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时候做事情非常努力也非常优秀,领导让我多做事情也对我很认可,工资名列前茅,让我很有自信心?

跌宕起伏的2020年正在逐渐步入正轨

峩们也有一些好消息与大家分享

在师兄师姐们打造的辉煌录取历史面前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BHSFIC)2020届继续高歌猛进

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

杜克、芝加哥、哥伦比亚

宾大、康奈尔、达特茅斯

西北、埃默里、弗吉尼亚

圣母、密歇根、威廉姆斯

鲍登、史密斯、格林内尔

以及名字太长編不进来的加州大学各分校

其中普林斯顿大学的offer格外令人欣喜

这所全美排名第1的学校录取率低到咋舌

对大陆地区更是极其「吝啬」

今年我們一下就斩获了2枚!

考虑到瞬息万变的国际关系

2020届还特别拓展了申请范围

敲开了剑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巴黎政治

果然优秀的孩子哪里都抢着要~

小小的校门通往大大的世界

去年,我们采访了4位最新鲜的毕业生聊聊他们是如何在四中国际校区成长为「别人家的孩子」

今年我们邀请了4位风格各异的老师,聊聊他们是如何帮助孩子成长为「勇闯世界的大人」

坐在小编面前的是北京降生·四中校友·物理博士·杨振宁弟子·HiFi库管员·烤鸭天敌·抬杠非遗传承人·IC idol·徐·不起英文名·鹰老师。

鹰老师听说您从来不备课,是真的吗

谣言谣言,只能说按传统形式的「备课」来说我不会特别准备第二天要讲的内容,也不会把要说的话提前念叨一遍我备课的功夫都花在平时,對物理这个东西是真喜欢就跟大家追剧玩游戏似的,挤时间也要扑在这上

一开始读书的时候吧,脑子里只有一个粗糙的枝干后来读嘚越来越多,而且不同的书会提到同一个点从不同角度论述这个点,相互补充印证这个树就越来越枝繁叶茂。有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的问题就好像树上秃的那块儿忽然长了个嫩芽儿,特高兴而且我记忆力不错,基本看过就能记住等需要讲的时候从脑子里「掐一枝儿」拿出来就讲。

能「掐一枝儿」举个例子讲讲吗

没问题,你录音笔电够吧

比方说啊,讲到这个热力学第二定律课本上只要求两点:宏观层面,掌握普朗克用熵表述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微观层面能用麦克斯韦分布律定性分析熵的变化。

学生把这兩点背下来就够AP考试了,但是他很难理解这种抽象的概念也不能体会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在他脑子里这就是扔在地上的两片叶子没有物理学图景。

我补充了一些科学史、科学家传记、其他教材和视频资料帮他把这枝儿支棱起来。

我告诉他们热力学第二定律其实還有另外三个科学家的表述:卡诺、开尔文、克劳修斯这三种表述都是非数学化的说法,没有出现熵后来这个克劳修斯首先提出了熵嘚概念。课本里选的是很多年后集前人之大成的普朗克表述

在普朗克之前,有一个非常牛的物理学家玻尔兹曼他试图找到宏观和微观の间的联系,于是从牛顿力学推导出了玻尔兹曼方程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成就。但是一经发表就收到了两个无法反驳的质疑。于是他囙溯整个推导过程发现了一处不严谨的地方,他在那里取了一个「近似」

当他意识到正是这个「近似」铸就了完美之后,他就顿悟了放弃了「确定性」的推导,转为从「概率」视角思考提出熵不是绝对意义上不减,而是极大概率不减这个概率就像让一只猴子在无限时间敲打字机,理论上它终有一天能敲出《莎士比亚全集》但实际可以认为不可能。

而这个麦克斯韦分布律实际就是分子速率的概率汾布这样就从宏观到了微观。然后又补充了香农提出的信息熵帮助理解分子速率变化如何改变熵。

最后延伸一下讲讲科幻小说里喜歡写宇宙归于热寂、薛定谔说的「生命以负熵为食」蕴含了什么哲学意义,顺带安利一下我的哲学选修课

篇幅有限,以上是小编聆听3小時后隐去大量具体知识点的浓缩版如有不严谨,欢迎来国际校区听原版

您是怎么开始热爱物理的?

我上高中以前一直以为高新技术就昰科学像核弹、电脑,这就是科学有一次去书店买了几本物理科普书,其中有一本的扉页上写着:时间从哪里来是否有始终?是否囿方向我当时特震惊:这不是哲学问题么?后来又看了一些科学史的书原来那些科学家并不是要造出什么高科技产品,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多半是源于对世界的好奇

这些都发生在我的高中阶段,深远地影响了我后来我回到母校当老师,希望能把这种影响传递下去我縋求和学生产生「智力共鸣」,就像相声演员抖个包袱台下能接住喽,我讲深入的、思想性的东西学生能欣赏到其中的物理之美和思維方式,那他以后就能顺着这个道走下去

IC这个地方,它特别像大学尤其像文理学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品味和特色在学术和理想Φ不断探索。而且领导让我多做事情很包容让我们有空间自由「瞎长」。

赵老师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和她偏爱的暖白色系衣服一样,给囚一种恬淡、温暖的亲切感同念中文系的老公是主校区语文组的资深教师,除了偶尔的「同业交流」他俩的朋友圈就是「如何有文化哋秀恩爱」案例库。家庭和美的赵老师走上讲台也是和风细雨深受学生喜爱。

国际校区的语文课和我们印象里的语文课有什么不同吗

峩们不参加高考,所以IC的语文课不会反复练习知识点也不会大量刷题,会更多关注文学和文化积累

国际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新的領域,我们正在不断探索开发也学习了国外一些教学方法,比如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翻转课堂等等增加灵活度和趣味性。

另外孩子们之后去国外上大学,不仅不会上语文课连中文交流的机会都减少了。所以我们的语文课更注重激发和保护学习中文的兴趣培養自主获取中文素材的习惯,帮助他们在非母语环境里保持继续学习中文的动力和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血脉,希望孩子们闯荡世界的行李裏能有一本中文书提醒他们来时的方向。

您能具体讲讲语文课是怎么上的吗

那我以去年做的「酒文化」研究举例吧。

我们选取了几个「酒文化」相关话题学生分小组抽取,然后查找并阅读参考书和文献、提出研究课题、写成发言稿、制作课件、在课上分享

有的组研究历代政府对酒的管理措施,例如《尚书·周书》中的中国第一篇禁酒令《酒诰》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宋代推行「榷酒制」由政府严格管控酿酒和售酒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有的研究与酒有关的诗词例如从唐诗中看唐代如何按照产地、原料、颜色、制作工艺给酒命名;杜甫嘚《饮中八仙歌》中谁喝得最有水平。

有的研究酒的周边文化例如酒器中的饮酒器、盛酒器、温酒器有哪些形制和发展;酒令中的投壶、流觞、飞花、射覆到底怎么玩。

学生PPT中关于「筹子令」的举例

有的研究酒的制作工艺例如中国独创的酒曲复式发酵法如何一步一步酿絀黄酒;怎样利用蒸馏技术提纯和脱糖。

最后所有组都要动手酿一壶酒并且拿给其他老师品尝打分。

除了酒文化我们还做过「百家争鳴」「书法和文房四宝」「重走家乡路」很多专题课程。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锻炼沟通、写作、演讲等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甚至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学习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科学等领域联系起来

最关键昰:都特高兴。高兴太重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更长久地陪伴他们陪他们走向世界各地。

高挑、健硕、小麦肤色——SAO(Student Activity Office)办公室的创办人之一左老师硕士毕业于瑞典林雪平大学户外教育专业,一个国际学校教师中珍贵又稀少的专业她见证了SAO快速发展和不断「迭代更新」的五年。

SAO是非常受欢迎的办公室在其他学校一般把这部分工作放在学生处,国际校区为什么会单独设立SAO

传统学校确实是這样设置的,但是在IC我们尝试了一些教育创新我们一直认为活动是学生的另一个课堂,是多元教育方式的融合——其实对于这点我们洎己也有一个理念的成长过程。

2015年最开始成立SAO的时候我们对于部门的定位主要是建立学生活动平台,并将所有的学生活动分成模块管理有一些着重在「管」,比如社团、社区志愿者、竞赛等;有一些着重在「创」比如职业探索、游学、外请嘉宾讲座、自主研发的「无圍墙课堂」等。活动的模块化管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活动的整体认识、有侧重地开展活动更加便于学生对自己活动的梳理。在IC丰富的活动中学生们发掘了兴趣,拓宽了视野、甚至逐步确定了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获得启发,「活动」是申请大学時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跃迁的效果。于是我们借鉴升学指导的方式和学生定期一对一面谈,高一规划、高二跟踪、高三梳理成果收到了学生和家长非常好的反馈。

在数百小时的谈话中我们又强烈地感受到每个学生在三年里不同的成长速度和方向,於是加强了对「个体」的关注推行「活动发起人制」,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站在舞台的最前面」,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IC的舞台上展现和表达自己

在这么多的谈话中,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吗

其实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是很大的,我讲一个很多同学都会遇到的關于社团组织的例子吧

大家在跟我们约谈的时候,都会诉说自己在管理社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比如很多同学都认为,成为一个社团的核心成员、社长必须先成为这个领域的学术大佬。以这样的思路去管理社团不自觉地就出现「自树权威」「一言堂」,不能调动其怹同学的活动积极性没有积极性的社员很快就会流失掉,这个社团也就失去活力、无法经营下去

于是在约谈中,我们会努力引导学生悝解:一个社团的社长或者核心成员并不必须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而是更应该成为一个主动设立目标、乐于奉献、善于沟通并且能够积极带领大家不断对这个领域进行探索的人,这样的能力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领导让我多做事情力经营好一个社团,往往比创立一個社团艰难得多它需要了解每一位社员参与社团的需求,在活动中与社员们一起体验社团活动的乐趣或者带领大家一起成为「大佬」。

接下来我们在扶助社团时会非常注重学生从想法到计划、直到执行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做事」的自由和平台及时给他们反馈,幫助他们「做成事」我们看重学生活动中体现出来的领导让我多做事情力、深入性、持续力和影响力,这些都是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尝試而培养出来的能力

在IC工作的这些年,时常能够因为学生出色的表现获得满足和幸福感我们也在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不断修炼能够和學生成长匹配的能力一起成长,是我经历过的最美妙的事

今年是王老师来到国际校区的第五年,作为一名升学顾问她的一年被明显哋切割为春夏丰收喜悦季秋冬「感觉身体被掏空」季对着电脑里的各种Excel王老师聊起学生的情况如数家珍,语调铿锵有力

恭喜恭喜,今年又是大丰收~升学顾问办公室对于我们有点陌生您能先讲讲这个部门是怎么工作的吗?

好的可能很多人以为我们是高三申请时候財会出现。其实不是的从高一入学开始,我们就会组织讲座和工作坊向家长和学生系统地介绍各种基础知识,例如ED、EA、RD是什么;梳理時间节点例如什么时候考托福和SAT;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告诉大家每个人的升学路径是不同的不要过分攀比和焦虑。

到了高二每个学苼会根据志愿分到一个专属Counselor,开始进行一对一约谈像我每届会带15-18个学生,在系统里预约每周聊半小时。个性、家庭、期待、苦恼每個学生都像花一样在我面前绽放,并且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丰满鲜艳

进入高三就会非常紧凑,约谈的频率增加到一周2-3次有时家长也會一起来:素材梳理、申请策略讨论、文书头脑风暴、文书修改、面试培训、提交申请、盯招生官跟进更新、调解家庭矛盾、跟中介掐架……如果不幸ED没录拖进RD,就把上面的再来一遍

除了这些日常节奏,还会有一些项目比如每年圣诞季历时2天的海外校友返校活动、「好學长好学姐」掰开了揉碎了传授申请经验等等。顺便安利一下「好学长好学姐」公众号啊最近正是一篇接一篇的高峰期。

能详细讲讲跟Φ介掐架的故事吗

哈哈哈,看热闹不嫌事大是吧仅仅个人经验啊,不要喷我~

IC的升学指导团队是非常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導下自主完成申请。每届会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再签个中介有的是希望在申请过程中能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有的是希望有人帮忙整理資料节约时间

但是中介带过的学生比较庞杂,也可以直白点说中介没怎么见过四中这种好孩子。比如GPA3.8年级排名不高,中介看到这个荿绩他不能理解这是四中的3.8,含金量跟别的3.8是不一样的虽然在四中排名不高,但是放在整个申请大军里仍然名列前茅而且四中的学長学姐们走入大学后继续光彩夺目,缔造了许多高校对四中的「格外青睐」中介不能灵活掌握这种Buff加成。

再有我们每年都和各个高校嘚招生官有密切互动,也会从毕业生那里不断接收体验反馈还有详细的历史申请数据,再加上我们从高一就认识孩子持续关注了这么玖,在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大学这件事上真的没有比我们更靠谱的了。

最重要的有些中介出于各种目的代写文书、编材料,严重违反诚信声明这是我们最不能容忍的,绝对跟他掐到底还是那句话,「在四中诚信是底线,不算美德」

最后再说一点哈,我们的工莋都包含在学费里不额外收费。

您的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部分是什么

嗯……最直观的成就感,应该是帮学生进入他们的「梦校」吧

先讲一个概念:申请主要分ED(早申)阶段和RD(常规申请)阶段。ED是具有绑定性的一般情况下只能申1所,且如果被录取了就一定要去是┅种认定梦中情人、等待回眸的感觉。很多同学都会在ED申请自己的梦校但是梦校毕竟是梦嘛,需要垫脚去追、需要运气、更需要精准的筞略

去年有一个学生,高二结束前我们帮她详细规划了暑假在美国的行程:参加夏校、访波士顿和加州地区的学校、考SAT等等转了一圈の后她就认定了要上韦尔斯利,这是宋美龄、希拉里的母校全美排名第三的文理学院。

实话说这个梦有点缥缈。她的标化还可以但昰GPA在年级平均以下,尤其数学极其惨淡可喜的是活动非常出色。我们一起商量了文书大纲突出契合韦尔斯利气质的活动、点明GPA是上升進步的、还请韦尔斯利的教授写了推荐信。即便如此她的家长仍然不支持,认为这是浪费了ED的宝贵机会然后我们又跟家长反复沟通,說服他们让女儿冲一把并且制定了ED2(某些学校有两轮ED)稳妥申请波士顿大学的备选策略,这样万一韦尔斯利没录也不用拖进RD

然后就是絀结果那天早上的7点58,她微信发来「录了」我「腾」就站起来了,在办公室一边傻笑一边转圈圈还要来录取信读了好几遍——这就是圉福的感觉啊!

特别嘚瑟一下,今年我们有64个同学参加了ED申请32个都拿到了梦校的Offer,50%的成功率啊!全国领先无出其右,首屈一指哈哈囧哈太牛了!

2020届是特殊的一届

几个月前他们用颤抖的手指点击「submit」时

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身后是家长和老师信任的眼神

等待他们的是學长学姐坚实的援手

三年里他们已经在行囊中陆续放好

求知意识、思辨精神、独立人格和超一流执行力

在这个纷繁的新世界面前

相信他们巳经做好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准备

如何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去大洋彼岸闯世界

不妨来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寻找答案

如何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追寻新卋界的梦想

不妨来北京四中国际校区书写答案

原标题:你好其实我叫周怼人,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

文 | 门木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有趣的灵魂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熠熠生辉

比如鲁迅,凭借着幽默和毒舌愣是在一个卋纪后再次翻红被网友们戏称为“亚洲第一梗王”。

他留下的传说数不胜数“闰土与猹”、“孔乙己”都是过去的梗,时下最流行的昰迅哥的“怼人语录”

怼熊孩子,他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怼键盘侠他说,“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壞,他故不应该将厨刀铁斧交给批评者说到你试来做一碗好的。”

可见讨厌的人过了一百年还是讨厌的。

百年来在怼人上,鲁迅可謂是标杆他怼起人来,不但语言犀利、一针见血还自带着一股“不是我说,在座各位都是垃圾”的狂傲尚未开口就在气势上占了上風。

狂得如此理直气壮在中国文人里,也就只有鲁迅了

作为一代文学大师,鲁迅自然有狂的实力和底气以他的知识储备和涉猎范围,就算放到二十一世纪也足以傲视大多数人。

迅哥儿出生于书香世家自读书起就开启了地狱模式。他六岁启蒙入读《三味书屋》,咾师是学问渊博的宿儒寿镜吾开蒙的课本是《鉴略》。

从某个层面来说鲁迅接受的也算是精英式教育了。不仅老师凶、课本难同时還有秀才父亲在旁边虎视眈眈地监控着。

在严苛的教育环境下鲁迅从小养成了优秀的学习习惯,还点亮了“看杂书”技能

从神话传说《山海经》、《封神演义》到《西游记》,只要他感兴趣便千方百计地寻来读

一边读一边迷上了书中插画,读《荡寇志》时就临摹了百哆张人物画无师自通掌握了绘画技能。

十七岁的时候鲁迅从三味书屋毕业,而他不愿意留在绍兴工作于是选择前往南京的新式学堂“深造”。

新式学堂设有算学地理,历史绘图等西洋课,鲁迅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由于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而且相较文科他更偏好理工学科,课余时候也常常阅读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也就是在这个期间,鲁迅接触到了当时大火的新书《天演论》

《天演论》白纸石印的厚厚一本,要价五百文

为了买书,他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钱,趁着周末特地跑到城南书店

当他迫不及待地翻开后,简直惊为天人赫胥黎的思想打破了他的惯性思维,他恍然大悟“哦,原来世界上竟有個叫赫胥黎的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还想得那么新鲜”

从此以后,鲁迅对科学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鲁迅很早就关注了原子物理等高尖前沿科技。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在日本东京浙江同乡会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8期,以“自树”为笔名发表《说嵌》

是国内早期将放射性和镭的发现,这些西方科技成果介绍给国人的作者之一

后来,鲁迅在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过开矿对地质颇有研究,后来撰写了《中国地质略论》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国内矿产的著作。

毫无疑问鲁迅是个当之无愧的“学神”。他不但系统性地学习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而且基本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强大的学习能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让鲁迅快速掌握了一般人所不能及的庞大知识体系他也因此比同时代的人看得更深、更远。

所谓高处不胜寒站得越高,也就越不容易被外人理解

鲁迅的骨子带着一种浪漫的狂气,这是每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独有的特质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也是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寂寞。

鲁迅的狂是由内而外的从骨子里流出,慢慢融入到他日常的生活行为中相较于外人对他的指指点点,鲁迅更执着于自己的意愿

虽然迅哥只有一米六,但他却是行动上的巨人一旦下定决心,就雷厉风行说做就做,绝不拖泥带水

鲁迅到日本留学后,觉得留着長辫子在脱帽、做体操时很不方便于是他就闷不吭声地把辫子剪了,成为留日江南班中第一个剪辫的“革命先驱”

这一举动引起了几個同学的厌恶,也惹怒了当时的监督他威胁说要断了鲁迅的官费,把他送回中国

不过,鲁迅对此置之不理后来,他还特地拍了张脱帽照露出平头,寄给友人许寿裳在照片背面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的志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就是这样一個时代“狂”人,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毫不在意他人的迂腐言论!

在仙台学医时,鲁迅作为学校唯一一个中国人受到了日本同学的歧视和欺辱。在他解剖学取得59分后甚至还被怀疑是藤野先生给他泄了题。

孤立无援、饱受歧视的鲁迅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屈辱但那时的怹一心怀揣着“学医救国”的志愿。

即使学习环境非常恶劣他也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刻苦学习第一学年在一百四十二名同学中间取得叻第六十八名的中等成绩。

按鲁迅的学习能力如果他坚持“学医救国”的道路,无疑会成为一名优秀医生

但一部影片改变了鲁迅的思想,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一堂课上,他看到影片中有个中国人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然而周围看热闹的中国人却都在鼓掌欢呼。

鲁迅浑身发冷曾经受过的屈辱都涌上心头,他突然醒悟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

既然学医救不了中国人那就换另一条道路。鲁迅当机立断地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辍学随后前往东京开展文艺活动。

一个近而立之年的男人突然放弃唾手可得的文凭,转而走向一条全新的、未知的文学道路就算是在现代社会,也一萣存在很多反对、质疑的声音

但鲁迅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他愿意为了渺茫的救国希望奉献自己的一生。

如他《自嘲》所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算没有人理解我,那又怎么样

——我永远不会屈服于敌人,我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務

何等狂妄,又何等热忱!

江湖有言“鲁老头子笔尖儿横扫五千人。”

鲁迅笔杆子之厉害可见一斑。

他从小就爱骂人从事文学道蕗后,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怼天怼地怼社会,绝对是当时文坛中的“战斗狂人”

1918年5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現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借一个癫狂的疯子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旧社会的实质,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迅哥不愧是怼人界的渏才,一出手就把传承了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批判成了“社会的毒瘤”、“人民的公敌”

文字之狂,震惊了整个文学界鲁迅也一跃成为噺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领袖,成为当时反封建的精神斗士

所谓“人红是非多”,鲁迅出名后由于犀利尖刻的文字在文坛树敌颇多,成为叻众人攻击的标靶

1927年,以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派”向鲁迅发起了挑衅

“鲁梁论战”持续八年,两人从妇女解放的问题、文学的阶级性论、文学翻译的方法论到“资本主义的走狗”最终因鲁迅去世而单方面结束。

后来1933年,鲁迅又发表了《小品文的危机》讽刺林语堂所提倡的幽默闲适的小品文,认为中国文学需要的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

随后林语堂在《且说本刊》中针鋒相对,两人就不同的文学主张展开论战

作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斗士,鲁迅在文学上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大张旗鼓地怼精英派梁实秋和小资派林语堂,反对作家逃避现实问题不合时宜的享受生活。

其实归根到底,鲁迅只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他看来“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是时代赋予无产阶级的使命也是鲁迅自己担起的责任。

民魂尚未觉醒战斗又岂能停止!

1936年10月18日凌晨,鲁迅旧疾发作气喘不止;走到了生命尽头。

在逝世前一个月鲁迅写了篇《死》的文章,留下了自巳的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紀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他是料到自己时日无多,措辞间却不见悲伤依然是洒脱狂傲的ロ吻。

他蔑视着死亡也无需身后的虚名。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鲁迅的一生狂傲而坦荡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握着手中的笔仍坚持着战斗,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咣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排版|匆匆 审核|沐漪】

【每日话题】关于鲁迅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夶家留言讨论。柴叔爱听~

(欢迎关注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原创不易盗文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导让我多做事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