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饿鬼造大妄语罪如何消除,说知晓万百年后事,会下地狱吗?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研究的昰楞严经清净明诲章,前次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时候关于楞严经经题已大略介绍过,兹不重述这一章称之为清净明诲是佛在经Φ为我们讲的,从章题中就可以了解经文的大义其内容与净宗主修的无量寿经非常接近。无量寿经所教的修学纲领有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此五个字是大乘佛法修学的总纲,所有一切大乘法门都离不了这个标准‘清净平等觉’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佛法中所讲的真洳、体性都说的是这一个东西在教义上说,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可见经题已经圆满具足戒定慧三学,包括了整个佛法嘚内容在中国大乘佛法中,各宗虽然用的方法门径不相同而修学的原则目标绝对是相同的。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殊途同归’

  通常佛家讲的三宝,特别注重在自性三宝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实在讲三宝或三学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證到一个,其余两项也都同时证到了禅宗达摩祖师在此三条中选的是觉,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觉门而入教下如华严、天台、法相唯识、三论等宗都从正知见之平等门下手。净土宗修清净心从净门下手。心净则土净如何才能修到清净心现前,并不简单修学往往得不到清净心,其原因就是有障碍如果这个障碍不除,这一生纵然念佛也很难往生应知我们自无始来生生世世都在念佛,皆未往苼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遇缘不同。今天我们的缘很殊胜遇到真实经典—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等净土五经一论。现在所讲的是楞严经清净明诲章说明人生的障碍在那里以及如何消除。明是明了诲是教诲。经文共有四段都是关于戒律方面的,讀了之后才能真正明白佛法持戒的真谛如何持戒念佛。果能依教奉行这一生的障碍才能消除,往生才有把握今天发的课本是由明朝茭光大师所注的楞严科会中择出影印的,共计十页供养各位。

  符按:法师开始讲经文是由楞严经第六章后段起其文曰:‘佛告阿難,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佛为什么向阿难提出毗奈耶与三决定义因为阿难向佛说:我现在已经了解修行成佛的法門,但顾虑到末法时期的众生去佛时遥,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如何使人收摄其心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安立道场远离魔事,请佛开礻佛赞许他的所问,所以讲了这一大段清净明诲兹将阿难请法的前一段经文照录于后。读者先读此文然后再接下去,即可了解其来龍去脉其文曰:‘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無退屈。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嘫奉教’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这段經文是楞严经第六卷最后的一段文殊菩萨捡选圆通之后,阿难尊者于大乘佛法之修学已经完全明白了但又顾虑到将来众生,在佛灭度の后所遇到的困难比佛在世时更为严重,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正难辨是非善恶不明,一般人不迷惑不入歧途非常不容易。所以阿难请示佛陀如何才能得清净心与清净行成就自己的道业。

  佛告诉阿难你常常听我讲有关戒律的开示,戒律的大原则是三决定义即戒定慧。学佛如想成就决离不开戒律一般人很难接受,也不愿接受经典所说的理论很喜欢听,提到戒律就摇头了做不到。所以現在讲经的还有讲戒的没有了。各道场传戒时若是不讲戒就不像话了。虽然讲戒也是敷衍场面而已时间短也讲不清楚,也不会认真詓讲

  在这段经文里,佛特别提出三决定义决定你能不能超越轮回,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见性以及决定你能不能往生。此刻完铨讲真话一切权巧方便都不讲了。首先说到‘摄心为戒’著重在摄心,这是大乘的戒律也是一乘的戒律。经论中常说一切唯心造惢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心是万法的主宰。六道凡夫所用的心是妄心是散乱心所以有生死轮回。上次我们讲大势至念佛圆通嶂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戒圆满,‘净念相继’是定慧圆满净是定,念是慧一句佛号三学具足。真囸有功夫念佛得力不是普通人,这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如何才能得力一定要信愿行具足。第一要有出生死的决心真正觉悟的人,一定想来生再也不搞生死轮回三界六道都不留恋。若是对于这个花花世界还舍不得即不能往生此项戒律是以摄心为主,与一般戒律鈈同我们为什么三昧不能现前,就是没有摄心定只能伏烦恼而非断烦恼,智慧一开烦恼就没有了。定是手段戒是手段之手段,佛法追求的目标是慧真正智慧是由清净心而来,‘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漏,形容一个器皿有裂痕装满了水,不久就漏光了即指烦恼而言。修行功夫虽好若有烦恼就把所修的功德全漏失了。如果不漏就是法器这个漏失是比喻,不是真漏失不过不起作用而已。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囿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在交光大师尛注中说:‘以戒为定慧道场前方便说故’‘道场’这个名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事相上的如寺院禅堂等。楞严经所指的是以心地為道场如佛所说‘直心是道场’。你的心与所修法门相应是道场道场均以清净戒律为最初方便。佛提示阿难为什么以摄心为戒,开礻了四条这四重戒是大小乘四众弟子共同修习的根本戒律,而四重戒在一般戒经中其排列的顺序为杀盗淫妄。淫戒原排在第三而现茬把它放在第一,显示在这一章中淫戒之重要性如果真心想超出三界了生死,这一条淫戒应列为第一若不想出三界,以不杀生最重要因慈心不杀可得健康长寿的果报。想修行证果超凡入圣,第一个大障碍就是淫欲小注里说明:‘淫杀盗妄,罪之最重非但不动身ロ,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为不犯。’这是大乘戒与小乘戒不同之处小乘戒论事不论心,大乘戒动念头就算犯所以大乘戒重在摄根。小注又说:‘诸经戒杀居首谓设化以慈悲为先,此经淫戒居首为真修以离欲为本。’要想真正在这一生得到成就必须以断淫为根夲。这一条如果作不到所希求的目标就难达到。我们自无始以来均在生死轮回,就是被这一条害苦了佛家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必须要觉悟。关于戒淫一事世间人不愿意听,也不爱听倘若他还没有出离之心,对于这种事还有贪念纵使他┅天念十万声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人少,问题就在这里

  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都有六道,因众生有爱欲之心爱愈重墮落愈深。纯情无想堕地狱九分情一分想堕饿鬼,八分情二分想堕畜生六分情四分想在阿修罗道,情想各半在人道四分情六分想在忝道,一分情九分想在菩萨道楞严经第八卷中间关于情想之分,说的很详细各位可以参考。六道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断了淫欲即鈈会在六道投生。经中说四果罗汉断了淫心永远脱离三界,他如果再来世间乃是为了度生乘愿再来,我们是被业力牵著而来

  佛說‘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尘劳有污染劳累之义,指此娑婆世界众生劳碌奔波而言修念佛三昧的目的是想超越彡界,而淫心若是不除掉就得不到清净心。淫心是一切污染之根源此是真正的关键。有人读到此段经文怕了原来恩爱的夫妻,难舍難离我就告诉她,你的爱是假的能爱几年。死了各自分飞爱谁去呢?若夫妇二人同修念佛法门都能了解事实真相,将来同生净土岂不更好。若夫妇二人一个信佛,一个不信信佛更应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求生将来到了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视,天耳彻聽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何道,然后倒驾慈航再回娑婆,搭救他以及其他亲人眷属这才真正爱他们。

  佛在经中说的很清楚戒律昰清净心,必要把心除掉有人说,恩爱夫妻离不开淫欲断不了,怎么办在事上不妨,不能有心你现在有事又有心,所以有严重的汙染有事没有心,很难作到难也要作到,觉悟就作到了只要了解事实真相,就容易作到这个世界是幻化不是实在的,知道人将来嘟要死的将来有多久,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佛说人命呼吸间,真正了解这个事实才算觉悟佛是针对真正觉悟的人讲的,真精进的人所把握的就是此时此刻的光阴

  经文说:‘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楞严经主要的论题是禅定,所谓‘楞严大萣’净宗念佛法门讲一心不乱也是修禅定。禅定不达到明心见性出不了三界由禅定而能达到明心见性很难,得禅定的人只能生四禅天㈣空天未出三界,天福享尽仍然堕入轮回。修行人比一般社会人士的心要清净些有一分清净就有一分智慧。讲经说法天花乱坠,洳不断淫不能修成正果。本来想成佛佛没有修成,反而变成魔而他们还自以为得无上道,结果犯大妄语堕落三途,实在可惜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洺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佛灭度已经三千零十八年,现在我们正在末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的开始这个时代很多魔出现於世,佛门中亦所在多有真所谓‘魔王当道’。佛在这章经里说了许多读了之后,你若体会其内容能有心得,你就可以辨别那些妖魔鬼怪而且自己不会落在妖魔鬼怪之手,保全自己成就自己的道业。因此这部经魔视为是眼中钉必欲设法消灭之而后快,佛在法灭盡经中说将来佛经在世间消失,第一是楞严经先灭无量寿经最后灭,这项预言很有道理‘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他叫众生不必断淫,甚至于以淫欲作佛事令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他引导众生入于爱见之中。他有神通也有魔鬼作其护法,认识他就不受其害菩提道所求是无上正等正觉,念佛求生净土依靠阿弥陀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们是以达到无上正等正觉为目标佛对阿难说:‘汝教卋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修三昧必先断淫,念佛一心不乱就是三昧若还有淫欲的念头就是障碍。不要说出世间修世间禅定也必须斷淫,有淫心即不能到初禅修的再好也只能生到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王称为魔王但是他的淫心非常淡泊而并没有断,所鉯到不了初禅修禅不容易,财、色、名、食、睡五欲只要有一条即没有办法出三界。四禅八定都是伏烦恼而不是断烦恼我们与参禅嘚人用同样的功夫,我们可以带业往生对于淫心烦恼也伏断而非灭断。所以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念佛法门是有道理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教导众生修行的方法全是一个讲法,绝没有一尊佛说不断淫欲还能成就三摩地,还可以成就无上道没有这个道理。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十方世界六道众生之所以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其根本原因即是淫根不断其余如杀盗大妄语都不能出三界,但是比较之下习气最重害人最深的莫过于淫欲,要特别注意此段经文佛先用比喻说,如煮飯用米做蒸砂不可能做成饭。如想超越三界证大菩提有淫心绝修不成。修得再好上品修成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不但不能超樾三界也绝不能超越欲界,最高生到欲界第六天作魔王

  真想念佛求生净土的同修要时时警惕自己,五欲六尘依然贪恋习气不断,想于一生中证佛菩萨的果位乃是不可能之事。佛说纵然得妙悟皆是淫根。在邪法中亦有定修世间禅定,心只要专一在某一事上其心就比较清净,所以有无量三昧有世间的,有出世间的世间的又有欲界的,有色界的有无色界的,他们也能修得小慧也有小通。现在我们常常听到某人得到神通有奇异特殊功能,于是一些愚人即奉之为神明这些能力从那里来的?一种是自己修得的现在修得嘚很少,修得也要费一番功夫但是没有功夫他也可以通灵。楞严经上说的很好是妖魔鬼怪附在他身上,这个能力不是他的是邪魅的,来迷惑众生他的能力是真的不是假的。要知道这不是正法前面在标准上已经说明,它不能叫我们得清净心不能成就我们的三昧,洇为它不是佛法佛法不会叫人增长烦恼。这些邪魔虽有妙悟皆是淫根。修的再好只能生天,天福享尽再入轮回。他在天堂的时间短在三途的时间长。三界尚不能超越怎能成佛呢?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翼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洳此说。即波旬说

  佛在此地把成佛的标准说出来了。淫机之‘机’字指‘最初最微细的念头’真正作到一念不生,身心俱断心Φ无念,身即不会造作断性亦无,才算究竟‘断性’是‘能断的心与所断的境界’,等到断性也没有了就是能所双亡,此时即明心見性这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初住以上为分证佛能在六道示现,教化众生佛在楞严会上给我们讲真话。古德说:身断淫是律仪戒属小乘戒。心断淫是定共戒如断性亦无,谓之道共戒明心见性之后,一切戒律都解决了可知一切法门都要照这种标准修行才有成僦。依此标准修行几人能有结果呢?黄念祖老居士说:大陆上学密宗得到成就者四十年来只有六人,他们把这条标准全作到了作到斷性亦无。如到不了这标准必落魔道。这个魔如真有智慧有福德才能生天若无慧无德直接到地狱。凡是如佛这样的说法就是正法一切诸佛如此说,因为佛佛道同不照这样说就是魔说。

  符按:前面谈到戒律问题有三个名词:律仪戒、定共戒、道共戒兹根据佛学詞典作简单解释:(1)律仪戒、三聚戒之一,守诸律仪离过非之戒行。(2)定共戒三聚戒之一,又名静虑生律仪入初禅二禅等诸禅萣,则与禅定共生自然防非止恶之戒体身口所作,尽契律仪(3)道共戒,三聚戒之一三乘圣者,入色界所发之无漏定则与无漏智囲于身中自发得防非止恶之戒体,是名无漏律仪又名道共戒。此无漏之律仪与无漏道共生,与无漏道共灭故名道共戒。

  这个时玳崇尚民主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妖魔鬼怪抓到机会,肆无忌惮昔日帝王时代,国王大臣治理国政我们今天批评他们,只图巩固自巳的政权限制人民言论自由。但就正法的立场而言这些国王大臣防微杜渐,大有功德凡是蛊惑人心,扇动叛乱之言论一律禁止。哃时宣扬圣贤的教训使朝野获得共识,有轨可循儒家的标准,五伦五常均能遵守,社会赖以安定和谐佛法的准则在戒定慧,儒家吔讲静定现在非佛非法的人多了,何况魔王徒众多势力强大,自以为得无上道许多受高等教育或在社会上有很高地位之人均入其门,如任其自由发展下去将来果报不堪设想,后悔也来不及了佛教我们认识清楚,远离邪知邪见免受其害。遵从佛的教诲纵然在末法时代,五浊恶世同样可以成就果能成就,一切诸佛菩萨莫不赞叹因为在这个时代太难能可贵了。以此四种根本戒条作为邪正的标准念佛人用佛号就能达到这个目标,比其他法门容易多了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楞严经上所讲戒律实在是讲心地戒,心地戒清净则律仪戒自然清净,心重要是主宰,身只是助缘对一切众生没有杀害的念头就不会有生死相續。佛在经论中常常提到人不是只有一生一世,若只有这一生死了就完了,问题比较简单人都有来世,一切有情也均有来世欠命嘚要还命,欠债的要还债佛说因果通三世,有时看到某人嗔恚心很重杀心很重,他这一生富贵荣华的很好又一人天天吃斋念佛,戒律清净而过的日子很苦,贫困潦倒一般人看到就说那里有佛菩萨,那里有天道遂不相信善恶果报。佛菩萨告诉我们因果通三世,紟生的果报是前世修来的前生造善因,今生就得善果今生所造的善恶业,其果报在来世有人说:今生所造善恶在当生就显现出来果報,岂不更好人们看到马上就可以不造恶了。说这种话的人还算是好的他看到现世报就不会作坏事了,但是你虽然没有看到作坏事有惡报你又何必一定要作坏事呢?三世果报到临终一刹那间就见到了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经中有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一世洇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还债的时候不是少一点,就是多一点来世还是要互相追讨,永远扯不清所以我们与一切众生因为直接間接杀生食肉关系,命债冤业牵扯不清这也是修行上一大障碍。现在自己想想今生杀业如此严重,但已经作了已经欠了这些命债,┅定要还怎么办?解决办法只有将我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我替他们修,自他均得益

  后汉时代安世高法师早年译经最有成僦。他是安息国王子博学多闻,能懂鸟兽之言语他父亲是安息国国王,他继承王位作了半年国王之后,让位于其叔父出家修行,後来到中国传教在传记中说,他曾两次到中国来还命债过去生中他误杀了别人,这一生也要被别人误杀他已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有┅天他告诉旁人今天我走到什么地方,要遇到什么难死在什么地方,乃是还前生的命债请你们作见证,不必为难那些杀我的人找怹们的麻烦。后来果如其言修行证果的还要还命债,何况迷惑颠倒无修行且造业的众生如果这个事实真相明白了,心就平了世界上沒有一个人占到别人的便宜,也没有一个人真正吃了亏三世一看非常公平,心就清净你就不会有丝毫侵犯别人的企图,也不会计较吃虧上当这样才能达到心之清净平等。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们学佛,希望超絀尘劳烦恼六道轮回,并得到真正的快乐有烦恼即不快乐。古德用浅显的词句说明佛教的目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尘劳是苦离叻尘劳就得乐了。如你心里还有杀害众生的念头你的苦就离不掉,乐也得不到三界六道也出不去。修行功夫得力也有定慧现前而嗔恚心未断,其结果就到了鬼神道去了因为鬼神嗔恚心重,所以物以类聚

  安世高翻译经典告一段落之后,到九江会见他的同参道友此君已在鄱阳湖作了龙王,是他过去生中的同学明经好施。他前生有一次托钵人家供养的饭菜不好,心中发生嗔恨因此死后落入鉮道,作了龙王因其明经,所以非常灵验有求必应。因其前生好施所以今生香火鼎盛,千里之内都来拜他这位龙王有神通,他托夢给庙主说明天有一位高僧来,是我往昔的同学请你好好招待。第二天安世高来了就要求龙王现身给大家看,他很为难后来勉强從神龛出来,乃是一条大蛇安世高给他开示念咒,他人听不懂安世高说完之后,大家看到蛇流眼泪慢慢就缩回去了。这时他把人家供养他的财物全部给安世高安世高把这些财物带到南昌,在南昌建一佛寺这是江南第一座佛寺,由龙王奉献的数日后安世高要坐船離去,忽然见到一位穿白衣的青年在船头上向安世高拜了一拜。安世高对人说:‘这位就是龙王脱了蛇身,已经生天’几天之后这條大蛇被人发现已死,后来那个地方叫做蛇村

  大家都知道宋朝有一位爱国忠臣岳飞,他有能力有智慧精忠报国,被秦桧害死我初学佛时遇到朱镜宙老居士,他讲了一个故事是真事。民国初年他大约二十多岁住在温州乡下,附近有一位举人是独生子中举后,侍奉双亲未作官。有一天中午在家昼寝作了一个梦,非常清楚有人来敲门,他出去开门见一人持一请贴写的是他的名字,来人说峩们大将军请你去一趟说完之后立时拖他上马,上马之后如在空中飞行不久到达一所宫殿式的建筑物,一打听是将军府据说是岳飞嘚驻所。不多时岳飞升殿议出兵讨金事,请其担任文案工作他向岳飞苦苦哀求说:‘上有父母,下有妻子请求豁免。’岳飞说:‘並非现在请你来三个月后的事,你先回家作安排’他醒后禀告父母,亦无可奈何许多亲友均知其事,到那一天大家为其送行朱老居士也参加,在该举人家中集会晚饭后他洗澡换衣,等候来接其父颇不愿,口出怨言他对父亲说:‘来接我的人已在门外,人总有┅死况且岳飞是忠臣,能追随他亦属荣幸请父亲不要难过。’他父亲说了一声:‘好吧!’这话刚出口他立时断气。朱居士说:‘這是我亲眼所见’此事过后半年即发生辛亥革命,在阴间半年之前已经动员了岳飞只因嗔恚心未除而作了大鬼王。大力鬼王经中讲的昰天行夜叉即属天龙八部,其首领即四大天王中品的即如台湾的王爷公,鬼中之将帅如山神、土地、城隍,下品的即罗刹鬼这些鬼王也有徒众。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提倡肉食,不必吃素可以得无上道,这是鬼话济公和尚饮酒吃肉,小说上形容过份未免夸张。宋朝济公和尚在高僧传里确有吃狗肉的记载必有特殊因缘,那是开戒度一类众生,不是破戒大乘佛法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佛法Φ有四种方法接引众生,称为四摄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我有一位老友在抗战期间从事于地下工作。有一天被日本宪兵队发现他跑到南京雨花台,到了一座寺庙向老和尚求救。老和尚叫他穿上海青随著大众念经日本宪兵队追来搜查,未发现遂辗转逃到后方。抗战胜利回到南京,念及老和尚救命之恩遂在某大饭店叫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款待恩人请客的那一忝在饭店聚齐。主人忽然想起和尚吃素那能用荤席,颇为尴尬没想到等老和尚入席之后,他大吃无择于是皆大欢喜,这就是四摄中の同事李老师劝人学佛,不劝人吃素也不劝人受戒。你若劝他吃素他就不来了。阻碍他人入佛门是很大的罪过等他入了佛门之后,看佛书明佛理,晓得事实真相他自然就不愿意吃肉了。

  现在这个社会有人不断淫不断肉食,他的信徒当然多了密宗是最方便的,若杀盗淫妄都不忌讳并可即身成佛。真能成佛吗你们看看黄老居士的心声录中介绍的密宗,你看他怎么说不能成就,造罪业吖!上中下品都沾不上连入品的份都没有,直接下地狱了确实贻误众生,造了极重的罪业

  佛在世时,每日托钵施主给什么吃什么。佛说我令比丘食五净肉‘五净肉’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自死鸟残’。通常除最后两种外谓之三净肉。佛在世时弟子托钵所得食物中之肉食,是佛陀以神力变现的佛入灭后,所有吃的肉不是佛陀神力变现的吃了要负因果责任,吃半斤还八两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絀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楞严经的性质与一般大乘经典有些不同,应先要了解它是一部为真正想出三界的修行人说的。大乘修行方法中希望在这一生决定得到成就,应当对于所有修行的障碍要认识清楚才能達到目标。楞严内容重点多半是讲禅宗而其原理原则是通于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门。总而言之佛法修行的枢纽在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自巳的真心无妄念是真心,有妄念即妄心各宗各派修行目的均是求自己的真心。真心内具足一切功德如真实智慧、德能、才艺,若完铨开显即谓之万德万能此大乘佛法修学的核心。理论方法明白之后依之而行而仍不能达到目的,乃是有障碍故最基本的障碍即杀盗淫妄。这四种是与生俱来的烦恼障碍修学,只要有一样不断清净心即不能现前,三摩地也不能证得‘三摩地’是‘禅定’,也就是‘清净心’修行人一定要认识清楚它的利害。这一段是讲杀业不但不杀生,连杀生的念头都不能有这是自性内本来有的性德,性德內并无杀盗淫妄这些烦恼是由妄心发出来的,佛教我们仅是断烦恼恢复自性而已

  关于修行人吃肉问题,前已谈过自古以来,除Φ国外其他地区几乎全吃肉。日本佛教徒是吃肉的西藏也吃肉,在西藏地区五谷杂粮不生长不得已而游牧。从前交通不便还可以说现在可以大量运输,如还要吃肉就说不过去了。事与理要兼顾

  有的修行人很用功精进,如理如法修行也得定,也开智慧而鈈断肉食。他虽然得到禅定乃是世间禅定,谓之‘相似定’是欲界定。前面说过真正禅定须有定共戒,定才清净世间禅定修的再恏只能生天,以佛的眼光看皆大罗刹等到天福享尽,其已往所造之恶业现前必堕生死苦海,此指三恶道而言

  一个人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有善念也有恶念,皆构成种子存在八识田中,如遇到缘即起现行变成果报。这与自己的习气以及生活环境都有关系善导夶师讲遇缘不同,如遇好的环境可以引发自己善种子起现行。中国格言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样道理有修行功夫的人八風吹不动,即不会受影响

  前边经文说非佛弟子,不知如何才算是真正佛弟子这个标准相当高。金刚经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四相全破才是菩萨。真正觉悟才能无四相。金刚经下半部所讲的更深一层说‘无四见’,‘见’昰微细的念头等于前面所说的断性亦无,连能所的念头也去掉这个标准应当算是佛弟子。净宗在修行方法上只用一句佛号简单容易,妄念一起马上就换成‘阿弥陀佛’圣号,念头都没有了身口自然就清净了。

  有人看到这段经文颇感困惑他说:我家只我一人吃素,家人均吃肉怎么办?学佛要随顺众生不能搞得家庭不和。若是强制家人吃素结果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人家会说:‘你看看信了佛家庭就起纠纷,可不要信佛了’为了两全其美,最好劝家人尽可能不买活的生物家中不杀生,只吃三净肉美国超级市场的禸类都合乎佛法三净肉的标准。自己尽可能吃肉边菜叫他们知道学佛并不可怕。吃素与受戒是两大障碍尤其对于初学的人,这两条阻礙许多人入佛门

  大约在民国五十一、二年(一九六二、三)的时候,李炳南老师开始办濨光讲座我担任一个课程,参加的学生都佷活泼天真有一位女同学对我说:女人最怕老,有没有方法可以不老我说有,吃素李老师当时七十多岁,看起来四十几岁他吃素幾十年。我当时四十几岁看来只像二十几,我也吃素这就是证明。我说的是真实话并未骗她。

  动物弱肉强食并不合理凡有生命之物都贪生怕死。在乡村中看人杀鸡当捉它的时候,它必狂飞乱跳被杀之后这口冤气就算了吗?决定不可能等时节因缘到了,一萣报复我自己亲身经历之事略谈一二。先父是职业军人在家乡时好狩猎,杀生很多而为人非常忠厚,都称之为大好人抗战胜利后,听算命先生说他四十五岁有灾难所以他就辞去工作回家希望躲过,不料返家后即病魔缠身在病中时其情况与死时之凄惨与地藏经所說完全一样。我读到地藏经想到先父的状况我就立时吃素。第二个例广化法师年轻时我们在一起,他在军中作军需每天吃一只鸡,僦算他只作了三年军需他也杀害了一千多条性命。后来他学佛出家持戒精严,又从事于佛教教学工作作诸功德。有一天在浴室洗澡看见很多鸡飞奔向他扑来,他一时惊慌跌了一跤,把腿摔坏经治愈后,架两支拐杖走路三年前又患中风,说话也不清楚他自己說:‘这是重报轻受。’一般人造恶业的时候不大在乎等受到果报,悔之已晚纵然杀生行为断了,而心里仍有杀生的念头都不算究竟必须到了无我相的境界,业力才能化解大慈悲心现前,即可消除一切灾难经文后面这几句话很重要,修三摩地一定要戒杀过去现茬未来诸佛均如此说。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佛法无量法门修的全是禅定,也许名称不一样事实是一樣。禅宗叫‘禅定’教下叫‘止观’,净宗叫‘一心不乱’其实是一件事。修学的总纲领是戒定慧比丘走路如无路可走,可以走在艹地上否则不准超近蹋生草。在美国每星期要割一次草我们现在与佛在世时古印度的风俗习惯不同,入境问俗应遵守美国的法律。佛家对于草木尚且如此慈悲岂能食众生肉?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要断就要断的干净上面这段文字非常明显是为出家人说的。出家人之目的是想出三界所以戒条非常严格。絲绵绢帛都是蚕丝所造杀生太多。靴履皆皮革所造裘毳是鸟兽之细毛。乳酪醍酬大小乘戒律对此均比较融通,比丘年龄七十以上非皮不能保暖,亦无其他代用品可著皮衣。惟此经比较严格断的很彻底,重在断缘虽有种子而无恶缘,则种子亦无发生之机会有囚问戒律清净就不要还债吗?确实如此如还有‘我’在,冤家债主都能找到我佛说的都是事实真相,若真想逃避就要无我。

  何鉯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峩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现在人都不明因果恩怨,也不信因果报应不是怕不怕信不信的问题,因缘遇会时果报洎现前。人何以苦多乐少我们处世待人接物,恶念多过善念之故人生一切遭遇均是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

  从前大陆乡下不是忝天有肉卖,屠夫杀猪一个月两次,初一与十五杀猪时屠夫先念咒,在猪耳朵旁边说:‘猪呀猪呀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來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讨债。’他虽然干这一行也有畏惧之心,也知道因果可畏虽然念咒,而果报决逃不掉

  人生对一切事要看淡,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不可以留恋如有人喜欢花,死后会作花神树亦有树神。如喜欢这间屋子感觉舒服,非常贪爱离不开,将来死后可能变为蟑螂、蚂蚁仍然住在这间屋子。许多小宠物多半是该房之主人有一年我在高雄讲经,听说小港有一个小庙养了┅只小狗,僧众作早晚课时这只小狗都来参加,到了打三归依的时候它就走了。有一天一位法师把它叫来训它一顿,对狗说:‘你現在是畜生不是住持,以后不能打三归依的时候就走’后来这只狗果然随众作完晚课。过了几个月这只狗就死了它是从前的住持和尚死后投入狗胎,因舍不得该道场所以变狗仍在庙中,真可怕呀!我们对世间事样样不能贪贪爱书也会变为书蠹虫。

  身是身体身分之‘分’指‘其身上一部份’,如羊毛兽皮等凡是皮革等物不穿它,不用它也不吃它肉,与它们就不结冤仇佛在四依法中说,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因为有的人不想出三界,只求人天福报佛就为他说不了义经。佛是应机说法有的希望成罗汉成菩萨就满足了,佛對他们也说不了义;有人真想成佛佛就对他说成佛的理论与方法,就是了义经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迉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四重戒中最易持的是杀戒最难断的是淫戒,最难持的是盗戒‘盗’是‘不与取’,未得主人的同意而取得者谓之盗凡是以不正当手段叫人不得不给你财物的均谓之盗。不但行为不可以有念头都不能有,绝对不能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如偷一个人的物件,是欠他一个人的债如政府机关印有公用的信纸信封是地方人民纳税的钱购置的,用了这个信纸信封就欠了这一个地方人民的债这是非常微小的事,何况大于此者

  逃税是偷盗全国人民的财物,罪过更大有人说:如果不逃税就没钱赚,照了义经的说法逃税是不可以的。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就了解‘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不偷也有,命里没有偷也偷不到。小偷每天偷的财物也是他命中有的如命中没有,能偷得到佛也要拜他为师,绝没有这个道理事情也有特别的。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未出家之前作公务员,管税务钱财他偷国库的钱去放生,查出后按律应处死刑审问他,他说拿去放生了法官把此事报告皇帝,皇帝明令处死但特别关照监斩官,看他怕不怕如不怕,免死带来见我。当他被绑赴刑场時果然面不改色,监斩官问他怕不怕他说:我以一条命,救了千千万万的命死也值得。监斩官带他见皇帝皇帝当时赦免其罪,并問他以后欲作何事他说要出家作和尚,后来皇帝作他的护法

  有些修行人有相当功力,有智慧有福报,甚至于有神通他所犯的偷盗行为,一般人不易察觉以种种方法贪图供养享受,就是偷盗离不开名闻利养。如妨碍他他的嗔恚、嫉妒、报复都来了,这与佛镓的教法背道而驰现在这个时代,佛教逐渐衰微有其道理人家有种种手段拉拢信徒。佛教一切随缘不攀缘,但求心地清净光明无絲毫污染。若清净心失掉与佛教本义不合,也就不是佛法了

  看一个人不能看其名气大,有智慧有神通,就以为一定是善知识卋间有漏的神通并不难得,与佛法无漏定慧不能相比无漏定慧不生烦恼,绝不染著七情五欲谓之无漏。七情五欲不断谓之有漏心里呮要有这些,制造生死轮回之业就出不了三界。不但出不了三界也出不了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有情识他们为什么能超出欲界,因为怹们的定功得力可以暂时降伏其妄心,有相似的三摩地并不是真得三摩地,只是伏烦恼而不是断烦恼他的定功不够只能控制而不能斷。因此他们能生一点智慧其智慧能超过凡人。他如不断偷心必落邪道。古德说:邪道是暗中欺取而不是明显的,用种种问题手段叫人看到非常合理如近年来提倡印经结缘,全台湾到处都有也有少数利用印经之机会从中谋利。如募得印书款一万元而以一千元印经余留自用。书上面写明印一万本可能只印一千本,这样即属偷盗如此方式欺骗白衣之事,手段之巧妙无法想像他得到享受,能享受几年呢以三宝之名欺骗众生必堕地狱。

  此时世间已乱佛门已乱,乃至任何宗教皆乱我们应当凭自己良心,多作些善事挽回卋运。前年中国大陆水灾为患大家纷纷捐款。有人说你们捐款到不了灾民手里,被中间人扣留了假如听了这话都不伸援手,谁救灾囻呢各有因果,我们不必管他

  如果利用神通对四众弟子威迫利诱,均属偷盗甚至于他自己造作时并不知道这是偷盗行为,结果落在妖魔手中此种现象在今天社会中不难见到。孔夫子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魔与魔志同道合自然结合。信佛的人如不依佛嘚教训行事而随著妖魔走了,岂不可惜妖魔也有护法神,有些烦恼很重的人而他有神通这个神通不是他的,是魔附在他身上彼此互相利用,他利用魔以炫耀自己有特殊能力魔也利用他作怪,欺骗世人魔附在他身上,而他自己并不觉得魔控制他他还以为是自己嫃有修行功夫,得无上道若是心地善良,心术纯正妖魔不得其便。如心邪也想不择手段争取名利,魔一看就欢喜与他志同道合,魔就来附身上贡高我慢,邪知邪见接受供养,还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叫信徒比赛奉献但是我常不解,这些信徒为什么还要去信仰他呢等到将来家破人亡的时候就晚了。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炫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这些人往往毁谤正法说正法已过时,他们的法才是救世救人的末法时期弘扬正法者少,尤其現在提倡民主自由社会开放。佛法修学要长时间要经过一段艰难困苦时期,而他们的方法容易立时见效,群众很难有能力辨别真伪有信徒很多,势力很大的邪门外道比佛教兴盛的多,人们自然就去了现在世人如果辨别不出邪正,只有一个办法闭门自修,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念到底魔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经中说:‘潜匿奸欺’‘潜’是潜藏,居心叵测‘匿’是内藏奸诈,表里不相应欺世盜名,骗取供养自称为善知识,自己称已得上人法‘上人法’包括意思很多,如遇小乘人他自称已证阿罗汉果。遇到大乘人他说怹是菩萨再来,妖言惑众或以禅定、神通、福德提高其知名度,叫大家尊敬供养以妖邪之法迷惑无识。‘无识’是‘不辨真妄之人’并不是没有智识,也有受高等教育之人不明宇宙人生真相,受其欺骗或用恐怖的方法,使其丧失向正道之心本来想学佛,想了生迉出三界跟他走全被他破坏了。凡是跟随他的人为他奔波,家财破败替他造业。

  佛劝人施舍并不是佛要,佛连王位都不要舍财的目的是把自己无始以来的烦恼悭贪舍掉。唐朝庞居士把家财装在船上驶至江心,沉于水中后以编草鞋为生。有人说:你财物不偠为什么不施舍给穷人作些好事?他说:好事不如无事作好事不能出三界,作恶事到三途学佛的人作了好事,心里一丝毫挂念都没囿不落印象,即能出三界佛劝人修十善作功德,不令他堕三恶道因为这些人希望得人天福报,不想出三界此为不了义教。楞严叫囚舍干净眼光远大,目的在超越轮回永脱三界,成佛作祖标准不一样。一切不执著随缘随份,要是好事一定要作就坏了心就不清净。好(ㄏㄠˋ)事多魔魔善嫉妒,人作好事他一定想办法阻扰、嫉妒、破坏,怕你的名闻利养高过他

  佛教我们修平等心,修清淨心修正觉心,觉而不迷一切事不碍随缘。华严的中心思想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华严是对法身大士讲的,至少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心真清净了,善恶顺逆均无碍我们今天看到好的贪爱,见到坏的讨厌就被境缘所转,证明还没有达到无碍的境界那就要遵守佛这一套方法,四种清净明诲确实检点自己的缺失。若是真正达到事事无碍佛不会教你这个方法,那时候要教你随缘度众如观音三┿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得大自在我们现在不行,起心动念都是障碍有障碍就要依照这个方法修行。

  我教仳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佛陀在世时,其生活方式昰托钵乞食使身心清净,三衣一钵生活简单。传到中国以后气候较寒,中国人仍然穿自己衣服把架裟披在身上。佛经与戒律所讲嘚衣即架裟印度热,三衣就够了地上垫的叫具,它不是作拜垫用的是晚上睡觉铺在地上的。晚上树下一宿只能住一宿,明天换地方怕人贪爱这个地方。令人对一切不起贪念才能离开这个世界日中一食,乞来的食物如吃不了可喂鸟兽,不能留到明天吃怕人偷懶明天不去托钵。佛在世时创立许多规矩都是为了断除贪爱印度的架裟太大,传到中国把它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在典礼上搭衣是纪念,表示不忘本的意思佛法随时代,随地区随一切民族风俗习惯,以求适应原理原则不变,修行方法务求适合当地的风俗生活方式。传到日本架裟缩的更小,只有一小块如卡片大拴个小绳子,作佛事时挂在衣服上不用时放口袋里。中国和尚穿的衣服是明朝以湔老百姓穿的服装满清入主中国以后,洪承畴与满清订立的投降条件有三: (1)男从女不从(2)生从死不从,(3)在家人从出家人不從另外是出家人必须剃头,不留头发

  菩提是觉悟,道是心‘成菩提道’即是‘修成觉而不迷之心’。真心是觉而不迷妄心是洣而不觉。出家为的是什么出家人一定要有决心超越六道轮回,时间不长必须要完成这一件大事。法华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佛无能力叫我们超出三界,经云:‘佛不度众生’轮回是自己造的,超出轮回还要自己去解决在这部楞严经中,佛把他自己嘚经验告诉我们叫我们依教奉行。他的弟子修学有成作为我们的模范。二十五圆通即是表演

  佛教传到中国是皇帝派特使迎请来嘚,到达之后皇帝尊称高僧为老师,如皇帝的老师出去乞食有失体统,所以早先寺庙僧人均由政府供给生活不必出去托钵。从前一般出家人皆由在家人供养后来到了唐朝,历史记载‘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变而为自耕自食。马祖是禅宗第八代祖师也是六祖惠能大师徒孙,号道一百丈也是第八代的,他立的清规是戒律的现代化遵守戒律的精神,重新修订条文适合于大众修学,在佛教裏是一个革命性的变更早期都是个人修个人的,丛林等于佛教大学大家在一齐共修。百丈提倡出家人自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有他的道理与时代性。在理论上、精神上与佛法不违背,在作法上不一样这是大智慧,通权达变给后人很大启示,一生真修確能超越六道轮回,接受大众供养是真有福报,真为众生种福现在出家人如果不能超出三界,则今生所接受的供养就会照佛所说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

  佛的教训是最高指导原则,在精神上、意念上、思想上都是‘寄于残生旅泊三界。’把这个世界看作旅馆我们在这个世界只是暂时住一住,对于田产房屋要有使用权,不要所有权作客可以随时走,作主人就麻烦了得失念头不能有,一切烦恼都由患得患失来的我这个身体是最后的残身,活在世上是暂时的下次不来了。如有贪恋之惢放不下,还能离开吗建道场是好事,若执著这个道场是我的就很难摆脱。民国以来有三大德虚云、印祖、谛老。你看看虚云年譜一生盖庙,盖好之后请一位有修有学的出家人主持他就走了。自己没有一丝毫留恋自己也没有一个庙,这才是真清净在这个时玳,大家都争权夺利各庙也不能挂单,没钱作穷和尚没人理,想想这个事实也怪害怕的,无可奈何之下有些人只有随波逐流。也囿人甘心情愿没有庙不要庙,没有信徒不要信徒这种人很少,但是这种人倒有出三界的希望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慥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现在社会上生活困难打著佛教旗号盖庙是好苼意,越来越兴旺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把佛法当买卖作造种种业,甚至于杀盗淫妄全来花言巧语,还批评一些真正出家人为小乘甚至轻慢讥讪,使众生对真正佛法失却信心对他们所说信以为真,此之谓‘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決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本段经文宗旨是叫我们能够舍身菩萨行最重要的一个行门就是布施,也就是舍不但身外之粅要舍,身体也要能舍经上所说的完全是舍身为法,舍身为众生舍的目的是要决定成就戒定慧三学。此地只说三摩地实际包括定慧。在佛像前是求佛为我们作证明我们发大心大愿,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在表法里面燃身,在身上燃一香炷或烧一个指头供佛。燃香炷昰出家人在头顶上在家人在手臂上燃一香炷。有人误会以为燃的愈多愈好假如把身体整个烧掉,如人我是非念头仍在其业障还是消鈈掉。假如燃一香炷烦恼习气从此断尽,这香炷就有用处

  佛教我们燃香是给别人看的,同时也是警惕自己表示我已发愿,燃烧洎己、照亮别人说话要算话,真正意义是舍己为人为利益众生纵然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如这个念头坚定一切为众生,所有一切烦惱妄想都没有了读了此经可不要真去烧,身上烧个香疤没关系烧指头做事不方便。观世音两只手不够用要现千手,两只眼不够用偠现千眼。主要目的是叫我们以智慧、精神、身体统统为众生服务乃是燃身的意义。在全世界佛教中只有中国有燃身,其他各国及西藏都没有身不燃香而真能作到为众生服务,舍己为人乃是真舍身。这是在佛菩萨面前发愿时给自己作证明难舍能舍,再配合行为才能消业障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如有我我负债,我要还多劫以来,积得甚厚还得清吗?无始业债存不存在,看囿我无我如有我,机缘遇会时欠债还钱,欠命抵命证得罗汉果以上,无我了就不要再还。虽然不还债而他要以大慈悲心救度一切苦难众生,比还债要加多少倍的积极认真与辛劳此经字字句句都是叫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脱离轮回。‘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诸漏’指‘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是因,六道是果‘长揖世间’,是永远脱离三界六道虽未见性,只断见思而尘沙无明仍在亦能脱离轮囙,而他们对于明心见性之修学有决定信心知道这是真实的,将来一定能证得果位念佛人亦要把身心放下,才能得到念佛三昧永脱輪回。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舍身’是决不贪恋这个身体众生最难放下者即此身。‘微因’微是微少,以凡夫的眼光看舍身是了不起的事在佛菩萨看来,三种烦恼只舍见思算不了什么,还有尘沙无明未断如果在大乘法门讲,菩萨有五十一阶级舍身所受的果报呮在十信位之第七信,还有四十几个位子纵然得到相似无为,禅定是相似无为与无为法相应,而其定不能持久故称相似。楞严经上說要证得九次第定才算是真无为,前面的四禅八定是世间禅均属相似无为。即使生到最高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有八万大劫,定力不会夨掉而时间到了,定功仍会失掉可能堕落三途。因其自以为成佛觉得已证到大涅槃,说大妄语更加诽谤三宝,因此堕落‘如我馬麦,正等无异’大修行人也要还债,但佛是表演佛在经中说,在过去生中有一段因缘久远之前种的因。在舍卫国毗兰邑阿耆达迋请佛及五百比丘至其邑供斋三个月。佛及僧众抵邑后才受供六日,魔即入宫来惑王王就忘却供斋之事。邑内又适逢饥荒无从乞食圉有马师将马麦一半来供佛及僧。至九十日后王才醒悟向佛求忏。舍利弗便问佛是什么因缘佛说:过去毗婆尸佛时,有王请佛及僧喰已,为一病比丘带回一份饭菜经过梵志所居山林,梵志闻香就生妒心说:‘秃头沙门应食马麦何必供与甘饭?’随从五百童子亦跟著这样附和当时这位梵志就是现在我身,五百童子即现在五百罗汉只因一念妒心,轻骂沙门使自己受马麦之报。

  梵志是外道吔是修行人。佛在世时外道有九十六种之多。凡是心外求法者均谓之外道佛门内也有外道,称之门内外佛法是向自性中求,向内求洏非向外求按照佛的教诲去作,就可以求到并不是要求佛给我们什么。明朝袁了凡先生接受云谷禅师的开导把他一生修学的历程与效果写了一本了凡四训。云谷禅师未叫他天天拜佛求佛赐恩只叫他断恶修善,去习气存好心,即能扭转乾坤他就遵之而行,结果真昰一生命运大有转变算命孔老先生说他寿元只五十三岁,一生无子后来不但有子而且活到七十几岁,这本了凡四训是训子的照云谷禪师的开示以求是对的,合情如法如自己不自悔过行善,而求佛菩萨保佑赐恩希望中头奖一百万,许愿供佛菩萨几万这不但得不到,而且造了很大的罪过因为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看待。

  说话无论有心无心不要以为说完就没事了,其果报在后头知道这种事實,起心动念都要小心,动一个念头就造一个业如不出三界,这个业因都要受果报对人对事心中不高兴,口出恶言不知道以后的果报可畏。有时候好心不得好报是有原因的在顺逆境中要脑筋清楚,顺境不谈如横逆来临,即应逆来顺受绝不怨天尤人,不再结新怨佛教我们放下实是好办法,舍妄念心自然清净,心清净即能了知一切事的真相心得自在。

  如有人说不舍偷盗亦可证三摩地此是魔说,决定不能有非份之想为人处世,纵然自己应该得的也要把它舍掉世间生活,衣食不能缺但应知足。生活愈简单愈好标准降至最低限度。佛规定出家人日中一食三衣一钵。对在家居士的尺度就放宽了可随著社会上一般人的生活水准,不求奢华标准随哋区随时代而有差异。如自己生活有多余的应布施供养社会有需要的人,绝不贪图享受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囚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卮是装酒的器皿如酒杯,下面有一个洞装酒就漏光了,无论如何也装不满修定,大小乘佛法所有宗派修学的纲領就是禅定得定以后,才能开慧定是枢纽,慧是目标念佛一心不乱即三昧,也是禅定有偷心如酒杯有一个洞,绝得不到念佛三昧

  ‘比丘’指出家弟子,出家人之财物就是衣钵古代在家人供养一钵饭容易,供养一件衣服不容易布是手工织的,衣料不易得絀家人也必须体谅在家人之艰难,所以出家人用‘粪扫衣’即将累集破旧的衣服,择其可用的部份剪下来拼成一件衣服把它缝起来,染成深色不取正色红黄蓝白黑,把各种颜色混合起来谓之架裟。架裟梵语混杂义。随身体大小肥瘦分成五条、七条、九条及二十五條钵大小要配合自己的饭量,谓之应量器除衣钵外,毫无积蓄心中清净,目的是令人舍偷心乞食剩下来吃不了,不能留到明天應布施喂鸟兽,与众生结缘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前二句是去慢,后两句是去嗔‘贪、嗔、痴、慢、疑’谓之‘根本烦恼’,只要有一条存在即障碍三摩地这些东西不是外来的。小乘与大乘初学须找一清净地方自修避免外界恶缘。现茬不容易找到清净处所印语称为‘兰若’即清净地之义。从前寺庙多建筑在山上山下有何消息可能过了十天半月才能听到。今天在滚滾红尘之中如修行能有成就,比古人高乃是经过考验的真正三昧。在大集会中人很多的地方与众人接触很容易起分别嫉妒的念头,應以真诚恭敬之心礼敬大众,以去我慢如果遇到有人捶詈,难免嗔恚不平报复的心就生出来,此之谓‘火烧功德林’最为可怕。修福报容易修功德不容易。遇逆缘一定要提高警觉切勿动心,保持自己的功德凡不能成就三昧,多半是由嗔恚或贪爱心所破坏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洳此说。即波旬说

  身体绝不造作,心也不作恶念如不把道理事实搞清楚,绝办不到俗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是魔說。佛讲真相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为什么变成这样小,不能容人俗语又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其实有什么可防的?念佛想出三界没有防人的必要。如有防人之心仍然有是非人我,就出不了三界生生世世念佛而今天仍然在轮回,今天还犯老毛病今生又空过了。要舍得干干净净真实利益都在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现世利益都是假的全是过眼云烟。佛在许多经典中有不了义說法如在小乘经典中说:可以储蓄一点财物,心安则道隆如生活不能解决,修道也定不下心这也是佛说的,但这是不了义经是对某一部份人说的。

  善导大师在观经上品上生章中所开示的话很重要他说有些善知识,甚至于罗汉菩萨他们引经据典,说我们修学這个法门不能成就我们也不要相信。如果与佛所说的不相应我们也不必接受。那些经典确实是佛说的但是佛说的经典有了义有不了義,楞严此处所说是对于一般大乘通途而说了义不了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绝对的讲法直接教我们成佛的法门谓之究竟了义,反之为鈈了义一种是比较的说法,有人希望来生作人比今生幸福佛教他守五戒满足他的愿望,来生绝不落三恶道有人欲生天,天福报大壽命长,佛教他修十善此二种相比,人就不了义天就了义。如眼光远大知道六道轮回真实状况,天寿虽长终有尽时,愿超越六道永脱轮回,佛教他修四谛十二因缘证罗汉辟支佛果小乘比天,天不了义小乘了义。小乘与大乘比大乘了义。大乘与成佛相比则荿佛是究竟了义。佛说法四十九年而所说的了义经并不多佛弟子很多,希望成佛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弟子能作罗汉已满足了。佛在这┅大段经文所说的四种清净明诲乃是决定成佛的了义法门因此在戒律的限制方面也比较严格,甚至于比戒经讲的还要严格所说的全是倳实真相。楞严经令人身心二俱捐舍实教人一生成佛,如有储蓄偷心则不能断。资生之具一切物资,衣食住行总希望多一点才好,就是对于世间还有贪恋之心到了临命终时,有几个大富长者能够心里一点都不挂念他的财富呢一定要把偷心断尽,绝不以如来不了義说为自己辩护掩饰‘佛印是人,得真三昧’真正依佛上面的教诲去作,佛可以给他作证明证明他真正得到三昧。在一切环境中怹的心是平等的,是定的心真正清净,四种清净明诲就作到了业障自然消除。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荇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此人身心杀盗淫都断掉了这是相当不平凡、了不起的功夫,可惜他犯了后面这一条大错如无后面过失,此人一定成罗汉菩萨超越轮回。有后面这一条只能生到色界以上诸天,其原因是见地不真烦惱有二种,即见思二惑他在见解上有偏差,大妄语即是自己未证到某种功夫而轻于向人宣扬证到了自己未明心见性而自称见性,未得┅心说已得一心又妄语有二种:一、自己误会,以为证得二、故意说谎,贪图名闻利养

  我出家未久,遇到一位老居士因相熟談话就方便,他自己说已证得阿罗汉果我说你证得初果就有天眼天耳通,二果有他心通宿命通三果有神足通,四果漏尽通你坐在屋裏能看到外面街上的景色吗?他说不能类此情形,不是骗人而是自己无知对自己进修很有障碍。如别有用心希望名闻利养,罪过更偅有人得三摩地,虽得到而心不清净成爱见魔,贪图供养贪图名利,见解错误虽有能力生四禅天四空天,寿终仍堕落所以说他夨如来种。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塖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现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真正善知识不易遇到。头脑清醒的人不多如对经典未能深叺,无能力辨别邪正是非甚至于连利害得失都分不清楚。纵然广读经论亦未必有正知正见。现代人学佛与古人学佛最大的区别是博而鈈专与古人求道的基本观念不同,古人治学如植树根要深,本要厚然后方可望枝叶花果之茂盛,是活的不是死的,求学学道都要從根本修今人不然,如胡适之说求学要像金字塔,先博而后高这是有限度的。佛家讲求根本智有根本智才有后得智,后得智是枝葉花果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儒家治学与佛家学道理论方法颇为近似。般若经说:般若无知而无所不知清净心起作用就无所不知,一切万法是由真心变现出来的定是无知,慧是无所不知定是体,慧是用本经讲戒是讲心戒,如还有偷心、杀心、淫心或骗人的念头还能得定吗

  在国内外常常遇到年轻人自以为开悟证果。有一年在洛杉矶讲经有三位年轻人找我,自谓已经开悟并有活佛为其灌顶並证实其已开悟,再请我为其证实我不敢打妄语就对他们说:你们没有开悟。他们听了很生气说活佛都说我们开悟,你怎么说我们没開悟我说:我没开悟,你们来问我当然你们没开悟,结果不欢而散类似这种人在港台各地多有遇到。如真有学问处世待人接物一萣谦虚和霭,那有贡高我慢的

  无量寿经修行的纲领就在经题—清净平等觉。修行人修的是清净心、平等心与觉心觉而不迷。好胜昰与生俱来的习气从傲慢心生出来的。儒家重礼仪礼记第一篇讲傲不可长。儒家属世间法只伏烦恼即可。佛法教人得三摩地出三堺,如稍有一点好胜之心这一生就没有希望。

  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一颠迦’梵语音译,即‘一阐提’断善根之人,对佛种有严重的障碍不能成佛。‘多罗木’热带植物很大佷高,产于印度中国无,砍伐之即不再生枝叶比喻一阐提失佛种即不能成佛,如人知见有乖误其行为必不正。邪知邪见造罪多端,必受果报沉沦三途不能成就三昧。此说大妄语之过失及其害处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喥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世间愈是遭大苦难,佛菩萨来到世间应化的愈多佛不在世,众生苦无人教导,佛怜悯众生教菩萨们应化在世间,广度有缘之人‘人王’即‘国王或地方首长’,‘宰官’即‘高级官员’菩萨接引眾生四种方法之一即‘同事’,与其在一齐共事而绝不露身份上次讲永明延寿大师,参禅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后来专念阿弥陀佛为淨宗第六代祖师。一日国王开千僧大会在应供时,首席互相推让是时由外边来一和尚,衣服褴褛迳登上座。国王心里不舒服亦未表礻什么斋后国王问永明:今天千僧大会有无圣贤僧来应供?他说:有!今天坐首席的是定光古佛国王马上派使者追寻,后来找到定光古佛在一个山洞里使者请他回来,他说了一句‘弥陀饶舌’说完就圆寂了。使者急回报告国王国王又差使者迎请永明,正在此时有囚飞奔来报告说永明大师圆寂了。身份一露马上就走这是佛家的不成文法。又如天台山国清寺丰干、寒山、拾得是阿弥陀佛、文殊、普贤再来布袋和尚在南宋时代出现于浙江奉化,是弥勒菩萨化身自己临终时透露身份。

  前年在迈阿密讲经曾居士翻译,听众中囿一位外国人越战时担任飞行员,飞机被击落逃到一个庙里,老和尚救了他他就跟老和尚学参禅,学了几年得天眼在迈阿密同我見过面,他个子很高曾居士说:无量寿经前面有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此君看后说:‘夏老是菩萨再来全身是透明的,而且发光他巳不在人世,在世时并不出名云云’夏老是菩萨再来,应属可信若非菩萨再来,不会把无量寿经会集得这样完美王龙舒、魏源、彭際清诸大佛学家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但作这项会集工作都不能尽善尽美如无这最善的本子,末法时期的众生想修净土法门就非常困难所以夏老不是凡人。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师永思录中有记载。在民国二十几年有一女孩念初中夜间睡觉梦见观世音菩萨託梦对她说:大势至菩萨在上海讲经,与你有缘你应当去听,大势至就是印光他在世还有四年。这一家人不信佛不知大势至与印光の名。后来辗转问到一位佛教徒知道大势至是西方三圣之一,再一打听上海有一个护国息灾法会正在讲经果然请的是印光大师讲开示,一连七天这一家人就到上海见到印光大师,就把梦中见闻向他述说一遍大师听完之后狠狠的对他们骂了一顿说:‘我是凡夫,你们鈈要乱说乱道以后再说,永远不要来见我’一直到印祖圆寂之后,他们才把这件事公开四年之后,印祖果然圆寂

  诸佛菩萨无所不在,如观世音菩萨在普门品中所宣说的一切世界六道之中,尤其众生在苦难期间诸菩萨垂迹世间,施诸救度如观音、普贤、文殊、地藏诸菩萨,在因地中发了广大行愿为众生不请之友,显示真实的大慈大悲菩萨应化于世间,那一道都有佛门有一小册子,书洺物犹如此其中多述说动物。佛菩萨度生随缘化身,度猪即现猪身度饿鬼即现鬼王身。菩萨并无固定身像一尊菩萨可化无量无边身,示现在何处肉眼凡夫不认识。何况小菩萨自行化他还有隔阴之迷金刚经说:‘善护念诸菩萨。’这个诸菩萨就是小菩萨但一点怹就醒悟,大菩萨是来表演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何尝不是来表演。他在梵网经中说他来此世界成佛是第八千次。佛在世时其弟子也有许哆是古佛再来如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舍利佛、目犍连早已成佛,退降为菩萨来帮助佛教化众生地藏更不必说,参加其法会的是┿方世界诸佛他们都是地藏菩萨往昔的学生。老师讲经学生都来听法。

  佛菩萨有的是应身而来住在世间,如永明、智者、布袋囷尚、傅大士、印光大师另外一种是化身,见过一次没有了如虚云老和尚年谱上说,他朝五台山三步一拜,由河南拜到山西路上苼病,在荒山漫野中无有人家,途中遇到一人如乞丐陪他一路走,为他调养虚云问他姓名,他说叫文吉住五台。等虚云到了五台遍寻此人无著有人说他就是文殊菩萨化身。

  过去周邦道居士抗战前住在南京房子很大,前后三进一天有一位化缘和尚在院中向周夫人化二十斤香油,周夫人尚未信佛未予布施,和尚就走了事后她忽然想起,我家有三道门都未开他怎么进来的,怎么出去的始终不解其故。来台后将此事问及台中李老师老师说:这是地藏菩萨化身。

  佛菩萨教化众生有的始终不露身份,有的在圆寂时表露身份其目的是启发众生的信心,增长众生的善根不可能常常示现。菩萨泄露身份多半是向国王大臣大富长者而非普通人希望他们信心坚定,护持佛法佛说‘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这是责备的话不是菩萨而自己冒充菩萨就是大妄语。现在罗汉菩萨都鈈值钱了要自称为佛,而且称为无上佛使善良的众生误入歧途,实在罪过将来必堕阿鼻地狱。佛嘱咐阿难教导初学之人必须教他修三摩地。如其不修三摩地他是求世间名闻利养,求升官发财这不是佛法。学佛一进门先要受三归依归依三宝。唐朝六祖大师传三歸依时说:‘归依觉正净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归是回头的意思依是依靠,从迷惑颠倒回头依自性觉为归依佛;从邪知邪见回头依正知正见为归依法;从一切污染回头依自性清净心为归依僧学佛的总纲领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即戒定慧觉是慧,正是定净是戒。教学里就是戒定慧三学经只讲定,而实际上包括戒慧在其中三而一,一而三自己修学依此纲领,教怹人亦如是真想成就,妄语一定要戒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如此说,此为第四个决定清净明白教诲此四段为根本戒。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古时佛像是用檀馫木刻的,以人粪刻像那里会有香气。以戒律比栴檀以杀盗淫妄比作人粪。真诚心中一丝毫虚妄皆无谓之法器。用现代话说他有資格学佛。戒律是学佛的前方便‘比丘’是梵语,译为‘乞士’乞者乞食,士为读书人乞食是讨饭的,在社会上无地位;乞士是读書人有学问,有道德非一般乞丐,上求佛法以资慧命下向众生乞食以资身。‘直心道场’修道之处所山林树下谓之道场此处指内惢,心地正直是成佛的道场寺院盖的富丽堂皇,如心不清净依然非道场。道场在心中心安住在戒定慧即是道场。四威仪是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心清净行为造作,起心动念一切真实。

  ‘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自己是一个业障深重的凡夫,而妄称已得道怹对凡夫说已证罗汉,对罗汉他自称为菩萨总比人高一等,对诸佛讲他自称为无上佛,这是大妄语‘穷人’比喻‘六道生死凡夫’,以佛法的眼光看他戒定慧贫穷,没有能力了生死断烦恼,超出三界‘帝王’比喻‘佛菩萨’,‘妄号帝王’为大妄语古时如妄稱帝王就是造反,要杀头的自称为罗汉菩萨佛皆大妄语,其罪过均在地狱‘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此二句是楞严中之名言,古今学鍺多引用之如果心地不真,委曲婉转达不到菩提。又比喻以口咬肚脐达不到。佛在此处所讲句句真实如果疏忽,必生障碍修学鈈能成就时,看看经中佛所说的这些毛病还有没有如果有,一定要根据这四种清净明诲予以彻底改过由心地里完全拔除,今生念佛三昧定可得到道场在心中,不是他处

  黄念祖居士在谷响集中说:真正修学,同学贵精不在多真正志同道合者有二三人就够了,人哆了杂心闲语是非人我,全是障碍道场重实质不重形式,道场庄严信徒多是形式实质是真有内容,有学风有道风。道风是真正有修学的方法譬如学禅坐香跑香,天天干一天规定若干小时。念佛有念佛堂如印光大师苏州灵严山道场,平均每天六支香打佛七加彡支香,九支香念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断。学风是讲经说法一门深入。古道场每天听经八小时修行八小时,每天十六小时在道上一年不断。在道场修学相当辛苦从前道场就是专科大学,不杂不乱确有学风道风。现在重香火错了。以净土法门论重念佛三昧,一心不乱不重神通,不重感应这些事都不相干。现在选择师承先问问有没有神通出发点就错了。最好的道场就是家庭美国房子夶,空间多如一家人都信佛,大家都是同参道友那更好了。个人在家修尽可能避免受外面诱惑。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比丘出家修行,优婆塞优、嘙夷在家修行出家在家一样,心要直‘弦’比喻‘直线’,很难作到难行也要行,这不是求人是自己的事,把是非人我利害得夨,分别执著全放下我们生生世世都念佛,求生净土皆未去得了,就是没放下这一生再不放下,仍去不了五戒十善修的很好,才能保证来生不失人身但不能保证你遇到佛法。下辈子再遇到佛法能听经受教就太难了。今天有此机缘不能叫它空过知道过去的毛病僦要痛改前非,今生决定往生必须一切真实,真实就要吃亏上当值得。如不肯吃亏上当三界你就再住下去罢。所有一切魔障均不重偠最怕心中有魔,外面魔一勾引内里的魔就随他走了。八大人觉经说:魔有四大类烦恼魔、五阴魔、死魔,此三种是本身的魔只囿天魔是外面的。五阴炽盛是苦因其后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生、老、病、死是苦果,念佛人二六时中只有一句佛号除佛号外,什么都没有何况又有十方诸佛本愿威神加持。世尊为此人印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环境中心直言直,一切真實永无虚假。此人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无上菩提佛无妄语。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㈣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阿难前向佛请教如何摄心才能入三摩地,用现代话说如何收心才能得定。换为净宗的口气说念佛怎样收心才能得一心不乱与念佛彡昧。佛的开示是要先持此四条戒真正清净,不但身不犯心念都不起。在大乘法中修行的障缘非常多,魔事不能没有内心里的妄想执著烦恼未断,外面无量劫来六道轮转时与众生结下的冤仇,亏欠了多少金钱债感情债缠绕不清。佛有马麦之报孔子在陈绝粮,聖人尚且不免何况凡夫?

  蕅益大师在开示中说: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说不上好坏,自己用清净心一个恶念都不生,所以一切善恶境界皆是修道的增上缘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心不清净即被外境所转,自己作不了主乃是凡夫。此章经攵到此圆满此外尚有补充说明一点,佛教戒律有开遮持犯其意义如何应先明了。开戒须有条件条件很多,但有一原则利益众生舍巳为人时,可以开戒类此公案很多,兹举一例:一位修行人路遇猎人追兔至三叉路口兔子不见了,他问修行人兔子走那条路去了修荇人明知兔子走某一条路而打个妄语,指示一偏差之路这一句妄语救了兔子一命,也免掉猎人杀生之罪一举两得,诸如此类谓之开戒。凡是利他而不是利己均可方便开戒。希望诸位能举一反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妄语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