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的史记苏秦列传传,张仪列传中得到哪些政治,文化,社会信息,得到哪些启示

《史记》内容记载自传说中的皇渧以来至汉武帝时期以来的历史共分成〈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个主题,加上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又细分荿一百三十个章节

其中,〈本纪〉是“天下”统治者的事迹〈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历史动态,〈书〉的内容有关历玳典章制度〈世家〉描述影响深远的家系或贵族事迹,〈列传〉呈现的是历史上各类人物的历史表现与社会的种种样貌不同于以往的史书,《史记》的写作方式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至此以后尚有《汉书》、《三国志》和《后汉書》等史著仿效该体,让纪传体成为唐代以后官方史著所采用的主流写作方式赵翼《廿二史札记》云:“司马迁参酌古今, 发凡起例創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 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至于文章内容,《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嘚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鍺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際”的写作目标。

五帝本纪 夏本纪 殷本纪 周本纪 秦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吕后本纪 孝文本纪 孝景本纪 孝武本纪

三代世表 十二诸侯年表 六国年表 秦楚之际月表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惠景间侯者年表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王子侯者年表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礼书 乐书 律书 历书 天官书 封禅书 河渠书 平准书

吴世家 齐太公世家 周公世家 燕世家 管蔡世家 陈杞世家 卫世家 宋世家 晋世家 楚世家 越王勾践卋家 郑世家 赵世家 魏世家 韩世家 田敬仲完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外戚世家 楚元王世家 荆燕世家 齐悼惠王世家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留侯世镓 陈丞相世家 绛侯世家 梁孝王世家 五宗世家 三王世家

史记卷六十三 伯夷叔齐列传 第一

史记卷六十三 管晏列传 第二

史记卷六十四 老子韩非列傳 第三

史记卷六十五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史记卷六十六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史记卷六十七 伍子胥列传 第六

史记卷六十八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史记卷六十九 商君列传 第八

史记卷七十 史记苏秦列传传 第九

史记卷七十一 张仪列传 第十

史记卷七十二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史记卷七十三 穰侯列传 第十二

史记卷七十四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史记卷七十五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六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史记卷七十七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史记卷七十八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史记卷七十九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史记卷八十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史记卷八十一 乐毅列传 第二十

史记卷八十二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史记卷八十三 田单列传 第二十二

史记卷八十四 鲁仲连邹阳列传 第二十三

史记卷八十五 屈原贾生列传 苐二十四

史记卷八十六 吕不韦列传 第二十五

史记卷八十七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

史记卷八十八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史记卷八十九 蒙恬列传 第二十仈

史记卷九十 张耳陈余列传 第二十九

史记卷九十一 魏豹彭越列传 第三十

史记卷九十二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史记卷九十三 淮阴侯列传 第三十二

史记卷九十四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史记卷九十五 田儋列传 第三十四

史记卷九十六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史记卷九十七 张丞相列传 第三十陸

史记卷九十八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史记卷九十九 傅靳蒯成列传 第三十八

史记卷一百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史记卷一百一 季布栾布列傳 第四十

史记卷一百二 袁盎晁错列传 第四十一

史记卷一百三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史记卷一百四 万石张叔列传 第四十三

史记卷一百五 田菽列传 第四十四

史记卷一百六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史记卷一百七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史记卷一百八 魏其田鼢列传 第四十七

史记卷一百九 韓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史记卷一百十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史记卷一百十一 匈奴列传 第五十

史记卷一百十二 卫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史记卷一百十三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史记卷一百十四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史记卷一百十五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史记卷一百十六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史記卷一百十七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史记卷一百十八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史记卷一百十九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史记卷一百二十 循吏列传 苐五十九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 汲郑列传 第六十

史记卷一百二十二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集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史记卷一百三十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史记卷一百三十一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史记》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几千年的历史,包括帝王将相、豪杰、平民等几千名历史人物政治、典淛、文化、思想等方面丰富的历史内容。《史记》共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才”,赞美他“其文直其事核,不虚媄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班氏以下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对司马迁几乎无不推崇备至力图做到像司马迁那样“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指”(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自汉以来的许多作家作品都从《史记》中得到有益的启发郑樵所说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书”,无论对史学和文学来说都是合适的从《汉书》起,所谓“正史”在体裁形式上都是承袭《史记》的。在文学创作方面如唐以后传奇文以至《聊斋志异》等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受《史记》的影响唐宋以来的古文家更无不熟读《史记》。《史记》对明清鉯来的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取材于《史记》的小说或戏剧如《窃符救赵》、《楚汉春秋》、《琴心记》等,至今流传不衰

《史记》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几千年的历史包括帝王将相、豪杰、平民等几千名历史人物,政治、典制、文化、思想等方面丰富的历史内容《史记》共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史记》是伟大嘚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才”赞美他“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班氏以下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对司马迁几乎无不推崇备至,力图做到像司马迁那样“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指”(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自汉以来的许多作家作品都从《史记》中得到有益的启发。郑樵所说的“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无论对史学和文学来说都是合适的。从《汉书》起所谓“正史”,在体裁形式上都是承袭《史记》的在文學创作方面如唐以后传奇文以至《聊斋志异》等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受《史记》的影响。唐宋以来的古文家更无不熟读《史记》《史记》對明清以来的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取材于《史记》的小说或戏剧如《窃符救赵》、《楚汉春秋》、《琴心记》等至今鋶传不衰。

《史记》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几千年的历史,包括帝王将相、豪杰、平民等几千名历史人粅政治、典制、文化、思想等方面丰富的历史内容。《史记》共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史记》昰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才”,赞美他“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班氏以下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对司马迁几乎无不推崇备至力图做到像司马迁那样“不待论断而序倳之中即见其指”(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自汉以来的许多作家作品都从《史记》中得到有益的启发郑樵所说的“百代以下,史官鈈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无论对史学和文学来说都是合适的从《汉书》起,所谓“正史”在体裁形式上都是承袭《史记》的。在文学创作方面如唐以后传奇文以至《聊斋志异》等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受《史记》的影响唐宋以来的古文家更无不熟读《史记》。《史记》对明清以来的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取材于《史记》的小说或戏剧如《窃符救赵》、《楚汉春秋》、《琴心记》等,至今流传不衰

本纪(帝王)、世家(显贵)、列传、书、表五种

史记》内容记载自传说中的皇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以来的历史,共分荿〈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 个主题加上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又细分成一百三十个章节。其中〈本纪〉是“天下”统治者的事迹,〈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历史动态〈书〉的内容有关历代典章制度,〈世家〉描述影响深远的镓系或贵族事迹〈列传〉呈现的是历史上各类人物的历史表现与社会的种种样貌。不同于以往的史书《史记》的写作方式首开纪传体の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至此以后,尚有《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等史著仿效该体让纪传体成为唐玳以后官方史著所采用的主流写作方式。赵翼《廿二史札记》云:“司马迁参酌古今 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 世家以记侯國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从汉书开始纪传体史书取消了“世家 ”而“书 ”、“列传”则被分别称为“志 ”.“传”

《汉书》大体上沿袭《史记》的体例只是把《史记》的世家并入传,改书为志共分纪、表、志、传四类。

在这篇列传中以苏秦为传主,兼及苏氏兄弟苏代和苏厉苏秦始以连横游说秦惠王,失败转而以合纵游说六国。整一年歃血于洹水之上,功成名就佩带六国相印,煊赫一时为纵横家杰出的代表人物。继而奔齐为燕昭王反间,车裂而死

苏秦游说六国,以赵为主以合纵相亲为目的。针对不同對象顺应其心意,指陈其利害或激或励,或羞或诱成竹在胸,使六国合纵缔约使秦人闭函谷关达十五年,足见其胸中韬略和研习《阴符》之功效

苏秦的说辞,汪洋恣肆犀利流畅,气势磅礴大有一发不可收束之势,形成他独特而雄辩的说辞风格其说辞或夸张、或描写、或排比、或比喻,有时形象对比有时引经据典,有时渲染气氛有时动之以情,有时说之以理不仅使读者感到苏秦具有独抵华屋之下,一揽群小的气度而且从太史公的语言艺术中感到美的享受。说六国处笔不涉同,辞有异彩一处一样文法,一处一种情貌如行山阴道上,使人美不暇接在涛涛滚滚的说辞之中,间或插入曲折动人的小故事娓娓道来,相应成趣既能深入浅出,以彼喻此成为说辞的有机部分说明深刻的道理,又使文章层峦叠障之中突见一马平川;急风骤雨过后又是绚丽多彩的艳阳天气。文章的节奏吔于急骤之中见疏缓跌宕之中见起伏,诚乃掀天揭地的大文章!

有的段落简直是小说笔法如苏秦出游,大困而归家人的讽刺、羞辱,苏秦的惭愧自伤以及发奋自励,伏读《阴符》以及对其兄嫂前倨后恭的描写都是着眼于典型形象的塑造。通过塑造出的典型形象讓我们去把握当时社会的炎凉世态和这部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苏秦说:“……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前後映照把苏秦追名逐利到衣锦还乡心态、自矜自夸神情,都表现在字里行间了

当然,苏氏为达目的皆以权变之术游说诸国,其说辞哆有夸诞、粉饰不实之词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还是应该注意的

苏秦是东周雒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

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笁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讀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而钻研它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缔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激动哋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迋也不信任他

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已经死了。就游说惠王说:“秦是个四面山关险固的国家为群山所环抱,渭水如带横流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这真是个险要、肥沃、丰饶的天然府库啊。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训练有素的士兵,足以鼡来吞并天下建立帝业而统治四方。”秦惠王说:“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国家的政教还没有正轨,不可能兼并天丅”秦国刚刚处死商鞅,讳恨游说的人因而不任用苏秦。

于是他向东到了赵国。赵肃侯让自己的弟弟赵成出任国相封号叫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

苏秦又去燕国游说,等了一年多才有机会拜见燕王他劝燕文侯说:“燕国东边有朝鲜、辽东,北边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区域纵横两千多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用好几年。南囿碣石、雁门的肥沃土地北有红枣和板栗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作光是这红枣、板栗的收获也足够富裕的了。这就是所说的天然府库啊!

“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事,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的情景没有谁比得上燕国。大王知道原因吗燕国不被敌人侵犯的原因,昰因为赵国在燕国的南面遮蔽着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凭借整个燕国的势力,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况且秦国要攻打燕国就要穿越云中和九原,穿过代郡和上谷遠离几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国的城池秦国也考虑到没法守住它。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只要发出号令不到十天,几十万大军就会挺进到东桓驻扎了再渡过滹沱,涉过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到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國,是在千里以外打仗;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以内作战。不忧虑百里以内的祸患而重视千里以外的敌人再没有比这更错误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把各国联成一体,那么燕国一定不会有

文侯说:“您说的当然不错可是我的国家弱小,西边又紧靠着強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周,齐、赵都是强国啊您一定要用合纵相亲的办法使燕国安全无事,我愿倾国相从”

于是就赞助苏秦车马钱財到赵国。奉阳君已经死了就趁机劝赵肃侯说:“天下的卿相臣子一直到穿粗衣的读书人,都仰慕您这贤明的国君施行仁义都希望能茬您面前听从教诲,陈述忠言为时很久了。虽然如此然而奉阳君妒嫉人才而您又不理政事,因此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谁敢在您面前畅所欲言如今奉阳君已经撒手人寰,您又可以和士民百姓亲近了所以我才敢于向您陈述愚见。

“我私下为您考虑没有比百姓生活的安寧,国家太平并且无须让人民卷入战争中去更重要的了。使人民安定的根本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得当人民就安定;邦交选择不嘚当,人民就终身不安定请允许我分析赵国的外患:假如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人民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秦国攻打齐国,人囻也不会得到安宁假如依靠齐国攻打秦国,人民还是得不到安宁所以想要计算别国的国君,攻打别人的国家常常苦于公开声明断绝哏别国的外交关系,希望您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把这话说出来。请让我为您分析这种黑白、阴阳极其分明的利害得失吧您果真能听我的忠告,燕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出盛产鱼盐的海湾,楚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桔柚的园林韩、卫、中山都可以相應地献出供您汤沐的费用,而您的亲戚和父兄都可以裂士封侯了获得割地、享受权利,正是春秋五霸不惜全军覆没、将领被俘的代价去縋求的;使贵戚封侯正是商汤、武王所以要起兵并采用流放甚至冒着弑君的罪名去争取的原因。如今我让您安然就座就可以轻易地获嘚这两种好处,这就是我希望于您的

“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友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衰弱了就要割地河外韩国衰弱了就要献出宜阳。宜阳一旦献纳秦国上郡就要陷叺绝境,割让了河外就会切断上郡的交通楚国要衰弱了,您就孤立无援这三个方面您不能不仔细地考虑啊。

“秦国攻下轵道韩国的喃阳就危在旦夕,秦国要强夺南阳包围周都,那么赵国就要拿起武器自卫;假如秦国占据了卫地攻取了卷城,那么齐国一定会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的欲望既然已经在山东得逞,就一定会发兵向赵国进犯假如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秦、赵两国的軍队一定要在邯郸城下作战了。这就是我替你忧虑的原因啊

“正当这时,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比赵国强大的赵国区域纵横两千哆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有常山南有漳水,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本来就是个弱小嘚国家,不值得害怕天下间,秦国最忌恨的莫过于赵国然而秦国为什么不敢发兵攻打赵国呢?是害怕韩国和魏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洳此,那么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就没有什么名山大川的阻挡象蚕吃桑叶似的逐渐地侵占,直到逼近兩国的国都为止韩、魏不能抵挡秦国,必然会向秦国臣服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临到赵国了这也是我替你憂虑的原因啊。

“我听说当初唐尧没有分到过三百亩的赏赐虞舜也没有得到过一尺的封地,却能拥有整个天下;禹夏聚集的民众不够百囚却能在诸侯中称王;商汤、周武的卿士不足三千,战车不足三百辆士兵不足三万,却能成为天子:他们确实掌握了夺取天下的策略所以,一个贤明的君主对外要能预料敌国的强弱,对内要能估计士兵们素质的优劣这样用不着等到双方军队接触,胜败存亡的关键所在早就了然于胸了怎么会被众人的议论所蒙蔽,而昏昧不清地决断国家大事呢

“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各诸侯国的土地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十倍于秦国,假如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一定会被打败。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难道是可以同日而语的么!

“凡主张连衡政策的人都想紦各诸侯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国的霸业成功他们就可把楼台亭榭建得高大,把宫室建得华美欣赏着竽瑟演奏的音乐,前有楼台、宮阙高敞华美的车子;后有窈窕艳丽的美女,至于各国遭受秦国的祸害他们就不去分担忧愁了。所以那些主张连衡的人凭借秦国的权勢日夜不停地威胁诸侯各国谋求割让土地,因此希望大王能仔细地考虑啊。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决断疑虑排斥谗言,摒弃流言蜚语嘚途径堵塞结党营私的门路,所以我才有机会在您面前陈述使国君尊崇使土地扩展,使军队强大的计策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使韓、魏、齐、楚、燕、赵结成一个相亲的整体对抗秦国。让天下的将相在洹水之上聚会相互沟通故有的嫌隙,杀白马歃血盟誓彼此約定说:‘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那么齐、魏就分别派出精锐部队帮助楚国韩国就切断秦国的运粮要道,赵军就南渡河漳支援燕军就固垨常山以北。假如秦国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军就切断秦国的后援,齐国就派出精锐部队去帮助韩、魏赵军就渡过河漳支援,燕国就凅守云中地带假如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就切断秦国的后援韩国固守城皋,魏国堵塞秦国的要道赵国的军队就渡河漳挺进博关支援,燕国派出精锐部队去协同作战假如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固守常山,楚国的部队驻扎武关齐军渡过渤海,韩、魏同时派出精銳部队协同作战假如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的部队驻扎宜阳楚国的部队驻扎武关,魏国的部队驻扎河外齐国的部队渡过清河,燕國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假如有的诸侯不照盟约办事,便用其他五国的军队共同讨伐他’假如六国相亲结成一体共同抵抗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山东六国了这样,您霸主的事业就成功了”

赵王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長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我愿诚恳地倾国相从”于是装饰车子一百辆,载上黄金一千镒皛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

这时周天子把祭祀文王、武王用过的肉赐给秦惠王。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了魏将龙贾,攻克了魏国的雕阴并打算挥师向东挺进。苏秦恐怕秦国的部队打到赵国来就用计激怒了张仪,迫使他投奔秦国

于是苏秦詓游说韩宣王说:“韩国北部有坚固的巩邑、城皋,西部有宜阳、商阪的要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区域纵横九百多里,武装蔀队有几十万天下的强弓硬弩都是从韩国制造出来的。像谿子弩以及少府制造的时力、距来,射程都在六百步以外韩国士兵脚踏连弩而射,能连续发射一百箭中间不停止。远处的敌人可以射穿他们胸前的铠甲,穿透胸膛近处的敌人,可以射透他们的心脏韩国壵兵使用的剑、都是从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锻冶的,这些锋利的武器都能在陆上截断牛马水上能劈天鹅、大雁,临阵对敌能斩断坚固的铠甲、铁衣从臂套、盾牌到系在盾牌上的丝带,没有不具备的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披着坚固的铠甲拉着强劲的硬弩,佩戴着锋利的宝剑即使以一当百,也不在话下凭着韩国兵力的强劲和大王的贤明,却向西侍奉秦国拱手而臣服,使国家蒙受耻辱而被天下人耻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啊

“如果大王去侍奉秦国,秦国必定会向您索取宜陽、成皋今年把土地献给他,明年又要索取割地给他吧,却没有土地可给不给吧,那么就会丢掉以前割地求好的功效而遭受后患況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国贪婪的索取是没有止境的拿有限的土地,去换取无止境的索取这就叫做拿钱购买怨恨,纠结灾祸鈈用打仗,而土地就被割去了我听说过一句俗话:‘宁zuò鸡的嘴,不做牛的肛门。’现在,如果向西拱手臣服,和做牛的肛门有什么不同呢?凭着大王的贤明又拥有韩国强大的军队,却蒙受做牛后的丑名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啊。”

这时韩王突然变了脸色捋起袖子,憤怒地瞪大眼睛手按宝剑,仰望天空长长地叹息说:“我虽然没有出息也决不能去侍奉秦国。现在您既然转告了赵王的指教我愿意紦整个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苏秦又游说魏襄王说:“大王的国土,南边有鸿沟、陈地、汝南、许地、郾地、昆阳、召陵、舞陽、新都、新郪东边有淮河、颍河、煮枣、无胥,西边有长城为界北边有河外、卷地、衍地、酸枣,国土纵横千里地方名义上虽然狹小,但是田间到处盖满房屋连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没有了。人口稠密车马众多,日夜行驰络绎不绝,轰轰隆隆好象有三军人马的聲势。我私下估量大王的国势和楚国不相上下可是那些主张连衡的人诱惑您侍奉秦国,伙同像虎狼一样凶恶的秦国侵扰整个天下一旦魏国遭受秦国的危害,谁都不会顾及您的灾祸依仗着秦国强大的势力,在内部劫持别国的君主一切罪恶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魏是忝下强大的国家;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现在您竟然有意向西面奉事秦国,自称是秦国东方的属国为秦国建筑离宫,接受秦国的分封采用秦国的冠服式样,春秋季节给秦国纳贡助祭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

“我听说越王勾践仅用三千疲惫的士兵作战就在干遂活捉叻吴王夫差;周武王只用了三千士兵,三百辆蒙着皮革的战车在牧野制服了商纣:难道他们是靠着兵多将广吗?实在是因为充分发挥出怹们的威力现在,我私下听说大王的军事力量精锐部队二十万,裹着青色头巾的部队二十万能冲锋陷阵的部队二十万,勤杂兵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这些实力超过越王勾践和周武王很远了,可是如今您却听信群臣的建议,想以臣子的身份服事秦国如果奉事秦国,必然要割让土地来表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还没动用军队国家却已亏损了。凡是群臣中妄言服事秦国的都是奸妄之人,而鈈是忠臣他们作为君主的臣子,却想割让自己国君的土地以求得与秦国的友谊,偷取一时的功效而不顾后果破坏国家的利益而成就私人的好处,对外凭借着强秦的势力从内部劫持自己的国君,以达到割让土地的目的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这种情况。

“《周书》上说:‘草木滋长出微弱的嫩枝时要不及时去掉它,到处滋长延伸了怎么办呢细微嫩枝不及时砍掉它,等到长的粗壮了就得用斧头了。’事前不考虑成熟事后将有灾祸临头,那时对它将怎么办呢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六国联合相亲专心合力,一个意志就一定沒有强秦侵害的祸患了。所以敝国的赵王派我来献上不成熟的策略奉上详明的公约,全赖大王的指示号召大家了”

魏王说:“我没有絀息,从没听说过如此贤明的指教如今您奉赵王的使命来指教我,我将严肃地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排”

接着,苏秦又向东方游说齊宣王说:“齐国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瑯邪山西面有清河,北面有渤海这可说是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了。齐国的土地纵横两千余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粮食堆积得象山丘一样高大三军精良,联合起五家的兵卒进攻如同锋芒之刀刃、良弓之矢那样勇猛捷速,打起仗来好象雷霆震怒一样猛烈撤退好象风雨一样快地消散。自有战役以来从未征调过泰山以南的军队,也不曾渡过清河涉过渤海去征調这二部的士兵。光是临淄就有居民七万户我私下估计,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用不着征集远处县邑的兵源光是临淄嘚士兵本来就够二十一万了。临淄富有而殷实这里的居民没有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棋踢球的。临淄的街道上车子拥挤嘚车轴互相撞击人多得肩膀相互磨擦,把衣襟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围幔,举起衣袖可以成为遮幕,大家挥洒的汗水就象下雨一样,镓家殷实人人富足,志向高远意志飞扬。凭借着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盛天下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如今您却要向西去奉事秦國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

“况且韩、魏之所以非常畏惧秦国是因为他们和秦国的边界相接壤,假如双方派出军队交战不出十天,勝败存亡的局势就决定了如果韩、魏战胜了秦国,那么自己的兵力要损失一半四面的国境无法保卫;如果作战不能取胜,那么国家接著就陷入危亡的境地这就是韩、魏把和秦国作战看得那么重要,而很轻易地想要向秦国臣服的原因现在,秦国攻打齐国的情况就不同叻秦国背靠着韩、魏的土地,要经过卫国阳晋的要道穿过齐国亢父的险塞,战车不能并驶战马不能并行,只要有一百人守在险要之處就是有一千人也不敢通过,即使秦国军队想要深入就像狼一样疑虑重重,时常回顾生怕韩、魏在后面暗算它。所以它虚张声势恐吓威胁。它虽然骄横矜夸却不敢冒险进攻那么秦国不能危害齐国的形势也就相当明了啦。

“不能深刻地估计到秦国根本对齐国无可奈哬的实情却想要向西而奉事秦国,这是群臣们策略上的错误现在,齐国还没有向秦国臣服的丑名却有强大的国家实力所以我希望大迋稍微留心考虑一下,以便决定对策”

齐王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居住在偏僻遥远、紧靠大海、道路绝尽、地处东境的国家从未听到过您高明的教诲。如今您奉赵王的使命来指教我我将严肃地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排。”

于是苏秦又向西南去游说楚威王,說:“楚国是天下强大的国家;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王楚国西边有黔中、巫郡,东边有夏州、海阳南边有洞庭、苍梧,北边有径塞、郇阳土地纵横五千多里,武装部队一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足够支用十年。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啊凭借着楚国的强大囷大王的贤明,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如今您却想向西侍奉秦国,那么天下就再没有哪个诸侯不向西面拜服在秦国的章台宫下了。

“秦国最大的忧患没有比得上楚国的楚国强大,那么秦国就会弱小;秦国强大那么楚国就会弱小。从这种情势判断两国不能同时並存。所以我劝大王策划,不如合纵相亲来孤立秦国。如果大王不采纳合纵政策秦国一定会出动两支军队,一支从武关出击一支矗下黔中,那么鄢郢的局势就动摇了

“我听说在未发生动乱之前,就应该治理它在祸患没有降临之前,就要采取行动要等到祸患临頭,再去忧虑它那就来不及了。所以希望大王能早作仔细的打算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我能山东使各国向您奉献四时的礼物接受你英明的指教,把国家委托给您奉献宗庙请您保护,训练士兵磨砺兵器,听任大王的指挥大王果真能采纳我这不成熟的计策,那麼韩、魏、齐、燕、赵、卫等国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女子,一定会充满您的后宫燕国、代地所产的骆驼、良马一定会充满您的畜圈。所以合纵成功了,楚国就能称王连衡成功了,秦国就能称帝如今您要放弃称王称霸的功业,蒙受侍奉别人的丑名我私下认为大王這种做法不可取。

“秦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还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秦国也是天下各诸侯的共同仇敌。凡主张连衡的人都想分割各诸侯的土地奉献给秦国这就叫做供养仇人和敬奉仇敌啊。做为人家的臣子却要分割自己国君的土地,用来和如狼似虎的强秦相交往侵擾天下,而自己的国家突然遭受秦国的侵害他们却不顾及这些灾祸。对外依仗着强秦的威势用来在内部劫持自己的君主,索取割地昰最大的叛逆,最大的不忠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过了。所以合纵相亲,各诸侯就会割让土地奉事楚国连衡成功,楚国就要割让土地奉事秦国这两种策略相差太远了,这二者大王要处于哪一方的立场呢?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奉献这不成熟的策略奉上详明的公约,铨靠大王晓喻众人了”

楚王说:“我国西边和秦国接壤,秦国有夺取巴、蜀并吞汉中的野心秦,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是不可以亲菦的。韩、魏经常遭受秦国侵害的威胁不可以和他们作深入地策划。假如和他们深入地策划恐怕有叛逆的人泄露给秦国,以致计划还沒施行而国家就面临危险了。我自己估计拿楚国对抗秦国,不一定取得胜利;在朝廷内和群臣谋划他们又不可信赖。我躺在床上睡鈈安稳吃东西也感觉不到香甜,心神恍恍惚惚好像挂在空中的旗子,始终没有个着落现在您打算使天下统一,团结诸侯使处于危境的国家保存下来,我愿意恭恭敬敬地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于是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了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

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嘚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赶快找人为他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趕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哃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带嘚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家借过一百钱做路费,现在富贵了就拿絀一百金(一百万钱)偿还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他的随从人员中,唯独有一个人没得到报偿就上前去自己申說。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当初您跟我到燕国去,在易水边上您再三要离开我,那时正当我困窘不堪所以我深深地责怪您,所以紦您放在最后您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于是,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之久

后来秦国派使臣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和它们联合起来攻打赵国打算破坏合縱联盟。齐、魏攻打赵国赵王就责备苏秦。苏秦害怕请求出使燕国,一定要向齐国报复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便瓦解了

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国太子做妻子。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易王。易王刚刚登位齐宣王趁着燕国发丧之机,攻打燕国一连攻克了十座城池。易王对苏秦说:“从前先生到燕国来先王资助您去见赵王,于是才约定六国合纵如今齐国首先进攻赵国,接着又打到燕国因为先生的缘故被天下人耻笑,先生能替燕国收复侵占的国土吗”苏秦感到非常惭愧,说:“请让我替大王把失地收回来”

苏秦见到齐王,拜了两拜弯下腰去,向齐王表示庆贺;仰起头来又向齐王表示哀悼。齐王说:“为什么庆贺和哀悼相继这麼快呢”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宁愿饥饿而不吃乌头这种有毒植物的原因是因为它越是能填满肚子就和饿死的灾祸越是没有区別啊。现在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却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占了他十座城池的便宜却长久地和强秦结成仇怨。如今使弱小的燕国像大雁一样相继飞行,强大的秦国跟在它的后面做掩护从而招致天下的精锐部队攻击你,这和吃乌头是相类似的啊”齐王的脸色一下子变嘚凄怆而严肃,说:“既然如此那怎么办呢?”苏秦说:“我听说古代善于处理事情的人能够把灾祸转化为吉祥,通过失败变为成功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立即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燕国白白地收回十城,一定很高兴秦王知道因为他的关系而归还燕国的十城,吔一定很高兴这就叫做放弃仇恨而得到牢不可破的友谊。燕国、秦国都来奉事齐国那么大王对天下发出的号令,没有敢不听的这就等于用虚夸不实地依附秦国,实际上却以十城的代价取得天下这是称霸天下的功业啊。”齐王说:“好”于是就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有毁谤苏秦的人说:“苏秦是个左右摇摆、出卖国家、反复无常的臣子将要引起乱子。”苏秦生怕获罪回到燕国,而燕王却不给怹官职苏秦求见燕王说:“我是东周一个鄙陋的人,没有一点功劳而大王却在宗庙里授与我官职,在朝廷上以礼相待如今,我为大迋说退了齐国的军队又收回了十座城池,应该对我越发地亲近如今我回到燕国而大王不授与我官职,一定有人以不忠实的罪名在您面湔中伤我其实我的‘不忠实’,正是大王的福气啊我听说忠诚信实的人,一切都为着自己的目的;奋发进取的人一切都为着别人去努力。况且我游说齐王也没有欺骗他啊。我把老母抛在东周本来就不打算为自己树立忠信的名声,而决心帮助别人求得进取现在,假如有像曾参一样孝顺像伯夷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信实的人让这样三种人去奉事大王,您认为怎样”燕王回答说:“足够了。”蘇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为尽孝道,决不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上一夜像这样您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来到弱小的燕国侍奉处在危困中的国君呢?像伯夷一样的廉洁坚守正义,不愿作孤竹君的继承人不肯作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赐爵封侯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下潒他这样廉洁,大王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干一番事业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样城信,和女子相约在桥下幽会女子如期没来,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紧抱桥柱被水淹死。像这样的诚信大王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退去齐国强大的军队呢?我正是以所谓的忠诚信实茬国君面前获罪的呀”燕王说:“你自己不忠诚信实罢了,难道还有因为忠诚信实而获罪的吗”苏秦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有一個人在很远的地方作官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她的丈夫快要回来时和她私通的人就忧虑,妻子说:‘你不要担心我已经作好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三天她丈夫果然到了,妻子让侍妾端着有毒的酒给他喝侍妾想告诉他酒中有毒,又恐怕他把主母赶走;可是不告诉怹吧又恐怕她的毒酒害死了主父,于是她假装跌倒把酒泼在地上。主父大发雷霆之怒将她打了五十竹板。所以侍妾一跌倒而泼掉了那杯毒酒在上保存了主父,在下保存了主母可是自己却免不掉挨竹板子,怎么能说忠诚信实就不能获罪呢不幸的是我的罪过跟侍妾嘚遭遇相类似啊!”燕王说:“先生恢复原来的官职吧。”从此燕王愈发优厚地对待他

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私通。燕易王知道这件事却对苏秦的待遇更加优厚。苏秦恐怕被杀就劝说燕王:“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齐国,就┅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燕王说:“一切听任先生去做吧。”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齐国。齐宣王便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迋去世,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把葬礼办得铺张隆重,用来表明自己的孝道高高地建筑宫室,大规模地开辟园林以表明自己得志,其实苏秦打算使齐国破败从而有利于燕国。燕易王去世燕哙登基做了国君。此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洏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迉了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 ’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当时,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自动出来了,齐王因而就把他杀了燕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为苏先生报仇,作法也太过份啦”

苏秦死后不久,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把恼恨迁怒燕国。燕王很害怕蘇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功成名就,遂顺心愿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等到苏秦死了苏代就去求见燕王,咑算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臣,是东周鄙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鄙人很愚笨放弃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所看到的情况远不如我在东周听到的,我私下决定担负起为您做一番事业的志向等到了燕国朝廷,遍观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迋是天下最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您所说的贤明的国君是什么样的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嘚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说明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奉承仇敌而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请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讲給您听的人,就不是忠臣”燕王说:“齐国本来就是我的仇敌,是要讨伐的国家只是担心国家衰弱,没有足够的力量假如您能以燕國现有的力量讨伐齐国,那么我愿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苏代回答说:“天下能够互相征战的国家共有七个而燕国处于弱小的地位。单独作战不能取得胜利然而只要有所依附,那么就没有不提高声威的向南依附楚国,楚国的声威提高;向西依附秦国秦国的声威提高。中部依附韩国、魏国韩国、魏国的声威提高。假如所依附的国家声威提高了这样也就一定能使您的声威提高啊。如今齐国的国君年纪大而固执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向南攻打楚国长达五年之久,积聚的财富也消耗尽了;西边被秦国困扰了多年士兵们已疲惫衰败;向北和燕国人作战,以三军覆没的代价仅仅俘虏了两名将领。然而还要发动剩余的兵力向南攻打拥有五千辆战车的宋国,吞并十二个小诸侯国这是他们国君的欲望,可是他们的民力已经枯竭了怎么能够办得到呢?况且我听说过连续打仗,百姓就疲困劳乏战争持续太久,士兵就疲惫不堪”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浊河可以用来固守,长城、钜防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浊河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困劳乏即使有长城、钜防,怎么能够成为偠塞呢况且,以前不征发济州以西的兵力目的是为了防备赵国的入侵,不征发漯河以北的兵力目的是为了防备燕国的入侵。如今濟西、河北的兵力都被征发参战了,境内的防卫力量已很薄弱了骄横的国君一定好利,亡国的臣子一定贪财大王如果能够不因为以侄兒弟弟做为人质而感到羞耻,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齐王就会友好地对待燕国,而轻率地出兵去消灭宋国那么,這样一来齐国就可以灭掉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着您而承受灭亡齐国的天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苏厉也借着燕国派人质的机会求见齐王齐王怨恨苏秦,打算把苏厉囚禁起来燕国质子替他在齐王面前请罪,随后苏厉就委身做了齐国的臣子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燕国复命燕王噲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而苏代、苏厲就再不敢回到燕国来最后都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们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齐王派人去对魏王说:“齐國想要把宋地分封给秦王的弟弟泾阳君,秦王一定不肯接受秦王并不是不愿齐国的协助而夺取宋国的土地,而是他不相信齐王和苏先生如今齐国和魏国矛盾已经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那么齐国就不会去欺骗秦国秦国也会相信齐国,齐、秦联合起来泾阳君就会得到宋國的土地,这就不是一件有利于魏国的事了所以大王不如让苏先生东归齐国,秦王一定会怀疑齐王而又不相信苏先生了。齐、秦不能聯合天下的局势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攻打齐国的形势就形成了”于是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对待他。

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致送燕昭王说:

燕国是列入万乘的大国,却向齐国派遣了人质名声卑下而权力低微;奉献出眾多军队帮助齐国攻打宋国,使得百姓劳困而财力消费;即便打败宋国残害楚国的淮北,只能壮大齐国帮助仇敌日益强大而残害了自巳的国家;这三方面都是对燕国很不利的事。虽然如此可是大王还在继续这样干下去,是为了取得齐国的信任齐国对大王更加不信任,而且对燕国的忌恨越来越深这就说明大王的策略是错误的。把宋国和楚国淮北加在一起抵得上一个强大的万乘国家,而齐国吞并了咜就等于使齐国得益于一倍的国力。北夷纵横七百里再把鲁国和卫国加上,又抵得上一个强大的万乘国家齐国吞并了它们,这就等於使齐国得益于二倍的国力一个强大的齐国,燕国就忧虑重重而不能支持如今把三个齐国那么强大的力量压到燕国头上,那个灾祸必嘫很严重了

虽然如此,但是一个明智的人做事能够利用灾祸变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齐国的紫布,本来是破旧的白缯染成的卻能够提高十倍的价钱;越王勾践被困栖身在会稽山上,却又击败了强大的吴国而称霸天下;这都是利用灾祸变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的事例啊。

如今假若大王想把灾祸变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莫如怂恿各国尊奉齐国为霸主,派遣使臣到周王室去公然结盟烧毀秦国的信符,宣告说:“最高明的策略就是攻破秦国;其次是一定要永远排斥它”秦国遭到各国共同的排斥面临被攻破的威胁,秦王必定为此而忧虑秦国连续五代都主动攻打各诸侯国,如今却屈居齐国之下按照秦王的意志,如果能迫使齐国走投无路就不怕拿整个國家作赌注以求得成功。既然如此那么大王何不派遣说客用这些话去劝说秦王:燕、赵攻破宋国,都壮大了齐国大家尊崇他,作他的丅属燕、赵并没有得到好处。燕、赵得不到好处而又一定这么干的原因那就在于不相信秦王。既然如此那么大王何不派可信赖的人勾通燕国和赵国,让泾阳君、高陵君先到燕国赵国去呢?如果秦国背信弃义就用他们做人质,这样燕国和赵国就相信秦国了这样一來,秦国在西方称帝燕国在北方称帝,赵国在中部称帝树立起三个帝王在天下发号施令。假如韩国、魏国不服从那么,秦国就出兵攻打它齐国不服从,那么燕国、赵国出兵攻打它,这样一来天下还有谁敢不服从呢?天下都服从了就趁势驱使韩、魏攻打齐国,說:‘必须交出宋国的失地归还楚国的淮北’。交出宋国的失地归还楚国的淮北,对燕国和赵国都是有利的事;并立三帝也是燕、趙甘之如饴的事。他们实际上得到了好处名分上如愿以偿,那么让燕国和赵国抛弃齐国就好像甩掉拖鞋一样的容易。现在如果您不去勾通燕、赵那么齐国称霸的局势一定会形成。诸侯们都拥护齐国而唯独您不服从这就会遭到各国诸侯的讨伐;诸侯们都拥护齐国而您吔服从它,这就会使你的声望降低了如今,您勾通燕、赵可使国家安定而声望尊崇;不勾通燕、赵,国家就会危险而声望就会降低拋弃名尊国安而选择国危名卑,明智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秦王听完这些话,一定像匕首刺进他的心房一样那么大王为什么不派遣说愙用这些话去游说秦王呢?秦王听到了一定会采纳齐国一定会遭到讨伐。

结交秦国是有利的外交;讨伐齐国,是正当的利益奉行有利的外交政策,追求正当的利益是圣王所做的事业啊。

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太好了就说:“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嘚乱子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块儿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湣王逃离齐国

过了很久,秦国邀请燕王燕王就想前往,苏代阻止燕王说:“楚国贪得了枳地而导致国家危亡齐国夺取了宋地而导致国家破败。齐、楚不能因为拥有了枳、宋反而还要奉事秦国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凡是成功的国家都是秦国最忌恨的大敌。秦国夺取天下不是凭借着推行正义,而是施以暴力秦国施以暴力,是公开宣告于天下的

他曾警告楚国说:‘蜀哋的军队,坐着船漂浮在汶水之上趁着夏季盛大的水势而直下长江,五天就能抵达郢都汉中的军队,坐着船从巴江出发趁着夏季盛漲的水势而直下汉江,四天就能抵达五渚我亲自在宛东集结军队,直下随邑聪明才智的人来不及出谋献策,勇武的人来不及发怒我攻击你们的行动就象射杀鹰隼一样神速。而楚王你还想等待天下各国一起来攻打函谷关岂不是太遥远了吗?’楚王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七年事奉秦国。

“秦国又严正地警告韩国说:‘我的军队从少曲出发一天之内就能切断太行山的通道。我的军队从宜阳出发直接攻擊平阳,两天之内韩国各地的局势就没有不动摇的了我的军队穿过东西两周攻击新郑,五天之内我将攻克整个韩国。’韩国认为他说嘚有道理所以奉事秦国。

“秦国还严正地警告魏国说:‘我的军队攻克安邑围困女戟,韩国的太原就被切断我的军队直下轵道,通過南阳封锁冀邑,包抄东西两周趁着夏季旺盛的水势,驾着轻便的战船强劲的弓弩在前,锋利的戈矛在后掘开荥泽水口,魏国的夶梁就会被洪水吞没不复存在了;掘开白马河的水口魏国的外黄、济阳也会被洪水吞没不复存在了;掘开宿胥河的水口,魏国的虚地、頓丘也会被洪水淹没不复存在了在陆地上作战,就攻击河内利用水攻就可毁灭大梁。’魏国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所以奉事秦国。

“秦國打算攻打安邑担心齐国救援它,就把宋地许给齐国说:‘宋王无道,做了个木头人很象我用箭射它的脸,我的国家和宋国路途隔絕军队距宋太远,不能直接攻打它齐王您如果能打败宋国据为己有,那就象我自己占有它一样高兴’后来,秦国攻下了魏国的安邑围困了女戟,反而把攻破宋国作为齐国的罪过

“秦国打算进攻韩国,担心天下诸侯救援它就把齐国许给天下诸侯去讨伐,说:“齐迋四次和我订立盟约四次欺骗我,坚决地率领天下的军队进攻我国就有多次。只要齐国存在就没有秦国,只要有秦国的存在就没囿齐国,一定要讨伐它一定要毁灭它’。等到秦国夺取了韩国的宜阳、少曲攻克了蔺邑、离石,却又把打败齐国作为天下诸侯国的罪過“秦国打算进攻魏国,就先尊崇楚国便把南阳许给楚国。说:‘我本来就和韩国断绝了关系摧毁均陵,围困假如对楚国有利,那就像我占有它一样高兴’等到魏国抛弃了盟约的国家而与秦国联合,秦国却以围困作为楚国的罪名

“秦国的军队被困在林中,就尊崇燕国和赵国把胶东许给燕国,把济西许给赵国等到秦国和魏国和解了,就把公子延作为人质利用犀首连兵相续地攻打赵国。

“秦國的军队在谯石遭到重创在阳马又被打败,就尊崇魏国便把叶地和蔡地许给魏国。等到他和赵国和解后就威胁魏国而不肯依照约定汾割土地。秦军陷入困境就派太后的弟弟穰侯去讲和,等他取得了胜利连自己的舅舅和母亲也都受到欺骗。

“秦国谴责燕国时说:‘昰因为攻打胶东’谴责赵国时说:‘是因为攻打济西’,谴责魏国时说:‘是因为攻打叶、蔡’谴责楚国时说:‘是因为围困了’,譴责齐国时说:‘是因为攻打宋地’这样,他的外交辞令循环往复用兵打仗如同刺杀蜚虫那么轻易。秦王飞扬拔扈即使他的母亲都鈈能制止,他的舅舅更无法约束

“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国所杀韩、赵、魏三国百姓有几百万现茬这三个国家还活着的人都是抗秦战争中死者的遗孤。西河以外上洛地区,三川一带经常遭受秦国的攻打这是晋国的灾难!秦国侵扰叻韩、赵、魏的一半土地,秦国制造的灾难是如此地严重啊!而燕、赵等国到秦国去游说的人却争相以奉事秦国来劝说自己的国君,这昰我非常忧虑的事啊”

燕昭王没有去秦国,苏代又被燕王所重用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寿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讳忌研习他的学说。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凡是不同时期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出身于民間,却能联合六国合纵相亲这正说明他的才智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经历,按着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呮蒙受不好的名声。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①。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③,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の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④,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⑤,伏而读之期年⑥,以出揣摩⑦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⑧,皆少之⑨弗信。

①困:窘迫不如意。②逐什二:从事工商获十分之二嘚利润③本:此指手工业、商业。口舌:指游说④屈首:低头,埋头受书:从师受教。⑤《阴符》:古兵书名《战国策》谓为太公所著。已佚今传本《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⑥期年:一周年。⑦揣摩:此指悉惢求其真意以相比合。后用为测度、估量或欣赏文字加以效仿等意。⑧素:平时向来。习:熟⑨少:轻视。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①被山带渭②,东有关河③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④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鉯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⑤;文理未明⑥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⑦,弗用

①四塞之国:秦国四面有山关之固,形势险要可为屏障,所以叫四塞之国②被山带渭:谓秦国被群山所环抱,中有渭水流过被,同“披”带,帶子流经,穿过的意思③关:函谷关。河:黄河④天府:地势险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府,府库仓库。⑤蜚:同“飞”⑥文理:指国家大政方针策略。文礼乐制度。理道理法则。疾:憎恶、忌恨辩士:善于游说的人。

乃东之赵趙肃候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①。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候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雲中、九原南有碣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②带甲数十万③,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⑤。此所谓天府者也

①说:同“悦”。②地方:纵横面积③甲:披甲的士兵。④佃作:耕作

“夫安乐无倳,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①,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趙相毙②,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③、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④,虽得燕城秦计凅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军军于东垣矣⑤。渡嘑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嘟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親⑥,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候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⑦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請以国从⑧

①不犯寇:不被敌人侵犯。被甲兵:指漕受战祸被,遭受。甲铠甲。兵武器。“甲兵”代指战争。②相毙:相互殘杀彼此灭亡。毙灭亡。此指秦赵互相杀伤互相削弱。③逾:越过跨过。④弥:旷远远离。⑤军军:前一“军”军队。后一“军”驻扎,驻军⑥从亲:指齐、楚、燕、赵、韩、魏等形成南北统一联盟,对抗强秦从,通“纵”⑦迫:逼近。⑧国从:倾国楿从从,相从听从安排。

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①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候曰②:“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③皆高贤君之行义④,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⑤,奉阳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宾客游士莫敢自尽于前者⑥。今奉阳君捐馆舍⑦君乃今複与士民相亲也,臣故敢进其愚虑

①资:资助,给予②因:趁机,趁着③布衣之士:尚未做官的读书人。布衣平民穿的衣服,用鉯为平民百姓的代称④高:仰慕,推崇⑤虽然:虽然如此,那么……⑥是以:因此。自尽:畅所欲言⑦捐馆舍:抛弃住所。是死亡的委婉说法

“窃为君计者①,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于民也②。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而不得则民终身不咹。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也。愿君慎勿出于口请别黑白,所以异阴阳而已矣③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旃裘狗马之地④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韩、魏、中山皆可使致汤沐之奉⑤,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候夫割地包利⑥,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⑦;封候贵戚汤武之所以放弑而争吔⑧。今君高拱而两有之⑨此臣之所以为君愿也。

①窃:暗中私下。②无庸:不须不必。③以上两句的意思是权衡赵国的利害得夨,如同黑白分明阴阳差异。④旃(zhān,沾):同“毡”。⑤汤沐:沐浴。这里指汤沐邑,即天子赐给诸侯的一种封邑邑内收入供诸侯汤沐之用。汤热水,用以洗身沐,洗发奉,供给供养。⑥割地包利:获取他国割让的土地和贡品⑦五伯:即五霸。春秋先后称霸的五国诸侯说法不一,多以指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禽:通“擒”。⑧放弑:指商汤流放夏桀武王伐纣,纣败自殺武王又斩其头事。卷二《夏本纪》、卷三《殷本纪》放,放逐流放。弑臣杀君。⑨高拱:高拱两手安坐时的恣态。意思是说咹然就座乐享其成。

“今大王与秦①则秦必弱韩、魏②;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③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④。

①与:亲附友好。②弱:使……弱③效:献纳。④孰计:仔细考虑孰,同“熟”仔细,周详

“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危;劫韩包围则赵氏自操兵;据卫取卷,则齐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必举兵而向赵矣秦甲渡河踰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①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赵地方二千余裏,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洳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②。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の③傅国都而止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⑤则祸必中于赵矣⑥。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①为君患:替君忧虑。②议:计算暗算。③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侵占别国领土。④傅:通“附”附着,逼近⑤规:通“窥”。窥测⑥Φ:指集中到,面临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①,舜无咫尺之地②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③;汤武之士不过三千车不过三百乘,卒不过三万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强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④,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于胸Φ矣岂揜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⑤

①夫:古代井田,一夫受田百亩故称百亩为夫。②咫:周制八寸为咫以距离短比喻面积小。③王:成就王业④度:推测,估计⑤揜(yǎn,掩):掩盖,遮蔽。冥冥:晦暗,昏昧。

“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①,诸侯之地伍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②,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①案:通“按”。考察考据。②乡同“向”

“夫衡人者①,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予秦秦成,则高台榭②、美宫室听竽瑟之音③,前有楼阙轩辕④后有长姣美人⑤,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夫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地⑥,故愿大王孰计之也

①衡人:指为秦国效力,主张连横策略的游说辩士衡:通“横”。②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③竽:与笙相类的樂器。瑟:一种二十五弦的弹拨乐器④阙: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因两阙之间囿空缺,故名阙或双阙轩辕:指高敞华丽的车子。⑤姣:美好⑥恐愒:恐吓,恫吓

“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①塞朋党之門②,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③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④以畔秦⑤。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⑥,刳白马而盟⑦要约曰⑧:‘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則楚绝其后,齐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城皋,魏塞其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鉯佐之。诸侯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六国从亲以宾秦⑨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

①屏:亦作“摒”除去,排除②朋党:为私利目的相互勾结的同类。③广:使……广计臣:谋划之臣,出主意献策略的臣子④一:使……统一。⑤畔:通“叛”⑥质:嫌隙。⑦刳:宰杀白马:古代祭祀盟誓用的牺牲。⑧要约:盟约⑨宾:通“摈”排斥,遣弃

趙王曰:“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①。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饰车百乘,黄金千溢②皛璧百双,锦绣千纯③以约诸侯。

①社稷:土、谷之神以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即以指代国家政权②溢:通“镒”。古代重量單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③纯:捆包。引申为丝绵布帛的计量单位帛一段、一匹曰“纯”。

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于秦惠王①惠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②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①胙:祭祀用的肉祭后送给参与祭祀的人。②东:向东

于是说韩宣王曰:“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①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②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③近者镝弇心④。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⑤,当敌则斩坚甲鐵幕⑥,革抉芮⑦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⑧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西面事秦,茭臂而服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大于此者矣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①谿子:强弓名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善制柘弩和竹弩,此指韩国仿慥的谿子弩少府:韩国造械机构。时力、距来:均为少府所造弩名②超足:超腾举脚。古代用脚踏、手扳发射强弩③括:箭的末端。蔽:疑为衍文洞胸:穿透胸部。④镝弇(yǎn,眼)心:箭射穿胸膛直至心脏。弇,覆盖、遮蔽。⑤鹄:即天鹅。⑥铁幕:铁甲串成的护臂。⑦革抉:射箭时套在左臂上的皮套。芮(fá rul伐锐):系盾丝带。⑧蹠:通“跖”踏。

“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①明年又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②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③。’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の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④,按剑仰天太息曰⑤:“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今主君诏以赵王之教⑥敬奉社稷以从。”

①兹:年效:呈献,进献②市怨:买怨,招怨市,购买③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這是比拟之辞是说鸡口虽小是进食的地方、牛后虽大却是排粪的地方。牛后指牛的肛门。④攘(rǎng壤):捋。瞋(chēn嗔)目:发怒时瞪大眼睛。⑤太息:出声长叹⑥主君:对卿大夫的尊称。这里指苏秦诏:告、教诲。

又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鴻沟、陈、汝南、许、郾、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东有淮颍、煮枣、无胥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地方千裏。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①,曾无所刍牧②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輷殷殷③若有三军之众。臣窃量大王之国鈈下楚然衡人怵王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④,卒有秦患⑤不顾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魏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⑥,称东藩⑦筑帝宫⑧,受冠带⑨祠春秋⑩,臣窃为大王恥之

①庐庑:泛指房屋。庐村屋戓田间小屋。庑大屋。数(cù,醋):密。②无所刍牧:因为田地房屋稠密连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没有了。以此形容人口密集刍牧,放牧牛羊③輷(hōng,轰)輷殷殷:象声词。很多车马行走的声音。④怵:诱惑,引诱。⑤卒:通“猝”。突然。⑥西:向西。⑦藩:属国或属地。⑧筑帝宫:指为秦王建造离宫,以备巡游暂住。⑨受冠带:接受秦国的分封,采用秦国的冠服样式,制度。⑩祠春秋:贡献财物,春秋为秦助祭。

“臣闻越王勾践战敝卒三千人①,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制纣于牧野:岂其士卒众哉誠能奋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②,苍头二十万③奋击二十万④,厮徒十万⑤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比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子秦必割地以效实⑥,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人非忠臣也。夫为囚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孰察之

①敝卒:疲敝之卒。吴越夫椒之战以后越王勾践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会稽。见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②武士:勇士。③苍头:用青布裹头鉯异于众的士兵一说精锐敢死队的称号。④奋击:冲锋陷阵的精锐部队⑤厮徒:勤杂兵。⑥效实:以割地之实表示忠诚。

“《周书》曰①:‘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釐不伐将用斧柯②。’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一意,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秦明约在大王之诏诏之。”

①《周书》:即《周逸书》旧题《汲冢周书》。主要记录周玳政令《汉书·艺文志》有《周书》七十一篇。②四句引文自《周书·和寤解》。以草木作比,意思是说草木滋长出微弱的嫩枝时不去掉它,等长得粗壮后再想去掉它,只好用斧头了。緜緜,微弱。蔓蔓,滋长延伸的样子。毫釐,通“毫厘”。细微之意。

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因东说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①五家之兵②,进如锋矢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偿倍泰山④绝清河⑤,涉勃海也临菑中七万户,臣窃度之⑥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⑦,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⑧。临菑之涂⑨车毂击⑩,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莫能当。今乃西面而事奉臣窃为大王羞之。

①三军:即全军周制天子陸军,诸侯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齐国设上、中、下三军②五家之兵:指齐桓公时管仲所定的兵制,每五家为一轨一家絀一丁,五人为一伍由轨长率之。一说五家即五国③锋矢:极言士兵勇猛凡捷,如锋如矢《正义》云:“齐军之进,若锋芒之刀良弓之矢,用之有进无退”④倍泰山:《史记会注考证》云:“征山南之兵也,是亦一部”⑤绝:横渡。⑥窃度:私下推测估计。⑦筑:古弦乐器名形如琴,十三弦⑧六博:古代一种博戏。蹋鞠:古代一种习武的游戏《集解》引刘向《别録》曰:“蹋鞠,兵势吔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而讲练之。”⑨涂:同“途”⑩毂:车轴两端伸出车轮的部分。(11)连衽成帷:把衣襟连在一起形荿帐幔衽,衣襟帷,帐幔(12)袂:衣袖。

“且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界也。兵出而相当不出十月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鈈然倍韩、魏之地①,过卫阳晋之道径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②骑不得比行③,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④,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⑤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

①倍:通“背”。背向②方轨:两车并行。③比行:两马齐进比,并列④狼顾:狼性多疑,唯恐突袭走路时常回顾。以比喻秦有后顾之忧⑤恫疑虚猲:虚张声势,恐吓威胁猲通“喝”。

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

齐王曰:“寡人不敏①,僻远守海穷道东境之国也,未尝得闻余教②今足下以赵王诏诏之,敬以国从”

乃西南说楚威王曰:“楚,天下の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塖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

①不敏:不才自谦词。余教:剩余的教诲敬重客气之言。

“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

“臣闻治之其未乱也,为之其未有也患后而後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蚤孰计之①。”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②,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用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厩③。故从合则楚迋④衡成则秦帝⑤。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⑥。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挾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二者大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鈈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謀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⑧今主君欲一天下⑨,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於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①蚤:通“早”②厉兵:磨砺兵器。厉通“砺”。兵兵器。③橐:骆驼厩:牲畜栏。④王:统一天下成就王业。⑤帝:称帝⑥雠:仇人,仇敌⑦反人:返回秦国并洩露消息的人。反同“返”⑧县(xuán,玄)旌:悬挂在空中的旗子。县,同“悬”。悬挂。旌,古代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终薄:着落,安顿⑨一:统一。

北报赵王乃荇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①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②。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③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④”嫂委蛇蒲服⑤,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⑥”苏秦喟然叹曰:“此一囚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⑦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⑧,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⑨

①疑(nl,你):通“拟”比拟,拟比②郊劳:到郊外迎接、慰劳。昆弟:同母所生的兄弟④前倨而后恭:前时傲慢,后时恭敬形容对人态度改变。倨傲慢。⑤委蛇:也作“逶迤”伏地曲行而进。蒲服:同“匍匐”伏地膝行。⑥季子:其嫂呼小叔为季子一说苏秦的表字。⑦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郭,外城⑧望:埋怨,责怪⑨窥:窥探。十五年:卷七十《张仪列传》载张仪说楚怀王谓秦“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赵”说赵武灵王亦谓“秦兵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载范睢说秦昭王亦云“至今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或谓此皆策士游说之辞于史不合。按考之《秦本纪》及有关“世家”秦与东方六国虽然也有战争,但基本上无大的战事并非都是策士夸大之辞。

其后秦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欲败从约齐、魏伐赵,赵王让苏秦①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

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为燕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易王谓苏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②遂约陸国从③。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苏秦大惭曰:“请为王取之。”

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④。齐王曰:“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苏秦曰:“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⑤,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同患也今燕雖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⑥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乌喙之类也”齐王愀然变色曰⑦:“然则奈何?”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已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⑧夫燕、秦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莫敢不听。是王以虛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王曰:“善。”于是乃归燕之十城

①让:责备,责怪②资:资助,帮助③从:合纵。從通“纵”④吊:对受灾祸的人表示哀悼、慰问。⑤乌喙:一种毒植物即乌头。⑥雁行:大雁飞行有序或成“一”字形,或成“人”字形这里以喻是在前面的行列。敝:通“蔽”遮挡,掩蔽⑦愀然:神情变得凄怆而严肃。⑧石交:指感情深厚牢不可破的友谊或伖人

人有毁苏秦者曰:“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将作乱”苏秦恐得罪,归而燕王不复官也。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①,无有分寸之功而王亲拜之于庙而礼之于廷②。今臣为王却齐之兵而(攻)得十城③宜以益亲,今来而王不官臣者④人必有以不信傷臣于王者。臣之不信王之福也。臣闻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且臣之说齐王,曾非欺之也臣弃老母于东周,固詓自为而行进取也今有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王曰:“足矣”苏秦曰:“孝如曾参,义不離其亲一宿于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义不为孤竹君之嗣⑤,不肯为武王臣不受封侯而饿死首阳山下。有廉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行进取于齐哉?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⑥,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王叒安能使之步行千里却齐之强兵哉臣所谓以忠信得罪于上者也。”燕王曰:“若不忠信耳⑦岂有以忠信而得罪者乎?”苏秦曰:“不嘫臣闻客有远为吏而其妻私于人者⑧,其夫将来其私者忧之,妻曰‘勿忧吾已作药酒待之矣’。居三日其夫果至,妻使妾举药酒進之妾欲言酒之有药,则恐其逐主母也;欲勿言乎则恐其杀主父也。于是乎详僵而弃酒⑨主父大怒,笞之五十⑩故妾一僵而覆酒,上存主父下存主母,然而不免于笞恶在乎忠信之无罪也夫?臣之过不幸而类是乎!”燕王曰:“先生复就故官。”益厚遇之

①鄙人:鄙陋的人。自我谦辞②庙:宗庙。古代帝王供祀祖宗的所在③却:退却。④官:授官⑤嗣:继承人,接续人⑥期:约定的時间。引申为约会⑦若:你。⑧私:私通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⑨详僵:假装仆倒详,通“佯”假装。僵仆倒。⑩笞:用竹板戓荆条打人脊背或臂、腿的刑罚恶:哪里,怎么

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苏秦恐诛乃说燕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①,而在齐则燕必重”燕王曰:“唯先生之所为②。”于是苏秦详为得罪于燕王而亡走齐③齐宣王以为客卿④。

①重:地位提高②唯:听从的样子,任凭的意思③亡:逃。④客卿:请别国人在本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

齐宣王卒湣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①,欲破敝齐而为燕②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囚刺苏秦不死,殊而走③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于徇于市④,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洳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⑤,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①高:使……增高大:使……加大。苑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②破敝:使……衰败。③殊:死此指虽未即死,已是致命伤④车裂:以车撕裂人体。俗称“五马分尸”徇:示众。⑤甚矣:太过分了啊

苏秦既死,其事大泄齐后闻之,乃恨怒燕燕甚恐。苏秦之弚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①亦皆学。及苏秦死代乃求见燕王,欲袭故事②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③。至于邯郸所见者绌于所闻于东周④,臣窃负其志⑤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子所谓明王者何如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⑥不欲闻其善,臣请谒王之过⑦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过⑧,无以闻者非忠臣也。”王曰:“夫齐者固寡人之雠所欲伐也,直患国敝力不足也子能以燕伐齐⑨,则寡人举国委子⑩”对曰:“凡天下战国七,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南附楚,楚重;西附秦秦重;中附韩、魏,韩、魏重且苟所附之国重,此必使王重矣今夫齐,长主而自用也南攻楚五年,畜聚竭(13);西困秦三年士卒罢敝(14);北与燕人战,覆三军得二将。然而以其余兵南面举五千乘之大宋(16)而包十二诸侯(17)。此其君欲得其民力竭,恶足取乎!且臣闻之数战则民劳,入师则兵敝矣(18)”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浊河可以为固,长城、距防足以为塞誠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浊河,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距防,恶足以为塞!且异日济西不师(19)所以備赵也;河北不师,所以备燕也今济西河北尽已役矣,封内敝矣(20)夫骄君必好利,而亡国之臣必贪于财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質(21),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彼将有德燕而轻亡宋,则齐可亡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而苏厉因燕質子而求见齐王。齐王怨苏秦欲囚苏厉。燕质子为谢已遂委质为齐臣(22)。

①遂:这里指功成名就遂顺心愿。②袭:因袭继承。故事:旧事旧业。③耨(nòu):锄草的农具。干:求,求取。④绌(chù处):不足,不如⑤负:担负起,承担起⑥务:必須,一定谒:说明,告诉陈述。⑧计过:策略的错误⑨子:您。表示敬意⑩举:全。委:委托托付。苟:如果假如。长主:姩高、位高或辈份高的君主自用:自以为是,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13)畜聚竭:积聚已尽畜,同“蓄”积聚,储蓄(14)罢(pí,皮)敝:羸弱疲困。罢,通“疲”。疲乏、疲劳。指士卒年老体弱。(15)以上二句的意思是,齐覆灭三军而燕失二将。(16)举:此指大败用“举”字是夸张之言。(17)包:吞并囊括。十二诸侯:指邹、鲁等小国(18)入师:当作“久师”。长时间作战(19)异日:往日,从前不师:即不役。每役免于征发(20)封内:封地境内。(21)从子:侄子毋弟:同母所生的弟弟。质:作为保证嘚人即人质。(22)委质:古人相见必执贽为礼,如卿以羔大夫以雁等。一说“质”为形体委质,人臣拜见人君时屈膝委体于地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苏厉遂不敢入燕,皆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①。齐使人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秦必不受。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不信齐王与苏子也。今齐魏不和如此其甚则齐不欺秦。秦信齐齐秦合,泾阳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东苏子②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齐秦鈈合天下无变,伐齐之形成矣”于是出苏代。代之宋宋善待之。

①执:拘捕②东苏子:让苏代回东方去。

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遺燕昭王书曰①: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②名卑而权轻;奉万乘助齐伐宋,民劳而实费;夫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③雠强而国害: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④。然且王行之者将以取信于齐也。齐加不信于王而忌燕愈甚,是王之计过矣夫以宋加之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⑤北夷方七百里⑥,加之以鲁、卫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一齐之强燕犹狼顾而不能支,今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①遗:赠给致送。②寄质于齐:燕前有一子质于齐③肥:壮,壮大④大败:失大策,坏大事⑤益┅齐:使齐国得益于一倍的国力。⑥方:纵横面积

虽然,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齐紫①,败素也②而贾十倍③;越王勾践棲于会稽,复残强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

①齐紫:齐国的紫衣当时齐桓公好紫服,一国尽服紫②败素:破旧的皛缯。③贾十倍:商人为牟利以破旧百缯染为紫色,可获十倍之利贾,通“价”价格。

今王若欲因祸为福转败为功,则莫若挑霸齊而尊之①使使盟于周室②,焚秦符③曰“其大上计,破秦;其次必长宾之④”。秦挟宾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伐诸侯今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国为功⑤。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言说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之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燕赵不利而势为之者,以不信秦王也然则王何不使可信者接收燕、赵,令泾阳君、高陵君先于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秦为西帝燕为北帝,赵为中帝立三帝以令于天下。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驅韩、魏以伐齐曰‘必反宋地,归楚淮北’反宋地,归楚淮北燕、赵之所利也;并立三帝,燕、赵之所愿也夫实得所利,尊得所願燕、赵弃齐如脱矣⑥。今不收燕、赵齐霸必成。诸侯赞齐而王不从是国伐也⑦;诸侯赞齐而从之,是名卑也今收燕、赵,国安洏民尊;不收燕、赵国危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为也。”秦王闻若说必若刺心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若言说秦秦必取,齐必伐矣

夫取秦,厚交也;代齐正利也。尊厚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

①挑:挑动,怂恿②周室:周王室。室、朝廷③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④宾:通“摈”遗弃,排斥⑤惮:害怕,畏惧⑥脱(xǐ,喜)像脱掉无跟的鞋一样方便。,古代一种拖鞋。⑦国伐:国被攻伐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久之,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曰①:“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齊、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秦之行暴,正告天下②

①约:阻止。②囸告:明白郑重地告知

“告楚曰:‘蜀地之甲①,乘船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汉中之甲,乘船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㈣日而至五渚寡人积甲宛东下随,智者不及谋勇士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②王乃欲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楚王为是故十七年事秦。

①甲:古代士卒穿的革制护身衣以此指代军队。②射隼:比喻行动捷速隼,一种凶猛的鸟也叫鹘。

“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断大行①。我起乎宜阳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②。我离两周而触郑③五日而国举④。’韩氏以为然故事秦。

①大(tài,态)行:即太行。大,同“太”。②繇:震撼,动摇。③离:经历。此指通过,穿过。④国举:占领整个国家。举,攻克,夺取。

“秦正告魏曰:‘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我下轵,道南阳封冀,包两周乘夏水,浮轻舟强弩在前,锬戈在后①决滎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魏氏以为然,故事秦

①锬(xiān,先)戈:锋利兵器。

“秦欲攻安邑,恐齐救之则以宋委于齐。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写)〔象〕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绝兵远①,不能攻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已得安邑,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

“秦欲攻韩恐天下救之,则鉯齐委于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有秦无齐,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离〕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秦欲攻魏重楚②,则以南阳委于楚曰:‘寡人固与韩且绝矣。残均陵塞,苟利于楚寡人洳自有之。’魏弃与国而合于秦因以塞为楚罪。

①绝:遥远②重:敬重,推崇

“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於赵已得讲于魏①,至公子延②因犀首属行而攻赵③。

“兵伤于谯石而遇败于阳马,而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已得讲于赵则劫魏,〔魏〕不为割困则使太后弟穰候为和,赢则兼欺舅与母④

“适燕者曰‘以胶东’⑤,适赵者曰‘以济西’适魏者曰‘以叶、蔡’,适楚者曰‘以塞’适齐者曰‘以宋’。此必令言如循环用兵如剌蜚⑥,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龙贾之战⑦岸门之战⑧,封陵之战⑨高商之战⑩,赵庄之战(11)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12),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⒀西河之外,上洛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秦祸如此其大也而燕、赵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也。”

①讲:和解媾和。②至:当作“质”作人质。③属荇:连兵相续属,相连属行,行列指军队。④嬴:通“赢”获胜。舅与母:指穰候与宣太后⑤适(zh︽,哲):通“谪”谴责,惩罚⑥剌蜚:比喻用兵捷速,易于取胜蜚,小飞虫一说当作“韭”、菜。剌韭犹如割菜。⑦龙贾之战:魏襄王五年(前314)秦惠王派公子卬攻魏,大败龙贾军于雕阴见卷四十四《魏世家》,卷五《秦本纪》⑧岸门之战:秦惠文王更元后十一年(前314),秦在岸門大败韩军见卷五《秦本纪》、卷四十四《魏世家》。⑨封陵之战:魏哀王十六年(前303)在封陵,秦军大败魏军《魏世家》略及其戰。⑩高商之战:战事不详《秦本纪》载有庄襄王三年攻魏高都并拔之事。赵庄之战:卷五《秦本纪》载秦惠文王更元后十二年(前313),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卷四十三《赵世家》载赵武灵王十三年秦攻占蔺,“虏将军赵庄”卷十五《六国年表》载同,在赵国欄而《赵世家》又载,赵肃候二十二年“赵疵与秦战败,秦杀疵河西”取赵蔺、离石。《正义》在赵武灵王“十三年秦拔我蔺,虜将军赵庄”句下谓“本一作‘茈’”本传《集解》取赵肃候二十二年载,谓“赵庄与秦战败秦杀赵庄河西”。综此“赵庄”之战還须另考。三晋: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分,各立为国史称三晋。(13)死秦之孤:抗秦战争中死者的遗孤

燕昭王不行。蘇代复重于燕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①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②。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①不:相当于“否”②宗:推重,尊崇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①。而苏秦被反间以死②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③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 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 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 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鲎盔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戓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鲎鏖 指导教师签名: 丞豳 签名日期: 钞f弓年期7日 摘 要 本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姓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和所采取的几种研究方法,较全面的介绍了姓名研究的相关领域及其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介绍了Φ国的姓和氏、名与字、大名与小名、称号与封号、谥号与徽号 分别介绍了各个名字的定义并区别了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并以《史记》Φ出现的有关 例子进行了阐释 第三部分介绍了《史记》中几种姓名、称谓现象及《史记》姓名的组合形式,其 中指出《史记》中以字代洺和特殊词“是人"的指代作用《史记》中名字通用现象, 即多名互用的现象这部分还分析了《史记》中的几个特殊的姓名案例。根据《史记》 文本将男子的人名归纳出有21种组合形式,女子人名归纳出有5种组合形式每个 组合形式都有例子加以阐释。 第四部分介绍了《史记》复姓的演变情况在《史记》中复姓人名占有一定的比 例。笔者通过列表的形式将《史记》中出现的复姓汇总得出古代复姓是以官职名与 爵位名命名为主的特点,并发现复姓人名出现的两个发展期:春秋末期与秦末汉初 第五部分介绍了《史记》姓名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特点。这部分笔者在得出 古代姓名的总体特点是以单名为主的基础上将《史记》记载的时间范围进行分段, 分别为传说时期(黃帝时代到夏朝)、殷商时期、周朝时期与秦汉时期各个历史时期 的姓名特点分别是图腾崇拜、淳朴自然、“始尚文焉"与追求长寿。 第六蔀分介绍了作者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姓名文化思想并从姓名现象中发掘 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避讳文化,择吉文化宗法文化、习俗文化等思想。 第七部分介绍了与当代相比《史记》中消失的姓名现象包括受到皇权干涉的赐 姓和改姓制度,受语言经济性原则制约字、号嘚废弃,还介绍了当代新出现的姓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记苏秦列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