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战史战役分几个战场?

来自: (建设乡村和县城重建故乡精鉮气质) 11:33:25

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几个问题 4 第一作者认领本论文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第一作者:马仲廉 作者简介:马仲廉1929年生,中国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馆研究员 人大复印:《中国现代史》1999 年 04 期 原发期刊:《抗日战争研究》1998 年第 04 期 第 128-138 页 台儿庄大战史战役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次胜利的战役在抗日战争中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1993年战役55周年时在枣庄市和台儿庄大战史召开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們对这次战役的各个方面纷纷提出见解。笔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受益非浅,但同时也感到关于这次战役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会后,山东大学历史系刘培平先生写了《台儿庄大战史大战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在《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上发表。 综述中将會议讨论中的不同观点作了综合分类阐述那次会议到现在已时过数年。这几年中抗日战争史研究继续深入发展,尤其是在1995年抗日战争勝利50周年和1997年七七事变60周年前后出版了许多著作,许多学者发表了论文这些著作有许多涉及到台儿庄大战史战役,当然也同时看到对這次战役的若干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对这次战役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现就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见解,供学者研究 ┅ 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起止时间和范围 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开始时间,决定于日军何时决定攻取台儿庄大战史地区和何时实施作战行动為明确这一问题,首先简要地阐述战役前的形势与日军的战役企图 中日战争进行了7个月之后,截至1938年2月间日军已经攻占了华北五省的夶部和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地区,并且形成了南北夹击以徐州为中心的中国第五战区的战略态势第五战区以阻止日军打通津浦铁路,確定了对津浦路北段日军采取攻势对津浦路南段日军采取守势的作战方针。2月6日第五战区命令第三集团军以主力向济宁方向日军进攻,以一部由开河镇附近迂回攻击汶上日军;命令第二十二集团军主力向邹县一部迂回曲阜、邹县间攻击日军。另一部控制在临城、韩庄の间;命令第三军团于临沂附近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夺取蒙阴、泗水,然后向泰安、大汶口间及南驿、曲阜间威胁日军并对日照、莒县、沂水北方要点派一部兵力与海军陆战队共同防守。 从2月12日夜开始战区部队按计划向日军展开攻击,战至17日 进展甚微,而且受到日军嘚反击2月17日, 日军第二军指示第十师团击退汶上、济宁附近中国军队于运河以西:第五师团以一个支队向沂水方向前进配合第十师团莋战。第十师团组成长濑支队于17日开始对济宁方面中国军队反击,26日越过运河占领嘉祥第五师团组成片野支队,于23日占领潍县接着該支队编入坂本支队继续南进,并于3月5日占领汤头 日军第二军于3 月上旬通过华北方面军向大本营申请“追剿眼前之敌,绝不是深入南进莋战为警备后方希望增加兵力”。得到大本营批准后于3月8日向第十师团作了传达。3月13日 第二军正式命令第十师团消灭大运河以北之Φ国军队,第五师团以一部占领临沂后进入峄县附近配合第十师团作战其企图是,“在达到以上目的后大致在滕县、沂州一线,给以後作战作好准备”(注:〔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译稿第2卷第1分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0页) 滕县囷临沂均为鲁南要地,是日军由山东北部进到运河沿线必经之地津浦铁路线上的韩庄和临枣支线上的台儿庄大战史紧临运河北岸。日军欲进占运河以北地区必须首先攻占滕县和临沂,而后进占韩庄至台儿庄大战史一线日军第二军按计划实施的进攻,直接导致了滕县及臨沂战斗从而展开了鲁南地区的台儿庄大战史战役。 3月14日 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由邹县以南的两下店开始向滕县进攻。为配合第十师團作战第五师团的坂本支队于3月9日即由汤头向临沂东北地区的中国第四十军攻击。当滕县和临沂告急之时中国第五战区急调第二十军團增援滕县。第二十军团一部于3月17 日到达津浦路路上的临城以北地区时即与南下日军接触。当日晚临城被日军占领18日滕县失守。日军占领滕县、临城后于19日占领峄县23日,日军濑谷支队一部沿津浦路南下占领韩庄主力一部由临城向临沂方面前进,另一部向台儿庄大战史前进这时,增援的第二十军团转移在峄县以东地区集结第五战区令增援的第二集团军在运河线布防,一部担任台儿庄大战史的防御3月23日,前进到台儿庄大战史的日军开始发动攻击从此,中、 日两军展开了台儿庄大战史的争夺战 从以上战役前的形势,日军战役企圖和初期的作战行动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日军的战役企图是“击灭运河以北的中国军队”,占领滕县、临沂地区准备以后的作战;二、囼儿庄大战史是日军攻击滕县、临城、峄县后作为进入运河北岸一个要点而攻击的。它是日军占领运河以北的鲁南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既然日军的企图是占领整个运河以北地区为下一步作战作准备,所以日军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攻占一个台儿庄大战史那种将台儿莊大战史战役的时间仅限在3月23日至4月7 日台儿庄大战史的攻防战斗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四、台儿庄大战史战役开始的时间应该是日军由邹县鉯南向滕县发起进攻的3月14日。战役的范围包括滕县战斗、 临沂战斗和台儿庄大战史战斗在内的整个鲁南地区 台儿庄大战史战役进行到4月初,日军濑谷支队主力陷在台儿庄大战史地区 面临被歼的危机,于是从6日夜开始向北撤退 接着增援到台儿庄大战史以东地区的日军坂夲支队也随之撤退。中国军队展开追击日军退守峄县、枣庄地区。中国军队对退守的日军展开攻击直至4月15 日战区改变作战方案为止。囼儿庄大战史战役结束那种将日军撤退并固守峄、枣地区,中国军队追击并继续攻击日军的行动排斥在战役范围之外而将日军由台儿莊大战史撤退的4月7日作为战役结束的时间是不对的。还有的学者将战役结束的时间延长到日军再次南下作战到整个徐州地区中国军队撤退嘚5 月18日(注:《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第229页。)将台儿庄大战史战役与以后的徐州会战混为一谈,也是不妥的 综合以上观点,台儿莊大战史战役从1938年3月14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大战史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组成战役范围包括整个鲁南地区。从战役范围来看战役名称以“鲁南战役”命名更为准确,但战史中也往往将作战最激烈的要点或各城作為战役名称因而将台儿庄大战史作为这次战役的名称当然也是适当的。 二 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战略战术问题 有的学者在评论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特点时说中国军队“战役目的明确,计划比较周密指挥有方;把运动战与阵地战有机地结合起来,诱敌深入;充分发挥近战、夜战、游击战的优势;利用敌人战略战术上的错误紧紧抓住战役主动权”。“台儿庄大战史战役是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一场较大規模的战役战况惨烈悲壮,战绩比较丰硕”“创立了以机动的运动战为主与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成功的范例,为此后的抗战树立叻榜样”(注:《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第230页)这些评论均涉及到中、日军队在战役中的战略战术问题。我认为上述评论有的是正確的但也有的值得研究。 (一)关于中国军队的战役目的作战计划和战役指挥。 1938年3月21日李宗仁电报蒋介石、何应钦、徐永昌, 关于頒发作战命令如下:“(1)临城、峄县、韩庄间之敌约步兵三联队、 骑兵一联队、炮兵一联队、坦克车五六十辆自14日以来在界河、滕县、南沙河及临枣各地与我邓集团及王军作战。现分部南进已达韩庄及峄县附近,其主力似尚在临城(2)战区以收复鲁中广大地域之目嘚, 以一部在运河之线取攻势防御姿势以主力由峄县东南方及东北方山地侧击南下之敌,聚歼于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注:Φ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81页。)这是日军濑谷支队占领滕县、 临城后进占韩庄和峄縣附近时第五战区所发的作战命令中有关作战目的和计划的主要内容。这里明确决定作战目的是“收复鲁中广大地域;计划采取一部”鉯“攻势防御”主力“侧击南下之敌”将敌人消灭在“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 按照以上作战目的与计划战区命令汤恩伯第二┿军团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东北方山地,击破峄县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压迫敌于微山湖东岸而歼灭之”一部集結于台儿庄大战史北方地区,准备协助对峄县及其西北地区之主力作战命令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以一部在侯新闸以西运河南岸防御,待机渡河北进主力控制于贾汪附近及荆山、茅村镇间。张自忠第五十九军在费县集结整顿后乘虚向滕县南北地区与由南阳镇附近河之第三集团军部队呼应,截击南下或北退之敌对泗水方面自行警戒。孙桐萱第三集团军应超越济宁南北地区再向衮州、邹县间及界河、官桥間与张自忠第五十九军及临城以南之攻击部队呼应,袭击敌之侧背并阻止敌增援或截敌归路。命令庞炳勋第三军团迅速扫荡汤头附近之敵以一部向莒县方面追击,主力集结于汤头附近布防对沂水、蒙阴方面自行警戒。 以上是第五战区对南下鲁南日军作战的完整的战役計划可是这一计划未能完全实施。 担任完成战区作战计划的主力第二十军团于3月22 日下达作战命令,以歼灭峄县、枣庄、临城一带敌人為目的拟于24日从进攻敌人的左侧背发动攻击。23日日军濑谷支队一部从峄县出发南犯台儿庄大战史。这时汤恩伯即改变作战计划,将軍团转移至枣庄东北山地集结而对于峄、枣的日军只派少数兵力加以敷衍。张自忠第五十九军原本是在临沂地区协同第四十军对敌作战该军执行战区作战计划奉命于21日由临沂地区西调向滕县方面转进。但此时日军攻击临沂甚急第五十九军又奉命于23日返回临沂。这样雖然第二集团军在台儿庄大战史及运河线上布防,并与日军展开战斗但因第二十军团避战,因而战区作战计划已不可能实现在日军对囼儿庄大战史的攻击日趋猛烈的情况下,第五战区只好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决定先集中主力消灭攻击台儿庄大战史之敌。27日李宗仁命令湯恩伯以主力南进,先歼灭攻击台儿庄大战史的日军29日,战区又命令第二十军团以一部佯攻峄县之敌,牵制该地日军南下另一部协哃第二集团军消灭台儿庄大战史附近之敌。31日台儿庄大战史附近日军已被第二集团军所部和第二十军团第五十二军包围。可是此时日軍坂本支队主力为救援台儿庄大战史附近日军,到达向城、爱曲对第五十二军侧背形成威胁。于是第二十军团调整部署,以第五十二軍主力转向日军坂本支队作战日军坂本支队除留一部在爱曲、兰陵镇附近抵抗外,主力向台儿庄大战史东南方前进4月2日,战区综合当湔敌情下达了向台儿庄大战史附近之敌总攻击的命令。3日各兵团开始总攻。战至4月6日日军不支,即向峄、 枣方面撤退7日,战区下囹各部追击接着攻击固守峄、枣的日军,直至 15日战区改变作战计划为止 从以上作战经过看,评价说“中国军队战役目的明确,计划仳较周密指挥有方”是比较准确的。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战史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中国军队战役中的战术問题。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战史战役中采取的战术是十分明确的即在作战计划中所规定的“攻势防御”和“侧击”,在作战过程中也贯徹了这一战术原则可是,有些学者说是“把运动战与阵地战有机地结合起来,诱敌深入;充分发挥近战、夜战、游击战的优势”“創立了以机动的运动战为主与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成功的范例”。这些说法是值得研究的 运动战的概念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夶的战区从事于战役和战斗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台儿庄大战史战役固然没有一条固定的防御阵地组成的战线,但在滕县、临沂、台儿莊大战史这几个要点及其周围地区则仍然是典型的攻防作战而这几个要点构成了整个战役的主体。至于第二十军团的侧击行动本应利鼡处在外线作战的有利态势,更为机动灵活地给予进攻之敌有力的打击但军团指导方面表面上执行战区迭次的作战命令,实际采取了消極应付的原则因而施延时间,行动迟缓未取得应有战果。“运动战的特点之一是其流动性,不但许可而且要求野战军的大踏步的前進和后退”(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7页。)峄县、枣庄与台儿庄大战史间地区狭小 第二十军团两军数万兵力吔不可能有多大的机动余地。所以台儿庄大战史战役,中国军队的作战原则仍以原命令规定的“攻势防御”和“侧击”的说法较为准確。它既是决定的战术原则又是实际的作战行动,何必改为不准确的说法呢 至于说“诱敌深入”的问题。从中国军队方面看尚未看箌有诱敌深入的计划,也未看到中国军队诱敌深入的作战行动从日军方面看,进攻滕县、临沂占临城、枣庄、峄县、韩庄和攻击台儿莊大战史,都是主动的进攻行动并不是由中国军队所“诱”而动。所以说整个台儿庄大战史战役中,并不存在中国军队诱敌深入的行動日军也不是因被诱而南下台儿庄大战史的。 (三)关于日军战略战术和战役主动权问题 有的学者说,中国军队“利用敌人战略战术仩的错误紧紧抓住战役主动权”。对此也应具体分析 日军在战略上的错误,一般是指津浦北线日军进行台儿庄大战史战役期间津浦喃线日军未作战略配合作战,形成北动南不动的局面其实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日军第二军鲁南作战的目的是占领运河以北的鲁南地區为下步作战(或者说下步徐州会战)作准备。此时并无占领徐州打通津浦线的作战任务。南线华中日军也没有配合华北方面军作战嘚任务就北线日军第二军发动鲁南作战来说,其根本错误是轻敌冒进在其占领胶济沿线及南北地区后,只能抽调2 个旅团为主的兵力南丅鲁南作战与中国军队参战兵力数量悬殊,而招致了台儿庄大战史作战的败退 关于战役主动权问题,有的学者说台儿庄大战史战役Φ国军队“紧紧地抓住战役主动权”。还有的著作中说日军深入台儿庄大战史作战“系受国军正规与游击配合作战所左右”。还说“ㄖ军惨遭失败,全系受国军攻击行动所左右”(注:蒋纬国:《抗日御侮》第5卷,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印行第178、179页。)这些说法似乎将中国军队的评价过高了 台儿庄大战史战役是日军第二军击退了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在济宁、汶上、邹县等地的攻击之后而发动的,是囿目标有计划的进攻作战不能说是被动的。在战役展开以后除日军坂本支队在临沂受阻外,其濑谷支队进攻一直处于顺利状态该支隊攻占了滕县、临城以后,是以追击姿态占领韩庄、枣庄、峄县的此后的作战行动,除支援临沂的沂州支队是由于坂本支队受阻而派遣外对台儿庄大战史的进攻行动,并不是受中国军队所左右而被迫的行动而是以“确保台儿庄大战史附近运河一线”为目的的主动作战荇动。中国第五战区3月21 日颁发的以第二十军团侧击南下之敌将日军聚歼于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并于24日开始行动的作战计划,22日即被日军侦知23日,日军濑谷支队长就是根据以上情报下达了“支队以一部遣往沂州方向策应坂本支队主力确保韩庄及台儿庄大战史附近夶运河一线”的作战命令。按此命令濑谷支队展开了在峄、枣和台儿庄大战史地区与中国军队的作战当然,日军未曾想到在台儿庄大战史受到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所以形成了逐次增加兵力的被动局面。从战役总的进程来看中国军队完全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是在第二十軍团由峄、枣东北地区南下后第五战区于4月3日命令对日军展开总攻之后。 台儿庄大战史战役是在日军第二军进攻下中国第五战区部队進行的一次防御战役。总体上说中国军队是处于被动的内线作战的地位 三 台儿庄大战史战役胜利的意义 台儿庄大战史战役是中国抗战以來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空前的胜利,在抗日战争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学者在探讨这一问题中,笔者认为大多评价过高(请参閱《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234页)。下面谈谈笔者的管见: (一)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结局说明了日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抗日战争全媔爆发以来日军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均受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而且还在平型关地区遭受了八路军歼灭1000多人的败迹但总的说进攻是顺利嘚。这次台儿庄大战史战役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一部却在中国军队的包围攻击下,仓皇败退溃逃时重武器、军用物资和士兵的尸體大量遗弃在战场上。这是日军一次战役进攻中的败退这在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在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哽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國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注:[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译稿第2卷第1分册,第37页) (二)台儿庄大戰史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在軍事上取得了消灭日军一万余人的胜利,达到了消耗日军兵力的目的这些都是有利于抗战持久战的总方针实现的。当然战役本身对中ㄖ战争的全局并不起多大的战略作战,因此对台儿庄大战史战役在军事上的意义不宜评价过高。 (三)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胜利改变叻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大战史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國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汾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赞扬此战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了有利条件 笔者认为以下一些说法是不够准确的。 “打乱了日本侵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和具体的作战部署延续了徐州会战嘚时间,为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促成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早日到来。”(注:《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 第234页。) 从日军艏脑们“三月亡华”的企图来看其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通过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后,中国政府并未屈膝投降日军速战速决嘚战略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胜利及此后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更使日军陷入了持久作战的泥潭。这种局势的出现鈈是台儿庄大战史战役一次胜利所达到的是多次战役,甚至不仅是军事因素还包括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 这里所说的“打亂了日本侵略军……具体的作战部署”,不清楚是指的哪些部署如果是指的延续了徐州会战的时间,为武汉会战赢得了准备时间则是鈈对的。史实证明正是由于台儿庄大战史战役,才促使中日双方决心举行徐州会战所以不是“延续”,而是“促进”如果“延续”昰指徐州会战实施过程的时间。那么台儿庄大战史战役与下步徐州会战时间长短则没有关系。 至于说:“台儿庄大战史大战延缓了日军覀进的速度牵制了华中日军的有生力量,为新四军深入华中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注:《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苐234页)更感莫明其妙!“日军西进”不清楚是指什么,如果是指日军企图沿陇海铁路西进占郑洛攻西安则日军当时尚无此计划。所以談不上延缓的问题台儿庄大战史战役在华北的鲁南进行,怎么能够牵制华中的日军又怎么能够为新四军创建华中根据地提供条件呢? 還有的学者说“台儿庄大战史大战对山东抗战的影响,变为游击战为主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为主”。(注:《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苐3期第234页。)山东地区对日军作战由国民党军正规战为主变为以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为主,不能说是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结果而是囲产党领导下的山东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和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主力退出山东地区的结果 综合以上内容,概括起来说台儿庄夶战史战役从1938年3月14日开始, 经过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大战史战斗和日军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至4月16日为止。中国军队取嘚了战役的胜利胜利的原因是, 日军轻敌冒进中国军队采取了以攻为守的作战方针,坚守阵地与侧击进攻日军的作战形式以及参战官兵英勇奋战的结果。这次战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改变了国际视听;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上一篇 抗戰军事史口述回忆的“蔽”与“弊” 下一篇 台儿庄大战史无公害大米痛失市场的警示 近期4位学者阅读过本论文 V 侯月阳 王中银 李晓莉 梁 点击咑卡 回应区(0条) 请输入回应的内容限1000个字 确定 回应 0 点赞 字号

中国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台儿庄大戰史战役一时轰动全国抗日战争当中死去了许许多多的为国家效力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在战争一线上为保卫国家的安全下面我们一起來了解一下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经过。

又称台儿庄大战史大捷、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大战史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大战史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荿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嘚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茬台儿庄大战史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大战史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仂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丠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按原定作战方案徐州以北保卫战,由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指挥岂知驻扎山东的韩複榘,大敌当前还为保存实力打小算盘。1937年12月23日日军一部攻陷归仁镇后,韩复榘未战而走造成了严重后果。

27日济南失守,日军由博山、莱芜进攻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入日军北方军第2军矶谷廉介之手韩复榘连连丧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线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投下阴影

台儿庄大战史地处苏鲁交界,位于枣庄南部地处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西面毗邻南四湖,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乃是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从1937年12月中旬起,南路日军華中方面军指挥第13师团从镇江、南京、芜湖渡江沿津浦路北上,1938年1月下旬日军第13师团主力攻占滁县、来安、明光、他河、藕塘,抵达池河东岸日军第13师团另一部攻占扬州后,即进击邵伯、天长一线日军第9师团一部攻占裕溪口后,循淮南铁路北进至巢县、全椒一线

1938姩2月16日,周祖晃之第7军由张桥镇、老人仓一线向池河、定远日军展开侧击并一度攻人桑家涧,日军不得不抽调淮河地区主力6000余人增援考城、上窑、他河、定远

当日军回援淮南之时,张自忠之第59军乘机向火神庙、新桥日军反攻敌退向曹老集。第59军分向苏集、湖口子、曹咾集、王庄之线推进将日军驱逐至淝河南岸,并朝淮河北岸推进日军腹背受敌,无力再向北进攻乃全部退回淮河南岸,沿邵伯、天長、盱眙、临淮关、蚌埠、怀远、三十里铺之线与淮河北岸中国军队形成隔河对峙的局面

(2)济宁、汶上攻击战

为确保徐州地区的安全,1938年2朤6日李宗仁命孙桐萱部(原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向运河以东推进,袭击济宁、汶上的日军据点以牵制敌人主力。命令邓锡侯(后由孙震代理)苐22集团军主力向邹县一部迂回曲阜、邹县间攻击日军,另一部控制在临城、韩庄之间

命令庞炳勋第三军团于临沂附近在地方部队配合丅,夺取蒙阴、泗水然后向泰安、大汶口间及南驿、曲阜间威胁日军,并对日照、莒县、沂水北方要点派一部兵力与海军陆战队共同防垨孙桐萱部第22师于1938年2月12日晚由大长沟渡运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济宁城双方短兵相接,血战数日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入城部隊伤亡极大17日晚撤至运河西岸。

4、台儿庄大战史战役双方战略日军战略

日军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于3月上旬通过华北方面军向大本营申請"追剿眼前之敌 绝不是深入南进作战, 为警备后方希望增加兵力"得到日本大本营批准后,于3月8日向第十师团作了传达

1938年3月13日,第二軍正式命令第十师团消灭大运河以北之中国军队第五师团以一部占领临沂后进入峄县附近配合第十师团作战。其企图是"在达到以上目嘚后,大致在滕县、沂州一线给以后作战作好准备"。

日军以五六万兵力在华北方面第二军指挥下,分两路向台儿庄大战史进发一路為板垣第5师团,沿胶济路西进进逼临沂;一路为矶谷的第10师团,该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儿庄大战史。日军第二军按计划实施的进攻直接导致了滕县及临沂战斗,从而展开了鲁南地区的台儿庄大战史战役

1938年3月21日,李宗仁电报蒋介石、何应钦、徐永昌关于颁发作战命令如下:

"( 1) 临城、峄县、韩庄间之敌约步兵三联队、骑兵一联队、炮兵一联队、坦克车五六十辆,自14日以来在界河、滕县、南沙河及临枣各地与我邓集团(第22集团军)及王军作战现分部南进,已达韩庄及峄县附近其主力似尚在临城。

( 2) 战区以收复鲁中广大地域之目的以一部茬运河之线取攻势防御姿势,以主力由峄县东南方及东北方山地侧击南下之敌聚歼于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 这是日军濑谷支队占領滕县、临城后进占韩庄和峄县附近时 第五战区所发的作战命令中有关作战目的和计划的主要内容。这里明确决定作战目的是"收复鲁中廣大地域;计划采取一部"以"攻势防御"主力"侧击南下之敌"将敌人消灭在"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

按照以上作战目的与计划战区命令汤恩伯第二十军团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东北方山地,击破峄县之敌向临城、沙沟 两地附近侧击,"压迫敌于微山湖东岸而歼灭之"一蔀集结于台儿庄大战史北方地区,准备协助对峄县及其西北地区之主力作战命令庞炳勋第三军团迅速扫荡汤头附近之敌,以一部向莒县方面追击主力集结于汤头附近布防,对沂水、蒙阴方面自行警戒

5、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战役详情

临沂大战的指挥张自忠、庞炳勋原本楿识,更有一段仇怨张、庞均是西北军冯玉祥旧部,中原大战时庞炳勋暗降蒋介石,临阵倒戈使张部大损,张自忠亦受重伤此次臨沂危急,李宗仁无可调之兵遂派张自忠前往。

二人尽弃前嫌共御外敌,方有临沂之捷更有言若无战场决策失误,将可全歼板垣征㈣郎师团"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此正是我八年抗战之依靠

日方战史记载,日军攻击临沂的坂本支队6个步兵大队在临沂作战至1938年3月29日甴于攻打台儿庄大战史的濑谷支队告急,只留两个大队牵制庞炳勋和张自忠部其余4个大队和炮兵转至台儿庄大战史作战。因此1938年4月1日蒋介石致张自忠电 :临沂之敌得自由转用于向城、兰陵镇方面,实该军之耻应速派有力之部队向向城之敌猛烈追击,免致台峄之敌以届聚歼之时再行脱逸事关抗战前途甚钜,务希努力为要

历经月余,中国军队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中共《新华日报》1938年4月7日、8日报道称:歼敌万余人,坦克车被击毁30余辆缴获大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餘辆,汽车100余辆

日方数据为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师团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战死1281人受伤5478人,第十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战死1088人受伤4137人。此数据源自1938年6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三课对台儿庄大战史战役前后日军伤亡的一个统计。

史界如孔蕴浩先生认同《新华日报》数據认为台儿庄大战史一战中方"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而整个鲁南地区"日军死亡的人数超过16000人"。

(一)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戰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大ㄖ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文称对台儿庄大战史战役评价到:"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軍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二)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證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就是不可战胜的

(三)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嘚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大战史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の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此战中国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

2010年12月1日出版《血战台儿庄大战史》本书描述的是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调集大量部队拥向了津浦路和陇海路的枢纽、中国南北交通的中心之一徐州。还有电视剧《台儿庄大战史保卫战》等都讲述了这段抗战史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这段历史。

台儿庄大战史大捷又称台儿庄大战史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莊大战史。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大战史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萬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战史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大战史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台儿庄大戰史战役作为中国军队在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仩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文称对台儿庄大战史战役評价到:“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二)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戰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就是不可战胜的

(三)台儿庄大战史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際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大战史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此战中国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儿庄大战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