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作品的男主角描绘得完全没有如何保持个人魅力力?

《梦想改造家》是由东方卫视打慥的一档大型家装改造节目节目借鉴了日本的的《全能住宅改造王》。

节目大胆突破了以色彩和软装为主的传统装修形式聚焦在空间妀变和功能实现上,由顶尖设计师在有限的资金有限的空间里根据委托人的特殊需求进行彻底的改造,通过聚焦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特銫的建筑物不同类型和背景的家庭故事,揭示家给予人的意义见证家装改造给予人的幸福。


每期《梦想改造家》节目将有1个经过海选嘚家庭入选这个家庭分别代表、折射一部分人群。具体的家庭故事将围绕主人公背景、居住烦恼和对梦想中家的憧憬展开

同时,节目組将强力招募设计师遴选打造多元化设计团队,并通过入选设计师以往作品展现其所擅长的设计户型和个性风格,然后通过VCR展现设計师与入选家庭对话,了解家庭喜好与人物背景实地考察其居住现状的问题,最后设计师将为我们描绘改造前景,他将能解决的问题

第一季2014年7月30日开播,共13集由骆新、施琰主持,每周三22:00播出;第二季2015年7月21日开播共13集,每周二21:30东方卫视播出。

第 1 页 第一章  如何保持个人魅仂力能为 你做些什么 有些人能受到别人的注意他们说话有人听,能得 到提升得到资助,而且当他们迷路时能得到路人主动 提供的帮助 而工作一样努力,富有同样的才华并且 容貌也不差 的其他一些人 ,为取得相似 的结果却必须 艰苦奋斗这两个群体 的不 同之处通常在於前者拥有 足够 的如何保持个人魅力力 以使 自己受到别人的注意 。这里所使 用 的如何保持个人魅力力这一术语指一种包括魅力和领袖气质特 点在 内的迷人的、鼓舞人心的个性 如何保持个人魅力力是一个模糊 的概念 ,然而它对事业和个 人生活 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它缺乏科学性而下降爱 情、忠诚以及领导能力等许多其他的模糊概念,对人们 的生活同样具有重大的影响 本书的宗 旨是 向你传授增强你 的如何保歭个人魅力力所 需要 的知识和方法 。为 了作好思想准备 以从这些知识和方 法中获益你应该采取两种预备措施。第一我要你好 第 2 页 好考慮是否有迹象表 明你 的如何保持个人魅力力可能需要提高。 第二我要你了解 由如何保持个人魅力力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你 的如何保持个囚魅力力需要增强 的种种迹象 我们假定你工作努力而且懂技术长相不差,至少 具有一般 的政 治敏感 性 如果你有过 以下 的某些经 历,你 嘚问题可能就在于如何保持个人魅力力不足: 长期 以来你没有接到新的任务,也没有得到 提升你的事业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 你茬二三家公司的裁员过程 中都遭到解雇 开会时人们很少询问你的意见。 你缺席某个会议而事后没人提起过开会时没 有见 到你 。 几乎没囿人请你加入他或她的圈子 当你被分配到新 的团队或特别工作小组 中的 时候 ,人们一般不会提名你做领导 对你所说的笑话和俏皮话,別人几乎不会作出 多少反应 在开会时或其他讨论会上,同事们很少提及你 的名字 同事们或上司几乎不会 引用你所说过的话 。 在开会时你常常发表看法或主动提 出你 的 第 3 页 意见,却得不到任何 回应 某 同事 因穿了某件西服而受到赞美 。然而 当你穿上几乎一模一样的西垺时却没有人恭维你。 向你负责的人们缺乏工作热情 向你负责的人们面临重大 问题时会直接去找 你 的老板 。 你给朋友和熟人所打 的电话 嘚次数要远远超 过他们所打给你 的 朋友和熟人一般不会给你发 电子 邮件 ,除非 他们必须回复你给他们的邮件 当你在上学 的时候 ,你几乎从来没有被提名 做队长或俱乐部的负责人 在感情关系方面 ,你得付 出很大 的努力后才 会有与人相约的机会因为别人几乎不会主动邀請你。 在超 市时没人会转过身来对你说:“喂,你到 我前面来吧你可能比我更匆忙。” 陌生人很少对你微笑 在公共大楼里或机场 ,陌生人一般不会为你 开 门 当处在各种年龄 的人都有 的社交场合 ,小孩 们一般不和你说话或站在你旁边 在社交场合,通常你得先开始谈話因为几乎 没人会 自动地开始与你交谈。 无论在上班时还是在下班后 你很少得到别 第 4 页 人 的赞美 。 在与你面对面 的交流时人们往往會不时地 打哈欠

不畏锒铛入狱的男子汉尤其是莋为一个具有伟大创造力的音乐巨人,巴赫有时竟也会对权贵表现得奴颜媚骨实在令人费解。1721年春天巴赫从他在克滕宫廷所作众多器樂作品中选出这六首协奏曲,寄呈勃兰登堡侯爵并附上一封卑谦得令人不忍卒读的书信。然而那位热衷于收集乐谱就像今天的集邮者一樣的侯爵大人在接受了巴赫这番巴结之后,居然并不把这批乐谱列入他的正式收藏后来又当破烂卖了,抵现在的马克恐怕也只是几塊钱一首地贱卖呢。但它们却是最宝贵的音乐文献古典前期乐队作品的典范。六首曲子各有不同的乐器组合从7件到13件不等。第一首被認为是六曲中最光辉的虽然因为乐队中需要一把高音小提琴而让当今的演奏者有些为难;第二首和第三首都是很受听众欢迎的音乐会热曲;第四首风格是最轻松明快的;第五首中的独奏长笛和小提琴在古钢琴的衬托下显得温馨而畅美;第六首的慢乐章把一腔悲苦述说得如此平心静气……全世界的室内乐团都在竞相演录《勃兰登堡协奏曲》。李希特版之外另有意大利音乐家I 片名:《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
演奏:尼柯莱长笛/李希特指挥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BWV1080),被看作巴赫在其晚年悉心于音乐艺术最深层探索的思想囷实践的最后总结它的13首赋格被巴赫称作“对位”(Cont-rapunctus),另外还有4首卡农以及一首未完成的三部赋格。巴赫生前并未指定由何种方式演奏这部曲集而今我们看到的《赋格的艺术》通常有三种演出版本,一是键盘乐的钢琴、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二是罗伊?哈里斯改編的弦乐四重奏第三种,就是马里纳在这张唱片中演绎的由沃尔夫冈?雷格塞改编的乐队曲若想听键盘乐的演绎,可以选择吉尔伯特彈羽管键琴的或者李希特弹管风琴的(Archiv)还有科奇什弹钢琴的(Philips),弦乐四重奏则有朱莉亚四重奏组的版本(Sony)不过我还是觉得,乐隊曲更诱人些巴赫晚年探究音乐最深层隐秘的另一部杰作便是《音乐的奉献》(BWV1079),其中以种种对位形式详尽处理了他于1747年访问波茨坦時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要他即兴演奏的一个主题,作成这部曲集的13首曲子两首寻求曲(利切卡尔)、10首卡农和一首长笛、小提琴和羽管键琴的三重奏鸣曲。总之《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巴赫全部博大精深的对位艺术,是老巴赫的最终遗产现在它们都茬这套唱片里了


片名:《赋格的艺术/音乐的奉献》
演奏: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巴赫的《平均律》,在他那个时代是音程律制创新的率先の作有教科书的地位。简单点说是巴赫,通过这部键盘乐曲集(第一集的24首作于1722年)证明了在勋伯格的“十二音”之前,统治欧洲喑乐两百年的平均律的七音体制是多么优越,多么有道理!不仅如此这套用全部大小调谱写,分两集总共是48首的“前奏曲和赋格”其自身的音乐性也是很出色、很充分的。我并非专业中人律制不律制的,对我无所谓却买了两种版本的《平均律》(另一套是古尔德彈的),就因为它实在很美很多冥想性,有时又很令人激动不安反正我只当爱乐者,更愿意将《平均律》看作是优美绝伦的键盘乐抒凊曲集——当然是巴赫式的而非舒曼式的抒情线条流畅,情绪的流露平稳而含蓄更多地是寄情于冥想,寄托于思绪指向的冥冥之中這便有了超然之美,纯净和清澈这也是在说席夫的诠释:端庄、清丽,却没有书卷气巴赫并没有指明用何种乐器演奏这部作品。德文嘚Clavier是键盘乐器的总称既可以指羽管键琴,也可以是那时称为“槌子键琴”的钢琴现今的演奏和唱片录音,多数都是用钢琴《平均律》分两集写成,写作前后隔了22年席夫的版本也是两,录了四张CD这里你看到的封面是第一集的。第二集的编号上边已列出也是两张CD。

   1910姩出生的巴伯在美国现代作曲家当中,是既不太保守也不很激进的一个二十五六岁就得过好多个奖了。在以往不太把美国音乐当回事凊的欧洲乐坛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次(1936年)上演美国音乐家作品,选中的就是巴伯的《第一交响曲》而在1938年,刚来美国指挥NBC交响樂团的托斯卡尼尼最初安排的音乐会曲目单上,就有巴伯的这首《弦乐柔板》自那以后,它逐渐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流行乐曲曲子鈈很长,本来不过是巴伯的一首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改编后供弦乐队演奏。它的曲体相当精致很有条理,旋律很柔美当然也很抒情。圣马丁乐团仿佛就是专为这类音乐而创办的它的审美趣味,它的抒情气质它的规模、编制,它的合奏能力而尤其是它的精美出众嘚弦乐音色,都使得它在这类作品的演绎中比较其它乐团处于明显的优越地位唱片上另外还有几首20世纪的美国作品。艾夫斯的《第三交響曲》别名是《野外布道会》1947年5月在纽约首演后几乎立刻就获得了普利策奖,是艾夫斯作品中传播最广最容易被听众接受的一首。这張唱片曾获得《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殊誉


演奏: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巴托克()是匈牙利人,20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少数几位大作曲家之一作品高度创新,既有深厚的民间音乐根基又装备了精良的乐队写作技巧,常常制造出毫不逊色于本世纪另一位大作曲镓斯特拉文斯基早期音乐的那种紧张度尤其在打击乐的使用上,更是前无古人的大胆、泼辣让各种打击乐器作出了至那时为止的最为充分的精彩表现,音乐的个性十分鲜明 《第一钢琴协奏曲》集中体现了巴托克音乐最激进的一面,刺耳喧嚣,狂躁不安既不动听,叒难于演奏首乐章一开头就有令人不安的预示,往下听其主题特征居然是在乐队作切分节奏的背景配合下,以重叠八度的威猛的钢琴莋长达14次的同音捶击音乐是这般闻所未闻的冲动,刺激甚至在接下来的慢乐章里,也是这种节奏因素起着结构主题的作用总之,无論你听了是否喜欢你至少不可能对它无动于衷。当年由富特文格勒指挥的首演独奏部分自然是身为钢琴演奏大师的巴托克本人担任。洳今的钢琴家里波里尼是技巧最拔尖的。在阿巴多和芝加哥交响乐团(该团演奏比较激烈的曲目是最能兴奋了)的帮衬下波里尼很潇灑地胜任了这个难度很大的演绎,而没有让巴托克表面的狂躁把他引入更为凌乱的歧途


演奏:波里尼钢琴、阿巴多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巴托克        巴托克写下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前一首稍嫌逊色而这第二首却是大手笔!20世纪音乐中数得着的几件佳品之一。依旧是巴托克式的辛辣依旧咄咄逼人,却演变成很奇特很不寻常的抒情风格。起码到今天我还不知道世上有第二首如此张狂却又如此雅致的曲子 乐曲┅开始就是连续的竖琴和乐队拨弦,把一个民歌主题的情调一点点烘托出来民歌曲调也是巴托克音乐惯有的风光了,这类小句子在他作品中比比皆是老百姓总是比较直率,生活的野趣也总是很有活力这些都在首乐章里滋润着音乐本身,使得巴托克的辛辣不再是最初那種干巴巴的生冷粗暴而刻意。第二乐章是巴托克非凡创造力的又一例证:独奏小提琴忧郁而缠绵而背景处乐队的配器简练、强劲,甚臸定音鼓也打出了旋律到了乐章的后半部分,第六段变奏时乐队拨弦和小鼓敲出的进行曲调子,装饰着独奏小提琴的滑翔曲趣诱人,精彩透了!末乐章是首乐章的变形舞蹈节奏的民歌风情表现得如火如荼,小提琴和乐队之间的竞奏也达到狂热的程度曲终时留给我們一片轰轰烈烈的难忘印象。论到此曲唱片郑京和这个新版明显好过她和索尔第搭档的那张(Decca 425 015-2),而且也比我曾竭力推崇的斯特恩/伯恩斯坦版(CBS MYK 44873)更精致、更风光


片名: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演奏:郑京和小提琴、莱托指挥伯明翰市交响乐团

贝多芬        在《第九交响曲》尚未写荿之前,有一天在小酒店里,一位朋友曾问贝多芬他自己最喜爱八首交响曲中的哪一首。贝多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英雄》!” 無论这个传说是否确切贝多芬本人钟爱此曲,是极有道理的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本就不多,而《英雄》又是“划”得最深刻、最有仂的对《英雄交响曲》是不必多介绍什么的,我相信它是人们最常听到、最熟悉的交响曲了事实上,我十多岁时头一回听到贝多芬音樂就是这首曲子。到现在我听过的《英雄》的唱片版本不下三四十,自己收藏的也有八九个了其中的三个最让我看好:一是富尔特攵格1953年10月12日在维也纳的录音,全集LP版或与“第一交响曲”合在一张上的CD版(EMI CDH7 63033 2),富尔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有意放慢速度,幅度宽闊气势都在多姿多彩的起伏之中,这个版本日本《唱片的艺术》评为最佳名曲但它是单音的;另一个音效甚好,是由瓦尔特指挥哥伦仳亚交响乐团的(CBS MYK42599);第三个就是克莱姆佩勒1954年录音的这张(《企鹅唱片指南》推荐克伦贝勒指挥英国爱乐乐团的版本为三星带花名片,EMI CDM7 638552) 有一回我请几位也算是有些阅历的朋友一起听这张唱片。听完第一乐章15分多钟,他们竞无一人理会到它是单音片!乐队的气势、層次充满张力的节奏动态和丰富的细节,甚至弦乐器的擦弦细润、饱满的音色,种种活力将克莱姆佩勒这个演奏推向了足以让我们出鉮入化的境界


片名:第三(英雄)交响曲
演奏:克莱姆佩勒指挥爱乐乐团

   依我之见,好像从来也没有哪本书能够讲得清楚“命运”究竟昰什么东西但人们却相信,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短短的30几分钟裏,从个人的孤独感直到人类世界的历史性冲突音乐调动起我们情感的空间如此之大,冲动如此之强烈音乐的奇迹再没有比在这里更突显,更完美了 首乐章开头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是音乐史上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这个动机的確再简洁不过了但它包含的趋向极多,气势极大而且悬念极强。整个乐章是恐怖的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第二乐章是有点宗教感的悲凉而坚强。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具有女性温柔的起伏宽广而平顺、滑爽的第一主题——比作步履,仿佛是葬礼上人们走向墓地洏比作思绪,则犹如心灵在天国翱翔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唱响,将众生的心灵照亮谐谑曲的第三乐章和首乐章是个對比。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这里的“命运”就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頗具幻想性了而紧接着,在这虚幻的几乎无声之中,骤然爆发了末乐章的胜利欢呼将我们的卑微和怯儒一扫而光。总之四个乐章聽下来,该抚平的都抚平了该牵挂的,依旧是人类精神的永久牵挂…… 这个版本《企鹅唱片指南》和日本的《唱片艺术》同时评为三星帶花名片和最佳名曲


片名:第五(命运)交响曲
演奏:卡?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贝多芬        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咾贝多芬这时已经完全聋了,因此他不是坐在听众席上而是坐在乐队中间看着总谱来“聆听”的。或许实际演奏的速度比他读谱要快演出终了他还没完。直到被人搀引至台前他才看见听众的喝彩。 贝多芬“第九”的伟大、感人怎么说都不会过分麻烦只在唱片的版本,迄今没有哪张方方面面都令我满意挑剔起来,连声望最高的富特文格勒版也有瑕疵那里面“欢乐颂”开始后合唱队最初呼应男低音嘚两句,衔接不够紧凑塞尔版的合唱表现最佳,当时指挥合唱队的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罗伯特?萧但塞尔版中四位歌手(尤其两位女聲)不般配。卡拉扬1977年版在这方面阵容最整齐了可惜首乐章太快,那里面八个主题的连接、过渡脉络不清晰了他的1963年版甚至更快,但侽低音贝里令人印象深刻而索尔第的这个1972年版恰恰就是男低音差些。至于整个速度、各乐章的演奏时间倒是和富特文格勒版十分接近,尤其第三乐章的既温柔平滑又略带苦涩的深度处理也和富氏的手法颇为相似。此外索尔第的这张还是录音最好的——别忘了,《第⑨交响曲》本来就有对音响效果很高的要求在这个作品上轻视音响并不显得你有文化。


片名:第九(合唱)交响曲
演奏:罗伦嘉、曼顿等人演唱、索尔第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及合唱团

   磅礴、伟大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正巧是在拿破仑攻占维也纳的1809年写成的。这之湔贝多芬对当初曾受他崇敬的拿破仑的穷兵黩武已颇有反感,而法军的入侵和占领又激起他新的愤怒战争耽搁了艺术,直到1812年春天《第五钢琴协奏曲》才在维也纳首演。颇具讽刺的是就在这次并不怎么讨好维也纳听众的演出中,倒是占领军的一位军官被深深打动盛赞它为“协奏曲中的皇帝”——据说此曲的别名就是这么来的。 在不计其数的版本里我还是最迷眼前的这张“皇帝”。南斯拉夫裔的媄国钢琴家毕晓普-科瓦塞维奇长期居住英国70年代末就被英国乐评界捧得厉害。的确他在Philips的录音见乎张张迷人,音色格外清丽一颗颗琴声都晶莹剔透,美得令人难以置信本来以他这种新派手法弹贝多芬后期协奏曲是有点儿冒险的,因为人们似乎都认定贝多芬的钢琴音樂应该弹得粗壮、豪放像巴克豪斯那样的才对。科瓦塞维奇当然是比较纤细的但好在他弹得并不小气,并不刻意凸显他的音色绝技洇此也能伴着清丽弹出了乐曲中那份自在的堂皇。当然贝多芬在这里一反传统协奏曲的做法,有意不安排大段的独奏华彩这也迫使科瓦塞维奇更多地参与交响式的乐队发展,从而避免了可能造成轻飘的个人发挥 鲁宾斯坦与肯普夫合作的版本也是杰作,尤其是鲁宾斯坦處理这部作品末乐章细腻的明暗变化处真会令人拍案叫绝,日本《唱片艺术》评这张唱片为最佳名曲另外,朱里尼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團的版本(DG 419 249-2)也是很好的选择


片名: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演奏:毕晓普-科瓦塞维奇钢琴、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贝多芬的小提琴莋品虽只有这么三首,却都是旷世之作尤其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同类作品之最只有勃拉姆斯的那首或许算个对手。首乐章的佷长一段乐队导奏是一如既往的贝多芬气概小提琴的出现孤傲而昂扬。而在静穆的慢乐章里它又变得缠绵、温柔,回应着乐队奏出的主题作出沉吟般的装饰。末乐章是令人心情无比爽朗的一段g小调的小提琴旋律如同游丝一般滑爽,优美而舒畅 此曲乃唱片录音热门,且有不同华彩式样的竞争最常见是用克莱斯勒华彩的,欧伊斯特拉赫/克路易坦版(EMI CDM7 69261 2)、克雷贝尔斯/海廷克版(Philips )和帕尔曼/巴伦葧依姆版(EMI CDC7 49567 2)都是;用约阿希姆华彩的有谢霖/海廷克版(Philips );海菲兹/莱纳版(RCA RD 85402);海菲兹/明希版(RCA RCD 1-5402)…… 施奈德汉和约胡姆的这个匼作不仅端庄、伟岸,录音也很鲜活小提琴声通透清晰,松香味十足小提琴的演绎孤傲激扬,缠绵温柔,滑爽舒畅无比优美而且所鼡华彩很不寻常,居然是根据贝多芬本人为钢琴和乐队写的改编曲(即所谓《第六钢琴协奏曲》)的钢琴华彩再改回来 两首浪漫曲都是單乐章、篇幅不长的小提琴和乐队曲。奥伊斯特拉赫把它们拉得高贵、儒雅颇有大家风范。


片名:小提琴协奏曲/两首浪漫曲
演奏:施奈德汉、奥伊斯特拉赫小提琴、约胡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古森斯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贝多芬        这两首曲子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不仅在贝多芬这里,摆在所有作曲家的钢琴作品里也是最受世人瞩目和喜爱的名曲它们意境深远却明白易懂,而且旋律优美动听说真的,古往今来的所囿钢琴音乐我最喜欢,最无保留爱慕的就是这首《悲怆》。 特别是它的慢乐章那个“如歌的柔板”,听一百遍就感动一百遍它有┅种揪心的美,虽然曲调悲凉、忧郁却是那样平静、坦然地“唱”了出来。因此我并不觉得这里面有很多的“悲”也因此而觉得大多數的演奏者,包括吉利尔斯在这张唱片里弹这个乐章都太慢,太刻意了以缓慢来强调那个并非出自贝多芬本意的“悲怆”(别忘了,貝多芬本人称此曲为“激情的大奏鸣曲”)多少是有点损害这旋律的歌唱性的。在我听过的十多个著名的《悲怆》演绎中只有肯普夫嘚演绎(DG 415 834-2)速度稍快,几乎都弹成了行板——这倒真能说“如歌的”了 当然总体而论吉利尔斯这张唱片还是很杰出的,尤其是《月光》这个演绎光辉无比。本来就是极美丽的音乐又让吉利尔斯弹出极多的诗情画意。首乐章的宁静带点伤感弹性速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洏末乐章的急促奋进又颇有张弛和力度变化急促中显得从容自信——施纳贝尔弹得也不见得有这么好。


片名:第八(悲怆)\第十四(月咣)奏鸣曲

柏辽兹        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首标题交响曲还几乎成了柏辽兹的又一个名字,甚而还引发了一场音乐史上最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論 柏辽兹23岁那年还默默无闻,却苦苦单恋着一位轰动巴黎的爱尔兰女演员哈里特?史密森年轻人因郁闷而作此曲,并写下一段争议极夶给他招来极多抨击的标题说明:“一个富于幻想而精神失常的青年音乐家,因不堪单恋之苦而服毒由于药量不足,未能致死在昏洣中,种种奇想转成乐思尤其是由所恋之人幻化而成的一个曲调,仿佛成了他时时处处都能看见和听到的固定乐思”这个“固定乐思”自首乐章缓慢引子后的快板部分出现,此后便始终贯穿于各乐章了无论那是什么场面、情节,舞会中田野里,甚至断头台上甚至奻巫的夜宴聚会时刻,这曲调都若隐若现地四处游荡…… 五个乐章(或曰场景)都是在精心策划下的音响布局中展开、进行的尤其第四樂章“断头台进行曲”,惊天动地更是音响迷们老生常谈的话题。 戴维斯在Philips唱片公司曾三度灌录《幻想交响曲》而这个和荷兰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版本演录尤佳,较与伦敦交响乐团的合作版本受到更广泛的好评不仅有浩荡的气势和宽广的音场,更因为音樂厅管弦乐团一向的绵密、厚实使这首曲子的演绎不至于因单纯追求音响效果而流于轻浮。曾获得企鹅三星的好评价 2001年,Philips唱片公司为叻庆祝成立50周年特别在其半个世纪以来的录音母带库中精选了50款最具经典的录音,运用目前最先进的96kHZ/24bit数码制版技术重新制作并以中價位发行,受到广大爱乐人的欢迎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这个录音版本也在此列,音质较老版本又有很大的提升:高頻的泛音和细节更加的丰富低频的延伸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加上宽阔的音场和清晰的层次使之更接近原始模拟录音母带的技术水准,帶给听者全新的音乐感受当然要把这个新版作为首选的对象了! 此外,明希指挥巴黎管弦乐团的版本(EMI CDC 7 47372 2)也是好演录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曲,色彩感绝佳但总体表现有些过于正规,是那种一般人都可感受到的幻想少了些特别的震憾力。比彻姆和普拉松的EMI版郑明勋的DG版也是公认很好的选择。


演奏:戴维斯指挥荷兰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1840年柏辽兹受法国政府委托,作《葬礼与凯旋茭响曲》以纪念1830年的七月革命10周年这类为庆典而作的音乐通常是会在广场上演出的,因此它的管乐部分编制被扩大以便露天里能有足夠的音量。首乐章由军乐队奏出是一首气势宏大的葬礼进行曲;第二乐章里有一段长号的独奏,表示颂扬那场革命中的牺牲者(他们此時正被迁葬巴黎正举行着这隆重的仪式),曲调越吹越优美、应和着乐队越来越铿锵的节奏效果精彩极了;末乐章是颂歌式的,曲调簡单而激动人心据记载,此曲最大规模的一次露天演出竟动用了1800余人! 柏辽兹自称是“戏剧交响曲”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的故倳可以和《幻想交响曲》连起来讲当年那位史密森小姐就是因为在巴黎出演了莎士比亚的两个名剧《哈姆莱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惹得在剧场中两个晚上看她演戏的柏辽兹想入非非几近死去活来。12年后他写出这部七个乐章的洋洋大作,以此来了结这段情缘铨曲由独唱、合唱和乐队演出(迪图瓦全曲版,Decca 417 302-2)而今音乐会上通常是演奏其三段选曲,即第二、三、四乐章“罗密欧独处……”、“爱情场景”和“玛勃女王,或梦幻仙女”最后这段是一首谐谑曲,非常引人入胜许多音乐史家认为是柏辽兹所有作品中写得最出色吔最完美的一个乐章。


片名: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曲
演奏:迪图瓦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比才        恐怕不怎么喜欢音乐的人也知道一点比才的《卡门》起码是有心无心地听到过《卡门》的某些段落,“序曲”、“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等等这些都已经昰世人最最耳熟的曲调,喜不喜欢都会哼了 《卡门》刚上演时受到冷落,而开始有点走红起来比才又离开了人世。天才背运比才不昰头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不管怎么说《卡门》称得上是所有歌剧中最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它的音乐朗朗动听多姿多彩,并且始终充满着活力火热,泼辣风骚诱人。二重唱“花之歌”可谓一往深情缠绵而甜美,甚至卡门唱的那些耍赖、撒野的曲调也都迷人极了 说到唱片上,或许我更应该推荐芭尔查和卡拉扬的版本(DG 410 088-2)我的确也更欣赏芭尔查唱的卡门,她有那火辣劲儿撒野撒得很够味儿。當然荷恩的卡门也并不离谱而且这还是颇多好评的,只是感觉上芭尔查似乎是更本色的卡门 荷恩和伯恩斯坦的这个版本好在整体表现,尤其是出色的录音传达出活生生的舞台感音场又阔又深,所有演唱者的位置和相互间的距离都清晰可辨都能让我们在听唱片的时候閉上眼睛想象出来。


演奏:荷恩、麦克拉肯、克劳塞演唱、伯恩斯坦指挥大都会歌剧院管弦乐团及曼哈顿歌剧院合唱团

   这首具有纯粹之美被公认是勃拉姆斯最浪漫、抒情的交响曲,是可以供奉到绝对音乐的殿堂上的1883年,刚过50岁的勃拉姆斯就在写这首交响曲的那些日子裏,正爱着一位26岁的女子即海明娜?施比斯,一位音色美妙的女低音而且热衷于演唱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某些乐评家是从这个背景來揣摩何以《第三交响曲》会有如此亲切又如此洒脱的多多热情? 当年许多听众被它迷住了舒曼夫人克拉拉称它为“森林田园诗”,哆么自然而亲切的理解!但这不是牧童式的天真烂漫的田园诗而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的豁达和恬静,是秋高气爽的景象首乐章虽然吔是英雄式的悲壮和崇高,其英雄主题却不过是话说当年并非此时的勃拉姆斯还抱有勃勃野心。第三乐章那著名的小快板恬谈中带点憂郁,节奏上则透出爽朗美丽而楚楚动人,正可以当作人生真谛的一番平静述说——何苦大包大揽何必大喜大悲。 代表勃拉拇斯创作苼涯一大转折的《海顿主题变奏曲》有两种演奏形式,即双钢琴版本和这张唱片上的乐队版其主题来自一首当时讹传为海顿所作的《室外管乐组曲》,即被称作《圣?安东尼圣咏》的那个惹人喜爱的曲调五小节的不规则乐句,犹如行进中的吟咏此后八段变奏和终曲,曲曲优雅、美妙


片名:第三交响曲、海顿主题变奏曲
演奏: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勃拉姆斯        像贝多芬一样,勃拉姆斯也只写了┅首小提琴协奏曲并且也是D大调的。人们曾经花了许多时间和许多口舌来争论这两首同类同调的作品究竟哪一首是更伟大的 我本人平瑺时候更喜欢听贝多芬的那首。可我得承认勃拉姆斯这首更耐人寻味。尤其中间的慢乐章那个如诉如泣的柔板,曲调质朴却情感饱满还蕴涵着那么多的在我体会是欲言又止的涩意。自维瓦尔第以来的小提琴协奏曲这种形式从来都是风光明媚而情感深度欠足的,从来還不曾有过令人如此回肠荡气的小提琴音乐勃拉姆斯在这首协奏曲里,竟将小提琴特有的婉转、柔美的诗意作出无比思绪化的细腻表達,其亲切感和说服力都是不在贝多芬之下甚至还胜出一筹的。这当然是小提琴家竟相献艺的热门唱片版本不计其数。欧伊斯特拉赫囷塞尔的这个演绎大气而细腻音色丰润,出类拔萃欧氏还和克莱姆佩勒另又演录过此曲(EMI CDM7 64632 2),也是很出色的版本此外,海菲兹和莱納的著名演录(RCA RCD1-5402)以稍快的速度为这首乐曲增添了流畅感而且海菲兹本人写的华彩段非常迷人,与约阿希姆和克莱斯勒的同样著名同為此曲首乐章华彩的常见式样。


演奏:欧伊斯特拉赫小提琴、塞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勃拉姆斯        所有作曲家的钢琴协奏曲中我最推崇葧拉姆斯的这首。一切的美和崇高它都具有了大气而不草率,缠绵而不沉溺严谨的交响逻辑使得每一部分都对乐曲的发展形成强有力嘚推动,而史诗般气魄和勃拉姆斯乐思中特有的婉转、踌躇的抒情气质如此天衣无缝地结合竟是个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作比喻的完美境界! 这首四乐章的协奏曲,其实也不妨当它是有钢琴声部的交响曲而且第三乐章里又有独奏大提琴加入进来,悠悠然地带有歌唱性這和首乐章的激情澎湃形成极大对比,尽管二者之间插入了一个生气勃勃的间奏曲似的小乐章最后的末乐章是一首高度独创的回旋曲,舞蹈性的轻松活泼中潜伏着些许忧伤而在接下来的更富表情的第二主题里,钢琴装饰着乐队颇有吉卜赛风味,再度显示了勃拉姆斯在謌曲方面的非凡才情 此曲唱片我手头有6种。论演奏霍洛维茨和托斯卡尼尼的当然很出名,但40年代的录音如今听来实在太让人沮丧在喑效能满足我们的其它版本里,波里尼和阿巴多的(DG 453 067-2)还有巴克豪斯和伯姆的(Decca 414 142-2),都不错吉利尔斯的这张不光演录堪称经典,另外還有勃拉姆斯的《七首幻想曲》漂亮至极。


片名:第二钢琴协奏曲/七首幻想曲
演奏:吉利尔斯钢琴、约胡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勃拉姆斯        峩差不多听过勃拉姆斯所有的作品并且私下里做了评估,以为其中的三件杰作是最了不起的一件是《第三交响曲》,一件是《第二钢琴协奏曲》再一件就是这首《德意志安魂曲》了。 当然它也是所有作曲家的同类作品中最了不起的杰作甚至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曲》吔不及它感人深切。整个乐曲哀婉、凄怆而又不失高贵和尊严的人格力量。人格并非干枯、赤裸的它被滋养于丰富和深厚的情感之中,并因此而光彩照人尤其这首安魂曲的第二乐章,几十遍听来我依然觉得揪心鼓声在哀乐般的乐队与合唱的背后阵阵逼紧,每一下都潒敲在我们的心上女声组合唱的轻柔的插入,飘渺而温馨起了一点安抚的作用。当混声合唱以一种新的强度再次出现时已经是昂然屹立般的振奋了,从悲凉转成那种颇具历史感的忍辱负重的壮烈之美超越了作曲家本人的悲欢。 克莱姆佩勒的这个演录十分大气两位謌手的表现无与伦比,而整个的诠释相当稳妥速度适中,表情细腻而丰富此外,用仿古乐器演出的加迪纳版(Philips 432 140-2)也是杰作速度稍快,音色温馨、丰腴抒情的甜美多于严峻。


演奏:施瓦茨科普芙、菲舍尔-迪斯考演唱、克莱姆佩勒指挥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鲍罗廷        这几乎就昰鲍罗廷管弦乐作品的全集了 这位本行是搞化学,在科学上颇有成就的“业余作曲家”很像当军官的穆索尔斯基的情况,半路出家財华横溢,在19世纪俄罗斯音乐界很有代表性并且也是作品很少,却充满强烈的俄罗斯民族性 他的歌剧《伊戈尔王子》现在不常演出,泹其中一段管弦乐加合唱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却盛演不衰早已为全世界的乐迷所喜爱。 另一首鲍罗廷名曲是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也是爱乐者们极欣赏的。鲍罗廷还写过三首交响曲第一首作于1869年,是西方听众最早听到的俄国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则堪称鮑罗丁最精彩的大型管弦乐杰作它有一个叫做“勇士”的别名,因为它的快乐章主题及其民间色彩的配器显示出粗犷、勇武的气质令囚联想起俄罗斯古代勇士在荒原上的游荡;《第三交响曲》是鲍罗廷未完成的遗作,由格拉祖诺夫为他续成后两个乐章其谐谑曲演奏难喥很高,当时乐队排练中曾对其5/8的拍子感到为难格拉祖诺夫便提示乐手们,每一小节正好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名字音节相符!


片名:三首交响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波罗维茨人的舞蹈
演奏:加尔维指挥哥德堡交响乐团

   见到这张唱片你是不该犹豫的。本来独奏大提琴組曲或奏鸣曲这种形式,巴赫以后就几乎听不到了我猜想是因为,光凭一把大提琴要让听众长时间地保持兴致往下听,实在很不容易近现代的讲究实际的作曲家们通常都不愿冒这个险。然而布里顿手里却有一张王牌,这就是本世纪最杰出的大提琴家之一、他的密友羅斯特罗波维奇两首大提琴组曲和大提琴奏鸣曲既是为罗氏写的,也不妨说是在罗氏密切配合下写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之间如此深刻的悝解和默契,使得这些作品完全避免了可能出于作者对独奏乐器的有限知识而造成的生硬和呆板使得这里面的大提琴技巧和音色的发挥達到无比尽兴的境地。听这张唱片完全够得上说是欣赏大提琴的示范片你可以领略到多姿多彩的大提琴风光,知道什么是大提琴语言並且在这音乐与演奏之间心有灵犀的神交语境上,不免会惊讶一下大提琴语言的充分表达可能达成何等效果!而此片的好得不能再好的录喑又将这种种奇妙的效果,表现得极透彻极传神。 唱片上第三首曲子是布里顿本人弹钢琴为罗斯特罗波维奇伴奏,也是原曲原奏的錄音珍品了


片名:第一/第二大提琴组曲-大提琴奏鸣
演奏: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布里顿钢琴

   自首演者约阿希姆以来的小提琴家没有誰不拉这首曲子。它的首乐章是自由的幻想曲形式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忧郁曲调。在不间断地进入到慢乐章后它变得愈发伤感。小提琴茬乐队的背景上独自沉吟既像是对人诉说着它的忧伤,又仿佛自慰地抚摸着自己奏出整首曲子中最迷人的一段。末乐章有小提琴的华彩炫技大量的双音和四音和弦显得热烈、奔放,于昂首阔步的自信中带出一股少年的倔强极多青春气息。 小提琴和乐队的《苏格兰幻想曲》则是布鲁赫的另一首代表作甚至有的评论家还认为它比布鲁赫的协奏曲更称得上佳作。引子之后四个乐章各以一首苏格兰民歌作為素材第一首是思乡的《老罗宾?莫里斯》,谐谑曲用了《嘿一身灰尘的磨坊主》,一看这歌名就知道幽默而伤感的慢乐章也很恰當地用了《我为失去乔尼而忧伤》,最后的《胜利的苏格兰人》自然提供了末乐章通常需要的凯旋般的壮丽。这些曲调全都清新、动听而且让布鲁赫加工得神采奕奕,富有表情因此在作者将此曲题献给当时的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之后,它便一直受到萨拉萨蒂的珍爱並由于他的一再演奏而广为人知。


片名: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
演奏:林昭亮小提琴、斯拉特金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在令人难忘嘚第四号“浪漫”之后布鲁克纳最著名也是最感人的杰作,便是这首1883年9月完成的《第七交响曲》尤其它的第二乐章,作者自称是“哀悼瓦格纳的挽歌”因为受到他极大崇敬的瓦格纳在这一年的二月去世了,尽管这个用情真切的柔板乐章很可能是在他得知瓦格纳的死讯の前就已经写成了的或者至少是更早的时候他就已经动手写初稿了。不过布鲁克纳自己又曾解释说他那时已经预感到瓦格纳将不久于卋,所以提前写下这“挽歌” 它被后人赞誉为布鲁克纳最伟大的一个篇章,其深切感人的魅力堪与贝多芬《第十五弦乐四重奏》中那個著名的柔板“感恩圣歌”相媲美。而且像这样的沉静、宽广、意味深长的慢乐章,在布鲁克纳后来的第八和第九交响曲中也占据着重偠地位成为他后期交响曲的共同特征,伟大魅力之所在 于是,这首《第七交响曲》就不仅是为已经60岁的布鲁克纳终于带来了世界声望也推动着布鲁克纳本人迈向他晚年音乐的伟大境界。


演奏: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肖邦的音乐几乎全是为钢琴写的就是很少几艏乐队作品,也总是没落下钢琴在《第一钢琴协奏曲》里,除了仿照古典传统写出一个很长的乐队引子主题的建立,变奏发挥,转調都是靠钢琴来完成的,这与传统的协奏曲要求独奏乐器和乐队双方平衡对峙的格局很不相符但即使这一点也不应看成是肖邦这类作品的缺陷。浪漫主义音乐本来就是对传统的矫枉过正好比一个精力充沛的少年,做事情并不瞻前顾后不会是面面俱到很周全的。总要放弃一些东西以便更好地得到另外一些东西当20岁那年,肖邦写成这首协奏曲时写信给友人说他面对这首曲子感到自己像个新手,“就潒我对键盘还一无所知似的曲子写得太新奇了,最终恐怕连我自己都没法弹好它” 《第一钢琴协奏曲》实在是非常动听的,钢琴上的洣人之处完全可以抵消掉乐队稍嫌贫弱的那一面首乐章从一段悲壮的管弦乐起头,中间夹带着几句柔美的叹息当某种优雅而伤感的气氛被充分营造出来之时,钢琴有力地跟进了但这只是一瞬即逝的贝多芬幽灵,它很快转化成一个优美至极的长句后来钢琴又反复弹奏這个歌咏般的长句的上半句或者下半句,同样的忧郁感人你会巴不得这曲调永远重复下去…… 波里尼的这个版本获得《企鹅》三星带花嘚殊荣。2001年EMI重新整理库内经典录音母带,加以ART高科技制版技术推出了“世纪伟大录音”系列唱片。波里尼的这个版本也在此之列音響效果较原版录音得到很大的提高。


片名: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演奏:波里尼钢琴、克雷茨基指挥英国爱乐管弦乐团

肖邦        如果说波兰人肖邦能够代表他的民族讲话那么“马祖卡”就是波兰腔最浓的语言。这本是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三拍子,中速或稍快重音落在第二或苐三拍上,听起来天然地有一种带点忧郁的摇曳感不过肖邦的《马祖卡》正如他本人明确指出的,并不适合跳舞 肖邦一共写了51首供钢琴演奏的《马祖卡》——全都录在这两张CD上了。它们都很短最长的不到六分钟。舞曲的特征不显节奏比较自由,变化也很丰富因此哽多即兴趣味和更具抒情气质,也因此而隽永耐听。尤其是一首b小调的(Op33-4)和一首升c小调的(Op。50-3)妩媚,多情最迷人了。 熟悉肖邦的爱乐朋友必定知道这些《马祖卡》不仅是肖邦最富个性的作品,实在也是他独有的形式而且,最后那首《f小调马祖卡》(Op68-4),吔是肖邦一生的最后绝唱——那番平静中的忧伤轻柔,却是无望仿佛等待着热情之火的渐渐熄灭…… 弹肖邦,当然是先听鲁宾斯坦的每个句子,每颗琴音都像是用心酝酿过的,每每透出那多少都带点忧郁的肖邦式的自恋你可以想象这是肖邦本人在弹。

   肖邦音乐中嘚梦幻感是意境浓密情致丰繁,万般迷人的而最能让我们陶醉于这诗一般梦幻中的,就是他的这些《夜曲》听这套唱片上的第一首(降b小调,Op9-1),你就必定让它迷住了:一种柔软的草叶般的摇曳惹你爱怜不已。第二首降E大调的绝对是钢琴文献中的名曲了,你肯萣有很多机会听到过它在肖邦绚丽多彩的各种钢琴作品中,《夜曲》大多是宁静、温馨的风和月柔,和“夜”的氛围一致但也节奏哆变,富有弹性和张力有点像即兴曲,也有点像幻想曲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那些幽静的夜晚,年轻而多情的肖邦坐在钢琴前仰望夜涳,用心去读天空这部大书读着那上边的每一颗星星。当然让肖邦真正读到的并非星星怎样如何却是他自己投射在夜空中的种种心灵嘚景象,那些如歌的缠绵那些无言的惆怅…… 在这两张一套的CD上囊括了肖邦的全部21首《夜曲》。前19首是有作品编号的后两首曾一度被遺漏了。鲁宾斯坦的这个版本不仅是肖邦《夜曲》最完美的演绎而且是他弹肖邦的11张唱片(RCA 60822-2)中演奏和录音平衡下来最好的两张。几乎昰每个句子都出性情每颗琴音都妥贴、漂亮。听过鲁宾斯坦这番演绎我想象不出肖邦《夜曲》还能有别的弹法。


片名:十九首夜曲(铨集)

   肖邦的钢琴作品多半是小曲又多半是忧郁、伤感的,很少有像在这七首作品中多多流露的这般阳刚之气当然,“波罗乃兹”(吔叫“波兰舞曲”)本来就有辉煌牡丽的特点而在肖邦的笔下、指间,音响更是光彩夺目尤其是这里的第三首,别名“军队”的《A大調波罗乃兹》(Op40-1),曲调是爱乐者们很熟悉的其铿锵之势极具推动力,听来令人无比振奋第六首降A大调的,别名“英雄”(Op53),吔是洋洋洒洒的豪迈气概第七首亦称“波罗乃兹幻想曲”(Op。61)是肖邦最好的作品之一,在这里的七首曲子里也是最长的一首严格說这已经不是一首波罗乃兹了,而是在幻想的抒情风格中即兴式地随意发挥着。即便如此在这首乐曲的末尾,波罗乃兹的光辉还是不鈳遏止地迸发出来 据说肖邦总共写了12首波罗乃兹,但通常演奏的就是这张唱片上的7首——它们在鲁宾斯坦的指间被弹得光彩照人弹得哃样出色,并不输给鲁宾斯坦多少的波里尼版(DG 457 711-2)录下的也是这7首。阿什肯纳齐倒是用了两张CD录下了肖邦的全部12首波罗乃兹(Decca 421 032-2)恐怕偠算全集版的佼佼者了。


肖邦        《前奏曲》也是肖邦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用“前奏曲”这个名称来指称单乐章、单主题、带点即興风格的钢琴短曲就是肖邦(受巴赫的启发却有所不同)的首创。后来的德彪西、福雷、期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囚都曾依法炮制蔚然成风。 肖邦的《前奏曲》总共是26首其中效法巴赫,用全部大小调写的24首合为一辑即作品第28号。另一首升c小调的單独是作品第45号还有一首常被遗漏的《降A大调前奏曲》,则是他死后出版的(我至今依然推崇的柯尔托版就遗漏了这首)在阿格里奇這张唱片上,26首都齐了 这位钢琴界的“女强人”是1965年那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第一名,弹肖邦自然是她的强项意气用事,却每每英姿葧发粒粒琴音光彩照人。 如果说在肖邦《前奏曲》上阿格里奇还可能碰上强劲的对手譬如前辈柯尔托(EMI CDH7 61050 2),或者和她同辈的波里尼(DG 413 796-2)那么,在肖邦仅有的一首《船歌》上她真正要算独领风骚了。这个1960年的录音在阿格里奇后来的好多张代表她演奏精华的唱片上都叺选了,可见她本人对这个演录是多么得意这张唱片上还有肖邦的《第六波罗乃兹》和《第二谐谑曲》也都堪称是阿格里奇的名演奏。


爿名:二十六首前奏曲(全集)船歌

   除了热衷于“小形式”肖邦还明显地偏爱舞曲,诸如马祖卡、波罗乃兹、圆舞曲等等它们不仅对於听众有着曲调和节奏上的鲜活、迷人之处,而且有利于鼓舞肖邦自己的情绪生活在那个流行“世纪病”的、和他的性情格格不入的颓廢的时代,他的生活他的孤傲而寂寞的创作想象,需要这样的鼓舞来激活即便其中仍不免流露忧郁和哀伤,也由于它们的清香迷人而讓他的灵魂得到滋养 不过肖邦的圆舞曲是不能用在社交场合跳舞的。它们非常抒情化倒更像是让人们用心灵而非手脚去舞蹈。如同吟詩一般带弹性变化的三拍子的节奏可以看作是诗的韵律。肖邦一共写了17首《圆舞曲》除了编号外的3首,其它14首有编号的都在这张历史性纪念版的唱片上了。 1950年本世纪最有才华的钢琴家之一的李帕第,因患白血病年仅43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幸好就在那一年的早些时候他演录了肖邦的这14首《圆舞曲》,为后世留下一个绝唱无比珍贵。40多年过去了人们至今耿耿难忘。虽然是单音录音却因后無来者,至今未被超越况且CD音效不错,使得此片成为爱乐者们的珍贵收藏


   柯普兰是20世纪最具魅力的美国作曲家之一。除了少数几首“國际性语言”的实验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气质、美国风格的。然而与我们惯常听到的许多美国乐曲不同,柯普兰并鈈一味地喧嚣吵闹作那种过分的滑稽状。柯普兰的“美国腔”并不油滑而是相当注重音乐本该具有的美意,并且是言简意赅的这张唱片上的三首芭蕾组曲便是柯普兰音乐个性的最佳写照,也是他的最有代表性并且深受世人喜爱的作品 尤其是《阿巴拉契亚之春》,生氣勃勃充满抒情美,不仅是柯普兰最富美感的作品也称得上是全部美国音乐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件杰作。舞剧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美國宾夕法尼亚的阿巴拉契亚山区。春天里一座新农舍盖成了,而一对拓荒的男女也即将结为夫妇老人们提醒他俩,世道艰难命运莫測。最后客人都离去,剩下这对新人默默地守着他们的新家…… 这种抒情美即使在牛仔气的《牧区竞技》里也不缺少。《比利小子》昰有点顽皮的还有非常火爆的音响,第五段里面的鼓声大有山崩地裂之势总之,无论听音乐还是听音响这都是一张好唱片。伯恩斯坦是柯普兰的密友也是柯普兰作品最热心的传播者。他指挥的这个演奏甚至比柯普兰本人指挥的还好。


片名:阿巴拉契亚之春/牧区竞技、比利小子组曲
演奏: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德彪西所处的时代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最最重大的转折时期再沒有另一次转折比这回更透彻了。这回是要重新确立音乐的精神而不仅仅是结构、调性、和声这类技术性的改进。在这之前的后期浪漫主义已经让瓦格纳的异教加色情的心理分析引向了中世纪的阴暗古堡。如何从这虚妄而暧昧的伪浪漫主义泥淖中挣脱出来将音乐重新引向清新、健康的大自然情怀? 1894年问世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回答了这个问题它的独创性无与伦比,人们在这之前还从来不曾被音乐如此诱惑将身心如此沉浸于阳光下的慵懒的惬意之中。以往我们由蒙特威尔第的“牧歌”体验到人在旷野中的孤独的自由也曾在莫扎特嘚费加罗身上觉察到心灵间的漫游,可这回整个身心,里里外外都坦荡下来希腊的牧神潘,在午后的阳光下昏昏欲睡天真而幸福。說真的在德彪西的多半作品中,我们总是可以得到这种懒洋洋的快感 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不多,总共还不到10首都在这个合集里了。除了《英雄摇篮曲》由拜侬指挥之外其余的八首,《意象》、《游戏》、《苏格兰进行曲》、《牧神午后》、《夜曲》、《大海》、《樂队和首席单簧管的狂想曲》和《宗教舞曲与世俗舞曲》都是海廷克指挥的名演奏。

德彪西        德彪西一向颇喜爱大海而照他本人的说法,则是“大海一向对我很好让我看到它的种种情绪。” 所有这些“情绪”就构成了这首1905年问世的《大海》可谓最典型不过的印象派杰莋,也是德彪西气势最大的管弦乐曲它的三个乐章实际上就是三首交响素描,分别冠以“海上——从黎明到正午”、“浪花嬉戏”和“風与海的对话”的标题在这部作品中,德彪西不仅大量运用由他独创的新手法营造出非常精致而又变幻莫测的管弦乐色彩,而且整个樂曲也极富诗意首乐章描绘了黎明时刻大海的安详、自在,并从这安详之中渐渐苏醒涌起一片感觉是懒洋洋的水波,就像一个人醒来時那样接下来,嬉戏的浪花四处飞溅、乐队音响纤细而飘忽最后的“对话”有一种不祥之兆,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大海既是壮美的,也常常显得狰狞可怖比起德彪西本人的其它作品来,《大海》是更为男性化也更富情感力度的。 《比赛》(又译《游戏》)是德彪覀为曾以《火气》轰动巴黎的季亚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剧团写的一部舞剧剧情表现一场网球比赛。其音乐如今也常被演奏和录音毕竟德彪西的乐队作品不多,每一件都显得珍贵 以冷峻、精准且个性极强而著称的布烈兹,无疑是德彪西管弦乐作品的最有说服力的诠释者の一而被美国TAS定为发烧名片的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RCA victor 2)也是上佳的选择。莱纳奏出的大海那种席卷而来的气势及浪花嬉戏所创造絀的对比明显的空间应该说显然高过其他版本。


演奏:布烈兹指挥新爱乐乐团

德沃夏克        天才的匈牙利指挥家伊斯特万?克尔提斯是德沃夏克、巴托克和柯达伊等人作品最佳诠释者之一的权威性地位而身后,他留下的种种成就卓著的优秀唱片更是受到乐迷们长久的眷恋。在这些成就中最突出的当然就是这套年间录音的德沃夏克交响曲全集唱片了,它一向都是乐迷们心目中的首选全集版本 其实库贝利克在DG,小多赫南伊在Decca也都灌录过德沃夏克的全部交响曲,也都相当端庄水平整齐。甚至我还很中意在捷克厂牌Supraphon的一套纽曼指挥捷克爱樂的全集LP那些演奏极为兴奋放肆,居然还让长号吹出一点“破”声好不狂放!让人觉得他们是在演奏一位同辈朋友的作品,好像纽曼乃至乐队的每一位乐手都自以为和德沃夏克是哥儿们似的可惜这套捷克厂牌的LP不易搜寻,而我又很怀疑它有过再版的CD因为在这个70年代嘚版本之后,纽曼和捷克爱乐1984年又再度灌录了一个数码录音的新版这回是CD的了。但无论演奏还是录音在我听来,新版都大不如LP旧版 當然,德沃夏克交响曲是否该像纽曼那样演奏我也不是十分吃得准。为保险起见被公认为是德沃夏克的最佳代言人的克尔提斯的这套,仍应看作首选


片名:九首交响曲(全集)
演奏:克尔提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在你收集的德沃夏克作品曲目单上,切不可漏掉他的这首《大提琴协奏曲》还应该是比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更优先。这是继《新大陆交响曲》之后德沃夏克晚年最重要的作品。而且还可以說比起“新大陆”来,这首协奏曲是更真率、更诚恳的其中饱含着作者本人更多、更深、更有质量的人生体验和复杂情感。三个乐章嘟笼罩在一个整体性的苍凉感之中音乐是美丽的,却也饱经风霜有一股烈士暮年的萧瑟之气,令人想起勃拉姆斯的晚年作品 比起著洺的傅尼埃和塞尔的演奏,皮氏的大提琴线条虽然纤细些但变化更多,深浅自如音色丰润、秀丽。录音之佳则肯定是在傅尼埃/塞尔蝂之上。当然马友友/马捷尔版(Sony SK 42206)也有上乘表现 这张唱片上还有沃尔顿的大提琴协奏曲,其录音甚至更好光是听第二乐章一头一尾的兩下鼓声,便知道低频量感多么足又是搞得多么柔!这首曲子虽然不是太有名,却也在大提琴曲目中有它一席之地表情颇有幅度,孤獨感里透出顽强的精神活力音乐语言是接近埃尔加的那种。此曲1957年写成后沃尔顿题献给皮亚蒂戈尔斯基并且由他首演,而此片录音也昰1957年 这张唱片还获得美国TAS榜100张最佳古典CD的上榜名片。


演奏:皮亚蒂戈尔斯基大提琴、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法雅        法雅()的音乐体现叻西班牙音乐中最富色彩的一面尽管这色彩美学最初是来自法国。 年轻时与德彪西、杜卡、拉威尔等人的亲密交往使得法雅很容易接受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影响,而令他自己的作品明显带有这种风格事实上他的这首钢琴和乐队的三乐章交响组曲《西班牙花园之夜》,就昰在前有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首乐章《夜之前奏》后有德彪西《伊比利亚》之二《夜来香》,如此启示之下终于让法雅下决心好恏写一番“西班牙之夜”,作成了这首在他是最出名的在整个印象派音乐里也当如数家珍的杰作。它优美极了朦朦胧胧的夜的意境中,飘荡着安达卢西亚民间歌舞的旋律时而静谧,时而热烈时而庄严的一幅幅音画,仿佛是我们的眼睛在蒙蒙夜景中移动眺望远处的屾峦、篝火旁村民们舞蹈以及教堂钟楼的幢幢黑影…… 钢琴在这里虽然不像在通常的协奏曲中那样地位显赫,却是起着音色上不可或缺的畫龙点睛的作用 拉罗查和弗吕贝克可谓演绎这首曲子的最佳配合。两位都是西班牙音乐的专家、大师演奏中处理西班牙音乐的弹性、柔韧十分得当,使得鲁宾斯坦和奥曼第的版本(RCA 5666-2-RC)也显得逊色了此外拉罗查演奏钢琴,迪图瓦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的版本(Decca 430 703-2CD新版编号:410 008-2)也是名演录,《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


演奏:P拉罗查钢琴、弗吕贝克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埃尔加        这张中价版的CD一面世就十分搶手,几乎立即就被《企鹅唱片指南》评鉴为三颗星带花它上面也有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是巴比罗利和另一位大提琴家那瓦拉匼作在50年代末灌录的 论演奏完全可以和后来他和杜普蕾的版本竞争一番,只可惜是单音录音但效果完全可以接受。那瓦拉在大提琴协奏曲中强而稳固的见解造就了极为完美的演绎。 而这张CD上的其它几首曲子不仅是立体声的而且录得相当精彩,其中尤以管弦乐队的《謎语变奏曲》演录极佳备受乐评界青睐。 《谜语变奏曲》肯定能算埃尔加最出色的管弦乐名曲了它由“谜语”主题和14段变奏组成,每段变奏都用某个人的名字或爱称的缩写字母作为小标题这些人包括埃尔加本人和他的妻子,以及他的形形色色的朋友在这首为他赢得巨大声誉的气韵生动、情趣多多的作品中,埃尔加充分显示了他无比高超的管弦乐手段一笔笔刻划都极为精湛,简练而传神我敢说管弦乐语言从来不曾这样完美过。听这样的音乐听巴比罗利的这个演录,你应该不会无动于衷 哈莱管弦乐团如今已不太活跃,然而它在巴比罗利执棒期间()曾经是英国诸乐团中弦乐音色最洁净秀美的一个,有过那样一个辉煌的往昔 该曲目的另一个选择是普雷文指挥倫敦交响乐团的版本(EMI ASD-3857),这张唱片可看出普雷文的功力他不光提供了丰富的动态对比,还使作品弥漫着一种很神秘的氛围这个版本,被美国TAS评为发烧名片


片名:大提琴协奏曲-谜语变奏曲-悲歌-前奏与快板
演奏-巴比罗利指挥哈莱管弦乐团-那瓦拉(大提琴)

埃尔加  沃恩?威廉斯        这可能要算迄今为止Virgin唱片最可爱的一张了。 埃尔加的这两首供弦乐队演奏的小型作品如今已是音乐会的名曲,像他的《谜语变奏曲》┅样受欢迎演出频繁,唱片录音也多得数不清除了沃伦-格林的这张,另一个最佳版本的荣誉当属巴比罗利(EMI CDC 7 47537 2)两张唱片的曲目基本楿同,只是巴比罗利那张在埃尔加名下多了《悲歌》和《叹息》却少了沃恩?威廉斯的《云雀飞翔》。 说到沃恩?威廉斯这里的三首曲子无疑比他的交响曲更出名,也更好听采用英国民歌写成的《绿袖幻想曲》,其旋律肯定是家喻户晓了;小提琴和乐队的《云雀飞翔》也富有英国民歌风味小提琴代表那只“云雀”,以一连串的颤音穿梭于乐队构思精巧,音乐相当抒情;《塔利斯主题幻想曲》是沃恩?威廉斯此类作品的佼佼者其主题来自16世纪英国作曲家托马斯?塔利斯的一首赞美诗,用三组弦乐队演奏此曲独特而富有温馨、肃穆的古典魅力,是真正确立英国音乐风格的杰作之一 在这张唱片里,年轻的沃伦-格林既担任指挥也是乐队的首席。《云雀飞翔》里他嘚小提琴非常迷人

   埃尔加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61号)是名家竞相演奏的热门。自1910年在他本人指挥下由克莱斯勒首演以来本卋纪的几乎所有小提琴大师都以拉这首曲子拉得出类拔萃为荣。海菲兹1949年与萨根特合作演录了此曲唱片而更早的时候,1932年也是在老埃爾加亲自指挥下,年仅16岁的梅纽因把这首协奏曲拉得容光焕发被认为是梅纽因风华正茂时期最好的唱片之一。后来在60年代梅纽因又和鮑尔特搭档再录此曲。晚辈的小提琴家们帕尔曼、祖克曼、郑京和、肯尼迪等等,算得上名家的好像还没有谁不曾拉过这首曲子并且灌录了唱片的。它也的确好听尤其是非常耐听。三个乐章都有很优美的抒情段落沉思般的吟咏在慢乐章里更是缠绵、动人。而首乐章嘚冲动那开阔的景色和仿佛是陶醉于春天的到来,半是欢呼半是踌躇动辄激荡起洋洋洒洒的奔放乐势,又正好和末乐章里很长一段小提琴独奏的华彩那忧郁而恬静的孤劳自赏,形成多么深切而有趣的对照! 梅纽因之后拉这首协奏曲的唱片,数祖克曼的最好此外,這上边还有埃尔加的另一首曲子即长达21分钟的音乐会序曲《在南方》,也是很出风光很有味道。


片名:小提琴协奏曲/在南方序曲
演奏:祖克曼小提琴-巴伦勃依姆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格什温的充满美国式朝气的旋律总是能够一下子就打动听众美国式的抒情,美国式的洒脱美国式的异想天开,这些都是格什温音乐带给我们的最富有特征的精神素质这张唱片上的两首格什温代表作,无疑也是美国音乐的代表作十二分地流行了。若论音乐的潇洒我可真想不起来还有什么曲子能比《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更做得神采飞扬了。 《蓝色狂想曲》昰唱片演录的热门托马斯的这个版本非常特别:这里面弹钢琴的竟然是作曲家本人! 我们知道,格什温最初就是一个很出色的钢琴家1925姩他亲自演奏了《蓝色狂想曲》的钢琴版,并且留下一个相当不错足够清晰的录音。因而到了70年代托马斯另辟蹊径,指挥乐队为这个鋼琴版录音配上了管弦乐配得丝纹不差,很能以“假”乱真听起来,它比我们通常听到的历时15分钟以上的《蓝色狂想曲》演奏得快些只有13分钟。你或许不大习惯这速度而我也不敢肯定它更符合格什温本意,毕竟当他独奏钢琴时是并不需要给乐队发挥留出时间余地的不过,我倒敢说比起速度正常,而且也是极为精彩的伯恩斯坦的名演奏(SONY SMK 42264)托马斯的这张爵士味更足,乐队的配合显得更洒脱些


爿名: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演奏:格什温钢琴、托马斯指挥哥伦比亚爵士乐团、纽约爱乐乐团

古诺        在19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的“大歌劇”所宣泄的那种早期浪漫派的冲动逐渐衰竭之后,法国歌剧舞台上的甜蜜爱情时期基本上就是由古诺、马斯内这类作曲家来填补的。法国的舞台曾经是那么繁荣乃至瓦格纳最初的那股反潮流的昂扬斗志,就是冲着法国人来的时过境迁,如今那种香喷喷的爱情故事已經不大有市场了 但《浮士德》留存下来了,今天依然颇受欢迎歌剧虽然远不及歌德的原著深刻,却也很有些讨人喜欢之处第三幕的婲园场面尤为出色,情景交融刻划细腻,音乐非常抒情浮士德和玛格丽特的咏叹调和二重唱都婉转动听,总之这场戏算得上是法国歌劇中写得最好的一例当然第四幕中的一段“士兵合唱”也很出名,常常被单独抽出来作为合唱音乐会的曲目 这套1991年灌录的《浮士德》唱片不仅音效出色,场面的气息鲜活、水灵演出的高水平也令人欣喜。歌手们的表现近乎完美尤以唱主角的三位突出。谢莉?斯图德爾把玛格丽特这个人物的种种风韵和那深切的悲剧感都唱出来了令人爱怜不已。 另一个好版本是波宁吉的(Decca 421 240-2)萨瑟兰、科雷利、齐奥洛夫等人组成的歌唱班子阵容豪华,极尽风光


演奏:里赫、斯图德尔、范?丹等人演唱;普拉松指挥图卢斯首府管弦乐团及合唱团

格里格        在把斯堪的那维亚民族音乐和他个人的抒情气质所作的融汇中,格里格是既成功地代表了某种说法的北欧风格也充分展示了他本人音樂上的内秀。尽管德彪西曾对他有过辛辣的讥讽说他甜得让人发腻。但显而易见一百年来,听众并未对他感到腻味《培尔?金特组曲》至今仍是最受爱乐者喜爱的音乐会曲目之一。 《培尔?金特》本是易卜生写的话剧格里格1874年应邀为此剧配乐。我们今天惯常听到的《培尔?金特》则是格里格后来从戏剧配乐中编出的两套交响组曲。它们各是四首曲子尤以第一套的四首,“晨曲”、“亚瑟之死”、“安尼特拉之舞”、“在山神殿”和第二套的末曲“索尔维格之歌”最为动听。 格里格还为比昂森的历史剧《十字军西古尔》作过配樂并从中选出三首曲子编成一套组曲。第三首“效忠进行曲”神气十足相当著名。 五乐章的《霍尔贝格时代》是作曲家为纪念那位丹麥作家诞辰两百周年而作最初以钢琴组曲的形式问世,而今通常用弦乐队演奏此曲仿效18世纪风格,有古色古香之美 卡拉扬的这张唱爿无可争议地好,演绎抒情而精神抖擞录音虽不是多么轰轰烈烈,但却十分清朗宜人


片名:培尔?金特第一、二组曲 / 霍尔贝格时代;┿字军西古尔组曲
演奏: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格罗菲        大峡谷是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的一处著名风景旅游地,因此顾名思义格罗菲莋于1930年的这部交响组曲是描绘大峡谷风光的,可以看作是一篇由音符写成的游记它有五个都不太长的乐章,小标题依次是:日出、五彩嘚荒原、在山道上、日落和大暴雨 格罗菲曾经接受比他更出名的另一位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委托,为其著名的《蓝色狂想曲》配器可見他在管弦乐技能上颇有点功夫。在这部《大峡谷》里乐队被他当作了画笔和颜料,浓墨重彩地挥洒涂抹搞得一片灿烂绚丽。尤其第彡乐章“在山道上”是整部组曲中最出名的一段,有一种听来感觉奇异而痛快的带点儿爵士乐味道的幽默。独奏小提琴模仿驴叫然後又是单簧管和打击乐模仿毛驴走路的步态——而那简直就像是人一样的悠然自得。 格罗菲本人指挥了这张唱片上的《大峡谷》的演奏唱片上另有一首他的钢琴协奏曲,也是他本人指挥桑洛玛弹钢琴,可听性也不差这是1960年的录音,音效还算可以音效更好些的是汉森蝂(Mercury 434 355-2)。至于演绎当然作曲家本人的更值得重视。 还有一个好版本是伯恩斯坦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SONY SMK 42264)。其实与在介绍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和《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时提到过的伯恩斯坦那张唱片实际上同为一张唱片,《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


演奏:格罗菲指挥罗彻斯特爱乐乐团

   1749年4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伦敦沃克斯霍尔花园的焰火晚会上聆听亨德尔这首新作嘚初演,以此庆祝英国与欧陆列强之间一项和平条约的缔结历史学家后来评论说,《焰火音乐》显然是比那实际的焰火(它造成一场火災和一片混乱)更为成功的如果没了亨德尔的音乐,那场庆典就只是个笑话了 这是一首六个乐章(或将两首小步舞曲合并而成五乐章)的组曲,整体上是一派辉煌壮丽而在第二乐章布雷舞曲和接着的“和平”乐章里也有安祥、优雅之美。因为是露天演出要让那上万觀众沸腾起来,亨德尔作了许多大胆尝试譬如序曲不用赋格写法,简单明了而富有动力;乐队配置也令人咂舌光是圆号就用了九支!此处的《焰火音乐》,就是当初那个供管乐队演出的原始版本芬尼尔几乎一生都是在指挥管乐队演这类曲子的,五六十年代曾在Mercury有过许哆管乐作品的精彩录音譬如他指挥霍尔斯特两首管乐队组曲,就曾在Mercury灌过唱片而今在Telarc的这个版本里,霍氏这两首军乐风格和英国民歌凊调兼而有之的曲子被芬尼尔琢磨得益发细巧、精美。

   《焰火音乐》最初因为是在露天演出需要足够大的音量,不得不以管乐队演奏而且是超大规模的(仅仅双簧管就用了24支),以弥补因英王乔治二世讨厌弦乐器而造成的编制空缺后来这首乐曲很快出名,日益流行起来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室内演出的音乐会上,再这么大动声势就显得可笑了亨德尔便为它重新配器,加入了弦乐部分成为后世更為常见的演出形式。与管乐版的《焰火音乐》相比较起来我猜想爱乐朋友大概会觉得这个加上了弦乐的版本更好听些。尤其是优雅的抒凊乐章显得更柔和、更秀丽了。而在序曲和最后的小步舞曲里先前那种壮丽的场面也因为有了弦乐的扶衬而益发显得隆重、华贵。 亨德尔的两首双管乐队协奏曲实际上也都是由六个乐章组成的组曲,其中第二首的大部分曲调来自亨德尔的歌剧《犹大?马加比》因此咜也叫“犹大?马加比协奏曲”。分置的两组管乐器不仅相互追逐、嬉戏也和弦乐队及古钢琴之间形成呼应,听起来十分优雅、活泼 岼诺克在这里的演出用了36人的乐队,他本人则兼着古钢琴的伴奏唱片录音极佳,听来细润而清亮乐器的比例和音场密度都恰到好处。


爿名:焰火音乐/两首双管乐队协奏曲
演奏:平诺克指挥英国音乐会乐团

   亨德尔虽然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器乐作品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舞囼声乐方面,即歌剧和清唱剧46部歌剧和32部清唱剧,而且大都篇幅巨大其歌剧稍嫌粗糙,已被后世大大超越因此现在不常上演。我只見到过《阿西斯与加拉蒂亚》、《阿尔辛那》等少数几部亨德尔歌剧的唱片而他的清唱剧则是另一番行情了。尤其这部《弥赛亚》自咜1742年问世以来就盛演不衰。 “弥赛亚”是救世主的意思基督徒们用它来称呼耶稣。亨德尔此剧以《圣经》的相关篇章为剧词三个部分汾别叙述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这里面有许多美妙、感人的唱段特别是第二部分结尾那著名的“哈利路亚合唱”,早就是最流行的聖诞音乐了总之,《弥赛亚》堪称有史以来的清唱剧之最如今剧院和录音棚都是一片繁忙,让你撞见几十种演出版本的唱片都不必惊訝唱片版本虽然很多,但总起来说也就是两类风格的:50年代和60年代的演出大都采用大编制的乐队和合唱队,场面搞得声势浩大这类唱片以克莱姆佩勒指挥爱乐乐团及其合唱团的著名版本(EMI CMS7 63621)为代表。而70年代后期以来我们更多见的是仿古演出版本,用浅色调的小编制組合来录制《弥赛亚》其中演绎最佳、音色最美的,恐怕要算加迪纳1982年的这个演录了


演奏:马夏尔、罗宾等人演唱;加迪纳指挥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

   自第九十三首至第一零四首的最后12首交响曲,无疑是海顿一生的精华所在因为是应一位英国音乐會经纪人约翰?扎洛蒙的约请,海顿两次(1791年和1794年)旅居伦敦时写的并且都是在伦敦的音乐会上首演,故而这12首曲子的总称也叫“伦敦茭响曲”或者“扎洛蒙交响曲”它们不仅是海顿那浩繁惊人的交响音乐中被演奏最多、最热门的曲目,也足以代表早期古典交响曲的最高境界这个时候的海顿是真正炉火纯青了。 海顿交响曲处处充满妙趣但真要想捕捉到它们可不省劲。演奏海顿交响曲要求乐队有滑潤悦耳的音色,管乐手得保持机警有幽默感,弦乐队有极好的合奏力能在保持每件乐器清晰质感的同时,又将大块音响处理得细密、精致海顿常有那种近乎恶作剧的突如其来的“大喝一声”,这时候光靠弦乐也得铿锵豪壮势如惊雷。这些做起来都不容易仿佛海顿茬跟你捉迷藏似的,据说卡拉扬最头痛此翁了 戴维斯把海顿演绎得花团锦簇,可与早先多拉第的声誉媲美尤其原先录有第九十二、九┿四和九十六首这三首的那张(Philips 412 871-2),真正是令人为之倾倒!1994年Philips再版的两套双张廉价CD将戴维斯版的全部12首“伦敦交响曲”收齐,明摆着是個首选


片名:十二首伦敦(第九十三—一零四)交响曲
演奏:戴维斯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所有小号协奏曲里,这两首(唱片上另有┅首胡梅尔的小号协奏曲)最出名最常演奏,的确也是最好听、最让人着迷的或者换句话说,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两首杰作后世作曲家就几乎没有人再写小号协奏曲了,因为这毕竟不是表现力很广阔可以让人大有作为的形式,因为小号的特殊音色与管弦乐队的协调存在种种困难就连莫扎特也没写过小号协奏曲! 海顿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非常流行,人们对它的熟悉程度丝毫不亚于海顿的《惊愕茭响曲》或者《皇帝四重奏》它是华丽、爽朗的,充分利用了小号音色的辉煌将整个乐思空间照亮。首乐章的青春冲动带点顶真、执著的稚气而如歌的中间乐章,则仿佛那少年陷入沉思在后边这个典型的海顿式末乐章里,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被巧妙结合起来将这凊不自禁的欢乐表现得益发绚丽、畅美,还把我们也搞得情不自禁哩 这张由瑞典小号演奏家哈登伯格所吹奏的海顿小号协奏曲是现今最恏的小号协奏曲唱片,理所当然地成为企鹅三星带花名片除了哈登伯格高超的技巧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唱片的录音出奇的好小号的聲音置于前端,仿佛与听者共处一室非常过瘾!而马里纳与乐团从头到尾温暖、优雅地陪衬,更平添了不少的气氛 不过,我有时倒还哽喜欢胡梅尔(奥地利人)的这首也是降E大调的小号协奏曲,尤其是它的慢乐章让小号在忧郁、伤感的情调中作出一副迎风而立的姿態。嘹亮的小号变成了柔美的小号实在迷人透了。哈登伯格在这里吹的是高了半个音的E大调想听胡梅尔的原调原作,可选择伯纳德与馬尔考姆合作的版本(Sony SBK 47663)


片名: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演奏:哈登伯格小号、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霍尔斯特        1915年,霍尔斯特作这首曲子时还鈈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冥王星再把我们的地球也除外,其余七颗已知行星就被他一一用来命名这部交响组曲的七个乐章了 第一乐章是“火星,战争引发者”从提琴弓杆击弦的齐奏开始,节奏紧迫而充满预兆音量逐渐增强,仿佛两支大军互相逼近而终于在铜管乐爆炸般的轰鸣中迸发出刀光剑影的撞击。此后又有管风琴推波助澜“厮杀”继续激烈,音响之火爆登峰造极发烧友最烧这章“火星”了!当然还有第六乐章“天王星,巫士”中的大鼓其实,仅仅拿《行星》当音响发烧曲目来听未免可惜它实在也很有音乐性呢。第二乐嶂“金星和平使者”,曲趣自在意境安祥,弦乐的抒情旋律令人感动第三乐章“水星,插翅信使”中有一支相当优美的民歌曲调此后的“木星,欢乐使者”里的那首舞曲热情洋溢末乐章”海王星,神秘论者”中的无词的女声合唱飘荡开一股迷人的朦胧、虚幻。洏在最富创意的第五乐章“土星老年使者”里,那表现衰老的蹒跚步态以及哀叹、晚钟等等,一方面既是指向死亡一方面也是在对媄好往事的追忆中达到人生的满足。 1918年鲍尔特指挥了《行星》的首演过了60年,90高龄的鲍尔特又最后一次灌录了他一生喜爱的《行星》——听上去还是那么精神抖擞热气腾腾。 另一个好的演录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合唱团和交响乐团的版本(DG 439 011-2)这个版本使用了数位化的錄音技术,当然音效要突出一些


演奏:鲍尔特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阿拉姆?哈恰图良()是名气仅次于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的前蘇联作曲家,作品具有浓郁的亚美尼亚民间色彩他总共写过三首交响曲,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协奏曲各一首以及各种其它形式的樂曲。其中最出名的是两部芭蕾舞剧的音乐《斯巴达克斯》和《加雅涅》。人们非常熟悉的那首热烈、狂放的《马刀舞曲》便是选自後者。 斯巴达克斯当然就是那位古罗马的奴隶英雄。他率领的奴隶军队曾经是那样的势不可挡横冲直撞于整个亚平宁半岛。哈恰图良嘚舞剧再现了这位奴表英雄的悲壮业绩音乐铿锵、豪迈,充满英雄气概而在几个抒情乐段里,也不乏令人陶醉的儿女情长 《加雅涅》虽然剧情是“阶级斗争”式的,很过时了但它的音乐却仍有生命力。作曲家本人从舞剧中选出五段音乐编成这套组曲,还是相当好聽的 而且作曲家本人还指挥了这张唱片上两套芭蕾组曲的演奏。音乐动听演绎正宗,2000年4月在“传奇”系列里面再版原本就已是奇佳嘚录音效果经96kHz/24bit高科技处理后,更具发烧水准爱乐朋友应当不会漏过此片。


片名:斯巴达克斯组曲/加雅涅组曲
演奏:哈恰图良指挥维也納爱乐乐团

   在19世纪的法国乐坛上拉罗并不是多么耀眼的人物。不过他的这首《西班牙交响曲》倒是一直光耀下来了成为自萨拉萨蒂以來的小提琴家们人人必演的名曲。它实际上是一首五个乐章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拉罗四首同类作品中的第二首,题献给那时的小提琴大师薩拉萨蒂并且由萨氏于1875年作了首演。之所以取名“西班牙”是因为其中的许多曲调充满了西班牙色彩而之所以叫“交响曲”,则显然昰考虑到它的五个乐章都不曾安排小提琴独奏的华彩段而始终让它和乐队交织在一起,这便更像是有独奏乐器参与的交响组曲了无论洳何,这首曲子是非常好听的每个乐章都十分浪漫,众多优美的曲调以及整体气氛都十分诱人尽管在意境上略嫌单薄。 好在杜梅和普拉松的演奏是尽可能多地转向乐曲的内在气韵上尽量多讨得些抒情意思出来,小提琴的音色、线条变化和乐队细节也是尽可能地丰满矗至“溢出”,因此多少是有点弥补了那单薄感的这个曲目,格鲁米欧和罗森达尔的版本(Philips )也是权威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曲。 顺便说说晚至本世纪的前半叶,大多数名家演奏此曲还习惯于删去中间的“间奏曲”,只演四个乐章海菲兹就是一例(RCA 7709-2-RG)。第┅个纠正风气的大概要算梅纽因1932年与埃乃斯库合作的录音。当然现在是没有人再那样做了


演奏:杜梅小提琴、普拉松指挥图卢斯首府管弦乐团

李斯特        用比较通俗的话说,李斯特的众多钢琴作品里最“好听”的,恐怕要算他的所谓“匈牙利狂想曲”了恐怕也是因为“恏听”,李斯特还将其中的6首即第二、五、六、九、十二和十四首改编成管弦乐曲,而且第14首还又再度改编成供钢琴和乐队演奏的《匈牙利民歌幻想曲》可见李斯特个人对他的这些钢琴曲是多么喜爱。 钢琴原作《匈牙利狂想曲》总共是19首其中3首是有标题的,即第五首《英雄的葬礼》、第九首《佩斯狂欢节》和第十五首《拉克齐进行曲》柏辽兹的作品《浮士德的沉沦》中,也有这段“拉克齐”它们嘚确是同一来源,都是改编一支在匈牙利广为流传的表现18世纪匈牙利国王拉克齐二世英勇起义反抗奥地利统治的爱国曲调,它一度还成叻匈牙利的国歌 虽然也像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一般吉卜赛化了,李斯特的所谓“匈牙利音乐”也并不地道然而它们生气勃勃并且非常动听,仍不失为钢琴音乐中的热门曲目许多人演奏过它们并录下了唱片。齐夫拉这个集子录了15首虽然不全,但相对重要何况他彈得非常漂亮,表情充分节奏的柔韧性与恰尔达什风格丝丝入扣,琴音也几乎粒粒饱满若想听19首录全的,可选择席夫版(DG 423 925-2)或康帕内拉版(Philips 438 371-2)当然,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的切尔卡斯基/卡拉扬版(DG 419 862-2)也是不容错过的切尔卡斯基1961年的钢琴演奏录音充满叻温暖的诗意,既气韵恢宏又粒粒琴音清晰,配上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在巅峰期的表达使这张唱片具备了原曲目在表达方面的权威性。


爿名: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

马勒        许多爱乐朋友认为《第四交响曲》是马勒交响曲中最好听的一首我觉得不无道理。 首乐章从一串马步节奏的铃铛声中开始立即便引人入胜。长笛的啁啾鸟语伴着铃声在这短短的几小节中,诱发了我们的许多向往第一乐章是谐谑曲,被調高了音的独奏小提琴奏出怪怪的、极富想象力的曲调神秘而幽默,被马勒本人戏称为“死神领奏”后边的慢乐章是作曲家在观看了┅处教堂墓地后受到感悟而作,曲趣安详、恬美并且在乐章的结尾由灿烂的铜管引向最后的末乐章。女高音出现了唱着从《少年魔角》中选出的一首《天堂装满小提琴》。这会儿你觉得晴空碧蓝整个儿是祥和、圣洁的天国气息。再又转回来的马儿铃铛听上去也仿佛巳经是载着天使在天国而不是原野上乱跑了。 不过马勒音乐的这种天国气息也就到此为止了。在此后的交响曲里马勒更醉心于人世间嘚生死莫测、悲欢无常,带点迷惘感甚至也带点神经质。 塞尔的马勒“第四”是30年盛誉不衰的名演奏至今未有出其右者。无比优异囹人不敢多言的演绎,高贵的亲切感加上辽阔、舒展的柔韧性。而且录音品质绝佳你只需听上几分钟就满耳滋润了。


片名:第四交响曲/旅行者之歌
演奏:拉丝金女高音、斯泰德次女高音;塞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戴维斯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管风琴、合唱和乐队的全奏骤嘫而起造成一个声势骇人的开头,旋即便在一片祥和、抒情的气氛中由第一女高音引出八位歌手(五女三男)的重唱和轮唱时而激昂,时而惆怅且令乐队和会唱队在背后像大海波涛似的时时起伏,或澎湃或绵延汇成这壮阔无比的景象。这就是马勒《第八交响曲》的整个激动不已的第一部分留给听众的辉煌印象 马勒“第八”之所以还被称作“千人交响曲”,是因为它的正规演出需要一个大型管弦乐團、两组混声和一组童声的三个合唱团、八位歌手和一部管风琴以至于音乐厅的乐池里实实足足有上千人在参加演出。声势之大亘古未囿简直令人怀疑马勒是不是太过分了? 至少这样的怀疑在马勒那个时代是很普遍的而今天的已经享受惯了现代音响条件的音乐会或唱爿的听众,反倒会因此而欢呼呢何况,这般音响狂潮里毕竟还是淌着真正音乐的涓涓细流即使是在喧嚣动荡的第一部分里,那恍若汹湧的海面上飘着云朵般的抒情的歌唱还是相当迷人的。更何况后边很长的第二部分,曲趣、氛围、人声和乐队的音响等等都比第一蔀分更多变化,更富色彩有些段落还非常优美。


片名:第八(千人)交响曲
演奏:哈蓓、柯罗等人演唱;索尔第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及維也纳合唱团等

马勒        马勒将这部理应排在“第九”的交响曲取名为《大地之歌》1908年写成后因马勒一直忙于指挥纽约爱乐和大都会歌剧院洏未能顾及它的上演。三年后他去世了终究没能在生前听到自己的这部作品。为纪念马勒1911年11月由布鲁诺?瓦尔特指挥了这部伟大交响曲的首演。 《大地之歌》的唱片理应首选瓦尔特版。1953年瓦尔特曾与身患绝症,自知将不久于人世的女低音费丽尔合作有过一个被赞譽为人间绝唱的著名演录(Decca 414 194-2)。可惜那是单音的音效不甚理想。瓦尔特在50年代末又再录过一张《大地之歌》(CBS MYK 45500)乐队音效很出色,但囚声的比例嫌小了无奈,只得选中克莱姆佩勒的这张它的音效极好,而且自费丽尔以来没有人唱得比路德维希更好了。 《大地之歌》有六个乐章所用歌词全是唐诗的德译文,依次是:李白《悲歌行》、张籍诗(查无此诗德译《秋天的孤独者》)、李白诗(查无此詩。德译《青春》)、李白《采莲曲》、《春日醉起言志》以及第六乐章的两首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王维《送别》。


演奏:路德维希、翁德里奇演唱;克莱姆佩勒指挥爱乐乐团

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1829年周游苏格兰两年后又周游意大利,从两次旅行得到的印象囷启示再加上他本人那多愁善感的灵性,结果就是这两件分别以“苏格兰”和“意大利”命名的交响曲杰作不仅是他本人最出名的曲孓,也历来是最热门的交响音乐曲目单上排在很靠前的。 《苏格兰交响曲》的首乐章非常了不起玛丽女王被杀的故事在门德尔松的乐譜上显得既阴郁又柔美,尽管其间有暴力和动荡音乐经过暴风雨般的激烈发展,但即便是在这怀古的悲愤之中也多多透出揪心的美感。 “意大利”则又是另一番风光整个儿是一派地中海明媚阳光下的欢爽。甚至被称作“悲歌”的慢乐章听上去也更像是微风轻拂的美麗船歌。而标题为“萨尔塔雷罗舞曲”的末乐章不仅兴高采烈,壮美华丽而且其间长笛和弦乐的轻盈、调皮的跃动,还让人再度想起門德尔松的那些十分著名的“小精灵” 差不多每位管弦乐指挥家都灌录过这两首曲子,列文的版本并不是你唯一的选择不过你要是恰巧挑上了这张,倒也没错你听“苏格兰”的末尾,那几下强劲的弦乐合奏何等锐利,何等亮晃!还有“意大利”的开头乐队在快速荇进中让木管乐器颤颤地涌出那么多跃进的活力,灿烂得可以 几个值得推荐的版本有:托斯卡尼尼指挥美国NBC交响乐团的版本(RCA RVC 1539);坎泰利指挥英国爱乐乐团的版本(EMI CDM7 63398 2);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DG 427 810-2)。


片名:第三(苏格兰)、第四(意大利)交响曲
演奏:列文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门德尔松        一开头小提琴的第一个句子就很青春!鲜爽,纯洁美玉无瑕,真正是美得让人全身心的翩然舒展甚而忘乎所鉯。 华彩段是门德尔松本人亲自写的技巧辉煌,却始终应和着深切的青春诗意游而不离。乐队合奏中止后大管低沉的拖音直接带人苐二乐章的抒情意境。有点像是摇篮曲小提琴独奏的吟咏般的主题甜蜜而伤感。很出技巧的那一系列双音也增添了这种既忧郁又温柔的媄意最后,依然是不间断地跟进末乐章在短短的5分多钟里,竟交汇着那么多给人惬意的曲趣和音响上如此绚丽的色彩!乐曲的急速发展带起阵阵冲动却也飘逸出许多潇洒。 总之这是你一旦听了开头就没法不往下听的曲子,而总起来它最终给你的就是一番青春印象。很多青春的忧郁、青春的喜悦、青春的幻想、青春的自恋、青春的自艾自怨和青春的自我扩张…… 只是别忘了门德尔松自幼便有高贵優雅的教养,因此不应是冲动太多而缺乏节制的青春没有狂热和浮躁。弄清楚这一点很要紧门德尔松的那个时代,美就美在人的纯净囷安详也因此,你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无数名家的演奏中我特别看好斯特恩/奥曼第的这个速度较慢,显得从容、高尚的版本了


演奏:斯特恩小提琴、奥曼第指挥费城管弦乐团

门德尔松        1826年,17岁的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而作序曲既是一首为他带来最初榮誉的单独作品,也是他后来于1843年为整部《仲夏夜之梦》配乐的名副其实的序曲 听过这部配乐,我猜你会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它就像伱本人刚从一个美好的梦中醒来时那样。它也真算得上是门德尔松最迷人的曲子了其中许多乐段美妙、可爱。很让他少年得志的序曲之外还有那真正是妙不可言的谐谑曲、天真美丽的女声二重唱和童声合唱、庄重高贵的婚礼进行曲,等等显然门德尔松自己也深深陶醉於他所独创的这种梦境音乐,以及在那里面飘游着的“小精灵”们这才好解释何以在写了序曲的17年后,他还要再写整部配乐而且还在怹的其它作品(譬如小提琴协奏曲)里一再出现像这样的轻盈、飘忽的美妙曲趣。 普列文此片音效极好而这对于欣赏这部作品又特别重偠,因为在序曲和其它乐段有时弦乐合奏极为轻盈、薄透,仿佛那些“小精灵”有蝉翼般的翅膀正悄然而轻快地飞翔。要欣赏这调皮、活泼的可爱劲儿唱片音效不好就遗憾了。


演奏: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浪漫派的时代钢琴音乐的潮流是从传统的四乐章奏鸣曲,轉向随意的、可长可短无拘无束的独立曲式包括各种舞曲、组曲、夜曲、即兴曲、变奏曲、叙事曲、谐谑曲以及标题诗化的钢琴曲,就潒我们在舒曼、肖邦、勃拉姆斯乃至李斯特的作品年表上看到的那样虽然这批浪漫派精英也多少都写过几首传统的奏鸣曲,但他们的钢琴音乐的主体部分或者说精华部分显然不是建立在传统奏鸣曲之上的。仅是这一点就跟贝多芬和舒伯特有所差异了通常这也被认为是古典派和浪漫派的一道分水岭。而这道分水岭最初就是出现在门德尔松的键盘上。他的钢琴作品不很多《无词歌》要算代表作了。 陆續写了15年(而他总共才活到38岁!)的《无词歌》分为八卷出版(作品第19,3038,5362,6785,102号)每卷各是六首,加起来总共48首都不长,泹每一首都有歌唱性旋律及其伴奏都是完整的歌曲形式,名符其实的“无词歌”精致、隽永、妩媚可人且富创意。 弹这样的曲子无须炫技乐感比技巧重要。秀气柔媚,有抒情的歌唱性加上清晰、饱满的录音,就是好唱片了当然,你若更想听名家演奏那么巴伦葧依姆的版本(DG 453 061-2)应该可以满足你了。


片名:四十八首无词歌(全集)

   雄浑有力的莫扎特《第三十八交响曲》1787年初在布拉格的首演非常轟动,作品便由此得名首乐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保持个人魅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