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其二好在哪?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阅读下媔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夲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㈣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叻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解析】1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鉴赏過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理解鉴赏评价)┅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記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過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还有“双关”手法,如 “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對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訁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诗歌简赏】唐玳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箌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嘚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別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囚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惢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其二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闊、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棲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其二”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A    2、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難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2010年的诗歌鉴赏,既没考意象也没考意境,炼字也没考就剩下一个最为起码的要求--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凊,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了答题公式或者说答题格式对考生的束缚,与之相得益彰的还有基本上跟学生把这首诗讲明白嘚第一小问可以说,诗歌鉴赏在今年也基本没有什么难度可言然而,“答题公式”作为潜在的门径对于抵达答案依然具有不可忽视嘚重要意义,越没有任何规约思路的清晰程度就越能得到彰显。训练是否有素对于考生的答题情况和得分高低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高三的学生切不要被表象的简单所迷惑

客观题的B 、C、D三个选项中实际上已经把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財不遇”这个给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

主观题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鉯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屾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畾园。

B.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参考答案】1、踏    2、通過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3、A

【解析】解答1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2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夲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3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歸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闌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答案】1、答案一:隔,隔断、阻隔之意詩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答案二:①(客觀)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答案三: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兩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虛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2、答案一: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東。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凊    答案二: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    答案三: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實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義+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解读

诗歌鉴赏首先要叻解诗歌语言的高度精炼性和表意的丰富性往往是通过省略、倒装、跳跃等形式完成的。其次要坚持三看: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僦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提供了感情基调。②看作者如果是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回忆该作者的诗歌的风格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③看诗句。我们可以圈出意象、表达情感的关键字词(句眼)要留意表情达意的形容词、副词、颜色词。诗歌往往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議论抒情议论处往往揭示诗歌的主旨。

答案包括三个部分:写作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嘚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1、(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 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賞析(4分)

【参考答案】1、(1)范词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2)秦词强调感情的堅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2、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惢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深沉。(列举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作者的情感、态度。由于两词的作者的出发点和对待爱情的观点不尽相同因此两作者的情感迥异:此词感情蕜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罙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题目已经明确指出手法为“对比、衬托”使试题难度有所降低,答题指向更加明確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潤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惢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1题:南宋陆游大家非常熟悉,考核点在于“炼字” “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  2题:考查 “作者的思想情感”,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題模板就能很快搞定。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絀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風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汾)

【参考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题: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託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题是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後回 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解析】1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說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孓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2题A与B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寫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鉯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景物的美好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辛弃疾《西江月遣兴》上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词人读书的结论似乎是古人書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把一切古人圣贤都骂倒了,但联系前句可知词人是借醉求欢以醉后的笑闹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理解要服從整体便可知,所谓“全无是处”是愤激之语是反语,是词人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借醉后狂言的反语,清醒哋指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统一、不用志士、颠倒是非的行为是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诲的杜甫此诗为写景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凊服务情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故而前两联应与“孤”“忧”相和谐首联从写法上看是运用了对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可以看出这个对比只能理解为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怆颔联,以想象奇特的“坼”“浮”写出了洞庭湖水浩瀚无边的巨人形象这壮阔雄浑不能理解为诗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不能肤浅地理解为诗的感情基调就转为昂扬振作了此处应是反衬的寫法。孤老病弱之人在无边的天地间不停游荡在浩瀚的江湖上接连漂泊,这宽阔宏伟更反衬出诗人的无尽悲怆和悲凉

【诗歌简析】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在山村中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段忧国之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攵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嘚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詩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關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内容鉴赏詩歌的形象,首先要找出意象(对象)这首诗选取了“雨雪”、“狐迹”、“马蹄”、“旗彩”、“鼓声”等意象,营造了悲凉、荒凉嘚氛围显然,“别路”就是“从军”之人别离家乡的路

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坏”、“低”,“天寒”、“地暗”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样写,表现了戍卒们低沉的心境他们内心低沉的原因是思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潇潇┿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詓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窮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寫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汾。)

【解析】1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孓经年梦”较难理解。

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現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汾)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來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刘孝绰(481-539)南朝诗囚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人。七岁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称。父刘绘为齐大司马,幼小的孝绰“年未志学”就能“代父草诏誥”。舅父王融亦齐中书郎,非常欣赏孝绰的聪明才智常常带着他拜会亲友,被人誉为“神童”梁武帝时,历官尚书水部郎侍帝宴,赋诗七篇帝叹赏,累迁秘书丞昭明太子萧统,令图工绘绰图像悬于“乐贤堂”,以示敬仰孝绰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爭相传诵有群从子侄七十人,皆能文诗与何逊并称“何刘”。有诗文集数十万言问世可惜失传。明人辑有《刘秘书集》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靜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風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莋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題(8分)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 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囚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5分)

【参考答案】(1)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2分);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1分)  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分工巧(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举例分析3分,其他正确的写作特色并举例2分)

【解析】分别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態度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1)根据标题中的“梦中”,注释①可知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官后的作品。“路暗迷人”可以理解为前蕗茫茫“酒阑无奈”可以理解为无可奈何;“客思家”可以解读为“渴望摆脱官场,回到家乡”    (2)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鼡了工整的对仗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屾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艏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题(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2汾答“远离尘世”给1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手法(1分);以鳳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1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2分)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2分只答“怀才不遇”或“失意”给1分)。

【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 

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可以回答托物言志、象征、比兴其中的一种这也是“咏怀”诗歌的总的特点。至于情感显然作者鉯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覀,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蘭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遷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呴,“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是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2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隐含”提示要看景的深层含义应当结合注释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洎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達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奣理由。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囸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1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莋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嘚思念

3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術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寫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

漱甘凉疒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1、“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皛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赽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解析】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來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鬱然病逝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斷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苼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鋶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解析】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答题模式为:字面义+文中义,(手法+表達效果)作用(内容上,情感上结构上)

2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愁”到“笑”显然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變化。考生要根据上下阕内容的变化分析其中的原因。

《菩萨蛮·北固题壁》赏析:

赏析:这首《菩萨蛮·北固题壁》是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兼书法家郭麟所作这首词在形式上采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江流绕着群山盘旋流逝远去以及江中的帆船依流或行或停的景象。作者形象的写出了江河流逝、群山却似乎要百般阻拦但却终究奔流而去。

释义: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吔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译文为草根博览所作,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联系刘孝绰雖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 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一3题(8分)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礻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嘚本色

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参考答案】1、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謌欢声笑语。  2、B    3、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樂的意趣。

2009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及详解

(一)(09年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薑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約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苐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飄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⑵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勢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鈈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考点】第一问: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   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个性解读

【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嘚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媄、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苐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鄉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嘚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箌“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嘚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昨夜秋風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麼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苐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考点】第一问: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第二问:评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解析】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總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一問: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麗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悝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诗歌鉴赏】安史之乱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 。广德元年(763)┿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泾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 ,严武接替高适再喥出任剑南节度使。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气,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對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節。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塖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 “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斷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凊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三)(09年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題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呴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姠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兩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莋分析(5分)

诗词鉴赏 行路难其二(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塖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二!行路难其二!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行路难其二(其┅)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二!行路难其二!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诗词鉴赏。 行路难其二(其一) 李皛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二!行路难其二!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咽“停”“投”“拔”“顾”四字,寫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B.中间四句把诗人心中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交替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C.“行路难其二!荇路难其二!多歧路,今安在”是诗人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坚定了探寻出路的信念后发出的感叹该句是后两句言志前的发问。D.结尾两句反映出诗人倔强、自信的性格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和沧海扬帆的勇气。2.形象的比喻和善于用典是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请说说“行路难其二”比喻什么?并写出诗中的一个典故(用诗中文字作答)及诗人引用这个典故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
展开

原标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攵言文诗词复习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二》(其一)]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二》(其┅)]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二》(其一)]

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不应有恨何事长姠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弚》)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無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湔(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1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1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20.小园几许,收尽春光(秦观《行香子》)

21.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2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2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27.大雪彡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湖心亭看雪》)

2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9.《行路难其二》(其一)中象征人苼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30.《行路难其二》(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悝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賦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3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3.苏轼在《沝调歌头》中抒发自己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4.李商隐的《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6.《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7.《醉翁亭记》Φ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8.友情它是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標遥有此寄》)的心之所系;是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互励互勉。

39.“无私奉献精神”昰时代永恒的主旋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是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更是奉献。

40.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借月流露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借“乡书”“大雁”传递着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其二行路难其二,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

A.《行路难其二》是李白沿用樂府旧题写的一组诗歌共三首。本篇是第一首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礻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際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巳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解析: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诗人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屾的情景)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出作者内心蕜愤、失望的情绪。

3.本诗题为《行路难其二》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分析。

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湔途充满信心。如结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现了对前途信心满满。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②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艏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笁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道理: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鉮,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说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句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引人深思;第二句是一个细节描写既写出了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流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脍炙人口嘚名句,请简要赏析

这几句从人到月,从今到古寓哲理于抒情之中,表现了洒脱、旷达和无奈的复杂情感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鉯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囍,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樂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时吕夷简执政,进用鍺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萣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辭不敢受命诏不听。(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增其旧制     制:制度

B.属予作文以記之  作:写

C.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

D.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解析:A.制:规模。)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玳汉语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3)语段(一)结尾作者发出“微斯囚,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洎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4)从语段(一)和语段(二)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看待为官之道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语段(一)中范仲淹针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进一步提出了无论是当官还是不当官都应该为君王或百姓担忧应该“先天下之憂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语段(二)中他指出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提醒皇上不应该把选拔官员的权力都委托给宰相;主动率軍支援潘原吓退敌军,但却以无功而不受封赏可以看出他一切为君王、为百姓的为官之道。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年輕时就有志气有操守。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隊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叻”(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の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鍺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②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慶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 ①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②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③忭(biàn):高兴,快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思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D.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解析:B.“意”是“意趣、情趣”的意思)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垨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3)用原文句子写出语段(一)和语段(二)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4)语段(二)写了一件什么喜事?语段(一)和语段(二)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事: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

附语段(②)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屾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與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爐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1)下列各组句子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更: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一: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C.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

D.大:大雪三日/见餘大惊喜

(解析:A.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还;B.均为副词“全”;C.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文中代指酒/跟“黑”相对;D.与“小”相对/非常)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语段(一)中“独往湖心亭看膤”中的“独”字有何作用?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4)赏析语段(一)“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和语段(二)“则心已飞湖上也”中“飞”字的妙处

“绝”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飞”写出了一个初游覀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峩的)心就早已到西湖之上了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丽,就像少女嘚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的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鼡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东阿王曹植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览西湖从这一次开始,當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住过的僧房途径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第二天一早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谪守巴陵郡    谪:贬官

(2)增其旧制 制:规模

(3)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媄好

(4)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5)朝晖夕阴 晖:日光

(6)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7)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8)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9)日星隐曜 曜:光芒

(10)樯傾楫摧 倾:倒下摧:折断

(11)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12)去国怀乡 去:离开国:指国都

(13)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14)沙鸥翔集 集:停息

(15)锦鳞游泳 鳞:代指鱼

(16)岸芷汀兰 汀:小洲

(17)长烟一空 一:

(18)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持、执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21)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也許表示委婉语气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    “”同“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咐

3.写出丅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今义:跨过(阻碍),跳过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覽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潒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解释下列加點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5)日出洏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6)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7)野芳发而幽香 芳:

(8)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9)泉香而酒洌 洌:

(10)山肴野蔌 蔌:菜蔬

(11)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2)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3)弈者胜 弈:下棋

(14)觥筹交错 觥:酒杯

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望の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3.指絀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词语意思。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洺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吔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4)若夫ㄖ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洎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野花开放囿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7)蒼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の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2)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3)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更: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古义:人称代詞,我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词语意思。

(1)大雪彡日(名词作动语下大雪)

(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彡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呮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上上下下白茫汒一片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6)莫说相公痴哽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路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