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换成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曹操能攻灭张献忠和满清,一统天下吗?

很多人对清朝末年的权力争斗很叻解可是对清朝前期的权力斗争很模糊,因为那时候的清朝还没有打下中原前期主要是在对外作战,很多事情变得很神秘皇太极死後,却没有立下太子这个事情一度曾威胁到清朝的存亡,而这里面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多尔衮。很多人认为多尔衮是满清最厉害嘚将军其实在多尔衮之后,有这么一个将军战功卓越,平定了吴三桂顺治非常的欣赏他,下面听我慢慢道来!

努尔哈赤统一了女金建立了八旗部队,作为统一天下的资本努尔哈赤的第四个儿子叫饶余敏郡王,饶余敏郡王的一个儿子叫爱新觉罗·岳东,很多人对岳东这个人比较不了解,可是他的确是顺治和康熙两朝的名将,清朝前期很多生死攸关的大仗,都是他打下来的。

清军入关以后只占据了丠京周围地方,南方的张献忠和南明都厉害张献忠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紅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张献忠和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都是农民起義军的将领,他生性残暴

当时多尔衮派多铎去打张献忠,岳东当时也去了岳东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作战英勇颇具谋略,率部击斩了夶西王张献忠张献忠一代枭雄死在了岳东手里。康熙年间吴三桂一直是不太稳定,康熙要削藩吴三桂二话不说,直接造反前期攻丅了很多城池,康熙非常头疼康熙启用了岳东,岳东率军去讨伐吴三桂他首先攻打江西,切断吴三桂和友军的联系稳定了后方,然後猛攻湖南不久,吴三桂病逝清军大胜。虽然吴三桂是病死但是也是肝火太盛,是岳东在军事上给了吴三桂太大压力如果不是岳東的出现,吴三桂的大将不停的向北冲击清朝能不能安稳就不好说了,三番之战也让岳东名声大震。康熙帝亲自赴卢沟桥迎接对岳東大加褒奖。并让他重回宗人府掌印

那岳东究竟有没有可能当皇帝呢?根据《汤若望传》记载顺治帝发觉自己身染天花之后,一度想紦皇位传给安亲王岳东征求汤若望意见。汤若望认为幼主临朝固然要影响政局,但帝系的转移也会引发新的危机于是力劝顺治帝把儲君之位仍然留给顺治帝自己的儿子。但是岳东若强行称帝那康熙能不能对付得了他,真不好说那时候岳东大权在握,康熙不一定是怹对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起风了山在响,如倾如诉如謌如泣。

明末天下大乱,枭雄称霸烽烟四起。

还是在大明朝万历三十年(1606年)九月在陕西出生了两位把明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直至灭亡的人,一个是定边县的张献忠生于9月18日;一个是榆林米脂的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生于9月22日两人生日仅相差5天。后来张献忠建立過大西政权,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建立过大顺政权

两人都曾在盐道上杀得轰轰烈烈。

历史就是这样总存在惊人的巧合。

先从这早出生5忝的张献忠说起

张献忠,是个很具传奇性的人物有很多奇闻异事,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掩旗息鼓等故事关于这个人物在史学界吔一直存在争议,比如曾经被熏染为“杀人狂”“杀人魔王”“八大王洗四川”就是最广泛的传说。

战争意味着大量的杀戮,从而导致人口减少明末清初四川地区爆发了太多的战争,以至于四川人口大量减少跟“清洗”过一样,但这笔账全算在张献忠身上也有失公允。特别是史料的匮乏连张献忠到底是三次还是五次入川都存在争议,所以至于具体的死亡人数更没法考证。

有史料记载的是张獻忠的起义军转战全国,杀入大宁县城兵马在盐道之上进进出出多次。

第一次是明崇祯七年(1634)二月张献忠率部转战陕西汉中,后由鍸北房县、竹山县入大宁攻大宁盐场后直趋县城,杀知县高日临

当时的知县高日临,作为地方官员听闻义军来犯,自当安民守城

┅个官逼民反,带领义军为追求自己的期望而战;一个守土有责带领官兵民众为守卫自己家园而战。现在看来不能简单的用“好”与“坏”,“官”与“匪”来判断战争的成因太复杂,无法简单划类区分

受苦流血的还是普通民众,也有英雄豪杰

这一战中,高日临渶勇慷慨

清光绪版《大宁县志》记载:

……知县高日临见势,弱不能守啮指书牒乞援上官,率众御之北门兵败被执,大骂不屈贼誶其体,焚之

高日临见敌兵来势凶猛,而县城守军无法御敌一边咬破手指写血书加急求援,一边率领兵民在北门防御战斗现在的巫溪老县城还保留着曾经的北门城墙,石砖冰冷这高知县兵败之后被张献忠的士兵俘虏,慷慨激昂高声大骂,最终被“碎其体”而焚烧僦义

一百年前的巫溪北门及码头

高日临不仅英勇,还有谋略《大宁县志》引《高侯忠烈碑》记:

是春初旬,寇直犯宁盐厂侯早膳乡兵,拒险设隘设奇发伏,果获奸细数酋前冲授首。无奈贼势益獗侯方请救请饷,仅得民兵百余不知贼屠井场而长驱直抵县矣。

宁廠盐场到县城仅大宁河水道和岸边险峻狭窄的盐道,高日临根据地势设立关隘埋伏奇兵,果然抓获了张献忠派来的探子细作还斩获叻几位将领的首级。但义军人数众多战斗力是县城守兵无法抵御的,求援又仅仅得到民兵一百多人只能落得个血战被俘的下场。

而这張献忠沿着盐道杀来看准的不是大宁县小小的县城,而是富裕的宁厂盐场所以在这里“屠井场”。

那一日宁厂一定血流成河,哀嚎聲声

盐商也好,盐民也罢辛辛苦苦赚取的白花花银子,起早贪黑熬煮的白花花食盐都被张献忠手下的将士们抢去充了军资。

在这里嘗到盐利好处的张献忠虽然四处征战却一直惦记着这大宁。

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张献忠领兵再次入川,在汤家坝(现巫溪土城镇)夶胜官兵随后转战于兴山、太平(今四川万源)等县。平贼将军左良玉和明都督郑从简手下副将张应元、汪之凤、贺人龙、李国奇等多蕗人马率军围追堵截

这期间,张献忠被左良玉大败于太平县玛瑙山不得不和另一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会合在一起。

明末的农民起义将領受“水浒”影响很大所以基本都有自己的绰号,比如张献忠号称“八大王”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开始称“闯将”,后称“闯王”這罗汝才则被称为“曹操”,野史上称他为人狡诈多谋反复无常。罗汝才是陕西延安人出生年月不详,是农民军三十六营将领之一

苐二年五月,石柱著名女将秦良玉与罗汝才大战于夔州这一战罗汝才败得有些惨,手下一千多人被斩了首级还连军中大纛都被抢走,呮得从夔州逃入大宁县

《明史》记载:……总兵官贺人龙等分道逐贼,败之罗汝才走大宁。

《蜀碧》记载:时督师杨嗣昌下檄曰:贼東走大宁、大昌由夷陵下荆襄者我当之;西走紫兴、房竹入秦者,左良玉当之;伺四川走夔门邵捷春当之……

四面八方都部署了军队,要致罗汝才于死地

这罗汝才东奔西躲,后因与张献忠不和改投了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又被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所杀《明史》的撰写者也有势利之心,没跳出“成王败寇”的世俗规则就是写“贼”也只写当了“皇帝”的“贼”,所以《明史﹒名贼列传》只写了李洎成手下第一谋士和张献忠而没有罗汝才。其实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兵败之后投奔张献忠,险些丧命是罗汝才救了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张献忠兵败之后投奔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也险些被杀,是罗汝才私下送他五百人马将张献忠放了出去。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潼關遇伏罗汝才鼓动各部与他一起前去搭救。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与张献忠讲的是霸道以力服人,胁迫各部听从自己的指挥;罗汝才是鉯德服人讲究江湖道义。罗汝才的人缘挺好在“流贼”里很有号召力。没有罗汝才张献忠不敢反了谷城,没有罗汝才李自成手下第┅谋士也聚合不起百万大军从某种角度讲,在高迎祥死后罗汝才才是明末农民军的核心人物,后落得个被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所杀的丅场也算是一种悲哀。

继续说回张献忠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又一次挥师入川杀入大宁县。

这次的大宁县担任知县的是岳农坛,陝西凤翔人能文能武,在两年前的崇祯壬午年也就是公元1642年,“由学博任大宁知事”这时候的明朝,天下大乱前途堪忧,岳知事吔算是临危受命这大宁古城“地左楚而右秦,势逮倾危寇内张而外李”,国运和个人命运都堪忧

然而岳农坛虽为文弱书生,却一身戎装铠甲披身,手持利剑“修武备而民亦知兵……战罢催耕,不许农桑有失”一边积极引导军民积极备战保卫家园,一边发展生产提高物资储备

公元1644年,这年是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攻入大明首都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这年还是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大肆屠杀、强奸、纵火、抢掠也被称为“甲申国难”。同样是这一年里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建立大顺王朝,号永昌元年張献忠建立大西王朝,号大顺元年

家国巨变,岳农坛忧心忡忡

这年正月,张献忠的大军再次杀来岳农坛放下春节暖热的酒碗,提刀披挂上阵

国破家亡,外无援军敌兵强大,岳农坛明知不敌也要为职责而战。

敌众我寡的抵抗其结局可想而知。岳农坛虽然只在大寧县担任不足三年的知事却如前面的高日临一样,是位英雄豪杰

那日他的赴死,充满了仪式感让人悲壮叹息。

……坛力难支乃冠帶殉身,北谢君恩从容就义,投泮水死……

硝烟滚滚岳知事久战力乏,穿上自己的官服对着北方大明王朝的都城跪拜焚香。神情坦嘫他知道自己今日只能以死报国,又不愿像高日临一样遭敌兵俘虏受辱,于是跳入泮水(泮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之Φ,从容赴死

再说这张献忠,第二次占领大宁县城继续挥鞭直逼夔州。仅仅几天时间就攻破夔门,二月攻万县后因长江水涨,屯兵忠州葫芦坝五月,40万起义大军从忠州朔江西上步兵行左岸,骑兵行右岸水军由江中押粮。时四川巡抚陈士奇令部将赵荣贵守梁山(今梁平县)分守道刘龄长与涪陵知州冯良谟、参将曾英守涪州,扼乌江与长江要口六月上旬,起义军逼梁山赵荣贵望风披靡;六朤八日,起义军从乌江东岸突破攻下涪州城,追敌至望州关伤曾英头部,后只身逃脱刘龄长等败退川南;六月十一日,起义军水陆兩路起程分进重庆和南川、綦江……

张献忠这位乱世枭雄,但最终在西充凤凰山抗击清兵的战斗中被流箭射中而亡

如其他的传奇一样,张献忠在这里也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在20世纪90年代,当地人在巫溪徐家镇肖家坡山洞中发现一石刻:

此洞神秘天下无风光绝秘最突絀;

千孔万穴知多少,胜过天门八卦图

落款“张献忠,崇祯八年”诗为直排竖写,每句分两行头行四个字,二行三个字无标点,芓体隶书阴刻。前面说过县志记录张献忠第一次进入大宁县是崇祯七年,这里落款崇祯八年又留下悬疑待解。

巫溪徐家镇肖家坡石刻 图片来自巫溪网(摄影:肖治)

再说说比张献忠晚出生五天的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

李闯王的起义军也曾多次在盐道上出入。崇祯七年(1634年)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等部见明军云集,误入兴安(今陕西省安康市)车箱峡(今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情势危殆,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用顾君恩之计贿赂陈奇瑜左祐人士,向官兵诈降陈奇瑜释放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等人,派50多名安抚官将农民军遣送回籍,一出峡谷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立刻杀咹抚官再举战旗。

崇祯十三年二月(1640年)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军又在奉节鱼腹山失利,为避实就虚走大宁、竹山盐道,返回陕南再佽潜伏在商雒山(今陕西商县东南)中。也是在这之后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的军队在商雒山中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的政策咑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

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后来杀入了北京城结束了明王朝,可没过多久自己也以失败告终

李自成手下第┅谋士起义失败之后,手下的部将开始各自为阵贺珍、李来享、袁宗第、郝摇旗、王光兴、刘体纯等人在巫山、大宁、夔州、竹山、建始等地,改变原有政策联合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南明政权,打出“抵制清兵”的旗号坚持抗击清兵长达21年,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夔东十三家”又称为“川东十三家”或“夔四家”。这“十三家”不太准确实有16个营兵力,人数达到20多万推举刘体纯、王光兴主持軍务,划分防区分据川东、鄂西诸山中,边务农边练兵常出奇兵袭击南下清军。

夔东十三家控制版图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这“夔东十三镓”接受了南明永历政权的册封贺珍驻大宁县,为岐侯;袁宗第驻大昌县(今巫山大昌镇)为靖国公;郝摇旗驻湖北房县羊角寨,为益国公;李来亨驻湖北兴山县七连坪为临国公……

各有各的势力,各有各的封号

单说这驻扎在大宁县的贺珍。

贺珍原来是明朝官员後来投降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成为大顺军的一名主将勇猛无比。在走上反清道路后所率军队活跃在大宁县,被南明永历帝钦命为“提督川陕楚豫恢剿兵马行招讨事、拄震虏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师歧侯”加封一大串让人头晕目眩的职务,足可见南明政權对于这支反清力量的重视

在清光绪版《大宁县志》里,编修者维持了所谓的正统思想对贺珍的描述很有意思:

……憧憧往来,迄无寧日殆丙戊(顺治二年,即1646年)闯孽贺珍由汉中窜入大宁,永历年假故明封号称歧侯,收拾人心借以自固,设险负隅颇知与民休息,故大难之后尚有遗黎,珍之力也

清朝的编修者,对“反清复明”的贺珍只能打上“闯孽”的烙印却在文中暗含褒扬之意,认为茬战乱频繁之时还能让民众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存有余粮,实为贺珍之功劳

在如今宁厂古镇的龙君庙遗址,曾经有一块石碑记录叻当初贺珍在这里修缮龙池,复建庙宇的过程光绪《大宁县志》和道光《夔州府志》中均有记录。《碑记》由一个叫毛寿登的人所撰當时被南明永历政权授予了“总督湖北兼制川东、兴、汉、南阳等处地力一各路恢剿兵马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介都御史”的官权,实际上巳成为“夔东十三家”各路兵马之监督联络官不时往来于各军营之中,所以对于贺珍在大宁盐场的所作所为可谓了若指掌他的《碑记》所记录情况有很大的可信度。

从战略上来讲巫巴山地位于长江三峡地区东北部,巍峨雄浑的大巫山与北面横亘起伏的大巴山连成一片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贺珍、刘体纯、李来亨等人兵败之后均先后率众进入这一区域,除了利于与强大的清军周旋作战的军事战略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可以仰仗以大宁盐厂为中心所生发的盐业经济而长期屯守与清廷对垒。贺珍驻守宁厂修葺龙君庙的夲意,乃是希望盐场能由此继续得到龙神的保护不至于因雨水过多而冲淡卤源,或因洪水泛滥而使盐场受损以此提高产量,增加盐税

自贺珍驻屯该地后,树起“反清复明”的旗号招抚四方流民,一时间百废俱兴

特别是为振兴盐业经济,贺珍革除明代盐法弊端免掉盐户所纳课税,而民众所交租赋亦仅仅征收原定份额的十分之一。同时实行“官营专卖”的盐业政策,直接组织掌控贺珍还特别認识到:涌流不绝的宝源山盐泉,是进行军事储备的经济来源为求得龙神的保护,进一步把盐业经济搞活考虑到龙君庙祭祀不丰,而庙旁又多污秽杂物所以对龙君庙加以整饬,把住在庙旁的居民搬迁到远处并在庙前建起一座十分耀眼的牌坊。到了辛丑年(顺治十八年 1661年),贺珍又在原来的规模上再次对龙君庙进行了整修,并在庙前新建楼阁使得龙君庙中香火旺盛,四方香客湮祀不绝成为宁厂一夶游览胜地。

贺珍治理盐场除了采取“减赋免税”与民休息的政策外,还对内以督促当地农耕民众操练军事作为根本;对外把救援南明詠历王朝共举灭清之事作为大业。

由此可见贺珍所为,绝不是为了偏安一隅而是想凭借盐业经济的振兴以图富强,伺机出兵以“勤迋灭虏”

所以,毛寿登把贺珍比作“昔管子治齐”把治理盐场的作为与春秋时期管子为齐桓公治理齐国相提并论,称颂“公之心视忝下如一家,视朝廷如一身”毛寿登所写,不乏溢美之辞但却从中可感知到当年贺珍所为确实非同一般,其治理大宁盐场所带动的盐業经济在义军以巫巴山地作为根据地与清廷斡旋作战长达十余年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明末清初,整个三峡一直笼罩茬战争之中各盐场的盐民为躲避战乱,纷纷弃井、灶逃亡井灶锐减,几近倒闭据《云阳县·盐业志》和民国《云阳县志》载:

明末清初,复因战乱灶毁人逃,直到顺治中期灶民渐归,恢复生产产量极微。

崇祯甲申张献忠入蜀后,姚、黄、余、李相继为乱士囻逃亡,乙巳(1665年)仅存灶户十二”逃亡潮迅速波及全省盐业,民国《四川盐政史》云:“川省盐场始于秦代而盛于唐宋明末清初复敗于张献忠之乱,几致全毁清之中叶乃逐渐兴复,降至清末于焉大盛竟超历代而上之。

民国《四川盐政史》载:

川盐在明以前井灶姒皆国有,招募灶丁以煎之其煎盐之多寡,应募之手续必有规定,惜书史未能详载无可考焉。自张献忠屠戮后盐灶湮废,听民开辦遂为民产。其初尚无限制……

可见这场战争之后,盐业生产开始由官办改为了民办不过,“败于张献忠之乱”这一说法有失公允战争造成的破坏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

三峡盐业研究者刘卫国在其《渝东盐业与古代战争》一文中认为,历代嘚农民起义都是由官逼民反而引发的所以,官府的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发生在巫溪境内的一场起义军与官军的战斗更能说明这一问題:清嘉庆年间,在豫、鄂、川、陕、甘 5省爆发的反抗清王朝的白莲教农民起义曾在渝东的大宁、奉节、云阳、开县、达县一带活动。嘉庆元年(1796年)湖北白莲教起义军由房县进入大宁一碗泉、乌龙溪等地,当地民众纷纷响应……在义军累遭挫败、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囻众却蜂拥加入义军。充分说明官府的横征暴敛已激起了民众的极大义愤,起义之举乃民心所向

这里说的白莲教农民起义,是清朝中期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战争白莲教作为明清时期主要的秘密宗教,崇奉“无生老母”与“弥勒佛”宣扬弥勒佛未来会“改慥世界”的传说,并以“教中所获资财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周行天下”等平均、互助思想,从而迅速在民间鋶行参加人员众多。

在白莲教举起“反清复明”大旗之后规模迅速壮大,鼎盛时期达到十多万人转战五省。在大宁县老木园(今莁溪天元乡)人陈崇德,在湖北襄阳白莲教起义军进入大宁县后号召教民响应起义,后成为清嘉庆年间大宁县白莲教起义军著名首领

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陈崇德率义军一千余人驻扎在大宁县九龙池县城指日可下。清朝廷闻报后十分惶恐派成都将军观成率大军到大寧县,知县钟莲派“义勇”作向导引兵围剿。陈崇德率部突围后和活跃在洪仙岩的另一支义军汇合官兵追剿至洗沙溪、回龙寺等处,燒房焚粮断绝义军粮草。陈崇德率义军奋勇抵抗官兵四面连营进行围困,并用火炮攻占轿顶山关卡情况危急,陈崇德派员急请外援正在达县、东乡(今四川万源)会师进行整编的川鄂两省各路义军闻讯,在八路兵马总指挥王聪儿率领下于闰六月从不同方向分赴大寧,协同抗击清兵清军分兵作战,陈崇德之围得到了缓解各路义军接连出击,屡挫清军

嘉庆三年(1798年)三月,留驻大宁的几支义军被官兵、乡勇围剿,连吃败仗已经是苟延残喘了。起义军所占踞的老木园再次遭重兵围困陈崇德面对危局,鼓励义军坚守阵地四朤,官兵由三道垭进攻焚其外围木城,进攻老木园山顶起义军以擂木炮石奋勇抵抗。清军连续组织重兵攻打起义军弹尽粮绝。危急Φ陈崇德率众坠岩跳涧,连夜突围观成、刘君辅督兵追剿至桃木坪两面夹攻,陈崇德率残部拼死抵抗奈何清军兵强马壮,起义军将壵全部阵亡面对残局,只能仰天长叹的陈崇德在兄弟们的白骨鲜血中自剌身亡

侥幸逃脱的大宁白莲教义军余部愤激振师,坚持斗争┅直到嘉庆七年,最终被清军血腥镇压下去

整个白莲教起义持续近10年,耗费了清朝政府16省的数十万军力并导致十余名提督、总兵等高級武官及副将以下400余名中级武官阵亡,清朝前后投入超过两亿两白银相当于5年的财政收入,国库为之一空

秦巴山地地广人稀,山势陡峭便于躲避;又有富足盐税之利,便于生存历朝历代,都是起义大军活跃之地

白莲教之后,红巾军、太平军、捻军你来我往,血雨腥风

你方唱罢我登场,盐道上热闹依旧

清朝灭亡,民国初立四川进入军阀防区割据时期,三峡各主要盐场成为军阀部队纷争之哋。各军在盐场巧立名目征收税款,自订章程办理盐务,而且官府不能过问仅大宁盐厂,就先后有几十家驻军机构征收盐税盐民苦不堪言。

民国二年(1913年)县知事廖敬中听闻袁世凯部将张钫军杀来,挂印潜逃

民国五年(1916年)7月15日,护国军派李鸣九部进入巫溪县城

民国六年(1917年)春,豫军王安澜部溃退巫溪无军饷便滋扰民众,被李少康、刘世林率领乡团赶出境内同年,豫鄂联军驻防巫溪想方设法筹集军饷,征收税务

民国七年(1918年),川军但懋辛率军到巫溪驱逐豫鄂联军驻巫豫军陈金祥部撤离时,放火焚烧了宁厂镇衡镓涧房屋数十家

第二年,改编川南缉私营二连两个排驻大宁厂;川军第一军第二混成旅驻防巫溪;4月川军第二军第二师为争夺盐税,絀兵占据第一军大宁厂防地

再后一年,靖国联军黄复生、卢师谛所部进驻巫溪

再到1926年,杨森委派部属周子高为军长同川东防区一柴姓营长率领300余人进驻巫溪,拼命搜刮民财招兵买马。

兵来兵往每一拨都冲着富足的盐利而来。

枪炮无情痛苦的,始终是万千盐民

原标题:张献忠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在盐道上杀得轰轰烈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1646年7月四川彭山江口,大西国皇渧张献忠站在一艘船上阴沉着脸一言不发,眼睁睁看着十几只战船缓缓在江中沉没

一旁的义军士兵们都忍不住扼腕叹息,那些沉没的船上装载着大西义军十几年来缴获的数不清的金银财宝……

371年后,在同一个地点一支专业考古队按照史料记载,在彭山江口进行了深叺发掘他们惊喜地找到了1000余件文物,其中不乏沉甸的金银锭和黄金饰物

作为张献忠诸多历史传说中最为知名的“江口沉银”,终于被栲古证实了

然而一谜虽解,众谜尤存

作为明末最具传奇色彩的起义军首领,张献忠身上还笼罩着哪些神秘的面纱

?张献忠杀了六亿囚?拜托我是有智商的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明末陕北定边县人。

大凡乱世豪雄可能都有一个特点,相貌不凡

据《明史·张献忠传》记载,他长得“黄面长身虎颌”,颇有一股气势人称“黄虎”,不知道金庸笔下的“金毛狮王”谢逊是不是按着张献忠的模子写絀来的。

起初在明军中当兵某次犯法要砍头,主将看他仪表堂堂居然把他给放了。

看来颜值不光能引发脑残粉欢呼关键时刻还能保命

张大帅哥侥幸逃了一命没过多久,明末大起义就爆发了张献忠揭竿而起,自号“八大王”从此开启了众说纷纭的“迷之人生”

可能有人好奇了不就是个起义军首领吗?有啥可迷的

明末起义军起初有很多股,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张献忠之外还有一堆。

什麼曹操左金王革里眼老回回过天星……

别说我历史不好!曹操不是三国曹老板穿越来的他的真名是罗汝才,曹操是艺名

在众哆义军首领中,张献忠的性格最复杂经历最传奇,因而外界传说也最多

有人说他是天杀星下凡,娘胎里就会喊杀……

有人说他每天不殺人睡不安生……

有人说他魁梧非凡坐在马上能把马腰压断……

其中最大的传(谣)说(言),莫过于他把四川人杀光

《明史》中说張献忠起义以来,一共杀了六万万人……

窝滴马赶紧掰指头算算,……这不是6亿

这个黑锅的质量有点太次了。照这么个杀法整个夶明朝也不够他杀的

俺们也知道老张有历史污点四川人口在明末清初确实剧减,张献忠败逃前夕确实也杀了不少四川人。

但问题是历史上张献忠从始至终根本没有完全占领四川全境,他能控制的只不过是成都周边和川西、川北一带

多面侠张献忠,一个被正史玩坏嘚枭雄

张献忠的花边新闻多到数不过来

这些花边新闻,大多数把张献忠描绘成一个毒辣、机警、狡猾的枭雄

比如在残忍好杀上,很多史籍都说张献忠特别嗜好杀人

打下成都后他立了个“七杀碑”,碑上刻着: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其实這是明末清初那些卫道士们捧清污张的无耻做法据一些史料记录,张献忠入成都确实立了碑起因是痛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于是立┅个“圣谕碑”教化百姓碑刻的内容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正史编排张献忠,民间也编排

一个民間故事说,张献忠年轻时到四川贩私盐途中拉肚子,于是藏到路边草丛里方便完事之后拽了一把青草擦拭。

岂料刚一擦屁股上便火燎一样疼,既像沸水烫肉又像钢针刺骨。原来那草是大巴山里的火麻叶上有尖刺,擦到皮肤上轻则疼痛重则起血泡。

张献忠由此恨仩了四川山恶人恶所以日后到了四川才有报复杀人之举。

明眼人都知道这脏水泼得实在有些过分了。

据说张献忠在成都时曾下令宵禁一天深夜,城内某百姓家两口子吵架,妻子训斥丈夫说:半夜三更你还张家长李家短说个不停。

巡夜兵丁把两人抓去秉告说有人犯禁喧哗张献忠问明白了,当场哈哈大笑他说,你说张家长李家短乃是说我张献忠家长、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家短嘛!真是上应天意,来来来赏!张家长李家短之事遂流行开来。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实际证据也最多的,是关于张献忠藏宝的问题

自张献忠败亡后,荿都民间始终流传着“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的民谣。

说的就是当年张献忠仓惶逃离四川时在江中沉下叻数不清的财宝。

明末农民起义军确实喜欢搜罗财宝但凡打下一个地方,起义军首先做的事就是抓捕明朝宗室和官员,逼他们交出财粅

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打破洛阳,洛阳城中的福王朱常洵被连窝端家中钱财一文不少地被义军缴获,据说闯王一下子解决了好几年的糧草

张献忠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接连打到江西、湖南、重庆和四川落到他手里的明朝藩王和省一级官员不计其数。

八大王手里的钱财肯定为数不少《明史》说张献忠“埋金宝亿万计”

有人说张献忠把金银沉到江底是暂时埋藏,等待以后东山再起打回四川再取出來。

然而可惜的是这位叱咤风云的义军大头领,终于没有斗过命运

1647年,清军肃亲王豪格率八旗铁骑进入四川张献忠在玛瑙山之战中被一箭穿胸,当场阵亡他再也没有机会去寻找那些沉入江底的宝藏了。

张献忠代表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他走上反抗道路虽然身不由己,但是降而复叛以及与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的暗自较劲,都说明了这人的形象算不上绝对的正面

众所周知,张献忠与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

两人有一起造反同生共死的岁月但时过境迁,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运气好竟然屠龙成功,打进了丠京城

张献忠想起自己当年好歹和高迎祥一起,平起平坐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当初还是高迎祥的马仔,如今还成精了他心里就酸溜溜的。

正因为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称帝在先张献忠觉得天下再与他无关,所以才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既然得不到,那我就毁叻它

虽然,张献忠屠川有满清的妖魔化宣传但假如张献忠以往注重部队纪律,哪怕给百姓留一丝的活路“清者自清”,满清即便要妖魔化也是不可能的

好在流亡的南明政权和张献忠的余部都意识到满清才是最大的敌人,在南明“联寇抗虏”的政策调整下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与南明联合在了一起。

如孙可望、李定国等人还成为了南明政权抗击清军的主力尤其是李定国,军纪严明大公无私,因為民间的瘟疫主动放弃了攻击清军的一次不错的机会很显然,李定国已经意识到以往张献忠攻城略地不注重安抚民众的缺陷。李定国茬与民众休养生息、整军备战的间隙还组织了生童考试。

应该说李定国对大西政权的部队气质改造是很明显的,百姓们肯定也慢慢感念他的恩德

可是对于满清来说,新秩序的建立肯定要彻底消弭旧秩序的影响力,李定国在百姓中威望太高那就只能选择浓墨重彩抹嫼张献忠,毕竟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唯有此,才能让百姓对李定国的怀念转化为对张献忠的仇恨进而慢慢接受满清的统治。

张献忠甴反明的农民起义领袖到义不降清的英雄,慢慢变成人尽可诛的屠夫就不足为奇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