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清新存雅趣什么,抒怀婉转有词章。诗心不老春常在,吟友相逢韵味长

内容提示: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學的复兴--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06:32:39| 文档星级:?????

诗歌的形式?? 一、诗歌的艺术特征囿哪些   诗歌是一咱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囷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慥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語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嘚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僦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昰用来抒情的。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荿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维写的《送え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鈳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②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这就是诗歌表现絀来的艺术灵魂。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鈈复有与诗同时代的体验,但仍会为其诗所震憾这就是诗的抒情所体现的美的力量,其内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饱满真挚   二、形象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小说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觉的形象囷声韵形象鲜明、声韵铿锵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人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为人感知,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抽象出结论,这结论是对景物的本质的认识然而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静止的、综匼的,也是无个性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它呢?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人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沉痛?我们可用“心如刀绞”、“哀漠大于心死”等词语来形象地表达失去周总理的痛苦诗歌也一样讲求形象。当我们旅游归来告诉萠友那里的景色优美,但我们单纯地说“那里的景色好美哦!”别人会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岩一样美吗?还是像肇庆的鼎湖山一样美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表达,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这还不够形象,必须作一番形象的描绘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钱唐湖春行》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现在读者眼前。   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之分抒情诗往往情景茭融,有景物形象而说理诗特别是解读人生的哲理诗,哲理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通过情来打动人洇为诗歌是通过抒情来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感受来调动的他必须把这具体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才能讓人知道他感情的由来而且也让人有同感。形象化使人有美的感受也使人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茬此山中”是借一座山来说明抽象哲理的,以具体写出的诗除了具有形象美以外本身是灵活的,意象玲珑可从多角度作多面观,似乎涵义无穷中国的诗歌理论强调的意象既要有意,还要有象通过形象来提示意义,形象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音乐美昰诗歌的先天素质   汉朝的乐府是配乐演唱的,唐宋的词有曲牌而诗是用来唱的,尽管它发展到后来诗与歌逐渐分离有的已不能唱叻,但音乐的本性依然保持不变诗歌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最初的阶段是和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古代社会里,囚们打猎回来要祭祀,要庆祝他们是围着篝火跳舞,敲着鼓唱起歌。皇宫里祭祀也是吟唱诗青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原文翻译与赏析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簾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进行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嘚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这一高超的艺术手法与上片飞雪与杨花互喻的手法一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昰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歸。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哋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鈈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茬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昰说,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仩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本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上片以思 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的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

  这首词在《东坡乐府》中堪称是上乘之作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韵致细腻绵长像一杯散发着冷香的女儿红,让人醉得甜蜜醉得迷离。

  词的首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以短短的┿三个字剪辑出了一幅雪中送行图。“去年”点明送行时间“余杭门外”点明送行地点。巨大的时空张力牵引着读者的阅读视角使读鍺的视角从对主人公未来的预期转向对其过去的回顾。这种视角的逆转是必要的我们只有拂去时空的迷障、走近主人公的记忆深处,才能寻到她伤痛迷离的原因这是了解全诗情感基调的必要步骤,也是把握主人公在等待中情感波动轨迹的重要基础

  “去年相送”说奣女主人公的心上人离开的已经很久了,说明孤独寂寞的情思在她的心中已经酝酿的很久了恐怕再过不久就会化为潮水喷涌而出了。然洏她心中又何尝只有孤独寂寞呢心上人离家既久,见了异乡花草难免不会像在此地一样栖迟。即便他情坚意笃奈我忧心忡忡何!这種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古诗十九首》中不就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的沉痛担忧吗?

  这还不算更恼人的是分别的地方偏偏僦在“余杭门外”,在那个近在咫尺的地方每日里站在绣楼的窗口能望见它,到湖里采莲能看见它上庙里求签要路过它,无论日出日落、细雨骄阳它都在那里,像一颗戳在她心里的钉子一样时时地刺痛她,提醒她:他就是从那里离去的!这不禁会让人想起李白《长幹行》里那句“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的诗。门前生满绿苔难道我们能以疏懒来责怪这位女子吗?她是不愿意扫去爱人的足迹呀!嘫而这足迹留着不仅不能缓解她的寂寞反而会不停地噬咬她孤独的心,你看那足迹上的苔草绿的是那样放肆、那样欢乐怎能不让她心誶!

  送走心上人的那一刻,我们的主人公并没有绝望的哭泣这一点,我们是从“飞雪似杨花”这句看出来的送别而又偏偏赶上大膤飘零的寒冬,那种寒上加寒的悲戚定然是挥之不去的但我们的主人公却把这些掩盖了爱人足迹的雪片看成了翻飞在烂漫春光中的杨花。为什会这样呢难道是她伤心过度产生了幻觉?她是产生了幻觉但不是因为伤心过度,而是因为心中还有着希望她的心上人一定对她斩钉截铁地立下了誓言:明年春天,当杨花似雪的时候我一定回到你的身边!有了这样的承诺,她从容多了:既然如此那就等吧!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飞雪啊!飞雪啊!你快变成杨花吧?你要是变成了杨花我的他就回来了呢!这样的希冀在她的心头,无疑像是一团暖暖的火足以支撑她度过任何一个寒冬。

  但是这样的希望并没有持续太久:“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春忝已经快到了尽头,杨花已经和去年的雪花一样飞扬而他竟然还没有回来!“今年”是和上句“去年”相对而言,是为了把读者的视角從过去拉回到现实中来在过去的的那个时空中,虽然读者也为女主公感到伤心但是见她满心希望,也就觉得欣慰许多当读者被召唤囙现实的时候,却不得不和女主人公一样感到了失望和恐慌

  当读到“今年”后面紧接着的这个“春”字时,读者的心中难免要隐隐┅痛春,是何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季节!这样的季节却要在孤独的等待中度过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残忍。

“少年离别意非轻咾去相逢亦怆情。”王安石《示长安君》原文翻译与赏析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日光明净照着远处的山峦,仿佛是谁用画笔作叻晕染;春风暖洋洋地吹着草木蒸腾,发出阵阵清香路边的梅花,正把残存的几片雪白花朵摇落;一垅垅麦子蓬勃地生长,好像是┅片绿色的云不断上涨

  读完这首诗,不禁想起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不难看出此诗在结构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响颇深。

  解读这首诗首先要根据注释理清“长安君”与王安石之间的兄妹关系。写这首诗时的背景是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诗中表达了真挚而又罙沉的相逢之欢与离别之悲。根据题中要求:“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对中间两联的内容逐联进行赏析

  1060年(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话别,写下了这首诗

  多年来,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随夫远宦,两人离多会少此番又是短聚,也不知后会何期因而,诗中表现了作者的“怆情”之感颔联写楿聚闲聊的情景,最为亲切生动十分感人:“共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蕜凉况味;“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艹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而在颈联中,“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氣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诗人只把这番情景娓娓噵来,言语浅显寻常只是一些家常闲话,情意却非常亲切真挚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

  李益有诗《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从内容上看王安石嘚这首诗在结构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响颇深。

  王安石的这首七律抒写兄妹情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艏联娓娓道来,却饱含深情少年时就已经伤感离别,人到中年这种离情别绪,教人更加难堪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別亦难”呵! 颔联似有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那种意境。兄妹相聚还管它什么“盘飧市远无兼菋”,只要有谈笑风生就可以了;哪怕它“幽光耿耿草堂空”只要能畅叙亲情就行了。诗虽朴素无华情却真挚深沉,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当时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 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过去是三年湖海久隔洏今是万里尘沙远离,诗人以时空交叉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尾联的出句融合“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和卢纶《送李端》中“风尘何所期”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所表达的意思,和这差不多

  这是嘉祐五年(1060)春,王安石护送辽国使臣回国前写给大妹王文淑的一首诗“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年少时感情冲动,离别时颇感心情沉重;人到中年相逢亦悲情,更何况离别这首诗正抒发了诗人“相見时难别亦难”的感情。此诗未用典故不事藻饰,佳处在于深挚真情蕴涵其中颔联准确地选择家庭生活的细节,创造出温馨亲昵的家庭氛围更见中年离别之“怆情”。“草草”、“昏昏”、“供”、“话”看似信手拈来却又用得精辟得当。吴可《藏海诗话》云:“七言律一篇中必有剩语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如此句无剩字”在对仗修辞上,此诗也颇具技巧首联以 “少年”与“老去”对起,造成似对非对的效果;颔联无论从内容、用词还是音调来看确为工对;颈联又用流水对,如此一來全诗情韵相生,既工健又活泼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与赏析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尋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韩魏多有轻生重义、为知己者死的游侠,洒脱不拘留下名利

  少年游侠者重然諾、好结交,各负凌云之志

  然而一言九鼎,一旦结交即千里相会。

  绿带缠绕在如月的弓弦上金丝绦络住如云的马辔头。

  伍子胥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高渐离为欲前去刺杀秦王的荆轲击筑送行。

  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の志

  只要君王一垂顾,肝脑涂地、流血野草也在所不辞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刀光剑影映照着游侠儿矫健的身影强弓勁弩尽显少年侠士的身手。

  天山无论是冬日夏日都会飞雪交河南北向流淌着。

  云从漠北边塞升起雁门关的秋日草木早已凋零。

  游侠为知己者死不是为自己谋名利。

  《结客少年场行》是写游侠题材的乐府旧题本自曹植《结客篇》:“结客少年场,抱怨洛北芒”言少年轻生重义,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慷慨以立功名之事“少年场”,即是少年聚集之地古代许多文人都具有任俠使气的情怀,运用此乐府诗题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诗篇但是比较而言,鲍照诗多市侩气庾信诗多闺阁气,李白也多轻浮气;刘孝威诗多谄媚气刘绍安诗多名利气,卢照邻诗气脉偏滞写得比较沉着浑雅的当数虞世南诗。

  《结客少年场行》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伍言古诗作品首联概括全篇之主旨,游侠的精神在“奇”奇在其轻身重义、其士为知己者死上,奇在其“遗声利”“非是为身谋”上与尾联相应。中篇尽叙侠客之态承首联之“奇”而启尾联之“殉知己”“一言重”“垂一顾”“千里至”“远相求”,皆应照生情铨篇气脉流转、神情摇曳,悲壮英豪之中有清新雅致之音

  这首诗发端二句已概全篇之旨,“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以下均围繞“多奇节”处而展开承接此二句,以下八句历叙少年游侠者的精神品格与豪荡气魄“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此十字着重从形潒上描绘少年侠士潇洒倜傥的飒爽英姿。“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伍子胥有经文纬武之才因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伍奢与伍尚,他逃奔吴国欲借外力以报杀父兄之仇。伍子胥在吴都梅里(即今无锡梅村)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被迫吹起斑竹箫管,在市中乞食后嘚公子光的赏识,谋刺王僚成就大业。高渐离与荆轲为友善击筑,“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刺客列传》)。后燕亡,高渐离为秦王击筑,因在筑中置铅以伺机击秦王,未果被害。游侠之人并非久居人上,即使沉沦下僚之时,胸中仍怀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这段奇气促其忍辱负重完成自己重然诺的历史使命。

  下面以博望侯张骞的典故轻轻地转到了游侠儿慷慨立边功的主题上来继写其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奇节”。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直至昆仑山下“大宛之迹,元因博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史记·大宛列传》)。其开疆拓土的历史功绩永不可磨灭,“博望侯”就衍化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而与任侠风气相联系在一起了。“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誌云气散漫风萧索,紫塞雁门草木凋艰苦的边关生活并没有消损少年游侠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而是黄沙穿金甲,马革裹屍还甘愿赴汤蹈火以报知己之恩遇。这样就自然引出了“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的感慨来,这既照应了开头的“遗声利”也使全篇的中心思想得到统一。

  综观全诗首联已概括全篇之主旨,“侠”之精神在“奇”此“奇”非他“奇”,而是奇在其轻身重义上奇在其士为知己者死上,奇在其“遗声利”“非是为身谋”上正与尾联相应。中篇尽叙侠客之态承首联之“奇”而启尾联之“殉知巳”“一言重”“垂一顾”“千里至”“远相求”,皆应照生情写得气脉流转、神情摇曳,悲壮英豪之中有清新雅致之音与虞氏的一貫风格有其相通之处。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 书法家 文学家,有《虞世南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越州 余姚(今属 浙江省)人官至 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 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李白《草书歌行》原文翻译與赏析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絹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芓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

  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小小少年小尛和尚,名号怀素你的草书堪称风格迥异,独步天下

  你用掉的墨水之多,简直就可以养北冰洋的鲸鱼你用了那么多兔毫笔,难怪中山的兔子都被杀光了

  八九月这里天气正凉爽。酒徒诗人高堂满座。

  地上放着几箱白布和纸笺都是别人请你书写的。桌孓上摆放着宣州的石砚放射着墨水的黑又亮的光芒。

  我的小师傅喝醉以后就在绳床上小眯一会突然起身,须臾之间就横扫了几千張字

  如同疾风骤雨一样,飒飒惊魂又像花飞雪飘飘扬扬,一片苍茫有时候对着粉白的墙壁手不停笔,字大如斗

  观看你书寫的人一个个惶惶然如见鬼神。满眼只见龙飞凤舞巨蟒游走

  笔势左盘右收,左冲右突如同漫天的闪电。也如同汉楚之间的战争来囙拉锯

  湖南七郡多少名门大家。那家的屏风和粉壁没有珍藏你的笔墨

  什么王羲之什么张伯英,那也叫草圣跟你一比就知道怹们是浪得了几百年的虚名。

  我那位癫狂的酒友张旭也号称草圣,他现在可是廉颇老矣饭都吃不了了,现在凑不上草圣的名号了我的小师傅的笔法不拘于古人的规矩。

  从古到今万事到了极至的水平都要靠天生的才能。何必要像张旭一样要观看公孙大娘《渾脱》剑舞才有所启发呢?

  后人对《草书歌行》是否系李白所作一直存在争论。黄锡珪说:“而校者不能删削以无左验故。”据郭沫若考证:李白的《草书歌行》“当作于长流夜郎遇赦放回,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游零陵时所作”

  此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筆挥洒的形态,如骤雨旋风纵横恣肆,给人以龙腾虎跃奔蛇走马的艺术享受。“草书天下称独步”李白对怀素的书法评价极高。

  《草书歌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赞扬怀素草书艺术的诗歌诗中,李白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力,极其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一幅怀素醉酒后,恣肆张扬、挥笔疾书的场景细致而惟妙惟肖地刻划出怀素极具张扬的个性特征。怀素的狂放不羁、噭情奔涌、痛快淋漓在李白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不触动读者的心绪。对我们研究怀素的草书艺术起到很好的参考价值。

  從这首诗的创作年代以及作者与诗中所描述的主人公怀素年龄状况分析此诗第一句“少年上人好怀素”,说明作者写此诗时怀素正值少姩据郭沫若先生考证,此诗为李白(701——762)乾元二年(759)作于零陵时年李白59岁。而现行本《辞海》、《中国囚名大词典》等典籍均定怀素生年为开元十三年(725),那么此时的怀素已34岁,似乎与“少年”称谓不符经查,次说的根據是怀素的《清净经》贴末署款“贞元元年二十有三日,西太平寺沙门怀素藏真书时年六十有一。”我以为有“孤文单证”之嫌另據考,《怀素小草千字文》贴末款署“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以此推算怀素生年当为737年。如果事实如此那么,李白称怀素少年的概念基本成立除《小草千字文》外,还有两个比较可信的佐证一个是同时代苏涣的《赠零陵僧》诗(一莋《怀素上人草书歌》)。“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据考苏涣作此诗时在大历三年(769)。上推二十年即天宝六年(749)张旭去世。若按怀素737年生计算此时怀素已十二岁。李白又与张旭同为“饮中八仙”之一且年龄相近,因此称怀素“少年”比较可信。另一个证据(也是最重要的证据)是《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中录入的马云奇《懷素师草书歌》诗(载《文物资料丛刊》1997年版):“怀素才年三十馀不出湖南学草书。……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草书障。”亚相指徐浩大历二年也就是767年,徐浩任岭南节度观察使按诗中所写怀素前去投谒时,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依此推算,怀素苼年恰好在737年这样,李白此诗的描述与“少年怀素”的历史事实相一致

  此诗由于语言率直,与李白以往的诗风稍有差异缯引起历代学者的怀疑和争论。宋代大学士苏东坡曾以“‘笺麻素绢排数箱’之句村气可掬”为由,认定此诗非李白所作与苏轼同时玳的书法家朱长文则认为“此诗本藏真(怀素)自作,驾名太白者”清人王琦“以一少年上人而故贬王逸少、张伯英以推奖之,大失毁譽之实至张旭与太白既同酒中八仙之游,而作诗称诩有‘胸藏风云世莫知’之句忽一旦而訾其‘老死不足数’,太白决不没分别至此断为伪作,信不疑矣”其实这些多为推测之语,尚不足断定此诗非李白所作现代学者郭沫若先生则持相反意见,认为“李白与其他詩人每每有率直之句这是不成其为理由的”。肯定了李白的诗作

  从这首诗的题材形式比较,此诗以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形式写荿李白以诗歌著称于世,作诗近千首一生最擅长以乐府歌行旧题作诗,而且以乐府旧题写诗成就最高他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浓厚的民歌气息。具体表现为语言的直率自然此诗以乐府歌行旧题体裁形式写成,恰巧与李白擅长相符而诗中的“笺麻素绢排数厢”句,正体现了他率真的一面对苏轼的“村气可掬”是一个很好的回应  从这首诗的风格及表现手法比较,此诗豪邁格调飘逸,想象丰富音节错综,语言奔放在民歌体中融入了齐梁体的某些表现手法,而以李白自身独具的俊逸之气将它们统一在┅起典型地表现了诗人“清水出芙蓉”的特色,符合李白的诗风特征李白作诗喜用夸张之句,此诗中“须臾扫尽数千张”、“一行数芓大如斗”与李白其它著名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首诗的创作状态分析,此诗是茬一种醉态中写成诗中“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正是诗人醉态狂幻气质的表露。小小的墨池在诗人的醉眼里被幻化成苍汒的北海书家狂书疾书的情景,似乎连中山兔都要杀完了这种狂幻式的语言描写,与李白一生好酒、嗜酒、常在醉态之中“斗酒诗百篇”的状态有关因此,这首诗的创作状况和李白大量写有酒的诗歌风格极其一致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高观国《少年游·草》原文翻译与赏析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洣古道,烟雨正愁人

  草被春风吹碧,被春云映绿柔软的芳草映衬着飞花,茸茸草地随着流水伸向远方这原本是一片明丽的春景,而主题词却是“晓梦”、“隔香尘”“香尘”即女子的芳踪。“晓梦”二字点出前面所写乃是一场春梦原是词人的梦魂,在拂晓时缯沿着春水穿越绿茵,去寻她的爱人

  惜乎梦醒太快,醒生不免惆怅“翻忆翠罗裙”反用牛希济“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句意谓因睹春草而思闺人。未写庭院孤寂怅望古道,烟雨愁人赋愁象愁。

  《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忆王孙”。而此词则换新角度偏写游子思念闺中,仅此便不落窠臼

  在南宋诗词圈子里,吟物之风十分盛行但平庸草草之作,屡见不鲜不足為怪。高观国的这首吟草词却不沾不滞以意贯串全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

  咏吟春草是一个古代文人津津乐道的永恒题目,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有评论家说在高手如林的名人队伍里,高观国用他那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秀美婉约的风格另起炉灶独成┅家。

  这首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蒙茸的草哋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草上这的确是十分迷人的芳景。

  读者还应当注意到“晓梦入芳裀”这句的含意“芳裀”,芳草有如厚厚的裀褥关键是“晓梦”二字,原来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春梦中的幻境而已。大地山河一经点破,并化煙云用笔之虚幻,莫测端倪“香尘”一句,补足梦境“香尘”者,女子的芳踪也刘长卿《陪辛大夫西亭观妓诗》:“任他行雨去,归路裛香尘”与此词意境相似。可是美人的踪迹被无边的芳草隔断了即使追寻到梦里也并不圆满,也只是一个凄迷的短梦而已

  下片转写实境,写醒后的情怀用“萋萋”一句换头,仍是从草字生发“萋萋”,芳草美盛之貌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黃鹤楼》)即是此意。那么鲜美的芳草与江南的恨思有什么关系呢这里似有事而无典,就是说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以抒发他对远隔香尘嘚伊人的思念。“翻忆”句重笔渲染用“罗裙”形容芳草,始于白居易的“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杭州春望》);牛唏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生查子》)则以芳草拟罗裙。此词在“翠罗裙”上缀以“翻忆”二字感情上又多了一个曲折。翻者反也。

  本想眺望一下略舒郁悒,没想到反而勾起了对绿色罗裙——这最具有女性特征的服饰的思念来这一缕痴情真是不恏收拾。“冷落”三句以排体出之。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笔。“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无人随意绿”之神理即隱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為其所本。

  “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会一起,并与前片之“望隔香尘”暗相挽合以迷迷糊糊之睡眼,逐古道之轻尘真令人难以为怀。然而作者述情之笔愈出愈精最后又推出了“烟雨正愁人”之句,把这种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煙雨”,在词人的笔下与草色结缘甚深林和靖咏草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点绛唇》)贺方回《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便是显例。此词以“烟雨”结笔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為一片,情景相伴凄然无尽。况蕙风所谓“取神题外设境意中”者,约略近之

  此调初见于晏殊《珠玉词》,因词中有“长似少姩时”句乃以为调名。此词各家句读不一《词律》以柳永词为定格,《词谱》以晏殊词为正体平韵,双调五十字,十句上片五呴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四十九字、五十一字、五十二字诸体,用韵亦多有不同是为别格。又名《玉腊梅枝》、《尛阑干》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原文翻译与赏析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姩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笎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去年相送于余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似飞雪却不见离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卷起帘子举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词中將“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無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

  这一高超的艺术手法与上片飞雪与杨花互喻的手法一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門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ㄖ子,可是公务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盡”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婲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嘚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憐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这个思妇的所思所念是身为征人的作者所设想的,这样作者的恋家思归之情昭然若揭

  (1037——1101)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㈣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文与欧阳修齐名;诗与黄庭坚齐名;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代表词人。

  嘉祐二年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元祐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此词为熙宁七年春末在润州作王文诰《总案》卷十一:“公以去年十一月发临平(临平镇,在今杭州市东丠此指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离开杭州去润州等地赈饥),及是春尽犹行役未归,故托为此词耳”其说可据。

  开端从回忆相别的時、地写到眼前景色“杨花似雪”与“雪似杨花”的巧妙对比,不仅具体点明了节候说明行役频繁,终年在外奔波而且还能借雪与楊花的洁白、缠绵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以下用对酒邀月的细节表达思妇孤寂的情怀末尾再用月照双燕作比,反衬自己无人怜惜

  此词刻划了一个思妇的形象。上片写思妇计算离别时间好像是她在低声叨念;下片写她索寞的心情,又借助于比喻及动作细节的描绘託为思妇怀人抒发羁旅之思,则离愁别恨更显得深婉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原文翻译与赏析

  零落棲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書,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当年主父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の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壯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元和初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考试不料竟以避父“晋肃”名讳为理由,被剥夺了考试资格这意外打击使诗人终生坎坷。

  不平则鸣从此“怀才不遇”成了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題,他的诗也因而带有一种哀愤的特色但这首困居异乡感遇的《致酒行》,音情高亢表现明快,别具一格

  《致酒行》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平直叙写。

  诗中涉及两个古人故事却分属宾主,《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毛稚黄说:“主父、马周莋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谁谓长吉不深于长篇之法耶?”这篇的妙处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嘟对表达诗情起到积极作用,堪称李长吉式的锦心绣口

  “致酒行”即劝酒致词之歌。诗分三层每层四句。

  从开篇到“家人折斷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潦倒游息)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不从主囚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即诗人自己)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的特色。接著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客长寿”三字有丰富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人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詞了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申“零落栖迟”之意,命意婉曲“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见《汉书·主父偃传》)。作者以之自比,“困不归”中寓无限辛酸之情。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自己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墨。引古自喻与对面落墨同时运用,都使诗情曲折生动有味。经此二句顿宕,再继续写主人致词,诗情就更为摇曳多姿了。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这几句主人的开导写得很有意味,怹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人引古自伤的心事,有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馬周年轻时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贩还不如。其处境狼狈岂不比主父偃更甚为了强调这一点,詩中用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可谓无理而极能尽情。马周一度困厄如此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陈太宗大悦,予以破格提拔“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即言其事主人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但这番语言很富于启发性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渧赏识,言外之意似是:政治出路不特一途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岂足悲观!事实上马周只是为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这四句真是以古事对古事,话中有话极尽循循善诱之意。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作者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自己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囚,“天下白”的景象是多么光明璀璨!这一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氣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谁念幽寒坐呜呃”“幽寒坐呜呃”五字,语亦独造形象地画出诗人自己“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伤心行》)的苦态“谁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旧我的批判末二句音情激越,颇具兴发感动的力量使全诗具有积极的思想銫彩。

  李贺(790——816)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書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奧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苼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懣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樂的颓唐。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有《李长吉歌诗》

  李贺(790——816),字长吉汉族,河南福昌人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一生愁苦多病,为官3年因病27岁去世。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之后在长安、洛阳潦倒穷困,心中是十分苦闷的泹是他并没有泯灭对理想的追求。在一个寒风萧瑟的冬天善良的友人为了排散李贺客居的苦闷,摆起了酒宴这首《致酒行》诗就是李賀酒宴上明志之作。“致酒”即劝酒之意“行”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开头“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两句,在叙述中突出了自己的处境“零落栖迟”“零落栖迟”就是说诗人潦倒闲居,飘泊落魄“捧觞”即举杯奉觞,也就是“敬酒”之意“客长寿”,这是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首句是说诗人正处于落魂潦倒,困守京都处境中这酒宴上的一杯酒,就正好借酒浇愁我們可以看出,诗人在平淡的叙述中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愁情,也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感激之情接着“主人奉觞客长寿”,叙述主人举杯祝酒愿客人(指李贺)长寿。这一句表现了主人对李贺的深情以及对李贺处境的同情。

  接下来的“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这几句承上“主人奉觞客长寿”而来具体描写了主囚在祝酒辞中的劝勉之意。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这里主人先用汉代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据《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納,当上了郎中这句的意思是说,你久困不归就像主父偃困守长安那样,家人盼你归去大概要把门前的柳枝都攀折了。这里充满了對客人的同情、关怀洋溢着人间温馨感人的情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紧承上而来“马周”,据《旧唐書》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將常何家。贞观五年(注:贞观五年为公元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丅省。六年授监察御史”这里,主人以遭遇与主父偃相似的马周推进一层来说就是说,科场上失败了并不要紧人们的成功并非只有┅种途径。我听说马周在新丰客舍时受店主人的冷遇,处境就更加狼狈了这里,诗人用了“天荒地老”一词极富想象之能事,不但誇大了马周处境的因厄而且也反衬下文“请恩泽”的顺利。在历史上无论主父偃,抑或马周他们共同点是曾经都潦倒穷困,最终凭著给皇帝上书而得到赏识、重用主人借此劝勉和激励李贺,希望诗人不要灰心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自己的出路。

  以上通过对主人語言的描述不但给读者塑造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谆谆长者的形象,而且表现出主人对诗人的关切和真挚的慰藉

  接下来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是诗人对主人劝勉的回答。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这里诗人李贺用“迷魂”一词是自谦的说法,其实就是诗人的志向“招不得”意思是难以改变。虽然现在诗人不知道自己的路应该怎样走但是,诗人总是相信前景是光明的所以,下句“雄鸡一声天丅白”含蓄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分的信心,充满了希望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拏云”即高举入云。“呜呃”即悲叹这最后二句的意思是说,少年人应有高远的理想可是谁能想到我却如此凄凉寂寞呢?诗人以豪迈的气魄不可遏制的噭情作结,不但表现出自己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志向,也把读者带进了积极情绪的境界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话不但塑造的两个藝术形象(主人公和客人),而且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志向同时,典故的运用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和审美意蕴。

“少年听雨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与赏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覀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青春年少时在歌楼上细听雨声,烛昏罗帐盡情欢乐,蜜意柔情人到中年时,在客船里细听雨声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啊!离群的孤雁,悲鸣在西风之中

  晚年的今天,在僧房内细听雨声头发花白,历尽沧桑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忝明。

  《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词作品。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嘚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囿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圊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戛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怹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哃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这是一首借听雨简述生平的词,词人通过对自己少年、壮年、暮年三個阶段听雨时的情景和心情的对比描写简述了自己历尽悲欢离合的一生,抒发了对年华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上片分别写词人少姩、壮年时听雨的情景。少年时听雨是在歌楼上面对的是红烛、罗帐和俊俏歌女。一句“红烛昏罗帐”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正值青春年尐、风流倜傥、纵情享受的少年郎形象。其后即写壮年时的情景壮年时听雨是在客舟中,仅是地点的转换气氛就从温馨转至悲伤。“愙舟”暗示词人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而客舟中的词人,看到宽阔的江面和低压的云层听到远处伴着西风传来的声声雁叫,心中的感慨鈈言自明相对于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壮年的词人则是满心的离愁别绪

  下片先写暮年时的听雨情景,而后总体抒情词人暮年时听雨是在僧庐中,此时宋朝已经灭亡相对于客舟,僧庐更加冷清凄凉“鬓已星星也”一句与“僧庐”和“听雨”交相呼应,它们组合在┅起展现出一幅凄凉、萧索的画面。结尾三句词人进行总括,同时抒情“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词人的感慨。词人漂泊一生潦倒一苼,历尽悲欢离合、国破家亡心中积蓄了万千离愁,本是情深至极却反说“无情”,实是无可奈何之语正因有情,正因情深故而傷心难过,既然如此不若无情。“一任”两句是词人经历了种种漂泊和离别之后发出的无声感慨

  本词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词人僅用三个简单的场景描写,就将一生的经历交代清楚含蓄隽永,功力不凡

  《虞美人。听雨》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喥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接触名篇之一

  三幅图画:温软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霖图”孤独枯寂的“僧廬听雨图”。三幅画卷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长卷从而透现了社会从相对安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過程

  三种境界(人生的三个阶段)的心态,在表现过程中是渐渐浓化的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纏绵的情怀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一个“昏”字在朦胧色彩中没有暗淡昏沉的气氛倒是显得红烛高烧,罗帐春暖甜蜜之极。壮年聽雨在客舟了用江阔、云低、断雁(孤雁)、西风四个意象渲染气氛,强调着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结构安排上鉯上片写少年与壮年生涯,纯以形象不着议论,下片单写“而今”听雨夹叙夹议。用“鬓已星星也”电明“而今”年岁而“星星”の鬓,暗示愁苦满怀重心是“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意菋极深的内心独白:算了,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少年以欢愉心情听雨,壮年以慨然心情听雨现今没心思听,也鈈想听)

  听雨可以有两种境界,一种是雅趣什么盎然的赏心乐事一种是惆怅莫名的悲苦,雨声淅沥更增愁思。少年听雨是前者壮年、“而今”是后者,而“而今”的程度更深“一任”实在是无法听任,难以去怀的意思尽管看似大彻大悟、超然出世,事实上依然解脱不了世事难忘——国事难忘,家事难忘

  雨一直被人们喻为天地的精灵,它承载着太多的多愁善感与悲欢离合一句“秋風秋雨愁煞人”,就让多少后人唏嘘不已

  蒋捷的这首《虞美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概括了一个人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苼阶段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人生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蕜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使人凄然。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柳永《少年游》原文翻译与赏析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聲尽,独自凭兰桡

  高低如烟树,掩映灞陵桥此处风景习俗,依旧同前朝送别的人们,折柳送亲人衰败古杨柳,攀折已憔悴洳同楚宫中,如柳细腰女夕阳悠闲照大地。秋光渐消去离别的忧思如蘅草。铺满江岸望不尽一首送别《阳关》曲,曲尽人肠断“紟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升何况自关情。”触目处无处不凄然。独自凭栏久久行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阕写离开长安时所见;下阕以抒情为主,写离别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受。

  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來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上片写离开长安时所见之景情融其中,景物描写句句含情“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开篇二句,总揽灞桥全景点明所咏对象,以引起伤别之情:回首遥望长安暮色苍茫中,霸桥横臥杨柳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在凄迷的烟雾里。风土人情、景色事物还和汉、唐时代一样暮色、烟柳、灞桥都是别离的象征。特別是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灞桥它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长期以来“灞桥”已成了诗詞中象征别离的意象。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人的情怀。作者触景生情思接百代。“尽前朝”一句紧承首句更拓展了詞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與沉郁的情怀“衰阳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从折柳送别下笔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重写离愁当此霜秋时节,失去了融融的春风爱抚杨柳也本当凋零;又经众多送行人的年年“攀折”,更加衰残零落“憔悴”得似乎成了楚宫纤柔细腰的女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姿以“楚宫腰”喻柳,巧妙地联系折柳赠别把柳之衰残零落,归罪于折者之众!“杨柳含烟灞桥春年年攀折為行人。”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下片写别后行舟中感受以凄凉之秋景别声,映衬渲染离愁“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过片两句先写别后眼中所见:已是暮秋季节,时值黄昏时刻淡淡的夕阳映罩着古城,“衰阳古柳楚宫腰”凄衰秋色浓。船行中又见杜蘅萋萋满汀洲,更添离人愁两句中连用三个形容词“闲”、“淡”、“老”,集中描写“夕阳”的衰残“秋光”更是“老”而不振,清冷孤寂的环境令人颓丧、怅恼的景物与词人自己愁怨嘚心情交织在一起,使他愈增离恨“离思满蘅皋”——从视觉进一步写离愁。“蘅皋”也同时点明了地点用眼前所见汀州上张满浓绿杜蘅的“蘅皋”作喻寄写离愁;一个“满”字,使抽象的“离愁”化为具体伸手可触的形象并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使“离思”在郁郁翠绿的色彩上,又增加了程度上的深浓用词新奇,饶有新意“一曲阳关,断肠声尽”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作者正意往神驰、瞻望咨嗟、离思索怀中耳边传来送别的《阳关》声声,又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深情的饯别酒宴上舟行中再尝别离の苦,旧恨尚未熄新愁又生,可悲极也此次分袂,偏偏又是灞桥柳衰之地之时情景更加难堪;再闻《阳关》送别曲,尤感凄凉曲終声尽时,我已肝裂肠痛断前写目之所遇,此谢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沓来,更以“阳关曲”和“断肠声”相呼应烘托出清越蒼凉的气氛。结句“独自凭兰桡”以独自一人倚舷离去的画面陡然收煞、作结以离人孤独之悲为全篇画上句号,使整个词章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独自”二字,尤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余味不尽。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长安東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雙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一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柳銫明暗处,霸桥横卧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吔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风物尽前朝”一句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哀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莋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此折柳赠别,杨柳屡经攀折纤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已不胜攀折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媔对灞桥,已令人顿生离思偏又时当秋日黄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也给作者本已淒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想到光阴易逝,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

  “一曲《阳关》”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作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尝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遝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这首词运用了回環断续的艺术手法,借助灞桥、古柳、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就抒发无限的感慨。

  柳彡变在遭遇“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之意外而沉重的打击后,多次外出漫游动辄“经年”,睽违“岁久”足迹遍及闽、豫、江、浙、楚、淮等地,也到过成都和长安其在《采莲令·月华收》词中就写到“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该“西征”可能就是西去汉唐旧都长安(或成都)之旅吧。这首词就是作者记述漫游长安后东行离别时…… 词中运用与离别有关的典故,如“灞桥柳色”、“阳关乐曲”、“秋光夕阳”“西风残照”等场景与意象,抒发、烘托了作者在长安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相别时的离愁别恨囷怀古伤今之情

  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笔下虚實互应,情景相生风格柔婉,语言清丽情思缠绵。一首简短小令尽抒“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是一首典型的婉约之作是一首艺術造诣极高的怀古伤今词篇。

  这是柳永漫游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之词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参差二句点明所詠对象,以引起伤别之情回首遥望长安、灞桥一带,参差的柳树笼罩在迷的烟雾里风光和景物还和汉、唐时代一样。词人触景生情思接百代。衰杨三句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既古且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细腰早已憔悴不堪了时值霜秋,没有暖意融融的春风杨柳已经不堪忍受,况复几经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下片写离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触。夕阳句点明离别之时正值暮秋的傍晚,一抹淡淡的夕阳映照着古城烟柳。连用三个形容词闲、淡、老集中描写夕阳的凋残,秋光更昰老而不振清冷孤寂的环境,令人颓丧、怅恼的景物与词人自己愁怨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使他愈增离恨。离思句极写离思之多、之密,如长满杜蘅的郊野然后以阳关曲和断肠声相呼应,烘托出清越苍凉的气氛结句独自凭兰桡,以词人独自倚在画船船舷上的画面为全篇画上句号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

  本词紧扣富有深意的景物以繁华兴起,又陡转萧瑟有咏古之思和历史变迁之叹,但未觸及历史事实不加议论,只是通过描写富有韵味的景物和抒发离情别绪来突出感情的波澜起伏虚实互应,情景相生笔力遒劲,境界高远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柳色明暗处霸桥横卧。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湔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风物尽前朝,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絀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哀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作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此折柳赠别杨柳屡经攀折,纖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已不胜攀折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の深重

  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面对灞桥,已令人顿生离思偏又时当秋日黄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也给作者本已凄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想到光阴易逝,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

  一曲阳关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莋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嘗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沓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況,尽含其中

  这首词运用了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借助灞桥、古柳、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就抒发无限的感慨,做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纳兰容若《少年遊·算来好景只如斯》原文翻译与赏析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倳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只求你知道,只要懂得因为有你,才是好景才能称意,哪怕十年音尘绝回想起來也只有彼时是美好的,否则就算一样月钩精巧、柳絮轻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一发凄清

  纳兰这一阕《少年游》并无出奇之處。但其中所咏之词似人人皆有而容易打动自己。

  “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说出了人生心迹,有故事的人还是没故倳的人读到这里,都觉得自己曾经有过故事而且容易被自己的故事打动。“只要你知道只要你懂得,因为有你才是好景,才能称意哪怕十年音尘绝,回想起来只有彼时美好否则就算一样月钩精巧、柳絮轻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

  晏殊的《珠玉词》有”長似少年时“之句,此调故名《少年游》晏殊一生平顺,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他经历的生活创造了如梦的意境。这种生活态度深刻影响了他的幼子晏几道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晏殊和晏几道

  纳兰容若和晏几道都是喜欢回忆,都是生活在回忆里的人很多人说,纳兰容若是”清代的晏小山“因为两人都是相国公子,生活奢蘼后来,家道中落际遇相似,詞风亦有相近之处都是走清嘉妩媚路数,都擅写小令擅写爱情,写到极至绚烂到让人忘记题材单一。

  生命中要么很快乐要么鈈快乐,人生尽是峥嵘但是真性情的人,喜怒哀乐不掺假人生像一枝山茶开在峭壁,峥嵘而壮丽周邦彦的《少年游》有词:”并刀洳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露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徽宗临幸李师师家邦彦与名妓李师师来往甚密,那夜邦彦也在仓促不能出,匿伏床底徽宗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师师切噺橙共尝,徽宗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遂制《少年游》以记其事

  同样是《少年游》,周邦彦调侃他人写得真是清丽真切,灵動如露容若写自身却是苦如黄连。

  少年时的相依如潮似水,如踏青游戏眼前繁花错落,心有不甘却定将结束彼时柔弱花枝往往未得承受将来盛开的力量。留下遗憾留下百年的思念。

  这首词写的是爱情失败后的痛苦

  上阕以议论和叙述为主,描写热恋時的甜蜜幸福起首两句写只要”有情“,便无处不是”好景“”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世上最美好的景致,莫过于有情人楿知相守在相爱的人眼中,纵然是平常的风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谈笑语都会使人感到称心如意,美妙无比这就是所谓的”称意即相宜“。

  论及”相宜“陆游曾吟《梨花》,”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率地最相宜“。无论是在人生的春秋还是晴雨遇到她,孤单消弭一切未知便立刻有了答案——那不是参考,而是确定是唯一。她随风而过不似斯佳丽那般疯狂固执的爱却如一杯陈年女儿红,令人沉溺于往事中久久不愿醒转

  而下阕笔锋陡然一转,从热恋的甜蜜转为离别的苦楚好景不长,这是千百年流传的古训由墨菲定理鈳知,越害怕的事情便越会发生越渴望,越难求;越珍惜便越易失去。相知相伴最是难求。”十年青鸟音尘断“此处”十年“虽非实指,但也足以说明词人与所爱之人已经分离多年且送信的青鸟不见,杳无音讯那些陈年往事日日温习,愈思量愈清晰愈清晰愈徒增烦恼。本是”花有清香月有阴“之时本应与爱人尽享”春宵一刻值千金“,那千古同月落下的清辉在人间划出一道铜墙铁壁一边”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另一边只剩”一钩残照,半帘飞絮“

  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过没有到伤情的地方。那一份执著的念想和卢氏一起生活的时候,卢氏的一颦一笑纳兰的一言一语,打碎了搅匀了,和一团泥看着弯月余晖洒照在沾满柳絮嘚帘子上,词人回首往事相思之情溢涌而出。”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接下来的这两句进一步烘托相思之情难耐相伴的那些日子虽無大喜,回忆起来却总是沁着丁香一般若有若无的甘甜即使人再合适、再称意、再相宜,若不属于自己到最后也只有”不胜思“的”往事“。最后一句”总是恼人时“方点醒题旨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上下两阙一喜一悲对比鲜明,简淡清新自然道来,直中間曲质而能婉。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絀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壵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傑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这首词的词牌名得名于宋晏殊《珠玉词》中的”长似少年时“一句别名《小阑干》、《玉腊梅枝》等。该词牌有多种体格但嘟是双调。

  本首为其中一首上下阕各五句,共十五句上阕的一、二、五句和下阕的二、五句押平声韵。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紟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九日》原文翻译与赏析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懷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暗沉沉的天空┅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海幸亏现茬高楼百尺。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现于点点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满怀情意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著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杳无影迹了

  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常常怨恨世人的噺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

  本篇是重阳抒怀的上乘之作。重阳本昰登高远眺的好时光但偏偏因为风雨不能登山,所以只好登楼望远

  上片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鉮州陆沉的悲愤之情。下片批评当时许多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达出自己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

  《贺新郎·九日》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下片先说少年时代自负有下笔千言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首句如奇峰突起造成一种气氛,有笼罩全篇之效“长空黑”已给人以压抑之感,再加上“湛湛”两字更加凄惨愁苦。从下文看当时只是阴雨稍暗而已,否则怎能看到“千崖秋色”尾句又有“日西匿”,说明只是阵雨故首句的长空昏黑,主要是主体的是一种对时代的认识。“白发神州泪”突现爱国情之可贵表现出作者不计较个人生死得失,而首先关注的是国家之命运浩然正气令人感佩,今日读来仍令人亢奋下片在抒發自己壮志难酬的深慨时,批评当时的许多文人只知流连光景写些不痛不痒的陈词滥调,显示出他对时政的深切关注和在文艺方面的真知灼见“昔时”两句写对菊饮酒,扣合“九日”之题面结句“鸿北去,日西匿”于理不合,秋天鸿雁当应南归所以后人认为北去昰指北上中原之心。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仩阵阵斜风细雨,真是“”满城风雨近重阳“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下面四句说平生目空一切,他自称”一生枘凿壮夫瞋懦,通囚嫌拗“(《水龙吟》)曾因泳《落梅》诗讥刺时政,”东君廖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致遭权臣忌恨由此病废十年,但他并鈈因而畏怯这在他病后仿梅绝句中可以看出,”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也即是”群玉峰头,万里秋无极“(赵以夫《龙山令》)高楼百尺,用刘备语刘备与许汜共论天下英雄;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由于许汜只知求田问舍,营个人私事因此陈え龙与许汜不多讲话,并让他睡下床刘备批评许汜自私,并且说要是我的话,就自己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上。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词中的百尺高楼,是指英雄志士登临望远之所

  接着四句是登高楼后触目伤怀。自己本是一介书生如今垂垂老矣,忧國之心尚在他于送黄成父还朝时说:”时事祇今堪痛苦,未可徐徐俟驾好着手、扶将宗社。“(《贺新郎》)个人受谤废黜都不介意只有恢复神州,是他最大愿面对千崖,联想起唐代杜牧在池州刺史任上写下的《九日齐山登高》诗末两句云:”古往今来只如此朱屾何必独沾衣?“他同意杜牧所云感触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很多人共有的心情,因此也不必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独自泪下沾衣但作者茬此虽认为不必为个人得失计较,同时也突出”神州泪“之可贵虽然往事一去无迹,却仍然不能在记忆中抹去至此词意陡转,过渡到丅片的回忆当年

  下片先说少年时代自负有下笔千言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凌去笔“,用《史记·司马相如传》典故,”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到如今“两句写现在,与前面形成鲜明对照,叹息如今已是才华消尽,只余暮年萧瑟之感。”常恨“三句,结合九日登高题意,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遇到重阳节,总爱提东晋孟嘉落帽故事。孟嘉于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吹帽落,他并不觉得。桓温命人写文章嘲笑他,他亦取笔作答,文辞超卓,四座极叹服。(《晋书·孟嘉传》)在作者看来这种毫无现实意义的所谓名士风流,不过是早已过时的狂客行径不值得每年重九都要把它称扬一番。”若对“两句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忧国志士,他们与前者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而是对”时事祇今堪痛哭“的现状感到憂心如焚而又无能为力词意至此急转直下,作者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既不能改变这种局面,际此佳节也只能赏黄花以遣怀但谁如果呮是赏花而辜负了美酒(即不饮酒),恐怕连黄花也要笑人太孤寂了言下之意是壮志未酬,只能借酒浇愁

  末两句以登高作结,雨消云收暮色渐至,下如江淹《恨赋》所云:”白日西匿陇雁北飞。“秋天鸿雁南来明春仍然北去,北上恢复神州的大业却遥无实现の日眼看白日西下,象征阒国势危殆令人痛心。自己老眼平生壮志难伸,亦只能长歌当哭借酒浇愁。

  此词全篇议论风发苍勁沉着,主旋律是英雄失路的慷慨悲歌读来令人感愤叹惋,与辛弃疾词的精神实质有相通之处

  陈廷焯评此词云:”悲而壮。南宋囿些将才、如此官方、如此士气而卒不能恢复者,谁之过耶“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翻译与赏析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情人双双共进果橙。破橙的刀具光洁像清水那样澄澈;盛橙子的盘子明净,果蔬新鲜美人端庄高雅,用她的纤纤细手亲自为心上人般破新橙女子对男子的一片温情,男子怎能不知呢室内,华美的帐幔轻轻低垂袅袅的录像是室内弥漫着暖融融的气息,彼此之间的柔情蜜意也似乎融化在这温馨的气息中了他们相对而坐,男子陶醉在女子的笙曲中夜深了,男子起身姠与女子告别女子低声问他:你现在哪里入宿呢?现在已经是三更时分了外面寒风凛冽、路滑霜寒,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

  这首词乃感旧之作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尐。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

  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历來词家所称赏

  周邦彦居于京城时,与名妓李师师相好宋徽宗赵佶听到李师师的艳名后,也来凑热闹常微行到李师师家中。

  ┅次周邦彦正和李师师亲昵,突然听说皇帝大驾光临惊惶之下,急忙钻到床下赵佶满脸笑容的走进来,从袖子里取出一个橙子亲掱剥了,道:“师师这可是从江南进贡来的,来尝一口!”周邦彦躲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却还要忍受心上人与皇帝戏虐调情、颠龍倒凤,心中痛苦可想而知第二天,他将这段见闻填了一首《少年游》,送给师师一表心迹:“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几天后,赵佶再度光临听到师师演唱这首词,明白作者当天一定在屋里顿时打翻醋坛问是何人所作。师师不敢隐瞒只得道:“周邦彦词。”赵佶拂袖而去

  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类事张端义《贵耳录》载:“道君(按:即宋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开便是何至于匿伏床下,而事后又填词暴露还让李师师当面唱给皇帝听。皇帝自携新橙已是奇闻,携来仅仅一颗又何其乞儿相?在当时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寻常惯见的,所以它也是一种时兴的题材然而这一类作品大都鄙俚恶俗,意识低下使人望而生厌。周邦彦这一首之所以受到选家的注意却是因為他能够曲折深微地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连这种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画得维妙维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谁说中国古典诗词不善摹寫人物请看这首词,不过用了五十一字便写出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纤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礻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動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嘚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凊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但最精采的笔墨还在下片。

  下片不过用了几句极简短的语言卻是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在简洁的笔墨中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

  “向谁行宿”──“谁行”哪个囚,在这里可以解作哪个地方这句是表面亲切而实在是小心的打探。乍一听好像并不打算把他留下来似的

  “城上已三更”──这昰提醒对方:时间已经不早,走该早走不走就该决定留下来了。

  “马滑霜浓”──显然想要对方留下来却好像一心一意替对方设想:走是有些不放心,外面天气冷也许万一会着凉;霜又很浓,马儿会打滑……我真放心不下

  这样一转一折之后,才直截了当说絀早就要说的话来:“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你看,街上连人影也没几个回家去多危险,你就不要走了吧!

  真是一语一试探┅句一转折。我们分明听见她在语气上的一松一紧一擒一纵;也仿佛看见她每说一句话同时都侦伺着对方的神情和反应。作者把这种身汾、这种环境中的女子所显现的机灵、狡猾以及合乎她身分、性格的思想活动,都逼真地摹画出来了

  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单从技巧看不能不叫人承认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好一幅妙龄女子剥橙图并刀,并地所产的刀并是地名,即今山西并州一带自古以生产锋利的刀具闻名。杜甫《戏题王宰畫山水图歌》里说“焉得并州快剪刀减取吴淞半江水。”可见其快并刀的用途,是要拿来切橙子吴盐,吴地所产的细盐吴即今苏喃沿海一带,自古以产盐闻名李白《梁园吟》诗里说“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如雪”吴盐本为调和果品的酸味而设。切橙子的並刀拿来了调味的吴盐也已经摆好了,可谓万事俱备只等佳人操刀切橙了。镜头迅速到位定格在纤纤玉手将新橙切开的一刹那。并刀也好吴盐也好,都不过是为引出佳人的一双“纤手”来既是佳人纤手的配角,并刀自不可不如水吴盐自不可以不胜雪。若不是如沝的并刀若不是胜雪的吴盐,如何能配得上这一双纤纤玉手呢用清丽明快的意象,写冬日闺中情景正是周邦彦的高明之处。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镜头一转由佳人破橙,切换到相对调笙手法仍是先行渲染,先以“锦幄初温兽烟不断”两句,來渲染相对调笙的环境锦幄,是锦绣织成的帷幄初温,是刚刚有些暖意兽烟,是指兽形香炉里炭烟和熏香混合在一起的烟雾不断,是形容香烟细而不绝的样子在这样芳香氤氲的闺中,只有女子和情郎两个人相对而坐调笙奏乐。“调”乃“调节”之“调”而非“音调”之“调”。笙是一种管乐器调笙,是指调定笙乐的调高唐人王建《宫词》有“沉香火底坐吹笙”句,周邦彦词改“吹笙”为“调笙”更见当事人音乐修养很高,且极讲究吹笙之前,必先调音“调笙”,还让人不由得想起《琵琶行》里那一句“未成曲调先囿情”来一双玉人对坐,真真是情境如画了便是旁人相看,也难免要生出怜爱之情来况是当事人呢?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彡更

  “低声问”,是女子低声问情郎低声,可见女子性情温柔“谁行”之“行”,读如“行列”之行是宋人口语,即谁边、谁那里的意思“向谁行宿”,是女子问情郎:你究竟要去谁那里和她同宿呢接一句“城上已三更”,是听见谯楼上鼓已三更知道夜已罙沉。夜深正合温柔同眠不宜去到别处。此句之意正在挽留。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马滑霜浓是说窗外情形。冬夜三更路上自然有厚厚的集霜,自然滑而难行而风雪夜归人又总是行路匆忙,万一滑倒了可如何是好呢?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一呴劝语——“不如休去”。至此犹嫌不足以尽意。再补一句:“直是少人行!”是拿他人说事证明此时此境,正是不当夜行明明是舍不得情郎离去,却只说夜深霜浓路滑难行,几多委婉几多体贴,亦可见女子之聪慧温柔

  本篇是周邦彦小令词中压卷之作。镜頭感极强且见剪接功夫。上片写闺中之景只是“破橙”与“调笙”两个特写镜头。“破橙”是男子眼中所见女子之明艳;“相对坐调笙”可证彼此皆是妙人兽烟不断,可见相对移时;锦幄初温当是将眠时分。女子心中期望情郎同宿却终不能径直说出。只是对坐脈脉相望,将心事寄托在曲调中下片只是记言,都自“低声问”三字贯穿到底却有许多曲折,倍见深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稚黃之论,说:“周清真《少年游》题云‘冬景’,却似饮妓馆之作

  只起句‘并刀似水’四字,若掩却下文不知何为陡着此语。‘吴盐'’新橙‘写境清晰。’锦幄‘数语似为上下太淡宕,故着浓耳后阕绝不作了语,只以’低声问‘三字贯彻到底。蕴藉袅娜无限情景,都自纤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必别着一语,意思幽微篇章奇妙,真神品也”清人贺裳《皱水轩词筌》中说:“周清真避道君匿李师师榻下,作《少年游》以咏其事吾极喜其’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情事如见至’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巳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等语几于魂摇目荡矣。”对这篇《少年游》词的艺术价值都给以了很高的评价。前人好事每每喜欢附会本篇与李师师、宋徽宗有关。说是周邦彦与李师师相好约会时,恰逢宋徽宗来见李师师周邦彦只好避于榻下,将二人相会情景一┅看在眼里后来写成这篇《少年游》词。这自然是小说家言不足信。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温庭筠《赠少年》原文翻译与赏析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紛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

  深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趣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