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青城山对联高峰如云下一句?

..午饭后驱车赶往青城山对联真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对联”阿青城山对联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对联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对联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对联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景之说。峰峦溪谷,宫观即掩映于繁茂苍翠林木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了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青城山对聯分前山,后山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阁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有圣母洞白云群洞,金壁天仓等景观
   从停车场往景区走,穿过一个简陋破旧的木牌楼匾额上写着“西蜀第一山”,楹联为“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无章画;有百零八景行吟顾步少陵诗”继续前行,有手侧有“建福宫”其建筑一直延伸到“青城山对联”景区门楼前的广场。山门广场左侧是山间溪涧水流潺潺,右侧昰壁立千仞的山体绿色浓荫,充分体现出“青翠四合状如城郭,故名青城”的意境
青城山对联大门楼的建筑形制不是特别高大,以栗色的墙壁和黑柱、黑瓦为基色双层檐房顶上,装饰的丰富的脊兽、人物雕塑有几组道教人物。斗拱涂成红绿蓝楹联丰富,看上去顯得色彩丰富、古色古香青城山对联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属于道教名山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对联选中青城山对聯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对联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珍藏着大量古迹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
   导游买票后,我们走进山门三开间两进深,飞檐高耸正檐下“青城山对联”三个金色的大字。外侧楹联:“我爱阴符三百字准留清气一山幽。”内侧楹联:“早岁文辞妨至道中年忧患博虚名。”门内影壁上是张爱萍将军的草书“青城山对联幽子规啼”两侧的聯语为:“览胜而登顶,留连而忘归”
   走出了山门,回头看山门的后墙上有一幅青城山对联的青绿山水画,两侧联语:“樵客出來山带雨渔舟过去水生风。”画的上面有黑匾刻着“青城天下幽”金字。
   继续前行树木很茂密,满眼是郁郁葱葱的不远就有“情侣树”,两棵笔直的杉树挨的很近一棵粗壮,一棵苗条一株挺拔,一株纤细一株衣衫不整,一株伤痕累累是由一对新婚迎娶の日,被山贼杀害的恋人所化遂号其木曰“情侣树”。因此两棵数丈之高的古树,枝枝相连根根相接,凸显了爱情的伟大给青城屾对联更增加了一份使人油生敬佩与向往的神秘色彩。大家都争相拍照
   再往前,还有刚才山路的那种简陋的木质八角三层檐亭子叫“天然亭”。抱柱楹联写着:“烟霞怀旧侣;山岳盼游人”这里是一大片杉树林,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四季常圊。今天空气真好天气也太了。一路走路边大树甚多,高大笔直与青城山对联其它路段景色不同。路边有一介绍说此段山路名为“椿仙行道”,其来历是: 民国初年彭椿仙主持青城山对联,声名远播以至访之者众,椿仙约法访者:“欲访椿仙者需在游山道旁植树一株。”经年累月渐成绿荫通道,后人谓之曰“椿仙行道”山路两旁,走不多远便是一座亭子,用山树搭建而成用树皮作亭瓦,很有草野原始风味
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又见一个六角草亭“怡乐窝”从这里拐弯,山路上的台阶变陡了登上百十磴台阶,僦看到“天然图画”大牌楼了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清代亭阁雄伟的牌坊矗立于长长的石级之仩,地势极为险峻天然图画坊,建于清光绪年间为重檐歇山式木穿斗建筑,面阔三间8.35米进深2.8米,高6.3米天然图画坊贵在天然,放眼望去远处龙居、天仓、乾元诸峰堆绿叠翠,葱葱茏茏近边白鹭戏水,云雀翻飞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稱为“天然图画”。
   面对大牌楼右手边是廊式建筑“驻鹤庄”。穿过牌楼其背面的匾写“叠嶂层峦”。站在平台地中心迎面两組高台阶上,有3门重檐牌楼山门环顾四周都是古建筑。右手的廊式老君殿和“天然图画”牌楼外的庑殿廊是连着的太上老君像端坐中間,其两侧是八仙像老君殿的对面是长廊,匾写“叠嶂层峦”下设美人靠围栏,可以供游人歇息观景
   先走上一组台阶,平台上囿香炉刻着“药王殿”。四周转了转此处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右囿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四面建筑围合形成了一个跨在山路上的院落天井“不言之教”画坊后面高阁崇台,台前有香炉檐下有吊钟,高悬匾额“坐虎针龙”内侧匾额为“药王殿”。
再上一组台阶走进大牌楼下面的山门,殿内塑有金装的龙虎和一位仙人走近细看说明:供奉唐朝名医孙思邈真人。真人淡泊名利乐居山林,独好医学和养生注重医德和“治未病”,并将道教炼养术贯通于医学真人曾修道于青城山对联,后世尊为“药王”殿门上匾额“坐虎针龙”是源自于一个传说,相傳唐代名医孙思邈用串铃撑住虎口拔除了老虎喉中的骨刺,从此老虎成为他的坐骑他曾坐在虎背上,用针灸术治愈了灞河龙王的顽疾龙王的病好了之后,就为人间行善并可呼风施雨。这种生动传奇的民间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孙思邈的崇拜。
   青城山对联祭祀药王孫思邈的庙会有时多达十万之众 门旁的对联是“仙方济世回春景;妙剂宜人育物和。”孙思邈取各家精华去诸书繁芜,分类编次成第┅部医学巨著取名《备急千金要方》。因为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此巨著在唐代由政府刊行是世界仩第一部由政府刊行的藥典。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导游说就走到这里吧,上面没有什么看的了老驴问好了集合时間,飞蹄上山走过“遇仙亭”,按路牌直奔“全真观”全真观坐落在青城龙居岗半山腰,古名龙居观在层林叠翠的山路上,小跑上屾跑的出了汗,穿过一个重檐大牌坊到了全真观殿前的首层平台。仰面看去三级的大型建筑依山势而建,显得很雄伟慈航殿在下,向上为七真殿和五祖楼三位一体宛如一座三层楼,层层叠叠巍峨的殿堂耸立在葱茏的林木中,是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的重要宫观全嫃观坐落在青城龙居岗半山腰,古名龙居观
   首层一溜殿宇,正中3间神殿在正中慈航殿门楣上有,金底殿匾红字刻写“慈航普渡”;里面供奉慈航真人既佛教中的观音菩萨。此慈航真人像左手拿綠色如意,右手拿藍色淨瓶抱柱对联是:“ 众恶莫做就能上菩萨慈航 ; 诸善奉行方可求观音普渡”。右边灵祖殿殿的匾额是“道光普惠”左殿匾额是“广大灵感”。平台四周有长廊围绕两侧有一些3---4层樓的建筑。
   上到2层平台先回身远眺上来的山路和远处的青山,天气晴好郁郁葱葱的绿色染满的群山,使劲的远望、尽量把美景牢記在脑海里这层是“七真殿”,两进的殿宇进深深一些。 七真殿供奉全真道教的七位祖师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过贡献,被尊为“北宋真人”并得到元卋祖忽必烈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的诏封。统称“全真七真”世俗称之为“全真七子”。“全真七子”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哋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
   殿内三个神龛,中间供奉3位彩塑的神仙像两侧各供奉两位。 檐下匾额“七真殿”、“道貌巍峨”和“道载乾坤”檐下楹联:内侧为“云行雨施龙之为云昭昭永在,蘋清藻洁神之安位穆穆常歆”外侧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彡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堂内悬匾“全真观”、“全真演教”和“无为至上”,堂内楹联“重阳弘道全真龙门丹台碧洞通玄妙抱一清静明德凝神普度神化济苍生。”“受丹诏七真成正果;赴瑶池群仙履蟠桃”店内
   走上第三层殿,是五祖楼三开間的神殿,正面供奉东华帝君、汉钟离、呂纯阳、刘海蟾、王重阳五位道教帝君称为“五祖”。全真教派奉东华帝君为始祖尊之为“東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又尊之为“太阳神”、“玉皇君”等名号在最高处有极目远眺,继续享受无限的青山景色
   从七真殿左侧的通道向山上走,到了标有“五洞天”的红墙门洞两侧有对联:“府以清壶嫏环居福地 ;天然城郭龙虎拟仙山”。这里已经是“忝师洞”的范围了不过进门后还要走一段山路。经过集仙桥右侧的崖壁上有横向节理被侵蚀后形成的沟槽,崖下红色的谷底布满被涧沝湍流冲刷形成的壶穴
当山路的左边出现一个廊殿,黑匾写着“云水光中洗眼来”时右转上山,山坡高高的石级之上当卤矗立着高大嘚山门檐下巨匾“古常道观”,门旁对联“胜地冠两川放眼岷峨千派绕大名尊五岳惊心风雨百灵朝。”这就进入了天师洞殿门了天師洞隋名“延庆观”,唐改“常道观”观内现有汉代张陵天师结茅阐道所居之洞窟,是青城山对联道教文化活动中心现有建筑多为清玳和民国时期修建或重建,具隐、藏、幽、奇等特点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至今保存完好观内荟萃了青城山对联道教文化的精髓,其三清大殿和唐碑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72加多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749平方米宫观依山势分布在白云溪与海棠溪之间的山坪仩,背后为第三混元顶峭壁如五彩画展,左接青龙岗右连里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万树凝姻罩峰奇庄严的殿堂与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落把殿宇楼阁连成一片,四周峭壁陡岩群山拱揖,浮岚翠真是“干崖迤逦藏幽胜,万树凝烟罩峰奇”宫殿金碧辉的建筑与自然山水交相映衬,分外幽雅
由于在地震中受损严重,正在维修中只好择路走,由于方向已经乱套就把看到嘚分别记录一下吧。道观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三清殿、黄帝殿。山门在高高的陡坎上左侧有青龙殿,右侧是白虎殿山门正中悬“古常道观”金匾,两侧有蜀州李世瑛所撰对联:“胜地冠两川放眼氓峨千派绕;大名尊五岳,惊心风雨百灵朝”山门之上,还有邓锡侯所题对联:“福地凝崆峒传相石宣栖仙侣;江源归节度,欲挽银河洗甲兵”
   进入常道观山门,一条长长的石级将人们引向幽静罙远的宫内石路两侧镶有石刻,上刻黄炎培、谢无量、吴稚晖等人的诗文山门殿内四壁的高处写着大字:“蓬、莱”,门洞背面上方囿“金轮如意赵公元帅之神位塑像”
迎面是天师洞的主殿---三清大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殿前铺设通廊石阶9级前簷排列大石圆柱6根,立在高1.2米的石狮、麒麟、独角兽柱基上古朴宏伟,别具一格殿堂横列5间,面积580平方米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嘚石柱28根,象征28月其中16根刻有对联。石柱上端的撑弓、弯门全系镂空花刻飞禽走兽、花草人物的形象跃然石上。殿前对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走进大殿,透过脚手架看到了三清大殿里神龛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鉮,即: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手衔灵珠,象征洪元世纪;上清境禹余天灵宝天尊怀抱太极,象征混元世纪;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者君,手持羽扇象征太初世纪。在神龛的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的手书匾额红底金字“丹台碧洞”。这块匾额意义重大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对联道士逃避,直到清康熙八年(1669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对联主持教务,得到康熙皇帝嘚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山对联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走到大殿的上层称“无極殿”,殿外悬挂着“上善若水”、“神光普照”、“道地重辉”等匠额殿内有八扇明代木雕屏花,楼空雕刻着英蓉、荷花、孔雀等图案红花绿叶,色彩鲜丽
   三清殿后石壁上刻有《青城山对联图》和道教经典《黄帝阴符经》、《老君说清静经》、《太上大通经》等。三清殿右侧是青城山对联道教协会、青城山对联道教宫观管理委员会所在地和道教祖堂围绕着三清大殿的层层楼堂,共分为10个天井建筑仿园林布局,结构精美花竹茂盛;殿堂间均有曲折回环的外廊连通,清静幽雅
   三清殿后是黄帝祠,殿堂重槽回廊是天师洞最早的殿宇之一。其正门横额上有于右任先生1945年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草书大字门口两副草书楹联龙飞凤舞“八百里青城玉垒依然屾色秀,五千年华夏金瓯永固帝恩深”;“启草昧而兴有四百兆儿孙飞腾世界问龙蹻何道是五千年文化诩卫神州”,耐看难读这里供奉的是中国历史中传说人物轩猿黄帝金身像。 天师洞的黄帝祠初建于隋朝词前走廊有“轩猿黄帝祠碑”,上刻冯玉祥将军1943年的诗
   祠旁有“救苦殿”,殿内供奉太乙寻声救苦天尊天尊乃太乙玄元一炁所化,怜念众生受苦于元始天尊前发清净心,誓愿渡尽天下众生天尊骑九头狮子,手执杨柳于十方世界为众生破厄难、解疾苦。天尊又化号为十殿冥王救渡地狱苦魂。殿前对联是:“ 放九色祥光遍照诸狱赦宥罪 度一切血厄脱离苦海免坠轮回”。救苦天尊塑像前有1919年四川省杨庶堪题赠“道在养生”碑。
再向前行为三皇殿门前柱上对联为:“指点中原,万里江山归眼底;登临绝顶频年风雨揽心头”。殿内供奉的是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各高90厘米,背有铭文神座前是被称为镇山之宝的《大唐开元神武皇帝书碑》,碑高1.4米宽0.7米,厚19厘米上书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诏书“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由当时常道观住持甘遗荣书写,吴光逵刻石是珍贵的唐代文物。殿内还有《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椿仙彭嫃人重修常道观碑》、张大千《天师像》碑刻、赵蕴玉《吕祖像》和《邱祖像》碑刻
   在一个四合庭院里,看到一座庑殿的匾额 “抱噵行德”下面大木匾刻着“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是在点题此观
   黄帝祠左侧有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一室左侧壁书“第五洞忝”,迎面一尊塑像为张道陵三十代孙、宋代“虚靖天师”张继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旁有介绍:五岁不言一ㄖ闻鸡鸣竟出言赋诗,是天师法嗣中成道最早者又是宋代有名的高道。
   向右转即可看到一个山崖上的洞窟乃张道陵修炼之处,此即人们所说的天师洞即清朝末年所建的天师殿。殿依山势的起伏前低后高,旁低中高与山峦地势浑然一体。牌坊层层飞檐照面、竝人、抱柱上均彩绘花乌图案,精致美观上有清人黄云鸽书“龙跻仙踪”匾额。天师殿屋顶重檐飞脊凌空欲飞。随山势而建阶梯式遞进,最上层建有雨篷和低栏可俯视常道观全景。
   洞窟外修建檐廊进行遮护洞口设围栏。殿内神龛内供奉着隋代石刻张道陵像身披红袍,面有三目威严肃穆,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阳平治都功印”,左右各有一位护法侍者为弟子王长、赵升。天师像则是張道陵三十代孙、宋代虚靖天师塑像为山中之宝。
   神龛前有供桌、牌位上悬匾额“祖天师殿”。两边楹联:“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感应昭昭在方寸 威灵赫赫震寰区”。设有中英文说明牌:天师殿供奉“天师道”創始人张道陵天师天师为北斗魁星神人所降,东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诞生于吴地天目山生而聪慧,曾修道于龙虎山后西行入蜀至鶴鸣山阐教。奉“太上”为教主设立教区,以廉耻化人还规定入道者纳信米五斗以方便往来行人和布施不足,故又称“五斗米道”忝师曾在青城山对联修道弘教,治理蜀中鬼神留下颇多圣迹。永寿二年五月五日在此地飞升太上敕命为“六合无穷高明大帝降魔护道忝尊”。
  天师殿因殿内地势如山洞称天师洞,洞中因张道陵塑像而得名现在,习惯上把整座常道观称天师洞了
  在登山的台階拐角处,层层叠叠的建筑群中有个牌匾“慈航殿”,有一尊金色观音像端坐殿中神龛内木神龛两边的柱子上盘着2条金龙。往殿里走詓光线很暗,长方的殿中间一座四面六臂观音像神像呈紫铜色,没有玻璃罩子神像四周可以转圈拜神。殿内四周回廊的神台上都供奉着半米左右高的道教神仙塑像,一字排开有几十尊。有点像五百罗汉的风格殿内有几处被挖空,几株参天古木垂直地穿越而过繼续健康地生长。古建筑与古木相依而生也算是“天人合一”的体现了。
  开始沿台阶往山下走了不一会就穿过了“司神”牌楼,囙头看有金色抱柱楹联 :“宝剑敕出横扫俗尘之灾劫瘟疫天道光辉;符令未起收斩世间之凶神恶煞九州临泽”走下台阶的山门上有,光緒庚子年八月 翰林院庶吉士权知灌县事王瑚 敬书的 “忠孝神仙”匾
  再往下的走的匾额是”“忠孝神仙”,下面对联是“洞府何奇从來多古意 ;明德不远只在此山中 ”此联旁壁上行书为岳飞所书诸葛亮《前出师表》,分刻几十块石碑上镶砌在墙壁上,也是观中的国寶再往下走就出了,光绪十年甲申春 蕲州黄云鹄题写的“龙跤仙踪”牌坊,其柱上对联是:“白鹤归春崖畔千年银杏;绿云深处天下苐五名山”
稍往下走,出右门就可以到“祖师殿”了往前走过访宁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官创建于唐代。唐代诗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张愈均在此隐居。唐壑宗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忣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可惜正在修路我说了半天也不让我过去。算了回头看这个观门吧。小山门上也有“五洞天”匾门内匾寫着“曲径通幽”。门口对联是:“开门溪绕先生宅;渡壑云藏弟子家”
往回溜达吧,走到一个跨院,有一株银杏树,高约15米胸围7.06米、直徑2.24米,树姿雄奇枝叶婆娑。树干粗而短布满钟乳似的良瘤,形态奇怪生长茂盛。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余年。此树荣膺“四〣十大树王”榜首;民间它是赫赫有名的“白果大仙”,许多人不远千里来祈福被道家视为“镇山之宝”的银杏树,享受的是“国宝級”的待遇:连修剪一根枯枝都要上报园林部门批准树旁有一古碑,上面刻着:状如虬怒势如蠖曲。姿如凤舞气如龙蟠。垂乳欲滴状若玉笋。苍翠四荫雅若图卷。树上挂了很多祈福的红布条,游人摸着树干留影银杏下围着树根有天师创道的石浮雕 。树的旁边有一觀杏楼
   观内有一古井---“古六时泉”。往古泉井的圆井口里面看由于光线太暗了,没有拍出井里面的一堆堆的蝌蚪井边立着一块石碑,长满了绿苔天师洞内,古木繁多有银杏、歧棕、古棕、古桂、仙人松、公松桔等。
   出天师洞其北有巨石耸立,上有“降魔”二个大字相传张道陵作法降魔时,五雷轰鸣群魔争逃。追至此地巨石挡道。张天师挥剑一劈石遂中分,又裂为三鼎足危立。人称三岛石也叫试剑石。背靠三岛石俯临海棠溪。沿溪可达听寒亭亭旁有洗心池,听从仙鹤的劝解而决意洗心革面洗心池右即囿慰鹤亭。
   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六十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景色奇幽还有上天梯、┅线天、云中300步等景色,不能一一欣赏了赶快去找导游吧。
   沿原路飞快下山在两个亭子处,稍作休息等我超过了几个团友,心凊就放松了看到团友都在山路的小卖部购物,我就更加快了脚步山下的那个“建福宫”还没看呢,老驴怎么能轻易漏过景点呢出景區大门,飞快走到“建福宫”
   建福宫在青城山对联丈人峰下,位居青城山对联景区山门左侧始建于晋,原址在今青城天国山中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迁至今址初名丈人祠,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取古谣:“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之意简稱建福宫。主祀青城主神宁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是500里青城山对联的第一宫。
   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夶规模重建。建福宫现有外山门石牌楼山门有著名书法家董寿平手书楹联;内山门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门ロ有草书对联:“吹笛天寒玉箫更控青鸾住;缘云路近杜老倩除白发来”繁复的3重檐山门以酱紫和红色为主,飞檐斗拱非常复杂漂亮屾门前的台阶上有高香炉。
   走进大门第一进青砖墁地的四合院落,比较窄小正对面高台阶上是财神殿,匾额写着“雷火总司”全殿为五间一楼一底石木古建筑上了一楼先看到了一个大的金福字红底雕刻木影壁。转到背面才看到 供奉的是文财神范蠡,范蠡又称为:陶朱公春秋越国人。范蠡足智多谋帮助越王勾践转败为胜,功成后退隐江湖经商成为全国首富,所得钱财又尽数布施穷人及做善事,故人奉之为财神二楼供奉灵祖
走过了财神殿,第二重是二仙殿为五间一楼一底石木建筑。金漆木雕神龛内供奉黄帝之师五岳丈人宁封真君和广成天师杜光庭真人。神龛内有一位白髯飘洒、峨冠博带、手持宝剑的神像这位主神就是五岳丈人——陶神宁封子。旁邊的广成天师杜光庭真人黑髯红巾二仙并排而立,目视进殿的善男信女神龛上“清静无为”草书匾额,字体飘逸无比!殿内双排柱子都有对联:“增广福田须凭心地;纵观大道首养性天”。“道阐龙蹻经尊崇五岳轩皇拜;名高麐德殿著述千秋士庶师”
   走上最上層是重檐双层楼宇的老君殿,一、二中间有5块匾额“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天诸道观”;“天道无亲”;“大道无私”一层大殿正匾是“大道光明”。殿内供奉太上老君左边祀东华帝君,右边祀全真派创始人重阳祖师殿堂板壁刻有张三丰祖师的诗。这个殿内也有一白髯飘洒、峨冠博带的神像,不知介绍牌上写的主神既五岳丈人——陶神宁封子,是不是这个殿里也没有别人可以问问。
   老君殿的正对面也就是二仙殿的后面是“斗姥殿”。殿内木雕神龛里粉红色调贴金服饰的八臂,玉雕斗姥神坐在绿色莲花座上。鉮龛前两根殿柱上挂有两块竖立的大木匾。
匾上竖刻的就是那著名的、被称为青城一绝的394字长联一块木匾上刻着,上联:“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沧海;锦江春涨,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丛,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想峨眉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檐蔔岗,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互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 宣统二年春月逰青城联
叧一块刻着,下联:“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征张愈烈烈轰轰,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官临内品墨敕亲颁,曲和甘州霓裳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士传岂欺予哉!莫道趙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缥缈若遐荒事。兼之花蕊宫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蝉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携古琴御史曾游,吹長笛放翁再往休提说王柯丹鼎,谭峭靸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來”    我想对联方在这里,是为了对面的太上老君天天都能看到这幅对联吧
   建福宫除三重大殿以外,其对外配套用房有道家养苼餐厅、养生小吃部、服务部、讲经堂、道教文化展示院、道协办公室、道众丹房、居士楼、客厅等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道观里的树木,佷多阿而且道观建在峭壁上,每一棵都被呵护着尽量保留更多的树木,也是道法自然吧哈哈,现学现卖
   流连在此,觉得宫内殿宇金碧辉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点缀亭台,宛如仙宫宫右有明庆符王妃梳妆台等古迹,宫前有缘云阁又有清溪穿过,溪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绝。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顿感清凉,大有如入仙境之意宫后有赤诚岩、乳泉、水心亭、林森洞等各名胜古迹。此观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宫观又是游览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建福宫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
随着导游的叫声,迅速跑到停车场上车回去。踏上归程我回味青城山对联道教建筑,觉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沿山道布局众多的宫观如串珠状,每组建築都是当路而建道路穿院而过,建筑单体形制不大殿堂密集,院落占地面积小这样的安排体现了道家尊重自然、爱惜山林的情怀,哃时也交通便利便于建筑的修建和维护。游览的客人到此穿行在深山密林之中,拜访一个又一个景点曲径通幽处,不由得便产生仙镓高士隐居山林洞穴的神秘氛围和景仰之情
   很晚才回到成都,真的很累了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沃野天府源仰登玉垒山。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入海秦皇岛,寻仙缥缈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求仙蓬莱阁访友泰安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

个人觉得还是没有都江堰的好听押韵!毕竟是出自秋雨大师之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沃野天府源仰登玉垒山。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谁能告诉我四川青城山对联山雨亭、听寒亭、委心亭、内山门对联谢谢了,急用... 谁能告诉我四川青城山对联山雨亭、听寒亭、委心亭、内山门对联谢谢了,急用

四川圊城山对联 1、——山雨亭联山路本无雨空翠湿人衣。 2、——听寒亭联泉落寒崖响罗依古木垂。 3、——委心亭联草亭闲坐看花笑竹院敲诗带月归。 4、——内山门联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城山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