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乐峰前沙似雪受将城外月如霜运用比喻修辞是静态还是动态描写?

回乐2113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译5261文】  回乐峰前的沙4102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1653如秋霜。

[出自]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鄉

回乐峰前的沙地好似白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幽怨的笛声, 出征的战士通宵远望家乡

回乐峰前的沙地像白雪,受降城外的月光像寒霜不知道哪里响起了笛声, 出征的战士通宵遥望家乡

以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李益( 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 769)Φ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怹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諧,语言优美精炼尤其擅长绝句、七律。至唐宪宗时便因诗名被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有《李君虞诗集》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题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小题2】结合诗中有关词语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下列各项是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

前不见古人,後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从主题角度看,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作者失意的境遇以及寂寞苦闷的情怀。
B.从艺术表现角度看这首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则描绘了诗人的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C.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因为时间的消逝与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處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更新:难度:0.4题型:诗歌鉴赏组卷:435

【推荐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相关题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镓。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明:老师“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为什么要用两个“笼”字?请您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尛明:哦。我明白了原来理解字词要结合描绘的画面特点和氛围来理解。谢谢老师
小明:老师,你看我这样描绘前两句画面可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不错 还能活学活用“互文”。为你点赞!

更新:难度:0.4题型:诗歌鉴赏组卷:65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小题1】“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小題2】“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更新:难度:0.4题型:诗歌鉴赏组卷:75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昰怎样描写景物的
将沙比作雪,将月光比作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