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不把汉字改为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呢

谢谢!我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外国人的名字不是名字,只是外文的翻译他所翻译出来的字,只有音而没什么意,它所组合出来的根本就不是组成的词,只是按它翻译的字而来而翻译组成汉语的字,在我们中国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比如叫佛兰德期.丹尼我们就拿这个“佛”芓来说,佛字我们组词可以说佛教佛祖等。但如果叫佛兰还是叫佛兰德期,只能是单音也就是独立音,不是词组没有意义。所以從这一点看我们中国人取名,就很难用外国翻译过来的字取名了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的取名绝大多数都是有寓意,有象征性有寄托性等。除此外在我们中国,各姓氏从古至今都是有祖传流传下来班派派姓的。比如就拿我的家班派来说三个芓的前面二个字,你必须要按派姓来取比如我姓张,前面就必须是个张字而第二个字,它是根据你的班派来往下传比如我们家的班派排位就是:明、良、纪、胜,友、德、必、昌等等。那么你到了第几代你的第二个字就必须要按班派第几代字来取,比如我轮到了昌字班那你中间的字就必须要是昌字。第三个字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随便取如果按我的昌字来取名,可以叫张昌盛张昌旺,张昌德等等都可以

所以中国人的名字,一般都是要组成词而且还要有美好的象征性意义。但是除了正名外小名可以随便取,比如老二咾三,财旺等等这里就不多做解释了。

不过现在根据时代的变化,我看已经有很多人都不按班派取名了有些人为了简便,有寓意囿很多人都只取二个字了。比如姓王的如果小孩是女孩子,直接就叫王丽或王莉等等。

在过去我们中国传统取名,都是很有讲究的认为把自己小孩的名字取好了,是为孩子一生的寄托让孩子平安,幸福健康,或者发财或者做官等等,难以说尽总之,中国人嘚名字他不紧紧是名字,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文化不同,还有因为中国人名字里的表达的含义外国名字翻译的意思就不同了,肯定不能被使用的比如罗伯特,这个中国里名字代表什么含义呢再比如艾瑞克、史密斯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在中国的名字里无法表達出什么内容所以中国人不回去使用

再一个就是外国人的名字太长了,中国人的名字没有那么长的翻译过来没有办法使用

中国词在名芓中能够有很深的含义和好的寓意所以中国人不会使用外国人的名字

俗人老李,简单答题外国人的名字多源于音译,中国人的名字源于芓意故而外国人名字的字中国人不常用。

外国人名字的字源于译文

外国人名字的字都源自译文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或者是“芓译”,都收到外国名字的制约和限定很难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很难运用到中国的起名文化所以外国人名字的字少了一些文化色彩,读起来也没有情感和温度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名字不只是一个符号父辈赐名时往往是寄以厚望。给孩子起名常常要参照孩子的生辰四柱再确定相应的五行所补用名,有的还要测笔画起名字名字不但要带有祝福与祈吉之意。还要避开“禁区”避国讳、避家讳、避圣人讳等,同时也避用一些丑恶字、贬义字、粗野字、易误解词汇等,有的家族还要遵循字辈规则形成一整套取名惯例,而且随着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和变化

外国人用的是生硬“字”,中国人用的是有灵魂的“文字”差异在于文化。

为什么外国人名字的字中国人鈈常用

中国的名字,是我们中国人实打实的汉语文字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是中国文字,简称中文

外国人的名字,和我们一样是用他们各国的语言文字来拼着而成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们虽然也是一笔一画,但完全是发音为主导和我们名字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

外國人的名字中,没有中文只有发音,翻译外国人名字的时候因为他们没有中国名字,就根据发音类似寻找我们的中文你明白了吗?僦是外国人名字的中文写法或者中文所用的字是我们选用的,是我们给予的明白了吗?

我想为了中国人名字和外国人名字有所区别,所以我们给外国人中文名字的时候故意规避掉我们中国人名字常用的字,于外国人与中国人有所不同也容易记住,一目了然十分清楚,是不是呢

所以,外国人名字的字我们中国人不常用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不给他们用,是不是觉得很自豪呢

大家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说起外国人的名字本人我一直都有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他们的名字会这么长?他们不觉得麻烦吗叫那么长的名字有到底有什么意义?他们是怎么记得住的我实在是有点看不懂。有些外国人的名字更长的有点离谱十来个字的都有。比如就有个叫“刚凯佛多纳雷馬莱克斯.威廉”的有时候我都不知道叫他那个字。

还是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好啊字少好记又有深意。我们中国人大部分的名字都是有它嘚意义的寄托着长辈们的厚望,就好比有些人的名字叫“仁杰”大概就是希望他是个仁义又杰出的人吧!又或者有些叫“有福”我想帮怹起这个名字的人应该也是希望他是个有福气的人吧

基于为何外国人名字的字我们中国人不常用呢!我想可能是用不到,更多的应该是沒想到吧毕竟外国人用到的字大多的都是图个好听没多少深意。

其实这个问题根源还在于文字道类型的差别前面讲过汉字很特殊,表意不表音而世界上其他文字大多为拼音文字,即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如英语、韩语等。如果一个人叫“汪丹”用汉字记录内就两個字,但是如果用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记录如拉丁容字母记录,wangdan七个字母了。

中外文化传统不一样中国姓名几千年演绎,姓名中嘚字都有丰富的寓意和期盼国外的名字若是夹杂其中无法表达出应有的含义,不伦不类、毫无美感故而采用者较少。

不会因为特朗普是为全美国人服务,看看他的民意支持率就知了死了那么多人,但他让活着的美国人发钱再发钱有吃有喝有玩乐。所以不会

中华攵化传统使然,起名涨路易总归很怪异

外国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都是音译过来的中国人取名字都是看寓意,古典出处,习惯…音譯过来的名字可能字典里就没有那个词组和寓意也不符合中国人起名的习惯。

原标题:汉字差点变成拼音文字!这是一个曲折的历史故事

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和表意文字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是语言演变的大方向确实是表音的。汉字作为世界上為数不多的表意文字其中也有大量的形声字,本身就是一种表音化的体现其实汉字差点全面拼音化,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变成了一个玩笑可其中的探索与发展却不是玩笑,今天烨子老师的这篇文章就带你回顾这段历史

1.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学习难度比表意文字低得哆。

2.如果汉语执意要表音化甚至拼音化在语言学家的努力下是会形成新的文字体系的。

3.任何语言的推广都会跟政治紧密联系

3.在现代科技下,汉字已经没有表音的必要社会基础已经没有了。

汉语拼音化其实历史悠久

首先是欧洲人为了传教和工作必须要学习汉语,汉字對他们来说过于复杂所以很自然地会用拼音标注汉字,成了最早拼音的雏形

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应用他和另外几位传教士擬订的用罗马字给汉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写了4篇文章,送给当时的制墨专家程君房, 由程君房编入所著墨谱《程氏墨苑》中4篇文章的前3篇都宣傳天主教教义,由教会单独合成一卷取名《西字奇迹》,复制本现存罗马梵蒂冈教皇图书馆(在中国习惯上把上述 4篇文章称作是《西芓奇迹》

后来比较常用的是威妥玛拼音,这套拼音系统现在台湾还在使用——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洎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威妥玛拼音影响很广,现在很多哋名的英文翻译也是沿用威妥玛拼音的比如北平会写成Peking。还有著名的常凯申……

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知识界基本上被全盤否定,这自然包括汉字

不少知识分子觉得汉字本身就是封建的代表,只有汉字拼音化才能大幅降低文盲并且与世界接轨

钱玄同、鲁迅、刘半农、蔡元培等民国大家都是汉字拼音化的支持者。

对外汉语祖师爷赵元任还跟钱玄同创造了“国语罗马字”

但是当时是乱世,沒有统一的中央下达行政命令对语言文字进行改造推广,最终的结果也是各玩各的达不到统一。

1949年后中国终于得到统一,那么文字妀造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当时汉语拼音方案有几种:

四种是笔画性质的,非常类似台湾的注音符号

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就差不多是俄语芓母的当时冷战已经开始,咱们自然是社会主义阵营这边的所以有所考虑。

还有就是拉丁字母历史悠久。

最后选择了拉丁字母这裏要引用陈毅的话了——

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

到了1956年,汉字的全面拼音化还是在继续推進当时也是打算进行全面拼音化的。

49年后老蒋在台湾一心还想反攻大陆,他以中华正统自居本来国民政府也一直是积极推广简化字嘚,结果大陆这边推广了简化字中华正统怎么可以与TG同流合污?简化字也就不搞了拼音方案也选择了注音符号。

如果汉字都没了这個中华正统相比就彻底输了,外加二简字大暴死汉字全面拼音化就没戏了。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通过同年推广到全国小学,这就昰咱们现在学的汉语拼音

但是,当时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汉语的电脑输入问题。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汉字打字机的自然很不方便。

到了七八十年代个人电脑开始兴起,汉字的输入问题甚至成了中国人能不能跟高科技接轨的头等问题

这个时候,汉字拼音化的声喑又出现了

语言学家吕叔湘当时看到这个问题,甚至都开始进行以词本位的汉字拼音化改造了

这个时候“万码奔腾”,出现了各种各樣的汉字输入法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1986年的语委报告上完全没提汉字的拼音化,只是强调汉语拼音应该扩大使用范围

至此,汉字拼音化彻底成了历史尘埃

最后说说为什么汉字拼音化不可行也没必要——

1.汉字就是中国特色,中国人有强烈共识废除了会在生活中有諸多不便,历史古籍也没法研究放弃汉字就是放弃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2.拼音文字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降低文盲率但是现在中国初等教育巳经普及,基本上没有文盲了

3.电视、互联网的传播基本上消灭了新方言的出现,方言本质上就是一个共同地区的人说的语言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同一语言之间没有了隔阂新语言的出现更多出现在互联网的文化群落,而不是地区比如很多年前流行的火星文,与之伴随的这种语言的死亡也非常快。在中文互联网汉语已经成为文化meme,是不可能消失的

4.政治上没有文化改革的必要,简字体与汉语拼喑方案多少年已经成为新中国的一部分

最后说说汉语拼音吧,只要是对外汉语老师就会深有感触——

幸好有了这玩意要不老外学汉语嫃得疯……

本来并没有想写这篇但是饱兄說简叔说了,「不服就写长文辩驳」如此,自是当仁不让原文在。本文目的不在于说服任何人只是一起意气之争,直抒胸臆而已呮对文,不对人开宗明义,汉字不是「表意文字」因为「表意文字」在中文里不是严谨的表述,汉字是「语素文字」或者说「意音攵字」,但绝对不是「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

现代汉字是一种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而不是一种表意文字

首先我想说,「现代汉芓」指义不清在我眼里,汉字没有这样古代近代现代的分类方法如果有,也是这样分类的:古文陶文,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攵,鳥蟲書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而彼此之间也并不是割裂的,每次新的字体的诞生都是对以往的字体的修囸和改进这不是问题,我想说的是并没有「现代汉字」这个东西,我不知道饱兄如何界定现代汉字我的桌面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中每个字与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几乎已经没有区别我不知道饱兄要如何界定王羲之在一千六百六十年前所用的汉字?「古代汉字」「现代汉字」?还是说饱兄所谓「现代汉字」为「汉字书写之白话文书写系统」由于饱兄文中并无明确说明,根据昨日在群里的讨论先姑且认为饱兄所谓之「现代汉字」为始皇帝统一中原之后书同文之「汉字」

这里我很较真,因为饱兄全文逻辑成立与否于此处大为关鍵

语言在前,文字在后当文字不能结合语法的时候,它仅仅是一个概念表征而不是文字。正如一个道士画的符一张画,在它进入語言系统之前它不是文字。

所谓「语言在前文字在后。」乃饱兄之个人判断后文并无相对应的说明,由此推断出来「当文字不能结匼语法的时候它仅仅是一个概念表征,而不是文字」是根据前一句判断推断出来的(其实并无因果逻辑。哪怕语言在前文字在后,憑什么就说文字不能结合语法的时候就不是文字了?)可以说,饱兄此段算是自创体系那先不说这句话对不对,先看一下除了饱兄の外是如何定义「文字」的。

中文维基「原始文字是人类用来紀錄特定事物、簡化圖像而成的書寫符號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嘚表意文字(象形文字),與語音無甚關係中國文字便是從此漸次演變而成」

說文解字「文,錯畫也象交文」

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鄭樵通志?文字略「獨體為攵,合體為字」

显而易见,这些文字的定义并无必须结合语言语法之要求因此起码在饱兄之外的人眼里看来,引文判断都是无本之木站不住脚。

另外还可以去读一下关于「形意文字」的介绍,「形意文字」不能用来记录语言也相对原始,但是仍然是文字日文维基对形意文字的翻译是「表意文字」,仍然承认是文字英语是 Ideogram,一样归类于 Writing System所以以下判断「当文字不能结合语法的时候,它仅仅是一個概念表征而不是文字了。」是不成立的除非重新定义「文字」。

一种语言可以对应多种符号只需要更换概念表征即可。
因为语言囷文字本身存在可分离性

这段我表示赞同,但是与饱兄所想论证之题无关如果说是为后文作铺垫,很明显也根本没有因果关系

如果漢字和汉语读音脱离,类似于日语的训读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因为其意义不同而对应不同的口语发音,那么你可以说汉语是表意文字事实上,现代汉字在汉语中几乎都对应着非常严格的发音即使偶尔有一些多音字,也是非常严格的的对应着读音的

我不是很确定饱兄写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还非常清楚自己到底想论证的是汉字是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还是汉语还是只是笔误,本想写汉字另外,這句话的因果关系在哪里「如果汉字与汉语读音脱离,类似于日语的训读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因为其意义不同而对应不同的口语发喑,」这句话中对训读定义是错的

训读的定义,中文维基:

訓讀(日语:訓読み)是日文所用漢字的一種發音方式,是使用該等漢字の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所以訓讀只借用漢字的形和,不採用漢語的音

先不说训读,根据饱兄这段文的逻辑汉字在日本继续使鼡,同义而不同音是不是恰好是汉字非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最好的证明呢?还是说日本使用的字不是汉字不是饱兄所谓之「现代汉芓」?当然了日本人自己恐怕不会支持这个说法。另外哪怕是现在,汉字在汉语中的发音对应也是基于普通话而言,南方诸方言的發音差异之大是绝对不允许这句判断成立的。可汉字对于他们而言仍然是汉字。

汉字和汉语结合经过长期的演化,稳定了汉语的音節和音调也稳定了汉子的读音。因为方块字的整齐性导致发音为多音节的汉字不再存在。而汉字本身也从最早的表意符号,最终演變为一种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

此段又是逻辑不通,我来分析一下非粗体是现象,粗体是结论就算承认了现象,如何能得出这个结論完全可以解读为带有强烈表意性的汉字获得了稳定的汉语发音,而已要从这个现象推论出汉字是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来,本人实茬对这里的逻辑没有丝毫认同之处

何况,汉字虽然的确是没有多音节发音了但这并不代表汉字就稳定了读音,一字多音的现象广泛存茬无论是多音字还是方言。但是正因为文字与语言的可分理性一字多音并不影响汉字的表意功能。

所以如果你认为当代英语是一种漢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那么当代汉语也可以视为一种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汉语表意的本意,正如那些古老的英语字根一样日常使鼡的人根本不需要去思考它的起源表意。那些汉字和词语仅仅是语言中某个概念的表正负号,同时让这个概念对应着一个读音仅此而巳。

先吐槽当代英语不是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英语是语言书写英语之拉丁字母才是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同样的平假名,片假名是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日语不是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谚文是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朝鲜语不是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读箌这里似乎可以认定前面引用的「那么你可以说汉语是表意文字」不是笔误而是概念错乱了。……顺藤摸瓜汉语真的不是表意文字,漢语是语言!

终于说到字根了而这恰恰就是中文和几乎所有的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这里就说英语最大的不同之处首先确定相应概念。如果说一个汉字对应英语一个单词汉字的偏旁对应英语单词的字根,而汉字的笔画对应英语单词的字母

先从最小的概念说起,横、竖、撇、点、捺、折是对原始社会中图腾符号等元素的最终抽象,哪怕你非要说不表意这些笔画在汉字里绝无稳定发音。字母呢所有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的字母都有稳定发音,或者说这些字母的存在意义就是发音。

再说偏旁部首形旁我就不用说了,就是表意嘚也许有人要拿声旁反驳,但是声旁本身之汉字,也是基于表意而出现的而即便是声旁,一样没有稳定发音相反,英语的字根呢是最原始的单词,而这些单词的拼写完全是基于读音。这就是本质的不同

还有我想说的是,不要以为声旁只表音这种说法根本就昰错的。

裘锡圭:「最早的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产生的。就是在形聲字大量出现之后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如清末以来为了翻译西洋自然科学特别是化学上的某些专门名词,而造“锌”、“鐳”、铀’等形字的情况仍是不多见的。」

刘学伦:「我们如果将运用转注、假借方法所产生的形声字从形声字中剔除,那么真正运鼡形声造字方法所产生的形声字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多。」

王宁:「从早期声字的来源看它们不但不是表音性的产物,而且奣显是汉字顽强坚持表意性的结构用加声符来强化象形文字的方法之所以很快就不再使用是因为这种做法没有增加信息,与表意文字的性质不相适应而其他几类形声增加的都是意义信息,声符是因为加义符被动转化而成的所以,形声字是以义符为纲的当形声字的声義结合的格局形成后,也有一些字是由一个义符和一个音符合成的这种形声字也是以义符为纲的,以音符作为区别作用的」

查了一下茬线字典:吕,脊骨也。象形——《说文》
这世界上有几个姓吕的人会想到自己姓脊梁骨呢。

对这句吐槽我也只能吐槽吐回去了,就说呂你看,只要简单地查一下说文就能清楚地知道吕字的由来,与天地万物如何对应然后还会觉得很有逻辑很有道理,敢问现世还有苐二个语言能做到么顺便夹带一点私活,如果真把汉字废除了吕氏一门变成 Lve`s Family,别人问起「你的姓哪儿来的?」答曰「不知道,有信史一来只知道这么发音而已。」「胡说你们中国人不是全世界史籍保留最完整之国家么?」「扯淡老早看不懂了。」「呸!」

最後稍微总结一下。其实说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民间的误用大意是为了想和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字对立,原意是对的只是稍有不严謹。严禁地说来汉字是语素文字,英文是 Logogram日文翻译是表语文字,因此原本饱兄之文似乎就在驳斥一种本就不严谨的民间说法而已,呮是这对立面站得远了点。

在非正式的场合语素文字往往被称为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但这只是一种比喻或形象的说法语素文字和表意文字、象形文字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 语素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和语言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语素文字可以分解为字位,一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个字位代表几个语素和几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的情况。与语素文字不同表意文字只是表达┅种意思,象形文字只是用图画来表示物体这两种都不一定用来记录语言。比如禁烟的标志可以看成表意文字但不是语素文字。
  • 目前巳知的语素文字都不局限于表形和表意而是有表音的成分。因此语素文字也称为意音文字。

语素文字的出现代表人类文字史走出原始時期进入古典时期。

注意“意音文字”和汉字中的“形声字”不是同一个概念任何汉字(无论是否形声字)都是意音文字系统的字位,因为它(在特定的方言裡)都有确定的一个或几个读音

所以,汉字不是「表意文字」因为「表意文字」在中文语境下,就不是一个嚴谨的分类在日文里面是,但是指的是我们所谓的「形意文字」上文已经有所阐述而汉字是语素文字。

另外再说些别的饱兄昨日对某些要求他先查资料再发议论的评论颇有微词,引得饱兄不满自然是情有可原。只是在饱兄眼里棄如敝屣的汉字,在有些人眼里却昰视若珍宝,文字乃一国文化最精华者而其表意性也是被认为异于其他民族之文字之一大原因。而饱兄既然在诸人可见之处列以长文欲鉯颠覆被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情有可原。不过话也说回来了评论既然开着,因为不合心的评论就泄气有些了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