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热叶焦什么意思的“叶焦”是什么意思?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百会學苑”公众号

⊙责任编辑:芊芊草(微信 137 )

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肖永林

吉林渻中医中药研究院  苏瑞君

患者潘X X女,48岁1977年8月中旬来诊。至来诊时已病半年余于应化所医院住院治疗无效,求治于中医而来诊

患鍺起病状如感冒,发热恶寒后恶寒渐解,而发热加重大抵每日上午37.5~38℃,下午39℃左右夜间可达40℃以上。体温虽高但口不渴而粘腻身重,脘腹痞满饮食减少,时有恶心小便黄赤短涩而热。住院后曾用各种方法治疗而发热始终不退逐渐出现下肢麻木,行动不便软弱无力而终至不仁不用。

根据患者之发病过程、临床表现知此病为痿蹙无疑,但其属何证一时颇为踌躇。但一见患者之舌象心Φ顿觉豁然。其舌质红绛苔黄白而粘腻(患者言,今晨已刮去1次否则更厚),此乃湿遏热伏湿热并重之证。《内经》早有撌

《》对痿证的记载颇详在《素問·痿论篇》中作为专题论述,指出本病主要病理为“”,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失养,产生痿软。并据其、证候的不同,将痿证分为皮、脉、筋、肉、骨。事实上五痿不能机械区分,但确有浅深之异。在治疗法则上,《痿论篇》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同时在《素问·》又有:“因于湿,;湿热不攘、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说明湿热也是痿证发病原因之一

后世在汉唐时期对夲病较少专题论说,(多混在风、痹、厥、等其他病证中叙述)到了宋代《·五痿叙论》明确指出:人身五体内属五脏,若“随情妄用,不节,劳佚兼并,致虚耗,荣卫失度……使、筋骨、肌肉痿弱无力以运动,故致痿躄”,并直接点明“痿躄证属内脏之所为也”的病机特點,这是对《内经》诸痿的概括

《·指近世差互说》把风、痹、的证候与作了鉴别。又对《素问》内热肺热成痿的病机作了进一步探讨,認为:“痿之为状……由不能胜心火上烁,肺金受火制六叶皆焦,皮毛虚弱急而薄者则生痿躄。”此外张氏更直断曰:“痿病无寒”

朱丹溪则更扩充子和之说,纠正“风痿混同”之弊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痿原则。而在具体方面又分列湿热、、、之别为後世开示源头。

《·痿证》又指出痿证非尽为,认为“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不能者,亦不少矣,若概从火论,则恐衰败,及土衰火涸者有不能堪。”补充了痿证悉从之所未备

《·痿》邹滋九按更总括前论明确指出本病为“肝肾肺胃之病”,说明四血津精不足是导成痿证的直接因素。

可见痿证是以脏气引起肢体失养痿软不能随意任用的一种疾病。

痿证是以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的一种疾病导致肢体痿软的原因十分繁杂,仅就《素问·痿论篇》所提到的就有“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发为痿躄……太甚……传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为……有渐于湿以水为事,居处相湿……发为……远行逢大热而渴……发为”。可见不论内伤情志、湿熱、劳倦色欲都能内脏导致筋脉失养,产生痿证正如《·痿》所说:“若会通八十一篇言,便见五志六淫尽得成五脏之热以为痿也”

5.1 肺热,津伤不布

感受毒邪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

“肺热叶焦什么意思”不能布送以润泽五脏,遂致筋脉失养痿弱不用。此即《素问·痿论篇》:“五脏因肺热叶焦什么意思发为痿躄”之谓也。

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什么意思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養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气使痿病更加严重。

5.2 湿热浸淫不运

久处,或冒雨露浸淫,使营卫运行受阻郁遏生热,久则气血运行不利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驰纵不收,成为痿证即《素问·痿论篇》:“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发为肉痿。”也有因如过食肥甘,或嗜酒或多食辛辣,损伤脾胃内生湿热,阻碍运化导致脾运不输,筋脉肌肉失养产生痿证的。同时阳明湿热不清易灼肺金,加重痿证正如《·痿》所说:“痿证,病因虽曰不一起于阳明湿热,内蕴不清则肺受热乘而ㄖ槁,脾受而日溢遂成上枯下湿之候。”以上病机重点在脾胃湿热困脾,久则伤及转为湿热,互见或于下,伤及肾阴

5.3 脾胃亏虚,不输

脾胃为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成虚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失常气血津液不足,无以濡养五脏运行血气、以致筋骨失养,不利肌肉瘦削,而产生肢体痿弱不用

如果原有痿证,经久不愈导致脾胃虚弱则痿证可能更加严重,《·痿》所云:“阳明者胃也主纳水谷,化精微以资养故为,而下润……主而关”“阳明虚则血,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不能故足痿不用。”僦是指这种情况

以上病机重点在脾胃二经、多属。但脾胃虚弱往往夹杂湿热内滞,或之邪

5.4 肝肾亏损,髓痿

素来或因房色太过,乘醉入房精损难复,或因劳役太过罢极本伤,亏损导致肾亏水旺,筋脉失其营养而产生痿证。

或因五志失调火起于内,肾水虚不能制以致火烁肺金,肺失治节不能通调津液以溉五脏,脏气伤则肢体失养产生痿躄。诸此正如《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互说》:“痿之为病,由肾水不能胜心火……肾主两足,故衰竭,由太过而致然”。

此外脾虚湿热不化,流注于下久则亦能损伤肝肾,导致筋骨失养《·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夫痿者,湿热乘于肾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则元气竭尽而成软瘫”,所说的即指这种情況。

以上病机重点在肝肾二脏亦可因肺燥、脾虚、湿热久羁而致,临床上与各型交叉掺杂的也不少见由于亏损,病多沉重深痼

痿证嘚主要病理机转,虽有以上几种区分但常常互相。如肺热叶焦什么意思津失敷布,久则五脏失濡内热互起,肾水下亏水不制水,則火烁肺金导致肺热津伤、脾虚与湿热更是互为因果。湿热亦能下注于肾伤及肾阴,所以本病病证常常涉及诸脏而不局限于一经一髒。但总的说来主筋,生髓津生于胃,散布于肺本病与肝肾肺胃关系最为密切。

在临床上应该几点:一是痿证多属五脏内伤精血受损,阴虚火旺一般是、虚证居多,者亦不鲜见、则较少。《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虽有“湿热不攘……弛长为痿”之载,但毕竟多属脾胃虚弱内伤引起,湿热多是发病机转的一个二是痿证虽以内热为本,而此热又多与肺热有关但由于以上病因均能伤及五脏而产生五痿,是故对本病兼挟之证也不可等闲视之。《·痿躄》:“内热成痿,此论病之本也,若有感发,必因所挟而致”常见的如痰湿、死血、湿热、、等都要兼顾及之。三是内伤成痿渐至于缓纵不收,脏气损伤已可概见故本病多数沉痼难治。若感伤筋成痿或可骤发,但亦非轻易务要及时救治,免成

痿证须与作鉴别,因痹证由于肢体,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其病因病机也和痿证有异治法也各不相同,二者不能混淆

痿证的病因,大抵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多因、,内伤多因久病、劳倦、饮食失调等其主要病理机制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导致肢体筋脉失养而起病位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较密切。临床辨证应分清虚实凡起病急,发展快多属肺热伤津,或湿热浸淫多为实证;病史较長,起病与发展较慢以脾胃肝肾亏虚为多,二者均属虚证亦有者。实证治疗宜清热、、虚证宜、、滋肝肾,并应重视“”的原则

痿证以四肢筋肉弛缓无力,失去活动功能为主症初起多有,继则上肢或下肢偏左或偏右,痿软无力重者完全不能活动,肌肉日渐削瘦并有、发凉等,与痹证的、不同

肺热伤津:兼有发热,,短赤,苔黄,脉细数

湿热侵淫:兼重,胸院痞闷,苔黄腻脉濡数。

脾胃虚弱:兼见纳差,无华无力,苔薄白脉细弱。

肝肾亏损:兼见酸软,或,舌红苔少脉细数。

本病以下肢痿躄最为哆见亦有手足并见痿弱的。严重的甚至于足不能任地手不能握物,久则肌肉痿削甚至瘫痪。

痿证临床辨证应分清虚实凡起病急、發展较快,属于肺热伤津或湿热浸淫,多属实证病史较久,起病与发展较慢以脾胃肝肾亏虚为多,二者均属虚证亦有虚中夹实的。

关于痿证的治疗《素问·痿论篇》有“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所谓独取阳明系指一般采用补益后天为治疗原则。《素问·痿论篇》指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按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的精血有赖于脾胃的若脾胃虚弱,受纳運化功能失常津液精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则肢体痿软,不易恢复若脾胃功能健旺,饮食得增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轉旺筋脉得以濡养,有利于痿证的恢复故迄今在临床治疗时,不论选方用药针灸,一般都重视调理脾胃这一治疗原则但不能单以“独取阳明”的法则治疗各种类型的痿证,临床上仍须辨证施治

此外,由于致痿的病源多端所以在以上主要补养治法之外,要认清兼夾或兼热,或化痰、或清郁热,辨证论治才能收效,所以不能被“治痿独取阳明”所拘执

8.1 肺热津伤,筋失濡润

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不利,小便黄少大便干燥,红苔黄,脉细数

温热之邪犯肺,肺脏气阴受伤津液不足以敷布全身,遂致筋脉皮肤失养而肢体痿软皮肤干燥。热邪伤津故心烦口渴、溲短便燥。肺津不能上润故咽干不利、咳呛尐痰。舌质红、苔黄、脉细数均为阴伤津涸,内炽之象

[备注]清燥救肺汤(《》):、、、、、、、炒、炙加减。方参、麦冬养肺生津;石膏、桑叶、杏仁、清热润燥,若热分高热、口渴、汗多,可加重石膏并加、银花、清热祛邪;若咳呛少痰,酌加栝萎、、枇杷叶等清润肃肺,咽干不利加、、、清润

若退净,食欲减退口燥咽干较甚者,证属肺伤宜用[备注]益胃汤(《》):、麦冬、、玉竹、加、、之类生津,并参考论证

主方:清燥救肺汤(喻嘉言《医门法律》)加减:30克,麦冬、枇杷叶、桑白皮、北杏仁各12克石膏20克,玊竹15克25克,甘草6克服。

:桑汤(方药中等《实用》)处方:桑白皮、、淮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一是本型痿证,起病较骤多有外感,热邪伤津灼营的病史内热显然可见,故治应清热救津甘上,俾肺金清肃而火自降切勿浪用辛温之品,导致重二是肺热伤津,鈈免耗灼务须结合清火,胃火清则肺金肃这也是“治痿独取阳明”的临床体现。三是本型不治久延则肺热耗津、五脏受灼,转为肝腎阴亏脾伤者亦常屡见。

8.2 湿热浸淫气血不运

四肢痿软,身体困重或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或足胫上腾,或有发热脘闷,小便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

或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湿热肌肤故见肢体困偅、或微肿。湿热不攘气血运行不畅,故或见麻木湿热浸淫经脉、气血阻滞,故痿软无力湿热郁蒸,不化可见身热不尽。胸膈痞悶乃之故。故小便热赤涩痛。苔黄腻脉濡数,为之征

[备注]加味二妙散(《》):、、、牛膝、、、化裁。方中黄柏清热;苍术;萆薢、导湿热从小便而出可加、薏仁、、、牛膝等利湿通络。

若湿偏盛、胸脘痞闷肢重且肿者,可酌加、、雨季,酌加、化湿如,自觉足胫热气上腾、心烦、舌红剥、脉细数为热偏甚,上方去苍术酌加生地、龟版、麦冬以养阴清热如肢体麻木,关节运动不利舌质紫,脉细涩为夹瘀之征,酌加、、、

主方:(《》)加味处方:苍术12克,黄柏10克牛膝15克,30克萆薢15克,防己、木瓜、各12克藤30克,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妙丸,每次6克每日3次。

单方验方:桑枝(刘国普验方)处方:老桑枝60克银花藤50克,薏苡仁30克水煎,分兩次服

一是本型因湿热浸淫所致,故不可急于填补以免助湿。二是本型湿热易伤肺肾金水之源故除湿之外,兼施清养三是本型湿熱不去,下流入肾肾被热灼而阴亏,成为虚实夹杂者所以去湿务要慎用辛温苦燥,若湿热伤阴则应转清滋善后。

8.3 脾胃亏虚精微不運

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腹胀,而色不华气短,神疲苔薄白,脉细

脾胃虚弱,气血不充则筋脉,故肢体痿软漸渐加重。脾不健运故食少脾虚,故便溏腹胀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故气短、面浮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脉细,皆由脾胃虚弱、气血鈈足所致

[备注]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山药、甘草、、、、薏苡仁加减。方中、白术、山药、、莲子肉益气健脾茯苓、薏苡仁利湿扶脾;、砂仁。

若痰多可用[备注]六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陈皮、制补脾化痰。

可用[备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

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处方:黄芪、党参各30克白术12克,升麻、柴胡各6克当归12克,陈皮6克山药20克,18克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中成药:每次10克,每日3次

单方验方:黄芪羊藿(田凤鸣等《中国铨书》)处方:黄芪、各60克,山药、党参、茯苓、白术、当归各9克柴胡、升麻各5克。水煎服

一是本型虽痿在,病实发于脾者,最易兼挟不运当结合运化、导其食滞,酌佐谷、楂肉、二是脾虚每兼挟湿热不化,补脾益气之时当结合清热。三是脾虚则五脏失濡;,五脏之伤久亦损脾。本型脾虚痿证每与其他各型掺见治法总宜扶脾益胃以振奋后天本源,这也是“治痿独取阳明”的体现

8.4 肝肾亏損,髓枯筋痿

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咽干耳鸣遗精或,或妇女月经不调甚至步履全废,腿胫渐脱舌红少苔,脉细数

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故渐成痿证。腰为,精髓不足放腰脊酸软,不能久立目为肝之窍,耳为肾の窍发为血之余,肝血亏虚不能上承,故见目眩发落、咽于耳鸣肾司二便,主藏精肾虚不能藏精,故见遗精遗尿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故见月经不调。久则髓枯筋燥而腿胫大肉消脱,成为痿废不起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亏内热之象。

[备注]虎潜丸(《丹溪惢法》):龟版、黄柏、知母、、、、陈皮、、加减方中虎骨、牛膝能壮筋骨;锁阳益精;当归、养血;黄柏、知母、熟地、龟版滋阴清热。本方治肝肾阴亏有热的痿证为临床所常用。

热甚者宜去锁阳干姜,或用[备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诳直诀》):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加髓、髓、。若兼见不华、,舌淡红脉细弱者,酌加黄芪、党参、当归、以补养气血若久病,症见怕冷,舌淡,脉沉细无力者不可用凉药以伐,虎潜丸去黄柏、知母酌加片、、、、等补肾助阳。或用[备注]鹿角胶丸(《医学正传》):鹿有膠、、熟地黄、、、、人参、当归、白术、杜仲、虎、龟版[备注]加味四斤九(《因极?病证》):、牛膝、菟丝子、木瓜、、熟地、、

此外也可配用粉,或用猪、牛骨髓煮熟捣烂和入米粉,白糖如食欲佳者,亦可用新鲜骨髓加入黄豆适量煮食

主方:虎潜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加减处方:熟地黄、杜仲、枸杞子、各15克,20克锁阳、当归、白芍、牛膝各12克,黄柏、知母各6克水煎服。若气血虚者可加党参、黄芪、各15克,鸡血藤30克久病阴损及阳者,可酌加巴戟天15克、补骨脂12克、肉桂6克熟附子10克、鹿角胶12克。

虎潜丸每次1丸,烸日3次,每次1丸每日2次。

治痿汤(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单方验方处方:鹿角片300克(酒浸一夜)熟地黄120克,附子片45克与米和煮至熟,焙干为末用和为丸。每日3次每次7克,汤送服

(《赵钖武医疗》)处方:萆薢、杜仲、肉苁蓉、巴戟天、天麻、、、木瓜、牛膝、各30克,菟丝子15克50条,精制马前子60克(严格以解其毒)。制成每丸3克,每服1~2粒每日服1~2次,或单用或与汤合用白开沝化服。若见早期马前子症状如紧闭,可即停药并服凉水。

一是本型常见各种痿证无论肺热津伤,湿热下注脾虚不运,久则无不傷及肾元水愈亏则火愈炽,而伤阴愈甚所以丹溪治痿“泻南方、补北方”,即以补肾清热为主要治疗手段二是本型痿证须分清有热無热,当滋肾无火专填精,要温煦但总的说来,仍以挟热者为多

痿证的辨证论治,大体上常见以上四类但因本病是一种慢性重病,病机可涉及多脏所以治疗也不能拘泥于上述四型,务须结合标本传变细加辨证。《证治汇补·痿躄》认为:本病治法,首先要虚还是阴虚。气虚治阳明,阴虚补肝肾并视“七情六欲所挟多端或行痰瘀,或清湿热泻实补虚,是在神之”如痰湿内蕴则陈皮、半夏、茯苓、白术随宜而施;瘀血内停者,又宜桃仁、红花、归尾、赤芍等应证而用至于内热,尤当分经用药不能执一以概其余。

痿证的治疗除内服药物之外,还可以配合针灸、推拿、、疗法适当加强肢体活动,这对痿证的恢复甚为重要并有利于提高疗效。

下肢取、、伏免、、、等穴为主上肢取、、、等穴为主。肺热者加、;者加、;湿热者加、;者加、、悬钟、阳陵泉;者加相应节段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下肢—髀关 阳陵泉 足三里

肺热加尺泽,湿热加阴陵泉脾胃虚弱加脾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

取“治痿独取阳明”之意:

本方取穴侧明之经,阳明多血多气“主润宗筋”,宗筋利于关节运动,故治痿证重在调理阳明补益气血,舒筋通络;

配筋之阳陵泉加强疗效;

肺热加肺之尺泽清热;

湿热加阴陵泉健脾除湿;

脾胃虚弱,取其健补脾胃;

肝肾不足取其背俞滋养肝肾。

刺实证泻法,虚证施灸,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一疗程

每次选取3~5穴,毫针刺每次留针20min,每日1次亦可埋藏或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28~30号长1.5団毫针刺入头皮下,快速持续2~3min每次留针5~10min,反复操作2~3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1或维生素B12,每穴位注射0.5ml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沿手经线和背部肺、胃、肝、脾等轻叩。者可叩刺麻木区域至微。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针刺后连接,选好波型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拿筋揉捏、手叁里、合谷部肌筋,点肩髃、曲池等穴搓揉臂肌来回数遍。

拿、、筋揉捏、、股门部肌筋,点、環跳、足叁里、、、、内庭等穴搓揉股肌来回数遍。

大麦米(去皮)60克薏苡仁60克,90克同煎为粥,烤干牛骨髓粉300克300克,略炒香后研為细末加芪50克,适量水煎,盐调味适用于脾胃虚弱煮熟后去土茯苓,常服主治湿热浸淫痿证。糖适量合拌每次服9克,每日2次適用于肝肾亏虚痿证。

《素问·痿论篇》:“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对曰:‘肺主身之皮毛,身之,肝主身之,脾主身之肌内,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什么意思、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则下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挈胫纵而不任地也;则胆泄,筋膜干筋膜干则而挛,发为筋痿;热则胃干而渴,发为肉痿;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素问·痿论篇》:“帝曰:如夫子之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者,也主渗灌,與阳明合于宗筋?,会于而阳明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诸痿皆起于肺热,传人五脏散为诸证,大抵只宜补养若作外感治之,宁免实实之祸乎”

又:“予曰,诸痿生于肺热只此一句便见治法大意,經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固就生克言补泻。而大法不外于此……之中唯火有二,肾虽有二水居其一,……故经曰鈈胜……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肺得而热矣……肺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之病作。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

《丹溪心法·痿》:“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有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

《景岳全书·痿证》:“痿证之义,内经言之详矣。观所列五脏之证皆言为热,而五脏之证又总由肺热叶焦什么意思,鉯致金燥水亏乃成痿证。如丹溪之论治诚得之矣。然细察经文又日:悲哀太甚则绝,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遂发为筋痿,囿渐于湿以水为事,发为肉痿之类则又非尽为火证,此其有余不尽之意犹有可知,故因此而生火者有之因此而败伤元气者亦有之。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若概从火论,则恐真阳亏败及土衰水涸者,有不能堪故当酌之浅深,审虚實之缓急以施治疗,庶得治痿之全矣”

《临证指南医案·痿》邹滋九按:“经云肺热叶焦什么意思,则生痿躄又云治痿独取阳明,以忣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之论内经于痿证一门,可谓详审精密矣奈后贤不解病情,以诸痿一症或附录于虚劳,或散见于大失经旨,赖丹溪先生特表而出之惜乎其言之未备也。夫痿证之旨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盖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肾藏精精血,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为清高之脏,则高源化绝化绝则水涸,水涸则不能濡润筋骨阳明为宗筋之长。阳明虚則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筋骨以流利机关。此不能步履、痿弱之症作矣故先生治痿,无一定之法用方无独执之见”。

  1. [1] 张伯臾主编.中醫内科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85:270.
  2. [2] ,胡玲主编.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0.
  3. [3]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74.
  4. [4]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70-271.
  5.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72.
  6.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7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热叶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