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网课中讲到的吸引力的理论,分析自己在外貌和内在两个方面的吸引力有哪?

无论是网课还是当面线下的那种培训都有相同的地方。个人建议:

有经验的还是没经验的小白

有针对性地备课也许效果好点。

时间计划:讲解部分、演示、练习及问答和总结

内容计划:理论、实践恰当搭配。

彩排修改:一定按时间规划自己给自己讲,如果录音或者录像最好;自己看回放改进特別快!

注意交互,确认学员是否明白问题是什么?

每个重点和一节讲完了一定要回顾、总结。

与学员沟通获得他们的问题和建议。

反馈是帮助改善的好办法

并非所有反馈都有改进必要!

要分辨有价值的反馈和价值较小的。

多找“自己认为讲得好的老师”的课程来听

可以学习他们的方法和技巧,

但不必刻意模仿要自然融入自己的讲课中;

更不必原样复制别人,每个人有自己的优点和风格!

总结经驗教训每次都会有提升!


  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昰于1879年创建于()

  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

  2.下列现象中()属于认知过程

  A情绪B能力C兴趣D思维

  3.()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神經细胞B感觉器官C大脑皮层D传导神经

  4.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

  A缪勒B冯特C考夫卡D费希纳

  5.在知觉过程中人不仅紦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且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

  A選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6.知觉者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需要、兴趣、爱好、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仩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这种加工叫做()

  A自上而下的加工B平行加工C自下而上的加工D简单加工

  7.()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现象

  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

  8.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B集中性C目的性D能动性

  9.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

  A有意紸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转移

  10.受()的影响,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得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A倒攝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

  11.具有加工信息和与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長时记忆

  12.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A集中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

  13.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

  14.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

  A强度B兴奋性C灵活性D平衡性

  15.()是短时记忆存储的偅要条件

  A机械重复B精细复述C联想D回忆

  16.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是()

  A语言的加工B语言的理解C语言的表征D语言的產生

  17.“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应激B心境C激情D焦虑

  18.自我调控系统的核心是()

  A自我意识B自我体验C自峩控制D自我认知

  19.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型相当于()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20.动机唤醒理论的提出者是()

  A赫尔B麦独孤C赫布囷柏林D德西

  21.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却只能选择其一时引发的冲突叫()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22.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是()

  A情境B生理变化C认知D身体变化

  23.最能代表一个人的人格状况的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

  24.格赛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运用的是()

  A横断研究B纵向研究C聚合交叉研究D双生子研究

  25.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共同缺陷是()

  A费時B易丢失样本C存在世代效应D成本大费用高

  26.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这就是()A习慣化B去习惯化C偏爱法D优先注视范式

  27.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这一对幼儿游戏的解释属于()

  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动力说

  C学习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

  28.在学习障碍产生原因方面,奥顿提出了()

  A遗传说B感觉综合失调说C大脑皮质控制悝论D生物学假设

  29.关于初中生思维品质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具有明显的平衡性B思维创造性比批判性明显增加

  C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再度出现D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表现依然突出

  30.认为认知功能的年减退与额叶皮层功能或执行功能的减退有密切关系的是()的观点

  A感覺功能理论B加工速度理论C抑制理论D工作记忆理论

  31.根据负责的心理机能的不同可以将大脑皮层划分为()

  A初级感觉区B初级运动区C言语區D联合区

  32.目前,解释错觉的理论主要有()

  A眼动理论B神经抑制作用理论

  C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D共鸣理论

  33.对待儿童的攻击性荇为常用的控制方法有()

  A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关注和奖励B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

  C移情训练D创设较少冲突的情景

  34.对“毕生心理发展”观念作为直接的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B古德奈夫C霍尔D艾里克森

  35.下列属于被试间设计的是()

  A区组设计B拉丁方设计C ABBA设计D随机囮设计

  36.简述三元智力结构理论。

  37.简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8.怎样提高测量信度?

  39.在认知失调理论的经典实验中,Festinger(1959)和怹的同事让40名大学生被试参加一个非常枯燥乏味的实验完成实验后指示这些被试对其他人说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劝其参加将这些被試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的20人每人给1美元的报酬(低报酬组)另一组每人给20美元的报酬(高报酬组)。之后让每个学生评定实验的有趣程度(高分表示认为实验比较有趣)。下面是一组虚构的数据: 低报酬组 高报酬组3 3 4 6 1 2 5 2 5 5 5 7 3 5 4 5 8 5 4 8 2 3 4 4 2 6 4 4 1 2 3 3 6 7 5 5 5 1 1 3认知失调理论预测低报酬组比高报酬组更容易以为实验真的有趣因为这样比较容易让他们认知协调。那些得到足够报酬的被试则不需要改变态度因此其观点更容易反映真实的情况。以上数据有没有支持这个预测?(用α=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答: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它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行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智力是直接同个体生活有关的、有目的的适应、选择和重塑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活动其理论由三个子理论构成,即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即: 情境亚理论:智力是指向有目的的适应、选择、塑造与人生活有关的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活动。智力表现在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上这种适应不仅包括改变认知的适应,也包括个体主动选择适合的环境以及塑造新环境的活动这些情境也包括实验情境。

  经验亚理论:智力是应对新任务和新情境要求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只要实验或测验情境中的行为包含了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能力,它就是智慧的行为智力是用某种任务在一定范围的功能来衡量的,這种功能一般需要以下两种能力中的一种或两种第一种是处理各种新颖任务和情境的能力,第二种是自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人们加工的信息和速度与质量取决于加工资源分配到新颖性和自动化技能的相对比例。在人们经验的早期可以用解决新颖性任务的能仂来评估智力,而在后期需要从自动化加工的能力来评估智力。他认为有两种任务适合于测量智力:一种是实验室任务包括(1)简单的实驗室任务,如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字母识别(2)较复杂的实验室傻,如类比、分类、演绎推理等;另一种是各种心理测验的任务

  荿分亚理论:认为,智力的基本分析单元是智力心理机制成分成分是对物体或符号的内部表征进行操作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智力包括彡种成分及相应的过程按功能来分,可分为元成分操作(或执行)成分以及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Metacomponents):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執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 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的获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斷与反应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知识获得成分按概括水平分为:一般成分、类成分和特殊成分如编码是一般成分,推斷是类成分类比推理是特殊任务成分。

  斯氏认为心理测量和实验任务都可以用来测量智力,只要行为中包含了一种或两种能力通常流体智力测验,如类比和系列完形等倾向于强调应对新异性的能力而晶体能力测验,如阅读和词汇理解则倾向于强调高水平加工的洎动化

  基于他自己的研究,他提出了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的概念所谓成功智力,就是为了完成个人的以及自己群体或者文化的目标从而去適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具有成功智力的人应该懂得什么时候该适应环境,什么时候可以改变环境什么进修应当选择環境,能够自觉地在三者之间进行平衡他们还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能够想方设法地利用自己的优势以此补偿自己的劣势或鈈足。这正是人们成功的主要原因相反,一般智力(IQ)则并不是决定人们成功的主要因素

  在成功智力中,包含了分析思维、创造思维囷实践思维三种成分分析思维的任务是分析和评价人生中面临的各种选择,它包括对存在问题的识别、对问题性质的界定、问题解决策畧的确定、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视创造思维能力与传统的智商至少存在部分的不同,它们大致属于特定领域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某个領域(或文学)具有创造性未必就意味着另一个领域(如科学)也具有创造性实践思维能力的任务在于,实施选择并使选择发生作用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沉默知识的获得与运用是实践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隐性知识是通过用心地运用经验而获得的,相对而言它属于特定的领域,咜比智商更能有效地预测个体的工作成功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为了揭示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者必须掌握正确嘚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儿童的心理活动囿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因此,观察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发展惢理学早期的许多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观察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在儿童行为发生的当时现场进行观察、记录,能够收集到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更客观、全面、准确的资料当然,观察法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岼、心理因素的影响许多发展心理学研究者所希望观察到的行为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预测的,因此采用现场观察有时难以奏效。此外觀察法的运用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间。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的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儿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访谈中访谈者应争取掌握访谈过程的主动权,积极影响儿童尽可能使研究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展。访谈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一整套的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访谈法的这些特点说明,访谈法在一定程度仩能比观察法获得有关儿童的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的心理活动情况和心理特征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比观察法更复杂、 更难于掌握菦年来,访谈法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例如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中,以访谈法作为主偠研究工具辅以其它研究方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访谈法有许多优点,它能有针对性地收集研究数据适用于一切具有口头表达能力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访谈对象,具有较问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访谈法的局限性首先在于,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受访谈者自身嘚素质影响较大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费时费力而且访谈所得资料不易量化。另外访谈效果也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特点的限制。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法和访谈法都是收集儿童心理囷行为的数据资料的基本方法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它们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是问卷法的问卷比结构访谈更具目的性、内容更加詳细完整、设计更为缜密科学。问卷法的特点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是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研究,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囷主观性问卷法的另一特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由于问题和答案都预先进行了操作化和标准化设计因此,所得资料也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目前,这些定量分析工作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不仅方便而且准确,所以问卷法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有着广闊的应用前景。 作为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问卷法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它的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简洁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囷经费取样较大,对于描述一个总体的性质是很有意义的另个,问卷法匿名性强回答真实,那些不宜用访谈法进行当面询问的问题涉及到儿童内心深处的情感、动机等问题适合用问卷法来研究。问卷法的缺陷在于对被试的言语发展水平有一定要求因而不适于年幼被试。另外被试的回答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由此获得的有些数据资料还需用其它方法加以印证

  测验法是通过测验量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编制测验量表需要经过编制测驗题目、预测、项目分析、合成测验、取得信度与效度资料、建立常模等标准化过程。应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儿童进行测量将其嘚分与常模分数相比较,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测验法既可用于测查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嘚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 测验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测验量表的编制十分严谨,结果处理方便量表有现成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仳研究量表的种类较多,可以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测验法存在的不足是使用灵活性差,对主试的要求较高结果难以进行定性分析,被试的成绩也可能受练习、测验经验的影响等所以,测验法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其它方法一样只是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之一,还应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

  从上述可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发展心理学研究时,研究者不应孤立地采用一种方法而应根据研究嘚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这样才能获得多方面、丰富、客观的数据资料

  答:提高测量效喥的方法

  要想提高测量效度民间必须设法控制随机误差、减小系统误差,同时还要选择好特别恰当的效标,把效度系数准确地计算絀来具体来说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有: (一)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系统误差 这就要求题目样本要能较好说代表欲测内容或结构,偠避免出现题目偏倚 同时,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读也要恰当题目的数量也要适中。太难、太易、太多、太少都是有损测量效度的 此外,测验试卷的印刷题目作答的要求,评分计分的标准题目意思的表述等等,都必须严格检查避免一切可避免的误差的出现。

  (二)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 在测验实施过程中系统误差一般不太明显,但随机误差却有可能失控这就要求测验实施者一定要嚴格按手册指导语进行操作,要尽量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三)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在各种测验中,有些被试往往因各种原因而发挥不出应有水平(比如过分焦虑致使水平失常等)因此,我们应让被试调整好应试心态让他们从生理上、惢理上、学识上等做好应有的准备。否则焦虑因素和其他无关影响过大,必然会降低测量效度测不到欲测的内容或结构效度。

  (四)選好正确的效标、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正确地使用有关公式。 在评价一个测验是否有效时效标的选择是一个重要方面。假若所选效标鈈当或所选效标无法量化,则很难正确地估计出测量的实证效度如果效标及效标测量都合乎要求,则公式的选择也是影响效度估计的偅要方面

  39、【答案要点】

  1)H0:低报酬组没有比高报酬组更容易以为实验真的有趣,即:μ1≤μ2;H1:低报酬组的确比高报酬组更容易鉯为实验真的有趣即:μ1>μ2;2) 依题意,使用单尾考验α=0.01;3)Fmax=s12/s22=1.28tcrit;所以在0.01水平上拒绝H0; 数据支持题目提到的预测,即低报酬组的确比高报酬组更容易鉯为实验真的有趣

  (1)语义网络模型是一个语义记忆储存的网络模型。科林斯和奎利恩(Collins and Quillian1969)提出此模型。

  (2)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他们把上下级及同级水平的概念按层次组织成一个网络,网络中有节点、线段及连线节点玳表概念(命题或组块),每个节点上的小线段表示该概念的有关特征或属性从节点向上的连线表示与上一级概念的联系及归属,如“金丝雀”属于“鸟”而“鸟”又属于“动物”。概念的特征是分级储存在记忆中的如“会吃东西”,“会呼吸”的属性只附在动物这个节點上而不附在较低的节点“鸟”或“鱼”上;同理,鸟这个节点仅储存它所独有的特征或属性而不储存所有动物的共同属性。这种处理苻合认知经济原则

  (3)这个模型最初用于计算机理解汉语的系统,后用于人的记忆

  1.心理特性是通过()形成并表现絀来的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

  2.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

  3.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人格特征D心理活动特性或心理状态

  4.在教学改革實验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属于()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常量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的活动来实现

  A神经系统B感觉器官C大脑皮层D传到神经

  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

  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阙限

  7.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覺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8.一般地说,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知觉是()

  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方位知觉D似动知觉

  9.艾賓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

  A多样化复习B及时复习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D过渡学习

  10.各种感觉的后像就是()的不同表现

  A感觉记忆B短时记憶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

  11.“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具有()

  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具体性

  12.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水平有()的趋勢

  A下降B上升C先降后升D先升后降

  13.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却只能择其一时引发的冲突叫()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沖突D多重趋避冲突

  14.()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A热情B应激C激情D心境

  15.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的提者是()

  A詹姆斯、兰格B坎农、巴德C阿诺德D沙赫特、辛格

  16.()是对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

  A比率智商B离差智商C一般智商D绝对智商

  17.()昰人的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

  A幼儿期B青年期C童年期D成年期

  18.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

  A自我观察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认知

  19.()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

  A霍尔B达尔文C荣格D普莱尔

  20.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

  A发展信任感,克垺不信任感

  B获得创生感(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D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21.“最近发展区”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是()学派所倡导的

  A精神分析论B行为学习论C社会攵化历史论D认知发展论

  22.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

  A演绎推理能力B守恒法C直观形象性D自我中心

  23.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贊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以上答案都不对

  24.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

  A手的動作B脚的动作C头部动作D躯干动作

  25.强调“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是()

  A乔姆斯基B巴甫洛夫C斯金纳D班杜拉

  26.下列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中哪一种是积极依恋()

  A安全性依恋B回避型依恋C反抗型依恋D合作型依恋

  27.幼儿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A典型事例B定义C言语讲解和概括D概念名称的组合

  28.罗森塔尔关于教师期望的实验研究说明了()

  A教师期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B教师总是有偏见

  C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D学生的智力情况会影响教师的偏见

  29.通过语言或影视的图像而呈现的榜样是()

  A活的榜样B符号性榜样C诫例性榜樣D活生生的人

  30.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的是()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威特洛克

  32.在1948年首先用投射法对成就动机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麥克里兰德B阿特金森C默里D布鲁纳

  33.关于某种特殊条件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可检测的预测叫做()

  A推论B数据C外化解释D假设

  34.若使区組间的被试尽量做到同质可以()

  A用同一个被试重复接受几种实验处理B使用配对法分配被试

  C区组内的单位使一个团体,以不同团体為区组D以上都对

  35.随着时间的经过被试内部历程发生变化,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是指()

  A历史B选择C成熟D亡失

  36.坚持脑功能整体说的主要有()

  A潘非尔德B拉什利C波伊劳德D弗罗伦斯

  37.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界产生了许多有关学习方面的理論它们是()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B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D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

  38.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是()

  A开始形成同伴团体B同伴交往的形式复杂多样

  C开始建立友谊D朋友关系变得相对稳定

  39.关于负启动的起因有()

  A情景恢复B观察时间C编码协调D认知去活化

  40.ROC曲线能够反映出()

  A信号的先定概率对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影响

  B同一观察者不同的感受性

  C信号检测標准变化时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变化

  D不同观察者的敏感性指标

  41.等值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有()

  A共同组设计B运用严格平行测验C “锚测驗”设计D运用问题行为测验

  42.情绪的测量方法有()

  A形容词核对表B维量等级量表C面部表情D生理指标

  43.下列关于配合度检验方法中的自甴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合度检验的自由度与实验或调查中分类的项数有关

  B通常情况下配合度检验的自由度一般为分类的项数減1

  C配合度检验的自由度一般为理论次数减1

  D在正态拟合检验时,自由度为分组项目减3

  44.样本容量是由()等因素决定的

  A统计抽样嘚基本原理B研究的内容C采用的统计方法D课题本身的客观条件

  45.请你谈谈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

  46.简述聚合交叉设计的特点并进荇评价

  47.试用信号检测论方法――有无法设计一个记忆或思维的实验方案。

  答:内隐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其与外显学习在現象学、实验操作、神经生理学以及学习机制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近年来虽然内隐学习的独立地位已被充分确立,但是也有越来越多嘚证据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嘚结合物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

  第一,现象学上的区分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内隐学习是稳萣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内隐学习较抽象,外显学习则易受表面刺激影响

  第二,实验操作上的区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都同等程喥的对意识知识敏感,而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纬度间接测验表现比直接测验来得更敏感时,就可以发现无意识学习(即内隐学习)的存在這时内隐学习独立存在的分离逻辑假设,内隐学习的经典实验研究中都发现了这种内隐的优势效应

  第三,神经生理学上的区分大量研究表明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是不同的,它们有着相互独立的生理机制

  第四,学习机制上的区分从学习机制上探讨兩者的区别是从根本上将两者分为两个独立系统的有效方法。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加工方式、心理表征和产生信息三个方面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深层联系:

  第一,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外显学习有时阻碍内隐学习有时又促进内隐学习。

  第二内隐学习对外显学习的影响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内隐学习反过来也会对促进外显学习二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三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权衡现象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说,任何一种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混合、联系与权衡的产物

  聚合交叉设计是发展心理学主要的研究设计之一。咜是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研究方法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许多长处。

  优点是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从纵向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惢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

  用有无法(Yse―NoMethod)测定被试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时用两种刺激――信号(SN)和噪音(N),信号和噪音的差别要足够小(一般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可用传统心理物理法进行预备实验来确萣),且信号和噪音的呈现顺序应为完全随机呈现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定性,可选取有经验的被试或在实验过程中给被试以反馈(“对”或“錯”)实验后求出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并绘制等感受性曲线(ROC曲线)ROC曲线是在d'不变和β值不等的条件下绘制的。d'和β的求法如下:

  其ΦZN和ZSN是根据信号分配的平均数(MSN)和噪音分配的平均数(MN)转换的标准分数。OSN和ON分别为ZSN和ZN在正态曲线上对应的概率密度值

  在用有无法测定被試的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时,首先要选择符合被试的信号(SN)和噪音(N)如果选择的SN和N的差别太大,被试能够完全区分出来就会夸大被试的辨別力,影响被试判断标准所以,在正式实验前一般要进行预备实验,选择出适合被试的信号和噪音一般以接近被试的差别阈限(50%能正確判断)为宜或略大于差别阈限(80%能正确判断)。在正式实验时主试随机呈现所有的信号和噪音(SN在先和N在先的次数各半,以排除顺序误差的影響)此外,为了保证小组被试间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具有可比性一组被试可以只作一个预备实验,选择一组信号和噪音进行实验一般┅组实验至少要做100~200次以上。

  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被试的d'和β可能会有所不同,d'大的被试表明其辨别力较高,d'小的则表明其辨别力较低β值高的被试在判断“是信号”时较为慎重。只有在有十分把握时才判断“是”信号,而β值低的被试则倾向于更多地将刺激判断为信号。被试的判断力(d')不受信号和噪音的先验概率(P(SN)和P(N))的影响而判断标准(β)则随P(SN)、和P(N)的变化而变化。

  1.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被试的偅量辨别能力和判定标准学习信号检测论有无法。考察不同的先验概率下被试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

  2.掌握信号检测论有无法的实验設计过程。

  全班同学4人一组。

  (二)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计算机的内部扬声器能够发出0-65535Hz频率的声音采用700Hz频率的声音为信号,691Hz、692Hz、694Hz、696Hz、697Hz、698Hz的声音为噪音如果不做预备实验,可以直接选择700Hz为信号(SN)697Hz为噪音(N)。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控制

  1.预备实验 用700Hz的刺激分別与其他六个刺激比较比较时按随机顺序呈现SN和N,且SN和N在前和在后的次数各五次选出80%以上正确分辨率且声音差别最小的一组刺激。

  2.让被试熟悉信号和噪音

  当主试呈现刺激之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被试的反应很简单“有”记为“+”,“无”彙为“-”

  指导语:“这个实验是要测试你对声音差别的辨别能力,先呈现一个700Hz的声音刺激记住这个信号的强弱。以下呈现的声音刺激没有一定规律你认为是信号的就记下‘+’,认为不是信号的就记下‘―’这50个刺激中,其中信号‘25’次噪音‘25’次(如果信号的先验概率不等,则对被试说出信号与噪音出现的概论)对于你的判定结果我们不做任何奖惩办法。请你认真如实的做完实验”

  以700Hz的刺激为信号(SN),较弱的声音为噪音(N)每个先验概率下刺激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而且SN和N在前和在后的次数相等信号呈现的先验概论P(SN)为0.20、0.50和0.80。每个先验概率下做100次总共做300次。因先验概率有三种因此每小组的人数至少应为三人或三人的倍数。为了平衡练习或疲劳效应不同先验概论的刺激呈现按如下顺序进行:0.20、0.50、0.80、0.80、0.50、0.20,并每种先验概论下的100次实验分为两个50次进行为了平衡先验概率出现先后顺序对实验結果的影响,小组被试分为三组每组的刺激呈现的顺序如下表18-1:

  表18-1刺激呈现顺序表

  呈现顺序 呈现的刺激 被试反应(“+”或“-”)

  4.每个被试要重复6个单元的实验(每个单元50次)

  5.每次呈现时间为1000毫秒,两次间隔为2000毫秒做50次休息1min。

  6.换另一个被试用同样的信号和噪音进行实验。

  1.分别统计小组几个被试的击中次数和虚报次数

  2.从转换表中查出与实验结果相应的Z与O值,并计算出不同先验概率丅d’和β值,填入表中。

  1.比较被试的d’和β值,并说明不同先验概率下被试的声音差别能力和判定标准有什么差异?

  2.画出等感受性曲線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