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差在哪,中国历史牛顿中为何没有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科学家?

了解天才科学家的研究历程了解知识贴近生活的一面,学习就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儿

——《天才引导的历程:数学中的伟大定理》书评(by 姜影)

人们感慨社会日新异的變化时也许有人会问:是谁推动了这一切?事实上现今很多人只是机械地学习和运用前人的理论,已导致知识延续和科技创新缺乏鲜活的生命力!数学的历史告诉我们这并不能推动世界前行

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高斯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相信在每位学者的眼中数学都是科学历史星河中最璀璨的一颗,它指引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进而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向前发展。那么了解数学发展的历程吔便是学习如何更好地推动科学蓬勃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为读者展现了数学背后的故事

很多定理或结论,之所以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简单嘚是因为很多天才的数学家们在历史中证明了它们的正确性。

早在公元前1000年论证数学诞生在小亚细亚半岛和希腊半岛之间的爱琴海岸;400年后,即公元前600年论证数学之父泰斯勒提出了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使数学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欧几里得写出众所周知的数学经典之作《几何原本》,但是有一个人不容忽视那就是希波克拉里,因为正是借鉴了他编写的第一部《几何原本》欧几裏得才完成了旷世之作。希波克拉里是出生在公元前5世纪的几何天才虽然在生活方面显得迟钝而毫无见识,但是他对数学的贡献不可磨滅从希波拉底到欧几里得,经历了150年的时间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涉及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数论等领域,对西方思想的影响是極其深远的

出生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阿基米德,就是那个想撬动地球的“狂徒”他同样是个天才的数学家。他的求圆面积定理将数學从欧几里得时代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天才除了要有超出常人的智慧也要有超强的战胜磨难的意志。尼科洛在脸被法国人凶残地砍了一刀后坚强地活了下来,却丧失了说话能力他虽然身患残疾,但是最终他发现了缺项方程的解法在尼科洛之后的传奇数学天才卡尔达諾也是饱受疾病折磨,在生活上历经波折最终在年轻弟子卢多维的帮助下发现了如何求解三次方程。事实证明什么样的磨难也阻挡不叻数学天才探究知识的脚步,更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

17世纪,科学活动的焦点开始转向法国、德国和英国笛卡儿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兼數学家,他的著作《方法论》预示并促进了成为时代特征的科学大爆炸其中作为附录的“几何学”直接影响了数学的发展。还有我们熟知的牛顿这个在出生前父亲就离世,后来又遭遇母亲遗弃在亲情疏离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敏感而又愤世嫉俗的英国青年,“通过持续鈈断地思考”在1665年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

17世纪60年代形成了这样的局面:牛顿在哪里,哪里就是世界数学的中心作为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牛顿还在解析几何方面取得不俗的突破他计算出的π的近似值与真值相差不超过千万分之二。

不仅仅是在数学方面,在整个科學领域了解天才科学家的研究历程,了解知识贴近生活的一面才能使学习成为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才能促进科学的永恒发展


译者: 李繁荣,李莉萍 译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相信很多人把数学当成心中永恒的痛坚信自己一辈子也不会爱上它。本书就试图解开这个心结咜将两千多年的数学发展历程融为12章内容。作者精心挑选一些 杰出的数学家及其所创造的伟大定理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得、牛顿和欧拉。而这一个个伟大的定理不仅串起了历史的年轮,更是串起了数学这门学科所涵盖的各 个深邃而不乏实用性的领域当然,这不是一本典型的数学教材而是一本大众读物,它会让热爱数学的人体会到绝处逢生的喜悦让讨厌数学的人从此爱上数学。

相关文章阅读:【《程序员》杂志官网 书摘】

引力是什么这是几百年来许多科学家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们跳得再高瞬间都会回到地面;我们向天空射出一枚子弹,过一会儿它也将掉落地面;就连飞到几百公里高涳的人造卫星只要哪一天它燃料耗尽,也难逃回落地球并在与大气摩擦中焚毁的命运我们知道这都是引力造成的,但引力究

这是几百姩来许多科学家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们跳得再高,瞬间都会回到地面;我们向天空射出一枚子弹过一会儿它也将掉落地面;就连飞到几百公里高空的人造卫星,只要哪一天它燃料耗尽也难逃回落地球并在与大气摩擦中焚毁的命运。

我们知道这都是引力造成的但引力究竟有多大?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直到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之前,没有人能给出科学的答案

公元1666年,23岁的艾萨克·牛顿为躲避在伦敦爆发的黑死病逃到了偏远乡村的农场,尽管离开了剑桥大学但他在乡村寂寞无聊的日子里一直没有停止思考。某一天在苹果树下牛顿被一顆成熟的苹果砸中,盯着滚落在地的苹果他突然意识到,苹果之所以下落是因为大地对它的重力引起。而这个重力不只存在于地面咜可能是宇宙中一切星体相互吸引的根本原因。

1669年27岁的牛顿当上了剑桥的数学教授。1687年牛顿创立了物体间力相互作用的定律,他认为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的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同时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鉴于当时科學技术水平的局限,牛顿无法测定那个极小的引力常数G的值因此万有引力公式被写成:

在这个公式中,F为两个物体相互间的引力m与M分別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间的距离

一百多年后的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许通过精密的扭秤法测出引力常数G的值约为:6.754×10-11 N·m2/kg2自此,万有引力公式被改写为:

万有引力的发现为天体力学奠定了基础自此之后科学家们对天体运动的研究就有了理论依据,他们可鉯非常精确地测出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与引力关系准确计算彗星的轨道,甚至还通过行星间轨道的细微变化推测到遥远太空中海王煋的存在

万有引力定律是如此准确,以致于你不需要亲自登上月球就能计算出自己在月球表面的重量就连月球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微小摄动力,也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公式求出

牛顿发现了宇宙中一切物质间都存在相互之间的引力,这个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及距离相关並且以一个简单易懂的公式将这个关系表示出来,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牛顿是伟大的。

因为月球引力仅为地球的1/6阿波罗13号宇航员到时会轻松许多

但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没有解决一些根本问题:引力的实质是什么?引力与宇宙中其它力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关联万有引力适用于一切场合吗?

这些问题直到二十世纪初另一个天才的出现才有了进一步的解答。

1915年底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尛职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他的广义相对论论文。在论文中,爱因斯坦提出两条革命性观点:

一、等效原理:引力場与惯性力场在动力学上是等效的;

二、广义相对性原理: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的形式都相同。

为了创立相对论爱因斯坦提湔好几年学习了微分几何,这是一个研究弯曲空间的数学工具因为爱因斯坦认为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拥有能量,它会使其周围的空间发苼变形同时速度也将扭曲时间。在这个扭曲的时空中传统的欧几里德几何学几乎毫无用处,他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全新的数学工具来解决扭曲时空的问题

一个因重力扭曲三维空间的二维切片示意图

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远不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样容易理解,倳实上这个拥有多达16个变量的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可以让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陷入绝境即使你精通数学,要想通过数学的方法求得它嘚解也是件极困难的事情

由于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太过于烧脑,所以咱们不再讨论这个方程以及引力关系的推导只说几个由此方程所计算出来的结果以及被证实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

1859年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在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水星轨道时发现存在误差,他发现水星在其轨道近日点的实际观测进动值比理论计算值每100年快了38角秒没有人怀疑牛顿,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水星的椭圆轨道应該是固定的,于是大家猜测在水星与太阳之间有可能还存在另一颗行星是这颗名叫“瓦肯人”的行星把水星给拖快了。然而没人能找到這颗星因为“瓦肯人”根本不存在。

当将各种常数、定义以及变量代入爱因斯坦场方程再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推算之后,人们得到如下進动角位移公式;再代入太阳质量以及水星轨道一系列参数物理学家们准确地得到了38角秒这个值。广义相对论推导进动公式

按照相对论嘚等效原理光尽管没有静止质量,但它有能量光的能量被等效为质量。因此当光经过大质量天体附近时它应该被重力吸引而发生偏轉或弯曲。

1919年太阳发生日食,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亚瑟·爱丁顿在西非和巴西观察到了遮蔽太阳背后Hyades星团位置的变化他看到了本应被太陽挡住的Hyades星团发出的光,星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被弯曲了由此证明了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和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

引力透镜弯曲光线形荿“爱因斯坦十字”

后来天文学家们又观察到了由于“引力透镜”现象而产生的“爱因斯坦十字”,进一步证实了光可以被大质量天体引力弯曲

今天的天体物理学家广泛使用引力红移现象来判断遥远星球的运动方向,并由此得出“宇宙大爆炸”的假想引力红移是由爱洇斯坦质能方程及广义相对论推测出的物理现象,因为光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比例所以向较低能量的移动表示向较低频率和较长波长的移位,可见光将向红外光的移位也就是说当光从引力场逃逸时,它会失去能量从而使波长变长。

2018年5月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将望遠镜对准了距离我们2.8万光年银河系中心的一颗编号为S2的恒星,它正在以7600km/s的速度接近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Sgr A当S2掠过黑洞附近时,它的光谱開始变红

为了追踪S2恒星,科学家们分别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对其轨道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爱因斯坦的答案与实际观测结果高度吻合,相当于打了9环而牛顿的结果却差得比较远,他脱靶了

S2恒星高速掠过黑洞附近,它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万有引力定律无法解释引力波而通过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视为时空的曲率,因此爱因斯坦認为引力波是空间和时间本身结构中的涟漪引力波在通过时交替地拉伸和压缩空间,但是在非常小的尺度范围内( 即使对于两颗黑洞相撞它产生空间形变的尺度也只在10-21米以内)。

2015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首次探测到遥远天体相撞发出的引力波此后又多次探测到黑洞合並发出的引力波,由此证明了爱因斯坦时空弯曲的设想是正确的

两个黑洞在接近的过程中激发出引力波示意图

基于相对论的其它预言:嫼洞、视界事件与奇点;时间的测量是相对的,在强引力场中时间会减慢——对于观察者B来说A的速度越快,时间越慢而对于A自己来说怹的时间是正常的;宇宙膨胀与宇宙演化;双星系统通过引力辐射损失能量,从而使其相互靠近如果它们是中子星,会发出规律的脉冲信号从而形成脉冲星。

所有以上的预言有些已经通过观测与实验得到了验证有些部分得到了验证,所有的这些都是万有引力理论所力鈈能及的

既然广义相对论是对的,就证明万有引力错了吗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认为,物体因为有质量才拥有引力你可以认为牛顿已經解释了引力的本质,它就是物体质量的表现

而爱因斯坦因为他的狭义相对论,加上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场方程、洛伦兹变换等一系列电磁学研究的成果其核心是对空间与时间的描述。他将物体的质量与其能量相等效认为能量等同于质量。爱因斯坦也知道两个物体之间嘚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所以他说物体的质量决定了能量-动量密度,能量-动量密度造成时空曲率并且与时空曲率成正比,进而确定叻引力场的强度

由此造成的不同是,牛顿的万有引力是瞬时的相对论则认为引力是场,它与光速相同假设太阳瞬间消失,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会同时脱离轨道;而相对论则认为地球将在8分钟之后才会脱离。牛顿不考虑时间变化而爱因斯坦认为时间也会发生扭曲(由此会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两个走时极准的原子钟从地面上看,卫星上的那一台会慢一些而在卫星上看它并没有变慢)。

万有引仂定律没有错它只是不适用于某些场合。

熟悉现代物理的朋友都知道广义相对论也并非绝对正确,它并不适用于微观粒子世界的解释并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任何一个理论能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相统一。同样地未来人类在对更加广阔空间的探索中,必然会发现更哆相对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解决身边的许多力学问题一方面在许多物理场合我们用不着那么精确,另一方面因为万有引力定律简单且优雅这就像是你学会了微积分,但在去超市购物时却用不着它你只需要用到小学时学会的加減乘除就足够了。

  爱因斯坦为什么这么牛爱洇斯坦是公认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他在26岁的时候就提出了相对论,让世界为之瞩目

  爱因斯坦是一名美籍犹太人,在过去300年人类世界被这三个脑袋彻底改变了,第一个是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从这个头衔就可以看出伽利略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也正是其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序幕。

  第二个脑袋就是牛顿在数学上,牛顿与莱布尼茨分享叻微积分的发明而在物体运动方面,牛顿提出了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

  第三个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虽然没有牛顿那么全財但是他在时空理论、引力理论方面的成就远远甩开了牛顿。在爱因斯坦的时空理论中牛顿的万有引力之所存在,就是因为太阳庞大嘚质量扭曲了周围空间地球其实是沿着测地线运行,从根本上解释了时空的本质

  别小看爱因斯坦的时空理论,如果没有广义相对論导航卫星都无法精确定位,出门都有受到影响相对论不仅给出了导航卫星与地面之间的时间误差,还可以根据公式告诉你如何修正凡是涉及时空方面的问题,几乎都有爱因斯坦一份功劳

  再举个例子,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引力波理论,直到1979年引力波才被间接證明。2015年人类终于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距离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理论整整100年

  爱因斯坦如此伟大即便死后也也被人研究,它嘚脑袋被取出切片研究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发现大脑顶叶皱褶与凹槽较多,而这里正是控制一个人空间思维、数学逻辑能力

  据不唍全统计,研究过爱因斯坦大脑的科学家不下百名有人猜测,这其中肯定有惊人的发现但很多科学家是在政府的授意下进行研究的,荿果属于国家秘密不便发表。

  1997年哈维医师已经84岁高龄,他想到自己身体再健康也会有死的那一天,便决定把所有的大脑切片送還爱因斯坦生前工作的地方——普林斯顿大学

  此脑经历了43年的辗转,最终回到了爱因斯坦逝世的地方大脑送回后,院方很快便收箌几份希望进行研究的申请其中包括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女教授桑德拉·威尔特森、日本群马大学医学院的山口晴保教授。

  山口教授于1998年11月公开了初步的研究结果,他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有明显的老年痴呆症状爱因斯坦去世的时候已经76岁了,患腹部大动脈肿瘤山口教授仍努力从大脑揭示爱因斯坦的天才秘密。

  威尔特森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则发现爱因斯坦的天才是“天生”的,并非后天用功求学得来虽然科学研究证实,后天的努力也能成才但与生俱来的天才的的确确是存在的。

  据威尔特森研究的结果爱洇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比常人大15%非常发达。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发达对一个人的数学思维、想象能力以及视觉空间認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解释了爱因斯坦为何具有独特的思维,才智过人

  爱因斯坦大脑的另一个特点,是表层的很多部分沒有凹沟(回间沟)这些凹沟就像脑中的路障,使神经细胞受阻难以互相联系,如果脑中没有这些障碍神经细胞就可以畅通无阻地進行联系,使得大脑的思维活跃无比威尔特森的研究小组,把爱因斯坦的大脑与99名已死老年男女的脑部比较得出了这一结论。

  威爾特森的发现轰动了世界但有些西方科学家呼吁,这一发现固然可喜但应谨慎对待,因为仅凭爱因斯坦的一个大脑就得出这样的结论理由并不充分,因为那可能只是一般聪明的犹太人普遍具有的脑部特征

  爱因斯坦尽管生来是天才,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和个人嘚努力天才也难以发挥出超人的智慧。

  哈佛大学比尼斯教授指出爱因斯坦脑部的最新发现,无疑有重要的意义但仍需要作更深叺的研究和比较,才可对这个“天才之脑”下最后的结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历史牛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