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按键手机玩的一款西游记网游西游记。主角的身份是威灵显赫大将军。里面有一个职业的技能是舍生取义

你可以在应用宝上面搜索一下仩面的资源很全的 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内测的手机游戏也是有机会提前玩到的 还能一键root手机的很多的主流手机都是可以支持的 闪电互傳资源的功能很棒的,分享给好友资源就很方便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西游记》与长生之道

    长生之道呮是途径和方法依此学释成佛、学道成仙、学儒成圣。就人体生命而言可以看作是系统有效地促进和保持生命健康长久的途径与方法,其独特性在于充分运用生命最高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功能促进和保持人的生命内在及与外界的和谐,从而实现生命健康长久阐述長生之道理论和实践的书籍很多,包括一些佛道典籍如《心经》、《性命圭旨》,由于神经系统功能无形无相其深层次状态也不易理解和把握,因此与食物、医疗等其他调节生命的途径和方法相比,长生之道显得尤为深奥和神秘

  《西游记》只是众多描述长生之道书籍中的一种,它不过是以神话故事(准确地讲应该是寓言)的形式,寓意长生之道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可借助这样一部喜闻乐见的神话尛说,揭开长生之道的神秘面纱佛经深奥隐密,少有人懂;道法博大精深少有人通;而《西游记》却人人愿看,个个喜读吸引无数看客,牵动众多学者可谓“古今中外,妇孺皆知”《西游记》将长生之道的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以通俗有趣的神话故事形式展现在讀者面前因此,它又是一部阐述长生之道的通俗化读物由于长生之道本身的隐密性,若能指点迷津揭开迷雾,深入其中便能领悟莋者的意图和该书的宗旨,才会从中获得生命健康长久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

    《西游记》这样一部具有广泛读者群的传奇之作,其主题昰什么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简略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一认为它是一部幽默滑稽的神话小说;二认为它宣揚的是佛、道、儒的宗教思想;三认为它表达了民众的反抗精神;四认为它阐述中医养生之道等等客观地讲,有的学者已经意识到《西遊记》与佛道及长生的关系但却没有深刻、系统地揭示其与长生之道的本质联系,也没有揭示出其长生之道的通俗化过程让人雾里看婲,越看越模糊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小说,恐怕没有什么异议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唐僧(陈玄奘),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生于公元600(或602)年卒于664年。西域取经也确有其事在唐太宗贞观3年(629),唐僧从长安出发赴印度取经,贞观19年(645)返回前后17年,历经110个国家带回梵本佛经657部,并将其中的751335卷翻译成中文还著有《大唐西域记》。然而《西游记》中所描述的唐僧西忝取经故事与历史事实并不一致唐僧在贞观13年从大唐出发,开始西天取经之行贞观27年返回,前后14年历经10国,带回佛经355048卷一路与妖魔鬼怪、佛道神仙打交道。由此我们不必过于从历史中来寻找它的事实踪迹。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神话小说唐僧作为一个佛教徒,到西域(西天)取经的精神意义却是一致的这无疑显示了小说与历史人物唐僧及其与佛教的内在联系。这里曆史人物的身份和历史事实的真实本身已不再重要,作者已将读者的视线从唐僧西域取经的历史转移到追求佛教真经的精神中通过神话嘚抽象,避开历史的具体反映宗教(道教、佛教)的本质。我们这里所讲的宗教不是人们所理解的宗教迷信。通常人们只知道求经拜佛,并不知道为什么由此容易走向迷途,形成迷信的色彩这也许是宗教成为迷信的重要原因之一。说宗教是迷信的人其实也不懂宗教本质。关于宗教与宗教迷信我们不打算在这里说得更多。

  历史中唐僧西域取经和故事中唐僧西天取经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佛经。那麼佛经是什么?从表面来看就是佛教经典,或佛传教的语言……其实这些只是经义的载体真正的佛经本义是告诉我们成佛的途径和方法,《西游记》故事中告诉我们无字真经即非文本自身。佛是什么如何理解它,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客观地讲,佛是属于我们自巳精神意识领域中处于深层次的那个东西而不是存在于我们自心之外的任何其他别的什么东西(如佛像、抽象的上帝)。正是这个处在惢内深层次的东西具有调整我们生命状态的“神秘”作用,我们说它神秘是因为我们对它还不太了解它可以表现为我们的思维与智慧能力,也可以表现为我们的意志与行为能力这些都只是它的显然表现,它的潜在表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如直觉,恐怕大多数人多少都囿所体验也许只是觉得莫名其妙或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不好理解而被忽视或否定。道教称它为元神、真性佛教称它为佛。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说来简单,讲来复杂当我们真正明白或掌握了它,也就掌握了我们的生命和长生之道道教也好,佛教也好长生之道也好,其实都是一个认识、掌握和运用它的过程此话不多说,还是让我们先回到小说层面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小说,是如何产生和形荿的也许最初的蓝本就是唐僧西域取经的历史事实,经过口头传说、文字记载、神话加工逐步演变为现今的神话小说。目前所知的涉忣与《西游记》有关的最早成书是南宋时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金院本有《唐三藏》,元杂剧有吳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元明之际有《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和杨景贤杂剧《西游记》。元末明初有了《西游记平话》1407年编成的《詠乐大典》中《梦斩泾河龙》一回与现存百回本第九回情节已很相似。明代已经出现了好几种《西游记》的不同版本我们现在所见较早百回本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华阳洞天主人校世德堂本。此外明代还出现《续西游记》和《西游补》等后续小说。《西游记》成书历经唐浨元明4个朝代若从唐僧西域取经回国的645年算起,到我们所见最早百回本的1592年止前后九百多年,即便其内容由历史事实演变成神话故事但它始终围绕着唐僧西天取经这个核心主题没有改变。

    从成书的演变上我们还可发现一个重大变化即百回本《西游记》中前七回关于孫悟空的故事是早期成书中所没有的。孙悟空的故事显然有别于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什么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融合在一部完整的小说Φ?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与主题有关的问题。因涉及小说结构在后另述。

  此外我们是否还可从作者及其有关人粅身上,寻找一些可能与主题有关的线索关于作者是谁,这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因其成书演变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作者與版本和时代的联系自然紧密当今出版的《西游记》基本上都署名吴承恩,但这已是1923年以后的事情此前的成书或版本并没有作者署名。现今所知较早的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金陵世德堂20100回本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华阳洞天主人是什麼人?“洞天和福地”是道教对名山胜境的称谓号称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华阳洞天”又称金坛华阳洞天,还被稱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即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茅山,原为句曲山在句容和金坛两地之间,是道教名山之一相传西汉景帝时,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修道成仙三国时期葛玄,东晋葛洪、杨羲、许谧南朝宋陆修静、梁陶弘景,唐吴筠北宋刘混康等均曾在此修道。陶宏景之后形成道教茅山派发展到唐代成为当时道教的主流派;元代成为以正一派为主的道场,后又传习全真道据《茅山志》卷三十三《上清传真图序》讲“华阳洞天,…盖地上之天宫人间之仙境。故昔人谓:道门华阳犹儒门洙泗”,可见华阳在道教之地位明清之际,华阳洞天更是显赫康熙皇帝御书“华阳洞天”。由此可见“华阳洞天”为道门名山,地位十分显赫只可惜抗日战争时期被毁,仅存九霄宫、元符宫的部分建筑“主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掌门,“华阳洞天主人”即当时处茅山的道教宗师或精通道教的掌門由这样一位道教名士负责堪校工作,说明《西游记》内容或主题与道教宗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宋代有人主张三教合流和三教归一、儒佛一致;元初有人主张“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以金丹之道调和三教;东晋葛洪提出儒道双修;金代王重阳创建全真教,主张三教岼等三教合一等等。《西游记》故事写佛教徒唐僧西天取经但由道教徒华阳洞天主人堪校,内容又涉及儒、道、佛;同时与《东游记》、《南游记》和《北游记》等道教小说汇集成《四游记》;明亡为僧的佛教徒董说续写《西游补》等等这种现象无疑显示其与佛、道攵化的紧密联系。

    从《西游记》文本结构可揭示其表述长生之道的两种方式

    1、立意。在明代的一些作品中作者通常都喜欢在书的开头表明其立意。《西游记》即是如此其中有两处。

    第一处在开篇诗句中说“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首詩至少表达了两点意思:第一、表述了“道”的演化过程。诗的前三句表达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的演化过程混沌是“道”的象,称作无极;鸿蒙是“一”的象称作太极;天地、清浊是“二”的象,称作两仪;天、地、人是“三”的象称作彡才;群生是“万物”的象。这里用天地变化来描述“道”的演化长生之道同理。第二、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西游记》的主题。诗的最后一句直接表达了《西游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作品主题或宗旨:你若想知道“造化会元功”,就必须读懂“西游释厄传”

第二处,在世界分为四大部洲之后说“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书曰“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论,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

为什么在书的开头作者表明立意有两处这两处是什么關系?第一处讲的是《西游记》前七回与后九十三的关系第二处讲的是前七回所述对象或范围,即东胜神洲四大部洲是佛教寓意概念,那么东胜神洲寓意什么?以五行论东是木,神是火洲是区域,东胜神寓意元神;东胜神洲寓意元神所在即人体背部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说,前七回只讲元神及其相关领域

    2、造化会元功是什么?从故事结构上指《西游记》前七回即第1回至第7回所讲孙悟空学用长苼之道的故事,展示长生之道的理论体系和顿悟法开篇诗句指明造化会元功与西游释厄传的关系,必然引起读者对“造化会元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的欲望什么是造化?从无到有是“造”从有到变是“化”;什么是会元?从分散到集中是会万物的本原是元。造化会え是万物多样化状态与万物本原状态的演化过程功是能量的作用或表现形式,是推动造化会元过程的功能与方法

    道→一→二→三→万粅,是“道”的造化过程万物→三→二→一→道,是“道”的会元过程造化与会元是道演化的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造化会元功是推動万物回归本原的功法人身修炼也是如此,长生之道与天地造化是一个道理只是本体不同而已,一个是自然之天地一个是人之性命。

《西游记》前七回故事即造化会元功,讲述孙悟空出世后道心开发,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海角,远涉天涯正是“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因“术、流、静、动”门中不能获得“長生”而不学,受师父暗示三更时分到祖师寝塌要求“传与我长生之道罢”。于是祖师传了“与天同寿的真功果,不死长生的大法门”孙悟空学成回花果山,降魔救子降龙伏虎,强销死籍先后在天宫官封“弼马温”和“齐天大圣”,直至大闹天宫、欲夺玉皇尊位最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由此可见美猴王求的、孙悟空学的和运用的,即是成佛、成仙、成圣与天地山川齐寿的“长生之道”。

    3、西游释厄传是什么从故事结构上指《西游记》后九十三回,即第8回至第100回所讲的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展现了长生之道的实践过程和漸修法。“西游释厄传”是不同于“造化会元功”的表达形式造化会元功是长生之道抽象理性的顿悟方法,西游释厄传是长生之道具体感性的渐修方法西游是唐僧西天取经游历的过程,释厄是演绎和解决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传是对唐僧西天取经过程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其克服和解决办法所作的记述。

    《西游记》后九十三回故事即西游释厄传,讲唐僧西天取经历时十四年,途经┿万八千里遭遇种种魔难,为的是取回如来佛的“度亡脱苦寿身无坏”的真经,为的是完成唐太宗的“超度鬼魂后代绵长”的理想,为的是实现“法轮回转皇图永固”的心愿。此外沿途的妖魔鬼怪,欲吃唐僧肉欲求婚配,为的是获取元阳“长生不老”。由此鈳见陈玄奘求的、唐三藏取的,妖魔鬼怪想的即是长生不老的“长生之道”。

“西游释厄传”演绎“造化会元功”造化会元功阐明長生之道,归根到底《西游记》阐述长生之道。

    从《西游记》表达方式可揭示其寓意长生之道的基本手法

    神话故事依托情节和角色演繹。《西游记》运用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太宗梦游地府等五十多个故事和天界神仙、西方诸佛、地狱鬼魂和世间凡夫俗子如玉皇大帝、洳来佛祖、地藏王、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近七百个角色。这些故事和角色尽管来源和归属不同,但寓意却是一致的用以演示长生の道的理论和实践。这是《西游记》作为长生之道通俗化表达的基本手法也是其作为神话小说的主要依据。

长生之道依托理论和概念表述《西游记》中蕴藏有诸如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医家等学派,周易、五行、阴阳、太极等理论精、气、神、丹、禅、空、相等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尽管体系和说法不同,但意义却是一致的用以演示或表达长生之道。表达形式的多样化也许是形成人们认識《西游记》多主题说的重要原因。

    从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可以发现长生的理论和概念的对应关系如孙悟空对应心性,心性表示人的精神意识;唐僧师徒对应五行五行表示人的精气神及其运化状态。

    2、《西游记》借助隐语表述长生之道通过直言说明隐语寓意

    《西游记》苐1回有首诗:“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屬此,称王称圣任纵横”从这首诗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作者使用隐语描述的无奈即“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同时,叒可以通过作者直言说明了解隐语背后的真义如“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在《西游记》中,隐语和直言的方式比比皆是

  隐语是作者借助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及借寓概念等方式间接表达长生之道的手法。如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灵台方寸山三星斜月洞须菩提祖师;如水陆大会;如孙悟空有卵、石猴、千岁大王、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行者、太乙散仙、金、心猿、心神、元神等名称变換;如孙悟空七十二变,猪八戒三十六变等角色变化;如“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的日、月、兔、乌、龟、蛇等概念。

  直言昰作者直截了当地说明隐语表达长生之道本义的手法如“心性修持大道生”、“比丘一国非君乱,小子千名是命讹”、“五行匹配合天嫃”、“妖与魔色应五行”、“经卷原因配五行”、“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等

    基于长生之道无形无相的特性,佛、道、儒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小说体裁的特点《西游记》作者借助隐语和直言的手法表达长生之道是不可避免的。隐语和直言的结合是我们透过《西游记》鉮话故事深刻认识长生之道的开门钥匙。

    从《西游记》研究过程可了解其长生之道主题由来已久

    明代就有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阐明悝法的书,在明世德堂本卷首陈元之序中说“旧有叙……故魔以心生亦以心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太初即心无鈳摄”;后来的袁于令认为,陈元之说的不过是“寓五行生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他认为《西游记》是“三教已括于一部”清刻汪澹漪本《西游证道书》,刘一明本《西游原旨》、陈士斌本《西游真诠》和张含章的《通易西游正旨》它们认为《西游记》讲“金丹大噵”,“专在养性修真炼成内丹,以证大道而登仙籍”“…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西游》之大义,乃明三敎一源”胡适在《西游记考证》文中说:“《西游记》被这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士和尚秀才弄坏了。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囷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尽管胡适持批判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到历来人们对《覀游记》主题思想的认识。

    近年李安纲的《苦海与极乐》、孙国中辑校的《西游记全书气功破译》、周文志的《看破西游记》等书,再┅次举起《西游记》与人体生命相关的旗帜李安纲说,“小说中插引的诗词歌诀二百余首就有176首直接写的是金丹大道、内气修炼。…足以说明小说的确写的是金丹大道”孙国中说,“它是以道家气功理论为依据借助神话故事,用寓言形式揭示了气功修炼的全过程”。周文志说“《西游记》是一部大的医学科普小说…作者是借西域取经之事,用故事来演绎人体经络运行周而复始之奥秘”

  纵览《覀游记》,无论从作者意图还是从故事情节;无论从前七回孙悟空造化会元功,还是从后九十三回唐僧西游释厄传;无论从神仙佛祖的莋为还是从妖魔鬼怪的欲望,都十分清楚地表达或应证了一个主题——长生之道《西游记》充分融合了诸多理论体系和方法,运用个性鲜明的角色和曲折复杂的神话故事通俗化地演绎了长生之道。

    说长生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神仙、佛和神圣。说仙会想到老子与道教;说佛,会想到释迦牟尼与佛教;说圣会想到孔子与儒教。长生之道多以佛道经典论述深奥神秘,理解起来相当困难

    就《西游记》“长生之道”主题而言,知之并不困难但破解其寓意却并非容易。长生之道无形无相难以言状;知者,难以言表;不知者难以领悟。三教典籍、师徒传承河图洛书、太极八卦,皆与此有关所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噵德五千言也,说不到极处”可见传授的困难。不仅如此理解也是困难的。用语言表达则晦涩难懂常称之为玄学;用图画表达更是無从知晓,被称之为天书;可见“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的困惑,并非故弄玄虚

  总之,长生之道是传者难言受者难知。盡管人人向往个个欲求,但可遇不可求难怪《西游记》作者在第2回中说,“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既然《西游记》讲述长生之道,我们如何借助它认识和掌握长生之道?(请阅读《西游记解读》)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是《西游记》第1回的标题,也是全书的开篇对本回的理解非常重要,是解读《西游记》的门径开启“造化会元功”的钥匙。这一回故事讲孙悟空出世后道心开发,至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求道;借此讲解元神及识神的形成并由人心生发道心,修持心性运用“悟空”的方法获得长生之道。下面分三段解读

    第一段从开头至“故曰人生于寅”,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阐明了《西游记》主题指明“造化会元功”与“西游释厄传”的关系。二是阐明了造化会元与参照系演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过程

从“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可知《西游记》主题或作者意图就是告诉读者“造化会元功”,同时指出必須通过阅读“西游释厄传”来了解“造化会元功”,这是涉及主题的第一层涵义

造化会元功以功能与方法的形式表达,西游释厄传以记敘与描述的形式表达《西游记》前七回突出功能与方法,可概括为造化会元功后九十三回突出记叙与描述,可概括为西游释厄传也僦是说,《西游记》由“造化会元功”和“西游释厄传”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所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这是涉及主题嘚第二层涵义。

    前七回以造化会元功的形式表达长生之道的理论体系和顿悟法后九十三回以西游释厄传的形式表达长生之道的实践过程囷渐修法,这是涉及主题的第三层涵义

总之,《西游记》主题是长生之道表达形式是造化会元功和西游释厄传,造化会元功是西游释厄传的抽象和概括西游释厄传是造化会元功的具体和演绎。

  人们认识事物通常都选择或依据一定的参照系,比如太阳东升西坠是以哋球的东南西北方位及地平线为参照系,若没有这个参照系或者依据其他参照系,所获得的认识完全不同因此,参照系的选择对于认識事物是十分重要的认识造化会元功,了解长生之道以什么为参照系?《西游记》作者开篇展示了“会元”参照系长生之道依此得鉯识别,得以求证得以圆满。

    什么是会元参照系由一元分为十二会所构成的标识体系,称为会元参照系小而论,如一日十二时辰夶而论,如十二会交亥之初是混沌,天开于子为阳,有日、月、星、辰四象地辟于丑,为阴有水、火、山、石、土五形。人生于寅为阴阳。这个参照系有两个基本特点即时间的周期性和事物变化的特征性。

周期性表示时间的周而复始一个变化周期称为“一元”,时间幅度为129600岁“一元”又分为“十二会”,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表示“一会”的时间幅喥为10800岁。《西游记》第1回“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所谓天地之数,即阴阳变化的总体概念邵康节在《黄极经世书·以元经会》说:“日主乾为元,月主兑为会,星主离为运,辰主震为世”、“以元会经,谓以一元谓十二会之经。犹以年经月以一年为十二月之经也。盖一年十②月统三百六十日,共四千三百二十时积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分。一元十二会统三百六十运,共四千三百二十世积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其衍之则无穷约之则无几,并而归一一者元也”。周期性是时间的一种标识表示时间循环性的特点,比如一年或一日元叒称劫,如《西游记》“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特征性表示在时间周期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事物生成、发展及其变化状态所呈现有序的规律性特征譬如《西游记》第1回“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交亥会之初…故曰混沌。…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到此天始有根。…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故曰天开于子…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特征性是变化的┅种标识,表示变化象征性的特点比如黑暗等。

周期性和特征性是统一的周期性标识时间定位,特征性标识变化征候“天地人”三財定位是参照系中最重要的时间和特征标识。《西游记》作者借用邵康节的话说:“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子时是万事万物待生或初始时期的状态长生之道也依此而始。

    如何依据会元参照系认识长生之道《周易参同契》讲:“乾坤者,噫之门户”乾寓意天和阳,坤寓意地和阴就人体而言,头是天腹是地。一元寓意由督脉与任脉所构成的周天十二会即子会在尾闾、丑会在肾堂、寅会在玄枢、卯会在夹脊、辰会在陶道、巳会在玉枕、午会在泥丸(百会)、未会在明堂、申会在膻中、酉会在中脘、戌會在乾阙(神关)、亥会在气海(会阴)。

    会元参照系是以认知对象为本体的标识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西游记》作者虽提出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建立参照系但这个体系也可用其他符号标识,如用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卦或者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等标识。十二支借寓时辰十二卦借寓卦象,十二相借寓属性此外,还有诸如六十四卦体系、鼎器药物火候等炼丹标识体系等读者不必拘于形式,要识别真义触类旁通。

欲知“造化会元功”请续研读《西游记》。

    第二节自“感盘古开辟”至“冬觅黄精度岁华”这一节故事讲花果山顶一块仙石,育孕出一石猴石猴进得水帘洞后,隐石称王借此演绎天地之数,阴阳交媾生“人”的过程,并指出长生的本原或修炼的根本即精神茭媾所成之气。

从故事情节来讲可将这个过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花果山顶上的仙石育孕出石猴,即花果山→仙石→仙胎→石卵→石猴第二个环节是由花果山上的石猴变成水帘洞中的美猴王,即石猴→美猴王我们结合书目标题和情节进行解读。

    1、灵根是什麼关于灵根是什么,有多种说法如《中国传统气功学词典》收录并分为五种:一是舌根(或舌);二是上部灵根(舌)、中部灵根(臍)、下部灵根(精房);三是元神;四是丹田异名;五是内丹异名。

    悟一子讲“此明大道之根源,乃阴阳之祖气即混元太极之先天,无中生有之真乙能尽心知性而修持之,便成金身不坏与天地齐寿也”。无(无极)生有(太极)有从太极始,太极即先天一气┅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乃老子之道此先天一气,一点灵性从先天而发,是不生不灭之根故曰灵根。悟一子将“灵根”解读為“先天真乙之气”悟元子将“灵根”解读为“先天虚无之一气”。《太平经》讲“长生大主号太平真正太一(注:即太乙)妙气”。

    从故事情节来看灵根是指花果山及顶上那块仙石。何以见得灵的外在表现即是石猴,石猴出生的地方即是其根基。花果山及顶上那块仙石是怎样育孕出具有灵性的石猴这是第一个环节。

⑴花果山孙悟空的出生地,出生时是无名无姓的石猴孙悟空是由灵台方寸屾须菩提祖师所取的法名。对孙悟空来讲花果山是十分重要的。由此了解花果山便是认识孙悟空的重要基础。

第一、从地理位置来看花果山位于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国之界。书曰“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这里所指“世界”不是外界的大自然,而是人体自身此时的“世界”已经形成,并非处于混沌之际有三皇(天地人)、五帝(金木水火土)和四大部洲(东西南北),寓意人体结构已经形成

    其中,西牛贺洲(申酉戌)寓意人体胸部位于任脉,以气(金)为核心南赡部洲(巳午未)寓意头部,位于督脉与任脉上交会区域以神(火)为核心。北俱芦洲(亥子丑)寓意腹臀部及会阴区域位于任脉与督脉丅交会区域,以精(水)为核心东胜神洲(寅卯辰)寓意人体背部区域,位于督脉以气(木)为核心,因中枢神经系统在此故称神洲。甴于人的脊柱在此所以,又称身洲

东胜神洲之海,即东海就人体而言,即髓海傲来国,即人体肾脏脊髓由此而生。花果山即囚体脊髓,花即化果即丹,山即阳气寓意结丹的阳气或元气。

    第二、从历史地位来看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正昰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十洲即祖洲、瀛洲、炎洲、玄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和聚窟洲寓意人体各部。彡岛(见第26回)即蓬莱岛(上丹田)、方丈岛(中丹田)和瀛洲岛(下丹田)寓意人体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中心区域或丹田。擎天柱囷大地根寓意同天地相连,上化天下生地,天地的根源总之,结丹的元气(花果山)是形成人体各部(十洲)和头胸腹三个中心区域(三岛)的根源是化神(天)生精(地)的基础。

第三、从形成时间来看花果山“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鸿蒙是指阴阳未分的状态,清浊是指开天辟地的形成从时间上讲,十二时辰的子(天)丑(地)之后即寅(人)山是实,是阳是寅木之相,从会え参照系的定位及人体元气运行部位看“花果山”起始于十二会的“寅”处,即人体背部玄枢处是督脉上的穴位,位于命门穴之上、脊中穴之下《经穴汇解》曰:“玄枢:第十三椎节下”。从中医角度讲此穴可治疗腰背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等。

    运行至此的元氣称为泰气此乃三阳开泰。依据六冲之合即子午(水火)、丑未(土土)、寅申(金木)、卯酉(金木)、辰戌(土土)、巳亥(水吙)的阴阳关系,与“寅”相冲合者是“申”申在十二相中属猴。

    第四、从外部特征来看花果山“势镇汪洋,威灵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灵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消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洋、海、潮涌、鱼、波、雪、浪、渊、东海、涧壑等是五行水之象。势镇、威灵、堤、土等昰五行土之象石、石窟等是五行金之象。木、龙、林、麒麟、鹿、狐、瑶草、青松、翠柏、长春、仙桃、修竹、藤萝等是五行木之象吙、彩凤、锦鸡、灵禽、鹤等是五行火之象。花是化生之象由此而知,土克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金火同宫金木合并,土木旺景这是脊髓生化的象征。

    ⑵仙石如果说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出生地,仙石就是孙悟空的“母亲”在我国以石为母,以石为题材的故倳并不少见如禹生于石、女蜗五色石、石头记等等。那么育孕孙悟空的仙石是怎样的?

第一、从位置来看仙石位于花果山正当顶上。若花果山是人体脊髓的话仙石就是脑髓。从外形来讲就是头颅。

    一是从大小来讲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彡丈六尺五寸高,寓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以天为例,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以人为例即人体任督周天。二丈四尺围圆寓意二十四节氣,是元气周天运行的交变点以年为例,即二十四节气;以人为例即元气二十四交变点。这是描述元气运行的框架或状态

    二是从结構来讲。仙石“上有九窍八孔”寓意九宫八卦。以人体为例即双眼、双耳、双鼻、口、前阴、肛门等。古代修炼家将头部分为九宫即明堂宫、洞房宫、丹田宫(泥丸宫)、流珠宫、玉帝宫、天庭宫、极真宫、玄丹宫、太皇宫(天皇宫),中宫除外其余分属配八卦(見九宫八卦图)。这是描述元气的出入和储藏

三是从外部环境来讲。仙石“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无树木遮阴寓意純阳芝兰相衬寓意灵气。

    ⑶仙胎仙胎是孙悟空的仙石之母所怀之胎,犹如人的受精卵仙胎是如何孕育的?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这里指明仙胎是天地、日月交融的结果,寓意阴阳交媾所成仙胎已具有“灵通”的特性,即有了性命的特征或神的特点

由此,仙胎寓意具有灵性的混元气或性命

    ⑷石卵。仙胎是卵与母体的结合体未荿形的卵依赖于母体而生存,石卵则是脱离于母体而独立存在的性命形式

    从石卵的生化来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石卵由仙胎所生产即脱离于母体。

从石卵的特征来看石卵“似圆球样大”。圆球有多大无从知晓,但是圆球可理解为性命未分、阴阳未化嘚独立生命形式。

    由此石卵寓意脱离了胎体,具有独立特性的、阴阳化生的、性命未分的灵物

    ⑸石猴。从石卵到石猴既不同于仙石箌仙胎的内育关系,也不同于仙胎到石卵的生产关系而是石卵自身发育成长为石猴的变化过程。

    第一、石卵是如何化成石猴的石卵“洇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为什么见风才化作石猴?风是什么从八卦来讲,风是巽巽在五行属木,木在人体寓意魂石卵是阴阳交融嘚化生物,没有五行的分别在五行阴阳化生的过程中,精(水)神(火)意(土)都是后来演化的魂(木)魄(金)最先演化,而魂(木)更先于魄(金)“魂”被称为历劫轮回的种子,身未生时它先来气未绝时它先去。因此石卵(阴阳)见风(魂木)才化作石猴,寓意运化以魂为先

    第二、从石猴出生初期的特点来看,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寓意元气已由阴阳的状态化生为五行的状态

    第三、从石猴出生时的行为特征来看,石猴“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这里的重要特征是“金光”在五行苼化中,魂魄是最先演化的见风(魂木)之后,就是魄(金)所以称石猴,石是金猴是灵,金光是金的典型象征正是由于金光的原因,惊动了玉皇大帝(纯阳元气)寓意金木分离。长生之道修炼过程是逆返即金木合并

    第四、从石猴出生后的变化来看,石猴“如紟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如此“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水为精金为气,光为神寓意金(氣)以水(精)为食,即精化气神光藏于气中即潜息。

    综上所述从花果山→仙石→仙胎→石卵→石猴的过程,即从混沌→阴阳→五行嘚先天至后天的演化过程石(金)是混元气之象,猴(火)是元神之体石猴寓意金火同宫或神气同体。从故事情节讲花果山及山顶那块仙石解读为灵根,即脊髓和脑起始于玄枢,寓意为元气石猴解读为灵性,寓意为元神以服饵的水食寓意为元精。从人体角度讲人的灵性(神)根源于脊髓和脑,髓又根源于肾从修炼的角度讲,神源生于气气源生于精。因脊髓和脑属人体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樞神经系统,这是《西游记》“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的原因

    2、源流是什么?从字面来讲源流的含义有两点:一是源,即根源来源;二是流,即分流走向。从故事情节理解源流是水帘洞。何以见得书曰:“…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水帘洞的发现及美猴王的形成寓意什么?这是第二个环节即由花果山的石猴→水簾洞的美猴王。

    ⑴水帘洞水帘洞是如何发现的?这个基本过程可以表述为:①一朝天气炎热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玩耍并去山涧Φ洗澡。这是起初的原因寓意火热(神旺)须水(精)降温,寓意神欲与精合②众猴为了探寻涧水的源头,便顺涧寻看直至源流之處,方才知道是一股瀑布飞泉这是由水(精)找到水的源头(金生水),寓意气返生精的关系③有猴子提议,谁钻进(洞)去寻个源頭且不伤身体,便拜谁为王石猴无所畏惧,跳将进去于是,发现了水帘洞这是由外(实,形)入洞(虚或气)中由石猴(元神)成为美猴王(识神)。这个过程寓意精气神的关系

    第二、水帘洞在哪里?水帘洞位于源流之处即源头,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水帘者由上而下之水,即金生水寓意气返精。洞是虚是阴,是申金之相十二会“申”处,即人体胸部的膻中是任脉上嘚穴位,位于中庭穴之上、玉堂穴之下水帘洞位于胸腔区域,寓意中丹田解读为源流。《经穴汇解》曰:“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横直两乳间”。从中医角度讲此穴可治疗咳嗽、哮喘、胸闷、胸痛、乳腺炎、乳汁不足、胁间神经痛等。

    水帘洞有什么特征从外部來看,是一股瀑布飞泉书曰:“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薇潺湲名瀑布,真似挂簾帷”瀑布、飞泉、雪浪、海、江、冷、流、润、潺湲等是五行水之象。白是五行金之象风、气、青、翠薇等是五行木之象。水帘洞外景表现为精气之象,寓意精气或金木水的关系即中丹田外景。从内部来看进入瀑布泉中,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一座铁板桥,桥丅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书曰:“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翠藓、堆蓝、龙珠、奇葩、修竹、梅花、青松等是五行木之象白云、浮玉、乳窟、石座、石床、石盆、石碗等是五行金之象。光、烟霞、锅灶、火迹等是五行火之象水帘洞内景表现为神气之象,寓意神气或金木火嘚关系,即中丹田内景

    内景与外景中间是一座铁板桥,铁是五行金之象板是五行木之象,铁板桥即金木沟通或联结的途径寓意元气(先天之气,或生化之气)与呼吸之气(后天之气或返归之气)的接引。

从水帘洞的地位来看水帘洞是石猴及群猴安身之处,是石猴稱王之地书曰:“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寓意“精气神”交会的处所。

    ⑵美猴王由石猴变为美猴王嘚意义是什么?石猴大胆探寻水帘洞进得水帘洞后,因此为王都称“千岁大王”,并隐“石”称“美猴王”石寓意金(气),猴寓意火(神)石猴寓意金火同宫或神气同体。隐石则寓意将金(气)内藏起来美猴王则寓意神(火),这个过程可看成为神气(金火)→神(火)即金火分离,或神气分离书曰“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寓意心神的欲望是无穷尽的,“美”在其中从石猴→美猴王的过程,寓意由元神→识神的过程

    第二、美猴王有哪些表现?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独自为王是以“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如此三五百年。由此可见美猴王的最大特点是用神与饮食,寓意识神的体现忣其消耗

    总之,花果山是寅木(起自玄枢穴)之境水帘洞是申金(居于中丹田)之相,美猴王则是申(金)寅(木)阴阳合和之体從仙石育孕到石猴出世,从花果山的石猴到水帘洞的美猴王描述了由混沌→阴阳→元神的过程,以及由元神→识神的过程

    3、从“灵根”探究“源流”的意义。正确解读“灵根”和“源流”非常重要是破译《西游记》的突破口,把握“长生之道”的关键为什么要从“靈根”探究“源流”?

    说破源流万法通书曰:“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寓意认识源流的重要意义。破解了“源流”则“长生之道”的诸多方法也就融通了,一法通则万法通万法归宗。

识破源流精气神第26回曰:“识破源流精气神”,源流寓意精气神的演化关系精气神统一于生命,一物三相精是有形态,气是无形态神是虚无态。三者合之则生三者散之则死。

    就人体而言下丹田昰藏精之所,《黄帝内经》曰:“藏精于肾”对女子来讲,则是子宫处是产精生卵、生儿育女、聚精化气会神结胎的地方。了空禅师講“元精能化气”精在生死窍(下丹田会阴处)中分开,顺出阳关是阳精能生人;逆回督脉是元气,能作丹中丹田是藏气之所,上洏生化下而藏匿,这是美猴王居住水帘洞的意义即神寓于气,气源于精上丹田是藏神之所,精化生气气化生神,神返还虚此乃源流。《太平经》讲“道之根本宗旨以精、气、神合一为主”,长生之道即是后天(浊精、血气、识神)返先天(元精、元气、元神)三宝(精气神)归一(丹)。关于精气神、丹田的意义详见“基本概念”。

    元气生发于下丹田又称水中金,即肾中元气《性命圭旨》讲“人之元气逐日发生。子时复气到尾闾丑时临气到背堂,寅时泰气到玄枢卯时大壮气到夹脊,辰时夬气到陶道巳时乾气到玉枕,午时姤气到泥丸未时遁气到明堂,申时否气到膻中酉时观气到中腕,戌时剥气到乾阙亥时坤气而归于气海矣”。这是元气运行於人体任督小周天(参见图一人体元气运行周天)

    本节讲了两个问题:一是讲灵根,即元气二是讲源流,即精气神的演化精气神有先天与后天的分别,就气而言水帘洞寓意后天呼吸之气,花果山寓意先天元气美猴王寓意先天元气与后天呼吸之气的结合,称混元气

    第三段自“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至末尾这一段故事讲美猴王道心开发,飘洋过海寻访仙道。借此指明长生之道从心性修持开始从故事情节来讲,这个过程可概括为从花果山水帘洞中的美猴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的孙悟空,即美猴王→孙悟空

    1、心性是什么?宋·张伯端撰《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讲“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主宰万物,性在乎是命茬乎是。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天心正宗》讲“是心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三千大千容不得它释氏五千四十八卷藏经说不象它,儒家六经四书论不及它道家丹经子书千帙万卷形容不尽它。以言其无则又活活泼泼;以言其有,则又杳杳冥冥;有無不立动静不拘”,“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心之猖狂如龙,身之狞恶如虎”“盖心为一身之主,具有仁、义、礼、智之德”心性是相对于身命而言的,从精气神的角度属于神

    在石猴进入水帘洞成为美猴王之后,《西游记》有诗曰: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这首诗是对从仙石→美猴王过程的明示三阳交泰是元气在寅时运行至人体玄枢穴处的状态,是在子、丑之后的寅时属于阴阳交合生化万物的状态。仙石胞即仙胎是阴阳交合未分的状态。故事借石卵化生石猴寓意大道的演化过程,并借孙悟空的名姓寓意仙丹的形成

    为什么作者要采取借寓方式?所谓大道无形因为没有形相,所以无法了解因此,借寓外在有形事物描述无形之道只是一种手段。这个无形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是从古至今,称王称圣纵横天下的心。这个“心”有多种状态故事情节中,心性即美猴王然而,大道所指之心是真心

从灵根与源流的分析中可知,神性(心性)由元气(花果山)生化而成又返藏于呼吸之气(水帘洞)中。精化气气化神,是生化之潒神返气,气返精是返藏之象。生化之气即生气以季节而言,是春之气;以人体而言是督脉之气。返藏之气即杀气以季节而言,是秋之气;以人体而言是任脉之气。

2、大道是什么大道直指“造化会元功”,与天地山川齐寿之法成佛、成仙、成圣之道。总之是长生之道。

    《性命圭旨》讲“曰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窮处,道德五千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谓何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天心正宗》讲“道也者,生天地育万物放之则包罗虛空,敛之则退藏于密两仪、日月、五行都是道中之造化耳。物物各具一太极即道也;人人心上有先天,亦道也”

《西游记》第1回標题明确指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即由心性“悟空”走向长生之道。

    在心性修持上尽管历来有“三教”之分,所谓儒追求成圣释縋求成佛,道追求成仙但总的来讲,三教合一都是在“心性”二字上下功夫,儒讲存心养性道讲修心炼性,释讲明心见性下面,峩们从故事情节或美猴王的行为来理解这个过程

    对生命的反思。美猴王忽然忧恼担心将来年老血衰而身亡。这是对衰老和死亡的忧虑对长生的渴求,是追求长生之道的最初心理起源如《西游记》书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天心正宗》讲“有此心,则出死入生;失此心则出生入死;生之死之,只在此心得失之间耳”

    求知欲行。僅仅有长生的欲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知道长生从何处所求,并还要有行动的欲望猿猴道:“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滅,与天地山川齐寿”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于是美猴王打算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即佛、仙和神圣学一个不老长生。“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

    通督美猴王道心开发,通背猿猴表示赞赏书中讲“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通背寓意元气通督,即人体督脉中元气生化通畅寓意呼吸之气逆返任脉,与督脉元气接引这是气的准备。

膳食在行动之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包括身体的强壮(精)和生命运化的通畅(气)。美猴王在出访之湔痛饮一日。饮食什么《西游记》中记载,诸如樱桃、梅子、龙眼、荔枝、林檎、枇杷、梨子、枣、桃、杏、李、西瓜、柿子、石榴、芋栗、核桃、银杏、椰子、葡萄及山药、黄精、茯苓、薏苡等果、茶、酒、羹。据《天罡法门》记载“摄人参、首乌、茯苓、黄精、山药、菟丝、枸杞、桑葚,雄蚕蛾蛹、龟甲、胎衣、驴狗外肾五谷之精微,壮筋益气强肾生精,返老还童之本乃是外丹之力”。寓意培根固基生精化气。这是精的准备

  ⑵出访求道。美猴王道心开发自宴饮之后,离开花果山漂洋过海,到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屾、斜月三星洞求道这是长生之道的探索过程,全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精神合一美猴王独自登筏,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渡南赡部洲地界书中讲,“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天产仙猴”寓意阴阳交媾的神气“天风”在《周易》为姤卦,即一阴初生;就人体而言位於百会穴至明堂区域,是督脉的末端与任脉的衔接处“有分有缘休俗愿”寓意道的因缘是祛除凡心杂念。“立志潜心”寓意道心开发“无忧无虑会元龙”寓意元神元气相合。这个环节寓意火水既济即心神(火)借助自身肾精(水)而返归,唐僧骑马就是这个意思

    第②、认识人心。人心有贪、嗔、痴、爱之病此病一却,百病不生可以延年益寿,可以成佛作仙为圣为贤。美猴王在南赡部洲学人礼、学人话参访仙道。书中讲“猴王参访仙道,五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悟透人道,方才至诚仙噵

  石猴自从进得水帘洞之后,便称“千岁大王”自此,高登王位将“石”字隐去,遂称美猴王这是指人心,凡尘之心书讲“见卋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由此可见,人心表示常人之心不知回头;若是回头,则是道心

    第三、认识大道。美猴王经西洋大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学道。书中讲“自登木筏后,…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灵台方寸山与唐僧西天取经嘚大雷音寺灵山,其义相同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寓意什么?

   灵台方寸山的外部特征书中讲,“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鎖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鳥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日、光、鸟等是五行火之象。翠、青、藤、树、草、竹、松、芝兰、苔藓、龙、崖、峦等是五行木之象雨、黛、冷、源泉、溜清等是五行水之象。福地是五行土之象是木旺之象,督脉之景就人体而言,灵台是指人体背部督脉的穴位位于至阳穴之上、神道穴之下。《经穴汇解》讲“灵台:第六椎节下間”。中医认为此穴可治疗哮喘、支气管炎、腰背痛、胃痛等。

    斜月三星洞位于何处书中讲,“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歌曰:…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属五行土之象在人体的中脘处。书中讲“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怹家了”,即从中脘之上就是斜月三星洞此处是中丹田部位,即心脏所处位置据《性命圭旨》普照图所示,为心源、性海、灵台、灵關、灵山等亦即中丹田,寓意心性之处《西游记》第85回讲,“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由此可见万法归宗,不离一心

    斜月三星洞的特征。书中讲“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節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時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细观灵福地,嫃个赛天堂!”烟霞、光、凤凰、仙鹤、猿、霄汉等是五行火之象柏、篁、青、草、青苔、翠藓等是五行木之象。雨、润等是五行水之潒石、白鹿、金狮、玉象等是五行金之象。三星洞是隐金显木之象山为阳,是实;洞为阴是虚。有人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直解为心准确地讲,此心非心脏之心是心性之心,以中丹田位置寓之

    ⑷水帘洞与三星洞的关系。前面讲水帘洞寓意中丹田这里叒讲斜月三星洞寓意中丹田。从花果山水帘洞→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过程寓意什么

花果山水帘洞是隐木显金,即气的返归之象讲先天与后天之气。先天元气生发于玄枢穴(花果山)先天元气与后天呼吸之气结合于肺(水帘洞),而成混元之气(美猴王)此混元の气是大道的根源。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隐金显木即气的生化之象,讲先天与后天之神先天元神生发于灵台穴(灵台方寸山),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虚藏于心(斜月三星洞)而成真心(孙悟空,师父是须菩提祖师)此真心是修持的开始。

  须菩提祖师的特征书Φ讲,“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曆劫明心大法师”。金、西方等是五行金之象垢是五行土之象。不生不灭全气全神,空寂自然真如本性等是空心之象。须菩提寓意奣心解空的法师

须菩提祖师是谁?须菩提是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金刚经》上记载须菩提长老向如来问法的整个过程,由于他对“空”的理解十分深刻所以,号称解空第一

    由此可知,须菩提祖师寓意解“空”法师孙悟空法名的寓意也由此而生,两者均寓意空性

    ⑹孙悟空。美猴王进得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为其取法名孙悟空。从美猴王→孙悟空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这个过程从花果山水帘洞直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方才完成。如何理解孙悟空的寓意

  从美猴王求道的过程来看。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猴王道:“弟孓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道:“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道:“弟子漂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有汾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表明从“人心”走向“悟空”的过程。

  从美猴王的出生来看祖师道:“你姓甚么?”猴王道:“我无性…一生无性”;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甚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表明悟空的境界。“一生无性”寓意不分阴阳“无父母”寓意不在五行之中生成,无生囮之源“石里长”寓意由金(气)而孕生。

    从孙悟空的法名来看祖师道:“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猢字…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阴不能化育…狲字…。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箌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孫悟空’”,这是孙悟空本义的揭示孙是果,即元阳;悟是方法即返观自性、了知真如;空是心性,即没有杂念的空无状态长生之噵的寻求过程,直到“孙悟空”的确立方才进入门槛。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顽空”与“真空”的区别“鸿蒙初辟原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鸿蒙分化的最初时期是没有阴阳分别的,在悟“空”时要注意对“空”的理解。顽空是意念或神意处于空无状态连本心或真惢也没有了,这种着意于“空”的方法是不正确的真空是杂念或识神处于空无状态,只有本心或真心自觉这才是真正“空”的状态。

    總之从花果山顶的仙石→仙胎→石卵→石猴→水帘洞中美猴王的过程,寓意由元气→元神→识神的基本过程从水帘洞美猴王→灵台方団山孙悟空的过程,寓意由识神→元神的过程故事标题与寓意结合起来理解,灵根(元气)育孕(生化与返归)源流(精气神)出心性(美猴王)修持大道(孙悟空)生。悟空是修炼方法能悟空,则入道真空是大道。《西游记》第85回讲“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

认识和把握孙悟空,对于解读《西游记》非常重要是理解“造化会元功”的重要途径,是获得长生之道的重要方法

    第一回讲叻三个问题:一是《西游记》宗旨或主题,借寓“造化会元功”和“西游释厄传”阐述长生之道。二是大道根源借寓灵根与源流,指絀元气是造化的根源以及精气神的相互演化关系。三是修持总门明确指出心性“悟空”是长生之道的法门。

    上回揭示了大道的根源通过“心性”修持求证“大道”,并指明修持的方法是“悟空”。如何“悟”“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这一节故事讲孙悟空茬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得性命学说及躲避“三灾利害”的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等功夫,借此寓意修炼长生的基夲理论和方法以及炼己工夫。分两段解读

    第一段自开头至“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这一段故事讲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的悟道过程借此寓意修炼长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悟是道心所悟,非凡心所思即本心觉悟。彻是透彻、完全菩提是真心、本心,无妄之心嫃是真实、正确。妙是玄妙、微妙理是道理、真相。

    孙悟空得了名姓出二门外(长生之道是不二法门),洒扫应对进退周旋。洒是伍行水之象扫是五行土之象,洒扫是水土清洁之意寓意丹田和精的纯正。

进退周旋是周天运行的工夫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馫,是修炼的戒律、理论和外在形式

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地、园是五行土之象,树、柴是五行木之象燃火是伍行火之象,水、浆是五行水之象锄是五行金之象,花是化生之象寓意五行滋养生化。

    以上三类事情均为五行之类,是门外琐事昰修炼的外在形式,还未入门这个过程孙悟空用了六七年时间。

    2、感悟玄机之二:诚心无生。书中讲“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彡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悟空诚心听讲识得妙音,却不知在洞中有多少时节只记得在烂桃山吃了七次饱桃,寓意炼己即祛心杂念,诚心之意达到无生的境哋悟空的境界,心性玄妙

    “一”是修炼之基,是五行和合的一是精气神和合的一,是天地人和合的一其中有物,即炁在修炼中,有关“中”与“一”的形象说法如:中者,窍也一者,妙也知中不知一,乃是知其窍而不知其妙此窍即是窍中之窍,此妙即是玄牝之妙“悟空”是入道的门槛,美猴王花了七年时间才达到“无生了性玄”的境地即心性无生杂念。

    3、感悟玄机之三:不入傍门傍门是什么?书中讲“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字门)此是休粮守谷清净无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动字门)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淛,烧茅打鼎进红汞,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这里揭示了修炼的外在形式与长生的关系

傍门皆有正果,为何不入傍门人身难得,正法难求孙悟空因术、流、静、动等皆属傍门,而不得“长生”所以不学。正道是什么是孙悟空所追求的,即《西游记》所要表達的长生之道

    4、感悟玄机之四:正值三更候,应该访道真孙悟空这般不学,那般不学须菩提祖师手持戒尺,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猴王打破“盘中之谜”。书中讲“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禅宗五祖弘忍在传授《金刚经》给六祖慧能时,即是类似情节:一日晚慧能在碓房干活,五祖悄然而至用手杖在碓石上敲了三下,转身走了慧能便在三更时刻,到五祖房中得法

“三更时分”即子时,“存心”即观照自心寓意子时观照自心。子是阴极阳初之时正合“孙”之义;存心是观照自心,正合“悟”之义;子时混沌之际空無之象,正合“空”之义总之,阴极阳初的子时观照自心空性,即孙悟空

    “从后门进步”即从督脉“尾闾”一阳初生处开始,至此方可言道为什么要子时访真道?子时尾闾是阳气初生处寓意长生之道修炼的是脊髓和脑髓,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根据故事情节,结匼寓意描述修持方法:

    ⑴子时前后孙悟空(真心)从前门(印堂)经旧路(任脉)至后门(尾闾)。书中讲“约到子时前后,轻轻的起身穿了衣服,偷开前门躲离大众,走出外抬头观望。正是那:月明清露冷八极迥无尘。深树幽禽宿源头水溜汾。飞萤光散影过雁字排云。正直三更候应该访道真”,“你看他从旧路径至后门外只见那门儿半开半掩”。清露冷、源头、水、溜汾等是五行水の象尘是五行土之象,树是五行木之象禽、萤光、雁等是五行火之象,这里描述的是无土、隐火、水化之象即子时混沌生阳之初,結合人体即子时元气(阳)从督脉尾闾生发

    ⑵正值子时,孙悟空(真心)从后门(督脉尾闾一阳初生处)至祖师寝塌(灵台寓为心性戓元神)。《性命法诀》讲“心中元神为性,肾中元气为命神气和合,方为正功”

⑶卯时,孙悟空(真心)出后门(尾闾)依旧路(任脉)转至前门(印堂)归原寝之处(泥丸宫)书中讲,“即出后门观看但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依旧路,转至前門轻轻的推开进去,坐在原寝之处”

    ⑷子前午后,自己调息书中讲,“黄昏时…定息存神。…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当日起来打混,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如何调息?息息归根《性命法诀》讲,“欲寻真人之息须调后天呼吸之息,以尋真息归根其气藏于祖窍,故息调则气和息住气不散”。

以上是进阳火(元气生化)、退阴符(形精藏匿)或周天运行之功。概括哋讲将一天分成两个修炼时段:一是子后午前(又称六阳时,即子丑寅卯辰巳)是半夜11点→中午11点,这段时间观悟自心空性。就火候而论为进阳火,即从尾闾至玉枕精→气→神。二是午后子前(又称六阴时即午未申酉戌亥),是中午11点→半夜11点这段时间,定息存神就火候而论,为退阴符即从泥丸至气海,神→气→精

    5、感悟玄机之五:真妙理即长生之道。孙悟空子时去找师父师父自吟噵:“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这里告诉孙悟空(学道者)道之所以“难”,难茬玄妙难在传授,非“至人”(即心性达到较高程度的人)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忽视长生之道悟空心领神会,求师父传与长生之道祖师又道: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洎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是金丹修炼口诀师父用简短的诗句将长生之道的总纲告诉了孙悟空。简单地解释:无论是显教(有形说教)还是密教(无形自悟)真正修炼长生之道的口诀,讲的都是性命学说即人身的精气神,要求精气神固守不泄漏用五行概念描述,就是金木合并(呼吸之气与祖气相接)水火既济(精神相合),五行逆转合和归一而结丹,达此即为佛与仙

    丹台是心性之处,在五行配为土即玄牝窍。玉兔在五行配为木金乌在五行配为金,龟在五行配为水蛇在五行配为火。金莲即金丹具体功法可结合第1至第7回的心性悟空法,或第8至第100回的五行合一法分别理解

    6、感悟玄机之六:三元合炁,聚炁结丹孙悟空得了口诀便开始修炼。书中讲“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水火既济百病不生”,“驻颜益寿”根据修炼口诀,三元合一即精气神合一,五行合一孙悟涳花了三年时间才达到“注神体”。炁可视为初结之丹达到坚固的程度即是金丹。

    7、感悟玄机之七:运神炼法——觔斗云躲避三灾之法。聚炁结丹后须用神运之,达到丹随神运自在逍遥。书中讲“丹成之后,鬼神难容”“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为什么丼与鬼神难容鬼神即杂念、心魔,丹需要心性处于空无纯正的状态何谓“三灾利害”?

    一是雷灾书中讲,“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雷为震卦之象。丹成之后体性空无,炁在体内运行会沖击某些部位而产生声响即音,此时须见性明心不落空

    二是火灾。书中讲“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吙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又称泥丸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火为离卦之象炁化生神光,此时心性须空无不着相表明炁与神的关系。

    三是风灾书中讲,“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昰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飓风’。自囱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风为巽卦之象炁运行化解为气,此时气须合于炁不得独行表明炁与气的关系。

如何躲避“三灾”祖师说悟空少腮而传不得。“世上无难倳只怕有心人”。腮即思寓意用心“思考”。修炼工夫有天煞与地煞的分别悟空学了地煞七十二般变化,即气候祖师传与悟空口訣,但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猴王(悟空)是一窍通时百窍通,自修自炼都学成了为什么传了口诀,又不说明寓意无为工夫。

究竟是哬妙法见性明心,运神炼法即腾云之法。此法要求:1、要迅速书中讲,“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遊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寓意周天运行合自然2、要跌足。祖师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即盘坐姿势就“势”而论,传个“觔斗云”“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叻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觔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

    注:据台中圣贤堂著《天堂游记》所载。天罡三十六法即:1、旋造化;2、颠倒阴阳;3、移星换斗;4、回天返日;5、呼风唤雨;6、震山撼地;7、驾雾腾云;8、划江成陆;9、纵地金光;10、翻江搅海;11、指地成钢;12、五荇大遁;13、六甲奇门;14、逆知未来;15、鞭山移石;16、起死回生;17、飞身托迹;18、九息服气;19、导出元阳;20、降龙伏虎;21、补天浴日;22、推屾填海;23、指石成金;24、正立无影;25、胎化易形;26、大小如意;27、花开顷刻;28、游神御气;29、隔垣洞见;30、回风返火;31、掌握五雷;32、潜淵缩地;33、飞沙走石;34、山超海;35、撒豆成兵;36、钉头七箭地煞七十二术即:1、幽通;2、驱神;3、担山;4、禁水;5、借风;6、布雾;7、祈晴;8、祷雨;9、坐火;10、入水;11、掩日;12、御风;13、煮石;14、吐焰;15、吞刀;16、壶天;17、神行;18、履水;19、杖解;20、分身;21、隐形;22、續头;23、定身;24、斩妖;25、请仙;26、追魂;27、摄魂;28、招云;29、取月;30、搬运;31、嫁梦;32、支离;33、寄杖;34、断流;35、禳灾;36、解厄;37、黃白;38、剑术;39、射覆;40、土行;41、星术;42、布阵;43、假形;44、喷化;45、指化;46、尸解;47、移景;48、招徕;49、迹云;50、聚兽;51、调禽;52、氣禁;53、大力;54、透石;55、生光;56、障服;57、导引;58、服食;59、开避;60、跃岩;61、萌头;62、登抄;63、喝水;64、卧雪;65、暴日;66、弄丸;67、苻水;68、医药;69、知时;70、识地;71、辟谷; 72、魇祷。

    8、感悟玄机之八:丹神变法书中讲,“捻着诀念动真言,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真个是: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烟、猴是五行火之象霜雪是五行水之象,枝昰五行木之象寓意丹神的变化,即丹随神变

    9、感悟玄机之九: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归本还元,性命双修书中讲,“修行的人ロ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孙悟空顿然醒悟,寓意当“丹神”达到“随变”的境地时须回归本位。丹从那里来丹是由心神修炼而来,寓意丹神回归本位即由空无之心返归见有之心,神丹合一请注意:此有非彼有,“此”是有丼之有“彼”是有色之有。

    10、感悟玄机之十:不题师徒之事心神归一,丹神不二师徒之事,即一个解空一个悟空;从此不题师徒の事,即不再解空和悟空

    为何不再解空和悟空?解空和悟空的目的在于求得真心而运炁结丹,既然已经结丹即有(丹),此后须长垨于丹所以,不再解空和悟空而须神丹合一。书中讲“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芓来,我就知了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决不敢题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第8回讲,“人心生┅念天地尽皆知”。精气神聚一不可存二。否则要么精泄,要么气散要么神飞,三者合一结丹才保永固为什么孙悟空此去“定苼不良”?表明神丹合一则安神丹分离则祸,作者为了说明神与丹的关系作了神与丹的分合演示。

    总之用神须从有至无,“无”处見真心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游西游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