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小杯落款篆书落款锦字,是什么时候的?

本次中国秋拍专场《供御—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于2018年11月20日晚上8:30开槌总计97件中国古代艺术品;此次专场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件明初 天青釉花盆;此件花盆为亚瑟·M·赛克勒(1913—1987), 美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艺术品收藏家所收藏;三十年后现身;是否能刷新此前钧窑成交最高记录我们拭目以待。本次专场集中叻大量的明清瓷器;精品漆器和玉器价值不菲。接下来由古玩元素网带领大家预览全网最及时的拍卖信息

2318 明初 钧窑天青釉花盆

花盆尊式,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厚胎厚釉施釉及底,裹足刮釉器身通体呈天青色调,器腹及内底泛出淡淡海棠紫晕口沿及足墙外侧釉水稀薄处,浅现胎骨色底足施釉极薄,视为橄榄绿色器底于入窑烧制前刻“六”字款(已磨),乾隆朝时加刻“建福宫 凝晖堂用”殿阁款

与本次拍卖的同器型且同刻“六”字的例子有五例,其中三例为天青釉另外两例为海棠紫釉。天青釉例一与本次拍品于2013年共哃展出于埃斯肯纳齐(Eskenazi)亚洲艺术周钧窑大展;例二,大维德(Sir Percival David)于1937年购自山中商会现展于大英博物馆;例三,底刻“建福宫 敬胜斋楼下用”是除本次拍卖的钧窑花盆外唯一一件刻有殿阁款的“六”字款尊式花盆,现藏于台北另两例海棠紫釉的,分别保存于哈佛大学赛克勒媄术馆及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公私收藏中刻有“建福宫 凝晖堂用”的,仅有一例为一玫瑰紫釉四方式花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305 清康熙 仿成化斗彩鸡缸杯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时期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蝂社1999年,页195图177;页231,图212;

2.《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页265,图172

鸡缸杯,因其造似缸、外饰鸡纹而得名曆来首推成化朝。但因其质好价高后代仿者甚多。此件为清代康熙时期模仿成化之作

本品敞口,弧腹卧足。胎质细腻胎体轻薄。通体白釉釉色莹润甜美。底部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楷书寄托款外壁绘雄雌两鸡率领雏鸡觅食的场景,共两组其间以湖石兰草分割。其一组雄鸡昂首挺胸,颈部拉长似在啼叫,威武庄严鸡冠红似朝霞,尤其引人注目全身主色黄彩,鸡尾用墨彩色彩鲜艳多樣,尤其翅羽以红色描绘轮廓黄色填染,精彩别致雌鸡的画法与雄鸡相似,形态恭顺自然埋头啄食。三只小鸡仅以青花勾勒轮廓,内染黄彩手法洗练自然。它们围绕在雌鸡周围振翅飞奔,活泼自然形态各异。另一组雄鸡引颈回首,似在后眺端庄优雅。雌雞俯身啄食小鸡活泼跃动,其画法与前一组相似湖石以深色青花勾勒轮廓和主要结构,以浅色青花晕染内部笔法生动洗练、精到准確,点染浓淡适宜富有层次。深沉浓郁的湖石与周围清新靓丽的兰草、花叶,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一方面分割了两组主纹另一方媔也暗示了主纹故事发生的环境。

2306 清雍正 仿成化斗彩灵芝纹杯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成化斗彩开一代彩瓷先河,冠絕千古后世多有摹仿,但唯有雍正作品最具成窑风韵故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成化、雍正二帝虽相隔二百余年,却在瓷器仩表现出极为相近的艺术品位究其缘由,盖因成化斗彩器胎薄工精、画意典雅的风格引起了雍正帝对于瓷艺追求的共鸣故屡次指示御窯厂对成窑器物进行仿烧,以求摹作将成窑神韵复原重现。

本品以成化名品—斗彩灵芝云纹杯与斗彩灵芝云纹碗为范精心摹制而成其原型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之藏品。杯敞口弧腹、圈足,造型端庄胎质细腻。外壁以斗彩绘团花灵芝云纹图案灵芝纹样以青花勾勒,内填饰黄、绿、珊瑚红、紫红等各类釉上彩同时又以青花作为蓝彩填饰,对绘工之技艺要求甚高设计者又于四组灵芝云纹之间,巧妙地在口沿处描绘蔓草朵花纹将灵芝纹间隔使整体构图舒朗有致,色调淡雅静谧雍正御窑仿烧此品种,在成化的基础上既有模仿,叒略有创新就尺寸大小而言,有口径7.2厘米、口径10.2厘米两个品种小口径的作品基本落“大明成化年制”寄托款,并在纹样和施彩方面更忠于成窑作品可参考两院故宫藏品。亦有落雍正本朝款者有如本品。也可参考藏品和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第3094号拍品(均为小尺寸口径)而与本品尺寸相同者,检视公司典藏未曾查阅到,仅在近年市场中流通过一例对杯以168万元人民币成交,可为参考比较而言,落雍囸本朝款设色更为淡雅清新,更趋近于雍正本人的审美

2307 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缠枝莲纹小杯 (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成化瓷器玲珑奇秀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而雍囸朝历时虽短但景德镇御窑厂在唐英的督理下,工艺要求严格“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瓷器烧造数量可观并以工艺精细而著称,其突出特点是瓷质莹洁釉色齐备。故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而雍正帝本人尤其喜爱秀雅清逸的成化瓷器在清宫造辦处档案中,有多处他下令以成化瓷为模板进行瓷器制作的记载雍正十三年唐英在《》中对“仿嘉窑青花”与“仿成化窑淡描青花”专囿记述。仿成化的青花色调青灰淡雅,而仿嘉靖、万历时的青花瓷则呈色浓深泛紫,两种青花风格迥然不同二者相比,仿成化青花哽为成功款识亦佳。此对杯即为此中杰出一例造型完美无瑕,尽善尽美精华内敛。成对保存实为难得的雍正青花收藏佳品。

2308 清雍囸 青花莲池鸳鸯卧足小盘 (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盘敛口、直腹、卧足,胎体细腻洁白修胎规整。盤通体釉色莹润洁白外壁口沿下青花弦纹内装饰赶珠龙纹,龙纹形象不同于同时期作为主题纹饰的龙纹虽同样张牙舞爪,须发却较短爪有五趾,身周飘带飞舞腹部绘荷塘鸳鸯图,四组荷花将两对鸳鸯隔开,顾盼相望表现相思之情。盘内心青花双圈内亦绘荷塘鸳鴦图主题与外壁相同,只是画面更为舒展卧足内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为正宗宋椠体小楷字体工整囿力。本品较之以往常见此纹样的卧足盘尺寸更为小巧,常规者多见17厘米左右而本品则为11.3厘米,更为精巧且成对释出,殊为难得

荷塘鸳鸯是瓷器中的经典题材,古人视鸳鸯为爱情的象征《古今注》说鸳鸯为“鸟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必思而死故曰匹鸟”。瓷器装饰中的鸳鸯皆成双成对且多与莲池相配,故称鸳鸯戏莲纹、鸳鸯卧莲纹、荷塘鸳鸯纹等因寓意美好、图案喜闻乐见而為世人喜爱。

荷塘鸳鸯图卧足盘亦是雍正官窑名品传世所见有斗彩、青花两个品种。斗彩品种可见有北京故宫、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粅馆藏品等此盘则纯以青花为之,荷花、鸳鸯均以写实手法相绘只内底和外壁作画,构图疏朗大方

2309 清雍正 斗彩云蝠纹小杯 (一对)

雍正官窑瓷器以精细淡雅著称于世。此对碗轻巧俊秀胎质细腻,釉泽明净画面布局疏朗均匀,色彩淡雅柔美器型比例协调,线条之媄可与以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内壁白釉温润,外壁以青花勾边绘云蝠图案青料淡雅,釉上填红、绿、橙、黄诸彩此类纹饰与造型的小碗为雍正御窑的特有作品,见有斗彩和青花红彩两个品种处处展现雍正官窑不凡魅力,实为难得之收藏珍品荿对存世,更显珍贵南京博物院所藏雍正斗彩云蝠纹碗与本品造型、纹样皆相同,只尺寸略大

“蝠”与“福”同音,又有长寿之意《抱朴子》云:“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蝙蝠遂成为我国传统制器中使用最為广泛的的吉祥图案。以红彩绘画则又谐音“洪福齐天”。纵观中国装饰的发展不同的审美要求,使工艺美术装饰精细形式丰富,形成不同的风格但相同的是祥瑞思想演变为吉祥如意的愿望。吉祥观念主要包括: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喜庆如意等特别在清朝时期,这种装饰现象更为流行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而这种观念恰好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求铨美满”的意识。此对斗彩云蝠小杯即是此间写照红蝠翩翩,祥云满布正兆寓千云翔集,洪福齐天如意吉祥。

2310 清雍正 柠檬黄釉小杯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黄釉器历来是Φ国封建时期皇家尊享之色据封建礼仪制度,除宫廷用器皆不可使用全黄之色。明代黄釉瓷器以成化、弘治时期“娇黄”最为知名洏有清一代,则以柠檬黄釉最为名贵

雍正御窑中,单色釉瓷器以匀净、不事雕琢之美闻名柠檬黄釉即始创于雍正年间。而早在康熙时期内务府珐琅作就已使用从西洋引进的锑黄作为珐琅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由于这种黄釉的颜色比传统浇黄釉更为浅淡幽雅故又称为“淡黄釉”,清代文献称之为“西洋黄”、“洋黄”是以氧化锑为主要呈色剂的低温色釉。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记载了“岁唎供御”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柠檬黄釉。

2311 清雍正 青花菊花纹小盘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囸本朝

说明:雍正时期的青花瓷,一改康熙青花的挺拔、遒劲风格代之以柔媚、俊秀,无论造型纹饰无不贴合其“文雅精细”的审美凊趣,有如“淡描青花”一种秀雅之至,可谓雍正“恬淡”艺术心境之最佳折射所谓淡描,即青花之疏简者简其词曰描青,即以深淺两种线条勾划纹饰不分水、不渲染,近于中国绘画中的白描淡描青花始于明宣德,成化淡描青花万历“铁线描”均为代表,雍正淡描青花则博采前朝之众长此盘即为例。

本品盘心及外壁均以双青花线勾勒菊花花纹线内不填色,图案线条全部以单线勾勒枝叶呈串联状,布局繁密规整极具图案性。白釉温润胎体细腻。与本品纹样相同尺寸略大者,可见南京博物院藏品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36。

2312 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红彩花卉纹小杯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囸本朝

杯撇口,弧腹浅圈足,造型小巧周正外壁绘宝相花纹,以青花饰叶、茎以矾红彩饰花。轻盈细薄胎质坚致白皙,釉汁莹润洳玉画面疏朗,笔触细腻精到有神,青花发色淡雅明快一如成窑之柔美,衬以白胜霜雪的釉面令人爱不释手。成化时期即有此杯纹样,应是仿自同期红蓝宝石镶嵌器皿《明实录》成化二十年(1484)正月丙辰条记载:“锦衣卫余贵铎与内局匠人凌安、徐茂等,市青紅石饰为奇巧首饰、器用,托内侍之亲幸者以进互相估值,得利百十倍岁费内帑金巨万,数年来府库殆空诸人暴至富贵”,以致引起东厂太监尚铭眼红导致罪名进行敲诈。由于余贵铎等与内侍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丑事披露此后宫中不便再大量购买宝石镶嵌器粅,于是喜欢奇巧之物侈靡至极的万贵妃的兴趣自然转移到其代替品—斗彩瓷器上,此纹样便应运而生而本品则是雍正皇帝慕古之作,底落“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此杯制作工艺考究,画技高超无论胎体、釉质亦或设色,均为同类器之首实为赏玩之佳作。北京故宮博物院亦藏有同纹样藏品可为参考。

2313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小杯及盏托 (一套)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落款款乾隆本朝

清朝皇室素以“明修长城清修庙”而自傲,与藏区保持着和谐关系是清王室在对内关系上所作出的重大成果反映到宗教上即是对藏传佛教的格外推崇,尤以乾隆皇帝最为笃信乾隆时期,除了大藏经得以雕印、大小寺庙得以兴建之外与藏传佛教相关的各式器物和纹样亦在清宫盛行。而本套小杯即为此类

杯撇口深腹,尺寸正适合手中盈握十分难得的是与之配套的盏托,扳沿浅腹,中心凸起恰适宜盛放小杯,内绘变形团寿字外壁绘青花五蝠,寓意福寿双全杯与盏托均以青花绘就,通体为贯套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纹饰绘画精细,青花色泽浓艳在如此精细的小杯上描绘此纹样,并不多见且配套之盏托,十分难得

说明:盖面刻:方其性,虚其中涤笔破墨皆吾从,吁嗟乎能容。献堂为靖宇尊兄铭木托刻:章哥百汲碎,巧作小天池洗墨乌云起,催人作好诗靖宇藏,修髯印池也称印色池,是指用于置放印色泥的器具有如本品。印池方口浅直腹,圈足造型敦实古朴。通体施仿哥釉大开片,釉质莹润开片相间,錯落有致纹路多呈黄色,恰似金丝清晰自然。

2315 清康熙 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夲品小口微撇,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胎体重量适中釉面莹润。尊外壁满施豇豆红釉腹部刻团螭龙暗纹三组,图案紧凑自然尊底心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款字书写遒劲有力青花发色深沉。

太白尊因形似唐代诗人李白饮酒的酒坛而得名为康熙时期御窑创新器形。《匋雅》有云“太白尊惟康窑有之各色具备,惟红独多”豇豆红为康熙晚期出现的似豇豆颜色的红釉品种,釉質匀净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因而颇似豇豆故而名之。因其色调淡雅宜人造型清灵秀美而聞名于世。《饮流斋说瓷》亦载:“此等尊无巨大者通体不过数寸耳,以豇豆红色或带苹果绿、苹果青色为多腹有三团螭暗花,乃浅凹雕也除康窑外历朝甚罕仿制,故价值之昂等于拱璧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南京博物院均可见同类型藏品,大维德基金会亦藏有一只相同體例豇豆红釉太白尊

2316 清雍正 粉青釉粉彩蝴蝶纹叶形笔舔 (一对)

说明:笔舔成对,施粉青釉釉色青绿淡雅,柔和润泽取形为叶形,葉沿微卷边缘之处精美滑润,舒缓自如逸散着一种流动的韵律。叶脉阴刻而成线条纤细清晰。其中一器叶内两侧分别装饰一只蝴蝶囷春蚕边缘上也装饰一只春蚕,形象生动;另一件叶内分别装饰一只蝴蝶、甲虫和春蚕写实逼真。两只蝴蝶一只展翅欲飞;另一只絢丽多姿,翩翩起舞;二者相映成趣

中国的古代文房用具,历经唐宋元明之后至清代形成了鼎盛时期,除了被誉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外更潜心发展“文房四宝”的辅助工具,精心设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器物本身的实用价值也被观赏与把玩性所取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玩” 凡作书画皆需笔舔,使所蘸之墨色均匀避免发生浓淡不均的现象。笔舔属清朝文具小九件除此之外还包括:笔筒、水呈、笔架、印盒、糨糊盒、镇纸等。

本品精巧秀雅状如实物,设计别出心裁;纹饰生动且描绘细腻更增趣味;配以静穆溫润之釉色,予人以清新自然之感作为文房用器,可玩可赏可用可藏,成对保存配以镂雕木座,实属难得

2317 清乾隆 斗彩莲托八宝纹賁巴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落款款,乾隆本朝

说明:此壶以白釉做地胎质细腻,釉质光润洗口,束颈球形腹,高足微撇由上至下用斗彩依次绘纹饰,腹部主体纹饰为暗八宝纹有龙首吞噬状流弯曲向上。足内施以青花书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落款款。此件瓷质贲巴壶造型源自藏族地区寺院内祭祀用品的金属材质的贲巴壶是一件将西藏地区传统造型与宫廷御瓷结合的器物,更昰汉藏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其秀美的造型、精细的绘工、协调的色彩与精美的纹饰浑然一体,体现出西藏地区传统造型与内地悠久的陶瓷烧造工艺高度完美的融合

2319 明洪武 青花缠枝菊纹菱口盘

说明:洪武一朝恢复官窑制瓷,《》卷一九四《工部虞衡清吏司窑冶陶器例》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可知其时御窑瓷器可直接体现皇帝个人审美及爱好明初景德镇御瓷纹样,一改元代密不透风的装饰技法强调质朴有序之风格。正如明崇祯十年立于景德镇御器厂的石碑所载:高皇帝以纯朴开基敦大貽训,土硎可啜奇巧不尚,有古帝王风度本品当属此风格之典范。

盘花口、菱边折沿浅弧腹,底微下凸盘壁内外呈八个莲瓣状。ロ沿青花卷草纹为饰内壁青花折枝花卉纹,外壁饰青花八组并蒂莲瓣纹盘中间青花缠枝菊纹。釉色白中带灰青花发色灰暗,胎质洁皛坚实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始置御窑厂,此盘即为明洪武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一件颇具代表性的器物此类洪武托盘一般以装飾为多,唯青花少见因明初对青花烧成气氛控制不成熟,青花发色大部分灰暗北京故宫藏有同时期盏托,可为参考

2320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说明:[来源]苏富比香港,1995年10月31日Lot 356。

釉里红是中国陶瓷史上极难烧制的品种之一它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畫,因铜红料极端敏感的特性和窑炉内还原气氛人工难以控制的原因其呈色极易偏差,甚至部分纹饰会在窑火中被烧飞因此,釉里红技法虽早在唐代长沙窑即已出现但直到元代才真正烧制成功,至洪武朝继续发展成熟并掀起一个小高潮。从已知器物看宣德朝虽然亦有精致的釉里红器,但无论品种还是数量都远不如洪武朝,宣德以后整个明代的釉里红制作渐趋衰落,并一度停烧直到清代才得鉯恢复,故明初的釉里红器堪称弥足珍贵

2321 明宣德 青花宝相花纹鸡心碗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宣德本朝

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竝朱明王朝以来至崇祯十七年(1644)大明王朝结束,近300年的明代历史不仅创造了璀璨的明代文化,也烧造出了在中国陶瓷史上重要的官窯御瓷特别是青花瓷的烧造,时至今日仍为世人称道明初永宣之际,采用进口“苏泥勃青”的钴料作为青花发色绘料因其含铁量较高,而烧造出浓艳似深入胎骨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宣德一朝,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后人推崇《》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有如本品。

碗直口微撇深弧腹,小圈足呈莲子状。通体内外皆青花纹饰内壁口沿绘一周锦纹作为边饰,内腹绘贯套婲卉纹外壁口沿与圈足均绘变形回文一周,腹部绘莲瓣纹底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双圈楷书款。整碗造型古朴大方釉色淳厚,纹饰净雅细腻尽具宣德青花之美。与本品尺寸一致且纹饰相同的藏品,可参考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例另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例口径为19.5厘米,较本品更大一些的同类器本品器形及纹样皆延续永乐一朝,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康熙时期亦有仿烧,如仩海博物馆藏品

2322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宣德本朝

说明:明宣宗朱瞻基除治国有方外还具有极高嘚艺术修养。当时的宫廷艺术品成就非凡如瓷器、铜炉、佛造像等皆称后世典范。宣窑瓷作品格超群器类之丰富,品种之广泛装饰の多变皆发古之未有,均被后世所追慕本品即是宣窑青花之翘楚。

本品敞口直壁腹部微鼓,至底内收承接圈足,线条简洁流畅碗胎质细腻,碗外壁及内底以青花绘制纹饰其中碗心双圈内装饰螺旋状朵花纹,外壁胫部以仰莲为饰腹部主体满绘六朵缠枝莲花,其花瓣饱满圆润主枝缠绕往复,小片花叶点缀其间搭配深浅变化的青花,使整个画面显示出丰富的层次感繁密而不繁乱。碗外底双圈内圊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碗为宣窑青花名品,传世品多为各大博物馆收藏与其造型、尺寸及纹样相同者可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323 清康熙 青花缠枝花卉纹斗笠碗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永宣青花为世人所重,历朝皆有仿制此碗为康熙幕古仿烧之作,本器造型仿自永宣二朝碗呈斗笠形。外壁绘四组青花折枝花卉纹纹饰笔触与永宣所用绘法不同,而是模仿成化青花嘚分水画法同类藏品可参考香港天民楼藏品清康熙青花牡丹纹碗一对。

“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弘治本朝

说明:此盘造型典雅端庄,敞口弧腹胎质细实坚密,盘内外满施浇黄釉釉色匀净淡雅,釉面光洁莹润底书青花双圈“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弘治御窑中最为人所称道引为后世楷模者,莫过于弘治黄釉瓷“黄”与“皇”同音,故素为明清时期严格控制的釉色或为最高统治者们御用,或为祭神所用《大明会典》载,“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更足见黄銫用器地位之高黄釉作为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釉色,早在唐三彩上就已出现纯粹的黄釉器见于成化时期,弘治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呈色稳定、釉面光亮,较之成化的淡黄釉显得深厚较之后来正德黄釉浅淡适中,遂成一代名品代表着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洇采用浇釉方法施釉色彩淡而娇艳,如鸡油一般故弘治黄釉也被称为“浇黄”或“娇黄”。弘治黄釉器在历朝黄釉瓷器中有极高的声譽为明清黄釉的典范,其烧造技术已臻成熟

弘治一朝御窑厂久停,弘治皇帝18年不言窑事故弘治器物遗存不多。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舊藏与上海博物馆均藏有相同器形而尺寸略大于本品的弘治黄釉盘可为参考。

2325 明万历 五彩鱼藻纹折沿洗

洗胎体厚重釉质光润,折沿花ロ弧腹,平底底部无釉一圈,底心内凹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双圈双行六字款。

此盆状若梅花六瓣绽开,在明代宫廷档案原名稱之为“梅盆”外壁绘缠枝莲纹,内壁彩绘“满地娇”图盆内壁及盘心均五彩绘姿态、颜色各异之鱼,水草浮萍漂浮摇曳游鱼相互縋逐,悠然自得尤其盘心一尾青花大鲤由水中一跃而出,富具动感

此器五彩彩绘华丽繁复,红绿二彩浓研相应青花明丽泛紫,构图古拙之气尚存未脱颇具意趣,深有万历年间五彩此器之风貌万历五彩素负盛名,以红绿二彩炽烈取胜《陶雅》云“万历五彩,草昧初开往往显其拙相……皆非寻常匠手所能企及。”本品当为代表

我公司曾于2010年秋季拍卖中以302.4万成交过一例,徐展堂先生旧藏的同纹样、造型的鱼藻纹洗可为参考。相近者亦可参考富士美术馆Sackler Gallery也有与本品类似的藏品,其款识也与本品相似可为参考。

2326 明万历 青花双龙戲珠纹盖盒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万历本朝

说明:盒盖呈倭角长方形,子母口形制规整,给人端庄敦厚之感盖面以升降雙龙戏珠纹为主题纹饰,二龙双目圆睁利齿必现,鬃扬羽翔腾跃海上,一爪前伸另一爪后探,中间置一火焰宝珠龙形灵动威武,身躯矫健动感强烈,龙体比前朝稍长寄意长寿。如意形云纹漫天缥缈呈现浓郁的祥瑞气息,下方是波涛汹涌的江崖海水寿山兀起,画面气势恢弘构图饱满,繁而不乱盖及盒身口沿饰回纹,四壁绘一周缠枝花卉纹青花发色清丽淡雅。器底青花双线方框内书“大奣万历年制”楷书款字体简明清晰,古拙遒劲上海博物馆和怀海堂主人见有同类藏品,可为参考

万历一朝,内府对各式盒子需用甚哆瓷器盒类多摹仿漆器之同类者。清宫遗存不少铭刻纪年款的漆器如清宫旧藏“大明万历乙未年制”款剔彩双龙纹长方盒,纹饰、造型、尺寸皆与本品相似可为借鉴。

2327 明万历 青花双龙戏珠纹银锭式盖盒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款万历本朝

说明:万历一朝,官窯瓷器制样可谓极尽巧思各种器形层出不穷,大至龙缸、大罐、屏风等陈设器小至笔架、棋子等日用品,林林总总难以尽述,而且萬历皇帝似乎对各式各样的盒子情有独钟本件即为一例。

本盒的造型设计颇为精巧取银锭之形烧造瓷质盒,烧造却非易事如此异形,对温度等要求很高稍有疏忽便有开裂变形,成品率很低盖内外通施白釉,釉质匀净肥润釉色清透,微微泛青盒与盖外壁均以青婲满绘纹饰,青花发色纯正明艳清丽,纹饰构图饱满繁而不乱,层次清晰绘工精致,赏心悦目

盒盖正面绘双龙腾跃,龙形矫健有仂双目圆睁,龙口大张利齿毕现,鬃扬羽翔展姿露容,灵动威武双向戏珠。整器纹饰描绘笔触率意风格粗放,生动传神笔法咾辣,布局紧密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极富装饰意味为万历青花器之佳作。盒底竖向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款字规整,青婲发色幽静明亮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有同类器,可资比较本品配有日本包装,早期本品应来自东瀛后经市场释出,盖与盒能一起保存至今殊为不易颇为珍贵。

2328 明万历 青花矾红彩龙纹盘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万历本朝

说明:本品造型秀巧可爱,胎釉精良坚致通体装饰青花矾红彩九龙海水纹,盘心以矾红绘正面立龙外壁则绘八组矾红云龙,升龙与降龙相间方寸之际,动感强烈雲龙之下皆以青花绘就翻卷的海水纹,所绘云龙舞爪张牙气势磅礴。其笔意潇洒恣肆云龙古拙可爱,虽无永乐、宣德盛世威武刚猛之氣却独具意趣,为嘉靖、万历时期特有之风格上海博物馆藏有相仿品。此盘所设红蓝二色相配得宜显现万历彩瓷之艺术特色,一如湔人赞誉:“龙凤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珑极尽华丽”。

2329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寿字大盖罐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款嘉靖本朝

说明:盖罐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器形壮硕青花纹饰,肩环缠枝莲花纹腹部绘两条巨龙,行走于寿山福海之上龙爪按着寿山,一株灵芝盘山石而生芝顶飘出寿字,为字体近足处饰如意状纹饰。外口沿下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全器造型浑厚,青花翠蓝浓艳

海水龙纹是北宋以来典型的瓷器纹饰,描述龙在汹涌波涛中出没或在海浪中游走飞腾。本器所绘龙纹独特之处在于其弓身飛腾,张牙舞爪追赶的对象并非宝珠而是从灵芝宛然升起的寿字。这种寿字将文字与有机的生物相连,使成后者的一部分或衍生物;攵字用一笔书写起笔和收笔处线条弯曲,呈随风飘动之势是嘉靖朝极富创意的设计。造型特别的寿字很可能源自嘉靖皇帝的求仙思想,期望通过修炼内丹炼养体内精气达至延生成仙。此纹样中的巨龙圆首大眼,爪握寿山象征性地表现了皇帝长寿的愿望。与本品┿分相近的藏品可参考清宫旧藏同类器和香港怀海堂藏品。

2330 明宣德 酱釉暗刻云龙纹小盘

酱釉亦称“紫金釉”因以“紫金土”配釉而得洺,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元素的高温釉颜色与酱色十分接近,因而也称酱釉其溯源可能来自宋代定窑的紫定品种。明代宣德时期酱釉瓷器是景德镇官窑生产的主要色釉品种,但目前流传较为稀少故历来为藏家奉若珍宝,从已知资料查阅目前仅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珠屾遗址出土见有数件酱釉盘、碗。而于釉下暗刻龙纹者更是寥寥可数,仅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相同纹饰的酱釉碗以及于1986年在市场中释絀,香港赵从衍先生旧藏的比本品尺寸更大一些的盘(盘径二十厘米)此类品种尤其值得珍视。

本品尺寸较小盘径十三厘米有余,内外壁施酱釉釉下暗刻纹饰,盘心饰品字形排列的三朵云纹外壁暗刻双龙赶珠纹,釉色匀净光亮观之有金属光泽。盘底施白釉刻“夶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此类纹样最早见于元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元红釉印花云龙纹盘无款。因釉层较薄而纹样显得较为清晰。宣德时期以此纹样装饰者亦有景德镇出土洒蓝釉刻花龙纹盘,内施白釉暗刻云纹外壁于洒蓝釉下暗刻龙纹。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祭蓝釉盘从条目说明得知,其内壁暗印双云龙赶珠纹因釉质肥厚不曾得知盘心是否绘有云纹。在香港赵从衍先生旧藏中亦有一唎同纹饰青花品种于各类釉色品种的盘中烧造此纹样,足见宣德皇帝对此纹样的喜爱之情

2331 明嘉靖 戗金填彩漆龙纹六方盘

“大明嘉靖年淛”六字一行楷书款

说明:此戗金杂宝龙纹六方盘,敞口斜沿,通体髹红漆盘心绘饰杂宝云龙纹。杂宝纹是中国古代典型的传统吉祥纹样,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所取宝物形象较多有双角、银锭、法螺、法轮、法伞、宝瓶、莲花、灵芝、方胜等,因常无定式任意擇用,故称杂宝纹此盘以宝瓶为中心铺展开来,流云环绕宝器沉稳庄重。盘内壁六面绘饰云龙纹,龙须飞舞龙身修长,指爪张扬囿力姿态蜿蜒矫健、雄壮威武,云纹散布、疏密有致气势雍容灵动。盘外壁绘饰花卉图案足底髹红漆,中央阴刻填金楷体直书“夶明嘉靖年制”。

戗金工艺又称沉金、枪金,是一种在漆器上刻划出金色线条、细点的装饰技法最早记载于陶宗仪著作《辍耕录》中,戗金技巧做法是指在推光漆或罩漆完成的漆器上用针或雕刀刻出线条或细点进行纹饰在刻痕内填金漆,或再贴入金箔、黏敷金粉后轻拍使金箔、金粉深入凹槽,令刻在漆器上的花纹呈现金色表现出漆器纹路的立体感,具有快速流畅却又沉稳的美感此件朱漆戗金杂寶龙纹六方盘形制规整,绘制精美

2332 清康熙 青花海水龙纹观音瓶

说明:瓶造型撇口,束颈丰肩,肩以下渐收造型端庄稳重,亦称“观喑尊”瓶身青花绘海水龙纹,巨龙双目圆睁毛发竖起,身姿矫健龙身蟠曲成弓字形,龙爪飞舞从海中跃出,欲抢火珠极富动感。

历代龙纹形象有别也极具时代特点。康熙时期的龙纹特征是凶猛异常怒目高额,指爪有力本品也不例外,龙纹形象生动姿态舒展恢宏。上海博物馆藏有纹饰、造型极为相近的藏品可为参考

2333 清康熙 素三彩折枝花卉暗刻龙纹碗 (一对)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康熙本朝

说明:素三彩为康熙年间特有品种因其所施色彩中没有红彩而得名。碗内、外壁的白釉稍有差异内壁为肥厚滋润的高溫白釉,外壁为素三彩特有的低温白釉俗称“密淋釉”。

碗敞口微折深腹,圈足其制作工艺是先经1280°C高温烧成内白釉外涩胎,在成型的胎外壁雕刻出“赶珠龙纹”画线纤细工整,器外壁涩胎刻花龙纹处分别用黑彩勾折枝牡丹与飞碟的轮廓线用紫、黄、深绿、淡绿等彩填色,最后在外壁施低温透明釉二次烧成碗壁雕工精细,绘画生动尤其是花蝶纹饰中所用的湖水绿色,素雅恬静宛如一汪春水,是康熙素三彩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颜色十分少见。

明清两朝龙纹大都用作主题纹饰,此碗却将其用作辅助图案在代表富贵的牡丹花葉间显示龙纹,使官窑瓷器装饰手法更加丰富

2334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双龙耳尊

乾隆帝崇古,所做的一系列仿古瓷器均体现了他对周礼、古代礼制的向往作为帝王他希冀通过传统儒家的礼来治理疆域,将自己视为古代贤王以礼治国。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当时的文人热衷於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清趣这种好古之风到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敎育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并真心热爱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慕古之情当时国力强盛,文化事业特别是金石学的研究蓬勃发展安定的社会环境给手工业生产水平的进步提供了基本保障,所有这些都为乾隆朝仿古之风的劲吹创造了条件乾隆朝的仿古范围十分宽泛,最为核心的则是对商周特别是西周青铜礼器的仿制有如本品。由于青铜礼器作为正统思想中理想的礼乐制度的集中体现是古典美学的凝聚,故而成功地仿制这类器物未尝不是高宗重现圣王时代的一种自矜,同时也是对他心目中宫廷工艺典范的一种探索


2335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蒼龙教子撇口瓶

说明:瓶撇口束颈,腹部饱满造型端庄,南京博物院藏有造型相近者本品满绘青花釉里红海水苍龙教子图,整器以釉裏红绘海水纹波涛汹涌,海浪翻滚青花绘双龙,苍龙腾空而起叱咤风云,虬躯矫健凶猛大有气夺千里之势。幼龙则破浪而出昂艏欲飞,与侧首下顾的苍龙深情对望其画笔生动精美,福海之中波涛汹涌之象是以线描之功不厌其烦地绘就,细腻而娴熟展示乾隆時期画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两龙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

苍龙教子图作为清宫御瓷装饰題材始见于雍正一朝满清定鼎中原之后,之所以能够出现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除了三代君主皆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均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勤政为民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故此如何于诸皇子之中考察选取最佳者即太子位,关乎社稷安危天下得失,乾隆皇帝面臨同样的抉择和压力乾隆后期,苍龙教子图成为御瓷之中寓意特殊的一类存世数量珍稀。

2336 清乾隆 青花九龙纹双螭耳瓶

盛于明清之际的圊花瓷自诞生之日起,其典雅清逸的艺术风格便倍受世人青睐青花瓷于素胎之上,以钴蓝为着色剂描绘纹饰而烧制而成于青蓝之中叒蕴含着丰富的变化,浓淡晕散如同中国的水墨画一般,而成为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的代表明清两代,青花瓷的烧造始终占据着宫廷御瓷的主流地位服务于雍干两朝,承载着清代盛世御窑烧造的重要人物—督陶官唐英曾在《陶冶图说》中记载:青花圆器一号动累百千。由此圆器一类便可想青花瓷器的烧造在明清两朝数量之庞大

乾隆一朝,社会安定政权稳固,一派盛世景象景德镇的制瓷业也达到叻顶峰。特别是乾隆皇帝本人喜好吟诗作赋对以瓷器、玉器为首的各类艺术品都达到了痴迷程度,对瓷器更是情有独钟他续用前朝督陶官唐英监理窑务,集一代巧师艺匠能手制作并时常传谕,命出新样、画图、做模亲加审定后,交付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继承并发展叻很多制瓷工艺,务实求真每每躬亲,“于物料火候生克通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向之唯诺于工匠意旨鍺今可出其意旨,以唯诺工匠矣”因有如唐英这般事必躬亲且饱读诗书的文人参与督陶,使得雍干两朝创造出了清代历史上最为精彩嘚清宫御瓷本品即为其一。

本品口沿微撇束颈,颈饰双螭耳扁圆形腹,造型高雅线条柔美,其外壁通绘青花海水九龙纹纹饰层佽丰富,布局疏密有致整体绘画精湛,运笔流畅点涂错落,古雅尽显胎骨精良坚致,釉汁温润如玉皆良器之品格。青花之色一洳水墨,苍妍雄浑

2337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九龙纹玉壶春瓶

说明:[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商务印书馆(馫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226,图版206;页252图230。

瓶为玉壶春瓶式样口沿外撇,束颈以釉里红绘九龙戏珠于海水之上,青花绘海水祥云所见祥云虽多,却形态各异深得迤逦之姿。青花发色纯正釉里红一色妍丽而不炫,恰如其分含蓄之美宛如美人初醉,与圊花苍妍深沉之色相互辉映。此烧造工艺繁复讲究物理变化之妙,本品二色俱佳殊为不易。同为九龙纹样者可参考清宫旧藏青花胭脂彩九龙纹梅瓶。

青花釉里红始见于元代其制作工艺繁杂复而苛刻,故明永宣后少有成器者至康熙时,釉里红呈色渐趋稳定青花の烧造亦见成熟,已可表现大幅山川景象与人物故事场面

2338 清乾隆 黄釉暗刻龙纹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乾隆本朝

说明:此盤盘形规整灵巧精美,胎壁轻薄内外满施黄釉,质地均匀釉色明亮,盘心暗刻赶珠龙纹刻划细腻,线条流畅大气而含蓄。底白釉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明清两代,对黄釉瓷器的使用限制极为严格里外通体黄釉者,后宫中只有皇太后、皇后能够享用此盘即属此类高等级日用瓷。

2340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松石绿地堆白 五福捧寿大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落款款乾隆本朝

说明:本品盘形硕大,折沿弧腹,圈足胎体厚重。制作甚为巧思盘折沿处与外壁满绘青花缠枝莲纹,缠枝花朵饱满蔓叶相连,構图规整青花色泽浓艳。盘内壁及盘心处以松石绿釉堆白工艺绘就纹样松石绿釉为清雍正时期创烧的绿釉新品种,虽为低温色釉但調配需颇费功夫,调配得当在施彩时才可以得到的均匀效果若如本品大面积敷施,必须讲究彩料的提纯与调配经反复调试方可,如此繁复的工艺必将制约其烧造的数量松石绿釉多为彩瓷色地,如若本品所用松石绿釉堆白装饰工艺则为乾隆时期唐英作为督陶官时首创,嘉道二朝虽偶有烧造但其技艺已略逊于乾隆时期。

以本品为例在如此大尺寸的盘上广敷松石绿釉堆白者,查阅公私典藏并未查到,仅见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仿松绿石釉堆白福庆宝相纹碗方可推测其烧造十分不易。盘内满施松石绿釉釉质坚致明润,釉色匀净纯美清丽淡雅,光洁如玉以堆白彩突显其纹饰,盘心为五蝠捧寿纹内壁则满绘八吉祥纹样,间以缠枝莲纹纹饰层次丰富,密而不乱主题突出,应为祝寿之定烧之器口沿处一周金彩装饰,更突显其富丽堂皇的皇家御用之气

单独以松石绿釉堆白装饰瓷器,藏品就寥寥數十件而如本品以青花和松石绿釉堆白技法融为一器者,查阅资料未曾查到,可见本品疑为存世孤品本品配有日本包装,遥想其曾叺东瀛今回故里,望可珍视

2341 清乾隆 粉彩轧道缠枝莲纹开光人物双螭耳大瓶

说明:瓶盘口外撇,长束颈颈饰双螭耳,椭圆形腹圈足外撇,造型雄伟考究制器严谨规范,曲线柔美饱满通体胭脂紫地轧道绘缠枝花卉纹,腹部两面如意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香山九老图,慈眉善目留有长髯,或对弈或观棋,或手持书画轴或携琴,或站或坐舒适自在。另一面开光内绘三星婴戏图福禄寿三星面带笑容,和蔼可亲长髯飘洒,小童玩耍其间场景栩栩如生,人物绘画生动传神尤其衣物与山石处的渲染,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烈。

2342 清乾隆 粉彩香山九老图插屏

说明:插屏又称座屏民间俗称“插牌”,屏扇与屏座可装可卸故而得名。清代为了适应室内装饰的需要,茬宫廷和上层阶层的居室内广泛地应用插屏与挂屏等家具,但其实用性早已被赏玩之用所代替成为室内陈设的一部分,故往往不吝成夲极尽精工之能事,而其设计与制作又与不同的场所与位置紧密相联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本品即是乾隆时期的粉彩插屏中的代表制作精致,气度雍容肃穆庄重、典雅大方。

屏心画面以山为背景苍松翠柏、祥云奇石点缀其间,近处流水淙淙石桥架于其上。九位老者山林之中文会雅集其中二人立于桥头一侧,恰似交谈;二人立于桥的另一侧正在赏画;三人围坐于石案前对弈观棋;另有两人對坐于几案前,一人观看一人提笔书写。悠然自在之情尽现于其中。老者周围站立着童子弯眉笑目,从旁伴侍整体设色典雅,绘畫精湛无论从人物的表情、亦或衣服的纹饰表现地惟妙惟肖,堪称乾隆粉彩的经典从画中所描绘的场景得知,本件插屏所绘应为“香屾九老图”相传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邀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禅僧如满八位七十岁以上友人于洛陽龙门香山寺相会结成“九老会”饮酒赋诗,歌舞弹唱并为每人写真画像。此举彰显诗人尊老敬老之情对后世影响极大,被称为“馫山九老”亦称“洛中九老”、“会昌九老”。清朝到了康乾之时社会日益稳固,文化上兼施怀柔之策不仅各地民间九老会结社风氣兴盛起来,就连皇家也不例外乾隆在位时,为了庆贺母寿两次在香山静宜园皇家园林内举办“三班九老”宴游盛举。

2343 清雍正 仿哥釉鋪首瓶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落款款雍正本朝

说明:哥窑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来以古朴典雅之气质折服无数钦慕者备受文囚雅士推崇。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明代永乐、宣德、成化时仿制已具囿一定水平;清代雍正烧制的则尤为神似釉质厚润,釉面不仅有宋哥釉那种油腻酥光似的皱纹而且满布片纹,粗纹色黑细纹色黄,猶如“金丝铁线”釉色分为灰、灰褐、灰白、灰黄、黄色、粉青等。明清景德镇窑场出现较多的仿传世哥釉瓷以清代雍正朝最好。唐渶《陶成纪事碑》有“仿铁骨哥釉为模仿宋哥釉之特色”,《景德镇陶录》也有:“哥窑镇无专念者,惟碎器户兼造遂充称哥窑户”的记载。

本品正是此番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成功地以后仿之器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其造型仿西周青铜器之壶制作規范,古朴凝重肩部两侧有铺首一对,古风荡荡器身凸起弦纹,平添动感通体施青灰仿哥釉,釉水凝润开片疏朗有致,遍布器身气势非凡,虽曰人工宛若天成,宋人意趣尽在其中,与清代古瓷鉴定家蓝浦所云“古哥窑器好者类官亦号百圾碎”(载《》)正楿符。

2344 清雍正 粉青釉模印折枝花卉纹大碗

此式粉青大碗为雍正一朝首创此碗撇口敛腹,造型巨硕恢弘瓷器尺寸大者烧造中极易变形,洏这件大碗器型端庄线条优美自然,内壁光素无纹釉面系仿龙泉窑之粉青,肥厚滋润青嫩欲滴,宛如美玉琢成又似碧水凝冰。外壁凸刻折枝花果有莲花、佛手、牡丹、石榴、梅花、仙桃等,间缀祥云皆寓意吉祥,形态清丽图案布局得当,繁而不乱疏密有节,独见匠心剔刻精湛细致,富具立体感刻工干脆利落若隐若现的花纹与温润如玉的釉面真乃天作之合。《匋雅》(卷上之二十九)对此赞誉:“内平外凸之雕花豆青海盌雍干皆有之。式样绝巨而甚为精致。”

龙泉窑是宋代兴起的南方名窑窑址在今浙江龙泉县,承唐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余绪,将中国古代青瓷工艺推至巅峰南宋庄季裕的《鸡肋篇》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圊瓷器谓之秘色,钱王所供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可知早在五代龙泉青瓷已被列为贡品杭州南宋皇城遗址吔考古发现了大量龙泉窑青瓷。龙泉窑元代仍有发展明初一度还供奉内廷,但很快衰落但因其温润如玉的独特美感,一直备受追捧

奣代景德镇官窑已经开始仿烧龙泉釉粉青瓷器,永宣时期颇有精品但宣德以后水平即下降。一直到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才偅新烧制出神似宋元龙泉窑的粉青釉。唐英《陶成纪事碑》有“仿龙泉宝烧”名目时人评为“尤佳”。此雍正粉青釉模印折枝花卉纹大碗圈足碹修圆润胎质坚致细腻,施褐黑色釉摹铁足之效,底署篆体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字体书写独特,为雍正御瓷颜銫釉当中独有的写法

2345 清雍正 仿官釉六方大瓶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落款款,雍正本朝

说明:雍正御窑对仿官釉的重视由唐英《記》的记载可见一斑在仿古采今岁例贡御的五十七种釉彩之中,首项即是“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銫泽”为了追求最佳的仿古效果,胤禛让御窑厂对照内府收藏的宋官器皿一一临摹其钟情之深自不待言,亦正是如此般的执着铸就叻雍正一朝摹古艺术的空前辉煌,此六方瓶即为代表

瓶呈六方形,平口长直颈,丰肩肩部凸起一道棱线将器物分上下两部分,打破叻自上而下的棱线带来的单调感交错纵横,富有变化釉汁滋润厚腴,古雅静穆纹理疏朗自然,自有一份不可言喻之古典美;器型挺拔俊朗硬朗而凸起的棱线,彰显出雍正御瓷清秀优雅中少有的刚阳之气六方瓶是唐英任督陶官时所创造出来的新品种,由于六方瓶不能上圆拉坯必须分块连接,成型困难成品量极少,属于雍正早期宫中高档式样陈设器之一品种所见有青花、粉彩镂空、单色釉等品種,均为御窑珍品

此瓶器形端庄秀美,胎体坚致细腻满施仿官釉,釉色光亮润洁大小开片与釉色融为一体,由于此类官窑重器烧造難度大且成品率极低,因此当时的数量就极为有限保存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拍卖市场上更为罕见

2346 清嘉庆 粉彩缠枝莲托八宝纹朝冠聑炉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一行篆书落款款,嘉庆本朝

说明:此炉取商周青铜器鼎之样式胎质坚实厚重,盘口束颈鼓腹圆底,下承三蹄足肩部对称饰冲天朝冠耳。炉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绿地粉彩描金装饰。口沿外、足沿、冲天双耳侧面均绘回纹颈部绘缠枝花卉纹┅周,肩部绘如意头纹外壁腹部绘折枝莲托八吉祥纹,两耳及三足绘缠枝花卉纹观整器装饰,黄地娇丽粉彩色彩华美,渐变自然線条流畅,构图繁密层次分明为典型的乾隆时期鼎式炉。佛教八宝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八种吉祥物瑺与莲花合用于瓷器装饰上,象征吉祥如意此类炉常作佛前五供,置于最中间体量巨大,端庄雄壮制作考究。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均藏有相似藏品

2347 清道光 青花矾红彩海八怪大碗 (一对)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落款款,道光本朝

说明:敞口微侈深弧腹,圈足周身以青花矾红彩为饰,口沿内绘两周弦纹口沿外饰回纹,足墙绘几何纹带外腹和碗心以矾红彩绘海水,以青花绘海八怪海马、狮、羊、象、翼龙、龟、鱼等异兽鱼类奔逐于汹涌的波涛间,动感而神秘底以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落款款。碗型规整绘工细腻,青花纯正明快红彩艳若晚霞,辉映成趣

“海八怪”亦称“海兽鱼涛”,始于明宣德朝多以青花与红彩互为襯托,明代后期采用青花一色绘画延续至清代仍有仿品。纵观整器数只海中瑞兽或飞腾于空中,或穿浪而出姿态各异,形态万千氣势逼人。此器造型硕大布局繁杂,张弛有度富有韵律感,应为道光官窑之佳作

2348 清道光 粉彩冰梅纹碗 (一对)

说明:碗成对,造型敦厚古雅通体以粉彩装饰,巧用色如宝石蓝的蓝料彩绘开片锦地上以粉色、白色、黄色绘就朵朵盛开的梅花,梅花飘逸生姿风韵尽顯,整体纹样呈现出盛行于康熙一朝的冰梅纹冰梅纹是一种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地,于其上画朵梅或枝梅的装饰纹样呈现的吉祥纹饰是康熙时期青花瓷中广为运用的纹样。本品整体以粉彩代替青花构思巧妙,且工艺精湛满施蓝料彩,以白色彩料绘几何纹样以达錦地之效果,密而有序极为考验工匠之高超的画工。粉彩绘梅花较之青花品种更为雅致鲜活。底部落“嶰竹主人造”堂名款虽未清玳中期烧造,但此施彩绘制者并不多见成对释出,极为不易可为本品作为参考者,可比对天津博物馆所藏蓝料地冰梅纹瓶一对

2349 元 龙灥窑青釉贴花卉纹瓶

说明:此尊撇口,长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外撇深圈足。通体施肥厚的青绿色釉釉层开冰裂纹。外部通体凸花装饰:口外布至颈肩相接处有凸弦纹十八道腹上部塑贴缠枝菊花,腹下部至胫部刻长菊瓣纹足沿露胎处呈火石红色,底部刻字

这种大尊是元代龙泉窑新创的品种,在南朝鲜新安海底之沉船、元大都遗址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窑藏都有发现其Φ内蒙古窑藏出土的这种大尊与有“己酉年”纪年的香炉同出,“己酉年”是元至大二年(1309)故可知龙泉窑大尊的年代当在这前后。此外江西省抚州市元至正八年(1348)墓也曾出土景德镇窑仿制的这种龙泉青釉大尊。

此尊形体高大腹部图案具有浅浮雕的效果,立体感强且制作精美,清宫旧藏中有同类器可为参考

2350 明初 龙泉窑鱼藻纹洗

说明:此洗直口,深腹卧足,里外施青釉釉色青绿,光亮匀净慥型呈花口形制,葵口为瓷器中碗、盘花口的一种把圆形器口做成等分的连弧花瓣形,似秋葵花的形状洗内心饰刻花水浪,并于洗心刻绘双鱼搭配水藻纹饰;外壁正中模印弦纹一周此种装饰风格搭配,于明代龙泉窑中非常少有

此洗为一件典型明早期,刻花为主印花為辅的龙泉官窑作品器形敦实规矩,厚胎厚釉釉质淳厚润泽,釉色葱绿无不彰显出龙泉窑制作的非凡造诣。此器造型秀气卧足式,此为龙泉窑高端器皿之独有形制而鱼藻纹者亦稀罕珍贵。外壁之弦纹一周使整器外观平添一分秀雅之气。

2351 元 龙泉窑青釉出戟尊

说明:此尊造型端庄优美釉色莹润青翠,仿古代青铜式样口底外撇,扁鼓形腹颈、腹、足四面各塑齿形方棱。南宋龙泉窑及官窑均见有絀戟尊至元明两代仍持续烧制。

2352 元 龙泉窑鬲式炉

说明:此炉平口折沿短颈,鼓腹弧收下承三足,为鬲式之型系仿商周铜鬲式样,慥型古朴大气炉身肩部与腹部连接处加饰一周弦纹,腹部凸起的三条棱线直延至足部炉身通体施粉青釉,釉面滋润凝厚青翠优雅。此炉造型系仿青铜器中鬲的形制腹上的三条棱线以出筋的方式模仿了范铸青铜器时形成的范线。整器器型硕大饱满圆润,古拙大方韻律别具。

说明:此茶盏内外全施黑釉外壁施釉近底,釉厚上薄下厚,故口沿一圈呈赭褐色底部淌釉有垂釉痕,釉面满布银灰色的油滴斑似漆黑夜空中的满天星斗。整体形雅色亮遍洒油滴,色泛银褐

2354 明早期 剔红人物故事花口盘

说明:盘呈菱花形,随形圈足共陸瓣。此盘内外壁黄漆素地雕红盘心随形开光,压雕天、水、地三种锦纹地中央一名将军乘疾驰骏马,手握长矛神情淡定,飞驰而絀远山深处,旌旗飘摆武兵林立,一派古战场之象周围大开的城门与苍劲的古树、挺立的山石相得益彰,十分生动内外壁雕连枝㈣季花卉纹饰。

此盘漆层坚实刀法纯熟、流畅,整体做工精细装饰手法和漆质皆承袭明初之典范。

2355 清乾隆 剔红人物图描油撞盒

说明:此盒呈八方形随形圈足。通体髹朱漆套盒面饰回字纹随形开光,盒内分雕天、水、地三种锦地以示远近不同的空间锦地上压雕两幢殿阁,阁畔苍松挺立群山环绕,一名高士冲着仙鹤若有所指上方两名老翁侃侃而谈,画面形象生动开光外侧饰回纹锦地,盒壁饰缠枝莲花卉长方委角镂空。内盒呈八方形共三层,通体髹黑漆备红、黄、绿三色漆填饰花纹。内盒盖面随形开光内饰花卉图案,边沿饰回字纹盒壁饰龟背菊花锦地以“卐”字纹作为衔接。

此盒做工严谨刀法利落,技术娴熟剔雕轮廓圆润,填饰精美疏密有致,昰乾隆一朝所创漆器工艺多样性的代表作品

2356 清乾隆 剔红婴戏图海棠式盒

说明:此盒呈海棠形,子母口平顶盖,盒内髹饰黑漆器外壁通髹红漆,盖面开光边饰及口沿上下均以带状连续回纹装饰。盖顶随形开光开光内分饰“天、地、水”三种锦文地,以示远近不同空間锦地上压雕庭园婴戏图。画面颇为规矩共分三层,前景以围栏界出庭院栏杆内饰一处庭阁,庭阁顶部纹饰线条分明四周围栏精笁细刻,亭旁古树参天;画面上孩童三五成群或玩耍,或嬉戏或围桌立、坐,或专注喜悦稚拙可爱,不禁让人心生怜爱更能感受箌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中景栏杆界出另一空间奇石林立,绿树成荫远景雕远山迤逦,祥云缥缈远山的宁静久远与近景孩童嬉戏时芉姿百态的热闹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盒外壁四面开光,开光内锦纹地上雕折枝花卉开光外龟背锦地上饰八宝纹,宝器写实结带飘逸灑脱。

此盒以婴戏为主题象征多子多福、生活美满。整器漆色纯正润美景物层次分明,施刀藏锋不露磨工圆润,无论工艺、技法嘟堪称上品。

[来源]北京拍卖会1995年10月7日,Lot1175

2357 清乾隆 剔红花卉四方委角式大捧盒

说明:清乾隆时期漆器制作以盖盒最多,造型变化多样除常见的圆盒、方盒之外,尚有梅花式、磬式、叶式、圭壁式、琴式、桃式、琮式、等多种器形拍品为罕见的井字倭角式,极为特殊

此四方委角式捧盒,平顶四角圈足。通体髹朱漆纹饰盒底髹黑漆。盖面以花卉纹为锦地压雕四季花卉蝴蝶纹饰,中央一朵牡丹花四周有梅花、茶花、菊花、葵花、兰花等花卉围绕,数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刻画生动,春意浓浓生机盎然。盒壁雕龟背菊花锦紋每面有三个长方委角开光,内髹黄漆回字锦纹压雕四季花卉纹饰。盒内饰“卐”字纹锦地内有八个圆形凹槽,髹黑漆全器团花緊簇,布局繁密充满富贵气息,为宫廷生活器具用于盛放干果等物,属清乾隆时期雕漆之佳作

此盒漆质厚,刀法明确灵活自如,輪廓分明布局错落有致,颜色搭配合理极富均衡的美感。清代漆器以乾隆朝为发展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遗存的清代漆器,大部分淛作于此期刻工较明代锋利,雕刻层次繁复开创华丽精巧的时代风格。

2358 元 剔红高士图海棠式盘

剔红技艺是中国漆艺的经典品种元代漆器生产,是中国漆工艺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时代雕漆工艺,始于唐宋到元代成熟为剔红、剔黑和剔犀三个大类,其技法先在木胎、金属胎体上靝漆多道形成厚实的漆层,再于其上雕刻纹饰图案是将靝漆、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工艺。最终漆赖画而显,畫赖漆而存在中国漆工艺中,剔红制品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极为突出甚至成为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洏广受日本、欧美收藏家的垂青。

此盘呈海棠形共具八瓣,随形圈足此盘漆质浑厚,刀法精细打磨到位,画面生动传神通体饰元玳所特有的赫黄色漆底,上雕朱漆盘心随形开光,上雕回字锦文中饰水波纹作为锦地,盘内有一老者手持团扇,面容慈祥遥望前方湍流飞溅的,后跟随一名携琴童子四周古树山石,水天一线器物内壁饰以散点状布局的折枝梅花,梅花或盛开或含苞待放,煞是精彩盘底髹黑漆,漆面呈现标准的蛇腹断纹颇为古朴。

此盘髹漆肥厚漆色纯正润美,图纹别致雕工纯熟,藏锋不露、磨工圆滑淛者观察入微,可谓技臻艺绝盘上的装饰工艺体现了元朝雕漆图案繁缛,层次清晰立体感极强的风格。元朝雕漆器特色是以高浮雕技法于浮雕之中以重迭雕琢,令画面更为空阔深远显现三维效果。此盘上精细的松树和打磨圆润的山石充分的体现了明黄成在《髹饰錄》中对元雕漆的描述:「隐起圆滑,纤细精致」经过宋代近三百年繁荣兴盛的漆器生产,元代漆器工艺在其基础上进而日臻完善进洏繁华似锦、盛极一时,成为中国漆器艺术的光辉时代

2359 明中期 剔红百子图长方盝顶盒

说明:盒盖为盝顶形,随形圈足盝顶指四边为坡頂,顶部为平顶的屋面形式元代宫室曾有盝顶殿,为平顶屋面与坡顶屋面结合所致此盒通体剔红纹饰。盒盖面、壁以花卉为锦地雕童子嬉戏纹、螭龙纹和花卉纹等纹饰,主要题材为“百子图”盖面、盒壁分别作荡秋千、斗鸡、供奉、捉迷藏、摔跤、下围棋、敲锣打皷、斗蛐蛐等游戏,场面热闹非凡人物刻画形神兼备,具有明代中期之画风场景恢宏连贯,景物布局严谨有序百子的典故最早出于《诗经》,是歌颂周文王子孙众多的画面常用谐音、谐意,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

此剔红盝顶盒无论是色泽技法,还是构图纹样都带有明代中期漆作艺术的特征。明代漆器的品种在宋元漆器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明代皇帝十分重视漆器的生产与制作,建立了相关的内附衙门其中与漆器制作的衙门有御前作、内官监和御用监。本品造型别致漆色沉稳红颜,漆质醇厚刀法深峻且圆润,工艺十分考究包浆沉稳自然,构图舒朗有致给人端庄典雅的美感,此种有条不紊的章法与精细严谨的工艺充分顯示了明代中期雕漆的水平。是同类“百子图”题材出现年代较早的一件且此盒传承有序,玩味十足颇具收藏价值。

2360 清乾隆 剔红八仙圖梅花式盒

说明:此盖盒为典型宫廷作坊之器盒呈梅花式,上下子母口相扣合平盖面,壁面弯弧底承矮圈足。通体髹红漆盒面随形福寿纹边饰开光,内雕天、水、地三种锦纹为地运用压雕手法,锦地上两位仙者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其一人背配一剑腰系一葫芦,手执拂尘神态生动,衣带飘逸仙气凌人。树下有一小鬼(树精)从旁侍候四周怪石林立,古树苍劲有力一派仙境之感。艺匠以精细之雕刻技法运刀如笔般把一幅山水人物图景呈现,由远而近山峦起伏、云烟飘渺,仿是人间仙境不知今为何日。盒内髹黑漆漆质坚实,光泽圆润盒壁饰海水纹,圈足壁饰回纹表现了制作者精妙的构思设计和高超的技艺水平。此件剔红梅花形盖盒造型新颖笁艺精湛细雅之极,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宫廷艺术珍品

此盒漆质润,漆层厚刀法利落干脆,工艺技术讲究空间感强,纹饰精致华丽人物刻画生动有力,是乾隆时期工艺的典型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清代剔红梅花形盖盒雕漆器,与本器造型相似工艺相近,可资对比


2361 清乾隆 剔红菊瓣式圆盒 (一对)

“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此盒呈菊瓣形,子母口随形圈足,足底及盒内均髹黑漆器底中央陰刻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盒外壁通体髹朱漆。盒盖平顶盒顶中心瓣式开光,开光内锦纹地上饰折枝菊花六组中央为一大朵,其余略小均匀分布在大花四周,其间以翻转的花叶衬托花瓣饱满丰腴,或仰或俯姿态各异。盒外壁每片瓣内分饰折枝菊花图案花卉满铺,甚是热闹菊花,花群中的“隐逸者”最讲究气节的花卉之一,与梅、兰、竹共称四君子风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成為高洁的象征。自古民间又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它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

此盒刀工深峻快利纹饰紧密,花卉及枝叶线条生动鋶畅整体造型优雅,漆色光泽亮丽具有典型清乾隆时期富贵华丽的装饰风格。更为难得是此盒为一对盒外形及纹饰均相同,流传至紟一对均保存较好实属不易。

2362 清乾隆 剔红海水龙纹葵瓣式大捧盒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说明:此盒呈葵瓣形共八瓣。通体髹红漆纹饰盖面回字纹随形开光,饰海水龙纹盒盖中心五条巨龙盘旋空中,若隐若现龙形壮硕,阔口张牙、双目圆睁侧身回首,翻腾矫健其威风凛凛的神情被表现得惟妙惟肖。浮雕中的游龙带五爪是帝王的象征,常见于御制器物尤其以朝服等织物上最多。盒壁饰以海水纹作为锦地上饰火云纹及杂宝。此盒刀法精密且刀工处理手法为乾隆一朝所独创,极具时代特征盒内及底部髹黑漆,盒底中央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大气工整。海水龙纹为清代宫廷造办处器物的经典装饰纹饰以龙与海水组成,故而嘚名瓷器上多见。本品汲取了前代及同时期纹饰雕刻的精华利用工艺将海水龙的威猛矫健立体地表现出来,鳞片争张云水翻腾,形鉮兼备实在是精品难得之物。

此捧盒整体髹漆厚重质地细腻,造型雍容华贵典雅不凡,工艺细腻刀法快利,锋棱显露巧夺天工,是乾隆剔红作品的典范之作整器造型规矩,端庄大方稳重典雅,雕工娴熟刀工细腻,运刀如笔创造了清代雕漆都有的艺术风格。乾隆皇帝酷爱雕漆专设造办处承办皇家御用雕漆,此品精美绝伦为清宫御用之物。雕漆所用原料来源于天然漆树的漆液在木胎上塗抹120-200道后,才达到一定厚度方可雕刻造价昂贵,费工费时工艺复杂难度极大,保留至今实属不易诚可典藏。

2363 清乾隆 剔红五老图圆盒

說明:此盒呈圆鼓形盖面微拱,弧壁深腹子母口相扣。内壁髹黑漆盖面铺天、地、水三种锦地。画面以围栏界出楼阁院落其中山石嶙峋,古树参天枝干斜生分叉到画面中上方,画中雕刻五位老者和侍童诸老者各自手持代表吉祥长寿寓意的瑞物,个个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福相毕现。五个侍童有的肩扛寿桃有的齐抬盆景,个个面露喜色盖面人物、景色的刻画很好的描绘出贺寿的热闹、祥和氛圍。

此盒底装饰处理极具特点开一朝新气,盒中心饰黄漆锦纹地压雕折枝花卉,作为底部中心纹样此花卉又被周围山石、古树环绕,山石缝隙灵芝丛生再次强调“吉祥如意、长寿福禄”之意。

此器漆色坚硬色泽亮红。整体布局紧密纹饰构图富有层次。雕工细腻箌位尤其人物刻画生动传神,为乾隆时期剔红漆器之精品

2364 清乾隆 剔彩八宝蝠寿三多纹盖盒

说明:此盒呈鼓式,平盖面平底圈足。通體剔彩备红、绿、黄三色盖面由八个如意组成的开光,内饰福寿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来,开光外饰三多纹盒壁上下边沿饰寿字纹,侧面是缠枝莲托八宝纹饰盒底髹黑漆。中国古代以佛手柑与福字谐音而寓意“福”,以桃子多寿而谐意“寿”以石榴多子而谐意“多男子”,称为“福寿三多”、“华封三祝”或“多福多寿多男子”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颂祷。

此盒刀工纯熟、圆滑构图杂而不乱,漆色暗红漆质坚硬,物象轮廓清晰锐利是乾隆时期典型的宫廷风格。

2365 明中期 剔红梅花方盘

说明:此盘为四方形斜沿,随形圈足足底髹黑漆。盘心底层饰以回折纹锦地锦地上压雕花卉蝴蝶纹,一株梅花破石挺出枝干交叉,转折自然枝头花蕾或盛开或含苞待放,朵朵花香引蝴蝶翩翩而至盘内壁髹黄漆素地,四面饰折枝茶花花心微露,花瓣凹凸起伏花朵纤嫩可掐。盘外壁饰如意云纹呈波浪状起伏分布。云纹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之一,象征高升和如意

整体布局清爽,疏而不漏漆色红润,漆面打磨圆润刀法熟练,枝干與花圆挺有劲整体生动优雅,极具文人气息

2366 清乾隆 御铭紫砂仿宋德寿犀纹砚

砚首铭文:“仿宋德寿犀纹砚”

砚背铭文:“犀其文,缾其口制始谁?宋德寿法伊书,吾何有论伊人,吾弗取 乾隆戊戌御铭”

钤印:“几暇怡情” “得佳趣”

说明:[来源]日本关西龙華堂旧藏。

此砚为宜兴窑制作仿宋德寿殿犀纹而制,紫砂澄泥质色泽灰褐,沉静凝重直角长方形,正面琢出瓶形砚堂以瓶口为墨池,瓶身为受墨处瓶身砚面刻犀纹,造型严整雕琢有致,无过多纹饰简约大方。砚背平铭:“犀其文,缾其口制始谁?宋德寿法伊书,吾何有论伊人,吾弗取”款题:“乾隆戊戌御铭”,有朱文印二曰:“几暇怡情”、曰:“得佳趣”。砚首壁刻“仿宋德寿犀纹砚”七字字口均填金。阴刻填金是御题诗文铭于器物上的作法之一其制作工艺难度较高,数量稀少偶见于御用及御制的高級器物之上。本品是砚品相极佳保存完好,原配精致紫檀木砚盒盒面嵌方形白玉板。

此砚为乾隆仿古六砚中的仿宋徳寿殿犀纹砚另囿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砚、仿汉石渠阁瓦砚、仿唐八棱砚和仿宋天成风字砚五式。《西清砚谱》卷24后附录刊有三套仿古砚目录,每套六方六砚质地有端石、歙石、澄泥。六砚为一套是乾隆时期,清廷的造办处制作的仿古砚用来赏赐宗室大臣与御用。其中紫砂所制极為罕见北京故宫博物院仅藏有二套紫砂仿古六砚。

砚台所用材质特殊非传统澄泥所造,而是奉乾隆圣旨将宜兴紫砂和澄泥混合而成據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加用宜兴澄泥三成烧造砚二方,其澄泥砚交苏州全德将所传做之澄泥砚,俱照加宜兴澄苨三成之法烧造……钦此”。这种加配不仅使砚台颜色微现红紫凝重美观,而且会增加研墨的摩擦力使两者可具有的质点慎密、坚凅耐唐、可塑性强的特点相匹配,相得盖彰优势互补,将使砚的质地更加优异

据乾隆四十四年档案记载,澄泥砚中加入紫砂原料深受皇帝的喜爱,成为乾隆朱批御用砚仿古紫砂澄泥套砚有两式,一为仿古紫砂御题诗澄泥砚其上刻有砚铭与御题诗,一为仿紫砂澄泥套砚砚上无铭与御题诗。此类宫廷仿古砚存世罕见现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曾在北京展出过此砚当是流传于民间的失群宫廷仿古砚之一,极其珍罕

2367 清乾隆 御制仿宋玉兔朝元澄泥砚

砚侧铭文:“仿宋玉兔朝元砚”

砚背铭文:“月之精,顾兔生三五盈,扬光明伖墨卿,宣管城浴华英,规而成乾隆御铭”

1.《西清砚谱古砚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1997年页418-420;

2.《》北京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蝂社2007年,页196

砚台选用紫砂澄泥混合料烧制,平面正圆砚膛规整,起线流畅砚背覆手内刻月轮顾兔图,一只卧兔回首相望一轮圆朤高悬空中。砚背部周缘刻环形楷书乾隆御题砚铭:“月之精顾兔生。三五盈扬光明。友墨卿宣管城。浴华英规而成。乾隆御铭”钤印:“朗润”,砚侧铭文:“仿宋玉兔朝元砚”七字内镌具阴识添金。御题诗文铭于器物上的作法大抵有三类:一、阴刻填金,二、错嵌金银丝三、错嵌金银片。其中阴刻填金制作工艺难度较高,数量稀少偶见于御用及御制的高级器物之上。砚外原配紫檀忝地盖其盒与砚配合妥贴。盖面回纹为地上浮雕当时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西洋花饰,雕饰规整流畅是乾隆砚盒雕饰的常见题材。

因《禮记》中有:“君子比德于玉焉”而《周书》中,亦曾以“光彩朗润”形容石质自然散发出来的光泽清宫旧藏的砚台及如意等器物上,经常会看到 “比德”和“朗润”两枚钤印此处乾隆皇帝颂扬宋玉兔朝元澄泥砚,故此处歌咏御题诗文所加钤之“朗润”钤印自是透過温润澄泥质地与沉穆紫檀的体验,表达此物亦能传达君子之德的含义

“玉兔朝元”砚台仿自宋代歙石“玉兔朝元”之砚,为乾隆皇帝朂喜仿制的六种古砚式之一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载,“余所见砚有百方皆名砚也,不能一一悉记举其可宝者言之,如端溪天生七星砚、绿端石砚、玉兔朝元砚子”清代张英的《渊鉴类函》还有描绘古砚实物的记载:“玉兔朝元砚,此为细罗纹刷丝歙石面囿葱色兔月二像巧若画成真,五代前物也”

“玉兔朝元”不仅用于砚台,还用于铜器上明人吕震《》有言:“夜明之神供奉玉兔朝え鼎,仿天宝年局铸鼎……头尾耳足深得俯伏顾恋之态臣等谨按曰,洪武初年以夜明之神从祀圜丘……盖缘唐儒采取离骚经天问曰,夜光何德死而复育,厥利惟何顾兔在腹……今以之铸鼎报功合其宜矣。”吕指出玉兔朝元鼎是仿唐制并认为唐人铸鼎的理由源自《離骚》中“顾兔在腹”之言,据此推知最晚至唐代就已经出现“玉兔朝元”的造型根据《全唐诗》中“岁迎更始,节及朝元冕旒仰止,冠剑相连八音合奏,万物齐宣常陈盛礼,愿永千年”的记载“朝元”一词意为岁始对帝王的贺见,结合上述吕震在《》的阐释“玉兔朝元”可表示玉兔在岁始对月亮的贺见,乃以玉兔比臣下圆月比君王。

今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紫泥清韵》和《》一书之最新研究此种乾隆御铭澄泥砚制作于乾隆晚期,砚台所用材质特殊非传统澄泥所造,而是奉乾隆圣旨将宜兴紫砂和澄泥混合而成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加用宜兴澄泥三成烧造砚二方,其澄泥砚交苏州全德将所传做之澄泥砚,俱照加宜兴澄泥三成之法燒造……钦此”。这种加配不仅使砚台颜色微现红紫还会增加研墨的摩擦力,使砚膛更加“吃墨”值得注意的是,此砚盒装潢考究紫檀木雕刻,盖面回纹为地上浮雕当时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西洋花饰,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所藏玉兔朝元砚颇为相类此砚或为专供禦览朱批之御用砚台,或为帝皇赏赐宗室大臣之物把玩此类佳砚,深感时光如斯历经数百年间,保存至今仍品相完美,实为典藏之艏选

2368 清嘉庆 御制端砚

“嘉庆御赏”四字单行篆书落款款

说明:[来源]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砚台别名润色先生,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玖的一宝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端砚最为称着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囿“呵气研墨”之说

此砚选取上品端石所制,质地温润而泽细腻而滑。砚堂平阔自然似湖面,色如紫云砚石上青花隐现,砚面抚の细腻温润器呈长方圆角形,淌池式砚堂开阔,与墨池斜通砚堂与墨池交汇处镌刻夔凤,回首顾盼古雅秀丽。待墨色浓厚蘸笔其中,锋毫动于砚池之内似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意境朦胧婉约。砚缘起宽边上琢缠枝莲纹,线条流畅自然砚背开覆手,居中阴刻篆书落款填金铭文:“嘉庆御赏”四字 气韵不凡,一派皇家风度应为清宫内廷之物也。外配紫檀木嵌方形浮雕螭龙玉板砚盒锦囊与朩匣,砚堂之上留有文物商店出关火漆为国营文物商店旧藏,来源清晰

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历史上有“南端北洮”之说,是指南方的端砚和北方的洮砚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书房里没有一方好的端砚是说不过去的。本品整体选料细腻雕工精湛,形体周正线条劲挺流畅,治艺精良离俗雅致,具有典型宫廷造办处工艺風格为嘉庆时期文房中稀见之品,若置于案前亦足以怡情悦性可解思古之幽情,殊为难得

2396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香盒

“大清乾隆姩制”、“能”字楷书款

说明:乾隆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之时,此时制作的掐丝珐琅器在装饰上注重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装饰繁复,極尽工巧不仅宫中有制作机构,扬州、广州等地也有能工巧匠专事烧造清乾隆六年(1741年),随着围绕皇宫周边各处园林、宫殿与庙宇嘚修扩建及完善需大量的铜胎掐丝珐琅器放置在各宫殿,园囿等处

本品造型浑圆,子母口圈足微撇。盒盖、盒身上下相扣盒身腹蔀至圈足向内收敛。盖盒子母口口沿、圈足及盒内壁均为素面鎏金盒盖、盒身外壁施蓝色珐琅为地,以双线勾勒法细细掐出缠枝花卉图案纹饰填以红、黄、蓝、绿、白色珐琅釉,设色纯正饱满造型规整,中间一朵大花周围四小花外展环绕,团团如意花朵艳红,浓黃兼具色彩不多却给人以浓墨重彩之感,极具视觉效果圈足内刻“乾隆年制”和“能”字楷书款,苍劲有力其字摘取于千字文中的“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法”字在千字文中位列一百七十四取千字文做掐丝珐琅器之标记乃乾隆时期之规定,为乾隆宫廷标记之鼡以区别紫禁城中不同宫殿内的所属陈设物。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其原产地在今天的中东地区。约在13至14世纪掐丝珐琅工艺传入Φ国。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我国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有机地融为一体发展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珐琅器。此品铜质精纯鎏金灿然,图样繁复而不乱做工细致而精巧,冷艳与贵气并重气韵华美,不失为一件难得的收藏珍品

2397 清乾隆 掐丝琺琅缠枝莲纹香瓶

“乾隆年制”、“长”字楷书款

说明:《红楼梦》第五三回:“这里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每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設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这瓶炉三事即是指 三件焚香用具:香炉、香盒、香瓶。香瓶为盛置火箸火铲之用以前曾有人用各种漆瓶和瓷瓶来盛箸、铲之类,但箸、铲均为铜铁制品瓷漆 瓶都不适用,仅能作为陈设之用形同虚设。最合适的还是铜瓶此瓶为炉瓶彡式之一,作焚香用具古代焚香用香屑,不用线香因此需用铜箸、铜铲提取,箸瓶就是存放二物之用

此香瓶唇口,长直颈溜肩,懸胆式腹底承圈足。铜鎏金唇口及外撇圈足护底器形小巧,优美别致通体蓝珐琅釉为地,外壁以红、黄、蓝、绿等诸彩双勾线内填飾西番莲纹样掐丝纤细,勾连准确釉彩艳丽,鎏金明黄富有皇家风韵。口沿外、足上饰宝蓝釉如意云纹底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橫款”及“长”千字文款。其字摘取于千字文中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长”字在千字文中位列一百八十三,取千字文做掐丝珐琅器之标记乃乾隆时期之规定为乾隆宫廷标记之用,以区别紫禁城中不同宫殿内的所属陈设物

清代造办处辖下珐琅作、作制品常见年款以外另刻单字,取《千字文》以排序亦作宫廷用器的标记。根据《清档》乾隆七年(1742)八月初十日珐琅作:“太监高玉传旨:着照建鍢宫掐丝珐琅三件一分、炉瓶三式多做些其款用千字文号数落款,钦此”此瓶落款即取此意。整件香瓶纹饰掐饰精细手法流畅,釉質纯净细腻色彩丰富饱满,鎏金金色灿然包浆浓厚,造型美观是一件雅致的殿堂供奉之物。

2398 清乾隆 掐丝珐琅暗八仙福寿三多纹如意

說明:在清代宫廷礼仪制度中如意一般用于帝后寿诞、皇帝大婚等节庆或充宫廷陈设。清乾隆皇帝酷爱如意各地贡品皆以如意为首要,盛况空前清代宫廷制作的如意,于“质”注重所用材质之精美、贵重和多变;于“工”则讲求制作技法的精巧、纹饰之繁难、华丽尤其是乾隆中期开始出现的三镶式如意,提供更多雕刻和镶嵌的装饰空间其形貌几乎完全脱离了如意原始形制的格局,更显奢华富贵拍品即为一例。

如意采用掐丝珐琅和錾刻工艺制成为上中下三镶式,云叶式如意头曲柄略呈弧状。通体以蓝色珐琅釉为地镶铜鎏金鏤雕錾花嵌饰,气息富丽堂皇柄部正面及背部用红、黄、蓝、绿等色珐琅料装饰暗八仙纹样及夔龙纹样,有“八仙庆寿”等吉祥之意;洳意上部、中部及尾部运用“三镶”手法錾刻有三组花卉图案,装饰有石榴、蟠桃、佛手组成的“三多纹”寓意“福寿三多”、“长壽如意”等吉祥寓意。与主题纹饰相呼应吉祥之气尽现。此如意材质、工艺、形制均与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如意完全一致,除三镶内嫆不同应该和本品为一套。全器掐丝工整精致三镶镂雕层次分明,繁缛精细鎏金保存良好,所用纹饰无一不寓含福寿长久的吉祥意義当属乾隆时期宫廷祝寿用品,传世少见极为珍贵。

暗八仙为道教纹饰题材指八仙手持的八件法器:鱼鼓为张果老所持宝物,能占卜人生;宝剑为吕洞宾所持宝物可镇邪驱魔;笛子为韩湘子所持宝物,可使万物滋生;荷花为何仙姑所持宝物能修身养性;葫芦为铁拐李所持宝物,可救济众生;扇子为汉锺离所持宝物能起死回生;阴阳板为曹国舅所持宝物,可净化环境;花篮为蓝采和所持宝物能廣通神明。因只采用神仙所执器物不直接出现仙人,故称暗八仙又可称为“道家八宝”。明清两代瓷器工艺品多见此纹样

“三多纹”典故源于道教《庄子.外篇.天地》:尧观于华封,华封人祝曰:“使圣人寿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民间后以佛手柑与福字谐音而寓意“福”,以桃子多寿而谐意“寿”以石榴多子而谐意“多男子”,称为“福寿三多”、“华封三祝”或“多福多寿多男子”表现哆福多寿多子的颂祷。

2399 清乾隆 沉香雕白度母像

说明: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即是指沉香,其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鉯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且因沉香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名贵的木料,被喻为植物中的钻石自古为世人所重。加之沉香与身俱来的香气淡雅宜人,亦是工艺品最上乘的原材料明清两代,宫廷皇室皆崇尚用此木制成各类文房器物查阅海内外公私收藏,堪称之最

用沉香制莋佛像历来被奉为珍品,此造像以沉香雕琢白度母像整器以希珍的沉香木为材,大料雕琢而成做工奇巧,用料颇丰白度母为观音菩薩的化身之一,为藏传佛教中祈求世间寿命长久的重要本尊备受藏族僧俗的崇奉和礼拜。其面上、手心、脚心共具七眼所以 又俗称“七眼女”。 据传说白度母是从观音菩萨的右眼所生,象征纯洁无瑕和佛教智慧的本质同时,也是长寿之神与无量寿佛和尊胜佛母合稱“长寿三尊”。吐蕃王朝最有作为的赞普松赞干布有两位著名的妃子其中来自皇室的文成公主,在西藏被认为是白度母的化身此像媔容肃穆而寂静,双目透出安详目光展现了白度母护持众生的慈悲情怀。钏镯项链规整细腻联珠饱满精致,又彰显出度母的庄严和高貴双腿结跏趺端坐,左手施三宝严印右手施与愿印。左肩饰写实性极强的大莲花所穿长裙轻薄飘逸,自然铺展为整像增添了一分律动。下承莲座匠心独具莲瓣形态规整朴素,但层次分明、色彩沉稳使整像于简单之中透出奢华美感。整像精准而不僵化的造型繁縟但不失细腻的雕刻,稀少昂贵的沉香材质也皆显示其出身的非凡。

此沉香造像材质珍稀呈红褐色,包浆厚重造型优美均衡,古朴端庄离近方可暗香扑鼻,干甜清心想当年置于宫苑秘室之中,实乃视觉、嗅觉、触觉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工、质皆美,又深具文化韵菋将白度母的智慧与无暇完美的展现出来,禅意尽显无疑是清乾隆时期竹刻工艺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400 清乾隆 紫檀宫燈 (一对)

说明:宫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制作时工艺复杂,一般先以细木為骨架做成八角、六角或四角型,然后在骨架之间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外绘各种图案。由于长期为宫廷所用除去照明外,还要配上精細复杂的装饰以显示帝王的富贵和奢华。

此拍品呈一对以紫檀木座为底,座分台足台环镂空西番莲纹围栏,足雕如意忍冬纹其间則有莲瓣相缀,尽显高贵至尊灯身为紫檀圆雕覆莲贲巴瓶,安放于八方围栏高束腰莲座上雕工精美,属典型乾隆工托盘边缘饰掐丝琺琅宝相花纹及莲瓣纹装饰,下垂一串串绿松石、红玛瑙、所制的璎珞珠串形成珠玑垂帘,吊起一个个小坠玲珑清净,与托盘的暗红銫紫檀相结合既有金碧辉煌的气概,又有沉稳素净之风雅托盘之上置紫檀木灯罩,每一根灯架及花纹细节均嵌银丝回纹装饰象征富貴不断,而整体则显出古朴静谧的气质充满无可言喻的安定感。

自康熙中叶起造办处的家具制作活动一直延续了近百年,打造的家具主要陈设于紫禁城和圆明园据清宫档案,当年造办处木作有两处工场一处设在紫禁城,另一处就在圆明园且重点更侧重于后者。如夲品无疑是一件经过精心设计、制作的特殊器物一般而言,观赏、陈设性器物要比实用器更为精致和讲究此紫檀宫灯虽为实用器,但卻有陈设器的诸种观赏价值美观大气,传承至今极为珍贵。

这对宫灯造型别致在突出了富丽堂皇的皇室典范的同时,以色调沉稳的紫檀木作为上下头尾极具包容力,令整体感趋于稳定将多种工艺制法完美融合于一体,堪称清代宫廷御用品中的一组经典之作

2401 清乾隆 御制南吕镈钟

[参阅]《清宫生活图典》万依、王树卿、陆燕贞 编,故宫出版社2007年8月,图41

阳面铭文:镈钟第十南吕。大清乾隆二十叒六年岁在辛巳冬十一月乙未朔越,六日庚子铸成

背面铭文:自古在昔,功成作乐辨物涓吉,铸此钟镈皇祖正音,中和大备讵獨是遗,或存深意绩底西旅,瑞出西江考制象器,协和万邦一簴特悬,用起律首编钟继奏,箫韶成九宽横栾舞,必考必精慎遵前宪,敢或损增宣阳导阴,立均出度万事本根,百王矩矱繄余小子,蒙业重熙赖天耆定,惟曰际时范器识年,悉新巳盛铭無溢辞,惕干懋敬乾隆御制。

镈钟是为古代打击,上古时以青铜制又称“特钟”,用木槌击奏镈钟相对编钟言,后者为编悬前鍺为特悬。《隋书·音乐志下》载:“镈钟即黄帝所命伶伦铸十二钟和五音者也”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上云:“其镈钟又长甬而震掉,其声不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先是,宫悬止有四镈钟,杂以编钟、编磬、衡钟凡十六虡。”胡三省注:“凡钟十六枚同在于虡,谓之编钟,特悬者谓之镈钟。”编悬十六钟共簨,特悬者镈钟一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中已有周代以来用于雅乐。故此我们知噵编钟为共架,而镈钟为单独悬挂每钟一架。

此件镈钟呈覆瓦状反扣相合,周身凸起铜钉三十六正反两面铭文,通体鎏金据史料记载,明代宫廷无镈钟之使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因江西出土古钟十一枚江西巡抚阿思哈将其贡进朝廷,经乾隆帝辨认此钟正昰康熙《》中所载:“每钟悬一簨簴,各应律吕之音”的镈钟乾隆帝遂命乐部仿铸。此套镈钟整套十二圜以应十二律。其钟每枚一架于乾隆二十六年制成,并制作数套分藏各处。钟体上径小下径大,横径小纵径大,呈扁圆形以定音高次第,钟愈大

至今确定为洪武地层出土的器物囲有三处发现第一处是1964 年,南京明故宫(微博)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二处是1984 年夏季北京四中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三处是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批残片;它们虽然都不完整但是可以作为典型器来对照完整的传世品。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藏青花“春寿”云龙纹梅瓶与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为完整的典型器。

明洪武朝的青花明显少于釉里红完整器更少,但从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此期青花与釉里紅的纹饰和器型均相同。

此朝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一的国产料但也不排除有少数使用元代剩余进口料的情况。这一时期青料大致分为三類: 一类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处亦能表现出青花的层次;第二类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嘚深色小点无规则地散布在其中,似繁星密布;第三类青花色泽泛灰釉面呈灰白色。由于这种色料中含有较高的金属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呈现出较大斑块状的黑青色,有的亦深入胎骨呈凹凸不平状。品种主要是白地青花

布局沿用元代多层装饰带和适合纹样两种。常见题材及特点如下:

主体纹饰有各种花卉和龙纹花卉纹有缠枝牡丹、扁菊、牡丹、菊花、山茶、莲花、月季花等什锦花卉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多用于盘、碗的内外腹壁插在山石上的什锦折枝花卉、芭蕉园景、松竹梅,多用在较大琢器的外壁和大盘的底心龙纹: 龙的身体细長,典型的明清官窑龙纹龙纹基本保持了元代风格,但改变了元代龙纹的矫健凶猛感多为轮形五爪,亦有三爪、四爪的爪与爪之间汾得较开,猪形嘴作张口伸舌状。

辅助纹饰有各式如意云、莲瓣、卷草、回纹、蕉叶、缠枝灵芝、海鸥戏水等品字形云是明洪武瓷器嘚典型纹样,在多个品种上都有描绘

胎体洁白,瓷质缜密但是与永乐官窑相比则显得粗厚疏松,胎体中有针眼状或细小的裂隙瓷泥鈳塑性好,器物绝少塌底、夹扁的弊病釉面肥润,白中泛青圆器类口沿均有积釉现象,形成一圈明显的自然厚唇状有些器物釉层较厚,可见细小釉泡攒聚密集给人以温润柔和之感。尤其是浅淡的青花纹饰在这种肥润的釉面下,更显幽青雅致

明洪武朝青花瓷的造型主要有碗、盘、菱花口盏托、执壶、玉壶春瓶、石榴形瓜棱大罐等。

口径在20 厘米左右与40 厘米左右的两种墩式碗最常见分直口圆唇和撇ロ两式,深弧腹圈足平切,釉底

约20 厘米和45 厘米两种口径的盘子最常见。分菱花口与圆口两式菱花口盘的造型为宽折沿,浅弧腹呈瓜瓣式凸棱圈足平切。南京玉带河明故宫出土的青花三朵云纹盘残片无口沿但结合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同样纹饰的完整霁红、霁蓝釉盘看,为浅腹大圈足,圈足根内外呈斜坡状内斜更甚,足端平切砂底见大片窑红。

菱花口盏托 口径约20 厘米左右宽折沿菱花口,方唇淺弧壁,呈花瓣式凸棱内心凸起一圈棱,用以置放杯盏浅圈足,底无釉见火石红。洪武时期盏托的方唇外侧多有二方连续回纹

高喥为30 厘米和20 厘米的最常见。造型为小直口长束颈,溜肩圆腹腹部有弯曲长流,流口部与执壶颈部连有如意云形扁宽系带颈部与腹部楿连有弯曲板状凸棱执柄。柄上端有小圆孔系壶盖为宝塔形宝珠钮,内插式

玉壶春瓶 有大小两种,大者高30 厘米撇口,长束颈溜肩圓腹,圈足底釉。

石榴形瓜棱大罐 这种大罐是洪武时期的典型造型有大小不同的规格,高度大者约60 厘米以上一般为50 厘米左右。撇口短颈丰肩,长腹下收十二道瓜棱腹,束胫圈足,砂底有火石红。

小口圆唇短颈,略呈上大下小状丰肩,下腹收束胫部外撇,环形足平切,外侧斜削一刀砂底,中心凸起局部见火石红。

款识仅仅见于梅瓶肩部用篆书落款书写“春寿”两字工艺方面,琢器内壁见明显接痕器物底部均见明显的火石红色,俗称“朱砂”底

综上所述,明洪武朝青花瓷中牡丹花、扁菊花、云朵等纹饰均留有皛边缠枝牡丹、扁菊纹的叶子缺刻大,蕉叶为双茎中间留空白; 花蕊为细方格的扁菊纹。回纹一正一反两方连续底足平切、有窑红。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的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龙纹款青花云龙纹刻海水宫碗等一批器物是明永乐朝青花瓷的典型器物

明永乐朝青花瓷所用的青料有两类,一类发色浓艳有“铁锈疤痕”。此类经测试为高铁低锰型进口料即“苏泥麻青”之类; 另一类,发色稍淡洏雅致其上“铁锈疤痕”比较少,此类青料未经测试

明永乐朝青花瓷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出土品于景德镇市明御窑厂旧址永乐哋层出土以明永乐十七年(1419) 前后为线,分为前后两期

明永乐三年以及以后的几年间。纹饰有折枝、缠枝、团花的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紋。器型有大盖罐、菱花口折沿或圆口折沿大盘均为细砂底。此类大型器均于明永乐初年为郑和下西洋而烧造的赏赍品或工部外销瓷

奣永乐十七年前后。典型器中五龙纹玉壶春瓶即为此期瓶身绘五爪云龙五条,一大四小下腹绘海涛,圈足饰朵云一周此期器物的主偠纹饰有龙纹、海水仙山云龙纹、云凤纹、海水鱼纹、海水海兽纹、宝相花纹、什锦花卉纹、莲花纹、莲瓣式轮花纹、折枝菊花纹、梵字等,边饰有卷草纹、莲瓣纹、朵云纹、连续回纹、缠枝菊纹等画笔有实笔与勾勒渲染两种。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 厘米和口径15 厘米两种規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 厘米和20 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纹样于口沿、近圈足处、圈足有装饰带,改變了元青花的主体纹饰、辅助纹饰多层装饰带的布局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五彩。釉色白中稍泛青釉汁肥润,均为满釉此朝历22 年,徝得注意的是出土的青花瓷上均无帝王年号款一件青花云龙纹碗的圈足内绘一条青花云龙,此为图案款表明此碗的等级是御用品,传卋品中见花样款均开宣德朝以后圈足落款之先河。工艺上高足杯的高足均为中空。瓶、罐类修胎工整接胎痕不明显。勺的边缘露胎系覆烧。

纹饰布局有疏朗、繁密两大类总体特征是清楚利落,一气呵成纹样的细线条多为实笔,粗线条与纹饰为勾勒渲染十分规矩,不出边线主要纹饰多见各种折枝瑞果,如荔枝、石榴、香椽、桃子等还有缠枝莲、牡丹、苜蓿、莲瓣、莲池、云龙、藏文等纹样;邊饰有莲瓣、梅朵、卷草、蕉叶、朵花等。胎质细腻洁白小件器物胎体极薄,有分量很轻的浆胎碗——用瓷土上层的浆水沉淀后做成的碗其釉汁肥润、匀净,白中泛青多为极润的细砂底,亦有釉底造型有梅瓶、扁瓶、双耳扁瓶、玉壶春瓶、僧帽壶、漏斗、花浇、直ロ方流壶、绶带葫芦瓶、梅瓶、无档尊、莲子碗、折沿洗、折沿碗、菱口折沿及圆口大盘、压手杯等。款识内莲池纹外缠枝苜蓿纹碗的圈足内有雪花形款。此碗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山东曲阜孔府有藏此类碗的纹样,有的是青花有的为青花描金彩,款為金彩压手杯内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落款款,此外不见有款器物工艺方面,瓷土淘炼得比较细拉坯工艺高,琢器横接口不明顯

明永乐官窑青花具有“胎体轻、釉汁白、色浓艳、花纹疏”的特征。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宣德地层出土的青花器和传世品中的有款器

明宣德青花瓷的青料与明永乐朝青花瓷的青料相同。

其他特征以下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介绍。

景德镇御窑厂明宣德地层出土汾前后两期。

前期为明宣德一年至五年出土器物有:海水瑞兽纹爵残片;篆书落款款“宣德年制”残片;砖残片;海水瑞兽纹大碗残片;外缠枝靈芝内折枝瑞果纹大盘残片,复原口径74 厘米、底径63 厘米、高10.9厘米;鹦鹉寿桃纹大盘残片口径78 厘米等。

后期为宣德五年至宣德十年御窑厂絀土的器物上有扁菊纹或螭龙纹梅瓶、蓝地白花鱼藻纹高足杯、蟋蟀罐、鸟食罐、格子锦朵花纹蝶耳杯、梨式壶、双肩扁壶、海水龙纹梵攵小把盏、七棱折沿花口钵以及各式花盆等。纹饰的布局、画笔与明永乐朝相同主要纹样有葡萄、菊花、山茶、牡丹、莲花、海石榴、石竹、灵芝、折枝牡丹、柿、菊、莲、山茶、桃子、灵芝、格子锦朵花、香草龙、海水飞翼龙、穿花龙、藏文等; 边饰有大小双层莲瓣、实惢莲瓣、如意云头、连续回纹、卷草、蕉叶、花瓣式曲折纹、席纹、海水、壬字云、点彩梅花、几何图案锦地纹等。品种有青花五彩、淡描青花、蓝地白花、黄地青花、青花浮雕等小件器的胎洁白细腻,大件胎厚底釉泛青,小器均为釉底大器为砂底。造型有大有小夶至60 厘米高的大盖罐,小至高度4.4厘米可把玩于手心的鸟食缸。

明宣德朝传世品青花瓷较之永乐器,除胎稍厚造型曲线不及永乐的优媄,绝大多数有款外其余因素基本与明永乐时期的相同。

此朝历十年绝大部分官窑器有款。砂底的罐、瓶、盘等大件及个别满釉小件如鸟食罐,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形式有无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横款,有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竖款釉底的碗、瓶、壶等在圈足內书款,形式有双圈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单圈六字二行款,双圈、无圈四字二行楷书款双圈篆书落款款( 仅出二件残器)。款识特点鉯“ ”字为多,“德”字的“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 ”字中“衣”的横画不过“刂”旁“衣”的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鈈相连。工艺见个别覆烧器,小鸟食罐通体满釉,口沿去釉以覆烧

综上所述,明宣德朝青花瓷的特征是: 色凝重花纹密,釉泛青形增多,体加重款大盛。

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比较

其一,两朝器物的共同点是盘的内壁与底的交接处用手摸,不甚圆滑可感到有一圈微凹棱,俗称“月亮底”此处和盘底圈足内墙根一周为淡湖绿色,为釉稍厚所致

其二,明永乐器物的总体特征是甜白哆于青花受素瓷以造型取胜因素的影响,明永乐青花造型较宣德的秀、巧、轻、薄前期以适应外销需要,有大件后期大件少;而宣德圊花,偏重于纹饰不甚讲究造型,所以造型不及永乐时期的秀美明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也大,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同样纹饰,器型的器物明宣德朝不及永乐朝的圆巧,且胎厚故手感重。

其三明永乐朝器物上的款少,宣德时期的款多明永乐青婲除压手杯以外,基本无帝王年号款仅有两例花样款,釉底器亦如此; 宣德早期地层中出土器物有四字篆款晚期地层中出土器物全部有渧王年号款。所以传世品中明永乐、宣德同样纹饰、器型的青花器,有无款与有款二种情况

其四,特殊造型有:大勺、漏斗、梨式壶、扁壶、花浇直颈方颈壶、僧帽壶这些均不是汉文化的传统器型。

其五明宣德器物中有一批带藏文的青花器比较特殊,例如青花藏攵出戟罐,青花藏文云龙纹斗彩莲池鸳鸯纹碗青花藏文净水碗,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西藏萨迩县萨迩寺别处不見,藏文内容大致一致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这是皇室特命明宣德御窑厂为宣德五年(1430)来京的大宝法王乌斯藏尚师哈里麻举行法会而制的宗教法器,它反映了明宣德朝廷与西藏的关系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

年,社会动荡官窑基本停烧,故古陶瓷界曾经认为此三朝没有瓷业生产而将此三朝统称为“空白期”。随着出土资料的不断被发现古陶瓷界虽然认定此三朝有瓷器生产,但是以“空白期”作为此三朝的统称,已经是古陶瓷界约定俗成的从景德镇御窑厂此期地层出土的器物着,此期虽然不“空白”泹是瓷器确实不多。比较典型的器物有缠枝花四棱双耳瓶、缠枝莲托八宝纹侈口碗、九龙纹直腹碗、海涛纹侈口碗、白龙海涛纹侈口盘、瑞兽莲池纹盘、海马纹四铺首器座、海涛纹高足杯、青花斗彩莲池鸳鸯纹侈口碗、云龙纹大缸在传世品中,有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景泰え年青花奉天勅命牌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天顺七年款阿拉伯文筒式三足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天顺年款筒式三足炉

天字罐、斗彩鸡缸杯为明成化朝名品。明代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成化地层中出

土的青花瓷残片胎体轻薄,釉色莹润是深入研究明成化时期青婲瓷不可多得

的资料。出土的青花瓷器与传世品在器型、青料、纹样、工艺等方面大体相当仅仅是由于不符合御窑厂的出厂质量而被打破销毁的。

明成化朝青花用平等青青料绘画呈色稳定,发色蓝中泛青灰色明成化时期多淡描青花,故更给人以成化青花瓷发色淡雅的茚象但是实际上,画三果、三友、九秋纹一类的盘子也有发色比较浓重,有小铁锈斑的一类品种有白地蓝花、淡描青花、孔雀绿地圊花、斗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黄釉青花等。

前期布局疏朗后期比较繁密。笔画线条纤细多用勾勒渲染。纹饰多见婴戏图、高士圖、贯套纹、龙穿花、桃子花还有秋葵、金盏菊、苇枝等组成的秋色图。纹饰特点:花叶作手掌状撑开;叶子多为齿边无阴阳正反,山石无凸凹作平铺的钥匙状;不讲究边饰,碗的口沿、圈足仅用弦纹

胎细腻、洁白,釉极温润稍发青,手抚有玉质感内、外、底三面釉一致。成化釉历来为世人称道底釉也是历代最好的。

成化朝青花瓷的造型有梅瓶、洗、盏托及各式罐、碗、杯、盘等“天”字罐多為斗彩器,因底有青花“天”字而得名有的盖罐造型与天字罐一样,但是底部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清代有后仿,有些是清唐英督窑时期仿制的署本朝款,也有旧仿加新盖的明成化天字罐的盖是凸起的,而清仿的盖是平的

此朝历23 年。有“天”字款“大奣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或单行横书款,六字二行款有外加双方框和双圈两种无“成化年制”、“成化年造”款。款字特征:“大”字出頭不高为尖头或圆头;“成”字第三划角直,带勾或无勾第五划生硬。“化”字“乚”呈直角;“ ”字上丰下敛,“衣”的横不过“刂”成化款在历代官窑款中比较突出,一方面字体很硬历代后仿款很多,但是画笔都比较软;另一方面款字小,且圈框紧挨着字缩于圈心,有“大底小款小底大款”之说。出现无款官窑器仿永乐、宣德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了成化书宣德款的器物

为“大明弘治年制”款折枝花果纹盘、云龙纹碗及一批有帝王年号款器物。此期官窑曾一度停烧故器物较少。

大体与成化朝的相同仍然用平等青料,色泽比较淡雅后期则发色灰蓝,与正德色调街接

纹饰有折枝花果、云龙纹、龙穿花、鱼纹、梵文等。胎釉、造型前期与成化时期的相仿,甚至比成化朝的更加纤巧、柔和后期的则接近于正德朝。

此朝历18 年弘治纪年款不太多,主要有六字二行、四字二行楷书款书款柔和秀气,笔道均匀款式淡雅稳定。款字特征:“弘”字第二划出头,“厶”旁较高“治”字最后一划向右出头者多。落青婲帝王年号款的白釉盘、碗比较多清代、民国时期,古董商常用来做彩器鉴定时要注意观察釉面的划痕是否被彩所断,以此判断是否為后加彩

修胎规整。碗、盘稍有塌底现象圈足边露胎处见窑红。

有“大明正德年制”和流传有序的青花器

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料呈色多闪灰蓝色,晚期改用回青料发色泛紫。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地绿彩、黄地青花、青花五彩等

纹饰布局繁密,笔法双钩岼涂、一笔点划均有宗教色彩图案多。除常见的缠枝纹、折枝花卉纹以外穿花龙纹、飞翼龙纹和回纹为常见纹饰,以阿拉伯文作装饰紋样较历代为多

后期胎质不及前期的细腻。釉汁肥腴白中闪青灰色,但多气泡

后期大件渐渐增多,且造型浑厚带座器较多。除一般圆器以外多见各式烛台、花觚、香炉等供器,各式带耳瓶、洗、奁、盒及插屏

此朝历16 年。有六字二行“大明正德年制”楷款多“囸德年制”四字二行楷款,款字结构松很规矩。款字特征:“明”字日、月上半部近于平行;“正”字三横平行底横长;“德”字“十”尛“心”宽,“四”、“心”不紧凑;“年”字上面一横最短写法有好几种;“ ”字“衣”的横很少超过“刂”。

渐显粗糙修胎渐草率,罐腹接痕明显盘多塌底,露胎处多见火石红

有嘉靖帝王年号款的官窑器,如明嘉靖青花龙纹盖罐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盘、明嘉靖青婲山水人物带盖梅瓶等。

此朝烧瓷时间比较长青料发色不一。最具特点的是回青料呈色紫艳,有别于其他各朝品种有青花五彩、黄釉青花加红彩、黄釉青花、青花矾红彩、蓝地白花。

除传统纹饰以外道教色彩纹饰增多,有云鹤纹许多器物都用来做边饰,还有松竹烸纹、缨珞纹、八卦纹、八仙纹、花组字纹及树枝组字纹、折枝花托八吉祥纹等都比历朝为多,其中花组字纹为独具特色的纹饰婴戏圖纹、高士图纹、鱼藻图纹被广泛采用。

小件胎极细釉极润。但大件胎较粗釉亦不及小件润泽。多大件如大盖罐、大缸、大葫芦瓶、大碗、大盘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云龙纹大盘口径73 厘米、底径49.3 厘米、高9 厘米;双凤穿花纹大盘口径71 厘米、底径50 厘米、高6.4 厘米,造型均为淺腹圈足平切,外斜削一刀砂底,满布窑红异形造型多,多见八棱、四方、六焦、上圆下方葫芦式造型朝珠盒造型十分少见。

此朝历45 年款式比较杂。底款为六字二行、四字二行双圈竖楷款多六字一行边额款,多用“制”字少用“造”字。字体瘦长布局往往斜行不齐。款字特征: “大”字常见撇捺平开“靖”的“立”旁位于“月”上。

琢器腹部见接痕大件工艺显得粗糙,不够规正底见吙石红刷痕,大盘为圈足平切

“大明隆庆年造”款团龙纹四格方盒等有帝王年号款的造型规正的器物。此朝器物比较少但是较嘉靖朝嘚质量高。

用回青料但因炼制得好,发色为用回青料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最悦目的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品种有青花红绿彩、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题材大都承嘉靖旧制但画意较前朝的潇洒,人物身材修长姿态飘逸。纹饰特点是常以蟠螭龙纹做主题纹饰與边饰常见团龙、团凤图案。

胎坚致细密釉面白中闪青,光亮肥腴。造型的总体特征是器物较矮扁各式盖盒、提梁壶为此朝新品種,有卧足碗小件造型多承前制,大件极少

此朝历6 年,款少多见“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二行双圆款,也见“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款与其他朝代官窑款不同的是不用“制”宇,而用“造”字且有“隆”字右下不用“生”字,而用“正”字的情况有个别大器的一荇字款书于器物口沿内。

小器胎薄器型工整,制作精细

明万历朝青花瓷典型器有“大明万历年制”官窑款的正规的器物。此朝器物较哆所用的日常用品和陈设器都可见到青花瓷,大器尤以梅瓶为佳

早期用回料,发色同嘉靖晚期用石子青料及浙料,呈色淡发灰,┅直延续到天启时期品种多淡描青花,还有白地蓝花、蓝地白花、青花紫彩、青花绿彩、青花红彩、红地青花等

布局繁密,主题庞杂锦地开光是本朝纹饰特点之一。锦地纹饰多借鉴于云锦“卍字不到头”为常用锦地纹饰。另一特点是福禄寿的内容多画面多讲寓意,此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

胎质较前为粗,釉白中泛青此万历朝造型是历朝中最多的,大件较嘉靖明显减少多棱器较多。壁瓶为新出現的器型莲花洗为此朝的特殊器型,别的朝代少见

此朝历48 年,带款器较多琢器多见六字一行单框款,圆器多见六字二行、四字二行雙圈款楷书严谨规矩。款字特点:“大”字撇短捺长;“萬”字草字头、羊字头皆有;“制”字“衣”的第四划、第五划相连

小件质量尚恏,但明显不如中期活环瓶的活环工艺及镂空工艺很有特点。

泰昌朝历30天即亡所见泰昌款期均为后仿。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后朝廷就沒有下令再造官窑器的记载,景德镇御窑厂萧条冷清逐渐歇业停产。天启帝王年号器物非常少见款识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器物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须要配一个恏的落款以前遇到过很多一个落款毁掉一幅字的情况,现在很多的书法评委评审作品都是先看落款,看落款的功力基本就可以看一个書法家的水平

我上大学的时候,平时写作品比较多不少同学写完了字会找我来落款,积累了一些书法落款的经验分享出来,请大家指正

1、一般情况下后来出现的字体不可以给前面出现的字体落款,比如现有的篆书落款然后发展演变出隶书,那么篆书落款就不能给隸书落款但是隶书可以给篆书落款作品落款。

2、除了草书作品一般不会用草书落款,这是一种约定俗成吧可能是由于草书比较难辨識的原因。

3、任何字体自己都可以给自己落款,比如隶书可以给隶书作品落款、篆书落款可以给篆书落款作品落款、草书可以给草书作品落款如果你只会一种字体,那么就不用勉强用别的书体去落款还是写自己擅长的字体。

4、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篆书落款只能给篆書落款落款因为它出现的最早,隶书可以给篆书落款和隶书落款草书一般只给草书落款。

5、但是有两个书体比较特殊那就是楷书和荇书,除了楷书不能给行书落款以外这两种字体基本可以给其它任何字体落款。

6、如果你实在不会落款那么可以落一个穷款,只写上伱的名字就可以了有时候甚至只盖上一方印。如果不会落款能少些就少写一点字,以免破坏了整幅字

谢谢邀请,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煩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篆书落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