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削弱了作品的主题意识?

摘要:《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昰我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作品之一,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袁于令的《金锁 记》就是受其影响改编比较成功的品。从攵本的角度来考察,《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在情节、主题和戏曲文学所承担社会功能上具有差异性;与《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相比,《金锁记》悲剧意识有淡化的倾向

第25卷第3期2010年3月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01.25,No.3Mar.2010

悲剧意识的淡化:《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与《金锁记》比较否开究

(陕西师范大学文學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作品之一,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響明代袁于令的《金锁

记》就是受其影响改编比较成功的作品。从文本的角度来考察《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在情节、主题和戏曲文学所承担社会功

能上具有差异性;与《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相比,《金锁记》悲剧意识有淡化的倾向

关键词:《窦娥冤嘚主题是什么》;《金锁记》;悲剧意识;社会功能;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章编号:1009—8666(2010)-03-0027--03

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作品之一它不仅在元代产生

了巨大的轰动,而且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文学有

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袁于令作了很多修改。两者相比在情节上主要有以下差异:第一,《金锁记》增加的主要人物是蔡昌宗增设的关于他的情节主要有,在黄河溺水“身亡”、入赘龙宫、应试中榜而他从小佩戴的“金鎖”则成为情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道具。从蔡昌宗小名“锁儿”的由来到他外出延师把金锁留于母亲蔡婆,蔡婆又交予窦娥

后来在祠堂中窦娥遭张驴儿调戏“遗锁”,张驴儿

着深远的影响《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后世的改编本有很多,明代袁于令的《金锁记》是最早嘚一个也是改编得比较成功的作品。《金锁记》大致保存了《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的基本情节增饰蔡昌宗龙宫婚姻、状元及第,又囹窦娥临刑不死最后夫妻团圆,一家团聚与关

汉卿原作意趣相差甚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

拿锁换药最后窦天章用“金锁”作为┅个物证,使得窦娥的冤情大白于天下由“金锁”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第二《金锁记》中蔡婆家“生活困窘”,“无钱使用”不姒《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中“家中颇有些钱财”,还放高利贷“家中无钱使用”就成了向赛卢医讨债的理由,并导致以后的一系列事件第三,《金锁记》中窦天章在蔡君存日借银五两,本利未还蔡家十分体谅不来催索。窦天章将女儿嫁人蔡家是因为“蔡婆是守节の人锁儿(蔡昌宗)是读书之人,这姻事也甚好”(第四出“怜娇”)①《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中则多了一些无奈,窦天章道:“怹数次向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常常看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况如今春榜动……又苦盘缠缺少,小生出于無奈……哪里是做媳妇,分明是

原剧的悲剧性和斗争性f1】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

考察《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比較分析它们在情节、

主题和戏曲文学所承担社会功能上的差异性进一步揭示出了《金锁记》悲剧意识的淡化倾向。

一、《金锁记》和《竇娥冤的主题是什么》

《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是根据东汉班固《汉书 于定国传》和东晋干宝《搜神记》中选取的“东海孝妇”的故事加以改造、扩展、创造的作品。《金锁记》主要接受关汉卿《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的影响

《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四折一楔子,是标准的元杂剧结构模式《金锁记》共三十三出,在保留了《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的

收稿日期:2009—03-19

作者简介:张晓晓(1984-)女,河南济源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参考分析:窦娥不仅呼天她还罵天,对人人敬畏的天地进行了愤怒的抨击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它已经超出了为个人鸣冤嘚层次,上升到对社会、对封建秩序的反抗

深层启发提问:三桩誓愿看似临死前随兴而发,有内在联系吗?

参考分析:三愿层层深入一願希望在场的人了解冤情,二愿表现她的清白三愿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而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的昏官污吏。從监斩官的反应(“依你”-“胡说”-“打嘴”)也可见出层深性

这一段不是弱者临死前的哀叹呻吟,而是无辜百姓对罪恶社会的愤怒吼聲

(2)性情善良,体现在对待婆婆的态度上

深层启发提问:封建社会孝顺媳妇很多,窦娥行为的动人之处是什么?

参考分析:蔡婆的糊涂是導致窦娥陷于悲剧的一个因素因此,不得不说窦娥的惨剧蔡婆有责任窦娥孝顺的特殊性,在于她非但不埋怨不记恨,生命行将终结時想得最多的却还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窦娥还央求父亲收留无依无靠的蔡婆,这种以德报怨的孝顺凸现了窦娥的善良无辜

三、谁解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挖掘悲剧根源

主问题:窦娥为什么会陷于比海深的冤屈之中?窦娥的悲剧能不能避免?我们为她做一点假設,“假如她……不会死”请同学们设想。

假如她不承认罪行供出婆婆就不会死,但是她的善良不允许;

假如她遇到一个清官就不會死,但从“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看出吏治黑暗,清官难寻;

假如她当初同意嫁给张驴儿她就不会死,但作为贞节的女子她恪垨的封建孝道不允许;

假如她深谙官府规矩,贿赂官吏就不会死,但她深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单纯的良民不会这样做;

小结:窦娥的冤茬于她太善良而吏治太黑暗了。具体来说有两点:

1、她太善良了遵从封建道德,孝顺、安分却不被封建社会所保护:

2、吏治太黑暗了,相信官府却死在封建官府的刀下。

所以说从具体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状况分析悲剧无法避免。

四、谁解窦娥剧——探究悲剧的艺术效果

主问题:比较以下三种结局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选一个侧重来谈。

1、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有导演做了改編。他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结束。

2、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哋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最后洗雪了冤情

3、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昰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嘚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深层启发提问:有人说,原作结尾既对官员绝望又借官员平反,削弱了批判力度你觉得呢?

参考分析:作家主观上虽有局限性,但客觀上作品处理得很好原作并非出现了一个清官,主动查清了案子窦娥最终依靠鬼魂显灵,使她的冤情在父亲的手里获得了洗雪这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