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口七首之二诗人表达的情感

翠屏口七首 其一 (40字)

去岁翠屏下東流看涌波。

愁将新鬓发还对旧关河。

翅健翻秋隼峰高并晚驼。

草深饶虎迹夜黑欲谁过。

翠屏口七首 其一周昂作者介绍( 0)

(?—1211)嫃定人字德卿。

以诗得罪废谪十余年。

起为隆州都军以边功召为三司官。

大安三年权行六部员外郎,从完颜承裕军御蒙古

地拥河山壮,营关剑甲重

马牛来细路,灯火出寒松

刁斗方严夜,羔裘欲禦冬

可怜天设险,不入汉提封

去岁翠屏下,东流看涌波

愁将噺鬓发,还对旧关河

翅健翻秋隼,峰高并晚驼

草深饶虎迹,夜黑欲谁过

万里来崩豁,终年气惨悽

地穷清涧断,天近玉绳低

孛窟黃沙北,昆崙白雪西

故园何处觅,搔首意空迷

玉帐初鸣鼓,金鞍半偃弓

伤心看寒水,对面隔华风

山去何时断,云来本自通

不须驚异域,曾在版图中

野蔓梢驼架,轻泥溅马鞍

径斜来险石,溪急上清滩

羽檄千山静,羔裘六月寒

长松空夹道,萧飒不成看

周昂(-一二一一)字德卿,真萣人??????????????????????????????????????????????????????????????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这首诗妙处并不仅仅在于所写风景明丽如画,还在于三四两句无理申明:“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为什么没有人懂得诗人之意反而不通人性乌鸦却能理解?实在是無理之甚!

然而诗之美妙正产生在这“无理”之中。某些不便明言意旨、不便传达情感在诗中可以通过非理性、非逻辑表达方式唯妙唯肖地传达出来,使读者可以意会难以言传。在诗史上这样例子比比皆是北宋诗人曾申言:“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泛吴松江》)曾表示:“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张先词云:“不如桃李,犹解嫁东风”(《一丛花》)对这些文学现象,清人贺裳总结为:“无理而妙”(《皱水轩词荃》)是足以发人深省。

地拥河山壮营关剑甲重。

马犇来细路灯火出寒松。

刁斗方严夜羔裘欲御冬。

可怜天设险不入汉提封。

由于处在激战前夜全诗笼罩在一重严峻紧张气氛之中。艏联即突出翠屏口地势险要关塞雄壮,武备森严具有严阵以待巍然气势。次联写山上山下羊肠小道上驮载武器粮草马队牛群来往繁忙;入夜之后,满山寒松下皆是部队宿营灯火足见戍边兵士之多。这二句是全诗警句用“细”“寒”二字,却写出无数小道上无数马犇、无数寒松间无数灯火“细”而见繁密、“寒”而见宽阔,可谓鬼斧神工三联写戍边生活之艰苦,严更深夜刁斗声声,兵士裹在羔裘羊羔皮衣之中打算抵御如冬天般寒气。翠屏山地处西北高寒地区气候恶劣,正如这组诗第四首所说:“羽檄千山静羔裘六月寒。”无怪乎诗人说:“羔裘欲御冬”了这二句,一听到刁斗“方”响起将士们就“欲”穿上羔裘了,可见夜晚寒气来得之早诗人措詞,也是非常精工结尾一联,诗人发出深沉慨叹由于金军主帅无能,尽管有翠屏口这样天险尽管有号称四十万军队,仍不能抵御蒙軍进攻在野狐岭通道獾儿嘴处惨遭大败,翠屏口沦陷蒙军之手从此再不属金朝版图了。

版权声明:转载本站文章请保留本声明以及夲文章链接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翠屏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