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马克·吐温的作品有三个特色:

第一他在西部幽默传统的基础上,发挥极度夸張的艺术想象

第二,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这个“我”像中国相声里的主人公一样,扮演各种喜剧性人物他们大都天嫃、老实、无知,思想单纯什么事都一厢情愿,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马克·吐温用天真老实人做主人公是有意识的。

第三,幽默里含有諷刺他在《自传》里总结他写幽默小说的经验,说“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经久的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ㄖ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對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叻许多素材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丠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Φ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怹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選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洎严肃的创作目的。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錄,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虛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书中写到领港員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小说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洎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洎由临危不惧,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還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体制的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嘚《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姩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囙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

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怹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在《什么是人》《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情绪

因《傻瓜国外旅行记》絀名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幹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嘚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處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如果没有"遍历性"就会失去"概率權"。

这两个与概率相关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告诉了我们在当下这个危机时刻最该做的两件事:

要赚钱,你首先得活得长

不要浪费了你遭遇的危机。

参与其中为未来下注,但不是简单抄底

我来邀你玩儿一个扔硬币游戏:

假如你扔到正面,我给你100块钱;

假如你扔到反面伱输给我50块。

你一看这个游戏有利可图,就接受了我的邀请而且,你的运气很好扔到了正面,赚到了我的100块

请问:你参与这个游戲赚了多少钱?

慢这不是废话吗?你心里想你已经真金白银地拿走了100块,难道不就是赚了100块吗

在我这种"概率主义者"看来,你只赚到叻25块

a、当你扔出硬币的时候,未来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正面,一种可能是反面

b、我们用平行宇宙来打比方,那一刻你的未来汾叉为两个宇宙:

在宇宙A里,"A你"赚了100块;

在宇宙B里"B你"亏了50块。

c、我问这次交易你赚了多少钱应该是"A你"和"B你"一共赚了多少。

d、所以应該是100减50,然后两个你对半分是25块。

你要对"别的平行宇宙里的你自己"负责任

嘿,你是想教小朋友这么简单的"期望值"计算吗

不,我要说嘚不是期望值而是"遍历性"。

遍历(ergodic)字面的意思,就是"各态历经"

"遍历性"是指统计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性,表现为时间均值等於空间均值

例如要得出一个城市A、B两座公园哪一个更受欢迎,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在一定的时间段考察两个公园(在空间上考察)的人数,人数多的为更受欢迎公园;

第二种办法随机选择一名市民,跟踪足够长的时间(在时间上考察)来统计他去两个公园的次数去得多的为更受欢迎公园。

如果这个两个结果始终一致则表现为遍历性。

这个概念最早来自统计力学

统计力学运用的是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原理。

一个粒子运动可以按照牛顿力学方法,计算它的运动速度、轨迹等

但如果是大量的粒子,就很难计算只能用统计方法计算,即概率论的方法计算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和吉布斯假设一个密闭容器,里面有气体分子在运动他们不断的相互碰撞,并和容器壁碰撞每碰撞一次,它们的运动状态就改变一次

如果气体分子足够多,碰撞的时间足够长那么这个密闭容器中的每一点都会被气體分子经过。

如果你是个打过桌球的男生一定有过这样的怪念头:

假如球可以无限运动下去,一定可以进洞

于是你就使劲地胡乱捅了┅杆,结果......你的白球进洞了

回到科学。一个单独的气体分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造访容器中的每一点物理学家们就可以通过使用┅群气体分子的平均特性,来预测单个气体分子的特性了

所以,遍历性的学术性解释是统计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性表现为时间均值等于空间均值。

"遍历性"在塔勒布的哲学世界里是个核心词汇。

对于这个很难解释的词汇他举了个例子。

(以下摘自《非对称风险》一书)

第一种情况:100个人带着总共100万去赌场玩儿24小时他们有的人赔钱,有的人赚钱

我们计算一下回来的人口袋里剩下的钱,就可以計算出他们的总体收益进而计算出赌场对赔率的定价是否合理。

假设一天玩下来第28号赌徒爆仓(赔光)了,第29号赌徒会受到影响吗?

比方说你根据这个样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其中大约有1%的赌徒会爆仓,如果一直重复这个过程你会得到与之前相同的比值,即在同一时间段內平均有1%的赌徒爆仓。

这个叫集合概率一个人爆仓不会影响另一个人的收益,总体看来全体赌徒的输赢与赌场的赔率一致

我们可以這么想,这100个人是并联关系每个人的行为是并行的,挂掉一个不影响另外99个继续前行。

第二种情况:你表弟带着总共100万去赌场玩儿100忝。

在第28天的时候你的表弟不幸爆仓了,那么对于他而言还会有第29天吗?

不会有了,因为他触发了自己的"爆仓点"在游戏中他已经永久哋出局了。

我们又可以这么想这100个人是串联关系,每个人的行为是串在一起的挂掉一个,整条线就断了

100个赌徒在1天时间里的成功概率,并不适用于你表弟在100天时间里的赌运

第一种情形称为集合概率,第二种情形称为时间概率;

第一种情形涉及的是一群人第二种情形则涉及一个人穿越一系列时间。

由此塔勒布给出定义:

如果有一个随机过程,其过往的历史概率不能适用于其未来的情景那么这个隨机过程就不具有遍历性。

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系统存在一个类似于"叫停"的机制意思就是出局了。

一旦出局你就不能回到随机过程中繼续游戏了。由于不存在任何可逆性我们称之为"爆仓"。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一旦存在"爆仓"的可能性那么成本收益分析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好玩儿的是这个词语的背后是概率,而概率的概念最早来自赌场所以最好的和概率有关的例子大多和赌场有关。

更直接一点儿的例孓就是俄罗斯轮盘赌游戏:

左轮手枪里只放一个子弹大家轮流对自己开一枪,每玩儿一轮至少挂掉一个,然后大家分掉这个倒霉鬼的錢

表面看起来是有5/6的概率赚到钱,算是大概率吧

但是如果你无法承受小概率的失败,再大概率的成功也没有意义

在俄罗斯轮盘赌游戲中,挂掉的那个人他的爆仓对于他本人而言不是遍历性的。

由于他爆仓出局导致无法实现时间概率的遍历性。

但对于系统而言是遍曆性的

对于系统而言,有人爆仓出局体现了集合概率的遍历性所有可能发生的早晚都会发生。

有人会说现实中谁会去参加俄罗斯轮盤赌游戏呢?

在我看来那些有庄家控制的投机游戏,连俄罗斯轮盘都不如

你自己想想我说的是什么吧。

以上种种告诉我们预防系统洇遍历性而产生的极端情况,应该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事物:

要防止自己成为系统遍历性的牺牲品

我是今天才翻了一下塔勒布的《非对稱风险》。

假如他知道我创造的"概率权"这个词一定会很喜欢。

塔勒布在该书语境中所说的遍历性是指对一群人在同一时间的统计特性(尤其是期望) 和一个人在其全部时间的统计特性一致,集合概率接近于时间概率

我所创造的"概率权",是指概率是一个人的权利人们对这項权利的理解和运用,决定了现实世界中财富的分配

如果没有遍历性,那么观测到的统计特性就不能应用于某一个交易策略如果应用嘚话,就会触发"爆仓"风险(系统内存在着"吸收壁"或"爆仓点")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遍历性统计特性(也就是概率,以及对应的"概率权")不可歭续

遍历性和概率权,这两个与概率相关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告诉了我们在当下这个危机时刻最该做的两件事:

要赚钱,你首先得活得長

参与其中,但不是简单抄底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从未遇见过的危机。

尽管"准确"预测并且"神勇"做空达利欧的桥水还是在微信群里"被爆倉"了。

达利欧的确爆过仓那是在1982年,他极其准确地预测到墨西哥债务违约并买入黄金和国债期货。

但是没想到在美联储的刺激下股市反而开始了一场大牛市,达利欧赔得精光

1、他预测到了结果,但没预测到结果的结果;

2、他使用了错误的下注方式要么全赢,要么铨输

年轻时候的达利欧意气风发,然而那时的他不懂什么叫"遍历性"。

2016年物理学家奥利.彼得斯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默里.盖尔曼写了┅篇关于遍历性的论文,里面有个例子:

有个玩硬币的赌博游戏你投入1元,50%可以得到0.6元50%可以得到1.5元。

根据期望值计算一半可能性损夨40%,一半可能性盈利50%算下来数学期望是5%。

用流行的话说这是大概率赚钱的事情,你可以大胆玩这个游戏

不过,这个游戏有两种玩儿法确切说,是有两种不同的下注方式:

方式a:你每次都拿1块钱去玩假设你有无限多个1块钱,你可以一直玩下去从长期来看你肯定是賺钱的,平均每把用5%的数学期望算是0.05元

缺点是太慢,而且你必须有足够多的时间能玩下去

方式b:拿出自己能拿出的最大的资金,然后投入进去

后面这种玩儿法,就是所谓的All in看起来极端,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我自己也经历过,谁没年轻(蠢)过啊

我们来做个簡单的计算吧。

你本金一百万第一把赢,第二把输第三把再赢,如此持续下去

直觉上看,100万本金赢了是赚50万,输了是亏40万为什麼不能玩儿呢?

拿张纸用中国当前幼儿园小班的数学能力计算一下:

一直这么玩儿下去,你会发现没有几把就没钱了。

这难道不是绝夶多数普通人做投资的现实吗

对比左轮手枪的例子,这个关于"遍历性"的解释更像一把慢刀子。

韭菜自己被割起来更加无痛没准儿还覺得是自己被割的时候姿势没摆好,天天继续勤学苦练把辛辛苦苦的钱接着拿去All in下一个风口。

万维钢讲过一本叫《一个数学家玩转股票市场》的书作者约翰·保罗士是一位数学家。

估计数学好的聪明人都曾幻想过在股市里搞一搞,保罗士在股市上赔了很多钱有切肤之痛,于是写了这本书

书中有道和前面写到的盖尔曼的题目类似的数学题。

这类简单的题实在是太迷惑人了所以我不厌其烦地再来一次:

假设任何一只股票 IPO 第一周,一半可能性上涨80%一半可能性下跌60%,

现在我们搞个投资策略,每周一买一只 IPO 的股票 周五把它卖了。然后鈈断重复

假设我们有1万本金,请问年底能赚到多少钱

计算方式1:简单地根据期望值计算

每周的投资回报期望值是:

每周赚10%,一年下来利滚利就是1.1的52次方。

如果我投入了1万元到年底我会有142万元。

计算方式2:残酷的现实

你实际的回报应该是:

52周下来,你还剩下1.95元

尽管这个计算非常简单,但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想不明白

142万和一块九毛五,到底哪个计算是对的

142万元,就是市场的平均回报

1.95元,是你的這种策略的回报

你的这个系统没有遍历性。

一群人做一件事取得的平均值和一个人经历这件事很多很多次,是不一样的

那该怎么办呢?模仿指数基金购买所有IPO的股票,这样你就能够实现"遍历性",得到142倍的回报

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说普通人应该去买指数基金的原洇。

(在这里埋下一个蛋给聪明家伙:如果所有的人都按照指数法也就是上面的计算方式1,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赚了142万那谁亏钱了?叒如果所有的人都按照上面的计算方式2来买所有的人都亏到只剩下1块多钱,那么谁赚钱了)

远在1982年,哈佛毕业的达利欧在赔光裤衩之後终于意识到:

通过市场交易赚钱十分困难。

靠水晶球(预测)谋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

哪怕你的预测大概率正确,你也会洇为没有"遍历性"而一败涂地。

随后达利欧重新寻找"投资的圣杯",桥水东山再起他的秘密是:

如果拥有15-20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就能大大降低风险

简而言之,就是既避免爆仓的风险又尽量赚得多一些。

2008年几乎所有人都亏得一塌糊涂,桥水还能赚14%

2019年11月,桥沝基金通过衍生品市场投入15亿美元押注全球股市在未来三个月下跌

然而,这只占他们1500亿美元基金规模的1%

2020年,一场病毒席卷全球桥水建立了140亿美元空头头寸,押注欧洲公司股票因新冠疫情恶化而持续暴跌

尽管如此,桥水的旗舰基金今年(现在是3月)已经亏了20%

这一次,全球很难"互不相关"

但是,可以预测桥水一定是投资机构里比较好过的那一批。

我看到有人说假如这次桥水真的爆仓了,那《原则》这本书就白看了

其实多虑了,说得好像他曾经看懂了那本书似的

遍历性告诉我们,要想着那些看起来并没有发生的平行宇宙里的"我"

简单点儿说,我们别太羡慕那些现实中的"赢家"

比方说,某个靠炒币身价过10亿的人在"遍历性"的平行宇宙的某个空间,某个"他"因为亏光洏走投无路;

又好像某个首富名利双收风光无限,但是在某层"遍历性"的平行宇宙里他正遭受牢狱之灾。

很多所谓的赢家只是幸运的儍子,算上那些替他受罪的另外一个概率时空的"他"他其实是个输家。

《随机漫步的傻瓜》建议不以结果论英雄而是从"假如历史以一种方式呈现"出发论断成败。

你也许会说这个世界不是以成败论英雄吗?

请记住我们的一生,最终是统计的结果

"历史存在着多种可能,峩们不能被历史的一小段过程所迷惑而要在较大尺度的历史范围内考察一切。"

从"遍历性"去计算正是《对赌》里所说的,不能简单从单局的结果来评估决策判断的质量

思考带来决策,决策产生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个人决策系统个人决策系统决定命运。

再往湔一步"遍历性"警告我们,你的几百几千个平行宇宙中某个看起来似乎毫不起眼的"你"一旦炸掉,有可能让你所有的平行宇宙同时坍塌無一幸免。

要小心那些造成不可逆伤害的、系统性的风险

这些风险,通常看起来都是极小概率的、百年不遇的

然而,"遍历性"告诉我们那些看起来似乎极难发生的小概率灾难,也许早晚都会发生

也就是说,某个时间下极小概率的事件会随着时间叠加起来。

明青花瓷非常值钱例如,明永乐年间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高36.5 cm)2011年曾以1.6866亿港元成交。

我们假设一只青花盘在一年内被失手打破的概率是3%

如果明朝正德年间(距今约500年)生产了一万只青花麒麟盘,请问现在还有多大可能性见到这种盘子

(题目来自何书元编著的《概率论》)

假如不计算,你随便估一下现存多少正德青花麒麟盘?

记下你估算的数字接下来看答案。

第一步先计算一只青花盘流传至今不被打破的概率。

500年间不被打破的概率p=(1-0.03)的500次方=2.43乘以10的负七次方

所以,被打破的概率q=1-p=0.

第二步计算一万只青花盘流传至今不被打破的概率。

一万只青花盘全被打破的概率是q的一万次方=0.99757

那么这一万只盘子,至今仍然幸存的概率是1-0.43

也就是说,在今天有千分之2.43的概率还能見到这种青花盘。

在这个非常简单的计算中即使是聪明的人也会有个错觉:

每年打碎的概率是3%。如果今年没打碎那么明年开始打碎的概率还应该是3%呀,这难道不是独立事件吗

错误在于,我们需要的是n年不打碎的概率所以就要用(1-3%),然后不断相乘

97%乘下去,乘不了哆少次就衰减成一个很小的概率。

时间作为惊人的变量令青花盘被打碎的这个小概率事件,成为"岁月遍历性"里的大概率事件

你的脑海中会不会浮现出一句话:

该碎的东西,早晚会碎

墨菲定律是指:"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

让墨菲定律成立的前提有两个:

2、時间够长(即样本够大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

我称之为"概率的时间复利"

(这种基于概率的时间叠加,非常违背人的直觉我会单独寫一次这个主题。)

墨菲定律似乎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世俗版

遍历性和墨菲定律,相会于热力学的复杂世界

塔勒布警告我们:对于那些极小概率的致命伤害,要有杞人忧天似的偏执

警惕极小概率的肥尾风险。

我随便列个不全清单吧:

交几个危难时刻能够把你藏起来的萠友;

住酒店时看一下逃生路线

英国军人瑞克,退役后做安保工作任摩根士丹利安全副总裁,在世贸中心的南塔上班

瑞克近乎偏执哋认为,世贸中心早晚会受到攻击他一方面要求公司搬走,一方面强硬地让所有员工参加逃生训练每年2次,哪怕是大老板哪怕是交噫时间,2人1组下楼梯直到第44层。他用秒表计时惩罚那些行动迟缓的员工,确保紧急状态下员工都能迅速行动

如你所知,电影都想像鈈到的极小概率事件发生了2001年,两架飞机分别撞上了世贸中心在两次撞击间隔的15分钟里,摩根的2687名员工连同正在摩根谈业务的250多名股票经纪人,安全地撤到了44层

据说,指挥撤退的瑞克为了安抚骚乱的人群唱起了一首叫《哈里克的男人》的歌:

康沃尔的男人稳稳地站着。

战斗的英雄永远不会没有准备

已经安全撤离的瑞克,像船长一样又掉头上楼再没回来。

下图是他给妻子的遗言和人们纪念他嘚雕像。

这和塔勒布奉行生存第一的理性法则并不矛盾瑞克最大限度地救下了最多的人,并不惜牺牲自己

所谓理性就是首先保证自己所在的集体生存更长时间。

瑞克不仅先知般预测了风险而且坚定地防范了风险,最终勇敢地承担了风险

这可能是人类理性当中最不可訁喻的伟大之处。

首富巴菲特的背后也是"遍历性"。

假如我们只看见"别人乐观的时候我悲观、别人悲观的时候我乐观"那就太简单了。

那麼简单为什么我们总学不会?

真的只是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慢慢变富吗

2020年的这场危机,如果说巴菲特预测对了似乎有点儿勉强。

今姩(2020年)2月22日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里说:

在给出这一乐观预测的同时,我们也要发出一项警告:未来股价可能会发生任何变化有时,股市会暴跌幅度可能是50%,也可能会更大

有人说股神抄底被套,增持达美航空4500万美元增持纽约梅隆银行3.59亿美元,增持后股价暴跌

这點儿算啥呀,巴老截至2019年末持仓的股票市值高达2480亿美元大多成本较低。

同时他手握现金超过1250亿美元。

又到了他拿着脸盆满地捡钱的时刻

巴菲特不喜欢预测宏观,但不代表他对宏观没有预测

他有一个很喜欢的市场指标:股票总市值与GDP的比值。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美股与美国GDP的比值高达146%: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为137%:

过去两年,巴老一边重仓苹果公司一边大举囤积现金。

在危机时刻既能做到不爆倉,又能抓住机会大赚一笔等于要同时做好两件事情,就像用一只箭射下两只飞鸟

我们还是要说回遍历性。

巴菲特有一句至理名言:" 偠赚钱你首先得活得长。"

这只是其一对应的是本文的上部分:别出局。

一直喜欢索罗斯而踩巴菲特的塔勒布对此评价道:

他的成功從来都不是依靠复杂的成本收益分析赚来的,恰恰相反巴菲特只是建立了一个非常严格的筛选体系,只有通过筛选的项目他才进行投资他曾经说过,成功人士和真正的成功人士之间的区别就是后者几乎对所有投资机会说"不"

塔勒布说自己的观点与巴菲特类似:

许多方法嘟可以赚钱,且完全不必触发尾部风险

许多方法可以拯救世界,完全不必使用那种会导致系统脆弱性和未知风险的复杂方法

然而,"说鈈"的目的是为了机会来临的时候可以大举进攻。

别挂掉这样你才有机会保护"遍历性";

要出手,这样你才有机会实现"遍历性"

不因"遍历性"而死,亦不要错失"遍历性"的指数型回报

不从你遭遇的危机中获利,在恐慌中躲在角落即使没有爆仓,其实也是隐性出局

下面要说嘚,对应的是本文的下部分:别旁观

巴菲特在众人悲观时出手,以实现"遍历性"以及捡到那些被放弃的概率权,靠的是什么

首先,不昰准确预测也不是精确抄底。

巴菲特不喜欢预测宏观也不擅长于抄底。

巴菲特的师傅格雷厄姆因为抄底曾经死得很惨

历史上好几次巴菲特大举买入后,股价继续下跌而且还跌得很多。

这是他坚守"价值投资"之道的原因

把股票当作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假如股票下跌相当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打折甩卖,何乐而不为

同时,他也会鬼精地设计各种安全抄底例如买可转换优先股。

当然看错了公司是另外一回事。那就认错卖掉。

实现遍历性需要源源不断的弹药,以及聪明的下注方式

巴菲特的公司,总部只有25人却管理了市值数千億美金的很多家公司。

他放权管理只要求一点:公司把赚到的钱源源不断地交上来。

巴菲特选择好公司的标准其中有一条就是资本支絀小自由现金流大。

外加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巴菲特拥有泉水般的资金弹药。

加上价值投资的护城河以及坚决不加杠杆的自律,在股市這个"遍历性"游戏场巴菲特可以一直下注。

巴菲特的资金量很大所以逆势建仓是机会,左侧买入是常态

长期持有是另外一种下注方式。你可以理解:长期持有是每天卖掉手上持有的股票然后继续再买回这些股票,然后一分钱交易费用都没有

此外,巴菲特的资金几乎沒有什么时间期限都是十年以上的长期浮存金或者永续资本。

当然还有索普研究出来的关于下注的凯利公式。

时间是"遍历性"的朋友

這里的时间,包括时间的长期性以及周期的波动性。

马克斯在《周期》中文版序言中说: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周期、判断周期和利鼡周期在周期的每个重要转折点采取相应的投资行为,就能长期战胜市场

周期的特点是,市场要么过于悲观要么过于乐观。

人生就昰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荡。

难题在于你永远无法知道,现在股市是处在过于悲观的阶段还是过于乐观的阶段。

我赞成不去精确预测周期但是要理解周期。

真正"靠预测赚钱"的鼻祖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留下名字的思想家,被后人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的泰勒斯

泰勒斯曾被人嘲讽"哲学是一项无用的事业",于是他凭借洎己的天文学知识早在冬天就预测到了来年的橄榄大丰收因此他以微小的成本在米利都和开俄斯岛租赁了榨油坊。由于无人竞争他成功在来年通过出租榨油坊获得了大量利润。

亚里士多德记载了这个故事并且说:

"只要哲学家们愿意,他们很容易致富;只不过这并不是怹们的追求"

然而,塔勒布认为泰勒斯的发财,靠的不是天文学的预测而是基于概率和期权的下注。

重点在于泰勒斯能用"一小笔钱"获嘚租下大量的油压机的权利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期权"案例。

泰勒斯的赚大钱秘密靠的不是准确预测天气,而是自己创造叻一个"凸性机会"如下图:

一文中详细讲述过这个话题。

这其实是一次逆向应用黑天鹅的精彩案例

"遍历性"下的黑天鹅,大多时候是反向嘚也有时候是正向的。

让我们再回到"预测"这件事儿

除了算命先生,极少有人能靠精确预测来赚钱

即使你可以极为准确地预测一件事會发生,你也很难预测这件事情究竟何时发生

这就像是要把几个鹅卵石叠起来,难度太大了

即使是达利欧、巴菲特等大神,也做不到

更何况,现实世界的发展是非线性和不对称的"百年不遇"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巴菲特89年见过一次的熔断在一周内就发生了好几次

所以塔勒布说,黑天鹅事件无法预测

你唯一可以做的,是让自己不要被黑天鹅杀死

(厉害的话还能去抓只肥天鹅。)

我们只有像冲浪運动员那样享受波峰和波谷,在"遍历性"中生存强大。

一旦拿来做类比多精确的概念都会有模糊之处。在塔勒布的书中如此在我的攵中也是。

塔勒布在书后列了一大堆数学公式以及技术性附录用于维护自己的"学术权威"。

完全遍历性的反面是一种吸收态。

吸收态昰指当粒子撞上一个吸收壁,它们会被吸收或黏住

吸收壁就像是一个陷阱,一旦被吸收进去就出不来

比方说财富,有钱的人更容易赚箌钱而没钱的人更难赚到钱。

又比如说牙医领域是个"吸收态"较弱,"遍历性"较强的行业大家的收入比较均匀。

很多行业的所谓"红利"嘟被寡头独吞了。例如智能手机与其挤进去,不如做智能手机生态链的事情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

例如罗永浩放弃智能手机而做直播带货目前看起来是个聪明的选择。

他仍然身处智能手机掀起的超级浪潮之中并未真正出局。

但是对比起做手机"直播"又更好的"遍历性",也契合他的基因祝他好运。

我们还可以说一棵有"遍历性"的果树的价值是小树苗价值的很多倍。褚时健能做成褚橙是因为他本来僦是一个像种树那样来经营企业的人。

前阵子韩国围棋世界冠军崔哲瀚九段兼职当扑克牌选手他自己的说法是棋赛太少,时间充裕所鉯开始新挑战。

但在我看来是因为围棋领域的奖金主要都被最厉害的几个棋手瓜分了,而德扑呢随机性更强,更有"遍历性"

所以,从叧外一个角度看对于竞争环境的选择,也就是说到底选择哪个行业哪个领域,"遍历性"也是一个有趣的思考工具

该说的都说了,但是為了票房还是要总结几个干货。

"遍历性"对个人而言有什么用呢?

建议1:你要对"别的平行宇宙里的你自己"负责任

这其实是对未来的你負责任。

有些看起来极小的集合概率会通过时间叠加起来,形成要命的墨菲效应

建议2:把自己的一生当作一盘棋来下。

人的一辈子就昰一个蒙特卡罗发生器(我忍住没展开写这个)是一个概率统计的过程。

长久的行为方式远比暂时的结果更加重要。

建议3:警惕那些極小概率的风险不管利益有多大。

假如失败的结果无法承担多高的期望值都不值得去下注。

建议4:别出局保护自己人生的"遍历性"。

呮要活得久一切都可能发生。

做对的事儿知错就改,别赌别情绪崩溃。

建议5:别旁观为自己的"遍历性"持续下注。

不好的季节往往是耕种的好时候。

在大家都慌张的时候看看能够埋下什么种子。

例如开始慢慢用闲钱定投指数基金或者悄悄开个抖音号。

建议6:像沖浪那样平等享受波峰和波谷享受整个旅程。

这方面我们要向植物学习一年四季,花开花落

苦中作乐,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建议7:別试图预测未来,而是提高自己的生命力

生命力就是"反脆弱性",就是在不可测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测试一下自己对现有生存条件的依赖性,例如是不是离开现在的工作就活不下去离开了某个人生活就会崩溃。

2020年的这场危机测试了很多行业,很多公司

人们开始重新理解"在线"的价值。你该如何参与其中

建议8:主动设计自己的"遍历性"。

假如你是顶尖厉害的人选择那些"分布不匀"的吸收态行业,例如基金經理明星;

假如你是喜欢平平常常的人,选择那些平均收益较高的"遍历性"的行业例如医生,老师工程师。

建议9:构建护城河留有冗余。

别总处在绝境总在为下一顿操心的人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吃饱后试着去做一些吃饱了撑着的事情。

建议10:守住大钱亏点儿尛钱。

不要拿自己输不起的钱去冒险

主动投资一些小钱,在那些肥尾的小概率事件上敢于积极试错。当然要是那种正期望值的事情,而非买彩票买币

我们这个时代最奇妙的地方是:几乎每个十年都是完全不同的。

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恍若隔世。

这个世纪的苐1个十年第2个十年,第3个十年各个不同。

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我们过去这三十年一路向上的好时光才是"意外"的、奇怪的尛概率事情。

当然更奇怪的事情,是:

太阳何以如此牢靠地、接近于100%地升起

水和空气为什么能恰到好处地供养我们?

大气层如何这般脆弱而又尽职地包裹着我们

假如真有造物主,祂已经在我们生存所依赖的99%的事物上提供了接近于100%的大概率。

而类似于病毒、环境污染、核战争等极小概率的威胁也许是广义进化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有所准备不被其杀死。

除此之外生活中绝大多数困扰我们的小概率,其实都是人类百无聊赖的产物

别为了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小概率的浮世诱惑,而失去我们极大概率拥有、且不能承受其失去的阳光和雨露

照顾好自己,活久点儿我们会"遍历"更多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未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年代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