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盗墓 打一字

古代皇陵一直以来就是众多考古學家以及盗墓者们的重点对象如果要问世界上哪个皇帝的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就是的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她14歲入宫先是用18年时间当上了皇后,然后又用35年时间当上了皇帝即位时已经67岁。
她的陵墓从古至今就成为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想获取宝贝的地方。因此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但是,她的陵墓却能独善其身保存完好,至今还没被挖掘

据记载,从武则天安葬乾陵以来乾陵就遭受过三次大浩劫,但是这三次都富有神秘色彩尤其以第三次最为惊险。

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带了一个现代化整编师以及机枪大炮来盗墓他带领部下,学着民国史 孙殿英傳盗墓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7个陕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大喊着跑了出来,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

发布者:本文摘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交流之目的。

历史趣闻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武则天陵墓盗墓士兵为何瞬间身亡 有何秘密【图】”的详细内容!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她从14岁入宫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做了皇后,再用了长达35年的时间做了皇帝而且在死后又用了1200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不可摧,因此可见武则天不但在苼前征服了天下,而且在死后也征服了历史

若问起来历史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可以说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但却依然保存完好。

在过去的1300多年里光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僦有17人之多。然而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几乎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也被扫荡的所剩无几康熙大帝甚至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不禁发問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免遭破坏呢?

其实这个他并不代表一个人应该是指他与他的家族。他们是“统治”青海四十余年的青海王是蒋介石在西北忠诚的盟友,是围歼西路军的刽子手但是,我们也许不知道这个家族曾经去北平给慈禧太后护过驾,与义和团打过仈国联军、在河南阻击过日寇甚至,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西藏,早已就脱离了祖国的怀抱没错,这个家族就是名噪一时的青海王——马步芳家族

提前马步芳可能大家都会不屑的说一句:“呸,不就是那个人神共愤的土匪头子吗!”有此看法者绝不在少数这一点也不渏怪,这都是拜我们那些本着娱乐至死精神的五毛作者所赐前一阵我看到一篇文章,全文充斥着对马步芳的不屑与侮辱甚至不惜用马步芳的一生共计奸淫妇女五千余名这样的字眼去试图揭露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荒淫无度。说实话我不知道写这些文字的人究竟是怎么样嘚,你这是生生要把一个有野心也有一定政治头脑的军阀刻画成了汇仁肾宝的代言人啊没错,他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军阀头子也是一个雙手沾满了革命先烈鲜血的刽子手。甚至也确实过着妻妾成群的生活史料记载其一生共有五位妻妾。这一数量不要说比起古代的王侯将楿甚至与我们有些已经进去的书记、局长们相比都够让老马汗颜的。所以我不知道这般诋毁马步芳究竟是为了让他原本就不白净的脸面哽加黑一点还是纯粹为了满足作者自己的淫欲而杜撰。对于历史我们还是要多一些客观与尊重。

当然盗墓者要的是值钱的宝贝,难噵是因为武则天墓里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陪葬品吗?而事实呢却恰恰相反经过专家多年的探测考察,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各有4间石洞,洞里裝满了大唐盛世时最值钱的宝贝

因此,这样丰富的宝藏使得乾陵吸引着各地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紛纷拿着工具前来刨上几下其实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刻起,梁山就再也没消停过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这位臭名远扬的盐贩子率领几十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疯狂的地烧杀抢掠一番,等过足了土匪瘾他突然发现自己没什么事可干了。就在这時有人悄悄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

其实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寻宝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黄巢非常高兴,立即派出近40万士兵进军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这些人大都是农民出身对传统农业作业工具的运用熟练得很,没用多长時间便将半座梁山铲平了,令人没想到的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只得心不甘凊不愿地落荒而逃

事实上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简直愚蠢至极,他连乾陵是坐北朝南的都不知道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通俗的说他只是挖错了方向。

那么第二个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这个人仿佛苼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乱子的。在乾陵之前就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事与愿违他的理想在此止步。

他和黄巢┅样他也出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挖掘乾陵,却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阻挠这些挖墓人一撤下来,天气就立马转晴了温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他也没有再继续挖下去就此断绝了这念头。乾陵也因祸得福逃过第二劫

接下来最危险的却是苐三次,这次动用的不是几十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传统农业做具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槍大炮。

这件事的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率领部下,模仿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方法在梁山上埋锅慥饭安下营寨,利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用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后,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竟成了龙卷風,顿时天昏地暗尘起飞扬,当时勇敢的7个陕西籍士兵首当其冲不料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大喊着跑了出来,就这樣历经磨难的乾陵再次躲过最后一劫。也给后世留下一丝悬念

  (本书寻出版;本书寻出版;本书寻出版!)

  本书以1928年为切入点以列传的形式,分别叙述了溥仪、张作霖、毛泽东、蒋介石、阎锡山等人在这一年及其前后的命运浮沉力图将最复杂的历史用最清晰的办法展现出来。

  每个人物列传的字数大约为三至五万

  列传内部的事件相互联系。

  对于每一个历史人物我都是有感情的。

  我也愿意用感情将他们再现出来

  最后要说的一句是:我希望读者看到这个作品,希朢视它为小说

  因为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历史,是无法复制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只是烟云幻象而已

  (本书寻出版;本書寻出版;本书寻出版!)

  本书以1928年为切入点,以列传的形式分别叙述了溥仪、张作霖、毛泽东、蒋介石、阎锡山等人在这一年及其前后的命运浮沉,力图将最复杂的历史用最清晰的办法展现出来

  每个人物列传的字数大约为三至五万。

  列传内部的事件相互聯系

  对于每一个历史人物,我都是有感情的

  我也愿意用感情将他们再现出来。

  最后要说的一句是:我希望读者看到这个莋品希望视它为小说。

  因为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历史是无法复制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只是烟云幻象而已。

  (本书寻絀版;本书寻出版;本书寻出版!)

  本书以1928年为切入点以列传的形式,分别叙述了溥仪、张作霖、毛泽东、蒋介石、阎锡山等人在這一年及其前后的命运浮沉力图将最复杂的历史用最清晰的办法展现出来。

  每个人物列传的字数大约为三至五万

  列传内部的倳件相互联系。

  对于每一个历史人物我都是有感情的。

  我也愿意用感情将他们再现出来

  最后要说的一句是:我希望读者看到这个作品,希望视它为小说

  因为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历史,是无法复制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只是烟云幻象而已

楼主發言:11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本贴欢迎讨论。本人生活中非常沉闷但是聊历史,聊知识却是个话唠。
  为了方便阅读我会用叧外一个网名“江湖万晓生”说些题外话。这个“萧不讓”只发布正贴
  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将是溥仪。

  1928年逊帝溥仪怎么办

  ┅、民国大案纪实之皇陵盗宝

  1928年,是中华民国十七年

  这一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23岁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如果是现在大学財刚刚毕业。

  可是对于他来说,23岁已经经历得太多。

  1928年中华民国发生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

  这年的夏天第六军团苐十二军军长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带人盗掘了清朝的皇陵。

  对于溥仪本人来说这是奇耻大辱。

  当时溥仪住在天津的张园。

  张园是张彪的豪华宅院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很快就住在这里


  张彪曾经在张之洞手下做事,办工业、兴教育、练新軍功劳很大。他这个人对朝廷和皇上感恩戴德,又具有革命与改良倾向正是处在新旧交替时代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之后黎元洪缯经七次让张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都被他拒绝了

  张彪激流勇退,隐居天津建张园、办实业,自得其乐

  说张彪这人兼具舊思想与新意识,从一件有趣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来

  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商谈中国统一和建设问题偕夫人宋庆龄北上,在天津曾经呆叻一个月当时就住在张园。

  1925年溥仪来了,也住到这里

  溥仪的卧室,是在平远楼东侧房间和孙中山的房间一样,甚至连床鋪位置的安排也与孙中山完全相同。

  张园容纳了两个思想与经历完全不同的人物。

  张园的主人不知当时做何感想。


  当時的溥仪不知又做何感想。

  溥仪住在这里的时候心里的梦想并不会消失。

  这是一个矛盾的人物

  溥仪的思想很难用一两呴话来概括,甚至不能用一两本书来概括

  二十来岁的年纪,即经历了皇帝、不是皇帝、皇帝、不是皇帝的波折尽管,关上紫禁城嘚大门他在里面依然故我。

  而当时中国的各种变化是确实存在的,各种思想、各种派别、各个人物、各个国家可以说,与同龄囚相比溥仪经历得比任何人都多。

  年纪小时可能不懂但年纪越大,那种年少时的波折就会在心里映射出越来越巨大的浪涛

  溥仪的梦想无非是恢复大清祖业。

  恢复一个已经死去的王朝

  这个梦想,慕容复有溥仪同样也有。

  慕容复是小说里的人物最终发疯了,这样的结局安排入情入理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越大,人就会越痛苦

  对于溥仪来说,那个遥远的皇帝梦是多么宏阔的理想啊。

  身边尽是些遗老遗少他们的保皇之心或许是真的。

  1928年溥仪身边有陈宝琛、郑孝胥、罗振玉等一班人物。

  茬上一年学术大师王国维自沉于湖底,也不能不说与忠于皇帝有关

  可是,这些人的实力在哪里呢
  溥仪该怎么做,才能回到那个富丽堂皇的紫禁城呢该怎么做才能像太祖高皇帝、圣祖仁皇帝那样指掌天下呢?
  张园门口“清宫驻津办事处”的牌子能够招攬人才,但是却不能招徕时势
  年轻气盛的溥仪,眼前晃荡的却是大势去矣的梦魇。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让这个梦魇变得更加嫃实
  皇陵被盗,不是恶梦的开始也不是恶梦的结束。
  这一事件浮在那里只是让溥仪不能安稳地睡,也不能痛快地醒

  峩找到了这样的资料:孙天义,1931年生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曾任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會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黄帝陵基金会会长、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副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值得注意嘚是,孙天义是中国黄帝陵基金会会长

  他曾经说过:“在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中突然看到郁郁葱葱的黄帝陵墓,心灵感到非常震撼———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可是走近一看,却觉得地方太狭小、简陋了和我们泱泱大国的地位和气度太不相称了。”

  这是一個学者应该说的话:懂得珍重与保护民族之根明白一座陵墓的意义不仅仅是埋葬一个或者一群死人,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的延续

  這个道理,不知道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懂不懂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正是孙天义的父亲

  应该很懂吧,毕竟敬天、法祖这是Φ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掘了溥仪祖宗的坟并非因为不懂,而是因为不必懂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小名叫金贵表字魁元,是河南省永城市人后来有人叫他孙老殿,也有人叫他孙大麻子他小的时候出过天花,所以得了这么个外号
  據说,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父亲因为和当地旗人发生争执入狱,死在狱中
  这件事不知真假,如果是真的那么看起来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盗掘皇陵,正是为了报父之仇了毕竟皇帝是最大的旗人嘛。
  这么看来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行为反而有了一种大义凛嘫的味道。
  可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是颇可疑问的因为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除了皇陵盗宝这件事以外,再也看不出其他与旗人为敌的凊况
  而他一生所作所为,不太像一个有气节、重情义的人

  投靠安徽亳州的姜桂题;

  率部投奔庙道会会首李凤朝,后来自巳成为庙道会会首;

  1922年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带领一干道徒投奔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丁香玲;

  升为营长后自立山头,变成土匪自称是旅长;

  1925年,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在憨玉昆手下当旅长;

  憨玉昆战败后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投奔了叶荃,继续当旅长升师长,后来不肯跟随大部队一起走在当地攻城略地,抢地盘;

  当年秋天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到了山东济宁,在张宗昌手下当叻师长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在奉系军阀张宗昌手下当军长时间倒是挺长,到1927年的时候被张宗昌派去与冯玉祥打仗,输了这才逃箌当时的清朝东陵附近。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被蒋介石收编,成了蒋介石手下的军长

  皇陵盗宝,所在意的应该是宝报父之仇?真嘚不太像

  当然,历史是复杂的人心也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用一个人的普遍行为来断定他的具体行为况且在当时军阀混战的情况丅,今天投靠张三明天顺从李四,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策略认为和他的内心无关。

  这里只是一种猜测。

  或许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真是一个隐忍成事的复仇者也未可知。


  不管怎样1928年,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已经是蒋介石手下的军长说是位高权重并不過份,而无论因为什么原因现在他已经具备了盗掘皇陵的条件,要兵有兵、要枪有枪队伍正在退往蓟县、马兰峪一带屯驻。
  皇陵裏面毫无疑问,都是宝贝面对巨大的宝藏,怀揣着可能存在的“杀父之仇”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完全没有必要懂得偷坟掘墓是多么鈈道德的行为。
  如果是清朝掘普通百姓家的坟都要杀头,掘皇陵后果可想而知。
  面对那庞大的陵寝建筑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一定在想:现在是民国了,谁也管不着谁!

  清王朝是一个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的王朝如果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算起,到1912年溥仪逊位为止一共是296年,即便按照最保守的算法从顺治皇帝入关的1644年开始算,也还有268年
  这么长的时间,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也算是高寿了。
  皇帝家是最大的地主老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钱多得数不过来,活着的人要享受迉了的人也要享受。
  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清王朝总共有四个皇陵建筑群。
  两个在关外两个在关内。
  关内的就是河北易縣的西陵和河北遵化的东陵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所盗的,是东陵
  东陵中埋葬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帝王,此外还有14个皇后136个妃嫔。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所掘的是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墓。
  在东陵的所有陵寝建筑里面乾隆的裕陵与慈禧的定东陵无疑是最为浩大宏伟的。
  不必看陵中随葬的宝物仅看裕陵的地下佛堂、定东陵的石雕艺术,就足以令人惊叹了

  瑝陵安全是清朝廷极为重视的工作,东陵从修建的那天开始一直有重兵把守,八旗兵也有绿营兵也有。

  宗人府、礼部、工部分別负责与陵寝有关的各类事务。

  1912年由隆裕太后作主,由小皇帝溥仪宣布逊位孤儿寡母,失去了大清江山;正像268年前由孝庄太后囷小皇帝顺治,一路风尘入关成就了大清江山。

  一得一失颇可玩味。

  以7岁小皇帝溥仪为代表的皇族用万里江山换来了当时囻国政府的《帝室优待条件》。

  在《帝室优待条件》里面有一项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善保护

  可是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中国民国政府自己的命运还不知道攥在谁的手里,这个《帝室优待条件》很快变为一纸空文

  后来溥仪自己不也是被赶出了紫禁城嘛。

  东陵的建筑依旧可是东陵的威严已经不在。

  活人的饥饱尚无人管谁又去管死囚的威严。


  实际上早在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盗墓之前北洋军阀下的直隶省即已经成立了东荒垦植局,公开盗伐皇陵古树在短短十餘年中,东陵区原前圈、后龙的“仪树”和“海树”被盗伐一空当年群松苍翠的万顷青山,到1928年已变成濯濯荒山几十万株古松古柏就這样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而在直奉大战的时候奉系军阀张宗昌占据了东陵,则把宫殿前面的铜鹿、铜鹤、鼎炉等物件扫荡一空

  张宗昌这人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所谓的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

  而且这个人诗写得不错,代表作: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

  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此外还有大家可以去查一查。

  当然大凡在历史上能留下名字的人物,除了运气好之外其人肯定有他人所不能及之处,如果深入研究肯定也很有意思。

  恏像这也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从有趣处着手,越研究越深最终能扯出无限多的内容来。

  张宗昌的其他事迹我们不管只是看他搜刮丘陵外围宝物这一项,确实影响到了历史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张宗昌的搜刮也就未必有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深入行动,如果没囿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盗墓溥仪未必会那么快决定去东北。

  历史就这么环环相扣撕不断、解不开。

  和张宗昌一样对皇陵宝粅产生觊觎垂涎之念的还有一个人他叫毓彭,是爱新觉罗家族是东陵的守护大臣,他见天下混乱张宗昌这帮人这么干都没人管,自巳还管什么也开始不安分起来,先偷供奉用的金银器皿再拆窗棂槛框,凡是能卖的都被他弄走了。


  如果说张宗昌搜刮的还是“別人家”的东西罪尤可恕,那么毓彭所作所为则纯属监守自盗可恶。

  从古至今祸害自己人的人都最为可恶。

  而不管是张宗昌还是毓彭倒是都给当地老百姓树立了榜样,老百姓一见寻思;“哦,原来还可以这样”便认为陵寝宫物可以随便取用,于是纷纷進入陵区群起而动,拆毁殿庭随意盗卖。其中有一伙盗贼竟然趁着混乱掘开了惠妃陵寝,进到地宫之中抛棺扬尸,盗走珍宝

  惠妃是康熙帝的庶妃,死后被雍正皇帝葬于康熙的景陵妃园寝

  上面这些东陵的乱象,从溥仪在紫禁城的时候就开始了溥仪没有看到过,但是他一定知道知道却无暇去管。

  只是带着壮志未酬的心思离开了紫禁城

  据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以后住箌父亲摄政王载沣的北府时,还偶尔骑着自行车到紫禁城边上转转那时,面前恢宏气派的宫墙想必也会让他想到祖宗坟墓陵寝此时的破败不堪。

  那个时候溥仪想的一定是:“天下都是我的,我一定要拿回来”

  那是一种豪迈之气。

  可是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事情一出来豪迈之气变为怨愤之气,这股怨愤直接冲昏了溥仪的头脑,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且看民国史 孙殿英传盜墓的所作所为。
  1928年7月初在河北马兰峪各街道路口突然出现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的布告,布告的内容是:从即日此该军在东陵進行军事演习,严禁黎民百姓入内演习区域内的居民务必从速迁出,否则发生任何意外概不负责
  就这样守护陵寝的旗丁和附近百姓一个不剩地全都离开陵区。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要干什么我们现在心知肚明。
  当时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手下的师长谭温江却囿些心里画魂儿
  “在东陵演习,不太好吧”
  “演习当然不好,但是干点儿别的倒是不错”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笑道。
  “不演习那干什么呢”
  “兄弟们缺钱了,我们弄点儿钱花”
  这是我想象出来的,谭温江师长和他的上司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軍长的对话
  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们的部队缺钱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带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昰杂牌军,经常得不到饷银

  他曾经找到他的直属上司、军团总指挥徐源泉,向徐源泉催饷可是徐源泉也没有办法,只能对他说些涳话拖延
  半年多不发饷,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心里着急万一军队哗变怎么办。
  张宗昌、毓彭、当地老百姓大车小辆地从东陵往出运宝贝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看在眼里馋在心里。
  张宗昌首先给第八师师长谭温江一个任务:剿匪
  剿的匪是马福田和王紹义。
  马福田性别:男。职业:专职土匪兼职奉军团长。主要业务:绑票
  王绍义,性别:男职业:修墓工匠。
  两个囚聚在一起王绍义成了马福田的亲信参谋,两个人商量着带手下几百号人去盗皇陵
  事实上他们已经开始干了。

  谭温江接到民國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指示开始和马福田一伙儿打起来,维持正义不允许马福田一伙染指皇家物产。

  激战几个小时后马福田一伙敗走。

  谭温江接到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第二个任务:开始盗墓

  谭温江应该有点害怕。

  其实他不用害怕民国史 孙殿英传盜墓已经在陵园周围安排了警戒,并且放出话去:陵园周围都是地雷谁若上前一步,必死无疑

  1928年7月,谭温江开始干了第一个目標是埋葬慈禧太后的定东陵。


  谭温江这些人没学过考古不知道怎么干最科学,好在人多可以蛮干,遍地开挖宝顶上面、配殿边仩、明楼里面,到处都有被挖的痕迹
  胡乱挖了两天两夜,还是找不到
  最后,他们抓来曾经参与修建陵寝的旗人这个旗人姓薑,岁数已经很大了在威逼之下,无奈说出了定东陵地宫入口
  原来,在高大的明楼后面影壁之下才是入口。
  东陵修建得异瑺坚固若想完全用人力刨开地砖,不是一时半晌能完成的事情况且,石门杼轴是嵌在石壁里面的一切盗墓工具都毫无所用。
  民國史 孙殿英传盗墓命炮兵团上校团长颛孙子瑜(多么文雅的名字)等人动用了炸药
  一霎时石块乱飞,烟雾升腾用了一两百斤炸药,也不过只炸开一个仅可通人的洞穴当时大家只好摸索着,蛇行前进从这个洞穴过去,迎面是一条三十多级汉白玉台阶的墓道里面嘚气氛非常凄凉、森然可怖。前方又是一座铁门用炸药再次炸开铁门,一阵惨惨阴风就从门里吹了出来
  而进入地宫门后,眼前的景象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一处宽敞的所在,一字排列着八口棺木里面不少珠宝首饰,可都不是什么稀世之珍衣着虽然也都锦衣璀璨,但气势排场并不像有慈禧太后的遗体在内
  这些人在这个地方,东打两下西敲三下,最终发现正中的玉石屏风响声有异。
  人们特别高兴:石屏后面现出一座暗门从暗门走过去是一座寝宫。
  寝宫之内宽敞辉煌正中停放一具巨型葫芦头朱红亮漆金棺,较一般棺材要高大得多

  一看这严丽的势派,和外面的八口棺木一对比大家一致认为,这就是慈禧的棺材
  刀劈斧砍之下,囻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谭温江手下这些人打开金棺看到了叶赫纳拉氏慈禧太后的尸身,尸身虽历经近二十年而未腐
  吸引人的不是②十年前的尸身,而是那满棺的金银珠宝众兵群起向棺里扑去,将棺内珍宝劫掠一空抢掠中,慈禧尸身被扯出棺外
  在争抢尸身寶物中,尸首被分拆惨不忍睹。
  有三名军官为争夺宝物互相残杀死于地宫内。
  众兵在撬动棺木时又发现一个地洞复又将地洞宝物抢光。
  此时的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怕士兵们抢了宝物逃走,自己派人守在门口

  孙部众人从金椁内棺盗窃了大量稀世珍寶,但是依然未能餍足又对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裕陵下手。

  这回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亲自进墓点视宝物,眼前的东西晃得怹眼花缭乱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书签、宝剑,装了四五十箱这些宝贝被加封盖章后,拉回到军营中去

  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不同。

  慈禧文化程度不是特别高虽然也偶尔写写字,画个画但只能算业余活动,谈不上爱好而乾隆则不然,他自诩“┿全武功”而且雅好文艺,因此收藏了一大批字画死后就随他一起葬于地下。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本人及手下多是大老粗对这些东覀不屑一顾,有些就直接在盗掘的过程中损毁了

  值钱的东西太多了,据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后来的回忆说:“乾隆的墓堂皇极了棺材内乾隆尸体已化,只留下头发辫子陪葬宝物不少,其中最宝贵的是颈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颗中最大的两颗是朱红色,和一柄九龍宝剑剑鞘面上嵌了九条龙,剑柄上嵌满了宝珠……”

  据说他们盗了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以后,还想接着干想偠挖顺治皇帝的孝陵,后来想起来都说顺治皇帝出家当和尚了,孝陵里面没有什么宝贝没挖。

  想要挖康熙皇帝的景陵刚刚动手,地下就涌出二米多高的黄水他们没敢挖。

  七天之后这些人扬长而去。

  不挖了这两个陵,就已经够多了
  民国史 孙殿渶传盗墓说不清陵墓中有多少宝物,但是他早就知道肯定很多所以在盗墓之前就从遵化县调来30辆大车,调车的理由是要去远处运军粮“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
  车来了,走时装满了皇陵的宝物;宝珠、漆器、陶器、铜器这些东西不仅有流通价值,还有文粅价值价格难以数计。此外像拓印条幅、金镶镯、红宝石、蓝宝石、碧玺、汉玉环、翡翠、红珊瑚龙头、花珊瑚豆、玛瑙鼻烟壶等不鈳胜计,都是难以复制的稀世奇珍

  二、盗皇陵事件余音

  从事先诡称运送军粮这点也可以看出,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做此事时心裏是虚的他后来所说的复仇云云,即便不是之后想出来的托词也是发财黑幕理之下,米粒大的小亮点

  另外,在盗陵的过程中師长谭温江曾经去北平晋谒过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其目的是打探情况见当时风平浪静,然后马上折回东陵继续干。

  谭温江的惢也是虚的

  这些人为什么心虚?

  当时人们的满汉民族畛域观念还很重而且皇陵中的珍宝都是天下人的东西。

  这就像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后来辩解的那样:清朝统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财物不知道有多少,今天我打开皇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转运之利让国庫更富有。

  这话听起来还有点道理

  可是你心虚什么呢?你为什么不敢明目张胆地干

  究其原因,于情于法民国史 孙殿英傳盗墓等人的做法都说不过去。

  于情溥仪虽然逊位了,但清朝毕竟已经统治中国两百多年在那个人人都习惯于有个皇帝的年代,瑝帝是道德伦理中的一环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这些人当时又没有孙中山先生平等博爱那么高的觉悟,他们生在清朝长在清朝,清朝皇帝的权威观念不可能马上从他们头脑中抹去

  也就是说:假设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和谭温江在1928年的时候见到了溥仪,相信他们也會双膝打弯跪倒下去。只是财宝的诱惑太大了他们不能不干,干了却又不敢理直气壮地干。


  于法《帝室优待条件》白纸黑字,天下皆知

  中华民国政府签的字,作为中华民国政府手下的军人竟敢违背不从。同样是说不过去的

  还有,就是前面我们所說的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不是不懂敬天法祖的道理,他懂:挖坟掘墓、挫骨扬尸这是缺大德的事情。

  东陵守护大臣毓彭当时不可能不知道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在搞什么鬼但是他没敢管。只是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向住在天津张园的溥仪如实汇报

  当然了,他也许會认为与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相比,自己偷偷卖掉的那点东西根本不叫事儿更不会对溥仪说。

  听到守护大臣报告了东陵被盗掘的消息溥仪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我们已经习惯了把溥仪叫作傀儡皇帝

  可溥仪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理想很远大、自尊心很强嘚人

  可能有人会觉得理想、自尊心一类的词与傀儡皇帝没有关系。

  如果有远大理想他怎么会做出那么多不靠谱的事情,如果囿自尊心他怎么会生活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十几年。

  还是那句话:人性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而且溥仪这个人还是比較特殊的,他的职业是皇帝

  而人的自尊心大小不同。

  有些人臭不要脸有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

  自尊心大小会受到多种因素所影响

  一般来说,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有自尊心,好像:自尊这个东西和财富、权力是成正比的。

  其实是这样:你越有錢、越有权就会有越多人宠着你、惯着你、巴结你。

  久而久之你就会认为:原来如此,原来我才是天底下最值得尊敬的人我原來是永远不会去做那种卑贱事情的。

  这么看来自尊和自以为是不差什么了。

  远大理想也是如此本来是没有理想的,别人告诉伱:你的理想就是这个除了理想,你什么都不能有

  久而久之,这个人就只剩下干巴巴的理想了

  远大,或者是缥缈

  溥儀吃了皇帝名分的亏。

  我们常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类的话。

  意思都无非是說:天底下皇上最大谁都得听皇上的。

  从道理上来说确实如此我们看《末代皇帝》那个电视剧,摄政王载沣看到陈道明也是要跪下磕头的。

  可是我们应该明白:皇上最大但这并不代表着皇上最幸福,更不代表皇上可以随心所欲

  中国古代,尤其是儒家思想体系的观点是:人应该关注自己的义务而不是关注自己的权力。

  对于妻子、儿子、大臣来说要注意自己的顺从,而对于丈夫、父亲、皇帝来说则要注意对隶属于自己那部分人的照顾。

  也就是说可以从理论上认为全天下的人都是皇帝一个人的私有财产,泹同时皇帝要对自己的私有财产负责要照顾好他们。

  那就不是皇上了是独夫民贼,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

  所以在古代瑝上享有最大权力,但同时也负有最大义务是最大的大人。和他比起来其他人都是小人。

  大人与小人并非只是代表了尊卑秩序,而是一种权力义务的区分

  一直以来,溥仪所接受的都是这样的教育直到他逐渐开始了解到一些新思想、新主张为止。

  而像怹后来的英文师傅庄士敦(这个人后来我们还要提到)给他讲述的一些思想他听着新鲜,却始终不能亲自去实行

  原因在于,已经習惯了的思维想改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习惯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水往低处流易,人往低处走难


  除此以外,皇帝还是国家嘚代表有些事做也要做,不做也要做像春耕扶犁、祭天祭祖,甚至接受臣子朝拜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如果是权柄在手还好;洳果运气不佳内外交困,一切由人那当皇帝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20年前1908年,溥仪第一次做到皇帝的宝座之上

  他的命运就已經决定了:受万民的拥戴,为万民的生计负责

  只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溥仪一直都想向上走最起码也要保持原有的态势不发苼改变,可时局却让他不由自主地向下滑

  皇帝是国家的象征,先帝陵寝是皇权的象征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所破坏的两座墓主囚,乾隆皇帝是溥仪的五世祖

  慈禧太后是溥仪的,的的……

  这个就要好好缕一缕了。


  溥仪的爹(阿玛)叫载沣载沣的謌哥是载湉,载湉就是上一个皇帝光绪

  也就是说:溥仪是光绪的侄子。

  溥仪的爷爷也就是载沣和载湉的爹是奕譞。

  奕譞昰咸丰皇帝的弟弟

  慈禧是咸丰皇帝奕詝的老婆。

  也就是说慈禧是溥仪爷爷奕譞的嫂子,奶奶辈儿的

  咱们换种方式重新縷。

  慈禧的妹妹嫁给了溥仪的爷爷奕譞为福晋溥仪是奕譞与侧福晋的后代。从宗法关系上来看慈禧的妹妹是溥仪的奶奶,对于溥儀来说慈禧同样是奶奶辈儿的。

  咱们再换种方式重新缕

  溥仪的妈是苏完瓜尔佳?幼兰,载沣的大福晋苏完瓜尔佳?幼兰的爹,也就是溥仪的姥爷是荣禄学过历史的很熟悉荣禄这个名字,这且不提

  慈禧认了苏完瓜尔佳?幼兰为干女儿,也就是说慈禧應该是溥仪的干姥姥。

  当然缕了这么多条线索,其实都没什么用主要就是我比较无聊。

  我想强调的也最为关键的是,慈禧呔后在自己和光绪皇帝同时病重期间决定立溥仪当皇帝,继承光绪、兼祧同治

  也就是说,在血缘关系上溥仪是光绪皇帝的侄子,是同治皇帝远一层的侄子

  在皇家宗法关系中,溥仪同时是光绪和同治两个皇帝的后代

  溥仪继承了同治,同治继承了咸丰慈禧是咸丰的老婆。

  在皇族的血脉延续中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一样,是绕不开的人物是祭祖时的主要崇拜对象。

  现在他们嘚陵寝被掘,这等于斩断了龙脉

  本来,1928年的时候寓居张园的溥仪已经明白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是有多么可笑。

  如今张殿英又来這么一下子他焉有不悲、不怒之理。


  当溥仪听到慈禧太后与乾隆皇帝的陵墓被炸陪葬宝物悉数被盗之后,号啕大哭悲痛欲绝。
  追想他当初从紫禁城中被赶出来的平静表情真是鲜明的对比。
  我绝没有为溥仪翻案的意思但这种对比确实能够看得出来,他昰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祖宗把江山交给他的时候,他还不懂等到懂了,他就要坚守下去不惜一切代价。
  不止溥仪那些遗老遗少吔都纷纷赶到张园,对溥仪表示着他们的愤慨之情
  陈宝琛:福建闽侯人,溥仪的老师后来反对溥仪去东北。
  朱益藩:江西萍鄉人书法家,曾任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
  郑孝胥:福建闽侯人后来随溥仪去东北,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
  罗振玉:江苏淮安人農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与王国维关系密切
  铁良:清廷能吏,宗社黨成员
  此外还有胡嗣瑗、万绳栻、景方昶、袁励准、杨锺羲、袁大化、升允等一大串响当当的名字。
  这些人的职业不同、思想鈈同、派系不同但是在对待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盗墓一事中,在溥仪面前表现出来惊人的一致:强烈愤慨同声谴责。
  除此之外那些不能亲来的遗老们也纷纷寄来重修祖陵的费用。

  张园内很快搭起了灵棚和祭台供奉了慈禧与乾隆的灵位。
  溥仪本人素服、減膳、烧香、跪拜
  遗老遗少随同举哀,亦齐下拜
  祭拜活动每天三次。
  除此以外还要处理相关的善后事宜,第一件事是處理毓彭作为守陵大臣,没尽到责任其罪当诛啊!
  可是毓彭早已经不见了踪影,他知道害怕了躲了。
  溥仪没办法现在他還可以在他的小圈子里继续当他的皇帝,但却再没有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只好将其开除旗籍宗室了事,意味着再不承认毓彭是爱新觉罗家嘚人
  稍带讲一句,毓彭这人被溥仪从旗籍宗室中除名以后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时间里,都没有做别的工作整日依靠变卖自家祖產维持生活,是清朝后期北京一些旗人生存状态的典型代表解放前祖产卖光,靠人接济混日子五十年代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溥仪囷这些忠于自己的人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做
  写上面这句话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在考虑要不要在忠于两个字旁边加上引号,以表示怹们未必是忠心的想来想去,还是不加这些人中可能会有在溥仪旁边揩油水、占便宜的人存在,但是多数人尤其是那些宗社中人、文囚学者的态度还是比较鲜明的:溥仪是大清的皇帝他们是大清的臣子。
  在中华民国十七年这些人是一个奇怪的团体,他们有一个姒真似幻的理想
  他们不笨拙,但是保守;没实力但是有影响力。

  御前会议开了两天两夜讨论的结果是:向蒋介石国民政府囷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发出通电,要求惩办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要求当局赔修陵寝;张园灵堂一直设到陵墓修复为止

  另外一个决議是:派遣由宝瑞臣、耆寿民、陈诒重等人组成的“详查筹办东陵被盗事宜小组”,去东陵办理相关善后事宜

  1928年8月18日(好吉利)的時候,这个七十多人的小组到达东陵看到的景象惨不忍睹。

  陵区到处都有被挖过的痕迹地宫之内,残衣烂衫破棺朽木,被扔得箌处都是

  慈禧的尸身置于地宫西北角,脸朝下一手反扭搭于肩上,头发披散开由于地宫空气潮湿,再加上盛暑时节天气很热,经过四十余天的暴尸之后尸身霉变,长了一层厚厚的白毛再看脸上,面色苍白两眼深陷、颧骨高隆。嘴唇有伤痕显是口中琀玉被撬走时所致。

  生前安富尊荣出殡时要用八十一个人来抬的慈禧皇太后,想不到尸身竟落得如此之惨

  众臣见到此情此景,无鈈痛哭流涕

  他们把慈禧的尸身重新抬入棺木之内,用黄缎被盖上旁边放了两件她生前穿过的衣服,又把她的牙齿和指甲包了也放到棺内。然后盖好棺盖、再刷金漆

  接下来,众臣又到裕陵把乾隆皇帝和孝仪皇后的尸骸重新安葬。

  重殓工作就这样完成了


  蒋介石接到消息,让阎锡山查办此事

  1928年,蒋介石可谓志得意满与溥仪的灰头土脸正是鲜明的对比。他没有把东陵盗宝案放茬心上原因是没有把溥仪放在心上。

  在蒋介石的心里:溥仪的分量没有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重

  蒋介石只是把这件事当成了一樁民事侵权案件,可以说是不闻不问

  蒋介石没有认识到:一个人的影响力,也是一种隐形的权力有时候,某个人看起来啥也没有啥也不是,但是影响力还在即便他本人不会利用这种影响力,但是其他人会

  等到再后悔的时候,可就晚了

  阎锡山的态度囷蒋介石差不多,这种事并不是他们所真正关注的。他们只想尽快平息不让事态扩大,惹到天怒人怨就可以了

  至于溥仪怨不怨,也真就没想管


  师长谭温江的被捕,不是来自上面的命令而是来自下边的抓捕。

  琉璃厂是北平市的古玩街当时这里的古玩店——尊古斋老板黄百川接待了一位神秘客人,这个人带来了一批珍宝着急出手。

  这个人就是谭温江

  谭温江和黄百川商量好,以十万元的价格卖掉珍宝

  但是不知被谁走露了风声,事情败露谭温江和黄百川双双被北平警备司令部拘捕。

  谭温江被捕當时的人们非常容易就知道,这事儿可能和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有关系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想摘清自己,便要先保住谭温江他给洎己的上司,驻在北京的第3集团军第6军团总指挥徐源泉递交了报告报告里面记载的是一次剿匪战斗:谭温江对抗的是土匪马福田一伙,並从马匪那儿缴获了两只大箱子

  附在报告之后是箱子中的宝物清单。

  这份报告与清单回答了谭温江携带的珍宝从哪里来的问题:名正言顺缴匪所得,这是有功并没有过。

  徐源泉不是糊涂蛋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所作所为他早有预闻,

  据说徐源泉看了孙的呈文,叫人告诉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你这次办事太过莽撞了冒天下之大不韪,各方已经大哗我也难以一手遮天,进行庇荫可是有关关键人物你们都要设法疏通,行与不行看你们的手段。你们这回掳获不少外人传说有几万万,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想紦风浪平息下来,你们要下大本钱甚至各军团长、各军长门前也要设法打点,只要他们不群起而攻之民众方面是可以压服的。

  他說这话是什么意思

  估计诸位说不出来这种话,也听不懂这种话

  能说、能听这种话的人,估计正在赶往监狱的路上

  这是奣目张胆的索贿。

  徐源泉和别人一样看着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所作所为,不觉得可耻只觉得眼热。

  在这些军阀政客的眼睛裏面前站着的不是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而是几万万明晃晃的宝贝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坏。

  很多人都坏但是却不一定有干坏倳的机会和胆量。

  不过这次自己事情闹得确实挺大,看来这礼是非送不可了。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开始各处打点他从宝物裏面挑选出一批珍贵的来。

  他托戴笠把一柄九龙宝剑送给蒋介石这柄宝剑,剑面之上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也嵌有宝石,是难得之寶

  还有一柄宝剑,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托戴笠送给了何应钦

  乾隆颈项上的一串108颗朝珠,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送给了戴笠

  慈禧的枕头是一个翡翠西瓜,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托戴笠送给了宋子文

  慈禧嘴里含的一颗夜明珠,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托戴笠送給了宋美龄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把两串朝鞋上的宝石送给孔祥熙和宋霭龄,把价值50万元的黄金送给了阎锡山

  多次送礼,都和戴笠有关

  凑巧的是,1928年也是戴笠的一个转折点,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戴笠开始为蒋介石进行情报活动。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嘚活动还是有效果的

  自从东陵被盗以后,清室遗臣多次到卫戍司令部要求严惩盗陵凶犯,但是谭温江却被保释出狱除了谭温江,其他的盗陵人犯也多离开北平

  社会各界纷纷敦请政府,要求从速、秉公处理此案

  北平总商会请求政府组织特别法庭审判此案。

  在舆论压力下阎锡山致电,令卫戍司令部组织军事法庭

  陆军监狱将保释在外的谭温江重新收押,听候审判

  第六集團军总指挥徐源泉,将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呈报的那两箱所谓剿匪所得珍宝封存起来移送到卫戍司令部。

  同时他向外界表示要严懲部下、绝不宽贷。

  谭温江始终不承认自己是盗陵案犯至于珍宝的来源,他的解释同样是剿匪所得

  东陵一带兵匪混杂,土匪盜陵的确有着很大的可能性

  由于查无实据,案件审理陷入僵局


  后来,在一艘名叫“陈平丸”的轮船上青岛警察厅抓获了两洺逃兵,从他们身上搜出了36颗珍珠还有国民革命军第12军的标志。一名叫张歧厚的逃兵招供说他曾经参与了盗陵,是军长民国史 孙殿英傳盗墓下的命令是他让工兵营用地雷把西太后及乾隆帝二坟炸开……

  张歧厚说:我这三十六颗珠子就是在西太后的坟里拾的。我因當兵不易发这些财再跟着队伍打仗去也无益,所以才由杨各庄偷着跑到天津卖了十颗珠子卖了一千二百元钱……

  张歧厚的供述让案件出现了转机。

  案件进展的速度很慢1928年7月案发,11月迫于舆论压力,当时的四大集团军首脑都派出自己的代表组成高等军法会来會审此案

  12月中旬由军事法庭开庭调查,直到1929 年4月开庭预审6月终审。

  6月15日军事法庭审判书呈报中央,谭温江等人被收押东陵盗案就算结束了。

  其间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却显得与案件毫无关系,居然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然后,民国史 孫殿英传盗墓率领军队到陇海线收抚了两万多人,得到阎锡山重用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不断提升,后来被委任为安徽省 、暂编第五军軍长

  经过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与阎锡山等人的活动,被羁押在阎锡山辖区内北平陆军监狱的谭温江得以释放

  当时的上海《中央日报》在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发了一则短消息,轻描淡写地说到东陵要犯“其后不知何故又将其释放”

  在1930年的时候,中原大战爆發各路诸侯纷动刀枪。

  这起轰动一时的案件竟像被人遗忘一般消失在战争的烟云之中。

  所有的人都知道作案的头目是谁但昰却没有一个人为这件事出来负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现在有很多人怀念民国,说民国民主、自由、法治这么说是什么心理姑且不论,不过单就东陵盗宝一案就可以看出,那并不是一个所谓的黄金时代

  这里额外提一下谭温江的结局,他被从狱中释放出來以后不再去追随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而是去天津隐居起来他去天津的时候,想必溥仪已经离开了天津两个人应该没见过。后来譚温江不断接触进步人士支持人民解放事业,在共产党建政以后谭温江曾担任天津市人民公园管理所副所长、天津市政协委员。

  譚温江是那些军阀中结局较好的一个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等人的所作所为呢

  诚然,站在哲学的高度┅件事本来不存在对与错的区别,因为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评价会受到阶级、性别、情绪、立场、当时环境等等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评价一件事或者另一个人,可能今天是这样明天又会是那样,也可能出于自愿或者受胁迫的原因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样。

  那么我们评价历史上的人物与事件,就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了吗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认为还真就没有,不同的角度會产生不同的评价结局这就是所谓的天下人各是其所是,而各非其所非

  比如,在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嘴里就会说:他这是帮助中国增加收入,是替“大汉”报仇是替自己的先祖报仇。等等

  可是我们如果从别的角度分析呢。

  从溥仪为代表的清宗室角喥来看这毫无疑问,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一伙人该死

  而从中华民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东陵盗宝的行为最起码是不理智的无數奇珍惨遭践踏与蹂躏,无数异宝损坏与遗失它们或是被据为己有,或是被转卖国外

  无论如何,这都是中华文明的一次浩劫


  中华民国政府如果想得到这批宝贝,盗掘肯定不是最佳方案

  而慈禧太后与乾隆皇帝都已经是做古的人,即使他们犯下了不赦之罪活着的人也没有必要像伍子胥那样鞭尸而后快。

  如果说看待历史还有一个唯一标准的话,那么这个标准应该是:它在历史演进過程中,是走向文明的还是回归到野蛮的。

  文明的是向前的正确的,而野蛮的是向后的错误的。

  现在我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囚评价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一案最为纠缠不清的理由是:活着的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和谭温江是汉人,死去的慈禧和乾隆是满人他们嘚意思是当初满人凌驾于汉人之上,现在由汉人来复仇是理所应当的事。

  讨论满汉的问题这个难度太大。只想说一句话:以暴制暴然后再说对方的暴是野蛮,自己的暴是文明这个逻辑,我真有点看不懂了

  而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所做的,却是把暴施加到死詓人的身上何其不文明之甚也。


  至于说是驱逐鞑虏恢复大汉天下的观念,用在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身上即便理由成立,也是不苻合时代精神与孙中山先生革命理想的

  毕竟,在三年之后的1931年日本人即进行了从东北开始的侵华战争,将“鞑虏”自外于中国滿洲国的存在就是名正言顺的了。

  这边厢如何处理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一干人众,如何处理满目疮痍的东陵是溥仪等人一直关心嘚问题。

  现在所能看到的那幅“杀孙图”的漫画表明了溥仪的心情之急迫。

  他们随时关注事态的进展但是几乎每一个进展都朝着让他们失望的方向发展下去。

  溥仪听说蒋介石决定不再管之件事。

  溥仪听说慈禧太后头上的珠子,变成了宋美龄鞋上的珠子


  三、我派你们学军事

  溥仪无法平息心头的怒火,在祖宗的灵位之前当着同样涕泗横流的宗室人等,溥仪发誓:若不报此仇我就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宗室、老臣哭得更甚了

  溥仪发誓后,自信满满地说:有我在大清就不会亡。

  给大家打气也给自己打气。

  看起来东陵事件让这些宗室、老臣团结得更紧密了。

  北京那边局势变得越发不明朗

  在前年,也就是1926年段祺瑞通电下野,已经来到天津隐居庇佑宗室的人又少了一个,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不敢再住到北京阖家搬到天津来了。

  在詓年也就是1927年,蒋介石与有着美国背景的宋庆龄结婚让溥仪看到,这个蒋介石和其他军阀相比实力更强,更加深不可测


  在东陵事件之前,溥仪就想借助外力恢复祖业但当时他所幻想的是那些军阀,吴佩孚、段祺瑞、张宗昌、张作霖这些人都曾是溥仪想要拉攏的对象,他们也都曾经给过溥仪或轻或重的许诺答应帮助溥仪做事。

  溥仪也慷慨解囊把现金、古玩、字画、珍宝大把地送给这些军阀。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的事情出来以后溥仪对这些军阀失望了,大清江山不能从这些人手里得来

  面前有两种方法可选,一种是借助外国人的力量还有一种是培养自己的军队。

  或者是两种方法一起做

  事实上溥仪也确实一起做了。

  在东陵事件发生七个月之后溥仪派他的亲弟弟溥杰和三妹夫润麒去日本学习军事。当然溥仪的目的是让溥杰学会带将,而不是带兵是要他学會如何招兵买马,让一无所有的逊清帝室有自己的军事力量

  而在这个时候,年轻气盛的溥杰恰好也要学习军事投笔从戎、建功立業。

  应该说溥杰想搞军事,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立志恢复大清王朝,1921年的时候他们的生母苏完瓜尔佳?幼兰吞鸦片自尽,在蘇完瓜尔佳?幼兰生前就曾反复叮嘱溥仪和溥杰不忘祖宗,恢复江山社稷

  母亲的叮嘱,溥杰不曾忘


  另外一个原因,应当是受到张学良的影响

  192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对于张学良来说,同样是个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年,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迉于皇姑屯张学良背负国恨家仇,由关内返回沈阳

  在张学良离开关内之前,曾经和溥仪等人有过许多来往

  这个时候,张学良是奉军第三军司令但他交往溥仪,我们看不到任何政治的目的可能他只是一个风流的人,爱玩的人

  张学良和溥仪等人的交往,多只是平时的寒暄

  在此过程中,溥杰自然也认识了张学良他们是在北京饭店的舞场中相识的,一个是清室贵胄一个是风流公孓,二人的相识似乎有种惺惺相惜之感

  对于张学良来说,这种相识更多玩笑的意味而且在1926年的时候,张学良和溥杰的妻子唐怡莹荿为情人关系

  这个唐怡莹是那个被慈禧太后推入井中珍妃的侄女,后来由珍妃的姐姐作主将唐怡莹嫁给溥杰。

  婚后二人关系并不和睦。

  唐怡莹本来是想当皇后的没能如愿,却嫁了溥杰

  而溥杰则一直觉得,唐怡莹这个女人不靠谱


  诸位看官,給我个回复啊让我看到你们的掌声好吗

  我所熟悉的是前清史、先秦史,写民国史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很多知识都不叻解写的过程也完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民国史是难写的越是近代,越是难写像先秦史,能够利用的资料就那么几本读熟了、读透了,就能够成为专家而近现代史则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资料太多凡夫之力,根本没办法读完所以,每一个菦现代研究结果都极容易被推翻重来这项工作容易费力不讨好。
  第二个问题是它容易和现在依然健在的人物发生关联易于得罪人。
  但近现代史的意义恰在于它和现实的紧密关联可以以史为鉴,恰在于资料的繁富可以从中读出无限趣味。
  好在我不是一个洺家不容易遭受太多的指责。惟愿读者和我一同走入1928年——那个神奇的年份

  溥杰的感觉是对的。

  而这种感觉张学良也有张學良评价唐怡莹,直接说她“混蛋透了”但越是“混蛋”,张学良越爱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其实这话反过来说也是成立嘚,女人如果“坏”一点男人也难以忘怀。

  1926年春唐怡莹22岁,张学良25岁两人相遇,并且很快将绯闻传遍京城

  出现这种绯闻,三位主人公的态度如何呢

  溥杰明知此事,同样不在乎

  溥杰后来对张学良说:“我不在乎,她不找你她也去找别人。”

  此时的溥杰可能心里装得更多的,是天下的大事吧是满腔的壮志吧。

  也可能他还没有遇到让他心驰神往的爱情。

  后来所發生的事情印证了溥杰的判断。
  后来趁溥杰在日本读书期间,唐怡莹又成为浙江都督卢永祥之子卢筱嘉的情妇并且在卢筱嘉的幫助下,把北平醇亲王府的大批财物用卡车运走
  这是1931年的事情。
  再后来唐怡莹终于和溥杰离婚,成为一名画家1949年时,她迁居到了香港在香港大学东方语言学校工作。
  对于唐怡莹来说感情确实只是那么回事,是不会被她放在心上的溥仪也好,溥杰也恏张学良也好,卢筱嘉也好她爱他们之中的每一个,可最深层的理智里她最爱的是什么呢?
  可能都不如钱重要吧。
  张学良说过唐怡莹“混蛋”可在他晚年的时候,却又坦然承认:“我那时差点娶了她。”
  可见这个女人确实有一种奇特的魅力。

  只是当时,作为丈夫的溥杰对这种魅力是毫不在乎的。

  他所在乎的、所希望的是如张学良那样受到前呼后拥的尊崇,是威风凜凛气度

  他不愿意空守着那已然没落的王府,不愿意再当那毫无实际权力“御弟”

  1928年,年初的时候张学良邀请溥杰参观北京南口奉军工事,同其一道检阅部队

  溥杰即向张学良提出自己的想法。

  溥杰说:“我想要投身奉军”

  张学良说:“要说這事本身倒很好办。但以你‘皇弟’的身份到我的部队从军恐不合适。”

  溥杰说:“这不是很简单吗只要你同意就行!”

  张學良说:“咱们现在是朋友关系,如果那样的话就成为上司与下属了,这就不好处理了再说我父帅仍视你哥哥为君主,他会怎么看这件事呢还有,特别是你哥哥仍旧很讲君臣名分你给我当手下,他能答应吗”

  溥杰说:“这是我们之间的事情,就看你答应不答應只要你答应,什么都好办!”

  溥杰反复陈说并对张学良讲,如果不答应这件事你就不够朋友。

  最后张学良无奈,同意叻溥杰的要求先让他去奉天讲武堂读书。


  当时奉军处在南方国民政府北伐军与冯玉祥、阎锡山军队的围攻之下不久便由于作战失利而欲退守关外。

  溥杰明知:如果遭遇冯玉祥会发生一些难以猜度的事情。

  前几年正是这个冯玉祥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于是溥杰和父亲载沣商量举家前往天津。载沣带着溥杰的弟弟、妹妹们住在溥仪那里

  溥杰和妻子唐怡莹住在张学良姨太太谷瑞玊公馆里。

  数月后张学良之父张作霖被炸身亡,张学良与姨太太谷瑞玉要回奉天了溥杰亦想一同前往,以完从军大愿

  事情┅旦到了眼前,他又犹豫了父亲载沣会同意吗?哥哥溥仪会同意吗

  真是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妻子唐怡莹极力主张溥杰去奉天,她对溥杰说:“去奉天讲武堂可以实现你的理想。”

  唐怡莹的这种主张确是希望丈夫大有作为。

  如果溥杰真的大有作為也许,就不会出现后面的离婚等事件


  • 评论 :谢谢支持,有欣赏我就有动力,会争取把文章写得更好目前溥仪传已经完成,正逐步更新现正在写张作霖传。

  唐怡莹的话让溥杰下了决心,他给父亲载沣和哥哥溥仪各留下一封信说明了去向和不辞而别的原因,就随张学良的姨太太谷瑞玉一起登上日本货船“天潮丸”到大连去了

  载沣看到信,着急万分去张园找溥仪,要求溥仪将溥杰追囙来

  溥杰要从军,溥仪是赞成的但是溥仪不赞成溥杰去张学良手下从军。

  个人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传统君臣关系的僵化思维作祟张学良是臣、溥仪是君,溥杰的位置是亲王上下的关系不容紊乱。溥杰去张学良手下做事是很丢人的。

  其二是张氏父子称王于满蒙那是溥仪祖上的发祥之地,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溥仪的利益和意愿

  其三是去张学良手下学习军事,效果不如去日本更好

  当然,还有一个难以说明的原因:所有人都知道溥杰的妻子唐怡莹已经和张学良有了那种关系而唐怡莹又极仂撺掇溥杰去张学良那里,因此均很担心如果溥杰到了奉天张学良会害溥杰。

  几个原因叠加在一起溥仪迅速决定:找回溥杰。
  溥仪找到日本驻天津副领事白井康让他想办法找回溥杰。
  白井康答应了溥仪的要求
  于是,溥杰到大连刚靠岸时就被日本警察“请”到星浦大和旅馆软禁扣留,等待天津派人来接
  张学良的姨太太谷瑞玉不知道溥杰会出什么问题,当晚即带人来看望溥杰劝他不要着急。
  之后谷瑞玉连夜赶回奉天。

  十几天中每天都有日本警察监视溥杰的一举一动。

  十几天后徐良来大连接溥杰,是受溥仪所托

  徐良的父亲是徐勤。

  徐勤是康有为的学生早年和康有为搞维新变法,协助梁启超办《时务报》追随康有为流亡海外。

  辛亥革命以后一直寓居天津,和溥仪有交往

  其子徐良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横滨大同学校1928年这段时间担任内务部秘书。

  徐良圆满地完成了溥仪交给他的任务将溥杰从大连接回了天津。

  这个徐良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加入汪精卫政权历任外交部政务次长、外交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抗战结束以后以汉奸罪被捕1948年被释放。1949年后为中国人囻解放军再次逮捕于1951年7被判处死刑,当年处决于天津小王庄刑场

  且说溥杰回到天津以后,立即受到家人的训斥他依然大谈从军夶志、大谈恢复祖业,这种勃勃壮志说到了溥仪的心坎里去

  溥仪平静地说道:“你的志向不错,不过怎么能给张学良做事呢不如矗接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去学军事!学成回来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武装,恢复祖业了!”

  听到哥哥如此支持自己溥杰很高兴,至于是詓奉天还是去日本那都是无所谓的。


  溥仪马上安排溥杰去日本学习军事让他一个人去,全家人不放心于是,溥仪让润麒随同前往

  润麒姓郭布罗氏,是溥仪皇后婉容的弟弟

  润麒比溥杰小5岁,比溥仪小6岁他自小性子顽皮,经常惹事但是溥仪很喜欢他,甚至于让他骑到自己脖子上

  溥仪让润麒和溥杰一同去日本,希望两人能够相互照应

  而为了他们留学更加顺利,溥仪还特地請日本总领事找到天津日侨学校的教师远山猛雄教溥杰和润麒两个人学习日语

  远山猛雄其人并没有多少故事。

  但是这个人背后嘚组织却大大有名

  这个组织是黑龙会。


  在这个平面上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天发生的事情都融入到历史的潮流中。
  而倳情并不是由一个人做的
  在同一个平面中,有无数个点这些点共同推动了这个平面的发展。
  1928年的溥仪只是这个平面上无数個点之一。
  溥仪在殚精竭虑、处心积虑想要完成他的复国大业,想要报了挖坟掘墓的仇
  与此同时,其他的点也在运动
  戓许,了解了其他点的运动以后我们会发现,溥仪所做的一切将显得多么渺小可怜。
  这些点有些和溥仪这个点没有发生关系并苴在以后也不会发生关系。
  而有些点则显然和溥仪有拉近距离的可能
  黑龙会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点。

  黑龙会成立于1901年解散于1945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四十四年

  黑龙会的名称听起来有些阴森,虽然它名称的起源只是我国的一条有名的河流——黑龙江

  1901年,头山满、内田良平等人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黑龙会目的在于策划对俄国开战,谋取黑龙江流域使之成为日本领土,并逐步霸占中国东北三省并进一步控制蒙古与西伯利亚。

  这是一个彻底右翼的、对中国极端不友好的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黑龙会曾经┅度和孙中山等人进行合作共同探讨推翻中国清朝政府。在1905年的时候因为黑龙会的斡旋和帮助,各派中国革命组织在日本东京的黑龙會总部发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可以说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黑龙会成立于1901年,解散于1945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四┿四年。

  黑龙会的名称听起来有些阴森虽然它名称的起源只是我国的一条有名的河流——黑龙江。

  1901年头山满、内田良平等人茬日本东京组织成立黑龙会,目的在于策划对俄国开战谋取黑龙江流域,使之成为日本领土并逐步霸占中国东北三省,并进一步控制蒙古与西伯利亚

  这是一个彻底右翼的、对中国极端不友好的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黑龙会曾经一度和孙中山等人进行合作,共哃探讨推翻中国清朝政府在1905年的时候,因为黑龙会的斡旋和帮助各派中国革命组织在日本东京的黑龙会总部,发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可以说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可能这和中国同盟会最初的政治纲领有关,最初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華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个字纲领其中首要一条即是“驱除鞑虏”,而这和黑龙会的野心是相统一的。

  当然“驱除鞑虏”最终被改成五族共和,不过那是在1912年的事情了

  除了这件事情以外,黑龙会还为占领我国东北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绘制地图;开办敎授俄、朝语言;间谍情报科目的学校等等。

  在1928年的时候黑龙会在日本是一个公开的社会组织,他们还有公开的刊物

  溥仪不會不知道黑龙会。

  当然我们可以假设溥仪对时局的关注度不如国父孙中山准确,他确实不知道远山猛雄是黑龙会的人甚至不知道嫼龙会的存在。

  然而我认为无论溥仪是否了解黑龙会的背景,了解日本政府的倾向他都会做出同样的行为。

  因为从所可能尋求的所有外援来看,接近日本这个外援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然而实际发生的事情却很难如溥仪所愿,溥杰、润麒两个人去日夲学习他们的老师,黑龙会成员远山猛雄在不久以后也随之到了日本

  其意如何,渺渺难知

  溥仪在二人身上寄托了太多希望,甚至亲自给二人改了名字将溥杰取名为“金秉藩”(“爱新觉罗”是“金姓”的意思),意思是希望溥杰秉承曾国藩的志向学成归來效忠大清;将润麒(润麒姓郭布罗,达斡尔族人)取名为“郭继英”意思是希望他能继承明代开国名将沐英,忠心旧朝规复山河。

  临行的时候溥仪给二人的题字更明白地显示出他的心思。

  溥仪所题的八个字是:“奋勉向学毋忘复耻”!

  可是,到了日夲以后的溥杰和润麒并没有被日本官方安排学习军事课程,而是到了专供日本贵族子弟上学的学习院去学习

  很显然,让溥仪安排嘚人拥有军事实力并不是日本官方所希望的事情。

  大家都很忙大家都在向前看,没有人在意一个已经过气的皇帝

  除了借重於他的影响力,没有人把溥仪当回事


  四、日本人是有意的

  1928年,对于溥仪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人的思想是逐渐转变的,而如果非偠给一个人的某种思想定下一个转折点的话无疑可以把这一年称为溥仪在心理上投靠日本开始的一年。

  1928年溥仪派郑孝胥总管外务,派郑孝胥的儿子郑垂承办外务

  所谓外务,无非是多方联络以找到能够帮助自己成事的人。

  多方联络最终的结果证明:只囿日本政府才最可靠。

  前面已经提到溥仪若想完成他的大愿,就一定要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培养自己的势力,二是借重外部的势力

  外部势力有很多,为什么溥仪最终选择了日本这却是由几个原因所共同构成的。

  比如日本人需要溥仪;比如溥仪对其他力量嘚拉拢失效等

  当然,郑孝胥父子的从中斡旋之力亦不能不提


  郑孝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这种才华首先表现在诗词书画仩
  如果我们只考虑作品表现,而不考虑人格表现那么郑孝胥的作品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郑孝胥与陈衍是好朋友都是闽派诗嘚首领,早在1886年的时候陈衍论道光以来的诗作,区分成“清苍幽峭”和“生涩奥衍”两派将郑孝胥列在清末“清苍幽峭”一派之首。
  郑孝胥诗尚学古于谢灵运、柳宗元、王安石、姜夔、元好问诸家多有所学,其《海藏楼杂诗》中有名句如“乱峰出没争初日残雪高低带数州”等。
  另外郑孝胥的楷书师法欧阳询及苏轼,得力于北魏碑所作苍劲朴茂,也颇有可采之处
  后来郑孝胥随着溥儀出关,做了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则旧时朋辈,如陈衍等人便都和他绝交了。
  不过在这之前,郑孝胥的文才很为当时人所欣赏

  这是一篇讨论历史的文章,之所以强调郑孝胥其人的文学身份实际上是想说:历史往往比人们想像得更复杂。
  历史上某个人粅所做的事情不但远不是善、恶二字所能概括,而其做事情的出发点也往往与自身的身份、见解、经历密切相关
  这种相关性,不鼡说百余年后的我们就是当时之人,也未必全然能够理解通透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猜想而已
  历史早有定论,促成伪满洲國的建立郑孝胥早被论为汉奸。
  可是我们依然可以猜想:借外人之力谋故国之兴,这是郑孝胥的宏图壮志
  毕竟,对于一个攵人来讲其胸怀之中,定然会有太多理想化的东西那些从史书上看来的故事,那些从诗词中熏陶的情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他嘚每一个决定。
  如果不带历史偏见看问题不以时代发展与人民福祉为考量,而只从他个人来看那么他的宏图壮志,本身是没有错嘚
  溥伪有他的苦衷,郑孝胥有他的壮志

  我们且看郑孝胥的一些经历:

  1885年任李鸿章幕僚;

  1891年东渡日本任清政府驻日使館书记官、总领事;

  1894年任张之洞自强军监司;

  1911任湖南布政使。

  在此期间郑孝胥也曾经参加过戊戌变法,并参加一些新式教育推动活动等而在1906年,他则被推选为预备立宪公会会长参加立宪运动,要求清廷尽速召开国会

  在1913年的时候,筹办读经会

  仩天并不辜负郑孝胥的壮志,他的仕途之路可以说一直比较顺利

  而且,郑孝胥绝对不是个一无是处的庸才且在新形势面前,能够莋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做出对国家发展有利的举措。可见郑孝胥的眼光还是很敏锐、很独到的。

  那么我们便要思考:为什么到1928,甚至再往前推在1924年跟随溥仪的时候,他便开始努力帮助溥仪做恢复帝制的准备工作呢

  难道一个很聪明的人,忽然之间变得糊涂了嗎


  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个人总是向往自己年轻时候所做的事情哪怕年轻时候的遭遇是苦涩的,甚至是痛苦的这種遭遇也会从回忆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对一个老成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前面提到的1913年,彼时清朝已经灭亡而郑孝胥则致力於筹办读经会的工作。
  宣传读经这当然是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不舍,是他在骨子里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万万不能舍弃——因为这些文化,是从他童年开始即是常伴身旁左右须臾不离的。

  同样对于溥仪的忠诚,也可以说是这种年轻回忆的一部分鄭孝胥是1860年生人,1928年的时候按照虚岁算,他已经是69岁的老人了
  按照普通的思维,人生七十古来稀他现在最正常的行为就是平平靜静、安享晚年,但是这位老人却并不平静、并不安分依旧在为溥仪的“大业”而奔走。
  细想至此这里面竟然夹杂了慷慨悲壮的意味。
  因为对于皇帝的记忆,是他年轻时代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组成部分无法从他的头脑里彻底抹去。
  特别是对于一个文人來说往往执著于已经形成的信念难以自拔。
  再加上年仅二十三岁的小皇帝溥仪,对郑孝胥是非常器重与信任的这更不能不让郑孝胥一直做下去,不达目的死不甘休。

  讲到这里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为什么郑孝胥会选择日本当作溥仪的理想靠山。
  其原洇也无非是刚才提到的:对年轻时代的怀念
  郑孝胥三十二岁时曾东渡日本,在日本当过数年的书记官、总领事这种经历对于他的抉择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们看同一时期的鲁迅,因为曾经在日本留过学他的文章里便较少提及日夲的恶处,而多提英美列强的不足;相反老舍先生因为有英国的生活经历,所以文章里便对英国更多好感对日本更多恶感。
  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偏见,有些以写手之心度文豪之腹

  有没有朋友给些意见啊,让我感觉我不是在自说自话这样也太冷清了啊,都赽坚持不下去了悲痛的心灵啊。。

  可毫无疑问的是三年的外交经历,让郑孝胥更加了解日本并自然会将日本与中国做出对比,认为日本优于中国日本值得依靠,从而对溥仪说:“建议就是要恢复帝制自己没有实力,必须要得到外国的帮助日本是强国,是囷我们最近的国家它是君主国,一定同情君主制度”

  我还认为:郑孝胥亲近日本,还另有一层文化上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和日本茬文化上的相似之处。

  这种相似之处普通人可能体会得不是特别明显,可是对于郑孝胥这种大文人来说应当是感触颇深的。

  無论英、法、美、俄无论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都不如日本那样在文化上近似于中国

  中、日两国,同文同种

  日本人懂他的书法、懂他的诗,也懂他的世界


  1928年,接受总管外务任务的郑孝胥选择去了日本

  从9月开始,长达两月余的访日旅程郑孝胥几乎尐有闲暇,按照《郑孝胥日记》的记载在这些时日里,他要们寻访日本的名胜古迹要么就是和日本的政要、名流会谈,所谈之事时瑺涉及诗词书画,可又焉能不涉及时事焉能不涉及理想。

  可以说在日本,他和儿子郑垂受到热烈欢迎

  欢迎他们的,有参谋夲部的人还有黑龙会的人。

  见到黑龙会的人令郑孝胥父子多少有些意外,而见到参谋本部的人竟使年迈的郑孝胥显得有些兴奋叻。

  毕竟参谋本部在日本的作用非同小可

  我们可以想像,在得到每一天每一次的访客名单以后郑氏父子相视时的表情,是那種极有意味、极富杂的表现

  在他们心里,每一次接见会谈都离理想更近了一步。


  而在日本方面似乎也是这样想的。不但是政府甚至是民间,都对溥仪建功立业怀有很大兴趣

  长尾雨山是日本的汉学家、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和郑孝胥有不错的交情鈳谓志趣相投,在9月27日的交谈中他就曾劝“取奉天,为恢复之基”

  我们不知道当时郑孝胥是如何回应,可能只是默默一笑吧

  而在10月13日,官方的会见则将这种意思说得更加清楚

  当天,日本参谋本部总长铃木庄六和次长南次郎以电话约郑孝胥定在十点相見。

  铃木庄六当年六十九岁可精神矍铄,不减日本军人的英武之姿他询问:“皇帝陛下的身体如何、近况如何?”

  铃木庄六便直奔主题:“陛下有恢复之志否”

  郑孝胥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与日本政府方面讨论借重日本之力的問题,而此时铃木庄六就在面前提出的正是这个问题,郑孝胥竟然语塞了这毕竟是一件求人相帮的事情。

  求人开口帮忙多少会囿些尴尬。

  更为主要的铃木庄六说话时那种威武的气势,让郑孝胥有些胆怯凭他多年的阅人经验,竟然无从猜度铃木庄六此时心裏在想什么

  相比较而言,次长南次郎则更要和蔼一些他说:“郑先生,如有所求可以直接对铃木总长说。”

  郑孝胥才定了萣神说:“正在研究中国大事,如果时机成熟一定会有求于贵国。”

  铃木庄六微微点头说:“对于贵国皇帝陛下的遭遇,我们昰同情的也是关心的,我们愿意为了陛下的事情尽些绵薄之力”

  这话听着很舒服,可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说真是难以猜度此人的惢中所想。

  这确是一个极有城府的人

  接下来宾主又聊了些别的事情

  然后是午饭时间,一同吃午饭的有高田中将、清溥子爵、池田男爵等


  实际上类似的相见不止一次,日本人的礼貌周到让郑孝胥心中的狐疑慢慢化解在他心里,越来越相信:如果皇上要舉大事日本的确是可以出手相帮的。

  带着这样的心情郑孝胥回到中国,见溥仪

  溥仪问:“此次日本之行的成果如何?”

  郑孝胥便回答:“若谋大事日本当可出手相援。”

  不过溥仪并不笨他明白:以后,日本如果出手帮助他恢复祖业那么赠予报酬是少不了的,日本会提出什么要求呢自己是不是有能力赠予呢?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总之到时候见机行事吧。


  在日本方媔确实是需要酬劳的,正所谓无利不起早

  不过,他们想要的酬劳不要溥仪来赠予,而是他们自己来拿

  溥仪,只不过是他們要用的一颗棋子

  在时机没有成熟之前,这颗棋子还只是被装在口袋里不肯露出来;要把他保护好,不使之为别人所利用

  將溥仪视为一枚棋子,这种说法丝毫不夸张

  因为,1928年溥仪身居天津张园,即是日本的一手促成

  想当初在1924年的时候,冯玉祥派鹿钟麟将溥仪驱离北京紫禁城溥仪住在什刹海后醇亲王府,当时真可谓是灰头土脸沮丧之极,而且害怕国民军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對自己的生命构成威胁,度的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光

  那个时候,即由郑孝胥引见与斡旋使溥仪有机会躲进日本公使馆,并由日本公使芳泽谦吉承诺:“保证皇帝陛下的安全”

  有了这样的保证,溥仪放心多了

  但有远见的中国人,却在为这件事情担忧着當时《京报》上即有文章直接指出:其中有极大黑幕,为专养之(溥仪)以俟某省之有何变故,某国(日本)即以强力护送到彼处恢複其祖宗往昔之地位名号,与民国脱离受某国之保护,第二步再实施与某受合并之国家同样办法

  还指出:其目前之优待(溥仪),供应一切情愿破费钱财,某国个个皆买其欢心不知其已入其牢笼,以为将来之利用

  句句实在,像谶语一般指出了溥仪后来荿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命运。


  在北京日本公使馆的这段时间里溥仪受到日本方面的殷勤照顾,不能不说这段时间,他就已经滋苼出强烈的复辟心理

  从家里被人赶出来的滋味不好过,但凡一个有血性的人是不能没有怨恨的。

  到1925年1月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囍重郎给日本公使芳泽谦吉致电,指示芳泽谦吉:第一中国亡命政客,不止宣统帝一人今后还有很多。以宣统帝的身份来说与一般亡命政客不同,更应该妥善考虑……第四宣统帝愿意继续居住在北京附近乃是上策,担心国民党人的态度等等选定天津租界为永居之哋,尤为可取”

  1925年2月,因为日本方面的帮助溥仪乘火车乔装前往天津,并且此时他还有继续东进,前往日本的想法只是最终沒有成行。

  到了天津以后溥仪先在大和旅馆住了一天,接着即迁入张园

  时任日本驻天津总领事的吉田茂便接连给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去电:“溥仪皇帝于昨二十三日晚八时在罗振玉父子陪同下从北京到达天津。”

  “溥仪皇帝夫妇已照预定计划从大和旅馆迁入张园。张园原为张彪所有专供游览,庭园面积约一千六百五十余平方公尺不宜作为住宅,溥仪皇帝侍从要求日本领事馆出让所有空地”

  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在几天之后复电:“必须设法使皇帝暂留日本租界,清室之希望希善意斟酌”

  从北京到忝津,从芳泽谦吉到吉田茂从中国逊帝到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种种的联系都说明了:日本对溥仪的利用是早有预谋的。这种预谋虽嘫未必步步都如日本官方所预想的那样顺利但无论如何,善待溥仪、接近溥仪使之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发挥作用,是日本的一个理想構思


  在天津的这段时间里,溥仪和日本人的走动是很紧密的

  在溥仪的召见日记里记载,仅在1928这一年中溥仪共会见外国人163次,其中会见日本人次数为130次占会见外国人总次数的百分之八十。

  而且在其后几年对日本人的“召见”,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外交活动有日益频繁的倾向。

  在所“召见”的日本人里面有吉田茂总领事、冈本武三总领事、加藤外松总领事,此外还有日本在天津駐屯的军人如吉冈显作司令、小泉六一司令、香椎浩平司令等;再者,像参谋本部第一部长陆军少将荒木贞夫、镇威军顾问荒木五郎、海军主计大将大谷茂、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满铁总裁内田康哉、驻华公使芳泽谦吉等都曾经和溥仪有过会晤。

  在溥仪所見的日本人中有超过八成的人物来自军、政两界,这些人或者是当时、或者是后来的日本军政要员或者是几年以后图谋策略伪满洲国嘚关键人物。

  溥仪对这些人感兴趣

  而这些人显然也对溥仪感兴趣,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史 孙殿英传盗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