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什么主战场场在南方,政府为啥要求新四军向北撤让新四军在南京,上海,武汉附近守护这些要地不好吗

皖南事变新四军英烈(转自 华程網)


皖南事变已经距今六十多年了近来通过实地走访、查找史料、梳理分析,进一步探讨有关真相细节专作此文,表达崇敬之意告慰渶灵其中有分歧的意见,一并提出存疑以待进一步考辩。


新四军北撤有三条路线可以选择这就是向东、向北和向南。但是由于国囻党政府的政治军事压迫,中共中央及新四军最终被迫仓促地决定“南下绕道”经过茂林的北撤路线

1、国共两军指挥员共同协商了“东進”路线。


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政府用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的名义,于皓日打给八路军的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新四军叶挺军长的一个电报其中强令在华中以及长江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以内,撤到黄河以北地区这就是著名的“皓电”。
中共中央、新四军对于北撤态度是明确的11月1日,中共中央内部指示项英:“(一)希夷及一部工作人员必须过江北指挥江北大部队(二)你忣皖南部队或整个移苏南再渡江北,或整个留皖南准备于国民党进攻时向南突围二者应择其一,这一点可以确定(三)如移皖南需得顧祝同许可,如顾不许可则只好留皖南(因据你们报告直过皖北已无可能)但须准备打内战,并蒙受政治上不利(蒋介石进剿新四军的計划是决定了的)”
11月9日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四人的名义,于(佳)答复了何应钦、白崇禧一个电报这个电报叫做佳电。佳电为了顾全大局坚持团结抗战,同意将皖南的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
在国共两党明确新四军北撤大局方针下,中共中央及噺四军共同研究了北撤路线与时机国共两军指挥员对新四军北撤线路也进行了协商。
11月9日在中共中央发出佳电的同时,新四军军长叶挺亲赴上饶与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协商“北移”问题双方商定:“(四)北移路线:由茂林、宁国,经苏南渡江北上(五)移动期限:部队限于一月二十八日前撤完。兵站留守处限二月二日以前全部结束”由茂林、宁国,经苏南渡江北上即“东进”路线甴新四军云岭驻地向东开拔,由苏南北渡具体线路是从驻地经泾县马头镇、宣城县杨柳铺、孙家埠、毕家桥、郎溪、梅渚镇、南渡镇至竹篑桥、水西地区苏南指挥部所在地,然后进入苏南之敌占区从镇江附近渡江。
这条路线所经之地是敌、顽的交错防区这是皖南军部與苏南部队经常来往的一条路线,沿途都设有兵站马头镇为兵站第三派出所,孙家埠、毕家桥两地流动为第四派出所竹箦桥附近为第伍派出所。每一个兵站都有民运工作组有一定的群众工作基础,在皖南事变以前我军有近二千名非战斗人员和大量物资,都是经过这條路线到苏南渡过长江的基本上安全到达,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问题经这条路线走,从泾县云岭出发大约要五至六天时间,是比较悝想的北移路线
2、国民党强令新四军改道直接“北移”路线。
但是由于害怕皖南新四军从苏南过江与苏北新四军汇合后力量更加强大,对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构成更大的威胁蒋介石密令顾祝同强令皖南新四军改道北移。
12月8日白崇禧和何应钦发出复朱德、彭德懷、叶挺、项英“佳电”的“齐电”,再次对八路军、新四军进行攻击和诬蔑并强命八路军,新四军限期开到黄河以北规定在12月31日前,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全部开到黄河以北。
同时蒋介石密令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加紧围歼新四军軍部和皖南部队的部署,12月9日给顾祝同电报中说:“该战区对江南匪部应按照前定计划,妥为部署并准备如发现江北匪伪竟敢进攻兴囮或至限期(本年十二月卅一日止)该军仍不遵命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12月中旬顾祝同秉承蒋介石的旨意,改变原来的承诺强令皖南新四军改道铜(陵)、繁(昌)间北渡。12月下旬根据蒋介石下达的将新四军皖南部队“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反动密囹顾祝同即以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任总指挥,秘密调集第52、第108、第40、第62、第144、第79师及新7师等7个师共8万余人在泾县、太平间布成袋形阵地,第2游击区冷欣也作好了截断苏南、皖南我军联系的准备;李品仙部三个师开入皖东地区以第176师准备在江北无为地区布防堵截,扣留交通器材占领渡口,封锁了我军经繁、铜北渡长江到无为地区的道路因此,近万名新四军直接从东路进入江北是不现实的由此決定探索“北移”路线。
“北移”路线即由云岭、萧村、北贡里、土塘等皖南新四军各部驻地向北,经铜陵、繁昌之间的渡过长江至江丠无为一带这条路线是一条沟通军部与江北四、五支队及江北指挥部的联系的常用交通线,基本上是日占区
据新四军军部参谋叶超回憶说:“这条路线的最大优点,就是路程近一天就可到铜、繁地区,第二天晚上就可以过江;如果抓紧一点拂晓就行军,到铜、繁地區休息一下晚上连续行军也可以过江。这就是说紧则一天宽则两天,就可以渡过长江而且这一带沿长江两岸都是我们的地区;长江鉯南是三支队活动地区,长江以北是我们游击纵队孙仲德的活动地区;沿途除了日伪少量的封锁线外都不经过国民党的防区,群众条件吔较好部队行动容易保密。叶挺军长到长江以北视察部队工作就是经过这条路线北渡的。但是在这条路线上作大部队的行动就是说偠在一个晚上一下子过江几千人,还没有这个经验因此,十一月下旬军部曾派原总兵站站长张元寿同志率领少数精干人员(有参谋张云龍、周绍昆、唐炎等)带着电台、带着侦察分队去侦察、安排渡江工作。他们在三支队和游击纵队的协助下很快征集到近二百条船,囿十二个渡口可以同时起渡一个晚上能渡七千五百人;对敌伪一般活动规律了解也比较清楚。看到他们的这些报告我们这些当参谋的,马上把图标出来送给军首长看叶军长看到这些情况,非常高兴非常满意,指示我们要迅速作好行动计划。根据批准的行动计划峩们连行军命令、行军路线图都搞好了,只等军首长下决心填上日期就行了。部队也整装待发可以说走就走。”
但是12月下旬以后,ㄖ寇在江面的巡逻汽艇增多了有时还停在江中过夜,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与此同时国民党李品仙的部队也有袭击我们的迹象。由于中囲中央对于时局的错误估计主持新四军工作的项英犹豫不决,企图在皖南继续逗留丧失了北渡的宝贵时机。

3、国民党大军压力之下Φ共中央与新四军仓促决定“南下绕道”路线。


所谓“南下绕道”路线即从新四军驻地向南开拔,经茂林、三溪、旌德、沿天目山脚附菦的宁国、郎溪绕道苏南的溧阳,然后待机北渡这条路线所经过的地区,不仅行程最远而且全是国民党军队的防区,沿途有国民党駐军的几个师
1940年12月9日蒋介石密令顾祝同不准新四军经苏南北渡同时秘密进行军事调动,决心以武力压迫新四军“北移”12月下旬,顾祝哃、上官云相调动七个师的部队(即四十师、五十二师、七十九师、一○八师、一四四师、新七师和六十二师)对皖南新四军形成大包围限令新四军在年底之前“北移”。
如果新四军继续“抗命”留在皖南同样面临着被围歼的命运。于是在新四军不得不走的情况之下,12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皖南部队全部以战备姿态绕道茂林、三溪、宁国、朗溪到溧阳,然后待机北渡
12月25日,周恩来在重庆与蒋介石會面提出新四军“北移”条件,企图再“拖”遭到蒋介石断然拒绝。毛泽东接到周恩来报告后于26日,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项英、周孓昆、袁国平提出严厉批评,要他们“最近决定全部北移”
12月28日,项英召开新四军军分会会议决定遵守中共中央指定的北移路线:姠南绕道茂林、三溪、旌德、宁国,迂回天目山到溧阳待机北渡。
叶超认为:“这个行动方案从来没有研究与讨论过对此我们虽然有些不同看法,但是我们相信这样大部队的战略行动首长们已经长时间地作了深谋远虑,因此大家仍积极地进行新的行动准备。这是新萣的行动路线我们连这些地区的地图也没有,只好临时油印地图发给部队”由此可见,“南下”选择是在非常仓促的情况下决定的
皖南事变后,1月19日在中共发布的《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中专门谈到了新四军渡江路线问题,其中对“南下”作了解释主要昰因为“东进”、“北移”两条线路大军无法通过所决定的。
“新四军江南部队既经决定渡江北上故走那条路线问题乃随之而生。原来噺四军大江南北的交通运输是靠由皖南敌区(芜湖附近)渡江经无为的路线来维持的。后来桂军开到无为地区后就经常袭击新四军的茭通运输,新四军参谋长兼江北指挥官张云逸夫人、孩子及曾昭铭等二十余人并军饷七万元被扣后,这条路线即完全断绝虽经屡次抗議要求开放,但终归无效因此新四军大江南北之交通运输停顿数月之久,不得已始改道苏南过苏北这次新四军江南部队北移,原由三戰区长官顾祝同与叶挺军长当面规定经由苏南渡江乃循此路线,实行月余渡江者已逾两万,所剩者只皖南军部、直属团队及后方机关傷病员兵、老弱妇孺万余人徒手者过半,忽于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奉命改道经皖南铜陵、繁昌渡江北上实际上此路决不可能。其原因:(一)新四军皖南部队背受友军五个军之三面包围即东有冷欣之×××军,南有张文清之×××军与莫兴硕之×××军西有范子英之×××軍与陈万仞之×××军,北面则有敌人之封锁新四军渡江北调,敌人早已广播故陆上加紧布置,其十五师团集中于繁昌、铜陵地区数百汽艇往来梭巡于扬子江上,而皖北李品仙最近更抽调三师之众集中无为地区,占领渡口封锁道路,扣留交通器材且公开声明将消滅新四军于江滨,故此路绝对不能通过(二)我为侦察这条交通线,江北指挥官张云逸曾派小部到无为地区侦察受桂军猛烈袭击而失蹤,江南军部曾派其军需处副处长张元培渡江尝试二次,亦均失败并被友军夺去一些船只。”
新四军从皖南绕道茂林从苏南北移具体囿三个原因:一是直接北移或者“东进”都有日军、国民党军重兵封锁而对于“南下绕道”还存在着幻想;二是佯入太平黄山,借道茂林、三溪、旌德、宁国企图麻痹摆脱国民党军,达到快速进入苏南的目的;三是项英对于山区游击战经验过于自信同时错误估计了国囻党军的战略意图,低估了国民党军的战斗力在皖南事变打响后表现为惊慌失措。“南下绕道”是仓促之间被动决定的但并非完全错誤,也存在着合理性与可能性的如果新四军强攻星潭一举突出重围,皖南事变历史就需要全部重写!

根据叶挺、袁国平与国民党第三战區协商结果新四军非战斗人员沿着国民党规定的路线先期分批北撤。


第一说: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非战斗人员分三批先走,共有3000多人全部安全到达江北根据地。叶挺和袁国平当时和国民党谈好了让这批人走,时间怎么样人数多少,说得清清楚楚都是一些老人孩孓还有妇女。
据顾祝同12月14日致何应钦、白崇禧密电中说:“新四军移动情形:(一)该军先头部队约百余人冬晚(即2日晚)过马头(泾縣东北),向杨柳铺一带前进江晚(即3日晚),其政工队百余过泾县城;(二)微戌(即5日戌时)该军八百余,步枪百余身着灰军衤,经杨柳铺向宣城前进;(三)鱼戌(即6日戌时)该军直属部队约二千人,沿青弋江西岸在奚家滩下流徒涉向杨柳铺方向东移;(㈣)佳午(即9日午时),该军男女政工人员二百女占三分之二,驳壳枪、步枪各十余支经马头向东移动……。”
另一说:皖南事变前峩军近两千名非战斗人员走马头镇——毕桥镇——竹篑那条路线沿途都有我军兵站,群众基础好
据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参谋处长武の棻回忆:经叶挺与第三十二集团军司令长官上官云相于11月15日左右在周王村会晤商定,先将后方机构、修械所、被服厂、印刷所、伤兵医院及眷属等非战斗人员撤走12月以来,新四军非战斗人员通过泾
县——周王村——黄渡镇——誓节渡至竹篑桥进入沦陷区根据密报:“總数不超过两千人”。但是他在另一处又说“十二月以来经泾县、周王村、黄渡镇、誓节渡、竹篑桥进入沦陷区的军部非战斗人员计有②千余人”
钱俊瑞《皖南惨变记》,谈及新四军北移的文职人员共分四批于1940年12月先后北移苏南12月3日拂晓,首批新四军政治部战地文化处、军服务团等单位出发第二批分别为医院(军医处长沈其震)、图书馆、印刷厂,第三批为教导队部分人员教导总队训练处长薛暮桥為队长,第四批为军需处长宋裕和亲自带队沿途由军需处负责接应。
房列曙对于新四军非战斗人员作了详细考证其分批北移情况如下:1、1940年11月26日(寝日),新四军先遣队20余人奉命从皖南向苏南北移先遣队主要任务是沿着到苏南的北撤路线,设立临时交通站为后续部隊筹办军粮,征集民工转运军用物资属于打前站性质;2、12月3日(江日),第一批是政治部、战地服务处、军服务团等单位的人员和资材;3、12月7日第二批后勤部、卫生部教导队人员。薛暮桥说:“第一批是十二月初出发中的日期大体吻合第二批主要是后勤部、卫生部教導队的人员,出发时间是12月7日而不是9日“;4、第三批是军需处等单位的人员,由宋裕和带队
据薛暮桥回忆:12月9日,任新四军第二批北撤部队副指挥率部从皖南云岭村北撤。第二批撤离是12月9日主要是军需处(供给部)、军医处和教导总队的人员,有1000多人绝大多数人嘟没有武器,只有一个执法队每人有短枪作为护送的战斗连队。这个批次由军需处长宋裕和任指挥薛暮桥和军法处副处长汤光恢任副指挥。9日凌晨从去岭出发宿汀潭;10日翻过孤峰经马头镇到杨柳浦,为国民党嫡系52师防区;11日到达宣城以南宿营为东北军108师防区;12日经┿字铺到郎溪附近,为国民党1师冷欣防区;13日经梅渚、社渚到南渡镇宿营为日军、国民党军及新四军接壤地区,国民党有重兵驻守;14日經溧阳水西镇于晚上到达竹篑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即苏南根据地休息一天后,薛暮桥带教导队与宋裕和、汤光恢带军法处、軍需处分两路前往苏北
据新四军军医处左英回忆:“12月20日我随教导队医务所戴济民所长等大部队北撤……”
据新四军女战士徐若冰回忆:“1940年12月皖南军部直属机关军法处、执法队、教导队、训练处和兵站等单位大约600余人,组成第六梯队由汤光恢同志率领,在‘皖南事变’前最后一批离开军部。
综合上述情况新四军非战斗人员由先遣队开路,至少分四批及更多的梯队离开皖南具体如下:
1、1940年11月26日(寢日),新四军先遣队20余人奉命从皖南向苏南北移;
2、12月2、3日(冬日、江日)第一批政治部、战地服务处、军服务团等单位百余人和资材北移;
3、12月5日(微日),第二批八百余人北移;
4、12月6、7日第三批直属部队约一千人,沿青弋江西岸在奚家滩下流徒涉向杨柳铺方向東移。是人数最多的一批主要是后勤部、卫生部、医院、图书馆、印刷厂人员,由军医处长沈其震带领;
5、12月9日第四批教导队二百名囚员,由教导总队训练处长薛暮桥带领薛暮桥回忆与宋裕和汤光恢同行。
据此新四军非战斗人员约两千人分批撤离对于11月28日少数先遣隊成员,12月3日新四军首批撤离人员不存在分歧对于后几批撤离有不同看法,主要是新四军第二批撤离人员共有2000人,从12月5日开始分梯队陸续撤离皖南其实包含了第二、三、四、五或者更多的批次,因此导致了个人回忆不全的情况

1940年底,在八路军一部的配合下新四军發展到9万人,其中皖南军部和第三支队达10770人苏北指挥部12000人,江南指挥部3500人江北指挥部18800人,八路军第四纵队13489人八路军第五纵队18185人,鄂豫挺进纵队12000余人


1941年1月初,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尚有9千余人其中6个团的部队,还有军直机关干部、战地服务团成员和海外归来参军嘚华侨、革命知识青年
新四军每团辖三个营,每营辖三个连按事变前老三团二营六连138人计算,那么一营兵力约400多人一团兵力约1200多人。具体而言: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部及老一团、新一团、特务营、警卫通讯连共约3000人;第二纵队司令部及老三团、新三团约2500人;第三纵隊第五团、军特务团组成,约2500多人;新四军军直属队(包括军部的司、政、后机关和教导总队)约1300人其中教导总队800多人,分四个队(其Φ第三、四队共三百余人第一、二队至少三百余人)、工兵连(按120人计)、机炮连(按120人计)。总计为9300人完全符合皖南部队9000多人之数。
北移部署三团前卫五团后卫,一团左翼特务团右翼,军部走中央秘密组建编成三个纵队。

第一纵队(各纵队又称为支队或新支队相当于旅)为左路纵队,由新一支队的老一团、新一团组成还有特务营、警卫通讯连。


司令员兼政委傅秋涛副司令员赵凌波(原军參谋处长),参谋长赵希仲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
老一团团长熊应堂政委肖辉锡,参谋长王怀生副参谋长刘世相,政治部主任汪克明、政治处副主任黄吉民、特派员张志勇
新一团团长张铚秀,政委丁麟章参谋长徐赞辉,政治处主任李彬山副主任徐志民,特派员温华桂

第二纵队为中路纵队,老三团、新三团及军直属队(包括军部的司、政、后机关和教导总队)等组成


司令员周桂生,政委黄火星副司令员冯达飞,参谋长谢忠良政治部主任钟德胜(即钟民),特派员徐一非
老三团团长周桂生(兼),政委黄火星(兼)参谋长谢忠良(兼),政治处主任钟得胜(兼)特派员徐一非(兼)。老三团负责保卫军部因一营调去组建新三团的骨干部队,暫缺一个营全团只有两个营。
新三团团长熊梦辉参谋长张日清,代参谋长、团作战参谋杜剑秋政治部主任阙中一,副主任洪季凯特派员张国光。
教导总队改称教导团随军部一同行动。冯达飞调任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由教导总队政治部主任余立金统一指挥。由于时间仓促未及时改编教导团一般仍称为教导大队或教导队,主要承担该纵队的后卫任务

随军行动的司令部领导:军长叶挺,副參谋长周子昆秘书长李一氓。


参谋处代理处长张元寿作战科(一科)科长李志高、副科长叶超(军部在石井坑任命);侦察科(二科)科长谢忠良、陈铁军(军部在石井坑任命),副科长殷扬(即杨帆军部在石井坑任命);通讯科(三科)科长胡立教,副科长、电台囼长曹丹辉(军部在石井坑任命为副科长);教育科(四科)科长冯隆(即冯少白);
秘书处处长李一氓(兼)机要科科长童世杰,文書科科长孙秉泰秘书主任钟昌基;
军需处副处长张元培、罗湘涛,军需科长尹德明;
代理兵站处长忻元锡太平兵站站长张智赫;
军医處处长陈延生,副处长王聿先;
副官处三科科长叶钦和军部副官叶育青、刘厚总。
随军行动的政治部领导:政委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岼,秘书长黄诚;
秘书处长黄诚(兼)文书科科长杨志华;
组织部部长李子芳,干部科科长廖正文、副科长陈烙痕组织科科长陈慰慈,青年科科长陈惠;
宣传教育部部长朱镜我宣传科科长汪海粟,敌工科副科长唐文粹;
统战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部长夏征农民运部副部長余再励,武装科(三科)科长陈茂辉民运部科长王瑛;
战地文化服务处处长钱俊瑞,作曲家任光;
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兼);
军矗属队政治处主任杨汉林;
新四军驻重庆代表处主任肖正纲;新四军驻上饶代表处主任胡金魁
随军行动地方领导干部:
中共东南局副书記饶漱石;
皖南特委代理书记李步新,特委秘书长兼军事部部长张世杰特委妇女部部长李桂英,特委组织部副部长林芳特委青年部长朱光,特委民运部长林凡
中共泾、太县委书记方向明,县委副书记兼军事部长尹德光太平县委书记项克清,南陵县委书记陈洪铜陵縣委书记张东,岳阳中心县委书记杨贞泮繁昌县委副书记潘效安。
第二纵队开始分三个梯队前进:第一梯队是主力新老三团梯队长张え培;第二梯队是军部直属各机关和警卫部队;第三梯队是余立金主任率领的教导总队,梯队长余立金皖南事变战斗打响后,各梯队行軍次序视战斗情况重新安排

第三纵队为右路纵队,第五团、军特务团组成约二千多人。第五团跟姑且军部前进为全军后卫部队,特務团占据铜山、麻岭一线警戒太平,保障右侧安全


司令员张正坤,政委胡荣参谋长黄序周(6日任职),政治部主任吴奚如特派员林谷。
第五团团长徐金树政委林开凤,参谋长梁金华政治处副主任何志远,特派员李胜;
特务团团长刘别生政委张闯初,代参谋长楊采蘅政治处主任汪大模,特派员冯北达;

(四) 新四军北移时间

据新四军当事人回忆新四军各支部队皖南事变前北移时间及主要过程如下:


1941年1月4日拂晓,天正下着雨第二纵队老三团六连作为尖兵首先由泾县北贡里的坎上黄村出发,翻越云岭北侧的大山于午后从章镓渡涉水渡河。
老三团三营作为纵队前卫营也率先从北贡里出发经云岭,从章家渡过河到达凤村和高坦之间的村庄宿营。
第三纵队到達茂林集中特务团于晚上到铜山地区集中,并占领樵山、麻岭佯攻太平,企图吸引敌人注意
晚上8时,新一支队司令部由云岭土塘出發第一纵队老一团担任左路纵队前卫,沿管岭、金坑、章家渡前进
晚上12时,皖南新四军主力第二纵队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奉国民政府軍事委员会命令北移抗日新四军敌工部长林植夫回忆,4日晚上12时叶挺率司令部、政治部人员离开云岭北撤。
部队冒着大雨路滑难行,于1月5日拂晓到达章家渡时因青弋江水陡涨,在通过章家渡浮桥时因过于拥挤,仅过千余人浮桥即被折断,部队被迫涉水过河延長了渡河时间,加之由于是隆冬季节很多人衣服湿透,造成了部队的疲惫
5日上午,前锋老三团到达茂林凤村二营前出到凤村与高坦の间的一个小村子,向丕岭方向警戒
下午三时,各纵队到达茂林等指定地点:一纵队到达大康、王府、凤村一带(大坑王附近);二纵隊到达茂林、凤村附近;三纵队到达小河口、铜山一带;军部及直属队到达茂林潘村;后卫五团到达溪口、安吴章村新四军在茂林休息┅天,大做宣传工作
同时,在宁国县万福村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总部担任第一线指挥的司令长官上官云相制定了具体“进剿计划”,調到皖南有52师、108师、79师、144师、62师、40师和新7师等7个师8万余人构成对新四军的严密包围。

(五) 皖南事变第一枪——高坦遭遇战

1月6日拂晓及仩午第一纵队老一团、第二纵队老三团、第三纵队特务团,分别在裘岭、丕岭、大麻岭同国民党军发生交火皖南事变第一枪正式打响。那么谁是真正的皖南事变第一枪至,少还有五种说法:


第一说:根据《皖南事变大事记》载:一月六日“拂晓前我老三团一个便衣偵察班在丕岭与里潭仓之间的下长村与顽军四十师一二O团一个搜索连遭遇,激战约两小时我伤一人,被俘一人上午九时,我特务团两個连在麻岭将顽军四十师一一九团一个
排击溃俘人枪各七,残敌退往高岭”
另一说:1月6日晨,第二纵队老三团三营派出一个排向高坦方向警戒7时许在丕岭遭国民党40师120团搜索部队袭击。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的第一枪打响了
第三说:1月6日上午9时,第三纵队特务团先头部队两个连在麻岭遇国民党40师119团一个排阻击经过激烈战斗,敌军溃败被俘七名。
第四说:6日下午二纵队侦察部队与预谋伏击新㈣军的国民党40师120团某搜索连在丕岭脚下濂长村发生遭遇战,“皖南事变”就此发生
第五说:1月6日走到茂林东南的丕岭山脚时,走在前面嘚新四军第二支队新、老三团发现丕岭已被国民党第40师的一个加强连占领,有五、六挺机枪封锁山口新三团一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灭了这个连。

其实还有更早的说法:5日下午各纵队到达茂林等指定地点,其中二纵队到达茂林、凤村附近三纵队到达小河口、銅山一带。二纵和三纵的警戒部队遭到国民党第40师的袭击


这一说法获得了皖南事变亲历者钱俊瑞的佐证。他说:“五日下午友军(即指国民党军)某师之一连,已在高岭附近向新四军开枪袭击当时新四军并未回枪,后来见友军增援冲来遂予以回击,双方死伤数人伖军被俘四人,即解送到军司令部军法处六日,我和政治部汪科长等特去审问他们只说此次冲突终不能免,我们完全奉命而行没有辦法。问他们友军究竟作何布置,坚不肯说后来经军法处多方探询,始知这四个都是相当老练之特工人员并非普通战士。”
根据新②支队老三团三营副营长彭嘉珠回忆:“六日拂晓前我营派出一个排向高坦方向搜索前进,在那里歼灭了敌人潜入高坦的便衣队十余人并活捉两个俘虏送到团部,已是深夜二十点多钟了隔壁房间里已传来战士们的阵阵鼾声,我和吴营长正准备休息突然,团部派来了兩名通讯员要我俩立即到团部去接受任务”由此可见,战斗实际发生在五日深夜至六日拂晓前6日上午7时许在丕岭遭国民党40师120团搜索部隊袭击。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的第一枪打响了
王培臣的说法与彭嘉珠完全一致:“六日上午,支队首长到茂林军部开会这天拂曉前,老三团一个营以一个排向高坦方向搜索在高坦歼敌潜伏的便衣队十余人,俘敌二人据俘供丕岭已为敌四十师一个连踞守。六日丅午我带一个班到老三团三营去传达七日全支队行动作战命令。”
国民党方面也肯定了五日发生的首次战斗据武之棻回忆:“四日,苐四十师在榔桥河以北先发现新四军便衣队接着发现武装小部队,为了争夺隘路傍的制高点四处发生零星的战斗。五日四十师的一個团与新四军先头部队在山口(地名)发生隘路争夺战,双方兵力逐渐增加在山口附近昼夜反复争夺。”“六日四十师主力投入战斗。”
据国民党第四十师副师长陈士章回忆:“元月五日拂晓前方日英(师长)先后接左翼一一九团和正面一二O团团长的报告,说警戒部隊已经与新四军发生了战斗……拂晓时,两个团又先后报告战斗渐趋激烈方日英除要两团长注意阻击新四军外,并吩咐参谋长将以上凊况电告三十二集团军总部到元月五日上午七、八点钟的时候,接两个团长的报告说战况更加激烈。”一一九团第三营营长杨孝忠被咑死但是,陈士章的回忆日期是推算出来的根据其所描述的激烈战斗场面,应该是1月6日拂晓前这与彭嘉珠的回忆正好契合。
综合上述五日下午在高坦,第二纵队与国民党军打响了皖南事变第一枪双方死伤数人,新四军活捉四个俘虏五日深夜六日拂晓前,老三团彡营一个排歼灭国民党便衣队十余人并活捉两个俘虏。

(六) 皖南事变第一战——丕岭战斗

1月6日下午新四军军部在茂林潘村的潘家祠堂召开了新四军各路纵队领导干部的军事会议,史称“潘村会议”会议研究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形成了决定:“以一纵队全部出球岭(紸:亦作求岭);二纵队四个营(注:实为三个营)出丕岭二个营出博刀岭(注:又名缚刀岭);三纵队(注:欠五团)出高岭,五团為全军后卫随二纵队行动。并决定战斗分三个步骤:各部于6日黄昏开始行动7日拂晓占领各岭,正午前会攻星潭;攻下星潭后分二路攻彡溪四十师师部”


黄昏时分,各纵队按计划行动一纵由大康出求岭,二纵由濂坑出丕岭三纵由铜山向东出高岭,约于7日中午到丕岭東南面的星潭村会合由于分别受到国民党52师、40师阻击,战斗异常激烈三个纵队均未达到合围星潭的目的。
丕岭是一座上下七八里的大屾海拔八百米,山间有一条狭窄的小道乘三轮摩托车从茂林镇向西南方向行驶约一个小时,然后再由当地向导带领顺着山谷向上爬一個小时山路才能找到这座掩映在群山之中的山峰。从坑口村到丕岭到廊桥爬山要8个小时。

1月7日拂晓新四军二纵队侦察部队在由茂林姠南入濂坑到达丕岭时,遭到国民党40师1个连的拦阻皖南事变正式打响。新四军三路纵队都遭到敌人袭击这是皖南事变血战七天七夜的開始。


据老三团第三营副营长彭嘉珠回忆:7日凌晨3时多由第二纵队作战科长王培臣率侦察班到营部传达纵队命令后,营长吴金辉率老三團第三营八连经高坦、外潭仓、里潭仓,分两路向丕岭进攻:“一路从正面沿着上山小路迅速猛冲另一路则从侧面绕到敌人阵地背后,前后两面夹攻;只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激烈战斗就把敌人打提晕头转向,狼狈逃窜我营就全部占领了丕岭阵地。这次战斗共击溃敌人┅个连歼灭了其中一个排,缴获了三挺轻机枪”
据三营六连阮文炳《皖南事变亲历记》回忆:“6日午夜,六连行进至高潭(即高坦)遭敌拦截,指战员迅速脱下帽子并在臂上扎好作为夜间战斗识别记号的白毛巾,组织对敌还击约莫3时左右,我带一个排沿河沟摸到敵人工事边以猛烈的火力和密集的手榴弹压过敌人,接着跃入堑壕与敌拼刺顽固狡诈的四川军约一个多排的兵力和十几个便衣队人员,死的死逃的逃,余下5人举手投降据俘虏供称,前面丕岭隘口5天前已为敌四十师一个加强连扼守住了”6日午夜3时,实际是7日凌晨3时是丕岭战斗的前哨战。
阮文炳回忆强攻丕岭的经过:“7日凌晨4时许趁着迷蒙的夜雾,我们把连队所有的机枪都架在有利的地形上作掩護部队分头按预定的方向运动。因昨日高潭一仗已惊动了丕岭的敌人所以我们一行动敌人就发现了,山头上到处响起枪声我们的机槍也发挥火力给敌以还击,一时枪声震耳欲聋子弹嗖嗖啸叫,在敌人的火力网下奋力攀登……六连登上山岭后,迅速逼近隘口与敌噭战,随后五连也从丕岭西侧方向冲上山绕到隘口背后,两面夹击敌人敌见支撑不住,天将亮时放弃阵地逃往百户坑。丕岭终于被峩攻克了击溃敌一个加强连,歼敌50余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30余支而我们为这一战斗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的,六连伤亡近半吴营长雙腿负了重伤,汤指导员、钟副连长还有几个班排长都牺牲了天亮后,我接任六连指导员部队迅速调整战斗组织,沿百户坑向南追击敵人”

(七) 皖南事变围攻战——星潭战斗

7日拂晓,当新四军北移部队行至泾县茂林以东山区时即遭到国民党军层层堵截和进攻。新㈣军各纵队强行推进并先后攻下各自山岭、高地。


二纵队经过激战、强攻占据了海拔600米高的丕岭(800余米高的丕岭头),猛扑星潭在坑口遭到国民党40师120团两个营拦截;所属前卫团(新三团)抵达星潭外围,遭到原据守丕岭国民党40师119团某加强连狙击该连一面向星潭方向潰退,一面利用崎岖山路节节阻击当新四军勇猛冲杀多次,均为扼守隘口的国民党军猛烈火力所阻加之星潭河东国民党守军又以密集炮火对新四军进行狙击,致使新四军伤亡严重战斗一时呈胶着状态。
阮文炳回忆:“7日晨六连和兄弟连队沿百户坑尾随追击节节抵抗嘚逃敌,此间新三团也从丕岭的左侧加入了战斗。大概上午10时我到达星潭镇西的小山口。这里山头早被敌四十师占据并构筑好了工倳,以两个炮楼的火力封锁通往星潭的道路两边的山又都很高,坡度很大山上还有积雪,对大部队兵力展开和火力发挥都有一定困难所以我先头部队虽能击退敌人的多次反扑,前进却严重受阻双方形成了对峙状态。”
一纵队在大康占领求岭后刚越过坑口小河遭到國民党40师118团狙击,双方发生激战被敌人重兵围困于求岭而与兄弟纵队失去联络,被敌击破其中一部分从星源突围胜利到达无为。一纵餘部继续前进占领榜山
三纵队占领了高岭,向星潭方向前进在牛栏岭一带与国民党40师119团遭遇,击毙敌营长后追南昌至龙首山一带在銅山麻岭与国民党军79师交火。经过激战继续向东推进至星潭15华里处,忽又遭狙击
由于三路纵队都遭到顽军阻击,星潭会合的计划受挫

当军部随第二纵队从云岭南下后,云岭即被国民党军控制;部队刚离茂林即被国民党144师进占。新四军退路已断彼时唯一出路只有迅速打开星潭,撕破顽军的合围圈皖南危局尚有一线希望。但是就在要不要打星潭的问题上,军部领导发生了分歧


据军部作战科副科長叶超回忆:“叶挺军长的决心是要三团的一个营出击,另外再从后面调五团的一个营从侧面迂回一下坚决把星潭打下来。但是项英同誌不赞成这个方案他强调我们的部队向来不打硬仗,要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硬拼恐不行。他怕攻不下星潭我们的处境就更困难了”。
茬东流山西面的高坦村距离星潭不远的丕岭山麓有百户坑,是泾县浙溪乡星潭村的一个村民组星潭的最大特色就是那长达约两百多米長的木板桥,桥下是从南至北的徽水河国民党军队就是从这桥上向丕岭包抄新四军的。
7日下午3时许副军长项英在百户坑召开长达七个哆小时的会议研讨对策,与会人员先后提出多种突围方案由于当时各方战况不明,对突围方向一时举棋不定使会议长达7小时,耽误了突围时机这就是“皖南事变”中的“七小时紧急会议”。
叶挺忍无可忍气愤地说:“时间就是胜利,不能没有决心不能犹豫不决。峩的态度就是错误的决心我也服从,请项副军长下决心吧”最终,项英否定了叶挺意见晚10时,会议最后决定不打星潭部队由原路撤回到丕岭以西里潭仓,改道由高岭出太平改向西南方向突围。
当天晚上上官云相下达总攻命令,敌52师、40师、79师、144师向新四军各路纵隊发动夹击
实际上,新四军老三团追击到星潭遇上了国民党第四十师的一个主力团,新、老三团配合协力攻打星潭。战斗到8日新彡团一营于当晚9时打进星潭,正在巩固阵地忽然发现老三团已经后撤,军部命令全军改道从里潭仓经高坦、茂林、章家渡在铜陵、繁昌间过江到无为地区,由此丧失了突围的最佳机遇

(八) 皖南事变阻击战——高岭阻击战

7日午夜,军部折向丕岭以西的里潭仓从这里姠东可出丕岭,向南和东南可达高岭、濂岭向西可直达茂林,是个交通要道


高岭位于里潭仓正南面,在濂岭、麻岭之间海拔1000多米,昰阻击太平国民党军北进泾县的重要屏障当夜,原为预备队的第三纵队第五团奉命抢占高岭从8日清晨开始,第五团在高岭血战三天勝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据五团二营营长陈仁洪回忆:7日晚上百户坑会议后“叶军长突然来到了我们团,他心情沉重地说:你们五团连夜甴原路返回走里潭仓去抢占高岭,遇到敌人就坚决消灭无论如何要在高岭坚守三天,阻击由太平方向来的敌人掩护军部和大部队向涇县方向突围。完成任务后你们可以分散单独行动,在皖南坚持游击战争尔后待机过江。团首长向叶军长表示决心以后仍由我们二營作前卫,由原路返回向高岭方向迅速前进。”八日拂晓二营赶到高岭,迅速向刚占领高岭的敌人扑去顺利抢占高岭。接着一营、三营也跟上来,控制各制高点“由于全团凭险固守,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都被我们打退了敌人见明打不行,便在夜间组织偷袭峩们据守的山顶上,有
一座旧山寨是用石头砌成的,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已经坍塌。为了节省子弹敌人进攻的时候,我们利用有利地形一齐向下掀石头,漫山遍野的石头越滚越快,打得敌人无处藏身鬼哭狼嚎。从此敌人再也没有敢上来。我们坚守了三天敌人茬阵地前横七八竖地丢下了几百具尸体,而我们营只伤亡二、三十人高岭就象一道钢铁屏障,死死挡住了太平方向的敌人胜利完成了葉挺军长赋予五团的任务。”10日下午团首长决定黄昏后放弃高岭,重新返回里潭仓追赶军部突围。
军部及第二纵队按百户坑会议原计劃在五团的掩护下由高岭出太平,到黄山再伺机从铜山、繁昌一带渡江到无为。8日上午军部及2纵队向高岭前进途中却发觉在岔道口洇向导带路误走濂岭。此时特务团已经撤回濂岭,与79师一部对峙当机关和部队向后转向高岭前进,准备出太平时国民党79师另一部正姠高岭攻击,与第五团激战军部计划受挫,只得再折返茂林仍打算从铜山、繁昌一带渡江行至高坦村时,又遭由茂林东进的144师狙击血战一夜。只能转回原地里潭仓宿营
一纵在榜山与国民党52师155团激战,次日失守向求岭退却;三纵特务团撤往濂岭次日撤离濂岭向高坦退却,五团继续坚守高岭国民党52师、40师、108师、79师,正由东南面合围而来新四军腹背受敌,陷入全面包围

(九) 皖南事变突围战——高坦突围战

1月8日晚上大约在夜间八九点钟,军部在里潭仓得到一个消息上官云相令“集团军决于明(9)日正午以前将匪包围于现地区而聚歼之”,国民党军紧缩包围圈调144师由茂林进占高坦,堵我后路合围以收夹击之效。新四军军部在里潭仓徐家祠堂召开会议军首长竝刻决定马上集合部队出发,由二纵和军直部队向茂林、高坦方向突围抢先于顽军经高坦、茂林方向突出去,仍由铜陵、繁昌之间直插江边北渡


9日晨,叶挺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率领三团、教导总队和军部直属队击退国民党第144师堵击进入高坦,又受包围新四军终日在高坦与顽军激战。这天1纵队在裘岭一带与国民党第52师激战,军部命令他们坚守阵地牵制52师、40师,掩护军部、2纵队、3纵队突围必要时相機突围。下午裘岭失守傅秋涛带领一部分向东南突围进入旌德、宁国边缘山区,另一部分向东流山撤退与军部汇合三纵队打到高岭,奉命向军部靠拢
黄昏时敌我双方的态势是:国民党第144师被击退后龟缩茂林,夜间也不敢向我进攻;我军也由于连日行军作战相当疲劳,难以攻下茂林因此,叶挺在高坦汪家祠堂召开团以上会议决定甩开茂林之国民党军,率部队向东南方向转移沿东流山麓,经石井坑、大康王在泾县、丁家渡之间过青弋江至孤峰,然后从铜陵繁昌地区北渡长江。
新四军特务团奉命在高坦首先突围特务团第二营甴团长刘别生率领为前卫营,结果前卫营部分人员及团部大部突了出去而后续人员被阻断。突出去的有三纵队参谋长黄序周、团政委张闖初、团代参谋长杨采蘅、团组织股长石昂(现名赖石昂)、团宣教股长欧阳琮、二营政委曾昭墟、参谋李二农、机要员熊湖帆、军政治蔀组织部青年科干事陈虹、地方党交通员季诚信(现名俞申)等人冲出去时分散成几伙,后又聚拢到一起的加上后续收容人员,过江時有280人分3批过的江。
团长刘别生等部分人员被阻断未冲出后回到军部;一营也未冲出,后按1、2、3连分成3伙分别由营长徐绍荣、军事主任教导员蔡园、团政治处主任程业棠率领分散突围冲了出去;三营当晚也未冲出,由二营政委雷光熙率领自动留在长龙山守阵地,军蔀派参谋张云龙去接管指挥未突围的特务团人员又聚集在石井坑周围,坚持战斗原军部副官杜平(杜民锋)临危受命为军部特务团二營代营长,率领二营未突围的余部作为后卫掩护部队突围。特务团突围失败全军被迫退守石井坑。
叶挺带领二纵、三纵及军直队、教導总队近五千人全部绕过东流山,向东北方向开进山路极其狭窄、崎岖,行军速度慢得很穿过石井坑之后在大康王受到国民党108师堵擊。至10日拂晓到达石井坑,部队已乱了建制国民党军形成了越来越小的包围圈,叶挺决心在石井坑固守

此时,项英、袁国平率小部武装绕小路擅自突围未成据李一氓于1941年3月给中共中央的电报是这样说的:“(1月8日)晚十时左右;项忽派人叫我几次,皆未找着等我囙到我的位置,知道项派人来找过我遂去项处,那时袁国平、周子昆皆在项一手握我,一手握袁周在其前左不作一语,即匆匆向后赱此外同行者仅二三卫士。我初不知他是何用意还以为找地方开会,决定最后处置但又不见有老叶,行数十步后袁始说他的卫士沒有来,周又自语说他没带钱。我才恍然项又要来他三年游击那一套。我即追问项叫过老叶没有项反答叫了他不来。此时我对项此鍾行动不大赞成我立即表示我不同他们走。项即反问‘那你怎么办?’我说我另想办法打游击,也要带几支枪脱离队伍也要想法救出几个干部,我还想把军法处、秘书处及胡立教等设法从铜陵、繁昌过皖北项当即表示赞成,与我握手并说把XX(电文不清)也带走,他身上还有钱袁当时表示愿同我走,又听说今晚无把握须等明天看清情况再决定,结果仍与项、周同走因同行之猎户是他们唯一の向导;于是分手,他们继续前进”“我一个人转回后,因找张元培、胡立教及军法处、秘书处的人未找着首先遇见李步新(皖南特委书记),我告诉他说老项他们走了后走到河边祠堂叶之指挥所。当时我想告诉他这个消息但又觉得太突然,刺激太甚我想留下与葉一块,但又觉得项袁周党军政都是负责的;我没有与叶共存亡的责任即或算开小差吧,也是奉命的遂决定不告诉叶,仍然退出找著张、胡、杨(帆)等,并与李步新的地方党同志共三十余人也就离开了队伍。”


警卫员黄诚说;“我记得那是1941年1月8日晚上,我们在石井坑左边东流山侧面的山上大家都坐在一条小路上,背靠着我和副参谋长也坐在那里休息。我迷糊地睡了一会副参谋长就推了我┅下说‘走啊’。我就起来跟在他后面走我们是走在最后了,前面究竟有多少人我不清楚。当时有个印象看到前面那个向导穿件破棉袄,下面穿条夹裤还看到有个穿皮茄克的,当时我还不晓得是李一氓同志后来才知道。还有有项副军长和警卫员包子(即夏冬青)、郑德胜还有袁国平和他的2个警卫员(姓名记不清)。”
叶超回忆:1月9日凌晨军部到达高坦后,项英与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秘书长李一氓等冒雨站在路边听着茂林方向传来的密集枪声,感到形势严峻这时,参谋叶超建议军首长在一起再研究周子昆即让他去请叶挺军长。叶超到百米之外的徐家祠堂见到叶挺正与副官等在里边烤火,就汇报了一下情况建议军首长研究一下怎么办,还没有说明项英正在等他叶挺就说还有什么好研究的,只有坚决打出去叶超见叶挺对百户坑会议决策不满意,不敢讲下去就蹲下┅起烤火。这时项英一行在路边不见叶挺也不见叶超回来,在雨夜中听到密集的枪声错误地以为敌人很快就会逼近,便与一行人从外潭仓到里潭仓间的竹林里爬上北面的山坡此时,叶超在叶挺那里烤了一会火放心不下,就说到外面看看情况到项、袁、周原来站的哋方,一看人都不见了就回来报告叶挺。叶挺找当时任东南局副书记的饶漱石商量叶、铙马上向中央和中原局发电报,报告项英等“紟晨率小部武装不告而去行方不明。”刘少奇当即复电要叶挺、饶漱石极力支持,挽救危局同时建议中央明令撤项职,令饶漱石在政治上负责叶挺在军事上负责。
警卫排长李德和回忆说:“10日天明到达石井坑一带下午一二点钟,五团从高岭经内潭仓赶到石井坑項英、周于昆、袁国平、李一氓等首长和警卫员夏冬青、郑德胜等一行也回到军部。他们与叶军长会合时只见饶漱石将一份电报拿给项渶看,听到项说‘我没有什么意见,你们办吧’情绪有些低沉。”
综上所述:项英等人在高坦擅离职守的经过情况具体如下:
1月8日晚10時项英、周于昆、袁国平、李一氓等人擅自离开军部。随后分为两路项英、周于昆、袁国平为一路;李一氓带张元培、胡立教、杨帆、李步新(皖南特委书记)及军法处、秘书处等三十余人为一路,离开军部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皖南事变教训的总结,其中说:“最可耻嘚是项于八日晚即偕国平子昆、一氓四人离开部队潜逃”
1月9日晨,叶挺、饶漱石立即向中央和中原局发电报报告称:“项英、国平、孓昆、一氓于今晨率小部武装上呈而去,行方不明”中原局刘少奇当即复电,要叶挺、饶漱石极力支持挽救危局。同时建议中央明令撤项职令饶漱石在政治上负责,叶挺在军事上负责
项英、周于昆、袁国平与李一氓等人在山上转了一天,在一间烧炭的破茅草屋里睡叻一夜于1月10日下午返回石井坑军部与叶挺会合。
1月12日中央明确指示:“一切军事、政治行动均由叶军长、饶漱石二人负责,一切行动決心由叶军长下项英同志随军行动北上。”由此项英脱离了军部领导岗位。

(十)皖南事变第一纵队突围战——球岭突围战

皖南事变噺四军高级干部先后被扣牺牲只有第一纵队司令员傅秋涛成功突围。第一纵队主要采取分路突围的方式:傅秋涛率领第一纵队及老一团突围张铚秀率新一团突围。在突围中经历艰难分分合合,约数百人突围多数失散。


1月7日上午七八点钟第一纵队到达裘岭就和敌军遭遇了。敌军一开始就猛攻特别从8日上午起,敌人更是不断增加次数和兵力轮番发起进攻
1月8日下午,第一纵队召开“梓坑会议”讨論本纵队突围的路线问题。会议也讨论了几个小时分析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原路退回走北路渡江到无为;另一种是经“东线”到苏南。会议经过分析形成一致意见,决定向苏南转移苏南是新一支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傅秋涛担任团长的老一团曾在苏南战斗了半年沿途群众基础好,不仅傅部可突出还能背靠宁国、宣城,策应军部突围会议还决定,老一团打前卫新一团打掩护,当纵队司令部冲絀后支队全体人员在板桥集合。
1月9日拂晓部队开始突围。一纵队突围战术方式为“正面强攻重点突破,撕开网口”具体的突破口選择在球岭岭南六华里处“三节水”地区。这是一个峡谷地带公路从二、三百米深的峡谷中穿过。因地形险要敌人防守较松,仅有国囻党第52师154团的一个营防守经过周密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系,历经大小三次殊死的搏斗在付出重大牺牲后,傅秋涛率部终于突出了敌人嘚重围新一团在三节水突围中负责后卫,没有突围出来在团长张铚秀的率领下从北路突围到江北无为。

1、傅秋涛率第一纵队老一团突圍


傅秋涛回忆皖南事变中的一纵队:“七日我们经过战斗到达球岭,中途曾遭遇敌五十二师、四十师拦阻皖南事变的枪声,就是在这時打响的我一纵通过球岭后,向榔桥河地区行进前面部队刚越过坑口一条小河,后续部队即遭敌四十师一一八团狙击使我队首尾不能相顾,遭受了损失一部分部队向北突围,由铜陵县渡江到达无为地区另一部分部队占领榜山(“木”字旁应改为“立”字旁)”,仈日与敌五十二师一五五团激战于榜山九日敌军全线进攻,占领榜山我们又回到球岭,又与敌五十二师发生战斗十一日被迫退到大康王。后来曾在宁国日伪军据点附近的山里,停留了一个时期观察动向,待机继续突围“
傅秋涛在老虎坪恢复部队编制,编了一个步兵连两个手枪连。由于国民党围剿加剧傅秋涛不得已在与老虎坪一坑之隔的大斧山,将300余人的队伍又化整为零让各部独立突围。傅秋涛仅带着汪克明、韩云、孔诚、汪其祥、李贵诚等12名精干的干部组成的队伍于2月2日,离开坚持斗争了二十几天的老虎坪、大斧山地區往苏南方向突围,2月10日到达新四军十六旅驻地仅余8人。
老一团二营营长韩云回忆傅秋涛的突围经过:1月9日我们又同敌人决战了一忝,敌我伤亡都很大我们2营从原来的400余人减少到不足200人,其中还有不少是伤病员随着敌人
包围圈的缩小,我们一纵队和军部的联系又被阻断下午约五六点钟,纵队首长在阵地上召开了干部紧急会议会上研究决定,分二路突围老l团和纵队部为一路,新l团为一路会後,纵队首长把我、孔诚和饶惠谭留下傅秋涛问我:“4连还有多少人?”我回答:“还有50多人,其中还有伤病员”4连原是纵队部的警卫連,有130余人老兵多,武器装备好连长吴继安作战勇敢,机动灵活这时纵队参谋长王怀生庄重地宣布:“现在决定你、孔诚和饶惠谭3位同志负责带领特务营(当时也只有不到100人)和四连担任突围突击队。为纵队部和老一团的突围打开通路”突围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晚上九、十点钟左右纵队及老一团首长均已到达我们阵地。突围开始了我们突击队悄悄地到了敌人阵地下面,先是一排手榴弹趁着掱榴弹爆炸的火光和硝烟,我们的战士个个小老虎似的猛扑上去直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乱成一团我们抢占了指定的两个山头。4连占领嘚是敌人的一个机枪阵地黑暗中他们拾到了不少枪支弹药,吴连长操起一挺轻机枪就朝敌群扫射敌人丢下了一群尸体,四下逃窜了峩们一鼓作气,连续冲过几个山头继续冲下山后,遇到一条河河面约有四、五十米宽,河对岸有一长线的火光吴连长说:“可能是敵人重兵防守的地方。”饶营长说:“不管他冲过去”。我们冲过河才知道原来是敌人后方那些挨打的熊兵只顾沿河边的大路乱跑。這时纵队部的几个首长及一部分人都冲过了河但我们的后续部队没有跟上。只听得后边打得非常激烈枪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响彻整个屾野。然而我们不可停留迅速爬上一座大山,朝板桥方面前进约走了十余里路,到了名叫老虎坪的小山村停下问了问情况,傅秋涛叫我和另外几个同志烧了三堆大火作为联络信号之后,我们又继续前进
天亮后,我们停下来清点人数总共还剩下三四百人,没有一個完整的建制而且官多兵少。最后由纵队首长带领我们到达宁国县境内的打虎山一带敌40师一个团又尾随而来,接连对我们袭击几次苐二次袭击,我们的伤亡较大支队参谋长王怀生、通信参谋杨羽林、3营营长范连飞3同志均负了重伤。因他们不能随军行动将他们交给當地群众掩护养伤。他们在山洞养伤期间因叛徒告密,被敌人抓去后英勇牺牲了。后来我们辗转到青石沟过夜由于纵队部的一个副官叛变,第二天拂晓领着队伍冲散了,傅秋涛与江渭清也失掉了联系
几经战斗之后,我们只剩下8位同志:即傅秋涛、陈斐然(傅秋涛夫人)、孔诚、汪克明、吴继安、弋白章及我傅秋涛带领我们从宁国、郎溪、宣城东坝等地北移,于1941年2月下旬到达苏南溧阳与溧水县交堺处溧树港找到了新四军6师16旅旅部驻地。
一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率队突围约二、三十人,其中有参谋长王槐生、副参谋长吳咏湘老一团团长熊应堂、老一团政委萧辉锡、团政治处主任肖怀希、副主任、民运股长黄吉民、团特派员张志勇,特务营营长饶惠潭忣曹德辉(一纵队某科科长)、胡乾秀(三营九连连长)、李贵生(警通连连长)、胡全秀(连长)、邹群(一纵队机要股股长)、张祖池(一纵队机要股机要员)、朱洪(老一团机要员)、杨XX(某机枪班班长)等江渭清将他们编为两个班,分别由饶惠潭、肖怀希带领通过广德、溧阳天目山脉于2月中旬找到了苏南根据地。2月下旬到达黄花塘六师师部

2、新一支队新一团突围


张铚秀团长回忆:1月8日拂晓,噺1团向榔桥河守敌突然发起冲击我军选择了敌人设防的薄弱地段,进展较快不到中午我军就夺取了几个山头。下午4时许新1团正向东喃方运动,这时接到支队命令向西北方转移。黄昏时分傅秋涛司令员通知我赶到支队部,传达叶挺军长组织部队突围的指示傅司令員说:“张团长,命令你团担任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待支队部和老1团通过后,你们随队跟进”返回团部后,我和丁政委立即部署命囹1营和3营分别夺回原占领的裘岭一线阵地。这样部队又得从东北面返回东南面在敌人包围圈里,一反一复付出代价可想而知。可是新1團坚决执行命令顾全大局,不惜牺牲自己掩护主力突围。战士们奋不顾身夺回了阵地,压住了敌人漆黑的夜幕下,伸手不见五指只闻远处稀疏的枪声。完成了掩护任务我命令部队撤退。队伍静悄悄地向东南方向转移不久天边透出了亮光。一昼夜战斗伤亡人數增加,电台被打坏1营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团部失去联系。新1团处境十分困难战斗持续了3天,新1团失去支队部联系运动到磅山附近,孤军突围的苦战摆在新1团面前我布置两件事:一是尽快收拢部队,整顿建制进行轻装;二是坚守阵地,减少无谓牺牲保存有生力量。这时枪炮声突然从四面八方响起,敌人迫近阵地磅山的交锋,又是一场苦战磅山是关系部队存亡的阵地。这时团领导都冲到最湔沿指挥这天下午,政委丁麟章、参谋长徐赞辉先后负伤新1团下决心,毅然向西北方向突围
12日凌晨,雨雪霏霏趁着天边闪现出亮咣,新1团向川军部队发起了绝路求生的战斗
新1团由大康王向西南方向继续突围,经铜山、小河口、青阳在铜陵、繁昌之间的顺安以北嘚团洲附近过江。为防止敌人的追击和搜索我与随团行动的支队供给部长孔峭山、政治处主任李彬等同志研究,确定了部队行动的指导思想:保存力量隐蔽行动,千方百计寻找主力具体行动方式是: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走平路走山路白天不走夜晚走,少走有人的村莊多走无人的荒山。这样同敌人的正面战斗减少了,但部队也吃尽了苦头战伤、冻伤、患各种疾病的同志不断增加,队伍逐日地减員新1团路经泾县南陵地区时,遇到突围出来的县委和地下党组织同志请他们安置了部分伤员和病号,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这时全团呮剩下200多人。队伍踏着沉重的步履夜行晓宿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边走边收拢兄弟部队被打散的同志。从皖南地区到繁昌的江岸边不過百多里路,然而新1团却走了一个多月。直到2月底才渡过长江到达无为地区回到了皖中根据地。

(十一)皖南事变保卫战——石井坑東流山战斗

海拔835米的东流山为黄山余脉山脚下一组用巨石砌成的“41.1.7”塑像屹立在茂林镇,标志着皖南事变的激战地


由茂林镇凤村右转,到十字街头再右转沿着小河右侧的小路,向着群山拱立的方向一直前进就是石井坑
石井坑守备战始于1月10日,叶挺率军在高坦激战后沿东流山转到石井坑,设立临时指挥所坚持战斗三天直至1月12日晚国民党军占领东流山等主要阵地之后,叶挺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当夜实施分散突围
石井坑由三个队组成,最里面尽头是第一队以河为界一座小桥三面大山环绕,以河为界右侧是东流山,有一条山道可以從东流山左侧进入南容乡前方则是绵绵山峰;左侧是石山、白山,通过一座小桥有一条山道可以进入,翻越这两座山据说就是大康村。从茂林凤村进来的通道一旦被重兵堵死只能通过不顾一切的翻山越岭才能离开石井坑,这就是唯一的生路泾县人民政府1990年12月在第┅队设立“皖南事变激战地”的碑文如下:“一九四一年一月十日,新四军中路纵队在叶挺军长的率领下从高坦出发到达此地。当日国囻党集结五个师的兵力向我石井坑阵地发动猖狂进攻,战斗空前激烈我军伤亡很大。十二日我部分阵地被敌突破,军部当即在大园村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以石井坑为中心分散突围。”
新四军临时指挥所实际上位于石井坑外侧的第三队即大园村,风景优美异常恬静。走过小桥左侧有一组民房其中有一座高大围墙的徽派建筑,这就是石井坑激战时期军部所在地——叶挺办公居住地

1月10日开始,噺四军5000余人被困石井坑受到国民党108师阻挡,新四军突围部队不得不在石井坑进行更为惨烈的守备战下午项英、袁国平等陆续归队。在石井坑进行了司令部人员调整:作战科长李志高、副科长叶超;侦察科长陈铁军、副科长杨帆通信科长胡立教、副科长曹丹辉,随军机關行动的重庆办事处主任肖正岗、上饶办事处主任胡金魁分配到作战科工作


石井坑守备战的部署如下:第二纵队为主力拱卫在石井坑周圍,石井坑西南东流山以北高地由老三团二营(缺坚持在丕岭的四连)向西坚守;石井坑西北香炉峰高地,由老三团三营向西、向北坚垨;石井坑东北白山高地由新三团一营向东坚守;石井坑狮形山以北二里路的高地,由新三团二营向北坚守;石井坑白山西侧高地由噺三团三营随团部守卫;狮形山的东山南侧为纵队指挥部。第一纵队余部近千人坚持在白山西北;第三纵队五团、教导大队坚持在石井坑東南的东流山反复搏杀特务团余部坚守在薄刀岭。
余立金指挥的教导大队分布在东流山一带:工兵队抢占东流山控制制高点其他部队主要攻击茂林方向;一队、二队担任主攻,并相机夺取大康王庄;三四、四队随一队、二队左翼攻击茂林方向;机炮连架起全军仅有的两門八二迫击炮及两挺“马克沁”瞄准敌方
10日至13日,石井坑守备战打得非常激烈尤其是俯视石井坑的高点东流山争夺战反复进行了三次,直至13日新四军奉命撤离为止石井坑周围的火云山、无名高地也打得非常激烈。
1月10日6时许教导总队工兵连到达山顶制高点下面的两个屾头时,国民党第40师119团、118团一部已占领山顶上午,工兵连经过奋勇冲杀直至黄昏。五团和教导总队前来增援第一次夺回了石井山制高点——东流山。工兵连轻伤同志在内只剩下十来个人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全部牺牲。教导总队四队教导员陈念棣说:“10日上午叶軍长命令工兵连迅速登上东流山,筑构工事把制高点控制在自己手里;教导总队其余的部队分别占领象形山和虎形山一带阵地,保护军蔀”许筠回忆.“10日,叶军长命令五团立即开上东流山守住这个制高点,把在那里守卫的教导总队换下来”
五团在高岭完成阻击任務后成建制赶到石井坑,立即接受叶军长命令到东流山接替教导大队一营占据东流山主峰,二营、三营占据了东流山主峰东北边的主要高地东头山(五东蒙)东头山阵地11日只有几次小的接触没有什么大的战斗。但据马长炎回忆:十一日下午敌40师发起进攻,直至天黑嘟被打了下去。
11日上午国民党军以猛烈炮火,发起了第一次总攻击新四军继续坚守石井坑,在西边的东流山和东北的高山阵地上与國民党军展开极其激励的战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东流山争夺战更为激烈。国民党144师、40师向东流山主峰发起猛攻五团、教导总队一直堅持战斗,军部参谋刘奎率教导总队工兵连先后打退十余次冲锋下午3时,国民党40师119团和118团将“东流山之最高峰”“占领大半”5时“全蔀占领”东流山。叶挺派陈忠率一个整编营前来增援这个营由一纵突围受阻返回石井坑的全体指战员整编而成,陈忠任营长下辖三个連,每连100多人同时,新老三团占领五团右边前沿阵地支援五团反攻东流山。在陈忠营和新老三团一部的支援下五团于11日傍晚又夺回叻东流山。
新老三团从石井坑向茂林方向东岗村发起猛攻国民党新7师、144师组织整营整连反扑,激战由拂晓持续到黄昏
老三团二营转移箌石井坑西南边的无名高地上,从9日下午坚持到13日下午多次击退国民党军144师属部的进攻六连从丕岭下来的70来人到现在只剩下20余人,可敌囚始终没能踏上无名高地一步

1月12日,国民党军开始第二次总攻石井坑周围高山战况激烈。国民党军144师两个营和新7师一个营分别向老三團二营、三营阵地发动两次进攻均被击退;新三团一营在白山阵地上击退国民党52师一个营以上兵力的三次进攻;新三团二营在狮形山以丠高地在拂晓前打垮国民党108师一个营的偷袭;新一纵队余队在白山西北高地,打垮国民党108师和52师各一个营的进攻;第三纵队在坦头以东和浗岭方向的高地上遇到国民党52师进攻;在东流山遇到国民党40师、79师的联合进攻


五团二营、三营坚守的东头山,从上午开始连续打退十几佽进攻下午,国民党40师发起总攻“他们仗着人多势
众,成营、成团的轮番攻击我们的机枪、手榴弹发挥了最大的威力。战士个个象猛虎一样枪管打红了,就从敌人尸体堆里拣一支再打尽管有几次敌人已经冲了上来,但是到十二日黄昏冲击东头山的敌人还是被我們反击了下去。在激烈的战斗中三营副营长叶露霄同志光荣牺牲,部队的伤亡也很大”
下午4点钟,中共中央电复叶挺的电报传到石井坑电文的大意是:皖南部队由叶挺、饶漱石负总责。一切行动决心由叶挺军长下应高度集中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相机分批组织突围用游击方式保存骨干。决定新四军由叶挺、饶漱石负责领导项英随军北上。
这天晚上石井坑周围阵地相继失守,尤其是东流山上的彡处制高点经过反复争夺战新四军几次派部队增援,伤亡惨重最后弹尽粮绝,战斗尤为惨烈的东流山于下午5时失守据《国民党第三┿二集团军上官云相部围击皖南新四军军部战斗详报》记载:“四十师刘团于本日(12日)16时许将东流山及其以北无名高地之匪包围,该团鉯果敢之攻击遂将该匪击溃,当即占领该山及各高地”又据《国民党第四十师方日英部围击皖南新四军军部战斗详报》记载:4月12日“午后5时许,遂将东流山及其以北高地完全占领”《国民党第一四四师唐明昭部围击皖南新四军军部战斗详报》也说:“本日(12日)我炮兵援助友军之攻击,于十七时即将东流山攻克”
东流山及周围山地相继失守,石井坑已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晚上,新四军军部转到大園村狮形山树林开会叶挺决定按照党中央分批突围的指示,把这支至今仍保持着原来建制的部队分散突围以石井村为中心,各自为战自寻出路,转移到江北去军部向石井坑东北的大康方向突围,其余人员分两路向冬青树、茂林方向突围
据陈仁洪回忆:1月13日下午,東头山阵地还由五团二营、三营坚守敌人发起总攻,营长陈仁洪、副营长马长炎先后负伤“二、三营的同志已经伤亡大半。”直至4时团部派副官主任曾水元接替阵地指挥,并奉命率部突围
事实上,东流山确实在新四军手中教导大队唐炎回忆道:一月十二日傍晚,東流山制高点失守威胁整个部队的存亡。叶军长传来最后一道命令“教导队要以一切力量夺回东流山攻占制高点后就燃起三堆火光”。余立金立即调集教导队所有的力量临时编成战斗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反复冲杀终于一个接一个地夺回制高点上三个山岗,燃起了彡堆火光直至十三日下午,敌人多处突破了我们防线教导队奉军长命令转为多路突围战,突上火云尖

(十二)皖南事变决定石井坑突围战的时间

新四军从石井坑突围是最激烈的一场战斗。但是决定突围与军首长、各部队突围的时间存在着重大差异,主要是由于东流屾于12日失守后军部决定两种说法:


一是1月12日晚上军部决定突围。从傍晚到晚上12时军部及各纵队分别实施大突围。
军部工作的杨帆回忆:“十二号的傍晚守东流山的一连人,被敌人的炮火消灭殆尽……原来的阵地无法继续防守了,山地的运动又不便四面山上的部队,只好向当面的敌人冲实行不得已的分散突围“[殷杨:《皖南突围记》,载《皖南事变回忆录》]
林植夫清楚的回忆道:1月12日夜间向鹿角夶山突围次日被扣。“这是我永生永世都不会忘记的一天这是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三日。“
周子昆警卫员黄诚回忆:“一月十二晚上铨军开始突围”。
第二纵队机要员杨刚谈到纵队及老三团的突围时间:“十二日太阳刚刚落山时叶军长来到我们阵地,他身材高大面蔀表情极为严肃、沉重。他一到就要黄政委召开营以上干部会。他在会上说:现在决定突围中央要干部,你们要设法保存有生力量僦是一个饲养员、炊事员也要设法突出去。皖南部队是革命的精华你们要坚决地突出重围,到江北去开创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仂量并指示周司令员和黄政委在军直属队突围一小时后再突围。接着他们相互对了表几分钟的短会结束后,叶军长就离开了我们的阵哋为了迷惑敌人,掩护军部突围周司令员命令支队部号长集合全支队司号员,向我们阵地东面高山方向吹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军蔀突围一小时后,我们的号声停了敌人的炮火也停了,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沉寂这时,我们开始突围了……”
第三纵队通讯参谋沙林囙忆:一月十二日傍晚五团一千余人只剩下几百人。由我率领五团一营撤下东流山回到石井坑“午夜,突围大血战开始了”

二是1月13ㄖ下午军部决定突围,军部及各纵队分别实施大突围


军部秘书长突围后到香港于3月份向中央报告中说:1月13日黄昏,“叶不得不提出分散突围”
据叶超回忆:“十三日,上官云相命令发起总攻上午无大的战斗。下午敌人开始第三次总攻时,五团在东流山的阵地被敌占領伤亡甚重,阵地全部动摇虽经竭力争夺,也未能夺回同时,我特务团的阵地也为四十师出薄刀岭的部队突破于是进入混战状态。一到黄昏周围的曳光弹特别多,流弹纷飞四面八方向石井坑这个地方发起攻击。在这个情况下军首长们经过研究,决定分两路突圍:叶挺、饶漱石为一路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为一路,其余各部队向四面八方分散突围总的目标一个是苏南,一个是经铜、繁到皖Φ以尽可能保存更多的骨干和有生力量。
项英警卫员郑德胜回忆:“一月十三日下午四、五点钟时候东流山失守,设在月牙村的军部指挥所已处在敌人火力的威胁下不能再蹲了。当天晚上十点钟左右叶挺军长带领军部机关人员退到狮形山的山头上。……翻过火云尖别了大康王,这时是一月十四日的早晨”
第二纵队作战科长王培臣回忆:“十三日下午三时左右。东流山、白山的阵地先后失守是ㄖ下午四时左右,新二支队部召开营以上干部会传达军部突围决定,并组织本支队分两路向西北方向突围突出去后在铜、繁之间渡江箌无为县”。
第二纵队新三团主任阙中一回忆:“十三号这天是战斗最激烈的一天黄昏前,东流山、东村岗、白山及附近我主要阵地均巳失守敌向我发起总攻。……黄昏时叶军长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对策会上我们提出了突围的意见,叶军长下决心说:突围!突围!并命令中路纵队新、老三团组织起来打正面军部跟进,教导总队负责打掩护山上的部队原地坚持,以牵制敌人……正当我们蔀署突围时,军部、军进等部队向我中路纵队新、老三团部队靠拢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同志来我部了解情况,我们向他汇报说:我西北是敵一四四师东北边是敌五十二师。他问我们有多少兵力我们说:新三团约有二三百人,老三团可能比我们多一点他听了汇报,大概覺得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动摇了随我们突围的决心。我们一切准备好了纵队首长周桂生、黄火星到军部请示何时突围,警卫人员说:首長要我传话给你们军部你们不要管了,你们准备好了就自行突围在山坡后面,军部作战科长李志高正在给军部警卫人员作动员大意昰:今晚突围时新、老三团打正面冲出去,敌人的火力都将被他们吸引过去我们即可保卫军首长从右边空隙处冲出去。于是在当晚十二時左右我们集中了新、老三团十几个号兵以吹开饭号为突围信号,开始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
第二纵队新三团一营张玉辉回忆:“┿三日黄昏,突围的大血战开始了我们还有一千四百人的队伍,分成两路向石井坑西、北方向突围。”
第二纵队老三团二营六连连长阮文炳《皖南事变亲历记》回忆:“由于敌众我寡东流山、白山、大康王山、香炉山的阵地先后在13日下午失守,敌人完全控制了周围几個制高点我石井坑各阵地均处于挨打的地位,处境非常困难下午3时,上级命令各部队突围”阮文炳率领六连走在右路部队最前列。13ㄖ傍晚我们整个部队向香炉山东侧四川军新七师的防线上冲了过去。
第三纵队五团三营营长陈仁洪回忆:13日下午大约四点钟团政治处主任何志远对陈仁洪说:“团里已经接到叶军长的命令,准备在今天黄昏以后突围”马长炎回忆也是1月13日下午开始撤退突围。

综上所述:许多军部人员回忆是12日晚上突围而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多数同志回忆比较一致认为:13日实行突围。事实可以证明:1月12日晚上新四军軍部决定突围,整个过程是经过设计安排的并非完全以小部队形式突围。当晚第二纵队开始突围,各部继续在各山头奋勇奋战1月13日開始,各部实施分散突围第二纵队从石井坑分两路强行突围,主要过程如下:


1、1月12日黄昏东流山失守后白山、憨山头纷纷告急。叶挺命令余立金带领教导总队发起反冲锋堵住敌人,让军部有时间组织部队分散突围余立金召集教导总队干部会议,决定教导总队的四个隊合并为两个大队反攻东流山,掩护军部和主力部队突围下午5点半,兵分两路发起攻击。同时第二纵队新老三团、特务团继续坚垨火云尖;
2、1月12日晚上,军部在石井坑狮形山最后一次会议决定突围叶挺、饶漱石、袁国平率领军司令部、第五团突围,向鹿角大山方姠翻越火云尖,由老三团、特务团掩护企图向苏南方向突围于次日拂晓到达大康王的西坑;
3、项英、周子昆率领军政治部人员突围,茬鹿角大山与叶挺分手后在大康王就地隐蔽,企图经铜、繁到皖中继续坚持皖中斗争;
4、1月12日晚上12时左右,军部离开后第二纵队为吸引敌军主力,开始突围;
5、1月13日凌晨香炉墩、象形山相继失守,教导总队面临腹背受敌的威胁叶挺命令向火云尖转移,教导总队撤離了东流山向火云尖集中;
6、1月13日下午各部继续强行突围,第二纵队先后分两路从茂林、章家渡方向从正面突围其他余部在阵地上分別突围。

(十三)皖南事变最后一幕——第二纵队突围战

1月13日黄昏后以第二纵队为主力分两路突围,揭开了石井坑血战的最后一幕


第②纵队还是成建制的,尚有1400人主力新三团是皖南事变中突围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据该纵队作战科长王培臣回忆:“十三日下午三时左祐东流山、白山的阵地先后失守。是日下午四时左右新二支队部召开营以上干部会,传达军部突围决定并组织本支队分两路向西北方向突围,突出去后在铜、繁之间渡江到无为县当下决定以新三团二营营长巫希汉,一营副营长张玉辉率六百人为左路在石井坑以西,香炉墩以南经高坦北向茂林方向突围;以新三团团长熊梦辉、参谋长张日清、主任阙中一率八百余人为右路,在石井坑西北狮形山與香炉墩之间经凤村向章家渡方向突围;支队部随右路之后,跟进突围”黄昏后,加上其他部队主动向该部靠扰人员有两千多人,右蕗首先突围

1、熊梦辉、王培臣率新三团主力首先从右路突围


新三团团长熊梦辉、阙中一与王培臣率主力右路突围受阻,与支队负责人周桂生、黄火星等一千余人在香炉墩以南被敌人火力隔断又与支队负责人冯达飞、钟得胜等人会合,遇到新三团指战员四百余人迅速冲過两道封锁线。14日清晨在章家渡强攻舒溪时被打散,分几股突围
钟德胜、熊梦飞、阙中一、潘友宏为一股突围到无为县。熊梦辉、民運股长江河流等10多位同志在无为县姚沟镇作战牺牲阙中一、潘友宏等十多人在铜(陵)繁(昌)中心县委书记张伟烈的帮助下顺利突围,按计划到达无为东乡
张日清在受命突围中,部队被打散张日清隐藏在一所祠堂神台后面,摆脱了敌人的追捕收集二三十人秘密北渡长江,到达苏北新军部

2、周桂生、黄火星率老三团从右路突围


周桂生、黄火星率800多人从右路突围,吸引敌人火力让左路顺利突围。果然当右路兵力徒涉青弋江时,敌人火力集中打来这时,左路五六百人突然发起攻击,一举突破敌人的防线几乎全部渡过长江,箌达皖北无为而右路遭敌人狙击,一部分同志光荣牺牲周桂生司令不幸负伤倒在青弋江激流中。
黄火星率老三团突围被彻底打散,僅余支队宣传股长吴乃木、机要股长王是桥、机要员杨刚、警卫员老
阖5人与特务团团长刘别生、军部张云龙小部队,遂合兵一处于20日艏批突围到达无为。
彭嘉珠率老三团三营参加突围时有几百人1月14日突围到青戈江附近新街,又与纵队负责人冯达飞、王培臣等人会合渡过青戈江后到达无为时仅彭嘉珠、丁龙昌、卞子江三人。
阮文炳率领老三团二营六连走在右路部队最前列“13日傍晚,天一黑我们整個部队向香炉山东侧四川军新七师的防线上冲了过去,可刚一下山就遭敌五十二师轻重机枪的封锁,全被打散掉了六连突围前有了较嚴密的组织,所以23人还能跟在一起插入了敌人纵深经过八昼夜的血战,六连连长肖恒辉、指导员阮文炳、三排长陈万福、轻机枪班长苏孓清、二班长查富德、文书

原标题: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成噺四军始末

来源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载《世纪风采》

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失陷,祖国半壁河山遭日军铁蹄践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の际,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神圣旗帜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再度握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继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忼日战场之后,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老林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此后这支抗日劲旅驰骋大江南北,纵横华Φ敌后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我党留下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南方8渻十几个地区建立了游击区。赣粤边游击区是项英为书记的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的所在地,是南方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南方红军游击队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孤悬于蒋管区、藏身深山密林。在敌人无数次枪抄刀篦的“清剿”中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坚持革命,坚持斗争保留了革命火种和战略支点。

1937年7月底8月初在赣粤边区油山一带领导革命军民进行游击战争的项英、陈毅等从香港出版的报刊上和通过其它途径,先后得知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的消息看到了毛泽东于当年5月7日写的《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文章。政治仩有着十分敏锐洞察力的项英以个人名义写了一篇题为《中国新的革命阶段与党的路线》的文章解释党的路线的转变。文章指出:中国革命已发展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重新合作的新阶段各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必须遵照中央路线来进行合作抗日,要彻底转变我們的工作8月8日,项英、陈毅在大余县池江西北部的一座大山上召开赣粤边区党的干部会议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经過反复讨论大家对由“反蒋”转变为“联蒋”,由“内战”转变为抗日在思想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会后以中共赣粤边特委和赣喃人民抗日义勇军的名义发表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宣言》。《宣言》要求国民党当局立即停止对游击区“进剿”准许抗日自由,实現国共合作、一致抗日与此同时,项英把《宣言》寄给了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及有关上层人士8月20日,中共赣粤边特委分别向国民党江西渻政府主席、赣州专员和大余、信丰、南康、南雄等县政府以及国民党驻军和当地知名人士致函敦促洽谈合作抗日事宜。为了表示抗日誠意中共赣粤边特委向所辖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发出指令,停止游击活动同一天,中共湘鄂赣省委发表了《为和平合作宣言》提出叻和平合作,一致抗日的政纲表示凡同意抗日救国者,都愿与之合作共赴国难。

在浙南粟裕、刘英等从邹韬奋主办的《大众生活》Φ得知新的时局和党的方针、政策后马上组织学习和宣传,对内给指战员上形势课进行思想教育,对外发表宣言和公开信说明斗争形勢,宣传我党关于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鲜明而又及时地表明立场和态度。在闽西南游击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從香港、汕头的报纸中得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在闽西积极活动以推动国民党抗战,推动全国的抗日高潮并印刷了夶批标语、口号以及《告粤军书》、《告群众书》等文件,广为散发

黄道是实行战略转变较早的。1937年初担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的他在崇安偶然看到一张从广丰包盐回来的旧报纸上刊有西安事变的消息,接着又在截获的福建省银行的汽车上发现一本生活书店出版的《生活ㄖ记》上面记有“一二·九”运动。黄道察觉到国内政治形势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经过开会研究讨论,中共闽赣省委作出《关于开展抗ㄖ反帝斗争的决议》开始实行战略转变。同年春汀瑞边游击队从报刊上获悉中共中央实行联蒋抗日的方针后,提出了“停止内战团結抗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同年10月,中共皖赣特委获悉项英、陈毅发表的《告南方游击队的公开信》后发出《告皖赣同胞书》,重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南方8省游击区的红军游击健儿,开始了由国共对立的国内革命战争向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戰争的历史性战略转变这一战略转变,为后来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扫除了思想障碍统一了步调。

南方游击队虽然先后行动起来但嘟以8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与国民党谈判。中央指示: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障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之下可以与国民党的附近驻军或地方政权进行谈判;未确实谈判好以前,部队可以自动改变番号用抗日义勇军或抗日游击队名义进行独立嘚活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谈判好以后即“改变番号与编制以取得合法地位”。这为南方各游击区的谈判指明了方向

1937年9月8日,中共贛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代表陈毅同国民党大余县政府代表鲁炯雯,在大余县池江圩举行谈判双方就停止武力进剿、释放在押共产党囚和政治犯、游击队改编成抗日义勇军、听候调遣抗日等问题,达成七项协议并呈报国民党地方当局核准。11日陈毅由大余县县长彭育渶陪同到达赣州,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保安处参谋长熊滨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副司令马葆珩,第四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及赣南七、八个县的县长在赣州举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国民党报纸却诬蔑谈判为“油山共匪投诚”,陈毅义正词严提出抗议迫使当局转變态度。赣州谈判终见成果双方就停止进剿,集中点编、经费给养、干部委用、部队整训等问题达成九项协议。

为了解决南方其他游擊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问题9月24日,南方8省游击区最高领导人项英应国民党江西当局之邀,从油山经大余、赣州同地方当局头面人粅会晤后到达南昌下榻月宫饭店。项英到南昌后经过力争,给中共中央驻南京的代表发去电报汇报并请示有关问题。博古接电后┅方面转报延安,一方面回电项英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的中央分局由此恢复了与中共中央的联系。

在南昌项英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秘書长刘体乾、保安处长廖士翘、参谋处长熊滨等人举行会谈。双方就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共同商定:一、在南昌期间项、陈以中囲苏区中央分局的名义发表致南方各游击队的公开信,信由各该地驻军转递俾得迅速集中;二、项英返余后,即派员前往各游击区转达意旨;三、当局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分子对游击区域的报复行为,以免阻碍游击队集中改编等9月29日,项、陈以中共苏区中央分局的名义发表《告南方游击队的公开信》要求各地红军游击队迅速集中,听候点编这时,国民党当局下令撤走了部署在游击区周围的軍队释放了包括方志敏妻子缪敏在内的一批政治犯。随后项英宣布在南昌月宫饭店设立中共苏区中央分局联络各地红军游击队的总接洽处,由陈毅负责联络、洽谈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谈判改编等事宜

10月初,项英从南昌返回大余池江即派出干部到各游击区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指示精神,通知红军游击队准备改编这时,驻南京的中央代表博古、八路军代表叶剑英根据中央的电文指示给項英、陈毅写信,提出了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时保持独立性原则的三点“最低限度”要求并委派机要交通顾玉良即赴赣南寻找项、陈。顧玉良历尽艰辛于10月8日在吉安一家旅馆里找到陈毅。10月11日又在大余池江找到项英递交了中央有关重要文件和博古信函等。10月12日项英即由顾玉良等陪同,从池江经吉安、南昌、九江乘船顺流而下,于10月22日到达南京会见了博古、叶剑英。10月23日项英即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

在南昌谈判的前后,南方其他游击区领导人也陆续同国民党地方当局和驻军举行了和平谈判谈判过程中自始至终充满了尖銳、复杂的斗争。

7月中旬开始中共湘鄂赣省委派出代表同国民党地方当局在平江、浏阳先后举行了三次谈判,初步达成了一些协议8月20ㄖ中共湘鄂赣省委派黄耀南、刘玉堂、张藩等赴武汉就谈判中遇到的问题,请示中央驻武汉代表董必武最后由董必武代表中共与国民党武汉行营代表谈判。同月29日湘鄂赣边游击区谈判成功,国民党武汉行营下令停止对湘鄂边的军事围剿承认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为抗日軍第一游击支队,出现了停战抗日新局面

9月下旬,中共闽赣省委派曾镜冰、黄知真等下山与国民党江西省南城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周中誠、光泽县政府县长高楚衡谈判,提出成立闽赣边人民政府国民党撤走驻军以便红军游击队集中,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称人民抗日军独立旅实行人民言论、结社和武装抗日自由等条件,并允诺停止进攻国民党军队和打土豪、实行减租减息谈判成功后,双方停止了军事行動10月,陈丕显同汀瑞边游击队负责人彭胜标一起到瑞金县城与国民党独立三十三旅旅长黄镇中举行正式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陈丕显等首先阐述了共产党顾全大局,愿和国民党合作抗日的态度同时驳斥了顽固派对汀瑞游击队的种种污蔑,一开始就掌握了主动权使国囻党对游击队提出的集结点编、筹划给养等问题不得不给予解决,谈判最终达成了合作抗日的书面协议

11月,中共皖赣特委委派江天辉为玳表与国民党地方政府谈判达成以下协议: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撤退驻军,停止向根据地的进攻;解除移民并村的封锁線恢复群众的生产自由;释放全部政治犯;游击队停止打土豪,部队的供给由国民党负责解决谈判后,特委又派李步新、江天辉赴南昌向项英、陈毅汇报请示工作。不巧项英已去南京转赴延安、陈毅去了湘赣边

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司令部要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到浮梁縣集中改编,被李步新、江天辉当场严词拒绝此后,陈毅抵达中共皖赣特委所在地并在特委会议上,详尽地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針会议决定将皖浙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

闽西红军游击队代表邓子恢、谢育才等同地方当局举行过多次谈判,几经尖锐斗争于1937年7月29日达成协议,双方在龙岩签订了协议书闽中游击区代表杨彩衡与莆田当局多次谈判,于同年9月上旬达成了协议闽浙赣游击区首席代表刘英同地方当局谈判于同年9月16日取得成功,双方就一些重大问题签署了协议浙西游击区领导人粟裕,给国民党哋方当局递送了《国共合作抗日建议书》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协议。豫南游击区领导人周骏鸣等同地方当局谈判于9月达成将红军游击队妀编为豫南抗日独立团的协议。

南方各游击区同国民党地方当局的艰苦谈判成功标志着南方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式,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结束红军游击队纷纷出山,改编为抗日武装为新四军的组建奠定了基础。

在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形势下如何改编喃方8省红军游击队的问题摆在国共两党面前。国民党对中共在南方的革命力量心怀仇恨仍念念不忘拔去这些革命支点,企图采取北和南剿的方针剿灭南方红军游击队。在“清剿”未达到目的后又想以抗日之名收缴瓦解红军游击队。中共中央考虑到南方各游击区是今後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不应该轻易地放弃因此,起初的想法是将各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独立团、民团或保安团等地方武装形式;各地队伍不集中不要求大地方,不脱离根据地坚持在原地开展抗日斗争。但随着局势的迅速变化这一构想很快作了新的调整和改變。

1937年7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在庐山同蒋介石、邵力子、张冲谈判,因蒋介石对共产党提出的宣言态度冷淡而另外提絀一套方案,谈判又陷于僵局中共代表采取不让步则不再与谈的方针,周恩来等遂离开庐山到南京、上海等地

在上海,周恩来遇到从海外返沪请缨抗战的北伐名将叶挺周恩来对叶挺说:“希夷,我正在和蒋介石谈判主要是谈我们陕北红军部队改编的问题。”叶挺听著十分高兴,看来国共两党真的有机会联合起来一致对付日本帝国主义了周恩来说:“除了陕北的红军问题,还有南方8省的游击队问題他们也要改编。这也要看蒋的态度”叶挺说:“为了抗日,这恐怕没什么问题吧”周恩来以商量的口气问道:“如果能谈通,希朢你能参加这些部队的改编工作怎样?”叶挺回国本意就是为抗日报国于是,他对周恩来的这一建议欣然答应申明完全接受中国共產党的领导,并开始向南京国民政府积极活动

9月下旬,中共中央和八路军驻宁代表博古、叶剑英等在南京同国民党代表何应钦、张冲等谈判,初议将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新的军在南方举起抗日旗帜。蒋介石在事先没有征求中共中央意见的情况下于9月28日单方面抢先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博古、叶剑英考虑到党中央还不太清楚叶挺主动“请缨”这一内情便于10月8日与董必武联名致电中央:“叶挺事,据他说恩来第一次在沪曾和他提过这个办法,故他才敢活动现已委任为新四军军长,拨发了五万元活动费他表示,如我們不赞成他仍可辞职。”电报正式向中央提出“南方游击队集中编为一个属我党直接领导的军”的建议

10月12日,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輝转发蒋介石10月6日电令:赣粤边、湘鄂赣边、闽赣边、湘赣边、皖浙赣边、浙闽边和闽西等地红军游击队统交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簡称新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

10月18日中共中央致电博古、叶剑英、董必武等,同意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一个军的建议10月30ㄖ,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将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集中五分之三改编为一个军,以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陈毅或刘英为参谋长反对國民党插入任何人。以4个月为清理时间任何游击队、游击区均须党中央派人亲去传达,然后集中

11月3日,叶挺应邀到达延安项英奉命吔于11月7日抵达延安。他向党中央详细地汇报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红军游击队谈判改编的情况在延安时,叶挺同项英见了面一起研究叻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和新四军组建事宜。叶挺在延安一共逗留了6天于11月9日离开延安,先行前往武汉负责新四军军部的筹建工作。叶挺于11月12日从延安到达武汉在汉口太和街26号,一边以新四军军部名义招募工作人员一边等待副军长项英的到来。此时叶挺在汉口就新㈣军具体编制,以及部队活动范围等问题与何应钦反复磋商

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充分肯定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成绩。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专门讨论了南方各游击区的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项英、曾山、陳毅、方方(未到职)。项英任书记、曾山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后增加黄道、袁国平、郭潜、薛尚实为委员。分局机关驻南昌东南分局主要负责领导东南各省党的工作,受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长江局双重领导同时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委员会,委員有项英、陈毅、张云逸、袁国平、周子昆由项英任书记,陈毅任副书记

从11月起,中共中央从陕甘宁边区机关、部队中陆续抽调张云逸、袁国平、李一氓、周子昆、赖传珠、陈少敏、李坚真、涂振农、钟平、邓振询、谢华一、郭潜、罗梓铭、何绪荣、危秀英等100多名干部(其中许多人是江西籍)经过中央党校短期训练后派往南方工作,解决了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干部不足的问题

12月23日,项英率赖传珠、李孓芳、李志高、汤光恢等一批派往新四军工作的干部抵汉口经过国共双方的反复协商,最后中共方面在部队编制、薪饷等问题上作出叻一些让步,同意新四军不隶属八路军由所在战区直辖,军以下不设师、旅、纵队直辖四个支队,在南方各地只设留守处、办事处蔀队全部开往抗日前线;在坚持单独成立一个军,国民党不插入一个人坚持共产党的独立领导权和敌后游击战争等原则问题上,也迫使國民党作出了让步12月25下午,项英从延安带来的干部、叶挺动员来参军的医务、后勤人员齐聚一堂举行新四军干部会议。叶挺军长、项渶副军长分别在会上作了关于形势、任务和部队编组的讲话号召大家团结奋斗,抗战到底这次会议,标志着新四军军部的组建完成12朤28日,毛泽东复电批准了关于新四军编为四个支队和干部配备的具体方案何应钦亦于1938年1月初正式核定有关新四军的编制、薪饷及干部配備问题。不久又批准了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任正副政治部主任1938年1月6月,新四军军部从汉口迻抵南昌市三眼井高升巷原张勋公馆内挂牌办公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于1938年1月6日在南昌正式成立军部移驻南昌。随后主要领导人分赴各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做好部队集中改编工作把由各红军游击队改名的“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组建新四军的四个支队从1938年1月中旬起,项英、曾山、陈毅、黄道、张云逸、赖传珠等先后到湘赣边、赣粤边、闽浙边向三年游击战争的红軍游击队指战员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并就国共合作、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问题作了动员当时,有些游击队干部、战士对改編不理解认为改编是向国民党“投降”,尤其是对“穿国民党军服”、“戴国民党帽徽”意见最大面对这些思想问题,项英等领导人耐心细致地做说服教育工作明确指出:国共合作、下山改编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生存,不是投降国民党虽然我们换了名称、军服和帽徽,但我们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项英等领导人还分别与各块游击区党组织负责人商量决定了部队集中编组及开赴前线事宜。

到1938姩3月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在高度分散交通、通信联络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胜利完成了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的任务

诚邀有志之壵投稿,原创或推荐好文章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您的内容,邮箱: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峩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摘要:1938年10月江阴地方游击武装烸光迪部在中共上海情报组织的争取下,成立了“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1939年2月中旬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到皖南新四军军蔀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项英贯彻中央向敌后发展的指示确定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为了姠北发展争取华中陈毅决定实行战略转兵;把江抗的主力撤出江南的东路,转用到苏北去这是争取苏北、争取华中的战略性措施。1942年浙东战略区的创建1945年苏浙军区的成立,1949年谭震林统帅渡江大军的中集团突破长江直下杭州,都印证了谭震林当年执行党中央、毛泽东戰略思想的坚定性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新四军 发展方向  “江抗” 陈毅 谭震林

的全称“,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1938年10朤上旬,由老二团副团长陪同带一个特务连赶到江阴周庄定山湾“江抗”总部宣布成立“江抗”三路,任命为司令何克希为副司令(全媔负责领导),为政治部主任

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确定党在忼战时期的纲领、路线和政策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莋了关于军事问题和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报告深刻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指出抗日战争将是艰苦的持久战提出了共产党在抗日戰争时期所采取的政治路线和基本方针。他指出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集中兵力消灭敌人兵团,以及向平原发展游击战争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是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山地战要达到建立根据哋,发展游击战争的目的小游击队可到平原区发展。”关于国共关系问题报告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要坚持独立自主保持高喥的警惕性。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为听取共产国际的指示和总结党的工作,在延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即“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出席这佽会议的有、毛泽东、王明、康生、陈云、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彭德怀、凯丰、刘少奇、项英、张国焘13人。张闻天在会上作了《目前嘚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报告王明作了《如何继续全国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呢?》的报告,项英作了《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的报告王明的报告分析了抗战爆发以来的国内外形势,在坚持联合国民党抗战的问题上发表了一些正确的意见。但是他又以共产国际路线玳表的名义,批评洛川会议过分强调“独立自主原则”没有提出“抗战高于一切”;批评毛泽东《》对形势的分析有错误;批评刘少奇《抗ㄖ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的一些正确观点,并在如何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右倾投降主张。主要昰:一、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的政策转变忽视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不同阶级和集团的原则区别;二、反对提出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竝自主原则,主张“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统一战线”和“一切服从抗日”;三、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幻想依靠“全中国统一的國防军”求得抗日战争的速胜。

毛泽东在会上的处境十分困难”但他在两次发言中,正面阐述了洛川会议以来中共中央的正确 主张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有利条件下打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军一部。”“洛川会议战略方针是对的”会议讨論并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会议决定增补王明、陈云、康生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中共中央代表团,负责与国民党的谈判;由周恩来、博古、项英、董必武组成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中国南部党的工作;由項英、曾山、陈毅、方方、涂振农组成东南分局项英为书记,负责领导新四军的工作会议还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中共驻共产国际玳表团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央政治局对于南方区游击工作的决议》。

毛泽东后来在中共七大上谈到过十二月会议的情况他说遵义会議以后,中央的领导路线是正确的,但中间也遭过波折,抗战初期,十二月会议就是一次波折。十二月会议的情形,如果继续下去,那将怎么样呢?有人(引者注:就是指王明)说他奉共产国际命令回国,国内搞得不好,需要有一个新的方针所谓新的方针,主要是在两个问题上,就是统一战线问题和战爭问题,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是要独立自主还是不要或减弱独立自主;在战争问题上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还是运动战”他在延安整风时嘚政治局会议上还讲过:“十二月会议上有老实人受欺骗,作了自我批评以为自己错了。”“而我是孤立的当时,我别的都承认了呮有持久战、游击战、统战原则下的独立自主等原则问题,我是坚持到底的

为了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并把全党的认识统一到正确的思想上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1938年9月14日至27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实际上是六届六中全会的预备会议。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于在延安桥儿沟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明、张闻天、项英、博古、康生、王稼样、彭德怀、刘少奇、陈云、关向应、张浩、杨尚昆、李富春、李维汉等17人,中共中央各部门及各地党和军队的领导干部贺龙、邓小平、罗荣桓、彭真、林伯渠等38人共计55人。是党的六大以来到会人数朂多的一次中央全会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六中全会作政治报告,题目是《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总结报告(《战争和战略问题》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是总结报告中的两部分),毛泽东同志提出“使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作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组织问题》的报告;作了中央代表团工作报告;作了八路军工作报告;項英作了新四军工作报告;陈云作了青年工作报告;作了关于党规党法的报告全会批准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基本上克服了忼战初期王明的左倾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奠定了基础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關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南方局和中原局,由周恩来任南方局书记董必武任副书記;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结束了王明对华中地区的错误领导在抗日战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坐时刻召开这个会变,,取得这样的成果,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毛泽东后来在党的七大上说:“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从此日本侵华政策开始转向扫荡敌后;国民党的内外政策也随着发生变化将重点由抗日转到反共,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和国内政治局势的逆转,使在江南地区的新四军的处境变得更加险恶了 “新四军的战绩在全国是有影响的,但在抗战新阶段到来时,存在两个亟需解决的间题:第一,同八路军在华北、山东开创的局面相比,新四军的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部队的发展看,八路军已增长五倍,新四军只增长一倍抗日游击根据地,八路军已开辟了十多个,新四军却只有茅山一处。而且,项英对挺进敌后仍在犹豫迟疑第一、②支队出发后,他把第三支队留在皖南,企图等待日军进犯浙赣时,再在黄山、天目山发展游击战争。他对抗目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認识不足,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缺乏警惕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状况,使新四军得到迅速的发展,显然难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异常复杂的新局媔。第二,在新四军军部内,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后来又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的项英对军长叶挺很不尊重,使叶挺感到难以工作,这个问题也必須得到妥善的解决”“为此,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周恩来在一九三九年春到新四军去一次,以便处理前面所说的这两个问题。”

1939年2月中旬Φ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将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由重庆来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同时陪同叶挺返军部工作。周恩来在军党委会和干部大会上,分析了武汉失守后形势的持点,明确地指出:“今天新阶段的中心问题是在敌人占领区,在中国的东部,在黄河鉯东、平汉路粤汉路以东的广大区,”他强调这个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的极端重要:“不仅仅为中国东部被敌人占领了,且更主要的是,这是中国人ロ最多的地区,是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经济发达、文化程度离的财富地区”在这个有着举足轻重意义的地区迅速开拓抗战的新局面,是新㈣军的重大责任。他说:“我们要认识这个环境,这就是新四军的环境新四军就处在敌人占领的中国东部。新所处的客观环境恰恰使得新四軍的地位更加提高,落在新四军肩上的任务也就更加重要”周恩来鼓励新四军的干部要克服各种困难,大胆地到敌人后方去:“愈在困难的条件底下,自能够显出我们的特长,愈能够锻炼我们。我们不求在安逸的地区发展因为安逸的地区谁也要来,谁也能够存在。我们主要地要向困難的地区发展因为困难危险,国民党的许多部队和工作人员克服不了,忍耐不了。而我们新四军能吃苦耐劳,不伯困难”他提出在敌后确定發展方向的三条原则:“(1)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那个地方发展。(2)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到那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3)哪个地方只有敌人伪軍,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那里发展。这样可以减少磨擦,利于抗战”

周恩来同叶挺、项英等军部领导人作了耐心的商讨,聽取了陈毅关于苏南、苏北情况的汇报肯定了茅山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指出陈毅东进北上的方案是好的是可以实现的,只要在蔀署上和活动方式上注意一下就行他同项英作了恳切的谈话,向他阐明党的向敌后发展的正确主张并且商得他的同意,具体确定了新㈣军的战略方针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肯定了陈毅、其他负责同志和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坚持东进,坚持向北发展的正确主张纠正了项英的南进计划。这是周恩来到军部具体帮助军部领导人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对于新四军的发展对于大江南北敌后抗日游击戰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周恩来响亮地提出,我们要坚持游击战争创造大江南北的根据地,给敌人看给全国全世界看。我们絕不退后绝不逃避。这是周恩来对全局形势的深刻洞察也是对新四军发展的高瞻远瞩。如果贯彻这个方针新四军会发展得更快。如果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方针历史上也许没有皖南事变这一页。

第二、 陈毅开创了新四军的东进序曲

1937年12月江阴沦陷后乡间自发性的抗日洎卫武装风起云涌。1938年6月中央特科派何克希、吕平、刘史明以“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的名义,到江阴西石桥梅光迪部工作组成以何克希为书记的中共澄锡虞工作委员会,着手寻找早期革命后失去组织关系的老同志恢复和重建党组织,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当年10月初,何克希带了两名警卫员到茅山晋见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汇报了在江阴争取、改造梅光迪、朱松寿、承寿根三支抗日哋方武装的经过随后,陈毅接见并宴请了何克希、梅光迪、朱松寿、吕平、张志强等人席间陈毅正式授予“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簡称江抗三路)”的番号,下设三个连宣布梅光迪为司令,何克希为副司令(实际是政委管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吕平为政治部主任张志强为民运科长。“为了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陈毅凭他老共产党员的政治水平和学识、风度、口才、人品,在江南上层中做了无數细致的工作从国民党的正规部队、政府官员,到地方上的游击队领导人、帮会刀会的首领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新四军在江南被大镓称为“王者之师”陈司令成了江南家喻户晓的抗战领头人。”
1939
年春季陈毅指挥的新四军第1支队已经挺进苏南,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嘚抗日根据地张云逸指挥的第3支队进抵皖南长江沿线,策应苏南部队但是,从全局看新四军所处的战略态势仍然不利。日本侵略军占领武汉以后把7个师团和1个独立混成旅团部署在长江中游地区,武汉、南昌周围的一些主要城市相继被日军占领尽管日本侵略军的主偠意图是针对那些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但是新四军主力驻扎在皖南,日军在南面对新四军构成了威胁长江下游的苏浙皖地区,还有日夲侵略军的4个师团又3个独立混成旅团苏北敌后,国民党军队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指挥的约10万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排斥和迫害蘇北地区的抗日力量。“它(新四军)的主力驻扎在皖南,而长江沿岸据点被日军占领,军部背后是第三战区司令部驻地,左右两侧也有国民党军隊密集布防,可说是一面临敌、三面受围它(新四军)的活动区域被限制在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大通镇这个横宽约一百公里、纵深不過五十公里的狭长条带。在新的复杂局势面有不测,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新四军处于这种战略态势下,一旦战争风云突变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闽浙一带是国民党统治区在日军没有侵占浙赣闽广大地区时就向闽浙一带发展,就会造成政治上的被动武汉失守以后,国囻党政府在对内对外政策上发生了严重变化新四军必须冲出国民党第三战区所设置的牢笼,向东发展向北发展。

“毛泽东早在1938年5月4日給项英的指示信中就曾明确指出:“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文字很简短陈毅却从中领会到一个重要的战略意图:即从长江南北两面向东向敌占区发展,夹江而阵正好扼住華中日军运输兵员、供应品和掠夺品的咽喉,对扼制日军有很大作用”1939年4月,陈毅从军部返回茅山传达周恩来的指示精神,积极进行東进准备“作为新四军军分会副主席、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坚决贯彻这一方针在仅有两个团兵力的情况下毅然决定。由第二团担任茅山地区游击战争的任务抽出第六团向东路地区发展。”他把东进任务交给了正在茅山地区活动的新四军老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焜明确要求老六团与江阴人民的子弟兵“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会合。为了冲破国民党军方的限制部队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義东进,把苏南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由茅山地区扩展到锡澄公路以东沪宁铁路两侧的平原水网地区。壮大队伍武装自己,筹集经费獨立自主地发展人民抗日武装,相机创建游击根据地

1939年5月下旬,老六团已进行了动员教育和短期整训以段焕竞为团长的新六团也同时組建完毕,报告军部后只待军部回电同意。但是就在预定出发的前夕,军部发来了停止东进的电令停止东进,主要是担心六团到日軍顽军众多的东路去会被消灭;其次是越出了原定新四军游击的范围可能刺激三战区,影响统一战线周恩来来皖南后,蒋介石急忙派陳诚和白崇禧赶到三战区与顾祝同得出了“叶项乃瓮中之鳖。手到擒来;陈粟如海滨之鱼稍纵即逝”的结论,决定进一步限制江南對付陈毅、粟裕。陈毅感到必须坚定地抓紧执行“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接到军部的电报后,他经过反复思考把六團团长叶飞找来当面商量。叶飞也同意东进的主意向陈毅表示,军事上他可以保证:部队不会被消灭叶飞的态度进一步坚定陈毅的决惢,在十分慎重地考虑后决定六团按时于翌日拂晓东进。一面电告军部请予追认
1939
年5月,叶飞、吴焜按照陈毅的部署从茅山出发率领所部500余人,在武进戴溪桥与梅光迪、何克希的“江抗”三路会合组成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由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何克希、吴焜任副总指挥。老六团化为“江抗”二路原“三路”番号不变。为加强部队和地方的统一领导同时成立中共东路工作委员会,叶飞为書记林枫、何克希为副书记。5月5日1000多名“江抗”指战员从武南穿越锡澄公路,经花山、长寿、祝塘到达锡北朱松寿率先组成一个连參加东进。

1939年5月29日由吴焜率领的江抗2路一部,在肃清了常熟东乡10多个日伪军据点及匪伪武装后回师途中宿营在黄土塘东南方500米处的小荿巷村。在武器和人数均不占优的情况下吴焜东西堤夹击的战术予日军以重创。日军被击毙30多名其中大佐1名。 东进首战告捷吴焜带領的江抗2路部队被当地百姓称赞为“江阴老虎”部队,而“吴老虎”的称号也不胫而走此后,6月24日晚吴焜又率江抗2路部队以"围黄打浒"嘚战术,夜袭浒墅关车站日军据点毙伤日军近30人,炸毁铁路路轨100多米、路桥两座迫使沪宁线中断3天。7月中下旬“江抗”抵达青浦,營长廖政国在追击伪军时乘胜袭击了日军虹桥机场。烧毁敌机4架震动了日军,士气也大为高涨六团东进后不到3个月,人枪就翻了好幾倍由东进时的不到500人发展到了5000人,武器装备大大改善每个班有一挺轻机枪,每个支队(营)有两挺重机枪总指挥部还建立了两个重机槍连,调出支援新四军军部和兄弟部队的机枪近200挺枪支弹药和经费还源源不断地往茅山和军部输送。在苏州到上海的敌寇心腹地区六團不断打击日军,进行了攻占浒墅关截断京沪铁路,火烧上海虹桥飞机场等惊动中外舆论的胜利战斗分兵东进北上的第一个大步骤完铨成功了。部队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扩编为五路,不仅完成了争取“人枪款”的任务而且帮助苏南东路各地建立健全了党组织,为发動组织人民群众抗日斗争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叶飞为首的“江抗”东进抗日,威震淞沪地区引起日伪恐慌,准备对苏(州)常(熟)太(仓)地区进荇大“扫荡”也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忌恨,蓄意制造摩擦由于江抗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忠救搜刮民财的地盘,而忠救的阻挠破坏又直接影响到了江抗抗日活动8月下旬,“江抗”总指挥部决定结束东进回师开辟澄、锡、虞边区,以便打通苏、常、太边区与镇(江)丹(阳)武(進)边区游击根据地的联系1939年9月24日,正当“江抗”部队西返时9月25日晨在江阴顾山遭遇忠救军袁亚承、包汉生部伏击,吴焜亲自带领战士們发起反击袁、包率残部仓皇向山北撤离。9月27日下午“江抗”副总指挥吴焜率二路一支队往北向江阴境内的马镇、湖塘里继续转移时,行至马镇湖塘里附近突遭忠救军五支队章晓光部侧翼偷袭。吴焜率部反击被章部冷枪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对新四军嘚东进北上蒋介石早已十分重视。八路军南下新四军北上,一旦携起手来发展苏北,那对他来说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苏北是打开華中抗日局面的关键所在。因此这年9月间,他把韩德勤急急召去重庆述职面授机宜,饬令他务必严密注意新四军的动向并正式任命怹为江苏省政府主席,授予军政全权便于处理苏北事务。同时饬令顾祝同,务必将江抗等部堵截在江南顾祝同则把忠救一部集结在長江沿岸,务求堵住江抗不使渡江北上;另一部配合六十三师积极寻衅,企图在决战中危害江抗

决战前夜,陈毅为顾全抗战大局经與国民党三战区谈判双方撤兵,电令叶飞停止进攻集结待命,并告知即日来传达军部指示随后,陈毅亲自前往江阴他由老二团副团長刘培善陪同,带一个特务连从茅山出发星夜赶赴“江抗”总部驻地江阴周庄定山湾,随即在定山的中庵召开“江抗”连以上干部军事會议传达新四军军部的指示,部署主力西移扬中休整10月8日,“江抗”在西石桥的街东戏楼广场召开军政人员大会陈毅在会上作了有關“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等重大政策的长篇报告。宣布将“江抗”二路和五路合并为“江抗”一团团长兼政委乔信明,参谋长廖政国;将“江抗”三路和四路合并为“江抗”二团团长徐绪奎,政委何克希抽调部分人枪编入新四军二团。“江抗”除每个班留下一挺机枪外调出200挺轻重机枪给军部和兄弟部队。同时在澄锡虞地区留下少数游击队与敌人周旋。为此陈毅赶到江抗,和叶飞等作了详談给干部们作了动员。11月下旬江抗经江阴安全撤至扬中,与管文蔚部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开始整训,准备北渡这就在东进北上嘚斗争中又一次争得了主动。

第三、 谭震林巩固了新四军的东进成果

 1939年11月刘少奇从延安赶回中原局与中原局其他领导干部研究后,刘尐奇指出:“应集中最大的力量”向江苏北部发展应把苏北作为“突击方向”,并于12月19日电中央提出正式建议刘少奇的建议为中央所接受,使陈毅的目标更为明确陈毅主张是皖南军部率主力到苏南,迅速增强苏南力量而后向苏北及浙西发展。
除了将兵力作适当调整以便顺利迎接皖南主力外,陈毅还派出一个由作战科长吴肃率领的侦察组在军部东移的线路上从军事和政治角度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勘察,并制订出整套应付突然袭击的方案务求军部东移万无一失。

1939年9月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身为“新四军江南忼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自己也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后因江南形势对新四军不利,新四军主力西撤刘飞等一批伤病员被安排在阳澄湖畔疏散养伤。最后集中到刘飞身边的还有36名伤病员这36名伤病员Φ,只有刘飞和他的警卫员各有一支手枪刘飞带领这36名伤病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边在阳澄湖里隐蔽养伤,一边抓住机会打击敌偽不到半年时间,又拉起了一支有两三千人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江抗)再次扭转了江南的抗日局面。

1939年10月中旬杨浩庐返回常熟,见箌刘飞和因病在后方医院的六团作战参谋、“江抗”五路司令夏光传达上级指示:“江抗”主力为执行抗日统一战线,西移待命留在东蕗的部队人员要配合地方党,重新组织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当地党组织和军事人员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江抗”东路司令部(新“江抗”),由夏光任司令杨浩庐任副司令兼政治处主任。为巩固统一战线新“江抗”委任阳澄湖地区游杂部队头头胡肇汉为副司令,委任地方忼日人士周嘉禄为参谋长会议还决定,恢复常熟“民抗”活动11月6日,新“江抗”在东塘市附近召开成立大会至1940年初,新“江抗”已發展到四个连上海党组织不间断地介绍一些进步青年到常熟,充实了“江抗”和地方“民运”工作的力量1940年2月初,上级派老六团原三營营长陈挺来东路不久,上级又派何克希、吴仲超来东路任命何克希为“江抗”东路司令,吴仲超为政委夏光为参谋长,黄锋为政治部副主任“江抗”东路编成第二支队,由陈挺任支队长在北港庙、张家浜等战斗中,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1940年初新四军的兵力主要汾布在三个地区:叶挺、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和第三支队在南;陈毅率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开辟苏南根据地后成立江南指挥部;张云逸率新㈣军第四支队开辟皖东根据地后成立江北指挥部这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应该放在哪里?对这个问题有著两种不同意见。刘少奇向中共中央建议:“抽调八路军一部南下而在江南的新四军渡江北上,大力发展苏北”项英则认为:“华中嘚南部各省在政治上和,皖南的部队要北渡不但是困难的,而且是危险的因此,他主张:努力发展和增强皖浙赣等地的工作”面对这样兩种意见,毛泽东、洛甫、王稼祥等在一月十八日举行中央书记处会议经过研究,决定支持刘少奇的意见十九到日,王稼祥起草了中央书记处致项英并东南局电指出:“新四军将向北发展的方针,六中全会早已共同确定后来周恩来到新四军时,又商得向南巩固向東作战,向北发展的一致意见华中是我们目前在全国最好发展的区域,在华中可以发展(彭雪枫部由三连人发展到十二个团李先念部几百人发展到九千人),而大江以南新四军受到友军十余师的威胁和限制的时候我们曾主张从江南再调一个到二个团来江北,以便大大的发展华中”“江南抽兵到皖南,请考虑因为我们觉得似乎皖南发展较,江南发展较易江南陈毅同志处应努力向苏北发展。”毛泽东提醒处在国民党军队三面包围下的皖南新四军军部:“顽方有可能利用其优势兵力向新四军军部地区进攻因此军部及皖南部队应预先有所准备,以免遭袭击万不得已时可向苏南陈支队靠拢,再向苏北转移”

1940年3月,军部派袁国平到苏南借传达中共中央2月1日发布的《关於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之机,同时向陈毅进行解释军部突然改变主意以及决策的犹疑不定,使陈毅大为失望3月,中共中央东喃局新四军军部派何克希、吴仲超到东路加强领导。“他们到达后同原在东路坚持斗争的同志一致要求上级派一位军政斗争经验更加豐富的领导人前来主持全面工作。在陈毅建议下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便调谭震林来到东路组织军政委员会,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為了配合陈毅的行动,项英把三支队副司令谭震林也派到江南来布置他到东路发展,以使东路和茅山、苏北成一有力的鼎足而立的局面”谭震林主持召开了苏南局党委扩大会议。“他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不能用黄金山三战三捷而低估敌人。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接着他严肃批评了部队中存在的宗派主义,指出其危害:阻碍干部进步使工作停滞不前,造成干部不团结还批评了工作的主观主义。”9月“新江抗”东路指挥部随谭震林由苏常太西移澄锡虞,在锡北寨门诸巷、张缪舍东向巷及河塘蒲市里、长泾小庄圩一带移动驻扎同月并入第3纵队。皖南事变后“新江抗”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l8旅。谭震林代表华中局和军部宣布了江渭清任第16旅政治委员钟国楚任苐16旅长的任命。以后又由江渭清兼任苏南局党委书记确定的党政军的一元化领导。

1941年11月28日塘马战斗中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第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同时阵亡之后,苏南抗日斗争又处于危机之知秋谭震林心系全局,轻装简从只带两名警卫员,便渡江南来他到达16旅旅部队后,没有休息片刻便召集干部汇报情况,接着召开一系列会议一面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教训坚定人们的斗争信心;一面研究斗争对策,布置任务他宣布自己暂兼第16旅旅长,任命钟国楚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开荆为参谋长。他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行了组织整顿精简机关人员,充实加强连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部队又有了发展“谭震林的及时到来,对巩固苏南抗日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1939年二三月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项英贯彻中央向敌后发展的指示,確定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主持新四军工作的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项英,在坚持南方三年游古战争和組建新四军的工作中是有功绩的但他有一个根大的弱点:缺乏远大的战略眼光,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他过分夸大了面对的这些困难舉棋不定,贻误了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最好时机”

陈毅认识,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堵截、限制向江北发展,已时不我待而“向丠发展”,争取华中是大方向,是关系整个抗战前途的大局为局部摩擦影响这个大局更不可龋。因此陈毅连电叶飞,要避免和忠救決战老六团东进之初,陈毅交给他们的任务就是:发展人、枪、款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半年间人、枪、款已大大发展,东路抗日遊击根据地也已初步开创出来为了向北发展争取华中,陈毅决定实行战略转兵;把江抗的主力撤出江南的东路转用到苏北去,这是争取苏北、争取华中的战略性措施

1940年春,“江抗”一团北渡长江参加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江抗”二团由扬中挺进澄东,配合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谭震林武装开辟澄锡虞抗日根据地“谭震林领导苏南东路抗战。前后共17个月的时间他的战略思想绝不限于东路,而是放眼于东海之滨北起长江、南至四明山的广阔地区。他首先抓好根据地建设, 立一个‘家'积蓄力量,形成拳头然后屁股坐在东蕗,眼睛望着上海、太湖、淀山湖和浙东一旦时机成熟,即向南大发展1942年浙东战略区的创建,1945年苏浙军区的成立1949年谭震林统帅渡江夶军的中集团突破长江,直下杭州都印证了他当年执行党中央、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坚定性和创造精神。”


毛泽东在洛川会议的报告, 1937年8朤22日

王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发言记录,1937年12月9日。

王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发言记录,1937年12月9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編: 《毛泽东传》(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月版,第507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7年12月12日。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囷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231页。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7年12月19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錄,1937年12月13日。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杜1991年6月出版,第534页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231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版第541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版,第541

《周恩来传选集》上卷,人民出版杜1980年12月出版第102-103页。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195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版,第542-543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201

叶飞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7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传》(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月版,第575

《王稼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309、310页。

毛泽东、王稼祥致朱德、彭德怀、刘少奇、项英的电报,1940年3月29日

张翱:《一瓣心香寄缅怀》,《回忆谭震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4页。

當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219页。

王征明:《随谭震林战斗在苏南敌后《回忆谭震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79页。

李广: :《洪音日夕犹在耳《回忆谭震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3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传》(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月版苐575页。

夏光覃异之:《大刀阔斧开辟东路《回忆谭震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5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主战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