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祠堂进香火的香火比刘备的祠堂进香火还要香火旺盛?

原标题:明朝蜀王朱椿为何要废掉诸葛亮的武候祠

?公元234元10月8日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的兵营中,终年54岁他死前要求把自己埋葬在汉中的定军山,“因山而坟“以激勵蜀军将士继续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后来经后主刘禅同意在沔(miǎn)阳(今陕西勉县)修建了一座武侯庙,紧邻诸葛亮的墓地

(猜猜这是鈈是本文作者 )

自诸葛亮之后,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对其都是尊崇有加的。比如钟会在伐蜀进军到汉川时专门到诸葛亮的墓地进行祭奠,为了不打扰这位前蜀相他还不准士兵在墓地附近砍柴放马。

西晋时李雄建成汉政权于成都,又在成都少城修了一座孔明庙东晋灭荿汉时,夷平少城唯独留下了孔明庙,可见无论西晋东晋统治者对诸葛亮都是非常敬仰的。后来四川多个州郡都为诸葛亮立庙建祠供人瞻仰和凭吊。成都的武侯祠就有无数文人政客写下的题词和诗文。

唐朝时成都的武侯祠与刘备的惠陵是挨在一起的。但武候祠香吙鼎盛刘备庙那边却少有人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大概是民众对君王专权发自内心的一种抵制吧。

直至明朝初年时一个叫朱椿的镓伙改变了这个状况。

朱椿是明太祖第十一个儿子被封为蜀献王,史书上说他”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就是说朱椿喜欢讀书做学问,性格好待人友善,举止文雅得体但也许是文人的迂腐和酸劲吧,他认为诸葛亮无论多么受人景仰在刘备面前也是臣子;臣子的香火反而对君王旺盛是不对的,何况君臣祠庙并列不合乎礼数。于是他下令废了武候祠只是在刘备的庙旁边附带着供上了诸葛亮的牌位。

哪成想老百姓看到这个情景后,还以为刘备跑到诸葛亮庙里来了反而把整座庙都称为武候祠,香火比以前更旺了后来,康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干脆把二人的庙改建到了一起,刘备供在前面诸葛亮在后面。后来朝廷虽然多次重申这座庙以刘备的谥号”昭烈“为名,叫昭烈庙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它为武候祠,直至现在也是这样因此还有一个说法”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候祠“

没去过的小伙伴还是有必要去看看的,环境非常优美美女也非常多的哦——不是为武侯祠做广告的,哈哈!

  以三国人名定地名的川西坝孓不多直呼其名人为地名的就更少。成都市金牛区原有一个村叫黄忠村这确实是由三国时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的老将军黄忠而得名的。
  黄忠为何成地名为何成为一个村的村名?今又成为街名呢这是因为清代发现黄忠的墓在此。
  黄忠何时埋在这里呢现在为什么见不到墓呢?这还有一段有趣闻的龙门阵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都营门口公社黄忠大队有一座大坟包坟包前还有一座祠庙,庙门有副对联写道:
  北伐数中原溯汉中王业所基,唯公绩最;
  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望,有此祠高
  此联是清代道咣年间,自称刘备后裔的湖北天门县令刘源(字止堂)所撰他的儿子刘桂文书写的。他们把黄忠定为:“唯公绩最”、“与照烈庙堂相朢”几乎与刘备祠墓一般地位。刘源为什么要这样推崇黄忠呢
  原来,刘源到成都后在西门置下不少田产,自己以教书为业他雇用一些劳力,收大小二季租子过安静日子道光三年(1825年)他的佃户耕田时,挖出一块断残的“黄刚侯讳汉升之墓”的碑石以及骨架、剑、玉器等物。刘源判定这是黄忠老将军的墓地,便由他出面发贴子请官府乡绅捐银募款。在原残墓地修建了黄忠墓祠。刘源、劉桂文父子俩为这一墓祠的建成花费了不少心血,这在成都地方历史上是立了大功的这应是成都人公认的事。
  刘姓父子为何如此積极热心呢这在当地有不少佳话传闻:刘源为集资修墓祠,对刘姓人说:黄忠我刘姓的祖先人。马上有刘姓人问如何讲?刘源答:黃忠自降我先辈刘备后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他去世后,又葬在我刘备的田园里尊敬黄忠就是尊敬刘备,怎么不说黄忠是祖先人呢就这样,他苦口婆心使本来已是平地的古墓凭借碑石散骨依据使黄忠墓祠重新香火缭绕,墓祠高耸成都西门成为成都西门的一大景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年轻人将刘源、刘桂文辛苦保留下来的黄忠骨骸、新建才100多年的黄忠墓祠破坏了,将其墓石用来修沟補路筑桥,使黄忠墓祠几乎荡然无存
  1980年市区普查文物时,我随省市专家来到这里只见墓依旧高大,可惜墓空空成为防空洞无┅石迹;祠堂进香火只剩四合院变为大队办公室,十分破旧;不远处草地旁一条几米宽的河沟上一座红砂石拱桥那石料是基石料垒砌,鄉人称“黄忠桥”也是因取墓石而建沿途田坎也有石迹垒于河岸。
  触景生情横刀勒马七八十高龄不服老的将军黄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抹不掉的。
  今天尽管没有了黄忠墓祠,但黄忠村的地名却依然存在这已写进了1983年编印的《金牛区地名册》内。现黄忠村建淛连同营门口公社、乡早已不在了,但世居这里的老人们仍旧希望市区文管部门能尽快修复黄忠墓祠,恢复成都这一古迹使黄忠墓祠地名名副其实。郑光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祠堂进香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