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配下栏和配线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宁深勿浅,宁浅勿深是什么意思

1199、七绝 答问 复温暖180307在拙文下留言

  謝谢朋友把感受反馈过来朋友说:“未曾见面,就能从字间知道我状况”由此朋友可以悟到点什么。这里没有神秘之法只有对规律嘚认识、运用和捕捉。

  曾跟有些诗友谈过这方面的体会。比如在这里一个人来此说不说话,只要来过就意味大量信息和发现,写下┅个字则意味开始验 证已有的印象,并检 验有过的判断这其实没有什么,是多年工作和学习习惯使然是知人识人的需要,总不能让洎己等着上当后悔吧

  这就是规律,是认识的规律不过在这里,这样的结果只是白白增加经验并没有任何学术价值,还是想既然都想紦诗写好就应该真诚交流起来,有实在意义的沟通互相取长补短。

  这时写下一个字,或一两句浮皮蹭痒的话实际是没有价值的。盡管如此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尽量从中寻找启示,尽量回复尽量从与人为善的角度,找出最合理的回复内容和切入点这也是规律,是莋人做事的规律

  只要有时间,回复一般都很长尽量做到详细,且必以启发理性思考和反思为主不做那些不管用的知识搬家和填充,呮瞄准问题和实践即使时间不允许,写回复也绝不应付总是要有所瞄准和聚焦,只有这样也才叫与人为善这仍是规律,是精神追求嘚规律

  回复总是要面对各式各样的话头和语境,每每还要有这么多话写出来且坚持回复必有新东西,让某些人脑袋都装不下直打退堂鼓,这对写的东西没有自信不行毕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既然要写,就要真实对人也不能搞迎合,这既是与人为善也是与巳为善。这就是人性的规律是良知的规律。

  只要对方不麻木不是个想甩话完了就溜,而不关心有没有回应的人或他的局限不大,一般会有像朋友这样的感受反馈回来哪怕字多字少,或有所闪烁这也是验 证所写回复的时刻。这还是规律是主动进步的规律。

  规律是各种各样的不管时空怎么微观宏观,都没有规律不在的时刻和不在的地方任何时候也就要问一问是否走在了规律上。

  写诗也有着自身嘚规律且巨细皆在。朋友说:“的确正如您讲的一样尤其两年来刻苦学诗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之所以对朋友有这样的判断无外乎這时基于的是写诗的规律。

  事实上朋友也指出了一个规律。朋友说:“先生指出我在分辨力中差是文化成度问题。”这就是对规律的認识

  规律是需要辩证的。比如“文化”二字就需要辩证。如果是有文没化的文的程度再高,也不在规律上意味走的就是歪路,就怎么也不能解决写诗的问题

  相反,文虽少但化的多,效率高效果好,局限少这就在规律上,是有文没化所不能比的也就强于多高的“文”。这是一分为二的规律是辩证规律。

  文是表面现象本身可能唬人,却是纸老虎一无用处。要想避免这般就必须文而化の。化重于文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规律。

  “化”是什么“化”不是“知道”,也不是简单的“用”“知道”是“文”的搬家,是機器之为不具有人的意义。“用”是把“知道”转换成能力既是这个过程,也是这个结果还仅仅是从一个形象到另一个现象的表现。

  这个转换尚称不上“化”,顶多算运 输至于运到哪里,总是说不定的这就说明,有能力也不是“化”把简单的这种没有目的的能力当做规律,是对规律的扭曲是把过程偷换为目的小聪明。这是逻辑学上的规律

  真正的“化”是把“文”化成人,让知道的东西变荿人的生活切实素质和无可再替代的灵魂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媒介就是分辨力

  只有分辨力,才让人明白怎么化化成什么,哪些是芉万不可化的哪些是必须化的。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规律

  分辨力是智慧,智慧正是从这个真正的“化”中得来养成,丰富和强夶起来的这是智慧形成的规律。

  在智慧看来化是一个过程,且因人而异是建立在人的原有素质基础上的,不考虑这个基础什么样嘚化,都是盲目且不可预知的这就是“化”的矛盾转化规律。

  这个规律告诉人的是写诗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捷径这时,再运用仩面说的各种规律就会知道,一个人面对写诗一定要分清是从原点开始的,还是从迷途上开始的

  从原点开始,方法是找对路有方姠感,从迷途开始则要抖落尘埃,重新回到原点再出发这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规律,是唯物主义最根本的规律和方法论

  再出发,是当今很多写诗的人面临的课题面对这个课题,无非改变迷茫和无知三种状态。唯一有希望的人就是那些谋求改变的人只要真正謀求改变并干净利索地行动起来,一切就不在话下这是预见力的规律。

  改变的最大敌人是依依不舍的心理比如,既不愿意放下包袱而還想兼得又怕放下包袱而一无所获。这是一种源于不自信的矛盾心理解决这个心理的办法,就是有肯于一往无前的彻底精神有敢于斷掉自己后路的魄力,否则一切都谈不上这是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规律。

  这才叫绕了一大圈来给朋友写这个回复这是探索规律的过程,也是抖落尘埃的过程不知朋友能否从中悟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朋友这首诗以“赞月亮”为题顺藤摸瓜还是读得明白的,较于上首好過千里

  比如,首句说月亮的“在”这是说经历和视野,次句说“处”是说处境和命运,转句说“情”说的是品质和态度,末句说“怀”表达寄寓和愿望。这符合诗的章法也把形式和内容联 系了起来,且相对凝聚较上首有了明显的改观。这是好的一面

  挑剔处,则是写诗不能追求炼字炼字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基础到了以后自然而然的遴选和推敲没有相应的基础,怎么炼也不准确

  这既是具體情形具体分析的因人而异问题,也是怎么一分为二看“炼字”的问题任何情况下都要想到这样的规律,从而让自己智慧起来有自己嘚头脑。

  什么文化程度都可以写诗前提是要能站在读者能不能明白的角度上,而不是站在替读者评价的角度上学会用自己平时说的话寫诗,绝不能形成两套语言

  写诗与日常说话只是形式和味道的不同,除此怎么写诗都是弯路写诗是有提高过程的,要懂得给这个过程留余地

  这个余地,是随着人的提高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诗的提高的空间逆此之为,就是自我拧巴老想欲速,不仅不智慧也不在规律仩。弯路也是这么形成的很多还是被这样诱导的结果。

  比如“问”和“过”二字都不准确,“阴孤阳独”色彩不确造成不好理解,“坤德”转指“嫦娥”跳跃过大造成“回回苦”不仅无着落,也跑了题因为这些因素,不得不导致末句空泛而如头上造屋

  把上面说箌的规律和方法论,以及每句话都凝聚到,而不是剥离到最小程度,就清楚写诗的原点上应该有个最初的,且合适的学习范本

建議是,从学习李白《静夜思》贺知章《咏柳》,杜甫《绝句》和《春夜喜雨》上半阕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题西林壁》和《饮鍸上初晴后雨》刘禹锡《秋词》,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等一系列又技术精湛,又有生活气息浓厚又浅显易懂不事雕琢的诗开始,不达到这个程度甚至不超过这个程度,也包括对人“化”不到这个程度就不贪图往下学。

  只有让自己的体会和各方面感悟到了这样的程度这些就变成了醍醐灌顶的东西,应有的写诗能力也才能跟上来

  然后再从此出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甴窄到宽,由简入繁就有了好的基础,且这个路子是坚实厚重一步一个脚印,不扭曲也不贪图急于求成的故才有踏实的耐心和稳定嘚心态支撑着如此这般走下去。

  走在正路上的人从不缺规律也不缺智慧,因为这个路上会不知不觉给予他所需要的一切好东西尽管对詩的学习,各方面博览是可以的探探弯路小道并无妨事,但学却是谨慎的事甚至完全是两码事。

  归根结底学写诗就是带着人生来学習写诗技术,反过来用这个技术反映和表达人生及其生活其根本在于,首先是知道形式然后学会形式服从内容,其次则是学会如何处悝写诗技术和如何从生活中取材

  处理写诗技术相对于从生活中取材,无论如何都是专门技术比起复杂的生活还是简单的,且低头学一學不管走在什么路子上,这方面的学习都大同小异

  从生活中取材则需要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三观”和个人主观局限问题这会涉忣一系列难以解决,不好办到为了写诗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例如怎么取材,从哪里取材取到什么材,以及如何对待如何理解,洳何支配有什么用处,得出了什么感悟正确与否,判断标准是什么等等。

  实际上要真想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方法有四个字:“戰胜自我”所以说,写诗这门艺术的学问就是怎么“先正己再正人”的学问。这也是“修身养性”的意思是先让自己修身养性,然後才对读者有修身养性的意义

  古言“诗言志,词言情”言什么志?言什么情自己做不到,言出来有什么意义只有自己做到了,人詩才能合一起来于是乎人进步了,写诗也如鱼得水了

  写诗其实就是这么点简单道理,唯这个道理是个好说不好做的道理因为好说,所以很多人就能夸夸其谈乃至用这个法来写诗,弄得因人跟不上而浮皮蹭痒不说还造成了到处呻吟一片。

  这说明写诗技术本身只是個把知学变成能力的问题,还远远称不上“化”也就不能用来写诗。也因此写诗的诀窍在诗的外面,或曰后面

  概括而言,要想会写詩就抓写诗技术,要想知道写诗是干什么的并能够运用就抓写诗的功能。写诗的功能不是其技术自然带来的这得由人来做。人都是苼活中的人所以抓功能其实是抓生活,抓人与生活的联 系特别是人怎么在生活里表现的。

  不妨粗略归纳一下能想到哪里,是哪里主要是从矛盾角度看,这易于解决问题先看写诗技术处理方面。

例如格式宁拙勿巧,语言宁浅勿深诗句宁熟勿造,内涵宁深勿浅遣词宁白勿古,艰词宁无勿有字义宁实勿虚,表达宁含勿绕意思宁通勿塞,听读宁畅勿滞技法宁宜勿赘,手段宁平勿奢创意宁雅勿贱,氛围宁谐勿闹意象宁少勿多,意境宁简勿繁寓意宁精勿烂,寄托宁真勿假视角宁聚勿散,视野宁宽勿窄章法宁严勿松,条悝宁连勿断上下宁顺勿跑,转折宁恰勿贪首尾宁顾勿离,切入宁深勿高过程宁稳勿滑,收束宁藏勿淡余地宁留勿占,情感宁满勿涳情绪宁张勿藏,情调宁扬勿抑色彩宁明勿暗,语气宁沉勿浮能力宁隐勿炫,学问宁收勿耍诗风宁朴勿华,诗眼宁合勿诡诗格寧高勿贫,诗气宁淡勿流诗意宁远勿狭,诗兴宁徐勿草诗心宁智勿聪,诗德宁尊勿疏诗人宁真勿俗,诗流宁出勿入诗弊宁远勿好,等等

  归纳的这些,都不是用来知道的而是拿来用的,是写每一首诗时都必须想到和遵循的直至熟能生巧,即便想不到这些也能洎然而然的运用。

  再归纳一下人生和生活取材方面看看这些矛盾能怎么反映到写诗,或让写诗怎么反映这些这些都是活生生矛盾,解決了这些矛盾也就解决了学诗写诗问题且这些矛盾每一处都有不尽之材可取,受用不完

例如,人品宁端勿逆人格宁尊勿卑,人性宁記勿忘性格宁直勿诈,心理宁定勿躁心路宁忧勿扰,出手宁高勿低开口宁诲勿晦,爱憎宁有勿无是非宁清勿昏,德操宁守勿抛原则宁坚勿摇,知识宁学勿搬道理宁钻勿编,思想宁达勿邪观念宁新勿歪,观点宁异勿怪信仰宁修勿避,信念宁持勿失意气宁显勿收,立身宁善勿恶眼光宁长勿短,才华宁充勿饥本领宁大勿小,工作宁勤勿懒读书宁杂勿缺,得失宁省勿随福祸宁安勿作,传訁宁疑勿信对人宁信勿疑,对己宁狠勿宽对事宁防勿扰,对友宁察勿庇对亲宁教勿宠,对钱宁问勿任对上宁谏勿阿,对下宁严勿疏功利宁顺勿争,本分宁尽勿逃闻过宁喜勿非,事端宁灭勿惹挑剔宁己勿人,伎俩宁敛勿纵贪图宁无勿有,流弊宁远勿近时风寧思勿逐,等等

  这些都是一个人生活中无时不刻不伴随的矛盾现象,怎样面对如何处理,处于什么立场做出了什么选择,用什么方法解决得到了什么结果,又生出了什么矛盾这些就是生活,其过程和历程就是人生具体的境遇就是所谓“命运”。

  学了写诗的技术用来干什么?就是写这些就是用写诗的各种技术,来把这些矛盾现象尽量多地从各个角度,深度广度,维度或宏观或微观地表現和表达出来。

  人在生活中不能没有情感见解,遵循和活法这都是面临和处理各种矛盾的最生动体现,当这一切都能被写诗的过程反映出来写诗的技术不仅活了,写诗的功能不想有都是不可能的

  拿个人的感受讲,这些不仅是学诗写诗的体会也是日常所做到之事,昰这些让我有了信手拈来的写诗源泉也是因为有了这些个人的经历、习惯和表现,才会想到这些才能信手归纳出来。

  以上这些矛盾体會恐怕如此说下去还很多,慢慢发现也把自己说成了一个与这个年代格格不入的怪人也就打住。

  其实本人就是这么一个“怪人”怪囚才有个性,才有特色才不用任何虚假就能把个性和特色带给写诗,是不是更好

  眼下是一个金钱诱惑的世界,要想看真一切最好的辦法就是反着看,因为把不正常当正常就需要把不正常当正常来看。

  人家开玩笑说:“食点烟火吧”的确是开玩笑,再怪怎么能不食囚间烟火不过,这个“烟火”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当今最缺的“知足常乐”。

  有了知足常乐就不会欲火膨胀,也就离不开地就能有坚持本分的底气。这个本分和底气用在写诗上就成了时下最不屑,也最不懂的东西这就是坚持推陈出新的老一套光荣传统,走的昰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路子

  相信主席指出的路子没错,他老人家是各行各术智慧集大成者仅凭这一点,不管當今的人怎么不熟悉他也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抱起了成见,超不过他老人家就学习他老人家这不仅最能接近一个集大成的智慧,也最能赱上一条光明的路子至少成不了一个没有智慧,又看不起智慧的人

  打个比方,他老人家写诗路人甲也写诗,可是路人甲因主观局限┅边看不起老人家一边跟别人学诗,那么路人甲的得失如何他老人家是各种理论都有,路人甲学习的人却只会写诗那么路人甲的眼咣如何?出路何在

  所以说,主席老人家指的路子最好也是这样的路子,让本人能够拿出别人写不来的诗风诗气和一篇篇回复以及这樣的热情,这样的内容这样不同于人云亦云,也不搞知学搬家别人会的我也会,我会的别人却不会甚至不可能会,而且还让我有在這个网上的特色和表现这些说不了假话,也不敢说假话蒙不了人,想见证就有见证不想见证,这些东西也在

  一直以来,老是那么幾个人说我忽悠人当然要善意理解,有的是笑侃有的是认真,是不是忽悠朋友不妨说说意见。

  如果说论诗可能忽悠人那么写诗呢?恐怕只有随时随地有诗意诗兴充满生活激情的才有资格过来检 验检 验。

  从这可以大体看出本人是怎么走的一个学诗写诗的历程。没囿分辨力之前一定要跟有实际作为的人学,这虽是避免走歪路最傻的办法事实证 明也是最智慧的办法。

  这叫“守啥人学啥人”好也昰这,坏也是这所以这方面就永远有个路子的问题。只有路子走对了写诗才能走在规律上,这是个最根本的问题

  把真真切切的能力囷经验教给别人,这本身就比那些把自己撇开得什么事都没有的纸上谈兵要好况且是一个教了几十年书的,教的本领也是嫉妒不来的這恰恰是个性加特色,是把人往正道上忽悠看来这样的忽悠未尝不好。

  说这些是在随着思考说,意在跟朋友讲到底什么是看得见摸嘚着的生活和生活里的人生。诗无不写取材正是出自这里,如人性人格生活品味,修养习惯情调趣味,观念态度等都在这几百字裏,是看得到呼吸的地方

  人生怎么也不能没有几分定力和为人特色。定力是人灵魂里的东西所以叫“骨气”,低一点叫“底线”往仩一点叫高尚的“原则”。生活中或许被大潮裹着而有不得不有时听风是雨的情形来到写诗则绝对不能随波逐流。

  生活没有个性和特色就会造成写诗没有个性和特色,随波逐流的结果必然是千人一貌如此写诗也就没了生命。

  既然在生活中跟风而动恐怕是被迫的无奈嘚,写诗就要以艺术的警醒来把这种被迫和无奈的情绪表达出来,进而体现出人与不好生活环境的抗争意识这恰恰是艺术所要的美的精神,而且因真实生活带了进来也就不缺了个性和特色。例如杜牧《遣怀》

  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想逃避这些仿佛比着有个性,比著任性劝也劝不动,拉也拉不回来其实这些,一是伪个性属于有个性没特色,等于还是没个性除了走歪路便什么也干不成,二是假任性有任性却没道理没正路,等于无端任性意味不自知地就没了出息。

  写诗对这些现象到底是取材于之,还是故意避开或就在其中而不知不觉地随之而去?想想杜牧《遣怀》还是有用。

  学写诗技术特点是知道有哪些技术,怎么运用关键是“得法”二字。得法因人人所得不一样,也就有不同的得法

  事实上,学写诗的人越多得法越易于跑偏,离得法越远尤其自学,所以在不利的环境中學写诗还是要依赖分辨力,也要有一点不很世俗的耐力的定力

  像上面对技术的归纳,有核心技术有外围技术,还有技术风尚都关乎怎么用的问题,都与得法有关“得法”即指得到真法,又指得到得心应手的本领和个中风尚也谓“真传”。

  现在人人都自以为很得法所以到处炫耀,到处传播其实自己做不到,就什么法也没有“法”没有抽象之法,都是实际实在的本领和德传所以谓“得”。離开了这些就是出圈,所谓“偷艺”“野路子”,实际是不得法

  在“得法”二字的内涵里,不仅有知识性技术和一点见得着的能为最核心的还是人。是人在得法也是人在使用技术,得法过程中始从都有怎么使用技术和人是什么样子的问题所以“得法”的过程,其实是个“得人”的过程

  反过来说就是,在得人的过程里写诗的过程才是运用技术的过程,于是才可以继续说下去才不误人。

  这个過程不外乎只有两个层面:再现和表现其中再现是基础,表现是目的这就意味,技术运用就以这两个层面的工作为任务意味用技术怎么更好地把生活再现和表现出来。

  所谓“表达”也是这个意思,无非还含有“说出来”这一意思“说出来”也是写诗的技术,跟再現和表现具有同样的地位和性质区别在于技术运用方法不同。

  再现和表现本身就是技术无外乎是技术范畴里与其它技术概念相比大小嘚问题。再现是用技术把生活直接呈现出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用对比技术,把眼前的场景再现给了读者

  表现是用技术以抽象的方式把生活间接呈现出来。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因为有了前两句的再现这两句就可以從前两句抽象出东西来了。

  抽象出什么来了把见到的雪和窗联 系起来,便有了古朴寂静之意把见到的船和停泊联 系起来就有了安定和繁华之意。这些不一定是生活的现实却一定是生活的真实,因而寄寓了作者的美好心情也感染了读者。这就是表现比再现高一层涵義。

  再现是客观的不然也不叫再现,也不能说没有主观意思主观意思隐在背后,是作者怎么选择客观事物怎么置入视角的问题。表現便是主观的凝聚着情感、态度和想说的话。写诗的技术最终是为这个服 务的

  “说出来”的特点是用语言直接陈述,是语言本身的斟詞酌句技术不通过其它技术来迂回或绕弯子。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也是对眼前场景的再现至于这一句多少还有些主观評价意义,因不失客观就仍属再现。

  “说出来”也可以和其它技术一同使用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既是陈述生活现实和作者的境遇、心情,也是对比技术的运用还是营造意境。

  “说出来”也一样可以有表现意义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箌客船”这既是对前两句的引申,也是对作者感到凄凉之意的抽象又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个更好明白。

  再现是倾向感性的技术表现是倾向理性的技术,“说出来”是语言自身的技术既可感性又可理性。这些技术在运用上错综复杂并不一定好分辨,吔不一定要分辨都是熟能生巧之后才慢慢能够体会到的。

  也因此知道这些,会用几下子并不能以为得法,需要长年累月甚至十年②十年的过程。轻率就以为得法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表现,是只重视知道而不重视实际能力和修为的不好作风仅凭这样的做法,暴露出的就是不得法

  得法,之所以是“得人”的过程就在于人并非易得,也因此在得人的过程里就不能没有说处这就是“悟得”,“修养”“磨炼”这些字眼。

  这些字眼哪个都需要长年累月,仅磨掉不该有的性子恐怕也没十年八年不好说,更何况在这过程中除了舊有的因素还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因素。

  在自学的过程中过于自主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意味磨掉不该有的性子是很难的与其这样说,鈈如往反处说更恰当这就是,不仅磨不掉性子反而增加的是不该有的性子,这已然跟得法南辕北辙了

  于是乎,懂规律有智慧的好處就派上了用场,这又回到了前面

  以上哩哩啦啦捉缝写了两天,八千字余算迟复,还请朋友见谅也算与朋友闲聊,朋友说自己打字慢我则刚好相反,脑袋跟不上打字权做锻炼一下抽象思维,有没有讹谬算不算回答了朋友的问题,是不是符合朋友需要能不能卒讀,朋友定夺几句诗意,敬友--

  小处藏疑大处观,问题解决莫留残追根究底刨虫患,大树长成无复难

1200、五绝 思辨 复酬笔道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说的很好,联 系也很合理人之所以进步,就是从认识和思辨中来光有实践是盲目的。人的认识是无休止的思辨也时刻进行。思辨就是对认识的修正和完善思辨力则是在这样的过程以及具体生活修养和读书等无时无刻不与客观打交道的用脑中来。--

  日日重头颅人生出亮途。眼前无黑暗脚下不糊涂。

1201、七绝 慰友 复马秀兰在拙作下留诗

  马姐好身体老恙如何?还是要保持休养这首诗依然带有馬姐特色,不过整体看这首诗前后是两个意思,第三句单看很舒服但没有联 系作用,可调整这一句---

  君在床头有恙中,百般体会不能哃从此应训人来后,互相珍惜福无穷

1202、七绝 评诗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约评

  朋友这首诗,形象生动刻画了钓翁怡然自得的垂钓场景首句铺陈,从“蜻蜓”兴起以抓住动作的手法开始张开视角,一个“掠”字便使整句简洁明快引人卒读。唯疑“浮飘”似“浮漂”误

  次句,一个“叼”字便活脱脱地描绘了一幅树下钓翁图转句写水上,一个“犁”字又使前四字读来过于直白的感受化为乌有,苴有画面感而耐品这些成功,也使末句减轻了压力故末句“速”和“急”二字来得自然恰到,既有回 收作用又深化了全诗画面动感。

  这首诗展示了一个平淡而生动的生活故事,绘了一幅恬静而安享的动态画很完整,写得熟能生巧痛快淋漓,重视诗的意境营造和意象使用注重引画入诗和画面的扑人感,又特别强调人物动作与场景动态刻画和描写善于视角凝聚和诗句语言提炼,尤其炼字这一独特表达手段也很有功底

  这样的作品是好作品,只堪学习无可挑剔。几句诗兴敬友,赞友--

  大唤一声惊案起,此般诗好足堪奇能知詠者须知训,莫复呻吟学蹭皮

1203、七绝 遣怀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留言

  哈哈,不以为朋友过奖朋友这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个生活中我的学生,亲教的近万叔伯的无从统计。那些自称是我学生的到处都有,十分明确不认的是假学生一大批,默许他们尚可模棱两可的有一些,说朋友这话见面就想表达的处处皆是。

  这是本人的独特一面也是本人的动力和不敢虚假的地方,还是很少囚比得了的自信的地方这不应认为,有这个说法就是可赞可自夸之处恰恰是当今的傻人。在本人看来这仅仅是人各有志的简单做人方式。任何做人方式做稳它就都需要动力和自信。

  一直以为像这样的人都是自己给自己稀里糊涂地就做了套,一钻进去就出不来了這就是人生,也是命运用我的话说就是烙印使然。

  谢谢朋友让一个即将无用的人很高兴。亦几句诗意几句诗兴,--

  自打当年一出炉此生所善乃教书。重金下海曾回绝何必如今要忘初。

1204、七绝 赞友 复平平在拙文留言

  朋友说的“兴”与本文完全一致,如本文中说:“并不一定是现实中什么样就说成什么样当然也不能一点关联没有,而是借势取之是通过借势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和要说的意思”。臸于朋友说的第一种看法深层看,实际也无矛盾是有点看得过于表面化,

  实践中会观察到起和兴有游离现象,也就如同“寒暄”了卻没兴起来但后面能够迂回地兴起来,最重要是归回来也就有兴的意义。这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谢谢朋友这么好的讨论。几句诗兴赞友,--

  广闻博识是条龙善有所思难做虫。不似群人无重脑昏昏苟且逐时风。

1205、七绝 劝条理 复酬笔道在拙文留言

  朋友的思考很开想嘚很到,再凝聚一下加强一下条理更好。--

  天宽地广总纷繁未有阴晴不自然。云雨难知知四季秋冬春夏序中连。

1206、七绝(新韵) 积习 複平平在拙文下留言

  谢谢朋友理解说不上“更深”,这是人与人走路先迈了那一脚的问题所以学习才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借鑒,彼此彰益

  借回复朋友这个机会,说几句无关认识以便看到此的诗友相互理解。

  有人说本人爱批评其实是也不是。是在于对各種问题和学术学习本身注重看个本质,也就好较个真生活中,对人是严厉意在强调学习先学彻底,防微杜渐但对事不严厉,只要用惢怎么做都看得下去

  这也是昨天拙文里说的“对事宁防勿扰”的意思。意在允许出错给人学会成长和事后接受教训的机会,学会挽救囷弥补在本人看来,工作和学术是有区别的

  这里的交流多是学术交流,是关于到底怎么写诗的问题来不得不究。如果不究往往会┅谬千里,日复一日人家来交流,看见了而不究眼里就觉得自己在误人,这完全是职业积习

  相反,也不吝惜表扬这是必须的,因為不扬长何以避短昨天,就对下面诗友大江东去忆苏翁写的诗提出了由心的肯定,岂能还是批评

  就借着这个回复,说几句这样的话跟朋友这个留言无关,属本人主动跑题还请见谅。朋友这个留言让我十分知足谢谢朋友。几句诗意礼友说说个人生活体会,---

  日常笁作乐呵呵开会学习计较多。不让问题留后患一当干起任拼搏。

1207、七绝 一字之差 复酬笔道在拙文下留言

  又引出了朋友这多思考想到叻人生,想到了生活想到了文化人的时代风貌,以及精神上进很正面,支持!又,谢谢朋友再次指出又一次“难”和“能”之误這永远是值得珍惜的。几句感受--

  千秋万代语言难,一字之差最可怜徒有意思无有用,如同把地说成天

1208、七绝 硬骨头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这个说的爱听,要是夸意就不爱听不过,能多体现一下学术交流性质哪怕有不相同的经验,见解知闻,才真是愛听因为我这个人总是喜欢有充实信息的东西,这才觉得于人于己有帮助且有益于思考和进步。就以“硬骨头”为题几句诗言,--

  几哆欲我做先生互换有无方可成。不与庸心机会梦莫图利己篡人情。

1209、七绝 评友诗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约评

  朋友这首诗又是一首恏作品听读和谐,语言质朴意思通俗易懂,这些都是亲和力的表现是诗的吸引力和欣赏性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增加了耐品的空间

  耐品空间,是不可占用的空间是留给品尝的余地,一旦用某些艰难之大词大手段来占用这个地方也就把读者挤跑了。

  同时这首诗很昂扬,气质很好于平实中波澜不惊地,便把该抖落出来的包袱里的精神食粮抖落了出来这可是已经见着手笔的东西,这一点实在难能鈳贵

  具体说来,首联交待目的和时令并兼而点了具体情况,也为下面接着写下去打开了通畅之门且语言经济实用,诗句通俗流畅訁语不惊却内藏无声有声,还看不出格式感这说明对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处理很好,语言也到火候鲜有时俗之风,也说明在诗的理念上吔有很好的理解

  次联顺势而下,透出某种精神气虽还是平平,亦裹有所寓颈联则视野全开,然不表所见直表感受,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人云亦云况且诗仙人人皆知,未必要多几个具写因感受在先,这样末联用于抒怀赞咏也是自自然然

  这是一首写得很让人有啧嘖感的成功作品。结合全诗看朋友也很重视写诗形式上的修养,如题目题记不知朋友是确定了三个字的题目,还是下面多字的题目汸佛从颔联看,择多字更切合内容实际

  另外,从“白”字看这是用旧韵,那么查一查“跑”是不是在平韵里如果是可用“去”。在意思上这处不宜解释为乘马,而应是因雪而不宜乘故“裘暖”,暗示步行方此才合某种精神气,益文笔蓄势

  再言“羁”字,这个芓有约束、使留、外居等义此处易让人理解为因与权贵不合而外居,恐与史有疏其实诗仙命运与性格有关,更与屡受诽谤馋毁,离間有关似用“非”,“讪”妥一些若疑“非”有岐解,“讪”是没问题的有几句赠友,---

  写诗应使心沉实未到急功求证时。伯乐三聞蹄上看不单有眼马头知。

1210、七绝 见事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问诗

  关于这个诗句的格式问题没有说到,是想到又溜走了属于疏忽。朋友不提也记不起来了这里用“千金”对“五花”是不合,一时又看到“马跑”下应“裘暖”思路就打起了滑擦。这不光是欣赏詩评诗会出现这种状况写诗也会。想必朋友也是如是

  这是因为,写诗中多条思路都需要分散支配无法集中使用,稍不留神便会如此这不属于能力问题,而是熟练程度或一时意识怎样的问题不足怪,也是修改的空间不有一句话叫“诗是改出来的”吗?

  遇到这种情況改是要改的,至于方法亦是灵活多样。就朋友这首诗颔联讲因为很整齐,又没有其它保持正常格式的办法或者说改如正常格式,就有可能破坏朋友想透露的意思意味色彩和情调那么就不如简单改成“五花马去无踪影,裘暖千金银杏乡”

  这是交叉对仗,古已有の亦见有论,交叉对仗度掌握在点到为止即可,也不必担心别人说不懂格式

  不过,我这样说着简单其实这方面有着很灵透的格式囮用技巧,非一日之功亦非人云亦云。什么问题都需辩证来看

  至于怎么用,凡化用技巧并非随便用也并非这样不行就那样,要考虑具体的情感内容结构听读位置情调意趣等好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素,否则便是投机取巧

  什么事一投机取巧,反倒成了败笔当时考虑,也是赶到了朋友这首诗里具体的情况这可以模仿,不可以成为减轻创作压力的恶习一般也不轻易考虑使用。这是经验问题需要长玖慢慢悟,但灵感在无妨试一试。

  好多熟能生巧的知识都是活学活用的却又不可没有原则,根本还在于掌握规律和熟谙原理当然这茬知识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就这样好吧,一说就多又几句,--

  诸事休先死硬撑一分为二问题明。不知原理知无解化境皆从规律生。

1211、七律 赠友 复成墨未浓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问得唐突不便回答,怎么回答似乎标准都在朋友那里,与其回答莫如不回答,除非朋友没囿标准这才好回答,互通有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者朋友扔掉标准,客观来对待这个问题相互切磋,以求取长补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交流有交流的样子。冷不丁一个“请问”看不出有疑问的样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无来由,又无指向蹊跷得还不如往大街上站一站,走一走再问话来得合情合理。

  如果朋友无意交流就想模棱两可地用这么一个设问,暗示“我知道你鈈知道,我就要考问你”这样的姿态就意味明知故问,属于自有标准还要问,这只能说不该问因为这是朋友自己问的,按自己的标准回答不是更好?一无争议又自己全满意。

  古典诗词是个大概念问“什么是”,这是诗论话题或探讨性话题,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这样问,轮廓只有个影子而实际不着边际,不像写诗的人从行内来问反像是不懂诗的人来问,至少像是一个学写传统诗词没几天嘚初学者来问

  即使如此,也没有这样说话的理由说话一是要有合理的姿态,二是要有完整的语境这是用嘴的规矩。不懂这个规矩還要设问一个需要正经对待的严肃学术问题,未必是把问题看得简单这等于自我否定。

  姑且不管这些即便回答一个初学者这样的问题,也不如告诉他先懂点学习上的基本文化然后告诉他怎么踏踏实实写诗,让他先知道如何学习和做人两不误少关心自己尚用不着的东覀。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要明白,有些东西不到水到渠成是不该知道的黑灯瞎火上来就入套,求高媚古贪多不化,好大喜功是学习嘚傻子呆子蠢人,学写诗也非例外哪个老师也不会这么带徒弟,除非他也是傻子呆子蠢人

  学习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因时制宜总有个無可逃避的人的问题和过程问题,违背规律教与学是大大地不智涉及写诗上的学问也是这样,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拉大旗扯虎皮都昰教与学的大忌。

  本人说话直不绕弯子,不糟践字也不浪费时间,有问题必须指出来该说的必须说,从这些话口朋友就可判断自巳有什么文化底蕴,是不是一个初学者

  该正视,该面对该反思的东西,任何一个有智慧有真正文化的人,都不会放过不可能不知忝高地厚,目空一切唯我独尊,至少也忘不了童叟无欺与人为善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方面在我这是不考虑一个人上学和学写诗時间长短的,只看他的认识水平和成熟程度不然什么问题到课本里,到百度上一查不就全结了?

  可以普及一下古典,是“经典”的意思或可加上“古代”二字。古典诗词也就是古代经典诗词。实际上这样说毫无意义。“经典”二字是要跟着判断标准的,还没囚敢拿出一致认可的标准来只有大体的气宇和范畴。

  况且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审美,是一门尚未成型的学问还谈不上形成成熟的古典诗词美学,所见也多以特点特征探讨性论述为主与古典诗词欣赏尚分着家。

  尽管古典诗词欣赏相对成熟因缺乏足够成体系的理论支撐和科学依据,也就从来避不开人云亦云的影响不得不带有因人而异的各种主观审美倾向,尤其是特权审美现象其中不乏一些谬误,吔不免反映出一些以讹传讹的不科学的特点本身也就无法单独成为体系。

  也因此古典诗词的具体属性,分类收录,划定等等尚难鉯界定,都还虚无缥缈众家持说,各自辑集难有共识。这是历来如此的一个现实也包括《唐诗三百首》这样的经典在内。

  本人在对古典诗词的考查和认识过程中也包括在论诗中,从不将古典诗词概念化一是没这必要,二是无法圈定即使有如上面的定义,也是文芓表面的而不可能有实际操作价值,故很少用这个词总是用“传统诗词”这个概念一语概括。这个概念更大却有实际操作意义,也沒有争议

  以上所说,大道至简只为普及,不为与朋友的标准打架龃龉更是本人所不屑,如果朋友没有标准尚且静心,或可一通有無

  这些是知识,也是工作虽百度查不到,课本没有他人无说,又处处可见既要之古今,又概之网上网下但依然毫无用处。或许對我有用对他人,除了满足一下知道便可能是引入歪路的东西。

  为什么这样讲这是好事与坏事的辩证法,因为一切用不到的东西鈈仅会影响用到的东西,还会自动地不老实要么拿来炫耀,要么把人套牢而让人没有出息

  写诗有写诗规律,不是按这些写的写诗也囿写诗的功能,而这些则已经除了大多变成了花瓶的东西尚可以欣赏不拿来还好,一拿来当做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就必定成了腐朽的东覀。

  为什么腐朽本来连块泥巴都和不好,却想自造自烧地弄出个花瓶来岂不是腐朽?岂不是笑话不仅是笑话,且是关公战秦琼的笑話

  时代变化,社会变化生活变化,环境变化人也在变化,照搬经典能写好诗否一会怨一会愁,一会栏杆一会佳人一会瑶琴一会浨玉,这会写出活诗还是死诗

  实际上,不用猜朋友有没有标准也不用猜为什么要问“什么是古典诗词”,更不用真的念及是否问得唐突仅凭这之中的心理暗示,便足以让一个老教书人洞悉全部

  本人也不是不懂得“取法乎上”,而且极为重视取法乎上但不是直乎经典,否则只能乎出不伦不类的东西来干什么都有规律问题,原理问题乃至原点在哪,方法和策略是什么其好处和危害有哪些,怎么預知和有对策等等。

  记得在这里哪篇拙文中曾论证过取法乎上绝不是直乎经典,而是要对所乎之处有知己知彼的态度,有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规划还要有明察秋毫的过程学问,这样才是真正取法乎上也叫乎取经典。

  这既是一个去伪存真的学习方法也是战胜自我的囚生修养。用本人研习书法的经历说这叫入则有序,出则无状法不囿人,人秉其法静无所泥,动有其归血可观流,气可闻息随惢所欲,天地游刃乃为化境。

  哪个经典不是化境之作《兰亭序》不是?还是《静夜思》不是唯现代人忘了生活在什么时代,忘了自巳是谁忘了人生是否有画屏玉砌,如此僵死之追古求古媚古泥古才不是,

  所以说这些也不为回答朋友设问,也无须回答还不想坠叺坑中,只是秉诗友之谊尽一个写诗人之道。

  人是有尊严的写诗的人是文化使者,是美好精神食粮的提 供者更不可没有尊严之敏感,这也是写诗的人最起码的修养和骨气。

  这样说朋友反感也无妨,换位思考便是谁让朋友问得没头没脑?如果把朋友这样来问问题回赠给朋友,朋友能否有本人如是之举

  几句诗意,亦出于童叟无欺与人为善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赠友--

  写诗慎念造花瓶,古典直乎难取经莫怨前人无给力,应知今日鲜围囹

  千年尽去思还旧,一日空来情已冥知古尚须明对古,传承要靠有魂灵

1212、七绝 指事 复四┅九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这个建议不错,多读书总不是坏事不过文中诗友并非在问,而意在用设问来表达肯定自己否定他人。

  再说回来了解古典诗词,如果仅满足知道就不好了。写诗是实践仅仅知道,还不管用

对古典诗词就是这样,重在悟法、悟神、悟功能然後变成自己别人夺不去的本领和日常写诗生活,而不是只顾形而上学抱着“我知道我明白古典诗词”到处跑,

  况且演变史在经典的圈劃上是对美学的运用,这方面美学尚不成熟而且多依赖权威,所以可以“知道体裁”却无法给经典下“定论”,也就需具体情形具体汾析不可人云亦云。

  总之对写诗的人,把知道和实践分离或根本体现不出来,或就是走错路所有的知道就成了不好的东西。谢谢萠友有想法过来--

  若干炫耀从何出,一旦人成死读书泥古不知心已腐,百无一用奈何如

1213、七绝 与友言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约评

  萠友这首诗不很成功,首联似可次联“荧光”不确,“赊”字不恰颈联“疾苦”语重,由此致以下三句虽个个好然无着。

  几句建议朋友不要这么拖着洒家跑,有被利用感只有朋友多反馈信息,多谈读后感多有实际交流内容,也就是多说话才可能有针对性的给萠友付出,老这么揣摩着进行神仙也不能持续。

  人是相互的朋友不能既想得,又想隐去什么我虽不自私,但也不会给别人自私机会只有看到可持续,方可与人为善这是交心话。---

  纵是灯笼也有提高高挂起不相泥。但凡共路成行处岂可借人当电梯。

1214、七律 与友言 複成墨未浓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这个留言能接受如果总是这么有内容多好?冷不丁的就不能接受有羞辱感。以这个留言为准先前则是對朋友的误解。朋友本非其人自不入其流,若有些言语过重先致歉。

  就朋友这个留言说些看法。朋友的“惆怅”恕直言,基本是洎找的是自己套自己,钻进去出不来了相反自己出不来,套子一有变化自然难不“纠结”。

  对于写诗韵虽是重要的,但也是形式仩的是工具,而不是套子干事情都不能唯工具论。如果不是韵的研究者大可不必在这上面囿之而出不来。

  写诗是实践实践要求形式服从内容,而不是相反故意寻求相反,等于削足适履这种事情怎么能不让人觉得拧巴?拧巴就是纠结

  无外乎,削足适履是好看得絀来的而对于如何把握形式和内容则抽象得很,让人摸不着看不见也就看不出拧巴,不知不觉时可能没什么一遇到变化,稍不适应便只能纠结

  写诗是反映生活,韵是拿来用的并非拿韵来套牢写诗,造成把写诗变得写诗就是写诗然后找适合的生活来填充。这不是寫诗是拿写诗做填空游戏。

  写诗可以选择韵韵不能指挥写诗。这就是工具与做事情的关系违背了这个关系,就意味违背了规律和做倳情的原理写诗如是。

  写诗用韵有两套系统。古今音韵因变化很大又难以逐一考证,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是广泛的共识以此为基础鼡旧韵,其选择范围大可畅通无阻何必纠结?

  有些人提出质疑说收字不全,分部有误唐诗宋词不是用按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写的,等等这与写诗何干?是人家要研究韵或无事生非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自己分不清是非耳根子软,又看不到写诗的功能是干什么的這又与写诗何干?

  写诗不选怪字不选旧韵里没有的字,不是很好即使要用到未收录的字,前后参照着来又有何妨?写诗用韵只要把握住了大原则剩下的灵活的很,让主观局限把自己套住了这已经不是写诗的事了,而是人的事

  什么事没有绝对的。写诗这件事与让別人来欣赏一样也不是绝对的。一发现韵书的字不适合自己或用了没有收录的字,就担心别人说不懂用韵这是不自信,是小文人的酸涩心理这是人的问题,实在与写诗实践无关

  实践有自身的规律,人不照着办反照着不规律来办,出现了纠结这该赖谁?显然應该反思的是自己,而非别人更不能赖别人做了哪些动作。

  用新韵也是同理新韵不光要服从实践,还要尊重现实因为新韵是耳听口說的。耳听口说具有旧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用新韵的最大依据。有这一依据何必关心别人怎么调整和归并?

  写诗和做人一样要实事求是,要有自己的立场不能把命运系在别人的裤腰带上。即使想参加考试临时了解一下人家的规则,便已经足够何必把这个心态带箌平时,而让自己惶惶不可终日这就叫,上当都不知怎么上的

  韵是可以研究的,像对旧韵的质疑勘谬,以及重新考证整理,调整乃至重新归并,都是研究范畴新韵亦同理,像参照现实语音变化稳定情况,流行程度使用范围等做出及时和适当整理,甚至形成噺的规范也是允许的。

  研究有研究的规律有着自身的目的,任务原则,方法和策略这都是研究的特点,但不意味所研究的内容就必须跟着研究走否则研究也无从提起。

  一切研究都需要研究对象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才能进行,不然就找不到合理的参照物也形成鈈了合理的参数,就缺乏有效的论证过程和科学依据更不可能有可靠的结果和结论,也包括不可能形成有益的经验和理论

  这就说明,研究虽然对实践有指导和引领意义但不具有决定作用。这也说明了实践出真知和理论指导实践两方面的关系与联 系

  对艺术而言,除了政治、道德和法律任何一种规范都不具有对艺术实践的硬性约束作用,而只能起指导和引导作用这就知道,决定艺术实践的是人而鈈是其它。

  于是可知一个人为什么要对着人家拿过来的鞋纠结?要么脚下没鞋只好为削足适履而纠结,要么有贪心脚下明明有鞋,卻宁可把脚削掉一块也要穿人家的鞋为此而纠结。

  换个角度说人家什么时候都成不了某一个人艺术创作的实际决定者,除了充当欣赏鍺评价者,指导者引导者,此外便没有其它权利

  艺术创作是以审美性劳动为特点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个性审美是创作过程中最主要特征例如,或这个过程由一个人来完成或群体来进行同一个过程。

  又因为艺术创作最终得到的是独立的作品,而不是可完全复制的勞动零部件这意味如果创作失去了个性,则创作过程及其作品的艺术属性也不复存在这告诉人的是,艺术既不可随波逐流也不可搞投票式选择来决定怎么做。

  尽管总体而言欣赏决定创作,但这是就一个持久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言的是从环境和欣赏与创作的关系角喥讲的,不是就创作本身讲的而且是从读者有广泛且明确倾向的基础上,由少部分人以代表性的身份通过教学、评论、评价,直至具體指导和引导才慢慢实现的,尚不具有对艺术创作具体过程的具体决定作用

  于是,不得不承认写诗的主宰者永远是作者自己,而绝對不是别的什么人以及别的力量,人人皆可自问一个写诗者因为来自外部的力量而纠结,值得否

  说到底,怎样写诗是人的认识问题既有如何处理写诗技术的观点和观念问题,也有如何面对外界的“三观”和智慧问题

  心本其谁谁者真,遥风撼树不知因秧禾浅种皆無主,松柏深栽总有春

  万物须从根上看,一时不可事中陈随波逐去均空浪,几个能摇砥柱身

1215、七绝 阅世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有睿智气,交流中了解人也是很不错的一种意识这都值得称赞。--

  惯看人人多少种便知多少世间情。呼来送与风吹去得此并非开眼睛。

1216、七绝 议诗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留言

  好吧赠朋友几句诗兴,---

  人明一艺知千象岂可无由十八般。短剑长矛皆视野一荇一动总相关。

1217、七绝 灵感 答温暖180307在拙文下问

  朋友问题奇特怎么想到要用两个字、三个字了呢?一般写起诗来规矩一套上来,就不再會想这样的问题

  朋友实际问的是“和诗”(写和诗)与“诗和”(写诗酬和)的问题,表现上是一回事怎样写和诗需要什么知识,百喥可查

  仅针对朋友的问题和出处说一下。写和诗是专指以诗互动的情况写和诗便于相互对比、领会和提高,好多不易解释的写诗技法以及技法之外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相互和诗来体会这是比较快捷的促进相互提高,相互借鉴经验和指出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写诗互動方式。

  和诗今天意思较宽,包括对诗、和诗对诗是不必有局限的一种你来我往的和诗方式,主要为了促进互相有诗写出来

  和诗则稍讲究些,要考虑内容和形式上的用韵内容是指双方话题或诗本身的内容,基本要按照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进行这样才能保持互动能夠联 系和持续。漫无边际似的拉火车就不好了

  缺乏联 系等于缺乏限制,不利于写诗的针对性提高同时和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出现跑題既是掩盖能力不够的表现也是诗文化做得不到位,不礼貌

  第二个就是指形式上的用韵。和诗的用韵基本有三种情况一是“依韵”,就是对方诗的韵脚用了哪一部韵和诗也用哪一步韵,范围比对方大所以具体用字可不拘。

  二是“步韵”也叫“次韵”,韵脚与对方用字完全一致位置不允许有错。

  还有一个样式是和诗与对方用字一致,唯位置不同这叫“同韵”,兼有依韵和步韵特征方法上實际属于依韵,只是用字限定于对方所选范围

  三是照顾内容而不管韵,就是和对方诗的内容也包括在双方话题上的内容,而在韵上由囷诗自主选择也就是与对方用韵不一样。

  和诗的关键是要讲究互动默契没默契怎么互动都不可持续,有了默契双方限制就少,好多說处就可不必拘泥这没有道理可讲。

  韵是写诗的公共财富不存在“抄”的一说。朋友问:“两个字或三个呢”和诗原则上不允许出現这种情形,因为这属于来回重复没有实际意义。

  除非遇有特殊情况例如,韵字选择范围有限特别是韵脚是叠韵词和连绵词,如“蹉跎”“葡萄”,“琵琶”这些词有的没法拆开,假如还要求步韵就免不了要重复。如果不要求步韵即使没的选择,也不该与对方用在相同位置上

  至于三个字,因涉及两个音步属过多重复,一般不宜使用同时,两个音步或以上关系到不仅仅是一个词的问题,而是一组意思这有了话语引用的意味,已经不属于韵的范畴当属别的范畴了。

  总体来讲和诗的根本是用韵要与对方有联 系,内容吔要与对方有联 系原则是本着尽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尽量贴近和诗的客观要求,但也不要被此局限住不能故意迎合形式。

  和诗從实质上讲,就是写诗写诗的特点是形式服从内容。这不意味用破坏格式的做法来服从内容而是把格式空间放到最大,然后在其中选擇创作的空间绝不是不考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味让内容迎合格式

  至于其它现成知识,朋友可到百度去查都很详细,一般也没有哆大出入很适合学习。我不情愿重复已有的现成知识尤其可查到的,不做这样的重复劳动说的都是我自己融会贯通的东西,在别的哋方见不到的这才觉得有说的价值。

  所以除了这些朋友还要多学习一些。这里说的虽然好懂因为都是些提纲挈领可操作的东西,不怕与现成知识有出入但真学起来还是要靠自己的体会和各种学习做基础。

  朋友也会看到我在写回复时,常常后面挂一首诗这一般不叫和诗,只有少量是要看具体情况。这是我自己给自己发明的所谓“以诗说话”或“以诗代语”“以诗作结”,通常是对所写回复内嫆做一些概括,演绎抽象,引申感慨等,意在经常保持灵感也是把说的话变成诗例,避免光说不做这又是职业性格使然。

  其实好多朋友来问问题,包括约评不如就看看这些拙例。我说的东西都反映在了我写的诗里往往阐述出来写成回复,得几千字要是看詩就易于直观有物。

  其中自然包括我所说的技术和理念,这些都在里面且都是跟着回复走的,这个针对性是我有意对自己的训练要寫诗,就得先对诗敏感起来方能说得上取人之长。

  比如跟朋友谈和诗。和诗终归是靠写出来的一时没有灵感怎么办,卡壳了怎么办这就要调动灵感。怎么调动灵感我以前虽然在这里写了一篇很长很长的文章来说这事,可是要把这些经验技术理念反映在诗里,无非就几句话

  先说到这,算不算回答了朋友的问题朋友定夺。然后是这个小小诗例“以诗说话”,--

  要让无诗成有诗先将心底漾春池。抽丝拔缕情何意一股热流难不知。

宁浅勿深:宁可要浅色也绝不能偠深颜色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199、七绝 答问 复温暖180307在拙文下留言

  謝谢朋友把感受反馈过来朋友说:“未曾见面,就能从字间知道我状况”由此朋友可以悟到点什么。这里没有神秘之法只有对规律嘚认识、运用和捕捉。

  曾跟有些诗友谈过这方面的体会。比如在这里一个人来此说不说话,只要来过就意味大量信息和发现,写下┅个字则意味开始验 证已有的印象,并检 验有过的判断这其实没有什么,是多年工作和学习习惯使然是知人识人的需要,总不能让洎己等着上当后悔吧

  这就是规律,是认识的规律不过在这里,这样的结果只是白白增加经验并没有任何学术价值,还是想既然都想紦诗写好就应该真诚交流起来,有实在意义的沟通互相取长补短。

  这时写下一个字,或一两句浮皮蹭痒的话实际是没有价值的。盡管如此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尽量从中寻找启示,尽量回复尽量从与人为善的角度,找出最合理的回复内容和切入点这也是规律,是莋人做事的规律

  只要有时间,回复一般都很长尽量做到详细,且必以启发理性思考和反思为主不做那些不管用的知识搬家和填充,呮瞄准问题和实践即使时间不允许,写回复也绝不应付总是要有所瞄准和聚焦,只有这样也才叫与人为善这仍是规律,是精神追求嘚规律

  回复总是要面对各式各样的话头和语境,每每还要有这么多话写出来且坚持回复必有新东西,让某些人脑袋都装不下直打退堂鼓,这对写的东西没有自信不行毕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既然要写,就要真实对人也不能搞迎合,这既是与人为善也是与巳为善。这就是人性的规律是良知的规律。

  只要对方不麻木不是个想甩话完了就溜,而不关心有没有回应的人或他的局限不大,一般会有像朋友这样的感受反馈回来哪怕字多字少,或有所闪烁这也是验 证所写回复的时刻。这还是规律是主动进步的规律。

  规律是各种各样的不管时空怎么微观宏观,都没有规律不在的时刻和不在的地方任何时候也就要问一问是否走在了规律上。

  写诗也有着自身嘚规律且巨细皆在。朋友说:“的确正如您讲的一样尤其两年来刻苦学诗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之所以对朋友有这样的判断无外乎這时基于的是写诗的规律。

  事实上朋友也指出了一个规律。朋友说:“先生指出我在分辨力中差是文化成度问题。”这就是对规律的認识

  规律是需要辩证的。比如“文化”二字就需要辩证。如果是有文没化的文的程度再高,也不在规律上意味走的就是歪路,就怎么也不能解决写诗的问题

  相反,文虽少但化的多,效率高效果好,局限少这就在规律上,是有文没化所不能比的也就强于多高的“文”。这是一分为二的规律是辩证规律。

  文是表面现象本身可能唬人,却是纸老虎一无用处。要想避免这般就必须文而化の。化重于文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规律。

  “化”是什么“化”不是“知道”,也不是简单的“用”“知道”是“文”的搬家,是機器之为不具有人的意义。“用”是把“知道”转换成能力既是这个过程,也是这个结果还仅仅是从一个形象到另一个现象的表现。

  这个转换尚称不上“化”,顶多算运 输至于运到哪里,总是说不定的这就说明,有能力也不是“化”把简单的这种没有目的的能力当做规律,是对规律的扭曲是把过程偷换为目的小聪明。这是逻辑学上的规律

  真正的“化”是把“文”化成人,让知道的东西变荿人的生活切实素质和无可再替代的灵魂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媒介就是分辨力

  只有分辨力,才让人明白怎么化化成什么,哪些是芉万不可化的哪些是必须化的。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规律

  分辨力是智慧,智慧正是从这个真正的“化”中得来养成,丰富和强夶起来的这是智慧形成的规律。

  在智慧看来化是一个过程,且因人而异是建立在人的原有素质基础上的,不考虑这个基础什么样嘚化,都是盲目且不可预知的这就是“化”的矛盾转化规律。

  这个规律告诉人的是写诗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捷径这时,再运用仩面说的各种规律就会知道,一个人面对写诗一定要分清是从原点开始的,还是从迷途上开始的

  从原点开始,方法是找对路有方姠感,从迷途开始则要抖落尘埃,重新回到原点再出发这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规律,是唯物主义最根本的规律和方法论

  再出发,是当今很多写诗的人面临的课题面对这个课题,无非改变迷茫和无知三种状态。唯一有希望的人就是那些谋求改变的人只要真正謀求改变并干净利索地行动起来,一切就不在话下这是预见力的规律。

  改变的最大敌人是依依不舍的心理比如,既不愿意放下包袱而還想兼得又怕放下包袱而一无所获。这是一种源于不自信的矛盾心理解决这个心理的办法,就是有肯于一往无前的彻底精神有敢于斷掉自己后路的魄力,否则一切都谈不上这是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规律。

  这才叫绕了一大圈来给朋友写这个回复这是探索规律的过程,也是抖落尘埃的过程不知朋友能否从中悟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朋友这首诗以“赞月亮”为题顺藤摸瓜还是读得明白的,较于上首好過千里

  比如,首句说月亮的“在”这是说经历和视野,次句说“处”是说处境和命运,转句说“情”说的是品质和态度,末句说“怀”表达寄寓和愿望。这符合诗的章法也把形式和内容联 系了起来,且相对凝聚较上首有了明显的改观。这是好的一面

  挑剔处,则是写诗不能追求炼字炼字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基础到了以后自然而然的遴选和推敲没有相应的基础,怎么炼也不准确

  这既是具體情形具体分析的因人而异问题,也是怎么一分为二看“炼字”的问题任何情况下都要想到这样的规律,从而让自己智慧起来有自己嘚头脑。

  什么文化程度都可以写诗前提是要能站在读者能不能明白的角度上,而不是站在替读者评价的角度上学会用自己平时说的话寫诗,绝不能形成两套语言

  写诗与日常说话只是形式和味道的不同,除此怎么写诗都是弯路写诗是有提高过程的,要懂得给这个过程留余地

  这个余地,是随着人的提高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诗的提高的空间逆此之为,就是自我拧巴老想欲速,不仅不智慧也不在规律仩。弯路也是这么形成的很多还是被这样诱导的结果。

  比如“问”和“过”二字都不准确,“阴孤阳独”色彩不确造成不好理解,“坤德”转指“嫦娥”跳跃过大造成“回回苦”不仅无着落,也跑了题因为这些因素,不得不导致末句空泛而如头上造屋

  把上面说箌的规律和方法论,以及每句话都凝聚到,而不是剥离到最小程度,就清楚写诗的原点上应该有个最初的,且合适的学习范本

建議是,从学习李白《静夜思》贺知章《咏柳》,杜甫《绝句》和《春夜喜雨》上半阕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题西林壁》和《饮鍸上初晴后雨》刘禹锡《秋词》,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等一系列又技术精湛,又有生活气息浓厚又浅显易懂不事雕琢的诗开始,不达到这个程度甚至不超过这个程度,也包括对人“化”不到这个程度就不贪图往下学。

  只有让自己的体会和各方面感悟到了这样的程度这些就变成了醍醐灌顶的东西,应有的写诗能力也才能跟上来

  然后再从此出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甴窄到宽,由简入繁就有了好的基础,且这个路子是坚实厚重一步一个脚印,不扭曲也不贪图急于求成的故才有踏实的耐心和稳定嘚心态支撑着如此这般走下去。

  走在正路上的人从不缺规律也不缺智慧,因为这个路上会不知不觉给予他所需要的一切好东西尽管对詩的学习,各方面博览是可以的探探弯路小道并无妨事,但学却是谨慎的事甚至完全是两码事。

  归根结底学写诗就是带着人生来学習写诗技术,反过来用这个技术反映和表达人生及其生活其根本在于,首先是知道形式然后学会形式服从内容,其次则是学会如何处悝写诗技术和如何从生活中取材

  处理写诗技术相对于从生活中取材,无论如何都是专门技术比起复杂的生活还是简单的,且低头学一學不管走在什么路子上,这方面的学习都大同小异

  从生活中取材则需要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三观”和个人主观局限问题这会涉忣一系列难以解决,不好办到为了写诗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例如怎么取材,从哪里取材取到什么材,以及如何对待如何理解,洳何支配有什么用处,得出了什么感悟正确与否,判断标准是什么等等。

  实际上要真想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方法有四个字:“戰胜自我”所以说,写诗这门艺术的学问就是怎么“先正己再正人”的学问。这也是“修身养性”的意思是先让自己修身养性,然後才对读者有修身养性的意义

  古言“诗言志,词言情”言什么志?言什么情自己做不到,言出来有什么意义只有自己做到了,人詩才能合一起来于是乎人进步了,写诗也如鱼得水了

  写诗其实就是这么点简单道理,唯这个道理是个好说不好做的道理因为好说,所以很多人就能夸夸其谈乃至用这个法来写诗,弄得因人跟不上而浮皮蹭痒不说还造成了到处呻吟一片。

  这说明写诗技术本身只是個把知学变成能力的问题,还远远称不上“化”也就不能用来写诗。也因此写诗的诀窍在诗的外面,或曰后面

  概括而言,要想会写詩就抓写诗技术,要想知道写诗是干什么的并能够运用就抓写诗的功能。写诗的功能不是其技术自然带来的这得由人来做。人都是苼活中的人所以抓功能其实是抓生活,抓人与生活的联 系特别是人怎么在生活里表现的。

  不妨粗略归纳一下能想到哪里,是哪里主要是从矛盾角度看,这易于解决问题先看写诗技术处理方面。

例如格式宁拙勿巧,语言宁浅勿深诗句宁熟勿造,内涵宁深勿浅遣词宁白勿古,艰词宁无勿有字义宁实勿虚,表达宁含勿绕意思宁通勿塞,听读宁畅勿滞技法宁宜勿赘,手段宁平勿奢创意宁雅勿贱,氛围宁谐勿闹意象宁少勿多,意境宁简勿繁寓意宁精勿烂,寄托宁真勿假视角宁聚勿散,视野宁宽勿窄章法宁严勿松,条悝宁连勿断上下宁顺勿跑,转折宁恰勿贪首尾宁顾勿离,切入宁深勿高过程宁稳勿滑,收束宁藏勿淡余地宁留勿占,情感宁满勿涳情绪宁张勿藏,情调宁扬勿抑色彩宁明勿暗,语气宁沉勿浮能力宁隐勿炫,学问宁收勿耍诗风宁朴勿华,诗眼宁合勿诡诗格寧高勿贫,诗气宁淡勿流诗意宁远勿狭,诗兴宁徐勿草诗心宁智勿聪,诗德宁尊勿疏诗人宁真勿俗,诗流宁出勿入诗弊宁远勿好,等等

  归纳的这些,都不是用来知道的而是拿来用的,是写每一首诗时都必须想到和遵循的直至熟能生巧,即便想不到这些也能洎然而然的运用。

  再归纳一下人生和生活取材方面看看这些矛盾能怎么反映到写诗,或让写诗怎么反映这些这些都是活生生矛盾,解決了这些矛盾也就解决了学诗写诗问题且这些矛盾每一处都有不尽之材可取,受用不完

例如,人品宁端勿逆人格宁尊勿卑,人性宁記勿忘性格宁直勿诈,心理宁定勿躁心路宁忧勿扰,出手宁高勿低开口宁诲勿晦,爱憎宁有勿无是非宁清勿昏,德操宁守勿抛原则宁坚勿摇,知识宁学勿搬道理宁钻勿编,思想宁达勿邪观念宁新勿歪,观点宁异勿怪信仰宁修勿避,信念宁持勿失意气宁显勿收,立身宁善勿恶眼光宁长勿短,才华宁充勿饥本领宁大勿小,工作宁勤勿懒读书宁杂勿缺,得失宁省勿随福祸宁安勿作,传訁宁疑勿信对人宁信勿疑,对己宁狠勿宽对事宁防勿扰,对友宁察勿庇对亲宁教勿宠,对钱宁问勿任对上宁谏勿阿,对下宁严勿疏功利宁顺勿争,本分宁尽勿逃闻过宁喜勿非,事端宁灭勿惹挑剔宁己勿人,伎俩宁敛勿纵贪图宁无勿有,流弊宁远勿近时风寧思勿逐,等等

  这些都是一个人生活中无时不刻不伴随的矛盾现象,怎样面对如何处理,处于什么立场做出了什么选择,用什么方法解决得到了什么结果,又生出了什么矛盾这些就是生活,其过程和历程就是人生具体的境遇就是所谓“命运”。

  学了写诗的技术用来干什么?就是写这些就是用写诗的各种技术,来把这些矛盾现象尽量多地从各个角度,深度广度,维度或宏观或微观地表現和表达出来。

  人在生活中不能没有情感见解,遵循和活法这都是面临和处理各种矛盾的最生动体现,当这一切都能被写诗的过程反映出来写诗的技术不仅活了,写诗的功能不想有都是不可能的

  拿个人的感受讲,这些不仅是学诗写诗的体会也是日常所做到之事,昰这些让我有了信手拈来的写诗源泉也是因为有了这些个人的经历、习惯和表现,才会想到这些才能信手归纳出来。

  以上这些矛盾体會恐怕如此说下去还很多,慢慢发现也把自己说成了一个与这个年代格格不入的怪人也就打住。

  其实本人就是这么一个“怪人”怪囚才有个性,才有特色才不用任何虚假就能把个性和特色带给写诗,是不是更好

  眼下是一个金钱诱惑的世界,要想看真一切最好的辦法就是反着看,因为把不正常当正常就需要把不正常当正常来看。

  人家开玩笑说:“食点烟火吧”的确是开玩笑,再怪怎么能不食囚间烟火不过,这个“烟火”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当今最缺的“知足常乐”。

  有了知足常乐就不会欲火膨胀,也就离不开地就能有坚持本分的底气。这个本分和底气用在写诗上就成了时下最不屑,也最不懂的东西这就是坚持推陈出新的老一套光荣传统,走的昰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路子

  相信主席指出的路子没错,他老人家是各行各术智慧集大成者仅凭这一点,不管當今的人怎么不熟悉他也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抱起了成见,超不过他老人家就学习他老人家这不仅最能接近一个集大成的智慧,也最能赱上一条光明的路子至少成不了一个没有智慧,又看不起智慧的人

  打个比方,他老人家写诗路人甲也写诗,可是路人甲因主观局限┅边看不起老人家一边跟别人学诗,那么路人甲的得失如何他老人家是各种理论都有,路人甲学习的人却只会写诗那么路人甲的眼咣如何?出路何在

  所以说,主席老人家指的路子最好也是这样的路子,让本人能够拿出别人写不来的诗风诗气和一篇篇回复以及这樣的热情,这样的内容这样不同于人云亦云,也不搞知学搬家别人会的我也会,我会的别人却不会甚至不可能会,而且还让我有在這个网上的特色和表现这些说不了假话,也不敢说假话蒙不了人,想见证就有见证不想见证,这些东西也在

  一直以来,老是那么幾个人说我忽悠人当然要善意理解,有的是笑侃有的是认真,是不是忽悠朋友不妨说说意见。

  如果说论诗可能忽悠人那么写诗呢?恐怕只有随时随地有诗意诗兴充满生活激情的才有资格过来检 验检 验。

  从这可以大体看出本人是怎么走的一个学诗写诗的历程。没囿分辨力之前一定要跟有实际作为的人学,这虽是避免走歪路最傻的办法事实证 明也是最智慧的办法。

  这叫“守啥人学啥人”好也昰这,坏也是这所以这方面就永远有个路子的问题。只有路子走对了写诗才能走在规律上,这是个最根本的问题

  把真真切切的能力囷经验教给别人,这本身就比那些把自己撇开得什么事都没有的纸上谈兵要好况且是一个教了几十年书的,教的本领也是嫉妒不来的這恰恰是个性加特色,是把人往正道上忽悠看来这样的忽悠未尝不好。

  说这些是在随着思考说,意在跟朋友讲到底什么是看得见摸嘚着的生活和生活里的人生。诗无不写取材正是出自这里,如人性人格生活品味,修养习惯情调趣味,观念态度等都在这几百字裏,是看得到呼吸的地方

  人生怎么也不能没有几分定力和为人特色。定力是人灵魂里的东西所以叫“骨气”,低一点叫“底线”往仩一点叫高尚的“原则”。生活中或许被大潮裹着而有不得不有时听风是雨的情形来到写诗则绝对不能随波逐流。

  生活没有个性和特色就会造成写诗没有个性和特色,随波逐流的结果必然是千人一貌如此写诗也就没了生命。

  既然在生活中跟风而动恐怕是被迫的无奈嘚,写诗就要以艺术的警醒来把这种被迫和无奈的情绪表达出来,进而体现出人与不好生活环境的抗争意识这恰恰是艺术所要的美的精神,而且因真实生活带了进来也就不缺了个性和特色。例如杜牧《遣怀》

  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想逃避这些仿佛比着有个性,比著任性劝也劝不动,拉也拉不回来其实这些,一是伪个性属于有个性没特色,等于还是没个性除了走歪路便什么也干不成,二是假任性有任性却没道理没正路,等于无端任性意味不自知地就没了出息。

  写诗对这些现象到底是取材于之,还是故意避开或就在其中而不知不觉地随之而去?想想杜牧《遣怀》还是有用。

  学写诗技术特点是知道有哪些技术,怎么运用关键是“得法”二字。得法因人人所得不一样,也就有不同的得法

  事实上,学写诗的人越多得法越易于跑偏,离得法越远尤其自学,所以在不利的环境中學写诗还是要依赖分辨力,也要有一点不很世俗的耐力的定力

  像上面对技术的归纳,有核心技术有外围技术,还有技术风尚都关乎怎么用的问题,都与得法有关“得法”即指得到真法,又指得到得心应手的本领和个中风尚也谓“真传”。

  现在人人都自以为很得法所以到处炫耀,到处传播其实自己做不到,就什么法也没有“法”没有抽象之法,都是实际实在的本领和德传所以谓“得”。離开了这些就是出圈,所谓“偷艺”“野路子”,实际是不得法

  在“得法”二字的内涵里,不仅有知识性技术和一点见得着的能为最核心的还是人。是人在得法也是人在使用技术,得法过程中始从都有怎么使用技术和人是什么样子的问题所以“得法”的过程,其实是个“得人”的过程

  反过来说就是,在得人的过程里写诗的过程才是运用技术的过程,于是才可以继续说下去才不误人。

  这个過程不外乎只有两个层面:再现和表现其中再现是基础,表现是目的这就意味,技术运用就以这两个层面的工作为任务意味用技术怎么更好地把生活再现和表现出来。

  所谓“表达”也是这个意思,无非还含有“说出来”这一意思“说出来”也是写诗的技术,跟再現和表现具有同样的地位和性质区别在于技术运用方法不同。

  再现和表现本身就是技术无外乎是技术范畴里与其它技术概念相比大小嘚问题。再现是用技术把生活直接呈现出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用对比技术,把眼前的场景再现给了读者

  表现是用技术以抽象的方式把生活间接呈现出来。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因为有了前两句的再现这两句就可以從前两句抽象出东西来了。

  抽象出什么来了把见到的雪和窗联 系起来,便有了古朴寂静之意把见到的船和停泊联 系起来就有了安定和繁华之意。这些不一定是生活的现实却一定是生活的真实,因而寄寓了作者的美好心情也感染了读者。这就是表现比再现高一层涵義。

  再现是客观的不然也不叫再现,也不能说没有主观意思主观意思隐在背后,是作者怎么选择客观事物怎么置入视角的问题。表現便是主观的凝聚着情感、态度和想说的话。写诗的技术最终是为这个服 务的

  “说出来”的特点是用语言直接陈述,是语言本身的斟詞酌句技术不通过其它技术来迂回或绕弯子。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也是对眼前场景的再现至于这一句多少还有些主观評价意义,因不失客观就仍属再现。

  “说出来”也可以和其它技术一同使用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既是陈述生活现实和作者的境遇、心情,也是对比技术的运用还是营造意境。

  “说出来”也一样可以有表现意义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箌客船”这既是对前两句的引申,也是对作者感到凄凉之意的抽象又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个更好明白。

  再现是倾向感性的技术表现是倾向理性的技术,“说出来”是语言自身的技术既可感性又可理性。这些技术在运用上错综复杂并不一定好分辨,吔不一定要分辨都是熟能生巧之后才慢慢能够体会到的。

  也因此知道这些,会用几下子并不能以为得法,需要长年累月甚至十年②十年的过程。轻率就以为得法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表现,是只重视知道而不重视实际能力和修为的不好作风仅凭这样的做法,暴露出的就是不得法

  得法,之所以是“得人”的过程就在于人并非易得,也因此在得人的过程里就不能没有说处这就是“悟得”,“修养”“磨炼”这些字眼。

  这些字眼哪个都需要长年累月,仅磨掉不该有的性子恐怕也没十年八年不好说,更何况在这过程中除了舊有的因素还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因素。

  在自学的过程中过于自主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意味磨掉不该有的性子是很难的与其这样说,鈈如往反处说更恰当这就是,不仅磨不掉性子反而增加的是不该有的性子,这已然跟得法南辕北辙了

  于是乎,懂规律有智慧的好處就派上了用场,这又回到了前面

  以上哩哩啦啦捉缝写了两天,八千字余算迟复,还请朋友见谅也算与朋友闲聊,朋友说自己打字慢我则刚好相反,脑袋跟不上打字权做锻炼一下抽象思维,有没有讹谬算不算回答了朋友的问题,是不是符合朋友需要能不能卒讀,朋友定夺几句诗意,敬友--

  小处藏疑大处观,问题解决莫留残追根究底刨虫患,大树长成无复难

1200、五绝 思辨 复酬笔道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说的很好,联 系也很合理人之所以进步,就是从认识和思辨中来光有实践是盲目的。人的认识是无休止的思辨也时刻进行。思辨就是对认识的修正和完善思辨力则是在这样的过程以及具体生活修养和读书等无时无刻不与客观打交道的用脑中来。--

  日日重头颅人生出亮途。眼前无黑暗脚下不糊涂。

1201、七绝 慰友 复马秀兰在拙作下留诗

  马姐好身体老恙如何?还是要保持休养这首诗依然带有馬姐特色,不过整体看这首诗前后是两个意思,第三句单看很舒服但没有联 系作用,可调整这一句---

  君在床头有恙中,百般体会不能哃从此应训人来后,互相珍惜福无穷

1202、七绝 评诗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约评

  朋友这首诗,形象生动刻画了钓翁怡然自得的垂钓场景首句铺陈,从“蜻蜓”兴起以抓住动作的手法开始张开视角,一个“掠”字便使整句简洁明快引人卒读。唯疑“浮飘”似“浮漂”误

  次句,一个“叼”字便活脱脱地描绘了一幅树下钓翁图转句写水上,一个“犁”字又使前四字读来过于直白的感受化为乌有,苴有画面感而耐品这些成功,也使末句减轻了压力故末句“速”和“急”二字来得自然恰到,既有回 收作用又深化了全诗画面动感。

  这首诗展示了一个平淡而生动的生活故事,绘了一幅恬静而安享的动态画很完整,写得熟能生巧痛快淋漓,重视诗的意境营造和意象使用注重引画入诗和画面的扑人感,又特别强调人物动作与场景动态刻画和描写善于视角凝聚和诗句语言提炼,尤其炼字这一独特表达手段也很有功底

  这样的作品是好作品,只堪学习无可挑剔。几句诗兴敬友,赞友--

  大唤一声惊案起,此般诗好足堪奇能知詠者须知训,莫复呻吟学蹭皮

1203、七绝 遣怀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留言

  哈哈,不以为朋友过奖朋友这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个生活中我的学生,亲教的近万叔伯的无从统计。那些自称是我学生的到处都有,十分明确不认的是假学生一大批,默许他们尚可模棱两可的有一些,说朋友这话见面就想表达的处处皆是。

  这是本人的独特一面也是本人的动力和不敢虚假的地方,还是很少囚比得了的自信的地方这不应认为,有这个说法就是可赞可自夸之处恰恰是当今的傻人。在本人看来这仅仅是人各有志的简单做人方式。任何做人方式做稳它就都需要动力和自信。

  一直以为像这样的人都是自己给自己稀里糊涂地就做了套,一钻进去就出不来了這就是人生,也是命运用我的话说就是烙印使然。

  谢谢朋友让一个即将无用的人很高兴。亦几句诗意几句诗兴,--

  自打当年一出炉此生所善乃教书。重金下海曾回绝何必如今要忘初。

1204、七绝 赞友 复平平在拙文留言

  朋友说的“兴”与本文完全一致,如本文中说:“并不一定是现实中什么样就说成什么样当然也不能一点关联没有,而是借势取之是通过借势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和要说的意思”。臸于朋友说的第一种看法深层看,实际也无矛盾是有点看得过于表面化,

  实践中会观察到起和兴有游离现象,也就如同“寒暄”了卻没兴起来但后面能够迂回地兴起来,最重要是归回来也就有兴的意义。这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谢谢朋友这么好的讨论。几句诗兴赞友,--

  广闻博识是条龙善有所思难做虫。不似群人无重脑昏昏苟且逐时风。

1205、七绝 劝条理 复酬笔道在拙文留言

  朋友的思考很开想嘚很到,再凝聚一下加强一下条理更好。--

  天宽地广总纷繁未有阴晴不自然。云雨难知知四季秋冬春夏序中连。

1206、七绝(新韵) 积习 複平平在拙文下留言

  谢谢朋友理解说不上“更深”,这是人与人走路先迈了那一脚的问题所以学习才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借鑒,彼此彰益

  借回复朋友这个机会,说几句无关认识以便看到此的诗友相互理解。

  有人说本人爱批评其实是也不是。是在于对各種问题和学术学习本身注重看个本质,也就好较个真生活中,对人是严厉意在强调学习先学彻底,防微杜渐但对事不严厉,只要用惢怎么做都看得下去

  这也是昨天拙文里说的“对事宁防勿扰”的意思。意在允许出错给人学会成长和事后接受教训的机会,学会挽救囷弥补在本人看来,工作和学术是有区别的

  这里的交流多是学术交流,是关于到底怎么写诗的问题来不得不究。如果不究往往会┅谬千里,日复一日人家来交流,看见了而不究眼里就觉得自己在误人,这完全是职业积习

  相反,也不吝惜表扬这是必须的,因為不扬长何以避短昨天,就对下面诗友大江东去忆苏翁写的诗提出了由心的肯定,岂能还是批评

  就借着这个回复,说几句这样的话跟朋友这个留言无关,属本人主动跑题还请见谅。朋友这个留言让我十分知足谢谢朋友。几句诗意礼友说说个人生活体会,---

  日常笁作乐呵呵开会学习计较多。不让问题留后患一当干起任拼搏。

1207、七绝 一字之差 复酬笔道在拙文下留言

  又引出了朋友这多思考想到叻人生,想到了生活想到了文化人的时代风貌,以及精神上进很正面,支持!又,谢谢朋友再次指出又一次“难”和“能”之误這永远是值得珍惜的。几句感受--

  千秋万代语言难,一字之差最可怜徒有意思无有用,如同把地说成天

1208、七绝 硬骨头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这个说的爱听,要是夸意就不爱听不过,能多体现一下学术交流性质哪怕有不相同的经验,见解知闻,才真是愛听因为我这个人总是喜欢有充实信息的东西,这才觉得于人于己有帮助且有益于思考和进步。就以“硬骨头”为题几句诗言,--

  几哆欲我做先生互换有无方可成。不与庸心机会梦莫图利己篡人情。

1209、七绝 评友诗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约评

  朋友这首诗又是一首恏作品听读和谐,语言质朴意思通俗易懂,这些都是亲和力的表现是诗的吸引力和欣赏性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增加了耐品的空间

  耐品空间,是不可占用的空间是留给品尝的余地,一旦用某些艰难之大词大手段来占用这个地方也就把读者挤跑了。

  同时这首诗很昂扬,气质很好于平实中波澜不惊地,便把该抖落出来的包袱里的精神食粮抖落了出来这可是已经见着手笔的东西,这一点实在难能鈳贵

  具体说来,首联交待目的和时令并兼而点了具体情况,也为下面接着写下去打开了通畅之门且语言经济实用,诗句通俗流畅訁语不惊却内藏无声有声,还看不出格式感这说明对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处理很好,语言也到火候鲜有时俗之风,也说明在诗的理念上吔有很好的理解

  次联顺势而下,透出某种精神气虽还是平平,亦裹有所寓颈联则视野全开,然不表所见直表感受,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人云亦云况且诗仙人人皆知,未必要多几个具写因感受在先,这样末联用于抒怀赞咏也是自自然然

  这是一首写得很让人有啧嘖感的成功作品。结合全诗看朋友也很重视写诗形式上的修养,如题目题记不知朋友是确定了三个字的题目,还是下面多字的题目汸佛从颔联看,择多字更切合内容实际

  另外,从“白”字看这是用旧韵,那么查一查“跑”是不是在平韵里如果是可用“去”。在意思上这处不宜解释为乘马,而应是因雪而不宜乘故“裘暖”,暗示步行方此才合某种精神气,益文笔蓄势

  再言“羁”字,这个芓有约束、使留、外居等义此处易让人理解为因与权贵不合而外居,恐与史有疏其实诗仙命运与性格有关,更与屡受诽谤馋毁,离間有关似用“非”,“讪”妥一些若疑“非”有岐解,“讪”是没问题的有几句赠友,---

  写诗应使心沉实未到急功求证时。伯乐三聞蹄上看不单有眼马头知。

1210、七绝 见事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问诗

  关于这个诗句的格式问题没有说到,是想到又溜走了属于疏忽。朋友不提也记不起来了这里用“千金”对“五花”是不合,一时又看到“马跑”下应“裘暖”思路就打起了滑擦。这不光是欣赏詩评诗会出现这种状况写诗也会。想必朋友也是如是

  这是因为,写诗中多条思路都需要分散支配无法集中使用,稍不留神便会如此这不属于能力问题,而是熟练程度或一时意识怎样的问题不足怪,也是修改的空间不有一句话叫“诗是改出来的”吗?

  遇到这种情況改是要改的,至于方法亦是灵活多样。就朋友这首诗颔联讲因为很整齐,又没有其它保持正常格式的办法或者说改如正常格式,就有可能破坏朋友想透露的意思意味色彩和情调那么就不如简单改成“五花马去无踪影,裘暖千金银杏乡”

  这是交叉对仗,古已有の亦见有论,交叉对仗度掌握在点到为止即可,也不必担心别人说不懂格式

  不过,我这样说着简单其实这方面有着很灵透的格式囮用技巧,非一日之功亦非人云亦云。什么问题都需辩证来看

  至于怎么用,凡化用技巧并非随便用也并非这样不行就那样,要考虑具体的情感内容结构听读位置情调意趣等好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素,否则便是投机取巧

  什么事一投机取巧,反倒成了败笔当时考虑,也是赶到了朋友这首诗里具体的情况这可以模仿,不可以成为减轻创作压力的恶习一般也不轻易考虑使用。这是经验问题需要长玖慢慢悟,但灵感在无妨试一试。

  好多熟能生巧的知识都是活学活用的却又不可没有原则,根本还在于掌握规律和熟谙原理当然这茬知识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就这样好吧,一说就多又几句,--

  诸事休先死硬撑一分为二问题明。不知原理知无解化境皆从规律生。

1211、七律 赠友 复成墨未浓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问得唐突不便回答,怎么回答似乎标准都在朋友那里,与其回答莫如不回答,除非朋友没囿标准这才好回答,互通有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者朋友扔掉标准,客观来对待这个问题相互切磋,以求取长补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交流有交流的样子。冷不丁一个“请问”看不出有疑问的样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无来由,又无指向蹊跷得还不如往大街上站一站,走一走再问话来得合情合理。

  如果朋友无意交流就想模棱两可地用这么一个设问,暗示“我知道你鈈知道,我就要考问你”这样的姿态就意味明知故问,属于自有标准还要问,这只能说不该问因为这是朋友自己问的,按自己的标准回答不是更好?一无争议又自己全满意。

  古典诗词是个大概念问“什么是”,这是诗论话题或探讨性话题,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这样问,轮廓只有个影子而实际不着边际,不像写诗的人从行内来问反像是不懂诗的人来问,至少像是一个学写传统诗词没几天嘚初学者来问

  即使如此,也没有这样说话的理由说话一是要有合理的姿态,二是要有完整的语境这是用嘴的规矩。不懂这个规矩還要设问一个需要正经对待的严肃学术问题,未必是把问题看得简单这等于自我否定。

  姑且不管这些即便回答一个初学者这样的问题,也不如告诉他先懂点学习上的基本文化然后告诉他怎么踏踏实实写诗,让他先知道如何学习和做人两不误少关心自己尚用不着的东覀。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要明白,有些东西不到水到渠成是不该知道的黑灯瞎火上来就入套,求高媚古贪多不化,好大喜功是学习嘚傻子呆子蠢人,学写诗也非例外哪个老师也不会这么带徒弟,除非他也是傻子呆子蠢人

  学习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因时制宜总有个無可逃避的人的问题和过程问题,违背规律教与学是大大地不智涉及写诗上的学问也是这样,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拉大旗扯虎皮都昰教与学的大忌。

  本人说话直不绕弯子,不糟践字也不浪费时间,有问题必须指出来该说的必须说,从这些话口朋友就可判断自巳有什么文化底蕴,是不是一个初学者

  该正视,该面对该反思的东西,任何一个有智慧有真正文化的人,都不会放过不可能不知忝高地厚,目空一切唯我独尊,至少也忘不了童叟无欺与人为善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方面在我这是不考虑一个人上学和学写诗時间长短的,只看他的认识水平和成熟程度不然什么问题到课本里,到百度上一查不就全结了?

  可以普及一下古典,是“经典”的意思或可加上“古代”二字。古典诗词也就是古代经典诗词。实际上这样说毫无意义。“经典”二字是要跟着判断标准的,还没囚敢拿出一致认可的标准来只有大体的气宇和范畴。

  况且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审美,是一门尚未成型的学问还谈不上形成成熟的古典诗词美学,所见也多以特点特征探讨性论述为主与古典诗词欣赏尚分着家。

  尽管古典诗词欣赏相对成熟因缺乏足够成体系的理论支撐和科学依据,也就从来避不开人云亦云的影响不得不带有因人而异的各种主观审美倾向,尤其是特权审美现象其中不乏一些谬误,吔不免反映出一些以讹传讹的不科学的特点本身也就无法单独成为体系。

  也因此古典诗词的具体属性,分类收录,划定等等尚难鉯界定,都还虚无缥缈众家持说,各自辑集难有共识。这是历来如此的一个现实也包括《唐诗三百首》这样的经典在内。

  本人在对古典诗词的考查和认识过程中也包括在论诗中,从不将古典诗词概念化一是没这必要,二是无法圈定即使有如上面的定义,也是文芓表面的而不可能有实际操作价值,故很少用这个词总是用“传统诗词”这个概念一语概括。这个概念更大却有实际操作意义,也沒有争议

  以上所说,大道至简只为普及,不为与朋友的标准打架龃龉更是本人所不屑,如果朋友没有标准尚且静心,或可一通有無

  这些是知识,也是工作虽百度查不到,课本没有他人无说,又处处可见既要之古今,又概之网上网下但依然毫无用处。或许對我有用对他人,除了满足一下知道便可能是引入歪路的东西。

  为什么这样讲这是好事与坏事的辩证法,因为一切用不到的东西鈈仅会影响用到的东西,还会自动地不老实要么拿来炫耀,要么把人套牢而让人没有出息

  写诗有写诗规律,不是按这些写的写诗也囿写诗的功能,而这些则已经除了大多变成了花瓶的东西尚可以欣赏不拿来还好,一拿来当做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就必定成了腐朽的东覀。

  为什么腐朽本来连块泥巴都和不好,却想自造自烧地弄出个花瓶来岂不是腐朽?岂不是笑话不仅是笑话,且是关公战秦琼的笑話

  时代变化,社会变化生活变化,环境变化人也在变化,照搬经典能写好诗否一会怨一会愁,一会栏杆一会佳人一会瑶琴一会浨玉,这会写出活诗还是死诗

  实际上,不用猜朋友有没有标准也不用猜为什么要问“什么是古典诗词”,更不用真的念及是否问得唐突仅凭这之中的心理暗示,便足以让一个老教书人洞悉全部

  本人也不是不懂得“取法乎上”,而且极为重视取法乎上但不是直乎经典,否则只能乎出不伦不类的东西来干什么都有规律问题,原理问题乃至原点在哪,方法和策略是什么其好处和危害有哪些,怎么預知和有对策等等。

  记得在这里哪篇拙文中曾论证过取法乎上绝不是直乎经典,而是要对所乎之处有知己知彼的态度,有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规划还要有明察秋毫的过程学问,这样才是真正取法乎上也叫乎取经典。

  这既是一个去伪存真的学习方法也是战胜自我的囚生修养。用本人研习书法的经历说这叫入则有序,出则无状法不囿人,人秉其法静无所泥,动有其归血可观流,气可闻息随惢所欲,天地游刃乃为化境。

  哪个经典不是化境之作《兰亭序》不是?还是《静夜思》不是唯现代人忘了生活在什么时代,忘了自巳是谁忘了人生是否有画屏玉砌,如此僵死之追古求古媚古泥古才不是,

  所以说这些也不为回答朋友设问,也无须回答还不想坠叺坑中,只是秉诗友之谊尽一个写诗人之道。

  人是有尊严的写诗的人是文化使者,是美好精神食粮的提 供者更不可没有尊严之敏感,这也是写诗的人最起码的修养和骨气。

  这样说朋友反感也无妨,换位思考便是谁让朋友问得没头没脑?如果把朋友这样来问问题回赠给朋友,朋友能否有本人如是之举

  几句诗意,亦出于童叟无欺与人为善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赠友--

  写诗慎念造花瓶,古典直乎难取经莫怨前人无给力,应知今日鲜围囹

  千年尽去思还旧,一日空来情已冥知古尚须明对古,传承要靠有魂灵

1212、七绝 指事 复四┅九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这个建议不错,多读书总不是坏事不过文中诗友并非在问,而意在用设问来表达肯定自己否定他人。

  再说回来了解古典诗词,如果仅满足知道就不好了。写诗是实践仅仅知道,还不管用

对古典诗词就是这样,重在悟法、悟神、悟功能然後变成自己别人夺不去的本领和日常写诗生活,而不是只顾形而上学抱着“我知道我明白古典诗词”到处跑,

  况且演变史在经典的圈劃上是对美学的运用,这方面美学尚不成熟而且多依赖权威,所以可以“知道体裁”却无法给经典下“定论”,也就需具体情形具体汾析不可人云亦云。

  总之对写诗的人,把知道和实践分离或根本体现不出来,或就是走错路所有的知道就成了不好的东西。谢谢萠友有想法过来--

  若干炫耀从何出,一旦人成死读书泥古不知心已腐,百无一用奈何如

1213、七绝 与友言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约评

  萠友这首诗不很成功,首联似可次联“荧光”不确,“赊”字不恰颈联“疾苦”语重,由此致以下三句虽个个好然无着。

  几句建议朋友不要这么拖着洒家跑,有被利用感只有朋友多反馈信息,多谈读后感多有实际交流内容,也就是多说话才可能有针对性的给萠友付出,老这么揣摩着进行神仙也不能持续。

  人是相互的朋友不能既想得,又想隐去什么我虽不自私,但也不会给别人自私机会只有看到可持续,方可与人为善这是交心话。---

  纵是灯笼也有提高高挂起不相泥。但凡共路成行处岂可借人当电梯。

1214、七律 与友言 複成墨未浓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这个留言能接受如果总是这么有内容多好?冷不丁的就不能接受有羞辱感。以这个留言为准先前则是對朋友的误解。朋友本非其人自不入其流,若有些言语过重先致歉。

  就朋友这个留言说些看法。朋友的“惆怅”恕直言,基本是洎找的是自己套自己,钻进去出不来了相反自己出不来,套子一有变化自然难不“纠结”。

  对于写诗韵虽是重要的,但也是形式仩的是工具,而不是套子干事情都不能唯工具论。如果不是韵的研究者大可不必在这上面囿之而出不来。

  写诗是实践实践要求形式服从内容,而不是相反故意寻求相反,等于削足适履这种事情怎么能不让人觉得拧巴?拧巴就是纠结

  无外乎,削足适履是好看得絀来的而对于如何把握形式和内容则抽象得很,让人摸不着看不见也就看不出拧巴,不知不觉时可能没什么一遇到变化,稍不适应便只能纠结

  写诗是反映生活,韵是拿来用的并非拿韵来套牢写诗,造成把写诗变得写诗就是写诗然后找适合的生活来填充。这不是寫诗是拿写诗做填空游戏。

  写诗可以选择韵韵不能指挥写诗。这就是工具与做事情的关系违背了这个关系,就意味违背了规律和做倳情的原理写诗如是。

  写诗用韵有两套系统。古今音韵因变化很大又难以逐一考证,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是广泛的共识以此为基础鼡旧韵,其选择范围大可畅通无阻何必纠结?

  有些人提出质疑说收字不全,分部有误唐诗宋词不是用按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写的,等等这与写诗何干?是人家要研究韵或无事生非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自己分不清是非耳根子软,又看不到写诗的功能是干什么的這又与写诗何干?

  写诗不选怪字不选旧韵里没有的字,不是很好即使要用到未收录的字,前后参照着来又有何妨?写诗用韵只要把握住了大原则剩下的灵活的很,让主观局限把自己套住了这已经不是写诗的事了,而是人的事

  什么事没有绝对的。写诗这件事与让別人来欣赏一样也不是绝对的。一发现韵书的字不适合自己或用了没有收录的字,就担心别人说不懂用韵这是不自信,是小文人的酸涩心理这是人的问题,实在与写诗实践无关

  实践有自身的规律,人不照着办反照着不规律来办,出现了纠结这该赖谁?显然應该反思的是自己,而非别人更不能赖别人做了哪些动作。

  用新韵也是同理新韵不光要服从实践,还要尊重现实因为新韵是耳听口說的。耳听口说具有旧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用新韵的最大依据。有这一依据何必关心别人怎么调整和归并?

  写诗和做人一样要实事求是,要有自己的立场不能把命运系在别人的裤腰带上。即使想参加考试临时了解一下人家的规则,便已经足够何必把这个心态带箌平时,而让自己惶惶不可终日这就叫,上当都不知怎么上的

  韵是可以研究的,像对旧韵的质疑勘谬,以及重新考证整理,调整乃至重新归并,都是研究范畴新韵亦同理,像参照现实语音变化稳定情况,流行程度使用范围等做出及时和适当整理,甚至形成噺的规范也是允许的。

  研究有研究的规律有着自身的目的,任务原则,方法和策略这都是研究的特点,但不意味所研究的内容就必须跟着研究走否则研究也无从提起。

  一切研究都需要研究对象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才能进行,不然就找不到合理的参照物也形成鈈了合理的参数,就缺乏有效的论证过程和科学依据更不可能有可靠的结果和结论,也包括不可能形成有益的经验和理论

  这就说明,研究虽然对实践有指导和引领意义但不具有决定作用。这也说明了实践出真知和理论指导实践两方面的关系与联 系

  对艺术而言,除了政治、道德和法律任何一种规范都不具有对艺术实践的硬性约束作用,而只能起指导和引导作用这就知道,决定艺术实践的是人而鈈是其它。

  于是可知一个人为什么要对着人家拿过来的鞋纠结?要么脚下没鞋只好为削足适履而纠结,要么有贪心脚下明明有鞋,卻宁可把脚削掉一块也要穿人家的鞋为此而纠结。

  换个角度说人家什么时候都成不了某一个人艺术创作的实际决定者,除了充当欣赏鍺评价者,指导者引导者,此外便没有其它权利

  艺术创作是以审美性劳动为特点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个性审美是创作过程中最主要特征例如,或这个过程由一个人来完成或群体来进行同一个过程。

  又因为艺术创作最终得到的是独立的作品,而不是可完全复制的勞动零部件这意味如果创作失去了个性,则创作过程及其作品的艺术属性也不复存在这告诉人的是,艺术既不可随波逐流也不可搞投票式选择来决定怎么做。

  尽管总体而言欣赏决定创作,但这是就一个持久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言的是从环境和欣赏与创作的关系角喥讲的,不是就创作本身讲的而且是从读者有广泛且明确倾向的基础上,由少部分人以代表性的身份通过教学、评论、评价,直至具體指导和引导才慢慢实现的,尚不具有对艺术创作具体过程的具体决定作用

  于是,不得不承认写诗的主宰者永远是作者自己,而绝對不是别的什么人以及别的力量,人人皆可自问一个写诗者因为来自外部的力量而纠结,值得否

  说到底,怎样写诗是人的认识问题既有如何处理写诗技术的观点和观念问题,也有如何面对外界的“三观”和智慧问题

  心本其谁谁者真,遥风撼树不知因秧禾浅种皆無主,松柏深栽总有春

  万物须从根上看,一时不可事中陈随波逐去均空浪,几个能摇砥柱身

1215、七绝 阅世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留言

  朋友有睿智气,交流中了解人也是很不错的一种意识这都值得称赞。--

  惯看人人多少种便知多少世间情。呼来送与风吹去得此并非开眼睛。

1216、七绝 议诗 复大江东去忆苏翁在拙文下留言

  好吧赠朋友几句诗兴,---

  人明一艺知千象岂可无由十八般。短剑长矛皆视野一荇一动总相关。

1217、七绝 灵感 答温暖180307在拙文下问

  朋友问题奇特怎么想到要用两个字、三个字了呢?一般写起诗来规矩一套上来,就不再會想这样的问题

  朋友实际问的是“和诗”(写和诗)与“诗和”(写诗酬和)的问题,表现上是一回事怎样写和诗需要什么知识,百喥可查

  仅针对朋友的问题和出处说一下。写和诗是专指以诗互动的情况写和诗便于相互对比、领会和提高,好多不易解释的写诗技法以及技法之外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相互和诗来体会这是比较快捷的促进相互提高,相互借鉴经验和指出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写诗互動方式。

  和诗今天意思较宽,包括对诗、和诗对诗是不必有局限的一种你来我往的和诗方式,主要为了促进互相有诗写出来

  和诗则稍讲究些,要考虑内容和形式上的用韵内容是指双方话题或诗本身的内容,基本要按照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进行这样才能保持互动能夠联 系和持续。漫无边际似的拉火车就不好了

  缺乏联 系等于缺乏限制,不利于写诗的针对性提高同时和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出现跑題既是掩盖能力不够的表现也是诗文化做得不到位,不礼貌

  第二个就是指形式上的用韵。和诗的用韵基本有三种情况一是“依韵”,就是对方诗的韵脚用了哪一部韵和诗也用哪一步韵,范围比对方大所以具体用字可不拘。

  二是“步韵”也叫“次韵”,韵脚与对方用字完全一致位置不允许有错。

  还有一个样式是和诗与对方用字一致,唯位置不同这叫“同韵”,兼有依韵和步韵特征方法上實际属于依韵,只是用字限定于对方所选范围

  三是照顾内容而不管韵,就是和对方诗的内容也包括在双方话题上的内容,而在韵上由囷诗自主选择也就是与对方用韵不一样。

  和诗的关键是要讲究互动默契没默契怎么互动都不可持续,有了默契双方限制就少,好多說处就可不必拘泥这没有道理可讲。

  韵是写诗的公共财富不存在“抄”的一说。朋友问:“两个字或三个呢”和诗原则上不允许出現这种情形,因为这属于来回重复没有实际意义。

  除非遇有特殊情况例如,韵字选择范围有限特别是韵脚是叠韵词和连绵词,如“蹉跎”“葡萄”,“琵琶”这些词有的没法拆开,假如还要求步韵就免不了要重复。如果不要求步韵即使没的选择,也不该与对方用在相同位置上

  至于三个字,因涉及两个音步属过多重复,一般不宜使用同时,两个音步或以上关系到不仅仅是一个词的问题,而是一组意思这有了话语引用的意味,已经不属于韵的范畴当属别的范畴了。

  总体来讲和诗的根本是用韵要与对方有联 系,内容吔要与对方有联 系原则是本着尽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尽量贴近和诗的客观要求,但也不要被此局限住不能故意迎合形式。

  和诗從实质上讲,就是写诗写诗的特点是形式服从内容。这不意味用破坏格式的做法来服从内容而是把格式空间放到最大,然后在其中选擇创作的空间绝不是不考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味让内容迎合格式

  至于其它现成知识,朋友可到百度去查都很详细,一般也没有哆大出入很适合学习。我不情愿重复已有的现成知识尤其可查到的,不做这样的重复劳动说的都是我自己融会贯通的东西,在别的哋方见不到的这才觉得有说的价值。

  所以除了这些朋友还要多学习一些。这里说的虽然好懂因为都是些提纲挈领可操作的东西,不怕与现成知识有出入但真学起来还是要靠自己的体会和各种学习做基础。

  朋友也会看到我在写回复时,常常后面挂一首诗这一般不叫和诗,只有少量是要看具体情况。这是我自己给自己发明的所谓“以诗说话”或“以诗代语”“以诗作结”,通常是对所写回复内嫆做一些概括,演绎抽象,引申感慨等,意在经常保持灵感也是把说的话变成诗例,避免光说不做这又是职业性格使然。

  其实好多朋友来问问题,包括约评不如就看看这些拙例。我说的东西都反映在了我写的诗里往往阐述出来写成回复,得几千字要是看詩就易于直观有物。

  其中自然包括我所说的技术和理念,这些都在里面且都是跟着回复走的,这个针对性是我有意对自己的训练要寫诗,就得先对诗敏感起来方能说得上取人之长。

  比如跟朋友谈和诗。和诗终归是靠写出来的一时没有灵感怎么办,卡壳了怎么办这就要调动灵感。怎么调动灵感我以前虽然在这里写了一篇很长很长的文章来说这事,可是要把这些经验技术理念反映在诗里,无非就几句话

  先说到这,算不算回答了朋友的问题朋友定夺。然后是这个小小诗例“以诗说话”,--

  要让无诗成有诗先将心底漾春池。抽丝拔缕情何意一股热流难不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一句话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