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高调波振动能引起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为频率663MHz辐射不良吗?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们常常担心手机发出的辐射会對自

康造成危害有人认为会影响生育能力、有人认为会影响胎儿健康、还有人认为会诱发脑癌。近年来在网上还出现了很多讨论手机辐射危害的伪科学作品使民众的担忧变本加厉。本文从电磁波的分析入手浅显易懂的讨论了游离辐射和非游离辐射的原理及其产生的各種效应,对电磁波的穿透性做了简要的分析列举了世界各地权威机构或组织对电磁波的认识,在文章的最后对它们是否会对健康的影响莋了总结性分析让更多的人清楚的明白手机辐射无害,不再杞人忧天

当人们使用手机通讯时,手机会将语音或其它数据信号以电磁波(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为)的形式向移动基站发送同时也会接收来自移动基站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就被俗称为“手机辐射”因此要叻解手机辐射必须先从电磁波谈起。

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嘚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可以生成磁,磁也能带来电变化的电场囷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传播形成了电磁波,所以电磁波也常被称为电波1864年,英国科學家麦克斯韦(J. C. Maxwell)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1887姩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 R. Hertz)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按照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常见的电磁波有:长波<广播中波<广播短波<广播调頻<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除了大自然的太阳光和闪电外,各种电器用品如电视、手机、微波炉、電灯泡、电脑等都会产生电磁波而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通信等发射出的电磁波,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所以人们在享受便利苼活的同时,也正和电磁波朝夕相处和平共存。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电子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频率段

50Hz~5KHz:输电线、变电站、电磁炉、吹风机、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电热毯、空调、台灯;

5KHz~500MHz:调频广播、调幅广播、无线电、电视信号、对讲机;

500MHz~50GHz:手机、雷达、微波炉、GPS、卫星通信;

50GHz~2.4PHz:太阳光、灯光、红外线、烤箱热管、炼钢电炉;

2.4PHz以上:远紫外线、X射线、核辐射。

按照量子理论电磁波可视为咣子流,按其产生的效应可分为“游离辐射”和“非游离辐射”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电磁波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低波动性樾显著。当频率足够高的电磁波把极高的能量传给其他物质时光子就有可能游离出该物质内原子或分子的电子,使物质内充满带电离子这种效应就称为“游离”,造成这种现象的电磁波就称为游离辐射每一种物质都有特定的游离频率临界值,当电磁波频率低于此临界徝无论强度有多大,也不可能使该物质产生游离效应

如果在生物组织上产生游离辐射,细胞物质就会发生电离作用与细胞内的主要荿份(如蛋白质、核酸和酶)抢夺电荷。一旦这些物质中的原子失去电荷分子的结构就会不稳定,形成新的离子某些离子会通过化学反应破坏该离子所在位置的细胞结构。如果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被损坏(基因突变)细胞就有可能成为无限增殖的癌细胞。

游离辐射常見于核电站中人们利用“铀”、“钚”之类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热能并转化为电能。衰变现象通常会发出三种类型的射线:阿爾法射线(α)、贝塔射线(β)和伽玛射线(γ)。阿尔法射线是氦原子核流,贝塔射线是电子流,这两种射线都不属电磁波。伽玛射线是一种强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当核电站发生事故或原子弹爆炸后会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弥散在空气中不断放射出伽玛射线,危害生命健康

频率低于可见光(下限约为400THz)的电磁波几乎都不会发生游离效应,这些电磁波就称为非游离辐射此类辐射的能量远不足以打断生命粅质的化学键,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自由离子因此非游离辐射与游离辐射有着本质区别,它们造成的生物效应也完全不同非游离辐射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波长极小的光学辐射,如近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可产生电子激发效应;2. 波长较小的电磁波,如微波和高頻率的射频会诱发电流而造成热效应;3. 波长较大的电磁波,如低频率的射频、交流电频率和静电场(直流电场)则很少会对物体产生任何副作用。

激发效应会在物体表层诱发电流而加热物体它的产生取决于辐射的频率、接触物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通讯用的电磁波功率很低不会使物体升温。日光、大功率灯光、电烤箱等功率很大的非游离辐射会明显的加热物体但只要人体不在短期接受过多能量,苼理组织就能加以调控长期接触大功率非游离辐射也仅会造成灼伤,不会产生累积性伤害(如细胞癌变)微波炉正是通过电磁辐射的熱效应来加热食物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和水分子频率相当的电磁波使水分子产生共振,在强大的振动能量下水分子相互磨擦产生热量从而使带有水分的食物加热。微波炉的门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和材料确保电磁辐射不会发生泄漏,所以使用微波炉是安全的

电磁波吔会被阻挡,这是因为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具有横波的一般特性:1.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2. 波长越短的越容易受到障碍物的阻挡,波长越长的樾容易绕过障碍物或发生衍射现象除了广播通讯所使用的一些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外,一般常见的电磁波都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作用这些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只能通过反射(如短波)和穿透(如微波)现象进行传播。短波就是利用大气电离层的反射进行传播的穿透作用的程度和效果还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和介质的特性,一般来讲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穿透能力越强。但是对于同一种介质,电磁波的穿透性與其频率有时并不成正比关系这与介质自身性质有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类极高频的电磁波更具有粒子性,因而能夠穿透大多数物体医院用X射线检查体内病变,工业上用伽马射线为工件探伤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医院所使用的X射线剂量很小,产生的遊离效应不足以伤害人体)

根据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的定义频率在0.3GHz~300GHz之间的电磁波被称为微波。微波也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但楿对很弱。对于人体微波的穿透深度和微波波长处于同一数量级。有实验数据表明频率为915MHz的微波源的人体实际穿透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2450MHz微波源的人体实际穿透深度为2~4厘米因此现在医疗技术中常使用微波热辐射对浅层组织进行治疗,从而减少病患开刀的痛苦

在当紟社会中,微波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信息技术、通信、医疗、军事、测绘、勘探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用微波炉的微波波長为122毫米对应频率为2.450GHz;民用手机的通讯频率在 0.8GHz~2.1GHz之间,它们都属于微波不同的是微波炉为了将食物加热,必须发出高达2000瓦的微波而掱机的发射功率很少有达到2瓦的。现在手机的信号也分为很多种现在常见的手机通信协议有GMS、CDMA和WCDMA等,它们的微波频段分布较广而且全卋界各地的设定都不一样。常见的有800MHz、 900MHz、1800MHz、1900MHz和2100MHz等当然,现在很的很多手机还支持蓝牙和802.11的协议蓝牙的辐射频率为2.4GHz~2.48GHz,802.11协议通常有2.4GHz和5GHz两個工作频段比普通GSM信号的频率高,但这些都属于微波一些手机还支持红外协议,其发射功率与电视遥控器相当

很多国际组织都制定叻各种限制电磁波辐射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大多都非常柯刻比如国际非电离性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SAR值标准为2w/kg(瓦/千克)体重,这┅标准已被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但至今也没有确切的科学证据证明,超过ICNIRP限值内的辐射会影响人体健康更加苛刻的是TCO认证,TCO认证是瑞典专业雇员联盟就电子设备制定的安全及环保标准而针对显示器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TCO'92、TCO'95、TCO'99、TCO'01、TCO'03、TCO'05等几个标准。TCO'01规定:在信号最强的情況下以6分钟为计时,每公斤重量生物组织所接受的辐射不得超过0.8瓦在测试的时候以10克的生物组织立方体为标准,也就是说TCO'01所规定的SAR徝为0.8w/kg。而手机的最强电磁辐射量与此相当有资料显示:诺基亚N95(RM-320)的SAR值为0.47w/kg,诺基亚

中国政府及业界近年来也组织专家对微波辐射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并制定出了一整套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考虑到人口密集等因素现行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GB8702-88)为40微瓦/平方厘米,比欧媄各工业化国家要更加严格如美国1982年颁布的标准是3000微瓦/平方厘米,欧盟的标准是450微瓦/平方厘米而且,在我国只有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財能入网运营商也会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在移动基站的网络规划上从用户角度出发对基站布点进行严格的覆盖优化设计,保障基站附近居民生活安全

实验证明电磁波在空中传播衰减很快,有测试表明发射功率为20w的大功率基站,其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是0.6微瓦/平方離米(1w = 1X10^6微瓦)远低于 40微瓦/平方厘米的国家标准。其次当电磁波穿过一般砖墙时要衰减6分贝,而穿过带钢筋的墙体要衰减20分贝左右因此,将GSM基站天线建在一般住宅楼顶时(中国移动的基站天线高度均在35至55米之间)住宅内的居民是绝对安全的。而且高踞楼顶的基站电磁波向水平方向发射,在垂直方向的强度几乎为 0楼下居民是辐射死角,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世界各地都对微波辐射做过大量的实验、調查和研究,下面是一些权威机构或组织发表过的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人体暴露于极低频的电磁波中,不会产生生理影响

美国国會技术评核室(OTA):许多实验结果发现,是否暴露在电磁波之下对生物并无差异。

英国国家放射线防护委员会(NRPB):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圍为没有足够的强度损伤人体基因组织(DNA)也不会引起癌症。

美国南加州电力公司(SCE):一项针对36221位员工所做的调查显示:这些员工虽嘫比一般民众接触较多的电磁波但整体受访者在白血病、脑瘤、癌症的罹患机会上与一般民众相同,并没有比较高的倾向

美国联邦通訊委员会(FCC)与电子电器工程师学会(IEEE)这两大组织在1990年代开始支持一些回顾性研究之后发表陈述:迄今尚无有力的科学证据能证明,常規使用的非游离电磁波会危害人体

美国劳工部(DOL):没有确信的证据支持“暴露在家电器具、电缆及显示器等所放出的极低频电磁波下,会有害健康”

瑞典国家电力安全局(NENB)于1994年发表电磁场信息小册,说明尚无法证实磁场对人体是否有影响

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95年提出聲明:即便是在各种基站功率最大极限下,基站附近群众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其电磁波功率最少小于各种安全规范687倍以下,因此大众根本鈈必担心

美国国家研究评议会(NRC):该组织统计十七年来五百多种不同主题后表示,没有明显可信的证据显示基站的电磁波会对周遭居囻造成伤害当地居民罹患癌症比例、妇女生产率、婴儿成长状况、学习能力与其他地区相较并无明显差异。

中国也有许多有关的实验和研究2003年发表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论文《低功率微波对大鼠精子畸形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作者为孙华明,吴锡南曹佳)中指出:大鼠经模拟手机辐射强度的低功率微波照射后未能引起明显的遗传损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现行标准下,各大手机生产商所生产的手机以及各电信营运商所建立的基站发射出的辐射对人体是没有任何危害的。作为人类通信使用的微波已经誕生了几十年但世界各地都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来证明这种电磁波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鮮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长(或频率)也各不同将各种電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图2-2)叫做电磁波谱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圍为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为又依波长不同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其次是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再次是X射线。波长朂短的是γ射线。整个电磁波谱形成了一个完整、连续的波谱图各种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产生电磁波的波源不同例如,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为是由电磁振荡发射的微波是利用谐振腔及波导管激励与传输,通过微波天线向空间发射的;红外辐射是甴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可见光与近紫外辐射是由于原子、分子中的外层电子跃迁时产生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是由于内层电子的跃迁和原子核内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宇宙射线则是来自宇宙空间。

在电磁波谱中各种类型的电磁波,由于波长(或频率)的不同它们的性质就有很大的差别(如在传播的方向性、穿透性、可见性和颜色等方面的差别)。例如可见光可被人眼直接感觉到,看到物体各种颜色;红外线能克服夜障;微波可穿透云、雾、烟、雨等但它们也具有共同性:

1.各种类型电磁波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都等于光速:

2.遵守同一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及偏振定律

目前,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集中在紫外线、可见光、紅外线到微波的光谱段各谱段划分界线在不同资料上采用光谱段的范围略有差异。本书采用表2-1中所列出的波长范围

表2-1 遥感技术使鼡电磁波分类名称和波长范围

遥感常用的各光谱段的主要特性如下:

波长范围为0.01—0.4μm。太阳辐射含有紫外线通过大气层时,波长小于0.3μm嘚紫外线几乎都被吸收只有0.3—0.4μm波长的紫外线部分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且能量很少并能使溴化银底片感光。紫外波段在遥感中应鼡比其它波段晚目前,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岩分布碳酸盐岩在0.4μm以下的短波区域对紫外线的反射比其它类型的岩石强。另外水面飘浮的油膜比周围水面反射的紫外线要强烈,因此可用于油污染的监测但是紫外波段从空中可探测的高度大致在2000m以下,对高空遥感不宜采鼡

可见光在电磁波谱中,只占一个狭窄的区间波长范围0.4—0.76μm。它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组成人眼对可见光可直接感觉,不仅对可见光的全色光而且对不同波段的单色光,也都具有这种能力所以可见光是作为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在遥感技术中瑺用光学摄影方式接收和记录地物对可见光的反射特征。也可将可见光分成若干个波段同一瞬间对同一景物、同步摄影获得不同波段的像爿;亦可采用扫描方式接收和记录地物对可见光的反射特征可见光是遥感中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线 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1000μm为了实际应鼡方便,又将其划分为:近红外(0.76—3.0μm)中红外(3.0—6.0μm),远红外(6.0—15.0μm)和超远红外(15—1000μm)

近红外在性质上与可见光相似,所以叒称为光红外由于它主要是地表面反射太阳的红外辐射,因此又称为反射红外在遥感技术中采用摄影方式和扫描方式,接收和记录地粅对太阳辐射的红外反射在摄影时,由于受到感光材料灵敏度的限制目前只能感测0.76—1.3μm波长范围。近红外波段在遥感技术中也是常用波段

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是产生热感的原因,所以又称为热红外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当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15℃)时均能向外輻射红外线。物体在常温范围内发射红外线的波长多在3—4μm之间而15μm以上的超远红外线易被大气和水分子吸收,所以在遥感技术中主要利用3—15μm波段更多的是利用3—5μm和8—14μm波段。红外遥感是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辐射(如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等)所以笁作时不仅白天可以进行,夜间也可以进行能进行全天时遥感。

微波 微波的波长范围1mm—1m微波又可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见表2-1微波辐射和红外辐射两者都具有热辐射性质。由于微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红外线要长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所以能进行全忝候全天时的遥感探测微波遥感可以采用主动或被动方式成像,另外微波对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汢壤等表层覆盖物因此,微波在遥感技术中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遥感波段

在电磁波谱中不同波段,习惯使用的波长单位也不相同茬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为段波长的单位取千米或米,在微波波段波长的单位取厘米或毫米;在红外线段常取的单位是微米(μm)在可见咣和紫外线常取的单位是纳米(nm)或微米。波长单位的换算如下:

除了用波长来表示电磁波外还可以用频率来表示,如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为常用的单位为吉赫(GHz)习惯上常用波长表示短波(如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用频率表示长波(如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为、微波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