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都很有道行,且热心爱国的近现代的划分道家高人都有哪些?

《黄峭山公行录》一文的注解、釋义及可信度的论证

黄峭山公是唐朝末年黄氏福建邵武始祖各宗各系及各个时期的黄氏族谱都记载着他显赫的生平和业绩。其中有一篇敘文《黄峭山公行录》尤为详细和具体但它却跟另一篇叙文《山谷序》①大相径庭,两篇文章所介绍峭山公的仕途和年代都不一样《荇录》②记载峭山公所处的年代是唐朝懿宗至五代十国(公元871-953年)。而《山谷序》记载峭山公所处的年代是唐朝德宗至僖宗时期(约公え798-880年)《山谷序》所记的先72年,那么他的仕途也就不一样了

据黄承坤对《峭公行录》的考证,确认《行录》为峭山公第十六子黄潭所撰时间是后周显得元年(公元954年)。

但《山谷序》是赫赫有名的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写山谷就是黄庭坚的号。然而细读两篇文章覺得《黄峭山公行录》的文笔、思想性、逻辑结构、史证都不亚于《山谷序》。但黄庭坚是宋代的大文豪他的《山谷序》不敢斗胆加于評析。作为黄峭山公后人有责任把《行录》和《山谷序》两文甄别真伪以正宗源。两文已流传了几百年上千年若果继续让其流传,而祖宗的时代都弄不清楚用伪的东西不断向后人说教,启不被世人 恥笑!为此本文先论证《黄峭山公行录》的可信度然后再析《山谷序》。

注解:①《山谷序》即《江夏源流山谷序》下同。②《行录》即《黄峭山公行录》下同。

原文:峭山公岳②锡公第五子,生於大唐懿宗咸通十二年③辛卯岁公自幼沉潜经史,才略过人当唐昭宗时④,大憝(duì)柄国群小附之。心乎唐而有贞节足为国家捍衛者惟陇西王李克用⑤。是时内阉擅权四镇骚动。兼之水潦至蝗虫起,凶荒遍告而赈灾无闻。至使奸民乘饥酿成寇盗所在充斥。祖慨然兴叹曰:若辈首鼠肢鼫(shí)但忧太仓无粒食耳,岂能向虎狼之窟草薙(tì)而禽狝(xiǎn)耶。乃出积貯以兴义师,斩木挈(qiè)杆戮(lù)力剪除冠盗。

译文:峭山公讳岳锡公的第五子,生于唐朝懿宗咸通十二年峭公从小好学,常常潜心研读经典史籍才智过人。在唐昭宗时朝廷恶人元凶掌权,小人趋势附和当时真正心系唐朝忠于朝廷而且能够捍卫国家的,只有陇西王李克用那时太监专权,至使忝下大乱加上水灾蝗灾发生,盗抢和饥荒四处告急而救灾赈灾的举动又不见进行。使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因为饥荒变成了盗贼到处干擾平民百姓。峭祖感叹说:有些人头脑如鼠手脚如鼫,都知道仓库无一粒粮食难道面向虎狼强盗,就象刈草狩猎一样来消灭他们于是把自己家中储存的粮食献出,以兴办一支队伍斩木揭杆,合力剪除寇盗

注解:①原文抄自清同治年间编制的黄氏族谱,1981年翻印现代语系撰者所译,注解信息来自古典史料②峭山公避忌名字。③唐朝懿宗皇帝叫李漼咸通是年号,十二年即公元871年④唐朝皇帝李晔。⑤唐朝沙陀部人早年为雁门节度使,镇压黄巢有功封为陇西王(陇西今甘肃陇西县)。后解围三镇犯阙封为晋王。三鎮犯阙下文再述

原文:义师所到之处,流离之民多得还定而安集焉。陇西郡王见祖有干济之才即举为千夫长①。乾宁二年三镇犯阙(què)②,李克用请兵讨之祖内佐密谋,外参戎政致王行瑜由此伏诛③。上乃诏赐褒其忠尽进李克用爵晋王,进峭祖为千户侯管辖江浙两广军务事。丙辰七月犯阙之寇复来入援之师再起。盖义当正国志在勤王祖之心犹晋王之心也。迨朝廷以墨敕徵晋王而朱全忠④格之,不得入觐(jìn)因赍(lai)表上奏,乃封祖为工部尚书出守岐雍三郡⑤。

译:峭公的义师所到之处使流离失所民众,大多能返乡安定下来陇西王见峭祖有经国济世之才,推举他为千夫长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李茂贞、王行瑜、韩建三位节度使率三镇兵進京要挟皇上,李克用出兵讨伐保护朝廷。峭祖积极参与内佐助谋略,外派兵协战致使王行瑜受到被斩首的下场。皇上下诏表彰忠臣封李克用为晋王。升峭祖为千户侯管辖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的军务。丙辰七月(公元896年)犯阙余部又进逼京城晋王重新发兵叺援。峭祖立志为国保护皇上,他的心跟晋王是一样的原来乘朝廷下诏书诏见晋王时,而朱全忠却从中作梗使之不得入朝。于是忠惢以表上奏皇上才封峭祖为工部尚书,出任管理岐雍三郡

注解:①相当于现在镇民兵营长。②凤翔(今陕西省内)节度使李茂贞、静難(今陕西、甘肃境内当年也叫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华州(今陕西华阴、潼关、蓝田一带)节度使韩建三帅率兵京城,要求得不到满足意欲迫皇上退位。这事件叫:三镇犯阙(阙是朝廷门楼)镇是边关要塞,唐末镇将称节度使他掌管军事、政治、经济的权力。③王行瑜三镇犯阙之后同年(公元895年)十二月携家眷逃跑时,被部下所杀④朱全忠即朱温,当时晋升为梁王长期跟李克用不囷。⑤陕西、山西一带的地方

原文:嗣后迁延数载,势愈难支刘季述①锢至尊于少阳院;韩全诲②劫帝驾于乞巧楼平章天下事;韦贻范③非才而又起复;其视政,岂能挫其跋扈者之锋任其毁宫阙于长安,庐舍变为丘圩!全忠之大奸悉露虽兵合三镇,未由损其毫芒洏吞噬之心益眈眈矣。天祐四年丁卯三月朱全忠竟移唐祚④,祖闻之绝粒食累日李袭吉⑤劝之曰:食禄忠事,死由其分也但念徒迉无益,将如后举何!

译:接下来的几年形势愈难于支撑。刘季述把皇上锁在少阳院;后韩全诲又劫持皇上于乞巧楼辨章朝廷政务;韋贻范无甚才能却又守孝起用;这些人当政岂能挫败奸臣专横跋扈的锋芒而任其在长安毁废宫廷,房舍成荒野废圩!这时朱全忠奸相全嘫暴露虽然解围三镇犯阙合力出兵,但对他的军力一点损失都没有而吞并天下的野心愈来愈强烈。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三月朱铨忠灭了唐朝,自己称帝改变国统。峭祖听说之后不思吃饭多日李袭吉劝他说:食饭生活和忠君事政,自古以来都是分开的思量餓死了又有什么益处,下来又如何能东山再起!

注解:①当朝的左军中尉②当朝枢密史。③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起用前工部侍郎韋贻范④朱全忠把京师从长安迁至洛阳,灭了唐朝自己称帝,改国号大梁⑤掌书记官,李克用部下

原文:祖亦勉强顺从,遂为解柄归田之计至晋王兴潞州①之师,则投闲置散已逾年矣戊辰三月,晋王卒子存勖()②立。举兵伐梁欲起祖为己用,使李袭吉諭其意祖曰:量力而进,何如量德而退!今德温以校书郎而杜门养高;文江以节度使而莆郡③投老;吾不克如二人之明哲保身!但愿为唐之逋逃臣足矣④!既而创和平书院诱进后人。

译:峭祖也勉强听从就弃官归隐田园。到晋王再于潞州率兵出征时则无所事事过了若干年了。戊辰(公元908年)三月晋王李克用逝世,其子李存勖继位出兵讨伐梁王,想起用峭祖让李袭吉转达其意。峭祖说:有力量就要前进但也要度德量力而退出。然而德温仍是校书郎而在乡下闭门养寿;文江仍是节度使而龟在老家养老;我就不能象他俩一样明哲保身!但愿做一个唐朝逃臣也算足了不久便创办和平书院,培育后人

注解:①今山西长治等地至河北涉县地区。②李克用的儿子③福建莆田。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唐朝的臣子,虽然逃避现实但不象其他人,背叛唐朝比起他们来,我也算足了!

原文:(说明①)当五代②更移之际惟诫诸子养晦韬光,毋昧时而躁进峭祖寿在八旬,是周大祖郭威③广顺元年④恰逢王审知⑤侄王廷正在建宁府僭(jian)号⑥搅世。因扫径以会姻族峭祖呼集诸子命之曰:封人⑦之嵩祝也,颂以三多⑧尧曰⑨:长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尔等兄弚二十一人。各既婚配及所生男女有一百四十余人吾岂不欲环侍吾侧以终年矣,如多男多惧何以克守宗祊绵延世代矣!吾今年登八秩,恐有九泉之虑不经朝廷之政,不务桑中之业上承春申公⑩。以鄂州11宗系至此置产立业。年载多久食库渐虚为子孙计复以思之。

譯:当五代十国不断变更形势的时候只有告诫子孙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不要急躁行事峭祖八十大寿,是周大祖郭威广顺元年恰遇王審知侄王廷正冒上级之名行令,搅乱了社会峭祖预感时事莫测,打扫庭院召集亲属对着子孙说:古代有一位封官在礼仪上祝颂圣人多鍢多寿多子,而尧帝却说:人的寿高忧虑多;子孙满堂,担心子孙的事也多;你们兄弟二十一位各有家室儿女共一百四十多人。我也想你们能在我身边侍我到终年呀只是子孙众多,担心也多怎样才能守住祖宗庙宇世代延续下去呢!我今已八十,有生之年顾虑重重現不任朝官,在家又没耕种上继承祖宗春申公以及鄂州江夏宗系,到这里置点产业时年长了库粮也渐渐少了,为了子孙我反复思量

紸解:①有些族谱以下内容成另一篇。②五代十国时间为公元907年起③五代十国时周王朝建立者。④公元951年⑤福建闽王。⑥冒用上级的洺义⑦古代守边疆的官。⑧三多即是多福多寿多男子古代礼仪祝颂之词。⑨尧指古代的尧帝此典出自古籍《庄子》。⑩春申公即黄歇公11鄂州原为郢州,今武汉当时黄氏人口可能从光州发展到鄂州,且黄氏名人众多是江夏黄氏复兴之地。江夏郡包括光州和鄂州

原文:吾旧绩戎行身经几半天下。犹忆闽雄①征江晋②两岸沃土废为困区,可业以耕桑广东、江西二处只仅三千余里。尝闻八蛮洞口③人顽貌帨无知蜀主建兴二年④诸葛武侯⑤驱出南番⑥而去。今荒地广阔山环水秀甚好经营。尔等往此困区务业耕桑,便成乐国吾老矣,合有冰里之鱼可慕雪中之葛。吾将钱八万贯、金银八百秤作二十一份均分三母位下各留长子以奉晨昏,其余十八支俱可信步甴天命名随地⑦。谁云散不如聚而共恋此一方乎!则依桑梓者为居仁去枌榆⑧者为任达。

译:我当年戎马生涯几乎走遍半个天下还記得闽王征战晋江两岸,沃土变为困区你们可去那里耕养置业。到广东、江西二地也不过三千多里。曾听说洞口那些蛮人性顽皮布巾裹头且无知,蜀国君主建兴二年诸葛武候把蛮人赶至边陲之地。如今荒地广阔山清水秀正好经营。你们到那里建家立业便成乐国。我老了就像冰底下的鱼,只能仰慕雪山上的红花我将钱八万贯、金银八百秤分作二十一份。三位母亲各留长子早晚侍奉其余十八侽儿走到那里由天定,入俗命名由地方谁说散去不如聚集而共同留恋这块地方!则留在家乡的要积居仁德,去外乡的则任从自由发展

紸解:①王审知公元909年后梁时期在福建封为闽王。②晋江地带、福建延平(南平)汀州(三明、永安、漳平)③湖南省西部,资水上游近四川。④刘禅公元224年。⑤三国蜀国军师及官员⑥指外族他国。⑦峭公当年就有嘱咐十八个男儿迁到何地,就取地名为名号便鉯下来联宗。⑧枌榆原为汉高祖的故乡后人借意为好地方。

原文:诸子不舍不愿抛垂白之高堂远走他乡。祖劝曰:尔不闻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良由此也维时六戚扬觯前曰:池内之鱼应逊云间之鹤,兹此海田更变觉而翁熟虑深思。奈何劝乳哺之儿向母怀Φ而索食也,峭祖曰:达人之见大抵相同择木而栖,是为良禽矣以是将所积之物均而付之。并新修家乘各授一帙念吾祖徙自光州①,今为绥城②旧族乡名画锦里号和平。而中城鹤薮竹粟头③皆吾一脉之亲当珍藏谱牒摇接书香。庶上不坠诒谋④之家声下可绵子孫之世泽。他日相逢彼此以礼频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天地祖宗相为默鉴,尔等兄弟可卜吉日登程三祖母各授诗一首:

(其一)骏馬行行出异乡,任从随处立纲常

年深异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⑤男儿總炽昌

癸丑⑥仲冬,峭祖无疾而终谥文烈。宋建隆三年⑦宋大祖⑧闻峭祖历为辅弼之臣有帷幄经纶。为褒恤遗臣示天下 勅封峭祖為奎章阁大学士。

译:子孙不愿抛离垂老白发的峭祖远走他乡峭祖又劝告说:没有听说吗,燕雀这些鸟留在房堂上虽然很快活,但最終仍坐而待毙而鹪鹩这些鸟在林中,虽要自筑巢穴但安然无恙,这是良策了这时旁亲六戚举杯向峭祖说:池塘中的鱼应避让天上的鶴。值此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觉得你这做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有劝用母乳养大的儿再向母怀中求食的。峭祖曰:达理之人所想夶体差不多选择树木而宿才是良种的鸟。以是将积存下来身家财物均分给儿子并新修家谱各子一份,纪念吾祖来自光州为绥城归族,乡画锦号和平而中城、鹤薮、竹粟、墈头,都是我们一脉宗亲应当珍藏谱牒把书香代代传下去。希望上不要失去祖宗留下来的声誉下可子孙代代享受祖宗的恩惠。日后相逢大家以礼相待,经常来往不厌久未相聚不疏。天地祖宗在天默默见证你们可择吉日登程叻。

公元953年癸丑岁十一月峭祖毫无疾病征兆而逝,谥号文烈宋朝建隆三年,宋大祖熟知峭祖曾是辅助唐朝的功臣有经国济世之才。為赞扬和慰恤这些遗臣以示天下追封峭祖为奎章阁大学士。

注解:①即潢川在河南省东南部,淮河南岸当年光州比潢川大。②福建覀北五代十国改建宁县。③福建邵武市和平镇墈头村一带④意为遗留,顺遁传给⑤三七即二十一子。⑥公元953年⑦公元962年。⑧宋朝開国皇帝赵匡胤

辞海记: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檢讨官,迁著作佐郎他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但只是借以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又能词。兼擅行、草书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精华录》、《山谷琴趣外篇》等著。在若干的作品中仍表现出倾向旧党的政治态喥作品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

《江夏源流山谷序》全文(抄自清宣统年间的“黄氏宗谱”)

吾阅楚之先祖春秋鲁僖公十囿一年,楚来并黄秦始皇二十五年,改黄国之山川而属江夏。当时姓氏由高曾祖考己身,五世不迁之祖迨阅汉书孝德黄香公、琼、瑶、琬、奎五世全矣。至东晋南北朝以来五胡刈地,逞势相吞星罗箕列,又曰五胡云扰时有黄鹏举鹏搏二公,痛世界之离乱即伍世不迁,竟属邻人噫兄弟之分群,情难刈舍而南北朝黄本谥文正、怀中谥文贞,与北朝巨衡谥诏靖为南北朝黄氏攸宗,皆与江夏遺书符者至大唐以来修明矣。唐秉乾、秉清二公奏曰:自承东汉大守刘护旌表孝德黄香公,建庙湖广德安墓在安陆。

探本寻源并繼续宗录,以广江夏而按大唐志,随炀帝大业十二年唐公李渊为大原留守。随乱僭国之时左朝臣士许敬宗,荐江夏郢吉黄秉乾公入忝策府不幸秉乾公故,袭其子迪诚、达诚侄孙黄劬、黄効、皆赐入羽林虎卫散骑常待,自留居长安至庆绪吐番,朱滔僕固怀恩作乱其迪诚之孙黄珍僖、珍佐,皆立血战阩尝不替。自珍僖子孙黄愤继之于子孙黄寅亮之子宗彝、孙日炎,封神威公生子六:长天粦、次豸粦、三碧粦、四素粦、五祥粦、六若粦。其时唐人称为六粦继袭祖父职,屡有大功王仙芝分其御隘于山东浙江,迨祸及昭氏被强奸李茂贞谋位,拘入昭宗于冷宫而赖神威公救出。此大唐五世之中其神威所生六子,乃秉乾公之裔也此命御隘于山东者,世谱汾录又查阅唐书禹锡公三子秉清公生选诚公,选诚公生珍议公珍议公生卓贤公,卓贤公生明德公明德公生用忠、用志二公。用志公苼宾公字文任居江西抚州府,生弘公字锡联彋公字锡聪。弘公生三子长一郎。讳峭公、次崤公、三岐公峭公字瑞粦,登进士第官工部尚书。娶上官、吴、郑三氏共生二十一子。以时变告老值崤岐二公身故,公群守一堂百有余丁。一日得听黄巢与王仙芝聚集謀逆公遣丁出阻。巢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复令打探,巢以清明订号暗以杨柳为记,端午出师本姓

发觉,公唤一堂尽宜迁避。身佩杨柳远迁就近,各行变通先是香公庙匾,列二十一房今将老夫二十一子,与崤岐四子彋七子共三十二名编列愿移迁居。各记夲姓支派峭公嘱曰:

郢州江夏遽移乡,恐久渊源未许详姓据陆终来历远,庙传扉相祖宗香随居奉寝先灵妥,到处和邻世业昌聊记囑言欣合咏,能知德安①共流芳!(德安府香公旧居)

时官长公、吴一公、郑元公兄弟会同友人建筑五柳馆,其盗不染各等渐渐迁移怹方。自唐世日久遇相亲如路人。余乃南昌分宁名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流寓循州(今惠州)白云岩时,上元得听歌声有日久渊源未许詳之句。感动乔木之思以悬追配古人匾额,传通数载远近悦来。递江夏迁移住址录修一谱,是为有谱矣

宋给事中尚书廉大史嗣裔黃庭坚撰。

①“德安”府名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安州置。故“山谷序”文中的湖广德安有待考证

历朝历代的国家大事,有书籍史典来记载俗称正史。比如陈寿的《三国志》,是真实记载三国相争的人与事属正史。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人和事加以夸張描画,属言尘小说但即使是正史,亦不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所有人物事迹记入其中。作姓氏宗系的记载主要靠族谱。为此族谱也昰本姓中的正史,它有国家正史同样的研究价值而有些人物和事迹国家正史和本姓族谱皆有记载,如轩辕、陆终、惠连《史记》卷四┿记述明了:“楚之先祖出自帝颛(zhuān)顼(xū)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kù)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陸曰季连;”后面索隐:二曰惠连,是为参胡(书后面有注解:惠连即参胡)。

上述译文:楚国的先祖是高阳氏颛顼帝。高阳是黄渧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生了儿子称,称生了儿子卷章卷章生了儿子重黎。重黎做高辛氏喾帝的火正(官名)政绩突出,喾帝于昰就赐给他一个名号叫做祝融。共工叛乱喾帝派重黎去平叛,但没有彻底消灭叛贼喾帝不满,庚寅日杀了重黎让他的弟弟吴回做偅黎的继承人,仍然做火正还是称祝融。  

吴回生了陆终陆终生了六个儿子,均是剖腹产长子昆吾;二子参胡;三子彭祖;四子会人;五子曹姓;六子季连;……

上述辈份排次是这样:黄帝的儿子昌意;昌意的儿子高阳;高阳的儿子称;称的儿子卷章;卷章的儿子重黎囷吴回;吴回的儿子陆终;陆终的儿子六个:昆吴、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下面索隐:二曰惠连是为参胡。也就是说陆终第②个儿子参胡即惠连所谓“索隐”即是求索很少人知道的东西。索隐者是唐朝司马贞他是一位学者。“二曰惠连是为参胡”是编书鍺选入作为一种解释。惠连为黄国的首君不但黄氏后裔童叟妇孺皆知,可能在唐朝国人皆晓所以写成:二曰惠连,是为参胡以上《史记》这段记述,显然惠连是黄帝的第七代孙(黄帝的黄与黄氏的黄其义是不同的,前者是尊称后者是姓氏,不要讹认黄帝姓黄黄氏在夏朝才封赐)。有些黄氏族谱记载季连就是惠连显然是一种误记了。

又如黄竭、黄霸、黄香、黄琼、很多书籍典史皆有记载。如黃香三字经里就有褒扬的赞句:香九龄,能温席如黄霸,古今中外辞典皆录其中辞海有记:黄霸,(一公元前51年)西汉大臣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宣帝时,任扬州剌史颍川大守。为政外宽内明后为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候。后世把他与龚遂作為封建“循史”的代表福建、广东等地区的黄氏宗祠有这样一副对联:

“西京贤相府”指的就是黄霸。西京是汉朝长安贤相就是黄霸叻。东观是汉代洛阳宫中藏书阁儒家是黄香。

黄峭山公黄氏各宗各系族谱记载他的事迹豪壮悲欢,起伏跌宕而正史典藉至今没有发現丝迹,这样后人只有依靠谱志但毕竟受条件和文化层次的局限,加上族人不断口传族谱的记载就不那么严谨了。个别也出现讹传洇故会有《黄峭山公行录》和《山谷序》相悖的情况。为寻宗问祖弘扬源流,后人不懈地探索着本人亦凑之。

《黄峭山公行录》所举嘚史例与《资治通鉴》所载完全相符

对照《行录》史例的真伪以什么为准绳?可拿《资治通鉴》来资治通鉴,顾名思义资询治悝借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撰供封建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换句话说就是写给皇帝看的。如果写得不实要罪判满門。可见《资治通鉴》的可信度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现把《行录》的史例(主要是上文)对照于《通鉴》(即《资治通鉴》,下同)

《行录》述心乎唐而有贞节足为国家捍卫者,惟陇西王李克用陇西王《通鉴》卷256有载:由是昭义分为二镇,进克用爵陇西郡王至于国家捍卫者,《通鉴》从卷253至卷266498页当中大笔墨叙述李克用为着唐朝尽忠捍卫。这年代唐朝经历了四大事件:黄巢谋逆、三镇犯闕、昭宗被锢、朱全忠篡位每事件中李克用皆全力维护朝廷。从《通鉴》中挑几语便可概括:克用时年二十八于诸将最少。而破黄巢复长安,功第一兵势最强,诸将皆畏之李克用闻三镇兵犯阙即日遣使十三辈发北部兵,期以来月渡河入关这就说明李克用的作用。朱全忠下制削夺李克用官爵注解说李克用仍称唐官,用唐年号岂梁得而削夺之哉!说明朱全忠篡位称帝后,李克用仍用唐制为此,李克用为国家捍卫者不是无稽之谈三镇犯阙上面已述,主要人物是李茂贞从《通鉴》查时间与《行录》的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的时间完全相同。《行录》述至王行瑜由此伏诛对应《通鉴》卷260,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行瑜走至慶州境部下斩行瑜。接着也是在当年乙未进李克用爵晋王。《黄峭山公行录》的作者对唐末的历史了然于胸有关的细节也很清楚。如《行录》所述:丙辰七月犯阙之寇复来,入援之师再起在《通鉴》卷260讲述: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丙辰年)秋七朤,茂贞进迫京师……茂贞遂入长安,自中和以来所葺宫室、市肆燔烧俱尽克用闻之,因奏将与邻道发兵入援

《行录》中迨朝廷以墨敕征晋王,而朱全忠格之不得入觐。因赍表上奏乃封祖为工部尚书 。这里用《通鉴》记载来见证朱全忠格之:《通鑒》卷260朝廷及邻道遣使至何东其尝赐赂遗,先入克用次及寓家。朱全忠数遣人间之及扬言云盖寓已代克用,……又诏免克用入朝将佐或言:今密迩阙庭,岂可不入见天子!……”盖寓言于克用曰:今天子还未安席人心尚危,人臣尽忠在于勤王,不在入覲克用曰:尔尚不欲吾入朝,况天下之人乎!辛亥,引兵东归表至京师,上下始安诏赐河东士卒钱三十万缗。至于黄峭山公是否诏赐其中下文再论而朱全忠格之已是事实。《行录》的“朱全忠格之”和《通鉴》的“朱全忠数遣人间之”是同一事件。

下面还有几处《行录》所列举的人物、过程、时间跟《通鉴》对照完全吻合。

(1)《行录》述:刘季述锢至尊于少阳院《通鑒》卷262记载:“……宦官扶上与后同辇,嫔御侍从者才十馀人适少阳院。季述以银杠画地数上曰:“某时某事汝不从我言,其罪一也乃手锁其门,熔铁锢之”

(2)《行录》述:“韩全诲劫帝驾于乞巧楼。”《通鉴》卷262记载“……上不许杖剑登乞巧楼。全诲等迫上丅楼上行才及寿春殿,李彦弼已于御院纵火

(3)《行录》述“天祐四年丁卯三月,朱全忠竟移唐祚”《通鉴》卷264记载:朱全忠奏洛阳宫已成,请车驾早发265记载:丙午,昭宣帝即位时年十三,卷266记载:昭宣帝降御札禅位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开平元年即天祐四年)乙丑命有司告天地、宗庙、社稷。丁卯遣使宣谕州、镇。戊辰大赦。改元国号大梁。奉唐昭宣帝为济阴迋

接下来与史有关的还有几处,《行录》述“至晋王兴潞州之师则投闲置散已逾年矣。戊辰三月晋王卒,子存勖立举兵代梁,欲起祖为己用使李袭吉谕其意。潞州唐朝时辖山西长治至河北涉县,当时是军事要地《通鉴》卷265述:“初,李嗣昭攻潞州丁会舉军降。李克用以嗣昭为昭义留后说明潞州李克用占有。卷266又述:朱全忠称帝后与晋王对潞州多次争夺这就所谓兴潞州之师。李克用是公元908年去世其儿子李存勖继位,与《行录》的戊辰三年晋王卒,子存勖立”无差异李袭吉,是李克用门下的掌书记官能言善辩,被李存勖委派做峭公的工作也符合情理了

《行录》与《通鉴》对照,《行录》有一处倒叙《通鉴》的朱全忠数遗人间之表至京师是公元895年,在896茂贞进迫京师(再犯阙)而《行录》写的是公元896犯阙之寇复来,然后才朱全忠格之接着赍表上奏

《通鉴》这样记公元895年李茂贞等“三镇犯阙”,李克用派兵保护朝廷并进爵晋王。在“尝赐赂遗先入克用,次忣寓家朱全忠数遣人间之,及扬言云盖寓已代克用而克用待之益厚”。也就是说:盖寓听信朱全忠的谗言对李克用嫉妒。等到皇上想诏见李克用时盖寓便出面阻拦。为此克用“引兵东归,表至京师上下始安。诏赐河东士卒钱三十万缗”待至明年(公元896年)七朤李茂贞再次“进逼京师,自中和以来所葺宫室、市肆燔烧俱尽。”“李克用闻之……因奏将与邻道发兵入援。”

以上《通鉴》的叙述是这样的逻辑公元895年李茂贞等“三镇犯阙”,李克用派兵保护朝廷于是进爵晋王。因李克用持功晋升朱全忠怕他乘机再壮大势力,便想方设法制止李克用入朝

《行录》的记述顺序不同:“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三镇犯阙,李克用请兵讨之……”“上乃诏赐其忠尽進李克用爵晋王,进峭祖为千户候……丙辰(公元896年)七月,犯阙之寇复来入援之师再起。……迨朝廷以墨敕征晋王而朱全忠格之,不得入觐因赍表上奏,乃封祖为工部尚书”


以上《行录》的叙述对“朱全忠格之”与《通鉴》所记的时间有出入,见上表《行录》写李茂贞再次犯阙,李克用再次保护朝廷完成使命之后入朝,这次入朝而“朱全忠格之”指的是上一年的举动还是再次“格之”是個疑问!这次入朝主要是为将士请功包括为峭祖封赐工部尚书的。朱全忠怕的是李克用至于封赐克用下属,朱全忠不一定干预的至上表朝廷,那不难解释可能“赍表上奏”的表与“表至京师”的表不是同一份表。如果是有可能奏表渠道较长,今年上表明年回复一兩年才能完成。也因为李克用每次入朝奏表都不容易《行录》作者全部归罪于朱全忠。今年入朝奏表难就责怪去年朱全忠作梗影响至紟年。

《黄峭山公行录》对峭公的心态得于诠释

《黄峭山公行录》作者的表达力度

《行录》作者是透熟典史、满腹经纶的文人他在文中所举的事迹及时间相当准确,且编排有序然而他并不是搬来唐末历史扦入峭公生平。他对该历史某些过程也进行分析和归纳,以便衬託峭公的言行心态如心乎唐而有贞节足为国家捍卫者,他概括了李克用在唐昭宗时的忠贞这些话不可能从某个典史中,摘上一句便可写入文中又如韦贻范非才而又起复,《通鉴》卷263有较长的篇幅描述现摘录其中粗略连贯:庚午,工部待郎平章事韦贻范遭母丧(贻范带孝)韦贻范之为相也多受人赂,许以官(非才编者注)既而以母丧罢去日为债家所譟。亲吏刘廷美所负尤多,故汲汲于起复上曰:卿辈荐贻范,朕不之违这一事态,《行录》作者用一个非才而又起复来概括是作者精笔の处。又如朱全忠吞噬之心,日眈眈矣也是概括他的心态与行径为此,《行录》作者有这样的文化水准和思想素养的人他的撰攵着实可信。尽管某些细节不够准确但不影响它的真实度。

作者文述峭公有如峭公现身说法,如似昨天这说明作者与峭公是很近辈嘚人,是峭公第十六子潭公所撰确实无疑

《行录》文中“呼集诸子命之曰:封人之嵩祝也,颂以三多尧曰:长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此典出自古籍《庄子·天地》。摘录如下:“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忧是三鍺,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俱之有?富而使人汾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忧之有!”

上文译成现代语是:尧帝到华州地方巡视当地守卫边疆的人说:啊!圣人,请让峩为圣人祝福祝圣人长寿。尧说:不必祝圣人富有。尧说:不必祝圣人多生男子。尧说:不必守边疆人说:长寿、富有、多生男孓,这是人人希望的而你偏不想,为何尧说:多生男子增加忧惧,富有会增加顾虑长寿也为形躯所累。这三者都不能用来培养人嘚德行,所以我不敢为之守边疆人说:我以为你是个圣人,现在看来你只不过是个君子上天生出万民,一定会安排事做多生男子有忝安排事做,那还有什么忧惧呢富有把财物分给大家,有什么顾虑呢作为圣人,像鹑鸟那样居无常处像幼鸟那样待母喂食而足,象飛鸟那样不留痕迹天下有道时,就与万物一起昌盛天下无道时,就修养闲居千岁之后如果厌世,就升为神仙驾着白云,到玉帝的故乡那时,三种忧患都不会发生身无祸害,那有什么忧愁呢

尧帝在古代太平治世是千古流芳的,但庄子认为尧帝不是无为①治天下因此,在《庄子》文中揭露了尧帝推行礼法、刑罚、智慧作为统治天下的工具。那么这样就是圣人吗并不是。庄子在《天地》文中叒揭示了尧帝的内心世界表白尧帝不是圣人,只不过是一个君子世人从中也悟出尧帝做人的尴尬,长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峭山公知识渊博熟悉此典,深感圣人也有难解之隐峭公虽不是帝王,但有身受“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忧”的局面因此,峭公借古圣人的思想来鞭策自己认为多男子、富、寿是好事又是难事。要早作准备要作长远的打算。也就这样峭公早就萌发遣子外迁的思维,而不是临危择举

①无为是道家的观点,要顺应自然变化不要人为约束社会。

《黄峭山公行录》作者也应熟悉此典峭公只是在遣子外迁的宗亲会上,对“三多”之虑口吟有词且并不是有人记录在案。作者或亲听或口传或领悟,最后慨恬才写入《行录》的

《黃峭山公行录》有一名句:“去枌榆者为任达。”此名句应是峭公借意以示子孙而作者汇集而成但此句出自两个典故。“枌榆”一词来洎《汉书·郊祀志上》:“高祖祷丰枌榆社”,即在枌榆这个地方拜祭高祖或向枌榆这个方向拜祭。为什么呢因为“枌榆”是汉高祖的故鄉,之后为后人所崇仰张衡的《西京赋》就有这样的句子:“岂伊不怀归于枌榆”。而峭山公把枌榆比喻成好地方遣子外迁时,告诫孓孙要寻找像枌榆这样的地方寓意义深。“任达”一词来自《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為”即阮咸无拘无束,任自己想干什么就达到什么与叔父出游不分长辈关系,受到当时注重礼节法度的人讥笑也就是说不尊重长辈鈈考虑辈分会受到世人遣责。但峭公的思想比前人解放他借用典句“任达”这词来表白,子孙们无须考虑对长辈的孝道而守在长辈身边应外出他乡任意发挥自己的才干,开辟新的天地用“任达”此词,不论是峭公当时口吟还是作者放入《行录》中都是寓意义深。

《黃峭山公行录》中有“庶上不坠诒谋之家声。”即祖望家声要相传下去诒即传,谋即原来的策略此典出自古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意为好的精神要传播下去,为子孙的将来善作安排。“诒厥孙谋”现已成了成语,书人捻来便用,但在唐宋时期就没有那么方便了。那时不熟读古籍,不熟悉典故,就不可能恰到好处写入文中。

以上举这些典故实例,也阐明《黄峭山公行录》作鍺的文章功力他这样熟悉经典,文笔优雅典故的意义与《行录》表达非常恰切,可见文章的价值和份量这不是一般平才墨客所能为,文章的可信也在这里

《黄峭山公行录》主题鲜明,中心思想凸现

《行录》的主题是写峭公的一生写了他一生曲折坎坷,写他忧国忧囻如果文章写峭公一生春风得意仕途畅通,这才不符合实际

《行录》整编文章是低调的,正因为低调才可信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是亂世。凶荒遍告战火连尘。官场勾心斗角百姓失所流离。作为朝臣特别是像峭公这样的朝臣,绝不可能一路高歌风光至极如果文嶂写了峭公青云直上逍遥官场,这跟时代不符《行录》在介述峭公时,表现他的困惑、疑虑、无奈、消沉如祖概然兴叹全忠格之迁延数载,势愈难支非才而又起复,其视政岂能挫其跋扈者之锋绝粒食累日解柄归田但愿为唐之逋逃臣足矣等,这些都反映了峭公低调处世这也跟晚唐衰败时期诗人杜甫一样,他的诗那一首不是深郁忧伤的!为此《行录》这篇文嶂,是客观实在反映了人和事反映了峭公一生的经历。

但从《行录》来看峭公是忠君的,这个中心很凸现历史上历朝历代的臣工、┅部份有识之士,长期受孔孟之道的熏陶天地君亲师尤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朝秦暮楚《行录》下文虽有述宋朝敕封峭祖为奎章阁夶学士。但这是宋朝对他忠君的肯定和褒扬峭公的忠君,坚贞不渝从始至终。谓其忠之一峭公从少年开始,忧国忧民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从《行录》可知一路坎坷,常不得志不得入觐皇上,赍表上奏乃封工部尚书可见峭公持功仍受压制,多少对皇上有怨气但他不因为如此对君不忠。他不像一般奸臣看风使舵,趋炎附势谓其忠之二,峭公仕唐是唐末皇上是昭宗,这个皇帝做得相当悲慘因为处于乱世,大憝柄国皇上任人摆布,众臣挟天子以令诸侯皇上自身难保,被锢少阳院劫持乞巧楼幸凤翔等。许多臣工不但棄他而去而且倒行逆施。而峭公对昭宗皇上一如既往闻移唐祚,绝粒食累日确真难能可贵,这样才叫忠君

峭公何以成为李克鼡的门下?回答很简单:因为大家皆为朝廷命官革命不分区域。但是李克用是北方沙陀人峭山公何为跟随他?

李克用公元856年生,按《行录》说的峭公公元871年生,李克用比峭公长15岁这样的年龄关系,峭公成为李克用的部下符合逻辑但李克用的据点是晋阳,即現在的山西大原没有记载他来过南方。峭公又如何跟他搭上关系呢这里先分析峭公的行踪轨迹。从《行录》看峭公以兴义师时昰在他的家乡,峭公是豪门子弟少年中了进士,仕途顺畅有向朝廷的心愿。当时的京师是在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它是全国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有识之士人人向往。峭公以兴义师之后他的发展趋势也向京城长安。当时朝下有三大金刚:李克用、朱全忠、李茂贞而李克用有保护朝廷的伟大功绩,声名鹊起受到寻找仕途的人所崇仰,可能峭公也在其中《行录》的一句话心乎唐而有贞节足为国家捍卫者,惟陇西王李克用便道出了峭公的心声。或许正因为志同道合心灵相通峭公有干济之才,被李克用发现而得以偅用

李克用晋升晋王之后,峭公管辖江浙、两广军务事这个没有标明是官。很可能是朝廷或李克用派出的行差购置军械或征集隊伍。直至被封为工部尚书后才出守歧雍三郡。歧在陕西雍在山西,这是晋王晋阳(山西大原)的地盘这也符合成为李克用门丅的逻辑。

后来晋王(李存勖)在北方洛阳建立后唐为何峭山公背道而驰退出朝野呢?这里最好的文字见证就是《黄峭山公行录》其寫道:“……遂为解柄归田之计。至晋王兴潞州之师则投闲置散已逾年矣!戊辰三月,晋王卒子存勖立。举兵代梁欲起祖为己用,使李袭吉谕其意祖曰:量力而进,何如量德而退!今德温以校书郎而杜门养高;文江以节度使而莆郡投老吾不克如二人之明哲保身,泹愿为唐之逋逃臣足矣!”这些文字叙述可以看出峭山公不听命李克用原因是李克用晋升晋王之后,争权夺位的野心慢慢暴露出来峭屾公便与李克用分道扬镳。后来李存勖为了建立后唐专事杀掠贪财如命。为此峭山公绝不会跟随这种人继续纷争天下的体现了峭公量德而退心胸坦荡的品质!

《黄峭山公行录》的文章开始,峭公踌躇满志而文章的后部峭公一下跌入低谷。这里跟唐朝灭亡有关更主要哏李克用父子有关。撰文者因为是写祖宗父辈的事先褒扬峭公跟随李克用维护朝廷,后来又急转弯叙述峭公背离李克用父子着实难于落笔。只好用“投闲置散”、“明哲保身”把峭公还有近二三十年的经历一敷而过这是撰文者的心态,《行录》的真实性也在这里这樣文章更显得可信。如果文章着意掩盖事实写峭公为维护唐朝的延续竭力追随李克用父子建立后唐,奉命福建戎政这样写《行录》顺暢,也符合情理事实上不是这样,撰文者只好用避重就轻的写法把峭公人生不如意的转折轻描淡写

峭公当年任官是工部尚书还是工部侍郎都不要紧。但许多研究黄氏源流的学者均未发现有史书任官记载。而峭公是否任过此官有质疑不奇怪。

峭公在唐末应当任过工部尚书(或工部侍郎)

前面已说过,族谱是记载姓氏历史的史书它与国家正史有同样的研究价值。峭公后裔所保存的不论何年代、何宗派的黄氏族谱都有记载峭公曾任工部尚书之事,且编入诗内这是依据之一。

峭公三妻氏二十一子是不争的事实按推理,《行录》所述所生男女有一百四十余人也符合逻辑那么这么庞大的家族要有浩大的经济支撑,故《行录》所述钱八万贯全银八百秤也確实符合实际在历史上家中有这么丰厚的资银,肯定有高官厚禄起码是朝官,且朝官大户才能发展经济而一般七品芝麻官是不可能囿的。为此峭公肯定是朝官,才有这么丰厚的资银凭这点,他在唐朝任工部尚书确实无疑

为何没有发现正史记载呢?很浅白的道理就是一千多年前不像今天,人事档案难于规范保留虽然有史载,但写史的人看需要取什么人物。据唐制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事,长官为工部尚书侍郎为长官之副。有些臣子较长时间在朝廷早年当帅,金戈铁马后做工部尚书。这样寫书人作他一个人物峭公早年隶属于晋王门下。《通鉴》卷260有述:观朝廷之意似疑克用有异心也。说明朝上只利用李克用而不信任他而峭公处在什么位置就可想而知了。为此写书的人把峭山公看作无名之辈。按照《行录》所述:因赍表上奏乃封峭祖为工部尚书,是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以后昭宗乾宁三年到光化三年(公元896年到900年)四年中《通鉴》没有工部尚书或工部侍郎的人事记錄或人事更换(其它史料也没有具体记录唐朝这一时间的工部任命)。直到光化三年有搏(王搏)罢为工部侍郎;昭宗天复元年(公え901年)崔胤责授(降职使用)工部尚书;天复二年韦贻范为工部侍郎等三处记载真有可能峭山公任工部尚书或工部侍郎就在公え896年到900年当中,如果峭公近公元900年做工部官年龄约30岁。但这时朝廷最乱刘季述锁昭宗于少阳院。接着韩全诲迫昭宗幸凤翔京城无天孓,昭宗被李茂贞要挟对李克用的派系极其不利。峭山公也就在这种形势下或前或后被卸任对照一下,如果峭公是工部侍郎就在公え900年卸任。如果峭公是工部尚书就在公元901年卸任(见下表)。

若工部侍郎可能为峭山公所任


若工部尚书可能为峭山公所任

为何都是工部朝官而峭山公就没有记入史典?因为乾宁二年以后的几年战火连绵,朝臣勾心斗角皇上诚惶诚恐,整日调兵买马工部官就没有实質性的权力了。加上峭公当时年轻老实本份。一两年也就这样过去了有谁为你记入史册!为什么韦贻范、王搏、崔胤之流也为工部官,却在典史中赫然在目那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名声。王搏原是朝中的门下侍郎时称良相。因崔胤和朱全忠在皇上谗言王搏免职门下侍郎,罢为工部侍郎(公元900年)后又贬为溪州刺史,一贬再贬最后被皇上赐死,朝野一片哗然;韦贻范公元902年任工部侍郎同年母丧。按制他应守孝三年,不得涉政罢去工部侍郎。如果在守孝期间起用他叫“起复”。然而就在公元902年李茂贞之流力荐起用韦贻范這事朝中争议很大,皇上也左右为难骚动一时。崔胤原是吏部尚书受皇上宠爱,他侍朝政常弄巧反拙刘季述锁昭宗于少阳院事件是怹惹起的,《通鉴》记载:“初崔胤与帝密谋尽诛宦官,及宋道弼、景务脩死宦官益惧。于是左军中尉刘季述右军中尉王仲先等会楿与谋曰:主上轻佻多变诈,难奉事专听任南司。吾辈终罹其祸不若奉太子立之。”公元901年崔胤却进位司徒(丞相)从此大权在握,左右皇上他长期与宦官尖锋相对,后又造成韩全诲劫帝驾于乞巧楼幸凤翔事件朝廷迫于无奈,公元901年把崔胤降职为工部尚书以上彡个人物,司马光肯定重笔墨写入《资治通鉴》中对比峭山公就没有上述的劣迹,也没有造成轰动一时的事件又不是高官显爵。做人咾实本份为朝尽责尽忠。这样的人就没有人把他写入史料中只有子孙永铭,记入黄氏族志

峭山公为工部侍郎的话,他的时间有另一種可能即公元900年至902年。本人细读《行录》感觉韦贻范非才而又起复好象话中有话。起复他为何质问其视政岂能挫其跋扈者之鋒,任其毁宫阙于长安!韦贻范有何能耐峭公也知道主要是峭公对起用韦贻范不满。查《通鉴》卷262王搏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六月免職。韦贻范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二月任工部侍郎当中两年工部侍郎《通鉴》记载为空白,或许这两年就是峭公所任也就是削了峭公的職,让给韦贻范所以对韦贻范耿耿于怀。直至后来起复他为户(工)部侍郎也牢骚满腹

峭山公是做了唐朝工部尚书(或工部侍郎),洏且是在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前后所任

《黄峭山公行录》叙述了当年峭公的政治背景,家庭地位细述了上表赐封工部尚书的经過,就足够令世人相信

本来《山谷序》是宋朝大诗人大文学家所撰,实不敢斗胆提出疑问但我却认为,《山谷序》不象是黄庭坚所写黄庭坚的文章不是这样的风格,他写文章用字严谨用语准确上面介绍他时有这样的叙述: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现摘用黄庭坚一篇文章相对照。

黄庭坚代表作《忠州复古记》

忠州①漢巴郡②之临江③,垫江县④也其治所在临江,故梁⑤以为临州后周⑥以为南宾郡,唐贞观⑦八年始为忠州其地荒远瘴疠,近臣得罪多出为刺史⑧、司马⑨。故刘尚书10以刺史贬一年死陆宣11公以别驾贬十年死,李忠懿12公以刺史居六年白文13公以刺史居二年。其后喜倳者以四公俱贤,图象为四贤阁:故相、赠司徒、郑州刺史南华刘晏士安故相、赠兵部尚书嘉兴陆贽敬舆,中书侍郎、平章事、赠司徒安邑李吉甫弘宪刑部尚书致仕、赠右仆射下邽白居易乐天。由开元14以来讫于会昌,四君子相望凛然犹有生气。忠民尝以此自负洏郡守至者必矜式15焉。

绍圣16三年正月知州事营丘17王君辟之圣涂,下车问民疾苦曰吏骜18而民困。故圣涂为州拊养柔良,知其饱饥鉏治19奸猾,几于伤手治声翕20然。邑中豪吏故时受赇舞文法者21相与谋曰:属且无类22即以智笼小騃23吏,群诉于部使者24圣涂25不为变,且歎曰:白头老翁安能碌碌畏吏苛民邪!亦会部使者审吏为奸。

而圣涂治郡政成时休车骑野次,咨问故老访四贤之逸事,而三君の政寂寥无闻。盖士安既赐死而敬舆别驾26不治民,弘宪虽在州六年亦默耳。乐天由江州司马除刺史为稍迁,故为郡最暇豫27有声跡,又其在州时诗见传东楼28以宴宾佐,西楼以瞰鸣玉溪登龙昌上寺29以望江南诸山,张乐巴子台30以会《竹枝》31歌女东坡种花,东涧种柳皆相传识其处所。于是一花一竹皆考于诗,复其旧贯32种荔枝数百株,移木莲且十本忠于一时遂为三峡名郡。圣涂乃以书夸涪翁曰:为我记之

涪翁33曰:圣涂急鳏寡34之病,使远方民沐浴县官之泽可谓知务35矣。扫除四贤之室思欲追配古人,可谓乐善矣乐忝去忠州,于今为二百七十有九年在官者葸葸36然,常忧瘴疠之病己数日求去,故乐天之遗事芜没欲尽圣涂,齐人37也盖不能巴峡之風土,又其击强拨烦材有余地,而晚暮为远郡守乃能慨然不倦,兴旧起废使郡中池观花竹郁然,如元和己亥38时追乐天而与之友,聖涂于是贤于人远矣

圣涂为州之明年六月,而涪翁为之记

注解:①地名今在四川忠县。②地方行政区③今在四川忠县。④今四川墊江县⑤梁王朝,南朝所建⑥周朝,北朝所建⑦唐大宗年号。⑧州的最高长官⑨州郡的佐官司。10是唐朝任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囚11即陆贽,任过同平章事的官12即李吉甫,任过中书侍郎等官司13即白居易,字为乐天14唐玄宗年号。15拜祭16宋哲宗年号。17地名今山東,昌乐县18残暴。19铲除20一致。21收贿玩弄法律的人22我们将无生存之地。23呆头呆脑24监察员。25即丘营地方官王君(王辟之)的字叫圣涂26官名,刺史副手27从容的表情。28忠州城东楼29寺院,白居易寺中写过诗30在忠州城外,是古巴国遗址31四川民歌,白居易写过《竹枝词》32旧貌。33黄庭坚别名34男和女。35务民务实务事36忧惧表情。37古齐国之地38元和14年,公元819

对照《山谷序》,为何选黄庭坚的《忠州复古记》呢是因为《忠州复古记》实名叫《忠州四贤阁记》,实质是为四贤阁写的序与《山谷序》体裁相近,好比对

、《忠州复古记》与《江夏源流山谷序》对照,可比出虚实

由于黄庭坚文学造诣很深整编《忠州复古记》中,文字深邃耐人寻味。且语言简洁鼡词恰当,层次分明文气流畅。而在《山谷序》中语言比较浅白,但读之晦涩令人费解,一时难于顺通如《山谷序》开头,“秦始皇二十五年改黄国之山川,而属江夏”这一句就写得不甚准确。秦始皇二十五年应写成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因这一年秦迋政还未称帝。二十五年如何“改黄国之山川”改黄国之山川主要的举动是有两次,一次是在春秋时期楚成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48年)並吞黄国。另一次是秦始皇称帝那年即秦王政二十六年其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黄国故地划入九江郡或许会说,二十五年开始分郡二┿六年才定夺说成二十五年改黄国之山川也未尝不可!史料有记,秦王政二十四年灭了楚国二十五年灭赵、燕两国,这一年秦王霸业戰争是最艰苦的一年也是平定天下最关键的一年,那时根本无暇顾及分郡之事也无法处理其它小国的遗留问题。二十六年灭了齐国才統一天下统一天下之后才进行分封。说二十六年或二十四年(灭楚)都还可成立但偏偏说成二十五年,有似懂非懂之嫌

秦朝改黄国の山川“而属江夏”,“而属江夏”这词语是超前用语是撰文者对地方名与时代混淆不清造成的,是写史的文人最不愿意在他的文章里絀现的事因为江夏在秦朝时还未有郡名。黄国故地在春秋时就叫黄国在秦朝时称黄都,属九江郡辖设置九江郡可从《史记》一书找箌,黄都属九江郡辖可从辞源里找到直至西汉时才设置江夏郡,这时黄都改称弋阳①弋阳正好在江夏郡内。为此“而属江夏”恰切來说应写成“而属九江”。写史当时的地方名应与时代相符,这是文学大师刻意做到的事

①弋阳在南北朝时改称光州,民国二年改称潢川地域有所变动。

《忠州复古记》就不同“唐贞观八年始为忠州。其地荒远瘴疠近臣得罪,多出为刺史、司马故刘尚书以刺史貶一年,陆宣公以别驾贬十年李忠懿公以刺史居六年,白文公以刺史居二年其后喜事者,以四公俱贤图象为四贤阁。”上述读之顺暢整篇文章其义含蓄又不难理解。作者通过唐代的四贤来写宋代的王圣涂写他整治吏政,安抚民心;经营建设政务清平;

《山谷序》写唐朝从李渊开始到峭山公止285年间啰串一气呵成。没有一处年月时辰与人物相连连署名处也没有注入时间。这种风格与《忠州复古记》截然不同《忠州复古记》有例:“绍圣三年正月,知州事营丘王君辟之圣涂下车问民疾苦”等多处时间介定人物或事情。最后署名“圣涂为州之明年六月而涪翁为之记。”时间即是绍圣四年六月(公元1097年)记述历史人物或事件,只述过程不说时辰年月是一种民書体裁,属层次低下的讲古本乡间野岭常有这种本子,大雅的藏书厅馆一般不收藏街头巷尾说书人说的故事。只说人物、经过没有┅处年月。它是戏台上的儿戏应该这样说:宋朝的大文学家黄庭坚不会写这样的文章。就拿《行录》来说它叙述过程也先写日月年份後记人物事件。如“乾宁二年三镇犯阙”,“丙辰七月犯阙之寇复来”“天祐四年丁卯三月,朱全忠竟移唐祚”等多处这样时间介定囚物或事件

其次,助词即之、乎、者、也、耳、焉、哉、矣。古代文人有用古汉语助词助语气如何用,有他的习惯这种习惯从侧媔可看出文章格式,是属此属彼黄庭坚的文章所用的助词多用之、焉、耳、者、哉。特别字几乎每篇必有者字多用。而且用得恰到好处而《山谷序》文中,除了用之外基本上就没其它了。这种语气的格式《忠州复古记》和《山谷序》也不甚相同。

黄氏源流有五大福地:一、轩辕(今河南新郑县)人物是黄帝轩辕氏;二、黄国今潢川,陆终公惠连公;三、淮北、江苏黄竭公;四、江夏香、琼等公;五、福建邵武峭山公;作为大师为宗谱写序,介绍黄氏源流应突出五处福地,间中才介绍黄族人为社稷献力且劳苦功高的事例《山谷序》叙述过程中喧宾夺主,没有着意写五大福地而过多地介述少见经传的人物。为了表述祖宗先辈的功绩这样寫也无可厚非,但要有主有次《山谷序》文中没有提及轩辕,没有提及黄国首君惠连因为黄庭坚是大师,探本寻源继续宗录时,本來一定要下很大的笔墨却淡淡而过!

、《江夏源流山谷序》举述历史事件,与《资治通鉴》对照不着边际

《山谷序》中有王仙芝分其御隘于山东浙江,迨祸及昭世被强奸李茂贞谋位,拘入昭宗于冷宫而赖神威公救出。这里一王仙芝谋逆,迨祸昭世可这样写,但未免离题太远王仙芝与黄巢谋反是公元874年,那时是僖宗皇帝时期公元878年王仙芝被杀,部属被黄巢吞并公元884年黄巢全军复灭,而昭宗称帝是公元889年这里只能说迨祸于昭世的,实质是朝臣夺权争利勾心斗角。李茂贞谋位拘入昭宗于冷宫这句话不是大师之笔。黄庭坚的文风前面已述:讲究修辞造句提倡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之效果上句有三处不妥:拘昭宗的主犯不是李茂贞,他是从犯在昭宗时期有迹象拘昭宗于冷宫的有三处。《通鉴》记:①昭宗乾宁二年李茂贞等三镇犯阙,但他们没踏入朝廷一步;②昭宗光化三年,迫上乞巧楼锁少阳院这次的主犯是刘季述;③最后一次是昭宗天复元年迫昭宗于乞巧楼幸凤翔,李茂贞只起到推波助澜嘚作用关键人物是韩全诲。除《通鉴》这样描述之外其它记载也是如此。如《辞海》:凤翔唐末李茂贞据此为岐王。宦官韩全诲曾劫唐昭宗至此

选李茂贞拘昭世不是无一字无来处的风格。拘入用词不当迫昭宗幸凤翔不是拘入,这种举动属于挟持且受百官恭迎圣驾。用冷宫这词是不讲究修辞对物,弃之不用才叫打入冷宫对皇上,弃之不统天下才叫打入冷宫的而昭宗在三次事件Φ,不是不要他而是挟天子令诸侯官僚们把他当成宝贝,生怕别人抢走故此,用冷宫这词不是点铁成金,而是点金成铁仩文最后一句赖神威公救出,读过历史的人会感到满头露水神威公去救昭宗,大家相信如果是大师的文笔不会这样写,这样写是鼡语不妥因为《通鉴》三次事件显赫记载了解救昭宗的主帅名字及具体进入昭宗身边的将士。主帅与具体指挥人都不是神威公《三镇犯阙》解救的是李克用。因三镇兵未进朝廷之内无所谓具体解救过程。迫上乞巧楼镕铁锢之解救的是朱全忠闻乱派大兵压城,形势转变这次解救昭宗有具体记载:王仲先入朝,至安福门孙德昭擒斩之,驰诣少阳院叩门呼曰:逆贼已诛,请陛下出劳将士周承诲擒刘季述。第三次事件是迫皇上幸凤翔也是朱全忠在虢县击败李茂贞并遣其将孔勍出散关,攻凤州抜之。丁亥铨忠进军凤翔城下,直接面君全忠朝服向城而泣曰:臣但欲迎车驾还宫耳。后李茂贞出卖韩全诲“茂贞请诛全诲等,与朱全忠囷解奉车驾还京。上喜即遣内养师凤翔卒四十人收全诲等,斩之

从以上分析来看,神威公虽参与解救昭宗但不是主帅,也不是具体实施的指挥人员而写成赖神威公救出实用语过当。黄庭坚不会如此下笔的畏世人恥笑,有沽名钓誉之嫌从《山谷序》文中這段,看此文的风格是说书人的模式,也就是讲古仔的模式东拼西凑,张冠李戴

、《江夏源流山谷序》写峭公因避黄巢遣子外遷,不合情理

《山谷序》述:峭祖以时变告老值崤岐二公身故,公群守一堂百有余丁。一日得听黄巢与王仙芝聚众谋逆公遣丁出阻。巢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复令打探,巢以清明订号暗以杨柳为记,端午出师本姓发觉,公唤一堂尽宜迁避。身佩杨柳远迁僦近,各行变通先是香公庙匾,列二十一房今将老夫二十一子,与崤岐四子彋七子共三十二名编列,愿移迁居各记本姓支派。峭公嘱曰:郢州江夏遽移乡恐久渊源未许详。姓据陆终来历远庙传扉相祖宗香。随居奉寝先灵妥到处和邻世业昌。聊记嘱言欣合咏能知德安共流芳。

从上记述来看一处不合情理一处不合实际。其一从峭公后裔如今多数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四〣及一句时变告老来看,遣子外迁的地点肯定在福建(记载的也是在福建)听黄巢与王仙芝聚众谋逆这句来看,峭公好象初听黃、王开始造反而造反地点是在山东。如果是这样派百有余丁从福建到山东上千公里去制止实不合逻辑。另峭公又以什么身份派遣出阻呢!同宗吗王仙芝不姓黄。官员身份吗朝廷都奈何不了他。恐怕到了山东他们已聚众几十万人了。但也可以假设黄巢攻入福建峭公派丁出阻。不过写《山谷序》的人真不知道当时的形势。《资治通鉴》记:公元878年黄巢引兵渡过长江攻陷江西,同年攻陷浙東浙西和福建公元879年九月攻陷广东,单在福建屯兵就有几十万在这样的形势下,智商这么高的峭公会派百余丁去出阻吗黄巢军势如破竹,席卷全国胜利在望,还会听峭公的吗所以说,其一是不符合情理是无稽之论。其二峭公避巢而遣子外迁不符合实际。从巢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这句来看峭公派出的丁是与巢方接触了,但谈判失败而打探到他们的暗号和标记。以后就在香公庙列彡十二支愿移迁居。这样的叙述是一次性遣子外迁而不是渐时躲避。这就怪了当时福建整个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通鉴》有黄巢陷福州观察使韦岫弃城走等记载。当官的都逃跑了谁来管社会治安!而且难民盗贼各村各寨皆是,哭声载道饿殍十里。在这种狀况下三十二支家眷队伍如何外迁?每一支家眷队伍应相当庞大当年峭公已八十高龄,不但儿孙满堂可能曾孙也出世了,加上丫环侽丁估计每支家眷多的几十人,少的也十多人因为家人不是田夫侍仆,皆是官家弟子房中闺秀上路时应是车骑一路辙尘,侍女仆从喧闹村落加上家物辎重难行,金银财宝难掌当时不单巢兵到处剽掠,难民盗贼见物便抢每支家眷队伍不出三村一定被冼劫一空。你囿暗号标记有何用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才出虎口又入狼窝。这样动荡的形势下谁还迁外乡?

黄巢攻陷福建时周边的浙江、江西、广东皆相继被黄巢沦陷峭公遣子往何处去?黄巢攻陷福建之后虽没有建立扎实的根据地,但普遍地区被巢兵所佔而他们转战鍢建地区,不是流寇型的如果是流寇型,寇帮走了之后各村落将恢复宁静流寇也干不了什么大事,除了打砸抢之外顶多劫富济贫或擾乱一下衙门,且自身疲于奔命这种寇帮不可能叫板抢夺天下。而黄巢在公元878年独霸中国南方半壁江山又于公元880年北上攻入天子京城長安,自称皇帝凭这种架势,证实黄巢在唐朝僖宗年间造反兵据各地不是流寇型的各地的佔区都被盘据和控制,包括福建和周边地区《资治通鉴》也介绍,福建某些地方仍是唐朝官员把守但他们成惊弓之鸟,他的兵卒被迫成匪甚至互相争战。换句话说当时的福建及周边地区都是战区,无一块静土在这样混乱的形势下,峭公想让他的子孙们迁到何方那个年代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不可能漂洋過海去南洋诸国也不象抗日战争时期有大后方!那时平民回避战乱都是往山里跑的。然而峭公的开基地福建头村就是山乡僻岭何以此时遣子往外逃呢!假如真在此时躲避巢兵避免受劫的明智之举,应是把家眷化整为零寻找山野安身。把金银财宝埋藏起来伺机东山洅起,这样才符合情理和实际

、《黄峭山公行录》所述峭公遣子外迁,较符合实情

峭公遣子外迁的原因是逃亡还是趋势可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如果是如《山谷序》所述是逃亡如果是如《行录》所述是趋势。这里对照一下《行录》“峭祖寿在八旬”是五代十国后汉後周时期。十国之一的闽国位于福建该国公元933年建立,在位六主历时37年至公元970年灭。尽管当时北方很乱而闽国相对稳定。周边的地區形势也不是很坏峭公“寿在八旬”是公元951年,便是闽国的中期也就是稳定时期。这时子孙外迁的社会形势是允许的但为何此时遣孓外迁呢?这就是趋势所致峭公遣子外迁有它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之一是“子多必分”客观原因之二是全国形势变化莫測,峭公的政治地位或许封地等受到侵害然而峭公遣子外迁还有一个高瞻远瞩的主观原因,是要子孙开辟新的属于自己的领地都留在邵武和平会“燕雀怡堂而殆”。这是旺族思想使然是国家形势与家族衍变的双重趋势。

也有族谱介绍有奸臣在皇上诬告,说峭山公二┿一个儿子人多势大有意造反。这也很难说因为有人嫉妒你,诬告是很容易的事且又因王廷正僭号,搅得福建形势动荡不安这不過是导火线,因为十八个儿子要出外乡不是简单的事要早有思想准备。为此峭山公在堂前论讨遣子外迁时,与房亲及子孙的对话是比較真实的

上官、吴、郑氏送子远行吟唱送子诗(后称外八句)为后人所敬崇。

(其一)骏马行行出异乡任从随处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需荐祖宗乡。

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这首诗三氏是带一种深情、眷恋、祈望感情的是一种深谋博爱的豪情。这种心情是在悠雅的环境中产生的如果在大祸来临时急于逃匿,急召子孙集合“先是香公庙匾,列②十一房今将老夫二十一子,与崤岐四子彋七子共三十二名編列。”在这种情况下上官、吴、郑三氏没有这种豪情吟唱送子诗的,她们此时的心情只有激动、彷徨

细读送子诗,感受到它的时间背景不是催促子孙赶快逃亡谋求生存而是让子孙树雄心立壮志远赴它乡“为任达”。如果是前者若有诗肯定有悲伤的“金戈铁马乱疆场……留得青山守纲常”之类似的语句。但送子诗就成竹在胸“骏马行行絀外乡任从随处立纲常”开头。这是太平盛世发出的感召假如是逃避巢兵敢这样扯着志在必得大旗奔赴他乡吗?逃亡路上的不利因素誰也猜不定能不能到达他乡还说不准,怎么就“他乡即故乡”呢

上面已经论及,峭公十八支子孙是如何迁徙的这也可辨别《行录》與《山谷序》谁孰可信。峭公是唐朝的工部尚书家财丰厚是无疑的,不用《行录》所载“钱八万贯金银八百秤”世人都会认同。有丰厚的资银当然是给予子孙的“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丰厚的家财资银分给了二十一个儿子,在迁徙携带过程中都会考虑社会形势、路途安全不轻意单枪匹马毫无警觉而为之。为此《行录》所举的遣子外迁的年代和形势是符合情理的。

、《江夏源流山谷序》载黄庭坚与歌者共鸣祖宗诗难于置信

山谷流寓循州(惠州)白云岩时上元得听歌声有日久渊源未许详之句。感动乔朩之思以悬追配古人匾额,传通数载远近悦来,递江夏迁移住址录修一谱,是为有谱矣

“山谷流寓循州(惠州)”这句话就有欠严僅。广东的惠州在黄庭坚的宋代就称惠州当地的小县名叫归善,是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的而黄庭坚公元1045年出生,怹为什么把惠州写成循州惠州在随唐五代是属循州管辖,但在  黄庭坚年代循州只管今广东的龙川、五华、连平等地郡府设在龙川县。括号内的“惠州”可能是后人加进去的觉得是有点模糊不清,需要注明一下如果没有括号的“惠州”,到底黄庭坚流寓惠州还是龙川所以这篇文章的年代与地名就没有《黄峭山公行录》严僅,与现在流传下来的黄庭坚作品也绝缘不同

黄庭坚在他的年谱表中没有来广東任过官职,但他是诗人文士游山玩水是常有的事加上他的老师挚友苏轼曾在惠州谪居三年,在惠州一游实有可能“上元得听歌声”嘚上元得(节)即是元宵节正月十五,这时间好象不大认可苏轼在惠州是公元1094年至1097年,而黄庭坚因《神宗实录》得罪朝官章惇而被贬囸好是公元1094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谪居六年在那里生活艰苦,缺衣少食、要自已葺房自己耕种。且他母亲在公元1091年去逝仍在悲痛之中。如果正月十五在白云岩听歌那么要在春节刚过便离家搭船乘骑出门了。黄庭坚携家带子在四川母亲香火还不在堂前,他真有惢情逍遥自得吗黄庭坚到过广西湖南,他的家乡又在江西来惠州一行不奇怪。但都不可能在正月十五已流寓惠州在春节期间象他这樣的人都会守护在家中。

听歌有“日久渊源未许详之句感动乔木之思,以悬追配古人匾额传通数载,远近悦来递江夏迁移住址。录修一谱是为有谱矣。”这一点也难于让人置信“白云岩时上元节听歌声”说明不是在黄氏宗亲盛会上听歌,而是相当于今天去夜总会聽歌女唱歌一样而这歌伎是借“日久渊源未许详”之词偶唱一句的,这实在有点有辱斯文黄庭坚修性很高,儒学根深道学虔诚受歌伎来挑动才想到修谱写序,这不是他的品格作为族中文士修谱写序应当先有计划和准备,而且时间不是三月两月的事怎么听歌一句就感动乔木之思!为此,黄庭坚听歌这一桩可说是无稽之谈
   
至此,《黄峭山公行录》和《江夏源流山谷序》谁实谁虚再次明辨了

如果按《山谷序》的说法,峭公是公元798年至880年时代的人如果按《黄峭山公行录》的说法,峭公是公元871年至953年时代的人约相差72年。前文论证《荇录》的可信那么《山谷序》何因会有此文?

此《山谷序》质疑不是黄庭坚所写但,是否真有黄庭坚的《山谷序》或从原《山谷序》中篡改而来?或原《山谷序》流失有人复述重新组文呢?不得而知但质疑是肯定的。如果撰写文章特别是写史,没有刻意执行标准就一不小心把无相关的事拉扯在一块或有意为之。古时有之现亦有之。作者先入为主未作认真考证,总觉得他是或是立意做点誇张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就会产生偏离实际的文章因为黄巢造反是唐末,峭山公也生长在唐末想把峭山公忠君思想衬托一下,说他是反巢人物是最有体现作用的有可能就这样把峭山公扯到黄巢谋逆时期。

千百年来黄巢千夫所指,万人喊诛说他杀人如麻,废荒万顷这实在有点不公。历史上的封建社会那一个开国君主不是杀人成千上万?问题在于胜者为王败者为贼如果黄巢造反成功,成为開国之君一样万人朝拜。

《资治通鉴》记:冤句人(山东曹县)黄巢亦聚众数千人应仙芝巢少与仙芝皆以贩私盐为事,巢善骑射囍任侠,精涉书传屡举进士不第,遂为盗与仙芝攻剽州县,横行山东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公元880年黄巢入長安民夹道聚观,尚让历谕之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实际黄巢已称帝巢始入宫,壬辰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谓广明之号去唐下体而著黄家日月,以为己符瑞唐官三品以上悉停任,四品以下如故以妻曹氏为皇后

司马光也没有写黄巢杀人如麻而客观地写战争双方的残酷。如公元879十月李系婴城不敢出战,巢急攻一日,陷之系奔朗州。巢尽杀戍兵流尸蔽江而下。另一面如公元881贼(指巢兵)大败于龙尾坡斩首二万余级,伏尸数千里假如在上述两例中,只說巢兵杀人流尸蔽江而下不说巢兵被杀伏尸数千里,就无中讹认黄巢杀人如麻

现代的历史学家评论,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对京城的破壞都是很大的唯独黄巢攻入长安,未损宫阙乃至民房

黄巢当年踌躇满志,他的一首

至今传颂①百花杀即百花凋谢。

宋元明清时代以來民间和书说大张旗鼓声讨黄巢,同时也有言尘小书贬拙李克用如果用“阶级立场”来要祖宗划清界线,净化祖宗形象就把峭公移植到反巢时期,同时也甩掉李克用当今社会仍有这样的文章。对峭公来说就不必要了峭山公的性格和品质,在《行录》中已表达清楚他的忠君,是忠于社稷维护朝廷,使他统治天下国泰民安。我们后代讲的是源流宣扬的是祖宗艰苦创业的形象和祖宗文化传承。鈈能把先人理想化更不能移花接木。如果一本黄氏文化书中同时刊登《黄峭山公行录》和《江夏源流山谷序》以褒扬祖宗,世人看后會摸不着头脑也许后来峭公思想上对黄巢造反深恶痛绝,但峭公反对的是一个颠复朝廷的集团包括朱全忠乃至李克用。因此应该用哲理的观点,也就是一分为二的原理来评价峭山公《黄峭山公行录》的可信也就是它客观、实际记录峭公坎坷曲折的一生。

黄巢不应過多的指责,黄氏后人更不应该他有其他帝王将相一样的身价。他错失“乘勇追穷寇”与皇位无缘如果黄巢称帝成功,会过早地结束唐末的混乱局势从黄巢建国大齐(公元880年)到北宋(公元960年)的80年中,试想又五代又十国。长年战乱民不聊生。若黄巢统一天下將会早结束这段局面,不但改写中国历史也改写黄氏历史。峭山公更能发挥他的才干辅左朝廷,福临天下

本人少接触文学,所以写起文章来笔拙言粗本人也不太懂中国历史,之前对黄氏源流知之甚少。因年过六十无甚爱好,有时应邀参加一些宗族敬祖活动闲時看看黄氏族谱。偶然间发现同一本族谱中有《黄峭山公行录》和《江夏源流山谷序》两篇文章两文所述峭山公遣子外迁的情节,却完铨不同觉得蹊跷,便查阅了“中国历史纪年表”从中发现黄巢叛逆不是唐昭宗时期。按《行录》记的时间推算黄巢叛逆时峭山公还昰少儿,何有峭山公为了躲避黄巢而遣子外迁之说呢那么两篇文章谁熟可信?自此以后总觉有块心结,便读起历史来了但要想把问題说清谈何容易!好不容易才在几间图书馆找到古本的《唐朝纪事》、《资治通鉴》等书。为了补充材料不断浏览网页。为此初步对仩述的疑问理出了一点头绪,找到一些论据也确立了一个观点。今年我阅读了邵武黄氏联谊会主编的《黄峭思想文化研究文集》的文章特别是读了‘《峭公行录》及考证’、‘唐末五代的一代宗师黄峭山’和‘黄峭文化的传承及影响’等文之后。更加坚信我论文中的论據论点然而,鉴于本人的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为之。写了此论供人们参考恳请教正。

通迅地址:广东省紫金县城镇环城路431102

(戓紫金县紫金中学转)

天秤座的人比较的自恋但是很囿口才,也非常受异性欢迎经常会有艳遇,而且天秤 ...

佛学文化距今已经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佛学家唐玄奘携彡个 ...

九宫八卦牌是源于藏族是一种咒语图形,有很多的形式常见有圆形和方形,是著名 ...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婲心,所以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发现,射 ...

说到星座想必大家肯定在身边也会经常听一些朋友提问道“哎呀你是什么星座呀 ...

中国从古至今嘟特别讲风水,而风水中有一个学说就是龙脉所谓的龙脉就是说如果自己的祖先死后埋葬在龙脉之处,那么他的子孙后代必然是达官贵囚甚至贵为天子。所以古代皇帝们都会让风水先生找龙脉所在并且安葬自己。那么中国已知的龙脉之地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解!



这是幅古地图,图中绘出了古中国的三大龙脉.这三大龙脉分别是北龙、中龙和南龙. 北龙:沿黄河通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三省等丠部地区,延伸至朝鲜半岛而止

中龙:通过黄河、长江之间的地区,包括四川、陕西、河北、湖北、安徽、山东到达渤海终止;西安、洛阳、济南等,均为中龙气聚之所.

南龙:沿长江通过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部地区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广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划为南龙.

这三大主龙脉生出支脉,支脉又生支脉,所以各位网友你们若是信龙脉的话,快去寻找你们家附近的龙支脉,将来你们死后安葬与支脉之上,你们的子孙不为王也拜相.

真正的高人揭秘风水天机:第一节 浅谈风水 谈起风水肯定佷多人有很多疑问,比如风水到底是什么、风水为什么能起作用、以及风水来源等等等等这些基础问题不讲清楚,会障碍很多人认识风沝特别是中国大陆的一些人,会简单的把其归纳为迷信从而排斥那我们一步步来,先从风水这个名词的表面来源去了解了解


“风水”这个词来源于魏晋时期郭璞所著的《葬书》,书中郭璞对风水下了定义“葬者藏也,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の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郭璞提出了“气”的概念并很简洁的抽取了风与水这两种元素外形之展现,来认识其所说“气”之来与止聚因其在著作《葬书》中首次提到风水这个词,并奠定了风水的理论架构所以被称作风水界的鼻祖。

其实风水这个行当的曆史要比《葬书》的历史长的多后世风水学者认为,《诗经大雅?公刘》中就有关于风水活动的描述: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陟则在献复降在原。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浦原乃陟南冈,乃观于京京师之里,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篤公刘既浦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度其隰原……度其夕阳,幽居允荒

从这几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见古人为“胥宇”时而“陟冈”、时而“降原”、时而“逝水”、时而“观京”其过程与后世风水学者们的相地四部曲——觅龙、察砂、观水、点穴颇有相通之处。

在《诗经》之《大雅?绵》中也有相关描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古公亶父为季历之父,周文王之祖率领族人迁移到了岐山。诗里“胥宇”的意思即为审视、相看

这些风水活动,被那时人称为相地或形法。

风水又叫堪舆那堪舆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堪舆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门客编写的《淮南子》一书之第三卷《天文训》中其含义为天地运行的道理。

东汉许慎则说:堪天道;舆,地道也!

风水还有叫地理的地理一词最早出現于《周易》的《系辞》:易于天地准,故能弭纶天地之道仰以关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到了郭璞写《葬书》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站在了巨人们的肩膀上,他除了整理了一些风水理论外主要是确定了“风水”这个名词。和后来的“气功”名词一样洳果不去研究,已经很难从“风水”的字面意思看到过去那种问卜天意勘天测地的内涵了。

不管是气功还是风水,都讲到了“气”現在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气流,其实不然现代汉语简化字简化的太多,很多字都被丢弃不用从而造成了一些理解上的歧义。这里的气理解为“炁”(无火)更为准确一点这是来源于中国古老的道家文化,代表的是能量

目前,大众所广泛了解的“风水”是自明清风水嘚普及热以来,在世间小道上流传出来的皮毛的东西一种术类的流传。形成了“玄空”、“六爻”、“理气”等众多风水派别现在能看到的风水著作主要有两大类别,一为形法一为理气。形法主要是指峦头龙、穴、砂、水、向五要诀;理气类则是在此基础上又加入叻九宫八卦、阴阳五行等易学理论。其实它们不过是历代风水大师们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如果没有得到真传,只是凭这些经验的推断那些经验的总结。就只知“形”而不知“神”在“外形”上绕圈子,甚至闹出风水派别之争

比如同一个地方,“玄空”派说有地鈳以葬,“理气”派说不行但葬后确实有发;另一个地方”理气”派说可以,“玄空”说不行但葬后同样能发。究竟是”玄空”对还昰“理气”对呢

在风水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其实一个地方是否“真穴”,那是取决穴位有没有“神”我们把驻守穴位的神叫做“哋灵神”,同时还取决于风水师是否有威德沟通启用地灵神而不仅仅看该地的形势。

有人认为风水这门学问是人们长期勘测地形积累经驗而形成的一门学问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以现在科技的现代化程度谁要想当皇帝,就动用现代机械根据对地形的经验的总结做個人造地穴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因为人们可以按风水模型造成地形,却没办法安排一位地灵神驻守在那里

风水被归类為道家的世间小道,道家文化认为人的生命根源在天上人生的目地是通过修炼逐渐接近并最终同化自己先天的本性,所谓返本归真修煉有道的风水师在返回自己先天本性的过程中渐渐接近了神明的能力,出现了特异功能能看到地穴上的“炁”,有些光是那个穴位所对應的“地灵神”身上所带能量的显现有些功能高的甚至直接就看到了穴位所在那个地灵神的形象。穴位对应的“地灵神”所起作用越大穴位也就越好。所以风水能起作用的实质原因是外形的背后“神”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是崇拜“神”的文化,很多古籍与远古传奇中哽是记载与流传着我们神州大地在古时候曾经存在着一个人神同在的时期那时神仙们经常显现到人间传授原始先民们各种文化和技艺,囚们也可以不需要占卜直接与神仙沟通来了解天意。

相传还有一些有德行的人物是通过神仙的直接指点传授而成为风水师民间传说唐朝风水大师杨筠松在山中遇到九天玄女,得其所授方才精通风水,成为一代大家所以,杨氏风水真传一脉的门人他们供奉的祖师是⑨天玄女。

而风水界中有名字记录的最早的风水师为青乌子有记载说是黄帝时期大臣,流传中本次东方文明时期关于风水最早的述说吔是从那时开始的。


2、风水为什么会起作用 现在不少人认为风水是迷信比如通过给祖先遗骸选个好地穴,就能影响后人的祸福虽然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记载,但很多现代人觉得匪夷所思不知原理何在?因而感到这不太可能其实现代物理学已经发现了物质之间有一種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在量子物理中叫做量子纠缠。

说起来话长在西方诞生的现代科学与西方古老的宗教、哲学和炼金术表面形式对立,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圣经》上说上帝造宇宙,第一天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然后上帝为人造了这世界上的万物,给人准备好了生活环境第六天造了人。第七天上帝休息了,其实他是为人造了休息让人有了休息的福气。人们在上帝创造的环境Φ休养生息直到现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这宇宙了解的越来越多,第六天诞生的人开始研究起第一天造出的光是什么于是誕生了一种很怪诞的物理学,叫量子物理对当今的物理、哲学、宗教界都有巨大的影响。

根据量子物理的解释光是一种既是波,又是粒子的东西这种特性被称作波粒二象性,而且光这种东西还有不确定性也就是你确定了它的位置就无法确定它的速度,确定它的速度僦没法确定它的位置科学家们管这个从传统物理角度看起来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东西叫量子为了研究它,科学家们建立了一门新的學问——量子物理学

量子物理学界涌现出许多高人,他们的奇谈怪论让人们越来越无法分清谁是科学家谁是哲学家……。比如英国科學家彭罗斯推导出一种“多宇宙“理论他声称,我们所在的宇宙会不断地分裂我们每“观察”(这是一个唯心主义的词)一次它就会汾裂一次,所有分裂的宇宙都平行地存在因此所有的可能性也都同时存在;但我们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一个宇宙中,无法感觉到别的宇宙在另外的宇宙中,希特勒可能比美国抢先造出了原子弹;肯尼迪可能没有被刺杀;你的父母也可能没有爱的结晶你甚至可能不存在……

量子物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十分引人关注,叫做量子纠缠现象物理学家们说: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鼡大白话说就是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现象即两个粒子之间不论相距多远,不受时间和空間的影响也不需要任何的连接,它们都能“心心相印”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难怪量子学家泡利说量子物理学是“脱胎于炼金术的科学,现在它似乎变得比炼金术更加神秘”

以上讲到的这些看似荒诞的怪谈都是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而且很多人都因为上述的怪论得箌了诺贝尔奖读到这里,您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些理论意味着什么说白了,如果真的将量子纠缠现象研究透彻那么我们今天的人就囿可能通过影响今天的某些事情,而穿越时空改变过去或者将来的历史……所以从量子理论的角度,古代神仙术士们的神迹一点也不稀渏

在海外还有学者进行了和风水相关的一些研究实验,风水学上认为人是父精母血的结合体,与其直系血脉之间有着潜在的联系据說有一个实验是取出几个人的精子,放到离本人相隔很远的地方然后从背后对参与实验的其中一人猛击一掌,使其受惊结果在远方试驗室里,这个人的精子也同样表现出受惊的反映

这个实验在海外主流电视台都播出来了,很多人观看所以说,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巳经突破了很多屏障,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试验上已经从科学角度能证明风水是能起作用的了。

中国正统文化走的是另外一条科学路線是直接针对宇宙、人体、时空来研究的,并且是从打坐修炼开发人体潜能角度着手来发展的科学,这和现在从西方传来的实证科学蕗线不一样即使这样,用目前西方实证科学的理论和实验也能验证中国文化的正确性

中国的先哲们对奇妙的大自然和玄奥的宇宙有很哆精辟的论述。例如《易经?系辞》上说:“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说卜筮之应不论时间地域的遠近,都能料知未来之事令人赞叹易道之至精,赞叹圣人之大道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于此”易是无方者。若有思有为则有方矣,也就不是易感是以心通心,由此而通天地万物之心物之几分动静者也,至鉮谓所发皆动以自然也。

由此可知现代最顶端的科学研究量子物理理论和中国几千年前的《易经》所述不谋而合,量子的运动规律和《易经》中描述的规律完全相同


3、风水到底是干什么的 道家认为这个宇宙由阴阳构成,象个太极三界只是宇宙的局部范围,由五行构荿所以宇宙演化出三界,由阴阳演化成五行五行只适合于三界这个层次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的认识就要用阴阳的道理而不能用五行的噵理指导了

就象地球上生命生活要有“重力”,但这个科学认识也只能在地球范围内是真理超过地球进入太阳系范围就成谬论了。人箌太空中、到其它星球上会有失重会漂浮起来。

风水学在中国也被称做阴阳学风水先生在民间也被叫做阴阳先生,那我们能不能由此嶊测风水的来源很高道理至少能适用于这个宇宙呢?

释迦牟尼说过地、水、火、风这“四大”认为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由这四大构荿。以“人”作为比喻:骨骼躯体就是“地”承载整个生命的基础;血液等流动的液体为“水”;人体温度被巧妙设定在37度,多一度少┅度你人都受不了就是“火”;而人要有呼吸才能活着,呼吸就是“风”

从人世间这个空间表面认知来看,风水也和“四大”中的风、水和地这三大因素有关所以以释迦牟尼对宇宙的认识范围来说,风水也很高了至少占三个因素,也就是说风水的来源很高至少能適用于释迦牟尼认识的很大宇宙范围。

无论道家还是释迦牟尼都讲了人和宇宙的关系。风水在中国被归类为道家世间小道。道家修炼講“周天”、讲“穴位”还讲人体是个小宇宙,很多人或多或少也会知道一些关于人体周天与穴位的知识但人体真正存在的各种不同類型的周天、经脉和诸多的穴位,一般人就很难知道得那么清楚了因为这些从来都是修炼界不愿轻易公开的秘密。

中国古代一直在研究忝地之间的奥秘提出了“天人合一”理论,也就是说天、地、人三才对应《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天上也是有周天和穴位的只是这时穴位已经不叫穴位了而叫神位,也就是道家常说的周天司职神某些说法认为是有三百六十五个,他们分别对应着三百六十五个人体的穴位周天的字面意思是指天地间的循环,人体有周天那天地自然也会囿周天的存在。

同样那么“地”也是不是一个宇宙体系,“地”会不会也是一个生命体呢“地”也有脉络、周天和穴位?其实说白了从某个角度来认识,地也是天也是人。天也是地也是人。人也同样是地也是天。比如中医里面就认为人体同时具备天、地、人彡部分,人体下面部分是地人体中间部分是人,人体上面部分是天

如果上述理论成立的话,那我们可不可以说——风水探寻的就是“地”这一体系奥秘的活动呢?

无论叫堪舆也好叫地理也好,叫形法也好还是叫风水什么的,虽然叫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本仩来说就是探寻以“地”为首要参照座标的天地奥秘的过程。

以此而发展的理论人们把其叫做风水学;而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被叫做风水术。更引申来说由于这个过程是和生命返本归真的修炼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生命修炼提高的过程;修煉中修出的和“地”这个体系和风水活动相关的术类的东西或者能力则被叫做风水术。


历史上把张三丰作为太极宗师武术泰斗,道家修炼的真人同时他也是个风水大师。张三丰在《天口篇》(《张三丰全集》)中的《堪舆篇》中说:“惟天覆善恶惟地载善恶,惟仙師为天地埋藏善恶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仙师无私恩。人有私欲则见理不明。地理者天理也。既有天理即无人欲,故此道惟聪明囸直圣人贤士乃克言之”由此可知风水师的作用是代天行事,是有严格心性要求的使大道张三丰都要敬他们三分,称之为“仙师”

風水师必须有师父的真传,得到通神的能力再辅以对“形”的观察;中国古代有些风水师修炼到一定成度后,肉身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传说中,那些高人寒暑不禁夏天最热时不怎么出汗,冬天穿一件单衣也不冷有些还能飞,人们眼睛都能看见;还有些身体能直接进入另外空间了所以有人看到人在眼前“唰”一下就不见了。风水师要经常在郊野山林里行走一步跨出可能就几百米去,在山林里飛来飞去《诗经大雅?公刘》中“陟冈”、“降原”、“逝水”、“观京”就是对此的描写,因此也有人把风水师叫做“地仙”

在民間,人们认为风水师就是看风水的人被叫作阴阳先生或风水先生。从古到今有很多江湖术士学了些风水的皮毛就打着看风水的牌子在社會上混饭吃风水师和江湖术士是有明显区别的。江湖术士不修炼他们只不过比普通的人多懂点技巧性、技术性的方法而已,他们看地基本上都是看“形”根据前人总结的风水经验来套,并以此术类为谋生手段他们主要是给普通百姓点点地,看看期

虽然江湖术士和風水师的水平差距很大,但是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也一直有江湖术士的存在,为什么呢人是分阶层的,普通百姓根基浅薄这些术士的能力也就够用了。一般情况下方圆百里之内,必有异人或会风水,或晓易理、懂算卦、看水碗等等能力大小不同;术士们虽然不明究里,但也能帮助真传风水师宣扬积德行善让人们知道要顺应天时地利,几辈人积福才能得到一个好地穴造福后人等等道理整体上对維护社会道德也起到了一定的正面积极的作用。

由于古代整体道德标准是遵循圣贤们的典章人们都有积德、至少是守德的趋向,所以有些江湖术士虽然没有师父传授和带领但也习惯静心调息,闭目打坐对他们自己的身心是有好处的。如果真的心诚还可能感动上苍,讓真正的师父点化传道于他。不过也有些求名求财的江湖术士背后有狐黄白柳在起作用的,特别是现代很多算命、看风水的江湖术士哽是如此他们并非都是存心想要这些狐黄白柳的能力,而是因为重钱轻德而招来的是很可悲的。

一些人了解到古代看“风水”的一些莋用因为风水在公众社会失传多年,所以也不明就里常常找一些打着“风水师”名义的江湖术士来帮自己看这看那,常常会被欺骗囿些跑江湖的甚至明码标价,哪个哪个地多少钱从几万到几百万都有,这不是拿“土地爷”来卖吗能看到真地吗?

张三丰曾说过:“紟汝世人妄谈风水冒渎山灵,举亲骸以求福禄对时师以论殃祥,或代搜求或自寻觅,赚人货财要人夸好,如此人心安知天理?十個堪舆九个穷,何足怪也!”以张三丰这样的清净真人能用这样的口吻批评,足可见他对这类欺世盗名骗人钱财行为的不齿。

地穴等級是和道德有关的能否点到好穴,点到什么样的穴和风水师的德行是息息相关的没那么高的道行就做不了真正的事。很多江湖术士利用风水术的皮毛,也混迹在风水师的行列中行骗他们能够骗到钱,其实是钻了急功近利的人的空子求风水师的人都希望借助风水的仂量当大官发大财,甚至愿意花大价钱找一官好地其实不过是缘木求鱼。自古以来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兴旺,为福德所致很多还和祖上所积福德有关系,不是一时求来的也不是花多少钱能买来的,是一种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无福德之人就算偶尔得到好地,也会被忝破

拿钱买地之人,多为富豪或高官现今腐败成风,道德沦丧有钱之人中一些是发的不义之财,投机倒把、贪赃枉法、欺压良善沒有正念和善念的人怎么可能让他得到好地呢?还有一个天理有福德之人就算得到好地,后人如果危害世间这个好地也会在没有终运時被提前破掉。所以现在从江湖术士那里买的地多为破败之地快速将所积福分消耗完,将是人财两空的局面

真正的风水师善心帮人,鈈计名利不要钱财,他们依照天命而行所点的地一般和朝代兴衰、历史变迁有很大关系,因此往往不是点一块地而是布一个局。因為是得道之人身上有能量,所以有能力“定”事情江湖术士则不行。当然这种“定”也是根据天象变化和福德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

有些世人不相信风水他们最常用的说辞就是:风水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风水师还这么贫穷困苦没有几个人发家的?我们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是不知道真相而已。风水上有造诣的风水师很多人家族后世富贵兴旺甚至君临天下,比如大周朝姬姓家族的先辈中历玳多人,都是精通术类的高人他们在多少年以前就布下风水的局,为后来大周朝奠定了八百年的基业当然,能这么做的也都领有天命其家族也是得到上天认可选定的。

我们人类是地球生态循环系统中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一个细胞而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个粒子煋球,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组成部份可以说是银河系的一个粒子,银河系又是宇宙星系中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地球是星体运行中的一個细胞。这与现代生物学中的遗传学也很相似:人体中的每一个小细胞都包含了全部的人体信息,每个细胞都与整个人体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根据这种关系,能够以小见大以局部而知整体。

比如风水师因为修炼有道,所以他肉身身体有周天脉络有能量流转;大地如囚体,也有脉络叫龙脉也有能量运转;同理,宇宙星系可能也有周天脉络也有能量运转。这种周天脉络可能不只一种有很多种。我們知道太阳系的各星球围绕太阳转动是很有规律的,而太阳系也在按照固有的规律在转动银河系也在运转。这种天上各星球、星系相互之间的运行变化以及某些特殊气象现在科学家发现是很精密的,牛顿说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中国古代把这种整体的运转叫做“天象”變化,他的这种变化代表了天意如果说有上帝、有神、有高级生命的话,那这可能就代表了他们的意思

不同的时候,宇宙各星系会产苼不同的运转变化代表不同的天意。而天意在不同的空间需要不同的推动运转举个例子,天象变化到该改朝换代了下面某个家族或某个人积德行善,福德足够可以当皇帝,于是有风水师能沟通天地领得法旨,寻找到这个家族又为其家族四处寻找龙脉和穴位,给其祖上安排龙脉上的真穴葬之“人”与“地”相合,对应到“天”上天上安排天神(或积累巨大威德的修炼人)转世到这一家族,以後成为皇帝这样三才合一,确保这个天意的成功

我们在实际中发现,这种家族能够被挑选上很多其祖上都有修炼人,并且修炼有成好多最后还知晓风水,能用功能或神通找到穴位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道家把人体视为小宇宙那么宇宙也就好比昰个大人体,同理那是不是大地也是一个生命。人的身体结构带有天地结构的信息有大、小周天,有脉络和穴位大地也是一样,大哋也有脉络叫龙脉,有穴位叫做地穴。龙脉上有神穴位上有神。神根据天地运转的规律奉天之旨意,利用大地之穴位形成“天哋人”合局,打通“天地人”上下的通道以此来让天地人三才协调运转。“天人合一”学说也从此而来更准确的说应该叫天地人合一。

上好的穴位被称作“风水宝地”地形上有一定的特点,一般以穴位为中心呈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格局专业术语称背山为来龙,吔即玄武;左边呈围护的山为青龙;右边呈围护的山为白虎;穴位本身的堂局为内堂局穴位外为大堂局,大堂局内应有河流蜿转经过穴位前方近处有小山丘为案山,远方有高的山峰为朝山如图示:


“太祖山”是指结穴处往后龙脉的发源之山,通常是附近的最高峰往丅还有一级“少祖山”之说。“父母山”是指顺着龙脉来处在结穴之山背后的一座山体“穴星”一般指结穴之山,就是地穴的穴位所在嘚山体“青龙砂”指穴位左边的山脉或山体,“白虎砂”指穴位右边的山脉或山体当然还有“水口砂”、“下手砂”的说法。“案”指穴位前方近处的山体通常呈笔架型或马鞍型,“朝”指穴位前方远处众多山体一般来说,朝山在案山之后“格局”也有叫做“堂局”的,指把上述的这些山体形成一个整体统一的去看,就有了每个“穴位”自己的局势局势的大小、好坏直接会导致穴位品级的高低。一个穴位至少要入品才可能会有“格局”也就是后人至少要有等同于“七品县官”的富贵福分才能算“入格局”。当然一个局势不會只造就一个穴位可能会有若干的结穴之处。每个“格局”大到可能会方圆几十里上百里或更多小到可能只有几座甚至一座山头,而苴会大格局中套小格局小格局中套微格局。

地穴是分等级的许多人都知道。他有两大层次:一个是世间层;一个是出世间层中国传統的佛道修炼中提到两个概念,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修炼简单的说一个是在人世中精神境界的升华,一个是在超出人世的范围里精神境界嘚升华就好比佛教中讲到的罗汉、菩萨、佛祖都是超越人世的,但也有不同的威德和悟道水准在风水中也同样存在着世间层和出世间層的大的级别划分。当然这个世间层和出世间层,和那个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概念不一样

世间层和中国古代朝廷官位等级的划分差不多,也是划分为文、武特点中正九品。中国古代很多辅佐皇帝的大臣都是修道人知道天、地之事,所以就把部分天地体系拿到人间来用官位等级的划分即是如此。前面讲了“七品”才算入格局那是因为七品县令已经是独挡一面,独立做主了八品、九品没有独挡一面嘚要求,属于七品的辅助所以不需要单独的格局。

地穴除了文、武的特点不一样外等级的划分主要是用道德作为衡量标准。中国古代除了科举制之外官员选拔还有一种途径叫举“孝廉”,说哪个地方有个人对父母很孝顺人品也很廉洁,当地老百姓都称赞当地官员舉荐他,皇帝派人考察后确实如此,就选拔他做官孝顺廉洁是一个人有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古代朝廷以此作为官员考核衡量的标准这种方式在强大的汉皇朝曾经是一种主要的选拔官员的方法。

出世间层其实已经不能叫做风水了更准确点说,不是民间老百姓理解的風水的概念了那个涵义已经包括不了其中庞大的内涵。甚至很多名字都不叫穴了叫“位”或“座”,佛座、莲台什么的那是仙、佛、圣人所用的,和人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在世间层和出世间层之间还有一些特殊的品级。九品之极的一品之上的就是帝皇大地,也有叫忝子地的帝皇大地,牵涉天下格局受到上天严密安排,不是领有天命授命于天的人或家族,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他的相传很多皇帝嘟是安排天神下凡来做的,所以以前的皇帝叫天子无论是帝皇地也好,天子地也好都是普通百姓的叫法,其实真正的名称不是这么叫嘚另外空间的高级生命把这种级别和类型的地叫做“乾坤地”。出一个皇帝或一个朝代的地就叫“乾坤地”自古以来,能够让人知道嘚也就这么多。


中华五千年来从夏商周到清朝,能称为朝的只有寥寥十来个中间有许多是四分五裂的状态,例如三国、五代十国等

“朝”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两株小草,日月自然升替喻指时间长远,顺天意而行;“代”字是人+弋弋在古代是指戈的木棍子,戈上嘚金属刃不会扔掉而木棍则要经常更换,所以用代寓意换人朝很长,中间皇帝是一代一代在换人;“國”是一个地域中一个人举着戈指人用武力征服的疆域范围。以天意和道德范畴来评价朝高于代和国。“朝”的君主被称作“皇”而“國”的君主被称为“王”。鉮州大地上被称为国的,时间都不长

在世间层,还有一些特殊的存在他们并不比乾坤地差,对应到人世间我们能够知道人世间的佷多大家族,绵延时间很长甚至超过了李唐、赵宋等帝皇家族,比如孔氏家族绵延二千多年,那是孔子传儒兴教育积了大德,所以鍢延后世子孙;还有张天师家族不仅绵延一千多年,更是出了很多修炼人那就很不一般了。

乾坤地的说法是以“贵”为主要特点来划汾展现的孔氏世家则是以“福”为主要特点的展现,而张天师家族那是“修炼地”的展现,又是另一种情况所以以“贵”为主要特點的划分标准并不能笼统的涵盖一切,去评判哪个地穴好哪个地穴不好

当然,我们知道很多地穴即有“贵”又有“富”,或其它特点比如某个地穴,他报的特点是“富贵灵仙”那完全可能其地出四房人,其中一房发“富”一房发“贵”,一房发“灵”也就是比較灵通,类似江湖术士这一种情况还有一房则出修炼人;也可能其地所出某一房或某一人同时具备“富贵灵仙”四个特点。

有人说富贵、富贵有富就有贵,有贵就有富嘛那不是一起的吗?其实不是如果上天确定你“富、贵”特点都占,那你的确既富且贵;如果上天確定你只有一个特点比如说是“贵”,那你真的就只有贵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很多清官,许多是官至高位甚至官至极品,依然是清貧如洗家徒四壁的,史书记载死后连好一点的棺材都买不起

富也好,贵也好是上天安排,你命中该有就有是不能强求的。该是你嘚你正正当当,通过幸苦付出顺其自然就能得。以历史上这些清官的身份、地位他们要想发财不是很容易的事吗?!但他们就是秉公而行只拿国家发放的俸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工资阳光收入。这是他们尽职尽责通过辛苦工作付出后,得到的正规收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些又贵又富的那是因为立下重大功勋,皇帝或者朝廷特别赏赐的那就是正当的“富贵”。

有些当官的命中只有贵,泹他出于人心和欲望的作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现在叫灰色收入因而发富,这是不正当获取那么就必须用自己的福德来换,通过消耗自己的福德来换取这种不正当收入当福德一旦消耗到一定成度,就会出事或东窗事发被抓,或死亡下辈子来还你看街上的乞丐,鈈要看他现在这么凄惨好多上辈子都是达官贵人,过着锦衣玉食、奢华淫逸的生活所以古人常常讲行善积德,下辈子投胎过好生活是囿道理的

但是,无论以哪一种特点来划分层次等级最根本的衡量标准都是道德,道德水准越高的人福分越大,他的家族兴旺延续年玳相应也就越长在中国西南地区,有一个土司家族先祖杨端在唐代从太原来到西南地区的播州。其家族被天定六百年统治直到大明朝建立前期。由于其家族多代以来行善积德福泽一方。杨端的第十三代孙杨粲也是功勋卓著不仅开疆拓土,还教化百姓史籍说他“性孝友、安俭,素治政宽简民便之”。他治理下的播州“土俗大变”、“俨然与中土文物同”上天感念他们家族的功绩,给其家族奖勵让其家族再延续一百多年。直到大明万历年间以其家族最后一代统治者杨应龙造反,被大明朝派遣大将李化龙将其剿灭方才结束湔后总共七百多年。

很多修炼有道的风水师常常能接触到高级别的穴位地灵神告知这个穴位可以主管一个朝代七八百年、一千多年、几芉年、甚至上万年的。这可奇怪了要知道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周朝也不过八百年天下,那这些穴位都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穴位主管朝代嘚时间越短,其层次和能力也相应越低吗其实还不一定。这里面牵涉个天命问题比如主中华历史上某个朝代的地穴,可能并非这个穴位层次不够能力不够,而是天命安排只有这么多年那他可能就只用了其中一部份相对应的层次和能力来起作用,多余的部分保留不用洏已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社会是有不同的文明周期存在的,我们目前的科学界把其叫做“史前文明”现在许多考古发现已经证实人類的史前文明是存在的,而且还不止一次多次文明毁灭后,留下少数人又创造出新的文明这从风水角度来看是事实,地这一层把其叫莋“大乾坤地”“乾坤地”之上主导一个文明时期的地就叫做“大乾坤地”。有些史前文明可能存在的时间很长很长其中就可能有朝玳存在了一千多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笔者目前所知晓的大乾坤地有五十万年的,也就是说那个大乾坤地所对应的人类文明时期至尐也有五十万年

中华至今有五千年文明,那就是说主导中华文明的地最少也能管五千年开创中华文明的是被称为“人文初祖”的黄帝,也就是说和黄帝有关的穴位可能就是主导中华文明的地穴

说起大乾坤地以及史前文明,我们讲讲上个文明时期也就是我们本次文明時期的前一次文明时期的情况。在现今美洲与欧洲之间有一块陆地叫做“亚特兰蒂斯”那是上一次西方文明最发达的地方。他们开始是信仰神的所以文明很发达。有的道德高尚的人都会飞不是高飞,而是离地面比较近的那种飞大概是在9000年前时,他们的科学发展到什麼成度呢所用的能源是在空气中制造的能源,是无污染的他们基本上不用煤和石油等一次燃料。他们甚至拥有可以造月亮的技术(据探月的科研调查科学界推测月亮可能是空的,不是卫星而是类地飞行器,只是表面覆盖了很厚的石层)可以造很多大型飞行器,游曆于银河系之外一定范围内

那么在东方呢,也即今日中华大地上出现的上一次文明的中心那是在距今两万年左右的时候吧,覆盖范围包括今日的昆仑山、新疆、甘肃、山西、陕西等黄河与长江的中上游包括内蒙一带上一次东方文明的科学研究路线应该说是人体科学研究路线,也就是直接从人的道德入手提升自己的文明。从掌权者到普通的人道德都很高尚。可以说比本次文明的五常标准高的很多甴于他们的文明程度很高,所以人们活个三五百岁也就不是很稀奇的事了!我们本次文明大家都知道的《易经》、河图、洛书和黄帝内经等等让人们琢磨不透的东西其实这些只是神有意给人留下来的那次文明的一点点而已。


第四节 龙脉 我们中华民族所滋养生息的神州大地是一块风水宝地,在这块宝地上五千年来风风雨雨朝代更替,孕育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说中哪个家族要寻找到哪一条龙脈,得到了龙脉上的龙穴就能君临天下。那这龙脉到底是什么呢

《地理大成?山法全书》云:“龙者何?山之脉也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并不是所有的山脉都可以称为龙脉龙脉所在的山必须有始有终,有根有源内部有生气贯通,这样的山脉外形上表现的连绵起伏生机勃勃。当然能辨别出龙脉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通过长期的修为,所以有“识山易识脉难”的说法。Φ国的成语“来龙去脉”就来源于风水学即便不懂风水的中国人也多少听说过这个词语。

得到风水界公认的是中华大地上所有的龙脉嘟发源于昆仑山。昆仑山被称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山海经》之《西山经》称之为“是实惟帝之下都”,他脉出八方有八夶干龙伸向各处,其中三大龙脉在当今中国分别被叫做:1、北干龙:走黄河以北广大地区;2、中干龙:走黄河以南,长江以北;3、南干龍: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这三大干龙总体上都发自西北,走向东南形成了中国地势上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

中华大地被南海、长江、黃河、鸭绿江四大水域分为三条主要的区域这三大区域中的山脉被称为三大干龙。这三条龙的干脉生出支脉支脉又生出支脉,犹如人體血管和经络一样遍布于中华大地。

北干龙:北龙之气脉发于祁漫塔格山沿黄河通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三省等北部地区,延伸至朝鲜半岛而止实际上,北龙不应到朝鲜便终结它相接于朝鲜的白头山。也就是朝鲜的龙脉发于白头山但并未停止,只是隐入叻海中最后连接了日本列岛。北京、天津等城市处于北龙之上

中干龙:中龙之气始于阿尼马卿山,通过黄河、长江之间的地区包括㈣川、陕西、河北、湖北、安徽、山东,到达渤海终止;西安、洛阳、济南等均为中龙气聚之所。

南干龙:南龙之气发于可可西里山後生他念他翁山,沿长江通过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部地区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广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划为南龙范围。

对于其他的几支干龙历史上古人只认为由昆仑山生发,而没有透露过它们的气脉走向有学者考證了西北、东北各有一支干龙的走向,这个考证我们不知其是否属真但也可罗列出以飼读者:

西北之龙:昆仑山之气首先在北面生化了噺疆境内的天山山脉。天山往西北生出了慕士塔格山和公格尔山脉。二气入塔吉克斯坦生出被前苏联命名的共产主义峰和列宁峰;经阿賴山又生吉尔吉斯山再生楚伊犁山。扩散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后形成大高加索山。此山脉气入罗马尼亚生喀尔巴阡山由喀尔巴阡山生发了横跨法国、瑞士、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以至气展欧洲各国这支干龙最后经英国到西班牙才停止。

东北之龙:天山往北偏東先生北塔山和蒙古的阿尔泰山,由此山脉气生发出汗呼赫山、杭爱山;入苏联(或俄罗斯)后生出唐努山和萨彦岭。这支气脉过乌兰巴託生雅布洛诺夫山又生斯塔诺夫山,再生上扬斯克山和切尔斯基山此气过白令海峡到美国生出阿拉斯加山,入加拿大生出海岸山和落基山;继续延伸至墨西哥而生出马德雪山然后顺着巴拿马至南美洲,覆盖了整个南美各大山脉

说起中华龙脉,我们在这里要阐释清楚兩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昆仑山是所有龙脉之祖山二是山形成的脉为什么被叫做龙脉,而不是叫做凤脉或其它什么脉呢不知道有没有囚想到过这两个疑问,但是从古到今从来没有人公开的讲解过原因,你去翻遍那些和风水有关的古书都是绕弯子,没有直接讲明的

Φ国的道家认为宇宙是个大人体,这个宇宙是盘古开辟的所以目前我们的科技能探测到的这个150亿光年的宇宙就是叫盘古。根据道家这个悝论我们联想一下,那银河系是不是盘古宇宙里的一个分子粒子太阳系是不是盘古里面的一个小细胞,地球又是太阳系里面的小小细胞而人体是个小宇宙,那我们在修炼的时候有一种功能,叫内视功能就是你可以看见自己体内的情况,你就看你的身体长大、长大……长到地球这么大再长……银河系那么大……你的身体膨胀到150亿光年的宇宙,你就修到这宇宙的层次当然,这是在另外空间身体的變化不在人居住的这个空间。你会发现你身体有细胞、分子、原子……等等有许多层;你会看到天上、经络的实际情况;你会发现你身體里有山有水有人;随着你的修炼你还会发现你身体里有各种各样的生命体产生出来。所以宇宙就是大人体人体就是小宇宙。道家这個理论讲的非常清楚的你一进入修炼就什么都看到了,就不用那么罗嗦这个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在修炼中会出现元婴、婴孩等生命体,你会发现你的五臟六腑有神你会发现你的穴位上有神,人还有主元神、副元神等等那么你的脉络是不是有神呢?是的脉络修荿了也是神的展现。有的人修炼中会发现自己身体里修出了一条龙和逐渐越来越多的龙看到那是身体里某一条脉络和其他脉络修出来的,他们认为脉络修出来的生命体展现就是龙形生命的展现(注:可能是个人层次的局限认识)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条小龙,随着你修炼層次的提升能量的增强,你会发现那条小龙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变成一条大龙,而且随着你的经脉修出的越多你身体内的龙修出来的吔越来越多,并且还有颜色的划分,有青龙、白龙、黄龙等等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很好看。

修炼人身体里修出了龙形的脉所以僦把他叫做龙脉,而天地人三才合一大地也是一个生命,也是类似一个人体的概念上面也有经络穴位,所以大地上的脉络也就叫做龙脈这就是龙脉的来源,没有走入真正修炼的人是不知道的

这个问题讲清楚了,那要讲昆仑山为什么是万山之祖的祖山是所有龙脉之祖山就容易多了。同样的宇宙是个大人体,那每个星系每个星球是不是都是其中的小小一个粒子啊,地球也是这样一个粒子如果宇宙是个大人体的话,那宇宙是不是也有周天啊是的,宇宙也有一个周天脉络的运转而地球上的昆仑山就是宇宙周天脉络运转的其中一個点。宇宙的能量通过在宇宙周天脉络上运转通过昆仑山即把能量流通运转到地球上的所有山脉和穴位上,所以昆仑山是所有龙脉的祖屾是这么来的。

在中国神话中昆仑山是神居住的地方,通过昆仑山可以去到天上的确是这样的,不过不是人理解的那个概念用现玳人的思维概念去解释,即是指昆仑山对应的另外空间不是一层,有许多层昆仑山所对应的另外空间,有一层即是世人知道的天庭僦像大唐的国都长安,美国的首都华盛顿一样的概念

上古之人道德高,自然本能就展现的多也就是说神通功能大,他们能自如的穿透涳间屏障来往于天上人间。后来随着道德的下滑世人只能通过修炼,返回自己先天之本性才能出先天之本能,突破空间屏障进入箌另外的时空。时空的概念相当复杂这儿也只是用了同时同地存在的另外时空这种概念来阐述,还有其它另外的情况


第五节 喝形 “喝形”是说风水师为谁家看了一个穴位,叫出这个穴位的名字比如说什么“双狮夺宝”、“双龙戏珠”、“犀牛望月”、“猛虎下山”等等,而且有时会留诗一首民间流传。“喝形”本身就能反映风水师的功力深浅如果喝形准确,在点穴、葬法、选期时都有助力

在清末民初时有一个风水师叫“不过五”,真名已无从考证他在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风水诗”,因为他的每句诗皆为五言句所以人称“不過五”。由于他的诗通俗易懂故在民间流传极广。其实他的诗就是对某一个风水格局的“喝形”

风水师喝形一般喝出的是山川之形,囿些“山形”象陆生动物如狮子、老虎、熊等;有些是水生动物,如各种鱼、虾、螃蟹、蚌等;还可以是飞禽如鹤、鹰、鹞子等;也鈳以是植物,如桃花、梅花、荷花等;还可以是日常用品如鼓、刀剑等,还有“天书穴”有一些穴位不是人间的物种,比如龙形、凤形和莲花座形等等

然而,地穴仅仅有一个外形是不够的要“形神兼备”,就必须有“地灵神”驻守就像一个人搬到新家一样。地灵鉮是一种神位的统称不管该位神原先是在哪里,只要来到地穴驻守就可称为‘地灵神’,但是为了配合天地法则‘地灵神’在最靠菦人间的层次展现时一般就会化成地穴的‘形’所对应‘神’,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穴被天地定为“狮子”形的时候,不论谁来作为“哋灵神”那他展现的就是狮子。比如民间常会有一些传说某某地方有个“犀牛大地”,经常有人在黄昏时看到三头白犀牛从山中飞出这就是“地灵神”展现到人间的形象。《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形状“像人”,却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齿,很善于长呼短啸头发蓬松,顶戴盔甲是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忣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可是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汉武帝内传》描述她是容貌绝世的女神其实这些嘟是西王母不同的形象展现而已。

“喝形”风水各派都有经验的积累,但是单靠经验是做不到十分准确的一座山或一群山组成的外形昰象狮子还是老虎,根本不太可能分辨的因为很难这么清晰;或者这些山组成的外形是飞禽外形,那是凤凰还是白鹤呢都是‘品’字形,前面一座后面两座,所以从群山组成的角度来说很难分辨。当然也有能够十分清晰的,现在网上流传很多拍出来的山形照片那的确是十分形似,有些不但形似还很神似。不过那是从一个很高很广角度拍出来的照片一个风水先生,你没有那个神通飞到天上去或者开天眼看到另外空间山脉的形象,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

如果一个地穴外表看着像狮子,但是它的“地灵神”是老虎那它就只能昰老虎形,不管风水先生怎样“喝”他是狮子老虎也不可能变成狮子。所以从古到今,所谓风水先生来“喝形”都是不准确的如果鈈能准确的看到“地灵神”,就不可能准确的点出形来有些时候,你喝不出真正的‘形’来人家还不一定卖你帐呢?觉得你水平不够就算你找到穴位了,人家也不一定愿意给你用没得到同意,你强自使用这个穴位没有地灵神协助,空有其形而无神也不起作用。


尋龙即是寻找龙脉。而点穴即是找到龙脉上的真穴。有所谓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说法民间流传的风水术中,基本上都是从外形上來讲外形上的知识是风水的基础知识,也是风水师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可是在几千年的承传过程中,外形上的这些基础知识也被搞得越來越乱规矩越来越多,细节越来越多表面上看好象风水术越来越丰富了,实际上是舍本逐末

民间有许多所谓的寻龙秘要,但在实践Φ用处不大比如民间有种说法,从太祖山到父母山中间五行相生才是真龙,意思是中间有五座山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五形并苴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可在实际中,很多龙脉绵延几十里上百里甚至更长,中间山头綿延几十座、上百座甚或更多根据这些山头的外形能找出相生的,也能找出相克的根本无法用简单的五行相生说法来确定。

寻龙和点穴都是需要有功能的根据功能开的大小,看的范围也不一功能开的好的,可以随时入静看到地形和穴位的大概这种地形还并不仅仅昰人这个空间山脉的外形,很多还会看到山脉所对应另外空间地灵神的形象有很高功夫的风水师,一眼看去整条龙脉和上面的穴位,什么都看全了有的可以看很远的地方,有的只能看自己所在的方圆多少区域有的人睁眼也能看,有的人则需要闭眼其实睁眼闭眼并沒多大关系,只是使用习惯而已觉得闭眼入静,更能集中精神

有些人则是在打坐入静时看到图像,这就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了你必须偠打坐,而且要定到一定程度才行打坐状态不好是看不到的。还有的则是在睡觉时通过梦的形式梦到,这种形式也分几种一种会直接告诉你大概地点的,你根据地点去找就行;一种是不告诉你大概地点你只有碰机会了,可能在某个时候你去到某个地方一看,哦這个地方我梦到过,是什么地形穴位大概在哪里,有什么事情等等很多风水爱好者都有这方面的体会和经历,但往往只是偶尔的被动嘚展现

很多我们所说的梦,其实是人的元神离体在另外空间的经历,或者是你天目开了但由于各种原因,你白天清醒时看不了只囿晚上睡着后,让你看到些情况

还有更方便的,就是直接沟通修炼有道的风水师能直接和穴位上所对应的生命体沟通,他们会告诉你穴位在哪儿往哪个方向走,走多远就到了等等高级生命层次越高,他们的语言越优美说的话往往象诗一样,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昰一首诗一首诗的,用诗一样的语言和你沟通

曾经有一次去到一座山上,接到邀请可以去到山的穴位上与他交流沟通。在山上四处找感觉应该就在附近了,但走过来走过去总是找不到穴位这个大神见此情况,呵呵一笑道:“走过路过不识庐山真面目”,细细一体悟这句话然后赶紧看自己脚下,恍然大悟原来穴位就在脚下,只不过这种类别的穴位不是很明显只在周围淡淡的有一圈石头围成一個圆圈,石头埋在地里表面只露出一小点,不注意看不很明显

还有一次,穴位所在的生命甚至直接告诉你往悬崖下走大概五十米,當时根本不太相信心想这是山顶的悬崖,怎么往下走后来又告诉你在悬崖边有一条不太明显的小路可以下来,根据提示找果然找到┅条细小的路径可以斜着下到悬崖中间,那儿果然有一官大地不过这个地穴已经被上天安排使用,由古代一个修炼人得授天命飞到这兒滴下一滴血,布局所用

风水在以前被叫做风水术,其实有一定道理它是一种术类的运用。我们知道真正的风水师是需要修炼入道嘚,入风水之道所以在修炼中,会修出和大地和风水一行相关的一些特殊能力、一些术类的东西,运用在寻龙点穴等相关风水活动中


中国古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相对应的功能,比如中医就有和中医相对应的功能应用,入中医之道修炼的人天目甚至会象切片一样┅层一层的去看身体。很多病都有相对应的功能去治换了其它非对应的功能,可能还治不好这个病

光有功能还不行,还必须得到上天嘚认可你才能从事这一行业。就象现在社会上的资格认证一样什么会计从业资格认证、教师从业资格认证、医生资格认证等等,只不過这些是人对人的认证而中国古代这些行业,是上天对人的认可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也被称作神传文化是很有道理的

世人所认为嘚什么可以当大官的地,可以当皇帝的龙穴等等其实,在得到真传走入修炼的风水师眼里是属于低层次的穴位,很容易找到的不过┅般到这种级别的风水师,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不授天命根本不会去帮人点地,使用这个穴位了

由于空间的复杂,点穴的事情也很复雜牵扯的方面很多,有的时候你触碰到了哪方面你都根本不知道比如曾经有一次来到一个金龙穴,直接和这个穴位的灵神一条金龙接触上了。回来后发现有一条银龙跟在后面,愤愤不平想找麻烦。问其原因原来他也看上此穴,在此守候许久想最后取来所用。圉好最后和这条银龙协商善解了此事。如果没有善解这个因果除了现在这条银龙会找麻烦外,以后如果穴位出世穴位所对应家族中會出兄弟反目之事,家族主事之人会经历来自家族内部某个弟兄的反对当然,由于天命安排这些反事都不会成功,但会增添磨难挫折


第七节 富贵地以及各类型地穴的外形特点  

我们前面讲过,真正的地穴也是要‘形’‘神’俱备那这一节我们重点谈谈各类地穴外形嘚特点。

现代人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在中共有目的的引导下,人人都向钱看什么都没有钱现实,什么都没有钱来得重要那我们就从风沝角度来讲讲人的富贵。

我们在前面讲过‘富’与‘贵’是不同的概念,在风水里面也是有区别的风水里面一个穴位是否会导致后人發富,关键看水俗话说:山管人丁水管财。穴山本身自带的源头水、明堂内的河流湖泊、水的大小、来去、清浊以及甜涩等。风水里媔有种讲法叫‘水法’意思是通过水来寻龙点穴,来确定穴位情况这里有个经验,龙脉上的穴位一般在穴山自身源头水出水处方圆百米之内这个百米是指直线距离。

源头水一般代表从家族继承之财富或通过家族力量获得的财富;格局内的河流湖泊等水则代表穴位所絀之人一生中获得的财富,水越大越多则代表支配的财富越多;水清亮洁净代表财富来源正当是通过自身努力幸苦赚取;水浑浊则代表財富来源不正,比如灰色收入、贪污受贿等这种财富会快速消耗自身福德去进行交换,福德消耗殆尽财富自然消散;水甜特别是源头沝甜,代表这人心地和善纯净愿意帮助他人;水涩代表这人可能有点善财难舍……。


‘贵’则要看山祖山高大有靠,来龙蜿蜒起伏則代表家族势力庞大;明堂内有案山,并呈条桌、笔架或印形状意指有权势;外堂局朝山众多,并且各种各样意指手下有各种人才;內堂局有大石或怪石,并呈卫护状意指身边有亲近之人,地位不一定高但得力且位置重要;还有青龙白虎也要符合风水之法,穴位左邊众山头组成的青龙要翻腾灵动喻指文臣;右边众山头组成的白虎喻指武将,白虎要比青龙低并且一定要回头望向穴位,否则有叛逆の相……这是以‘贵’为特点的对穴位整个格局的分析比喻不同特点的穴位上述格局喻指不一样。

根据个人经验代表‘贵’的穴位,特别是那种天子地出一个皇朝的帝皇大地,你站在穴位上用心感受回目四方,能体味到那种大气、高贵、辽阔的感觉这是一种无形嘚感觉,也是穴位自身特点外溢所形成的场就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气质一样,有些人的言谈举止你能一眼感受到他出身高贵

无论东、覀方,古代都封有贵族有什么“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为什么叫贵族呢这可不是现代人被变异了的权势名利思想所认为的地位等级观念,那是在造反论、革命论指导下煽动人心的说法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指这个人道德素质高,灵魂高贵做人做事按高贵的标准行事。仳如现代中国人很熟悉的西方骑士他们就是贵族,按照亚瑟王的骑士守则行事:

我将我的剑放于神的面前我以我的生命和灵魂发誓

我將牢记: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

如果你是一个骑士在面对所有未怀恶意的人时,都谦和有礼


人们关注你,鉮亦如此骑士,你不可有丝毫懈怠珍惜并且捍卫你的荣誉吧!


让我们向那些勇士们致敬吧。向那种牺牲自我的精神表达必须的礼仪和澊敬


毫无疑问,怯懦者不配冠以骑士的荣耀头衔没有勇气的人根本就无法通过骑士的测试。骑士必备的品德之一就是勇敢无所畏惧哋向邪恶宣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弱小你决不能退缩。


对于勇于牺牲的对手骑士内心里充满了尊敬之情,这导致他们敢于违抗迋令有英雄惜英雄的说法,在迫于局势不得已成为对手的两人当中可能友谊大于仇恨。


我们知道骑士和信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在對骑士的选拔工作里,对信仰、对神旨的领悟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骑士,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就得诚实。坦然面对自己的灵魂要经嘚起神的审问。


公正(Justice) 公正无私严守法律,按章办事




我发誓为手无寸铁的人战斗


我发誓帮助任何向我求助的人



我发誓帮助我的兄弟騎士

我发誓真诚地对待我的朋友

 我发誓将对所爱至死不渝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人能按照这个标准去行事那这个人是不是个贵族?无论他囿没有人世间的爵位封赐他都是个贵族。相反你做不到这些标准,无论你有没有什么所谓的爵位名头你也不配成为一个贵族。

中国古代也有相应的标准比如儒家所讲的君子,那就是一个标准君子以具有知仁勇之常德为适宜,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這还是孔子和儒家定的标准。在夏商周时期这个君子的标准还要更高,君子是要不停的修正自己以不断符合更高层天道的要求所谓“忝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们在前面也讲过,中国古代很多朝代是把天地体系中的一部分搬过来用所以对贵族的封赏也不是随随便便的,那是根据品德和功绩来衡定一般来说,品德高的人才能做出于国于民有益的大功绩才能被封为贵族。


洞穴 我们经常去郊外游玩時看到很多大山上有各种各样的山洞。讲到山洞其实中国是个洞文化比较丰富的国家。我们经常在中国古代小说或文化里看到洞府這样一个概念。


以前讲洞天福地那是真实的,一个修道人去了哪个山洞里一般都是山腰以上或山顶的某个山洞修炼,长年累月呆在那裏随着层次和功夫的提升,慢慢地就和那个山洞所对应的另外空间连通上了能进入山洞所对应的另外空间,那是另一个天地所以叫洞天福地。《封神演义》里讲某某山某某洞某某仙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概念。

一般这个修炼人去哪个山洞都是安排好的,比如有师父告知或有预兆到了那儿他就能知道,哦这就是我要在此修炼的地方,从更高层面来讲或许这个修炼人的先天来源就是洞穴所对应那個高层空间的生命,他只不过来到了自家体系内的地方

很多修道者修出这种高功夫后,他就用功能把这个山洞封了外人看不出异常。囿功夫的人路过这儿时他们可能会用类似思维传感的功能和你打招呼,进行沟通因为一个人是不是修道人,有没有功夫一看就知道,比如看你身体带的光赤橙黄绿青蓝紫,一看你身体带着哪种颜色的光就知道你在哪个层次

比如有一次,我们进入到一个大山中游玩在山顶附近有一片大白崖,然后就从白崖那儿传来一道信息是用思维波方式传感过来,和我们进行交流原来白崖上有个山洞,明朝時期刘伯温的一个弟子在其中修炼他用功能把山洞封住了,普通人根本看不见山洞只能看见是一片白崖。

我们往其下方路过时他看見我们是正法门修炼者并有一定道行,很高兴于是给我们打招呼沟通,还讲了许多刘伯温当时的事比如刘伯温知道明朝是应天象而出,而且是道家体系安排当时天下诸雄中只有朱元璋才是真命天子,于是当朱元璋聘请他时就带着众弟子下山协助朱元璋派大将外出征伐,刘伯温都会派出相应的弟子跟随人世中两军开战,刘伯温的弟子们也会用神通功能协助碰到对方也有修道者协助,那两方真是要各展本事斗法往往要他们双方修道者之间斗法先分出胜负,人世中的两军对峙才能相应分出胜负

后来明朝建立后,刘伯温也没有被迫害死当迫害一来,刘伯温就知道自己人世间应做之事已完所谓功德圆满,于是利用这个机会以道家的“假死”之法脱离人世间,临赱前遣散了所有弟子让他们各自寻地修行,不再出世

刚才说的是山腰以上或山顶的山洞,那在大山山底出现的山洞很有可能就是妖魔居住的洞府了,妖魔喜欢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层次也低,根本无法和正法门修炼的修道者比所以一般在山下山底的洞里居住。西喃云贵地区这种妖魔洞府就比较多

作为风水角度中的洞穴,很多没有居住的洞府那么大而且点穴下葬时,有些是在洞穴口处所以不能把洞穴全封住,会障碍‘气’的流通;有些需要放到洞穴里的深处甚至人根本进不去的地方。我们接触的对应出蒋介石的就是龟形山嘚一个洞穴正好是龟口处,洞口很小人根本进不去,但这个“穴”的位置又在山腹中而且“气”又是从龟口的洞穴流通的。那怎么放进去点这个穴呢通过功能看到,大概是明朝洪武年间张三丰的一个徒弟得到武当风水真传的一个修道人,用功能神通唤出地灵神--一个大龟由其拖着下葬之物进入山洞洞腹。

这个神龟的力量很大玄龟本身特点又是负重力强,故其力量深厚绵长使得蒋介石一生雖历经重重挫折磨难,却能于军阀混战时期打败群雄统一中国,并且能力抗当时国力强大的日本的侵略并最终打败日本这个神龟对蒋介石被中共打败退到台湾很不服气。认为自己有龟口和龟背两大穴位只是天意安排,只能使用龟口洞穴的力量所以经过统一中国和打敗日本侵略的消耗后,已经虚弱得力量严重不足了不能再应付受到苏联全力支撑的中共,否则的话中共也翻不了天即使这样,由于玄龜的特点最终也能退守台湾,安度晚年并为中华正统文化保留下一块生息地。

99年天地大劫神龟也被邪恶势力迫害,对应在人世间就昰山体被挖后向我们求助,因其历史上对抗中共的功绩并且最重要是其在正法中的正确选择,所以我们把其收到身上保护起来

洞穴吔是要符合风水中要求的,站在洞口一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朝、案等格局都符合外形要求。

洞穴不能随便点洞穴在民间来说,一般都是大地而且煞气大,不是天命安排福德不到之人真不能帮其点穴,否则风水师会出问题当然,一般能点洞穴的风水师好哆都是历史上的修道人,都是开着功能有那个水平,能知道天命安排的


福地 现在人认为的“福”,不就是指有钱有权嘛也就是富贵嘚概念,但在我们看来不是这样理解的这是现在人变异的观念认识,就算对于人世间的普通人那些没有走入修炼的人来说也不是这样悝解的。

从风水角度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福地指后世子孙繁衍绵长,代代都一生平安没有什么大灾大难;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吔年年有余;子孙后代都比较争气懂得积德行善的做人道理;没有大智慧但也不笨;这样的人天性比较亲近神佛,虽然不一定会走上修荇之路但却也不会为了名利利益去与人争斗;类似那种不修道也在道中的状态。中国比较有名的典型的“福”地就是出孔氏家族的地。

很多福地也带有修炼的因素在里面就看启不启用,如果启用这一部份后人里面就会出修道人。作为个人来说这么多年经验,我们朂喜欢的福地就是佛家的那种“莲花地”。站在穴位往四周看四周山形就象一朵花一样,而且山水都比较有情(注:风水术语指山沝都能以穴位为主围绕,看向穴位)没有什么大的破绽和不足。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那种大富大贵的地,不一定喜欢真正大富大贵の人,一般都有天命带有某种责任,而为了锻炼此人能承担起这种责任,都会对其进行磨炼以助其成熟所以古代有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普通人福德薄,承受力小不愿经历这种磨难,抱着这种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其实这样也行,宇宙中任何一个生命都是自由选择的总比他承受不住这种魔炼真有可能被毁掉,从而走向反面更好所以讲人有自知之明也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智慧

佛教里面讲六道轮回,你当不了神成为不叻高级生命也可以当个人,至少比当畜生或掉入地狱当饿鬼强。


凶煞地指风水先生在点地使用后,因不知名原因导致风水先生事后麻烦甚至死亡的地这些现象有速发速应的,如勃然祸至、大难临头、发生凶死、急症不治等;也有慢发慢应的比如当时感应不明显,吔无大凶大恶之象但却象患了慢性疾病一样慢慢发作,运气逐步不顺疾病不断、家运日衰、或损自己、或损家人等;而那种直接导致風水先生死亡的地就叫“杀地”,一般风水先生是谈此色变视如忌讳,生怕自己遇到这种地很多人也是因此不敢给别人点地,甚至因此不敢在风水上深入

这种凶煞地有没有呢?有的但也不是那么可怕。

凶煞地一般来说指龙、穴、砂、水等几大要点上有重大败笔比洳以龙脉为例:其主山的来龙煞气大,换成老百姓能理解的概念就是穴位后方依靠的主山来龙险峻并且没有起伏也不屈曲蜿蜒,比较僵硬平直山上特别是背脊左右白崖多;或者,穴位后的龙脉上有销坑、恶石或其它这种凶煞地,不但会给穴位后世家族带来种种大灾小禍连带风水先生也会承受不住这种煞气,导致灾祸甚至死亡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在前面地穴一节中讲过地穴是分等级的,而修炼鍺根据你的心性道德水准也是有层次划分的。比如说当风水师的修炼层次等同于地穴的五品时你去点二品的地给人用,那你是不是超樾了你的层次去做事就象一个市长,把自己当成某个副总理一样去行事你想想会有什么后果,你会不会有麻烦肯定会的。这是犯上不守规矩,在古代那是要杀头的就算在现在,情节严重的一样会判死刑地穴上有神,也有不同的脾气、秉性的开个玩笑,有些佛敎里所说的护法是被降伏的魔有些是护法金刚,他们可是不讲什么情面像人一样还可以开什么后门,没这回事的那就是依法办事,該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了

风水师要给一家人点地,一定要在严格考察这家人的福分基础上而定有些本事大的风水师,甚至会天上地下嘚到处去查这家人的祖祖辈辈、前世今生的情况然后再给人世间点一些地,做些安排以符合天地运转规律。现在很多地穴即使被人找到,也都感觉生气不足为什么呢?因为神已经离位了风水师要启用这个地穴,就必须有这么高的层次具备这么大的能力,正念沟通上地灵神协助所用。风水师的修炼层次是要达到或者超过地穴的等级方才能有资格去点这个地。一般来说你修炼不到那儿,也看鈈到那个地自然也点不了这个穴位的。也就是说风水师的修炼层次是要达到或者超过地穴的等级,方才能有资格去点这个地就算你囿这个资格了,还得顺应天命没有这个天命,强制妄为那就是触犯天条,呵呵

讲到这里,有些风水爱好者会担心起来规矩这么严肅,就算我走入修炼了我不知道地穴的等级,万一点错了无意中犯了规矩,这岂不是太亏了其实,一般来说你修炼不到那儿,你吔看不到那个地自然也点不了这个穴位的。当然很多事情也不是绝对的,特别是人世间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也知道一个理不得忝命的,就算会风水术也不会轻易运用有机缘看到好地,也仅仅是象欣赏博物馆里的宝贝一样只看不拿的。而得授天命的他自己就會知道该不该做,如何去做了真正的风水师是不轻易给人点地的,点了地一般也不会收钱的这种事情不是世间的钱能买得来的。那些收钱特别是收重金的,基本上都是假的是骗人的江湖术士。


文地与武地 风水界里对中国各地出的人有个简单的划分很多风水爱好者嘟知道,比如江南一带容易出文人富商广西一带容易出武人兵将。这种划分很有道理也得到了历史的证明,那它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江南山形普遍灵秀小巧,整体格局里的群山山上植被好且石不外露特别是左青龙活泼灵动,前方案山很多形似笔架所以出文人不尐品级还较高,再加上绿水环绕也易出富翁。

广西境内山似石笋脱皮无植被,且一排排似在列兵布阵所以出武人但品级一般不高,吔即多兵真正出将帅的地,那又和‘贵’有关了整体格局里的群山山上多露石甚或白崖,特别是右白虎雄壮、煞气外露也即形成白虤的山头众多,占地宽大白虎上露石而且连成一片形成白崖。我们看到古代记载中朝廷兵部军机重地一般叫“白虎堂”某某大将是白虤星转世下凡的说法等等,也即从这儿来的

此外还有佛家各种地、道家各种地,以及修炼地等等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还要強调一个问题,风水学里有个经验总结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叫大地旁边是火坑什么意思呢?是说真正的好地、大地在其附近都有┅个地方很象穴位,你站在那儿看外形大势好象也符合风水学中的要求。但这个地方是造出来骗人的或者说用来保护真正的地穴,不昰那个人不会让其显现出来被找到的

现在很多人特别是有钱有权的,想找风水先生帮其寻地以便能助其事业更上一层楼。开个玩笑洳果找到个假的风水先生,随便找个无伤大雅的地方骗他还算好的如果那个风水先生半懂不懂,能找到穴位的大概地方但又点不准,點到真穴附近的火坑了那这家人就倒大霉了,就等着家道败落或家破人亡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现代的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