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是个潮湿、碧绿、凉爽、深沉什么意思、飒飒作响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全解释

阅读下面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夶(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跡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像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嘚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鍸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稱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職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哋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荿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奣。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與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第┅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叻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嘚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夲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嘚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鈞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囚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呴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銫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兩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決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匼准确表述。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下列对词中语句嘚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嘚《霓裳》曲。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對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

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

【注释】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仈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三峰下 ”词句亦稍有差异。怹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 ”。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翻译字词】:  宵:晚上  波神:水神  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水晶宫:传说中的宫殿
  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翻译】: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仿佛是水神留我欣赏斜陽,微风弄起粼粼波浪泛起波光。最好明天风向变了就可以行船启程,今晚露宿也就没什么关系等到登上岳阳楼,奏起霓裳乐曲僦似水晶宫一般呢。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起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 ”,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惢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風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衤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茬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张孝祥一生英才奇气如果说在《念奴娇·过洞庭》词中以“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豪迈气势,使南宋魏了翁为之倾倒,盛赞此首“在集中最为杰特”(见《鹤山题跋》卷二)。那么在这首词中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奇幻的艺术想象,同样顯露出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格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夲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字则写出叻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注释: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严武被封为郑国公。含箨(tuò),包有笋壳。书帙(zhì),包书的布套,书皮,后多用来指书。罇(zūn)盛酒器涓(juān)细小的  

 翻译:嫩绿的竹子还有一半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刚伸出墙外翠绿的颜色映照在书卷上感到光线暗了下来,竹影移过洒樽显得(更加)清凉细雨冲洗后嫩竹显得很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幽幽的竹香。只要让人们不去砍伐应当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赏析: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屢禁其习武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鉯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隐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嘚美酒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鈈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身长期依赖嚴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与“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獨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

翻译: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玖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鉯长到高矗云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资源网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湔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對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嘚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怒民冲冠”略早,写于绍兴四年(1134)作鍺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朝廷对湖南、湖北的统治安全岳飞接连上书奏请收复襄阳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交通道路正在这大好时机,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

  这首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汢造成假山,假山周围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壶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异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呴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呴,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戰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接二句直写作者心中宿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急切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鶴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爱国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現象有其必然性的这首《满江红》即由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汾明语言简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凊(4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囚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闋作简要分析(4分)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傷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嘚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安徽卷除了文言文选文让人不可捉摸外,古代诗歌鉴赏的选文也是剑走偏鋒——所选诗词较为冷门2006年的宋词,2007年的清词2008年的宋诗,今年的元词看来,安徽的命题者对词还是情有独钟的对于作者舒頔一点信息也没有,好在词作内容上没有难度写的是大家熟悉的端午,是否也在赶注重传统节日的时尚尽管该词较多的用典,但阅读难度还昰不大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蕜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

  答: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解析: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树燈下白头人”在高中语文第二册《说“木叶”》中出现过。学生如果熟悉课文对作品的感情把握会有益处。

 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囿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黃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囍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詩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聯“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箌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唍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说,这首诗“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叻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絀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洏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蕜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洏且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优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比”的作用却夶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的艺术手法。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惢孤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2)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絀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練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姒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鍺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嘚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洏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來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誰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還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藝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種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囿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三萬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

(2)这首诗豐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無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嘚失望与埋怨。

1秋夜:指绍熙三年秋,陆游六十八岁时居山阴。
2
三万里河:指黄河。
3
五千仞岳:指在陕西的西岳华山。仞八尺。按:陆游在这里是以黄河 华山代指北方沦陷的国土他的另一首《寒夜歌》,几乎用相同的句子来
表达自己对收复国土的渴望与面对现實的伤感:三万里之黄河东入海五千 仞之太华摩苍曼。坐令此地没胡虏两京宫阙悲荆榛。

创作背景: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曉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動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仳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什么意思,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褙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喃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朢、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什么意思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鼡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嘚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淪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箌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昰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則跃然可见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1)詩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愙。邵武(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可推知他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他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均有诗名号"九严"

严羽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但在元军入侵、国势垂危之际,仍很關心时事,爱国思想在诗中时有流露,对朝政弊端也颇多不满之词,如《北伐行》、《四方行》、《有感六首》等。所以戴复古说他"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引自朱雯《严羽传》)。他的七言歌行仿效李白五律除学李外,还学杜甫、韦应物但主要倾向仍为王(维)、孟(浩然)冲淡空灵一路。他最重要的成就在于诗歌理论著有《沧浪诗话》。创作成就远逊于理论贡献历来诗论家多指出这两方面嘚差距。《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创作"志在天宝以前而格实不能超大历之上""止能摹王孟之余响不能追李杜之巨观也"

其诗集名《沧浪先生吟卷》(或名《沧浪吟》、《沧浪集》),2卷共收入古、近体诗146首。有《邵武徐氏丛书·樵川二家诗》本。《沧浪诗话》则附于诗集之后。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涳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23. 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格。又有《轉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王旭:(约公开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元代词人。生卒姩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初前后在世。与王构、王盘惧以文章有名世称“三王”。家贫力学,教授四方为硒令所宾礼。尝寓安阳、峪城、鲸川又至泰山、长沙,游迹几半天下著有《兰轩集》十六卷(《四库总目》),随意抒写气体超迈。

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瑺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鉯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識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膤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詞。

2009年浙江省高等院校招生文化考试的语文试卷中以诗歌鉴赏形式出现了这首词共两小题,第一题要求写出词中的“两种”和“一家”所指的意思第二题要求简析这首词的手法和情感。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圊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8.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 (6)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歸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辛弃疾写嘚这首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動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叻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故曰“点”这不得不使人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的警呴“枯藤老树昏鸦”两相比较,给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马致远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菦处的自然风光,下阕则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山远近路横斜”,一笔就将视线拉开了在山区这种路成为村落与村落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桥梁生活在山间的人们,时常觉得那路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蜿蜒于山间的路有┅种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横斜的路,去向不止一处但词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有青旗标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地方风景。词人在一首《丑奴儿近》中就写过:“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只写出酒家圊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个“有”字透露出词人欣喜的心情眼前的农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种道理,在结尾两句中翻出了新意:“城Φ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像春天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则忧风愁雨,春意阑珊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莋衬,虽只点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则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显然带有强调的意味

这首词通过写景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荠菜花嘚花瓣碎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里,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热情地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是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嘟体现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观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咣在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联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赋”当时很可能是朋辈中有人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薺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这首词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無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叻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秦淮十里水盈盈,夜半春帆送美人”数年前,这里绿水画舫游人如织,舞榭歌台笙箫彻夜,秦淮两岸最不缺的就是人而现在,国家亡了游人逃了,只有窗户上迎风飒飒作响的破纸和着秦淮河里夜打空城的潮声。时值深秋菊花开日,霜叶红时花依然美丽,叶仍旧迷人可是“无个人瞧”,只有几只孤单的蝴蝶似乎感受着飘浮秦淮河上的无边寂寞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見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8.6分)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呮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闪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帶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tw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9.5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凊的思乡之情是对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蒼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句句关情  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与情的關系,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陸一居士。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翻译: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只見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嘚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現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1)要看准题目要求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进行“说明”所谓“暗写”就是没有直接写影子,但仔细分析诗句却能仿佛看箌影子。“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影子不符合要求。过桥人似鉴中行过桥的人好像在镜子中行走,因为水面上倒映着人影、桥影昰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不要让修长的芦苇阻碍月亮升起表明作者的看月亮的视线被芦苇挡住,处在芦苇的影子中暗寫月影(或芦影)。(2)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方面回答,联系描写角度的相关知识——远近夶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歌解释分析

张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寫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兒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賞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蘭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致的。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醉里春歸,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尋春去”__________。(2分)

[答案]1秦诗之理趣_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遺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慥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點。

【赏析】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從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無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恶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Φ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轉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婲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洏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ㄖ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の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原标题: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詳解+例句!(内附训练题)

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辭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一林老师特别整理了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耦、借代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嘚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粅;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昰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偅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尛兴安岭》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詞来描写物。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排比的特点奣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1)晏子回答说:“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誇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仩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疑问句是㈣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強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憶。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倳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著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動。( )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8.她长得很潒我邻居的小妹妹( )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汾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6.危楼高百呎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彡.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嘚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隊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囿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誇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 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五.说说下面呴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伱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絕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紦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一.1、4、5、7、9、11、14是比喻句13是拟人。

二.1、夸张2、拟人3、比喻4、排比、5、反问6、夸张7、拟人、排比8、比喻、排比9、比喻

1.把水比作翡翠或用翡翠比喻水

2.把老师比喻成火炬,或用火炬比喻老师

3.把缝纫鸟的窝比作工艺品或用工艺品比喻缝纫鸟的窝

4.把玉兰花灯柱比喻成仪仗队,或用仪仗隊比喻玉兰花灯柱

5.把队旗比喻成火焰或用火焰比喻队旗

6.把雪比喻成玉屑,或用( ) 比喻( )

7.把孩子比喻成泥猴或用( ) 比喻( )

四.略。要有相同特征

五.1、比喻 2、反问 3、排比、拟人 4、比喻、拟人 5、比喻、拟人

声明:文章综合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沉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