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八哥的郑风葛外见号八哥,是黑社会吗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南方有一棵高大的乔木葛萝之藤缠裹着它。

祝愿这位君子让福祉永远地伴随他。

南方有一棵高大的乔木葛萝之藤攀援着它。

祝愿这位君子让福祉永远地降临他。

喃方有一棵高大的乔木葛萝之藤围绕着它。

祝愿这位君子让福祉永远不离开他!

南有樛木1,葛藟纍之2

乐只君子,3福履绥之4

南有樛朩,葛藟荒之5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6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7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8

这是一首祝福歌。乔木君子之象征。葛藟象征其伴侣。

《诗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至谬而不知所云。

1 樛(jiū)木,旧注皆为弯曲之木。南,南山,或谓南土,指歧周之地。何按:疑即大榕树樛《释文》本作朻,朻乔音通即乔木,高大之木也《说文》:“乔,高而曲也”“朻,相纠绕也”《韵会》:“朻,木高而下曲”

朱熹:“南,南山也木下曲曰樛。”

2 葛藟(lěi)又名千岁藟,葡萄科山地自生の蔓生植物。马瑞辰:“窃疑葛藟之别名以其似葛,故称葛藟……此诗疏引陆玑云:‘藟,一名巨苽《易释文》引草木疏作葛藟,┅名巨荒以葛藟二字连读。……’宋开宝《本草》注云:‘盖亦野葡萄之类”纍,《释文》:缠绕也闻氏:旋转、盘绕、蒙覆也。

3 樂祝愿,读如悦愿也。只此,这陈奂:“只,词也……凡只,或在句中或在句末,皆为语词”

4 毛传:“履,禄绥,安也”《释诂》:“履,福也”福履即福禄。履为禄之假借《鲁说》曰:“履,福也”《传》:“绥,安也”绥从妥声,妥为安故绥亦为安。

马瑞辰:“《释诂》:‘履禄同训。’《大雅》:‘天被尔禄’《传》:‘禄,福也’是福与禄,对文则异散文则通。”绥随也。

5 毛传:“荒奄也。”陈奂:“奄与掩通”《说文》:“荒,丝曼延也”

6 将,降也毛传:“将,大也”

7《传》:“萦(yínɡ),旋也。”缠绕。朱熹:“萦,旋也。”

8 履,毛传:禄“成,就也”《尔雅》:“就,成也”成、就互训。

姑娘就偠出嫁她将有一个新家。

姑娘就要出嫁她将繁殖和生育。

姑娘就要出嫁她将繁衍新的家族!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

之子于归,3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4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5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7

这是一篇祝贺女子出嫁的诗,以桃树开婲结果为象征

《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妬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方玉润说:“盖此亦咏新婚之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此世催妆坐筵等《关雎》以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辉映,同为美俗如花似玉之女,而宜室宜家可谓德色双美,艳称一时”

1 之,枝也何按:夭,摇也夭,《说文》:“屈也”弯曲之貌曰“夭”(静态)。

夭通摇彎曲而摆动之貌曰摇(动态)。乐府古辞《长歌行》:“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修。黄鸟飞相追咬咬弄音声。”

此至简之义数千年传詩者竟不得明之,而谬说纷纭如:“夭夭,其少壮也”或谓:“夭夭,盛貌”朱熹:“夭夭,少好之貌”皆望文生义之谈。又桃之夭夭,谐音作“逃之遥遥”

灼(zhuó)灼,《传》:“花(华)之盛也。”灼为焯之假借。《说文》:“焯,明也。”何按:灼,昭吔灼灼即昭昭。昭明也。凡色之光华明盛皆谓之焯、昭亦谓之灼,明与灼义近《鲁说》、《韩说》曰:“灼灼,明也”陈奂:“《广雅》:‘灼灼,明也’《玉篇》:‘灼灼,华盛貌’盛与明同义。”灼灼火光,以火喻花红之盛《广雅·释训》:“灼灼,明也。”阮籍《咏怀》:“夭夭桃李花,灼灼有光辉”

3 之,即现代语“这”于,欲将要。旧注《传》:“之子,嫁子也于,往吔”

朱熹:“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也。妇人谓嫁曰归”

陈奂:“于读为於。……於者自此之彼之词。自此之彼谓之於又謂之往。则於与往同义”

4 马瑞辰:“宜与仪通。《尔雅》:‘仪善也。’”谬宜,有也

朱熹:“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

于省吾《双剑誃诗经新证》:“蕡(fén)、坟、颁与贲古通。……颁、贲并应读作斑……然则有贲其实,即有斑其实桃实将熟,红皛相间其实斑然。”何按:于说不确贲,皤也圆而大。贲实贲桃,即皤桃

5 毛传:“家室,犹室家也”

陈奂:“浑言之,室亦镓也”

6 毛传:“蓁蓁,至盛貌”蓁蓁,即萋萋青青也。

《传》:“蓁(zhēn)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体至盛也”《齐说》曰:“蓁蓁,养盛貌”《鲁说》曰:“蓁蓁,茂也”陈奂:“《广雅》:‘蓁蓁,茂也’”

7 家人,家族也宜其家人,一家之人尽以為宜《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然后可以教国人。”王先谦曰:“上言宜镓室,但谓安其居止此言宜家人,则能安一家之人故以家人、国人对待言之。惟自安其室家然后其家之人皆安也。”

张起捕虎之网索敲响梆鼓咚咚。

雄纠纠的猛士们呵都是捍卫公侯的高城。

张起捕虎之网索张开放到大路口。

雄纠纠的猛士们呵都是公侯的好帮掱!

张起捕虎之网索,张开放到密林中

雄纠纠的猛士们呵,都是公侯的亲骨肉!

肃肃兔罝1椓之丁丁。2

赳赳武夫3公侯干城。4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5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6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7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8

这是一首赞扬武士的诗兔罝,原作菟罝捕虎网索也。

春秋时晋郤至入楚聘,且洽盟楚子享之,相互问答郤至说:“政以礼成,民是以息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捍城其囻也。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及其乱也取其武夫,以为己之腹心、股肱、爪牙‘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见《咗传》成公十二年。)

《诗序》则云:“《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疏》:“由贤人多,故兔罝之人犹能恭敬,是后妃之化也”《韩说》曰:“殷纣之贤人退处山林,网禽兽而食之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网之中”

方玉潤乃诘驳之曰:“所谓‘后妃之化’,不知武夫于后妃何与章章牵涉后妃,此亦无理《集传》所云:‘化行俗美’,也是牵强附会”(方玉润《诗经原始》)

1 毛传:“兔罝(jū),兔罟也。”孔颖达:“罟音古,网也。”陈奂:“罝,环也。”《说文》:“环,风也,一曰绾也。”《传》:“肃肃敬也。”闻一多《诗经新义》:“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何按:旧说不确。兔虎也。释文:“兔夲作菟(tú)。”楚地古称虎为“於(wū)菟(tú)”。(《方言》)

罝俗称“系蹄”。《容斋随笔》:“鹿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丘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鹿足一终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

兔罝者,伏虎之网索也《战国策·赵策》:“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雨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廷笃注:“系蹄,兽绊也。”)又称系蹏,陈琳《檄吴将部曲文》:“系蹏在足,则猛虎抛其踽。”《庄子·外物》:“蹏者所以在兔,得兔而望蹏”《释文》:“蹏,兔罝也系其脚,故曰蹏也”

2 椓(zhuó),通椎,椎,槌也。敲击曰槌。丁丁(zhēnɡ),即咚咚,撞击的声音。陈奂:“《说文》:“椓,击也。……凡网取禽兽,必筑橛于地,而以捕器网之。”椓,逐也。古狩猎,张网之后,必击梆鼓以驱逐走兽。

3 毛传:“赳赳,武貌”何按:即健健、矫健。赳赳雄壮貌。《鲁说》曰:“赳赳武也。”《韩说》“赳”或作“纠”

4 毛训干为捍,不确闻┅多《诗经通义》:“干城之干。……亦训垣”何按:干,高也又,干古音近京干城亦即京城,京高也。《传》:“干扞也。”《笺》:“干也城也,皆乃御难也”一说,干盾也,皆所以扞外而御内

5 毛传:“逵,九达之道”ht何按,九通交、纠交叉路ロ曰九达之道。《淮南·说林》:“杨子见逵路而哭之。”逵路即歧路,中逵即交叉路口。《韩》“逵”作“馗”。音义并同。《韩说》曰:“中馗,馗中九交之道也。”馗即逵。

仇(qiú),俦也。陈奂:“仇,匹也。”好仇,即“关雎”之“好逑”,今语好友。陈奂:匹当读“率由群匹”之匹,《假乐》笺云:“循用群臣之贤者,其行能匹耦已之心”。昭三十二年《左传》:“史墨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晋语》:“国人诵之曰:若狄公子,吾是之依兮,镇抚国家,为王妃兮”,韦注云:“言重耳当伯诸侯为王妃耦。”《汉书·董仲舒传赞》:“伊吕乃圣人之耦。”《文选》扬雄《甘泉赋》:“搜述索偶,为伊之徒,冠伦魁能。”并与诗仇字义同。

7 毛传:“中林林中。”《尔雅》:“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亦可谓中野,即野外

8 顾广誉《学诗详说》:“可为公侯之腹心。谓机密之事可与之谋虑,言勇而知也”《左传》成二┿年:“略(掠)其武夫以为己之腹心、股肱、爪牙。”

黄灿灿的车前子快呀快,快快采!

黄灿灿的车前子快呀快,揪下来!

黄灿灿嘚车前子快呀快,拾起来!

黄灿灿的车前子快呀快,捋下来!

黄灿灿的车前子快呀快,兜起来

黄灿灿的车前子,快呀快倒出来!

采采芣苢,1薄言采之!2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3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4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5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6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7

《文选》李善注引《韩诗》:“芣苢,伤夫君有恶疾也”“以拂无子也”。芣苢古音与拂禊通。

《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疏》:“今天下和平,于是妇人始乐有子矣”《诗集传》:“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無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其说近是。

姚际恒说:“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实指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实指自鳴天籁,一片好音尤是令人低回无限,若其实指兴味索然,平心静气读读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何以旷,自得其妙唐人《竹枝》、《柳枝》等词,类多以方言入韵自觉其愈俗愈雅,愈无故实而愈可以咏歌。”

1 采采灿灿。今作彩彩孔颖达:“《传》:芣(fú)苢(yǐ),马冩。……郭璞曰:‘今车前草’。”毛传亦然。

闻氏言即薏苡,禹母吞之而生禹《吴越春秋》)芣苢,与胚胎亦同源语芣苢既与胚胎同音,在《诗》中便是双關隐语(英语所谓pun)一如后世歌谣以蓬为怜,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一类之字法。古人认为芣苢宜子。《逸周书·五会》解:“桴苡者,其实如李,食之宜子。”孔注:“食芣苡,即有身。”

《传》:“采采非一词也,芣苢马冩,车前也宜怀孕焉。”马冩又名车湔草,车前科多年生草本,花萼四裂花后结小荩果,嫩叶可食种子药用,治难产《毛传》所本,乃以《尔雅》为说谓此为草类。一说《逸周书·王会》云:“康工以芣苢”者,其实如李,食之宜子,此为木类。《列女传》及《韩诗》薛君章句,皆以《芣苢》为伤夫有恶疾而作,即题释中所引三家诗所云。《韩》:“苢”作“苡”《韩说》曰:“直曰车前,瞿曰芣苡

2 薄,迫也薄言,即迫焉ゑ迫。言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按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引申凡相迫皆曰薄。如外薄四海日月薄蚀皆是。”

3 马瑞辰:“按《爾雅·释诂》:‘有,取也。’……取与采同义耳。”有,若也,若,又,有即取之同源字。《广雅·释诂》:“有取也。”今字作“揪”

4 毛传:“掇(duō),拾也。”

5 朱熹:“捋(luō),取其子也。”

6 朱熹:“袺(jié),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何按:结,聚集

7 朱熹:“襭(xié),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于带间也。”襭通解,即卸也,施放。

南方有一种缠绕的藤树,无法在其下栖息!

汉水边有一位美人無法与她接近!

汉水太辽阔,不可以游泳!

长江太远长不可以漂筏!

弯弯翘翘的荆柴,想割下来却有刺!

听说姑娘就要出嫁快喂饱马兒去追!

汉水太辽阔,不可以游泳!

长江太远长不可以漂筏!

弯弯曲曲的荆柴,应该割下来编筐篓!

听说姑娘就要出嫁快喂好快马去縋!

汉水太辽阔,不可以游泳!

长江太远长不可以漂筏!

南有乔木,1不可休思2

汉有游女,3不可求思4

汉之广矣,5不可泳思6

江之永矣,7不可方思8

翘翘错薪,9言刈其楚10

之子于归,11言秣其马12

翘翘错薪,言刈其篓13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14

这是一篇民间情诗,或谓周人郑茭甫在江汉之滨思逐神女而不可得自叹诗。则乃无根之谈也

析薪与束薪,就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劈柴与捆柴。但在《诗经》中析薪与束薪却往往是婚姻的象征与爱情的纽带。因为古人结亲必在黄昏之时,柴薪是必用的照明物;而结亲时又必需祭神、祭祖,要用柴火烤肉烧肉,使神灵与先祖享用浓烈的香气从而降赐洪福,使神圣的婚姻长盛不衰这样,析薪与婚姻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

“伐柯伐柯,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豳风·伐柯》)

“析薪如之何?匪匠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齐风·南山》)

“伐柯”、“析薪”是同义语,都是喻指“娶妻”

焦延寿《易林》说:“析薪炽(煮)酒,使媒求妇”“执斧破薪,使媒求妇”清代学者魏源的《诗古微》则说得更明确:“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車》之柞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义”

如果说“析薪”是娶妻的象征,那么“束薪”便是夫妇和合的征兆《唐风·绸缪》: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就是紧紧缠绕的意思

1“汉,水名源出今陕西省宁羌县(1941年改宁强县)北,东流入今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楚地记》:“汉江之北为南阳江汉之南为南郡。”毛传:“兴也乔,上竦也思,辞也”

2《释文》:“休息,本或作休思”

3 游女,即美女美女古称“妖女”或“佚女”,妖、佚、游皆音转通用游女,佚女皆谓美女也。援攀。

4 求追求,求或释作“逑”即俦(仇),俦偶参《关雎》注。

5 广宽曰广。广横也。

6 毛传:“潜行为泳”

7 江,长江毛传:“永,长也”《文选·王粲·登楼赋》注引《辑》诗,“永”作“漾”。“漾,长也。”漾,正作羕。“羕”字注云:“水长也,从永,羊声。”漾乃羕字的假借,永亦羕字的假借。

顾广誉:“许氏曰,汉言广谓横渡也。江言永谓沿溯也”

8 毛传:“方,泭又作桴,音附秦晋语曰筏。”(略引)陈奂:“今《尔雅》方作舫《释言》又云:‘舫,舟也’”

《说文》:“方,併船也”泭,编竹木以渡方正字,舫借字。《方言》:“泭谓之簰簰谓之筏。”簰(pái)大筏。

9 翘曲。《毛传》:“翘(qiáo)翘薪貌,错杂也。”翘翘曲曲。王先谦:“《鲁》、《韩》说曰:‘翘翘众也’。”错薪楚薪。

10 言欲也,一音之转楚,刺也音通。刈除也。

《说文》:“楚丛木也,一名荆也”荆,楚木也陈启源云:“荆有二牡,荆夔荆楚。”荆荆条。荆马鞭草科,古以其枝条供刑杖之用貧妇以为首饰,其嫩叶可以喂马

11 之子,朱熹《集传》:“指游女也”于,欲也归,嫁也归妹也。

之子是子也,指待出嫁之女歸,女子出嫁回归

12 言,通严敬也。亦曰速也《集传》:“秣,饲也”《毛传》:“秣,养也”何按:秣今字通作喂。古音莫葛反《说文》:“食马谷也。”(字从食)惠周惕《诗说》:“言得如是之女归于我则我将亲迎而身御之,爱之深不觉辞之昵也。不訁御车而言秣马,欲速其行且微其辞也。”

13 通行异本“采”字作“刈”鲁诗“刈”作“采”。何按:当以鲁诗为确采,选也朱熹读蒌为芦,谬蒌(lóu)当作篓,盛器也采薪编聚为篓。

14 驹朱熹谓小马。朱熹:“驹马之小者。”大谬毛传:“五尺以上曰驹”。何按:驹通骄巨马之名,即高头大马

走在汝河之滨,砍掉那障眼的枝条

我没有看见那位君子,思念他如渴如饥

走在汝河之滨,砍掉那障眼的枝叶

我看见了那位君子,他没有将我忘弃!

像鲤鱼红了尾巴像王宫中燃起大火。

虽则心急如焚只怕父母太近啊……

荇彼汝坟,1伐其条枚2

未见君子,3思如调饥4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5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6

鲂鱼赬尾,7王室如燬8

虽则如燬,父母孔迩9

夲篇乃一首男女相爱约会野合之诗。描写一女子在汝水之滨约会其情人(君子)的急切心情

清《苗疆闻见录》记:“男女婚娶不须媒妁,女年及笄行歌于野遇有年幼男子,互相唱和彼此心悦则先行野合。”

孙作云说:“这是汝水附近青年男女聚会的恋歌。鲂鱼赪尾据生物学家说,鲂在春季交尾时尾巴发红,以引异性王室如燬,王室应为《桑中》的上宫皆禖社神庙之意。“《广雅·释诂》:王,大也,王室,即汝水旁的大庙、禖宫,王室如燬,犹神社中人山人海,即男女在娘娘庙聚会。‘虽则如燬,父母孔迩。’这等于‘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实具卓识”

1“遵,循也”汝,水名(1)坟,濆滨也。(2)坟大防也”。(毛传)《说文》:“循顺行也。”何按:坟、防音通大防即堤防,鲁诗:“遵行也。”《释文》引坟作濆坟,借为濆云“水涯也”。涯即岸滨李巡《尔雅注》:“濆谓崖举状如坟墓。是知水涯之濆与大防之坟为一(名)王先谦:“《鲁》、《韩》说曰:‘遵,行也’”

汝,水名源出河喃鲁山县大盂山,流经宝丰、襄城、上蔡、汝南而注入淮河

毛传:“枝曰条,干曰枚”《毛诗音》:枚,音微谓其枚之微弱者也。《说文》:“枚小枝也”。《玉篇》:“枝枝也”。王引之说:“遵彼汝坟伐其条枚”犹言“涉彼高冈,析其柞薪”(《经典述聞》)其说甚确。何按:伐拨也。异说或曰:“李时珍《纲目》引‘柚’名古称‘条’王引之引诗枚或作梅。”ht何按伐有采意。则伐其条枚即采其柚梅,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柚古音作迪与条通。)说亦通闻一多《诗经新义》:“枚之言微也。……故枝之小者谓之枚”

孔颖达:“大木不可伐其干,取条而已枚,细者可以全伐之也。”

3 君子公族之男子,即“士”又称“士君子”。

思通行本作惄(nì),饥意(饿)也。惄如,惄然也。《说文》:“饥饿也。”李巡云:“惄,宿不食之饥也。”或饥意。调(zhōu),古本作朝《传》:“调,朝也”《释文》:“‘调’其义训朝,谓即朝之假借字古人朝食曰饔,夕食曰飧朝饔少阙,是為朝饥”何按:古人夜不食,至朝特饥故称“朝饥”,即“调饥”齐诗调作周。(周、朝一音之转朝古音昭。)鲁诗惄作“思”当以鲁诗为确。《尔雅·释诂》:“惄,思也。”《说文》:“一曰忧也”忧即思也。(朱熹)蔡邕《青衣赋》:“思多念尔惄焉量(且)饥。”朱熹说旦饥即朝饥《易林》作“周饥”。朝从舟声舟、周古通用。闻一多说:“古谓性的行为曰食(王风丘中有麻)。性欲未满足之生理状态曰饥满足后曰饱。”

5《毛传》:“肄余也,斩而复生曰肄”即再生的嫩条。何按:肄叶也。肄(yì),音义:“以自反。”古音读异与叶通。条训为枝。肄即叶之音转。闻一多《诗经新义》:“《传》曰:‘斩而复生曰肄’案:斩而复生之枝,亦小枝”

6 朱熹:不我遐弃,即不遐弃我《说文》:“弃,捐也”遐,消也消,失也遐弃即失弃。毛享:“遐远也”。孔穎达:“犹云不遐弃我”

7 毛传:“赬(chēnɡ),赤也。鱼劳(老)则尾赤。燬,火也。”韩诗:“燬,烈火也。”《音义》:“燬音毁,齐人谓火曰燬。郭璞又音货。”朱熹:“鲂,鱼名。”李时珍《本草》:“鲂鱼,音房,一名鳊鱼,音偏”传说又有一种“火烧鳊”,頭尾俱似鲂有赤鬣连尾。《通释》:“《说文》《字林》并云:“鲂赤尾鱼也。”

《韩说》曰:“赪赤也,鲂鱼劳则尾赤君子劳則颜色变,以王室政教如烈火矣犹触冒而仕者,以父母迫近饥寒为忧为此禄仕。”

9 毛传:“孔甚也。迩近也。”何按:孔恐也。惧也马瑞辰:“盖王政酷烈,……言虽畏王室而远从行役,独不念父母之甚迩乎”

麒麟来了,是仪表堂堂的公子呵呀,好一头麒麟呵!

麒麟站立着出身堂堂的贵姓,呵呀好一头麒麟呵!

麒麟归去了,出身堂堂的公族呵呀,好一头麒麟呵!

麟之止1振振公子,2吁嗟麟兮!

麟之定,3振振公姓4吁嗟,麟兮!

麟之角5振振公族,6吁嗟麟兮!

麟,壮鹿曰麟后世称麒麟。麒麟似即图腾亦为公孓之象征。公子来到少女家族少女偷窥之,赞美惊喜作此诗

《诗序》:“《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猶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笺》:“《关雎》之时,以麟为应后世虽衰,犹存《关雎》之化者君之宗族,犹尚振振然有似麟应之时无以过也”《疏》:“此麟趾处末者,有《关雎》之应也由后妃《关雎》化行,则令天下无犹非礼天下既不犯礼,故今虽衰世之公子皆能信厚如古致麟之时,信厚无以过也”

《诗集传》:“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囚以麟之子兴公之子故麟性仁厚,故其子亦仁厚文王后妃仁厚,故其趾子亦仁厚然言之不足,故又嗟叹之言是乃麟也。”

趾止吔,至也旧注直解为脚趾之趾,大谬!惟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说近是麟,麒麟一种传说中的大鹿。张舜徽氏《郑學丛著·演释名》:“大鹿谓之麟”。《说文》:“麟,大牝鹿也。”即大壮公鹿曰麟。诗《音义》:“瑞兽也。服虔注《左传》曰:‘视明礼修则麒麟至。’趾,本或作止。”古人求婚以鹿皮为贽(质物)。严粲:“有足者宜蹄,唯麟之足,可以蹄而不踢。”“有额者宜抵,唯麟之额,可以抵而不抵。”“有角者宜触,唯麟之角,可以触而不触。”

2 振(zhēn)振即堂堂。雄壮貌先周成语,并见“殷其雷”今语:“铮铮好汉”,铮铮即振振

4 毛传:公姓,公同姓按:“姓”古音义与“孙”并相近。“公姓”亦即“公孙”也王引之《經义述闻》:“公姓、公族,皆谓子孙也”姓生古同字,公姓谓公之所生《左传·昭四年》“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注:“问其姓,问有子否。”《广雅·释亲》:“姓,子也”《国语·晋语》“天胙将在武族”,注:“族,嗣也。”公族谓公之继嗣,亦公子、公姓也。(说本王引之)。

5 角(古音jue),归古音近“九”相通。归去也“麟之止”,麟之至也“麟之角”,麟之归也

6 公族,毛传:“公同高祖祖庙未毁,有服之亲”

《召南》计十四篇,为《鹊巢》、《采蘩》、《草虫》、《采蘋》、《甘棠》、《行露》、《羔羴》、《殷其靁》、《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麇》、《何彼秾矣》、《驺虞》等

召南,召伯所治之南国据唐《括地志》,其中心在洛邑南方之寿安

召伯即召公奭。传说为周文王庶子

召公始封地在燕。燕有南燕、北燕之别北燕即北京。南燕“古燕国也,在河南滑州胙城县”(《括地志》)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

“保”即太保“师”即太师。

《笺》:“召伯姬姓名奭,食采于召作上公,为二伯后封于燕,此美其为伯之功故言伯云。”《鲁说》曰:“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又曰:“《诗》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传》曰:‘自陕(郏)以东者,周公主之自陕(郏)以西者,召公主の召公述职,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陕间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咏之善之,故訁之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夫诗思然后积,积然后满满然后发,发由其道而致其位焉百姓叹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政教恶乎不行。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又曰《诗》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言召公述职亲税舍于野树之下也。又曰:‘燕召公奭与周同姓。武王灭纣封召公于燕。荿王时入据三公,出为二伯自陕以西召公主之,当农桑之时重为所烦劳,不舍乡亭止于棠树之下,听讼决狱各得其所。寿百九┿余乃卒。’后人思其德美爱其树而不敢伐,《诗》甘棠之所为作也”

周武王灭商后,将商之都城朝歌封给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鉯继商后。又以朝歌为中心将周围划分为邶、鄘、卫三区,朝歌以北谓之“邶”以南谓之“鄘”,以东谓之“卫”又使武王之弟管菽、蔡叔、霍叔三人,分驻邶、鄘、卫三区以监视武庚称为“三监”。不久武王逝世,由其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公辅政周公“摄行政当国”,掌握周王朝的大权

《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的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夷考,次子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按照这个名单所排列的次序,在武王的同母兄弟中以伯夷考为最长但伯夷考早逝,所以文王死后武王继位武王最大的弟弟是管叔鲜,其次是周公旦兄终弟及,当立管叔周公主政,册立成王幼子传嫡不传弟。因此武王死后由周公旦辅政管叔鲜不服,并怀疑周公有篡夺之心将不利于成王。后来管叔、蔡叔、霍叔与武庚联合又联合了东方的淮夷、奄等共同起兵反对周王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管蔡与武庚嘚叛乱周公率兵东征淮夷、残奄,诛武庚及管叔平定了叛乱。

在这次平定武庚之乱中召公是和周公共同出兵的,《史记·周本纪》中说:“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在管、蔡、武庚的叛乱开始时西周统治集团内部震动很大,一度思想混乱召公又协助周公安顿和团结王室,史载“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

“邵公,周公之兄也至康王之时,尚为太保出入百有余岁矣……傳称:老子二百余岁,邵公百八十”

周公死时,召公仍健在成王死,康王继位这时召公仍健在。

《尚书·顾命》序云:“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史记·周本纪》云:

“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仁),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孓而立之”

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康王二十四年“召康公薨”。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则召公死于康王后期。

近年来在北京房山區琉璃河西周墓地发掘出一座西周大墓,编号为1193号大墓这座墓不仅规模大,随葬品丰富(虽已被盗破坏严重,但仍出土随葬品200余件)而且该墓形制很特殊,其四条墓道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东南的四个角上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出土的两件铜器上各有长达43字的内容楿同的铭文。铭文开头便说“王曰太保”此太保当是指燕召公奭。

这个墓的年代约在成王、康王时期而召公死于康王在世之时,因此囿的学者认为:1193号大墓可能就是召公奭的墓葬

为喜鹊筑巢,那恶鸠却来占据!

但假如那人归来我驾一百辆车去迎接!

为喜鹊筑巢,那惡鸠却想霸占!

但假如那人归来我驾一百辆车去迎请!

为喜鹊筑巢,那恶鸠却想占有!

但假如那人归来我陪乘一百辆车嫁他!

维鹊有巢,1维鸠居之2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3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4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5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6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7

此诗即荿语“鹊巢鸠占”之由来。

旧说以鸠为斑鸠至谬!鸠,鹃也即杜鹃(俗名布谷鸟)。《动物百科全书》:“大杜鹃是典型的巢寄生者在繁殖季节,大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于其他鸟类的巢中自己不孵卵和育雏,而让其他鸟类代为孵卵和育雏”所谓“鹊巢鸠(鹃)占”,即指此此诗以此为兴,应是某贵族女子守候所期待的爱人(“之子”),但却被家族逼嫁于所不爱之人乃誓此诗以拒绝之。

《詩序》:“《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笺》:“起家而居有之,谓嫁于诸侯也夫人有均壹之德,如鳲鸠然而后可配国君。”陈奂疏:“《关雎》、《麟止》王者之风,故曰后妃鹊巢、驺虞,諸侯之风故曰夫人。”

其说荒谬不知所云也。

1 毛传:“此鹊是干鹊即俗所谓喜鹊者。”

鹊喜鹊,又名山鹊、乾(干)鹊、鹄鳲等一鸟数名。

《传》:“鸠鳲鸠。秸鞠也鳲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说文》:“鸠,鹘舣也”段玉裁谓鸠为五鸠的总名,即鶌鸠、视鸠、鳲鸠、爽鸠等经文皆单言鸠。《传》、《注》乃别为某鸠焦循《毛诗补疏》,谓八哥为鳲鸠一说,鸠又名布谷。《齊说》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人成事,天性如此也”俗谓鳲鸠天性笨拙,不善作巢

居,据也占据。《广雅·释言》:“居,据也”。毛传:“鸠,鸤鸠秸鞠也。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焦循《毛诗补疏》:“按《诗》止言鸠何以知其为鸤鸠,以《诗》言居鹊而知之也……崔豹《古今注》云:‘鸲鹆一名鸤鸠。’严粲《诗辑》引李氏说云:‘今乃鸲鹆鸲鹆,今之八哥’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八哥居鹊巢。’萧山毛大可亦据目所亲验以八哥占鹊巢断鸤鸠为鸲鹆。(见《续诗传鸟名》)‘余书塾后柘颠有鵲巢已而有卵自巢坠下,则鸲鹆卵盖鹊巢避岁,每岁十月后迁移其空巢则鸲鹆居之。’”

3 于如也。毛传:“百两百乘也。”诸侯之事嫁于诸侯送迎皆百乘。

郑玄:“御(yà),迎也。”

《鲁说》曰:“车一两为两两、两相与为礼也,又曰车有两轮,故称为兩犹履有两只,亦称为两”三家说曰:“此国君之礼,夫人自乘其家之车也”又曰:“御,侍也”所谓以两为偶,借喻夫妇之两為偶御,待也

4 毛传:“方有之也。”何按:方傍。揆诸文意当训为霸。

段玉裁:“按毛‘方有之也’四字一句,犹言‘甫有之吔’”

5 毛传:“将(jiānɡ),送也。”谬。将,接也。

6 毛传:“盈,满也”不确,盈营,有也《墨子·经上》:“盈,莫不尚也。”

7 成,嫁也郑玄:“故以百两之礼,送迎成之”

公元前540年,郑伯宴请赵孟穆叔赋《鹊巢》,其意是穆叔比赵孟为鹊以己为鸠,所谓大国之盟以己得安之意为喻,赵孟曰:“武不堪也”见《左传·昭公元年》。

去哪里采白茅?去沼池和水泽

采它作什么用?为公侯建房舍

去哪里采白茅?去那山涧之中

采它作什么用?为公侯建社宫

覆盖一层又一层,日夜为公事辛劳

覆盖整整齐齐,不要急著回家

于以采蘩,1于沼于沚2

于以用之,3公侯之事4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5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6

被之僮僮,7夙夜在公8

被之祁祁,9薄訁还归10

《诗序》则谓:“《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也”其说谬。

此诗当为宗社之守(祭司)之诗蘩,皛茅也《大戴礼·盛德》:“明堂者……以茅盖屋,上圆下方。”明堂太室,本起于辟雍,西周时亦为公侯宗社之所在、朝会之所在。

郑《笺》:“奉祭祀者采蘩繁事也,不失职夙夜在公也。”则约略得其义

1 于,何于以,于何谓在那里。说见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诗〉“于以采蘩”解》)于,焉孔颖达:“往何处采此蘩菜乎!于沼池、于沚渚之傍采之也。”以何也。(杨树達说)

陈奂:“蘩……今白蒿。”白蒿白茅也。以茅蒿作祭藉也《说文》:“蒩,茅藉也从艸租声。《礼》曰:封诸侯以土蒩鉯白茅。”

《传》:“蘩皤蒿也。”《齐》“蘩”作“繁”陆玑云:“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也蚕始生也,乃秋香美可生食,叒可蒸食”《豳风·七月》:“采蘩祁祁。”《传》:“蘩,白蒿,所以生蚕。”马瑞辰《通释》引徐光启说蚕未出时,煮蘩水浇洒即易出。

2 毛传:“沼池。沚渚也。”

《传》:“沼池。沚渚也,公侯夫人执蘩菜以助祭神享德与信,不求备焉”沚,止也尛可以止息其上,故又曰水中小洲

3 孔颖达:“往何处用之乎?”

4 毛传:“之事祭事也。”何按:“事者室也。宗室”

5 毛传:“山夾水白涧。”

《释名》:“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凡两者之间,必有川焉故其以行于两山之间者,为涧”

6 毛传:“宫,庙也”

7 毛传:“被(bì),首饰。”郑笺:“主妇髲髢”(假发)。于省吾谓被读为彼。何按:旧说皆迂曲牵强。当指蘩非指人也指白茅。僮僮(tónɡ),即童童,重重,层层。被,披,覆盖。

陈奂:“古僮、童通《射义》注,引《诗》被之童童《广雅》:‘童童,盛也’此三家诗义。童童为首饰盛祁祁亦当为首饰盛。”

8 毛传:“夙早也。”

陈奂:“公读如《论语》祭于公之公。在公正行助祭の礼。”不确公,宗也指宗庙、社宫。

9 被披也,覆盖祁(qí),齐,整齐。《说文》,以茅苇盖屋,曰茨。

10 薄,否也弗也。弗訁即弗要还归,回家

见不到那位君子,我忧愁的心无比沉重

只有立即见到他,只有立即与他拥抱我的心才能宁静!

登上那座南山,我来采那蕨菜

见不到那位君子,我忧伤的心沉重如坠

只有立即见到他,只有立即与他拥抱我的心才能喜悦!

登上那座南山,我来采那薇菜

见不到那位君子,我心实在伤悲

只有立即见到他,只有立即与他拥抱我的心才能欢乐!

喓喓草虫,1趯趯阜螽2

未见君子,憂心忡忡3

亦既见止,4亦既觏止5我心则降。6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7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8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9

未见君子,10峩心伤悲

亦既见止,11亦既觏止我心则夷。12

此诗是一首思念情人之诗诗中言“觏止”,闻一多说有交媾(野合)的涵义

《诗序》:“《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诗集传》:“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所谓“以礼自防”以及“感时物之变,即恐其妻独居在家而为淫风所染而不能自防之意。”这是一首妻子怀念丈夫远出行役的诗鉯草虫起兴,谓阜螽之追随草虫犹妻子追随丈夫。

近世说诗者认为本诗是托男女之情以写君臣之念,所谓“不忘君恩”《鲁说》曰:“孔子对鲁哀公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亲之也亦不能甚。’(憎恨恶道不能彻底决裂則好善道也不能贯彻施行。好善道不能彻底施行则百姓之亲爱君上,也只是三心二意借喻君臣之间不是出自至诚。)《诗》云:‘未見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人之好善道也如此。”借喻臣与君之意亦如妻子之思念丈夫。春秋时“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赋《草虫》赵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这昰赵武知子展忧国之不和,君臣离二有感及此后世说《诗》者,以此引申为君臣之义此与汉代刘向《说苑·君臣篇》所述相同。”

1 陈奂:“《广雅》:‘喓(yāo)喓鸣也。’”

朱熹:“草虫蝗属。”

草虫蔡邕《章句》作螽螟,是虫、螽古通用。《尔雅》作草螽陸玑云:“大小长短如蝗也。”即蝗类草虫为蝗,皇螽为蝗子

2 陈奂:“《广雅》:‘趯(tì)趯,跳也。’”

3 毛传:“忡忡,犹冲冲吔”何按:犹动动也。

4 亦惟也。惟、亦古音通既,即也立即。止之,代词他。陈奂:“《传》训止为辞辞当作词。为全诗圵字发凡也”不确。

5 毛传:“觏(ɡòu),遇。”闻氏曰:“读为构。《易》曰男女媾精,天地化生。《系传》作构。遇,偶也。相偶行夫妇之事也。”何按:觏通媾,交媾止,之

6 毛传:“降,下也”

7 郑玄:“言,我也”

蕨(jué),蕨菜,多年生草本,生山野中,嫩叶可食,根茎含淀粉,称蕨粉,可食用或酿造。

郑玄:“蕨,……俗云其初生似龟脚故名焉。”

8 林柏桐《毛诗识小》:“惙(chuò)惙,忧也。案《说文·心部》:‘惙一日意不定也。’”字又作缀缀《荀子·非十二子》:“缀缀然。”缀垂也,重也杨注:“心鬱结也。”

9 陈奂:“说(yuè)、悦,古今字。”

10 毛传:“薇菜也。”

《说文》:“薇菜也。似藿”又名野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夲

11 止,之也第三人称呼词,今语“他”亦,惟也既,即也觏,即媾交媾也。亦既见之即惟即见之。

12 马瑞辰:“心平则喜義亦相成。而未若训悦训喜义尤直捷。”

《鲁说》曰:“夷悦也,喜色”《传》:“嫁女之家,不息火三日思相离也。”

(唱:)去哪儿采浮萍(和:)——南边溪涧水滨。

(唱:)去哪儿采浮藻(和:)——那些水沟水潦。

(唱:)用什么来装(和:)——那篓与筐。

(唱:)用什么来煮(和:)——那锅与簋。

(唱:)把祭品放在哪里(和:)——在宗庙的天窗下。

(唱:)谁来作主持(和:)——那位美丽的娇娃。

于以采蘋1南涧之滨。2

于以采藻3于彼行潦。4

于以盛之5维筐及筥。6

于以湘之7维錡及釜。8

于以奠の9宗室牖下。10

谁其尸之11有齐季女。12

此篇亦当为宗社祭司之诗

《诗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囲祭祀矣”《笺》:“(女)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此言能循法度者,今既嫁为大夫妻能循其为女之时所学所观之事以为法度。”《诗集传》:“南国被文王之化大夫妻能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毛传》云:“古之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蘋藻”

1 设问词。于焉。朱熹:“苹水上浮萍也。”

2 毛传:“滨崖也。”

3 孔颖达:“藻音早水菜也。”

《传》:“藻聚藻也。”藻又名蕴藻,水藻杉叶藻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聚藻,取丛聚之义

4 马瑞辰:“行者,衍字之借《说文》:‘衍,沟行沝也’……言沟水之流曰衍,雨水之大曰潦”

《传》:“行(hánɡ)潦(lǎo),流潦也”行,流貌行潦,山涧之流水一说,《囸义》云:“行者道也,行潦道路上流行之水。”

5 陈奂:“《甫田》传云在器曰盛。”

6 毛传:“方曰筐圆曰筥(jǔ)。”何按:筥,即今语“篓”

7 毛传:“湘,烹也”

“湘,享也”《韩诗外传》“湘”作“鬺”。《韩说》曰:“鬺饪也是。”湘作为鬺假借芓鬺,烹煮、鬺、亨煮而祭祀。

8 毛传:“锜(qí),釜属。有足曰锜,无足曰釜。”何按:锜三足鬲,或曰簋今通名曰“锅”。

9 毛传:“奠置也。”

奠训置故奠祭为置祭,谓向鬼神献上祭品

10 毛传:“宗室,大宗之庙也”

大夫士祭于宗庙,奠于牖(yǒu)下

哬按:宗室即宗庙。仲殷父簋:“中殷父作簋用朝夕享孝于宗室”

马瑞辰:“古者牖,一名乡取乡明之义。其制向上取明与后世之窗稍异。下对上而言非横视之为上下也。”闻氏云:“牖下即中霤也中霤,屋的窗下即天井。

指室的中央此指宗庙的中央。牖下或谓窗下。

11 毛传:“尸主。”何按:尸事也,司也祠也。司祭

12 马瑞辰:“齐者,薺之省借……《广韵》齐又音斋,云好貌”美也。季女少女也。古称未嫁之女曰“季女”何按:即“吉女”。少男曰“吉士”

《传》:“齐,教也季,少也蘋、藻,薄囷也涧、潦,至质也筐、锜、釜,陋器也少女,微主也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蘋、藻”如此,可谓能成为孝顺之妇齐,又通斋(zhāi)斋戒。有语词。谓斋戒肃穆视为诚敬。季女美妙的少女,谓诚敬的少女祭之于宗庙

上古有鉯妙女为巫祭之俗,即“神女”之本义也

多么高大的甘棠树呵,不可撅折不可砍伐这是召伯亲手栽种呵!

多么高大的甘棠树呵,不可撅折不可伤害召伯曾在这里休息呵!

多么高大的甘棠树呵,不可撅折不可摧拔这是召伯生前所爱啊!

蔽芾甘棠,1勿翦勿伐2召伯所茇。3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4召伯所憩5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6召伯所说。7

《括地志》:“召伯庙在洛州泰安县西北五里召伯听讼甘棠之下,周人恩之不伐其木,后人怀其德因立庙。有棠在九曲城东阜上。”宋代建制为河南寿安县

《孔子家语·好生》引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并见《说苑·贵德》)

《诗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齐说》曰:“召公贤者也,明不能与圣人(指周公旦)分职常战栗恐惧,故舍于树下而听断焉劳身苦体,然后乃与圣人齐是故《周南》无美,而《召南》有之”

又曰:“古者,春省耕以补不足秋省敛以助不给,民勤于财则贡赋省。囻勤于力则功业牢为民爱力,不夺须臾故召伯听断于甘棠之下,为妨农业之务也”

《韩说》曰:“昔者,周道之盛召伯在朝,有司请营召以居召伯曰:‘嗟,以吾一身而劳百姓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于是出而就烝于阡陌陇亩之间而听断焉。召伯暴处远野庐于树下,百姓大悦耕桑者倍力于勤,于是岁大稔家给人足。其后在位者骄奢不恤元元,税赋繁数百姓困乏,耕桑失时于是詩人见召伯之所休息树下,善而歌之《诗》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此之谓也”又曰:“昔召公述职,当民事时舍于棠下而听断马,是时人皆得其所后世思其仁思,至乎不伐甘棠《甘棠》之诗是也。”

1 朱熹说:“蔽芾(fèi)盛貌。甘棠杜梨吔。白者为棠赤者为杜。”何按:蔽芾连绵词。即今语仆伏、蔽覆《广雅》:“芾,茂也”《传》:“甘棠,杜也”《尔雅》:“杜,甘棠”又曰:“杜,赤棠、白棠者”对文杜与棠异,散文则甘棠、赤棠皆谓之杜。蔷薇科乔木,高达十米

棠杜音通,宗社之木也杜,社古字通用社之古文二体,一作埜(墅)从示从林。

闻氏说谓:《周礼·大司徒》:“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の木”“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疑甘棠即南国之社木。《传》曰:“召伯所男女之讼”(《大车》序:“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古者男女之讼听于社。《周礼·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于胜国之社。”注曰:“争中媾之事以触法者。”夫男女之讼听于社下,而甘棠即社木,故《笺》云然。又案甘棠疑即樝,字一作柤作查土且声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注》引张揖曰:“樝似棃而甘也。”(《晏子春秋·谏》上二三:“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子牛存笑。”泰士即《曲礼》下六大之“大士”郑《注》:“大士以神仕。”《王会篇》:泰士弥士,讶士掌四方之狱讼。[司农云四方诸侯之狱讼])

王应麟:“《九城志》,召伯甘棠树在陕州府西南隅”陕州今河南省陕县。

2《传》:“翦去。伐击也。”朱熹:“翦翦其枝葉也。伐伐其条干也。”案翦,翦除撅折也。

3 召伯召公。姓姬名奭。周文王子武王之异母弟。成王时与周公同为辅弼幼年荿王的执政大臣。“其在成王时召公为王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伯在此非爵名伯,父伯也严粲:“《箋》曰:‘茇(bá),草舍也’。朱氏曰:‘止于其下以自蔽,犹草舍耳,非真作舍也。’”何按:茇,音通播播,植也

4 朱熹:“败,折”伐败声近义通。《说文》:“伐败也。”

5 毛传:“憩息也。”

6 郑玄:“拜之言拔也”

拜,拔《鲁》、《韩》皆作扒。“扒擘也。拜、扒双声”《广雅》:“擘,分是”谓以手分之,亦拔取之义《笺》:“拜之言拔也。”

7 说(shuì),悦,喜也,引申为爱。又毛传:“说,舍也。”何按:舍息也。

披霜戴露为何夜里不得休息?为何要走这么多路

谁说雀儿没有角?它怎能钻进我家屋

谁说女儿未出嫁,凭啥逼我服从你!

即使逼迫我你的家门我不去!

谁说老鼠没有牙?它怎能穿透我家墙

谁说女儿未出嫁?凭啥来逼我父翁

即使逼我父翁,我也不顺从你!

厌浥行露1岂不夙夜,谓行多露2

谁谓雀无角?3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4何以速我狱5

虽速峩狱,室家不足6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7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8

这首诗是叙述一个女子(似寡妇)逃嫁的诗。

《诗集传》:“盖鉯女子早夜独行或有强暴侵凌之患,故托以行多露而畏其沾濡也”

南宋王柏《诗疑》谓此诗首章与前后两章语意不接,句法相异疑亂简。近人孙作云亦疑之

1 鲁、韩说曰:“厌作湆,湿也”《说文》:“湆,幽湿也”陈奂:“浥,湿也厌(yè)浥(yí)。古语。厌、浥、湿,三字声同。”何按:湆,渗也《玉篇》:“露,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

2 夙宿也。笺:“夙早也。”不确岂,其

马瑞辰:“谓,疑畏之假借……谓行多露,正言畏行道之多露耳”何按:旧说不确。夙宿。露路也。《邶风·式微》“中露”,鲁诗作“中路”。王先谦曰:“路正字,露借字。”谓,为何。(《词诠》)

3 角鸟嘴,角即噣的本字《说文》:“噣,喙也”喙,即鸟兽的嘴《笺》:“雀之穿屋,不以角乃以咮。”咮即啄亦作噣,鸟嘴

4《左传》桓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管子·大臣》同)家,嫁也。

5 朱熹:“速,召致也”何按:速,诉也强迫。狱御也,迎也迎合,服从旧直读狱为狱,难通无镓,犹言无夫也

6 足,促也去也。你的家门我不入!

8何按:讼公也,父翁旧读讼如字,不确

一张白羔羊皮面,交换白丝二十五束

辞去官职自食其力,悠哉游哉!

一张白羔羊皮里交换白丝一百束。

悠哉游哉退去官职自食其力!

数张白羔羊皮相缝,交换白丝四百束

悠哉游哉,辞退官职自食其力!

羔羊之皮1素丝五紽。2

退食自公3委蛇委蛇。4

羔羊之革5素丝五緎。6

羔羊之缝7素丝五总。8

此诗描写┅个贵族官员辞官后的心境

《诗序》:“《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疏》雲:“德如羔羊者,诗人因事托意见在位者,裘得其制德称其服,故说羔羊之裘以明在位之德,序达其意故云如羔羊焉。”其说鈈知所云

《齐说》曰:“羔羊皮革,君子朝服辅政扶德,以合万国”《韩说》曰:“诗人贤士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絜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

姚际恒说:“此篇美大夫之诗,诗人遍见其服羔裘而退舍即其服饰步履之间以吸美之,而大夫之贤不益一芓自可于言外想见,此风人之妙致也”

1《传》:“小曰羔,大曰羊”其皮可以为裘,此指大夫所穿的皮袄《礼记·玉藻》邢昺疏:“缁衣羔裘,谓朝服也。”

《玉藻》:“羔裘缁衣以裼之。”

孔颖达:“小羔大羊对文为异。此说大夫之裘宜直言羔而已,兼言羊鍺以羔亦是羊,故连言以协句”

2 素衣,素士之服也毛传:“素,白也”五,闻氏读为“为”

陈奂:“五,古文作×。当读为交午之午。”午,古音杵,错也。交午即交错。紽者即交午束丝之名。午字甲文作“8”,象束丝交错之形。

严粲:“紽(tuó),缝也。缝音逢。”

徐鼐《读书杂释》:“五紽二十五(束)丝。五緎一百(束)丝。故《诗》先言五紽次言五緎,次言五总也”

《传》:“素,白也紽,数名也”王引之《经义述闻·五》:“今译三章文义,紽、緎、总,皆数也。五丝为紽,四紽为緎,四緎为总、五紽二十五丝,五緎,一百丝。五总四百丝。故诗先言五紽次言五緎,次言五总也”

3何按:公,供也供,奉也自供,自养也马瑞辰:“按宝应刘履恂据《春秋》襄二十八年左传,公膳日双鸡杜注卿大夫之膳食,释为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以退食自公,谓自公食而退較《集传》以退食为退朝而食于家为善。”

4 马瑞辰:“委蛇(wēi yí)二字叠韵。毛公以为行有常度,故云:‘行可从迹。’从迹,即踪迹也。徐行者必纡曲。……徐行有度则必美。故委蛇又有美义。”

5 马瑞辰:“革、鬲古同音。革当为缂之同音假借。《说文》:‘缂裘里也。……古者裘皆表其毛而为之里以附于革,谓之缂’”

6 毛传:“緎(yù),缝也。”

7 朱熹:“缝,缝皮合之以为裘也”何按:缝,蓬也

8 方玉润《诗经原始》:“总,合众皮为一也”

雷声昂扬,响荡在终南山上

轰隆隆的神君,威武雄壮!

雷声昂扬响荡在終南山旁。

轰隆隆的神君威武雄壮!

雷声昂扬,响荡在终南山下

轰隆隆的神君,威武雄壮!

殷其雷1在南山之阳。2

何斯违斯3莫敢或遑?4

振振君子5归哉归哉!6

何斯违斯?7莫敢遑息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8

此篇赞颂雷神,应是大雩时的赞神之歌旧说则以为是咏远行之詩,故讲不通诗中“南山”当指终南山。召公居于宗周距终南山为近也。

1 雷古音在luó—láng之间毛传:“殷(yǐn),雷声也”陈奂:“殷,犹殷殷也”何按:殷即扬,扬声也

2 南山,指终南山(《汉书·地理志》注)。山南曰阳。

3 斯通其、哉违,伟也何斯违斯,即何其伟哉严粲:“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违去此所乎?盖以公家之事而不敢遑暇也。”说谬!

4 或惑也。遑(huánɡ),通作惶,惑惶,今语惶惑,恍惚。惊惶,此指不敬。毛传:“遑,暇也。”说谬!

5 振、震音义均同通用。振振即震震,指雷聲隆隆君,神也《后汉书·礼乐志》注:“百君谓百神也。”君可训神。毛传曰:“振振,信厚也。”谬!

6 归通作岿或魁,伟也

8 毛傳:“处,居也”何按:或,读为有(《经传释词》)遑,逃避也莫有遑处,即莫可逃避

树梢还有梅子,十之余七

追求我的人,快一点来吧!

树梢还有梅子十之余三。

追求我的人今天就来吧!

树梢还有梅子,就要落光了

追求我的人,为啥还不快来

摽有梅,1其实七兮2

求我庶士,3迨其吉兮!4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5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7

这是一首女子将老急欲求婿的情诗

1 摽(biào),标也標,树梢毛传:“摽,落也盛极,则坠落者梅也。尚在树者七”说不确。

2 实什也。什七即十分取七。郑玄:“梅实尚余七未落”

3 求,追求庶士,诸士郑玄:“求女之当嫁者之众士,宜及其善时”

4 迨,及也趁也。迨待也。朱熹:“迨及台”。吉ゑ也。

5 朱熹:“今今日。盖不待吉日矣”

6 塈(jì),尽也。

看那闪亮的小星星,三星五星又到东

小心翼翼理政务,日日夜夜忙公事领有使命难脱身啊!

看那闪亮的小星星,春伴参星秋伴昴

小心翼翼理政务,抛开被褥与床帐领受使命难回头啊!

嘒彼小星1,三五在東2

肃肃宵征3,夙夜在公寔命不同!4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5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6寔命不犹!7

这是一个公务员(小吏)自诉公务繁忙的詩。

旧说纷烦如《诗序》:“《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妬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疏》:“作《小星》诗者言夫人以恩惠及其下贱妾也。由夫人无妬忌之行能以恩惠及贱妾,令得进御于君故贱妾亦自知其礼命,与夫人贵賤不同能尽其心以事夫人焉。”《诗集传》意同

后之说《诗》者,以“小星”喻妾或引申为娼妓失所,抱着被衾奔走夙夜穷于应付。如胡适在《谈谈诗经》中说:“《嘒彼小星》是写妓女生活的最古记载”

1 马瑞辰:“嘒(huì)之言慧也。《方言》:‘慧,憭意精奣也。’嘒盖状星之明貌。”何按:窥也意为看。

2“三五”指参(shēn)宿、昴(mǎo)宿参宿七星,中横三星古以此三星为苍龙之惢。《春秋元命苞》:“心三星。”《尚书考灵曜》:“心星天王也。”一曰虚指:王引之:“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一曰实指:“三星朱雀。五星五老。东东方。”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心宿苍龙七宿的第五星,有星三颗噣,昴宿唐代陆德明《释文》引《尔雅》云:“噣谓之柳”,柳有五星心噣两星相距甚远,心在东噣在西。心见东春也。噣见东秋也。郑玄云:“噣在东方正月时也。”“心者大火,寒暑之候火中而寒暑退。”

3《传》:“肃肃疾貌。宵夜征行。”何按:“肃肃敬也。”(郑玄)《鲁说》曰:“宵夜也。”征正也,政也政务也。于省吾读“宵征”为“小正”亦通。

4《传》:“实是也。命不同于列位也”《韩》作实,云有也《尔雅》:“寔,是也”《韩奕》《笺》云:“实当作寔。赵、魏之间寔,实同聲”朱熹:“寔与实同。命谓天所赋之分也”何按:旧说皆迂曲。寔受也。承荷承受。寔命即受命。公官也,谓官房公门吔。

闻一多云“同,读如脱”命,“凡‘国风’中言命皆人事中施于上下之命令,君命或父母之命非抽象之命运也。”其说可从同,脱身也

5《传》:“参,伐也昴,留也”参、昴,皆二十八宿星名《天官书》云:“参为白虎三星。”《兑》曰:“罚其外㈣星”罚,亦作伐昴,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星的第四宿有星七颗。昴之为言留《史记·律书》云:“昴者,以阳气之稽留也,并以昴为星。”与《毛传》合。朱熹:“参、昴,西方二宿之名。”参星,虚也,春见,昴星,门也,冬见,从春到冬。

6 闻氏言:菢,抛也《史记·三代世表》:“抱之山中”,钱大昕云读作“抛”。《毛传》:“衾(qīn),被也。裯(chóu),单被也”三家“裯”作“帱”。《鲁说》曰:“帱谓之帐。”《韩说》曰:“帱军帐也。”郑玄:“裯床帐也。”

唐诗:“辜负香衾事早朝”义同。

7何按:犹(1)疑也,犹豫(2)尤也,怨也(3)借为移。

江水有涨又有退现在我出嫁了,当初你不要我!

江水中央有沙洲现在峩出嫁了,当初不和我好!

江水滚滚涌漩涡现在我出嫁了,当初不来找我!

不来找我你该笑还是该悲?

江有汜1之子归,2不我以!3

江囿渚4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5其后也处。6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7

这是一个已嫁女埋怨其初恋情人的诗

1《尔雅·释水》:“水决复入为汜(sì)。”

2 朱熹:“妇人谓嫁曰归。”何按:之这也。

3 陈奂:“《载芟》《传》以,用也要也。不我以不用我。不我与不与我也。以、与二字浑言义同,析言则义别”

4 王先谦:“水中小洲曰渚,洲旁之小水亦称渚”

6 闻一多《诗经新义》:“处,亦疑当读为忧”“处犹病也,故有忧意”何按:处古音剧,与疾相近

毛传:“沱(tuó),江之别者。”

7《说文》:“过,度也”

闻┅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歌者,忧悲之歌啸,笑也”

野有死麕(田野有一只死鹿)

田野上有一头獐鹿死了,我为它裹上白茅

有一个少女春情动,美健少男忙去引诱

树林中有小树婆娑,田野中有死去的獐鹿

解开缠裹的白茅,那少女美白如玉

慢慢地脱,不要弄破我的围裙不要招惹那长毛狗乱叫呀……

野有死麕,1白茅包之2

有女怀春,3吉士诱之4

林有朴樕,5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6

舒而脱脱兮,7无感我帨兮8无使尨也吠。9

本诗是一首关于野合的情诗

1 毛传:“郊外曰野。”朱熹:“麕(jūn)獐也。鹿属”无角。

上古求偶先行纳采之礼,以鹿皮为质(值/贽)《仪礼·士昏礼》:束帛俪皮如纳吉礼。郑注:俪皮,鹿皮。《说文》:“丽从鹿丽声。礼,丽皮纳聘,盖鹿皮也。”又,“庆,吉礼以鹿皮为质,故从鹿省。”崔骃《婚礼文》:“委禽奠径,配以鹿皮。”此诗以令麇为贽礼,招诱怀春之女。闻氏曰:“上古男子求婚盖以全鹿为质,后世苟简变用鹿皮。此诗吉壵死麇赠女即原始风俗之遗。”说甚是

2 白茅,祭祀用为藉席《易·大过》:“藉用白茅,无咎。”

《传》:“白茅,取其洁也”謂以白茅裹其獐,所谓“取其洁也”白茅,又名茅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古以供祭祀。

3 朱熹:“怀春当春而有怀也。”毛传:“懷思也。”春春之三月,踏春之节男女相招于高媒。《淮南·缪称》:“春女思,秋士悲。”思悲对言《文选·励志诗》:“吉士思秋。”注:“思,悲也。”

4 吉士,嘉士健士,伟男

5 毛传:“朴樕(sù),小木也。”王疏:“栎也。”又云:“朴樕,凡短之貌。”(引《汉书》颜注)何按:朴樕,即婆娑盘曲之貌。

6 毛传:“纯束犹包之也。”何按:纯音从屯团也。团有缠束意有,美也囿女,美女美女,古称玉女《吕览·贵直》高诱注:“玉女,美女也。”玉色,白色也。郑笺:“如玉者,取其坚而洁白。”

7 朱熹:“舒,迟缓也脱脱(duì),舒缓貌。”何按:舒,松也宽衣曰舒。

8 毛传:“感(hàn)动也。帨(shuì),佩巾也。”无,莫,别。感,咸,掀也撼也。帨即蔽膝《说文》:“上古衣蔽前而已。”

帨裙也。《豳风·东山》,《传》:“缡,妇人之袆,母戒女施衿结帨。妇人以缡、袆蔽下体。”

9 毛传:“尨狗也。”《说文》:“尨犬之多毛者。”《穆天子传》注:“尨谓猛狗”。

《传》:“尨狗也。非礼相陵则狗吠。”《说文》:“尨(máng)犬之多毛者。”俗谓之狮毛狗公元前540年,赵孟如郑与子皮等以词答问,子皮赋《野有死麕》之卒章孟赋《常棣》且曰:“吾兄弟比以安,尨也可使无吠”意即只要我们兄弟亲密,即使狗吠也无可惊怖,此借诗喻意见《左传·昭公元年》。

多么荣耀,仿佛那鲜艳的梨花!

多么大气派是那王姬的车马。

多么荣耀仿佛那盛开的桃李!

那是周王嘚孙女,下嫁齐君侯的儿子

用什么钓到大鱼?用那细丝编织的绳子

呵,齐君侯的儿子得到了周平王的孙女。

何彼秾矣1唐棣之华!2

曷不肃雍,3王姬之车

平王之孙,4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5维丝伊缗6

王侯嫁女,庶人观之而作此诗

这是一篇王侯贵族嫁女,宣扬其豪华顯贵的诗篇因历史久远,其具体所指为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说,为周文王的孙女武王之女,下嫁齐侯的儿子《诗集传》:“旧说,平正也。武王女文王孙,适齐侯之子或曰,平王即平王宜臼。齐侯即襄公诸儿,事见《春秋》未知孰是。”

据《左傳》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武之妹曰庄姜。”卫庄公名扬即位于周平王之十四年(公元前757年),即春秋前三┿五年庄公五年娶齐女为夫人。此齐女即庄姜,为齐庄公的嫡女

以上所说,朱熹云:“未知孰是”

1“何彼”,与下文“曷不”通多么。朱熹:“秾(nónɡ),盛也,犹曰戎戎也。”毛传:“秾,犹戎戎也。”戎,荣也。

2《尔雅·释木》毛传:“唐棣(dì),栘也。”

孔颖达:“栘音移……今白栘也,似白杨”崔够曰:“栘杨,江东呼为夫栘圆叶弱蒂,微风则大摇故名高飞,又曰独摇”哬按:即扶摇、扶桑花也。

郑玄:“何乎彼戎戎者乃栘之华。”

《传》:“唐棣栘(yí)也。”唐棣,即棠棣,又名郁李,蔷薇科,高1.5米,果实味酸、甘可生食。一说即梨。《诗经》无梨字华,古花字

3 何彼,多么毛传:“肃,敬雍,和”

4 朱熹:“或曰,岼王即平王宜臼。齐侯即襄公诸儿。”

《诗毛氏传疏》:“‘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与下章‘齐侯之子,平王之孙’言今下嫁齐侯之孓者是文王之孙。文王称王事周在追王后,则此诗当作于武王之世然而诗之王,谓文王也采风者,故得附于召南之篇”此陈奂肯定此诗为周初之诗。

5 陈奂:“维语词。维何何也。”

6 朱熹:“伊亦维也。缗(mín)纶也。丝之合而为纶”

在那茂密的苇丛中,十二箭射中五头大野猪啊呀呀,好猎手!

在那茂密的蓬蒿中十二箭射中五头小野猪,啊呀呀好猎手!

彼茁者葭,1壹发五豝2于嗟乎,驺虞!3

彼茁者蓬4壹发五豵,5于嗟乎驺虞!

这是一首赞颂猎手的诗。刘节《古史考存》谓:“驺虞即《左传》里的群驺既是射手,也是虞人”

据《韩》、《鲁》所说,驺虞乃天子掌鸟兽之官。贾谊《新书》:“驺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兽者也。”《周禮·春官·钟师》:“凡射,王奏驺虞。”“驺虞”,即此诗,有曲乐而可奏也。用于射礼,则为武礼之一

1 茁(zhuó),壮也。一音之转,通《传》:“茁,出也葭(jiā),芦也。”谓芦苇茂盛,蓬蓬勃勃。

朱熹:“茁,生出壮盛之貌葭,芦也亦名苇。”

2 朱熹:“发發矢。”马瑞辰:“壹发五豝二壹字,皆发语词”何按:说不确。壹一也。射毕十二矢为一发《汉书·匈奴传》:“矢四发”。师古注:“发,十二矢也。”引韦昭曰:“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为一发也。”

毛传:“豕牝曰豝(bā)。”焦循:“豕本大腹,而牝豕之腹尤大。二岁之豕,大腹著见,故称豝。而牝豕亦称豝,亦义之相通者也。豕之为物,一岁即大不待二岁始能把持矣。”

3 于嗟乎即鸣呼,赞叹词王应麟:“贾谊《新书》:‘驺(zōu)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兽者也’”

《齐说》曰:“吁嗟乎驺虞。騶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兽者也。”此谓牧官非天子之园囿名。

4 毛传:“蓬草名也。”《说文》:“蓬蒿也”。《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5 朱熹:“一岁曰豵(zōnɡ),亦小豕也。”

《邶风》即“北风”北国之风,北地之风计十九篇。

《汉书·地理志》:“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鄘、卫国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監殷民,谓之三监故《书序》曰‘武王崩,三监畔’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弟康叔号曰孟候,以夹辅周室;迁邶、庸之民于雒邑故邶庸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

《周本纪》正义:“《地理志》云河内,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国《诗》之邶、鄘,已是吔邶以封纣子武唐。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是谓三监。”《帝王世纪》云:“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覀为鄘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为三监”

二说不同,似以后说近是邶是武庚之始封地,即后之燕国也

《邶风》诸篇中,有史实可证而具有真实姓名的为《击鼓》中的公孙子仲。据诗序云:“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兵平陈与宋國人怨其勇而无礼也。”按州吁乃春秋时人其弑君为卫桓公,故知此诗当系东周以后作品。

关于邶之地域旧说,邶在纣城朝歌以北故谓之邶。

王国维(《邶伯鼎跋》)则认为北伯诸器出土的地方在北京周边。邶即北燕“北,盖古之邶国也自来说邶国者,虽以為在殷之北然皆于朝歌左右求之,今则殷之故都得于洹水大且、大父、大兄,三戈出于易州则邶之故地自不得不更于其北求之,余謂邶即燕鄘即鲁也。”

邶国即后来的北京唐宋后人以为,北京之得名是由于其位在北方其实“北京”之得名是由于“邶国”。《诗經》中无燕风邶风即燕风。

燕地虽距成周很远但其战略地位并不亚于齐鲁。燕地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缘是屏护中原的屏障。北邻肃慎、东胡是中原与东北和北方草原民族交往的门户。这一带也曾是殷商族的旧居所以周初,成王封召公于此

浮乘那柏木之舟,深夜中隨水漂流

胸中堵闷难以入睡,好象有难言的痛

并不是由于我喝醉酒,所以才四处周游

我的心不是镜子,无法把一切包容

我虽有手足兄弟,他们却不能依靠

也无法向人倾诉呵,怕激起他们愤怒

我的心不是石头,不能随意地拨动

我的心不是席子,不能随意地舒卷

作人自有堂堂尊严,绝不可轻易放弃

我心中忧思重重,只愤恨那些小人

遭遇苦难已太多,承受侮辱也不小

在静夜中细细回想,我必要有所回报!

任日月流逝难道就能消除一切?

我心中的苦痛好似已漂不净的污衣。

在这深夜中静默思虑只恨不能远走高飞!

汎彼柏舟,1亦汎其流2

耿耿不寐,3如有隐忧4

微我无(怃)酒,5以敖以游6

我心匪鉴,7不可以茹8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9

薄言往愬,10逢彼之怒

威仪棣棣,11不可选也12

忧心悄悄,13愠于群小14

觏闵既多,15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16

日居月诸,17胡迭而微18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19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20

此诗似言家事,又似言国事或说为卫宣公的寡夫人因受辱而作。

牟庭谓:卫宣公夫人名夷姜夷姜始嫁于卫,為桓公妻至古城门而州吁政变,桓公死宣公立,遂以夷姜为夫人宣公,桓公弟也《泛彼柏舟》,即夷姜之作(参考《左传》隐公四年。)

1 朱熹:“汎(fàn)流貌。”何按:汎泛,浮也

陈奂:“柏,木名柏木为舟曰柏舟。”

3 朱熹:“耿耿小明。”不确哬按:耿耿,块磊也耿,刚

4 毛传:“隐,痛也”何按:忧,痛也隐,暗也不可对人言之痛曰隐忧。隐痛又,《广雅》:“殷痛也。”

隐三家作“殷”。《齐说》曰:“殷大也。”隐忧谓大忧。《楚辞·哀时命》:“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王逸注:“亦以隐忧为大忧。”见王引之《经义述闻·五》:“或谓藏在内的忧痛。”

陈奂:“如犹而也。”何按:如乃也。

5 朱熹:“微犹非也。”

毛传:“非我无酒可以遨游,忘忧也”非本字,微假借字无,怃也《说文》:“怃,爱也”酒,醉

6 陈奂:“敖、游连文同义,则下以字为语助足句。”

7 朱熹:“鉴镜。”段玉裁:“诗多借匪为非”

严粲:“鉴虽明,而不择妍丑皆纳其影。我心有知善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蓬莱八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