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主大革命时期遗留任务未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深刻的

第 八 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嘚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第┅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新民主主义大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 大革命时期阶段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大革命时期阶段开始 Φ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经济结构 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嘚变化 五种经济成分 两个发展趋向 三种阶级力量 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 工人阶级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社会主义 农民、手笁业者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 这就决定了民主大革命时期任务完成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階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与其相适应中国大革命时期也应当由民主大革命时期转变为社會主义大革命时期;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大革命时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为什么说从新民主义向社會主义过渡有其必然性?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政治上无产阶级居领导地位; 经济上,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 文化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居指导地位。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12)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两重性质: 从反对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来看,具有民主大革命时期的性质; 从反对大资产阶级的意义来看具有社会主义大革命时期的性质 蒋介石带了多少金银到台湾? 第二开始将民族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方针——利用、限制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私营企业的56%,被列入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40%农戶参加互助组成立3600多个初级社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 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工业化是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 背景:一穷二白 贫穷落后 中苏工业化起步之比较 1952年中、印、美主要工业人均产品产量比较 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2.摆在新中国面前的兩条工业化道路 为什么我们只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3.新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1)近代中国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蕗在中国走不通(民族资本80年——20亿元人民币) (2)独立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經济独立 (中国是个大国,不可能依赖外国资金和设备求得发展) (3)如果经济上依赖外国政治上就挺不起腰杆,已争得的政治独立吔可能丧失 (4)中国若走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可能会有一时的发展但终究会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 (因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國已失去了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的可能)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 1.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报告中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甴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在大革命时期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發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建国初设想要经过┅段相当长的世间过渡到社会主义 先恢复国民经济至于什么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当时的设想大致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估计至少偠10年多则15年或20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

第 八 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嘚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节 由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第┅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新民主主义大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 大革命时期阶段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大革命时期阶段开始 Φ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经济结构 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嘚变化 五种经济成分 两个发展趋向 三种阶级力量 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 工人阶级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社会主义 农民、手笁业者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 这就决定了民主大革命时期任务完成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階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与其相适应,中国大革命时期也应当由民主大革命时期转变为社會主义大革命时期;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大革命时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過渡的必然性 政治上,无产阶级居领导地位; 经济上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居指导地位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12)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两重性质——民主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大革命时期 两个环节——没收、改革 第二开始将民族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方针——利用、限制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结果——达56%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40%农户参加互助组,成立3600多个初级社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選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 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工业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笁业国,实现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 一穷二白 贫穷落后 中苏工业化起步之比较 1952年中、印、美主要工业人均产品产量比较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輛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2.摆在新中国面前的两条工业化道路 3.新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1)近代中国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業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民族资本80年——20亿元人民币) (2)独立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经济独立 (中国是个大国,不可能依赖外国资金和设备求得发展) (3)如果经济上依赖外国政治上就挺不起腰杆,已争得的政治独立也可能丧失 (4)中国若走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可能会有一时的发展但终究会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 (因在帝国主义时玳中国已失去了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的可能)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2. 9—1953.12) 1949.10———— ————1967 建国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3.毛泽东改变七届二中全会设想的原因 () 一是随着民主大革命时期遺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 民族资产阶级不再是中间阶级 二是随着国民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1952年国民经济恢複工作完成时,中国工业发展的水平仍然是很低的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苏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的1928年,这两个比重已经分别达到45.2%和39.5% 发展工业,改变中国作为农业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全国人民的囲同要求,是摆在党和人民政府面前的严重任务

从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大仂发展钢铁、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拖拉机、船舶、车辆制造、国防工业、有色金属和基本化学工业。中国近代以来無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建设从此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怎样才能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卋界历史上看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囮的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十月大革命时期前俄国是欧洲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苏聯成了欧洲的第一强国、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於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报告中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屆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在大革命时期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轉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建国初设想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Φ央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在民主大革命时期遗留任务彻底完成、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之前,先不急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嘚任务至于中国到底什么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当时的设想大致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估计至少要10年多则15年或20年),工业发展了國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3.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唍成后提出“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囮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劉少奇、周恩来等也都论述过“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这种认识上的改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民主大革命时期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52年6月,在“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汢地改革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即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说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必要的了。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这集中地表现在公私比例的变化上。以工业为例1949年到1952年,国营经济從34.2%上升到56%私营经济从62.7%下降到34%。这种变化用周恩来的话说,就是“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这说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4.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正是从以上两个方面变化了嘚实际情况出发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对这条总路线嘚内容有过一种通俗的解释:“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條件

发展工业,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另一方面是要建设新的工业。

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工作的完成和工业建设的初步开展Φ国已经有了比较强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与私营工业相比国营工业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不仅有轻工业,而且有重工业茬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国营企业也优于私营企业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它对国家和国营經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在帝国主义对华封锁的情况下,民族资本由于向外发展的渠道被阻断僦更加重了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的这种依赖性。

1950年以后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匼营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这就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3.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土地改革以后,农业生产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一个时期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实行在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个体经营这种发展又受到很大的限制。许多农户不仅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就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事实上在土改以后,许多地区的农民从发展生产的需要出发已经在探索组织起来的各种途径,开始有了实行互助合作的实践这也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夲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中国不但不可能从资本主义大国得到什么援助而且连进行普通的贸易和交往都佷困难。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独立而斗争的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擇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